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软件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0 12:0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软件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推广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加快会计电算化建设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目前社会上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承担着高素质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作为一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授课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不断探索的过程,现就目前高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培养
当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十分缺乏。在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中,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大多是原会计教师经过培训或者自学后改教会计电算化课。他们会计专业知识扎实,但计算机知识相对薄弱,在教学中遇到一些计算机问题不能独立解决。也有一部分是由原计算机教师改行教会计电算化课,他们计算机功底较强,但缺乏会计学知识,讲授更偏向计算机操作,往往不能讲清会计学的原理。没有合格会计电算化教师,可以想象也难以教授出具有一定会计电算水平的合格学生。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会计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真正的复合型教师。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能力。具体包括三个方面:①有丰富的电算化实践经验。如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单位做过财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工作;②熟练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③熟练掌握了财务软件特别是大型财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
对于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选送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去高等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进修,系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理论、实践水平和教学水平。学校应该为会计电算化教师提供充分的机会学习深造,不能因为教学任务紧、经费紧张等原因,让教师边学边教,现学现卖,摸着石头过河。
2.积极参加会计软件公司的培训。一些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都会把学校作为一个推广自己产品的对象,电算化教师应该抓住机会接受会计软件公司提供的培训,学习会计软件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并积极参加财务软件开发商开展的各种认证考试,及时更新知识。
3.加强校企合作,保持和会计软件的生产商和经销商联系,以便获得最新的教学演示光盘,在学校实验和教学中使用。积极参与企业会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积累丰富的经验。
4.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调研、考察、了解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
二、改革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70学时左右。教学内容包括讲授部分计算机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应用以及配合课程的一些实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应该整合,去除与其他课程教材交叉重复的计算机知识,增加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实训课时,增加实际中应用很广泛的Excel应用的教学和实训。
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
(1)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讲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研究对象、任务、实施过程和意义。
(2)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讲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
(3)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介绍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讲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商品化会计软件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
(5)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讲述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如何使用会计Excel的图标功能。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的使用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
2.会计电算化实训
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一般都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没有单设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实训应该包括教学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两部分内容,教学实训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训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综合模拟实训则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在总结手工会计模拟处理经验的基础上,由电算化来处理手工会计模拟相同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比对,看处理结果是否一致。综合模拟实训能够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把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教学
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一般都是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一般是选择某个会计软件的简单操作,缺乏系统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
1.强化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训基地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加大投入,保证实训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所以实训室的设置应突出仿真性。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在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中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和会计软件公司合作共建模拟实训室。保证学生有良好的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2.合理安排会计电算化的实训课时、增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电算化一般只开设一门课程,既包括理论教学又包括实训在内。在如此短的课时内既要教授理论又要动手实践,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必要增加课时,应该区分随课堂的单项实训与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单设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课程。应该单独授课、考核,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地位和效果,还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训练,以提高其动手能力。
四、积极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
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其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尤其是在操作性很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积极改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式:
1.合理地使用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
从我国教学实践的现状来看,“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电算化教学中仍然需要使用这种传统方法来讲授一些基本理论。但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许多不足,若要透彻地讲明一个机构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工作过程或者一个软件的操作过程就有点力不从心了,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困难。尤其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很难想象仅仅凭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就能掌握实际的操作。这样的课程需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日益凸显出它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而会计电算化是这种商业语言最先进的表达方式和书写方式。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熟练地运用会计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正确地处理”已成为会计人员的必备技能之一,自然也成为各层次高校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一。
一、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与金蝶K/3软件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会计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既精通会计业务又精通会计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我院建设了会计电算化实训室,配备了60余台电脑,安装了金蝶K/3V10.0教学版管理软件。我院在进行金蝶K/3V10.0教学版管理软件的教学时,选择的教学对象是大三的工商企业管理(财会方向)的高职学生。
二、我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院采用的是“理论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时安排比例为1:1。理论讲授――教师用PPT展示教学内容重难点,强调注意事项,以软件演示每个操作步骤,并在演示过程中再次重点难点以及注意事项;学生上机操作――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让学生使用各自的帐套进行上机练习,教师进行现场指导与解疑,对于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错误,及时进行总结和修正。
2、教学软件有待升级
会计电算化要求配备充足的软硬件设施,即既要有足够数量和性能优越的电脑,也要有先进的完整的会计电算化软件、配套教程和考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帐套号在课程未结束时就已经过期,造成学生无法继续使用原帐套,前期所做的会计信息全部丢失,后续教学内容无法使用,只能从头开始,给学生造成很大的打击,影响了他们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也对教师教学造成了影响。
3、教学内容较为狭窄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由于课时和资金的限制,我院只开展一种财务软件的教学,即金蝶K/3。事实上,不同的会计软件功能界面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有差异的,对于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以后的工作中,如果碰到生疏的会计软件,会束手无策。
4、教师数量与能力双不足
我院财会专业师生比例不足。目前由两位教师承担120多名学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一旦有一位教师因事无法上课,会计电算化教学将处于半瘫痪状态,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无法按时被授课。精通会计软件的教师少之又少,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三、建议探究
1、科学调整课程设置
鉴于会计电算化实践性强的特点,建议在教学计划中适当增加上机操作课程学时,将“理论讲授”与“学生上机操作”的学时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2:1或者更高,以解决学生没有足够时间上机练习。
2、加快升级软件设施
目前正使用的金蝶K/3V10.0教学版管理软件在使用上有些障碍,建议先购买正式版的最常用模块(总账、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现金流量和工资管理等模块),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再购买其他模块。在购买了一款正式版财务软件之后,其他版本的财务软件,可以与财务软件商协商,申请使用试用版本。
在教学中,课程考核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要有效地完成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还需要使用配套的考试软件来完成,所以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还需要安装专用的会计电算化考试软件。
3、合理增加其他财务软件的教学
在具体教学软件的选择上,以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一种财务软件进行授课,如金蝶或用友软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其他常见的财务软件为辅,让学生尽可能的接触到多种类型的财务软件。就目前我院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情况,应以完善金蝶K/3软件为必修课程,用友软件、管家婆软件等作为选修课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相对落后的情况,应对其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还要鼓励教师提高自学能力,将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
首先,要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一是要充分挖掘我院魅力,按需招聘会计学专业全职教师;二是要聘用来自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电算化精英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或开办讲座。最终构建和发展一支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会计电算化“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其次,我院可以选择和国内主流的财务软件公司(金蝶、用友)合作,聘请财务软件公司技术人员定期前来学校为会计专业教师培训,以及时追踪到财务软件的技术革新和掌握操作技能。
再次,我院应积极创造机会让会计专业教师进修或深入企业实践。鼓励会计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的使用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教学。
5、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
我院应密切关注、积极创造条件让会计专业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在比赛中了解其他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情况,扬长避短,不断提升我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科研水平和效果。
一是借比赛激起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促使他们认真学习、相互竞争。
二是借比赛促进会计专业教师加强与校外教师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进,合作编写教学材料。
三是借比赛促进会计专业教师加强与财务软件公司、校外教师的研讨,建立科研课题,合作创造造会计电算化领域的科研成果。
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我院在会计人才培养上要加大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的力度,并要始终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期间,我院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软件、课程内容、师资队伍等多维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力促我院会计电算化教学达到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琦.如何改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7).
[2]刘娜.浅谈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东盟博览,2011,(6).
篇3
关键词:会计实训 模拟 教学
会计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职业。中职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上,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外,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相当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会计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到企业单位去现场观摩并进行实际操作十分必要。由于会计工作的严肃性、保密性等的限制,到实习单位很难达到实习效果。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训室进行会计实务模拟操作的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设计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借助现代技术,以全新视角对课程进行创新,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搭建一个在模拟仿真和真实的业务环境下综合实训的实践平台。它以企业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对象,从建账开始,到填制审核凭证、登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全程实务操作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在教学上创造了一种积极思维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两部分。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特点,遵循学生会计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全力推行模拟化训练。采取教、学、做结合并举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与操作训练紧密结合,手工会计操作训练与电算会计操作训练相配合,将技能训练贯穿课程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总体设计应从会计岗位工作要求出发,在对会计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工作任务进行学习情景设计,再根据学习情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设计。以一套模拟企业的账务资料为背景,按实际会计工作流程,采用真实的账证资料,指导学生按实际工作步骤和内容完成一个完整会计工作过程的各项会计工作,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方法,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引入相关知识。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步骤内容、操作方法。手工模拟实训设计从提出任务开始,进行期初建账;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学过的会计理论知识进行日常的账务处理;依据学生作的日常账务进行期末账务处理;最后提交实训成果。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设计。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面向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岗位,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其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软件操作训练;强化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具体实训设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软件的选择与安装;(2)账套建立与授权;(3)期初设置;(4)日常业务处理;(5)期末业务处理;(6)其他业务。
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特点以及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普及,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可采取案例式、启发式、角色式等诸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的实现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有序有效分组轮岗,手工、电算化相结合来实现。
(一)手工模拟实训的实现。手工模拟实训可分为准备、实训操作、总结三个阶段。实训准备阶段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实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习实训教程,让学生明确各实训的目的、要求以及证、账、表的操作标准;二是学生须准备齐全实训所需的证、账、表、笔、印签等用品用具。
实训操作阶段是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应认真完成各次实训任务。实训的具体操作是:(1)建账。根据模拟企业账户的期初余额及有关资料开设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日记账。(2)填制记账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3)登账,根据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4)结账与对账。月终结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的发生额和余额,并将总分类账的余额与日记账的余额、明细账的余额核对相符。(5)编制报表。月终,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编制损益表。(6)对所填制的凭证、账簿、报表进行系统整理,并装订成册。
学生操作完毕后,实训指导教师和学生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具体包括学生撰写实训总结报告(主要谈实训的收获)等。实训指导教师要对整个实训进行总评。
(二)电算化模拟实训的实现。以手工操作的一整套企业会计资料为背景,利用“用友ERP-U8版”等财务会计软件,完成从建账到一个会计期间的业务处理全过程操作。包括:(1)建立账套,进行财务分工,设置基础档案。(2)进行总账系统的控制参数、基础数据的设置,输入期初余额。(3)进行总账系统日常业务处理,即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的查询。(4)进行总账系统的期末处理,对账、结账。(5)编制会计报表。(6)将电算化操作的结果与手工操作结果进行对比、总结。
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可以实现如下目标:(1)完成账套初始化。(2)进行辅助类账初始。(3)能顺利完成凭证的录入、审核、 记账。(4)会进行凭证、各种账簿查询处理。(5)可以进行银行对账。(6)能够进行期末处理,完成相关科目之间的计算和结转。(7)会设置报表格式。(8)会设置和编辑报表公式。(9)会正确生成会计报表。
(三)教学效果的测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作为一门实践课程,总评成绩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在实训操作中的态度及操作结果占60%;二是期末采用开卷考试,题目类型有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占40%。实训操作从五方面考核:(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符合实训要求。(2)科目使用正确。(3)数据计算准确。(4)凭证、会计账簿的摘要清楚。(5)实训报告完整通顺。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若出现两处以下不合乎要求的,实训成绩作合格处理;出现三处或三处以上不合要求的,实训成绩作不合格处理。
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建议
(一)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材建设严重滞后。目前实训教程有的以理论为主,有的以编程为主,有的以会计软件自身所带的用户手册为主,有的实训教程做得很细化,把每一步操作都写出来了,而教材中内部的勾稽关系表述交待不清,无法达到实训的目的。
2.会计凭证的传递流程不明显,内部牵制制度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会计凭证的传递,是会计凭证从填制或取得时起,经审核、记账到装订保管的全过程。各种记账凭证所记载的经济业务内容不同,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不同,办理经济业务的手续不一致,规定会计凭证在各环节的停留时间也不同,以保证经济业务及记录核算。在模拟实训中, 很少有角色分工,整个业务自填制原始凭证至编制报表通常由一个学生完成。凭证在各环节的传递既没有相互间的审核,也没有相互间的牵制。
3.忽视了对会计凭证的审核。目前的会计模拟实训基本都是要求学生完成填制记账、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了事,没有树立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审核监督的观念,一些学生在实训时根本想不到还要审核原始凭证,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步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最重要环节。
4.会计的职业判断力体现不够。会计职业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职业判断,不同的职业判断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减值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等。但在模拟实训中提供的具体的会计环境下,各种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都是给定的,学生没有锻炼职业判断能力的机会。
(二)相关建议。
1.加强实训教材建设。会计实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独立的教学目标和完整的教学内容,因此,编写会计实训教材,应组织具有丰富的相应课程教学经验及企业工作经历人员,在对会计学科有较深理解、了解现行财务软件的运行机制、准确把握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教材中应有充足的实训资料,供学生在各阶段进行全面技能操作训练。
2.建立完善的会计模拟仿真工作环境。会计工作具有联系广泛的特征,不仅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还涉及到银行、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与企业有业务关系的企业等,要体现会计凭证传递流程及内部牵制制度,设置虚拟企业的有关部门及相关人员、上下游客户单位、银行、税务等机构,建立起企业单位内外部关系,使模拟的会计工作大部分都能在设定的环境下展开。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内容不完整的票据等,让学生既熟悉会计凭证的传递过程,对会计凭证的审核必要性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又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要性有了深刻体会。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模拟实训仿真度虽高,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因此适当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十分必要。在完成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各个实习基地,参与凭证的编制与传递、账簿登记、稽核、报表报送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直观感受,培养他们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达到校企双赢的效果。X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首先,优化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财政部曾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指出: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不同于社会上会计人员的初级、中级、高级会计电算化的培训,但是,它又不能不考虑社会的需求。因此,该专业的毕业生首先应当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会计软件,并具备一定的会计软件的维护技能。针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这一目标,会计电算化教学课程设置应在以会计理论知识课程为基础的前提下,从电子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方法、程序设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及网络会计基本知识等方面出发,在让学生学会对多种会计软件的操作与维护的同时,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选择与评析,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会计核算,计算机安全控制等重要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应增加电算化课程比例。目前,大多数学校仅设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一般为70-80学时。而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性学科,涉及前面所提到的若干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又包括实践技能,这些内容也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电算化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比例在30%以上。
第二,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实际操作和电算化系统管理技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管理技能。大部分教师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水平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实践技能的加强。基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在会计教育中的定位,只注重理论教育而不注重技能培养显然是行不通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就必须具备较好实践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目前,我国会计正与国际会计接轨,会计理论正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商品软件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作为该专业的教师应定期参加会计理论知识的继续教育,更新完善自身理论知识,树立会计新理念,不断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同时,也应该多参加相关财务软件公司组织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多进行自身实践技能的培养,利用课余时间多上机操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以防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等问题的出现,更好地适应教学,服务教学。
第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正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强,因而需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也符合学校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向。高职院校可将会计案例教学法大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中,以CAI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采用相应商品化财务软件,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与办法。可以通过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实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其他各院校建立校际联系,收集积累教学案例材料,建立教学案例库,丰富教学资料;可以利用CAI形式,把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或教学软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机、影碟机、音箱等先进视听设备进行展示或示范教学,让学生直观、全面的接触掌握知识;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一系统中设计数个案例,避免原会计案例片面、孤立的教学情况,使各门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综合运用,强化系统性;可以运用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进行案例实训,让学生同时担任不同操作员,完成一套账的全部工作,也可对学生分组进行协作教学,让学生对一个系统各自分工、协作进行,最后合作完成,从而锻炼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让学生全面掌握会计流程的全部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
第四,建立完整的会计实验室,配备较好的实训条件。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建立两个会计模拟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另一个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即会计专业专用机房,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维护,在实验室中备有相关商品化财务软件,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学生在此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各项功能和教学案例,进行电算化会计的实际操作。一般情况下,学生应先在手工模拟实验室,利用其所提供的凭证、账本、报表等实验工具进行进行手工模拟实训,从而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然后再通过电算化模拟实训把手工会计中所用到的会计案例,又在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中,利用财务软件再次得以重演,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完成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期末处理、输出会计报表等工作。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手工模拟实验室,配备了相应设施,以供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实训,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却没受到普遍重视,只是在进行相关电算化课程教学时,安排机房上课。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会计实务进行体会、了解的场所,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加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逐步将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在时间和实训内容上相结合,为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即能适应财务管理电算化工作要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外,还应注重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了知识时代,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体结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也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加大素质教育的力度,课堂上耳濡目染,课堂外身体力行。只有让学生二者同时具备,将来其在自己的岗位上才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成为合格的会计人员。
篇5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案例教学;ERP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7-02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将会计理论知识与电算化操作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形成。笔者在该课程教学的多年实践中总结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探索解决方法,以供参考。
一、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分析
1.综合性强。会计电算化已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结合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宗旨,该课程一般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课程之后开设,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掌握基本会计理论的前提下学习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所以该课程综合性较强。
2.操作性强。会计电算化以电子计算机为媒介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将手工会计处理的内容搬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而且在处理流程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在教学中必须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教学,会计软件操作贯穿教学的始终,理论讲解和原理分析穿插其间。所以教学中要求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操作,在操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
3.系统性强。会计电算化系统不同于一般的应用软件,它是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业务流程的有机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以会计软件操作的教学为主,按顺序学习会计软件中的各个功能模块。由于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是持续地记录和核算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所以前后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衔接性很强,不能孤立地去学,而要作为一个系统去学。所以要求教师把这个系统的观念传递给学生。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过于单薄。大部分高职院校学校选择一种商品化会计软件作为教学内容,比如用友软件的操作教学;重点学习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系统,对于应收应付系统、购销存系统不作要求;案例的设计不完整,没有涵盖整个电算化会计核算系统;只学习会计软件中的核算功能,对于会计软件中的管理功能和决策功能却没有问津。
2.课时安排不合理。课时安排采用传统的每周上几节课的形式,这样将一套连续的业务案例分割在间断的时间段里完成,人为地破坏前后内容的衔接性,使本来应该连续的业务处理做成了断断续续的业务处理,跟实际工作大相径庭,与“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想不符合。
3.教学效果不理想。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用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也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工作任务,但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大多按照老师的操作演示机械化地模仿操作,既不能体会到仿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又不能深入地思考问题知其所以然,只要结果正确就算达到课程要求。大部分学生懒于思考,没有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认识,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4.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多数学校采用“视频教室+机房”作为教学场所,而且机房是各个专业共用的机房,为满足教学需要安装了各种应用软件,这样导致机器运行速度慢,会计业务数据容易丢失;特别是会计电算化综合实训也安排在这样的综合性机房里进行,每个学生一台电脑做一套账,同时兼任若干个会计岗位,这样体会不到各子系统联网并行的工作过程,使实训的效果不甚理想。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优化思路
1.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改为ERP系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账务处理系统和报表管理系统,还应该了解企业的各个部门协同工作的情况、资源计划的情况,熟悉各个系统的操作。因此在课程设计的时候,首先应该从企业整体出发,设计一个涵盖了整个企业运作的案例,包括供、产、销各个环节,涉及各项资产、成本的管理;授课过程以案例资料为背景、各个ERP子系统协同操作,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企业的运作过程,掌握ERP各个子系统的操作。另外,为了促进《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可以配套地开设《审计电算化》《ERP沙盘对抗》等课程。
2.集中安排授课时间。分散的教学时间安排对于一般的基础课程的教学比较好,能够让学生有消化吸收和举一反三的过程。但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的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间断的教学单元不利于贯彻“以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不利于学生对整个连贯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流程整体系统的把握。为了使课程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过程,建议将该课程教学时间集中安排在第四学期中完整的一个月,在这一个月中先进行单项任务的学习,再安排综合项目实训,这样使学习过程和业务处理过程保持时间上的一致,使课程教学和实际工作过程相贴近,便于学生培养岗位技能,毕业后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体现该课程教学的岗位针对性,真正实现“为职业而教”。
3.设计仿真的工作环境。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特点,我们虽然一直强调采用案例教学,努力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工作环境,仿佛在处理真实的会计业务,但往往案例内容不完整,没有和整个企业资源的运作过程相配套,使学生学会的操作只是企业信息现代化管理当中的很小的、很孤立的一部分,他们体会不到真实的企业大环境,仿佛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学得很茫然。《会计电算化》课程最好的教学方式就是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学习,然而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会计顶岗实习实施起来特别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我们如何去突破这个难题呢?首先,我们能够做到尽量仿真实际工作环境。具体来讲,我们可以录制一个真实企业的录像,把其厂房、车间、仓库、原材料、流水线的生产过程全部拍下来并配以解说,按时间顺序介绍企业真实的运作流程,这是可以做到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看录像,使之仿佛置身于企业的大环境中,在充分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的基础上体会自己的岗位角色,然后伴随着录像中经济业务的发生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其次,设计与录像相配套的经济业务案例。要真正落实案例教学,就要求设计的案例资料必须齐全,涵盖的内容应该涉及到企业供、产、销的各个环节,而不是中间的一部分,这样能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真正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
4.加强教学设施的建设。鉴于各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众多,应建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独立实验室,安装网络版的会计软件,这样无论在课堂学习中还是在综合实训中,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整个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并行工作过程,体会到不同的角色分工,使学生的学习更接近会计的实际工作,使该课程的教学更符合培养专业人才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开展好该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到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摸索经验,取长补短,促进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斯科特汉密尔顿.构建高效的ERP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中职、教学
2000年之后计算机的应用已经覆盖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室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里,特别在财务管理的范围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普及率很高达到80%以上,急需大批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全国中职院校也相应的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是毕业生的职业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毕业生难就业的现象。我做为作为一名电算化会计专业授课老师,谈谈自己在教学和实操、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一、规范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为学员打好会计基础知识和电算化操作本领,所学内容能够融汇贯通
(一)增强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1、会计电算化包含会计知识和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现在的大多数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60、70前出生的,对计算机比较陌生,不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谈何教学生,会计教研组的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可是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会计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样教出的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财务软件一旦更换后就无从下手。
2、对专业课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比较高,但缺乏积极引导和学习交流机会。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专业教师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计算机基础操作、计算机故障处理、办公软件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维修、网络应用等实用技术为主。重点培养年轻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参加国家、省、市计算机和会计各种等级考试,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教师。
(二)教学课程的设置
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主要有: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意义、英语、语文、数学、证煌蹲省⑹谐∮销、会计法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等辅助课程占用课时较多,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学校应该精简、整合一些辅助课程,给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腾出更多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电算化模拟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结束以后实施,通过老师的编排和指导以电算化的方式实现会计信息的获取和综合利用,并和手工业务做比较,相信这会更好的促进教与学。其次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应用、故障处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在办公软件中重点 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把excel用到财务管理分析计算中,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这非常实用让毕业学生受益匪浅,在对毕业生的回馈信息中已经得到证实。
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训练,为以后毕业学员到工作岗位上实现无缝对接
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教学中,模拟教学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平时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实用的、专门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一节,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和纰漏,完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实用性。
实际账目模拟案例教学,就是直接取某一个企业的案例,由专业教师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扮演企业财务科室人员,按财务流程相互配合分别进行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账目处理,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的效率,教师检查模拟操作结果、点评、总结。这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学习理论知识与训练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教学与学员互相配合,学员与专业相融合,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这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思维、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判断能力,促进学习了的主动性,为学员发现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指明了学习方向,并为学员到企业实习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加强校企合作,把拟毕业学员送到企业财务岗位,增强学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
学校与企业合作能够全方位地拓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之路,同时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双赢策略使学校方面可以及时反馈社会近几年对本专业需求量和专业技能的调整,增强专业的适用性;对企业方面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知名度、社会效益、吸纳储备专业人才。校企合作主要实施方法:
1、和有财务资质认定单位合作。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实习基地进行会计电算化初、中、高级培训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时就可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和各类企业合作。例如:商业、加工业、服务业等让学员接触多种类型的财务账目。学校可以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及时了解电算化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岗位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实训。同时,教师可以将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教案,按教案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训,零距离地参与实际岗位工作。加强学生毕业后的专业操作技能,增强实战能力。
3、外聘实习指导教师。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在企业或软件公司、鉴定部门工作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来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
篇7
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应明确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综合实践能力;以案例为主体,模拟企业经营,
加大实践性教学;加强政府引导,校企合作,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关键词】就业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大赛”,一年一度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落下了帷幕,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如何落实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中职学校开办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各校均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为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初级财务会计人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对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 8号)“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和“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的精神要求,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模式仍需改进。会计电算化课程应用性强,不断加强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合理设置课程和内容是重点;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是基础;模拟、虚拟企业经营,重视案例教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个教学过程才能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一、明确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中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些年,国家虽从政策、资金、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中职教育大开绿灯,但中职学生特别是财经类中职学生就业仍很困难,其中学历低是一方面因素,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岗位脱离导致学生能力不足是无法胜任工作的根本因素。课程是教学体系的核心要素,现阶段教学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使得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推行非常困难。而课程改革也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前提,如果课程不改革,后者其实也是空谈;只有建立了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才能获得动力和方向。因此依据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重组课程体系是有力地推进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从刚刚结束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实务赛项反馈信息和走访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中职学生普遍缺乏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常见的系统维护能力、解决会计软件运行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能力和对不同会计软件的适应能力。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应定位为: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学生的特点,导向就业、强化技能、仿真模拟,将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有机结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
1、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应加强会计电算化运用计算机方面知识的系统性、专业性学习。计算机课程开设包括硬件的连接,软件的安装及软件故障的排除,电子商务、网络财务、会计与网络安全等基础知识;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学生还应掌握一、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和Access、Foxpro、SQL Server数据库基本常识。
2、点钞、翻打传票、数码字书写、假币识别等技术
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是一名合格会计人员的基本功,也是训练有素会计人员必备的技能。这些内容可以整合成一、两门课程,重点是有针对性的训练,训练应贯穿在学生每日教学活动中。
3、介绍并比较市场上常用的会计软件
这是会计电算化的启蒙课程,其目的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操作的同时对会计电算化有所了解,主要内容是以一种软件为蓝本,介绍财务软件涉及的模块、各模块内外的数据传递关系、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及通用财务软件简单的二次开发的方法。这对学生理解和操作市场上不同名称的软件有非常大的帮助。
4、会计类课程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不仅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应用技术,还需要扎实全面的会计基础知识和财务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全国职业院校会计实务大赛是很好的引导。课程设计应大胆尝试打破原有课程分层分项设置,将会计技能训练融进会计账务处理中,将会计理论教学融合到ERP沙盘上模拟企业经营活动。让学生直接使用仿真原始单据和账簿,将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账务手工处理和电算化处理结合进行。这种课程的整合可由多门课老师共同参与,可选部分学生小范围实验,对原来课程的名称、课时的分配、学期的安排、教材的内容都要做相应调整,实验结果的整理将是一部很好的会计教学改革教材。
5、开展多种实训方式,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现在各校普遍采取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相结合,手工会计实训与电算化会计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但因多方面原因,大多数会计模拟实训都采用制造型工业企业为模板局限在会计核算上,而其他行业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审计、税务等项目的实践目前开展很少,对应的岗位能力训练不足,核心能力不突出,难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以及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等要求使学生很难到单位实地实习,导致较少有正式规模性的校外顶岗实习,实习单位分散,实习指导不力,实习方式和效果不好。因此应在各年级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磨练,让学生进一步强化了基本账务处理的能力,并且通过拓展,具有了初步的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较综合报表的编制能力的全盘账务处理和初步财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的能力。
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综合实践能力
全国中职会计实务大赛既是在赛学生的操作能力,也是在比辅导老师会计综合能力,必将成为展示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成果的窗口。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会计综合能力,也对教师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会计综合能力,也对教师知识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各校课程开设主要是分层分项,即课程分开在不同学期,由不同老师只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这种传统课程设置方式虽然考虑了不同课程的独立性,但割裂了课程之间的联系,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教师“术业有专攻”的结果,不同教师只在计算机应用、会计各项技能、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等不同方面的内容熟悉,将这些内容综合掌握和熟练运用的教师非常紧缺。所以教师知识的综合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训是更好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的前提。
1、充分利用教育部全国骨干教师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现有教师会计综合知识和操作技能
总结培训经验并结合中职会计大赛的要求和学生就业的要求,把骨干教师培训内容更具体和实用化,尝试着培训后的教师是企业受欢迎的财务人员,让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为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发酵池和实验室。
2、教师要善于学习,注重理论积累
由于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特点和学科的快速发展,教师要善于学习,注重理论积累,打破原有课程条块分割,综合学习和广泛涉猎与会计课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要熟悉手工账务处理和会计账务电算化处理,认真备好实训课,针对实训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对相关问题随时记录,合理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项目,避免因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很好的答复,使得实验、实训课程效率不高。通过自我完善成为集会计理论和实务、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应用、财务软件操作和维护、各种财务软件比较、以及熟练地会计技能等方面为一体的“全才”。回归到“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得有一桶水”的“原始”教学之路上。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水平
“磨刀不误砍柴功”,学校应充分考虑并解决好教师课时、岗位和待遇问题,鼓励教师脱产深入企业学习或代职,考察了解企业会计电算化软件实际应用情况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大胆尝试教师利用教学之余去企业兼职的工学一体模式,搜集一手资料,加工整理形成仿真案例。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学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请企业财务人员进课堂讲案例或现场指导学生操作,解决实训中的问题。
三、以案例为主体,模拟企业经营,加大实践性教学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其课程内容。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但动手能力较强。在无法实现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下,全国中职会计大赛给中职学校会计教学一个良好的示范――模拟企业经营案例,在企业营运过程中学习会计,强化技能。
1、老师选择并介绍一种通用财务软件的功能模块和操作流程,如用友或金蝶财务软件
由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部分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写出对案例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模仿编写企业会计业务,以此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沟通交流、知识运用、动手操作等综合技能,实现“学中做”。
2、学生分组模拟建立“企业”,并在“企业”中承担相应角色,根据所学知识和编写的案例模仿完成角色任务
学生有了企业人概念并经营自己的“企业”,两种企业之间建立客户关系和业务联系,借助ERP沙盘仿真实训室和ERP软件,立体直观的展示并参与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日常运转流程,全方位地模拟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从单纯的财务会计教学拓展到多层次的ERP应用人才的培养,有效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真正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做中学”。
3、充实实践性教学资料
实践性教学资料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取得。一是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例如,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初期帮助企业进行软件的初始设置;深入企业学习或代职等获取一手资料。二是请企业人员或财务软件开发人员提供案例资料,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整理、设计教学案例。三是建立校际之间的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四、政府引导,校企合作,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近年来职业学校一直都在探索寻求校企合作的最佳途径和办法,很多工科类学校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合作模式,形成“学校是企业航母的基地,企业是学生翱翔的天空”的良性循环。但文科类如会计、金融等专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都有困难。因此校内实习实训环境、设备、场地的建设和完善十分必要。这些年国家给中职学校经费的支持力度较大,中职学校的实训设备也在逐渐的配套和完善,但中职文科类专业的就业仍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学历低,而学历低往往和素质差相关联。这样一个“多米诺组合”让中职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篇8
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云会计等概念或名称的出现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已被普遍接受和认可。在管理学科下,目前设置有会计学(会计信息化)、审计学(审计电算化)等专业。与此同时,在大连交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院校明确设有软件工程(会计学方向),该专业方向在质疑声中走过多年,在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道路上创新出了一种新的模式。
二、“软件工程+会计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及隐含的问题
“软件工程+会计学”在实际教学中可趋向于两个方向的培养,即具有软件背景的会计学方向和具有会计学背景的软件工程方向,无论学生选择哪个方向,其人才培养都具备一些特点和不足。
(一)专业的新颖性
相比授予管理学位的会计学(会计信息化)专业而言,软件工程(会计学)是在工科背景下探寻出的一种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创新模式,是将软件工程技术赋予会计行业背景,使其具有了专业生命力,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说,软件工程+背景方向培养模式的新颖性决定了该专业在目前环境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在目前环境下还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主要表现为高考报考时的“无目的填报”和就业、考研时“尴尬专业定位”。目前,软件工程(会计学)主要是授予工学学位,被认为是计算机类专业,因此报考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时不能填报会计岗位。但是,我们要坚信背景方向的复合培养模式具有时代先进性,适应了当前和未来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将迎来更大的机遇。
(二)学科复合性和交叉性
软件工程(会计学)横跨工科和管理学科,是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学知识相结合的交叉性学科,融合了软件工程、计算机程序语言、财务会计、企业管理、法律、经济等多学科知识。早在2009年,财政部就提出了要打造一支熟悉国际规则、掌握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和会计业务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要求,而软件工程(会计学)的复合性完全符合了这个要求。
但目前在实践教学中,软件工程和会计学复合性及交叉性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1)受学分限制,复合型课程数目和学时数有限,难以深入学习;(2)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学课程往往是完全独立的体系,日常教学中易呈现“两张皮、无交叉”;(3)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教师队伍薄弱;(4)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单纯地学完计算机和会计类课程,没有主动将两者有效进行结合的意识;(5)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高端有效需求还比较弱,大多数只是停留在会计软件的应用操作上。
(三)专业课程的难度性
1.课程设置的难度性。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计算机类课程、会计类课程和交叉类课程,其设置难度系数较高,主要表现为:(1)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分相对于其他专业较多,具体表现为课程多且很多都是高学分的课程;(2)目前在高校没有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3)课程设置偏重于计算机类还是会计类没有准确的定位,各分一半显然效果不佳,但过分偏重一方,另一方则会较弱,以致无专业深度;(4)软件工程专业偏重于实践应用环节,往往大四一年是在外实习,从而使在校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课程设置难度大大提升,很多课程更处于很难取舍的状态。
2.课程学习的难度性。从学生的角度看,学好跨学科专业难度较大,特别是这种横跨工学和管理学两个大学科门类的专业,这是因为:(1)学习该专业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为文科生,学习离散数学、C语言、Java语言等相关计算机课程难度较大,有的无兴趣,勉强通过考试而已;(2)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课程较多,很多是高学分,这也无疑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在一个学期内要吸收和消化平均十几门课程知识,难度较大。
3.学习思维的跨度性。计算机相关课程知识多属于显性知识,且结构化特征显著,而会计管理类知识多属于隐性知识,很多是需要经验的体会,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著,势必会造成初学者无法适度地转化学科意识,从而增加学习的难度。
(四)课程学习的基础性
大学四年的课程中涉及计算机类和会计类的核心课程,课程量大,学分高,难度较大,但是并不是“难不可攀”。因为开设的是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要求较高,考核难度性较大和专业深度较高的学科知识占较少比例,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完全可以顺利通过考核和很好地掌握基础性知识。而且,未来的工作所需要的学科知识正是建立在这些基础课程之上,更深度的知识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摸索。
(五)课程学习易出现“尴尬现象”
软件工程(会计学)目标是培养出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最佳效果是培养出“强计算机、强会计”的人才,但没有学科思维跨度和因兴趣偏向,易造成“强会计、弱计算机”和“强计算机、弱会计”,最差效果是“弱会计、弱计算机”。因此,在学习中切忌只关注某一个方面,或眼高手低不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在课余时间自我充电,注重专业的深度,防止这种“尴尬现象”的产生。
(六)就业前景乐观
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面向现在和未来的国际软件市场、财会管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管理、高级会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IT行业从事软件系统分析、开发和维护等软件项目管理工作,也可在证券公司、银行、保险等公司和企事业单位会计专业领域从事软件开发、运用及会计、财务管理等工作。
(七)专业继续深造可扩展性强
软件工程(会计学)作为复合型专业,其毕业生在进行继续深造时可选择的专业面较大,包括:(1)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会计学和企业管理二级学科,其中最适合的研究方向为会计学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下的财务管理信息化;(2)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下的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3)会计专业硕士(MPACC);(4)软件工程专业下的企业信息化方向(学术和专硕皆可);(5)其他相关专业,如金融学等。
(八)应用性强
软件工程(会计学)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通过交叉性课程进行理论上的 融合是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地培养出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在软件的开发和设计实践中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三、优化“软件工程+会计学”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一)提升专业认知
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软件工程与行业背景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因此,政府、高校、企业等社会各界都应逐步达成共识:无论是从哪个学科复合而来的会计信息化毕业生,都应该可以和传统学科专业一样,在毕业时享受同等待遇的同时可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作为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充分认识到专业的特殊性和复合性,应“韬光养晦、居安思危”,坚信一个理念,即复合型专业的明天是光明美好的,而走往美好明天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断推进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和深入。
(二)校企合作创建应用型特色班
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培养出的毕业生将有大部分学生从事会计软件相关工作,因此学校有必要继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将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商务软件企业引进学校,走向课堂,实现“校内培训、校外实习、推荐就业”全方位的互利合作模式。还可以仿照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大型软件工程共建会计信息化特色班,在每个学期1-2门课程由软件公司的工程师进行授课,真正实现教学与实践接轨,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会计信息化工程师。
(三)推进双学位式培养模式
鉴于本科四年制的限制,学校可采用双学位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对于那些有精力和能力的学生而言,可以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二学位,着重开设非会计核心类的其他相关课程,本着不重复设置课程的原则,在学生修得一定学时,获得相应学分的前提下授予管理学第二学位。毕业工作时,工学和管理学双学位证书势必会缓解软件工程(会计学)类似专业的尴尬局面。
(四)适时转换学科的思维模式
作为软件工程(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课学习中,应学会在计算机学科和管理学科中进行思维的灵活转变,对计算机学科中的结构化知识加强记忆并总结出规律,对管理学科中的非结构化知识应加强理解并与实践案例相结合。
(五)注重交叉性课程的学习
在学习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学课程时,应防止“两张皮”和单一地偏向某一个方面的学习,应注重交叉性课程的学习,将计算机的思想与会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相融合。而且,在进行交叉性课程学习时,应淡化知识的简单叠加,强化知识的整合和交叉,应突出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管理知识的特色,应重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并通过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强化知识的整合。
(六)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虽然软件工程(会计学)的课程较多且难度较大,但是学科基础知识足以撑起学科的框架和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应“眼高手低”,更不应该“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到而失去专业的学习兴趣。
篇9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教学改革
【课题】“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3B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9-02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持续需求,教育部提出引导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结合地方产业和学校实际情况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财会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关键是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本文以会计专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教学改革及应用转型提供依据。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学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相应职称的会计人员越来越受招聘单位的青睐(见表1)。
表1 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状况统计表 单位:%
(资料来源:http:///view)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工作经验、职称有要求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另外非常看重人才的沟通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三个方面。目前,我校财会专业生源非常好,在校学生5000多,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可见,坐在教室死学书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实践型、应用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教学中,作为与实际接轨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设计好了答案的一次大作业,脱离了复杂多变的现实。从这一点上,会计教育训练过程过于狭隘。
(一)授课内容、方式及流程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7、6学期,共30个学时,主要设置了三个环节的实训内容:
1.由任课教师以工业企业为例选定20―30笔经济业务,由学生购买相应数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类资料,作为本课程的起点。
2.任课教师首先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类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回顾,同时以各类凭证、账簿等实物进行展示。
3.由学生自己进行经济业务分析,填写相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总分类账等账簿和编制报表等;资料整理装订形成成果资料;任课教师进行评分,作为本课程的考评成绩。
根据上述内容,以及与相关实践教学老师的通过交流,分析《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单一、重复。会计模拟实验以制造业为主,并限定简单的一些经济业务,只注重会计核算技能,忽视了会计的其他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同时,与前面的课内实训有很多重复,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2.实训材料仿而不真。模拟实验材料中经济业务也已填制完整正确的原始单据的形式给出,既不需要学生再填制原始单据,更不需要学生审核原始单据的合法性;无法提供多联式原始凭证及使用训练;银行票据的背书转让、现金的送存等票据也没有涉及。
3.教学组织形式老套。现行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讲解、巡视指导为主,缺乏学生实务操作配合的锻炼,忽视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4.缺乏体现人际沟通等实战能力的培训。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视,有98%的用人单位对人际沟通这一项都有要求。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并未设计此项训练,这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脱节。
5.考核方法简单。该课程考核平时表现(到课率)占30%,期末上交成果资料(资料完整齐全)占70%,没有真正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评。
因此,以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以购入的会计软件为基础,提出会计模拟综合实训的改革。
三、改革方案设计
制定改革方案之前,关于“会计人员职业岗位及职责”这一问题向西安市延长石油等10家单位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虽然样本数量不多,但具有一定典型性,对设计并实施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改革有很大帮助,具体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一)软件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软件容纳的信息量很大,共有企业发生的180笔经济业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该软件设计了学生的引导学习和自我测试等模块,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训练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软件实训使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填写、记账凭证的编制及账簿登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利用我校的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软件完成实训。
(二)会计岗位仿真模拟实训
打破原有的以静态为主的模式,创设一个动态的、仿真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流程,学生进行轮岗实习;同时,增加各岗位、各部门协调的业务,锻炼沟通能力。
第一,采用分组、分区的形式,各组各区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有财务主管办公区、 记账会计区、出纳工作区,银行、税务等。
第二,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进行选取,分成具体的工作项目,针对每一个工作项目制定工作目标,设计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第三,做到全真岗位仿真模拟,填写真实的凭证、账簿,传递相关单据,刻制相应的印章,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完成相关业务,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
第四,利用小学期上课,还可以进行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以实现真正的岗位分工。
(三)走进企业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企业,去观摩学习,真实地接触财会相应的工作,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具体的业务处理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寻找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方案实施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师资力量基础上,吸收一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同时,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培训或到单位学习,逐步建立一支精通理论教学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课时配套
设计课时为:电子软件模拟操作为20学时,仿真企业岗位模拟实操20学时,走进企业为20学时,共60学时。主要利用小学期进行上课,时间集中,还可以进行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以实现真正的岗位分工。
(三)重新教学方案设计
主要是设计实验项目,筛选软件中的经济业务;设置岗位及职责,增加岗位、部门间的沟通业务;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中职 会计电算化 实践性教学 实用型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早已经身处与一个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容与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与丰富,作为我国会计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会计电算化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在当前会计软件产品众多、软件体系日趋庞大、更能更加强劲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才能满足我国会计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设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但教学质量却参差不齐,因此如何优化与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教材与教学计划的编写与制定,是该文即将着重探讨的地方。
1 推广实践性教学对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1.1 能够加快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人才严重匮乏,已经对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因此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在职教育,在加强对现有在职会计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从基础知识抓起,从实践操作出发,培养出一大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以及系统设计人员,从而满足我国当前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需求。而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中的优势在于门槛低、针对性强,因此,当前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有着眼于实践性教学,才能培养大量的会基础操作、掌握基础技能的会计人员,使他们在本职岗位上游刃有余,在会计工作中做到从容应对。
1.2 能够满足会计电算化用人单位的需要
无论是企业、政府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离不开会计工作。目前市场上的各种会计软件种类繁多、功能强大,足以满足各个单位会计工作的需求,因此他们仅仅是需要那些能够掌握和使用这些软件的会计人员。而中职学校开展实践性教学,正好符合用人单位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真实需要,能够培养出熟练操作当前市场上各类会计软件的会计人员。
1.3 符合中职学校的招生特点
与大专院校的招生对象不同,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有很多是学习基础薄弱、升学无望的同学。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这些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重点,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远比教他们更高层次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课程,要现实和可行性的多。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是中职学校的教学重点,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推广实践性教学,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的基础性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的实用型人才,才是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应当做的。
2 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教学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在开展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应掌握好各种会计专业课程的连接,能够让学员既熟知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逐步熟练各类流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和应用。在课程的设置上应着重于会计电算化技能的训练,安排实用性强、典型的财务软件教学课程,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掌握基础技能,在离开学校后能够迅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适应和胜任,实现人才培养和市场实际需求的
接轨。
3 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加强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是提升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我国众多的中职学校都为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电算化实验室,但在实验器材、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却各不相同,导致很多学校的电算化实验室没有起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的不理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无法真正培养出实际操作力强的学员。因此当前应着重加强电算化实验室的建设,购买紧跟时代潮流并符合教学要求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硬件,实验室的设备应与当前市场保持同步,才能使学生掌握的操作技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中职学校首先要加大在实验室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在综合电算化教学软硬件的全面、稳定和前瞻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符合教学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仿真性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从而有效的保障高质量教学的需要。
4 会计电算化教材与实验软件的选择
不同的中职学校在会计电算化教材和实验软件的选择上,应立足实际并满足教学的需要,在保证操作性强、满足市场需求和专业性的基础上,或采用自主编写与采购相结合,或直接购买主流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等形式,开展教学。师资力量雄厚并有多年成功教学经验的学校,可以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自行编制教材,并配以与之相适应的电算化软件系统。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学校,应当认真参考和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方法,在市场上选购满足本校教学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和软件,当前市面上各类会计电算化教材众多,因此在选购上应体现实验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购买那些既有全面理论知识阐述,又有实验手册、参考资料和实验软件光盘的正规教材,方便学生快速领悟教学内容的同时,满足未来市场对学生就业的实际要求。
5 模拟课教学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的开展
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强的学科,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教会学生在掌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让他们能够拥有正确熟练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能熟练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可利用商品化会计软件演示版或商业版,模拟一个单位一个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以账务处理子系统和报表处理子系统为重点,兼顾其他子系统,如:固定资产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等。培养实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在教学中模拟课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模拟课程基本的流程如下。
5.1 系统的初始化工作
⑴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科目体系,首先是设置科目的编码,教学中应遵循编码的原则以及资料的具体情况,指导和教会学生编制科学、实用的会计科目编码。其次是准备科目的年初余额和有关发生额,这些资料通常在手工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已经十分完整,能够直接使用。
⑵其他初始化资料的准备
第一是要确定操作人员的相关权限和口令,其次就是确定凭证的分类方式,最后是设置常用的摘要、凭证以及自动结转凭证。模拟课教师应当依据具体实际状况,教会学生设置常用摘要、凭证和自动结转凭证,从而减少汉字的输入量,提升工作效率。
⑶将初始化资料输入相应计算机
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初始化工作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是保证今后会计电算化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依据资料的具体情况,按照教师在实习中制定的总体设想和具体方案进行,做到准确、细致,无误的完成初始化资料输入工作。
5.2 日常业务的计算机操作
⑴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
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的账务处理系统是学生上机实践的重要关键部分。该项上机操作实习,是学生掌握日常业务各系统的关键。在完成初始工作之后,指导老师按照上机操作的程序,指导学生将日常账务数据一一输入处理系统,然后协助学生对具体业务操作,如录入、记账、审核、记账、查询、备份等,让学生全面熟悉与掌握电算化系统中账务处理系统的基础业务。其目的,不止学会操作,进而还要了解该管理系统的原理所在。能够做到,根据已掌握的账务系统,对其他同类相关的账务系统也能做到快速熟悉与掌握。做到对会计软件的全面掌握,成为电算账务管理方面的通才。
⑵单项核算系统的操作
在掌握基础账务处理系统操作的基础上,还要了解与掌握其他单项处理系统,如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应收、应付账款系统、存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等。辅导教师的责任是指导学生对各项核算子系统进行基本实践操作。
⑶会计报表系统的实践
在电算化系统中,比较复杂的是报表系统,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原理,熟悉各门类的模拟资料。同时根据要求编制各种计算公式,检查公式等。还要学生掌握如何定义表格、公式、与查询、打印等操作。
5.3 会计资料的对比
经过上机操作实习,学生会在此过程中,通过前两个阶段的实习,生成相应的电算会计核算资料,这些会计核算资料都会作为在第三个阶段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的实习资料。这一业务实践过程称为“会计资料对比”,其目的在于检验整个模拟实习的实效性,它是手工操作向电算化操作的重要过度。只有经历了这一对比分析的过程,才能对电算会计业务有全面的认知与实践,才能表明模拟实习的有效性。
通过以上形式的模拟实习,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手工和电算会计有了更加全面和亲身的体会,也对电算会计在具体工作中的作用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在电算会计模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对电算会计模拟实习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表达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程度,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6 结语
我们能够看到,在中职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在实践教学中运用种种科学、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实际操作力强、适应市场需求的专门性会计电算化人才,满足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仝惠林.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与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
[2] 徐春梅,于泳.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