快递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16:2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快递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快递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电子商务;快递;校企合作

Abstract: China's E-commerce industry and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are not only dependent on each other, but also restrict each other. The regulating operation of express delivery industry in college is becoming a new research topic.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the college and corpor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merce in college, analyzes the case of Jiangme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finally raise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ollege and corporation must fully collaborate to build intramural productive training base.

Key words: E-commerce; express delivery;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 背景c综述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有利于提升产业和资源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学生年龄介乎于18~25岁之间,是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主要消费群体,对快递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根据2016年10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校园快递工作委员会、菜鸟网络、阿里研究院的首份《校园快递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内地高校包裹数约占全国总量的6%,直接带动7万个就业机会。大学生人均年收快递16个,全国2 000多所高校人均网购1 100元,而且学校层次越高,学生网购开支也越高。可见随着各高校的快件业务量逐年增加,在高校校园内建设快递营运网点,经营快递业务,既满足了高校师生对快递业务的需求,同时又增加了快递企业的收入。

近几年的相关研究中,毛梦圆等主要研究校园快递的协同管理模式,提出了信息协同、应用协同与资源协同三种子模式;朱鸿等则以江南大学为例具体分析了快递业务的基本操作设计及盈利;丛迪悦则主要探讨了校园快递自提网点的运作方法;大多数研究侧重于校园快递的建设操作与经济性分析,从校企合作角度展开研究的较少,谢卓君等也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校企合作切入快递项目的可行性。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倡导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的指导性意见已逾十年,校企合作的范围已从单一的学生实习扩展到课程与专业建设等诸方面,因此探讨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及管理高校校园内快递网点既符合政策导向,而且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必要性分析

2.1 政策指导支撑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的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从根本上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西方国家如德国等在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方面已经开展得十分成熟。我国在2006年教育部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其中对校企合作的内涵进行了清晰界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职业院校要紧紧依靠行业企业办学,进一步扩展和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转变。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鼓励校企合作方式的创新,可以是学校根据企业需要培养人才、提供实习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教学实训条件;可以是学校依托企业培训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企业选派工程技术人员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鼓励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研究开发机构和实验中心,促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企业可以依托职业院校进行员工的培养培训。积极推进‘校企合一’,鼓励‘前厂(店)后校’或‘前校后厂(店)’。”2014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次明确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2.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根据江门职院专业调研、人才需求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确定了“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其中第三阶段为技能拓展,明确了三个拓展方向,即生产物流方向、快递物流方向、国际货代方向,由学生自主选择方向,实施个性化培养;同时,该模式更强调教学环境与实际工作环境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制度及工作内容对接,学生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

因此,要实施“校企联动、三阶段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立足江门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本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按方向逐步引进物流企业共同培养人才,尝试把企业真实的物流管理与学校专业的教育教学零对接,突破模拟实训教学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无法仿真的缺陷,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物流现场的综合管理,直面企业经营一线的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其职业能力。

2.3 深化课程建设与实习实训的需要

人才培养的载体是课程,打破学科体系的限制,依据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业务流程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必由之路。如合作企业具有成熟的业务运作模式、高效的业务流程、优质的客户服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将不仅能为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大量新鲜、实用的素材,而且能充分依据企业的实际运作将本专业的其它核心课程的内容紧密有机衔接起来,消除传统的课程内容各自为战、重复、割裂的弊端,为培养学生系统的专业核心能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课程平台。

同时还可弥补校外物流实训基地实习岗位不足问题。近几年,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专业并且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中首要问题就是物流企业每年可提供的实习岗位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因此建设校内生产性物流实训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该网点每年可为学校培训具备快递专业技能的人才近200名,这将极大提高学校物流专业的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校企合作障碍分析

虽然高校师生较大的快递需求催生了校园内快递网点的建设营运,给校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目前校企合作介入仍然会存在较大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与学校双方诉求错位。快递企业的诉求点主要是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拓宽收入渠道,从而增加营业利润;而学校的诉求点则是人才培养,重点是围绕专业建设、课程教学与实习实训进行。这种错位与分歧会给校企合作带来困惑,企业是经济组织不是慈善机构,追求经济利益是天经地义的,如果学校忽视企业的诉求,那么校企合作是无法持续的,与此同时,如果企业忽视学校的诉求,那么很有可能会失去部分市场机会。因此,校企双方必须找到共同的利益点,才能确保校企合作的持续性。

二是网点建设投入与管理的障碍。在校企合作的初始,围绕网点的建设与经营主体、盈利主体等问题,双方的角色分歧会给校企合作带来不利影响。对快递企业来说,学校的优势资源是场地、市场与人力资源,而对学校来说,快递企业的优势是丰富的营运资源及专业化的运作管理,双方需了解自身的合作条件,实现资源与利益共享才能达成合作共识;此外,在网点具体的营运管理上仍然存在几个矛盾,需要校企双方认真深入研究解决,如业务营运中企业管理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矛盾、快递营运操作与学校安全管理的矛盾、学生劳动报酬与盈利主体不明晰的矛盾等。

4 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介入模式

4.1 建设模式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在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引进知名快递企业,建设校内生产性快递实训基地,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有机融入快递业务的经营管理中,做到专业教学学习与企业业务管理的统一,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该快递网点则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载体,它的建立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提供拥有真实业务环境的高仿真、高逼真的,集经营、教学、培训于一体的中小规模的实习训练场所,为提升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它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企业独立建设和运营的方式共同设立,按照双方合同协议共同管理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成后它能给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对快递运营系统熟悉和实操的平台,能熟悉网点各岗位技能,做到真正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4.2 功能定位

该生产性快递实训基地(即快递校园网点)建设的定位与基本功能包括:

(1)物流管理专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校园快递网点是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学校专业建设要求所建立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载体,建成后它不仅能为快递课程提供实训场所,而且也能依据其业务流程为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如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成本管理等)提供教学支持。

(2)专业教师职教能力提升基地。它的建立将为江门职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提供拥有真实业务环境的,集经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小规模的训练场所,为引进企业优质管理资源,提升专业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供平台。

(3)学生勤工俭学与岗位见习基地。通过江门职院在校学生直接参与日常经营管理,校园快递网点建成后既能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又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熟悉快递运营系统和实操的平台,从而快速掌握快递岗位技能,积累工作经验,实现零距离上岗,甚至还能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

(4)物流专业技能竞赛基地。校园快递网点以真实的日常运营管理、业务操作流程、客户资源能为物流专业技能大赛提供大量鲜活的经典案例,以此为基础展开的物流专业技能大赛能极大提升参赛选手的职业素养、业务实操能力以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5)创新人才孵化基地。江门职院物流专业教师和学生经过校园快递网点真实的业务环境锻炼后,一批拥有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将从这里起步,开始其职业生涯,在与市场亲密的接触中一些新的业务项目或科研项目必将应运而生。

4.3 营运管理

该网点运作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组成的管理队伍负责业务操作、客户接待、安全消防等管理工作,并通过定期述职、绩效考核、届满轮换等方法,保持业务的持续开展。该网点兼顾企业运营和课程教学,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由企业委派1名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网点经理(负责人),负责该网点的全面管理及双方协调。同时根据业务需要,每月计划由10名左右物流专业学生组成网点员工,参与业务操作,如快件收派、操作管理、客户服务、业务拓展等。

同时,网点由1名物流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网点的人员每月进行轮换,新一批“员工”需经过企业的上岗培训后方可投入工作。轮换后的学生“员工”应在指导老师的协助下完成工作总结。指导教师的角色是协调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并且通过参与能了解快递企业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职教能力。

5 结 论

通过校企合作介入高校校园内快递网点的建设运作,是一种新的趋势。由于学校和企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组织,目标任务的差异致使两者在管理实施体系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需要双方努力寻求利益共同点,才能使校园快递网点能够持续经营发展,同时对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又能起到反哺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丹. 我国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的协同发展路径[J]. 技术经济,2014(2):45-49.

[2] 毛粼玻等. 高校校园快递协同管理模式研究[J]. 人才,2013(12):92-94.

[3] 朱鸿,等. 高校校园快递新模式探讨――以江南大学为例[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7):111-114.

[4] 谢卓君,杨君. 校企合作快递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J]. 经济师,2013(1):147-149.

篇2

摘要:结合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实际情况,从课程的性质和作用及设计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考核评价五个方面对《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课程标准建设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

《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是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配送作业一线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负责人、部门主管及业务经理等配送人才的必修技能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物流管理基础》、《采购管理实务》、《仓储操作与管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通过理论与职业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必备的知识和相关技能,具有综合的、熟练的应用配送管理知识的基本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物流管理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配送岗位技能素养作好准备。

一、课程基本理念及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从事配送管理活动必须的技能,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就业岗位,立足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以就业导向和岗位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建立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授课过程贯穿作业项目和作业任务以体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过程),工作的过程是学习(内容)”的职业教育思想。

在广泛进行社会与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物流配送企业从业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划分,将配送职业划分为相应的工作岗位,确定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通用能力、核心能力及知识要求;将能力和知识要求转化为教学模块,形成课程教学内容。

在充分考虑了《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仓储操作与管理》在专业内容划分与界定的基础上,将超市配送中心配送和快递配送的真实作业流程引入课程,并经校企双方合作序化,形成课程主体部分,同时又注意到配送人才培养过程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开放性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知识储备的需要。以“工作过程导向、具体任务驱动、能力提升与延展”为课程设计的依据。

因为课程内容主要针对配送中心实际而具体的工作任务,因此,具有明显的职业导向性和确定的目标,具有较强的过程属性。根据这一特点,课程主要解决“怎样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配送中心运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与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

专业能力目标:具备订单处理、拣选理货、分类包装、路线优化、货物配装能力;具备退货处理能力;具备配送流程设计能力;具备配送成本与控制分析能力。

方法能力目标:具备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的能力;

具备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具备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具备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具备沟通与交流能力;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具备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课程内容

按照专业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相应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的认识规律,序化教学内容。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学习模块模块名称模块内容任务参考学时(56)

模块一配送岗位分析让学生对“配送”形成初步的认知。引导学生熟练完成配送流程中的“订单处理-分类包装-拣选理货-流通加工-路线优化-货物配装-送达服务-逆向物流”等8个具体工作岗位的作业任务,为保证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顶岗打下基础。1.1配送管理认知

1.2订单处理

1.3拣选理货

1.4分类包装

1.5路线优化

1.6货物配装

1.7送达服务

1.8逆向物流34

模块二配送流程设计此模块的内容由两个典型配送作业流程构成,分别为“快递配送流程”、“连锁超市配送流程”。每个流程又都是由多家同类配送企业的作业流程融汇而成,流程之间同点融汇,异点突出。通过对本模块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配送作业流程进行深入剖析,系统地考虑各作业岗位的职责范围、作业工序对流程整体的系统性、效率性及流畅程度所产生的影响和制约,进而能够实现配送作业流程的优化与控制。该能力是能够保证学生在进入企业1-3年内成长为企业骨干、部门主管的前提条件。2.1超市配送流程设计2.2快递配送流程设计34

模块三配送成本分析与控制此模块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配送流程控制能力的基础上知识与能力地延展。在学生初步掌握配送成本构成和影响配送绩效因素的基础上,再借助具体企业案例,锻炼学生的配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力。让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名优秀管理者的职业素质,为学生在入职3-5年内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完成了知识储备。3.1配送成本构成与控制6

四、课程实施

(一)教学条件

师资条件: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操作技能,最好为“双师”素质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为企业提供服务,到企业去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有很强的执教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能及时、准确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不仅能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教师要注重把握行业和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密切关注行业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够熟练的与企业实际结合。

实训条件:校内应满足课程教学要求的配送实训资源,包括配送场所、拣选设备、配送工具、配送管理软件等。且能同时满足一个班进行实训的要求。

序号实训室名称特色建设方式实训模块

1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目测估方、物品堆码苫垫、物品拣选、理货、配货、盘点、库存管理、配送现场设置、配送、配载作业、仓储作业意外事件的处理、RF系统及手持终端操作

2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条码的制作、打印、生成、识读、扫描、条码数据的采集、固定式RFID读写设备、磁卡的读写

3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半自动电热捆扎机的使用和保养;手动电热型打包器的使用和保养

4储配实训室真实场景校企共建电子标签的识读、分拣线出入货作业、分拣线管理系统、分拣线相关单据报表的识读、分拣线软硬件设备故障的排除及维护

(二)教学方法建议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增加了大量的实际案例,突出专业特点,案例新颖、丰富,既有理论深度,又注意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以宽广超市配送中心设施布局图为教学案例,对其布局结构、区域规划、货位安排与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ABC分类、物品重量计算进行了详细讲解与分析,将理论知识通过真实案例传输给学生。

2.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启发式教学,可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过程中在选取申通快递配送中心和宽广超市配送中心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配送业务流程分析之后,由教师启发引导式提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等形式对快递配送流程与超市配送流程之间存在的采购、收货检验、入库存储、拣选理货、配装配载、送达服务等方面的差异与原因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进而再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并要求学生写出调研与分析报告。

3.任务驱动教学法

通过提出问题,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使学生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实践活动。在配送流程实训中除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环节所需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循环扮演供应商、配送中心、运输服务商及店铺(客户)等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配送”。

4.视频教学法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好的视频教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极大丰富和补充。

5.讨论式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各抒己见,互相切磋,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穿插运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另一方还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善于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方法,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综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结果考核成绩。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由模块一考核成绩、模块二考核成绩、模块三考核成绩组成。每个模块的考核评价标准见下表;结果考核占总成绩的50%,以笔试闭卷的形式考察学生多配送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注重平时考核与过程考核的考试方式改革,具有评价的系统性、连续性、多样性,不再是一次考试定成绩,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全面、客观、公正,更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分教学模块单元考核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

[2]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交通运输类主干专业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第一辑[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年3月.

[3]吴隆升.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及其制定的必要性[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4).

篇3

【关键词】物流管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创新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在“互联网+”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众客空间、开放式创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在物流行业加强建设跨行业、跨区域的物流管理服务平台,创新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互联网+”行动计划对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与机遇,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

二、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合作企业创新实施“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段即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根据物理管理专业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经济管理通用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学习与认知实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第二个阶段物流专业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专业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第三个阶段综合能力培养,在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跟岗实践学习、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达到企业准员工标准;第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校外进行顶岗实践学习或开展自主创业项目。分层培养即在第二、三阶段把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创新型学生,第四阶段把学生分成就业型学生、创业型学生,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双创贯通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通学生培养的四个阶段。图1“分段分层、双创贯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进行多形式学习,在校期间参加的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创业实践项目、课题研究、特长竞赛、创新成果、境外交流学习等纳入学分管理,建立以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学分互认制度。

三、构建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课程体系

“产学研创”一体化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创业型创新人才,将创新创业课程有机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包括实践体系和理论体系,涵盖创新思维以及创业全过程的课程体系。通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培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愿,增加学生的创业资本。在理论课程体系设计上,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创业导论、商业模式概论、项目管理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创业,物流领域创业者应具备哪些创业素质和基本能力;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选修创业指导及创业案例研究课程,并引入创业者、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对已经开展物流项目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开展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物流管理专业双创型实践教学体系由校内单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创新创业实训、生产性实训项目实训、校外认知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组成,学生在校期间为了培养学生的商贸物流服务技能与运营能力,开展“互联网+”高效物流技能大赛、“互联网+”物流运营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图2“双创型”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体系设计上,开设创业活动课、创业模拟仿真课程等。一方面实现“做中创”,包含综合实践项目、应用性专题设计、创新创业竞赛等,使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另一方面重点实现“研中创”,即依托师生工作室、名师工作室、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系列做法

(一)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工作室由专任教师与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工作室,引入快递分拣业务、物流仓储流程优化、物流设施设备设计、特色农产品物流项目、商贸物流项目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实施项目,通过查阅资料、社会调研、座谈研讨等方式完成物流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物流业务能力以及专业素养,还能够为专业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的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二)举办物流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在物流领域的创业意愿,每年开展全部学生均能参与的物流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以智能快递、高效物流、智慧仓库、特色产品物流项目、先进物流技术应用等模块为题,学生根据兴趣与自身优势选择参赛项目,通过项目计划书的撰写、项目的实施方案的制定、项目的讲解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三)开设经管通用课程,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融入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统计学、企业运营模拟、电子商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经济商贸通用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除了能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外,还掌握经济管理能力;除了能够进行物流业务操作外,还懂经营、善管理,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四)开展名家进校活动聘请物流企业老板、行业专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创业导师,每个学期为专业师生开设创业指导讲座。利用企业老板创业经验、行业专家创业思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经营理念解决学生在创业中存在的困惑。

五、总结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由传统的物流发展为一体化物流、智能物流、高效智慧物流,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机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双创型课程体系为核心,开展丰富的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未来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作者:逯义军 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物流业务流程配送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范珍(1966-),女,四川合江人,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物流及供应链管理。(重庆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109-02

一、课程改革背景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于2004年开办物流管理专业之时就开设“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课程。课程改革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和现在大多数同类院校一样,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内容,存在众多弊端:两门课有很多交叉重复的地方;理论性太强;实训教学孤立且无法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操作技能被分割且技能单一,使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把握仓储、配送业务操作流程。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如何使培养的人才适应职业市场的需要,使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应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整体框架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两门课整合成“货物储存与配送”,并重新进行了课程整体设计,包括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开设阶段、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课程设计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三、基于“物流业务流程”重构课程内容

1.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设计理念。物流管理专业从办学定位与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组织与控制、环境保障四个维度,构建了基于职业情境的“AWAE”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中,“A”指定位与思路,是基于工学交替培养物流管理专门人才;“W”指教学内容,是基于职业发展过程设计物流业务流程化课程体系;第二个“A”指过程控制,是基于行动导向实施教学过程组织与控制;“E”指环境保障,是基于多元互动原则构建育人环境。在此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物流管理专业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的设计是在职业情境的“AWAE”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来设计的,并按基于行动导向的理念来组织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对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的调研,按照“工作过程分析提炼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教学项目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课程设计流程来设计。由行业和学校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开发,通过对仓储配送工作过程的分析,提炼出从事仓储配送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

2.按“配送业务流程”构建课程内容。“货物储存与配送”课程设置了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及“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实训”两门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主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第二阶段:“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及“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实训”,在第三学期开设,培养学生仓储配送的管理能力。整个课程设计既有系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也要兼顾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发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课程共64学时,教学内容按照配送业务流程来设计,以配送服务主体为载体,设计了商业企业的货物储存与配送、制造企业的货物储存与配送、快递包裹配送3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照配送的具体业务流程划分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订单处理、货物入库、货物储存、货物拣货、盘点作业、配货作业、送货作业,各学习任务之间相互独立,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内容(如110页图2所示)。

“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实训”的内容是根据“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教学内容的3个学习情境,安排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进行不同岗位的职业体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共40学时。

“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的教学内容按照仓储配送基层、中管理岗位的能力设计了仓储配送合同订立与履行、仓库与配送中心现场管理、库存管理与控制、仓储与配送成本控制、仓储与配送绩效评价、配送计划的制订与实施6个学习性项目,共48学时。

“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实训”设计了仓储配送合同订立、最优配送路线选择、仓库及配送中心管理3个项目,共40学时。

四、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TTCTE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中,按基于行动导向的理念组织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际工作情境”教学,以校企合作方式引进企业入驻物流实训中心,组成校园超市、快递及图书配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由师生直接参与公司的具体业务,将企业真实工作过程和真实职业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实训与生产的融合,培养学生的仓储配送管理综合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根据课程的性质特征与目标定位,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组织”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全程采用TTCTE教学法,每个工作任务(项目)的学习流程采用“做—学—教”5步循环教学流程:任务布置—任务学习引导—跟真实案例学—尝试完成真实任务并考评—强化与拓展,还原出真实的物流职业情境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如表1所示。

五、教与学的课程“二元”评价方式

改革课程的评价,从多视角、多元素同时进行“教”与“学”、“师”与“生”的评价,改变原来只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教师、学生综合看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建立一门课教与学的质量评价。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从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听课评教来进行,学生学习完每个项目(学习情境)后,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督导、同行不定期听课来进行评教。

改革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及其组合方式。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或者从知识、技能与态度等方面寻找指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货物储存与配送业务实施”为例: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完成学习情景1×20%+完成学习情景2×20%+完成学习情景3×20%+期末综合测评×40%。

每个学习情景完成情况从完成质量、展示交流、学习态度三部分进行评价,如表2所示。

六、总结

通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基于物流业务流程的“货物储存与配送”课程开发与教学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本课程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将有力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篇5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基本内涵

 

“教学做”一体化,即理实一体化,是把纯理论与实操内容整合成与实体企业紧密结合的教学项目,运用项目教学法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重点体现在教材选择方面,选用以信息技术支撑的高职物流管理教材,将理论知识完全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学生通过操作去掌握操作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这也调动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做的方面,结合实体企业背景,使学生操作计算机仿真软件(Flexsim),通过仿真使学生全方位的分析企业运作的模式、业务流程,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这样边做边学能够培养学生对信息管理的意识,打开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二、《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的地位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该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物流信息技术,熟悉物流运作的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知道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研发,达到相应的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物流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其授课的内容包括物流信息管理认知、物流信息管理基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研发和维护等。是非常实用的专业课程。

 

三、《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授课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偏重于课堂上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技能的培养。追根究底还是培养计划的问题,培养计划对课时限定。该课程通常每周2到3课时,时间限定一学期,在短短的课堂上教师很难讲透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在实训室动手操作,更谈不上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的顶岗实习。所以,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无从谈起,致使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很枯燥,没有兴趣,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的薄弱,因此学起来特别吃力,教学效果更加糟糕。基于这些现状,必须对该课程进行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

 

四、以岗位技能要求为核心,优化授课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的定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及实体企业需求情况的调研,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岗位有:采购专员(采购经理、采购主管、采购总监)、微机员(制单员)、技术管理员、一线仓库管理员、送货员、管控员、配货员、报关报检专业员、车辆调度专员、客户管理员、财务结算员等,根据企业匹配的这些岗位,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技能,如订单管理能力、采购与供应管理能力、货物运输管理能力、仓库管理能力、物流环节的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软件及英语应用能力,尤其一带一路、航空物流的大背景下,对物流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些能力的培养,信息是贯穿整个物流流程,而对信息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一个集成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所以,物流信息管理实务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核心课程。

 

通过上述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可以确定该课程在物流专业中的地位及对各个工作岗位中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进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然后以岗位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为重点,遵循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按照企业岗位工作的内容来构建教学任务。为便于教学实施,把项目分解成若干任务模块,由基础到拓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表入里依次设置。《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内容的分配见下表:

 

五、《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是授课最常用的方式,如ERP企业资源计划,通过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传递可视化效果,使学生很好的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性、系统的结构、功能、作用乃至具体的应用。再如GPS、GIS、POS、EOS、EDI、条码、RFID、TMS等技术,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从而增添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也丰富了课堂内容,提升了教学效果。

 

2.理论授课采用实体企业案例做背景

 

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顺丰快递的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顺丰快递的订单;如海尔的“一流三网”信息平台,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要求学生登录海尔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熟悉其中所有功能架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汇报,将系统平台截图进行模块解释,教师最后对每个小组的PPT课件的制作、汇报内容、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边做边学,既激发了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增添了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汇报能力等。

 

3.充分利用校内实训条件展开一体化教学

 

我校有专业物流实训室,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物流技术实训室、物流模拟实训室、物流沙盘实训室、物流生产实训室、智能超市等,要充分利用现成的资源整合授课内容。另外,这些实训室大都是物流业务流程的仿真,如物流3D仿真实训室,主要采用的是3D数字化仿真平台,通过虚拟技术再现物流真实场景,整个仿真过程可采用任务导向,业务流程仿真,角色系统自动分配,仿真过程中岗位职责明确,边做边学,不懂就学,不懂就问,使学生通过实训仿真过程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对每一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增强了授课中的过程监控,也达到了课程考核的主要目的,提高了实训质量和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物流 3D数字仿真实训的内容主要有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进行课程一体化教学,如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仿真是使学生认知仓储型物流企业主要的业务种类及业务流程,结合实体企业大的背景,其任务主要有出入库作业、配送作业、沃尔玛配送、海尔集团的配送等业务。

 

4.加强校外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一个保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通过校外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定岗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边做边学,以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途径和就业渠道。例如,众品实业集团、双汇冷链物流、鲜易冷链、风神物流、德邦物流、京东、当当等合作实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六、优化课程考核方式,完善考核标准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更好的结合。在实施一体化过程中,双方采用 “员工”间的交流与探讨,企业式的分工与协作,差异化的能力培养计划与安排,启发式的自主探索和创新。同时,支持学生根据教学项目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完成任务的情况制定考核标准,可借鉴企业的考核模式,将企业的考核指标引入教学中,改变传统的用试卷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真正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优化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人才。所以,该课程实施教学做一体化就要选择合适的考核方式,具体实施可采用任务导向,流程仿真,角色的分工明确,使学生仿真过程补充理论知识,不仅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也更好的理解了物流企业的运作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每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加大了整个教学中的监控,真正达到理实一体化考核的目的。

篇6

关键词:企业;货运;项目化教学

目前,我国物流的教学起步比较晚,国际货运课程更比国际发展要慢得多,根据估计,中国有大约5万多家,货运企业中既有国有企业,又有大量的各种中小型企业。物流货运是国际物流的一个分支。物流行业中的企业的数量很多,然而这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每年都巨大,在实际生活中,对物流企业而言,货运这一行业更加喜欢去招聘已经工作了几年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并且货运这个行业的特点要求相关人员具备大量的操作技能和一些经验知识,而学校的物流专业相对传统的模式和教学内容很难适合这一需求,而本专业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根据工作的岗位,自行设置项目化教学。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满足货运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操作、物流客户服务、物流员、单证员等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从历年的物流专业学生的毕业信息来看,很多学生对此课程有比较高的认可度。所以,本专业是关系到学生专业水平的高低的重要课程,同样也是关系到所有用人单位对学生认可度高低的一门课程。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

在中国目前货运企业虽然在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实际工作却没有太大的差距。为了真正了解今后的工作――从事的货运行业,首先要知道企业目前在货运企业有些什么样的岗位,以及有些什么工作需求,从而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对不同岗位的调研,通过国际货运企业人士的调研,汇总出相关的工作领域的分析图表。

在企业的合作中,选择企业的真实数据,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的教学。第一点,在校内和校外建立相关的实训场所,最好和企业联办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比如申通快递店、部分4S店,在具体业务环节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的教学,通过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客户走访、总结分析等步骤来完成相关的业务。最后,通过模拟真正的企业场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项目化的教学,以项目为引导,以实际的数据和结果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模拟来熟练掌握货代行业的基本操作和处理相关业务的能力。

二、物流货运的项目设计

项目一:货代企业从事的领域。该训练项目的目标是要熟悉人从事的业务内容、货运行业需要遵守的一般的行为规范;要熟悉货运从事的注意事项,了解货代企业在成为海运的人、航空人、无船承运人、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等经营资质的申请条件、申请文件、审批程序;了解国际货运企业的主要工作岗位,岗位的工作内容。

项目二:对进出口相关的业务进行的操作。目标是以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为主要的路线,模拟出一个商品交易的过程作为背景,同时对进出口中的价格进行核算、进行交易磋商和签订相关的书面合同等主要的操作过程,经过训练模拟操作,使每一个学生掌握进出口的基本流程和认识单证的操作。

项目三:在海上从事的货运业务。货物业务一般通过水路运输去完成,当今社会最多的是集装箱运输,通过让每个学生扮演操作员、单证员来完成运输手续,熟悉所有关于租船订舱的业务流程,并且掌握船期和价格的变化,学会填写托运单和所有委托书。对海运的货运整箱拼箱进出口业务进行相关的操作。

项目四:“航空货代业务”。在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从事跨国运输的业务一般由航空运输完成,尤其在我国飞速的发展下,更加高速和快捷的运输服务更是越来越被企业所青睐,通过让学生模拟操作办理运输手续,熟悉作为航空货运人的业务,同时随时掌握运输费用的动态变化、学会填写关于航空运输托运单据,让学生了解航空人的行为规范准则。

项目五:多式联运的业务。在国际上普遍对货物的运输采用多式联运完成,尤其在我国香港作为一贸易大港,从事大量的转船货运,多数货物通过此来完成的,可以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熟悉和了解运输的手续,熟悉关于多式联运经营人相关的业务。

三、项目的关键

篇7

技能训练实训基地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与特殊的教育类型决定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实训条件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支撑。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紧张,缺乏足够的资金建设实训基地等问题,如何设计、建设好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每一所高职院校必须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在互联网络环境下,服务外包已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此,培养技术技能型服务外包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以突出服务外包及相关IT类专业学生的服务外包职业岗位技能的训练,加快技术技能型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

一、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服务外包实训课程体系、共建实训基地,以企业全真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BPO)、外包项目管理等服务外包实践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的建立应以IT行业基本应用为背景,以服务外包专业为基础,并结合其他IT类专业实训教学需求,建立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基础之上。实训基地应满足服务外包、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等IT类专业职业技能实习实训的需要。在实训课程体系开发过程中,应围绕核心课程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总结出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核心业务流程。然后根据实习实训课程体系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主要考虑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技术先进、示范共享、高度仿真,侧重为以服务外包专业为重点的IT类专业群的实训教学服务的实习、实训基地。

(2)集职业技能训练、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设计)、职业资格鉴定、师资培训、服务外包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

(3)满足服务外包及相关IT类专业教研教改,兼顾为社会服务的资源平台。

(4)服务外包及相关IT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

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1、岗位主导原则。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满足服务外包职业岗位的需要为目标,以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为中心,以职业岗位作为实训基地设计、开发与实施的主导,提高实训的岗位针对性与适应性。根据培养目标所确定的就业岗位构建职业能力结构,以此为要素确定实训模块,根据各实训模块的需要选择实训设施、配置软件,营造工作环境,安排实训过程。

2、全面系统原则。实训基地的功能模块要齐全,要确保培养目标中所确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都能够在实训基地中得到全面锻炼与培养。同时,要根据生产的过程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合理布局,恰当安排,确保其系统性。

3、先进性原则。只有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学生,造就未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保持一定的先进性,瞄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不断更新实训设备,开发实训功能,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先进技术,增强岗位适应性,避免出现合格的毕业生却是不合格的员工,需要接受再教育才能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尴尬局面。

4、“教、学、做”一体化原则。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应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这里,除了能进行岗位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外,还要能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融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于一体。因此,实训基地不能像工厂那样只注重仪器设备的购置,还要注意配以相应的讲授设施,并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5、适度拓展原则。知识的不断更新、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职业环境的不断变迁与岗位的不断更替,传统的职业岗位不断萎缩甚至消失,代之以新的职业岗位,并且呈现出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趋势。高职教育要适应现实社会快速发展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顺利地从一个岗位转移到另一个岗位的能力,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在岗位主导的同时,要考虑学生转岗的需要,根据服务外包相近专业的需要与发展的趋势适度拓展。

6、资源共享原则。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建设在遵循岗位主导原则的前提下,应从全局出发,综合利用资源,发挥学院资源的整体优势,提高基地建设的投资效益。首先,要注重本院相关专业的联合,设备的选择、环境的营造以及实训基地功能的开发,在满足服务外包专业需要的同时,应考虑与相近专业(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动漫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兼容性和资源的共享性,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资金。其次,要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建立校际联盟,互补互助,统筹资金、人才与技术资源,将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起来,合作建立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减少低层次的重复投资。

三、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措施

1、注重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建设

在调研和考察的基础上,本着适用、实用、理念先进的建设原则,严格根据实习实训和科研的实际需要选择设备和软件系统。尤其在软件的采购上,应避免单纯购买,可采用与开发商合作的方式,对教学软件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软件系统更加符合实训教学的具体要求。实训教学资源在引进和购置的基础上,可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自行编制和开发,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积累和丰富实训教学资源,如:案例、课件、行业应用技能要点、行业基本业务流程、具体业务解决方案等,建立健全实训资源库。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将企业成功运营管理经验和经典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资源库中,使实训资源库不断丰富和优化并形成自己院校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充分利用世界大学城和校园网络系统,建立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生在线实训、实习和实践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教师可开展在线实训指导,备课、辅导和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可以进行在线考核,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教学效率。在保持实习实训基地硬件设备先进性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建立以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教师办公室等形式的网络化的实训教学环境。加强与合作院校、合作企业和系统服务商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2、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是充分挖掘学院现有教育资源,鼓励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学历、晋升职称,培养适合服务外包行业需要的实训教师队伍。二是校企业合作,立足岗位,开展交流,引进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实习实训教学;与此同时,学院实习实训教师应深入企业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企业工作经验,精通业务,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三是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四、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一)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群的综合能力

充分发挥校企合实训基地的综合功能,实习实训可采用多元化的模式进行。实习实训的方式多样化,实习实训的任务多样化,学生在实习实训的过程中的角色多样化。其中,既有服务外包市场调查、服务外包方案撰写、服务外包项目管理,也有具体的外包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既有外出接触市场的机会,也有在服务外包实验室动手开发项目的机会;既有讨论发言的机会,也有撰写方案的机会;既有策划的机会,也有实操的机会。整个实习过程充满好奇、新鲜感,学生乐在其中。具体操作可按如下方式进行:

1、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小组讨论、成立模拟公司,并撰写出模拟公司的初步方案。包括公司的规模、经营范围、公司法人代表、公司的部门结构以及每位学生在模拟公司中的角色分配等等一一列出。

2、将每组成立的模拟公司在服务外包校企合作基地进行注册之后,学生在实训基地分别以发包方、承包方、监理方的不同身份进行模拟的商务交易。包括外包项目洽谈、签订合同、外包项目管理。除此之外,学生还可分别以发包方员工与承包方员工的不同身份到模拟公司体验软件项目开发、测试及管理环节。

3、各小组可通过角色互换,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训阶段分别体验项目发包方、项目承包方、项目监理方等不同角色的作用,从而掌握服务外包业务流程中不同角色的岗位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实习实训,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在实习过程中都可以发挥出来。无论是从实训分组、组建模拟公司的操作来看,还是从服务外包实训基地中的项目开发、测试来看,都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自身能力的机会,增强了实习实训的自信心。同时,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相互之间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实训中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相关的职业岗位群综合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的创业、就业优势,培养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当前中国的很多企业在分解业务,成为服务发包方,国内的服务外包市场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需要释放部分服务给市场,也能成为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基础。

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并与其他专业相结合,服务外包就业创业与实训可同时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学生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可以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及工作过程,积累了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学生在实训基地可以去真正地感受服务外包、进行项目承包、项目开发,在切身经历了项目发包、项目接包、项目谈判、项目开发、项目管理、项目软件测试等商务活动后,解决了书本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衔接问题,使学生在技能、思维方式、动手能力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

根据现阶段服务外包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学院的专业设置情况,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可以进行ITO、BPO、KPO三种形式的服务外包就业或创业。

1、ITO:与软件开发(测试)专业、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相结合,可以外包开发企业生产、加工、管理、销售急需的软件;开发社会生活中应用广泛的软件,如手机软件、手机游戏等。

2、BPO:与物流专业结合,可以外包校园快递业务、外包日用品销售、外包学生生活用品寄存保管等。

3、KPO: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装饰设计等专业结合,可外包产品销售方案策划、外包财务管理、外包装饰设计。

根据以上3种主要的服务外包模式,组织学生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发展模式,然后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全面提升服务外包及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五、结束语

随着服务外包的发展,高职服务外包专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必须突出岗位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建设高职特色鲜明、技术先进,能进行模拟教学、仿真教学和实际应用教学相结合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搞好实训教学的必要保障。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功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岗位群的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主要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软件外包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杨波.IT服务外包―基于客户和供应商的双重视角[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朱正圻等.现代服务跨国外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alents in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anagement culture are far from meeting the market demand and enterprises. Through the research, the 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mod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management personnel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the alternation of fusion, enterprise, enterprise post parallel”, and put forward the model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feedback of quality evaluation and voc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In order to meet the training mode of social and business demand for professional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 further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training mode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在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和高职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基础上,依据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涉农人才需求,提出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面向和知识、能力、态度进行分析,构建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涉农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和目标。

人才培养是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为价值取向,注重职业道德和以职业素质培养,注重学生农产品物流基本作业技能的训炼和组织农产品物流作业管理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专业技能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依据企业对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基于学生毕业时的就业职业岗位能力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农产品物流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创建“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企业顶岗、校企并行”的新模式,培养适应于农产品物流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 “产教融合、工学交替、企业顶岗、校企并行”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产教融合”就是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工学交替”中的“工”和“学”的主体都是指学生,具体是指学生的工作范围和学习内容相互交替进行,也就是生产或工作和学习将结合;“企业顶岗”是指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和实际需求,安排学生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上顶替原有工作人员,独立承担并完成工作任务;“校企并行”包括校企双方互派并共同培养师资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共同考核学生等。

通过与农产品物流公司、农产品集散中心、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合作,结合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改革课程体系与内容。以校企并行专业教学团队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企业顶岗实训为保障,以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物流管理人才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主线,在对专业目标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构建“产学结合、工学交替、企业顶岗、校企并行”人才培养模式。

2 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2.1 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在认真整理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需求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详细分析企业对各层次农产品物流人才需求、企业对农产品物流的岗位需求、企业对各岗位工作人员能力(包括专业技能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需求、企业对学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等四大方面。根据市场调研明确专业定位,再根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市场调研和企业调研,以对接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在现代商务职教集团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建委”)的专家、学者指导下,明确企业各岗位职责再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岗位职业标准确定教学内容;最后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教学内容构建基于工学结合、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体系架构。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引入物流行业及农产品物流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以国家职业资格(助理物流师、助理电子商务师、助理营销师、农产品经纪人、国际货代员、外贸物流员)标准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力以及职业素质培养课程标准。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与企业深度合作,融“教、学、做”三位一体,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形成“产学合一、校企并行”的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模拟企业生产情境与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下定岗实训相结合。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实训资源,职业标准和教学内容相对接,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相对接,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2.3 课程体系构建模式

2.3.1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我们培养的专业人才的职业岗位主要分为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两大类。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核心能力与素养分析情况如表1和表2所示。

2.3.2 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产学结合原则。农产品从采摘、采购、集货、运输、验收、入库、在库、配送到农产品市场开发、客户服务、大宗货代等各个工作环节都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内容选取上,要根据农产品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个环节中的所需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教材中去。使学生有目标性、有针对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

(2)工学交替原则。基于农产品物流企业正常运作的时效性、时段性、集中性、复杂性等特点,在根据企业岗位运作实际和结合学生已学专业知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安排上,基于工学交替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第一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效地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位开展实战学习;第二是由校企合作企业和职教集团、“专建委”安排专家、学者、工程师等高水平、高技能人才来校教学;第三是充分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理论教学和提高专业技能。

(3)循序渐进原则。为了更好地、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依据一般的职业教育规律并根据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和经验,以“从简单到复杂、从实例操作到理论总结、从具体到普遍”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

(4)全面发展原则。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应在掌握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根本要求,要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充分考虑到不仅要求学习专业理论,还要提高职业技能,不仅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以此为原则,通过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生产实习等渠道努力做到使学生全面发展。

2.3.3 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设置

(1)职业素养模块:入学教育与军训、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体育、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大学语文、心里健康教育、职业生涯与规划、就业指导、安全教育;

(2)专业基础与技能模块:物流导论、商品基础知识、运输管理实务、采购与供应管理、经济地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企业财务会计、物流专业英语、物流市场调查与开发、国际货运理论与实务、快递实务、物流市场营销、货代英语、物流信息管理、供应链管理、沟通与协同、物流客户服务;

(3)专业能力拓展模块:商务礼仪、电子商务、生鲜商品养护、企业管理、统计数据处理与分析、冷链物流运营实务、物流法规、管理学原理、物流成本管理、商品包装技巧、企业物流实务、物流设备、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

(4)实验实训环节:运输管理实务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仓储管理实训、物流市场调研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物流专业综合实训、物流沙盘实训、农产品物流专业技能抽查实训。

3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必要环节,也是极其重要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并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等。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以市场为导向,构建由课程实验实训、专业实训、技能综合实训课、企业顶岗实训或企业预就业实习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实践教学。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中的采购、运输、配送、仓储、物流市场调查与开发、国际货运等核心课程都开设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将这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对接起来,按照真实或模拟职业岗位情景,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单元模块实验室、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

3.2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践教学。根据校企合作企业和现代商务职教集团成员单位生产实际情况,有计划、分批次、按步骤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以顶岗实训、顶岗实习和预就业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充分融合、无缝对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和环境中练习、提高专业技能。

3.3 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的实践教学。面向市场、依托行业、服务“三农”是高职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办学的出发点和服务宗旨。农产品物流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专业教育的开展,专业教育的结果也直接作用于产业的发展。因此,将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接起来开展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3.4 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对接的实践教学。根据基于工学结合的新农村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有:助理物流师、助理营销师、助理采购师、国际货代员、报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将这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内容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的需求,有效地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来,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达到通过相应职业资格鉴定的水平。为此,将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应的技能要求与课程教学、专业技能培养对接起来开展实践教学。

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是对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对实施结果的检验和总结,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效指导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直到适应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法之一。

4.1 构建“学生―学校―企业―行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反馈体系。“学生―学校―企业―行业”四位一体评价体系是指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四个评价主体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和对评价结果有效反馈,持续作用并逐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质量评价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篇9

关键词:淘宝网;网店运营;课程实践教学;岗位需求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社会人群对网购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很多人也加入了淘宝网店运营这一领域,推动了网络推广、店铺美工、网店客服等岗位发展,就业人数也不断提高。但是,我国电子商务起步相对较晚,网络购物也是淘宝、京东等独大,网店市场中严重缺乏专业人才。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是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因此,技工院校必须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加强网店运营课程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为电子商务市场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一、淘宝网店相关岗位的能力需求与工作任务分析

1.人才对淘宝网店的重要性

从淘宝网内部结构分析,可以将淘宝网分为扶植版旺铺、旺铺拓展版、旺铺旗舰版等,随着店铺的等级越高,店铺的管理、设计自主性就越强,也能够更加突出店铺的设计风格。以我国电子商务平台来说,淘宝网作为我国最大、最受欢迎的网络影响平台,存在着多样的付费推广、免费推广形式。对于网店来说,网店装修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专业强、素质高的淘宝网店团队,能够将淘宝网店做成天猫商城的效果,能够突出专业团队的设计水平,进而低成本获得高效益。同时,网购具有一种“羊群效应”,店铺购买量越高越吸引人民群众,而对于销量较少的店铺来说,即使商品再好也无人问津。所以必须要加强专业团队建设,提高淘宝店铺对人们的吸引力,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2.淘宝网店岗位能力需求与工作任务

店长:店长需要根据店铺自营产品与实际发展状况制定出发展战略与工作计划,管理旗下的工作人员,协调各个岗位工作人员工作,从而达成网店销售目标、完成l展战略目标。对于网店店长岗位来说,首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敬业精神;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策划能力,做好具备相应的管理经验;需要具备独立经营能力,掌握淘宝网店运营的各项流程,熟悉旗下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执行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

客服:淘宝网店客服需要熟悉店铺产品知识与相关服务知识,从而进行网店管理,主要接受买家咨询服务,促进产品营销与处理售后问题等。淘宝网店客服岗位要求工作态度端正,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具有耐心;熟悉淘宝网店和后台各项管理功能与管理模块;打字速度快,能够同时与10人以上聊天,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人,较为丰富销售经验。

推广:不断挖掘淘宝网店的推广方法,并对服务淘宝网店进行营销推广。推广岗位要求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策划能力、分析能力、调研能力,能够精准的设置淘宝网店关键字,熟悉淘宝网的活动规则,能够熟练运用淘宝终端的直通车,了解各项免费、付费的推广方法。

美工:给淘宝网店经营商品进行拍照与美化处理,并负责淘宝网店的装修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具备端正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具备扎实的美工基础与审美能力,熟练使用Dreamweaver.Fireworks.Photoshop等软件;熟悉淘宝网店后台管理各项模块功能。

库管:主要负责商品进存管理、检验商品质量、商品入库、配货、检查装箱、发货等。岗位要求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能够熟练使用word、Excel等软件;掌握产品包装技巧(快递保障);熟悉各种快递的运营规则。

二、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

淘宝网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电商行业的领头羊。现如今,各大职业院校都开设了网店运营课程,从不同层次培养电商人才。对于技工院校来说,技工院校更加适合培养推广类、美工类、客服类人才,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技术,通过实践学习与实训能够很好的胜任,客服、美工、推广等工作,甚至是在淘宝网上自主创业。通过研究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特点与人才需求特点,结合我校设备、师资、学生主体等因素,我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逐年完善,主要培养电商领域实用性人才。为了能够满足我校电商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网店运营课程,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网店运营》、《网店美工》,《PS图片处理》,《广告设计》、《电子商务法》等,从课程内容可以看出,我校主要是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主。在网店运营课程中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为辅的教学结构模式。

三、基于淘宝网店运营的网店运营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1.网店运营课程实践教学设计

网店运营课程旨在让学生充分掌握淘宝网店的运营与管理所需能力与职业素养,该课程的情景设计主要以淘宝网店运营工作为载体,通过分析相关课程内容,从而符合网店运营课程内容的教学情景。在学习情境设计中,全程贯彻阶梯性原则,学习内容也是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复杂、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遵循学生的自然认知规律。淘宝网店运营情景为,网店开设与设计、网店设计与装修、网店商品信息维护、网店宣传与推广、网店仓储管理、订单与配单、客服服务等。

上述的学习情景设计综合性相对较强,也可以细化为若干子情境,例如普通店铺与旺铺业务分析、网店店标设计、网店广告设计、店铺美化、网店商品信息优化、网店信息采集、店铺宣传(媒介宣传、网站宣传)等。在网店运营课程教学中创设情境内容,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能力,甚至是工作能力。

2.网店运营课程实施与考核

待到学习情境设计完毕之后,教师就要分析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淘宝网店作为教学载体,采用适当的教学导向,开展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为了保障该种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软硬件设备支持。在网店运营课程实践教学中,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技工院校需要完善相应的实训室,并购置网店运营专用的教学设备,从而满足网店运营课程项目教学的软硬件条件,保障网店运营课程实践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明确每个环节的教学项目,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课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

下文我们以“运用免费资源资源宣传网店”为例,表述完整项目教学流程。

(1)明确项目任务:任务教学模式的基础是教学内容,立项内容一定要符合教学实际。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立项过程中,所立项目必须要是学生熟悉的领域,帮助学生短时间内容归纳项目属性。如果立项内容过于复杂,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偿失。

(2)设立学生小组: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学生数量,将学生分为若干实践小组。为了保障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保障每组学生数量不宜过多,4人~6人左右作为合适。根据立项内容的难易程度,综合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保障每个小组成员知识素养旗鼓相当。为后续实践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小组学习模式,需要每个小组明确自身的工作计划与流程步骤,教师对每个小组制定的方案进行比较、修订,进而确定最优方案。

(4)项目实施:学生小组根据最优的计划方案,明确组内人员分工,根据计划流程分步骤实施任务,其主要内容为:淘宝门户社区发帖、充分利用友情链接、巧用签名档、店铺留言、网站推广、email营销、口碑营销等。在实践中,教师要敢于让学生去尝试,并做好引导、观察、协调的工作,保障项目教学能够有效实施。

(5)检查预评估:每个学习小组成员派出代表汇报实践结果,并对结果展开分析,找出有待完善的根源。在小组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以实践过程与实践结果作为评价标准,也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的形式。

(6)归档与反馈:待到实践教学完毕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项目进行总结,并将有关资料进行归档,以备后续教学再次使用。

对于考核来说,需要打破传统重结果的考核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考核内容。通过学生表现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其学生实践过程考核应占据60%~70%,期末笔试考核应占据30%~40%,注重学生实践考核,加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四、Y束语

本文重点分析基于淘宝网店的岗位能力需求与工作任务,并提出了网店运营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在网店运营课程教学中,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刚.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模拟实训的局限性和对策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5):12-13.

[2]林剑花.易趣网和淘宝网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比较分析[J].新余学院学报,2011(5):11-12.

篇10

关键词:外贸实战;人才培养模式;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1-0054-03

一、当前高职院校外贸实践教学中问题

(一)教材过于陈旧,模拟训练不足

进出口贸易随着市场变化、国家政策变动,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外贸形式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同时随着通讯手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洽谈手段、结算方式等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不少高校所使用的教材却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便有些高校使用新教材,但目前市场上的国际贸易教材品种单一,内容大同小异,滞后于外贸发展,脱离外贸实际。

国际贸易是一个实操性相当强的专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名合格的外贸从业人员,需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去内化理论。目前,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其他原因,多数高校对学生的专业实践都不够重视。在笔者看来,实训包括模拟实操、实战训练两大类别。模拟实操利用教学软件或其他教学平台来进行任务设定、任务模拟和操作监控,以仿真性实践来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目前,模拟实操训练虽然有所增加,但与理论教学相比,仍占较小比重。有些学生在校学习三年之后甚至一张真实的单据都没见过,没填过,这直接导致学生对专业本身的理解不深。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训练来巩固,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肤浅的水平上,这就造成其专业素养无法得到提高,不能适应现在外贸公司的用人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外贸教学教出来的学生对外贸实际情况知之甚少,到了企业不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业务中,反而还要从头学起,无法突出自己的专业特性,竞争力大打折扣。

(二)模拟实操训练过于完美,落后于市场变化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对自身的定位越来越明晰,培养实干、好用的技术人才成为各院校的教育目标。在国际贸易专业,加强外贸实操教学被提上日程,不少院校都购买了实训软件,例如:外贸综合实训平台、单证实训系统、货代实训软件以及SIMTRADE 等,通过实训软件系统来开展模拟生产实训。这类实训软件突破了以前的单纯理论教学过于呆板、脱离实践的问题,通过模块来分解实训,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配合教材,受到不少院校的欢迎。但由于是模拟实训,也有几点缺陷难以解决。第一,实训软件更新升级缓慢,落后于市场变化,企业对软件的开发重在形式,对内容的更新通常要依靠来自企业或高校的专业人士和教师,企业人员参与教学还比较鲜见,高校教师自身对外贸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就决定了实训软件内容更新的滞后性。第二,实训模块的设计通常都趋于完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只能了解顺利的外贸流程下的简单内容。据了解,外贸流程充满变数,由于外贸市场条件千变万化,企业在外贸交易中也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但学生对市场的认识不够全面甚至过于完美,反而会增加日后工作中的风险性。

(三)实操训练深度、广度不够,对细节的处理欠缺

当前外贸企业以中小型居多,内部制度大多并不完善,企业要求员工一专多能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在交易过程中,外贸业务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各企业、政府机构、国家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打交道。而贸易规则之外还有很多行业规则、企业规则,这些都需要外贸从业人员去了解,甚至还需要了解和把握一些对规则的变通,这些都是实训难以涉及的,同时在企业与其他部门的交流过程中,有很多内容要经历过才会对细节有所理解和掌握,这些都进一步成为学生进入企业、适应企业的障碍。这表明单纯的外贸模拟实训不能满足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只有让学生真正地进入外贸市场,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四)重视出口实操训练,忽视进口实操训练

我国外贸行业由于劳动力成本优势,维持了近二十年的外贸顺差,企业外贸出口数量远远超过进口,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欧美市场需求萎缩,订单锐减,与此同时,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进一步加剧了外贸行业危机,外贸出口形式越加严峻,但与之对应的进口贸易却如火如荼,进口额大幅度上涨,外贸进口行业人才需求增加。但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仍然以出口教学为主,忽视市场变化发展,与市场脱节。在外贸进口方面,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操训练,都没有得到重视,进口实操训练的比重远远不足,不少学校甚至完全忽略。而这种没有跟上市场形势的人才培养方式只能事倍功半,不能培养市场最稀缺的人才,反而会造成人才培养的浪费。

二、外贸实战训练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发展的需要,外贸企业对外贸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笔者走访的几家外贸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表示:应届毕业生在外语口头表达能力、职业素养、谈判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均需有所提高。而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实战训练则是行之有效的方式,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一)有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不仅指只获得课本理论知识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利用现有知识去拓展和加深专业知识的能力。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早已习惯“教师讲、学生记”的方式。在这种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只局限在课本和考试,从而与职业脱离,造成学生死记硬背、难以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尴尬。所以,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有着更广的范畴,包括自学能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是新外贸模式的发展,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经常赶不上时代的发展,二次学习不可避免,终身学习才能保证职业发展。只有具备快速学习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快上手,从而尽早具备工作能力。因此,自主学习能力在适应企业需要方面尤其重要,这也是解决经验缺失弱势的重要手段。

(二)有助于外贸经验的积累

在调研中发现,目前外贸企业获取业务人才的来源偏向于社会聘用,直接从院校招聘毕业生处于次要地位。换句话说,外贸企业更倾向于聘用具备外贸经验的外贸人才。这与我国外贸企业的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很多外贸企业规模不大,外贸业务分工笼统,此时特别需要从业人员能独当一面,解决外贸业务中的诸多环节,而且通常不愿花费过多精力与时间去培养没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在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没有时间和资源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培训。但应届毕业生注定欠缺工作经验,这就与外贸企业的招聘需求存在矛盾。要想弱化这个矛盾,应尽早地让高职学生进入外贸企业实习或工作,在教学中增加实训实习内容不可或缺。在学习中实战,在实战中积累经验,让刚出校门的学生初步见识到外贸交易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拥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

(三)有助于职业素养的训练

作为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比如沟通和谈判能力、把握商机、开拓市场的能力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外贸人才职业素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换句话说,现在的毕业生,绝不是只要具备专业技能就可以获得企业青睐的。在对企业了解的过程中,大多数外贸企业都认为,外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专业技能的培养相对简单,员工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企业忠诚等职业素养关系到企业的长期发展,所以在选择员工时,企业更倾向于招收这类人才,所以职业素养高的毕业生就业要显得容易得多。当然,这些能力通常不是理论授课就可以很好解决的,专业思维和专业素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训练,这也是实战训练的重要目的。

(四)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养成

外贸业务主要是操作层面的工作,以前的外贸企业对业务人员的创新能力并没有特别要求,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危机使国际市场萎缩,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间的贸易摩擦增多。2011年以来,我国已多次卷入反倾销纠纷。如何规避风险,开发市场,推广产品,成为外贸企业的当务之急,创新能力在上述任务中尤为重要。市场环境恶化,企业的生存竞争加剧,只有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能更容易存活下去。在业务为重的外贸企业,外贸销售人员的业务创新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

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并没有得到重视。在目前高职教育中,重视技能教育已提上日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在课程设计上多是理论讲解,缺乏实战训练,创新只会更加困难。

三、外贸实战训练的方式

(一)校企合作之企业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探索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传统的校企合作,通常是送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但外贸企业往往只能接受少量学生实训,甚至因为商业原因,拒绝学生参与真正的业务,充其量只会开展一些参观性的考察实习,学生在企业短短为期几周的实习对企业的运作也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对变化快而复杂的实际工作仍然有些措手不及。因此,单纯依靠企业来解决学生的岗位实践问题,现实中并不可行。为此,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最主要的是运用企业的经营手段。

比如,通过在学校建立企业的机构,把学生的实习地点搬回学校,利用学校的场所和设施来解决实习难题,同时也等于间接为企业增加新的办公地点、新的销售渠道,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校企深度合作,应是可行的方法之一。企业的形式,即是在学校开办企业点,学生利用公司的法人名称、进出口资质、外贸网站、公司邮箱、公司的产品和国内供货渠道等进出口资源,从事外贸业务操作活动。以企业的身份向市场发出销售信息,与客户谈判,产品供给及交单结汇。完整的外贸业务都由学生完成,在此期间,由学生与企业的业务人员建立联系,企业派驻实战训练指导教师,与学校一起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任务分配、任务培训、任务跟踪[1]。这可以缓解学校扩招之后学生的实习压力。与企业合作,也有利于企业在当今严峻的市场环境下寻求新的市场机会,争取市场推广机会。

(二)校企合作之企业部门管理

企业和学校作为不同方向目标的主体,却有着天然的联系。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是由学校所培养,企业的员工由学校创造,那么,提前在学校里向企业输送员工,让学校的实战训练与企业的作业部门相结合,也具备可行性,并在实践操作上具有更强的控制性。

比如,由学校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合作,在学校内成立企业的市场推广部、单据处理部、物流部等各职能部门。将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贸易专业实践通过职能分解结合起来。以单据处理部门为例,企业在实际业务中,往往将单据交由专门的单据处理部来缮制和审核,而与学校合作,在学校成立单据处理部,则可以将全部或部分单据缮制业务交由学校的实践基地来完成,只需派驻一到两名专业指导教师,即可完成业务,从而减轻自己的部门压力,而学院学生则通过接触真实的业务单据,积累更多实践经验,更快地上手操作,提高专业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这种模式在实现校企共赢的同时,还可以较好地将实训中的生产性和教育性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企业专注核心业务领域,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院校则可以借此打造校企深度合作的外贸生产性实训基地,真正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达成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尽管外销业务是地道的生产活动,但又是教育活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品外销服务外包可以通过真实的工作情境设立工作任务,开展项目教学,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2]。

(三)外贸SOHO校内做

外贸行业的一些从业者会选择自己去市场接单,然后交给外贸公司办理出口手续的方式。他们挂靠外贸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名义对外签合同、交货、结算货款,自己则按照约定的比例计提利润,从而借助大型外贸公司的知名度和商业信用,以期在购销过程中得到优惠便利,并节省办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挂靠者甚至不需要到公司上班,在自己家中用一台电脑即可完成外贸交易――有时甚至是大宗交易。

外贸个体经营则是很多有实际经验的外贸人才选择的道路,在实践中,不少人需要很长时间寻找客户,积累客户。对外贸专业学生来说,利用学习时间做这件事则等于将创业的积累阶段提前,与求学时间段重合,更高效地利用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一举两得。同时,将课堂所学与市场紧密地结合起来,更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而做到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如果学校将外贸SOHO纳入自己的实践教学系统之中,以学院的网络平台和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信息和知识服务,通过教学指导,可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好地地结合,并保持教学工作在实践中的指导地位。

(四)以院校为基础建设外贸零售平台

近年来,美元贬值加大了外贸出口的风险,在汇率风险的大环境下,外贸批发越来越难做,零售型外贸则凸显灵活和高利润的特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外贸零售商通过加盟B2C/C2C平台(例如ebay)或建立自己外贸网站的方式,产品信息,寻求国外买家,达成交易后,通过paypal或visa等国际支付工具获得货款,通过国际快递寄送产品。当然,小额批发的发货量较大时,货物流转也会通过传统外贸物流方式,比如集装箱整柜或拼箱的方式来完成。

外贸零售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销售方式,受到很多外贸专业学生的青睐,而且,一些高职类院校也开设了专门的专业教学班,如义乌的EBAY班、敦煌班、国际电子商务班等,这些学校通过各类平台的专业讲师对学生多次集中培训,再由分院指导教师周期授课培训以及通过老生带新生等方式相结合,将教学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参照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外贸教学的实战训练,也可以参考这种方式。由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寻找产品,建立销售平台,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任务分解培训,以及突发状况专门指导来形成一种新的实战训练方式,与此同时,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发展奠定基础[3]。

参考文献:

[1]严圣阳,陈继元.产品外销服务外包――高职外贸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新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