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线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15:3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线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传感器实训教学;创新
传感器是一种能感受被测信息,并将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电信号进行输出、处理、存储、显示、记录与控制的检测装置。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看到了市场对传感器人才的需求,开始对传感器教学进行逐步改革,通过实训教学提高高职学生的传感器操作技能,以适应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一、传感器实训教学的现状
(一)理念陈旧
传感器实训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将传感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运用于实践项目中的动态过程。然而目前传感器实训教学的理念相对陈旧。一方面,许多高职教师还没有理解实训的内涵,认为实训就是实验,所以,其实训教学就成为了狭隘的实验教学;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实践技能的重要性,忽视或放弃传感器相关理论的学习。无论哪种理念,都没有正确摆正实训教学的正真内涵。
(二)项目单一
一方面,实训项目不明确,即教师在学生进入实训室进行实训之前没有明确规定实训项目,以致于学生没有做好实训准备,教师也很难在实训室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所以,学生进入实训室之后只能机械地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或模仿教师课上的演示步骤。短暂的实训课时就这样浪费在无意义的机械操作与回顾上。这种教学不仅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检修、调试、维修传感器的能力,更不利于激发高职生的创造性。
另一方面,实训项目相对单一,即教师往往选择一个或两个相对简单的项目,让学生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验证,而对每个项目的能力要求、设置意义及方案设计的整体规划不足。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能力不足。一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只把实训教学当作学生休息的时间,以致于其对整堂实训课的实训教学缺乏完整的规划。另一部分教师只精通传感器的理论知识,而毫无实践经验,所以也根本无法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实训项目。
(三)方法单一
传统的实训教学大多采用实验箱或者实训平台的方式,所以,高职院校的传感器一般都为装置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不利于高职学生认识与测试传感器的基本特征。另外,传感器的测量电路都封装在试验箱的内侧或背面,受此限制,高职学生无法直观地了解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运作流程。同时,高职学生的实训学习主要围绕传感器连线、搭建、调试与验证而进行。这种实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不利于培养高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不利于推动传感器实训教学改革。
(四)评估不全面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评估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师主观臆断,对学生实训成果的评价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二是教师严格参照现有的研究成果,将学生的实训成果与教材的研究成果相比,摒除对不同于教材的实训成果。这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评估还没有将传感器的实训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以致于传感器操作技能与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失衡。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传感器实训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树立正确的实训教学理念
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传感器实训教学并不意味着放弃传感器理论教学。相反,我们应将传感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在实践教学中巩固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中完善实践步骤,不断提升传感器理论知识与技能。
二是在做中学。有些传感器理论需要在实训教学中进一步理解与落实。另外,传感器实践技能的提高有赖于实训操练,即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模仿相结合,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每一个实训项目的教与学都需要师生的不断操练,但是一味地操练又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地操练、在操练中不断反思总结,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与学生的操练融为一体。
(二)选择恰当的实训项目
一是在遵循实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基础上选择实训项目,将知识、技能与态度等目标的实现与项目介绍结合起来。二是对每个项目的意义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了解每个项目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热情,能主动参与实训教学、讨论。三是充分考虑实训项目的难易程度,由简入繁,确定项目的难度等级。四是将项目具体分为基础项目(例如,饮水机温控指示电路、磁性产品计数器、声光控路灯、红外线防盗报警器、小型电动机测速器等)与拓展项目(例如简易数字电子秤、数字温度计、红外线遥控小型电风扇等)。
(三)设计合理的实训方案
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完传感器相关理论后做1-2个实验,以验证相关原理与参数。同时,现有的传感器设备也只允许高职院校师生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针对这一现象,考虑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应根据基础项目与拓展项目,将传统的实验教学转变成为实验、实训与课程设计为一体的教学。这种教学既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传感器的相关特性,以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又采用模块化实训模式,将实训环节与学生设计、制作相应物理量结合起来,旨在训练高职学生合理选择传感器、处理信号、设计电路的能力。
具体说来,每个实训设计都可以划分成温度传感应用实训、压力传感器应用实训、磁传感器实用实训、转速测量使用实训等小项目。根据每个小项目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现有水平,继续将实训内容进行合理划分,以确保每个模块的教学都能发挥出最佳效果,起到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作用。这种实训方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传感器测量电路的调试方法与步骤,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另外,我们应该进行小组实训,即让3-5个学生为一组,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推动实训教学。例如,在“温度传感器应用实例”项目中,我们可以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A/D转换器-译码与驱动-数码显示器的实训顺序完成实训教学。根据每个小组水平,我们可以对这个实训项目进行调整,即让水平较高的小组完成这五步实训,而让水平较低的小组完成前两个项目。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训教学评估机制
将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训教学评估机制。在实训教学进行之前,教师就应该全面评估全班学生的水平,看学生掌握传感器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合理进行配置性评价;在实训教学进行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合理进行矫正性教学,既评估学生的操作过程,又评估学生的操作结果。所以,教师既要评估高职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综合考量学生的技能与水平。
与传统的传感器实验相比,项目实训教学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实训理念,合理选择实训项目,全面推动传感器实训教学改革的进程。
(作者单位:1. 济南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2.三联维修中心)
参考文献:
[1] 葛海江,徐迅成.《传感器技术应用》实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3(8):36-37.
[2] 华泽玺; 王栋.基于实验的传感器教学改进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5):35-36.
[3] 李金宪.传感器课程实训教学策略优化举隅[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7-48.
篇2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州 313000)
(Hu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摘要: 6S管理可以改善现场环境,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协作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本文主要从上述方面论述了在高职经管类实训室中实施6S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在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找出了一些问题的解决对策。
Abstract: 6S management can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of the site, improve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train the ability of cooperation and deepen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6S management in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raining roo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aspects above,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and solutions to some problems are found out through discussion.
关键词 : 6S管理;素养;校企合作
Key words: 6S management;quality;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280-02
0 引言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既有理论素养,更有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从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院校特别强调的一个环节,同时,人本身的基本素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当今的企业中所紧缺的人才是具有了各种优势的高端人才,这种人才能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才能产生与其他企业相抗衡的动力,才能使企业具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性。因此很多企业的面试中,也将人的自身修养与专业素养摆在同等重要的水平。而这些良好素质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在学校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校内期间就了解并运用6S管理的内涵及外延,培养学生树立对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严谨作风,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1 实施6S管理的必要性
1.1 改善现场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在6S管理中,前4个“S”规范了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的现场管理,从而保证现场无杂物,学习物品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取放方便,井然有序。而实训室的现场环境规范、整洁,不但提高了教师在教学指导过程的工作效果,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触动了学习的良性循环。学生能按照实训场所物品摆放标识,规范取用工具、材料等实训物品,并及时归位,清洁训练场地,规范操作流程,安全使用各种设备。这样,不但减少了时间浪费,而且规范了操作流程,确保了学生专业技能和自身素养的提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1.2 增强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 在6S管理中,它的核心是“素养”,而企业招收的人员也是将人的基本素质与专业素质放在同样的地位,充分的说明在6S管理中“素养”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文化十分注重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强调责任意识、敬业精神、纪律观念等观念的养成。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比方说工作习惯、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待人接物等,企业的。企业想要取得生存和发展,首先就希望企业的员工将自己的职业追求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而我们高职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走向中小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因此在校期间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在校内实训室推行“6S”管理,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进行模仿企业式的管理,营造企业的工作氛围,达到在校内就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一方面,养成科学严谨的职业习惯。另一方面,养成按规定做事,遵守规则的良好职业素养。
1.3 培养协作能力,打造团队精神 在6S管理中,各个要素的完成无不体现团队的力量,而现代企业所要的人才也需要具备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在校内现有的很多实训课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的,实训室实施6S管理以后,学生走进学校和团队成员亲密合作,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是每一个成员生存的基础。在实施6S管理过程中,从学生对实训区域进行整理、清扫的过程中,统一的要求能促使学生自发的进行团队协作,更好更快的完成既定目标,增进团队协作的精神。通过整理实训的现场环境,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从而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一些之前以前存在行为涣散、责任意识不强、卫生意识差等不良习惯的学生,也在其他同学的潜移默化的带动下,习惯逐渐转好,团队合作意识也在增强。
1.4 促进文化融合,深化校企合作 现在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是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但目前许多职业类学校在管理及文化氛围营造方面与实际的企业差异很大,学生在实习和毕业后都没法快速的适应企业的各项要求,学生频繁更换工作,这类学生并不一定代表他们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职业素养,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实施6S管理后,将企业的管理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让学生在不走出校门的前提下,能够很好的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并能够在校期间早早的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为走上社会成为“职业人”做好准备。
2 在运用6S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管类实验室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仪器设备主要有物流的相关仓储及装卸设备、财会装订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的管理以及各种相关专业软件的维护、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这三大方面都关系到实验室管理的主体:实验教师、工作人员、实验学生。而在目前经管类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无论是教师、技术与管理人员,还是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少制约管理绩效发挥的因素。
实验室管理常见的问题如下:
2.1 实验室场地使用率不尽合理,一些实验室利用率极低,如手工会计实训室,而一些实验室过度使用,如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室,甚至出现一周有两三个晚上都在上课的情况。
2.2 许多实验室布局不合理,设备及座椅摆放混乱,实验室下课后,学生实训课结束后,仪器设备不归位摆放,环境卫生没有及时处理,使用记录也未填写。
2.3 实验室规章制度还不健全,有些实训室该上墙的制度未上墙,该提示的注意标语未上挂,规范的区域未划分。
2.4 实验设备管理不完善,由于实验管理人员的变换及新旧设备的更新,加上管理人员的疏忽,未能及时将出借或报废的设备更新到文档中,使得一些设备不知所终,帐、卡、物难以相符,还有一些到了年限的设备未及时报废,仍然放在实训室里。
2.5 管理理念落后,在实训室的管理中,通过管理制度和少量的实训室管理人员,所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毕竟实训室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如果他们没有主人翁意识,那“6S”管理就是只能是空话。
3 推行6S的步骤
“6S”管理的6个要素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我们对这6个要素进行分析发现,“6S”管理旨在完善工作环境,保证工作质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的新型管理理念。如果将这些理念应用到高职院校的经管类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上,一定能够完善实训室设备管理水平,健全实训室规章制度,提升我们的管理理念。并且针对实验实训室的特点,结合6S管理中六要素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对实验室的内外环境进行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3.1 设备管理 所有设备都应该使用学校资产管理的统一标签,粘贴每个设备侧面,并根据每学期抽查的情况,查漏补缺。设备的使用率是多少,哪些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哪些设备处于维修状态,设备的入库、借出、领用都要进行必要的登记。
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这是基于学校原来未针对资产建立相应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将现有设备清查完毕后,将每个实训室现有设备相关信息全部纳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里,如:某个设备由原来的实训室(6211)调转到其他实训室(6208),就需要设备所在的实训中心管理员向系统提交申请表,再由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后台管理员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实现调转。做为学校二级分院的实训中心管理人员也需要定期抽查实训室的设备,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3.2 建立仓库 无法继续使用的设备和耗材归类摆放都需要安置在仓库里,还有一些不是每次实验均要使用的设备也应该放回仓库,特别是一些零碎的小工具也应该放在一个统一的地方管理。对于不同类别的设备及工具应该分门别类地放在仓库中,不同类型的物品放在不同的货架上,并且由实训室的管理人员做好标识,便于取放。在实际工作中,在购买设备、耗材以及实验用具的采购时,需要编制相应的计划,避免过来采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3 建立严格的清洁制度 实验室大多数时间都是用于教学,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要想实训室干净、整洁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维护,实训中心管理人员需在此基础上辅助勤工俭学同学打扫、清理,多方面人手来保证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实训室管理人员还需要每天不定时巡查,并将检查定期反馈给相应的班级、教师及班主任,并适当的引入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3.4 制定各项规范制度 在实训室的日常管理中需要制定很多制度,比如实验室使用申请制度、设备采购制度、实训耗材采购、领用、保管制度、设备借用制度、勤工俭学学生的管理制度等,对于制度当中涉及到的表格要制定好规范及标准,比如设备采购申请单、设备借用申请单、耗材领用申请单等,方便需要时下载使用。有些关键的办事流程,建议上墙。
3.5 加强实训室所有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水平,应该定期的组织实训中心的管理人员参与实训室管理的相关培训,多到其他院校参观,学习其他院校实训管理的先进方法。对于实训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拍摄微视频并将其上传到校园网络,来告知实训室特殊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融入实训室的管理细则,提高使用人员的素质。
3.6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要重视设备安全,每个实验实训室要安装红外线监控探头,24小时监控设备使用情况,避免设备人为损坏或者丢失。同时在一些特殊设备区域,在设备上悬挂醒目的警告标识,让上课的教师和学生能在操作时,第一时间就能够清楚看到,防止事故的发生。
4 总结
6S管理模式中许多地方看起来都是小事,实际做起来却也并不容易,同样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并且将其作为一个长期的工作来做。通过实施6S来改善实验室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使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吕翠霞.6S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08-01.
篇3
关键词:学程建设 高职
今年,我有幸赴台湾中国科技大学、修平科技大学、朝阳科技大学等5所院校进行了学习考察。学习考察期间,听取了各校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合作办学和教学成果等状况,参观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实验实训设施等,进行了现场听课、对口座谈与交流等活动。通过本次考察学习,收获很多,尤其是在学程建设方面感受颇深。
一、学程建设简介
1.学程建设理念
(1)重视学生专业知能并培养其具备世界观,加强语文,沟通协调与咨询应用能力;
(2)强调生活教育、敬业精神与体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知书达理、认真负责及强健体魄;
(3)实施劳作教育制度,培养学生劳动服务、自己动手之勤劳习惯;
(4)设立各种技术研发中心,透过技术合作为产业界提供技术服务。
2.学程体系特色
以营建工程系为例,其学程体系的特色是:针对大学部学生实施基于毕业后各种职能导向之本位课程分流制度,学生可依据个人兴趣程度选择“规划设计”、“施工监造”以及“营建管理与法律”等3大领域的课程模组修习。在研究所则实施“研究群师徒制”,以相当于委员会共同指导研究的学习方式,丰富师徒制的硕士班教学研究内涵,逐步发展并进而形成具深厚学术实力之专业领域研究群。
3.学程活动丰富
开展各种学程相关活动,包括课程说明会、产学研座谈会、讲座、研讨会、竞赛等。笔者学习期间参观了资讯工程系年度实务专题展暨专题竞赛,其中不乏优秀的设计作品。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学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提高了实作开发能力。
4.专题汇报
学程中的诸多课程采用专题成果汇报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学生分组进行专题学习,期末上台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汇报形式多以PPT形式,结合小组成果展示。小组汇报完后,老师和其他组的学生提问,最后由老师综合评定成绩。
5.产学合作密切
以营建工程系为例。该系充分利用研究领域体系上师资专长,配合当前国内外相关非破坏性检测、防灾科技及营建管理技术发展趋势,进行相关之整合研究;利用专业服务中心提供特定系统支撑架参数研究、透水混凝土相关试验、健康豪宅检测、边坡检测;利用非破坏检测中心与试验场、红外线、微波、雷达波、超音波以及应力波等检测技术应用于结构体老化、劣化或损坏程度之评估。
二、学程建设启示
1.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尽量避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和完整性,改变把知识传授作为课程教学重点的做法,要开展经常性的社会调查与研究,在课程编制中,及时删去陈旧过时的事例和理论,汲取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使课程内容始终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2.采取合适的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只重视共性的“千人一式”转变到重视个性发展的因材施教。采取课堂讲授、专题研究与讨论、案例教学、课程设计、实验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提倡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做与学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把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教学的重心要从知识的传授转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与内化。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鼓励个性化学习,为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学能力,培育刻苦钻研、博学勤思的好学风。
3.加强产学合作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实践、设计和开发创新的机会,加强现代设计方法和科研能力、综合能力的训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养成和创造性的发挥提供适宜的土壤。
4. 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养教育
在专业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技能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掌握一技之长,更要学会做人。因此,在课程建设中,除开设专业课外,还要开设心理健康、人际沟通、身心健康、数学等人文素养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课内外的人文素质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
篇4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微课;微课制作
1概述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来进行教学的课程,由于学生在学习时如果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微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以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来开展教学。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资源容量较少、情景化教学和主体突出等特点。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因此,要制作微课,其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教学视频的制作。但是,由于微课教学视频要求情景化教学,因此,在录制微课视频时,需要搭建摄录场景,这种方式成本高而且时效很低,因此,也成为制约微课进一步发展普及的重要因素。而且由于某些学科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有些教学内容的场景也难以布设情景,这些客观因素也限制了微课的制作,进而影响了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是仿真技术的重要方向,是仿真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多种技术和学科结合和交叉在一起的技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实际中不存在或者以传统的录制手段难以实现的教学场景在微课视频中得以实现,从而让微课的制作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2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仿真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让人们体验虚拟世界。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让人们可以沉浸人所构建的虚拟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涵盖了多种技术,包括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立体显示技术、网络技术和传感技术等,目前虚拟仿真技术在包括医学、娱乐、军事、工业、教育等很多的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主要体现在虚拟实训基地、虚拟仿真校园以及虚拟演播室。其中,虚拟演播室与微课制作息息相关。
在微课制作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其原理是将摄像机摄制的真实影像与计算机设计的三维虚拟背景和空间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视频图像,在微课制作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其关键是将虚拟背景与实际录制的前景相融合,主要包含了三维虚拟场景制作、摄像机跟踪、虚拟背景生成和图像合成等关键技术。
2.1虚拟场景的建模
虚拟背景的生成需要进行建模,微课制作人员应该要在构建虚拟背景时对各个物体进行建模,可以利用多种三维建模软件来实现,包括3DMax、Flame等软件都是常用的三维建模软件。这些软件都能够提供物体精确的几何描述,让构建的模型能够与实际对象的相似度极高,而且可以从形态、光照和质感等多个方面进行调节,从而更加贴近实际对象。
2.2摄像机的跟踪
目前,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要对摄像机进行跟踪,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C械式的传感技术,另一种是图形识别技术。机械式的传感技术是利用摄像机上装备的电子传感器来获取摄像机的相关参数,而图形识别技术则是利用摄像机获取的图像信息来确定摄像机的位置信息。另外,还有一些当前相对较少应用的技术也可以实现对摄像机的跟踪,比如说通过激光、超声波和红外线来确认摄像机的位置和位移。
2.3背景生成
要构建一个三维的虚拟场景,需要对运动场景和背景图像进行处理,这就需要用到大量的计算。在微课教学视频的播放过程中,需要色键控制器中的跟踪和图像合成都要及时准确的完成,从而保证画面的质量和效果,这种计算量相对巨大,需要利用高级建模工作站才能够顺利完成。
2.4图像合成
在图像合成之前,需要对摄像机摄取的前景图像中的相关图像进行提取,将其与摄取的背景图像进行分离,这就需要运用抠像技术。由于前景图像需要与最终的虚拟三维背景图像相融合,在融合之前必须要考虑到前景图像的深度信息。所谓的深度信息是指背景和前景的各个像素到摄像机的距离,如果前景深度值小于背景深度值,则会输出前景图像,如果前景深度值大于背景图像,则会输出背景图像,因此,这种合成也称之为深度合成。
3虚拟现实技术在微课制作中的优势
微课的出现和发展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具体体现,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微课由于其人性化特征和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微课的核心是微型教学视频,教学视频的质量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微课视频的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让视频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情景化教学成为了现实,也极大地推动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传播。具体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在微课制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3.1实现了情景化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口头讲授和板书为主,随着科技的发展,逐步引入了多媒体的方式来辅助教师教学,当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让情景化教学真正得到了应用。传统的课堂中情景化教学都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然后由学生进行想象而实现,然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微课制作中,让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影像来感受相应的情景,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可以在设置好的情景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领会到其中的内涵,从而更好的消化和吸收相关知识点,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中真正做到了举一反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3.2增强了可视性、营造了现场感
相对于语言和符号而言,微课视频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所学知识点,微课教学视频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其画质要求很高,画面要求精美。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让微课视频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在微课教学视频中,让视频的可视性大大增强,也会营造出现场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充分掌握和吸收知识。
3.3增加课堂密度,营造课堂氛围
传统的课堂都是40分钟到45分钟一节课,这种课堂时间明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学生很难坚持在一整节课中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而微课的时间一般都是在3-5分钟左右,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课堂教学大部分都以视频的形式来呈现,这种多场景和多动画的形式,让传统课堂中的“板书”变得更加的生动,也增强了课堂的密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营造出了一种更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家开放大学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门多技术融合的新技术,其在微课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视频教学课程的局限性,让空间和时间都不再受到限制,是微课制作水平的重大突破。然而,如何有效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其在微课制作中发挥出最佳水平,不但是国家开放大学教师,也是技术人员所面临的一道难题。虚拟现实技术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移动终端学习
虚拟现实技术若切入国家开放大学在线教育的端口,那么“VR+在线教育”就可以带学生进人场景式学习体验新时代,弥补在线教育空间距离难交互与生动不足的短板。由于移动终端设备的性能不断加强,教师已经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来完成图像的采集和处理以及课件的制作。教师可以直接把移动终端设备接人微课课件系统,让移又斩松璞溉〈了教室,成为了教师传授知识的舞台,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有效降低虚拟场景的制作成本,也能够降低教师的备课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学生戴上VR眼镜,进人虚拟现实的空间里,与教师互动交流、学习,达到实训教学的目的。
4.2构建实训场景
国家开放大学专业中需要进行实训类和操作类的教学,特别是理工科,几乎大部分专业课程都需要进行实训教学。对于实训类和操作类的微课课程,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直观的将虚拟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比如说,教师在计算机操作知识时,先可以录制讲授理论知识的场景,然后再录制演示操作方法的场景,在后期的制作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这两部分剪辑在一起,将教师的口头讲解以及实际操作画面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可以准确的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
4.3基于偏振式3D立体虚拟现实技术的微课设计
目前3D立体效果的实现方式有偏振式3D、红蓝眼镜、主动式3D三种。偏振式3D实现原理(图1)通过光线的“振动方向”原理来组织图像,利用偏振显示屏,向观看者输送两幅偏振方向不同的图像。图像通过VR眼镜成像原理,每个镜片只接受一个偏振方向传输的图像,左右眼同时接收两组有视差的图像,再经过大脑合成,达到显示3D立体影像的效果。
基于偏振式3D立体虚拟现实技术的微课设计:技术人员通过3D摄像机来录制教师授课的3D立体视频,通过Photoshop来处理采集的图像信息,3DMAX对实物的进行建模,导出可被Unity3D识别的模型,然后用Pre-mier来处理采集的视频信息对图像进行深度合成,在利用Unity3D进行集成,实现交互式微课的制作。学生戴上VR眼镜,将手机放置在VR眼镜中,通过3D播播等软件打开微课,在虚拟现实的空间里,直接与教师交流,虚拟与现实只在一镜之间,这种情景化教学,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来将一些不可见的因素和规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得以加强。
篇5
关键词:高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95-02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信息量大、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教学难度大。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又存在教学学时偏少、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总结以往授课经验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设计三方面谈一谈改善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科学选择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作为高职院校,应遵循“淡化理论,够用为度,突出应用”的原则,不照搬本科院校的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局域网、网络操作系统应用、TCP/IP协议、接入Internet技术等,不求全求多。
教学内容不按OSI参考模型层层展开,而是以局域网组建为核心,从局域网拓展到互联网。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来说,网络的设计、组建、管理和维护不是他们毕业后的主要岗位群,因此基础理论知识简要介绍,将重点放在操作技能的培养上。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注意与专业相结合。例如,对于机电、电子与自动控制技术类专业,不仅介绍商用以太网,还介绍工业以太网;不仅介绍网络操作系统,还介绍嵌入式网络操作系统。这些专业的工作岗位里经常用到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和嵌入式系统,学生需要知道两种网络及嵌入式和非嵌入式的区别和应用领域,从而更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
(一)类比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有很多抽象的、晦涩难懂的概念和术语,这就需要经常使用类比教学法,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化枯燥为生动,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下面介绍两个使用类比教学方法的例子。
例1:对计算机名、物理地址和逻辑地址关系的理解,可类比为日常生活中的信件投递过程。
1.信封上收件人名字相当于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如果信是给本班同学的,则在信封上仅写名字就可在班里投递成功,因为范围小,大家都认识他。这就像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不用逻辑地址)也可以通信一样。早期局域网NetBEUI协议就是使用计算机名作为地址通信的,而IPX/SPX协议则使用物理地址通信。
2.信封上的邮政编码就相当于逻辑地址。如果信是寄给外省的同学,为保证信件的投递成功,要在信封上写上详细地址、名字和邮政编码。邮政编码含有省、市、区等层次信息,有了邮政编码就知道信件应送往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区了。同理,范围较大的网络通信不能仅使用计算机名或物理地址了,要使用逻辑地址,如IP地址。IP地址像邮政编码一样含有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层次的信息,根据IP地址就知道要与哪个网络的哪台主机进行通信了。
例2:集线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过程可类比为不同的通信方式。
1.对讲机通信相当于集线器通信。当每个人在同一栋宿舍大楼里但在不同房间时,可使用对讲机进行通话,特点是一个人说话时其余人都能听见,说话和接听不能同时进行,同一时刻只能一个人说话,如果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就会发生冲突,这种工作模式就是半双工模式。这就像用集线器组建的局域网,集线器信道是共享的,某一时刻只能有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集线器简单地将某个端口收到的数据“广播式”转发给所有其余端口,只有目标计算机才会响应。
2.内线电话通信相当于交换机通信。使用对讲机这种半双工模式不方便,所以同一栋宿舍大楼里的人可使用内线电话进行通话,特点是点对点通话不用广播,允许多对电话同时通话,说话和接听同时进行,这就是全双工模式。这就像用交换机组建的局域网,每部电话相当于交换机上的一个端口,电话簿相当于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当某台计算机要发送数据时,交换机读取数据包中的目的物理地址,根据“端口号/MAC地址映射表”转发到相应端口,这就是点对点通信。交换机允许多对点同时通信。
3.外线电话通信相当于路由器通信。当两个人不在同一栋宿舍大楼里时,要通话就必须拨打外线,总机负责把电话转接到目的号码,总机就相当于路由器。这边的总机负责找到对方的总机,并将内线号码转成外线号码,这就相当于路由器的路由寻址和网络地址转换NAT功能了。
(二)使用工具软件辅助教学
除了类别教学法,充分利用一些工具软件进行辅助教学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一般的工具软件是幻灯片、Flas和教学影视片段等。这里要介绍的是使用虚拟机和Sniffer软件进行辅助教学的例子。
例1:使用虚拟机演示局域网组建和网络操作系统配置
通过虚拟机软件在一台电脑上组建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有了虚拟机,我们就可以在虚拟裸机上演示如何安装网络操作系统;演示在多台虚拟机之间或虚拟机与真实机之间搭建对等网和C/S模式的局域网;演示Internet连接共享的配置;演示Windows Server 2003的活动目录、应用服务器的配置等。图1所示是使用Vmware软件构建的虚拟网络环境。
具体形象的操作演示使得局域网组建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学习不再空洞,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真实感受。
例2:使用Sniffer软件学习分层和协议簇
Sniffer是一套获取、分析和产生网络数据包的软件,Sniffer可以在各层协议上进行解码,每一层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对于高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进行协议分析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协议分析器在说明局域网工作原理和通信流量、通信内容的构成、网络安全、网络病毒攻击等方面,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生动的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Sniffer对数据包的分析解码功能,帮助学生理解分层和协议簇的概念。
方法是在Sniffer软件中设置捕获访问某网站(如)的数据报文,选取其中的HTTP数据报文,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应用报文是如何从应用层到传输层再到网络层接着到链路层逐层进行封装,并且可以看到各层中相应协议规定结构的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三)网络教学法
由于互联网信息丰富,所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查阅常用网络产品的性能和参数,对学生学习网络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很有帮助。例如,上网查看市面正在使用的交换机的图片、类型、参数和价格,学生就能产生感性认识,明白所学知识在选购交换机时的作用,增加对交换机性能和价格行情的了解。又如,对域名的认识,除了介绍域名结构、域名解析原理外,还可上网搜索查看域名申请过程、域名和IP地址的绑定和域名价格等。上网搜索所需知识已是获取知识的最快捷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教会学生上
网搜索知识的技巧和培养学生上网主动学习的习惯。
加强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实验环节,可以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然而,由于网络设备价格高等原因,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无法建设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实验环境。利用虚拟机和Sniffer软件来架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则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网络实验可开设如下:(1)使用虚拟机软件学习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2)将两台虚拟机组建成对等网;(3)将两台虚拟机组建成C/S模式局域网,并配置FTP服务器、Web服务器、DNS服务器、DHCP服务器和防火墙;(4)使用Sniffer软件捕获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交互信息,分析所捕获的数据包数量、数据包类型和数据包内容,从而掌握子网掩码、网关、ARP协议、ICMP协议的作用和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采用上述教学方法后原本晦涩难懂、抽象空洞的课程变得形象易懂、真实可见,学生好学,教师好教,“教学做”得到了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黎明,李玉龙.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96-97.
[2]张玉珍,谢建平.非计算机类专业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编写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28,49.
[3]孙兴华,玉珏.比喻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17):153-154.
[4]刘洪涛,张纲,程良伦.基于Sniffer Pro的虚拟实验室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75-277.
[5]程向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改革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4):28-32.
[6]吴俊强.构建虚实结合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45-247.
[7]陶建文,廖小玲.整合背景下“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环境设计[J].教育与职业,2008(29):99-101.
篇6
关键词:实践;电化教学;校企合作;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02-02
《企业供电系统及运行》课程是技工学校电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内外线电工的必修课。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本知识、工业企业供电系统和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及运行等。劳动版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系统的有关知识、工厂企业供电方式及特点;掌握变配电所主要电器设备的结构、原理、运行和检修方法;掌握电力线路的结构、运行和检修知识;了解节约用电的意义和措施。为学生毕业后从、配电所运行、检修工作和电力线路维护工作打下必要的技术基础。本文就实践技能培养、电化教学工具的应用、补充新知
识、校企合作等几方面作以下的思考和探讨。
1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能力为本,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技校电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电气线路和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日常工作包括运行设备的监视、运行状态的记录、设备定时巡视检查、倒闸操作、频率和电压的调整、发生事故后的紧急恢复及一些维修工作,基本上不涉及设计和复杂的计算。根据实际需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对大部分内容强化定性分析,弱化定量分析计算。运用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对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衔接、配合做好准备,按课时比例安排好理论和生产实习课,用实物教学。我在讲授供电系统时,以广东省某水泥厂的供电系统为例,与学生分析供电方式、高压配电网络、工厂电力线路的结构等,结合教材上的基本理论,总结归纳供电系统的优缺点,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在讲授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及运行时,分析各种高低压电器结构和工作原理,我找来各种相应的电器,例如:SN10-10型少油断路器、LN2-10/1250型SF6断路器、ZN4-10型真空断路器、高压负荷开关、GN19-10/1000C型隔离开关、RW4-6型跌落式熔断器、电力变压器、母线、绝缘子、各种低压电器及避雷器等,让学生动手拆装,了解电器的结构,讲解其工作原理,然后带学生到一些事先联系好的变电所参观这些电器的位置和连线方式,查看型号规格,现场进行变、配电所的倒闸操作,判断处理一般的停电事故,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又锻炼了操作能力和维修能力,尽可能用较短的时间把学生培养成操作能力强、活跃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
2 电化教学工具的应用
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技工学校的学生中,小部分学习基础较好,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学习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手段,采用电化教学法。电化教学好处在于生动、形象、感染力强,能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能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得到充分的感知;能把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东西,便于理解和记忆;能兼顾不同基础和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并把它应用到教学上。电力系统及生产过程等内容都可用教学VCD、自制的幻灯片、图片等配合讲解,某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如:高压开关的灭弧等类似问题,用幻灯、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模拟显示出来,使学生亲眼看到,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难懂又抽象的内容。教材上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所配备的结构图都是平面的,不够直观。教师可利用数码相机对各种型号的高压设备从多方位多角度拍照,然后用在课堂教学,可根据学生的需要,放大某些元器件加以讲解。也可用摄象机把某些操作的动作要领拍下来,用投映机放给学生看,更直观清楚,且没有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学生一时听不懂或看不懂,可以重放,也可以作辅导,不怕学生基础差,又可以让学习好的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深,收效明显。
3 补充新知识 、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加强国际交往,同许多国家在各个领域都有交流与合作。国外的新技术大批引进,国内的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新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方面。教师自身应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经常参加行业的各种研讨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课堂教学注入新知识、新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在讲授电力生产过程和电力系统时,我会以深圳大亚湾核电站的配套工程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介绍该电站采用高参数机组、500KV超高压电气设备、计算机监失系统等先进设备、工程设计中应用多项国内外领先的技术,该电站以500KV出线接入广东电网,一期出线两回,二期出线三回,其中一回作两期联络,对外共三回出线纳入电网,主接线为四角形。所有机组均可在广州、香港两地遥控启动、停机、按需调节功率,既介绍了新技术、新设备,又为课程后面的倒闸操作埋下伏笔。又如真空断路器在生产实际中已广泛应用,教材上有关真空断路器的内容只讲基本结构、灭弧原理和特点,这是不够的。教师应补充真空断路器的使用注意问题,如真空度的检查、测试、灭弧室的更换等。近年发展起来的超高电压远距离大功率的直流输电技术、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等新技术、新设备都应该介绍给学生,开阔他们的视野。
4 校企合作
电力线路及设备价钱贵,学校要完善实训设备和场地建设,投资就很大。如何达到既保证教学需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又能减少投资的最好的办法是实行校企合作。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使用企业目前所生产制造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劳动的方式进行。减少了费用,提高了学习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后随时可以投入工作。例如广东电网公司自主开发的300MW仿真机可精确仿真电厂全工况动、静态特性,真实再现实际电厂监控环境、500KV变电站及电网仿真系统等。我校与其合作,充分利用其设备训练学生。
篇7
关键词:电子技术实验 教学改革 实践 创新
电子技术实验综合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两门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是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类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建立工程设计理念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教师演示,学生验证为主,实验内容陈旧,实验过程固定,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目前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器件层出不穷,客观上促进了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以任务驱动方式重新设计基础性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实验比例,探索和建立一种“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与创新为主体[1],教师指导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创能力,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1 实验项目的设计与教学体系的构建
1.1 设计任务驱动的基础性实验
电子技术基础性实验多为验证实验,如单管放大电路、组合逻辑设计、触发器等,目的在于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加深理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思考和分析,只是机械、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操作。而任务驱动实验项目是将实验教学内容中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实验重新设计和整合,将每个实验设计成具体的任务,把理论知识要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提出设计要求,并以问答方式给出设计提示。学生每人一组,在预习实验时,需要先查找相关的实验资料,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并进行Multisim仿真分析,经教师审阅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设计方案搭建硬件电路,实验数据的记录要随时与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问题要善于运用理论知识来思考和解决,真正体会理论指导实验,实验验证理论的快乐。最后是实验结果的分析,要求写出的实验报告具有个性和独创性。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任务驱动基础实验内容设计采用从易到难、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循序渐进地融入和掌握实验,从动手实验中发现自己的创新潜能,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设计电子电路的能力。
图1 任务驱动基础性实验教学实施方案
1.2 增设引进新技术的综合设计性实验
综合设计性实验选择具有工程背景或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完成一个内容相对综合、难度相对较高的实验任务[2],如设计函数发生器、功率放大器、直流稳压电源、竞赛抢答器、汽车尾灯控制电路等,也可选取电子竞赛中的实用电路。实验任务以技术指标的方式给出,并给出部分电路设计原理图或设计指导,要求学生两人一组,通过查找资料,相互讨论和研究,在课外用Altium Designer完成整个实验原理图的设计,选择元器件和实验仪器,课内只进行电路调试、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在实验中引入EDA虚拟实验,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仿真,验证设计方案,调试和确定元器件参数,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还可认识很多新器件[3]。这样不仅弥补了传统综合设计性实验中实验学时数不足的问题,还可以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现自我思维和创新的空间,学生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案和实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创新的设计潜质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3 开设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
创新性实验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开发、新技术应用研究的高层次实验教学环节[4],题目由小型的电子系统设计、电子设计竞赛题目以及教师的科研子课题单元等构成,如红外线检测系统、出租车计价器、水温控制系统等,借鉴电子设计竞赛的模式进行。学生2~3人一组,题目任选,也鼓励学生自拟题目,按照设计要求完成从拟订实验方案和论证,新器件选用,系统安装和调试,最后形成电子小产品的整个设计流程(如图2所示)。整个实验以学生在课外完成为主,实验室预约开放,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完成自己的设计,验证自己的想法。教师重在对学生设计方案和方法的指导,强调学生的自主开发、自主研究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工程应用和综合设计能力,为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等提供平台。
图2 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教学实施方案
1.4 “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建立一个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到创新,分层次、模块化、相互衔接的实验教学体系,使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新的教学模式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层、综合设计层和研究创新层(如图3所示)。
图3 “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
基础层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传统验证性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是大二学生的必修实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基本分析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层是为大二、大三学生设计的,包含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和电子工艺实训,主要从学生独立设计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小型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个流程,锻炼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思维。研究创新层可进行学生电子设计创新、各类大赛的集训、毕业设计和学生自选实验,全部在课外进行,还可为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科技制作提供平台,主要面向大三、大四学生开设,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查找资料,自行设计、制作和调试,最终达到电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重点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2 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的设计
对学生的实验考核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总体分为两个部分,即:总成绩=平时实验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平时成绩由所有单个实验成绩组成。单个实验成绩=现场操作(占50%)+实验报告(占50%)。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辅导,全面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然后对每个学生的现场操作按照A+,A,B+,B,C五个等级进行打分。实验报告包括预习报
告、实验情况、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及实验总结等,教师根据具体书写情况,给出A+,A,B+,B,C五个等级的成绩。重视平时单个实验的记录,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实验,能给学生比较全面、客观的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采用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相结合的方式。期末成绩=现场操作(占50%)+理论(占50%)。现场操作的题目从本学期已做过的实验中选取,将平时的实验项目分成30~40个小题目,包括实验线路搭建、实验数据测量以及实验结果分析和记录三部分,学生考试时随机抽取1题,在15~20 min内独立完成实验线路连接、调试并得出结论,由教师检查实验线路和测试结果。现场操作考试考查学生对完成某一规定实验项目的仪器操作水平、数据测量方法与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测试来自所做实验题目的相关理论知识考查,或回答问题或理论计算,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教师按考核标准综合评定成绩。这样既考查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独立动手操作的能力。
3 结束语
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对电子技术实验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设计了任务驱动的基础实验内容,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并将现代电子技术的新器件和新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并建立了循序渐进的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提出了完善的实验教学考核与评价机制。电子技术实验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系统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显著,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段玉生,周雨阳,刘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电工电子实验课程创新[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32(S2):119-121.
[2]肖看,尹仕,严国萍.创新型电工电子全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