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21:4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实训周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毕业实践;软件实训;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当前高校普遍采用“3+1”模式教学,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通过实习提高实践和动手能力,以达到企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但据我们这几年的实际调研发现,绝大部分软件专业毕业生由于知识和实践技能不足,无法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而软件公司基本不愿意花费人力物力培训大学生,而是需要有工作经验的人能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为公司创造效益。
在将近八个月的毕业实践期间内,部分同学由于找不到实习单位,无所事事,荒废了提高自己的关键时机,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也忘得所剩无几。另一部分同学在无法找到合适实习单位的情况下,选择参加各种培训机构,而往往项目实际开发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限,实际效果与宣传相差太远。
如何真正解决以上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学院专门成立了工程实践中心,从财政预算上向实践教学倾斜,并下设各个专业的工程实践中心,高薪聘请在公司工作多年资深的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实践中心负责人,实行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并重的教学理念。
2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策
软件大学生无法成功就业的根本原因就是欠缺实际开发项目的能力,再加上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就无法通过企业的第一轮笔试关,即使通过笔试,在第二轮面试中,因为没有熟练的项目实际开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回答企业技术主管的各种实际问题,最终难免被淘汰。
学院充分认识到毕业实践在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性,专门成立了学院工程实践中心,全面负责大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平时实验和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着重改革毕业实践,校企合作,打造真正的毕业实践基地。
以软件工程实践中心为例,在毕业实践设计环节上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专门安排八个月的毕业实训环节、利用大连软件外包城市的有力条件、与多家知名软件公司合作,成立了校内软件开发实训中心,在实训课程体系、实训项目选择、过程管理等方面完全模拟软件公司的实际工作环境和氛围,高薪聘任著名的系统架构师、项目经理担任实训负责人,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毕业生,对全院毕业生开放,自由选择实训方向(目前提供J2EE、、嵌入式、数据库管理),全程免费。刚开始时,学生倾向校外培训,报名人数较少,现在由于效果显著,知名度不断提高,选择在校内实训中心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3毕业实践内容体系建设
软件专业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首个原因是所学知识落后于企业使用的最新知识和技能。据我们调查,大连高校软件专业方向课在Java方向只讲授到J2EE基础,甚至有的只简单讲授了JSP,而企业已经全面使用了SSHA和RIA软件开发框架体系。学生面试时被问起是否使用Struts、Hibernate、Spring和AJAX时,头脑中简直没有这些概念,使用经验更无从谈起。
在实训课程体系设计中,我们全面采用与企业衔接的最新软件技术和架构,如Struts2、Spring、Hibernate、AJAX(熟称SSHA)、SOA技术(Web Servie, SOAP, UDDI),尤其是最近两年逐渐兴起的WEB2.0、RIA开发技术,如DWR、DOJO、EXT JS和Flex等以及整合服务器端技术和客户端技术的方法,这些已基本超越大连绝大多数培训机构的内容,使我们的学生站在了软件开发技术的前沿。
实训软件平台全面采用企业最流行的产品,如数据库使用Oracle、MySQL、DB2等,应用服务器使用JBoss、WebLogic、WebSphere、GlassFish和Tomcat。开发工具选择大多数企业普遍使用的Eclipse、MyEclipse、NetBean、JDeveloper等开源产品。
毕业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这些最新的技术和框架与课堂学习有所不同,我们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边学边练边使用,重在自学,重在应用,每个技术都在项目中大量使用,保证同学们都能熟练精通。由于反复使用这些技术,同学们不像理论学习那样容易遗忘,他们基本能在不参考资料的情况下熟练编写相应的软件代码,这正是企业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4实践项目的选择和开发策略
以往毕业实践的课题都是学生成绩管理、图书管理、在线购物等简单应用项目,脱离企业实际,应用范围窄,实用价值小。
我们的毕业实践选题是针对大多数软件公司的热点应用领域,选择已开发完毕的实际项目来开发,实用性强,开发工作量大,能真正锻炼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业务分析能力。经过认真筛选,确定了办公自动化(OA)、通用进销存、CRM、简化ERP、连锁店经营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几个实际项目,学生们在开发过程中参观了实际企业的运作,如物流公司、服装连锁店等,实地了解软件在具体业务中的使用流程。
我们也利用各种渠道与各行业企业联系,免费为企业开发应用软件,企业也愿意与我们合作,因为不用支付昂贵的开发费用。如我们为大连今冶机械有限公司开发了外贸CRM管理系统,由项目经理带领15个实训同学,开发为期14个月,已经投入试运行,取得了企业的信任。今年初与大连北市汽车配件城合作开发大连汽车配件网,其他项目也在进一步的洽谈中。同时学院自己的所有项目完全由实践中心自主开发,目的就是锻炼学生,实现学院的无纸化办公。
在开发策略上,所有项目采用团队开发模式,每10~15人为一组,独立承担项目的分析设计和编程工作。在团队开发软件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和交流能力、工作的分配和调节能力、工作目标的确认和跟踪能力得到提高,这些是合格员工必需的,也恰恰是公司最看重而学生较欠缺的能力。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不断针对实际问题言传身教,讲解合作的策略、沟通的技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这些能力。
熟练运用软件团队开发工具也是软件工程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这在理论教学中涉及很少,学生欠缺较明显。在实训项目开发中,全面使用企业流行的团队开发工具产品,如CVS、Subvision、VSS等,所有学生都熟练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完成了项目的共享、更新、提交和版本管理等,为将来到软件公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毕业实践过程管理体系
管理出效益。没有严格的管理,即使知识体系再先进,也无法保证每个开发小组都能按计划完成各自的开发任务。现在的大学生虽然对新知识渴望,对新技术兴趣浓厚,但做事普遍比较散漫,缺乏责任心,随意性严重,这些都是工作中的大忌,不及早改正这些不良习惯和作风,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酿成大错。
我们在实训过程中完全实行公司化管理,为每个准员工配备工作卡,上下班使用电子指纹打卡器打卡,杜绝代考勤,将之与学分进行挂钩,违反纪律就得不到相应的学分,严重的延缓毕业,甚至得不到学位证书。
项目经理为每个小组制定详尽的日、周、月开发计划和进度,每个小组长对经理负责。每天小组开会,总结项目遇到的问题,并布置开发任务,每个人都要求仔细填写每日工作记录表,并汇总遇到的问题。每周由项目经理召开总结会议,小组长汇报各自小组的开发进度、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新思路新建议,并形成标准报告。这些环节和措施极大地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钻研、工作总结、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而这些技能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学习和掌握的,必须在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中才能领悟并潜移默化地掌握。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当今软件系统因为功能复杂,系统结构庞大,团队开发,客户要求高,开发时间短,因此对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软件公司普遍成立了QA部门,专门负责软件测试、质量评估,对系统中的Bug进行检测。而在校学生普遍缺乏质量意识,为提高进度和工作量,编写的软件稳定性极差,初期阶段对此根本不介意,这也是历届实训在开始阶段一定会遇到的问题。
在软件实训中,专门强化学生对软件质量的责任感。项目经理和QA成员每天对各小组的项目进行测试,每周编写测试报告,统计Bug出现率,并进行学分扣除,每周召开质量会议,不断地灌输质量意识,提高每个学生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在项目的考核中,也把软件质量作为第一指标,加大质量在考核中的份额。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引导、督促和考核,到实训结束时,每个同学的质量意识都有了质的飞跃,有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软件成功部署后,所有开发小组召开项目总结大会,对开发项目进行综合评比,从文档编写、架构设计、代码规范、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每个成员编写项目开发报告,总结在实训中的经验和教训、成功与不足。从每个同学发自内心的报告和发言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确实成长了,稳重了,成熟了,责任心强了,经验丰富了。
6改革成果和思考
经过我们精心打造的毕业生,得到了软件公司的青睐,每期实训生近70%能进入软件公司工作,其中20%能进入较知名的软件公司,这在目前经济危机企业普遍减少用人数量的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用人单位普遍反映这些学生知识和技能娴熟,到企业能很快适应,在质量意识、团队合作、做事认真、工作细致、责任心强等诸多方面都符合企业的要求,有几名同学刚工作1~2年就成为公司的主力,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正确的。
模拟软件公司不如真正的软件公司,我们计划成立软件开发公司,以零利润接揽实际的国内和外包软件项目。因为面临无法按时交付受处罚的风险,强迫我们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模拟软件项目永远达不到的。我们已经和多家软件公司接洽了很长时间,他们也非常愿意把合作初期的非关键项目外包给我们,为他们节省巨大成本,同时锻炼毕业生的能力。
近三年毕业实践环节的改革和创新证明,加强毕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大学生经过系统的毕业实践锻炼,自信心大大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迅速,能迅速地适应企业的要求,融入到实际项目开发中。
参考文献:
[1] 龚威,王赢,谢媛媛. 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的新型IT人才培养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09(9):136-138.
[2] 赵国冬. 实验创新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教育,2009(9):30-31.
[4] 刘书勇,张国印,武俊鹏.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8):14-16.
[5] 邱钦伦. 对软件企业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9):23-25.
[6] 马润成.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供需现状、就业形势和工作对策[J]. 计算机教育,2005(10):68-70.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旅游管理;实践创新
1研究背景
1.1政策引导,旅游管理专业适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适应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地方高校隶属地方,由地方财政支持,应该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人才培养定位是为地方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应以“根植行业,强化实践,服务社会”为指导,坚持“先行性与本土化”相结合原则,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先行性”体现在充分利用地方高校转型的先行政策,大力推行专业改革,适度超前推进改革,对旅游行业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本土化”体现在服务地方旅游业发展中,即人才培养要接地气,真正符合社会需求。
1.2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升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重视实践和实训,强调能力为先,同时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努力做到实践能力培养全程化。应注意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现渐进性,能力培养个性化,实践学习形式多样化。如果希冀切实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应该考虑从学生入学伊始就制定实践训练,校内、校外两个层面相互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检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必须坚持“职业规划、职业素养培养并重”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3关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校内实训基地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无法将学生带入现实的职业环境中,有碍于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和对实际专业岗位的认知。在高等院校开展实践创新创业教育,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与高校各自发挥育人优势,协同育人,使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由此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企业尤其在实践基地企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有好工作,企业发展能留住人才,实现双赢。
2研究意义
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建设校外实习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学生到岗给旅游企业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能为旅游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能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同时在此过程中为旅游企业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学生相对来说精力充沛,敢想敢干,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能者居之任之。
2.1对于高校而言
对于高校而言基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的主要意义在于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实践基地的优势教学资源,可以提前了解当前企业的运营机制以及人才职业发展规划,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保证旅游管理的毕业生能够“适销对路”。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明显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以书本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也革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体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业就业一条龙”的人才培养模式。
2.2对于大学生而言
对于大学生而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清楚认知企业,亲密接触工作实践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而且,在校企合作的科研探究合作中,有机会让学生参加到创新创业项目中,有利于增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尤其一些旅游集团企业拥有“创、研、产、销”集一体的产业链,有着合作多元化的优势,可同时针对多个岗位进行科研探究,能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
2.3对于实践基地企业而言
对于实践基地企业而言,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料,得到校方专业师资的技术支持,共同进行新产品的研制、推广以及服务质量水平的升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企业丰富人才储备,挑选到合适的优秀毕业生,提前对每位实习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与评价,使企业服务型人才高素质化、年轻化,最终达到提高游客满意度的目的。
3基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实现路径
3.1校企创新创业实践合作项目规划
深度的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双方进行密切接洽,相互了解对方的需求,就现代旅游管理与经营的各项问题进行交流,进一步对项目规划及实施流程进行探讨。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基础上,校企双方进行相互实地考察,学校就企业的企业文化、运行经营情况、运行环境、实习工作环境及学生在是实习过程中的食宿行等环境进行考察;企业就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招生情况,生源情况、教学计划、实训计划、实训基础设施及培养模式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双方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3.2明确校企创新实践合作双方需求和责任
旅游企业给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训实践基地,包括实践的地点、岗位数量、实训的时间、实训的安全环境及实践培训计划等。高校在企业提供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进行招生宣传、保证生源录取的质量和数量、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和实践教学计划,保证旅游企业的实训实践岗位的需求,为学生的顺利实习就业提供教学和实践保证。
3.3建立校企双方实训实践“共享”式合作模式
共享的基本意思是分享,也就是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在这里的双方实训实践“共享”式合作模式,实际上是根据多年来的旅游管理办学模式提出的概念,在以往的旅游管理实训实践过程中,高校和实习单位之间往往缺乏分享,实习单位不明确它需要的学生,学生不明确她能干什么岗位,在实习环节完成以后,近一半学生离职换岗,浪费企业人力物力资源,也浪费学生的时间精力和就业机会。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就在探索和华强方特集团建立实训实践“共享”式合作模式,也就是华强方特提供多岗位供学生多时段换岗实习实践,根据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实训实践情况,学校安排随队老师及时把控,调整学生在校教学和实践培养方案,后期阶段进行专才专岗培养,使学生在后期实习实践阶段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喜欢上自己的岗位,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做到企业、学校和学生各取所需,促进校企共赢,更促进学生能力提升和就业。如果按学期进行教学实训实践设计,可以分三个阶段执行:第一阶段,在第一学期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验室实训为主,企业提供经费让学生到未来实习实践岗位考察学习;第二阶段,第二学期学生在校学习10周,进入企业实训岗位,每位学生将在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实训,每个岗位工作5周,在企业进行3-4次轮换岗位实习,全程有学校老师参与考察记录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情况,这阶段实习实训结束,企业与学校带队老师结合,对每位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评估,返校后,与学生进行结合,帮助每位学生评估自己适合哪个岗位,确立其以后加强培养能力方向,使学生的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段在企业实习实训结束,即第三学期中期,学生返校进行10周,进一步的理论和针对性技能训练,强化学生专岗技能。第三阶段,第四学期学生在校学习10周,主要学习依旧是强化学生专岗技能和理论知识,在期间,企业安排专岗人员参与教学和技能培训,完成这段学习,学生再次进入企业进行专岗实践,不在轮岗。
3.4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创业孵化基地
一些旅游企业集团如华强方特集团具备强大旅游科技和经济实力培养唐山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创业训练,在华强方特集团的支持下建立校企合作式创业基地,不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顺利就业,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扶持政策,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率和就业率,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同时华强方特集团通过创业孵化基地可以储备人才和技术,扩大企业人力、智力和技术资源储备,为未来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3.5合作企业全程参与高校旅游管理学生培养
具体教学实训实施办法包括:第一,企业参与学校计划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企业参与学校安排教学计划及实训场所,企业安排培训人员参与部分课程,加强学生对企业文化背景和需求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企业根据项目计划安排具体岗位及场地,阶段性实习结束后共同总结实习情况报告。
4结论
基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研究,能够通过人才培养中企业的深度参与与融合,实现企业与高校各自发挥在育人中的特长,互为补充,协同育人,加强和完善了校企互动的合作育人机制建设。应积极探索研究成果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有效的实践和转化,探索实践符合新时代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校企双方全程介入教学、实践、创新、创业管理过程,达成校企双方长期合作有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王德静.适应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J].中国商贸,2011,(14):189-190.
[2]祖国峰.高职经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探索研究[J].商业经济,2018,(03):95-96+106.
[3]成浩.基于CBE模式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1).
篇3
一、努力建设高水准的实验基地和高素质的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成立了实验室建设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关于加强实践教学的意见》《周口师范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程》等规章制度;开设含有实验、实训的课程近300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80余门,近三年实验开出率均保持在98%以上,开出的实验项目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均保持在65%左右。学校逐步加大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力度,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实验室开放暂行办法》,对实验室开放事宜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并提供专项经费保障,激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之中;每个学年度均通过项目评审的方式进行立项,资助大学生实验室开放项目,努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设计创造条件。
学校重视实验教学指导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较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制订专项计划补充实验室管理人员,配备专职实验员60余人,并鼓励理论课教师兼职指导实验;通过设岗聘任、教师考核、职称评聘等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教学工作;由教授、副教授领衔,以任课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组成的实验教学队伍,满足了实验对指导教师数量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此外,学校还实施学生担任实验助理员制度,为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场所。
二、扎实做好实习、实训工作
学校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教师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管理规程》《周口师范学院教师非教育专业教学实习管理规程》《周口师范学院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周口师范学院本科生教育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周口师范学院本科生专业实习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开展。从2009年开始,学校将教育实习时间定在第七学期并延长至一个学期,对实习与实训环节的目的与内容、形式与手段、要求与考核等在实习规程中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为实习、实训环节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
实习、实训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师教育类专业形成了见习和实习四年不间断的教育实习模式。学生通过课前十分钟演讲、说课比赛等在大学一年级至三年级展开不间断的见习活动。学生实习分三个阶段:校内实习一个月,由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备课、讲课等环节进行指导,锻炼学生的基本功;校外实习两个半月,学生深入实习基地,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同步指导,让实习生真正走进课堂;返校总结一个月,归纳总结实习的收获与不足。对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生,除了安排综合性实习之外,还有一定量的课程实习、考察、实训等。
学校结合专业特点,探索教育实习新途径。从2010年开始,结合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省培计划”项目,开始探索“顶岗实习”模式。教师教育类学生到中小学顶岗实习,既保证了中小学校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使学生在实习活动中得到锻炼。2011年至今学校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的人数每年保持在300名左右。为保证实习质量,学校为每一名本科生选派一名校内指导教师,同时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熟悉实习、实训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基地指导教师。
另外,学校还不断加大实习、实训工作的探索力度。2012年学校与周口市教育局合作,成功申报获批了省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区,并获得资助经费50万元。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学生实现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近年,学校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将军训、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不断探索学生社会实践的新方法,开辟新途径,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近年,学校平均每年社会实践活动立项30余项,完成调研报告20余篇,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科技支农、环保调研、文化宣传、基层创业、典型寻访、创业见习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学校还积极与社会联系,选派学生骨干分别深入各县市团委、知名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校积极搭建校内社会实践平台。目前,学校有大学生社团80余个、校内社会实践平台数十个,广大学生通过这些平台,既锻炼了自身实践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成效十分显著。
四、高度重视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和重要途径。学校制定了《周口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周口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从工作流程、管理过程、总结评价等环节对毕业论文(设计)与训练进行规范。要求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既要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篇4
关键词:实习资源;物流管理;企业;高校;大学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2-0066-03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专业实践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及加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从而使其能在毕业后顺利地融入社会。目前,中国大多高校都尝试开展了多种各具特色的物流实习实训教学活动,然而,其物流实习实训效果却不甚理想。
一、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现有实习实训模式及其优缺点
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现有实习实训模式主要有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建立校内实训室实训、建立校办企业实习、进行一般性的校企合作实习等方式,然而,这些实习实训方式并不能真正解决好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
(一)学生自己联系企业实习
一些高校(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条件等的限制,无法提供校内实训场所,或者从经济角度进行权衡,认为建立校内实训室并不经济,因此不再建立校内实训场所,而把实习实训问题推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联系企业进行实习实训。此种做法,固然可为学校节约一定量的资金,但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一些学生不想或联系不到企业进行实习(如一些学生实际并没进行实习,实习报告所盖单位公章为附近超市公章,花钱即盖),或者实习的内容和物流专业关联并不大(如一些物流学生进入了营销部门),因此,其实习效果不敢恭维。
(二)建立校内实训室实训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活动,一些有实力的学校相继在校内建立起物流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现代物流实训室的建设,的确有助于搭建物流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使学生了解一些物流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法,掌握一些物流环节的基本操作与管理方法,然而,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
1.物流设施设备种类繁多、价格昂贵
物流设施设备种类繁多,涉及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设施设备,且这些设施设备又因行业的差异出入很大,部分设施设备价格昂贵。如某高校建设的自动仓储及配送中心作业流程实训室,里面仅配备了教学用的货架(40个货位)、电瓶式堆高车、巷道堆垛机、自动分拣系统、AGV小车等设备,不算场地建设费用,其直接设备投入就近200多万,如果再加上以后的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将对学校造成不菲的经济压力。
2.设施设备同时存在不够用与利用率不高等现象
物流实训室建设花费不菲,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也算物有所值,然后,现实中高校物流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却同时存在不够用与利用率不高等现象,实训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对于一些重要设备的操作,如巷道堆垛机、叉车,由于其价格昂贵,通常一个实训室只有一台,且一次只允许一个人操作,最多再加两名辅助操作人员,而按照教学计划,教师每次安排的实习人员却是一个班,因此,存在设备不够用的问题。另一方面,实训室设备由于涉及机、电等设备,出于人身与设备安全考虑,又不允许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行操作,因此这些设施设备在教师不上课的情况下闲置浪费严重。笔者调查了河南五所高校的物流实训室,发现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上现象,学生在实训室的实训变成了对实训室设备的参观浏览,甚至有些高校为了防止实训设备故障,实训室不再对学生开放,实训室已沦为上级领导参观考察之地。
3.难以完全模拟实际情况
许多物流实训室的建设仿照的是工科实训室的建设方式,而物流管理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许多真实物流场境及物流问题在实训室内无法完全模拟或根本无法模拟。虽然物流涉及七大功能模块,很多高校实训室实际模拟的更多只是仓储或配送中心的作业模块,而对其他模块的模拟教学则很少。如运输过程通过实训室就很难模拟,充其量只能对车辆的装载方式及行车路线进行模拟,但这与实际物流作业差距很大。现实中物流公司装卸的货物通常性质各异,包装箱的大小、形状、货物的质量也都不相同,而在模拟时所采用的货物通常则为形状规则、大小一定的空纸箱,两者差距如此之大,实训实难达到预期效果;对于行车路线虽然可通过纸上或使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但运输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则完全无法模拟。
(三)建立校办企业实习
为了给学生提供真实的物流实训环境,一些实力更强的高校建立了校办企业(如建立仓储中心为学校周边企业提供仓储服务,或者加盟某个物流企业,成为该物流企业的一营业网点),分期分批安排学生到校办企业进行实习,以锻炼学生的真实物流作业水平。 通过建立校办企业,学校固然可以方便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但是,建立校办企业也有自身的缺陷:一方面,校办企业要按学校的教学计划给学生提供各种实训机会,很多时候这与物流企业运作的成本最小化相矛盾,导致校办企业运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并不善企业的经营,导致校办企业亏损严重,难以持续下去。
(四)进行一般性的校企合作实习
为了避免建立校办企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些高校与企业建立了联盟关系,寻求校企合作或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通过高校为企业提供科技资源,企业为高校提供实习场所,从而实现双赢。然而,现实中,许多高校,尤其是那些非研究型高校,并没有太多其所说的科技资源可以提供给企业,而学生到企业实习,又难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并且需先对学生进行培训后才能实际上岗,导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只有付出,很少甚至没有回报。由于上述原因,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实则处于“亏本”地位,因此,企业并不太愿和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即使双方形成了合作关系,高校也处于被动地位,对企业缺乏相关的约束能力,实训内容只能任由企业安排。因此,许多校企合作或实训基地,实则处于尴尬的境地:要么停留在合同层面,没有实质合作内容,要么只是给企业提供一个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机会――企业之所以愿意与高校合作,很多时候是因为高校的实习生可为企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高校学生进入此类企业进行实习,由于学校对学生实习的内容没有实际控制权,企业多从自身的发展安排学生实习内容,因此,学生实际从事的更多是一些简单的体力上的工作,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加深理解促进作用则不是很大。
二、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研究
现有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各有其不足之处,并不能真正很好地解决大学生的实习实训问题。通过怎么样的实习实训既能加深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又能使大学生提前对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行业有所认识,以便进行职业规划,正成为许多高校正在努力探索的目标。要想达到上述目标,方法之一是高校可采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
(一)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简介
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是一般性校企合作的一种改良,其是建立在校内实训室基础上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在一般性的校企合作中,企业由于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始终缺乏合作的积极性。要想校企合作达到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怎样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而要想调动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关键则是让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能有一定的收益,至少不亏本,因此,高校(尤其是那些没有太多科技资源的非研究型高校)可以考虑通过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高校可首先在校内建立基础实训室,里面主要放置一些利用率较高,更新速度较慢,且价格不太昂贵的设施设备,如基础物流实训室可包含货架、托盘、堆高车、简易包装箱等设备,用于日常教学实训工作,而对于价格较为昂贵的设备,或者使用频率不太高的设备,不易维修保养的设备,如AGV小车、自动分拣设备,基础物流实训室则不再配备。对于基础物流实训室没有的设施设备的实训,可由高校通过购买企业的实习资源来获得。
(二)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的运作过程
1.制定实习实践内容
高校根据相关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点,结合校内实训室的设备,认真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对于一些通用的物流技能,如一般货物的堆码技术、商品的包裹技术等,可安排在校内实训室,由校内授课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于校内实训室并不拥有的设备的实训,或者比较专业的物流技术的实训,则可通过学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2.选择企业,签订合同
根据实纲选择能给学生提供相应实习内容的企业,并与之签订校企合作合同:企业为高校提供相应内容的实习设施设备和实习机会,学校支付相应实习资源占用费用。合同签订时要明确参与实习的学生的数量,实习的时间、场所,实习的内容、方式,实习所用的设施设备,企业指导人员的数量、知识结构水平,实习后学生应达到的能力,以及学校付款的金额、时间、方式等内容。
3.组织学生按计划实习实训,并对实习实训的过程进行监督与控制
一般情况下,通过高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的时间可安排在学生毕业前一学期,此时,学生对实习实训具有极大的热情,对将从事的行业充满好奇与期望,实习实训将更易达到较好的效果。学校按计划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具体实训过程中由企业安排的人员进行指导,学校不予过多干预,但学校具有对学生实习实训过程监督与建议的权利,当实习实训过程远离实习实训的目标时,学校可要求实习单位修正实习实训内容,甚至可对正在进行的实习实训叫“停”。
4.实习实训效果评价
高校要建立科学的、系统的学生实习实训评价标准,在学生实习实训结束后,由学生、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实习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总结,获取相关经验与教训,以使以后合作更加顺畅。
5.支付
学校可根据实习实训效果评价的结果,按照校企合作时签订的协议,支付企业相应数额的实习实训资源占用费用。
(三)基于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模式可能遇到的障碍
高校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大学生实习实训模式可能执行起来并非一帆风顺,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主要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观念的影响
传统观念中,企业生产销售的是商品,高校培养的是人才,高校是企业的供应商而非消费者,从来都是消费者向供应商付款购买产品或服务,而非供应商向消费者付款,因此,高校没有向企业因为培训支付金钱的习惯。现在,高校需要换位思考,企业给高校学生提供了学校不能提供的实习实训资源,理应获得回报。在此思维下,高校不再只是企业的人才供应商,同时也是企业实习实训资源的使用客户。
2.体制的障碍
民营高校体制比较灵活,当其发现通过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实习实训模式比校内建设实训室成本更低时,可轻易地选择使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训。但不幸的是,许多民营高校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本不愿为学生的实习实训花费任何金钱。对于公办的高校,由于其归属于各地政府或各部委,则有可能会在购买企业实习资源时遇到各种推诿问题。
3.教学评估机制的障碍
现有的教学评估机制更偏重于对学校硬件办学条件的评估,而对学生实习实训质量则没有过多要求,并且其评判标准也较为模糊,因此,高校可能更倾向于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硬”的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而非“软”的提供较高实习实训质量的实习实训模式。
篇5
为了提升高职、高专管理类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企业联合高校推行以“企业经营管理沙盘软件为载体”的专业技能大赛是一种值得推行的培养途径。用友、金蝶和中教畅享等企业已成功推行了“ERP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ITMC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得到了广大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指导教师,我全程参与了从企业管理沙盘大赛校赛到全国总决赛整个比赛流程,亲眼见证了学生在比赛中付出的努力,在这里谈谈指导学生的一些感悟。
1.引导入门,打好专业知识基础。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一个仿真企业环境、业务流程、模拟职能岗位的操作软件,学生初次接触到这个软件,需要了解各个岗位的角色分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需要掌握整个操作经营规则,如:各个角色操作权限、经营年限、得分规则等。在沙盘大赛校赛初赛中,共有3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沙盘软件,基本上是零基础。为了提高比赛的水平,在初赛开始前,进行了一个月的沙盘软件入门培训,由指导老师讲解操作经营规则、操作流程,通过入门培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入门,是练习沙盘模拟大赛的基础。
2.培养战略思维。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仿真现实的市场竞争环境,实行小组对抗比赛,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6~12组,小组的每位成员分别担任CEO、CFO、CSO、COO等职务,模拟企业经营6年。各组分别代表不同的企业,是同一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各组必须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决定本企业的产品、市场、销售、融资、生产等方面的长、中、短期策略。每一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分析经营结果,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在沙盘实训中,学生要对广告费用投入、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原材料采购、生产能力调整、贷款以及资金使用等一系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形成决策方案。因此,通过平时的沙盘练习,要鼓励学生敢于尝试不同的战略方案,并在实际操作中及时总结各种战略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并能根据竞争对手的动向,适时调整战略方案。
3.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管理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据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团队管理要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因此,有效的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赛是一个模拟企业中四个角色CEO、CFO、CSO、COO操作的融合,各个角色既要明确各自的操作权限和岗位职责,同时又是一个整体。在整个团队中,CEO起着关键的作用。
4.养成良好的参赛心态。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是以季度为经营周期,模拟企业连续经营6年的操作软件。在经营过程中,当资金断流就显示破产信号,退出比赛。在经营的24个周期内,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广告投放错误、资金短缺、原材料订购不及时、产能跟不上、没有及时交货等,这个时候就需要沉着冷静,快速找到最佳的解决策略。企业所有的经营决策都要考虑全盘的需要,在保证企业存活地前期下,提高企业经营的绩效和分数。在经营的前三、四年,做到骄不躁、败不馁,在小组团队共同努力下,经营到第六年,并保持较高的分数才是最后的成功。因此,在沙盘模拟比赛中,不仅比的是技术、策略,更比的是良好的心态。
5.心系学生,随时给予学生帮助与鼓励。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持续时间比较长,要经过校赛、省赛、国赛层层筛选和考验。指导教师团队不辞劳苦,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以投入于学生培训工作中:扩展学生专业知识、指导学生软件操作、组织校内选拔赛;在随后的省赛、国赛中,做好后勤工作,在生活上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当学生在训练中第一次经营到600分时,我们比学生还要高兴和欣喜,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学生出现策略失误时,也不能过于责备,要鼓励学生摆正心态,调整策略。
二、以赛促教,推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验式”教学改革
1.以赛促学,鼓励学生在参与中主动学习所需的专业知识。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软件是一种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操作软件,应该鼓励并支持学生组织相关的“沙盘协会、社团”,或者以开设《企业经营决策管理》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让更多有兴趣的学生了解企业运作方式、过程,满足相关专业学生的需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之所以得到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全身心地投入与学生的兴趣是分不开的。沙盘模拟中每位角色扮演者要想做好自己的角色都会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扮演CEO角色的学生会去图书馆查阅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书,培养预测、分析和决策等综合能力;扮演CF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相关课程,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产状况和现金状况,为CEO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扮演CS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学习市场营销、统计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如何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通过博弈取胜;扮演COO角色的学生会主动学习生产管理、管理学等相关内容,培养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和精准的生产计算能力。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
2.以赛促教,把沙盘练习和专业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为例,该课程主要介绍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本概念、生产系统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能力分析、生产进度控制等。这些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运用需要借助实训任务来完成,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就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设计的操作软件。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老师可以先讲述主要的理论知识点,在对理论知识有了整体地把握之后,安排学生到实训室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操作,并将实训操作过程和成绩列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实训任务后,及时总结心得和体会,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和沙盘实训操作相结合。
3.以赛促训,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的实践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综合实训》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定位是将分散的专业知识整合起来,企业从设立初创、成长发展到倒闭的完整生命周期中,需要经营管理团队具有战略规划、整合资源、市场分析、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企业文化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将课程内容分为十个实训模块,即企业创立实训(4学时)、战略制定实训(8学时)、全面预算编制实训(12学时)、营销管理实训(18学时)、生产运作管理实训(18学时)、财务管理实训(18学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18学时)、企业信息管理实训(8学时)、企业文化管理实训(8学时)和企业对抗模拟综合实训(模拟企业运营6年,32学时),共计144学时。通过强化学生毕业综合实训、实习环节,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专业知识在企业工作岗位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专长更好地实现职业定位。
三、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经验的推广
篇6
2020年,市场办着力开展了实习实训、服务企业、人才引进和就业见习工作,相关情况如下:
一、认真落实“我选湖北”计划,实习实训工作成绩突出
实习实训人数月月有“进账”。截至11月,全市到岗实习实训17288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44.1%;其中市直到岗实习2043人, 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2.2%,提前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打好基础主动作为。我们根据新出台的政策,编印了《xx市大学生实习实训宣传推介资料汇编》,重新梳理了全市实习实训岗位和就业创业岗位,印制了“三万”引才计划简易宣传册,向市直xx个高校联络工作站发放,并对部分新加入的单位作高校宣传推介的重点指导;面对一些单位动作迟缓、状态不佳的情况,我们积极协调市校合作办督促高校联络工作站进高校开展宣传对接、落实实习实训年度计划,并及时反馈情况。由于资料准备齐全、业务指导到位,大多数市直部门能够赶在暑期来临前走进高校对接,也能够运用自如地做好宣传推介,保障了实习实训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宣传推介务求实效。3、4月份,我们举办了 “我选湖北”武汉高校巡回推介会,组织市发改委等19家高校联络工作站专班人员在武汉19所高校举办推介活动。在方案策划、政策口径、展板制作、节目推送、学生动员、现场报名等环节落细落实,强化宣传推介的观感和吸引力,吸引近2000名大学生预报名我市实习实训。
(三)管理服务精细到位。我们始终把学生的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建立实习单位、工作站责任单位、人社部门、后勤基地、高校五位一体实习生管理制度,并完善实习实训相关规程和制度,着力服务好学生的吃、住、学、训。我们坚持为实习生上好一堂安全教育课、签订一份安全承诺书,购买一份意外伤害险;我们建立完善了学管员、宿管员、学生干部、基地门卫四位一体的联防机制,坚持晚上查寝、夜半巡逻、外出请假等管理制度。市人社局xx局长经常到基地检查督导安全工作,确保实习实训工作正常平稳运行。
(四)注重创新提质增效。我们积极引导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提高了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生活补贴标准,或适当延长到企业实习的补贴时间,高校博士、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以分别享受每月2000元、1500元生活补贴,本地高校到企业实习比到机关事业单位实习可多发1个月生活补贴,这些举措增加了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积极性,如xx有限公司一次性吸纳黄职实习生200余名,实习结束后留下就业119人。有效促进了企业引才质效提升。
二、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引才活动形式丰富收效明显
2020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引才活动,大力协助企业吸纳各类需求人才,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开展“春风行动”引才。今年春季,通过举办“春风行动”,累计组织辖区200多家企业参加招就会3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达成就业意向上千人,有效解决部分企业用工引才的“春荒”。
(二)推行“实习+就业”模式聚才。今年通过积极引导,全市有5000多名大学生到企业实习。我们一方面将政策用足,对实习生做到应给尽给,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在实习补贴之外再发给学生实习工资,以待遇留人,市区待遇高的企业留用实习生效果较好;另一方面,抓住大学生集聚机会,组织部分重点企业开展公司文化宣讲和引才推介会,以文化感情留人,xx、xx公司等与21名实习生达成就业意愿
(三)做好就业见习工作纳才。根据实际需求,2020年重新认定了湖北绿宇环保公司等8家市直重点企业作为就业见习基地并授牌,提供见习岗位428个。同时建立起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台账。积极动员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到8家见习基地参加就业见习,对见习留用率一般的按黄冈最低工资标准的60%补贴企业,对见习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按黄冈最低工资标准的80%补贴企业,增强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目前8家见习基地吸纳见习生60多人。
(四)培训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懂才。针对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业务不熟、人才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举办了市区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班,聘请知名专家授课,市区100多家企业近200名分管人事经理及人事主管参加了培训,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理论素养和实操水平。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模式
[作者简介]刘万兆(1979-),男,河北唐山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李学东(1973-),男,辽宁海城人,辽宁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和市场营销。(辽宁 鞍山 114051)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辽宁省新时期经济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模式与实践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辽教发[2009]141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085-03
一、引言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比例不到1%,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很低,只有2%~3%,大多数大学生的创业以失败告终,这不得不让人对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思考。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和技能的培养,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从当代大学生特点出发,构建符合实际的创业教育模式。因此,本文将以创业教育的本质为主线,结合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培育企业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开拓精神,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我国向创业型经济转型的大潮当中。由于对学生特点理解不够准确,创业教育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充满功利性
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来源于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构建与实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体系是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所以这种应急式的创业教育导致了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创业知识、技能的层面,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告诉学生创业的方法,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放在首位。学生创业的动机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所以,功利性创业教育的结果会有两个趋势:一个是创业者数量不会很多;另一个就是创立的企业寿命很短,即使成功也是个别的现象,也不具有可持续性,不能体现高校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近些年大部分省、市的高校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相继开设了创业相关课程,并以必修的形式,面向各个专业开设。然而仅仅一门课程不能形成一个体系,难以形成对素质的培养。以辽宁为例,从开课内容来看,更多的高校停留在“创业的基本理论”,一般在12~24课时不等。这样的内容是必要的,但是从内容上不能培养大学生对创业问题的深刻思考,这种素质类课程和其他课程几乎是一样的。从授课形式来看,由于要面向全校开课,所以绝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了合班上课,班级人数都在100~200人。这种形式的授课效果不能保证,且难以互动。对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存在较大局限性。另外,很多创业教育老师是学院派,授课大都停留在理论层面。即使有些高校在授课方式上采取了讲座的形式,但授课内容、教师等都是没有变化的,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撑体系不健全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创业教育绝不仅仅是大学的事情,更大的责任在于整个社会,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支撑体系至关重要。社会支撑体系要求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与高校建立一种长期的支撑关系,不仅包括提供创业实训环境,同时也包括对高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近几年,浙江、黑龙江、辽宁等地纷纷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很多企业成为创业实训单位,但是这样的实训基地并不多,数量远远不够,在操作层面还存有很多问题。同时除上海交大、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外,很少有社会风险投资商主动与大学生进行合作。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创业实习基地不充足,大学、企业、政府没有形成一个支撑创业教育的体系。
三、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完善思路
围绕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模式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激发创业激情,主要通过营造创业氛围、创业大赛、企业家论坛和创业初级课程(创业必选课)的形式来实现;第二阶段是培养创业素质,主要通过创业专题、创业案例课和校内外创业实训基地来实现;第三阶段是培育企业家精神,主要通过创业精英特训、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家论坛等形式实现。在这三个阶段完成后,如果涌现出几批创业团队,就到了第四个阶段――孵化,将通过多对一的跟踪指导来使其顺利发展。这四个阶段都要涵盖在大的创业环境范围之内,将国家、地方和高校的相关政策落实到每个阶段的适当形式中。各阶段的逻辑关系如图所示。
(一)第一阶段――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
1 缔造出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以往的高校,看到的更多是充满书生意气的学生,培育出来的学生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当下,企业是社会的主体,校园资源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新时期的毕业生。高校是学生密集的场所,有着各种需求和市场,同时又有着相当一部分勤工俭学的学生。所以,建立浓厚的校园商业气息是一个趋势,校园宣传栏,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出售信息,例如化妆品、打印、复印、照相摄像、电脑维护、课本、数码产品、高校商品交易网等。
同时,学校还要大力宣传校内外创业典型。大学生创业作为当今高校的热点,宣传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应该从四方面做好宣传工作:首先,成立专门的网站、期刊、报纸、橱窗,交流创业思想,宣传创业典型;其次,成立大学生创业协会,聘请校内外创业典型,交流创业经验,开设创业论坛;再次,由专门的教师负责对学生创业协会工作的指导,并定期与之交流创业知识;最后,创业教师与地方新闻媒体应该密切合作,定期推荐大学生创业团队。
2 创业大赛、创业论坛。校团委、学生处等部门应该定期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同时更要设置较吸引人的物质、精神奖品。学校创业部门专门组织老师为各个团队细致地培训,这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团队精神。高校应形成制度化、水平化的创业论坛。每届论坛聘请两位校外企业高层领导、两位资深学院派老师、一位大学生创业者和一位学生主持人,就大学生创业的某一领域问题进行深刻讨论。激发灵感。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创业技能,更能领受到企业家应有的气度和风格。
3 创业初级教育。创业初级教育是创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应该以必修课的形式向低年级学生开设。授课内容上,主要介绍国家、地方、学校的创业优惠政策,市场环境,创业者素质,商机的把握,企业法律形态,企业注册流程,企业与国家关系,企业运营管理基本过程。上课形式可以采取合班的形式,采
用多媒体教学并配有相关图片和视频。授课形式也要体现出与一般课程的不同,塑造出创业所特有的气氛。可以采取讲授+互动的形式。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鲜明,考试形式可以分组撰写简单的《创业计划书》。
(二)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
1 创业专题课。该课程是对创业初级课程的深入。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较掌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策略。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客户关系管理、生产运作管理、采购管理、公司日常管理、战略管理。教学形式以专题的形式授课,每个老师负责一个专题,这样便于学生系统的掌握。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理论浅显、通俗地表达清楚,适当配合图片、视频案例。考试的形式是分组撰写《创业计划书》,并答辩。
2 创业案例课。该课程主要体现了对创业知识的分析、运用。这门课的特点是引发学生对创业问题的深刻思考。该课程由十几个经典案例组成。案例的领域涵盖IT、快餐、酒店、商场、家政、中介服务等,案例的内容涉及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客户关系、采购、企业组织等各个方面。上课班型不宜过大,不超过60人,老师将学生随意分组,让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最后,老师做总结,当场对各组排名,并给予成绩。期末成绩,就是平时成绩的加总。我校实践证明,这种上课形式的效果非常的火爆,每个团队都深刻思考了案例中的问题,组内同学积极配合,积极主动地发言。
3 校内、外实训基地。创业是一种实践性活动。创业作为素质教育,实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创业素质是在实训中不断锻炼出来的。创业实训也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校生的创业实训,应该侧重在周六、日的时间或者假期,地点以学校所在城市为主。这样不仅不耽误学习,也可以到企业学习、锻炼。在这方面,学校起着重要作用。创业实训基地,学校可以从两方面来建设和完善。
一方面,建立校外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是高校的事情,更是全社会的事情。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都应该通力合作。所以,高校应该从所在城市寻找一批典型的企业,作为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必要时政府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这些企业涉及服务业、信息业、制造业等不同行业,并且给学生提供轮换岗位,帮助学生尽快了解企业,熟悉企业的运作,领会处理问题的思路。学生在企业实训,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企业管理的氛围,对其将来创业有着巨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高校建立自己的创业基地。对于有激情、有条件的学生团队,学校要给予场地、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部门对其管理、扶持,不能出现管理缺位。创业团队可以在学校指定的地点展开经营,并定期接受指导教师的审查。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在校园内部经营一些小的项目,如二手书市场、产品的校园、家教中介、促销员中介、打印复印等。如果小项目做强做大,即可扶持进入创业基地。
(三)第三阶段――培育企业家精神
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普遍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所以,在其系统掌握创业知识和实践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思想进一步提升。这也是西方国家培养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方面。培育企业家精神,我们认为可以从创业精英特训班、素质拓展训练和企业家论坛来努力完成。其中企业家论坛前文已经有过描述,这里我们对前两者做详细叙述。
1 创业精英特训班。该班型的培训对象是具有很高的创业激情、较好的创业条件的学生。培训目的主要是近距离地分析企业,为创业中的问题提供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培训的内容侧重实践,诸如老板常犯的错误,如何激励你的员工,企业经常出现的危机,如何打开市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课人数控制在35人之内,便于良好地互动。培训的场地最好按照SYB要求,U型布局。上课的教师至少两位,其中至少有一位是企业管理层人员。培训完毕,学生会对创业充满信心。目前,我校已经在大学生科技园规划了专门的培训教室,正在组织实施特训班的建设。我们认为,学生在经历了系统的创业知识学习,亲身体验了企业运营的过程,再经历精英班的培训后,思想会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2 素质拓展训练。创业是艰苦的,需要体力上、精神上的耐力。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锻炼一个人情商、智商和逆商,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所以在正式创业前经历几次素质拓展训练是必要的。素质拓展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整创业者的人格。训练内容可包括户内游戏和野外生存能力训练、团队比赛等。在哈佛商学院,素质拓展训练与案例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应用在我们学生身上,定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篇8
【关键词】高校;实习基地;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
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广度轻视知识深度
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中,必修课较多,知识面广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犹如囫囵吞枣,对知识的理解非常粗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探索研究喜爱的专业方向,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难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
(二)高校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灌输思想却忽视主动自主学习
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搞“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考试内容也以授课内容为主。这种灌输式思想最后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只会盲目地听从教师的“一言”却不会产生质疑,更不会有思想和观点上的创新,就业后很难适应企业岗位需求。
(三)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历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集中在校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二、意义和价值
作为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化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本文拟采用和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办学,采用“3+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四年的本科课程学习期间,转成三年校内,一年实习实训基地的联合培养。
本课题符合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Creative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Nation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作为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建设项目之一,是我校在“十二五”期间作为“三名”战略,为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
当前,高等教育需要转变观念,从规模发展时代走向质量时代,从单调教育模式走向多元教育模式,从传统的知识课程转变为2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从精英教育转变到高素质的大众教育。
三、研究目的
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逐渐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以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尤为突出。
原因一:
目前IT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原因二:
IT产业中项目研发的团队性决定了从业人员要求有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客户沟技巧和相关行业背景知识。这些都使从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重视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研究高校与实训基地联合的“3+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3”是指学生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三年的在校学习,以专业理论学习为主、专业实践为辅;“1”是指第四学年在校外实践基地集中进行以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主、专业能力为辅。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着“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特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主题,重点研究和培养学生创新性实训的总过程,以高校培养为基础,与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3+1”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既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四、主要研究内容
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高校培养为基础,与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3+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重点研究内容:
(一)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设置是进行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其课程结构的连贯性、课程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如何将旧式的全高校培养中课程设置,优良过渡到3年高校培养,1年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的课程设置,其中课程设置衔接,结构安排,学时设置,实验课程安排等,是课题组首要研究并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
在原有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基本是固步自封的在高校范围内进行培养,只有在每个学期中安排1到2周的实习和实训环节。在现在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社会中已经严重不适用。如果我们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现今众多的实训基地和高校联合培养,采用3年校内,1年实训基地的形式,这样保证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和知识水平,又能够紧密结合实践,将所学知识迅速应用于实践中。
(三)毕业设计与实习实训相融合
原有毕业设计阶段一般设置在8个学期中的最后一个学期,是本科生在校期间最重要、最后的一个实践环节,可以总体检验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也可以说是该高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真实体现。但是由于学生在第6学期和第7学期中的其他相关事务越来越多,比如参加考研辅导班,社会实践越来越早等等,在第7学期基本没有稳定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理论学习,造成第8个学期的毕业实习工作形同虚设!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难以开展。在“3+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中,采用高校和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的模式,将使学生在最后一个学年,完全融入到实习实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训练中去,既能补充课堂上学习不完善的最新理论知识,又能实践备战,快速融入应用型社会。在实训的“老板”和高校的“教师”的全力配合下,学生的毕业设计全程跟踪训练,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五、总结
本文从高校课程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蓝本,围绕着“如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主题,重点研究和培养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总过程,以高校培养为基础,与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3+1”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既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高校与实训基地联合的‘3+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3402)。
作者简介:
篇9
本报讯(记者 赵晶)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课堂内外》杂志社共同主办,卡西欧(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外教社・卡西欧杯”全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竞赛总决赛于7月11日在“山城”重庆举行。
历时半年多,经过初赛和复赛、从全国7大赛区(上海、浙江、江苏、广东、重庆、四川、陕西)和官方网站在线答题的21.4万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的36名中学生,齐聚重庆大学。经过笔试、口试两大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赵思娱同学和重庆外国语学校的周光朴同学以深厚的英语功底、广博的知识面、流利的口语表达和激情睿智的演讲风格分获初、高中组冠军。
总决赛邀请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红教授,重庆市外文学会副会长、翻译协会副会长吴念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孙珊珊、赵璧、赵阳博士等英语教学专家担任评委,对所有选手的英语文字功底、演讲主题、英语发音、演讲技巧、反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初、高中参赛选手分别围绕“My Future Life in Ten Years”、“Technology and Our Life”两个演讲主题各抒己见,展示了当代中学生活跃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英语演讲水平。现场提问环节中,选手们机智幽默的答辩,与评委们旁征博引、画龙点睛的提问和点评相映成趣,他们的精彩表现不断得到在场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和共鸣。
第二届“外教社・卡西欧杯”全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竞赛以《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为参考阅读书目,这套由外教社与朗文出版公司强强联合、合力打造的中学百科阅读精品丛书,依照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阅读技巧的要求编写,国家教育部曾发文向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此套读物,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欢迎与喜爱。不少选手也反映,在比赛期间,通过大量阅读《外教社-朗文中学英语分级阅读》,学习到了更为地道的语言表达方法,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受益匪浅。
《工程力学辅导与习题详解》
本报讯(记者 邝发)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合编的《工程力学》(第4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1版始于1979年,是“”结束不久出版的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必修的三门力学课程教材之一。由于该书理论深入浅出、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并大量选用与工程实际密切结合的例题和习题,所以深受师生欢迎,被众多院校选用为教科书,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经过30年教学实践,2008年出版了第4版,读者群在不断扩大,备受欢迎。
工程力学是一门与工程实际结合密切的基础学科,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工程力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应用力学原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1世纪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解算能力,从而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力学建模能力和正确分析计算结果的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力学建模能力必须在牢固地掌握了力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解答习题来逐渐培养和提高。一般在校学生,通常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解算大量的各种类型习题,本书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学生在解题中经常遇到的疑难和困惑,对每一道题的解答,都着重于解题思路的分析,给出了较详细的解题步骤,并说明了每一步骤的理论依据和使用公式的出处。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拓宽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力学建模的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训教程》
本报讯 ERP(企业资源管理)沙盘模拟是通过构建仿真企业环境,模拟真实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成企业的所有资源,通过计划、决策、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等手段对这些资源进行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2004年,用友软件公司研发了“企业资源管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将这种体验式教学方法引入高校教学活动中,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亲自动手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锻炼了学生的全局观念以及规划能力。作为课堂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来自全国30个不同省、市、自治区的十几万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大大推动了全国高校实验实训教学的深化改革。
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参加了第一届至第三届“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并取得了第一届全国赛亚军、第二届全国赛一等奖和第三届全国赛冠军的骄人成绩。直接指导教师和参赛获奖学生共同总结了参赛精华和亮点,将参赛的真实感受、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汇集成书并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全书共分5章,基础篇、入门篇主要介绍“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规则。在提高篇中,从战略、财务、市场、生产、采购、团队6个板块,将参赛选手对沙盘实训规则的深入研究和透彻分析以问答形式体现出来。在第四章中再现了队员参加第三届ERP沙盘对抗赛北京赛和全国赛的比赛过程,在文中具体介绍了战略选择、运营实践方法的灵活应用,并就各年各环节中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提示。最后摘选了部分获奖队员的赛后感言。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全面展示了全体参赛队员的智慧结晶,介绍了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如何运用技巧,合理规避风险,提高最终的比赛成绩。书中还给出了队员在反复磨合和总结之后自创的很多图表,有助于读者轻而易举地解决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诸如计算产能、填写资产负债表等;从多次的参赛经验中,同学们总结出了各个时期的运营策略,此外还传授给读者运营之外的辅助方法,帮助读者精益求精。
“用友杯”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即将开始,书中呈现的宝贵经验能为参赛同学以实战帮助,希望以此书搭建一个平台,与各院校师生共同探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与参赛中的问题,深化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姚晓敏
《大学生安全教育》
本报讯 (记者 王智)日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一书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系统阐述了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所涉及的有关防火、防盗、宿舍安全、人际交往安全、交通安全、保持身心健康以及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法律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透彻入理,层次分明,结构紧凑。本书特别以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多所高校的安全情况为考察对象,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安全事故发生的内外因素,努力让学生在掌握安全知识的同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本教材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以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为目标,在考察新时期各高校校园内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问题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作者成员均为多年从事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师,他们在总结全国各地多所学校有关安全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全面深入地规划了安全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建设。全篇语言简练,条理清楚,知识点详细,案例分析具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践性。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本报讯(记者 赵晶)天津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卓越系列・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规划教材”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一书,本教材由周文彬、杨少慧主编。
这本教材借鉴和吸收了高职高专“工学结合”教育的新理念,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体例,适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模块化的内容便于教学的灵活组织和实施,将职业能力培养(知识、技能、方法)贯穿本书内容的始终。本书以华中世纪星HNC-21系统、FANUC0i-MC系统、西门子SINUMERIK810D系统3种典型数控系统为载体,重点阐述上述数控系统在安装、调试、维修中的应用,具有针对性、可借鉴性强的特点。便于读者归纳总结不同系统应用的异、同点,满足今后工作中的需要。同时,便于各院校根据实训条件的不同展开教学,教学内容根据课时及实际需要灵活组织。
本书中“任务的学习目标”使读者明确该任务学习的理论和技能有哪些要点;“理论与技能要点”详细阐述了理论知识和主要操作方法;“常见问题与处理”提出本任务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问题思考”便于读者自主学习,并学会查阅说明书,解决问题。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
本报讯 (记者 王智)日前,中国铁道出版社计算机图书中心推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第四版)一书。
本书在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详细讲解了计算机常用的一些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及Word、Excel、PowerPoint 、Outlook、IE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本书强调实践操作,突出应用技能的训练。为了实用方便,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常识以及汉字输入方法。第7章介绍了一些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第8章介绍了计算机日常维护的知识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除第1、8章外,本书包含了大量的操作实例和课堂练习,便于教学及自我训练。本书吸收了国内外教材的优点,结合作者多年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编著而成,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型专业教材,也适合作为各类培训班教材以及自学参考书。
12688
2009年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过渡考试用书7月上市
本报讯 2009年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过渡考试将于今年11月举行,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过渡考试大纲》(2009年版)已于2009年6月出版发行。为了帮助广大应考人员系统复习监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考试内容,顺利通过过渡考试,人民交通出版社邀请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多年从事监理业务培训及考前辅导的老师,依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过渡考试大纲》(2009年版)和最新标准规范,对2007年版《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用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于7月上市。
本套丛书包括以下7个分册:《〈监理理论〉复习与习题》、《〈合同管理〉复习与习题》、《〈公路工程经济〉复习与习题》、《〈道路与桥梁〉复习与习题》、《〈隧道工程〉复习与习题》、《〈综合考试〉复习与习题》、《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考试应试题集》。
邝发
《计算机信息及网络安全实用教程》
本报讯(记者 赵晶)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逐渐渗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人们与其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变得突出和复杂。事实上,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历来是一对矛盾,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安全问题是先天存在的,目前Internet使用的第4版TCP/IP协议(即IPv4)框架基本上是不设防的。因此,如何保护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免受破坏,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为了让读者特别是初学者能尽快了解和掌握信息和网络安全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了《计算机信息及网络安全实用教程》,该书还入选了“21世纪高等院校精品规划教材”。
本书的内容安排几乎涉及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涵盖各种技术、管理、法律等方面,包括:信息安全概述、实体安全、数据加密技术、windows加密文件系统、Windows中的证书服务及应用、Windows中的IPSec、虚拟专用网络VPN、内网安全管理、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Web安全等。每一个理论部分都配有相关实践操作,大部分实践是以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为例进行操作的,满足读者的实际需要。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2版)
本报讯(记者 王智)日前,中国铁道出版社计算机图书中心推出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第2版)一书。
本书围绕着“综合布线系统”展开,从基本的理论知识,到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及布线工程的相关测试与验收方法等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全书共分15章,主要介绍了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综合布线系统的相关设计工作;综合布线工程的管理和验收工作;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操作技能;无线网络的基本设计;综合布线工程测试概述,测试仪介绍,认证测试,测试报告生成软件安装与报告分析以及OptiView网络分析仪。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网络综合布线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内科学》
本报讯(记者 依菁)近年来,内科学教科书的内容有了较大的更新,而目前已出版的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内科学试题》的内容已不能与更新的教材相匹配。因此复旦大学出版社组织了复旦大学中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的内科学教授编写了《内科学》一书。
这本《内科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医学生、研究生、临床医师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进一步培养临床思维和处理临床病例的能力,是“医学试题精编丛书”之一种。
本书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晓平教授负责循环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的命题;中国医科大学肖卫国教授负责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病及血液病的命题;复旦大学中山医院陈世耀教授负责消化系统疾病和危重医学的命题。
本书试题以最新版本的医学院校本科教材为依据,尽可能做到与新版五、七、八年制教材配套,内容绝大部分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范围为准。在选择题题型上与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使用的相一致,因此本书不仅可以作为医学生复习、巩固、提高知识的参考书,还可作为执业医师考试的参考用书。另外根据巩固基础知识的需要,本书仍保留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为了配合双语教学,本书还加入了英文试题,每道试题均有答案,对于部分试题备有题解。每道试题均经过命题、互审,并由医学生和临床医师逐题试做,在此基础上精心修改而成。
《艺术的故事》
本报讯(记者 春晓)日前,广西美术出版社隆重推出了《艺术的故事》一书。本书是讨论艺术的著作中知名的畅销书之一,被誉为“艺术史中的《圣经》,曾被译成30多种文字,重版20余次,销售达700万本之巨。这本书把成千上万的人吸引到了艺术的殿堂。2000年,《艺术的故事》被英国媒体评为“20世纪影响人类的百部著作”中唯一一本艺术类图书。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流传了50多年的“老故事”,书中记述了始自史前的洞内绘画以至当代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艺术风格的变化与创新,阐明了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既回顾过去又展望未来”。简而言之,这是一部通过艺术史来帮助人们欣赏艺术的通俗读物。该书一直被奉为“世界艺术史的最佳入门书”,至今其地位无法撼动。
本书的作者贡布里希是英国美学家、艺术史家。1909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后移居英国并加入英国籍。1959年~1976年担任瓦尔堡学院院长,兼任剑桥和牛津大学斯莱德美术讲座教授,以及哈佛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史密斯文学奖,以及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勋章、黑格尔大奖、法兰西学院勋章等特殊荣誉,并获得了牛津、剑桥、哈佛、伦敦等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1972年受封勋爵。2001年11月3日逝世于伦敦,享年92岁。其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艺术发展史》、《象征的图像》等。
《艺术的故事》出版不久,艺术史权威博厄斯在书评中称:这部肯定被广泛阅读的著作将会影响一代人的思想。作者的学问,尽管在这一领域工作的任何学者都不难察觉,他却表达得不露声色,而且几乎在每个论题上都讲出了新意。他以寥寥数语阐发了一个时代的整体氛围。
《研究生英语文学欣赏》
本报讯(记者 紫嫣)复旦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志康主编的《研究生英语文学欣赏》。
《研究生英语文学欣赏》由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两部分组成,主要有三个特色。
第一大特色是线索清楚、重点突出。该书按文学史次序,遵循以点概面的原则,分别从英国文学中挑选了16位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从美国文学中精心挑选了14位著名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或代表作片段。英国作家及作品时间跨度较大,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也有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以及现当代的优秀作家和作品。选文涉及的作品体裁多样,有戏剧、诗歌、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作家中既有诗人,又有小说家、戏剧家。作品风格多样,既有现实主义作品,又有现代主义作品。
第二大特色是编排得当、简洁流畅。作家简介部分介绍了作家的文学地位、生平、主要作品和主要创作特征,文本选段皆选自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注释部分详略得当,赏析精彩绝伦。
第三大特色是精彩独到的阐释和评论。编者利用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非凡的领悟力对每段选文作出了相应的赏析。在诗歌方面,编者对每首诗歌不仅逐行进行阐释,而且对整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意境、韵律等有精彩的概括和评论。在短篇小说或长篇小说片段方面,编者利用高超的语言能力将创作背景、主题等巧妙地和细节结合起来。
该书编者史志康现任上海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办公室主任,中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及上海外文学会常务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莎士比亚研究”、“美国诗歌研究”以及“英汉、汉英翻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报讯(记者 白羽)日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立足于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纲要》,同时结合高等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具有系统的理论性和应用性。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成长和个人发展中的各种困扰,增强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开发个体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书从内容组织及写作方法上均作了精心设计,力求做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篇10
关键词: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能力;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张桂菊(1979-),女,布依族,贵州贵阳人,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讲师;肖才远(1979-),男,贵州威宁人,邵阳学院城市建设系,讲师。(湖南邵阳42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9JG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22-02
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机械工业取得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同时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根据本院制定的创办“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位居省内外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地方性、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素质高、基础好、知识广、能力强、有个性、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人才培养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邵阳学院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针对机械工程类创新型人才的专业特点,邵阳学院机械工程类专业探索出一条科学、完善的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子。本文从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等方面构建机械工程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使邵阳学院能培养出具备素质高、能力强、会创新的应用型高级机械工程专业人才。
一、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科学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对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有很大的作用。过去机械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体系过度注重基础课和专业课,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方面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往往过分依赖教材,着重强调基础知识、基础理论传授。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教材往往相对滞后。对学生往往采取“填鸭”式的教学,学生注重死记硬背,拼命忙于应付考试,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少灵活性,缺少创新精神。所以,制订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时,始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坚持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等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构建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主要是由人文素养和科学态度相结合的通识教育平台、多学科综合交叉构成宽厚的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课程模块所构成。
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包括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人文社科基础知识、文体艺术修养知识、应用科学技术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改变过去教学内容偏窄、知识结构单一的格局。主要课程有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品德与法律、体育、健康教育、大学英语、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演讲与口才、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等。主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进入社会后发展需要的通识教育知识,培养学生对时代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发展观,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与政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代工程逐渐凸显创造性、综合性、社会性、复杂性等特征,未来工程师在“非工程”方面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工科大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要加强与民族意识、工程意识、经济意识的融合,并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身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因而,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交叉学科基础教育平台,即涵盖机、电、液知识、检测技术、控制技术、制造技术与经济管理技术的宽厚的基础课程体系。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计算机接口与应用、机械制造工艺、电工电子技术、热工原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工程检测技术、汽车工程学、企业管理等。旨在加强学科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学生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兴趣、专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按专业大类招生,分专业方向培养。基于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渊博的文化修养并重的原则,对专业课程学时减少的同时,课程内容进行精炼,突出应用广、水平高、效果好的特点,对现代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热能工程、模具设计制造、汽车与内燃机、制冷与空调6个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模块结构进行优化,在每个专业方向均设置特色课程和探索性课程,针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性开设部分选学课。
高素质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不但要具备从事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因而,构建创新系列课程模块要基于工程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结合机械工程学科发展前沿、创新理论与方法的学术前沿,着眼于整个机械系统,开设课程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产品技术创新、现代设计方法、CAD技术、机电系统动态仿真、机械优化设计、有限元分析、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课程,涵盖了创造学、创新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夯实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用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技术通过大量工程设计去实践,为以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构建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创新体系
实践环节是机械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单靠理论教学是不能内化成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与生产相结合,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加强工程实训和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知识来源渠道多样化,能力培养多元化。注重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实践教学新体系。
实践基地已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岗位聘任及培训等制度。在此基础上,顺利实现了人事改革,通过竞聘上岗,拥有实验专职技术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教学仪器设备852台(套),总值达901.36万元。按照工程模式进行实践基地的设计与规划,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省级示范建设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标准来进行规划和设置。整个实践基地分成三大块: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基础实训基地、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和专业实验场地。
动力机械实训基地包括金工实习基地和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机械实习工厂基地以数控设备为主,每年能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6000人次,除了承担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承担数控操作的认证培训工作,学生在数控课程、数控实习的基础上通过考试可获得资质证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就业竞争力;动力机械拆装实训基地包括机械产品拆装、机电产品拆装、模具拆装、制冷设备拆装、内燃机拆装以及拆装准备间,每年可承担拆装实训教学任务达2000多人次。
动力机械基础实训基地包括工程力学模块(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块(互换性及测量技术、金属材料热处理)、传动与控制工程模块(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传动控制、PLC等)和热工基础实验模块(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程测试技术、能源与环境)。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32000人次。并对实践内容进行重组,实践手段和内容体现了先进性、综合性及设计性。
动力机械创新实训基地包括机械创新模块(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工程软件实训模块(AutoCAD、Pro-E、UG、Cimetron等)、虚拟实验模块。以前实验要求给学生提供详细的指导书,让学生机械地去验证。这样,验证性实验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手脚,使学生的思路打不开,也造成一部分学生的依赖思想。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供了各种虚拟传动零件、机构及各种仿真软件,为学生自行设计和组合创新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不向学生具体提出要求,只提出需实现的功能,学生通过各种虚拟实验机构验证创新实践成果,并通过机械工具制作出产品模型。整个实训过程学生独立做出,自己编写和总结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以设计为主线,注重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方案设计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业实验场地包括机械工程实验模块、热能工程实验模块、车辆工程实验模块、材料成型实验模块,承担了三个机械工程类专业、六个培养方向的专业实验教学任务,每年可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达11000人次。
四、创新实践教学成果
根据以上内容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在机械工程类专业实践近两年来成绩显著。到目前为止,邵阳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被评为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学科;小型内燃机及先进制造技术被评为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现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南省重点科研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湖南省挑战杯竞赛和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2008年获得湖南省第三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08年荣获第八届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2009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1项,2009年获得中南地区港澳特区第四届大学生机械设计制造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2010年第四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项、铜奖3项。2009年“挑战杯”比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2009年教育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主办的第一届“亚龙杯”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工程实践技术竞赛在邵阳学院举行,学校成功地承办了该项大赛,并获得了大赛唯一的特等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地方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问题,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推广所取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仲魁,夏菲,梁丽萍,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1):49-52.
[2]蔡苇,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5-166.
[3]李郁峰,陈念年.地方院校计算机本科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1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