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铣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2 01: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铣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实习的第一天看了关于金工实习的有关的知识与我金工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的碟片。看到那飞转的机器、飞溅的铁花,令我既担心又激动。担心的是,如果那飞转的机器隆隆声让人心惊肉跳和那鲜红的铁花四处飞溅的发出耀眼的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激动的是,等待了将近一年的金工实习就要开始了。这是作为学生的我们第一次进入工厂当令人尊敬的工人,也是第一次到每一个工科学子一试身手的实习基地。我怎么会不激动万分呢?
两个星期,短短两个星期,对我们这些工科的学生来说,特别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大市的大学学子是多少的宝贵。因为这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绝好机会,又将全面地检验我们知识水平。
我暗暗下定决心:我会做得最好的!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学生在金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金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特别是处于石油工业大市的大学的机电学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意义的必修课。金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这次我们金工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当一名钳工。
通过碟片的演示和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钳工。同时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人说“当钳工是最累的!”
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装配和修理等工作。与机械加工相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但是可以完成机械加工不便加工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同时设备简单,故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种。
钳工的常用设备有钳工工作台、台虎钳、砂轮等。
钳工的工作范围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
其中钳工的实习安全技术为:
1钳台要放在便于工作和光线适宜的地方;钻床和砂轮一般应放在场地的边缘,以保证安全。
2使用机床、工具(如钻床、砂轮、手电钻等),要经常检查,发现损坏不得使用,需要修好再用。
3台虎钳夹持工具时,不得用锤子锤击台虎手柄或钢管施加夹紧力。
4使用电动工具时,要有绝缘保护和安全接地措施。使用砂轮时,要戴好防护眼镜。在钳台上进行操作加工要有防护网。
5毛坯和加工零件应放置在规定的位置,排列整齐、安放平稳,要保证安全,便于取放,并避免碰伤已加工的表面。
6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时,工件一定要夹牢,加工通孔时要把工件垫起或让刀具对准工作台槽。
7使用钻床时,不得戴手套,不得拿棉纱操作。更换钻头等刀具时,要用专用工具。不得用锤子击打钻夹头。
以上都是作为一名钳工必须懂的基本知识。
这次金工实习我共做了五个零件。
第一天,来到车间,老师叫我们做的第一个零件是螺母。
听完老师的要求,也看了黑板上那看似简简单单的图样,我们便开始了我们的实习。首先是把在铁块上量好尺寸并画线,画线,这工作可马虎不得,一旦画错便会使自己的零件不合尺寸,还好听了老师说的注意事项,我按老师所说的,稍微把尺寸画大了一点。接着,便是令我一生难以忘怀的锯削了。我原先以为锯锯子嘛,就那么来回拖啊拖,没什么大不了的,小事一桩。但是事实在锯锯子,也在诀窍的,锯锯子并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单纯的来回拖啊拖啊,如果是这样做的话,无论一个人多少强壮,都会累得两手发麻,两眼发慌的,我们首先要调节好锯口的方向,根据锯口的方向使力,起锯时应该以左手拇指靠住锯条,以防止锯条横向滑动,右手稳推手柄,锯条应该与工件倾斜一个锯角,约10度~15度,起锯过大锯齿易崩碎,起锯角过小,锯齿不易切入,还有可能打滑,损坏工件表面,起锯时锯弓往复程要短,压力要小,锯条要与工件表面垂直。
同时,锯削时右手握锯柄,左手轻握弓架前端,锯弓应该直线往复,不可摆动,前推时加压均匀,返回时锯条从工件上轻轻的滑过。往复速度不应该太快,锯切开始和终了前压力和速度均减小,以免碰伤手臂和折断锯条。还可加少量机油。
开始锯时我实在是吃了大亏,因为我一直都是用力的拉啊、推啊,完全是死力的锯削,结果弄断了一根锯条不说,第二天吃饭都成问题,右手像裂开了一样,真是惨啊,还好我终于学会了怎么锯削了。
锯完了,还得锉削,锉削也是一个又累又苦的差事,但是只要掌握方法,同样不难了。
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则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较简单了。
接着便是刮削、研磨、钻孔、扩孔、攻螺纹等。一块黑沉沉的铁块在我们的努力下变成又光又滑又可爱的螺母。虽然不是很标准,但却是我们汗水的结晶,是我们三天来奋斗的结果。
说起来一件、一件的零件的完成都那么的简单,其实做起来,我们才会真真正正地体会到作为一名钳工的苦和累,也体会到为什么有人把钳工说成“钳工是地狱!”,但是我们也才会切身地体会到作为一名钳工的喜和乐。真真正正地体会到“只要功夫深。黑铁也能变成光滑可爱的螺母。
两个星期的金工实习结束了。虽然很累,但我却学到了很多:
1、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
检测。2、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金工实习培养和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我们不但对金工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我们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我们的所学的知识。
4、我们同时也学到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老师们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有的程序特别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既学会了如何合作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篇2
通过这次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在培训中,老师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这次培训中有几项任务是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做一些东西,虽然说我们现在还是学生,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有难度。因为我们不知道现在学生的想法是不是还和我们一样,做出来的学生演示文稿会不会完全符合我们之前作的单元计划。其实这就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威。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的指导和鼓励。一切工作都需要实践来证明,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文中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
篇3
一、概述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充分认识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行政务公开,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管理创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和市委、市政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要求,始终立足于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及时公开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政府信息,使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更加畅通,信息公开工作初成效。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充分认识《条例》施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局领导高度重视,把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把建立健全高效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作为确保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的基础;把信息公开作为建立“亲民”、“务实”政府,提高行政活动透明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的一项重要举措,认真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成立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稽查局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各科(室)、各县级局、市药检所负责人为成员。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切实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和督查,为全面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成立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为市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相关人员负责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四是落实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必备的办公设备,做到机构、人员及办公设备的落实。同时,我局还根据省、市的要求,安排信息员参加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网站建设维护使用等相关知识培训,为我局政府信息及时顺利公开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完善规章制度。我局结合《条例》的贯彻实施,制定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时限制度》、《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府信息公开救济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等工作制度。通过严格执行上述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了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显著提高。
(三)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组织学习《条例》,对《条例》施行前各项准备工作及施行后要做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二是将学习培训《条例》纳入年度学习培训计划,认真组织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培训,增强了全系统每位干部职工贯彻落实《条例》的自觉性的主动性。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是在市政务公开信息网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按照市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具体要求公开政府信息。二是与日报社联办了13期的《食品药品安全专栏》,公开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动态,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三是编辑出版4期《药事》,设置法律法规、药事动态、药监记事等固定专栏宣传公开涉药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监管动态等政府信息。四是从年9月1日起,市局与市人民广播电合举办为期一年的《食品药品安全专栏》,每周四19点30分至20点定时播出,宣传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政策法规,介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职能、工作动态、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警示等。五是积极拓展公开形式和内容,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覆盖面。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6·26”国际禁毒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安全用药健康相伴”宣传月及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等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发送短信、播放光盘、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形式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覆盖面。同时积极组织市局政府信息向有关部门报送,在各级各部门网站、报刊杂志和新闻媒体公开市局政府信息。年,通过市政府政务信息、市政府动态、日报、凉都晚报、中国凉都网、省局网站、国家局网站等信息公开载体公开政府信息321条。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年度没有收到任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年度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收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经费支出5.1万元,其中,印刷宣传资料和《药事》2.1万元,与日报社联办专栏经费支出1.8万元,与市人民广播电办专栏经费支出1万元,购买办公耗材0.2万元,全部由局办公经费支出,没有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五、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年度无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六、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篇4
重点在于解决房间声学处理的难题音频与声学设计培训课程
相对于初级与中级培训班,高级培训班将课程的重点放在如何解决房间声学处理的难题上,涵盖了家庭影院音频与声学(III)与家庭影院房间设计两项课程。在家庭影院音频与声学(III)课程之中,让学员运用之前在初级与中级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设计出满足特定设计基准以及在客户预算范围内的家庭影院环绕声系统。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解释房间模式的意义,提供多种超低音音箱的实际摆位方式,以获得更加顺滑的低频响应,尽量避免低频驻波问题对房间声音特性所造成的影响。而在家庭影院房间设计课程之中,则讲解了房间在整个家庭影院设计中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其中包括光学、美学、工效学和声学等方面的考虑,带领学员了解整个设计过程,尤其重点关注房间设计及其与系统设计的关系,说明整合房间设计和系统效果时必须遵守的整体原则。
管理多系统集成项目的要点定制安装项目管理培训课程
而在定制安装项目管理培训课程之中,就包括了打造并保持五星级客户体验与管理多系统集成项目的艺术两项课程。前者主要解释项目管理当中所设计的五星级服务哲学,通过收集客户的反馈意见,并做出积极的应对,实现优秀服务原则。后者则是通过有效地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整合项目来管理居住整合流程,介绍如何与居住整合项目的各方有效合作,特别是和系统分包商在HVAC、安全、分步式音频和视频、灯光和家庭影院系统等方面进行合作,最终实现整个项目。
获得CEDIA高级认证资格的必备考试CEDIA初级认证工程师资格考试
篇5
(一)企业调研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天津市杰立信模具有限公司,天津龙舟工控设备有限公司,光电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显示器有限公司,中环三峰电子有限公司,东华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天津索思仪表测控系统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的数控技术专业的用人方向和岗位需求数据表明:目前,高职毕业生整体技能水平偏低、就业质量不高,不能在技能上适应企业的技术岗位。大中型企业对高职院校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向主要集中在:数控机床操作、数控编程与工艺、CAD/CAE/CAM设计、数控机床的维护与保养等。这也为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二)院校调研
针对需求方向,分析了多所院校现开设相关职业技术课程如下:数控编程、数控操作、数控加工工艺、CAD/CAM(自动编程)、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的维修与维护等。院校开设课程的合理性调查统计数据显示:69%的被调查者认为“数控加工工艺”与“数控编程”为专业核心课程;41%认为“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应加大实践操作比例;61%认为仿真加工与机床操作的课时应增加;49%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最感兴趣的课程为数控机床操作;认为数控机床的维修与维护知识在未来数控行业更重要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2%。数据表明,围绕零件设计与加工及机床维修与保养等专业技能相关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与现存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安排有直接的关系。院校教学调研中暴露的问题主要有:课程体系缺乏职业性;理论与实践课程脱节;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趋于形式化。这就要求学校针对现行课程进行调整,将理论内容融于实际操作之中,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重视关键能力的提高。
二、调研成果初探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针对企业用人方向和现有课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分为两方面:零件设计与加工人员,机床维修与保养人员。根据这一目标把本专业核心知识作模块细分:机械制造基础、数控车工实训、数控铣工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调试与维修。在教学上改进单一的“理论+实训”模式,根据企业的技能需求,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改革实施
教师结合企业用人方向,制定教学目标,针对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模块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尝试。在数控机床维修实训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自打开机床,自己动手拆卸零部件,认识各种零部件及其安装结构特点,先形成感性认知,后作理论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零部件做功能分类。先分出:机械部件、电器部件、液压控制元件等,再结合不同零件进行细化分析。机械部件又分为机床主体、主轴组件、导轨、滚珠丝杠螺母副等。与机械部分相关的理论,如零部件的工作原理、材料、装配关系、强度与刚度的校核等,尽可能在学生拆卸零部件环节中进行讲解。液压控制部件,主要明确液压系统的控制原理,要求学生能够看懂液压回路图,能分析执行元件的工作过程。电器部分在学生直观电器控制柜后,讲解柜中的所有电器元件的功能、作用以及电路的连接,要求学生看懂电路图。这样,可以将学科知识重新整合,将理论融于实践,使学生学有所获,迅速掌握专业技能。例如,在讲解机床机械结构部分时,把滚珠丝杠螺母副作为教学的基本载体,演示部件运动过程,讲解其传动原理,再讲零件结构,及其它相关类型的机械传动结构并绘制其零件图,从而学习零件的测量与绘制,认识零件材料的区别及用途。有了实践动手经验,再加上理论知识的学习,再次让学生动手,将拆卸的机床复原。这样,将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融合于实践操作训练之中,达到获取知识有深度、培养技能有特点的综合目标,满足企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模块化
课程改革中,我们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合为一体,对陈旧的单科课程重新整合,改为模块化教学,建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制作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就业方向不同,将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划分为五个核心模块:机械制造基础、数控车工实训、数控铣工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数控机床维护与维修。每个核心模块涉及不同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面对不同的就业岗位。其中针对普通机加工人员,需要以机械制造基础为核心模块,包含: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材料及热处理、普通机械加工实训(车、铣、钳工)、刀具与机床、切削原理等为基本知识与技能;数控加工人员,分为两个典型方向:数控车工和数控铣工,分别对应两个核心模块,包括:数控加工工艺知识、数控加工编程知识、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数控机床操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零件设计与自动编程人员,核心模块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包括: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材料及热处理、数控加工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软件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UG三围造型与自动编程)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机床维修与保养人员,核心模块为数控机床的调试与维修,包括:电工基础知识(电器元件介绍、电路图的绘制与识读)、安全用电常识、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数控机床与数控原理、数控机床使用及维护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综上,构建了数控技术专业以职业岗位(群)知识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内容,为实现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依据。
三、构建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
“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由教育家杜威提出,其核心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即把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活动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遵循“三明治”精神,以“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组织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先有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解决实践环节出现的一些问题,达到学有所用。在机械制造基础模块中,新模式教学将原有的车工实训、铣工实训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深层次结合,将原有的实践与理论知识点具体化。课程中先安排车工、铣工等实践操作练习,其间,学生认识机床、练习磨刀、加工小轴、六面体等,通过这些基本实操练习,学生了解切削加工的一般过程,理解刀具角度的定义及不同角度对加工的影响。先获得车削、铣削加工的感性认识;再学习切削原理知识,了解切削过程中的受力、变形、温度变化、刀具磨损等现象发生的原因,从而能够自己想办法,改变切削条件,控制加工过程,使得切削状态达到最佳,生产效率提高,加工质量提高等等。学习理论过程,结合第一阶段面临的诸如“抗刀”等实际问题,重点分析原因,明确加工条件的重要性,在方向上为第二阶段的实践练习奠基,从而提升下一阶段的实践操作练习的技能。通过知识迁移,会举一反三,学生根据零件质量要求,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刀具角度,加工出中等难度的零件,满足企业需求。这种“实践--理论--实践”交替的“三明治”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可靠保证。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够动手操作,凭借学到的专业知识分析研究产品的加工方法,改进生产技术,凸显课程设置的职业化,对接岗位需求,能够为企业输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二)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
教学改革中注重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使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全过程,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依据企业需求,编写任务驱动型教材。技能就像教材的骨骼一样,而知识是肉,要根据骨骼的状况来生长。传统教材以"肉"为主线,“骨头”居次,这样的教材基本是没有技能训练的。任务驱动型教材根据培养技能,分析学习需要,然后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并掌握这种技能。任务驱动型教材的特点是以任务为载体,以任务实施过程为线索,将专业知识穿插到任务实施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从而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具备实践操作能力。针对这五门核心课程,本着工学结合的原则,本课题选用企业代表性产品,编写了任务驱动教材,配合实际教学。数控实训课程是集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编程等多门理论课知识于一体的操作性很强的综合实训课程,是培养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的核心课程。学生利用任务驱动型教材,不仅懂得了相关专业知识点,而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了解了企业常见的产品类型。任务驱动型教材使学生在加工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利于实践技能的获得。
(三)实施项目教学法
调查发现,以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因脱离企业项目和生产产品而流于形式。教师通过编写与企业技能需求对接的任务驱动型教材,开展与企业生产相关的产品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开发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项目中包含来自生产车间的实际产品,与之相关的知识点,仿真加工,车间操作,实训报告等多个环节的内容,要求学生从认识项目开始,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项目、制定工艺、编写程序、仿真加工、机床操作等最终加工出产品。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将课堂理论教学转为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营造了实践教学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了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建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了办学目标,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教学过程的组织形式,逐步完善核心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四、结语
篇6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10153-01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是:为社会企业输送有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学生必须在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定数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掌握。因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办工厂化学校、育技能型人才”是我校的办学方向。如何沿这个方向发展,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市委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狠抓学校内涵建设,在实训教学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8年10月27日辽宁省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校胜利召开,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模式做为经验在会上进行交流,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
一、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且相对稳定的供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场所。实训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重视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一)建设实训基地的原则。1.专业性原则。所建实训基地要与专业对口,能够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实践性原则。建设实训基地,应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基地要重视学生的实训教学工作,有能力安排好实训工作。3.先进性原则。实训基地是在相关专业的实践领域内,具有一定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单位。4.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5.稳定性原则。6.发展性原则。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内容。实训基地包括校内、校外基地,实训基地要具备:1.有稳定的场所,有明确的实训目的和内容。2.有稳定的指导教师、教学辅助人员队伍。3.有科研和技术生产活动。4.有开展因材施教、开发学生潜能的实训项目。5.场地、场所设施能满足实训教学要求。
2008年,在政府的参与指导下,我校与北票煤业有限公司、波迪机械有限公司、针纺服装园区、华电铸钢有限公司等27家知名企业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16家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数控技术、机电技术专业的校内机加实训车间设有普通车床、铣床、刨床、钻床,数控车床、铣床17台套。根据实训教学需要,把车间划分为钳工工位区、车工工位区、刨铣工工位区、数控实训工位区、实训研讨区5个部分。在上述不同的工位区分别完成车工、刨铣工、钳工工种的实训教学。实训研讨区为师生学习和交流提供平台。在这里,实训指导教师就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学生讲解、分析。学生在这里学习和做实训前的准备活动。实训具备生产功能,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技能操作应完全同化于生产中的技能要求。在实训教学中培养生产技能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实训教学模式
突出技能培养为主,学生终极目标的实现应定位于实训教学。实训教学质量如何保证,怎样实现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计划。尊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践对理论的验证促进作用。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先进行阶段性的理论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理论教学为实践活动服务的指导思想,然后适时进行实训教学活动。在实训教学环节中完成对理论的认同、检验、掌握及应用。促进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深入,更好地应用于下一步实训教学。
(二)采用恰当的实训课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突出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技能训练。积极实行“准备、示范、模仿、练习、巩固提高”五步教学法和“工位化”、“岗位化”教学模式。在实训工位前开展“探究式”教学,在实训车间大胆尝试项目教学,使专业教学真正从教室走到车间,实现车间与教室、师傅与教师、学生与徒弟、作业与作品的“四个合一”。五步教学法具体实施过程:
1.准备阶段。教师向学生下达实训任务书。学生就实训任务要求做好理论方面的准备。在这个阶段让学生明确教师要教什么、怎样教,方便学生了解实训目的和要求。2.示范或演示阶段。实训指导教师,根据实训内容并结合生产实际,讲解、示范操作过程,讲清怎样做及为什么这么做。参与实训的学生针对实训内容,认真观看指导教师的示范,仔细体会动作要领,并为自己动手操作做好心理准备。3.模仿阶段。实训教师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试着做。在该阶段过程中,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操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暂时停下来在研讨区就具体问题进行讲解。4.练习阶段。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根据实训任务进行独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给予及时纠正。5.巩固提高阶段。整个实训操作结束后,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实训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总结,结合操作使用中涉及的工、夹、量具的有关知识,组织学生在实训研讨区进行再次练习或讨论。
通过上述五步连续,逐步提高的连贯操作,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实训教学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技能培养的教学任务。
(三)实训教学项目的确定。实训教学中项目的开设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的要求来组织、实施,项目开设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以企业生产中实际加工制作的产品为对象进行实训项目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1. 实训教学更结合生产实际,加强了就业岗位的针对性,对学生生产技能的培养及职业标准的达标更有力。2.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实训教学面,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工程实际问题,对学生处理各种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帮助更大。
(四)实训教学质量的考核。实训考核是整个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是评价实训成功、失败,是学生技能、品质提高的强有力证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考核:
1.工件加工制作质量。2.在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操作的前提下,完成实训任务的速度。3.实训任务完成过程中所反映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运用到实训中去分析、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力。4.在实训中表现出的学习兴趣、毅力、渴望成功愿望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5.在实训中重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制度,文明使用设备、工夹量具的情况。6.在集体环境中所表现出的积极合作、创新意识、沟通交际及冷静客观处理问题的能力。7.实训报告完成的质量。
以上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模式研究在我校经教学实践检验证明是较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虽然我校在实训教学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距离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为职业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7
【关键词】 技工学校;“2+1”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1引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学校应与企业紧密联系、深度合作,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决定》充分体现了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更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我校作为桂林市技工教育的领头羊,在2006年就拉开了对在校学生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序幕。
1.1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的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 《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作为行动主体,让学生在“学中做”、 “做中学”、 “边做边学”。顶岗实习对于工作经验欠缺的学生来说是锻炼及体现自身价值的很好机会,通过顶岗实习,在实践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培养了观察问题的能力,树立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了实际操作的技能,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明确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
《决定》强调:“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充分体现了技工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观。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在册学生,又是企业的顶岗员工,既要服从企业和学校对顶岗实习的安排和管理,还要自觉遵守企业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1.2.1带薪工作的学校在册学生。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文件的重要精神,推进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障学生顶岗实习效果,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在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动员大会上强调:第三年外出是顶岗实习,虽然有一定的工资报酬,但仍然还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生产实习,并非就业。并让学生充分明白:企业的车间就是教室,企业的师傅(或技术员)就是教师,要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加强学习,强化企业意识,真刀真枪动起来,确保技能训练到位。
1.2.2拥有学籍的企业在职员工。
学生进入企业就是企业的员工,要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职业环境,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培养团结协作、吃苦勤奋、遵章守纪、言行规范的职业素养,感受未来的职业要求,实现与生产岗位“零距离”对接;学生实习作品就是企业合格产品,顶岗实习时的作品就是为企业加工的产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
1.3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与考核方式。
《决定》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充分体现了技工教育新的价值取向,“由封闭的学校教育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学科学历本位转向职业能力本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从学科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
1.3.1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内容。
我校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意识,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既与学生挑明,也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协议:学生顶岗实习的一年中,企业要结合学校的课程设置与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保证学生在3-5个不同的岗位上交替轮换,每个岗位进行实训1-2月,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技能的提升。例如对安排机械加工类的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时,要求企业对学生分别轮岗到车工、铣工、磨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岗位进行实训,甚至还包括到检验、电加工、冲压等岗位进行轮番作业。通过轮岗训练后,企业再根据学生具体岗位能力的表现、发展潜力与可塑性等因素综合考虑,最终定职定岗。
1.3.2学生“2+1”顶岗实习的考核方式。
“2+1”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每个岗位进行轮训后,对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设备的结构、设备的使用性能与加工范畴、设备的操作要点与规程等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岗位实训结束,要求学生按照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填写岗位实习报告、书写岗位实结,甚至结合岗位的实际在企业指导老师与学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撰写专题论文。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做出书面鉴定,填写《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作为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巩固和加深了所学理论知识,对独立工作能力和劳动观点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1.4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模式。
《决定》提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指导,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的工作过程控制和考核,实行企业和学校共同考核的评价机制。通过综合分析近几年顶岗实习的学生现状:学生在“2+1”顶岗实习期间,面对与校园环境差异较大的企业特色的文化氛围、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严格的管理模式,由于学生心理准备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要求,未能迅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局部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1.4.1成立学生“2+1”顶岗实习管理小组。
针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学生“2+1”顶岗实习管理小组。顶岗实习实行校、系两级管理。教务科负责全校顶岗实习工作的宏观指导、检查、评估,各教学系、就业办、学生科做好协调和配合。教学系具体负责各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学校成立由教务科、学生科、就业办和各教学系负责人参与的顶岗实习管理领导小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学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1.4.2学生“2+1”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采取学校推荐、实习单位选用的双向选择和个人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须征得家长、教务科、就业办及实习管理小组同意。无论是学校安排还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学生均须与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实习协议内容包括各方的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及卫生条件等。各教学系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妥善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校指导教师,具体负责与企业沟通并制定顶岗实习的计划,落实实习单位对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事宜。定期与企业领导及企业指导老师进行协商,及时处理实习中的各种问题。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确保实习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和思想稳定,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考勤、业务考核,指导学生写好实习报告、实结与专题论文的撰写。实习单位根据学生专业需要结合企业岗位情况安排好学生实习岗位,并安排好企业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并协助学校做好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客观真实地向学校指导教师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
对集中型的顶岗实习单位,由顶岗实习学生成立实习小组。充分发挥班干、团员等先锋作用,负责本小组成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习与工作的自主管理。让他们发扬团队精神,团结协作,认真组织和督促学生自我完成各项实习任务,及时向班主任、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汇报学生思想和实习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1.4.3 学生“2+1”顶岗实习的稳定措施
目前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过程中最普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实习稳定工作。由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岗位不理想、工资报酬低、管理太严格、生活太枯燥”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同学中途当 “逃兵” 了,甚至出现频繁地“跳槽”的现象。为此学校出台了各种积极的应对措施:
1.4.3.1加强思想教育,促进沟通交流。
在学生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上与学生阐明,当前就业情况的严峻性,号召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好“坚守阵地、革命到底”的思想准备。在实习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有困难及时与学校指导老师、班主任联系,杜绝出现我行我素,私自离岗的现象。要求所有顶岗实习学生要时常与学校指导教师(或班主任)保持联系,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工作情况,联系方式发生变化要及时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主动配合学校(企业)指导教师做好实习相关工作。同时要求学校指导教师(或班主任)定期与顶岗实习学生加强电话联系或QQ联系,并做好联系记录。若一旦与学生失去联系,迅速发动所有同学进行追踪调查,并及时与企业、家长和学校汇报。
1.4.3.2做好跟踪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在顶岗实习初期,由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难。为此,学校要求指导老师定期走访顶岗实习学生和企业,时刻掌握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好服务和辅导工作。同时对需要补考或重修课程的同学,根据其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可采用“课程置换”、“替代学分”或送教上门的方法解决他们的各类顾虑,以使他们安心实习,踏实工作。
1.4.3.3严格实习考核,完善毕业制度。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企业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包括:工作纪律与出勤、学习态度、岗位技术能力、团队合作意识、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岗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以及完成生产任务的能力等。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根据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的鉴定表评语、实习报告、实结与专题论文等为依据。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严格考核,实习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2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在技工学校学生“2+1”顶岗实习过程中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已初具特色。特别是很好地解决技工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和学生频繁流动的问题。通过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为技工学校“2+1”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教职成〔2007〕4号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 模式创新 教学资源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96-0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是一门传统专业,工科类的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此类专业,该专业的服务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和重点发展领域,如何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如何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由原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合并重组)有60余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2011年我院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获批中央财政支持的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经过三年来全体师生不懈的努力建设,顺利通过了国家及省教育厅、财政厅的项目考核。回顾几年来的工作,体会颇多,下面就将我院的实际经验谈谈如何提升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提升服务装备制造产业的能力。
一、校企合作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
要激励行业企业主动参与高职教育,就要给其一席之地,我们首先形成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程开发委员会,制定企业调研制度,每学期都安排教学副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深入企业进行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专业能力、课程标准的调研工作,接收企业信息反馈,跟踪企业技术发展。制定了《企业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校外实习企业兼职实习指导聘用办法及教师管理制度》,从合作企业及行业中聘请16名技术能手担任专业兼职教师,负责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实践类课程指导以及学生校外企业实习阶段指导与管理。积极参与行业协会活动,为企业提供有效甚至无偿服务,达到双赢互惠的效果,与校企合作企业双向挂牌,互认顾问和基地(实习基地、产学研基地),既服务学生实习也能服务教师下企业实践;设置员工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专职的培训,为企业作广告宣传,将企业案例引入教材、课堂、课题,作为教学、科研内容以宣传企业。校内的装备制造实训基地带轮承揽企业的经营业务,并为企业争取更多客户,通过学院的校企合作处建立保障制度,使校企双方利益都能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将强化实践育人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切入点,第一学年实施“通用基础课程+实训项目”,第二学年实施“专业方向课+实训项目”,第三学年实施“生产实例课+顶岗实习”教学。这样的整体设计安排,既保证了学生有较宽的专业基础,又强化了与就业岗位对接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积极开展假期企业调研与实习活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习活动,成立了专业技术社团,下设机加协会、数控协会、三维设计协会等多个生产实习学生团队,每个团队根据企业倒班原则划分小组。利用周一至周五的课余时间及周六、周日,开展多工种的生产加工,并将专业社团的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模式进行了布置,按照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营造了企业化的生产环境,刀具、材料的发放按照企业制度进行,设立了实习班组,部分实习工种按照企业模式进行上下午倒班,参照企业模式及制度进行日考核、周考核,通过多种措施在校内实训过程中实现工学结合,使学生在仿真化环境中进行企业化生产,从而达到尽早熟悉企业环境的目的。此外,还开展了制图员、一级与二级AutoCAD绘图员、中级数控车工、中级数控铣工、中级普通车工、中级钳工、三维CAD模具设计应用工程师、三维CAM数控编程应用工程师、高级模具师等11项职业技能证书认证工作,毕业生“毕业证+职业技能证”的双证书获证率达100%。
三、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我院实现全校范围无线网络覆盖,借助微信平台、QQ平台、校园网络、手机大客户等方式实现校园无界化,教学资源无界化,师生互动无界化。8门核心专业课做成网络课程,更有“AutoCAD图纸设计”等多门省级精品课,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或获取相关资料。全部专业课程开发了多媒体课件,使用图片、机构动画,录像等开展教学。此外,还与金兴汽车内饰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UG及AutoCAD软件的二次开发,完成机械加工工艺的虚拟设计及虚拟生产;与上海宇龙软件工程公司合作开发机电控制仿真软件及数控维修仿真软件,使软件更有针对性,更符合专业实际需要。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国家交流,与美国欧特克公司正式签属协议,成立国内高职院校中唯一的Autodesk?ADN应用开发实验室,为东北地区的Autodesk用户提供应用及开发技术支持,共同建设职业院校“CAD课程信息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双方共同申报并举办省级机械、建筑类职业技能大赛并组织选手参加全国大赛。
四、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
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一直被认为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首先采用集中学习、自学、研讨交流等方式转变教师职业教育观念,把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精神内涵,在全系营造学习氛围,搭建平台,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创造条件加强教师的对外学习和交流:开展了国际交流培训工作,派出三名教师赴韩国釜山科技大学参加机械智能化技术研发培训;开展了企业师资培训,派出两名教师参加了辽宁省中高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企业实践;开展高校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派出三名教师参加了辽宁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师素质培训;开展了专项技术培训,派出三名教师参加欧特克等跨国公司开展的软件技术培训;开展了劳动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派出四名教师参加了省人社厅组织的职业技能考评员专业技术培训等。在加强培训的同时,更注重培训成果考核及成果转化。参加培训的老师回校后都要做培训总结报告及展示培训成果。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促进成果转化。
总之,通过两年多来的项目建设过程,付出很多,收获更多,新的认识和实践问题还会不断的出现,需要我们不断的面对和解决,今后的任务更加艰巨,我们不能有丝毫防松和懈怠。
参考文献
[1]朱芳芳.值得借鉴的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J].辽宁高职学报,2012(1):10-12.
篇9
关键词:农村中职 数控专业 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实训设备设施及师资力量等办学条件与城市中职差距较大。在学生实训技能培养上与城市中职生无法相提并论,这一点在历年来参加市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情况上可见一斑。这也反映出农村中职在学生技能实训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需要我们正视自身的不足、结合实际、尝试解决客观存在的主要教学问题。
一、农村中职数控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强化技能实训的需要与教学实训设备短缺的矛盾
中职数控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机械加工技能型人才,强调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中职办学的重要特色。以广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目前数控专业教学实训设备均为2007年购置,学校及地方财政暂时无力购置高品质的数控实训设备充实专业教学。加之学校实训机床设备数量少,按传统教学模式每台机床一节课要承担8名以上学生的实训任务,部分学生还没轮到动手操作已经下课了。
(二)教材内容陈旧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相脱节的矛盾
部分中职教材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实践技能与企业实际岗位无法同步,形成“学非所用”的情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
(三)传统教学模式与工学交替教学实训的矛盾
传统的“2+1”教学模式,即中职生学制三年,学生入学后前两年全部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全部在校外企业实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由“学生―员工”角色变换突然,部分学生不适应企业而无法完成实习任务,造成社会就业竞争能力较差的情况,多数学生放弃了本专业而选择其他行业从业。
(四)教学模式滞后与提高人才质量培养的矛盾
广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虽然针对部分问题做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但大多数课堂教学受到了实训设备及教学内容与课程安排限制。形成下述情况:课程内容全部按照传统教学计划照本宣科,开设课程散、学习内容杂。课程安排与义务教育课程表类同,专业实训课时间不集中,一周仅安排一到两次课,每次2小节80分钟,效果较差。实训时间少,学生实训成品完成率低,学生自我成就感较差,对专业的兴趣降低,教学管理难度增加,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低。
二、探究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一)制定专业三年规划建设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广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通过赴企业及兄弟学校调研学习,制定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三年规划,明确数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有一定文化素质、能熟练地进行简单零件的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工艺编制、有较强的数控设备操作能力及生产管理能力。
(二)研制校内、校外“两种教学改革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广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任务驱动、学训交替、实训周”的教学模式改革,突出职教特色。2012年秋季,我们实施任务引领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周期为一年半。确定数控1201班为教改“实验班”,采取5―6人小组式教学模式。2013年秋季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学训交替实训周”教学活动,以开瓶器、传动轴等小项目任务引领,借鉴“宽基础、活模块”模式,对数控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重点培养数控技术人才实践操作技能,突出了中职校的教育特色,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校外联合企业及兄弟院校建立“工学交替、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的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工学交替教学实习“2+1”模式为“1+2”模式。根据自治区教育厅文件《县级职业技术学校办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要求,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开展“2+3”中高职贯通办学,提高办学档次。并且与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南宁高级技工学校等兄弟学校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借助兄弟学校力量强化学生技能实训效果,借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年来,广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以企业岗位需求标准为依据,与中山甬微集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等联合制定《农村职校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训交替“实训周”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数控专业技能大赛培养方案》等多个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工学转换的“时光隧道”,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为企业岗位能力所必需的技能,提高了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及就业能力。
(三)构建独具特色的“企业融合能力提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
1.广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整理汇编了一套明确的岗位工作能力标准体系。通过企业调研汇编了《数控专业行业职业等级国家标准》《企业对数控操作人员要求的岗位标准》各一套。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使企业岗位与学校专业教学改革有效融合,以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
2.按照企业岗位工作能力标准体系及岗位名称确定职业能力课程。将企业岗位生产能力、素质能力、意识能力标准与中职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目标相融合,确定7门核心课程。确定“钳加工、车工、数车工、数铣工”四个岗位为专业主线课程,再根据主线课程的专项能力要求确定辅助专业及文化课程的开设。
3.按照职业成长历程安排专业实训能力主线课程。按照数控专业学生职业成长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目标要求,设计制定中职生在校两年共四个学期的实训能力主线课程安排:第一学期《零件钳加工》,第二学期《零件普通车床加工》,第三学期《数控车编程与模拟加工》,第四学期《数控铣编程与模拟加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4.建设校企及兄弟院校共同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广西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加强了与企业、兄弟院校的合作,努力形成以“强化技能实训,培养企业所需的一线熟练操作工”为目标的合作育人长效运行机制。以此来优化和提升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给“做中学、学中做,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全面保障。
5.形成“个人、小组、教师”共同参与的三维评价模式,制定学生就业岗位能力提升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1)建立“项目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严格按照专业预期建设目标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行业标准有效结合进行评价。
实训结束后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数控模具专业组实训报告》,小组长和教师共同记录好《横县职业教育中心数控模具专业实训周考勤登记表》。学校再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作品,进行多元化评价,即学生自评、成员互评、小组测评,并教师点评,适当请企业人员参评等综合评价。给定小组成绩及个人成绩,对表现优异的小组及个人予以奖励。(2)形成科学、有效、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如实践技能目标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达80%以上,参加全区中职学校技能大赛进入B组前5名;实践产品评价指标包括学生动手操作率达90%;实训开出率达95%以上;实践能力目标包括毕业生85%以上能达到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企业满意率达到95%以上等。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
[3]王屹等.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设计[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篇10
因此,职业教育应结合学生素质,有效地开展技能训练及教学改革。
一、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职校的教学是按学科体系来构建的,使用的教材按知识的逻辑性来排列章节。为了使学生从单纯的理论学习层面上升到综合知识应用的高度,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的培养目标,职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应当以职业资格的要求为导向,打破学科体系,构建模块化课程。分析行业中典型职业岗位的综合能力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系统,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把理论知识和岗位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几十年来,我校学生到外面实习或工作,普遍受到各用人单位领导员工的赞誉,纷纷反映我校学生素质高,技能也很好。
二、将职业资格技能的培训体现在教学中
职校的专业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的方式,也就是教师在教室上一段时间的理论课,再到实训室上实操课。职校生对符号系统的理论以及采用数学逻辑推理知识学习能力薄弱,不懂则弃,弃久生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课堂效率也低下,如上数学课、德育课学生普遍不感兴趣。但对专业课比较感兴趣,如机电、数控、电器、汽修等维修课比较感兴趣。专业课程作为职业资格技能的支撑,要实现教之有效,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现教学内容项目化,把教学转换到生产场景和职业场景中。项目化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核心,将理论知识有机融合在实践活动中。项目设计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贴近职业活动,融入职业资格包含的内容,如上技术维修课时,将厂房设备与管理、安全教育等课程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在维修实训室遇到地板滑、滴水、滴油在地板上,应该告诉学生马上擦干净,以免摔倒;还有用电安全知识等安全措施。另外在教学中提高实践能力,注重实践操作的考核。
三、小组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
交际和合作能力是职业能力的关键内容,具备中级职业资格者,要求具备与他人合作完成工作的能力。由于职校生的生源特点,学生缺乏与人交往,有的学生普通话说不标准,交流的圈子仅仅限于同乡的同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项目活动,课堂上采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多交流,如理论讲授加示范操作法,还有练习法,完成任务之后,教师除了对小组的工作进行评价之后,还可以组织小组的成员进行互相评价。设计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调查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调查,学会与不同的行业、年龄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四、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兴趣
职校生对传统课堂失去兴趣,对学习失去信心。改革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重拾对学习知识技能的兴趣,如何让学生感觉自己是有能力、有特长的呢?首先提高学校师生技能品牌。如2008年4月学生获得广西区技能比赛数控车项目个人第一名、第二名,同年7月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比赛获三等奖,2008年5月获广西中职教育技能比赛汽车维修团体二等奖,2009年3月获桂林市教育局技能比赛数控车工项目团体一等奖,2010年4月获市教育局技能比赛数控铣工教师组教师组一等奖,2010年4月获市教育局技能比赛电器维修教师组一等奖。此外,还要广泛的开展学校间、学校内、年级内,甚至班级内专业技能比赛,对比赛的结果给予高度评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将职业资格技能要求融入在比赛活动中,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意识到岗位工艺、安全操作以及获得职业资格,才能在相关的岗位就业的重要性,所以职业资格培训是技校的重要活动。
五、学有目标。赶有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