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13:1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模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2-0058-03

引言

创业(Enterprise)泛指创业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创业实践活动。无论哪种形式的创业都有共同之处,其成功离不开创业精神、创业素质,离不开物质基础和理论教育。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9年11月底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广义的创业教育是培养从业者的开创性个性,其狭义是指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需求。其内容也并非是简单的创业知识罗列,而是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人的“开创性”,即开拓精神或企业家精神(Enter-prise)。美国是世界公认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之一。从哈佛商学院1947年开设第一门创业课程算起,其创业教育已经发展60多年。中国创业教育启动比较晚,例如1997年举办了“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等部门1999年启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教育部2002年在直属九所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等等。

根据现有文献的检索结果,中国创业教育教学研究大多在高等职业院校和地方高校展开,其特点是学校的知名度不高。而知名度高和社会认可度较好的重点院校,虽然其课程及教材布置方面看起来很丰富,然而,在创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教材稀少。高等职业院校和地方普通高校多把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就业的手段。其实,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创业已经开始成为一个激动人心的词语。从大学生素质培训和职业素养的角度考虑,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现代社会高度重视的开拓者精神、企业家精神;从未来创业需要的角度考虑,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规避各方面本可以避免的风险和损失,促进创业良性循环,并极大地促进就业;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即便大学生未来不考虑立刻创业,开拓者精神的培养也会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实现更好的人生。然而,创业教育对实践的要求相对更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表现出了诸多不适应,而且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因此,创业模拟实训教学也就应运而生。创业模拟实训是一种实际结合理论的教学方法,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技能和精神内涵的有效形式。本研究主要调查经济管理类(以下简称“经管类”)在读大学生对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的需求特点,从需求的角度对高校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发展和推广的必要性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便为教育部门的决策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调查研究

(一)调研对象

本调点是在各个高校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商学院)的不同年级分发调查问卷,鉴于大三、大四本科生正面临就业、创业或读研的选择,决定以大三年级的学生为主体进行分析,随机抽取部分其他年级大学生作为补充。

(二)调研问卷

调查问卷共发放676份,同收662份,回收率97.93%;其中有效问卷656份,有效率97.04%。调查院系主要覆盖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旅游管理、会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外国语、新闻、文化产业、材料化学、法律系等专业。

(三)性别比例

调查问卷对象的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表1)。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创业兴趣的认知差异

调查数据显示,81.58%的被调查者对创业感兴趣,其中非常感兴趣的占14.40%,没兴趣的占2.17%(表2)。这表明,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具有广泛的兴趣基础,会得到广大同学支持的。本研究的部分访谈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形式认知和需求的差异

1.研究调查数据表明,经管类院系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的了解明显比其他院系多(表3),对校园举办的各类“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活动的关注程度,经管类学生与其他院系差异明显。

2.本研究调查数据显示,经管类学院的学生对创业模拟实训类课程的偏好程度与其他院系相比差异较大(表4)。一是对实践结合理论类课程的偏好程度稍差于其他院系。二是对创业模拟实训类课程的偏好程度比其他院系高出8%(表4)。这一差异说明经管类大学生在创业模拟实训课程认知方面明显超过了其他院系学生。从专业特性的角度解析其原因,即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理论性强,但实践机会少,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条件下,几乎不可能直接走上管理岗或行政岗,而创业模拟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经管类大学生的实践需求,促进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创业教育教学形式的差异

创业教育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本研究按照教学内容对实践的重视程度,将其分为理论课、实践课、实践理论结合课。哪种课程最好呢?最好的答案可能是“因材施教”。但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哪种教学形式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由于实践教学的缺失,很多教育专家会提出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模块。然而,这些观点都是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没有考虑“受教者”的看法。如果没有学生的认同和配合,无论其教学形式多么吸引人,那么都是空谈。因此,本研究从“需求”的角度初步考察了这个问题(表5)。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对于创业教育教学,只有4.49%的学生倾向于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支持实践教学的占26.63%,而支持实践理论结合教学模式的占63.00%。其中,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倾向于模拟(虚拟)实训这一门课程。

篇2

关键词:培训包;合作办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21-02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适合发展的途径,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举措,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在这一大环境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CAT)深入发展与澳大利亚办学实力雄厚的北墨尔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NMIT)合作办学项目,选取本校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契合点,发挥学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学习澳洲有特色的职业技能标准及职业培训体系,并将其适应性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融合,使中澳合作由形式向内涵进一步渗透,将我院中澳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我院广大教师以合作项目为契合点,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整体办学质量。本文以澳大利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Diploma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CPC50210,2014,Jan)的技能要求及核心能力单元分析为出发点,探寻TAFE培训包对高职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培训包CPC50210

根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的合作形式,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可获得NMIT建筑专业专科文凭。因此,合作项目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在充分理解澳方建筑工程技术专科文凭培训包中职业技能要求及考核要求基础上,将其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最终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培训包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CPC50210属于澳方建筑、水管及服务培训包CPC08下的建筑类专科文凭职业技能标准。它包括8项就业技能及18项能力考核单元。它是建筑行业委员会结合建筑承建及建筑主管部门,在考察建筑行业发展及实际需求中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能考核参考标准。CPC50210的推出是为了满足施工人员各项工作需求,其涵盖的职业名称为建造师,职业标准涵盖了行业所需的通用技术的核心能力单元,建筑行业所需的培训和评价需要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或高仿真工作环境下进行。

1、就业基本技能要求

CPC50210的业基本技能分为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及事业心、计划与组织、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包括分析,评估,解释技术性文件的能力、理解专业相关术语、定义、符号象征及语言的能力、维护及汇总报告及信息的能力、准备复杂商务文件能力、解决争端的能力、有效交流(与专家及相关团队)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所在工作团队中展示领导才能、合作性及高效性地完成操作方案的能力、监督工作进程,有需要时指导其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其他人协同解决难题,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有需要时向上级咨询建议的能力、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及种族的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建筑物、建筑环境及能源保护方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评估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完整性、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发现不足及补偿办法、找出合适方法解决工程延误问题、解析工程支出变动,采取补偿措施、维持建筑现场安全、在做决定时运用数据分析。主动性及事业心包括开发并创造性运用节约资源的措施、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实施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促进持续的进展、开发及审查工作场所维护性文件。计划与组织包括监督计划进程及现场施工组织或工程项目组织,包括落实进程及保障体系、协调并管理建筑的建造或拆除进程、监管工程花费量、监督材料购置体系、监督承包商合同约定义务的执行情况、协调设计进程,协助取得工程批文。自我管理包括掌控自我表现,达到要求的服务标准、合理安排工作先后顺序及职业发展层级、会自我反省,提升自我表现、在复杂环境中能有辨别力和判断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接受新观点新技术的能力、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工作表现的能力、善于向同事学习,

做高效团队一部分等。技术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掌握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运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及管理工作等。

2、就业基本技能要求分析

根据其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符合18个能力单元的要求,其中有13个核心能力单元,5个选择性能力单元。其中13个核心单元为:(1)遵从职业健康和安全条例中风险管理(2)控制工程质量(3) 控制项目风险(4)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低层建筑住宅的建筑过程(5)选择并拟定建筑合同(6)分析并做出工程预计花费(7)运用建筑结构原则控制底层建筑住宅结构(8)准备并评价投标文件(9)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中层建筑的建筑过程(10)监控中层建筑项目的支出(11)监督中层住宅的规划及现场施工(12)管理施工工作(13)在中层建筑住宅中运用适合的建筑结构原则。五个选择性能力单元需要从能力群A(共11个)中至少选择3个,从能力群B(共32个)中选择2个。能力群A及能力群B中的能力单元包括在创新性环境下工作,创建数据库,在建筑材料选择中运用适当的标准及发挥适当的监管功能,撰写建筑报告等。

二、培训包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我院在研究澳方CPC50210就业基本技能及能力单元要求的基础上, 努力做好课程匹配及课程体系设置,为实现培训包技能要求,提升我院学生就业能力做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1、课程考核内容

根据就业基本技能标准,我院提出中澳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建筑施工与管理能力,懂得国际工程施工规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应为单一的书面知识,而应定位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在知识的应用或模拟应用中,考查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及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对于《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内容,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更要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分析、评述及选择不同材料的能力,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应用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进行监的管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新材料的出现及运用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2、课程考核形式

培训包能力单元要求下的考核形式,是开放性的,是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理解及应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多样化,逐渐去除一张卷子定成绩及试卷成绩所占比例过高的状况,扩大过程性评价涵盖的科目范围,引导学生形成重平时积累、重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考核的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等,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和简单实作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仍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在课程考核中,主要以教师在各个教学单元设计的项目任务来评判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协调配合能力,多动手,多动脑,能有计划性的完成项目设计或项目实施任务。对于防水材料的学习,要求考核学生对于沥青类防水材料、改性沥青类防水材料主要品种及应用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具体工程考察,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撰写某工程中不同建筑部位选择的防水材料报告,同时由其他小组成员评判,从不同的报告中选出最佳方案,以此来使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防水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应用范围及运用中注意的事项。

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学生在现行学分体系下,最终需要成绩来实现学分的积累。因此,成绩输出的方式仍然是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的结果。在借鉴多种考核方式,融合多种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细化出具体的可行的标准,使学生公平的得到课程的分数。以《建筑材料》为例,我院的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进行了如下的分配:

三、结语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合作办学上已经走了将近10年的春秋。办学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办学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一方面得力于两国教育部门及两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也得力于我院立足本校特色、学习澳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其中以TAFE培训包为支撑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能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合作办学的课程关注,并发扬在合作办学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带动我院越来越多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 石伟平,匡瑛. 比较职业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吴雪萍,周婷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改革新动向[J].职教通讯,2013(31):27-32.

篇3

关键词: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 实训操作 考核方法

《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在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建筑装饰专业最具操作指导性的课程,如果仅遵循理论教学和现场实习的教学模式,就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因此,选用项目化理实一体教学方法是目前各高职院校该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但是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评价学生的操作水平,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实训能力,需要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有一个具体的实训操作考核方法。因此,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训教学环节,规范实训教学管理,推行实训技能考核,制定实训考核标准,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

一、《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操作考核的意义

1.改变传统考核方法,有助于增强项目化教学效果。传统理论试卷考试形式无法客观反映学生动手操作水平,更无法与项目化教学改革相适应。在项目化教学中,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理论知识贯穿到实践操作中,必须通过实训操作考核学生的水平。如讲纸面石膏板吊顶施工要点时,学生能够用文字描述出施工的步骤,但是在施工现场却连主次龙骨都分不清,我们只有通过实训操作考核才能检查出其问题,从而检查项目化教学的不足之处,增强教学效果。

2.是加强实训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内容、规范实训教学管理的客观要求。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改革实验和实训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和实训,增加工艺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和实训。实行实训技能考核,有利于学生明确实训目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的目标。《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实训如不进行技能考核,就会导致实训课出现学生不用心、个别教师敷衍了事的不良现象,从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操作考核方法制定的依据

1.以建筑装饰施工员职业技能证书的岗位标准为依据。职业技能岗位操作标准是详细规范岗位工人操作行为的准则,在制定该课程实训操作考核标准时应该将与岗位有直接联系的重要部分提取出来,作为依据。

2.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依据。在课程实训教学中,根据建筑装饰工程的特点,必须按照相关国家规范和标准执行,因此制定课程实训操作考核标准时必须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为依据。

三、《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操作考核的组成

该课程实训技能考核包括实训项目公共考核+专项实训操作考核两个部分,总分为100分。

1.实训项目公共考核(30分)。该项包含职业操守、实训纪律、团队合作、交流表达、组织协调四个方面。其中纪律是保证实训效果的重要条件,如果实训课纪律相对松散,迟到、早退、乱说、乱动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实训课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要提高实训质量必须有严明的纪律。为此,实训纪律要与实训技能挂钩。

2.专项实训考核操作(70分)。实训操作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平时实训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的要求。为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情况,该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根据项目实施的特点及任务进度情况,过程评价可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如成果答辩、演讲、项目设计、制图、模拟操作、调研报告等,一些任务如施工技术、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可请企业专家评价,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获得正确学习方法的目的。其中实训报告是检查学生实训效果的重要依据,只有将实训报告作为实训考核内容之一,学生才会更好地、认真地完成实训报告,从而使实训效果得到巩固。(见表1)

表1 项目专项考核评价标准(以T型铝合金龙骨矿棉板吊顶施工为例)

四、《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操作考核方法实施效果

通过对《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实训操作考核方法的改革,能大大增强项目化教学效果,使每个学生都服从实训考核总目标,形成全员目标管理系统。每个实训模块之间互相衔接形成有机联系,保证整个实训管理过程协调。用数据说话,逐步实现考核定量化,便于监督和信息反馈。用这种课程实训操作考核方法可行且合理。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篇5

(山东交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3)

【摘 要】从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要有与之匹配的课程考核方式出发,以《社交礼仪》课程为例,阐述了课程考核改革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分析了整门课程“过程考核”的成绩设计,论述了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的设计,笔试测试考核方式的设计,期末礼仪节展演部分考核方式的设计,最后总结了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仅完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

关键词 教学改革;礼仪;课程考核

基金项目:山东交通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汽车营销特色专业课程改革——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JG201326);中交会2014-2016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管理类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交教研1402-15);2014—2015年度山东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大课题立项——山东省青少年礼仪文化素养引领的有效探索和实践(15SAQ004);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重点研究基地专项课题——山东省大学生交通文明礼仪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14SZJ034);2015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当代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和建构——以山东省为例(15AJY129)。

作者简介:王坤(1980—),女,山东青岛人,山东交通学院管理学院,讲师。

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以多种方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之匹配的是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不再是以期末的一张试卷的分数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水平,而是更加注重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考核”,把平时训练作为评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重视平时学习,重视能力培养而非应付期末考试。笔者以《社交礼仪》课程为例,分析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设计与实践。

《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降低了期末考核所占的比例,体现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并且考核有具体的评分标准,具体设计如下:总评成绩为百分制,设计为:平时成绩(30%)+笔试测试成绩(30%)+期末礼仪节展演(40%)。

1 平时成绩考核方式的设计

平时成绩由大作业成绩(10%)+考勤表现(10%)+实践实训(10%)三部分构成。

1.1 大作业成绩(10%)设计的说明

大作业分为两种:专题类个人大作业和实训类小组大作业。

1)专题类个人大作业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期给学生布置1次5000字左右的大作业。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礼仪专题,具体要求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课程专题内容整合(1000字左右),二是相关专题补充材料整合(2000字左右),三是相关专题案例(1000字左右),四是相关案例分析(1000字左右)。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利用各种资源,在整合材料的同时,锻炼学生运用礼仪的能力。评分要求是根据书面大作业各项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给分。此类大作业逐渐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淘汰了,根据课程特点,更加注重实训类小组大作业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训类小组大作业具体要求如下:

每个小组分配5个礼仪实训项目,全体成员一起完成,提交大作业实训报告,报告中包括3张及以上照片,并将实训时拍摄的录像刻录成光盘一起上交。照片和录像作为作业完成得佐证材料。设计目的是锻炼学生运用礼仪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评分要求是根据每个实训项目报告的撰写和光盘中图片和录像综合评定给分,满分为100分。大作业最终得分是5个实训项目得分的加权平均分,将小组成绩统计到每个组员的大作业成绩中。此类大作业在近2个学期的教学改革中实施,学生反应效果良好,真正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礼仪实际应用能力,体现“礼仪生活化,生活礼仪化”。

1.2 考勤表现成绩(10%)设计的说明

考勤表现成绩的评定不仅根据学生是否出勤,而且要考核课堂上是否投入课程,例如学生来上课了,但是上课时间玩手机或者睡觉,这样只能算是出勤来了,但是出勤表现不好。具体设计如下:

平时成绩中的考勤表现分数,每个同学的基础分数为80分。在此基础上执行以下加分和减分制度。

1)请假扣分细则以及请事假要提交礼仪应用报告:

课前班长、团支书负责清点班级人数、汇报班级请假人数,请假者必须有学院出具的请假条,否则视为旷课。旷课者一次扣20分;请病假者不扣分,请事假5次以上者(含5次)一次扣5分。并且凡请事假者,返校后必须提交一份请假当时所处环境下的一份体现礼仪应用的报告,用来抵所缺学时。否则,按照请假一次扣5分处理。报告撰写特别优秀者(字数2000字以上并且含相关照片3张以上),酌情在个人平时成绩的考勤表现成绩中加分。如有特殊情况请事假,不再此条规定内,例如,回家探病等,此类情况请事假不扣分,不用提交报告。请事假参加车展、办理出国手续、领取奖学金、学生会迎新生等要在学期末提交报告。

2)加分细则:

个人加分细则包括:礼仪生活化者(课堂表现文明礼貌)一次加3分;上台展示并表现较好者一次加2分;回答一般问题者一次加2分,回答高难度问题者一次加5分,回答错误但是“错误答案”起到了“抛砖引玉”作用者一次加1分。小组加分细则包括:小组上课积极回应,小组每人一次加2分;小组整体坐前排,小组每人一次加2分;小组展演有创意,小组每人一次加3分到5分不等。

3)减分细则(设计为个人和小组两个方面):

个人减分细则包括:上课玩手机者一次扣5分,上课手机铃声响者一次扣3分,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一次扣2分,包括睡觉、看其他课外书、看手机等。小组减分细则包括:小组内有迟到者,小组全体扣2分。

1.3 实践实训成绩(10%)设计的说明

实践实训根据学生实践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情况拟定分数。设计有实训计分卡,实训时给学生记录分数。

根据近几个学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一学期分为3次小组大实训和1次个人礼仪实践。全学期的实训成绩个人得分是以3次小组大实训和1次个人礼仪实践的成绩加权平均。1次礼仪实践以个人的“我身边的礼仪之美”个人礼仪报告评定分数。小组大实训以小组成绩记入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中。大实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礼仪展示,课后撰写实训报告,每次小组大实训成绩分数评定设计为自评分、他评分、师评分和报告分四个方面成绩的加权平均。

2 笔试测试(30%)考核方式的设计

笔试测试成绩(30%)将在课程期末展演前进行。笔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笔试测验的内容为3道大题,一是分析举例题(共30分),二是情景分析题(共30分),三是礼仪实训题(共40分)。这种主观试题更适合礼仪课程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而且能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试也是公文文书礼仪实践检验的一部分,是对学生的书面礼仪部分的考核。

3 期末礼仪节展演(40%)的考核方式的设计

期末礼仪展演是对全学期“过程考核”教学改革的实践检验。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礼仪自编情景剧的展示。通过这种展演的形式,真正实现“礼仪生活化,生活礼仪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设计目的是全员参与,不仅是给上台展示的同学评定分数,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分工表,例如有的学生负责剧务,负责舞台布置或者打扫卫生(下转第40页)(上接第22页)等等,让学生体验团队中分工协作的快乐。分数的评定不仅是展演当天的表现,还要结合彩排分数。在正式展演前,让学生自行彩排,完成彩排报告。展演当天的分数按照自评、他评、师评和展演报告撰写四个方面评定。展演以小组成绩记入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中。期末展演成绩示例如下:

综上所述,《社交礼仪》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改革的设计目的不仅是让好学生脱颖而出,而是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实行全学期的“过程考核”,不仅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导学―案例―实训;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0.082

1课程性质

《管理会计》是高等院校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总课时54学时,是高等院校学生在掌握了《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投资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专业技术课程,是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忽视了专业技术这一课程性质,所以,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考核方式等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都是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从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来看,《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如存货管理、标准成本法、全面预算、作业成本计算法、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而大多数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管理会计》课程安排在《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课程之后进行,所以,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对相互交叉和重复的教学内容不进行教学改革,将会浪费宝贵的教学资源,破坏这些课程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更严重的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2.2“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需要改革

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大多数任课教师只注重课堂讲授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是对教学内容循规蹈矩式的讲解,学生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容易让学生感觉该课程枯燥乏味,挫伤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不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革“灌输式”和在教学中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适当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同时,必须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缺乏实践的教学过程需要改革

《管理会计》课程主要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面临企业经营管理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高等院校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无法体验管理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过程。

2.4我坏目己朔绞叫枰改革

目前,高等院校对《管理会计》课程基本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30%,主要取决于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情况;期末成绩占70%,主要取决于期末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基本上是测试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不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更不能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教学考核要着重考核实务操作技能和实践报告的撰写能力,通过对《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这种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就要求注重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实践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激发学生参与该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因此,《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最基本的改革思路是加强实践教学。这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企业管理人才需求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学习和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顺利及时过渡,努力实现学毕业生就业素质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解决会计专业学生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3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采用“运用实验室丰富的实训教学资源,课堂讲授引导学习为前提,以案例教学为中心,实训教学资源和手段巩固学习为基础的‘导学―案例―实训’三维互动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的“案例教学”就是在学生具备会计学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以后,进一步掌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企业实际管理活动。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等学习过程,完成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这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最终达到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培养积极进取、勇于实践的精神,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实践工作。

3.2“课堂讲授+实训指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实训指导”并重的方式,课堂讲授课时:实训指导课时=2∶1,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训软件采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

由于将54课时的授课时间分解为34课时的授课、17课时的实训指导、3课时的期末考核,整个教学过程任务重,时间紧。为了能够按时完成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简单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自学掌握,课堂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抽查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教学内容中存货管理、全面预算、货币的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分析等章节内容,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预算等教学内容,与《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交叉重叠,对于这些内容,要适量减少课堂授课时间,加强实训指导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能力。

3.3改革成绩考核方式

经济管理学院财会类本科教学的成绩考核方式多偏重于笔试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较榈ヒ黄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为了让考核方式更为合理,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采用现场操作、实践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具体方案为:期末的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期中考核20%+期末考核70%,其中,期末考核=专题报告60%+实训考核40%。

其中:专题报告成绩=专题报告团体得分+专题报告个人得分,案例分析团体得分为8个组的代表评分的平均数,个人得分是根据案例分析报告的岗位或分工角色由任课老师打分。

“专题报告”是根据本课程每章知识点,选择典型企业作为背景资料信息,学生进行自愿分组,每小组8人,每小组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案例分析,并利用PPT演讲展示和全部小组代表参加评分的形式进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考核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协作分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训考核”是利用“网中网管理会计实训平台”的实训题库,选择典型的实训内容,较全面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

4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4.1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和学习能力

通过制定本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编写授课计划和实训安排,设计期末考核方式,确保整学期的教学顺利按进度实施,任课教师对本课程及财会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按照制定的教学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由此,提高了任课教师的学习和教学能力,并为财会类专业的教学课程体系建设积累经验。

4.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导学―案例―实训”的三维互动教学模式,是根据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目标,任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按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设计实训教学环节,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一种循环双赢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督查改进,不断地反馈信息、不仅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灵活运用管理会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专项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基于能力本位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析[J].商业会计,2012,(9).

[2]田月红.《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现状与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7).

[3]信春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1,(10).

[4]张云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5,(3).

篇7

关键词:实训项目;实训课程;高职教育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预示中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对于高职院校中真实场景实训课程和项目开发设计研究较少。 

研究高职院校真实场景实训课程与项目的开发成为紧迫问题。笔者认为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和项目的开发应包括:开发、具体实施、评价反馈体系三个阶段。 

一、以“企业和行业需求”为主导,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实训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 

高职教育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必须要结合企业需求,随时调整教学,不断适应新变化。首先统计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建立含毕业生数据库,定期与毕业生进行沟通;在学生实习阶段,建立学生实习报告库,报告中含在实习期间的收获尤其是专业方面的总结;第二,深入与行业对接,组成专家组对课程体系的开发给出评价和建议;第三,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任务书,规划课程课时,编写项目授课计划;第四,根据企业调查结果,将整个实训课程体系分成几个“企业需要”模块,作为实训项目;第五,根据企业和毕业生调查结果、企业专家反馈、建立实训课程体系以及项目。 

二、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核心,模拟企业场景,组织开展实训项目 

实训课程开展过程中,实训课程的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同时要具有技术操作技能。 

第一,打造终身学习型的双师队伍。一是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制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任务书,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培养教师在本领域的专业技能。要提高实训老师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提高指导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建立实训老师的定期培训制度,可利用寒暑假将专业实训老师派送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实践锻炼,提高专业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专业实训老师的指导能力[1]。二是吸纳企业资深的技术人员。吸收部分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到实训课程与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从而使过程更加具有导向性和针对性。三是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2]。 

第二,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是根据现有设备,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企业需求,开发和完善实训基地,满足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模拟企业实际生产场景,如张贴必要的安全须知等;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项目授课计划,编写项目手册。实训手册的编写要结合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吸收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给予的建议。不仅要对所修实训课程进行详细阐述,对于职业道德、安全生产知识等方面也要有所涉及,为学生实训操作提供依据和指导。 

第三,实训课程与项目的实施。就一个专业来说,专业技能必须划分若干能力模块,每个能力模块可细划分若干训练单元,然后再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实训,这样才能保证专业技能实训的效果[1]。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行为引导型、案例、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法,来教会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教会学生与他人沟通、合作[2]等等。探索实训课程的企业化模式培养技能。 

第四,让学生模拟在企业生产的场景,缩短到企业工作的适应期。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学生的团队协作等。 

三、课程评价与反馈 

第一,实训课程评价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角度。首先是宏观角度,毕业生在企业的认可度调研。通过实训课程学习的学生,被企业所接受,是否“好用”需要企业给出评价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微观角度,是指学生在上完实训课程后,在能力和知识水平上的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研究方面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学生上完实训课程后,不仅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实践技能和能力。 

在评价内容上采取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指导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实训的综合得分由实训设计、过程、成果、报告等几个部分的得分组成[3]。 

第二,将对两个方面的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实践,形成闭环,不断修正专业目标岗位群、实训任务、实训课程体系,使整个实训课程与社会和企业发展相适应。首先,建立定期与企业沟通的体系,不断利用企业给的信息,不断修正和完善实训课程和模块的教学。将实训考核,运用到下一届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 

高职教育更加强调技能性和职业性,本文从实训课程的开发、实施和反馈三个方面探讨和建立了实训课程和项目的开发和实施过程。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总结的过程,要和具体实施、企业需求相结合不断循环开发。以“企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才能开发出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的实训课程和实训项目;以“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核心,组织开展项目模拟企业场景;调查评价实训课程教学后的授课情况,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教学,形成闭环。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和以及教育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参考文献: 

[1]罗锁哲.《会计技能》实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篇8

【关键词】微课思维导图混合式教学

引言

微课不受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使学生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学习和吸收知识,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翻转,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思维导图又能很好的弥补微课资源之间知识体系的不连贯性的缺点,促进学生在零散的微课学习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提出了基于微课和思维导图的混合式实训教学,针对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出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

一、采用思维导图进行微课视频设计

微课的特点就是时间短、内容精,这就要求老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主题进行重点划分,在短时间中把知识点进行便于理解的讲授。因此,老师在微课制作之前,就要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着重把握微课视频中能展现教学、技术、角色的具体内容及手段,实现对微课视频时间的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构建,可以帮助老师熟悉微课教学的内容、把握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微课教学内容更加协调。

二、实施混合式教学的过程

(一)微课预习

利用微课让学生进行在线预习,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微课预习这个学习过程是不存在监督的过程,教师不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只把相应课程的微课视频存放在教学网站上。学生通过网上学习根据微课内容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和理解,把不懂的地方标记下来,通过询问老师、查阅资料以及讨论等方式来帮助自身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出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讨进行知识点的深入思考,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堂实训引导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对课堂实训进行演示和讲解,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只需要记住实训步骤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虽然在实训步骤中学生可以对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但是由于学生对实训步骤的不清晰,所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都是与实训操作相关的基础问题,并没有对实训的意义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实训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对实训意义的讲解,要做好课堂引导作用。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中进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连接与调试实训》的实训教学时,老师可在前一次课后给学生讲明下一次课要求实训,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弄清楚实训的步骤及实训方法。这样,老师在上实训课时就只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训的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对实训意义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章节巩固及检测

对于学习章节完成了之后,学生们的知识体结构大多都停留在零散的状态,不能正确把握知识点的理解,利用微课以及思维导图,设立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在章节测试中要包含基础性的知识问题,也要包含复杂的知识问题,创建出一套章节巩固的在线检测试题。

三、采用思维导图与实训报告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实训报是由“实训目标、实训步骤、实训内容、实训结果以及实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几个方面组成,是实训教学中的主要考核方式。虽然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考核学生对实训目标、步骤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们对实训报告样式排版的能力,但是对于实训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核就有很大的缺陷。例如: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连接与调试实训》实训教学中,学生们都能够独立完成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连接与调试、明确实训目标、掌握实训步骤,但是对于老师的提问“调试结束后为什么先关主机再关外设?”,许多学生就对这种原理、理论概念就不清晰了,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这时老师若采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考核,让学生对总体知识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再结合实训报告把实训的内容与思维导图上的知识点一一对应,就可以使学生们基于实训项目的意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很好的掌握。

篇9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形成了《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3A模式。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胜任特征的教育,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有效良性循环。(一)3A内容模式《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实训内容。其中,实践技能的实训指向的是饭店管理人才胜任特征的外部表现形式,管理能力的实训是内在的理论修养,而行业认知的培训则是一切实训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提高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原始驱动力。具体说来,实践技能的实训包括基础技能(知识)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和扩展技能实训三个方面,以实践性操作为主,以使学生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为目标;管理能力的实训包括管理理论实训、管理工具实训和管理方法实训三个方面,以理论的实际应用和管理、研究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行业认知的实训则包含饭店职业规划、岗位认知、职业道德的实训等内容,以态度培养为目标。这三个实训内容的目标,归纳起来分别是实操(Applic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和态度(Attitude)三个维度,依据其英文表达,可以被缩略为3A模式。这些胜任特征维度最终构成了学生在饭店业内可持续发展的胜任特征模型,也是《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结构。(二)3A循环本科阶段《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内容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充实的动态循环过程。它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演进循环。其演化是由行业认知(态度)开始发起推动,以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以实践能力的增强来完成一个循环,并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对行业新的、更深一层次的认知从而进入新的一轮。这就形成了3A循环。3A循环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每一次循环完毕,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就得到一次增强,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胜任力也将上一个新的阶梯。3A循环确保了《饭店管理》实训内容的顺利完成。

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方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采用的是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战略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全方位实训方式。(一)认知性参观实训“认知实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饭店企业的一般性知识,充分利用饭店文化氛围、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经营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实际操作中,应主要采取主题参观和和专题报告两种形式。(二)日常模拟实训日常性模拟培训主要利用自身的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环境,通过模拟客房、餐厅、前厅等服务环境,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紧紧突出和围绕着教学的演示及学生的操练来进行,其教学环节是以演示——练习——校正来重复进行的。(三)不定期的顶岗实训不定期的顶岗实训是饭店为学生提供临时的实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短期顶岗实训。这种形式的实训对学生实行“零距离”培养,使学生在一种“学校+企业”模式的教育氛围下,直接参与实际岗位工作,熟悉饭店基本运作和对各个部门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所在实训岗位的操作技能,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四)研讨性实训这是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有别于职业学校同类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研讨性实训是指在实训过程中,以饭店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双方进行的开放性研讨活动。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案例学习、实习报告、情况说明会等;可以是按照实训大纲准备好的专题进行,也可是临时增加的主题活动;实训活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饭店管理人员;试训的场合可以在校内实训课堂上,也可以是在饭店实训现场。(五)毕业实习实训毕业实习实训是指饭店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直接参与饭店主要部门的服务或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应要求学生多接触一些岗位,努力掌握每个具体岗位的技能和工作要领,亲身体会和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顺利达到直接上岗并且胜任岗位的要求。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毕业实习实训往往还跟学生的毕业论文相关联。

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和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为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任务而设置的,如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室等。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模仿在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如模拟客房、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厨房等让学生进行日常模拟实习,这些基地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二)校外实训基地为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本科院校应努力建立起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选择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是,国际化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或一些声誉良好的高星级本土饭店。原因是这些酒店一般管理较为规范,特别是一些世界酒店联号属下的酒店更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也一般具有人才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旅游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为了增强竞争力,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还应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习生在国外独立顶岗工作,适应国外竞争环境,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可以取得了在国内实训达不到的成效.

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环节与教材建设

基于3A内容和3A循环模式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训方式,才能顺利实现预定的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系统流程,分为“制定实训大纲(Planning)+实施现场培训(Implementation)+训后总结研究(Research)”。为方便使用,简称为PIR实训环节。其中,实训大纲包括实训整体大纲和单项实训大纲两个种类。实训整体大纲负责描述《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整体安排,单项实训方案类似实训指导书,侧重单一目的的实训项目的完成。我们的现场实施的方式包括训前提示、现场点评、示范、演练、校正、模拟、讨论、竞赛、游戏、多媒体演示、讲述、情景压力设置、案例讨论、考核和团队项目等。训后总结研究包括现场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两种形式。

结语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 实践教学 教学实训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14-02

综合实训课程是以特定应用目标为基本内容,融合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教师事先设置应用场景并提出具体要求,由学生通过调研、分析、设计、操作等过程,自主完成的集中性训练课程,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综合实训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树立严谨学风。综合实训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知识和手段来解决具体的问题,通过实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因此,综合实训课程是本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

目前,很多高校在组织实训教学时,只是单纯地强调形式上的结果,而不是从过程上去检验学生是否达到实训的目标要求,结果导致实训课程往往起不到应用的作用。计算机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其综合实训课程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如何做好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是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

1 目前计算机综合实训课程教学采用的普遍做法

大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一般在高年级进行,在学生学完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和相应的专业课程后,开设一定的综合实训课程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大体做法是采用集中训练的方式,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分组分课题由不同的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完成训练后,写出相应的实训报告或总结,指导老师根据报告或总结评定成绩。也有少部分学校组织学生在校外的合作企业里完成综合实训课程的训练。

2 存在的缺陷

由于对综合实训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 实训课程目的不明确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训通常是任课教师在某门课程结束前布置若干个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尽管老师对实训题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没有明确实训目的,实训题目针对性不强,学生对实训过程不很重视,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2.2 实训步骤不具体

多数教师缺乏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经验,在指导课程实训时,只事先给出了实训的题目和基本要求,不对学生讲解具体的实训步骤和方法手段,导致学生对实训题目不知所措,无法下手,造成学生对实训丧失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2.3 实训过程无监督

在具体实训过程中,由于指导教师主观上的不重视,放松对实训过程的监督,对学生不严格要求,导致一些学生在实训中“走过场”,甚至干脆利用便利的网络资源随意拷贝或使用别人的成果,这样,不仅达不到实训的目标,还对学术研究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4 实训结果无分析

在完成的课程实训任务后,许多教师只是单一地给出实训成绩,缺少对实训过程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点评,也不组织学生对实训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的收获不大。

3 以项目为中心的综合实训方法

事实上,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应当以平时的课程设计为基础。根据实训的主要任务选择合适的场所。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其实训内容主要有:硬件操作实训、软件应用实训、软件设计实训、文档整理实训等。从培养人才的角度出发,计算机专业综合实训应该是包含多种实训形式和实训内容的系统化训练过程。下面以计算机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课程综合实训为例,简要介绍一种新的综合实训方法:以团队形式,围绕拟定项目,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分工分步合作,逐步测评完善,最终完成整体实训项目。

3.1 项目综合实训方法理论基础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综合实训过程可以分成三个基本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师宏观指导,由学生自主探讨确定选题和具体开发计划、确定成员组成、并拟定评价方法。分组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激发多数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准备阶段的前期工作,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对课题项目实施具体开发。主要包括收集整理资料、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程序编码、程序调试、系统综合测试等。学生自主讨论,确定每人的具体任务,然后进行各模块的开发,最后集成模块形成项目成果。总结阶段是对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工作行分析评价,不仅要对课题开发的质量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开发进程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取教师评价、课题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在评价过程中,要引导、鼓励学生进一步去思考、研究。评价结论要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肯定学生的成绩,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使项目成果得到升华。

3.2 项目综合实训案例分析

以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为例,其项目综合训练规划大体如下。

3.2.1 实训目标

实训完毕后,学生应具备信息综合管理及应用能力,能利用所学的软件工程知识、数据库知识和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具体实训过程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2.2 实训题目

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3.2.3 实训要求

以某企业的工资管理现状为背景,结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利用所学知识,开发一个管理信息系统来统一管理中小型企业的工资,能解决企业工资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实训完毕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撰写实训报告,整个项目实训时间2周。

3.2.4 课题项目准备

(1)成员组成及分工

每5个学生组成一个项目开发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协调本组各成员之间的工作。组长相当于软件企业里的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工作分配,并积极将研发过程碰到的问题汇报给老师,取得老师的及时指导。指导老师负责宏观指导。

(2)其他前期准备

了解多个中小型企业的工资构成及发放方式,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

3.2.5 课题项目实施

(1)做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时间2天。

(2)系统硬件、软件配置,时间1天。

(3)总体方案设计,时间2天。

(4)模块功能及界面设计,时间1天。

(5)程序编码设计,时间6天。

(6)软件集成与测试,时间1天。

(7)软件文档书写,时间1天。

(8)软件验收,时间1天。

项目小组长统筹安排本组各成员的工作,合理应用资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个项目开发。

3.2.6 实训总结

老师对软件系统进行质量评价,对项目开发过程进行评价,项目小组进行实训总结,小组成员自我总结。

4 项目综合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4.1 综合实训难度要求适当

在项目实训准备阶段,教师要参与学生项目讨论,把握实训要求,适时引导,不让学生产生畏难心理。题目要既不能过大、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对于具体题目,教师尽量列出可以检索的相关资源,如网站、论文、参考书等。要鼓励学生创新,禁止直接引用他人成果,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2 项目要联系实际应用

综合实训课题选择是否合适,是关系到实训成败的关键问题。选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条件,学习情况和实训条件。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出发,从生产实际中选择课题。这种真实的课题,更容易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成绩较好同学可以附加一定难度的特殊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钻研精神。

4.3 项目要全过程跟踪

教师应当实时掌握学生的项目开发进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项目的参与程度,了解项目难度对项目进度的影响,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项目计划。另一方面也便于实时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和引导,并结合过程跟踪进行必要评价。

4.4 培养学生严谨工作作风

学生是实训的主体,指导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设计多种项目解决方案,通过认真对比、分析,选择最佳实施方案。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在设计过程中要不仅提倡独立思考的工作精神,还要针对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论

以项目为中心的综合实训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具体项目研发过程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项目训练的学生,其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实践证明,这种综合实训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曲晓文,办公自动化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2(1).

[2] 赵虹,资源整合校企共建专业综合实训室的成功探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