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0 16:2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导游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期15天的实践中,导游中心经理逐日开始对我讲授导游事务、导游法律法规、中国旅游地理、导游事故处理等基本的导游技能以掌握必要的旅游常识;同时,我还掌握了著名景区景点的导游资料。培训结束后,经理还组织我跟随旅行团亲自体验导游的工作。
导游工作不仅是一门技术,同样也是一门艺术。身为导游应具备以下基本的职业素质:
1、服务第一的原则
导游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要想获得旅游者真诚的赞美,就必须努力探求服务心理,树立服务第一的意识,把为旅游者服务看成是自己光荣和重要的职责,这是导游员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导游员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重要尺度和标准。
2、待人诚恳,善于沟通
顾客是旅游企业的衣食父母,要使企业在日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导游员就必须诚恳待客,向游客提供真诚的服务。然而,与游客深入地交流与沟通则可建立导游者与旅游者的良好关系,创造友好气氛。
3、有热情、有信心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同时,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旅游业一些方面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合理解决,对促进我国导游队伍建设,大有稗益。
一、导游员工作方式的不合理化
目前,在导游工作中,"背书"的硬举措仍然普遍存在,即要求导游员背诵指定篇目导游词,并在年底进行抽查。这些方法和措施,虽然能暂时有效地提高导游员的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杜绝乱导乱讲现象发生,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是长久之计。
二、导游员"回佣"收入的普遍化
三、社会舆论导向较为单极化
由于人们对旅行社和导游员的工作性质和功能认识不清,从而引发了对旅行社和导游员的一些误解,游客认为外出旅游,通过旅行社安排和导游员带领进行参观游览,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本可节省的费用被旅行社和导游员所赚取了。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旅行社和导游为游客提供服务,理所当然要收取费用,但是这种费用并不是以牺牲游客利益为代价所取得的,而是一次性集中购买旅游相关要素,然后批发给游客,在批零差价中来实现利润。正是因为缺乏这种认识,使社会舆论对旅行社和导游员呈现出了一边倒的倾向,这种社会舆论单极化使游客降低了对旅行社和导游员的信任度,极不利于整个旅游业发展。
篇2
一、导游业务的实训教学方式
1. 事先让学生自由分组(4-6人一组),根据特定的教学实训主题,查阅并收集各种资料,编写相关文件和资料,作好实训准备。
2. 在课堂上综合运用情景模拟实验、专题参与训练、案例综合分析、提问回答训练等方法,分组演练,考察学生的口语表达、仪容仪态,以及对情境的适应能力。
3. 课后学生进行实训报告写作。
二、实训教学操作过程的例举
本文以导游业务第三章旅游团导游服务规范的第二节地陪导游服务规范的第五部分参观游览服务环节为例:
(一)课前准备工作
确定参观游览服务部分的实训主题为“沿途导游服务”以及“景点游览服务”,列出实训案例概要,将实训主题细化为各项学习任务及可模拟操作的情境演练。
实训案例概要如下:
假设你现在作为汕头青云旅行社的地接导游,在暑假负责接待一个从广之旅的汽车团队(QC080723梅州潮汕风情三天游)。青云旅行社的计调告知你,团队将于明天早上从梅州到达汕头(10:50―11:10抵达),接团地点为汕头电视塔,全陪导游为王’R。团队先去指定餐厅“榕香蚝烙”用餐,之后再赴南澳岛的青澳湾渡假区游玩、并入住景区附近的酒店,第二天再返回市区游览中山公园及龙泉岩两个景点,午餐后赴潮州。
从地陪导游的角度出发,学习任务如下:
(1)请模拟从汕头电视塔到“榕香蚝烙”用餐途中的首次团队沿途导游的场景,设计出两条行车路线,画出简要的行车线路图;同时要说明为何选择该行车路线?
(2)结合行车线路写出吸引游客的沿途导游词。 (假设司机不认得路,要边讲解边为司机指路)
(3)前往南澳岛的途中,对于南澳岛的特色,以及南澳岛旅游的注意事项应怎样进行讲解?怎样顺带介绍潮汕地区相关的历史及文化风俗?
(4)为活跃途中气氛,请提前准备好与“海岛线”或“南澳岛”相关的笑话(2个)、传说(2个)和小游戏(1个),也可补充活跃气氛的其他想法。
从地陪导游的角度出发,实训情境演练如下:
【演练单元】沿途导游讲解中,导游与客人的交流、互动,导游与司机的交流:
(1)对于扮演导游的小组的提示:地陪要整理好沿途经过的地方性景观资料,可以是道路、街巷、建筑,或者市集、街头巷尾的生活剪影;适当回应客人感兴趣的话题,但尽量将自己准备好的内容都展现出来;注意讲解之余如何明晰地指引前进道路给司机。
(2)对于扮演客人、司机的小组的提示:站在游客的角度上,找出沿途可能引起自己好奇的事物或话题,并跟导游加以交流;从司机认路的角度出发,适当“干扰”导游讲解。
(二)课堂中的教学组织
1. 安排学生分组入座,宣布必要的纪律,对事先布置好的、实训所涉及的各场景、道具,向学生作说明。
2. 依照实训案例概要的时间顺序,依次完成各学习任务和情境演练的教学内容。每个小组的成员至少要有一次参与发言的机会。
进行首次沿途导游行车线路这一学习任务,请各小组派代表,通过投影仪向全班展示他们所设计的行车线路图,并说明为何要这样设计行车线路,是想最快速抵达?还是想尽可能多地展示市区沿途风貌?
全部小组线路展示之后进行全班讨论,得出此学习任务的成果:
哪两条行车线路是最合适的?各小组的行车线路图,在绘制中有哪些优点可以学习借鉴?
进行演练单元,沿途导游讲解中,导游与客人的交流、互动,导游与司机的交流。之前抽中这一演练单元的A、B小组派代表上场,A组只能派两人(地陪和全陪),B组不限人数(司机和游客)。A组“地陪”主动推进这一演练单元的情节发展,先向游客展示之前准备好的沿途讲解;B组“司机”可根据开车需要适时向“地陪”或“全陪”发问,“客人”也可根据“地陪”的讲解,适当提问、交流。
篇3
关键词:OBE;导游实务;教学大纲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最初来源于加拿大职业教育,目前在北美及英语系国家实施并取得较好成果[1]。OBE理念在中文语境下可以理解为“产出导向”或“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其强调以教学成果为核心,采取递进式教学的教育理念[2]。我国高等学校教育部门正在大规模开展的专业认证,其认证标准的核心内涵就是:建构“产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持续改进!而“产出导向”则聚焦于“学习成果”,实现“学习成果”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建设。
设计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必须思考这些问题:课程目标如何与学习成果的指标点挂钩?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何支撑课程目标的达成?课程通过什么方式考核,能够证明课程目标的达成?也就是说,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除了传统的课程名称、代码、课程性质、学时学分、先修课程等基本信息都必须具备以外,最重要的是在教学大纲中建立三个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课程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指标点对应关系;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课程学习目标与考核方式的对应关系。
1、基于OBE理念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应当首先建立课程学习目标与本专业学习成果指标点的对应关系(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成果见拙文《基于OBE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成果及其与课程体系的支撑矩阵》,刊《大陆桥视野》2016.11期)。本文认为《导游实务》课程学习目标与学习成果对应关系如下:课程目标1--掌握地陪、全陪、出境领队三种导游员所涉及的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讲解)、购物、娱乐等实际操作方法,能够在具体导游实践中运用,支撑的学习成果2-实务与技能高;课程目标2--能够进行简单的导游词创作,具备通过学习掌握最新导游方法的能力,支撑的学习成果4-创新与研究低;课程目标3--掌握地方特色的民族导游知识与技能,能够与国际导游员同行顺利交流与合作,支撑的学习成果5-地方特色与国际化高;课程目标4--具备与导游工作集体、相关旅游服务工作人员的协作完成旅游服务、解决存在问题的技能,具备与旅游者的良好沟通技能,支撑的学习成果6-协作与沟通高;课程目标5--熟悉导游服务中的相关法律法规、惯例与行规以及术语,并能在履行合同、投诉处理、争议解决等具体实践中自觉遵守,支撑的学习成果7-职业素养高。
在课程的具体实践中,建立对应关系后,应当由本专业的该门课程责任教授(或该门课程责任小组)进行判断课程目标的设定与学习成果的支撑是否对应与合理。
2.基于OBE理念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第二步是建立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例如上述的课程目标1,可以建立《导游实务》课程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1--掌握地陪、全陪、出境领队三种导游员所涉及的饮食、住宿、交通、游览(讲解)、购物、娱乐等实际操作方法,能够在具体导游实践中运用。对应的学习成果2可以细化为:2-1熟悉旅游管理实务的内涵和方法,能综合运用旅游管理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2-2能够针对旅游管理实务中的案例,基于分析和研究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2-3受到实务操作的技能实训训练,具有旅游实际工作岗位操作的技能和经历。
其中2-1所对应的教学内容为:系统讲授导游员有关知识和工作流程,强化学生导游工作的热情;课堂讲授与课堂模拟导游讲解与问题处理。2-2对应的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列举大量的导游实际案例分析,内容涉及地陪、全陪、出境领队所有服务环节;对应的教学方法为:3-4人组成情景模拟小组,分别扮演旅游者、导游员、旅游服务人员等角色,就某个案例进行模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2-3所对应的教学内容为:导游模拟实验室进行导游讲解技能训练;请一线资深导游员来课堂传授经验和对学生测试;对应的教学方法为:以赛促学--组织课程内的导游情景模拟赛、导游讲解比赛等。
在建立对应关系后,应当由本专业的该门课程责任教授(或该门课程责任小组)进行判断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是否对应,并判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讲授、专题研讨、案例讨论、实验、实地调研等)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具体由任课教师执行。
3、基于OBE理念的《导游实务》课程教学大纲第三步是建立课程学习目标与考核方式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前述的课程目标1其对应的考核方式为:作业、实践实训;课程目标2对应的考核方式为:作业、调研报告、考试;课程目标3对应的考核方式为:作业、实践实训;课程目标4对应的考核方式为:案例分析、实践实训;课程目标5对应的考核方式为:作业、案例分析、考试。
在建立对应关系后,同样应当由本专业的该门课程责任教授(或该门课程责任小组)进行判断课程目标与考核方式是否相互适应,并判断所使用的考核方式(作业、案例分析、实践实训、调研报告、考试等)是否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由任课教师执行。
参考文献:
篇4
岗位任务教学内涵
笔者所在校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基地,如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导游人员,提升他们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导游人员的职业能力,是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旅游团队活动或情境中,进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任务的能力。职业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于知识的积累和实践。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设计与实施,把岗位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并将其转化为实训课内容。在实训课内容与岗位任务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又教会学生快速适应工作的能力。所以,笔者在导游专业教学中对岗位任务教学进行大胆尝试。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任务课程,是按工作过程组织课程,以完整工作过程为纽带,以岗位任务为中心,以“做什么”和“怎样做”为主线组织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达到有效培养职业能力的目的。
实施的内容及思路
制订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与工作要求相一致。在导游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书,并对任务书进行分析,设置的任务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相适应,并在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如,在《实地导游》中,有对舟山旅游景点讲解这一内容,授课对象为高二导游班学生。通过一年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假期在旅行社实践的经历,要求学生对舟山旅游景点知识根据教师要求搜集相关资料,创作导游词并作实地讲解。
任务分析 教师在制订项目任务书时,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时,应注重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一致。以实地导游讲解中普陀山第四大寺――宝陀讲寺讲解为例,要求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与自我学习进行宝陀讲寺讲解。教师课前将全班分成5组,在教师带领下对宝陀讲寺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的景点相关资料及图片,要求从地理位置、建筑布局、寺院内部等进行整体了解,制作成景点PPT,自行创作导游词进行介绍。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合作能力,加深对景点的感性认知。学生要提交任务研究报告书。报告书要求包含小组合作中具体的阶段任务分工及实施情况,以及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培养学生分析及总结工作的能力。
实施阶段 教师关于模拟导游任务的简要说明;学生准备进行模拟导游活动:佩戴好模拟导游证,手持模拟导游旗,使学生进入模拟导游状态。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PPT展示并进行同步讲解,使学生在模拟导游服务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作为导游人员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进行小组互相点评,谈学习所得与感悟,最后分组撰写任务教学报告。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和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点,并提出建设方案。
岗位任务教学评价体系
篇5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国务院办公厅与2013年2月18日正式面向社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随着国民旅游休闲体系的完善与建成旅游产业必定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更受欢迎。这一趋势对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旅游实训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是为了培养旅游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旅游实训课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专业情况
旅游实训课的课程总数较少,这导致对学生的培训不够。实训课在旅游教学的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小,虽然这种情况近年来在各高校受到关注,相关课程有所增加,但实训课的比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超过20%。教学方法简单,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有些实训课程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往往不能开起来,就算开出也不得不减少相应的课程。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适应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旅游实训课开的较为随意,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实训课的开设主要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有些不需要较昂贵的设备和场地如客房、餐饮摆台能开,有些则开不出来如酒水与咖啡调配、前台操作等。
相关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实训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备,一些培训的视听资料要么不具备,要么已经过时,不能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相一致。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无法满足每个实训室的需要。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模拟实训室,但这些模拟实训室内各项配套设施与真正的工作环境还是有差距,难以达到现实的客服环境,仿真度较小。部分实训课由于软硬件不配套致使部分实训课无法真正开出来。目前很多学校如通化师范学院都实行大班授课,一节课往往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际操作,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
(二)教师情况
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而实践操作水平不高。一些青年教师刚从高校毕业,学识水平虽然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很少有在酒店、旅行社、宾馆、茶艺馆从业的经历,即便是有过实习经历一般来说时间也比较短并且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致使许多实训课程开不出来。以通师为例,酒水咖啡实训室没开出来,就是因为没有懂这方面的教师。目前,很多学校都缺乏专业实训教师,参加实训教学的教师多是同时兼具理论课程的教学。教师多为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往往不是教师主要努力的方向,这导致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水平较难。
教学内容上突出餐饮、前台、客房等领域。教师讲的多、演示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教学过程单一,主要是由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们实践操作,不能保证学生们是否对教师讲授的实训课程完全了解。在课堂上教师演示的多,教师讲完后就由学生自己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乏味的技能练习,很少对技能实施的原理进行解释,缺少对操作标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在日后工作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不只如何变通,缺乏应对突况的经验。
(三)学生情况
由于教学设备、教师情况不尽合理,部分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训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还有的不认真,不能很好地按程序完成实训的教学环节,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生还认为反正日后到酒店等企业实习,等实习的时候再学也一样,平时的实训是没有必要的,导致平时上实训课就是应付了事。致使用人单位聘任应届毕业生不得不再次对学生进行培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二、高校旅游实训教学策略分析——基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础上
实训教学与平常所说的专业实习、见习、考察等实践教学类型不同,它是实践教学当中的一种,实训强调更多的是在特定场所下即可控状态下的模拟学习训练方式,它比其它的实践教学类型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实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能与学生进行互控性的交流和知识传授的能力。调整高校旅游实训课程的设置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
实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适应旅游产业需要的人才。建立以人为本,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学校方面
为了提高旅游实训教学课程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采取多种科学的策略。首先应该建设好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包括茶艺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实训室的建设要突出仿真模拟特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训练环境。“通过课堂模拟练习对学生进行前厅、客房、餐厅服务、导游、景区接待等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服务技能,使学生进入角色,缩短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过程。”这些实训室也有缺点,一是这些实训室是在学校内设置的,跟不上校外实际的发展情况,授课较为呆板和落后。二是这些实训室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不能很好的充分利用这些场地、器材。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应尽量实施仿真模拟化。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完成茶艺技能培训、配备中餐、调制鸡尾酒、西餐摆盘,客房服务培训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培训。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校内开办饭店、旅行社、茶艺馆等实体企业,这样既可以解决校内实训课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又可以为学校创收,一举两得。同时,教师在参与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融合,提高管理经验、实训技能。这种企业的创办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饭店、茶艺馆可以在学校的食堂内开设。旅行社可以依托学校与其它企业一同创办。
为了使实训室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高校还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规范教师及学生们的行为,使得实训基地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如立评估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如明确学校及各系院领导职责权利,建立健全旅游实训中心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检查、总结、评比、考核及考评工作。协助相关人事部门做好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岗位培训,薪资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工作。紧紧围绕旅游实训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考虑开设单独的管理能力实训课程,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设计专项训练项目,以综合训练、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参与科学研究等灵活、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2](P.91)
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协商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与平台。根据企业的需要设计实训课程,使得双方结合的更加紧密。高校应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不断修订教学大纲,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制定专业技能的操作及考核标准,不断满足企业及市场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实践、评估体系,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方面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升。
1.派教师去培训,主要有两条措施:第一,派教师去专业学校进修。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了解和掌握学术界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第二,派教师去相关旅游企业,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了解更多地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环节,学习更先进管理经营、管理模式,有条件的话可以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做兼职,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2.邀请相关行业如企业家、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具有本行业丰富经营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讲学,作报告,参与对学生的培训。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本行业最新的管理经营、模式,提升学生们对本行业的认识深度。
3.对教师实施奖惩机制此机制包括职称晋职、评选先进、进修学习等等,同时建立奖金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的人加以奖励,在物资及职务晋升方面给予支持。
(三)学生方面
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环节进行,尽量模仿现实环境。让学生成为实训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主动实施、参与各种实训过程与实训环节。
支持学生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如如导游基础知识比赛、导游规范与应变题比赛、景点导游讲解比赛、礼貌礼仪比赛、酒店服务中式铺床比赛、中餐宴会摆台比赛,导游英语比赛、茶艺技能比赛、花艺比赛、调酒比赛、烹饪比赛。通过参加各种专业赛事可以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学习兴趣。教师亦可通过这种技能竞赛提高管理水平,为更多的学生服务,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学生。
通过现代化的光盘、图片,电脑仿真系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光盘、浏览图片,参与电脑仿真系统的模拟管理、培训等,接近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和多媒体投影系统以及信息采集、分析、输出系统,使参加实训的学生们可以在虚拟的旅游场景中,通过电脑操作在各种旅游景点、酒店等虚拟模型中,进行旅游、餐饮住宿,选择旅游路线、游览旅游景点。在虚拟的环境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导游词、参与酒店的接待、管理。“让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进入预先设定的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职业角色模拟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仿真教学无论是‘从角色到理论’还是‘从理论到角色’,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更形象地理解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和旅游服务中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3] (P.659)
参考文献
[1]娇丽会,黄解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以运城学院为例)[J].运 城学院学报,2009,(1).
篇6
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人文素养高、导游理论知识扎实、服务技能熟练、交往能力与服务意识强、身心健康的能胜任游览带领与游览指导工作的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劳动服务人才是我国当今高职旅游专业导游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围绕这一基本目标并结合我国现今高职学校生源的实际情况等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我国现今高职旅游专业的导游人才的培养途径或方式必须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更高的综合性。所谓存在的东西必然有存在的道理。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需求就才会强大。大学,这象牙塔的顶级人才市场,必然吸引外人,为外人所关注,则校园导游培养也顺应时事而起。
校园导游和社会上其他导游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校园导游不同于社会上的导游,不是以职业生存为目的。校园导游可以说是一种校园文化和提升校园艺术氛围的一种宣传形式,通过校园导游的培养和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也为未来就业打好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校园导游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校园导游员的内在素质
1.热情友好,尽职尽责。校园导游是学校的形象大使,是学校对外交流接待的名片。校园导游的性格应该活泼开朗、朴实大方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通过校园导游热情周到的专业接待讲解服务体现出校园导游的职业精神。
2.待人诚恳,诚信为本。对待客人要一视同仁,绝对不可以因为客人的类型不同而区别对待,都应该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以专业过硬的知识水平和精彩的讲解,认真的为客人服务,留下好的口碑对学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举止端庄,文明好客。良好的外在气质和热情能赢得学校客人的好感。因此学校导游员的衣着必须整洁绝对不可以邋遢和太随意。仪表和态度要尽量做到让客人舒适。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朝气蓬勃的气息。
4.身体健康,积极向上。校园旅游接待工作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对导游员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在讲解过程中不仅要照顾客人的听讲的心理需求还要关心客人的细节变化,甚至是一些突如其来的提问,都要尽量做到满足客人的需求。
(二)校园导游员的外在素质
校园导游应该是美的使者,是学校的形象。因此校园导游的言谈、举止、仪表、仪容、礼节、礼仪等等就是导游应该具备的外在素质。
二、接待人员的业务修养
第一,完美服务品质。提供完美细致的服务是旅游发展的关键。要想达到品质服务,先要更用心服务,甘心做好为游客服务。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
第二,流利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对导游人员来说非常重要,在面对外宾时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文化,更可以拉近游客和导游员的距离,为客人提供微笑服务和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丰富的知识储备。游客的多样性和旅游景点的复杂性,要求导游工作者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以不变应万变。作为导游必须是万事通,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因此,应该开设必要的课程,从理论和实践中培养导游专业知识,以丰富的知识素养为工作做好奠基石,争取为同学们营造更好的环境和职业气氛,按导游工作的规格要求学生。
三、营造校园导游氛围的途径
(一)营造校园物质环境
1.校园概况。校园概况应该体现旅游特色。院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品种繁多,以校园为例熟悉当地的植物特色,可以体会四季更替和园林的风景画面。
2.教师布置。室内教室的布置也应该突出导游专业特色,设立导游知识简报窗、导游风景线,订阅各种旅游类报刊杂志、旅游宣传语等,也可以让同学们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教室进行布置。
3.旅游实训教室。学校建立专业的旅游实训教室。导游工作的性质和形式比较繁琐,实践性又很强,必须要好好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1.榜样效应。学校可以组织安排优秀毕业生回学校宣讲报告会,让优秀的毕业生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经验,指导和激励爱好导游事业的学生不断明确学习目标和确立自己的理想,然后为理想而奋斗。请旅行社的经理来学校讲一些当代的旅游形式,让学生对导游有更浓厚的兴趣。
2.参加导游技能大赛。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出去参加技能大赛项目,可以是个人风采导游大赛、景点导游讲解大赛、景点导游词设计大赛。
3.开辟第二节课。选拔优秀导游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到著名景点为学生做导游宣讲和示范课堂,然后让学生进行模拟景点讲解,邀请现场景点导游做知识点评,让学生增强自信,更坚定职业目标。
四、大学生校园导游计划的实施
(一)筹备阶段
挑选系中形象好、素质好、外语好的优秀生,选拔优秀教师对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岗前培训,通过实地演练和教师示范讲解说明,导游专业化指导学生,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导游的技巧和技能。
(二)学生报告
1.增加了见识阅历。通过和不同的访客接触,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和见闻,在和客人接触的过程中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自己更多未知的世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收获。
2.锻炼了胆量气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每次都能欣然接受并从容应对,做好每一次接待。
3.学会了守时严谨。大家会意识到把时间进行推算,提前做好准备和计划,这样在回答问题时才能及时回复,使工作更加顺利。
篇7
一、“县校合作”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1、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职院校可助力县域发展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当前阶段,以县域为基础的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亟需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积极参与[1]。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宁海县的“校县合作”模式通过8年的建设,率先在制造业领域形成了“总部―基地”办学特色,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各方将拓宽合作领域、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县校合作’从单一的科技合作向一体化合作发展,建立“资源整合、多赢共进”的全方位互动的长效合作机制。以此为契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宁海县新近成立了徐霞客旅游学院,将继续引领“县校合作”的发展方向,续写新的篇章。
2、休闲度假旅游的不断兴起,旅游教育可加速行业转型
众多学者认为,休闲度假旅游、休闲产业将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经济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发展速度非常迅速[2]。宁海县作为徐霞客开游地和中国旅游日的发祥地,拥有海洋、温泉等特色资源,2011年接待游客6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亿元,已有9大旅游景区,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各2家,现已将休闲度假旅游作为拉动消费、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推进,亟需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徐霞客旅游学院的成立正当其时,能够发挥其支撑作用。
3、旅游管理毕业生培养方案有待提升
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诞生为标志。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的旅游教育也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各大专院校也分别在地理、历史、经济、英语、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相继成立或开设了旅游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以专科、本科为基础,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内的完整的培养体系。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目前我国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规模庞大,质量不高;专业同质,缺乏特色;理论滞后,脱离实践;课程求全,体系不佳;技能不足,训练较少;以及师资培养不畅,教材建设落后,教学方法呆板等,难以完成培养旅游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学生到工作岗位上往往达不到旅游企业的用人需求,且学生在旅游企业内工作一段时间后流失率较高[3],此种状况亟需改变。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始于2001年,在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先后尝试了“岗位课程”、“工学交替”、“订单式”、 “2+1”等多种模式改革,导游资格证通过率、首次就业率等多项指标领先于同类院校,具备了一定的改革经验和基础。
4、高职教育改革需要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专业人员急缺的局面,但在培养质量上却无法完全满足客人需要和企业的用人需求,高职旅游专业教育水平仍尚待提高。如何与地方县级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良性互动,与旅游企业进行密切合作,是高职旅游专业教育进行提升水平应重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应持续改革和创新。
二、“四维联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模式
我们通过文献回顾,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调查政府、企业、学校状况,了解旅游职业岗位需求及岗位技能,研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摸清了旅游工作岗位与教学环节内在的对应关系,探索“校县全面合作、多元多层对接、学工紧密相连,企业全程参与、课堂与职场打通,校企相互渗透”的机构、时间、空间、人员“四维联动”的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
1、探索“校县全面合作,多元多层对接”的机构联动模式
“县校合作”层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宁海县共同组建了徐霞客旅游学院、宁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和宁海高技能人才培训学院,走向全面合作,便于教师开展研究、服务实践锻炼。专业与旅游主管部门对接层面,探索与旅游局下属的旅游培训中心合作开展培训。教师与旅游行业对接层面,探索与旅游协会合作,成立旅游专业(行业)委员会。在学生与旅游企业对接层面,新开辟一批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作为紧密型合作企业和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并尝试共建营业性的酒吧及旅行社。探索发挥高职院校、县级政府、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等方面的优势,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资源共享,共同投资和建设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如此,校县搭台,从上至下,多层对接,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全面联动,在纵向延伸,在平面延展,形成从上而下的环环相扣的各级各类机构,成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组织保证。
2、探索“学工紧密相连,企业全程参与”的时间联动模式
在教学安排中,高职阶段三年实践不中断,每个学期有训练,认识实习、企业见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层层递进。我们推出实践学分,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在旅游企业进行兼职打工,反复强化,不断深入,从而实现时间的“分段分时联动、课内课外联动、学期内外联动”。同时,还将在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中引入产业经营理念,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借助优秀旅游企业的外力促进专业发展:研究旅游企业岗位人才需求状况,举办旅游专业(行业)委员会活动,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与企业交流讨论,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授课或讲座,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等担任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合作开发教材,以及旅游企业赞助并参与导游风采大赛、小批量订单培养、企业提前录用毕业生及做好行业名师带徒工程,加大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得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日益贴近岗位和企业需要,最终服务于当地旅游经济。
3、探索“课堂与职场打通,校企相互渗透”的空间联动模式
将探索把课堂与职场相连 ,努力尝试理论学习与职业工作的一致性,如:在校园进行导游基本功训练,在景区进行景点讲解训练,在本市进行地陪导游训练,在华东地区进行全陪导游训练。不断加强实践,积累服务经验,提高职业能力。同时,结合线路踩点、景点采风、课余兼职、跟团实习、顶岗导游、义务导游、撰写导游词大赛、摄影比赛等,大力推行工学交替,加大实践学分比重,使学生获得最充分、最先进的生产现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战水平。通过校企合作创设真实环境,努力往“课堂即职场、职场设课堂”的方向迈进,使得空间联动起来。由于学生有多次在旅游企业工作的机会,有多次与旅游企业接触的机会,也有了更多双向了解和选择的机会,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和顺利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实现零距离或近距离就业。
4、 探索“人员身份互换,多方互惠共赢”的人员联动模式
我们选择合作基础良好、关心高职教育发展、管理先进水平的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为合作伙伴,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行社的生产和服务,参与导游培训、线路设计、活动策划、营销推广,并为其旅游景区的开发、导游词的撰写、服务程序的设计、管理过程的诊断、在岗员工的培训等提供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为宁海县提供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考前培训。另一方面,企业骨干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任务、负责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指派专人为学院实验旅行社提供人力支持等。同时,校外实训基地积极探索开拓实训、培训、咨询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研究、培训、服务一条龙。
三、“县校合作”下“四维联动”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
我们的改革方案以机构为基础,以利益为纽带,以管理为保障,以人员为动力,创造了“多元参与,多层对接,共建共享,永续发展”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1、重心下移,服务县域,面向基层培养高技能人才
长期以来,受制于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和高等教育资源稀缺且配置不均等原因,高校毕业生中真正深入县域就业的不多,这在事实上造成了县域发展的人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局面。我们主动适应县域发展需要,找准旅游专业在县域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面向旅游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技能旅游人才,切实提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面向岗位,工作导向,工学结合提高实践有效性
我校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面向导游、酒店服务等基层服务与管理岗位,基于工作过程重构专业实践(实训)体系,基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获取从业资格的需要选择实践(实训)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即所用、所学能所用。同时,注重在做中学,在工作当中获取知识、技能、态度和经验。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设既能反映真实生产的复杂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又可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功能的实践实训教学场所,工学结合将能大幅提高实践(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3、多元参与,多层对接,拓展服务社会广度和深度
我们充分考虑了地方上的县政府、旅游局、旅游协会、旅游企业的多元参与,又在学校层面有相应的徐霞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专业教师、高职学生的参与,通过徐霞客旅游学院、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院、高技能人才培训学院、旅游培训中心、旅游研究中心、校企合办旅行社或酒吧、企业实践(实训)等,让专业教师迈出校门,让企业骨干走进课堂,让学生服务于企业,拓展了师生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
4、利益驱动,各方合力,助推校企合作的永续发展
在“四维联动”模式下,各相关方均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县级政府追求经济发展及形象提升,旅游局追求旅游经济发展及行业地位提升,旅游协会期望增加凝聚并解决问题,旅游企业渴望获取人才及提升素质;高职院校追求扩大办学空间及社会影响,专业教师期望自我提升及施展才华,专业学生期待提升技能及增强就业竞争力……在组织、制度保障下,各方投入资金、设施、设备、智力、人力及其他支持,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并共享建设的成果,从而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永续发展。
四、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的保障机制
1、政府支持的推动机制
我国高职教育尚处低级阶段,且具备公共产品的特征,若无政府的大力支持,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经验表明,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宏观调控、资金投入,是推进专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力量。在县校合作中,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优惠条件、奖励措施和经费资助,是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四维联动”改革中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问题。
2、校企互惠的利益机制
在高职旅游专业改革与建设中,企业的利益主要体现在:获得学校为企业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争取到政府对企业的鼓励政策、因校企合作而带来的良好社会声誉,以及学校对企业在人才培养、员工培训、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而学校的利益体现在:得到企业设施、环境和师资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环境,完成实践实训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在此过程中,如何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使得它们为了自身需求的利益而主动付出,通过互利共赢来维系长期合作的良好关系,是必须重点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3、组织运行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包括功能设定、机构设置、环境建设、人员配备、日常运行等,应做好教学、师资、学生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同时,应建立评估机制,从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评价,教师的配备、进修、考核 ,学生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与指导。
【参考文献】
[1]熊惠平, 蔡泽伟. “县校合作”式协同创新:高职教育“下移”发展简论[J]. 教育与经济, 2012, (4):43-45
篇8
1旅游管理专业介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设置方向主要有导游方向、旅行社经营管理方向和酒店管理方向。旅游管理专业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行社管理、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游法、旅游开发与规划、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旅游商务英语、会展管理、旅游项目策划、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礼仪等。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引进培养双师型教师,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加强开发建设校企合作下的实训基地,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以旅游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订单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零适应期”下的“岗位技能递进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目标以及旅游经济发展需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宽口径+重应用”理念下,为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旅游人才;掌握经济学、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现代服务理念的旅游人才;加大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力度,培养能够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企业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旅游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有极高要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要基于旅游经济发展需求,促进专业转型,加大对旅游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3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
3.1实践教学具体模块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以旅游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按照“订单式”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零适应期”下的“岗位技能递进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不同层次岗位技能递进教学内容,将“基础岗位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岗位技能+企业顶岗实习”递进式融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断改革旅游管理课程体系,加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推进旅游岗位技能递进实践教学,全面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岗位技能,实现旅游专业人才零距离就业。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具体设计包括四层级“基础岗位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岗位技能+企业顶岗实习”(图1),其中,基础岗位技能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入学初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认知和初步感受,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旅游景区参观和旅行社考察等活动;专业岗位技能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对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形象训练室学习仪容仪态,并辅以导游、酒店服务体验等活动实践;综合岗位技能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中间阶段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在校内旅游综合训练室学习综合岗位技能,并配合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实训基地参与常规管理实习;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教学是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应用大学阶段所学知识,配合毕业实习到旅游景区、旅行社和酒店等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3.2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四大“岗位技能递进式”模块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是结合不同阶段所学理论知识设计的不同实践教学内容,是对“基础岗位技能+专业岗位技能+综合岗位技能+企业顶岗实习”不同模块的组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笔者建议设计基础学习(入学专业教育、军训、计算机操作)、操作学习(仪容仪态、语言技能)的基础岗位技能项目,前厅服务管理、客房服务管理、餐饮服务管理、旅行社服务管理、旅游产品策划服务管理等分岗轮换的专业岗位技能项目,综合旅游企业战略管理实训、旅游市场营销实训、社会实践、旅游企业管理软件操作等综合实训的综合岗位技能项目,毕业实习的企业顶岗实习项目,具体的实践教学组织安排如表1所示,采取校内外结合实践教学方式,完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任务。
3.3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实施
笔者认为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深入挖掘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实训内容,充实实践教学项目。同时,应利用校园文化的软实力,以旅游社团为基点,倡导鼓励学生开展相关专业活动,以校园实战形式锻炼学生岗位技能。此外,在毕业之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还可以参加毕业实习,进行企业顶岗实习。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企业基地。总之,在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下,要结合“课堂实训+校园实战+社会实习”实践平台,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实训中,教师应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讲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凝练提出课堂实训项目,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岗位技能。基于旅游专业课堂实训,还可以设计旅游岗位技能大赛,充实扩展实践项目内容,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以课堂实训形式,要求学生以课件形式汇报实践报告,连接岗位技能,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校园实战中,可以教师为牵头,倡导鼓励学生成立旅游管理社团,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开展相关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主线,凝练旅游管理专业岗位技能训练项目,以校园实战形式演练旅游管理专业实践内容。如,旅游社团撰写的“城市游”旅游路线规划书,通过路线的规划、成本的控制、住宿的安排、特色活动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全程参与,通过校园实战平台,实践所学知识。社会实习是对课堂实训和校园实战的延伸,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之际,学生将走出校园,在未来职业规划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顶岗实习企业进行社会实习。高校应积极拓展社会实习实践平台,在校企合作机制下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习活动,不仅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需求,也满足社会单位专业人才需求,向社会输送实践应用型人才。
4结论
篇9
关键词:导游项目;课程设计;能力目标
课程设计的意义与价值不言而喻,正如戴士弘先生强调那样,不少课程理论分量过重,内容抽象难懂,加上“一言堂”的教学方法,[1]任课老师如不对其进行精心改造,设计行之有效的训练项目,其教学效果则可想而知,更遑论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项目设计呢?
十多年来,我们一面参研教改理念,围绕“能力目标、项目载体和能力实训”原则,一面借鉴同行宝贵经验,对原有《导游业务》教材体例进行大量删改,精选导游案例、设计应变项目,补充接待技巧,通过“学中做”与“做中学”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
一、“四部七阶转进式”的项目设计思路
与一般的各班分组教学不同的是,在设计课程子项目时,我们注重将有关导游理论分别拓展为问题呈现与小组解析、分工合作与资料查询、成员答疑与相互讨论、课件制作与课堂答辩四个部分,在陈健平等老师的教改方法基础上[3],将子项目拓展为多个层次递进的单元设计阶段,往往采用“七阶转进”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能力。下面以校园地陪接待为例,看看我们的子项目是如何设计的:
阶段一,创设地陪接待情境。我们先让学生了解有关要求,以便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探究兴趣。
阶段二,地陪接待任务分工。放手让各组自定组长1-2人,小组内部明确个人任务:要求作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阶段三,限时让大家分头查找资料、形成基本观点。
阶段四,小组头脑风暴。各组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启迪,逐渐达成共识,确定小组课件报告思路。
阶段五,草拟汇报课件。课件制作要求结构合理,条分缕析,图文并茂,论点鲜明,言必有据。
阶段六,润色完善提高。提炼深化小组思路、修改美化课件,穿插多种工具,极尽各组才干,如既可以制作电影解说视频,也可设计为微课形式或网络主播等多种手段进行呈现,尽显各组风采。
阶段七,课堂交流汇报。各组至少安排五个同学上台汇报,可由一人负责小组任务与组织安排介绍,一人主讲,一人补充,一人计时,一人协助播放课件,要求小组成员密切合作,彰显团队精神。
各组汇报时要求扼要地阐明基本思路、基本观点、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等,汇报时间限定为3-5分钟,然后,答疑时间可安排在5-7分钟之内;针对汇报中存在的疑点,老师可以边引导其它同学自由发问,边总结点评。
这种层层推进的教学子项目设计思路,要求老师一是熟悉岗位技能,二是富有创新能力,三是善于项目设计。力求精心设计的各子项目,既能涵盖重点、切中难点,又要角度新颖、难易适中;既有学术性和趣味性[4],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既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又可纲举目张,让同学们受益匪浅,“学了还想再学”。
二、集贯穿性与持续性为一身的项目设计思路
本课程整合成“经营模拟公司、邀请高管讲座、剖析导游案例、开展主题辩论、组织小品表演、景点采线考察、假日兼职讲解、组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等7个训练项目,融教材理论与实训内容于一体,使之具有贯穿性、覆盖性、持续性和综合性的“一体化”特点,下面选取五类项目略加阐析。
(一)轮班经营模拟公司。与当地旅游企业合作共建的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平台,携手共建校内模拟旅游公司,安排学生轮流在这个真实的校内基地实训,可由企业负责监督、老师负责指导,校企共同评估考核,以期锤炼学生的导游技能。
(二)每三周组织一次辩论。结合所学内容,由老师设计如“导游小费,受之无愧”;“导游讲解,能吹是金”;“山河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导游宰客,实属无奈”;“导游生活,光辉短暂”等6个辩题,然后围绕其中一个辩题,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写出辩稿,遵循辩论程序,在课堂上分大组交锋。辩论时,老师引导辩论方向,避免偏袒,但可为劣势方加油打气,以免出现一边倒的困局,影响论辩效果。
(三)组织导游小品表演。作为模拟岗位现场情景,脚本由师生共同创作,小组抽签分别扮演导游、游客等角色,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小品表演。情节设计时尽量曲折,篇幅短小精悍,综合运用写实、夸张和幽默等多种手法来褒贬导游行为。高职学生不少同学性格外向,课前如能加以必要彩排准备,一般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景点采线与现场讲解。这两个项目可同时进行,一般是提前设计线路,课后申请校车,老师带队指导,学生轮流训练的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一面体会接送团队、模拟路途讲解,感受景观之美,一面实地观摩导游团队接送程序技巧。
(五)组织导游技能大赛。学然后知不足,“赛然后方知攻”。近年来,导游竞赛越趋激烈,选手们如能在限定的几分钟内,历经自选和抽签景点讲解、导游知识测试、才艺评比等多个环节,并可脱颖而出,其综合素养与表达能力,确实非同凡响。分班组织技能竞赛,既考验同学们的组织能力,也是提升能力的一个难得机会。
上述综合性项目设计不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乐于参与,而且如组织得当的话,既能提高师生自身能力,又能让同学们满怀期待,“练了还想再练”。
三、融参与性与体验性一体的项目设计思路
按照戴士弘老师的观点,任何教学设计都要首先确认能力目标,才能围绕目标来开展相关的教学设计。参考赵爱华老师的研究成果[5],导游业务课程项目设计中将着重围绕以下几个能力目标来展开深化。
一名称职导游,除了职业操守好、法制意识强、具备出色的控团应变能力,既能独当一面地处理各种导游事故,也还要善于从工作发现行业趋势,并能通过论文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
由于生源背景不一,多年教改项目设计经验表明,课程项目开发亟需因地制宜,将导游知识分析与模拟项目训练有机结合,力求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进而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理念。
还是以“地陪程序”为例,老师大都围绕“迎送”环节来展开模拟导游练习,有的老师也会挑选本地景点作为讲解对象,也有的以新生作为对象,将课改与新生教育结合起来,这些项目都不错,但距离现实毕竟远了一点。而有些老师,如高洪涛[6]和赵立民[7]等人的教改实践就挺有意思,值得我们借鉴拓展:
首先,就地取材。结合校园环境,赵老师选取了如教学楼台阶、行政楼喷泉,运动场和教学楼等12个校园景点。
其次,命名诗意化。师生一起来给校园景观起一个好名字,如“111级台阶、五彩喷泉、民族情调的办公楼、精巧别致的运动场、傲然耸立的教学楼、窗明几净的餐厅、错落有致的学生宿舍区、百米绿墙、融和温馨的老师宿舍区、别墅小院、民族宾馆、宁静心怡的松树林”等,要求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然后,分组创作。介绍完如何撰写导游词后,老师要求每组同学就其中2个景点自拟“标题”并撰写讲解词,要求各组选题不能重复。
接着,修改润色。任课老师除了自己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修改、整理,综合成一份较为完善的导游讲解词,还请其它老师甚至是中文高手加以润色,使之成为一份规范成型的景点解说词。
最后,示范解说。选出数位口才较好的同学,轮流为全班同学导游讲解,深得好评。借助手机、DV、相机,还可将此制成视频,这既是份独特的学院宣传资料,也是课改产品的成果。
上述项目设计,无疑会增大教学难度。但在此模式下,学生主体性通过“参与”过程得到了充分发挥,就地取材,直观可行,成就感快,容易激发“试一试”的学习兴趣,让同学们欲罢难收,往往“试了还想再试”。
参考文献:
[1]祁颖.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6):132-133.
[2]魏咏梅.试论《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2):34.
[3]陈健平.对导游业务专业课教学问题的若干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报,2005(2):40.
[4]戎丽平.“任务型教学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0(5):23-24.
[5]赵爱华.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4(5):78.
篇10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将成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之一。职业院校要适应新时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面对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教学设置,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旅游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旅游管理专业是苏州技师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应紧密结合苏州当地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旅游事业,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开展以实境教学为主要形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积极培养导游人才。
一、专业定位
根据行业企业调研和对导游职业岗位群的岗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导游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导游专业服务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主要工作岗位群是导游岗、旅游营销岗、旅游接待岗,发展工作岗位群是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服务公司等相关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相关工作岗位群是星级酒店餐饮客房服务岗位和茶艺服务岗位等,毕业生应取得的岗位证书有导游资格证书、普通话证书、计算机证书等。
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一体化教学。第一阶段,学习导游应具备的经验性导游知识,通过基础课程学习和短线实践教学,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专业和职业岗位的介绍。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旅游景点的感知教学,使学生形成更直接、更深刻的职业认知,从而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第二阶段,在校内仿真环境和校外实景环境中,实行校企互训,学习系统化导游专业知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训练。在本阶段,学生能够掌握系统化导游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得以不断提升。第三阶段,学生参加实习,在实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管理和考核,企业负责安排经验丰富的导游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导游工作,使学生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境育人。导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实际的操练,应让学生在实境中学习演练。学校需要不间断地组织进行实境教学。这样学生既熟悉了职业环境,掌握了导游知识,又提高了实际工作能力。在学期中,可安排学生到苏州拙政园、留园等著名景点进行短线实境学习;还可到旅游购物中心学习购物技巧,到星级酒店学习服务技能。在暑期,可安排学生到旅行社顶岗实习,熟悉导游、计调、旅行社营销、旅游接待等岗位的工作流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带团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产品设计与营销能力。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和双师素质教师,聘请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我们通过国内与国外进修、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技能培训等途径,打造一支双师结构合理、职业技能过硬、教学能力突出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2.建立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我们依托苏州优势资源,利用社会旅游教育资源,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专业所需,与不同的公司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这些合作单位可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即旅游景点景区类、旅行社类、旅游购物类和宾馆饭店类。
3.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积极参与,构建基于导游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学交替,不断提高实际导游服务能力。学生能力培养采取递进方式进行,从认知导游服务开始,依次经过演练导游服务、旅游购物服务、旅行社岗位服务、带团导游综合服务等环节,学生从入校的感知导游到毕业实习,其服务水平与技能是一个滚动递进、不断提高的过程。
4.实施合理的考核与评价。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过程性及总结性评价,教学考核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三方评价”,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多方考核”,即从课堂模拟导游、实境带团、团队活动、实习报告、期末面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能力递进”,指能力考核要求的递进与时间上的递进。能力考核核心指标随着课程任务难度的加大而加大难度,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景点导游、地陪导游、全陪导游到国际导游对其能力的考核呈递进上升趋势。为了提高考核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对考核内容、考核指标、分值分配、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考核标准的一致性,提高教学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