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23:0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行车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实训基地实训教学与企业工作不能有效对接。许多学校没有对城市轨道运营企业的行车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认真地考察,致使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训岗位与工作岗位不能对接,实训内容与行车工作不能对接,实训岗位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与实际岗位的不能对接。2)实训模式设计不合理。当前,大多数职业学院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针对某一具体操作技能进行。校内实训几乎未能模拟企业“一个工作日”,因此当前实训模式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职业技能有一个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学生职业能力也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渐进过程。因此,校内生产实训模式应是一个分层渐进,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实训项目应合理安排,相关技能和能力培养做到前后呼应,相互推动,形成梯度渐进的效果。
二、“校中站”建设思路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吸取“教学工厂”的理念,将校内行车工作实训基地建成“校中站”。1)理念。“校中站”是将车站的环境与工作项目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起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校中站”,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按照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得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使学生在“校中站”习得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到企业岗位要求的水平。2)思路。建设与企业岗位和设备对接生产实训模拟的“校中站”,并实施“分层渐进的实训模式”。通过单项技能训练习,培养学生单项职业技能。学生通过实训岗位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完成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培养职业能力。通过“校中站”的“一个工作日”的综合实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校中站”建设的具体措施
1)“校中站”设备、环境和文化与企业全面对接。“校中站”在车站布置、设备采购和质量安全等方面接近企业环境,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配备与企业车站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作岗位,做到“真实任务真实操作”。以企业生产为主线,构建接近实际的岗位工作情境,“校中站”工作岗位要与实际工作岗位完全对接:“校中站”岗位角色规范与实际岗位角色规范对接;“校中站”岗位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工作过程对接;“校中站”岗位工作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校中站”岗位工作规程与实际岗位工作规程对接;“校中站”岗位工作标准与实际岗位工作标准对接;“校中站”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营造”校中站”的企业文化环境,学生在“校中站”提前感受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理念,熟悉企业要求,适应企业管理,自觉地培养职业素养。2)设计符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规律的实训模式。实训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专业所面向的行车工作职业岗位,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归纳总结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按照项目化开发流程,将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实训项目对应。“校中站”实训项目由“设备操作训练”、“岗位训练”和“一个工作日”三部分组成。设备操作训练主要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等课程相结合完成;岗位训练主要针对“站台岗”、“行车值班员”、“值班站长”、“车厂值班员”和“行车调度员”等岗位训练完成;“一日工作”主要是将各行车岗位组织在一起,完全模拟企业的“一工作日”的典型工作项目和流程,真正实现与现场“零对接”。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 “教、学、做”一体化 铁路行车组织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不断深入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铁路行车组织》教学现状
《铁路行车组织》课程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也是该专业重要的实务应用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压力下学习,提不起学习兴趣,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快速扎实地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相应技能,我们对《铁路行车组织》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达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设计
选对方法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在《铁路行车组织》的教法设计上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方法的优势,有效地配合“教、学、做”一体化进程,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1.项目教学法
把要讲授的内容分成一个个小的项目,按照项目来进行教学。如在讲授铁路行车组织概述时,就把该内容分为初识车站、线路及区间,明确列车在站间、区间运行,教学目标及学生就业实用发展方向等项目。分成项目后学生便于接受,而且有利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否则,学生刚学习完,就忘了教师演示的操作方法。而且,由于项目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一种技能。这种教学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进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
学生在实践时,带着任务模拟实作。比如,在调车作业的学习中,当教师演示完选闸、试闸的技巧后,会给学生一个具体任务,如连挂前检查车辆,先让学生做出正确的作业流程设计,再进行演示。任务驱动教学法有针对性,有具体的实践任务,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不会觉得课堂枯燥,而且常出现下课了学生不愿意走的现象。
3.模块教学法
相对于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要宏观一些。这里的模块是由一系列项目组成,而这些项目往往具备一些共性,因而组成了一个模块。在铁路行车组织课程结构里,本身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铁路行车组织基础知识、车站调车作业模块、车站接发车作业模块、车站作业计划及统计分析模块、行车调度指挥模块、运行图及区段通过能力调整模块、车流调整模块等。
4.分组协作学习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可以打破传统教学因教室的原因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的劣势。在实训室上课,可以将实训室设置成一个行车室,小组学生分成不同岗位,围绕实践任务进行实际操作,组间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相互配合,确保任务的完成。这种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团队配合的必要性,还有利于他们体验团队间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三、一体化情境设计
四、效果总结
篇3
一、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关键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它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视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和自信心。课堂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与传统的教学以言传口授的教学方式直接相关,要改变学生作为被动的认知体的处境,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互动式教学就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积极的学习者。
二、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技能。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有关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与事故的调查处理等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言传口授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项目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变为交流式的谈话、探讨和总结。
以笔者讲授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中关于车辆行车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这一项目的教学内容为例。
1.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首先要根据项目涵盖的学科知识和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确定项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详细编写《项目任务书》,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项目化,使之成为学生可操作的工作内容。简要介绍车辆行车事故的类型、调查处理的方式、调查内容及事故责任的判定。
2.第二步:布置项目
任课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实验实习条件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分发《项目任务书》,讲解任务要求,使各小组明确任务。每组成员可以推选一名组长(也可称为工长),具体负责任务的计划制定、组织与实施,并负责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本人用幻灯片模拟展示以下两个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1)案例一:2009年5月4日,乌鲁木齐铁路局担当的T70次(乌鲁木齐—北京)旅客列车哈密站开车30分钟后,机车后5位车二位轴热轴报警,乘务员盲目带车,到柳园站轴温已达122℃,造成甩车事故。(2)案例二:2010年9月24日,乌鲁木齐车辆段担当的N945次(哈密—乌西)旅客列车发电车3号机组着火,造成发电车损坏,中断行车3小时33分。起火原因系高压油管接头泄漏,柴油喷到高温排气管上起火。针对以上案例,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上两起事故属于哪一级事故?作为一名随车列检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置?如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事故调查分清责任?从事故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3.第三步: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组织各小组讨论发言,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分组时应注意合理搭配,以便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分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学生简要说明自己对案例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见解,供小组评论、切磋、反驳和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适时点拨,结合相关的原理和理论进行指导,并且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展开生动而激烈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各小组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项目工作计划》,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具体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工作计划和方案拟定好之后,各小组进行评议,然后进行改进和优化,最终确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4.第四步:项目实施
各组组长组织组员对工作计划进行分工,明确每人的任务,强调工作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筛选、整理资料,进行任务的设计和验证,解构项目,不断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在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等环节,完成任务。计划书中对每一步的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以显示项目进展情况,便于教师随时检查、指导。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加强课堂的控制,使学习高效有序进行。
5.第五步:项目评价
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通过项目成果汇报,小组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教师点评,共同总结等方式进行项目的总体评价。将评价结果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在评价表上。教师点评应当是案例教学的阶段,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应对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做出现场评价,指出优缺点,讲述案例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点评时应注意不要把案例归结成一个结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两例行车事故概况表(安监报—1)和行车事故处理报告(安监报—2)。
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工作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操作技能,加强对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一个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它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几点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教师不仅要清楚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而且要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通过巧设疑问来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或者适时讲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轶事趣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驱散疲劳感。再次,教师应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理论的同时还要走向社会,参与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并通过实践使专业理论更加感性和具体,获得丰富的案例素材。这样,教师对于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最后,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
2.对教学手段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对于课程内容中结构复杂的工作原理图和操作流程图,仅靠教师在黑板上画,既费时,又不易画好,因此,有必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当教学中涉及这些内容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采用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3.对教材的要求
铁道车辆专业是铁路的特有专业,专业课程教学与现场密切相连。随着铁路的5次大提速,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铁道车辆的生产和检修。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教材内容陈旧,实践性教材的缺乏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尽快开发出图文并茂的教材,能够直接反映现场的生产实际,做到实践性教学中的实习、演练内容完整,标准统一,同时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有较强的针对性。
4.对实习、实训基地的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离开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争取企业对教学工作的支持。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铁道部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专业教学评估和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两次机会,购买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模型,包括车辆柴油发电机组、客车空调机组、转8A型转向架、K2、K4转向架模型、地铁车辆模型的实验、实训设备等。这些设备与生产实际运用的设备外形结构、内部构件和工作原理几乎完全相同,结合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校外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铁道车辆的毕业生大都从事铁道车辆的生产、检修与运用管理工作,学校应充分利用与铁路单位的良好关系与车辆厂、车务段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技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顶岗作业。
5.对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
篇4
关键词:电动车装调课程体系就业保障
一、前言
汽车在为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关心环境的现代人来说,如何能继续享用汽车所带来的便利而又不造成环境污染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在许多可供选择的答案中,电动车脱颖而出。电动车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绿色交通工具,此类代步工具最突出的环保特性,以及运行中具有操控便捷、低噪声、维持费用低廉等优点,不仅在能源、环境方面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和竞争力,而且能够采用现代控制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目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已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广为接受的一种交通工具。
早在上世纪末,电动车就已经出现了。当时内燃机和电动机均处于发展的“幼年”时期,它们同蒸汽机一起竞争,希望成为机动车辆的驱动装置。在最初的竞争中,电动机具有一定的优势。在1896年举行的首届美国机动车大赛中,七辆中的两辆就是电动车。事实上,在1918年之前,电动车是相当流行的而且销售量也是不错的。但是随着内燃机技术的发展,燃油汽车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相比之下,电动车速度较慢而且价格也较高,所以逐渐退出了市场。在随后的几十年间,电动车辆一直处于其低谷时期。然而,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应该发展不以汽油为燃料的机动车辆。继而在80年代,当环境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时,考虑到42%的空气污染是由车辆交通所造成的,作为零排放车辆的电动车就自然而然地被推到了前台。再加上各国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的鼓励,各大汽车制造厂商及科研机构均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电动车。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电动车的研发有了质的飞跃。电动车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世界上很多大型的汽车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主要有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德国五大汽车公司、法国二大汽车公司,及日本丰田、本田、大发等都积极参与开发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并投放市场。美国通用汽车在底特律附近的兰辛市建成EV-1 电动轿车总装厂,每天单班生产10辆。法国雪铁龙、标致将P106和SAXO轿车及其变形皮卡车改装成小型电动汽车。德国自1992年起,在吕根岛组织各种类型电动车60辆,作为期四年的运行试验。
国内众多生产厂家和研究机构也对电动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发,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2010年6月1日,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确定了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对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PHEV)和纯电动乘用车(EV)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目前出台的这项补贴政策基本能覆盖电动车动力电池的成本,表明了电动车将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比亚迪、奇瑞、万向、上汽与一汽等公司纷纷对电动汽车进行着力研发。
二、我国研究电动车的意义
我国电动车在20世纪90年代前基本都是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自1992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北京新日、浙江绿源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家,更形成了江苏锡山、浙江、天津三大产业集聚区。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国内电动车产业迅速增长,实力由弱变强,在中国众多的产业中独树一帜。目前,我国电动车市场主要是由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组成,前两类占据了60%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大气污染物带来环保问题,电动汽车与其他新能源汽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我国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实施以来,在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集成技术、动力系统集成技术以及动力总成关键零部件技术方面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同时也在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平台建设方面为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在2009年推出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中提出,计划三年内中央将投资100亿元专项资金,发展新能源汽车及车用电池组等关键技术。在各种激励政策的鼓舞下,国内汽车企业纷纷增加对电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研发投入,我国电动汽车产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因此,电动车行业的技术人才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需求量是很大的,理由如下:
1、中国发展电动车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
中国人口众多,具有世界最庞大的客运交通市场,因此也具有世界最庞大的电动观光车、电动小轿车市场,这为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特殊的市场有利条件。
2、大力发展电动车是从根本上缓解乃至消除中国石油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目前在中国的石油消费中,交通运输业用油增长最为迅速。而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大国和第五大石油进口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0%。在这种情况下,另辟蹊径大力发展电动车,将有助于摆脱对液体燃料的依赖,从而改变我国能源安全态势。
三、研究内容
1、设计电动车装调方向的培养目标
使学生具备电动机的维修以及电动车的调试与安装,新能源电动汽车结构分析、装备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该领域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设计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的设置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方法,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完善,保证各门课程之间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协调好各门课程的关系,使各门课程的在专业教学中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机电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基本常识和技能,为其以后的持续发展打基础。
电动车专业课程主要开设电动车原理、电动汽车构造及装调、电力拖动技术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系统的巩固专业基础知识,增强实践工作技能的训练,直接服务于学生就业。
3、搞高师资队伍业务水平
师资队伍是建设高水平专业的保障条件,是专业办学能力的体现,师资队伍建设以培训为主,现有师资队伍可以进行学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专业知识更新,平时老师多进行沟通和相互融合。
4、为学生实训创造一定的条件
实训条件是高职专业办学的基础,实训条件的充分与否反映出专业人才实践技能的强弱,因此,当条件成熟后可以引进一些电动车教学实训设备;另外,和湘电集团重装公司联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5、提供有效的就业保障
一方面,可以与湘电集团重装公司协商对接培养,另一方面,建立用人单位、校友和在校生三方需求和评价查询拜访研究的长效机制,按期通过座谈、电话、问卷等形式了解社会需求变化和对人才培养的意见,注意将研究结果反馈到招生、教学、培养环节。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借鉴,是本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网络可随时了解经济社会的发展,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不同阶段的社会需求,从而对专业的定位和课程设置做到有的放矢。
2、调查研究法
对“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等地区展开电动车方向的人才需求与就业调研,建立合理的专业结构与课程体系,同时拓展就业市场。
3、比较研究法
首先,与国内开设有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各高职院校作比较,吸取他们的办学经验和教训、办学特色、教学实施体系特点,掌握同行的研究水平和内容。其次,将社会电动车人才的需求量和本专业方向的办学规模作比较,可以少走弯路,提高专业优化的效率。
五、总结
1、增加电动车方向的研究是对原来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的拓展,属专业定位的创新。
2、本项目对电动车装调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新的设置。
3、与湖南湘电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金属切削加工,电动车辆机电产品装配及工艺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为学生的教学实习实训提供了保证。
4、在就业方面,建立用人单位、校友和在校生三方需求和评价查询拜访研究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勇,江建中,谭徽.电动车发展概况及展望[J].自然杂志,2010,29(02):71-76.
[2]王铁成,代颖,崔淑梅.电动车用永磁同步电机研究状况[J].微电机,2005,38(1):55-57.
[3]崇旭.轻便新型电动车发展动向[J].电动自行车,2005.17(04):16-17.
[4]Technieal G M. A Brief History of Electric Vehicles[J].GM Progress Report.2009,35(7):39-42.
[5]Kaushik R.Propulsion System Issues in Electric and Hybrid Vehicle Applications.IPEC-Yokohama,2005,15(70):93-98.
[6]赖坚.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J].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动车辆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报告,电动车辆研究与开发,信息交流,2007,(NO35):1-4.
[7]邹立群.世界电动车发展综述[J].汽车实用技术,2003,21(8):13-15.
[8]张龙,王正元.新型电动车发展前瞻[J].电力电子,2006,42(5):11-13.
篇5
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处理;技能演练;故障设置台;创新特色.
1.前言
铁路企业以行车指挥和信号设备为先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是行车安全的关键,常占运输事故比重的首位;电务职工要练就精湛的故障处理能力,才能保证行车设备的正常使用。
但由于场地、性质特殊和经费所限,职工技能的培训演练和学生的实践教学不易找到理想的场所。以至于在故障设置方面,多采用临时搭接和简单模拟,且各系统各自为阵、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和成人继续教育再就业工程”的进程,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很多已有条件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真实车站。本论文研究的,即是在这样的车站设备基础上,增设一台能囊括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演练和实验实训项目故障设置内容的,便捷灵活的综合性故障设置台。除日常实践教学之用外,还可长期承担站段级、局级甚至更大规模的运输系统正常和非正常接发列车以及电务系统的故障处理技能培训和演练大赛,还有相关专业的技能鉴定,为铁路企业解决长期之忧。
2.现状分析
目前在故障设置方法上,如果是真实设备,则需要专人配合来回忙碌于控制台和机械室之间,还要爬上爬下,造成往往抓不准设置和取消时机,出现配合脱节的现象。高投低效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技术演练受到很大制约。也有的在设置中损坏设备,造成安全事故和隐患。某校就曾经出现长期插接挤坏继电器插接座金属片,造成接触不良经常发生的事。如果是模拟设备,一是逼真性有遗憾,二是故障种类单一固定,不便于灵活选择运用,三因故障设置和站场属同一界面,隐蔽性差。
在故障种类数量上,真实设备因设置麻烦和安全性问题,模拟设备是预制的,且都受站场和场地条件限制,因此不易应变性的设置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或同性质不同现象的故障,不利于拓展受训者的见识。现场行车设备的非正常情况发生时机、、性质、影响范围等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如果只用一些固定的套法去应对是显得较为被动的。
因此,寻求一个设备齐全、规模理想、功能完善、科学规范的技能演练实训之地,是运输、电务、学校的共同愿望,亟待解决。
3.原理与方法
故障设置台主要根据成铁局《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作业标准》[1](该标准故障也体现在铁路行车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理操作手册中)涉及的故障中,反映在设备方面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再补充进根据自己工作经验掌握的自动闭塞常见故障现象,以及信号设备使用中出现的常见和典型故障现象进行实况再现,便于相关人员认识故障并按相应的作业程序“对症”处理。采用在信号电路中按故障性质、分类设置故障点,设计控制电路用控件开关分专业区域集中布置在设置台上,安装于控制台旁边,老师可一人根据需要边讲边适时设置故障,而不需要专人配合。平时对柜门严格加锁,以防学生误动造成设备状态混乱,需用时打开相应故障现象的开关,需增加故障种类和深度时只需再打开相应复合开关即可。开关不多但故障数量可多达几百种,实现故障库的功能。设置方法主要考虑符合非正常接发列车作业程序中故障现象出现时机、涉及内容、影响范围、安全重点以及电务设备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技能层次性诸多因素综合起来选最适合的设置点。
4.设计方案
设计时依照先分析继而确定故障点,后画出设计图,再搭建临时电路进行试验,确定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后定案的逻辑程序展开。
对非正常接发列车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17种需要进行故障设置的非正常情况,将其故障属性、出现时机、安全重点等关键要素进行剖析归纳,从而形成最佳的设计思路,确定对应的设置点。举例见表1。
对电务设备故障现象的设置分析。本分析主要针对电务设备维护中出现的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故障,再考虑故障的深度层次、测试的侧重点等因素,分别确定对应的故障点,其灵活性较强。
故障设置台总设计图。故障设置台机械设计图:主要包括故障控制盘面布置图(图1),台体结构正面和侧面示意图(图2)。其中(图1)布置为(从左向右数)三个区域,运输一般用一区;电务用一+二区;三区为公共预留,需要时再命名。
故障设置台电路设计图:设计图是将所有故障点的设置电路全部画出(因篇幅所限,整体图另成册)
可行性有效性分析。采用高强度不锈钢柜体,中间安装控制开关的部分用高强度绝缘酚醛板,开关、芯线等均采用大功率高绝缘材料。
对电路设计部分的试验,采用多途径、多层次的验证方法,主要有:根据设计搭接试验电路,
对照故障现象,进行对应性、符合性、有效性试验;根据平时自己在工作中处理故障的经验积累,进行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分析总结;根据对沙盘沿用至今的10处简单构通的设置点使用情况的掌握进行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根据对重庆技校针对信号专业的部分设置运用情况的了解进行可行性分析验证。本设计立足安全、可靠第一,可行有效第二的基点,在连接设计上采用了独立电路和安全连接法,使本故障设置台不干扰原电路系统。
通过上述验证,得知本课题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安全的。
5.故障设置台的创新特色
本故障设置台特有的创新在于:综合了运输和信号专业的共同需求;故障量大,具备库的性质;故障性质有层次梯度和同类异象的选择;使用简单灵活;隐蔽性好,情景再现及时逼真,避就了脱节现象;规范安全。上述特色多项都填补了现有再用设施的空白。
专业适应性强。完全针对行车非正常情况所要求的故障现象、时机、作业内容、设备状态、安全要点;以及电务故障的代表性、典型性、处理方法的检验需求来量身订做的,适用两专业不同层次的演练。
故障内容丰富。只要运输沙盘各种类型设备齐全,故障设置也配合不同制式的电路,具有强大的规模性,可设置出几百种故障,具备了故障库的功能。其中包括了区段站、中间站、坡道车站和延续进路的,及半自动、自动闭塞制式站的各类故障,通过复合处理,则将会复合出更多更复杂的故障。这对于开展大型的或内容丰富的岗位技术培训演练,不仅提供了广阔的选择平台,还因为故障现象的直观多样性和深度层次各异增长故障见识,提高演练人员的识别和应变能力,掌握对应处理方法。这在繁忙的运输现场和个体的经历中是很难实现的。
设计科学灵活。在考虑故障内容尽量丰富的同时,又要求不能重复,还要尽量节约台面空间压缩布线和设置点,即充分挖掘必要设置点的潜力来扩大容量,因此本方案采用了复合故障的方法来实现,不占容量空间。
备用区作为公用资源预留,以备非正常接发车作业内容的变更和电务设备的更新扩展或故障内容的补充。
制作成台式集中操纵,可安装于控制台或显示屏旁,一人便讲边设,设完立即关上柜门,隐蔽性好;还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电路设计和用料安全,各个故障点开关独立既互不干扰也不干扰原电路系统,因此安全程度较高。
整体规范性好。将不同专业,不同制式的设备故障设置综合于一柜,不但解决于了长期以来临时搭线设点零乱、简单奏合,演练受限问题,还有利于设备良好状态的保持。
本方案故障设置台兼顾了运输、电务、学生的演练实习及技能鉴定需求,故障内容丰富,设备类型齐全,并预留台面、控件、接口、线路、可随时增减故障点,以适应标准的变更和今后专业的扩展。其专业的综合性、功能的实用性、故障的选择性、扩容的灵活性、规模的完整性、可靠的安全性配合先进的运输沙盘设备规模,必将成为全局培训点乃至全路中的姣姣者。无疑是部、局职工业务培训演练的理想基地,是职业学校培养运输和信号专业技能型合格人才的可靠保证。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显而易见,可以预期。
[1]非正常情况下接发列车标准Q/CDP088~093-1997.成都铁路局,1997.12
[2]笪重元,林瑜筠.6520电气集中图册.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篇6
铁道运输实训沙盘线路上的10个模拟车站及线路设计参照真实环境、采用按1:48的比例,模型沙盘尺寸为:21.8米×2.5米×0.7米。沙盘台架周围置沙盘车站工作站和CTC车务终端,由模拟CTC控制中心完成大屏视景播放、切换与教学工作。沙盘盘体采用金属材料框架结构(钢架组件结构)组合拼接,表面喷塑处理。线路路基应采用10毫米的防火板制作,沙盘裙边采用16毫米防火板材料,正线线路真实模拟10个车站的线路、道岔及信号机的布置,并设置模拟站房、车站值班员控制台以及车站信号操作终端。教学沙盘共计配置动车组车辆模型10辆,模型外观参照福州到厦门动车车辆制作,两头包含列车头,可双向运行,车辆的电气和机械部分采用高品质结构,列车的运行状况由模拟微机联锁系统和CTC控制中心自动控制。列车模型在信号系统联锁运算控制机的监控下运行,主要完成对所有模型车站、所有信号机模型、道岔模型、轨道电路模型的控制以及模拟沙盘车站工作站联锁的运算。
二、CTC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以VisualC++2010软件结合SQL2000数据库系统作为开发平台,用软件来模拟实现以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控制为中心,兼顾列车和调车作业的高度自动化的调度指挥系统,并能在这沙盘上实现列车的模拟操作。CTC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在硬件上较传统高度系统主要是新增了自律机,并且服务器结构由C/S模式变为三层模式结构。
(一)系统整体框架结构CTC铁道运输教学沙盘仿真软件控制系统以福州到厦门所用系统和微机联锁系统为原型进行设计,包含调度控制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调度中心与车站及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图系统结构以盘体为中心,以各站场子系统为基本单元组成;盘体除实现支撑盘面各站场及其他场景的功能外,还用于系统供电和网络布线,联锁机和网络交换机也放置在盘体之中;“教员机”与整个系统控制中心“CTC”系统连接,其通过CTC系统与系统服务器通信,完成系统列车调度功能。
(二)CTC控制中心子系统设计CTC铁道运输沙盘教学系统的控制中心子系统参照实际铁路局CTC系统的部分工作原理、操作方式及习惯,界面和功能按钮与实际系统相同;该模块能够与模拟调度仿真系统组成了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仿真培训系统,从而模拟行车调度、车站值班、司机三方在正常行车、突发事件及非正常行车情况下的实际工作情况;功能设计和工作流程遵循铁道部相关技术要求。控制中心子系统核心模块———行调台运行图计划管理程序框架设计见下图:运行图管理部分主要有调整图、日班计划图、基本图、历史图和邻台图,这些部分共用运行图模块,完成运行图布局、运行线绘制、运行线调整、施工符号绘制、阶段计划下达等功能。
(三)CTC车站子系统设计车站子系统是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节点。车站接收调度中心下发的行车计划后,其车站子系统严格按照列车运行计划执行,并完成冲突检查、车辆进路安排、控制输出等核心功能。[4]同时,车站的调车作业计划编写与调车作业进路控制功能也由车站子系统完成。如上图所示,站场的“操作表示机”均接入局域网,其可与教员机(服务器)及临站子系统互通信息。每站的“操作表示机”是该子系统的“人机对话层”,而“联锁机”用于设备状态检测、联锁运算及设备控制等自律机系统功能。“操作表示机”和“联锁机”系统通过局域网络线缆进行通信。
(四)车站之间的网络子系统车站系统连接线主要由三类构成,一类是电源线,一类是网络线,另一类是信号线。网络线是将CTC车站设备全部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起。车站采用双局域网结构,通过双交换机连接各类设备。主要有路由器、值班员终端、电务维护终端、自律机、网络打印机等。电源线是从电源屏到采集控制机柜提供电源,并通过电源接线端子再连接各类设备。车站需要连接电源线的设备主要有自律机、双机热备单元、路由器、协议转换器、交换机、工控机、显示器、音箱、光纤收发器等。信号线一类是自律机连接控显机和列控中心的尾纤,一类是连接工控机及显示器、鼠标键盘的数据线。
(五)系统数据库设计基于上述的软件功能设计,设计数据库模型。利用SQL2000可以很好的设计关系模型和对象模型,可以很方便的生成数据库脚本,也可以很方便地生成数据库设计报告。在设计数据库的过程中,尽量使得设计结果符合3NF范式,但在涉及到性能的若干地方,也有意识地将符合3NF范式的设计降级为符合2NF范式。设计的数据库表单之间关联的部分截图如下所示
三、教学沙盘系统软件测试
在软件系统研发中,软件测试是必不可少的。软件测试是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验证软件完成了并且只是完成了要求软件完成的工作。在CTC铁道沙盘系统软件测试的过程中,按照先制定测试方案,编定计划,设计测试用例和测试程序,然后按照测试计划执行,最后对测试结果进行总结评估的次序进行测试。在本系统,重点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测试过程是一个循环多次的过程,测试->修改->再测试->再修改……直到满足我们在测试策略中制定的通过测试的标准为止。根据上述表格的测试安排,执行到测试报告阶段,系统的测试结果如下:1.测试数据:测试项总数163通过151项,通过率92.6%失败12项,失败率7.3%其中:严重度———高1项,占比8.3%严重度———中3项,占比25%严重度———低8项,占比66.7%2.项目的总结:经过前2轮的测试和修改,问题已经大大减少,这轮测试结束,发现的问题总数减少到9项,按严重程度的分项数达到了通过测试的标准。因此,测试可以通过,项目的研发过程可以进入收尾阶段。
四、总结和展望
篇7
【关键词】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科技大学青年创新基金“创新驱动下的知识动员研究”(项目编号:2014CXJC02) 研究成果之一。
1.实践教学的内涵
1.1 实践教学内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强调能力培养,进而优化与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及学习能力,促进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融合。实践教学则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处于主动参与的地位,通过高智力投入、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以及有目的的现场体验,理解知识、发展技能、提升能力。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方法,提升其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为教育发展战略目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适应及应变能力,为学生适应社会奠定基础。实践教学需要协调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学习的关系。
1.2 实践教学范围
实践教学是以学科专业为平台,以课程实践教学为主体、专业实践及社会实践教学为支持构成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集中实践教学(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两大部分,此外,还包括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需要完善和落实实践教学、课堂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三者的融合。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发现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契合模式,探究实践能力培养规律,从而建构时间及应用能力导向的知识网络和培养方案。
2.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构成
2.1 课程实践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是根据培养目标,围绕某一课程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例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依托专业实验室,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开发系团委信息管理系统,将课程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可以进行企业基础数据录入,编制年度生产规划,编制月生产计划,编制日生产计划,生产管理软件的开发与使用等实践活动。
2.2 专业实践教学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参与校内及校外社会活动,从而发展其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允许学生参与到更广泛的社区范围中,彼此之间可以共享经验和体会,从而形成归属感。专业实践教学是依靠专业实践基地或专业实践活动,针对某一专业的全体学生设计并开展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专业实习、综合性问题探究和职业实践及模拟等。例如,工业工程专业安排学生进行金工实习,将专业知识和生产实践现结合,提升其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2.3 社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可以为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反馈,这又促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进步与发展。社会实践教学包括学校和社会组织或团体等共同交互下,进行的跨区域、跨学科及多学科的实践方式,主要包括课外及校外实践教学。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企业文化课程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将企业作为社会实践基地和实践教学场所,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天津市顺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天津市科林自行车有限公司)进行讲授和学习,让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社会体验与问题调查,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如下图所示。
图1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构成
3.独立学院实践教学实施策略及经验总结
3.1 实施策略
3.1.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独立学院为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意识及实践能力,需要建立了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并与多所企业共建第二校园,在企业建立了固定的学生实践基地。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包括:天津科林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科林电动车有限公司、天津三和铁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鹏翎胶管有限公司、天津顺达汽车零部件厂、天津津滨石化设备制造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天津昊航集团有限公司、大港仪表有限公司等。
3.1.2 实践教学资源整合
实践教学中的科技资源活动包括工厂参观、工厂实习和企业在学校组织技术讲座。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举办多次校企联谊,邀请天津科林自行车有限公司、天津三和铁制品有限公司、天津鹏翎胶管有限公司、天津顺达汽车零部件厂等企业进行校企联谊等,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各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联系与合作。信息管理系通过调研、座谈、走访、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利用并整合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资源。
3.1.3 实践教学涵盖范围
独立学院需要构建集实验、实训、实习、社会实践于一体的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注重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习、企业实训、企业参观等多项实践教学环节,既要延长学生的实践教学周期,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信息管理系按照学院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调整实践教学比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竞赛(例如参加第九届“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天津赛区并获得三等奖),促进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在竞赛与实践中得到历练,培养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建有校外多家实践教学基地及3个校内实验室,初步建立了涵盖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了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3.2 经验总结
3.2.1 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观看直观演示并亲自参与,在脑海中建立牢固的印象,既益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消化与理解,又保证教学合一的连贯性。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安排或者采用先理论讲解紧接着实践的方式,或者理论讲解与实践并行的方式,将理论讲解和实践进行安排在一起,这样保证了两者时间和空间的融合,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实践相对应,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赋予大学及学生之间有意义的沟通交流和有效的互赢关系。实践过程中,注重先行课程的知识应用,注重知识的连贯与衔接。既鼓励学生将之前学到的知识及技能应用于实践中,又支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人因工程实验中人体静态尺寸测量的实验结束后,鼓励大家通过之前学习的Pro/Engineer操作软件进行实验设计,这有效地进行了专业知识的衔接与关联。
3.2.2 开放式实践设计
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可以提升其理解力的深度和层次。在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学生完完全全地反映出来,并作书面记录,然后针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既强化了实践的目的,又培养了大家对于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让其在后面写出具体问题点在哪里、错误原因、解决的方法和方案,可以培养出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篇8
【关键词】技校;阶段目标训练法;运用
一、阶段目标训练法的内涵
这里所说的阶段目标训法是指在技校车工实习训练中,实习指导教师根据车工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实践教学总目标与大纲要求,结合学校车工实习实训条件,学生实际,采取分解总目标,科学系统地分阶段安排车工技能训练项目与内容,讲究训练过程的计划性、目的性、步骤性与整体性;建立阶段目标训的考核评价机制、反馈总结机制、奖励激励机制,以确保教学与实训总目标的达成的一种训练法。
二、技校车工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笔者对当地几所技校车工实习教学的调查发现,技校车工实习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有的技校车工实习实训设备简陋,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车工实习的要求。其实车工实习包括普通车工实习与数控车工实习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数控磨床等的实习。有的技校车床(主要指普通车床)已很陈旧,迫切需要更换;有的技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刨床、数控磨床等的数量有限,很难实现一人一岗的实习要求;有的技校一个小组合用一台数控车床实习,一天下来轮到自己不到一个小时。如此一来就很难保证实习实训质量。
(二)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模式传统,直接影响着实习教学的质量。技校很大一部分实习教师是从企业里应聘过来,有一部分是技校优秀毕业生留校的。这些实习教师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缺乏理论支撑,做做有一手,讲讲缺乏理论高度。有的是根据师傅带徒弟的那一套来进行教学,观念落后,教法陈旧,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有的是根据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那一套来进行教学,自己觉得可以,但没有借鉴他人的经验和优点,参加技能竞赛无法跟别人比,难以取得好成绩。实习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
(三)缺乏创新,用同一的“标准”培养学生,难以发挥学生个体差异的优势和创造思维。这是当今车工实习教学最令人痛心的问题。有的学校实习教师往往是用统一的实习标准和要求去指导学生实习,不允许学生有任何自己的想法及改进意见,学生稍有异议和想法,就大声训斥,唯恐出事。有的实习教师严格按照自己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操作,这在学生初学时比较好,但当学生操作熟练时仍然坚持这些操作法则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了学生个性。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不过是一台“活机器”,而没有自己的个性与创新处。
(四)实习教学时间不足。机械专业的学生实习不单单只有普通车床,还有钳工、数控车床、焊工等。因此,学生在校实习就受到各种因素等的限制,致使车工专业实习实训时间无法得到保证,难以达到车工考证的时间要求。
(五)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调查发现,有的学校《车工工艺学》理论知识学习后到实际车工实习有较长一段时间。有的是半学期,有的是一学期。这使得部分学生到实习时已差不多忘了理论知识。对于较自觉地学生来说,它会主动去复习学过的知识,而对于不自觉或者说本来基础就较差的技校生来说那肯去复习呢。实习效果的不理想可想而知。
三、阶段目标训练法在技校车工实习教学中的运用
(一)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定位
技校车工技能教学阶段目标的定位:应以中技培养目标为方向,以企业需求为根据,以技能人才岗位应达到的技术水平为依据(即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级车工标准为依据),基本定位是培养企业一线工作的技术工人;经过学校科学规范的训练使学生达到中级车工技能等级,少数达到高级,缩短学生从毕业到上岗期间的时间准备,能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二)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确立
技校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确立应以培养总目标为依据,根据机械专业车工实习应达到的技能等级确立各阶段训练目标。笔者在车工技能训练教改项目中承担主要负责人,对绍兴市、宁波市等六所技工学校的机加工实训模式及当地一些企业做了调查,提出了强化技能训练,突出主干技能的观点。对于将来走上工作第一线的技术工人来说,关键是有一手过硬的操作本领。为达此目的,笔者将车工技能实习训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实习认知阶段,二是基本技能训练阶段,三是强化技能训练阶段。
(三)车工技能训练阶段目标的组织与实施
1.实习认知阶段是指学生在尚未具备必要的车工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知识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进入车工实习实训室,指导学生了解车床的结构、功能、操作方法及安全操作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安装刀具、装夹工件,能车削简单的加工表面。此阶段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要求不可过高,重在认识并能初步正确加工。该阶段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如《车工工艺学》、《机械加工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的学习都要用到有关加工的知识。因此,要以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与学习兴趣为重点,使学生在头脑中牢固树立印象,为以后学习与训练奠定基础。
2.基本技能训练阶段是指在实习认知阶段基础上的提高与进一步。由于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初步实践,已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个的项目训练,如车外圆、车端面、车槽和切断、车螺纹、车圆锥面等。这些技能训练十分重要和必要,必须一个个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还须指导学生进行车削工艺分析,出现的故障排除,对做出的工件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制订改进的措施。在此阶段实施过程中,学校应保证一人一岗;保证足够的实习时间;保证实习材料的供应等。
3.强化技能训练阶段。为确保技能等级的考核成功,车工实习阶段目标训练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还须实施技能强化训练。综合运用各项技能,增加实习实训难度,集中时间进行等级考核前的强化训练。这阶段训练的要求是:一是制订好强化训练项目。这项目的确定应根据考核的具体要求,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最终达到目标。二是准备好强化实习实训的各项预备工作,如实习的图纸、原材料、工量具,检查与维修好车床;安排好各班强化实习训练的时间等等,以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
4.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包括实习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实习指导教师的安排,实习工量具的配备,实习工场的卫生打扫,实习车床的维护与保养,实习原材料的准备,实习考核评价制度的制定,实习考评领导小组的成立等。
四、阶段目标训练法在技校车工实习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贯彻落实车工技能教学改革的精神。包括阶段目标训练法实施方案的制定、组织与学习,统一思想与认识,领会实训精神与要领,尤其是要懂得如何实施,即具体操作措施。
(二)对各阶段目标训练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易后难的原则,注意个体差异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走过场。应讲究实效,讲究对学生的实习有进步与提高。
(三)注意各阶段目标训练的总结反思,尤其是对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要及时处理与解决;要有激励机制,奖励那些进步明显和成绩突出的学生,鼓励那些后进生。要上下配合,相互协调,部门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梁秀萍.试论重职《车工工艺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教世界,2013.05.
篇9
关键词: 一体化教学 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 应用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中职院校要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适应现代教育的基本需求,对基础教学进行有效改革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机械基础课程中,中职院校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结合理论与实习、理论与实训和理论与实验等各个环节,把机械基础的应用价值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出来。当前,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始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它对于提高中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优势
(一)展现基础课程的特色
理论性、实践性强是机械基础课程的主要特点,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学习提供帮助,增强学生应对职业问题的能力。一体化教学就是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凸显机械基础课程的特色,能够强化教学效果。
(二)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
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从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凸显学生的专业能力。它有效结合了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突破了以往固有的界限,使得整个教学环节层层紧扣,学生一边实践一边学习,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一)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为基础
首先,要把实训课程的教学地点与理论课程的教学地点整合在一起。在完成理论课程后,教师可以立即引领学生进入实训课程环节中,把上课的地点安排在教室之中,这样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活动,既确保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师生又建立了平等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依照具体的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并适时地运用参观现场、实例教学和模型教学等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到机器和结构这一知识点时,很多学生都会死记硬背这一知识点,虽然记住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办法灵活运用,甚至许多学生对摩托车和电动车是机器都不能理解,它们能够转换能量,但是自行车只是把动能转换成机械能。在实训中,教师要依照齿轮的转动对项目进行设计,可以首先让学生对减速器进行观察,再现齿轮的加工过程和范成的原理,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技能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二)以优化教学内容为要求
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进行模块化组合,兼顾学生的实际与专业需求,进行课题分解和模块化的组合。主要方法:教师依照目标与任务,把知识点分成若干模块,学生有计划地学习各个模块的理论,进行专门训练;教师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学以致用,以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在学习“轴”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这一内容分成三个模块,模块一:利用视频把轴的生产实例展示出来,让学生对轴的不同用途进行总结;模块二:运用图片让学生对轴的不同类型进行了解,并加强练习,对专业知识进行强化;模块三:通过拆装轴上的零件,让学生对转轴的各个组成结构进行理解,增强轴中零件的轴向定位意识。又如,在机械基础陈列室利用已有的键、销、联轴器等教学模型可以分析其结构、类型及用途,利用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各类机构等可以演示运动过程,分析工作原理。另外,还可以利用Flash、UG、Pro/E、3dmax等软件制作零件、机构的模型或仿真动画,应用于课堂教学,使理论教学直观化。
(三)以教材的实用性为目的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应用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对教材进行完善也是教学的基本所在。在编排教材内容时,可以将教材分为基础版块、综合实践版块和选修版块三大版块。基础版块是基本学习的要求,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一板块要占到整个课程教学的一半以上。综合实践版块主要以机械的拆装、机械的调试与分析机械知识为基础的综合内容,通过对这些实践知识的学习,必须掌握机械的组成方法,并对机械中每一个环节的作用进行熟悉,重在对学生的分析与操作能力进行培养。选修版块就是依照学校专业的实际需求,可以让学生对这部分的学习内容进行选修。这三个版块是相互独立和多重组合的,有着灵活的形式。中职教师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依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及时把机械中出现的一些新设备和新技术收录到这三个版块中应用,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与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比较灵活,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达到非常的教学效果。它主要是在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基础上对教学进行深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不仅教师能够教好,而且学生能够学好,达到“双丰收”,从而全面提高中职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质量。
篇10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13-01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面向铁路运输生产和管理一线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各项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办法,掌握铁路客货运输设备、行车设备的操作方法,具备铁路调车、接发列车、列车调度、客运组织、货运组织、行包运输组织等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根据教务处关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我们结合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和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出如下意见:
1、将“计算机基础”,学时由原来的6学时改为4学时。计算机目前已不是新鲜事物,所以,不用花那么多的学时,更多的时间学生可以自己去学习。
2、“应用文写作”课程从小学就开始学,我们大学究竟讲什么,很多内容很不实用,所以建议改革课程内容,课时不超过2学时。
3、在第一学期将认识、顶岗实习与专业认识、安全教育整合作为一门课,只开前3-6周,周学时为2,调整到学期中,与主要专业课适当的衔接,有利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第二学期不变。
4、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学生就业岗位较明确,男女生适合做的工作分的较清楚,所以建议开设8学时的(系定选修)限选课,一方面是对主要专业课的补充与强化,另一方面,使男生和女生在自己可能从事的工作上多学多训,而不是随着男生或女生去学将来根本不可能从事的工作。比如“女生将来绝对不会干调车”。设想如下:
5、每门课程都应该有可展示、可考核的成果。
6、将“铁路行车组织”(原236学时)划分成“接发列车工作”、“调车工作”、“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列车运行图与调度指挥”四门课程(共268学时,增加原因为增加了接发列车的实训学时,原来非正常接发列车情况讲得少)。
7、将“铁路货运组织”(原136学时)划分成“铁路普通货物运输”、“铁路特殊条件货物运输” 两门课程(共136学时,学时无变化)。
8、将“铁路客运组织”中“客运服务礼仪”部分作为系定选修课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门课,周学时为2,强化学生的客运服务技能。
9、增加“危险品基础知识”课程,主要是针对学生从事安检、货运等工作,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危险品的知识。
10、增加“站细编制基础” 课程,《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在是车站最基本的规章,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了解《站细》,一方面能强化、应用所学知识去编制《站细》,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尽快熟悉现场实际。
11、增加“情绪控制与压力缓解”课程,替代原来的“运输心理学”,明确课程讲授的内容、方向。
12、增加“铁路客运规章”、 “铁路货运规章”,客运、货运规章都一样重要,而且学生在未来的岗位上非常实用。
13、取消“铁路运输收入”、 “运输心理学”、“铁路运输企业管理”、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