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20:4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项目管理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沙盘实训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9-0056-02

工程管理专业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全面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能够真正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针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而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绝大数教学机构都沿用传统、静态教学模式, 学生仅在课堂听讲,课堂自主复习,理论与实践无法结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培养工程管理人员具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应用能力和适应性。首先要求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非常合理性;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更强;专业培养的特色要更突出。因此,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构建其实践和理论的比例设置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促使企业培养人才的时间不断压缩,从而导致企业对于用人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都希望找到可以直接投入使用的人才。输送人才的高校,提升教育质量去适应社会需求是发展之本,而在这其中,实践类教学成为重中之重。通过充分的调研和学习,我院建筑工程系立足工程管理专业学科的实训条件,精心设置实训课程整体构建;加强与校外企业的深度合作,努力开发、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将“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落到实处。

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无论是在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或是政府部门,项目管理的实践涵盖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产品定位、规划设计管理、客服管理、物业管理等多个阶段或领域。实践课程的整体构建必然要考虑到后期的应用方向,通过系统化梳理,一定的理论支撑,精炼出项目管理科学而有效的工具和理论支撑,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并把这种模式应用于在实践沙盘课程项目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收获。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是模拟某个具体工程让项目负责人与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用直观的沙盘教具模拟项目执行与开采过程。从项目的全过程运行当中掌握人才开发、沟通管理、决策能力,也具备创新理解项目运作流程。现代项目管理更趋向于从建设到投产到营销的全过程管理,因此实训课程的构建需要突破传统的项目管理课程授课方式,讲解概念、举例说明、课程复习等过程,而是通过具体项目的实际运作模拟管理和经营的全流程,迎接风险,来拓宽贯穿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增强以市场为导向的项目决策意识。

实践证明非常逼真的模拟环境、项目组成员的认真参与能让学生完全进入项目管理状态。每一次课程学生再通过对项目建设的盘点与总结,暴露自身误区,反思决策成败,解析得失,梳理管理思路,随着课程的深入开展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综合管理素质。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整体构建

1.1 项目团队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是通过让学生在实训室里模拟不同的工作岗位,每5~6人组成一个模拟的项目部,并且在模拟的工程建设项目环境中,体验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的实践模拟课程。

1.2 项目研究目标

沙盘课程融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结合最佳的管理实践,再借助于军士兵棋推演这种方式,最终使学生可以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体验项目管理角色和流程、掌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建立项目管理系统认识。基于PMBOK知识体系,在项目实践之余讲授《项目项目管理规划(计划)》如何编制应用,也体现工程管理中规划对于项目实施的指导性、预判性,大大降低了项目过程的风险和无序性,为规范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目标实现能奠定基础。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基本内容

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通常将整个学科分为若干理论课程,这些课程独立授课,培养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使其具有一定广度的理论基础和深度的专业课程体系,具备可塑性。但由于所有课程授课时间跨度较大,学生的知识链并不是牢固且完整的,因此走向工作岗位,如何运用理论知识来处理实践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应届学生的工作瓶颈就凸显出来。

根据《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 50326-2006》中所划分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自检,构建的沙盘课程中所涉及到知识体系包括:合同管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项目收尾。

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基础上,涵盖本专业实际项目运作过程中12个方面:①理解“项目”、“项目管理”②掌握项目特征;③项目团队的构成和设计;④影响团队有效运行的障碍分析;⑤项目可行性分析;⑥项目生命周期体验;⑦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确定风险优先级;⑧风险监控与缓解策略、应急计划的调用;⑨如何制定成本计划;⑩项目控制措施运用;11项目团队决策检察;12项目调整和总结评估。

1.3.2 研究基本方法

工程项目模拟沙盘各职能中心涵盖了建筑项目运营的所有关键环节,研究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主要针对战略规划、资金筹集、项目研发、物资采购、生产建设、财务核算与管理、设备投资与改造等几个部分为设计主线,组建相互竞争的工程团队,把工程建设项目开发所处的内外环境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在模拟环境下开发不同工程建设项目。实践构建环节包括: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建设对抗演练教师评析学生感悟。在一系列活动中,参悟科学管理的规律,同时也对建设资源的管理过程有一个实际的体验。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沙盘课程融入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结合最佳的管理实践,再借助于军士兵棋推演这种方式,最终使学生可以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体验项目管理角色和流程、掌握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深化项目管理系统认识。

1.3.3 设备条件

2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整体构建效果

综合运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理论知识,更灵活掌握工程项目管理9大知识体系。

学习单元从个人转变成团队,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互相帮助学习的氛围。

每个组之间形成竞争氛围,提高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摒弃灌输式教学,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教学,首先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有所悟,然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评讲解,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工程项目管理沙盘实训课程能够让学生坐在课堂里,在紧张有序的气氛中,体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本质;学生对与理论知识如何实践应用加深理解。从最终的应用效果来看,增强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而最终能够更容易地融入社会建筑企业的管理运作。

参考文献:

篇2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采用“项目-任务”式的课程设计模式,通过2年的试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采用的方法和理念以及取得的经验对于同类院校以及理论课增加实训环节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设计

0前言

如何提高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效率,追求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在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巨大经济效益的推动下,关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吸引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关注。为了适应船舶和海洋工程企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以及后备人才,结合船舶和海洋工程项目在管理上的实践,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开设了“修造船项目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项目管理”课程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开设尚不普遍,同时没有成熟完善的可以推广借鉴的课程体系。笔者与项目组对于“修造船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构建了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过2年的试用,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获得的经验对于同类院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

船舶工业是涉及航运、海洋开发、国防建设的综合性产业[1]。在船舶建造领域,从2010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后,至2016年我国船舶的手持订单量、新接订单量都为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重要造船中心之一[2]。但我国船舶建造在自主创新能力、技术、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相比较日韩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海洋工程领域,我国中、浅海海洋工程装备建造效率相比新加波和韩国有一定差距;海洋工程深水高技术平台的研发、建造落后于美国和欧洲。鉴于此,为了大力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水平,实现国家向深海挺进的海洋战略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人才提出了指导性的要求。

1.1行业的需求

从国内船舶和海洋工程企业生产模式来看:一是使用日本造船企业的精益化造船模式;二是针对个性化建造对象的项目化制造模式。当前,我国几乎所有的造船和海洋工程企业所接订单,都需要满足船东在设计、用途和使用地域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单艘或者小批量订单式成为市场的主流。针对这一特点,为了适应船东和市场的需求,我国绝大多数造船和海洋工程企业在生产管理模式上引入了项目管理。

1.2企业的需求

基于企业生产模式的要求,船舶和海洋工程制造企业任一生产工作岗位都是在特定的生产项目中。笔者曾对10家国内比较重要的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企业人事与生产部门主要领导进行过人才需要调研(图1所示),显示项目管理知识能力已成为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最为重视的员工能力之一。

1.3从业人员的需要

笔者对465名船舶与海洋工程从业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发现,被访问者中对补充项目管理知识的需求比例较大(图2所示),可见从业人员对于管理及项目管理知识需求度较高。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高职高专学生在就业岗位方向上具有极高的针对性,学习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学生工作后可以尽快了解企业生产模式,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其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相关专业学生中开设此课程,可以作为学生重要的能力拓展,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项目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学生掌握一种生产管理中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项目—任务”式教学课程设计

在一般高职高专院校中,现在课程设计都倾向于理实一体化。该类课程的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听课与实验、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2]。而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管理类课程通常情况下采用理论教学体系来实现,较难实现“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要求。笔者通过深入研究“理实一体化”课程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化”与“任务式”两种课程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要求的“项目-任务”式教学模式。

2.1项目化与任务驱动式课程结构

项目化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定义为“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中“项目”指一个个精心挑选的典型产品或服务的活动[3]。项目课程的设计定位于专业面向的岗位,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开发课程教学资源。项目化课程结构如图3所示。任务驱动课程基本含义是“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课程设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思路是用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学习[4]。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系列由易到难的任务,通过实践学会蕴含其中的抽象理论,自主地初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任务驱动课程结构如图4所示。

2.2“项目-任务”式课程结构

“项目-任务”式教学课程是融合了“项目式”课程与“任务式”课程两者特点而设计,将授课知识按照岗位任务以项目形式用于课堂教学。在本门课程中,还结合了案例化教学,即通过教师授课,布置项目任务,组织学生讨论,完成角色任务或撰写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施教学。

2.3设计符合课程个性要求的“教学做一体化”教案

以任务主导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更贴近实际生产需求,具有实用性。课堂教学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案的设计十分重要。针对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授课内容,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精选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并以案例化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学生提前阅读准备--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撰写交流报告,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过程。在课程中选择什么的案例,是“项目-任务”式教学成败的关键。首先,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来选编案例。授课使用的教材,是采用案例引入、知识模块化拼接的方式编纂的教材,在教材中已经体现了很多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较为典型案例,但是在授课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细致差别,还需要选择更加贴近的案例,只有这样才能因专业,换句话说就是因岗位施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选取、编写的案例应具有启发性。用于教学的案例必须包含一定的问题,最好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的问题或者类型,让学生自己挖掘;另外,特别要注意,案例中隐含问题不一定是多多益善,要把握能启发学生思维即可。第三,选取、编写的案例应具有实践性。在案例选择或者编写的时候,为了授课需要需要重构或者变换个别背景或是假设条件,编设的内容必须有客观依据或者说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需要,以强调其操作性,使学生通过讨论来解决问题。第四,选取、编写的案例要贴近实际,生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实践。

3结语

“船舶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项目-任务”课程教学体系的最终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在学生知识能力掌握水平的考核上,注重平日项目化作业的完成,特别是项目小组共同的完成情况,让学生深刻理解任何工作都是在项目中。本教学改革取得的经验可以为职业院校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理论教学课程如何增加实践内容提供可参考的范例,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需要和企业生产需要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年)(国发〔2013〕29号)[R].2013

[2]李雄杰.高职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规划与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3

关键词:电梯 指导 实训 安装 学生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82-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梯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是一种大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由近10 000多个机械、电气部件组成,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是一种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其安装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运行维保技术要求高。

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提高和规范电梯行业专业人员势在必行,与社会对电梯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梯专业的学生极其缺乏,而且当代大学生的娇生惯养与电梯行业辛苦的工作难以磨合,作为电梯安装实训教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安装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形成了自身对专业的归属感,毕业的学生也受到了电梯企业的广泛认可,以下具体分析了电梯安装实训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对于电梯专业的实训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借鉴价值①。

2 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

电梯的安装实训应放在学生具备制作相关管理文件能力的前提下,或上完以下全部或部分电梯专业课程之后才可进行,如:《电梯结构与控制技术》、《电扶梯国家标准》、《电梯施工安全规范》、《电梯工程项目管理》和《电梯检测与调试》等②。在学生教学过程中,除了提供必须的教学资源,如:电梯实训井道、电梯整机部件、劳保用品、施工工具和指导老师,其他则要求学生自我完成,比如讨论施工工期、质量管理方式和指标、安全管理守则和指标,紧急事故处理方案,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施工进度表、施工方案、质量和安全指标、人员安全组织图、人员质量组织图、安全守则、考勤表、土建勘测表、施工用电计划、电梯规格表、工具借用清单、电梯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场吊装和库房方案、井道施工警示牌、开箱检查清单、还有每天需要提交的安装日志和安全报告、自检记录和互检记录;所有的文件经学生讨论制作完成后,指导老师需要一一检查,保证可行性和安全性,对于学生自发的管理模式,只要在保证工期、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一切管理模式都是可以支持的。

3 教学过程的监督

实训开始,并要求学生在实训井道外张贴制作的项目管理文件,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工具和劳保用品,每天开工前召开班前会议:明确施工任务和安全守则。作为指导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严格监督学生的施工过程按照施工计划和方案落实,并协助做必要的调整。

(2)重心放在监督学生的安全问题上,必要时责令停工教育,要求其学生对自己的安全负主要责任,经常性的做安全意识的思想工作,使将遵守安全变成习惯性的意识,养成良好施工习惯。

(3)施工进展到关键时刻才进行现场指导,处理紧急情况,其他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包括稍作分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安装指导手册有解释的问题),不回答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发扬探索的求知能力。

(4)用企业的时间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方式、国家的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不时验证学生的自检报告,每天上下午施工前后,及时梳清和总结当天施工内容,警示质量和安全问题,传递现场工作经验和技巧,表达鼓励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实训与现场工地的实践有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工期的要求,现场工地对工期往往要求很高,而现场在土建、设备和人员准备方面却难以跟上安装工期的要求,现场施工过程中甚至需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去与多方协调、去克服各种土建等方面的困难,认识这些困难非常重要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的。因此,实训教学中要重视培训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不要抱怨困难,学会自己去克服困难,指导老师也要不时的传播现场工作经验与学生分享,避免学生盲目自信,降低对自己能力的培养。

4 实训教学后期的总结

安装结束,除了要求学生做整机的质检、清理现场、上交工具、劳保用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学生写安装技术总结、安全总结、管理总结、紧急事故处理总结等,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提升、为接下来工地的工作做好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甚至还可以当做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分工、仓库管理、工具准备、脚手架搭建、土建勘测及组织机构图等各种项目管理文件的准备。

(2)施工过程总结,包括:每日工作安排,班前会议,安装日志,质检记录,安全记录。

(3)技术总结,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的安装技术总结。

(4)安全总结,包括:回顾安全培训的内容,总结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和学习各种重伤和死亡事例。

(5)自检记录和项目移交记录,包括:自检报告③④,电梯移交清单。

总结是提高学生安装实训知识和经验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时要求学生做好;提取总结中精华的部分,让企业管理和技术负责人提供帮助,针对其中的要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安装过程禁忌、工期管理要点、分工合作安全注意事项,并增加一些安装后期的经验知识,如安装款的回收、验收现场的协调、电梯安装与维保的交接、与总包和分包工程协调、工程例会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工地现场的安装管理流程,最后让学生探讨并发表个人看法,使得短时间的安装实训教学能够得到最大的收获。

5 结语

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是每一位老师的重要工作,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电梯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是区别于“农民工”的要点之一。

通过三届电梯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工作情况实已经充分证明,采用新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电梯安装实训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配角变成了主角,不仅技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毕业后学生的技能和做事态度也广受企业好评。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方向,更为企业培养出符合其发展战略的人才。在“学生自我管理”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受到广泛认可,并且为国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注释:

① 电梯行业安装人员的传承[J].中国电梯杂志,2009(21).

②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SV学员手册-过程管理与文件[S].

③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安装验收检查清单[S].

④ 电梯国家标准 GB10060-1993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TSG T7001-2009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S].

篇4

应用型 专业素质 实习基地 师资队伍

21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创新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而言,工程管理专业应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项目咨询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具备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监理师基本素质的、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变革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我校把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工程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上。因此,探索和创新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现代化生产对人才的需求,是我们亟待认真思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优化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区别于传统的本科培养技术科学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也不同于应用型专科教育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提出体现“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培养全面基础知识教育的复合型人才。工程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包含通识、专业和其他课程,突出宽基础的通识教育和四大平台(即工程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及工程法律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这种“宽基础”成为培养跨越土木工程、管理、经济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础。

为使学校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与现行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学校在专业办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都围绕注册工程师制度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来开展,积极构建适应本行业注册执业资格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前瞻性。反映工程管理专业的最新发展,适应本行业注册执业资格制度考试的动态性要求;灵活性。采取多方向培养,拓展学生的职业空间,适应本行业注册执业资格体系下不同注册工程师的要求;终身性。大学教育与职业资格体系有机结合,使大学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国际性。满足与国际执业资格制度接轨的要求。

在培养计划上,应全面推行弹性制学分、主辅修制为主要内容,以“规格加特长”、“素质加能力”为主要特征的学分制;在培养模式上,应注重“多样化”、“开放式”,开展个性化教育;在培养方式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二、加强实践,注重学生专业素质培养

在素质教育的诸方面,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在中小学阶段已经开始,进入大学以后继续得以扩展,而专业素质教育则是接受高等教育之后进行的。专业素质教育包括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技能结构,而培养能力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传授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必要条件,但获取知识并不等于具备了能力,应当通过实践教育来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发掘学生中蕴藏的潜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方面的完善,除了要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还必须建设有特色、多层面的实践教学环境,以便更好地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平台来掌握各种工程管理软件的使用,通过项目模拟仿真,熟悉和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学校应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以配置基本的软硬件设施(计量与造价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软件、招投标模拟软件等)。学生可利用专业的仿真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策划并实施各种模拟专业管理活动。如工程招投标过程模拟、施工管理模拟、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模拟等,仿真展现各种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并轮流扮演特定的角色,以求产生角色认同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广泛而全面的专业技能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单项管理应用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模拟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和缩短专业人才培养周期的有效方式。工程案例尤其是大型、典范型工程案例蕴含着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经总结和提炼将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素材。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应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设置自主实验项目。

三、强化校外实习基地,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邀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工程师给学生做技术报告或者培训企业软件的应用。按照企业的需求微调课程体系,使企业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修订和实践过程的效果评估,形成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学生的学习和课程实习提供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工程单位有较长的生产实习时间,真正参与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加速更新方能适应各项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以及业务培养来适应这一变化。未来的建筑人才是既专又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我们又肩负着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今后,对教师的要求,不但业务水平高,而且实践能力还要强,更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为了紧跟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各位教师除加强政治学习外,还应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既要参与实践, 具备丰富的经验,又要在某一方面具有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既是工程师,又是教师;另一方面,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请进一些社会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与学者, 参与教学方案的研究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等,这样有利于教学与社会实践相沟通,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业务。送出去是指选派一些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定期到设计、施工、管理等部门进行参与工作,以达到实训和提高的目的,这为培养技术应用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应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加强实验室的投入,加强实验教学的比例,特别是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定期进行各种实习,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新世纪,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有新的要求,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出适应新世纪、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素质高,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新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案例教学法是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学大纲、内容和目标的需要,利用项目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以锻炼学生解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该方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工程案例进行讨论,提出见解,做出合理判断和决策,借此解决实际工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工程招投标在实际商业运作中具有保密性,不便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为此学生对实际工作情形比较茫然。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用典型工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案例中主动思考。此教学法需要考虑案例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方面内容。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在工程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程教学中的主角,其实质是设计多个情景,提出多个任务案例讨论,可以从多个方面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工程案例运用

2.1教学内容设计

对于招投标课程来讲,拟建项目主要来自近年来一些中小型工程案例的招投标任务,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工程的招投标设计。学生根据招标函进行模拟。选题的难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计质量的好坏。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围绕两个到三个工程项目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分若干个组进行方案的设计与讨论。项目是该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包含了课堂教学大纲和重点难点。以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为主线,把编制报价书、工程承包合同及后续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工程安全管理等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内容融为一体,强调启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2.2教学组织实施

结合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及教学要求,设计开展招投标全过程模拟实训,以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及文件资料为背景依据,学生自愿组成5~8人的小组,由专业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荐的方式选出一组提前开展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包括通知公告、合同条款、投标方式、评分细则、图纸资料、工程量清单及标底等,同时负责组织工程投标工作,筹备开标、评标会议等。各投标小组依据招标文件编制各自的投标文件及工程报价等任务并按时提交。招投标全过程中,各招投标小组必须严格遵循保密原则,标底及投标文件等均采用统一制式的密封形式,在评标会现场公布开标,并由5名以上专业教师及项目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在投标小组依次答辩后按照评标细则进行评审;最终,结合招投标文件编制质量、招投标活动表现对各小组成员的实训加权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以实际项目为例进行招投标课程的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亲自感受工程招投标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2.3成绩考核与评价

在河北省某高校2011级建筑5班、2011级建筑6班,根据案例教学法实施“招投标课程设计”的教学安排与要求,而在该校2012级工程1班和2012级工程2班运用传统课程教学法开展教学。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法的学生成绩大部分处于60~79分,传统课程教学的学生成绩不及格率约6%。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不及格率明显低于传统课程教学,不及格率降了4%;80~90分的学生成绩优于传统课程教学,学生成绩提高了25%;位于90分以上的学生成绩提高了10%。通过两种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对比可知,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的平均成绩整体上得到明显提升。

3效果分析与对比

根据案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招投标课程考核成绩的对比,进行了同步跟踪评价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融入,在不同程度上能激发学生兴趣,53%以上学生对教学课堂的持久度>30min(每课时以45min计),而传统课程教学法教学课堂上21%的学生注意力持久度30min以上。在实际的情景设计过程中,80%以上的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提高了16%。应用案例教学法,60%~80%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达到57%;而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下,60%~80%的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仅有26%,这表明成绩中等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31%。

4结论

篇6

1.我国物流工程硕士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内容探讨

2.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定位及其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3.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机制初探

4.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探讨

5.物流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6.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协作培养研究

7.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满意度实证研究

8.上海大学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满意度调查研究

9.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管理——以东华大学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制定为例

10.基于自锁理论的物流工程硕士专业建设的分析研究

11.培养全日制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总结与建议——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12.基于“三维胜任力结构模型”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3.基于行业导向优化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4.物流工程专业硕士项目化培养模式研究

15.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策略分析  

16.一种基于仿真的物流工程实验教学改进

17.完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 

18.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 

19.应用Flexsim软件辅助《物流工程》教学 

20.论信息技术与物流工程 

21.应用于物流工程中的信息技术  

22.物流工程专业建设与“产学研”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 

23.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 

24.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初探 

25.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培养模式与机制初探 

26.地方高校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7.LINGO软件在物流工程运筹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8.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9.我国物流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 

30.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31.物流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研究

32.教学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硕士课程设置探讨

33.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4.基于快乐教学的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35.《物流工程》课程“3+5+1”教考模式改革探索——基于台湾大学的经验借鉴

36.物流工程专业物流设备方向人才培养研究 

37.物流工程与林业工程学科研究生交叉培养方向探讨

38.《物流工程》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39.试论物流工程人才的教育  

40.煤矿物流工程合理化对策研究 

41.基于能力结构的物流工程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析 

42.物流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模式探讨 

43.探讨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

44.基于CDIO模式的《物流工程》课程架构体系设计 

45.面向产业需求的物流工程专业培养体系优化研究

46.物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47.浅析物流工程管理技术 

48.我国物流工程硕士模块化教学体系及内容探讨 

49.线性规划在物流工程中的应用 

50.物流工程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  

51.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工程专业为例

52.Flexsim在高校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3.物流工程硕士专业课程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54.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 

55.物流工程实验室MES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56.基于行业导向优化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57.探讨分析物流工程管理技术 

58.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59.浅析物流工程管理技术 

60.研究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原则——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61.物流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满意度实证研究 

62.结合物联网技术的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  

63.物流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的探索与实践

64.物流工程项目调度的最小贴现成本方法

65.物流工程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分析 

66.物流工程专业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67.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68.面向产学研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研究 

69.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思路浅述  

70.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71.物流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与培养体系探索 

72.物流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案的优化设计

73.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74.基于CDIO的应用型物流工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75.高校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与教学研究 

76.基于TOPCARES-CDIO的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机制探究

77.物流工程发展趋势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78.普通高校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调研

79.基于“三维胜任力结构模型”的物流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80.新形势下物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1.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构建协同教学平台

82.基于能力培养的《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83.物流工程发展趋势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探讨 

84.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讨

85.VR技术在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86.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

87.物流工程实验室建设的研究

88.案例教学法及其在物流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军事交通学院为例

89.物流工程专业PBL教学模式的构建 

90.发展建材企业物流工程的对策

91.浅谈物流工程监理 

92.面向社会需求的物流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93.物流工程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94.基于“Kemp模式”《物流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模式的设计

95.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协作培养研究 

96.基于分形知识结构的物流工程人才能力生长模型研究 

97.创新技术在物流工程方面应用的研究 

98.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探讨 

99.中国物流工程发展 

100.试论物流工程及其技术创新 

101.物流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社会需求和工程实践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102.物流工程本科教育国际合作联合培养实践与探索 

103.谈谈数学在物流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104.物流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105.现代物流工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

106.案例教学在物流工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07.物流工程专业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的思考

108.IE专业物流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09.农林院校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10.物流工程投资中的净现值方法 

111.应用型本科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12.着眼综合大学建设目标,加强“物流工程”学科领域建设

113.浅谈开放实验室对物流工程专业研究型人才培养 

114.基于滨海新区需求的物流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115.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构建的几点思考

116.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17.物流工程实验室优化建设研究

118.物流工程专业PCS-CDIO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19.浅析信息技术与物流工程

120.依托交通的物流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

121.新疆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

122.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及教学建议

篇7

摘 要: 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校外实习模式的不足,笔者针对问题给出了一个采取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试图解决企业方的要求过高及培训成本过大等问题,以接近实际软件项目开发的模式进行实训,给出了培训计划和详细的考评标准。

关键词: 校外实习;软件实训;项目开发

校外实习作为一项重要的大学生能力培养教育的组成部分,每个学院都非常重视。这也是体现学生学习成果,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确认自身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如何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外实习的环境就非常重要。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校外实习模式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系的校外实习模式采取课程实训的形式出现。每个秋季学期针对大四学生开设,名称为:project实训。其中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个部分。目前project实训及校外实课时为:校内56课时,校外7天。校内采取一半理论课一半上机实训的模式进行,校外在计算机培训公司进行全天的机房实训。

通过3届的实习培训的结果来分析,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重复,深度不够。校内实习的模式还沿用课程实训的模式,形式上脱离实际工作方式,内容上重复了一些课程实训的内容。校外实训,公司提供的内容多为理论方面和前台界面设计方面,难度、深度都不及校内,并且也有内容的重复。学生普遍反映校外实习效果不佳。

(2)对校外实习内容无法有效控制。校外实习内容是由公司内部制定,在签订合同时学校只能在大的方向进行控制,具体内容在实习时才细化,学校无法对内容进行修改和其他干预。

(3)对实习公司要求高,合适的实习公司少。校外实习是学生到企业去实地工作和学习,但对于大部分软件公司都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的实习学生,更不愿意提供公司的电脑等设备帮助学校培训学生。因此,目前能合作的公司都是一些专业的培训公司,而这些公司虽然可以提供大规模的实习场地,但是实习模式还是学校式的,无法和实际软件公司的开发相比。

(4)校外实习成本大,时间短。目前的收费标准为一位学生30元/天。7天培训,以2009级约160人计算,总费用约33600元。随着物价上涨,实习公司将在明年提高收费,而我系10级,特别是11级、12级3个专业的人数都在300人左右,实训成本将大大提高,而7天的校外实习对于软件项目的实习几乎是无法进行的。

(5)无法达到实训目的。project实训及校外实习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量接近实际开发,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以期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但目前的两部分实训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和实际的项目开发有一定差距,未能达到当初设计课程的目的。

二、校外实习新模式的设计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了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实训项目计划。

计划的主旨: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接近实际项目开发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学习。

1 新模式的设计思路

实训方式:合并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学院提供实习场地环境、部分实习辅导教师及后勤保障,软件公司提供实习内容和管理模式。

采取引进来的方式邀请软件公司及资深软件开发工程师进驻学校,以软件项目开发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开发小组统一进行管理。公司提供资料和工程师,学校提供场地和软硬件环境,学生就在校园里进行实习。以一个软件公司的架构来进行管理,学生面对的是实际项目,教师和所聘用校外工程师作为公司的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项目进度和开发方法的指导工作。每个开发小组组长由学生担任,具体开发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最后由指导教师、校外指导教师评审后统一给出实训成绩。

2 实训计划的设计

(1)实训流程安排,共25个工作日:

①按专业方向分别进行规章制度、开发流程、开发标准规范的培训,系统基础框架使用培训1D。

②选定题目,项目小组开始整理、分析需求1D。

③项目小组内部需求分析头脑风暴、分析整理、内部研讨1D。

④项目小组内模块设计讨论、分析与整理3D。

⑤项目模块编程实现与代码优化8D。

⑥单元测试与问题修改1D。

⑦集成测试与问题修改1D。

⑧项目数据提交与编写测试分析报告、准备静态分析答辩会1D。

⑨项目初期成果总结与分析1D。

⑩项目小组的再分配与调整2D。

B11单元测试与问题修改1D。

B12集成测试与问题修改1D。

B13项目数据提交与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编写2D。

B14项目评审1D。

注:以上1D指至少包含4课时及以上的工作量。

实训总课时约为:100课时。

(2)实训授课日历。授课计划如下:每周每班4次课,即4个工作日。6周实训,1周答辩,共7周。每周3次课为专职教师担任,一次校外指导教师担任。初拟的实训日历如表1实训日历表所示:

(3)实训项目题目。

①旅行社办公管理系统。

②医院门诊挂号系统。

③网上书店。

④数字化商务与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整体解决方案。

⑤餐饮管理咨询公司网站建设方案。

(4)学生成绩的评分标准:侧重于专业能力的考查,通过较详细的分类进行量化考评。专业能力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①问题的复杂性:即解决问题的算法复杂程度,可以考查对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

②软件的功能性:即软件实现的功能,可以考查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

③软件的适用性:即软件与欲解决的问题之间的适用程度,可以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④软件的易用性:即软件使用的方便程度,可以考查对软件界面设计的理解程度。

⑤系统演 示:考查语言是否流畅、声音是否洪 亮、形体形态是否举止大方、讲演课件制作是否精良。

⑥设计说明文档:考查文字表达能力,是否包含需求分析、数据表结构设计、系统功能和实现方法四部分的内容。

具体分数权重如表2所示:

3 新实习模式的优势

基于实际软件开发模式的校外实习模式的设计,有其更为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具体到本项目的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合作成本,提供了更多潜在合作公司的可能性。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住宿等后勤管理,实习公司只需要提供资料和人员,大大降低了实习公司硬件方面的成本,降低了合作的门槛,使得与真正的软件公司合作成为可能。在费用方面,不按人数收费,按照提供的资料和人力计费。目前该专业人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使得学院校外实习的成本降低了。如果采取直接聘用校外软件工程师指导的方式,培训费用还将大大降低。

(2)接近实战。由于采取公司化项目管理,学生以项目开发小组的形式向项目负责。工作过程采取项目开发的方式进行,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的项目开发。

(3)实训内容新颖。与合作公司联合制定的项目实训内容是以该公司实际项目为蓝本设置的。内容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实训内容完全不同,它更贴近实 际,学生会感觉更新鲜,更有兴趣。

(4)实训项目的可控性提高。实训项目是校内教师与公司合议产生的结果,所以学校对于实训内容的控制性就大大增强,甚至还可以对实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正,使得学校在整个实习项目中比较主动。

(5)内容丰富,综合考查。本项目的实习将会涉及计算机专业几乎所有的主干专业课程的知识。如:软件工程项目管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J2EE或NET技术、网页设计、软件测试技术等。通过项目可以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知识考查,提高学生对实际项目的认知,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通过前期对兄弟院校和一些软件公司的接触,已经有一些学院开展了类似的实训方式,学生对这样的实习方式普遍比较容易接受,基本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实习效果。

通过大量的分析和论证,新的校外实习项目计划的效果大大好于现有的实训模式。目前,学校正在进行培训细节的完善工作,如:规则、进度安排、考查机制的制定,并且已经与一些软件公司及资深软件工程师进行了前期的洽谈,对该实习项目的合作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参考文献:

[1 ] 金尊和.软件工程实践导论:有关方法、设计、实现、管理之三十六计 [ M ]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是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而且与现行的建筑规范、规程、标准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文件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的相关要求和基本方法。

2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知道工程准备阶段的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熟悉竣工图、竣工验收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掌握施工资料、建设监理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2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个建设阶段工程资料的填写、收集、整理、归档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项目训练、案例学习、综合实训,掌握编制整理土木工程管理资料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使学生到岗后能很快熟悉工作内容和要求,并迅速成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的施工质量管理人才。

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去伪存真、诚实守信的工作态度及工程素养和创新意识。

3以往教学情况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以往的教学过程是:(1)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资料员的工作责任要求,结合教材和资料软件,采用讲练结合,即一次课一个内容,学生按照范例,机上练习填写一个或几个相应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2)学生虽然在其他的课程里学习了建设程序等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相关的内容,如果老师们认为讲过的东西到该课程就不提了,如:施工过程等,学生们一是忘记了;二是不会横向联系,因此资料综合实训往往混淆施工程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理顺关系,才能顺利完成实训要求。(3)由于该课程的工程特点和资料员的工作特点,该课程成绩考核确定为过程性评定考核,没有有效杜绝学生作业的复制,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不高。

4存在问题及原因

(1)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大学扩招,我们学院学生的生源差异性较大,学生的接受能力比其他大学的学生也有很大差异。表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到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实习时,一是独立填写资料较困难;二是遇到一些与工程测量有关的技术资料整理困难。分析原因认为:一是《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开设较早(与施工课同时开),学生还没有基本的工程施工素养,对施工工序了解的还没到位,到了工程施工现场不知道资料员该从什么地方干起;二是学生只是在施工课上机械的了解了施工工序和施工质量要求,对工程的实际情况尚不明确,对建筑规范了解较少,填写资料时和工序不一致,感觉混乱;三是由于授课过程中由于学时的关系,所有专业课老师没有把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应用告诉学生,同学们不会学以致用。如前导课《工程测量》和《工程CAD》在一些技术资料里应用较多,遇到利用线路测量原始数据绘制和导入图形时,不能顺利完成。而目前地区性的土木工程较多,对技术资料的需求也较多,我们以前没做过施工和线路测量整合资料实训,这方面是弱项,需加大实训力度。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学生在各部分内容的学习过程中缺少足够的实践性训练,教师只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实物图片来帮助学生对该课程的基木理论与技能加深理解与掌握。学生普遍反映内容抽象、缺少感性认识,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木文的课改的初步设想和计划,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下,强调了实践和职业属性的教学思想;认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改革设计的理念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标;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建筑发展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性的职业人才。

5教改情况

(1)基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的实用性、技术性原则,应首先确保课程对学生主体的“受用性”,应以工作(情景教学)导向为课程教授的过程和思路,为此,可以联络当地城建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并组织学生深入到一线建筑工程项目的现场进行授课,因为一个项目或者建筑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通过现场观察对各项施工措施和实施情况的了解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实践经验和积累有着现实意义;对于施工验收的过程中按照规范的要求执行的每一项工程的检查、维护、改造、扩建进行充分了解:在实施施工过程中到哪道工序该做什么资料、)只有通过“现场学习”进行这门课程的改革,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面和熟悉了解工程施工从项目立项到工程竣工过程的每个步骤和细节,对工程的施工进程能有具体到位的认识,并且建议让学生步步跟进,紧跟工程进度确保更加全面的学习效果。《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是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课程,鼓励学生并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学院的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具体地领会各种专业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同时开课,在授课时尽量使施工资料的内容与施工课相联系,实时的给同学们讲明土木工程各个分部的施工工序和验评规范,并多次提醒强调,使同学们尽量做到耳熟能详。

(2)布置课程平时作业时计算机填写和手填相结合,分层次教学,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避免了抄袭和不思考乱填资料的不良毛病,特别强调资料造假也属于职务犯罪。

(3)尝试问题导入式教学。该课程部分内容比较复杂且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走神,问题导入式教学是解决该问题有效手段之一。对部分教学内容从新的角度局部系统化,使教学目标在局部内容中更加明确,学生对明晰系统的理解和长期记忆会加深。通过先导入问题,再讲解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针对性更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4)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氖“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色,要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要求和意见,可采用无记名问卷的方式进行。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不够,因此课程调整和更新往往不够及时。该课程引入无记名问卷的方式以后,能够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和要求及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5)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的方式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使学生真正具备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要求的能力、由企业提供实习场地,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学生进行生产性实习或顶岗实训,直接参与实际产品的生产,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托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培训和产品的开发,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

(6)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培育市场运行机制。引进社会资源,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牵头与相关企业制定实训基地有效运行机制和实施办法,引入生产企业合作经营,使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市场化。

(7)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土木工程中技术资料的要求把《土木工程测量》和《土木工程CAD》结合起来。如给出一组线路中线测量的数据和横断面测量数据,测量课老师耐心辅导学生完成地面高程的计算,手工绘制线路的纵、横断面图,《土木工程CAD》老师辅导绘制线路的CAD纵、横断面图,并导入相应的资料位置,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做一份较完整的技术实训资料,否则期末成绩不予通过。

(8)采取就业辅导法,对已经有实习地点的资料员,根据该生所从事的工程是房建类、水利类还是路桥类,辅导她们从资料员的职责出发,进场开始应该怎么做、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过程中一般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竣工验收时应该填写和收集整理哪些资料。施工现场还有哪些不归档的日常文件也属于我们资料员的职责。满足了同学们到任何土木工程单位都能胜任资料员工作的需求。

(9)期末课程总结时再次和同学们一起理顺土木工程建设程序,对分配在不同参建单位的资料员,帮助同学们分析资料员工作和其他工种的关系,使他们很顺利的融入工作环境。

6教改效果

该课程通过上述教学探讨和改革与实践,尽可能的培养了同学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了同学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查阅规范、应用规范的能力和认真细致、虚心请教、尊重事实、诚信求实的工作作风。同学们对于工程资料软件的应用能力和施工现场填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凡是认真完成《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课程学习任务的学生均能胜任土木工程参建单位资料员的工作任务。学生到施工现场实习不到一周便能独立完成资料的填写整理工作,学生们积极向上、认真负责、不断进取的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7不足与继续努力方向

(1)部分学生对社会不良现象适应较快,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较慢。表现为浮躁不安,手机不离手,耳机不下头,学习态度极端社会化,认为学习成绩也可以通过手段摆平。漫不经心听讲,稀里糊涂作业,张口瞎说,随手乱填,随意性较多,客观意识较薄弱,对老师的要求情绪化,高兴就接受,不高兴全盘否定。这种普遍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学习任务很好的完成,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2)每个班级中,以前的学生是主动学习和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的占多数,现在则是少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坐下来安静学习,优质的完成学习任务,也是困扰我们已久的问题和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师们在学校的辛勤培育,实在难以抵御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想做管理者、指挥者,不想实实在在做事,说明大人们本身有问题,值得我们研究探讨。(3)虽然老师们做了很丰富的教学准备,也有一些工作经验,但是还不能满足个别好学的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这就要求老师们也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扩大知识面和不断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

8结语

篇9

关键词 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过程控制;工序;控制点

中图分类号U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4-0084-02

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概述

1.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过程控制是为了保证目标策划实施过程中不发生偏差。过程控制必须从作业层入手,坚持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从影响质量的各个方面进行控制,使施工项目按照制定的目标逐步落实。

1.2 国内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1)施工单位缺乏市场意识,破坏与承包方的平等交易关系,阻碍市场机制的发展;

2)施工参与人员整体质量意识差,公司管理层质量意识不强,从而使质量监督层的工作得不到充分重视,使他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3)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我国建筑行业大量劳动力来自农民工,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施工技能与质量意识较弱是显而易见的。

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方法

2.1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流程

1)开展施工招标;

2)严格监督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最终形成符合合同文件规定的质量要求的最终产品。

2.2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方法

1)决策阶段的质量控制;

2)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1)对施工队伍的资质进行审查;

(2)对所有的合同和技术文件、报告进行详细的审阅;

(3)项目部进行质量策划,确定质量目标,编制施工方案;

(4)对材料和工程设备的采购进行质量监控,检查材料、设备是否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报告;

(5)做好施工技术交底,明确各分项工程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

(6)进行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教育和培训,落实质量目标。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

(2)设置质量控制点,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也需要特别引起重视;

(3)进行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严格质量“三检”制度;

(4)进行成品保护,对半成品采取另时保护措施,为下步工作顺利进行提供可靠保障;

(5)施工技术资料与工程同步;

(6)质量事故处理,对重大质量事故,须报告业主、监理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由各方共同解决。

4)工程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1)依照合同的要求进行竣工检验,检查未完成的工作和缺陷,及时解决质量问题;

(2)制作竣工图和整理竣工资料;

(3)明确维修期内负责相应的维修责任。

2.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细节要素

1)最有效的管理是认真执行规范的要求,必须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2)根据工程实际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找出合理的施工方法,编制施工工艺或工法,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提高;

3)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应严格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质量管理活动;

4)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始终将工程质量控制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

5)提高全员质量意识,项目部应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学习和讨论,组织QC活动,提高全员质量管理意识。

3 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杭州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工程的实践

3.1 杭州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工程概况

杭州第二长途通信枢纽楼工程位于滨江开发区钱江三桥北堍三号地块,属省、市重点项目。工程占地面积35 204 m2,主楼为筒中筒结构,地上41层,地下2层,球顶高度209m,景观高度245m,建筑面积59 201.9m2。本工程为改造工程,安装工程合同工程量为3 700万元,合同工期为303个日历日。其中新增水冷式专用空调系统合同工程量为578.7万元,工期包含在总工期内。分项工程为新增恒温恒湿冷却水系统,该系统主机系统布置于地下一层,8台冷却塔布置于室外独立建筑屋面,1层~23层各层均布置8台恒温恒湿机组,以四根φ426立管为主线,一套系统设置两个单元,单元间互为备用,为大楼通信设备提供全年不间断冷却循环水,必须保证管道系统可靠运行。

3.2 杭州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难度分析

该工程主要特点:

1)工程量大、时间紧、楼层高;

2)参与单位多、各工种交叉作业多、施工环境受限制;

3)施工工艺复杂,¢426大管径立管采用沟槽式连接的工艺,是对传统施工工艺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良好实践。

3.3 杭州第二长途通信枢纽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为确保管道安装和安装后系统运行的绝对可靠,项目部特成立QC小组,针对以往类似工程的质量特点,进行QC活动,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通过调查研究,就卡箍连接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通过测量、实验、试验、计算等工作,解决技术难点,确定施工工艺,制定施工方案,明确质量控制点。各关键工序控制点安排专人实施,每道工序有专人负责检查、监督,保证了每一个环节在质量控制程序中运行,实现施工质量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3.4 施工单位管理体系参与质量控制的结果

由于本项目的施工单位管理体制的齐全和严谨,以及本单位的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最终达到了预期的质量目标。

4 总结与展望

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实践表明,过程控制的要素就是“人、机、物、法、环”五大因素的控制,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过程控制中质量控制点是过程控制的关键,只有找准了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才有可能有效进行质量的过程控制。

未来的施工必将向着安全环保的绿色施工发展,大力发展无污染或低污染的施工机械设备,势在必行。此外中国农民工数量为1.32亿,教育程度普遍低下,技能缺乏,质量意识淡薄。建筑市场是农民工的主要就业行业,为适应城市建设步伐的需要,政府或企业应积极组织农民工技术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并取得资格证书,农民工同施工单位建立长期合作机制,缓解施工单位用工压力,并改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GB/T 50326-2006)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上海市工程建设监督研究会.建筑安装工程质量监控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张迪.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篇10

【关键词】高职 园林工程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38-03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是园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实践性很强;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基于高职教育新理念的课改课题之一。对怎样立足农林业生产和园林工程特点,从园林工程施工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有效设计并开展实践教学,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 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按照职业活动项目,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比例

第一,紧贴职业活动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由表1可知,该课程将复杂的施工任务进行了归纳,整合为5个实用、够用的实训项目,并细化为12个紧贴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与训练、教师在教学与指导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第二,加强实践教学的课时数与比例。由表2可知,该课程实践教学在校内的开设途径有课堂教学和集中实训,课堂教学有教师的理论教授部分和学生训练部分,而集中实训则全部为实践训练。学时占总比例的2/3。由表3可看出:在5个项目中,占有课时比例较大的有“绿化工程”、“园林硬景工程”和“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这是课程的三个重点技能。

2.遵循认知规律特点,建立循环递进的四级实践教学体系

人类对知识的学习、认知,再到熟练掌握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知道怎样做事,了解会犯什么错误,再在有生产性质的项目中进行实训,最后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个过程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见下图。

第一,企业见习。在入学教育时,带领学生到园林工地现场,初步了解工程方向的职业岗位和工作情况,并给予引导,使之对专业、课程有感性认识,初步确立职业发展方向。

表1 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一览表

实训项目 实训教学内容

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 识读绘制园林总平面图;识读绘制整套园林施工图

园林土方工程施工 园林地形工程设计;土方施工

绿化种植工程施工 绿化栽植施工;绿化养护

硬景工程设计与施工 园路广场工程设计与施工;景墙工程设计与施工;水景工程设计与施工;假山工程施工

园林水电工程施工 园林给排水工程施工;园林用电工程施工

表2 课程教学时数设计一览表

项目 教学形式 周课时(节) 教学周

(周) 学时小计(节) 所占比例

(%)

课堂教学 理论 3 15 45 33.3

实践 3 45 66.7

集中实训 30 1.5 45

总学时 16.5 135

表3 各实训项目教学时数和比例设计一览表

实训项目名称 教学时数(节) 所占比例(%) 备注

课堂训练 集中实训

识读绘制园林施工图 18 2 22.2

园林土方工程施工 4 2 6.7

绿化种植工程施工 6 24 33.3

硬景工程设计与施工 12 14 29

园林水电工程施工 5 3 8.8

总学时 学时小计(节) 45 45 100

学时合计(节) 90

第二,课堂训练。当学生有了一定专业兴趣和方向时,围绕工程施工岗位工作内容,设定一些技能训练项目,分解成若干训练任务,再细化为技能点,在课堂上

――――――――――――――――――――――――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反复训练,使之熟练。这个过程允许学生不断重复、不断改正错误。

第三,集中实训。当学生对必备及常用技能熟练掌握后,安排规模和难易适中、内容较全面的真实项目进行集中实训,考验并训练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开展资讯、计划、实施、评估等过程性工作的能力。这个过程尽量避免重复、返工,但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

第四,顶岗实习。当学生具备完成一般项目的能力时,到企业的项目中担任各工种工长的助手或者施工员、测绘员等工程类岗位职务,经过半年及以上的生产训练,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个过程尽量避免重复,也要求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但仍然属于实习阶段。

四级循环递进实践教学体系

由上可见,见习重在培养兴趣、明确目标;课堂是反复训练技能点;集中实训以技能运用和培养职业素养为目标;顶岗实习是“真刀实枪”参与更大规模的工程任务,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这四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点到面,循环往复,递进上升,遵循认知规律。

3.立足专业生产与课程逻辑关系特点,因时开展实践教学

由于农林业生产的时令特点,园林植物栽植施工最好在早春进行,对照课程逻辑关系,应在第四学期开设,见表4。

表4 课程开设一览表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开设学期 总课时量(节) 备注

前导课程 园林制图 2 78

园林测量技术 3 88

平行课程 植物配置与造景 4 90 有前导性质

本课程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 4 135

平行课程 园林工程概预算 4 90 有后续性质

后续课程 园林工程项目管理 5 60

顶岗实习 5、6 840 分方向实施

4.挖掘资源,有效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第一,利用实训室开展课堂演练。充分利用校内园林设计、制图实训室开展课堂训练。如施工图识读,选择真实案例全套图纸,用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识读方法、内容。再如建筑防水的施工流程,播放视频,掌握施工要点。第二,协调学院待建绿地开展集中实训。利用校园和城市中已建成的具代表性的工程案例开展课堂见习、养护训练等实训。与学院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利用校园绿化资金,实施对新校区规划待建的绿化空地的设计、施工和养护项目训练。第三,联系合作企业开展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赴合作企业进行工程顶岗实习,并实现就业,效果良好,见表5。

表5 该专业近三届学生工程岗位顶岗实习及就业情况统计表

调查

对象 调查学

生人数* 工程岗位实习 工程岗位就业

人数 比例(%) 人数 占工程实习岗位人数的比例(%)

2012届 28 6 21.4 2 33.3

2013届 36 12 33.3 5 41.7

2014届 23 10 43.5 7 70

调查学生人数*:在我院该专业中随机选择一个班进行调查所得的数据

由表5可以看出,工程岗位实习和就业率逐年增长,在植物生产、设计和工程三大岗位群和其他岗位中,工程岗位实习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该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学生实习和就业岗位选择发生了作用。

二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问题:目前执行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三大方向,培养目标杂、教学内容多,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技能培养缺乏专一性,深度不够,很多都是浅尝辄止。

解决思路:细分专业方向,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开设课程有侧重。

2.课程技能训练项目之间有脱节

问题:前导、后续课程的技能训练项目间存在脱节,未进行大力整合,前导课程不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工程集中实训项目的工作过程应是“基址调查现场测绘方案设计手绘图表现电脑表现制作模型工程造价现场施工管理完成”,但实施时出现脱节,如景观模型制作目前无法完成。

解决思路:加强教学研究和改革,突出团队建设,一个专业方向的多门课程在校期间共同完成2~4个适宜的实训项目,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打包完成。

3.教师专业技能应不断更新提升

问题:缺乏实训项目的操作标准;课程教师人数少,课程团队建设乏力;双师型、教练型师资缺乏,教师的实践能力不强。

解决思路:对现有师资培训,尤其是企业工程项目锻炼;引进有园林工程施工资质企业的工程师协同我院教师进行实践指导;招聘教师时,侧重考核实践能力,不要只注重学历和理论水平。

4.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问题:工程岗位要求有较强的吃苦精神、责任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还要有交往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目前的学生往往表现出缺乏耐心、不愿吃亏、不顾大局等,不利于开展工作。

解决思路:寻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循序渐进地培养责任意识和吃苦精神;国家和行业要建立行业准入制度,从刺激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 结论

本课程实践教学经过深入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经过三轮教学检验以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效果在不断优化。接下来要在共享性课程学习资源建设、课程实施效果评价、教学团队建设和带动示范方面发挥作用,才能推动整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h.高职《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探索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