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14:5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线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重点课程;岗位要求;课程结构;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7-0146-02
重点课程建设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训室、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本文从院级重点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建设的实践出发,主要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自动生产线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融合了机械控制、PLC控制、网络通信、触摸屏、电机与变频控制、传感器、气压传动等技术。《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通过该课程训练,使学生巩固机电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产线自动化技术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具备较强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塑造适应机电行业现状和发展的理实一体化新型人才。
一、教学目标
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而进一步指导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经过课程组的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有:PLC程序员、高级电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工、机电设备维修工和机电设备设计师。岗位需求的核心能力主要有: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能力、机电设备的检修维护能力、机电产品的加工或设计能力以及机电设备的控制与操作能力等。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检修》课程以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为载体,针对其安装、控制、调试运行以及维护等过程所应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课程开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一体化常用设备及器件的安装、调试、控制、保养、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具备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和自动化控制设备的操作、调试、维护、营销、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工作及技术服务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
我院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现有6套天煌教仪THJDAL-2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装置,为本门课程的校内实训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条件。根据该实训设备的工作流程设计了教学模块,分别为:认识自动生产线、供料单元、加工单元、装配单元、分拣单元、输送单元、自动生产线的整机调试等7个模块。由于有些模块包含很多工序,在这七个模块中又分了21个工作任务,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要完成以下内容:(1)完成完整的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2)完成课程练习题库和测试题库建设。(3)完成实训项目、设计教学内容资料建设。(4)所有教学内容均实现校园网共享。(5)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不断加入先进的技术内容。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原则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学的方法,又包括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机统一。因此,掌握好的、合理的、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针对课程性质和本校学生特点,采用分组讨论、视频教学和启发等方式相结合进行教学。
1.任务驱动法。通过对教学任务、教师情况、学生情况和教学资源的综合分析,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学习过程工作化,工作过程学习化”,以落实“从做中教,从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2.视频教学法。考虑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单纯的理论讲解会让学生产生疲劳和乏味的感觉,注意力得不到缓解,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引入微视频教学,既给课堂注入了新鲜气氛,又能简明扼要地将重点内容传授给学生。事实证明,学生普遍乐意接受该教学方法,且能较快地掌握该任务的知识点和重点内容。
3.分组讨论法。首先由教师按学习任务的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作答,在教师引导下,由小组成员围绕这一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4.启发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
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总结反思,以研究出更加适应本校学生的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后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有:(1)总结现有的教学方法,做教学经验交流。(2)研究可行的新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实践。(3)研究实践性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技能能力。(4)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四、教学评价
评价对教师和学生具有监督和强化作用。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对学生学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三部分,目的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测。其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采用学生自评、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学效果总评是指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统计,通过计算达标人数比率来衡量整体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学生和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效果会从不同角度得到反馈,促使教师及时改进策略,制定整改措施,完善教学设计方案,最终形成教学过程循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本重点课程的建设不仅能有效提高课程组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能够使得课程资源更加全面,学习资料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重点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能够为本课程申请自治区精品课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本课程组成员将会不遗余力的致力于重点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魏海波,张君薇,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22-25.
[2]吕景泉,等.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篇2
【关键词】自动化 生产线 调研 安装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实践性很强的技能型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机电设备安装、调试、操作、维修等从业人员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需要《液压与气动技术》、《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机械制造技术》, 的能力,掌握一定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及检修的基本技能。本课程以模块化生产加工培训系统(MPS)为载体,通过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工具、仪器和仪表,根据给定技术资料,能独立完成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及维护工作,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团队协作,培养质量、实践创新意识等方面素质。
一、调研目的
(1)通过调研,明确行业对自动化生产线岗位职责和岗位知识、技能的要求,从而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提高学生技能。
(2)通过调研,明确行业对自动化生产线人才职业综合能力的要求,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3)通过调研,了解相关行业对自动生产线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要求情况,包括基本素质的要求、基本能力的要求、综合能力的要求。总结课程开发基本思路、实验实训具体操作方法。了解企业对《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见解,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及技能的需求状况,以便进行该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实践环节和课程教学大纲的更新完善,努力从课程的各方面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力争将《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精品课程。
(4)通过调研,了解机电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听取他们对《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建议,现在工作中需要哪些自动生产线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调研内容
围绕着上述目标,我们着重确定了以下调研内容:
(1)岗位职责要求;(2) 岗位知识技能要求;(3) 职业综合能力要求;(4)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三、调研方法
本课程调研于2010年8月到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1月到西安航天九院第16研究所,西安东风仪表厂,2012年5月至6月期间走访西安东方机械有限公司、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天虹电器有限公司、汉江螺纹磨床研究所等进行实地现场调查。采用调查、走访、开小型座谈会、发放调查表,专业毕业生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其他高校《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的建设情况及企业对课程相关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征求企业对该课程内容设置,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大纲的改进意见。调研过程中认真聆听高校和企业对《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好的建议和课程建设思路,认真记录调研的各个环节,调研中尽早发现自身课程建设的不足,与企业共同探讨好的改进方法。
四、调研结果及结论
本课程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30张,回收30张,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周密翔实的统计,结果如下,填写认为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的重要性较大的问卷为28份,填写自动生产线在企业中有重要应用的问卷为27份,填写使用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的岗位为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的问卷为29份,填写使用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技术的岗位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安装的问卷为26份,29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液压与气动知识比较重要,30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传感器方面知识比较重要,27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比较重要,30份问卷认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工作中可编程序控制器方面,29份问卷认为课程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机械系统安装能力的训练,28份问卷认为课程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及故障诊断能力的培养,30份调查问卷认为课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可编程序控制器软件编程与调试方面的能力,29份调查问卷认为课程教学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做中学,学中做,30份调查问卷认为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获得机电一体化高级工及维修电工技能证书。
五、改进措施
(一)更新思路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教材内容往往滞后,课程的教学应该进一步、更深入的和行业结合,加大市场调研的力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建设机电综合创新实训室,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及维护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
改进教学模式,加大实践操作环节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课程建设中题库和《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多媒体课件的建设还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授课的各个环节,努力建设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三)强化实践教学
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加大实训的力度,增加实训的时间、按行业的要求培养出市场所需的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实现真正的“零距离”。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现场多看看,了解企业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
(四)加强师资建设
《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与维修》课程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必然是重中之重。继续引进机电类高学历的人才,鼓励现有教师深造学习,完善教师的培训学习制度,建立有效的学习进修机制,尽快建成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自动化生产线安装及调试课程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 自动生产线 项目 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a)-0186-01
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教材的编写形式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教材编写只注重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叙述,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需要;还有一种就是教材完全采项目进行教材的编写,没有知识的储备和运用方法。第二种教材虽然能配合项目化教学但由于这类教材大部分以适度够用的原则来编写,为了使项目完整不得不将知识体系打散,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以及知识的连续性产生很大的影响。根据这种情况要求我们编写教材的时候对教材内容的选择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上进行研究,使教材不仅能够贴合我们的课程实际适合我们的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还要高于我们的课程内容,保证知识体系性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实施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在《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这本教材中,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依据工学结合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充分注重“教、学、做”的有机统一,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把大赛的内容和要求也融入到教材当中,依托企业工作实际结合竞赛内容和要求来选择教材的内容和组织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及知识认知的完整性对教材进行编写。
1 内容的组织
基于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的综合实训课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为了既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还要适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教学的需要。本自动生产线项目化教材不是完全按照传统教材那样,以章节、知识点和语言体系组织教材内容的框架,也不是完全按照项目来组织内容完全以项目来贯穿教材的始终;而是将整体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基础理论篇以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过程中所需的核心知识来进行组织,内容主要包括气动技术、传感器技术、变频技术、伺服驱动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以及人机界面技术7个部分。每部分都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自动生产线中所涉及的内容。而实践部分以自动生产线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自动生产线各作站安装与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组织教学内容,将具体知识点的运用合理安排到相关项目中去,做到教材中不仅包括项目所需要的知识,也含有各项拓展内容。使这本教材不仅是学生学习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知识和技能的参考书,也是学生将来进行知识和能力扩展的工具书,通过本教材可以使原先比较琐碎的知识和技能,变得更加有系统、有条理,课程实施起来有依据性。
2 项目的选取
在进行项目化教材开发时,项目选取是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决定着教材的质量。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项目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项目内容应能够涵盖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所需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和技能点;项目的内容应该能使学生感兴趣,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有利于学生更专注于相关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项目还应有一定的综合性,且要具有一定的难度、深度,不能过于简单,难度太小,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难度也不能太大,学生容易丧失信心,还有就是项目完成后应能看到具体的实践效果,学生经自己的努力工作以后看到自己的成果就会有成就感,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所以这里我们在实践篇中选择YL-335B自动生产线为载体,以生产线的各工作站的安装与调试为单一实践项目,即以供站站、加工站、装配站、输送站及分拣站的安装与调试作为单一的实中项目;以自动生产线整体安装与调试为综合实践项目进行项目的选取。
3 项目设计
在本教材中的实践篇中项目中的内容与结构总体上设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项目描述、项目要求、项目资讯、项目实施及综合评价。项目描述和项目要求是对每个项目内容的准确描述和具体要求;项目资讯则是项目所必备知识与理论运用包括完成每个任务必须具备的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技能。在教材中理论知识的回顾和补充部分知识在基础篇中学生可以自行学习,实践篇中主要是所需知识的运用和技能的提高;项目实施是用来指引学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任务的实施,包含具体的工作步骤、注意事项;最后要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总结评价。以工作过程为主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完成的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4 立体化教材
与纸质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电子课件和电子教案等是今后立体化教材建设的主要方向。我们编写的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化教材是包括纸质教材、实训指导书、电子教案、电子课件、音像媒体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化教材。
5 结语
通过编写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化教材以及本教材在我院两届学生中的使用证明本教材从内容选取到实践项目的设计都与我们的课堂项目教学相配套,这本教材适合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六步骤教学法。通过进行这些实训项目,学生可以对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熟练和创新,还可以有效促进问题解决方法的迁移。
从我们编写的教材的过程和教材的使用可以得出编写适合项目教学的专业教材是新的职业教育背景下的重大课题,在教材建设过程中,教材的编写者要了解当前自动化类教材的现状,明确教材的开发思路与教材建设目标,认清在编写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才能编写出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并对学生的拓展和发展起到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蒋庆斌,郝超.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6):120.
[2]叶健华.C语言程序设计项目化教材建设初探[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79-80.
篇4
Abstract: Although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en automobi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courses, the lack of practical automobile assembly training condition has restrain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is special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develop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open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y single university cannot copy the huge system project, so the existing equipment and those can be added are taken a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design of the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The emphasis is to show the section set, technical process and part of the feasible assembly operation work.
关键词: 实训教学;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simulation;automobile assembly 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54-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研发,编
号:DZ2013A-05。
作者简介:张宪辉(1970-),男,辽宁庄河人,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0 引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没有本质上的进展,依然参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沿袭着总成拆装及系统检查和检测实训项目,没有体现出汽车制造装配专业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和了解汽车总装线的工段划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的项目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计和开发面向实训教学的经济实用的模拟汽车总装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1 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分析
1.1 汽车总装线的主要设备 尽管各汽车生产厂的产品不同,但其总装线上采用的设备类型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输送设备。该类设备是用于汽车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送,主要有摩擦滑橇输送链、轻型悬链、双板式带输送链、机动滚道柔性线输送链、物流吊运小车、磁导航车、积放链输送机等。②汽车装配线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设备。③各种油液加注设备。主要包括燃油、油、冷却液、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汽车装配线加注设备。④出厂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⑤专用汽车装配线设备。包括车号打号机、罗纹紧固设备、车轮装配专用设备、自动涂胶机、液压桥装小车等。⑥工业机器人。主要在汽车生产中的点焊、弧焊、铆接、涂胶、喷涂等工序中应用。
1.2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形式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总装线。通过调研汇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类型:①总装车间划分成“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车门工段”等四个工段。②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分装线、线束区、内饰区、报架区、总装区、检测线”等几个部分。③一汽轿车工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一次内饰装配线、底盘线、二次内饰线、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检测线”等几个工段。④长城哈弗汽车总装线由“内饰线、底盘线、外饰线和检测线”组成。⑤蒙派克车型将生产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三条主生产线和“发动机、后桥、车门及仪表板”四条分装线。
无论是哪种总装线布局类型,尽管它们划分的装配线名称不同、数量不同,但论其功能都大致相同,都分为分装线和主装线两大部分,其中分装线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分装线、后桥分装线、仪表板分装线等;主装线主要包括: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整车检测线等。分装线预先将各大总成组装完毕,分别运至总装线的相应工段,在总装线的各对应工段完成总成与车身的组装,在总装线还要完成整车组装后的性能检测。
2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定位
通过对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实际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元素构成:
①空间和面积充足的车间厂房。②总装生产线设备。③工段设计与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职业院校有限的条件下完全复制和效仿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不切实际的。本文研究的核心不是要模拟汽车总装线的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是要全面覆盖实际汽车总装线的所有环节和操作项目,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各类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工段框架、典型的装配工艺流程、主要的装配线操作项目,实现装配线常用工具的使用训练。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实训教学”和汽车总装线的“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将不涉及实际汽车总装线中的自动输送设备(包括机械手等)、昂贵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也不考虑备品存储、物流运输、路试跑道、淋雨线等环节,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有能力购置的设备设施,采用工位固定、人员相对运动的形式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重点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布局的设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车型装配工艺流程的变化要求。②工段设计。在模拟汽车总装线基本布局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能够与实际汽车总装线工段设置基本吻合的、可实施的工段排列组合。③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备设施的配置研究及布置设计。
3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具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装配线工段设计以及总装线设施配置及布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3.1 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 通过对各类汽车装配线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本文在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研究时,不仅对总装线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对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进行了规划布置。在满足布局能适应多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变化要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学校场地因素,最终形成了图1所示的基本布局图。
如图1所示,总装线由四个工段区组成,按直线排列,每个工段区以一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采用地藏式举升机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车身轻松运送和放置在相应的工段区,并且方便每个工段实施装配操作时高度的调整;另一个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车间的有效空间)。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对应建有四个分装区(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装区用于汽车各总成的组装调试,之后输送到对应的总装工段,完成与车身的对接与组装。如此,形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模拟汽车总装线。该模拟总装线的各工段和分装区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总装要求。
在空间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车间长度不小于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其中总装线宽度为10米、通道宽度2米、分装区宽度8米),高度视采用的吊装运输设备的形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5米。这样可以保证总装线的每个工段区有12.5米(长)×10米(宽)的作业空间,分装区拥有不小于12.5米(长)×8米(宽)的作业空间。如此,1000平方米的车间既不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基本能够满足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实训需求。
3.2 装配线工段设计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可以参考具体汽车生产厂的总装线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也可以按照一般的通用性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以本校汽车装配专业为例,根据汽车装配实训室的整体布局,在总装线的工段设计上,如图2所示,以四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形成总装线的四个工段区,按装配顺序依次直线排列为:内饰工段、底盘工段、综合工段、检测工段。
在内饰工段可以设计线束安装、内饰板安装、仪表台安装、操纵台安装等实训操作项目;在底盘工段可以安排各种油管、前/后悬架、动力总成、油箱、排气管、车轮等部件总成的安装操作项目;在综合工段可以安排完成座椅、电瓶、备胎、后备箱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实训内容;在检测工段可以根据学校具备的检测设施开展诸如专用仪器诊断、四轮定位、四合一综合性能检测等一系列性能测试。
为配合总装线的各种作业项目,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依次对应建有五个分装区,分别是:内饰件分装区、动力总成分装区+底盘分装区(共同与底盘工段对应)、其它附件存放区、工具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分装区和底盘分装区的布置是相邻且相互贯通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目前乘用车多以前置前驱动为主,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组装完毕后需要装配到前桥总成上之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所以这两个分装区要共同对应总装线的底盘工段;其它附件存放区主要为总装线上的综合工段的装配项目提供物资供应,而工具间主要用于存放总装线各工段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重点为检测工段提供检测用的设备设施。
3.3 设备配置与布局 为能模拟实现汽车总装线的整体运行,满足必要的实训项目的实施,经过对实际汽车装配线所用设备类型及功用的深入研究,结合本校汽车装配实训室的实际条件,确定了模拟汽车总装线所用的基本设备,具体如下:①吊装及搬运工具。汽车总装线是一条庞大的传送线,输送设备是保证汽车总装线正常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受场地及资金所限,故采用人工吊装及搬运方式来完成汽车及部件的传送:在车身传输方面,我们采用了体积小巧、易于操作的小型移动龙门架吊车来实现车身的吊装(见图2),采用车身台车完成车身的运输,台车能够从举升机平台内侧通过,以保证车身可以被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段。②升降工具。在总装线的每个工段,都装有一台地藏式举升机,以用于每个工段部件和总成装配时将车身升降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在总成传输方面,主要采用液压搬运车;在实施总成升降作业时,主要采用液压升降移动平台车、堆高叉车、发动机小吊、液压升降托架等设备。③装配工具。为实现模拟汽车装配线真实的操作,我们配置了装配线上普遍使用的气动工具、电动工具及机械式装配工具,并配套在模拟总装线各工段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气源接口、拉伸式电源插排及照明用工作灯(见图3)。④加注工具。可以配置自动变速器油加注机、制动液加注机、转向油液加注机、空调制冷剂加注机等价格相对适中的加注设备来满足必要的实训操作项目的要求。⑤检测工具。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检测工段的位置配置四轮定位仪和四合一检测线,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对下线汽车性能检测的各种要求,如果没有条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及通用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整车检测工段的各种检测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面向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不是一定之规,譬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吊装运输工具改为天车(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总装线的工段数量和顺序以及分装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划分。由于各院校实际条件的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谨以此方案作为“引玉”之石,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就实现本文研究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唐晓军.汽车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J].汽车工程师,2013(06).
篇5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汽车制造厂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厂需要大量从事现场工艺、加工、质量和现场装配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根据汽车制造领域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应该培养能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装配作业,从事汽车冲压、焊接、喷涂作业,从事汽车总装制造、检验和调试、生产现场工艺维护、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整车下线检测和调试等工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具有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特色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是当前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通过实验实训锻炼提高操作能力,可以熟练掌握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适应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奠定基础,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因此,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
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
实现理实一体课程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懂生产、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特色。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以“教以学生为本、学以市场为需、育以技能为主、才以应用为先”为育人宗旨,需要的生产性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实现校内学习与毕业后的工作内容高度融合。
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建立的需要 高职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指从事职业教育的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技能训练的新型教师,即理论与实践并重的、高素质的、具有双重专业技术职称的复合型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背景并接受专业实训的职业教师。
当今更多的讲授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课程的教师直接来自于各大中院校,本身对汽车制造过程不是很熟悉,即使到汽车制造厂进行专门的培训,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不能完整地接触汽车制造整个流程。针对汽车制造典型的工作任务设置的实验实训将是这部分教师快速熟悉汽车制造流程的一个渠道。
展示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让学生尽早感受企业的氛围 汽车制造厂一般来说都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有汽车企业特有的文化和氛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充分考虑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氛围,营造一个真实的汽车制造企业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感受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企业管理方法和岗位要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服务社会的需要 为了提升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更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积极开展行业内各项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鉴定工作,围绕市场所需、企业所需,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因此,在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时需考虑本专业的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3 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及课程体系分析
通过到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厂调研,同时根据往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情况及岗位设置的特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的主要岗位能力包括汽车驾驶能力、汽车及零部件装配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冲压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车身喷涂作业及工艺维护能力、汽车生产过程检验及部品检验能力、汽车整车下线检测及调整能力。
针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开设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基于汽车制造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包含18个学习领域,并将18个学习领域划分为具有模块结构特征的初级模块、中级模块和高级模块。其中,初级模块包括汽车材料、汽车电工电子、机械制图及CAD技术、公差配合与测量、机械基础、钳工实习;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设备构造、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车身制造工艺学、驾驶实习;高级模块包括汽车总装技术、汽车生产与物流、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汽车检测技术、顶岗实习、拓展学习领域。
4 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
通过对汽车制造厂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大量调研,同时根据上述课程教学特点和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具体要求,对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块。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项目如表1所示。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更多地是借助于实习单位。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来说,主要校外实习项目如表2所示。
5 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实验实训项目的布置和讲授
对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汽车生产与质量管理、汽车总装技术两门课比较难理解,因为真实的工作情景只有在汽车制造厂才有。这两门课的教学实验实训项目的开设非常关键,因为它要模拟生产现场实际情况,要讲授汽车零件的装配方法、简易工艺的编制和维护、生产中物流和质量管理及企业文化的灌输等。这部分的实验实训内容主要在汽车拆装调整及工艺知识教学工场完成
具体方法:建立一个基本操作训练间(包括螺纹连接训练、油管连接训练、线束连接训练和装配工具使用的训练)和一条车门及附件的拆装生产线,生产线具体布局如图1所示。
简易车门线采用悬链的形式来推动,每条线设置10个工位,其中拆卸四个工位,装配四个工位,两个过渡工位,安排完整的十个车门及附件。装配线周围布局和生产现场一致,有看板,有物流架、有生产管理规程等。
具体运作形式:①每个工位有完整的装配和拆卸工艺(指导教师先做);②以每个工位为一个小组,生产线流动;③每个工位的学生按照工艺进行拆装,同时将该工位的检验卡做出来;④继续本工位做2~3个车门的拆卸和装配操作,校核检验卡的准确性;⑤上述工作完成后,学生流动到下一个工位,重复做③~④的工作;⑥八个工位的工作完成后,点评本组检验卡的正确性;⑦八个班组相互评判检验卡,对装拆现场的情况进行点评;⑧指导教师总结。
6 结束语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一个主要方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本专业的发展。模拟汽车制造企业来开设实验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尽早地熟悉企业的运行模式和要求,更好地理解课程所教授的内容,让 学生能零距离地融入生产实际中,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合作教育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ERP沙盘 会计实训教学 实施过程
《基础会计》是一门集理论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拥有一套规范的专业操作程序和方法,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因此,从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各项基础技能,培养其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会计实训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程的起始环节,是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初次接触,对于年纪小、缺乏生活实际经验的中职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础会计实训教学的现状
1.形式简单,内容枯燥。大部分中职学校进行基础会计实训采用的方式是,给学生发一些支票、发票之类的凭证、账页,要么采取“老师说答案,学生听写”的办法,要么让学生照着书本上的文字填写,坐在教室里埋头苦干,既缺乏与其他同学的工作交流和情感交流,也没有对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的关注。
2.教师对实训教学认识不足。目前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核算、轻审核”、“重填写,轻程序”的问题。在课堂上,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过程以及账簿的核对只停留在理论上,对审核程序有明显的淡化,单证的传递过程也基本忽略。而在实际工作中,审核和单证传递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初学者更应该加强对这一程序的体会。
3.缺乏校外实训基地。根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校外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实习环节。但实际情况是,企业要保守商业秘密以及会计人员持证上岗的要求,使学生很难到单位进行本专业的实地实习。即使找到实习单位,学生也只是填几张凭证,基本上没有将会计核算程序整体演练的操作机会,从而导致实习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校外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
二、ERP沙盘模式的优势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ERP沙盘实际上是将“企业”搬进了课堂,借助沙盘模具和电子信息软件,基本再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具体操作是将学生分成6-8个组,每组代表一个企业,这些企业是同行业中的竞争对手,在与其他企业的激烈竞争中开展经营活动。每组成员5-6人,每人分别担任企业CEO、财务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等角色。模拟企业经营6个会计年度。每年末用会计报表结算经营结果并进行分析,根据具体情况改进下一年的经营。最后一年经营结束,通过电脑系统预设的公式自动综合计分决出高低。操作的内容包括生产管理、采购与仓储管理、财务管理、融资、市场研发、广告投放等,包括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预测和决策,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真实企业环境中的感觉。在ERP沙盘仿真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到筹资、投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成果核算等会计实训中需要掌握的大部分业务。因而。将ERP沙盘引入基础会计实训课程能有效解决当前该课程学生所需的真实企业环境问题,也是会计课程在校内高质量完成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同时,ERP沙盘模式既是实践也是比赛,颠覆性地改变了目前中职学校会计实训教学单一、枯燥的状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全面锻炼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应用多门学科知识、与人合作交流等能力。
三、基于ERP沙盘模式的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实施过程
1.视频播放。反映几个现实中的工业企业供、产、销等经营管理过程,每个企业视频长度大约5分钟。应当选择服装、食品、家俱、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性企业,便于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使学生对真实的企业运作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快速地把自己代入企业的工作人员身份。例如,针对学生日常着装以时尚、青春、活力为主题,可以播放“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生产、销售运动服的过程。
2.学生分组。全班学生分为5-6组,每组8-9人,每组学生运营一个企业。在视频所反映的范围内,由学生自行选定企业的名称和主营业务。企业设总经理、采购部经理、生产部主任、销售部经理、仓库保管员各一人,财务部3~4人(出纳员、制单员可兼记账员,财务经理兼审核)。人人有岗位,个个有任务。另有一名学生担任教师的助手,单独坐在教室前方,作为各个小组要获取外来原始凭证时的开票员。
3.为了突出会计核算的主体地位,可以对沙盘盘面作一些简化处理。如:产品销售市场的开发,只设定一个本地市场,太多的市场选择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4.经营起点及经营期设定。每个企业拥有相同数目的生产线、厂房、银行存款等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数也相同。经营期定为半年,从第二年7月1日至第二年末。不从第一年开始,因为第一年是筹建过程。经济业务和会计处理比较特殊。而之所以选择下半年而不是上半年。主要原因是,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用的是“账结法”,年末需要将损益类账户进行结转。编制利润表。
5.每月初。所有企业根据所支付的广告费来选择产品的销售合同,广告费多者优先,不投广告就没有销售合同。企业生产线的产能有规定,没能按时交货会受到双倍处罚。
6.各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举例。(1)从银行提取现金备用;(2)采购经理向外单位采购材料;(3)材料到达,交仓库保管员保管;(4)生产部主任从仓库领用材料,投入生产;(5)生产完成,产品交仓库保管;(6)销售经理投广告,以获取销售合同;(7)销售成功,确认收入;(8)出纳员发工资给本企业成员;(9)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按时归还本金及利息;(10)新建生产线扩大产能。当月可以正式投入使用;(11)行政部门购买办公用品;(12)厂房和生产线计提折旧;(13)月末产品成本结算。
各企业每月的经济业务至少应有20笔。经济业务包括三种形式:固定式,半开放式和全开放式。固定式业务指每月各企业都会核算的业务,如第12小点,因为基础会计理论教学中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折旧,所以使用的会计科目和金额每月固定不变;半开放式业务指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应当发生,但每月金额可能变化的业务,如第4、6、7、8小点;全开放式业务指可由企业自由选择,业务是否发生和金额大小,如第11小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增加一些开放式业务,比如招待客户(可以表现为教师来到本企业参观),发生招待费用等。
7.业务发生与会计核算的例子。某天,总经理出差到外地,向财务部
借款5000元。这个业务可以表现为教师把总经理单独叫到教室外,询问企业经营情况。出差具体地点和花费由教师设定。
8.经营过程中。有一些条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如材料的种类(可以2种或以上),产品(可以2种或以上),工作人员工资金额(教师应提醒,如果超过税法所规定的免征额2000元则要交个人所得税),是否要新建生产线等。业务种类多,会计核算复杂的,在会计资料评分部分可以加分。
企业每个月的经营时间应由教师统一作规定,大约为8个学时,半年的经营期共需要48学时。每月经营结束,各企业应向教师交送当月的全部会计资料。
9.教师在实训中的主要作用。(1)实训开始时简单介绍沙盘的操作,主持学生分组;(2)模拟经营每月开始第一天,主持各小组竞争销售合同;(3)巡视各小组的活动,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每组停留时间尽量相等;(4)每月经营结束,检查学生上交的会计资料。若学生所编的资产负债表无法平衡,应及时帮助寻找原因,指导改正;(5)指导教师的小助手为各小组开出各种单据,可以故意开出若干张有错的发票,考察各组是否注意审核原始凭证;(6)教师在实训中临时扮演某个角色,如扮演投资者。向每个企业投人相等数额的资金;(7)实训结束时,按考核方案给学生评分。
10.考核方式。由所有者权益数、会计资料和总结演讲三部分构成。
(1)比较各组最后一个月的所有者权益数:最高者得100分,往下依次为90、80、70,60分等。(2)教师检查各组上交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根据正确性、完整性等方面按小组计分(见下表)。
(3)各组总经理发表5分钟演讲,总结本小组的表现、优缺点、如何解决遇到的困难和值得重视的方面等。由教师按小组计分,最高者得100分。往下依次为90、80、70、60分。情况相近的小组得分可以相同。
(4)本课程评定总分的方法:以上三个部分中,第一部分占30%。第二部分占50%,第三部分占20%。小组最后总分也是本小组每个成员的得分。
四、改革创新点
1.注重实训的真实性。课程开始播放的教学视频是根据现实企业的运营过程实地拍摄,每个角色也是根据现实企业情况来设置,经济业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产生的,所有凭证、账簿、报表与真实生活一致。针对学生没有机会到企业参观和工作这一缺陷,尽一切可能来还原生活。为学生创造了仿真的企业经营环境。开拓了一条会计课程在校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途径。
2.增加实训的竞争性。常规的实训只做不比,做完了老师打个分数课程就结束。学生对别对同学不了解,也没有竞争,得过且过,所以学习热情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冷淡、无所谓。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中职学生正是青春年少时,年少则气盛,“我相信我能行”,没有人愿意落后被嘲笑。只要教师给予正面合理的刺激,很容易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于学生。没有竞争就没有进取心,而在会计实训中引入ERP沙盘模拟企业对抗的模式。等于给学生打了一支争赢求胜的强心剂。
3.强调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基础会计实训以个人做练习为主,根本没有交流;而有的学校虽然也采取了分小组实训,但小组成员基本是财务部门的角色。而本案例中角色设置站在整个企业的宏观角度,而且都和小组内其他成员构成横向和纵向的有机联系,横向如供、产、销的相互配合。纵向如财务部门制单员与审核员之间的牵制。无论配合还是牵制,都要求成员之间有充分的交流,既不可能以一己之力完成整个小组的任务。也不可能封闭自己,只干自己的份内工作。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来完成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过程,增加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大提高成员的情感融合度。
4.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的教学思想。如上所述,在经营过程中,既有固定式的经济业务,也有半开放和全开放式的业务。全开放式业务是由各小组自行决定的,思维活跃的学生会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想法,设计出超出书本教学范围的业务。教师还允许每组对本企业一些情况作设定,如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种类多则核算复杂。由此创造机会让学生向自我挑战,设定难度越大,完成度越好,对学生来说成就感就越强。只要学生有挑战意愿,有进取心,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助其一臂之力。
五、推广价值
1.可行性。运用沙盘模式进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对大部分中职学校来说,教学设备资金投入不大,基本上是对原有教学资源的整合,难度不大。建议基础会计实训只引人手工沙盘,部分用具可以自制,可以参考用友软件公司的设计进行改进,以切合会计核算实训的主体要求。
2.合理性。实训过程要求每个角色都要发生一定量的经济业务,以保证人人都有机会填制相关的会计凭证;最后的考核计分以会计资料为主。经营情况和演讲总结为辅,既体现了会计实训的主体地位,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望。
3.有效性。实训过程融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演练、案例分析、教师点评等多种教学手段于一体,学生在高度兴奋状态下学习与实践。理解会计核算过程和企业经营过程的结合,枯燥的会计技能训练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激起参与者的竞争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对教师和教学环境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教师学历水平要求的提高,国家对教师教学方面培训力度的加大,现任教师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完全可以胜任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引入ERP沙盘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后,基础会计实训课程会变得精彩而复杂。教师不但要熟练地指导学生X~Ig-种类型的经济业务作出准确,的会计核算,清晰明了地掌握会计核算程序,还要随时对课堂作出应变。沙盘模式下的会计实训鼓励学生相互对话交流,可以在本组工作范围内走动,交流的增加往往使得学生会因为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要比平时想的高明得多,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突况要及时作出反应。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实践经验,而且要具备较高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篇7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柔性制造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79-02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实践教学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强调了机电结合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就必须要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体制改革。而营造培养高素质创新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教学环境,提供合适的实践训练平台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2012年在共建基金支持下成立了柔性制造实验室,通过柔性制造系统对实际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模拟运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机电系统运行控制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围绕该柔性制造系统在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培养上的应用,就我校在教学改革上的措施进行论述。
二、柔性制造系统
柔性自动生产线是将微电子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机械制造和系统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技术复杂、高度自动化系统,柔性制造技术更是当前机械制造业适应市场动态需求及产品不断迅速更新的主要手段,是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通过该系统,能使学生可通过实验了解柔性制造自动化生产实训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创新性的和可参与性的实验平台,让学生全面掌握机电气一体化与物流技术的应用开发和集成技术,能够帮助学生从系统整体角度去认识系统各组成部分,从而掌握柔性制造相关系统的组成、功能及控制原理。促进学生在机械设计制造、电气自动化、数字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生产线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并对数控加工、电机驱动及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机器人控制技术、高级语言编程等技能得到实际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光机电气一体化系统的设计、装配、调试能力等方面均能得到综合提高。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共分为总控系统、自动化立体库及码垛机、自动化输送线系统单元、CCD形状颜色尺寸检测单元、上下料搬运机器人单元、数控加工单元、串联机器人装配与分拣单元、视觉导引搬运AGV几个单元部分。系统模拟某自动化加工、分拣、自动装配及自动出入库完整制造过程。立体库由两排货架及中间的码垛机构成,实现毛坯及成品部件的存储;传送线负责从立体库取件、传送工件到到各工作单元及传送入库;通过图像识别功能,对工件进行形状与颜色识别,通过信息识别,六自由度行走搬运机器人可选择把工件放入相应的数控加工设备(车削加工中心或铣削加工中心)当中。加工完毕,通过CCD视觉装置进行高度与直径等尺寸识别。并为下一工序做好准备。
该柔性制造系统可联机/单机两种运行模式,方便学生进行PLC控制、生产线控制、机器人控制及数控机床应用实训。
三、柔性制造系统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1.课程实验实训。利用该柔性制造系统的各组成单元,对原有相关课程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调整整合,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环节内容设计,根据教师授课情况,结合学生特点进行选取。主要服务的课程包括:机电传动与控制(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控制)、PLC控制技术(立体库码垛机控制、传送线控制)、机器人技术(分拣机械手、搬运机械手)、机床数控技术(数控加工单元)、传感与测试技术(传送线、CCD等单元)、机电一体化技术。
2.实习实训环节。根据专业特点及实习实训要求,对原有实习实训环节进行了改革。将原第七学期三周的实习环节分割成几个模块,其中一个模块是2.5天的柔性制造系统实习实训模块,每次二十余人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该模块的实习实训。对学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的一次全面考核和综合检验。按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置的要求,通过柔性制造系统平台开展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完成的主要任务为:气路、电路或控制回路的构成的模拟设计及运行调试;根据工作要求对PLC控制程序进行修改或编写,模拟实际的控制过程;对人为设定的故障(电气及PLC故障)进行故障诊断及排除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模拟系统的各单元之间可以通过I/O进行通讯,将多个加工单元连接构成系统。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来搭建实际机电一体化设备,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实习的内容:①柔性制造系统基础知识教学。主要讲授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让学生对柔性制造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②立体库系统设计。通过对立体库实际操作,了解立体库工作过程;以立体库结构设计及PLC控制为主要教学内容,了解并掌握立体库结构设计技术,学生能够完成单元格的设计出图。了解立体库控制要求,采用PLC实现取、送工件的控制设计。③搬运线设计。以搬运线为教学对象,使学生了解掌握生产线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了解生产线基本结构及控制方法,了解典型分拣、传送、检测环节的设计方法及操作。④AGV寻迹车设计。了解寻迹车基本结构组成和功能;了解AGV寻迹车车体结构设计方法,了解寻迹车控制原理和操作。⑤机械手。了解工业机器人基本原理,了解和掌握工业机器人机构及基本结构设计知识,掌握工业机器人操作知识,了解和掌握机器人控制原理,掌握机器人编程控制,利用测绘技术实现实物的测绘建模使学生在扫描和建模。⑥数控机床编程操作。以典型车、铣零件为对象,让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将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出来,并在数控车及数控铣削加工中心完成各自零件的装夹、对刀及加工仿真操作。
本实习重点强化动手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在对柔性制造系统全面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系统的运行和各分系统的设计操作。
四、结论
柔性制造实验教学系统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丰富提高了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在开放性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和实训的能力。以此平台为基础,在授课教师及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实验、实训项目,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机械、电子、电气、液压、自动控制、数控等专业知识,并以实际设备为对象,建立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运行、维护等相关能力,有效地对应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经过学习和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并激发了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科技创新兴趣,为今后的能力培养和就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应用,实验、实训等项目内容在不断充实完善,在其间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包括对指导教师的能力要求、系统运行耗材费用控制等将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伟,王殿君,申爱明,等.柔性制造系统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训练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0,33(6):554-557.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合作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50-02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学校与企业的职能
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职能是做好产品与服务,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学校的职能是培养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能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的指导下,高职校院进行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即企业与学校职能不分,学校希望政府加强政策引导,要求企业每年接纳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并认为这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则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大学毕业生入职之后,还需要经过3~5个月的培训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因此,部分企业开设了就业实训班,招收大学毕业生,向每位学员收取1~2万元不等的学费,3个月实训结束之后能留在企业工作的人少之又少,企业表面上说是为企业储备人才,其实是为了创收。
学校与企业各自的
资源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
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需要各自挖掘自身资源和希望得到的资源,以找到合作平衡点,也就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学校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设备资源、科研资源等,希望得到企业一线项目和企业实际应用的技术或先进的产品生产流程和工艺,从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用于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企业具备的资源是了解市场,有成熟的产品生产线(产业链)、完善的服务体系、先进的生产设备,希望得到学校的人才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希望合作学校培养的人才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生产方式,到企业后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推动企业发展。
学校与企业开展
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例如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或总经理到学校开讲座、学校安排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组建校企“冠名班”、将学生安排到企业充当一线工人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赢。笔者认为,利用学校、企业各自的资源,可以开展以下四种模式的校企合作。
一是学校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有人就有消费,因此,学校的店面、招待所、游泳馆、健身房等可以改建为管理类、营销类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案例一: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在建设校区时规划了学生自主经营一条街,有12个店面,商贸类专业的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承包了其中一个店面,根据校内市场消费需求自主经营一个月,学校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经理组建专家组团队,担当顾问的角色,负责为学生自主经营把脉。学生经营前一个月通过市场调研,撰写了经营方案,经专家组审批通过开始实施,专家组在经营过程中全程参与指导,在指导过程中融入会计、市场营销、广告、管理、客户服务等专业知识。通过利润考核学生团队的经营管理业绩,一个月经营结束之后,需要撰写总结报告,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分析原因,以便下次改进。每季度召开一次经营业绩研究会,各组进行交流,吸取创新点。
二是企业利用自身资源成立某某学校专业工作室,接纳合作学校的部分专业教师参与产品生产或项目开发,间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案例二: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合作,在中国动漫集团制作中心成立了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动漫专业工作室。企业免费为学校提供工作室,目的是吸引学校的教师参与企业工作,通过培养教师间接地培养学生。此合作方案有利于教师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因为教师不是企业员工,但又了解企业,更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性意见;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尤其是前沿专业(影视动画、物联网等)的师资极其缺乏,教师到企业之后参与生产,可以提高技能;有利于提炼教学案例,教师在不泄露企业机密的前提下,将企业典型项目或产品生产技术改编成教学案例,把企业生产技术带到课程中,传授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关注企业,企业有了学校的工作室,每学年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见习,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生产模式;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案例来自企业真实例案,教师和学生不间断地与企业接触,学生可以了解企业,企业也可以了解学生。
三是学校利用教学设施设备资源成立某某企业(项目)工作室,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参加真实的企业项目,既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满足企业弹性生产的需求。
案例三: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电信厦门分公司合作共建了号码百事通实训基地,基地设有30个中、英文语种的电话服务席,受理业务包括行业首查、查询转接、商旅服务、通信助理等。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训任务,承担基地运营所需要的水费和电费等;企业负责实训室的装修、实训室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电话30部、语音系统一套、交换机、服务器等)、运营管理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训活动,按10~12元/小时计算实训补贴,工作时间为16:00~22:00。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显著,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了勤工助学(客户服务实训)平台,成为学生积累实习经验的学习场所,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途径。
案例四:厦门南洋职业学院与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福建中科亚创公司合作,在学院成立了手机动漫制作中心和手机应用系统研发中心,主要承担手机动漫制作,手机漫画创作及手机应用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合作方式是学校免费提供场地,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手机动漫方向)的行政班;中国移动手机动漫基地提供制作中心所需要的设备(包括电脑、工位、网络、平台等);中科亚创公司提供手机动漫制作工具和运营平台、专业教学及运营管理;学生参与的实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机动漫制作,第二阶段手机动漫创作,第三阶段手机漫画运营与管理,第四阶段手机应用系统开发)。完成不同阶段的任务计算实训补贴的方式也不同,第一阶段按件计算实训补贴,第二阶段按用户访问量提成,第三阶段按营业额提成,第四阶段按授权付费。经过两年的合作,效果显著,大部分学生已进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手机动漫基地及相关合作企业工作,其中有两个团队成立了手机动漫创作工作室。
四是学校引进企业生产车间,对于机械类、电子类、服装类专业建议引进企业生产线,组建生产性车间,建设“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所谓“三合一”校内实训基地是指“课堂与实训点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在功能上融“产学研”于一体,在教学上融“教学做”于一体。
案例五: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开设了制鞋工艺专业,根据“三合一”的标准,制鞋实训中心采取“学做合一,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模式,通过流程化基地实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学做合一基地:由制帮工艺实训室和制帮生产车间组成,一个以实训为主,一个以生产为主。制帮工艺实训室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现场设备操作演示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实训与生产的互动。在实训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进行检查与纠正,达到了良好的“学做合一”的教学效果。制帮生产车间既是合作企业生产精品鞋的制帮车间,也是学生校内顶岗实训基地;车间的技术工人既是生产人员,同时也担任制帮工艺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工艺技术,可实现教学与生产互动。
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经过“学做合一”阶段后,学生进入与企业合作成立的中国鞋都产学中心进行综合生产性顶岗实训阶段。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企业挑选一线熟练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到学院的实训中心兼职任教,并解决实训材料问题。产学中心在生产的同时,承担学生实训指导任务,在流水线两侧交替安排生产工位和实习工位,可实现校内生产性顶岗实训的目的。
研发服务基地:实训中心下设制鞋研发中心,由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研发中心采用企业运作模式,根据生产需要,确定设计主题,组织毕业班学生参与各季鞋款的设计,在中心设计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最后定稿,实训中心负责对设计稿进行样品鞋制作,学生参与整个制作过程,可培养学生的研发能力。
今后,我们将围绕每一种校企合作模式撰写具体的操作方式及合作成功与否的考核标准,提供各学校、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参考案例,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学校、企业、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都能受益,以实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钟石根.民办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新思路新策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2).
[2]丁金昌,童卫军.“三个合一”校内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3]钟石根.基于“导师制、项目化”建设校内生产性软件项目开发实训工作室[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篇9
学生将来就业岗位为啤酒生产企业的一线操作人员,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依据学生将来就业的岗位要求,将教学内容融入真实任务中,结合课程标准,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啤酒发酵岗位是学生将来从事啤酒生产的岗位之一,发酵岗位主要工作为设计发酵工艺、控制发酵系统。因此,确定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为啤酒发酵技术,教学难点为啤酒发酵原理。
2资源整合
啤酒发酵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可通过课程网络平台自学,本次课的知识目标为理解啤酒发酵原理,掌握发酵技术及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但啤酒发酵内容较抽象,啤酒发酵原理复杂,采用密闭发酵的方式,无法看到发酵罐内部的现象,学生不易理解,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演示突破重点难点;本次课的能力目标为培养学生啤酒发酵操作的能力,通过模拟仿真软件进行啤酒发酵的模拟操作,通过啤酒生产实训室进行真实生产的拓展任务,巩固学习效果。
3过程实施
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布置任务;自主学习,工艺设计;仿真操作,在线测试,采用的教学方法为任务驱动法、小组学习法。在前面的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啤酒生产原料、麦芽汁的制备,那么酵母是如何利用麦芽汁发酵成啤酒的?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物质的变化?需要什么条件?
3.1创设情境,布置任务
利用啤酒中试生产线,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产操作的学习环境(图1)。布置生产任务,每组针对不同类型的啤酒,设计发酵工艺、绘制发酵曲线。
3.2自主学习,工艺设计
(1)自主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入“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根据生产任务,为学生介绍相对应的学习内容,学生可根据生产任务进行查阅和学习相对应的教学资料。本次课教学难点:啤酒发酵原理。啤酒发酵过程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可通过动画模拟(图2),直观展示出啤酒发酵的过程,突破难点。本次课教学重点:啤酒发酵技术。由于啤酒发酵内容较抽象,是采用密闭发酵的方式,发酵系统自动控制,无法看到发酵罐内部的发酵现象,通过视频演示传统发酵技术,使用的是敞口发酵池,将发酵现象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啤酒发酵现象有个感性的认识;现在啤酒厂采用的是现酵技术,使用的是大型密闭式的发酵罐,不便于现场讲解,通过视频演示,使学生了解现酵设备。通过传统发酵技术的视频可以看到发酵现象,现酵技术的视频可以看到发酵设备,促进学生对啤酒发酵技术的理解。(2)工艺设计:学生通过课程网站对发酵工艺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分组设计发酵工艺、绘制发酵曲线,教师进行指导,组织各组进行汇报与答辩。
3.3仿真操作,在线测试
学生根据每组设计的发酵工艺,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可进行进麦汁、充氧、接酵母、设置发酵参数等操作,掌握发酵工艺流程和岗位基本操作,为后续真实生产奠定基础。利用课程网络平台中的“在线测试”,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总结。在完成本次课的三个教学过程后,在后续课上进行拓展任务即真实生产、巩固成果,在啤酒生产实训室,利用啤酒中试生产线,每组进行不同类型啤酒的生产,巩固学习效果。
4效果反馈
篇10
关键词:企业调研,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电子专业
中国分类号:G718.5
高职教改中,如何培养学生、学生应掌握哪些技能,一直是各学校研究和探讨的问题。通过电子企业顶岗实习,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努力开拓新型电子类专业一体化课程。
1、企业调研
企业需要的技术人员要会思考和创新,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线上机械操作的工人不同,高职培养的主要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能根据生产线的实际,优化设备为企业生产制造更多的效益,另外,企业也要求员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这些是我们学校教学中需要给学生融入课堂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很重要,企业的每个员工如果有着扎根企业的精神,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肯定深刻。一线的流水线工人对企业的文化没什么概念,只懂机械的操作。而高职学生需要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例如,在致伸科技(重庆)有限公司定岗实习期间,通过与该企业制造部的经理交流得知,他们需要的人才不是机械的从事流水线或领班或机械的维修技术人员,他们需要的是为企业考虑如何提高效率和创造价值的人才,懂得思考的人才,能懂得领导的意图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对口企业真正的需求。
2、课程设置与开发
2.1课程的设置
在今后的高职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按照高职教育的新理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例如原来的《电路分析》课程,侧重电路理论的讲解,而高职课程应该是实践类的,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故高职开设《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原来《电路分析》课程中一些复杂的计算,完全可以大胆的不讲,只教会学生基本的概念和基础知识,会操作才是硬道理。《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侧重分析和实践,而不是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是要了解,但是更要注重分析和实践,要学生熟悉具体的电路更加实际。基础课程很重要,我们的教学内容的整合不是说缩减学时,精简讲解,而是教师根据企业的要求,如何提炼相关的部分给学生讲解和具体实训,可以想象,在我们今后的课程设置上,我们需要企业作为实训场所,而我们所缺失的就是这些真实的实训场地。
2.2一体化课程开发
在课程体系开发中,关键是要遵循“确定专业面对的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开发”这样一条逻辑主线。
首先,进行企业岗位分析。课程针对电子信息行业开展。为了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调研中注重岗位的种类、各种岗位的需求量以及需求趋势,根据这些调研结果,确定了课程的人才培养所面向的岗位及岗位群,即人才培养的计划。其次,结合一个简单电子产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对这些岗位群在工作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确定实施过程阶段所需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最后,根据电子产品成型整个过程,结合自己学校学生实际特点,拟设置对应的课程教学情境。
3、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在具体实施中,实训室与原来的理论授课室合为一体;将讲课内容与实践内容合为一体;采用“边教、边学、边做”的方式开展教学,保证了“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通过反复的教、学、做,达到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在最后的“做”阶段,学生可以到企业亲身实践,感受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目前我校已经和相关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样的教学效果学生喜欢接受,企业也满意这样的学生。整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由一名企业人员和一名学校教师两人来承担,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指导。4、学生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很大一部分电类课程,诸如《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的考核完全可以不用试卷笔试,而考核是由平时考核和期末的具体操作考核组成。我们不需要学生去记一些条条框框,对学生的考核可用实践考核方式完成,模拟企业真实环境需要更多实训设备的支持,而教学和考核的改革可以在学校实训室,有条件的也可以在相关的企业完成。考核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合理设置,将平时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按照比例分配。我校《电子电路分析与实践》课程要求对学生的考核注重以下几方面:
(1)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可采用过程考核和期末实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由学校主讲老师和行业企业兼职老师结合平时考勤情况、学生学习态度、布置作业、实验实训、技能竞赛、顶岗实习情况及考核情况,共同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3)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特别鼓励,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5、总结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具有变革性,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设置课程,让学生在课程中受益,是教师和学校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校企合作模式也体现了对高职人才培养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宋昆.高职电子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视界,2012.11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