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06:4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货代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The training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transportation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 with the enterprise and post demand oriente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work.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forwarders, specify the necessity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cy opened training courses, and expatiate the setting agent training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freight target, analysis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method of teaching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t training cours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freight agent training; training purpose; teaching method;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行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连结货主与承运人的纽带,是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者和设计师。因此国际贷运专业不但要了解国际贸易的重点知识,同时需要与各个环节的部门相联结,结合理论展开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得学生在上岗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国际货运的教学工作中,即要有理论内容的讲解,也要有实训教学的开展。
1 国际货运课程的特点
1.1 理论内容多
在国际货运课程中,包含国际货运责任险、国际贸易、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国际陆路货物运输及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内容,知识涵盖多,涉及面广,考核全面。
1.2 可操作性强
在国际货运内容中,包含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流程、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流程等可实际操作性知识,在国际货运工作应用广泛。这就不但要求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在以后工作中要学以致用。
1.3 与考证相结合
从近年来的国际货运资格考试中分析,试卷的内容越来越灵活,摆脱了以往理论的考试模式,更能贴近工作中的要求。因此根据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人才能力考核的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岗位职责,真正实现了“教学、考证、工作”三者的完美结合。
2 国际货运设置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国际货运的课程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其它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物流与仓储、报关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等多方面知识。内容虽然全面,但如果只是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只是达到书面理解的程度,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凸显“教、学、做”的统一,国际货运实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用什么,讲什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企业的部门设置和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及工作任务,按照不同运输方式业务流程设定实训项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项目任务,通过综合的实训训练,把看似繁杂的业务流程与真实案例结合,使之与实际操作环节相连接,不仅强化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们的上岗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国际货代课程人才培养内容脱节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问题,进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实现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性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3 国际货运实训目标
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国际货运行业培养能够从事国际货运业务、进出口单证业务、海陆空运输操作业务、船代业务及堆场操作业务,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根据上述岗位的能力要求,可以将国际货代课程实训的目标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知识目标
掌握货代海运出口及空运出口业务流程的基本操作;理解货代公司各工作岗位职责;掌握海运、空运运费计算的基本知识及方法;能看懂租船合同条款;根据货物在运输时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责任所在,找出解决的办法,熟悉以后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2 能力目标
一是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具备设计运输方案、确定交易条件、签订货代合同的能力;二是控制整体国际货运业务环节的能力,包括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货物的业务操作流程;三是审核、缮制和签发各种货运单证的能力;四是国际贸易进出口及报关报检业务的能力;五是能正确计算各种费用,并适时安排与承运人的结算;六是能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处理客户投诉与纠纷的能力;七是对运输货物进行有效跟踪,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
3.3 思想教育目标
具有责任意识,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及组织能力;具有探索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4 实训教学的方式
4.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国际货运课程实训中,坚持“岗位主导”为方向。在实训教学中可以利用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可以以直观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采用以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任务(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分组讨论,总结发言的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还可以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别是业务流程知识部分,认真进行环境和角色的设计,通过学生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扮演完成教学任务的职场情景化教学方法等。
4.2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为了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校内实训的核心是要按照国际货代企业的具体岗位来设计实训项目和任务,通过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完成实训。当然,校内实训还可以把企业引进来,以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把企业的岗前培训延伸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校外实践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签定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式,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形式与相关货代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平时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参观访问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工作情况。
5 国际货运实训内容与考核内容
实训内容安排要打破目前大多数国际货运教材经常采用的“国际货代基本知识―海运货代―空运―陆路货代―国际多式联运”的逻辑顺序结构,根据能力目标来设计实训项目,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实现实训的目标,最后确定相应考核内容。将国际货运的业务流程项目化、任务具体化、目标细节化。在操作中将具体的任务分配给学生,通过学生对每部分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对学生实训的效果进行检验来完成实训课程的考核任务(见表1)。
篇2
【关键词】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整合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7-01
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是对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国际货运岗位要求进行的重新构建和整合,国际货运是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专业方向之一,该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一般是先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国际货运实务、报检实务、报关实务、物流与仓储实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训知识学习,比如国际货运实训、进出口单证等,课程之间内容上多有交叉重合,整个学习完成后,岗位所需的知识虽然都学习完整了,但是缺乏一个能够将他们相互之间链接整合的平台,导致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茫然不知所措,没有很好的职业衔接。
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基于工作岗位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主要面向货代员、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等岗位进行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整合之后的联合课程群实现培养掌握国际货运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相关专业英语沟通技能、应用技能等多元化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一、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的构建和整合思路
(一)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的构建内容
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以国际货运岗位职能为联合课程群的载体,将国际货运实务、国际货运英语、进出口单证实务三个单门课程有机的统一起来,国际货运实务是以国际货运岗位为标准进行课程设置的,课程内容依据货代员的销售岗、操作岗、制单岗、客服岗的职责要求为学习目标,展开实训情景模拟训练和任务驱动实训。
国际货运英语的内容是国际货运人员从事职业岗位所必备的专业英语知识,同时国际货运英语也是国家货代员职业资格证统一考试的课程,进出口单证实务是国际货运业务流程的单证缮制和流转的重要课程,通过三门课程的综合学习,学生获得从事国际货运岗位所必须的专业英语、单证缮制和实践岗位操作技能,符合该职业岗位对学生职业性、外向性、实践性能力的要求。
(二)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的整合思路
联合课程群的整合思路是围绕着国际货运工作岗位进行,国际货运岗位所包含的业务非常广泛,基本涵盖了国际贸易领域内的各个主要岗位,国际货运从国际贸易合同签订准备及签订为起始,专业课程内容遍及国际贸易货物进出口所需的租船订舱,比如以最快最省的运输方式,安排合适的货物包装,选择货物的运输路线;为客户办理仓储与分拨;选择合适、可靠、效率高的承运人,并负责缔结运输合同;安排货物的计重和计量;办理货物保险;办理货物的拼装;装运前或在目的地分拨货物之前把货物存仓;安排货物到港口的运输;办理海关和有关单证的手续支付运费、关税税收;办理外汇交易等。国际货运所涉及的工作岗位包括运输、报检、报关、仓储、采购、销售等众多的贸易类岗位。
联合课程群综合上述对于国际货运岗位及岗位所需知识进行专业考虑,从工作过程入手进行课程及教学模式的设计,利用学院现有的国际货运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国际货运课程的实践教学,选取联合课程群中与国际货运岗位相关的实践内容作为三大专业教学模块,分别是国际货运的专业英语、实际操作技能、国际货运岗位的单证操作为主干,形成一个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整体课程群建设思路,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总结和提升,更加有效地体现人才培养的目的和培养方案的目标,各门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能力锻炼目标、创新能力训练目标都在课程群的整体思想下得到提升,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使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加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势相结合,并不断创新,符合区域经济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新特点,尤其是与我国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思想和新形势相结合。
二、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构建和整合的效果
国际货运联合课程群整合专业三门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突出专业特色,以服务区域经济外向型特征为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为人才培养特征,专业符合度高,在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和外教授课,其中双语教学使用校企合作知名企业家参与编写的教材,理论编排及选取案例紧密切合工作实际,依托众多的校外实训企业,有强大的企业专家授课团队为学生讲授专业知识,联合课程群整合之后实行课证赛考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商务类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的好成绩。
通过联合课程群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整合,学生更清晰的掌握了国际货代的基本专业知识,学生对国际货代基础知识、理论知识理解深入,把握较好,并能用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使用业务模拟平台,通过软件操作和顶岗实习,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学生对货代企业的涉外业务操作流程有了感性的认识,业务上手能力增强,培养的学生很受相关企业欢迎。
学生通过联合课程群整合,增强了国际货运专业中的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综合实训练习中安排学生分组按流程进行国际货运业务的演练,学生能力得到强化,连续在相关的商务类竞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现状;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9—0033—01
一、课程开设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我国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发展,国际货运和报关行业在我国乃至得到了快速发展,报关与货运货运从业人员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80%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和中转业务,90%的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业务都是通过国际货运企业完成的,所以,让学生实际掌握国际货运业务流程及相关出口单证的制作,熟悉企业货物进出口向海关报关的实际业务流程操作,将对将来的工作有一个良好的铺垫。本课程就是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满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报关业务流程、联系实际灵活运用海关规则,解决企业进出口报关业务问题,掌握国际货运业务流程和出口单证的制作。通过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学生要达到具备在国际贸易、国际货运和国际货运、国际物流、报关与报检部门的就业岗位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资源匮乏。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操性与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并且开设课程的时间也不长,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教材寥寥无几,笔者使用的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综合实训教材第一版内容编排过于复杂,教师与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均发现难于理解,报关实训部分内容过多,而货运实训安排内容较少,所以学生感觉学习过程中头重脚轻,第二版更新后,内容又偏向于习题性质,实际实训安排还是较少,所以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二)双师型素质教师受限。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绝大部分并未从事相关工作,因此授课内容仅能限于通过网络、朋友、其他教师获取相关实践知识,大部分还是处于理论层面的讲授,所以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报关货运的流程及相关单证的制作,很难用语言来完全描述,所以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三)校内实训室仿真性较差。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属于文科专业,在高职院校办学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很难加大对仿真实训室及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使用的报关实训基地的软件,并没配备货运操作方面的软件,所以,学生在实训室实训,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工作的场景,只能限于一部分内容的了解。
(四)校外实训基地短缺。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从业特点,报关行或者货代公司一般规模较小,而且均需要从业人员具有相关的从业资格认证,学生在校期间,很多没有获得相关的报关或者货代方面的从业资格认证,所以很难去相关行业实习,如果没有资金的支持,很难给学生联系到真正可以实训的企业。
三、解决方法与途径
(一)自行编排实训指导书。教师应结合学生前几学期学过的专业课程,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行编排适合本课程教学的实训指导书。内容可来源于以前本专业毕业生相关工作单位的情况,对毕业学生提供的资料加以总结提炼,根据实际企业的工作状况,对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培训,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认证的学习要求,适当编排考试相关内容。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能,又能为考证做铺垫。
(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理论来源于实践,又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所以只有理论的教师并不是高职院校中理想的教师,专业教师更应该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条件去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实践,学校也要为教师的下企业实践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尤其在政策上要给与大力支持。另外,还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去相关院校进行学习,同行之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这样才能把最新的教学方法引进到自己的教学中来。
(三)加大投入,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学院要在教学软件及硬件方面均加大投入,切实保证仿真的实训环境,在没有实训性能较好的实训室之前,教师要克服困难,通过情景模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通过实际的角色扮演,给学生分配报关员、海关关员、还有货主、货代操作人员等角色,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下,尽量达到真实的工作场景的体验。
(四)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学校要加大力量为学生搭建企业实习的平台,可以以某种签约的方式,让学生去企业工作一段时间,毕业后如果企业和学生之间互评较好,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学生可以直接留在实习企业,而企业也不必为了招聘新人而烦恼。校企合作,属于互惠互利的选择,学校要多投入这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更多的企业能加入校企合作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张迎春.浅谈《报关实务》课程教学改革[J].经济师,2008年10期
[2]刘健锋.高职《国际货运实务》课程改革的探讨[J].华章.2012年24期
篇4
跟单工作最基础的要求是熟练应用QQ、MSN、电子邮件以及办公装备。利用这些信息化的工具既便利又快捷的完成工作。我的工作是当老板与客户签定合同后,负责制作一系列出口所需单据。联系货代租船订舱,督促工厂按时发货,懂得货物的贸易术语等;以及合同、发票、箱单、产地证、保单等的填写。这些单据都是通过互联网、传真传递,工厂交涉需要电话联系。报检数据以电子传输给受理报检业务的检验检疫机构,从而来完成出境货物的报检手续。电子报检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报检环节、简化报检手续,减少企业往返检验检疫部门的次数。
老板通过邮件分配任务,邮件内容是与工厂签订的采购货物合同,包装合同,外商的购销合同,还有合同分解单。合同分解单具体列明了该合同项下货物的细节要求以及发票号。接到合同后,首先确定货物的送达时间,以便确定船期,然后确定目的港,CIF价我方出口,由我方指定船公司;询海运费。FOB价进口方指定货代,通常货代信息会在老板与外商的往来函电中体现。具体电话联系FOB货代,货代回报指定港船期。一般下午寄海运委托单给货代。随后制作报告合同,保关发票,箱单,出口协议,随同核销单,报关单,报关委托书一起寄送。几天后,货来送货地址,我再传给工厂并催工厂及时发货,以便到堆场换包装。后续就是做保单(CIF下),产地证。收到到B/L扫描件后,需要发装船通知。据合同要求,制造相应单据,这时要做商业发票,质检证明,箱单;根据付款方式制作汇票。大约二天后,收到正本提单,填写离岸委托书,最后一步是向银行交单。交单后,等着拿水单、核销。
刚去公司,有一个师姐带我入行,她在公司干了3年多。我虚心向她学习。虽然的是本行,但毕竟具体操作的少,对业务不熟悉。社会与学校是两个地带,师姐可让我锻炼了不少,白跑了不少路。所以说,社会是个大熔炉,刚毕业的我还要继续锤炼。
因为所做的事情很多的时候,是不能太依附记忆力,记忆远远是不够的,很容易忘记。这就要求从点滴记起,就拿最容易的盖章来说,各种章什么都有。中英文长条章,报关专用章,英文章,公章等等。例如:报检材料是要盖红色公章,而送交货代的报关资料以及交给客户的交单资料要盖蓝色单证章。这些看似简略的但是对于没有经验的我是必须要牢记的。
制作单据需要第一是正确,要求注意集中,不可以分心。在保证数据正确填制的情况下还要注意单据格式。保持对齐、哪里空格都要规范,注意单据的美观整齐。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单据只要数据没错,万事即可!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格式,这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在与国外进行贸易的同时,我们不光代表了企业,还代表了自己的祖国。一套美观的单据,会给外国人留下好印象。所以,从此以后,我要更加认真地制作单据。
跟单员,顾名思义要跟人要着单子走。要去商检局办理产地证盖章:区国税局办理税务打表,缴费寄单:市国税局退税证明;银行领水单,还要去外管局核销外汇,需要跟许多部门不同人员打交道。此外,要和,的货代,等地的工厂联系。沟通协调十分重要,也必须要有耐心。向工厂催货,工厂这边不想早发货,就要一次又一次的打电话,工厂一看号不接电话。打多少也没用!将好不容易打通了,又有货没有送的理由。那边货代又要求货必须什么什么时候到。唉,看来,一切都是有一定的门道!我刚毕业,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社会经验,以后学得东西还很多,还要继续努力!
其实在整个单据制作中,制作单据只是轻车熟路,渐渐地步骤,流程都会印在头脑中,做起来轻松多了。公司这所大学不仅不收学费还付薪水,加油干吧!
实习体会和收获;
(一)实践中检验真理。首先应该明确无论做什么只有理论是不行的,但没有理论更是万万不行的。理论对实践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不顾客观规律,一律蛮干乱干,那么实践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不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永远是沉睡的理论,发挥不了理论的价值。只有很好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才能更快的发展。国贸专业更是如此,只有在具体操作中,才能深刻体会国际贸易下的业务流程。
(二)严谨、认真。做单证,是需要非常谨严的态度的。不可以有一丁点的粗心。在具体制作单据时,要时刻谨记单据制作的“十字”要求:正确、及时、完整、简洁、整洁。或许有些资料错了可以改,但是有些单证不容许一点差错。特别是金额、价格方面弄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个人时承担不起的。所以做完资料不能太大意,要细心的检查几遍,确实没有错误才可以寄出,随后交单。
(三)勤奋,持之以恒。记得以前老师对我们说过,要做事,先要学会做人,做大事,更应该先将小事做好。所以不管是在哪里学东西,学什么东西,都应该积极主动,。“万事开头难”任何事情开始都会遇到困难,但既然了这一行,就要坚持自己选择,深深地投入自己选择。遇到困难时,不能轻易放弃,随随便便放弃决不会成功。
(四)活到学到老。在工作时要了解一些情形,例如一些产品的尺度、规格、包装的唛头,过磅,以及纸箱、内袋的事宜,还要随时了解国际海运费价格。贸易工作是一个涉外行业,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对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甚至是国家形象,因此必须加强自己各方面素质的修炼,如礼仪修养。熟练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从事贸易工作的基础,贸易工作的高风险更要求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好专业知识。此外,英语在工作中是很有用的,与客户联系,所要做的一切资料都是跟英语紧密联系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把公司当成第二个学校,不断深造。
(五)一寸光阴一寸金。工作不忙的时候,有很多可以供自己安排的时间,要好好计划,充分利用时间。我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无限资源,寻找商业机会,进行业务拓展,联系客户还可以进行后期学习。我不会因为待遇低而离开公司,工作是为了另一场学习,是一种无形的积累,更是一种财富。学校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理论的知识,而公司给予我们实战的知识和经验,甚至是人生的舞台。我将在社会这所大学好好运用,使自己崭露头角!
每一天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上下班,工作期间也要认真准时的完成分配给自己的每一个任务,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板有眼,绝对不能敷衍了事,特别像我进行的工作与公路工程施工有关系,更是不能出现一丁点的纰漏,要不然产生的严重后果绝对不可能是一句简单的对不起或是一纸简洁的道歉书能够解决的。
从学校到工作单位,对我们而言就是一次大型的环境转变,身边所接触的人和事物也都发身了巨大的改变。举个最简单的角色转换例子,学校的老师,变成了公司的老板或是单位的领导;身边的同学们也变成了共事的同事,而且为人处世之道也与在学校时全然不同。
在这个略显突兀的转变中,我们也许会感到彷徨、迷茫、甚至是无奈,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更甚者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样的状况而迟迟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因而导致了同事间的不满和猜疑,也许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原因,我们变得看不惯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也在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的重视,所以分配到的活计也是无关紧要的,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也不会得到老板的肯定。然而真正做不出业绩的时候,又会承受来自个方的压力,而且还很容易受到老板和同事的嘲讽,这样一来,更容易让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我们丧失自信心。每当这个时候,就很怀念在学校的时光,每日也只是很轻松的上上课,同学间互相聊聊天,那种感觉,确实很惬意,可是人总得长大,所以不论社会再怎样残酷,我们也得咬紧牙关去适应它,而且常言道:生活总是美好的。或许换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工作,其实也是一种享受。从学校走向社会,没有能力做一番事业,有智慧就有权利,有权利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功的哲理只有自己慢慢的去体会,经历了才有收获,尝试了才有结果。
实际上,只要用心去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接受上级交给你的一项任务是,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把上级交给的任务做的让他满意,信任。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做任何事情都要先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会更好的帮助你铺好成功的道路,我不知不觉的就度过了这短暂的半年。体会最深的是;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努力去做,尽力了就应该无怨无悔。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人来强迫你。只有自己去争取,怎样搞好关系需要去沟通去交流不要为了一些小事而斤斤计较。让自己心情不愉快,不快乐。
对于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是经验,惟有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精神,才能使自己做到万无一失我有信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敢说;“我能行”遇到挫折时永远不会说;“放弃。”
实践使我勇气鼓足,工作学习,永不言弃,事事我能行,职场才能赢。
本次实训,是一笔珍贵的财富,它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和乐趣。我总结了在进出口贸易业务中的经验和教训,帮助我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更加关注国际的经贸环境,加强实例分析能力并加强训练,增加感性认识,努力提高业务责任和商务运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篇5
论文关键词:工作过程;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一、课程建设背景
《集装箱运输实务》是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国际航运管理人员资格证书”(面向从业人员)四门必修课之一,也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特色建设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及集装箱运输管理的核心专业课程。根据省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课程组开展了基于岗位能力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根据岗位任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同时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模块设计,校企合作制定课程考核标准,以此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实训条件与教学团队建设,并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二、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在调研国内外航运市场的前提下,完成了《专业调研报告》和《专业分析报告》,确定了专业培养的就业面向:在航运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统计分析、安全管理、船舶营运组织、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国际货代、船舶等企业从事跟单、单证制作、运输操作、运输组织、业务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在港口企业从事船舶理货、船舶生产调度等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
针对上述岗位,课程组会同企业、行业专家进行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集装箱运输实务》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相应岗位工作过程所必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并达到以下目标:
1.能力目标:初步具备使用集装箱运输的意识和集装箱相关行业的职业情感;能描述与集装箱运输相关的设备、工具与设施;能处理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工作的业务操作;会制作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的主要相关单证;能设计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线路,并依据业务工作流程逐步完成相应的单证和业务处理等工作任务。
2.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社会能力;具有诚实授信、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上述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素养,重构了课程学习领域的知识体系和行动体系,针对企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核心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按照集装箱运输的典型业务流程和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集装箱基础认识、集装箱租赁与箱务管理、出口集装箱商务洽谈、出口集装箱内陆运输、出口集装箱装船、进口集装箱商务洽谈、进口集装箱提货转运和国际多式联运业务8个学习情境,并按照业务流程又进一步分为18个工作任务。
(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根据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对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在讲解内容时,重要介绍业务流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为明确。
2.按项目任务要求紧扣教学环节。在学习情境教学中,按照项目任务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大步骤设计“任务导入、知识准备、尝试独立解决、教师引导、成果评估、课业提高”六个教学环节,提出具体项目任务,以学生做为主,教师教为辅。
3.教学内容具体表现形式:(1)根据专业相关要求,进行校本化教材的编写。为满足集装箱运输的行业需求,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广泛调研,选定出版社出版的《集装箱运输实务》作为主教材。同时,根据浙江省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及集装箱运输的实际,编写了校本化教材,自编教材强调“知识、能力、素质”融入一体,内容以集装箱运输从业人员的工作与任务为线索,以项目为载体,以提高学生职业素养为本位,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2)根据区域经济要求,编写特色实训教材。课程组以区域实际需求为基点,充分研究了高职学生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学规律,根据货代企业集装箱运输实际业务,编写了《实训指导书》和《集装箱堆场管理系统操作手册》等实训教材,充分体现了“必需、技能、实战”的特色,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无缝衔接;(3)整合校企两种资源,充实扩充性校本资料。整合校内外资源,完成教学课件的制作、相关案例的编写、习题的整理、实训项目的设计以及集装箱教学有关的照片、视频资料、各类单证等的收集工作,编写了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创造条件,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开阔视野,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4)为学生探究性自主性学习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程网站及时公布行业动态、企业信息和课程动态、学习指南等,并提供有关企业文化、行业文化的链接平台,让学生接受职业文化的熏陶。网站开设有“在线测试”、“学习论坛”、“导师在线”与“作业平台”等系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能力并利用图书馆资源提高学习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职业素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构建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教学以集装箱整箱货进出口业务、集装箱拼箱货进出口业务为切入点。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力求使所学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一致。
1.“新员工培养型”教学方案。课程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运用“新员工培养型”任务驱动教学方案,按照项目任务的六大步骤,设计六个教学环节,根据企业真实业务,由学生以团队工作模式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教师予以引导,体现“教、学、做”的一体化。
2.“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首先按业务流程先后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学习情境,作为教学主线。再根据完成某项学习情境所需相关知识能力,设计若干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设计了任务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
3.“模拟项目公司型”教学方案。课程组建了由教师为经理的集装箱运作项目公司,从省内承接了大量相关企业的课题或项目,由学生组成项目小组独立计划、实施项目,教师全程引导,以企业对课题或项目完成情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并导入案例或项目,形成案例套工作任务、学习情境套工作任务的“多层次”任务驱动教学方案。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配合大量的生产场景图片及录像以避免枯燥理论讲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完善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机制,组织学生到企业和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等。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提供真实案例及相关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分析、集体分析等形式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工作情境,帮助学生熟悉货运单据的缮制和流转,运输组织的工作流程;在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主情境教学中,选择某企业规划多式联运线路这一项目,让学生分析项目的具体要求,做出计划并独立实施,通过自主学习,深入行业企业调查、收集资料,完成项目,进行汇报和评估;通过组织学生到港口企业进行参观实践,由校外专业兼职教师讲课,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的采用并非单一的,而是互相穿插、互相交错进行的。
四、基于工作过程构建实训项目
实践项目与理论教学是以“货柜-货物-船舶-场站-单证”五个模块为主线,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以集装箱进出口实际业务为背景,根据集装箱运输出口流程构建实训项目。
(一)安排与教学相对应的实训项目
在学习情境里安排了实训项目导入,基于工作过程理念,以集装箱出口业务为流程主线,主要设计了“集装箱标记识别”、“集装箱业务委托”、“集装箱选择与数量计算”、“出口集装箱订舱”、“集装箱货物适箱货与装箱”、“集装箱船舶识别”、“集装箱船舶配积载及识图”、“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集装箱进出口货运单证的填写”等项目,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
(二)加强综合性实训环节技能训练
在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及完成后,以一个集装箱出口业务流程设计了一个模拟综合实训,学生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从集装箱业务委托、适箱货的准备及包装、集装箱装箱操作、集装箱堆场操作、集装箱码头操作等流程。合理设计任务导入、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使学生熟悉集装箱运输各个业务的操作。
五、课程开发实施与总结评价
(一)课程资源利用
目前集装箱运输实务课程已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及技术文献已全部用于近二届学生的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学生能充分利用课程学习网站进行自主性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网络资源除本校学生外,许多学校也进行了共享。从2010年8月10截止到2011年9月23日,网站总访问量达到11700,独立IP访问量为1993。
(二)课程实施成果
1.校外实训室建设。课程与宁波港务集团大港货柜等8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并从基地吸收5名实践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作为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每年利用专业调研会议、学生企业见习、教研活动、课程实训教学以及知识讲座等机会,请兼职教师进学校,送专任教师下企业,促进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既让专任教师了解企业最新生产情况与行业信息,也培养兼职教师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授课技巧。
2.学生成果。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9.4%,其中,86%以上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本课程有关的企事业单位工作,并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在社会上影响度极高,广受学生及家长欢迎。与本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合格率100%,货代从业人员资格证合格率85%。结合本课程的学生活动,多次获省市优秀团队称号。课程团队成员带领学生参加了多次与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杭甬运河工程调查》获2007年浙江省首届“挑战杯”二等奖,《高油价背景下航运企业节能措施》获2008年杭州市优秀团队,《嘉兴港实施地主港模式的调研》获2008年省优秀团队等荣誉。
(三)课程实施评价
1.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课程采取工学交替模式,把企业实际项目引入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组建模拟公司,建立业务档案,营造职场氛围,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掌握集装箱运输业务岗位技能,并结合后续的综合实践课程和顶岗实习,对学生从事集装箱运输业务职业能力的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
2.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起到明显的促进
作用。课程通过职场模拟、项目实施和情境教学3个环节,让学生由表及里,体验、接触和亲历职场和业务,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设置职场模拟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组建虚拟的货代公司等企业,完成集装箱业务操作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小组成员在共同研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与人沟通能力,初步形成对工作岗位所需职业素质的认识。
篇6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手段单一,实践技能课程安排过少,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普遍不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了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物流人才,经过调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技能教育的好做法,与广州益达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设计出一套3D动画物流实训系统,让学生通过全真环境下现实物流企业的实际动手操作,切实感受物流企业的具体岗位,使实训真正达到实战的效果,从而积累真实工作的经验。
目前,国内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模式主要分为:以VCD、课件等为主的素材资源库,以传统教学软件为主的虚拟实训,以硬件实操为主的仿真实训。3D动画实训系统是在充分吸收了上述各种实训模式的精华、并结合国外先进的实训模式而设计的国内最先进的实训手段。整个系统提供几乎包括现实中各类物流企业的真实运作环境,包括真实写字楼、真实配送中心、现代化立体仓库、区域配送中心、制造工厂、百货超市、收货、配送网点,以及真实城市、大街、公路货运场、铁路货场、航空货运大楼、港口码头、集装箱堆场、海关等众多场景,覆盖了与现实物流相关的绝大部分场景。其核心是让学生通过模拟现实企业的场景,达到迅速上岗的目的。各个子系统的实训流程是在总结众多国内外知名物流龙头企业的业务模式基础上进行设计的。同时,配套设计详细的实训指导书、企业原始单表、报表、企业实际运作VCD、组织结构图等众多材料,以确保学生深入理解现实企业的真实流程。
物流3D动画体验实训系统由下列5个子系统组成:
1.运输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零担运输装载量的整合与优化,并实现在途实时调度、动态运输计划等运输优化工具,通过在途路线和装载量的优化,实时进行运输计划的调整。主要包括业务受理、托单处理、运输资源管理、调度分配、GPS车辆定位系统、统计考核等功能模块。
2.仓储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装运整合、配送等仓储延伸作业,可进行多仓共管、虚拟库存管理等供应链职能。系统内建有结算功能,协助物流业者为客户提供从仓储、装卸、集装箱场站、配送到结算的集成作业环节。包括进货管理、出货管理、配送指令控制、配送分拨调度、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
3.第三方物流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可下达运输指令、仓库作业指令、配送指令,可查询运价、库存报告,可进行订单统计,还可跟踪货物状态等。另外,还能对陆、海、空、多式联运委托进行任务分发和业务操作。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管理、车辆调度、仓储管理等功能模块。
4.堆场与集装箱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设计成以进口、出口、报关业务为一体,体现现代国际货运业务管理流程的综合系统,包括报价管理、进出口业务操作、报关管理、单证跟踪等功能模块。
5.货代与报关3D动画实训子系统
该系统支持集装箱的租赁、、检验、箱体报关、冷藏箱PTI和技术保障、跟踪服务等功能模块。
篇7
【关键词】生产管理;项目化改革;案例教学
0 前言
近年来,随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物流行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众多的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据统计,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500余所高职院校开办物流专业,在校生达15万人[1],其中浙江省46所,从浙江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许多学校的物流专业都是从物资管理、交通运输管理、商业储运等专业演变而来的,其专业定位基本为培养面向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实际上,从物流运作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和社会物流(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着采购、储存、生产计划、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业工程专员(或称为IE专员)、质量管理员等岗位群;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运输、保管、配送、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报关、结算、货运等岗位群。
从目前浙江省内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来看,很少有学校关注到面向制造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与管理岗位群(例如生产计划员、物料管理、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工业工程专员(或称为IE专员)、质量管理员等),其实,浙江省内目前拥有众多的制造企业,截至2010年6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83.8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总数突破60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459家。众多的工业企业为高职毕业生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因此,有必要在高职院校里针对生产管理类的岗位群开设《生产管理》课程并大力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有其中很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都开设了《生产管理》或《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但是很多学校是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来开设,没有给予该课程相应的重视程度。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系列与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的问题,例如好的项目化教材难找,传统教材大部分根据本科教材改编而来、教师教学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生产管理类实验实训条件缺乏等。如何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培养制造企业需要的企业内部基层作业与管理人才,是高职物流管理类专业教师应该考虑的首要问题。
本文仅从《生产管理》课程的改革出发,探讨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1 目前高职《生产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 适合高职层次的项目化教材少,本科教材改编痕迹明显
时下,由于各大出版社竞争日趋激励,几乎所有出版社均开发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数量众多,品种繁杂,从各出版社开发的《生产管理》教材来看,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项目化教材,有的只是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改头换面或者是沿用本科院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从教材的体例来看,目前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体例,只是将生产设施选址与布局、生产计划制定、生产现场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进行盲目堆砌,章节内容页没有一个明确的先后顺序,缺乏一个主线将上述内容串联起来。有的高职教材中还包括了很多对高职学生来说晦涩难懂的本科生才能学懂的内容,例如柔性制造系统、网络计划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生产等;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早已讲授过,例如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
1.2 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
根据笔者的调研和与兄弟院校教师交流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经费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缺乏《生产管理》所需要的实训场地,在教学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高职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足,而《生产管理》课程又具有管理与技术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特点,教材中往往涵盖了工科专业的部分术语和内容,这些特点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介绍生产计划的制定时,一般会先介绍生产计划的定义和分类,再介绍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最后做一个课堂练习,但此种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的痛苦,学生听的枯燥。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虽然相继建设了实验实训场地,但主要集中于仓储和配送方面,而关于生产物流的实验实训室很少,少部分也仅以流水线的模式来建设生产物流实训室,例如让学生在流水线上装配一个机械部件或玩具,其工艺数量少,岗位简单,实训下来,学生变成了装配线上的工人,校内实训室缺乏不断更新的来自企业真实的数据(如销售数据、物料信息等),最后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也感觉利用生产物流实训室进行实训,难以组织和开展。还有高职院校在生产管理方面实训投资以软件为主,如ERP软件,但是由于市面上真正能应用于制造企业的ERP软件都比较昂贵,能购买此类软件的高职院校也不多见。
1.3 理论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偏少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生产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理论考核为主,也就是通过卷面考核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高职学生来说,平时的理论学习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不足,以理论考核为主的结果可想而知。
2 对高职《生产管理》课程项目化进行改革的措施
对《生产管理》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必须了解本课程所面向的工作岗位,然后梳理出本课程的主要工作任务,根据主要工作任务来制定教学项目。以长三角一带为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就业岗位包括如下几类:各行业仓储作业与管理人员、运输管理员、商贸企业配送管理员、外贸及货代企业跟单员、货运员、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其中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具体具体来说,又包括生产计划员、品质管理员、助理工业工程师(IE专员)、设备管理人员、生产现场管理员等,因此,应该根据该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来设计《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2.1 设计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
在设计《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项目时,应该始终贯彻“项目化”教学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一个典型制造企业从无到有、从战略层到操作层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生产管理》课程可以以“生产管理历史与现状”――“市场决策”――“生产布局”――“生产设计”――“生产计划”――“生产控制”――“生产改善”为主线,将相关章节内容串联起来,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其中:
“生产管理历史与现状”主要讲述生产管理的有关概念和发展的历史,让学生了解生产的类型和生产管理的演变历史;“生产布局”包括工厂选址和厂区及车间平面布置;“生产设计”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生产计划”包括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等内容;“生产控制”包括生产进度控制、设备管理、生产现场管理等;“生产改善”包括质量管理和工作研究等。
2.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了解相关工科专业的基础常识和术语,如各种工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感觉难度较大,而且有时还会觉得枯燥和乏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
1)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收集相关案例,让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例如,对于生产能力的核算问题,可以通过服装企业的生产作为案例,让学生了解服装企业的产能受到员工裁剪能力和缝制能力的双重影响,其中的瓶颈作业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能力[3]。
2)视频、图片教学法。教师可以收集相应的图片、视频材料、Flas,把图片、视频材料等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这对某些章节的理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时,可以运用“汽车百年”等专题片,让学生了解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历史和特点,掌握节拍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在学习“动作分析”内容时,可以通过跨栏、斯诺克等体育运动中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利用动作分析来提高生产效率的意义。
3)利用3D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教学。通过3D仿真软件如Flexsim,来模拟流水线的平衡问题,通过仿真软件的运用,让学生对生产线的平衡有一个感性的认知[4]。
4)工厂参观法。《生产管理》课程可以借鉴校内实训工厂或校外企业,也可以参观机电类专业的实训室,让学生了解机械行业的车、钳、铣、刨、磨、线切割、焊接等工艺,对于课程的学有裨益。
5)软件操作实训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ERP软件操作,让学生了解有关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编制方法。
6)课堂模拟法。对于与工作研究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动作分析”,可以让学生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某一项事情,在课堂练习进行动作分析。笔者曾经让学生在课堂练习“刷牙”的动作,以此掌握动素符号的运用,效果十分理想。
2.3 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教师应该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要兼顾学生学习态度、职业素养、掌握知识程度、能力水平等几个方面,考核的形式采取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比例各占50%。过程考核侧重于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包含出勤、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讨论问题情况;结果考核侧重于对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测评,例如考核学生在操作ERP软件、动作分析模拟、流水线平衡、生产计划编制等方面的能力。
3 总结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生产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好的适合高职层次的项目化教材少,本科教材改编痕迹明显,教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实验实训难以开展,理论考核为主,能力考核偏少,然后提出了对该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的措施,包括设计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建立完善的学生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
[2]贵文龙.生产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大众科技,2009,7:154-155.
篇8
论文关键词:创新能力;港口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保证措施
一、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港口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作为交通运输枢纽的港口,在交通运输网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港口不仅具有使货物增值的功能,而且已经开始向“国际物流中心”转型,具有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港口物流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体现在港口本身,而且体现在对港口城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上。它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对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港口物流虽然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在科技和创新方面落后于世界著名港口,港口物流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强。要促进我国港口物流持续、高效的发展,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是关键。
二、我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肩负着培养大批量技术应用性人才和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教育体系本身就有很强的创新力,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发达国家政府对职业教育也十分重视,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而且以立法和制定政策法规的方式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确立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物流、港口管理供应链管理、国际贸易等理论知识,熟悉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内外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技能,英语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人才不仅需要课堂教学的培养,更需要加强对于港口物流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因此,培养创新型港口物流人才,就要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内容体系
(一)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
1.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高职院校港口物流专业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国际物流、报关报检、港口管理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及相关业务软件;英语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能够较快适应和融入到企业的工作岗位中,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等。
2.培养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港口物流专业的职业技能分为港口物流基础业务能力和国际物流业务能力。基础业务能力是掌握港口物流企业的工作流程,熟悉运输、仓储等所需的工作技能,解决在企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国际物流业务能力是在国际物流背景下,要求学生能够应用英语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联系,能进行国际货物报关、报检、单据制作、国际集装箱运输等业务操作。
为培养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具有较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毕业生参加报关员、报检员或助理物流师等考试,并至少取得一向证书。为适应港口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要求,要求学生有选择的考出国际物流方向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国际货代员证书等。
3.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创新思维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具备就一定主题进行市场调研能力,并能应用专业知识,进行市场分析。
(二)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是以专业技能应用为主线,兼顾综合素质、外向业务拓展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划分为四大部分,即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第二课堂、毕业实训等4个环节。
课堂实训内容的设计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把理论教学转化为生动的实践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专业技能课程实训是针对一些实务性强的课程实行的单设实训,即课程学完后,在计算机房或者场景实训室用一周或两周时间集中来完成整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对整门课的内容加以运用和融会贯通,以达到巩固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设置,综合相关几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并能在工作中实现创新。专业技能课程实训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的内容设置与学生要考取的职业资格证相结合,通过实训帮助他们复习考证需要的相关知识,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可以经常邀请企业有一定资历的专家给学生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思想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可以举办各种文体活动,把教育寓于活动,在活动中深化教育。
社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参观交流、专题调研、假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安排教师带队到企业参观交流或进行专题调研,或者利用假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第六学期,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者自行落实的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四、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措施
(一)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
教师的实践能力的高低是实践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保证,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求具有"双师"资格。既要有较高的港口物流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最好是有在港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学校要不定期的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聘请港口物流工作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来进行实践教学指导,补充实践教学的教师资源。
(二)注重课堂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
不同的课程,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课堂实践教学,在时总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要抓好实践教学的质量,课内实践教学的形式允许而且应当多样化,要突出特色。
1.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方法由传统的学习国际物流基本知识、掌握物流基本技能的方式转变为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来总结出需要的国际物流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师在案例分析中启发、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学习,学生们可对物流行业的情况有总体上的认识,使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其洞察和判断能力。
2.归纳教学法。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设计问题,并安排学生进行理论问题的讨论,然后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统一讲解,把学生感性的、零乱的知识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实训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小组项目法。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设计,如对港口物流企业流程设计、仓储配送优化等内容中,把学生分组,布置一组人员共同参与某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要求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各自分配的任务,然后将大家的结果汇总,项目小组负责人整合提交设计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不同性格、不同爱好和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得到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模块化课程。有些课程可以按照工作流程和岗位能力的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如:《国际集装箱运输》课程可以打破常规的章节划分,按照集装箱运输的流程将课程分成以下课程模块:集装箱运输中外贸部门的工作、货代部门的工作、仓储配送工作、集装箱堆场作业、报关与报检工作、运输协调管理等。通过模块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是在何种情况下应用的,并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企业环境为背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校内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项目的规划,要根据我国港口物流业的新理念和模式,对现有的实训项目进行整合与优化,剔除重复和过时的实验项目,补充反映港口物流发展前沿知识的新实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校内实训项目可以在计算机房进行,以专业的教学软件为基础,让学生根据教学软件的内容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完成实训项目。这就要求软件的设计要高水平、高起点,可以采用学校、软件开发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专家共同讨论研究、设计实训模块的形式,使教学软件与当前港口物流企业使用的主流软件一致,但要更加适合教学和学生练习。硬件环境可以采用当前企业使用的或者尺寸按比例缩小的真实设备。
校内实训项目还可以在场景实训室进行,场景实训室是把实训室设计成企业办公的环境,以实际工作的流程为基础来设计实训模块,以港口物流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工作岗位来分角色,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工作角色中来进行现场的工作岗位演练。每个岗位都具有相应的责、权、利,学生既要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又要各部门之间紧密配合,通过相互协作来完成整项“工作任务”。场景实训可以让学生熟悉物流企业中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明晰物流企业业务的处理流程,全面提高物流实训者的工作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
港口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参观交流、专题调研、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大多必须在现场进行,实现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立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基本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首先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把港口物流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其次是采用“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学生的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对于学校来讲,可以了解和把握行业最新人才需求、研发动向及技术需求,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专业核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上要特别注重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质量保障体系。
(五)丰富第二课堂,建立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篇9
1前言
目前,据统计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人才需求缺口达600万人,电子商务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根据国家《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提出的人才需求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仅物流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分别需要技能型人才510万人和560万人,需要高技能人才148万人和167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量约占物流企业总用工数的40%,但是目前物流行业高技能型人才比重还不到1%。我国电子商务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对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的起步较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整个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教育尚未形成满足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体系。尤其是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由于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定位模糊,还没形成针对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教育的专业开发与建设的管理制度。当前为了解决高职技能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的短板,本文提出高职―本科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据调查,企业对电子商务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战略规划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中、低级管理人才以及从事基本操作的技术人员。而企业战略规划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主要负责企业整体战略和实施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核心作用。从事基本操作的技术工人可以是具有中职或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人员,他们负责具体的业务操作事宜,偏重于体力劳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主要培养本科层次技术型、工程型人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报告,对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人才需求,省物流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2高职和本科校校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本科电子商务物流优势特色,开展高职与本科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高职院校老师通过参与本科院校大型电子商务物流科技攻关项目、聘用本科师资、共享本科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和实验室资源等途径,充分释放本科院校人才、信息、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活力。当前可着重探索建立优质电子商务物流教育资源共享、协调合作,共同搭建创新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大平台。高职―本科协同培养下建设体现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及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和案例教学的专业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资源库,丰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手段。
3高职与校所协同创新的电子商务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院所优质科研团队和优质的科研设备资源,瞄准国家电子商务物流相关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国家重大电子商务物流基础研究,构建优质信息资源平台,实现优质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电子商务物流相关理论和技术研究下放。实现高职院校建立更为灵活的电子商务物流教学组织形式,强化“教学做”一体化,突出知行通达。具体思路是“走出去”与“请进来”两步走策略。“走出去”就是组织教师到行业企业的一线去调查、咨询、走访,获得第一手的资料。“请进来”就是把物流行业企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聘请过来,集中讨论分析确定岗位群,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如何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学习情境的设置等内容,从而制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标准。
4高职与电子商务物流行业协会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协会与行业紧密结合的优势,探索建立跨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的电子商务物流重大研发与应用平台,大力开展电子商务物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坚持行业引领核心理念,全面构建面向职业领域适应岗位群需要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行课程开发。以“七双七互”内涵建设为重点和突破口,深化校企合作互惠互利平台。创建校企文化育人环境。对企业和行业文化进行归类和细分,从中提炼出其文化内涵,总结出若干类型文化,如国有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外资企业文化,或者航运企业文化、港口企业文化、货代企业文化、物流企业文化等,并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相互交融的“文化育人环境”。
篇10
关键词: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改革
F745-4;G642
一、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课程以进出口报检工作为背景,以培养能够正确执行我国对外经贸方针与政策、精通报检业务工作的外贸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是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实践性和操作性都特别强。但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不够,该课程教学中出现以下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目标设定难“两全”
从教学目标来讲,由于报检工作具有专业性、政策性、涉外性的特点,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能够掌握检验检疫有关法律、法规;掌握报检单的填制规范;掌握报检流程知识;顺利地完成报检工作的应用性人才。因此,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训,需要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多媒体软件模拟报检等手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开拓,使高职毕业学生时能够掌握报检这一特定岗位具备的操作能力,独立、高质量地完成企业报检工作。
从就业目标来讲,虽然自2013年起取消了报检员资格考试,替而代之为报检员水平测试,但获得该合格证书仍是企业招聘报检人才的一大标准。高职院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责无旁贷地应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取得报检员水平合格证书。
(二)讲授与实训难协调
进出境商品检验检疫课程内容多而细,再加上报检操作中的基础知识,没有一定的讲授课时量是很难将重点交代清楚的。2014 年报检水平测试涉及基础知识、国际贸易、基础英语、法律法规等四个方面内容,因此本课程教学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其重点难点,再加上考试内容的分析以及辅以一定量的习题,可见教学任务十分艰巨。
另一方面,这一课程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学过程中必须辅以一定实训教学。特别是在企业竞争激烈,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传统的实训方式很难达到工作对人才职业技能的要求的条件下,教师必须通过多媒体软件模拟报检流程,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多种现代高效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置学生于真实报检环境中,增加对报检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和对报检工作的认识。
因此,理论讲授部分与实训操作部分各占多少比例,内容如何衔接,以及对课程的考核体制上如何侧重,就是亟待解决的矛盾。
(三)教学资源建设不合理
目前,教授本课程的教师由国际贸易老师承担。不可避免的是,其本人在教育阶段没有接受过正规报检课程的教育,工作后没有机会接触报检工作,容易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水平受到质疑。另一方面,具有丰富报检一线工作经验,熟悉报检实务操作的人员不能将专业经验充实到报检教学中来,社会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教材选择上,高职教材重视实践,能够直观地展示出报检每一个步骤,包括细节处理的先后次序和规范。现实中,校内实训室建设不完善,所以即使有实训,学生也是走马观花地练习,很难深入业务,企业与院校没有达到深哟蔚氖笛到涣鳌
二、课程改革设计思路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理念是: 以岗位技能及标准、行业规范及标准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与重庆当地的外贸公司、外贸型生产公司、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行合作开发、项目设计,将报检的知识内容整合融入项目之中,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实际任务操作为中心,融报检理论知识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
(二)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思路是根据报检工作的实际需要,依据一笔货物进出口报检的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内容。将报检工作过程贯穿于整个项目,在项目工作任务的引领下,分解为不同的子项目逐步训练。选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货物,虚拟当地或口岸企业的买家、卖家、货代公司、报检公司、重庆商检局、口岸商检局、商检公司等进行货物进出口的模拟报检操作,以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特殊报检要求,提高学生的报检实践操作能力。
本课程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课程由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线的学科体系向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项目课程转变。项目课程结构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要求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项目 1、项目 2 重视学生的流程操作,到了项目 3 就开始在流程中增加突发事件,如货物报检后,买方要求增加数量,以培养学生在复杂情境面前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在于项目化任务的设计。项目化工作任务是教师教学、学生实践操作的载体,学生只有通过对项目任务的操作,才能掌握相应的技能。而在操作完成多个项目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整个的工作内容,并具备从事该职业的专业能力。
(三)课程特色
1.课程设置基于报检业务的专精化,课程内容基于检验检疫部门对货物管理的专项化,学习任务基于业务流程的专程化。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内容、实训项目和考核项目适时更新与调整。
2.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的教学理念,改革传统单一课堂讲授的模式,探索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手段。确保学生掌握真正技能,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报检人才。
3、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我们一直秉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宗旨,面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应用各种教学方法。通过QQ群、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及时学习任务并分享行业热点;运用翻转课堂,录制微视频,学生线下自主学习,线上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并分享成果,提升课堂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梁丹丹.进出口商品检验与检疫课程的教学问题与探索[J].当代经济,2014(06).
[2]王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课程中的运用[J].商界论坛,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