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识图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14:5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识图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识图实训总结

篇1

但是工程师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工程师必须要有坚实的学术支持和理论涵养,最重要的是要有经验,在建设建筑物的同时不会有任何的失误才行。所以我要多实习,这样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才不至于没有任何的经验。

2009年5月9号到17号,我们全体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实习范围包括我们学校的第三教学楼、第二实验楼、第四教学楼以及基础施工工地,住宅小区,南充图书馆新馆施工工地,上中坝大桥等。认识实习过程使我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掌握了一些专业基本知识。

经过为期一个星期的认识实习,我了解了很多与专业有关的知识,还包括毕业设计的制作。实习时还学到不少建筑基本常识,比如主教学楼道向都很明确,一般都是东西朝向,这样可减少太阳直射的时间;公共建筑都有很开阔的门厅和处于明显位置的楼梯等。知道了这些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

在对建筑的介绍中老师首先告诉我们什么是容积率(容积率是项目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小数表示。);什么是建筑密度(建筑密度是项目总占地基地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什么是绿地率(绿地率是项目绿地总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接着是框架结构,也就是指由柱子、纵向梁、横向梁、楼板等构成的骨架作为承重结构,墙体是围护结构。学校的第二实验楼门厅跨度较大,采用钢筋混凝土作成的折线型结构梁,不仅使造型更加美观,而且也更加稳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二实验楼采用玻璃幕墙,可使看起来更加美观,又减轻了自重,但是却造成了光污染,产生城市热导效应。房屋的都有宽一米左右的散水,其主要目的是将雨水排往建筑物外侧,防止雨水侵入建筑基础内,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同时一定宽度要求的散水也可以把雨水引离建筑。

桥梁施工时,先进行基础施工,在架设桥墩时,要先围堰,当基础为桩基时,预制桩可用捶击或震动下沉,此外也可通过自上而下地钻孔并灌混凝土浆与钢筋一起作为基础桥墩,当水比较深时可采用沉箱施工的办法。嘉陵江上的上中坝大桥是一座斜拉桥,采用单塔双锁面,锁型为扇形,有6*24根斜拉锁。斜拉桥由主梁、塔柱和斜锁三种基本构件组成,用高强度的钢材制成的斜锁将主梁多点吊起,将主梁承受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传至塔柱,再由塔柱传给地基。大桥桥面两头比中间略底,为双向四车道,另外还有人行观光道。塔柱呈”H”型,在塔柱内侧有上行楼梯,供维修使用。

我们在看录像时看到房屋施工应切实做好建筑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建筑垃圾及粉尘控制的技术措施(1)对施工现场场地进行硬化和绿化,并经常洒水和浇水,以减少粉尘污染。(2)装卸有粉尘的材料时,要洒水湿润或在仓库内进行。(3)建筑物外脚手架全封闭,防止粉尘外漏。(4)严禁向建筑物外抛掷垃圾,所有垃圾装袋运出。现场主出入口外设有洗车台位,运输车辆必须冲洗干净后方能离场上路行驶;对装运建筑材料、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工程渣土的车辆,派专人负责清扫及冲洗,保证行驶途中不污梁道路和环境。(5)严格执行工程所在地有关运输车辆管理的规定。2.噪音控制的技术措施(1)施工中采用低噪音的工艺和施工方法。(2)建立定期噪音监测制度,发现噪音超标,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进行整改。(3)建筑施工作业的噪音可能超过建筑施工现场的噪音限值时,应在开工前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申报,核准后再施工。(4)调整作业时间,混凝土搅拌及浇筑等噪音较大的工序禁止夜晚作业。3.施工现场周围的环境保护施工过程中积极对现场周围的环境进行保护。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别是土方工程施工阶段对进出现场的车辆进行冲洗,严防污染路面。施工时如果现场出现古树、文物等阻碍施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隔离措施,报有关单位治理完后再恢复施工。

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可采用土钉墙施工。土钉一般是通过钻孔、插筋、注浆来设置,但也有通过直接打人较粗的钢筋和型钢、钢管形成土钉。土钉沿通长与周围土体接触,依靠接触界面上的粘结摩阻力,与其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土体,土钉在土体发生变形的条件下被动受力。并主要通过其受剪工作对土体进行加固,土钉一般与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称之为斜向加固体。土钉墙施工时,坡度不应大于1:0.1。土钉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或经降水后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胶结砂土的基坑支护和边坡加固。另外根据需要,也可采用护坡桩施工,锚杆施工,冒梁施工等。在采用护坡桩施工时,每进深一米,都要加模板并填充混凝土,防止坡面下滑和地下水渗漏。且挖五米以上时,还应考虑照明和通风的问题。地基施工时,还应注意桩间土的支护,以防止雨水渗透造成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钢筋混凝土楼盖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1.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整体刚性好,抗震性强,防水性能好,适用于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楼面,有振动要求的楼面,公共建筑的门厅部分,平面布置不规则的局部楼面(如剧院的耳光室),防水要求高的楼面(如卫生间、厨房等),高层建筑和抗震结构的楼面等。现浇梁板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单向板肋式楼盖,双向板肋式楼盖,双重井式楼盖和无梁楼盖等。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盖。楼板采用预制构件,便于工业化生产,在多层民用建筑和多层工业厂房中得到广泛应用,此种楼面因其整体性、抗震性及防水性能较差,而且不便于开设孔洞,故对高层建筑及有防水要求和开孔洞的楼盖不宜采用。若在多层抗震设防的房屋使用,要按抗震规范采取加强措施。3.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其整体性较装配式好,又较现浇式节省支模。但这种楼盖要进行混凝土二次浇灌,有时还需增加焊接工作量,故对施工进度和造价有不利影响。因此仅适用于荷载较大的多层工业厂房、高层民用建筑及有抗震设防要求的一些建筑。

对于房屋主体建设,应遵循一定的施工顺序:弹划平面线检查柱、墙上的预留连结筋遗留的必须补齐砌筑安装或现浇门窗过梁顶部砌体。(1)排砖撂底(干摆砖样):一般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前后纵墙应排顺砖。根据已弹出的窗门洞墨线,核对门窗间隔间墙、附墙柱(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垛)旁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2)选砖:选择棱角整齐、无弯曲裂纹、规格基本一致的砖。(3)盘角:砌墙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砌筑的砖墙角度不要超过五皮,并应及时进行吊靠,如发现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好灰缝大小,使水平灰缝均匀一致。每次盘角砌筑后应检查,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才可以挂结砌墙。(4)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层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个同时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5)砌砖: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者采用三一砌砖法。三一砌砖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平、跟线,砌筑操作过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和乱缝。经常进行自检,如发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应随砌随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刮除。(6)木砖预埋:木砖应经防腐处理,预埋时小头在外,大头在内,数量按洞口高度确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内者,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者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歧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门窗洞口考虑预留后安装门窗框,要注意门窗洞口宽度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另外门窗过梁当洞口L0<800时,用钢筋砖过梁,当L0≥800时,用预制钢筋砼过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240;当支承长度不足时,应按过梁与柱、墙直接连接处理。当门窗洞边无砖墩搁置过梁时,采用在相应洞顶位置的砼墙、柱上予埋铁件或插筋,以便和过梁中的钢筋焊接。

对于混凝土浇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1)全面分层(2)分段分层(3)斜面分层。等混凝土终凝后,在10小时内对混凝土面进行复盖或淋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处于润湿状态,保养时间不少于7天。拆除模板的时间要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时,或依据可靠的参数资料,确定混凝土已超出标准强度。但是混凝土浇注时也要注意由于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温升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1)水泥水化热(2)外界气温变化(3)混凝土的收缩。早期预防温度裂缝的方法有:优先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如矿渣硅酸盐水泥。减少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的粉灰煤或在浇注时投入适量的毛石,放慢浇注速度和减少浇注厚度,采用人工降温措施(拌制时用低温水,养护时用循环水冷却),浇注后应及时覆盖。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有了更好的目标了,我在这次实习中知道了我所学知识中的很多不足,这事都是宝贵的经验,我会在学习的时候重点考虑,一一的将我的不足之处慢慢改正,直至作对为止。

篇2

按照以上分析思路,确定出建筑设备安装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三项: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四、结论

篇3

关键词:“两化”原则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学长制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程化、系统化的教学课程体系,成为高等教育推进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基础上,尤其是学校提出的“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简称两化)的原则下,加强教学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验实训有效性,强调相关知识的连续性及逻辑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实现创业和就业的保证。[1]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土建类专业的骨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还要培养空间想象与构思能力,进行形体的空间分析及图解,熟练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2]《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两化”原则下的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并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以方法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了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

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灵活改变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建筑制图与识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要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

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三、加强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创新型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职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

四、重视学长对课程教学的辅导

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建筑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事,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完善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如采用单独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整个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要兼顾实训实践的考核力度,加大实训实践的考核分值,完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案。[6]

随着“两化”原则的不断深入及发展,要突破原有课程教学的体系时,积极开展和探索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渗透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孟春芳.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J],山西建筑,2009,35(24):217-218.

[2]李国志.《建筑制图》课在教学中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J],现代营销,2012,3:343.

[3]刘迎,焦隽隽.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36:358-359.

[4]倪树楠,姚继权.面向工程素质培养的建筑制图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8,36:422.

篇4

关键词:教学分析;教学资源;教学策略

1教学分析

1.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重在培养学生运用投影原理、建筑制图知识正确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识图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顶岗能力。本课程涉及三个专业,分别是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和工程管理,那么在工作后的地位也略有不同,对于工程技术专业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检查监督工作;对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能通过识图准确计算工程量,确定工程造价;对于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能依据图纸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现场管理。综合而言,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为学生实际工作奠定基础。1.2课程承接《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是大一基础课程,是很多课程的先导课程,它后续课程有建筑构造、建筑CAD、建筑力学与结构、施工组织设计、实例工程图纸综合实训及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等等。因此本课程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1.3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专业大一学生,他们热衷于网络,团队荣誉感强,乐于动手,对于几何模型有一定的认识,但空间想象力较弱,对建筑构件了解少,从而成为学习本门课程的障碍。1.4培养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掌握现行国家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国家现行制图标准进行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够熟练识读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施工图;能用建筑专业术语与客户进行交流。(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简单来说《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这门课就是通过平面绘图能力能将三维模型绘制为二维视图,还能通过空间想象力将二维视图,在头脑中形成三维模型。1.5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建筑工程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原理及投影图和建筑专业图,其中正投影原理及投影图包括点线面投影、平面曲面立体投影、轴测投影和组合体投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共48学时,在大一第一学期开展,本部分是课程的基础,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建筑专业图包括建筑形体剖面图断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本部分共42学时,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是课程的重点,学习工程图识读,是所有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也在学生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课程考核采用30%平时成绩加70%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日常考勤和作业。

2教学资源

2.1教材使用教材采用刘军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参考教材采用赵建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十二五”规划教材。2.2几何模型上课教具有点、线、面投影模型、楼梯剖切模型、房屋空间布置模型,激发学生空间想象力,还有筏板基础配筋模型、独立基础配筋模型及楼板配筋模型等,提升学生识读配筋图能力。2.3实体工程施工半成品模型学院行知楼C建有二层楼施工半成品模型,有楼梯构造、板配筋、多种基础配筋模型及梁柱配筋等,帮助学生高效了解实体工程钢筋构造,提升学生识图能力。2.4智慧职教-网络课程平台根据使用教材建有配套的《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在线网络课程平台,这个网络平台现在已为学生开通,它有手机客户端,只要有WIFI,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同时,对书中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十分钟左右的微课、图片、动画及练习题,大大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5实训条件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遇到难点,带动学生跟老师一起绘图,做到做中教、做中学,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绘图能力。

3教学策略

3.1教学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是:(1)课前复习:课前通过5分钟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复习;(2)新课导入:通过几何模型或建筑构件对新课程进行引入;(3)新课讲授:在讲新课时抓住本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练习:每节课内容讲完后,留学生练习时间,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自己知识欠缺点;(5)老师讲评;(6)课堂小结。3.2教学方法对于理论环节和实训环节运用多种信息化工具,如微课、云班课、翻转课堂及微信公众号等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环节的兴趣,对于实践环节通过演示法并分组合作提升绘图识图能力。3.3教学手段具体教学手段有(1)多媒体教学:通过动画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兴趣,再通过PPT图片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及对二维图形识读能力;(2)板书教学:对于较难的复杂图形,仍然通过板书绘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信息化教学:通过微课简短的说明知识点内容,通俗易懂,是学生课前复习课后预习的法宝。3.4教学要点为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上要多提问多互动,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同学讲知识,在课后积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喜爱上这门课。3.5教学效果针对本课程,每年都会举办校内建筑制图识图比赛,学生积极性很高,每次报名过百人。从学校比赛中选出一等奖获得者,参加全国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竞赛,今年学生取得了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以赛促教。

4教学总结

本课程通过图片动画、教学视频和几何模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老师讲授及实体半成品展示突破重点难点,在实训中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课后以网络课程平台及云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良林.关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5):132-133.

[2]牟明.关于高职“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170-171.

[3]王晓庆.微课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4):83-85.

篇5

【关键词】职业教育;平法;钢筋算量

1 引言

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职业院校更注重对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教学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课程的安排也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新技术新规范的出台而迅速调整。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它强调通过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让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胜任自己的岗位工作。平法,在我国已经有十几年的发展,各设计院也普遍采用了这一先进的设计方法,对于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如何看懂平法表示的结构施工图,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而开设平法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的院校甚少,有些院校也只是在施工技术课程和建筑识图课程中顺便简单介绍,这样就导致很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参加工作后根本看不懂结构施工图,施工、造价、管理就无从下手了,因此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刻不容缓。

2 平法的概述

2.1 平法的概念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简称平法),平法的表达形式,概括的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钢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构成一套完整的结构施工图的方法。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由建设部批准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G101 即平法图集),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已在全国广泛使用。

2.2 平法的优点

通过平面布置图把所有构件整体地一次表达清楚,使结构设计方便、表达准确、全面、数值唯一、易随机修正,提高设计效率;使施工看图、记忆、查找方便,表达顺序与施工一致,利于质检,利于编制预、决算。运用平法制图规则,通过施工人员的识图会审,对平法设计图纸全面熟悉、掌握,并对结构层面构件与标准构造部分翻样,为编制施工预算和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与数据以及加工大样。

2.3 平法图集的种类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应用与推广,平法理论已逐步完善,应用也已经普及,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也已经先后出版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系列的标准图集,包括:G101-1(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结构)、G101-2(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G101-3(伐形基础)、G101-4(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G101-6(独立基础、条形基础、桩基承台)。

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的必要性

3.1 适应行业的发展,培养专业的钢筋翻样人才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新结构不断出现,各种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不断出台,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比比皆是,复杂结构十分常见。钢筋涉及的构造知识理论不断丰富,平法规则基本普及,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逐渐淘汰,识图、计算和操作难度也不断提高,钢筋工程越来越呈现出相对独立性、复杂性、实践性和专业性。没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和专业训练是不能胜任钢筋翻样工作的。传统的钢筋翻样人才已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行业对钢筋人才的要求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适应建筑业精细化分工的需要。要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立即看懂施工图纸,必须开设平法识图的相关课程。

3.2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决定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具有本专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组织、管理等核心专业知识,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测量、质检等核心职业能力,以及良好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胜任建设行业施工员岗位,预算员、质量员、材料员、安全员、资料员、测量员等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工程量的计算,又是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而钢筋是一种在工程上用量多,价格高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所以必须开设钢筋算量的相关课程,才能使学生胜任岗位工作。

3.3 开设《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是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特点与关系所决定

平法,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方法,与传统施工图的表示方法相比,读图更困难,平法图集包含的内容多,蕴含的结构设计思想深刻,钢筋的使用部位和种类多,识图、计算复杂。让学生自学或者以讲座培训的方式,是很难达到掌握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并且平法识图主要就是要看懂钢筋的布置规则,而钢筋工程量的计算又是拿着平法结构施工图去算的,所以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关系密切,合二为一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结语

本文是作者是根据自己近几年来的教学总结,通过和往届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交流,结合所从教的陕西省理工学校的实际,同时参考了部分兄弟院校的一般情况所写,旨在把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相关课程尽快加入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青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平法设计与施工规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6

关键词: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159-03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为社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其特色在于将文化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学习相贯通,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既保证高等教育的规格要求,又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适应初级造价员岗位的相关人员。《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是工程造价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主要讲述建筑工程定额的基本理论、工程造价的构成和计价依据及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本课程的课程目标为: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定额的原理及基本编制知识;能正确运用定额并结合工程量清单进行投标报价;能在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基础上具备独立编制中小型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由国家教育部领导和组织,由各地区选拔优秀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全国性大赛。工程算量技能大赛的题型包含手算和电算两种。手算试题要求选手编制实际工程的工程量清单;电算试题要求选手利用软件建立工程模型并准确生成工程量报表。技能大赛要求学生具备超群的识读图纸能力、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运用能力、手算能力、软件操作能力、心理素质等。

从以上分析可见,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与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与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完全一致的。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充分探索利用技能大赛对教学的激励效应,调整并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整合并拓展教学资源,在达到课程目标的同时塑造一大批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技术人才。笔者认为,技能大赛的激励效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实现。

激励学生培养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

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专业工程图纸,故专业图纸的识读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能力之一,识图能力明显欠缺必然造成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延迟,导致技能大赛中竞争力的丧失。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实际工程图纸。

学生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包含两个方面:(1)认识工程图纸中的所有线条、数字、符号代表的含义;(2)结合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找到计算工程量所需尺寸、数据的能力。

学生识图能力的建立,大致经过如下过程:初步了解全面学习初步实践全面掌握。这是学科知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发散的一个过程。此过程的教学任务应由专门的识图课程完成,如《建筑工程构造与识图》。在目前的课程改革中,为了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达到技能大赛的要求,必须在学生的识图能力培养上做到两个改变:(1)改变目前的教材内容――不再将各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以章节的形式分隔开。从大量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传统的识图课程所用的教材和教学手段中,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以章节的形式分隔开,破坏了工程计量体系的完整性,使学生无法建立系统的思维,不利于“统筹法”计算原理的训练和运用。(2)改变目前的教学内容――不再让学生面对传统的以文字描述为主、图纸为辅的例题和习题。传统的以文字描述为主、图纸为辅的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对完全由线条和数字符号组成的实际工程图纸无从应对。

为了使学生拥有全面的识读工程图纸的能力,在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选择一套适合职业学校学生层次的难度适中的工程图纸,将其纳入教材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专门设立实训项目,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看清图纸,明确计算内容,找到对应的图纸数据,从而建立一个比较系统的施工图预算编制思路和方法。采用虚拟技术,将施工图及对应的建筑物采用三维动画展示,变平面图形为立体实物,并配备图纸解说,实行图物对照,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三维动画的仿真环境中学习识图,提升建筑空间想象力,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局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激励学生培养灵活运用计算规则的能力

技能大赛要求选手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列出清单项目,并准确计算工程量;实际造价员的工作同样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规则并灵活运用。

结合技能大赛选手的训练过程,在课程改革中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教会学生准确运用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 不能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必然导致工程量结果错误或者工程量计算工作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造价人员的要求,不能满足技能大赛对参赛选手的要求。学生对计算规则的理解应当“吹毛求疵”,对其中的关键字、关键词应尤为注意。例如,“水泥砂浆楼地面”的清单工程量计算规则中要求“不扣除间壁墙和0.3m2以内的柱、垛、附墙烟囱及孔洞所占面积”。这里就要特别留意,“0.3m2以内”是“柱、垛、附墙烟囱及孔洞”的定语,也就是说,在水泥砂浆楼地面的面积计算中,无论是独立柱,还是附墙垛首先要判断其占地面积,大于0.3m2需扣除,小于等于0.3m2的不扣除。这样的规则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中还有很多,若不在意,会造成计算结果的严重偏差。

教会学生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 传统的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分部分项工程顺序编写,实际工作任务和技能大赛一样,都是没有经过初始划分的原始工程。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设置单独的教学环节,结合工程实例,教会学生面对繁杂无序、没有经过初始划分的原始工程项目时能合理安排工程量计算顺序,做到速度快、精度高。

教会学生运用“统筹法”计算原理 “统筹法”计算的核心是“三线一面”,即外墙中心线长L中、外墙外边线长L外、内墙净长线长L内和底层建筑面积S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将“三线一面”中具有共性的四个基数分别连续用于多个相关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从而使计算工作做到简便、快捷、准确。

激励学生培养独立工作的心理素质

现代企业更看重个人的基本素质能力。要求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最终具有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以德为本、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无私无畏、敢冒风险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学生在经过相关的能力训练后,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众所周知,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任务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而职业学校学生缺乏明确的工作目标,自卑心理较重,不良习惯较多,对工作任务主动性探索不足,这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面对一套中小型工程的预算编制,学生的心理会出现如下的阶段性变化:(1)在接触任务初始阶段表现出一种心理畏惧。原因主要是对自己缺乏信心,感觉一片茫然、不知所措。(2)在接触任务并基本了解大概情况后,没有办法合理运用已经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导致任务结果产生重大偏差。

面对初始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需要教师给予精心、细致、全面的指导,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建立信心,让他们敢于迈出第一步。随后的阶段属于“缺乏经验,临场发挥不佳”的情况,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回忆之前的学习过程,引导他们找回自己的“水平”和“状态”。

激励学生培养预算电算化实务能力

随着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完成建筑工程的投标报价及施工管理成为了工程造价咨询行业的发展趋势。技能大赛有电算的题型,目前的造价事务所和施工单位也越来越多采用算量软件和计价软件完成工程造价咨询工作。因此,从技能大赛的题型设置和造价员岗位的职业要求来看,电算已经成为工程造价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

在课程改革中,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1)拥有满足学生预算电算化实务学习要求的实训基地硬件设施。校内实训基地应拥有图集、手册、规范、定额造价信息等资料库,购置高性能计算机、专业网络版软件,向学生提供真实训练环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2)拥有培养学生预算电算化实务能力的软件资源。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结合,将行业、企业的优秀教育培训资源――如优秀的培训师、培训案例等引入到校内实训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实践中,由教师提供工程案例,根据软件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并与手工算量相结合,用手工算量结果来验证电算结果,用电算过程来优化手算思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造价行业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实行电算化的优势所在,有利于学生提高兴趣。另外,学生在近似于实际工作的环境中学会软件操作,增强实战能力,营造探索和思考的氛围。

综上所述,工程算量技能大赛不仅是各地区各校顶尖选手的算量水平比赛,对常规教学也有很多可借鉴的东西。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结合,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时俱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晋艳.《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09(3):129-130.

[2]甘为众,徐振萍.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6-17.

[3]王粉鸽,杨智军.提高工程预算实训课教学效果的探索[J].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7):116-117.

篇7

关键词 建筑结构 平法识图 项目导向式教学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44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LIU Xiang, WU Wen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method of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teaching unit 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integration of the content of teaching, refine teaching unit become a number of smaller tasks, adopt the action-oriented guiding text approach and project method, not only can make it easy to work tasks, at the same time is conducive to build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can have reasonable linking between the structure of courses.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flat law knowledge chart;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0 引言

目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要求: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高职教育职业能力本位的要求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学院教师对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有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1 平法识图内容在建筑结构课程中的重要性

(1)锻炼学生对施工图的理解能力,以及解决与结构相关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学生在毕业走入社会后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开展建筑结构课程主要使得该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能够理解建筑施工图,并在此基础上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解决一般问题。(2)为后续的建筑施工等专业课程做必要的知识准备。建筑结构课程应为建筑施工服务,后续的建筑施工等课程中将不可避免地要用到结构构件的知识。(3)为学生在毕业投身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发展职业空间而打下第一步基础。而这第一步,就要通过建筑结构课程来实现,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这样,不论今后从事相关专业,还是本专业时,都能够有自信胜任,并为发展或统领职业空间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在建筑结构课程定位中,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土建类相关专业中的重点培养能力之一,所以,加强学生对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通过学生实习实训情况来看,学生的识读能力,尤其是结构施工图中的平法识读能力的掌握是有所欠缺,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今后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时间的长短。虽然在前期会开设一些比如“建筑识图与绘图”“建筑构造”等有关课程,但是专业知识不同,想要熟读并且能够很好地识读构造施工图仅仅依靠这类课程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所以,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必须要加入相关识图课程,将这类课程相结合,教授学生,让学生能够很快地理解这个课程并熟练运用。

2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特点

所谓的平法识图,指的是对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表示方法的识读,平法的表达形式是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图表示方法的重大改革,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较传统表示方法进行了简化,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表达也更加直观易懂,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也会更高。课程在引入平法时,由于课时有限,仅以目前工程界使用最多,图集内容相对最成熟的11G101-1图集展开授课,其他图集由学生在掌握11G101-1图集的基础上自行学习。

在对学生进行平法识图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具有一定结构知识为基础,与“建筑识图与绘图”和“建筑构造”等课程相比,平法识图是有所不同的,学生要想读懂结构施工图,不仅掌握其制图规则,还要具有丰富的结构构造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识读结构施工图时,保证其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学生只有从以上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训练,读懂施工图不是难事,另外,对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意图进行相应的了解,才能更加准确和顺利地达到任务目标。

3 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平法识图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基本掌握建筑结构构件的计算及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了解了建筑结构体系,并且具备了建筑识图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以后开设的。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适合这一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非常重要。我院改革并实践后总结了行之有效的做法,采用行动导向的引导文法+项目法进行教学,将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学习任务细化,分为四个工作任务,并与施工技术课程中的钢筋工程学习成果相结合,以使学生更容易完成学习任务。具体是工作任务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的学习,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平法制图规则的内容,并在老师指导下现场参观学院实习工厂中上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所绑扎的框架结构钢筋笼和其施工图纸,来进行学习平法制图规则。要求学生按要求选定其中一榀框架的钢筋笼,进行拍照,并制作PPT来描述所选框架钢筋笼中的每根钢筋的名称和其在平法制图规则中的表示方法。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应先给学生发放该任务中要用到的结构施工图一套,在参观中教师应现场指导,并适当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准确完成任务。

工作任务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框架配筋图的绘制。

通过学生自学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中梁、柱部分的学习,结合结构施工图和工作任务1中所拍照片,绘制所选的一榀框架的配筋图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主要引导学生明确框架梁、框架柱中的每一根钢筋的起止点和构造要求,在有疑问时,还可反复参观框架结构钢筋笼,进行直观学习。并且在绘制框架配筋图中,应明确配筋图立面图和截面图的绘图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绘图能力。

工作任务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进一步深入学习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熟读结构施工图图纸,完成图纸中一块板、一榀框架的梁、柱的钢筋表的绘制与填写。

在这个工作任务中钢筋表中钢筋简图的正确绘制是工作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对该项加强引导。梁的钢筋表范例如表1。

工作任务4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学习与钢筋检查现场检查。

上一届学生在施工技术课程中制作的一榀框架钢筋笼中各钢筋的长度、数量、规格是否正确。将老师发的结构施工图、自己制作的钢筋表与上一届同学制作的钢筋笼三者进行比较,检查三者之间是否一致,如有差别,因分析原因,给出结论,并认真填写钢筋检查表。通过完成这项工作任务,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巩固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构造详图的学习。

表1 梁XXX基本信息及钢筋明细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更好保存学习成果,在工作任务布置时,一般利用班级QQ群、学院CRP系统任务,学生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将成果上传至班级QQ群,在课堂讨论评价前,教师可通过QQ群引导学生讨论成果的完成情况,找出错误,提出修改意见。在整个教学单元的四项工作任务都完成后,每位同学应将修改后的工作任务成果最终成果制作成电子档提交。

4 结论

在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教学中,根据项目导向式教学理念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整合了课程教学内容,遵循由浅至深的学习规律制定学习工作任务,使学生参与动手制作。实践结果表明,以项目导向理念为出发点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于平法识图教学单元中的四个工作任务,可分为两个层次,学生在中职阶段完成工作任务1和3,在高职阶段再完成工作任务2和4。因此,将教学单元细化为若干个工作任务,不仅使工作任务能易实施,还利于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建筑结构课程的合理衔接。

基金项目:中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合理衔接的研究 ZJB2013032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2] 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3(3).

[3]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人民出版社.

[4] 李萍,丁雪艳.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3(3).

篇8

关键词: 平法识读;钢筋算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平法(“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是将各个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信息,由传统结构施工图中的剖面钢筋构造转变为国家标准构造,使其更具有专业性和统一性,形成一套新型的结构设计表示体系,即G101平法图集。平法仅供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阅,其技术含量较高。

2 建筑工程类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从原来的系统性转变成现在的直接应用性,原有学科体系课程已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那么平法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重新规定了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只要是从事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几乎都要接触施工图纸。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结构施工图表达方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平法制图规则,即是设计者完成结构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结构设计师在结构设计完成后,要按照“平法”的制图规则把设计意图表达出来,绘制结构施工图;而施工现场的监理、技术员、施工员要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才能看懂结构施工图纸,然后按照施工图表达的内容,建成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等。在房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构师的工作是将房屋设计的理念和意图表达在图纸上,也就是“制图”,结构师的培养目标是“知识目标”;而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的工作是将图纸的内容变为现实,也就是通过 “识图”而建造,技术员、施工员和监理员的培养目标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有机结合,蓝图变为现实,学生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2 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教学思维模式要变,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上《建筑构造与识图》的平法部分时,学生反映学习了构造要求和识图后,还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以后具体要做什么等,到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钢筋部分时,又不记得以前看图时的具体构造要求了,又得重复再讲一遍且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结构施工图长期使用的是传统设计图纸,思维与认识被传统模式所束缚。因此,要从源头变革这种传统的过时的表达方法,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学生抓起,培养出能够胜任运用平法表达方式的人才,为日后能够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

其次,认识钢筋构造很重要。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工作,认识钢筋构造都是一项最基本、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下料长度的确定和数量的选择,要以看懂结构施工图为前提。对工程造价来说,钢筋在工程上是用量多、价格昂贵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能否准确计算工程造价。计算钢筋工程量要以平法结构施工图为根据,而平法识图则主要是介绍钢筋的布置规则。所以,学生只有学懂了《钢筋平法识读》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准确确定钢筋算量。建筑工程类专业也必须开设这门课程。

再者,平法本身信息较为复杂和集中。传统的图纸简单直观明了,有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也能看懂图纸,按照自以为是的方法进行钢筋算量。平法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图规则,结构施工图表达国家化、数字化、符号化,单张图纸的信息量高而集中,这也增加了读图难度。非系统学习或者偶尔培训讲座很难达到学会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目的。因此,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做到熟练而准确地看图识图。

通过《钢筋平法识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加快学生就业后适应、胜任本岗位角色,在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让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多一些就业的筹码和机会。

3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联系

《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钢筋平法识读》既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且对后续课程具有奠基性作用。针对该课程的这一实际情况,本人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

3.1 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采用3本图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册),教学部分分为梁、板、柱、墙、基础及楼梯6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3个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讲授结构件平法识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基本教学思路是:先对结构件的平法表达通例进行讲解;后结合实例进行识图练习,掌握各个数值及符号的意义;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识图训练。例如:KL4(7) 250×600 Ф8@100/200 2Ф25,KL4(7)表示楼层框架梁4,7跨,Ф8@100/200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8,箍筋间距加密区为100,非加密区为200,双肢箍,2Ф25为2根梁上部通长筋。

第二阶段,讲授结构件钢筋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的同时能够掌握结构件的钢筋构造,对结构件进行钢筋翻样。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以前学过的课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明确结构件具体实物,通过结构件的作用分析钢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确细部构造(比如起步距、保护层、端部锚入长度、向跨内延生长度、搭接长度等等),绘出不同种类钢筋的“钢筋分离图”;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绘制“钢筋分离图”训练,为钢筋的算量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讲授的“钢筋下料长度”,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图的钢筋算量。基本教学思路是:在“钢筋分离图”的基础上,进行钢筋算量,这时的“钢筋分离图”可以被看成是“已知间距求根数”和“已知线段求长度”进行思路转化,将工程问题转化为基础数学问题;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钢筋算量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将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行动为导向,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宗旨。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以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

3.2 课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将这些方法归纳为:

3.2.1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及软件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等技术手段,将《钢筋平法识读》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直观、动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直观效果,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有兴味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框架梁钢筋构造时可以将框架梁平法图和框架梁钢筋构造的实物图片相结合,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增强教学效果。并且结合11G101-1图集举一反三自己领会,这样一来,学生对结构件钢筋构造的理解和归类,就显得容易一些了。而且教学过程贯穿了基本原理讲解―实际操作训练―软件操作讲解―软件操作训练全过程, 理论讲授力求讲清基本原理, 概括共性, 把握重点, 破解难点, 全课程应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 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 绘“钢筋分离”图

利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为辅助资料。以平法表达的梁、板、柱和基础构件结构施工图作为实例,从中抽取每一种类型的钢筋,依据平法图集确定出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让同学把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用线段画出来即为钢筋分离图,而不是急着算量。在进行过多次“钢筋分离”练习后,再计算其长度和根数即算量。其中框架梁、楼板、框架柱(中柱和角柱)、楼板、独立基础各举一例。

3.2.3 采用实际操作教学法

一般情况下,通过实训室实训,学生还不能完全完成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对于有些构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易直观感受;还有些结构件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掩埋和隐蔽,也很难见到实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铁丝做钢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图纸扎制简易的钢筋模型,把“教室”设在学生宿舍的楼顶,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框架结构梁、柱在屋面节点的配筋构造,首先要求学生对照图纸自己动手扎出节点实物模型,然后老师和学生对着实物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结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不少同学主动参与扎钢筋和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了解钢筋翻样下料的工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结构件钢筋构造的认识。以真实的作业环境感染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经过一个月努力,完成整个柱、梁、板的构建模型)

3.2.4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验证理论,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学院在每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举办“扎钢筋识平法技能比赛”, 钢筋绑扎技能大赛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箍筋外观尺寸、箍筋平整度、箍筋间距、箍筋封错布置、钢筋节点构造、钢筋绑扎牢固等方面进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技能大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风建设,打造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办法。

4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关高职院校为适应建筑行业的要求,面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等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十分必要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行之有效,这些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并且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1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8.

篇9

论文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结合新的测量仪器与技术的发展,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如何提高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心得和体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具体做法。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等技术的进步和日趋完善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我院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所变动。目前,实践教学任务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全站仪等的结构和使用。测量实训项目包括:普通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角度观测,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导线测量,小平板仪测图,测定建筑物高度,极坐标法放样点位,建筑物放样,曲线测设,沉降观测,全站仪综合实训等。

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内实训项目与企业需求脱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授测绘的内容和技能,而建筑企业需要的是学生施工放样的技能,这与教学要求相反、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反。但这并没有引起制订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的重视,他们现在仍然用以往的教学大纲内容授课,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阶段并没有改进实训项目。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关的,现阶段教师在上课时以完成实训项目为目的,没有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实际任务,实训项目枯燥乏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本课程在我院以试卷考试评定成绩为主,综合成绩偏重于理论,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实训只注重于成果的提交,而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过程,这使得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过分重视实训数据的计算,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

4.仪器设备需进行更新

工程测量实训室部分旧仪器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施工需要,如:DS3型手动水准仪与DJ6型光学经纬仪,在对点、读数与记录时特别容易出错,现在的施工现场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中常用的先进仪器应进入课堂,这些仪器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1.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新旧仪器的更换,虽然及时调整实训项目,但与企业所需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差距,学院组织专业教师编制符合人才市场要求的实训项目,主要增加全站仪施工放样、工程识图放样、沉降观测、GPS项目等项目,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轨。

2.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消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同时,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这样对学院仪器设备的引进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3.建立稳定、规范的实训场地

为检验学生的实训成果,建立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建筑物定位放样、曲线施工放样、土石方计算等符合测量规范的校内、外实训场地,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保证了实训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法

针对工程测量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我院应对该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以下调整: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50%,笔试占30%,在考试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考试方式,即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又考虑了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高学历和高技能。

以上是我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实践教学改革最终目标,必须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艰苦努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技术应用性人才 现状分析 基本思路 教学改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建筑装饰专业也逐步明确了其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培养面向装饰行业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教育改革必须服从这一目标,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根据区域经济、行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深化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加强管理,形成特色,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能适应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学校的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持续快速发展。

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体制的基本依据, 也是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具体体现。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现专业应用技能培养的总体规划和依据,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才能顺利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施工技术专业还刚起步,均处于摸索阶段,存在很多不足。下面针对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谈点个人的经验和看法。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上不到位。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校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学生只需掌握知识技能,而知识应用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应靠社会大舞台。因而,存在着注重理论教学体系及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体系及教学仅留意于形式的不良现象。

2、实践性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相关专业院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产学研结合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目标上,还只是注意到与理论教学的简单对应,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使实践性教学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可操作性与行之有效性,试行起来不切实际,效果难尽人意。

3、实践性教学方面没有规范化考核和管理措施。考核方法不明确必然导致教学的盲目性和敷衍了事;管理出效益,管理不到位,致使教学过程中,只有计划,没有把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消耗了人力、资金和时间,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不重视“双师”素质教育,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差,知识运用能力低,从而使教学与社会脱轨,教学质量也随之难以保证和提高。

5、只注重毕业证书,不重视市场准入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生就业,缺了一张绿卡,少了多次就业机会。

以上不合理的因素必然导致培养出的建筑装饰专业的高职高专人才是与高职高专的教育理念相差甚远的高分低能,只会纸上谈兵,技术应用技能怯弱的低能儿。

二、构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逐步明确建筑装饰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室内设计和效果图表现能力,适应建筑装饰行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2、以调研职业岗位分析职业能力与素质分析知识结构分析确定课程体系编写专业培养方案专家论证制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专家论证定案程序为基本思路,先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深入建筑装饰市场、国家大、中型建筑装饰企业,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充分了解建筑装饰业的人才市场需求,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得出建筑装饰工程专业最直接的就业岗位是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员,扩展的岗位群为设计员、预算员、质检员和监理员;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如图1示;对应知识能力结构分析如图2示;最后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3、通过开设认识实习、各类实验、见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定岗实习、综合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证书培训等实践性课程,构建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是通过三个模块、四个层次来构建。三个模块是指知识技能实训、操作技能实训和技能证书实训。知识技能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实训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论的一种实训或实验,如: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大型作业等;操作技能实训是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一种实训,如:建筑装饰施工各工种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证书实训主要是学生通过考核取得各种证书的实训,如:CAD证、预算员证。四个层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实训(建筑识图制图实训、美术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建筑材料实验、构成艺术实训、房屋构造实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等)、专门技能实训(表现技法实训、室内设计实训、装饰施工实训、装饰工程预决算实训、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等)和综合技能实训(毕业设计、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等)。在学时分配上,实践教学学时占总理论教学学时的应超过40%以上,而理论教学学时还包含了数学、英语、政治、体育等基础课,实际上占专业课程教学课时的50%以上,从而加大专业课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

4、在课程体系安排上,构建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能力训练,确保实践能力训练不断线:第一学期进行整体感觉认识实习、《制图与识图》和《美术》集中周实训;第二学期进行《建筑材料》认识与实验、《装饰CAD》和《构成艺术》集中周实训;第三学期进行《民用建筑构造与装饰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3DMAX计算机辅助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四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装饰表现技法》、《PS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设计集中周实训、《装饰施工技术》常用岗位工种操作实训;第五学期进行《室内设计原理》、《建筑装饰预决算》、《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课题设计集中周实训;第六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和毕业设计。同时,保障计算机技术应用和学习不断线:第一学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第二、三、四学期开《建筑装饰AUTOCAD》、《3DMAX》、《PHOTOSHOP》;第三、四、五、六学期应用计算机知训进行建筑装饰构造设计和室内设计;第五学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和预算应用软件学习;第六学期利用计算机进行毕业调研、毕业实习、模拟建筑工程招标投标和毕业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在学时分配上理论和实训各半,有些主干课程更偏重实训部分,例如:《CAD》、《3DMAX》、《PS》、《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施工技术》则应偏重。另外,应紧跟市场,紧跟社会,拓宽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适应社会,附加如《监理概论》、《施工项目管理规范》等课程,穿插《三法一条例》、《安全法》等工程建设相关法律;《建筑设计规范》、《结构设计规范》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专业规范知识;并进行安全、组织、预算、管理等案例或名人专家讲座,尽可能与社会接轨。

5、制定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结合理论教学大纲和专业技术技能的要求及专业技能的认知规律,制订实践性教学大纲,指导实践性教学。

6、完善并规范实践性课程教学的考试考核办法及教学管理办法,使考试和考核真正达到考出水平,考出技能的水准,且严格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实现和提高。

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同时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基础建设,建立稳定合理、长效健全的人力、环境、设备三保的支撑保障体系。

三、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现实意义

1、通过该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使实践与理论并重,弥补相应不足,以达培养目标,有力推动高职高专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改革。

2、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改革符合本专业职业能力形成规律,探索出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科学途径,经过专业技能应用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化训练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才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合格的高职高专人才。

3、依托行业并服务行业,有利于提高“双师”素质,实行产、学、研相结合,两者共同发展,达“双赢”效果。同时,使学生大学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有机结合,为就业开通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