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15:42: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管理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管理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职高专 旅游管理 应用 培养模式

中国在旅游发展方面的目标是要在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业具有服务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这要求学生除掌握必要理论知识外还需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也就是注重能力和应用。但目前我们在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1 存在的问题

1.1 实训基地建设不够重视,实训模式缺少科学性、规范性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方面还沿用其他传统学科的老教学方法,重视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或者有重实践这个意识但缺乏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方面能力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只能依靠模拟训练来进行实训、实践,而模拟训练的实训标准达不到理想效果,与实际应用和操作还有一定距离。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应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偏少。在旅游企业用人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表现出高分低能,好高骛远,实际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和独挡一面的能力,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实践课程安排有时流于形式,实训效果不明显。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现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单位的顶岗实习或预就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作为学生的一门实践课程,学校把学生送到旅游企业,完成学生的实习任务,至于学生到了旅游企业是否较好地结合所学进行实习,把所学带到实践中,又把实践中的问题带回课堂继续学习,每个环节有没有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而旅游企业是否真的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较好地学习及培养能力,还是只简单的在使用廉价劳动力?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们的实践基地不够完善,缺少科学规范性。如何建立规范成熟的实训基地模式,并进行有效科学的合作和实训管理是我们期待解决的问题

1.2 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

现在旅游市场上需要的人才是接受国际先进服务理念,并能把服务意识融进熟练的操作中。而我们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却错把专业操作训练当作学生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设置的课程如仪表仪容、公共关系、语言训练、客房服务、前厅服务、饭店服务、导游服务等大多是基础技能方面的训练,以为这样就能搞好学生素质培养。其实这只能说是学生的专业操作训练,而实训过程中素质培养从思想到内容都跟不上,学生在参加这些训练的过程中更多地感受到是单纯的重复劳动,这达不到让学生从教育理念上接受国际旅游的管理思想和服务规范,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当代社会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3 学生创业创新培养有待加强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能会拥有一些带团机会,在服务技能和实际能力方面能得到一定锻炼,但学生对整体运作、旅游产品销售、管理经验方面缺乏实践。只能具体地根据安排来做一些事情,如果让其站在一定高度来做一个旅游产品还不行,在创业创新、独挡一面方面欠缺。

1.4 专业师资力量薄弱,影响实训课质量的整体提高

目前许多高职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从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直接从事高职教育,他们没有太多实践经历,对实践环节及实训中将遇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指导学生较好地进行实训,较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了。很多教师还是按高中教学方法重知识传授,轻动手练习的模式来教授学生,或照本宣科,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较难适应工作需要和社会需求。

2 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1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规范

高职高专学校领导及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意识到实训对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作用及将来学生步入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将之付诸行动,把实训基地建设规范起来。

2.1.1 校内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都应该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建设,尽可能的与实际情况零距离靠拢,如模拟导游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前厅。同时运用计算机软件将模拟方法用于教学科研活动,模拟旅游企业的经营环境,供模拟参与者进行旅游企业经营决策,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教学训练方式。通过建立导游模拟实验室,主要模拟导游业务和旅行社业务现场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综合实验室针对学生进行气质形象,美容美体、服装化妆、社交人际关系、礼貌礼仪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模拟防真的训练环境,适应行业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许多高职高专学校都有自己的产业部门,有的学校有高校招待所、专家楼、高校旅行社、餐厅等实体。把这些实体办成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急企业所急,想企业所想,培养出独挡一面的就业能力。如让学生进入校招待所、专家楼、餐厅等让学生思考并实践如何经营与服务才能让顾客满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搞好经营;让学生参加旅行社的工作,甚至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由学生自己负责整个业务的运行,包括拉客源,做计划,安排行程,带团,处理善后事宜等工作。作为高校的实体既完成了实习任务,更好的协助学生就业、创业,又可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节约开支,只要认真研究,敢于探索,这样的方式会越来越多的走向成功。当然万事有利就有弊,难免会有不利的一面,如因学生实践能力不过关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这样就要求在学生上岗前做好相关培训和提醒工作,上岗时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老师及时提醒和定时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真的出现什么差错向客人做好赔礼道歉工作,当事人作出检讨分析差错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并警示所有同学。

2.1.2 校外

校外实训以顶岗为主,严格把好校外实训基地的关,选择专业性强、操作规范,行业中处于先进管理的旅游企业作为实训基地。与企业签定“合作办学协议”,坚持资源共享、产学双赢的原则,为学生提供顶岗实践的实习基地。具体操作可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一个稳定时间内如半年或一年内进行顶岗实习,另一部分留校学习,到期后可互换。这样总能保证企业有学生在岗,不影响企业的工作进程,学校正常安排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从实习中带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稳定的实习基地实习,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真正与企业之间行成了“双赢”。

2.1.3 旅游企业、政府及旅游主管部门

高职高专学校可创造条件在校园内部举办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供需见面活动,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生打开就业渠道及与外界联系打开了一道窗口。具体操作可在实训、就业办公室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组织安排供需见面活动,把学生按能力大小进行搭配,轮流进行:1.去社会上了解、收集、整理对口的用人单位信息;2.向单位发出邀请函或亲自到用人单位邀请;3.布置安排好见面会场;4.会后班级讨论,总结安排活动成败经验,写出总结。事实证明学生在这个实践活动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有的在安排供需见面会的过程中就被企业相中到企业去预就业或就业。学校还应加强与地方旅游局的联系,及时了解旅游人才市场需求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修改旅游专业实践计划,指导学生就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把资格证书考试,全省导游大赛,旅游界的有影响的活动引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与旅游局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及考前培训,鼓励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2.2 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与国际旅游接轨

职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思想、理论、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现在的学生,虽然理论水平及特长爱好突出,但团队合作精神差,遇到困难缺少耐心和韧性。我们可在实训中加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合作、公关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提升应变能力和独挡一面的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多学习国外先进管理和服务经验,更好的顺应中国旅游强国的大发展方向,与国际旅游管理接轨。具体的做法可多结合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既生动又能让学生更好理解。组织学生分组到艰苦的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到贫困山区去“献爱心”,在校内组织一些象“烹饪大赛”这样的劳动光荣,勤动手脚的活动;到校外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

2.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高专如何采取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实训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实训师资队伍。我们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首先是由学校自己培养。我们从学校的教师中选拔优秀的、有责任心的青年教师到相关校外实训基地或合作的旅游企业进行一年到两年培训或顶岗实习,让他们真正扎根在工作上,深深的体会学生将来在实训中会面对的问题,需要老师和学校协调或解决的问题及工作中应重点培养的地方。能及时发现、解决并协调好各方面问题,同时积累大量实践工作经验,对学生以后的实训指导能做到心中有数,能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意义的站在较高平台上指导学生的实训。有能力、有实力培养出新一代应用型人才;其次就是主动引进。我们可以从旅游企业中聘请经验丰富的金牌导游,资深从业人员来作学生的专业兼职教师,请他们用带团的方式让学生亲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通过讲座,团体的、个别的指导等形式指导及参与学生实训,提高实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仁重.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J].机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报,2007(4)

[3]王景山,孙德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半共半度“T”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篇2

这里所说的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的学校与社会中旅游企业相互合作,让旅游专业的学生既能通过在实训基地对旅游业旅游产品的开发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又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地方。而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主要包括了生产实训的人、物、资金等因素,还有影响这些因素在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作用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已经变成了各所培养高职人才的院校内部的简单实训,没有了本身的意义。学生需要一个平台进行学校到社会的过渡,重点为进入社会,为社会创造利益做准备。而建设一个有效的运营机制是保障实训基地教学与生产同时发挥效用的必要条件。

二、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学校老师实践指导能力不够;旅游企业与学校合作无动力;实训基地设施不够完善;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之间存在矛盾等。本文将就其中两点进行一下重点分析。

(一)实训基地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实训基地的设施是重点,因为这些设施既要为学生的实习服务,又要为生产服务,因此对于设施的维护与管理不能与单纯的生产设施相一致。现在很明显的问题就是实训设施的责任权问题。很多实训基地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设施管理组织和机制。因此基地设施损耗率大,从而造成了运营资金的加大。

(二)实训基地的生产与教学存在矛盾

旅游专业生产实训基地既要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服务又要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既要为市场创造经济价值,又要遵守学校的教育教学。现在,与培养旅游专业高职人才院校合作的企业并不多,如各大院校自行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就会导致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缺乏专业的生产性,因为教师缺乏对旅游企业的专业管理能力,生产实训基地也就缺乏了生产性,只注重了教育性。那么,怎样协调实训基地的生产性与教育性就成了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营管理机制的设计

(一)合理安排生产和教学

实训基地的运营目的并不应该在于生产和创造经济效益而盈利,而应该在于用实训来服务教学,对人才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实训基地应该以教学为主,生产为辅。在以此为前提的情况下,实训基地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身的优势熟悉生产,也可以适应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让学生在生产中得到锻炼。

(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培养人才

学校应该与企业相互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如果单方面的建设实训基地,必定不能够保证实训基地的需求。学校建设实践基地,则缺乏真实的实践模式,企业建设实训基地,则没有相对的生源以及有利的教导资源。因此,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是最合理的选择。学校和企业可以就学生的课程安排,内容设置,实训指导和质量检测等进行合理协商安排。这样,既有学校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对旅游业和旅游产品的研发等进行了系统的教学,又有旅游企业提供项目的实践,市场的开拓。

(三)落实实训基地运营管理制度

因为旅游行业是一种服务行业,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与意识,还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素养和合作精神。因此,在学校与企合作的同时,可以选出几名能够掌控大局的专业人员,其余工作人员均由学生来担任。实训基地可以成为一个虚拟的小型的工作职场,从干部的担任到基层人员的工作都实行轮岗,让学生能够全方面的去体验去实践,达到实践与学习相结合的目的。

(四)加强实训基地设施的维修与管理制度

服务行业是接触客人最多的行业,因此客人的满意度就是工作质量好坏的评定。没有好的设施自然得不到好的评价。而实训基地的设施损耗较大,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基地应该完善设施的维修或者加强维修的力度,聘用更加专业的维修人员。同时要完善制度,以制度进行约束。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

伴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也迅速发展,各大高校也扩大了招生人数。截止2015年年底,国内有1518所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了旅游专业,同比2014年增加了396所,在校学生就有57.1万人。即使是这样,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依旧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尤其是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高度复合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然而旅游本科毕业生却依然行业就业率低,失业率高。造成旅游本科人才供给与旅游市场高素质人才需求严重脱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国内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缺乏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人才培养相对单一,培养目标比较模糊

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被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培养人才所采用,这样的传统教育模式也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应用丢失。大多数传统教育中,都是以知识为标准的教育方式。以贯穿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为培养体系,强调课堂教育为主题。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大多数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都可以达到本科的教育水平,但与旅游管理专业的应用特色相比,许多的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不太清楚,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太模糊。还有高校常年都使用一种教学课程和课本,根本不能根据旅游管理市场的发展来对培养人才进行调整。

(二)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难以适应旅游管理市场需求的变化

目前,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旅游高等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一方面,旅游业作为我国主要的第三产业,旅游管理市场就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应的管理才能。但是,目前国内的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毕业生普遍缺乏旅游行业需要的经验和能力,不能满足行业的要求。这也就导致了行业对于毕业生的期望度不高和毕业生在行业的贡献度不高,地方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严重脱节。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旅游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不符合

旅游专业由于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大部分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虽然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以及实践操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实施这些操作的时候仍然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学校安排的理论知识太多、实践教学课程完全不受重视。这些都导致实践环节只停留在表面的观察低层面的技术操作、特别针对学生的实习、就业技能来设置课程不足。

(四)学校实训教学设施、设备投入严重不足

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是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重要保证。但是由于历史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有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还是以课堂老师的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少有专业的实践、实训中心,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也只是配置了一些比较低端的实训设备。比如说,在学校建立几间模拟的客房和餐厅,只教学生如何模拟铺床和摆台。就是这样低端的培养方式和不系统的实训条件,不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还容易误导学生。使学生认为旅游管理只是一些简单的铺床和摆台,与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随机应变无关。现如今旅游行业的技术和设备更新快速发展,行业的岗位技能更新也非常快,各大高校应该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实践条件进行更新换代,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的教学水平,适应旅游管理行业的市场发展需求。

二、培养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必要性

(一)培养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时代需求

根据我国的中国梦指导思想,创新是教育行业必须重视的方向,大力发展创新型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关系差异,要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旅游本科教育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与时俱进,树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如教学方式上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学习式等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形式,提倡学生爱学、会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现阶段的教育一直以课堂为中心,基本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教授什么,学生就记什么,为考试合格死记硬背,缺乏对理论知识与实践层面的深入探究,学生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习惯,导致大多数学生创新能力不强。旅游本科应着力培养既能适应行业实际应用需求,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人才,才能立足于行业并可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二)培养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旅游行业和专业竞争需求

我国旅游业发展快速,行业对于人才需求旺盛,虽然每年有新增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立,总体来说旅游高等院校招生规模也有扩大。但旅游劳动力供给依然不足,劳动力低学历,流动率高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此情况的存在与两个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一方面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不愿意在一线抛头露面,认为从事一线工作太没有面子了,不符合自己本科毕业生的形象;另一方面就是由于旅游市场进入门槛比较低,技能要求比较强,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技能学习和系统培训不如高职和中专生,从而导致本科TP毕业生在服务基层就业缺乏年龄、技术等优势,竞争力不足。这也说明我国旅游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于中高层管理人才目标达成基本是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应是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复合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不够。因此只有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本科人才的职业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真正解决旅游市场长期高层次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旅游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

旅游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应是现在地方旅游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旅游管理本科突出高级应用人才为导向,加强专业能力的培训,应把传统的本科教育人才学历培养和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实现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模式。对于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界定目前尚无定论,但职业高级应用能力是关键。而高级应用能力核心应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虽然大多数旅游本科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有提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但真正实现的鲜少。因此旅游本科应建立本学科和专业应用型创新性研究和实践平台,突出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创新培养,从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出能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

(二)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实施“1+0.5+1.5+0.5+0.5”人才培养模式

“1+0.5+1.5+0.5+0.5”的教育模式即学生在大学1年级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和基本操作实践课程学习和实训;在大学2年级第1学期开始在实习单位进行基层实习,熟悉企业基层服务环境,熟练掌握专业实际操作技能,接触和感知行业职业需求,争取轮流到旅行社、酒店和景点等每类职业都能体验一遍;在大学2年级第2学期至在大学3年级第2学期开始开设专业管理类课程、高级应用型专业课程(如高级导游技能、酒店高级管家服务等)和创新性课程(如旅游创意策划、旅游线路开发等);在大学4年级第1学期要安排学生到他感兴趣的岗位有针对性的顶岗实习,应让学生带着平时探究的行业问题和专研的研究性项目深入行业实际开展实习,边实习边实践;在大学4年级第2学期让学生带着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返回学校一方面进行实习经验总结,一方面继续从实践结合理论的视角完成研究性项目即毕业论文。这种“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以实际应用型为根基又回到理论的高度,真正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总结和探究规律,让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成为可能。

(三)制定培养方案,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复合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在课程设计时,要始终把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定位紧密结合,构建一个以学生专业复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体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从专业基础实操技能到高级专业岗位技能、从初级管理到中高层管理、从基本创新思维训练到专业创新创意策划这3个维度分别从基础到高级开设相关课程,同时让专业技能技术的应用贯彻在学习过程的每一个部分,从而多层次实现教学目的,大量的实践结合理论的探究式学习更符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求。

(四)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三位一体”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实际出发,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实践结合理论的探究式学习是培养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是教室、实训基地(或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在课程学习和学生实训性和应用研究性项目实施的三个基本场地。在教室课堂教师应变革传统的“一言堂”式授课方式,更多鼓励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启发式教学,课堂应变为教师与学生探讨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场所;在实训基地(或工作室)更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开展项目化实践,自己动手解决现实问题,开拓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在校外实习基地,应为学生配备校外指导老师,能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共同探究问题,完成指定的应用型研究项目,从而实现教室、实训基地(或工作室)、校外实习基地“三位一体”探究式学习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全方位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旅游局.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Z].2016.

[2]范新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1).

篇4

关键词:实习;规范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当前,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上,一个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树立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的思想。实践教学主要承担着如下任务:为学习专业理论提供权威性认识;使书本知识深化并提高观察理解、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应用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由于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是操作性强,内容直观,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加大实践课的内容比例。

一、重视实践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高职高专类院校在教学中定位于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要在课程设置、学科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强力度,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在实践基地建设上不断的开拓创新,从各个角度拓宽学生实习实训途径。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要按照“全面规划、分布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建成服务于旅游企业,集导游、旅游企业管理、酒店管理、餐饮管理等专业方向,形成一个多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综合旅游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高职高专院校在实习实训环节一般根据课程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实习方式,有在校内设置的校内实习基地,有与各大企业共建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校内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设置需要,按照学校设施条件来确定校内实习基地的规模。校内实习基地主要承担面向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参加导游现场模拟训练、旅行社团队组织、旅行社计调业务、景点线路设计、旅游景区规划等实训任务。校内实习经济实用性强,学生可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直接实践,教学效果直观,学习兴趣浓厚。

(二)校外实习基地

旅游管理专业操作性强,能力素质直观,现代企业不愿在培训员工上投入更多精力,往往看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硬性指标。如果实践能力不过关,势必影响学生就业和学校声誉。因此,每个学校都非常重视与管理经验丰富,硬件设施优质,实地对客服务优良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帮助完成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训练。

二、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严格要求、规范管理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实践环节的有效进行,我们不仅要在严格要求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安排,还应考虑设定合理的实践环节考试考评模式,帮助简化实习管理工作,对学生实习实践结果有一个正确、严谨的验收,从各个环节把住实习实践质量关。

(一)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实习实践环节

实习前,必须将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要求、实习内容和实习负责人等情况详细准确进行安排。依照实习实践教学计划,对实习实践各环节安排进行审核,然后制成实习计划表进行备案。

(二)严格组织系统,保障实习实践环节的实施

1、组织管理系统

学生实习实践管理的组织工作,一般由校实践教学部门统一管理,具体指导实施工作由各系自行完成。在实施的过程中,各系组织安排相应的任课教师作为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实习基地也同时派出相关人员管理指导实习生的具体实习工作。

2、主要职责

(1)实习实训工作的组织实施。按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习实训计划及实习实训大纲,明确实习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安排和考核方法;依据实习实训大纲、实际条件及校历制定具体实习计划和实习经费预算,填报实习实训计划申报表,由校实践教学部门和系主任审核同意后执行;组织有实习实训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实习实训指导书,并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修订;选派责任心强,有实习实训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教学管理单位要认真组织好实习实训前的准备工作,签订实习协议,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做好对学生的动员工作,带队教师要联系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最后做好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评定、管理和实习实训工作的总结工作。

(2)系教学部门在实习实训工作中的主要职责。研究制订有关实习实训工作的政策、条例、规定及汇总、编辑实习实训大纲。在实习实训中,对实习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监督和指导。

(3)实习实训领队和指导教师的职责。实习实训领队和指导教师是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校方管理人员,工作具体而琐碎,工作难度较大,职责如下:参加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做好各项实习实训准备工作;认真执行实习实训计划,保证实习实训任务的完成;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纪律、生活和安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严格管理学生的考勤;对违纪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发现严重违纪等情况应及时汇报;不论什么原因缺席实训1/3以上者,本门实习成绩不及格,不予毕业;检查学生业务学习情况,检查实习实训日志或笔记,解决学生在技术业务方面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完成实习实训调研报告。

实习实训领队要主动与实习实训接收单位联系,汇报实习实训情况,争取实习实训单位的支持,密切与实习实训接收单位的关系。实习实训结束,领队组织全体指导教师总结工作,写出书面报告。还清借用物品,结清账目,最后将实习实训教学文件及实习实训成绩交管理部门留存。

3、严格执行实习实训验收工作

组织实习实训考核,评定实习实训成绩。实习实训是必修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免修。在实习实训过程中,要分步骤、全方位地进行。

(1)考核人员上,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360度考核方式,参与考评的人员也就是在实习工作中的所有参与者,包括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实训单位客人、学生之间的自评和互评。

(2)考核梯度上,学生的工作实际能力训练有一个渐进性发展过程,这样在实习中才能检验在学校学习的成果,并找到不足不断进步。在学生实习期间,分梯度进行实习结果测评,分期初测评、期中测评和最后测评。在不同梯度中,学生可以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实习中及时锻炼该方面的实践技能。

(3)成绩结果上,学生全部完成实习工作后,要写出相应的实习实训报告方可参加实习实训考核。考核成绩要严格掌握,尤其严格控制优秀和不及格的比率,真正防止实习实训流于形式。

(三)严格的反馈制度

为保证实习实训的质量,严格的反馈制度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1、实习实训定期检查制度

教学部门要以实习实训大纲作为检查依据,对该学期开设的实习实训进行检查,总结阶段性情况并及时调整安排,提出改进意见,并把检查及调整结果记录备案。

2、期末总结制度

篇5

(1)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依然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式,即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活动以课堂讲解为中心,教师讲解以教材为中心,讲解教材以应付考试为中心。学生在学校被动地接受较抽象的、呆板的知识,从书本到书本,所学理论与旅游产业客观实际发生较大的偏差,老师借助教材、黑板来“讲旅游”,学生在笔记上“记旅游”,学生没有真正的旅游体验和实践机会。

(2)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于教学模式的认识和理解缺乏深度,更谈不上深入研究了,很多老师在谈到教学模式时,基本认识到的就是教学的基本程序,大部分教师对于教学基本程序的回答是“组织教学—回顾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小结—布置作业”的六段式教学,在这六段式教学中,都很难看到与学生的互动,更没有实践教学可言。

(3)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知识面也比较狭窄,一味地学习课本知识,对其他课外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动手能力,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市场的需求。

二、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

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和颠覆。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整套的方法论体系。此体系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技能、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手段等整合组成。从静态上看,是一种教学的结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方式等基本要素构成。从动态上看,它是一种运行的流程。为此,针对教学模式的概念,我们在设计旅游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校企合作模式,适应市场需求

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分析,高校应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并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及方案,在人才培养的制定上应细分培养层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学历层次的进行科学培养,例如: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具有竞争力,很有必要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第一种是以整体旅游人才市场为目标,培养适合所有旅游企业的通才;二是将旅游管理专业总体人才市场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四个子市场再进行专业细分,分别培养出精于酒店管理、餐饮企业管理等四大需求的人才;三是在将旅游管理总体人才市场细分为上述四个子市场的前提下,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子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创新旅游教学方法,改革旅游教学考评方式养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确定了培养目标之后,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并且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实践,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使学生能在毕业之后迅速上岗,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需求。

2、更新旅游教学内容和方法,营造开放的旅游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应该更新的是教材,应该选用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和权威的教科书、报刊等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识体系,改变教材选用的“本土化”,适当参照和引进行业标准。其次,要进行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中诸如《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可以采用现场教学、课堂模拟操练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以弥补传统课堂讲授和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的缺陷。第三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教学方法时,强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创业大赛法、角色扮演法等。

3、改善旅游教学设施,改革现有旅游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普遍投入不足,很多高校都是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甚至有些院校连多媒体教学设备都严重不足。这些旅游教学设施方面的不足,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不断扩建旅游专业的模拟实训室,例如导游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前台、模拟商务谈判室、茶艺实训室等,建立属于自己的实训基地,这对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业务实操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真正为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4、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考评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性,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业阅历和经验、娴熟的操作能力以及从事旅游实证研究的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仅仅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而应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以体验式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环境构建者与评价者作为角色定位。教师要根据每门专业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手段、评估标准,改变“凭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不合理现象,积极采用笔试、情景模拟、实际操作等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考评小组综合打分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并且改变在成绩中的分数构成,提高实践成绩所占的比例,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估。

三、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篇6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这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体,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为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内涵。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在江苏省扬州商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最能体现高职特色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目标是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从事旅游基层管理、独立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保证,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制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

旅游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三大板块组成。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前提而设置,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去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例如我校设立理论课时为42%,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为58%,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除单独制定总体的专业技能等级目标及实训课程的实训计划外,还在涉及实践环节较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各门课程的课堂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某一课程及该课程涉及的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样,不仅确定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而且还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内容包括各个阶段的实训目标、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将其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实现理论升华,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循环模式。整个实训体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大部分专业课有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谁的责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案例教学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2)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类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外部条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企业事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2、实训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的操作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由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在模拟实验室内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如果教师指导、示范不准确,没有巡回个别辅导,将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好技能。

我校的实训训教学一般采取如下做法:

第一,老师先理论讲授操作的程序和要领或要求学生课前事先预习,老师以提问或抢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操作的程序和要领。第二,操作示范。技能教学中,指导教师严格按程序和要求采取分步骤示范,使学生从这种规范和固定的模式中学好操作技能技巧。第三,通过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景点的讲解,组织学生观看,对某些难解、精华部分可通过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容易掌握,训练效果较好。第四,指导老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评。第五,规范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是技能教学中的最后一环,是检验学生技能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为了鞭策、督促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行“多证制”,即学生除需要有一张毕业证书之外,要求学生获还要有多张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导游员资格证书”、“调酒师证书”、“中级烹调师”、“营养师资格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按照实纲的要求,学习、观察、分析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请教,并整理在实习报告中。

3、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

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我校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一是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如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企业,了解旅游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在假期安排课外集中实习,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4、生产实习,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生产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实际,感受现实。其主要的实习方法主要是校外实习。我学校与一些大的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教学的需要,校外生产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旅行社或酒店主要岗位的实习、管理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其重点应放在对具体岗位技能的掌握上,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达到直接上岗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技能标准外,还需要在主要管理部门实习,掌握各部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成为知识型、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为了保证实习效果,我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确定实习人员、确定实习地点、委派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实习动员、发放实习指导书、与实习单位联合制定实习培训计划、实习带队指导教师现场讲解、中期总结考核、学校、学生及企业座谈、综合实习评估、实习论文总结与讲评、实结等环节进行全程、全面和全员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取得最佳效果,使教学走上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路子。

四、师资队伍、教材、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双师型”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校将其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各大院校仍存在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具体表现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达不到要求(教育部的规定,高职学院的“双师型”师资应占到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在教师结构上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在管理上重数量和形式,而轻质量和实质;、在职称评

定上重论文和研究,而轻教学和应用;在培训上渠道不通畅,不利于教师个体“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为解决以上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1)积极引进,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严把“能力”关。(2)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3)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4)努力培育合作式的“双师型”教师集体——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完整育人功能的师资集体。(5)利用假期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6)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

2、教材建设

作为高等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目前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当前高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教材的编写匆促;二是编写人员缺乏;三是高职教材大多数以本科或专科为依据,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以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造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聘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编写既重理论又讲实用的专业教材和高层教材;编写时注重素质教育;做好高职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专业或实践课教材,可以先由各校自编教材。

3、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同样是职业技能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它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有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古筝、茶艺、插花、美容化妆等几个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7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技能;情境教学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的情境教学应强化技能训练,改进技能课教学方法,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人的能力发展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一、什么是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就是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旅游管理专业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旅游实训包括的技能种类较多,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求学生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情境化策略有助于克服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式的教学弊端,这是情境化在课堂教学中最显而易见的作用。

二、如何创设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创设出一种轻松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教师应自己首先进入该情境中,然后通过情绪的带动与感染作用,使学生也置身于该教学情境中,让他们暂时成为该情境中对应的角色,使之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接受教学情境。旅游管理专业技能理论培训课上,教师应模拟出餐厅、客房、酒吧等实训场地,有实训场地的,应该模拟出实训氛围,使教师的技能教学和学生的实践体验有对等的沟通平台,既增强了教学的真实感,又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直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旅游饭店行业培养出应用型基础人才。在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中可以实施以下三种情境教学法:

1.角色扮演

我在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课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安排,设置各岗位,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工作实践环境中,并让他们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积极思考,想方设法处理在具体操作服务工作时有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和常见问题,用这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操作能力。

比如,中餐服务中关于上菜、分菜的技能训练,我设计了上菜分菜模拟实训这一环节,设计了给某一桌挑剔的客人进行上菜和分菜(以清蒸鳜鱼为例)的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分组在实训课堂上展示,教师引导所有学生进行讨论。在模拟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多次亲身体验,就自然能够明白如何选择恰当的位置和时机上菜,然后教师再就个别细节作出纠正和总结。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从模拟的旅游服务工作中获得了服务员的心理体验,充分发挥了其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了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方法既可用于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也可用于问题解决之后的反思拓展。

2.案例教学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教材上有很多旅游服务案例,但是学生对此并不能够全部正确了解,我就把案例还原到真实服务场景中。通过对具体案例中情景的描述,让学生自己探讨,发现问题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然后试着以自己的方式加以解决,最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比如,在学习餐饮部上菜服务后,我就引入案例,设计了服务人员上菜时将烫的菜汁滴在了女宾衣服上的情景。在经过学生故意的错误演练之后,我引导学生小组研究和讨论,思考上菜时的位置、要点,面对出现的操作失误应如何更好地解决,使客人与饭店达到双赢。由于案例是服务实践中的真实的典型案例,往往更能吸引学生投入思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实践能力等来解决问题。不过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服务案例,案例不但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学生乐于并能够解决的。

3.现场教学

实训场地是模仿实际工作地的场所,虽与实际多有类似,但限于场地,很多情境无法更好地体现。现场教学是组织学生到旅游饭店、旅行社等实际服务工作场所,通过观察服务人员实际操作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比如,在客房服务操作中,需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客房清扫。在训练学生做好初步的客房轻松培训之后,我们首先要根据预设的情境,带学生到能展现该情境的饭店的客房里,观摩饭店优秀客房服务员的清扫过程,然后自己实际操作演练。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比较与优秀服务员的差距和自己应该提高的地方。学生在体验工作的同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总结出可供借鉴的经验,让学生在现场再现情景,从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新观点,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与提高。在该教学方法中,实际的工作场所成为课堂,服务人员的真实操作过程变成了教材,而服务人员充当了教师的角色,学生为主体,教师则为主导,其教学功能主要在于让学生亲临实践现场、直接认识技能操作过程,让学生面对所见技能操作过程进行讨论、掌握客观规律,从而启发其拓展思路、提高实际能力。

三、实施情境教学的效果

对照中职新课程改革方向,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在旅游管理实训中实施情境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实践研究,并有了一些体会:

1.更新了教师理念,提高了教师素质

在运用情境教学法后,教师更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注重行为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亲自参与,学生必须熟悉与教学情境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进行认真思考分析,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学习成果交流,让其整理出自己讨论和思考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仅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而且也有效培养了综合能力。比如,处理酒店客人投诉时,就可以让学生设想解决投诉方法,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通过分组训练解决方法评判最优,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展示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等。

为了使情境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上更有效地实施,我自己首先从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入手,训练自己的技能基本功。其次我不断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帮助学生适应不同的服务情境,鼓励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提高其解决难题的信心。最后我很注重自己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积累,只有熟练掌握知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服务情境中体验各岗位职业行为,组织出水平较高的情境教学。

2.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

开展情境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来,通过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训中的实施,实验班级的学生呈现了良好趋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独立思考和动脑的习惯慢慢养成、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增强。

情境教学重在教学过程,在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创设具体生动的工作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促使综合性、跨学科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解决旅游服务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海.简谈中学历史“情景实践”教学法[J].学科教育,2004(02).

[2]张芳.开展角色模拟体验活动应遵循的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2004(04).

篇8

(一)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不科学目前,部分高校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缺乏自己的特色,多照搬国内外其他学校。“产”存在“天女散花”的弊端;“学”存在教师专业技能不足的问题;“研”存在科研转化率低下的问题。以湖南某工程学院为例,其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应用的主要是“三层次”、“两加强”、“一重点”实践教学。“三层次”即基本技能层、综合能力应用层和管理实践能力与创新专业能力。这样的模式有效避免了部分高校“天女散花”、“短平快”的实践教学模式,集中精力形成了合力[2]。(二)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政策法规缺乏首先,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其中涉及对教师、学生、合作企业、科研单位评价与鼓励。其次,高校缺乏对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切实可行的鼓励措施,使得高校教师多忙于职称评定,而忽视了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再次,国家缺乏对高校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三方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明确法律规定。最后,从事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实践教学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约束和鼓励政策,留不住人才。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必然性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从业人员十分缺乏,特别是高级旅游管理人才。据有关部门预计,到2020年,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年增长人数将突破百万,而目前我国高校每年只能提供15万左右的毕业生[3]。其次,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培养目标上来看,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符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级人才培养需求。从教学模式上来看,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兼具了专业性、实用性、实践性的需求。从教学条件上看,产学研合作教学实现了“双元化”教学主体,充分发挥了“双师型”教师和“双基地”的优势。从教学效果来看,“双证书”(学历证书、专业资格证书)更加符合社会人才招聘的需求。再次,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符合“双计划”的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定位、教师资格认证、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课程安排、实践教学形式更适合新形势下高校旅游管理的市场化、实用化需求。最后,这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从“以学科知识教育为中心”、“单纯的专业技能拓展”、“以学历为本位”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以职业资格为本位”转变的必然选择。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一是实用型原则。即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中企业或研究机构所提供的岗位一定要与旅游管理相关。以实用型原则为基础可以将实践教学平台分成专业岗位实践、实验技能训练、专业岗位技能三种。二是特色型原则。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应当根据各高校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拥有不同的企事业条件设计出符合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注重地域特色的培养以及新理论经验的总结与推广。三是混合型原则。即理论与实践的混合、教师类型的混合、教师与学生的混合、教师与实验室的混合、实验室与社会实训基地的混合,要打破理论教学的规章以及实验室的界限,找到符合社会要求的实践教学模式。(二)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产学研合作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素养与能力的一体化培养。以湖南某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体系为例,其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具体实践教学模式如下[4]。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模式分析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教学途径、教学内容也会根据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化,主要包括课堂学习、课程实习、校内实训、企业学习、科研学习、综合实践等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既相互联系也相互区别。但归纳起来都需要注重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尽可能符合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管理相关企事业的人才需求。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多元化教学目标,保持技术上的专业性和能力上的综合性。二是要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以应用为目的,使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1:1的平衡比例。三是在产学研合作教学中采用“三课堂”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即校内理论学习的“第一课堂”、校企合作的社会实践“第二课堂”、顶岗实习与产学合作的“第三课堂”。四是要注重“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应用,建立具有实效性的教师、企业、学生评价机制。

四、关于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依据教学目标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比例的调整目前,湖南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比例有所增长,基本上占据了总课时的60%,包括课堂内的实验实训、校园内的实验实训、校外专业调研、校外岗位顶替、毕业实习、寒暑假短期实践、毕业论文科研等,其中理论知识的评价比例平均为40.5%[5]。近年来,湖南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分别在长沙皇冠假日酒店、湖南茉莉花国际酒店、长沙潇湘华天大酒店、大成国际大酒店、湖南国际影视会展中心、中国青年旅行社、康辉旅行社等多个与旅游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过不间断的实践学习。(二)创新创建校内教学实验室校内实验室具有方便、安全、可靠性高的特点,这也是各高校在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下积极努力创建的。湖南某高校就与学校后勤管理集团签订了协议,与长沙市内著名五星级大酒店签订了旅游饭店模拟教学实验室。这既能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对客房管理、餐饮管理、旅游服务礼仪管理的实训条件,也能将酒店的企业文化直接带到学校。(三)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平台2003年以来,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在很多地区逐渐铺开,这些年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性策略,例如湖南一些高校分别与湖南和一旅游集团、湖南海外旅游有限公司、徽州文化旅游集团、湖南圣爵菲斯大酒店、明城国际大酒店、运达喜来登酒店、长沙皇冠假日酒店、顺天黄金海岸大酒店等旅游集团和旅游酒店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多个高校正积极寻求与国外旅游集团的合作教学,实施“订单式”的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四)毕业实习与提前就业相结合从2004年开始,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试行“3+1”的学年制,即三年理论学习一年毕业实习。由于大一到大三学生的实践学校是间断性的难以做出科学的评价,毕业前的一年实践学习能够让用人单位更好管理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养并且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五)校企结合的专业技能资格认证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还是纯理论的技能资格认证或者校内的简易实训。而在产学研的教学合作实践教学过程中为了更科学地评价产学研的教学效果,创建了一套由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学院专业教师、企业高管、海外专家组成的专业技能资格认证团队,使得实训的内容更加全面,评价更加科学有效。(六)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目前各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提出主要针对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即对实践教学软件情况、实践教学硬件情况、实践内容组织实施情况的实践教学先决条件的评价以及对教师、学生、实践单位的三方双方评价。对于每个方面都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然后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与方法以百分制进行计算,得出最后的总体评价。

五、结语

篇9

 

我国地方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人才不足,己成为制约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一大阻碍。高校所需的旅游专业教学人才不单是理论知识丰富的,在实践经验、实际操作中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实际上,许多高校在编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上缺乏。因此,高校需要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完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培养一批合格的“双师型”旅游管理教师,促进旅游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双师型”教师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一、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能力分析

 

在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教师是否符合“双师型”教师一般通过旅游科研能力、旅游实践指导能力以及旅游教学能力三部分判定。以教师所具有的“双师型”素质和教学能力的高低进行划分,可将“双师型”教师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

 

(一)旅游管理专业初级“双师型”教师能力

 

初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旅游理论知识以及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获得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且获得了助理讲师以上职称,具有胜任一门专业或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能力。其次,具有自主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在旅游管理专业方面取得了初级导游证或以上的技术职称。最后,参与过旅游实践活动、实训技能训练,且具有一定的旅游实训指导能力,并指导过一轮旅游实训活动或者参加与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师旅游技能培训。

 

(二)旅游管理专业中级“双师型”教师能力

 

中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具备扎实的旅游专业知识、旅游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养、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讲师以上职称、具有胜任两门以上专业或基础课教学的能力。其次,具有自主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参与课题研究的能力。参与过教学改革,公开发表过关于旅游科学研究且一定水准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等。最后,获得中级导游证书,具有两年在企业一线旅游专业的土作经验,或者参与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旅游实践技能训练并获得了合格证书,能够自主设计旅游模拟实训计划、编写旅游实训实习教材的能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高级“双师型”教师能力

 

高级“双师型”教师,首先,具有系统化、坚实的旅游理论和专业知识,相当丰富的旅游教学经验、实践经验。获得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副教授以上职称,具备了系统化的教学两门以上专业或基础课教学的能力。其次,可及时一吸收到最新的旅游知识成果并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曾参与过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论文的研究或出版过关于旅游学且水准较高的著作。最后,获得高级导游证书和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或以上技术职称,有两年以上在企业一线旅游专业的土作经验,曾参与过教育部门组织的旅游实践技能训练并获得了合格证书。具有高校指导、组织旅游实践教学、提高学生旅游技能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可进行实践创新,指导或编写过旅游学教材,通过教学实践验证教学效果显著。

 

二、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并及时总结反馈学习成果和经验

 

安排年轻教师每年寒假及暑假到各旅游景点或旅游企业实习。通过专业实践,教师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技术、产品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旅游行业的新趋势、新信息;同时带着旅游专业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工作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要求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认真学习,仔细记录。

 

(二)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教师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旅游实习基地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充分利用旅游专业实验室,加大多媒体课和模拟实验课程的比例,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所学技能。

 

(三)到教育部批准的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

 

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利用寒、暑假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为了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系部应聘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对我系年轻教师的教学力一法,教学思路进行指导。

 

(四)实施“产学研”结合跟踪高新技术

 

应用型本科产学研结合与研究型高校不同,主要是侧重将教学、生产与新利一学、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紧密结合上。开展产学研结合的教育,通过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教师利一技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旅游专业应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力一而与时俱进,及时调整课程设置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课程中加大学生的综合实训比例过教师的不范和带动,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是旅游专业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手段

 

应积极引进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专业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利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同时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促进旅游教师向“双师型”转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旅游系通过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了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结构,适应了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四、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首先,学院要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入学院教师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新入职教师以提高教学技能为主,同时通过寒暑假到旅游企业的一线参加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认知能力。

 

其次,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激励是“双师结构”型教师队伍管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对于调动教师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双师型”教师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趋势,应用型本科院校构建一支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助于专业教师结构的优化。通过分析行业的实际需求来培养教师,进而对学生实施教育,是一项长期且有富有意义的土作。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令业的师资队伍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对此努力,以“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优化令业教师结构,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茁壮成长。

篇10

引言

校企合作是新的教育理念下的必然选择。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特征极强,其应用型和职业化倾向促使旅游高校积极的投身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市场经济开启了高校教育通向产业需求的大门,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产业的召唤,同时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作为应用型的地方高校,更要敢于创新培养模式,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敢于将专业建设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在产业的发展中培养学生,磨练学生,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投身于旅游行业发展之中。

一、研究概况

顺应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改革趋势,应对市场化的人才需求变化,文章对安康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大三、大四学生在安康金扬宾馆、西安维景国际大酒店、榆林永昌大酒店、瀛湖旅行社、陕西国旅、春秋旅行社、石泉燕翔洞景区、安康瀛湖景区等地的就业实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研过程中,与企业方、实习学生展开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就工作感受、企业能力要求、学院培养等各方面获取很多值得思考的数据和想法,对学院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也给予了一定的方向和借鉴。在访谈中,笔者先选取了与旅游实践教学相关的21项关键词,包括模拟训练、校外实训基地、技能师范、参观学习、学术讲座、校内实习基地、假期实习、参与科研项目、国际交流平台、短期顶岗实习、课堂分析与辩论、社会服务、技能竞赛、假期实习、职业资格证书、学科小组活动、野外实习、科研论文指导、颁发工作证书、双语教学、企业定制。请企业方与实习学生分别就21项测量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非常不重要1分、比较不重要2分、一般3分、比较重要4分、非常重要5分。再将每一项的总分进行统计,除以有效问卷总数213份,得出每一项的平均得分。其中总得分在3.5分以上,即“一般”以上的一共10项内容。得分前三位的分别是校外、校内实训基地和假期实习,说明学生希望可以有较完整的时间保证实践经历,从而利用学校搭建的实习平台,来检测自己的专业水准,磨练自己的实践技能。企业方也希望加强与学院的联系,建立固定的、长期的合作协议,达成一种模式化的人才培养流程,特别是定制化、订单化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目标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参与,敢于实践,勇于投身于旅游行业。其次,排名3-10位的测量指标,体现的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手段的丰富性及第三方的认可程度。从得分情况来看,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参与专业技能竞赛、参与科研项目、国际交流机会、聆听学术讲座、动手分组完成任务,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不同学期内、不同的视角中挖掘学生潜力、完善学生技能,从而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方位需求。因此,只用充分展开每一项要素,做实做精,才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忠诚和行业内就业率,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社会认同感和发展前景。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该以10项要素为基础,这既是企业的要求,也是学生的心声。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10项要素中,校外实训基地、假期实习、企业定制培养三项为校外建设的主要内容。校内实训、考取资格证书、参加技能竞赛、聆听学术讲座、参与国际交流、参加科研项目和小组活动七项是学校校内实践活动的主要抓手,因此,可将将其命名为“3+7”实践教学体系。在此教学体系中,学校要保证充分的实践教学的时间,补充实践教学的相关设施,重视实践教学的考核,完善实践教学的手段,在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资源等方面,更加突出应用性、可操作性,以帮助学生实现从课堂学习到职业人生的顺利转变,以适应新时代下市场对旅游人才的全新要求。除此之外,再通过优质的校外实训平台的搭建,不同的暑期实习单位的安排,做好课堂内的延伸,让学生参加企业实践,到第一线去学习锻炼、感受真实的职业氛围,积攒最直接的工作经验,在轮岗换岗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兴趣所在,树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企业能够及早培养自己的后备力量。

二、研究结论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内涵丰富,共涵盖21项测量指标。21项测量指标的设定来自于文献学习、学生访谈、企业调研及学校办学经验积累,基本涵盖了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具有较强的实施性。

2.10项要素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所在。通过213份问卷的梳理与汇总,总结出重要程度得分前十位的要素,作为学院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方向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