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团队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11 02:1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训团队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训团队总结

篇1

【关键词】高校 团队拓展 课程理论模式

拓展训练是一种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教育模式。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时期的英国,到了1942年德国一个叫汉斯的教育家创办了海上训练学校,该学校成为了拓展训练的雏形。1962年拓展训练又传入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美国一些中小学校开始引入拓展训练的模式,对学生进行短期训练活动,但仍然只是教师个人的科研与实验,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而已,并没有列入正规的教学大纲。而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演变,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发现拓展训练这一种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于是有更多的教育者投入其中进行研究与实践工作,并使得拓展训练渐渐走进学校课堂。

一、构建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理论模式的意义

在我国,拓展训练是从商业培训开始的,由于在商业领域的良好发展,国内的一些高校也瞄准了拓展训练带来的价值和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便纷纷开始引入。目前来看,一些高校虽然引入了拓展训练课程,并将其作为体育课程的组成部分,但并没有真正形成一门完整规范的课程理论体系,或作为一门单独的实训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另外,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希望通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个人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但在整个教育内容体系内,涉及个人挑战、团队合作及团队精神的教导太少,而且模式单一,形式简单,基本起不到教育效果。目前我国高校教育对象的主体是独生子女,其对团队合作、团队精神的理解和体验比较缺乏。团队拓展训练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走入了许多高校专家、学者的视野。其在体验学习、体能锻炼、毅力培训、团体合作等方面与学校一些课程有一些互通的地方。将团队拓展实训引入课程体系,变成高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将极大地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团队意识的提高。因此,在高校的实践环节引入团队拓展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为高校课程发展提供新动力。

二、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理论模式的构建

北京大学素质拓展训练师钱永健先生在国内率先出版了关于拓展训练的相关专著,他在专著中简单提到了拓展训练的课程模式,包括:前期分析、课程设计、场景布置、挑战体验、分享回顾、引导总结、提升心智、改变行为,并列举了各模式项目下的具体操作内容。本文认为该模式有待于改进和加强,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最后设计成一个适合我国高校特征、针对学生特点的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理论模式,见图1。

该理论模式分五大部分,分别为前期准备、挑战体验、分享总结、提升心智以及改变行为,核心部分是改变行为。这五部分形成两个环,外环和内环。外环是前四部分的循环,在每一次拓展实训结束后,教师都要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完善下一次实训,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提高。内环是核心部分改变行为,团队拓展实训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这种体验式学习,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注重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前期准备

任何一项活动或课程的开展或多或少都需要进行前期准备,对于团队拓展训练这种偏向户外体验的活动来说,前期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1.前期动员。高校开展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目标人群是大学生,学生在得知要进行这门课程的学习之时,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类似的课程,首先的反应会是一连串的好奇和疑问:“这门课到底是要做什么?”所以,拓展训练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此课程在认知上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就是进行前期动员的目的。具体的动员内容包括:团队拓展训练课程的简单介绍,开展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的时间地点的安排,实训课程要求,安全教育以及学生成绩考核办法等。

2.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即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如学生人数、所在班级专业、男女生比例、有无特殊病等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以便按照人数和专业进行分组。分组原则如下:一组人数控制在20~25之间;各班级各专业打乱,由教师来随意分组,避免学生跟自己熟悉的同学一组;尽量使各组男女生比例一致。如果有特殊病不能参加某些高难度项目时要提前预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课程设置。如今高校的大学生多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是在新世纪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思想开放,崇尚个性发展,往往致使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略显薄弱。因此,针对这一特征,实训课程的设置应多以团队合作项目为主,从起始的组队“破冰”,到最后的分享总结,都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从而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的领会和践行。

4.场景布置。每个拓展训练项目都需要使用相应的器材和道具,因此,在进入活动之前,需要准备所需器材和道具,并对活动场景进行布置,以保证项目能够正常进行。当然,最基本的条件是有个拓展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尽量选择在自然环境优美、空闲场地足够大且相对稳定的地方,同时还需要保证学生住宿和饮食的供应以及安全。

(二)挑战体验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就该进入实训基地进行真实的挑战体验了。根据拓展实训课程的项目设置,分阶段让学生进行挑战体验(如图2)。

1.基础项目。基础项目包括组建团队、“破冰”游戏等。意在让学生打破隔膜,互相熟悉,融入团队。分组后各组组建团队,包括起队名,选队长,创队歌,想口号,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会带给队员归属感。队长的责任重大,起到领导、鼓励、调节队员情绪和团队气氛的重要作用。团队组建完毕后,需要各队员进一步互相熟悉和了解。由此设置一些“破冰”游戏,比如缩小包围圈,一个也不能少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下打破隔膜,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接下来的挑战项目中。

2.提高项目。提高项目包括动力火车、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等。意在让学生拥有团队合作意识,主动提高团队合作意愿。动力火车和穿越电网着重磨炼学生的作战技巧和抗挫折能力。当一次次接近胜利边缘而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又重新开始的时候,学生如何调整心理状态是此项目的意义所在。信任背摔是考验学生对同伴的信任程度,当毫无顾忌地背对倒下去的时候,在被接住的一瞬间相信学生的心情都是无比地激动。当然,所有项目的前提都是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支持。

3.升华项目。升华项目包括合力跳绳、合力颠球、不倒森林等比赛项目,还有毕业墙这种高难度挑战项目。意在让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能够明确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积极和其他同学合作共同高效地完成任务,并能深刻认识到团队荣誉的重要性。这些项目对团队合作的考验更加明确,每个队员都需要同时发力,齐心协力,有一个人落下就会影响团体成绩。而且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更加强调了每个人对团队荣誉的影响力。毕业墙是全体学生参加,而不进行分组。学生们站在3米高的墙下面,从起初望而生畏,哀叹不可能完成,到最后很快成功地完成,站在高墙上面,这个心理落差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世界上没有不能完成的事情,只要有意志坚持下去。

(三)分享总结

每个项目之后都要分享一下彼此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各自存在的问题以及团队的成功与失败之处,使得下一个项目能够更好完成。并且在项目都完成之后也要进行一次整体的大总结,由拓展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1.分享体验。每个团队拓展训练项目完成之后,无论是顺利完成还是经历多次失败之后才得以完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需要彼此分享。学生可以把在项目中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在项目活动当中的心路历程说出来,队员之间可以相互指出对方出现的问题,彼此给出解决方法。

2.总结经验。总结经验是在分享体验之后,是体验的进一步提升。体验只限于表面的感受和体会,而经验是经过思想上的消化吸收之后得出的结论。分享体验和总结经验可以交叉进行,在交流感受的同时对活动的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成注意要点,对下一个项目的开展有积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3.教师引导。教师引导顾名思义就是拓展指导教师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认知感受进行引导,用符合拓展训练理论基础的理念进行科学的总结,使其理论更加严谨与体系化。这部分主要是在所有拓展项目做完之后进行的,学生在之前的分享总结过程中也许会出现偏差,这时候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

(四)提升心智

正如前文所说,团队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学生在做中学,更有效地从各方面提升学生的心智,学生在经过一轮训练之后能把前所未有的潜能挖掘出来,心理素质有所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也会相应提高。

1.潜能挖掘。每个人体内都蕴藏着为人所不知的无限潜能。在团队拓展实训课程中,当一些稍有难度的项目摆在学生面前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大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项目的进行,在必须完成的压力下,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挖掘出来,最后把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顺利完成,连学生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2.心理素质提升。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时自信心,尤其是在高空项目或者团队挑战较大难度的困难项目后,学生面对通常是陌生的、新鲜的、具有挑战性的,与平常生活方式不同的经历与体验。在面对这些从未经历过的活动时,将会产生心理压力和生活中少有的危机感,由此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必将带来特有的经验,提升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从而促使学生的个人成长。

3.团队合作意识。高校开展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拓展项目也基本以团队形式开展,意在让学生从实际活动中认识到团队力量的无限可能,从而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积极寻求团队合作,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三、结论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教育现状和教育改革方向,将团队拓展实训课程引入高校势在必行。这种从做中学的体验式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转变有立竿见影的功效。本文构建的团队拓展实训课程的理论模式,将五大部分设计成一个环,以改变行为为核心环,外环套内环,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环形模式。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通过不断地理论实践研究,已将该模式应用于本院的团队拓展实训课程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得到了广大师生以及学校的一致好评。当然,这个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未免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思路,这就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了。

参考文献

[1]王海棠.“共享心智模型”体育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现代企业文化,2010(14).

[2]沈营.户外拓展培训对个人能力及团队能力的提高[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4).

篇2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论;高职;软件专业;信息服务方向;综合实训课程

软件专业信息服务方向与软件开发方向不同,着重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部署、测试、实施和集成的能力。高职院校信息服务专业方向教学,必须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合目前软件人才市场的需求。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中,实训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实训课程集中于若干学时,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门课程的综合实验,将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完成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化,并在“行”的过程中深化对“知”的认识和理解,以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

传统的实训课程,通常是针对单一学科进行的相应技能的集中训练,限定于该学科范围内的知识和理论的实际应用。对软件专业人才而言,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对所有软件相关课程内容都能达到可以用理论指导实践的高度,这样才能有效地化知识为能力,缩小与实际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提高就业竞争力。为此,我校为信息服务专业方向设置了软件项目实施与测试综合实训课程,下面对该课程的教学实施模式进行探讨。

综合实训课程概述

信息服务软件项目实施与测试综合实训(下文简称“综合实训”)是信息服务专业方向安排在第五学期、为期三周的软件项目实战演习。综合实训要求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模拟软件公司技术支持部门,对一个J2EE项目进行环境安装、参数配置、项目部署、系统调整优化以及压力测试的工作操作流程。综合实训的任务取材于软件企业的真实项目,经过适当的剪裁和调整,使之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层次,又有助于学生全面回顾软件技术相关知识点,完整提升系统集成实践能力,充分积累团队协作项目实战经验。为了更好地达到综合实训的目标,我校尝试将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该实训课程,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在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尝试

(一)以项目为载体,突出能力和素质目标

任何学科的教育都要围绕素质教育展开,素质教育就是要强调对学生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认知方法以及创造精神等多方面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在综合实训课程中突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我校把课程目标定位成三个层次: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如表1所示:

知识目标是最直接的目标,即课程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是对学生在校所学专业课程的全面总结,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能力目标是更高一层次的目标,是对知识目标的综合运用,要求达到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旨在培养学生就业所需的相关技能;素质目标是最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育人理念,引导学生直面职业竞争、提升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让综合实训课程达到上述目标,我校对课程作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课程直接取材自真实企业技术支持部门的实际项目,并在原项目的基础上补充了必要的内容,以尽可能在课程中贯穿专业课程知识。实训的每一个模块都是企业技术支持部门的真实需求,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演练中强化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在素质培养方面,我校以团队划分的方式,以适当的激励机制促进团队成员的通力协作,形成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实训过程中的每一个模块,教师都不直接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而是启发学生运用自学能力、发扬探索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师职能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教学,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综合实训的课程设计处处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从教材的设计到课堂教学过程,在实训模块工作过程中,教师始终扮演着咨询师、辅导者和合作伙伴的角色。每个实训模块开始时,教师仅给出模块的任务目标以及关键步骤提示,而不做任何操作演示和集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在模块进行中,教师根据团队反映的各种问题不断提炼共性问题,及时对团队实训进行方向性纠正,帮助团队不断接近以致最终实现模块的任务目标。在实训中,很多模块的任务目标又细分为基本目标和高级目标两个层次,对于进度较快的团队,在完成基本目标后可以继续探索高级目标,教师不对高级目标作统一指示,而是让团队在保证竞争优势的情况下自己探索。同时,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对于团队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给予提示性说明,而不直接告诉解决方法,促使团队成员根据教师的提示自行攻克难题,加深印象。 转贴于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职业活动

传统的系统化学科体系,是从对应的学科知识中选择适合的内容并进行相应的教学简化,学习内容和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由于强化了劳动分工原则而忽视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从而缺乏将知识、技能、能力进行序列化的标准。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劳动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根据教师下企业实践的亲身经历,我校将综合实训所要完成的J2EE应用部署和测试的目标划分为4个模块共10个典型的工作过程,形成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如表2所示:

以“JBoss安装与配置”这一典型的工作过程为例,课堂微观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在“JBoss安装与配置”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以咨询师的身份,介绍JBoss应用服务器的基本知识,这些常规性的介绍和该工作过程并没有建立直接的关系,而需要学生团队自行去发掘有价值的信息来指导实践。在“决策”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在安装配置时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作有限的提示,并强调如果出现相同的问题将不在辅导过程中重复回答。工作过程由各团队自行进行计划和实施,教师巡回辅导。在检查阶段,由团队组长自行考核团队成员对该工作过程的掌握程度。最后,教师对各团队完成当前工作过程情况做出整体评价,集中分析和总结团队的主要问题,并辅以必要说明。

可见,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实训的每个模块不再是教师凭空拼凑出来的一组纯粹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而设计的操作集合,而是仿真的职业活动。各团队在职业活动中也不能立即得到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靠团队成员的探索和交流。

(四)以开放式工学结合为平台,实现从知识理论到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打破了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操作和抽象理论彼此交融,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能够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综合实训课程中,对于一些必须掌握而在以前的课程中又没有出现过的基础理论部分,我校尝试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实现教、学、做无缝衔接,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消化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获得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效果和总结

将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融入综合实训教学,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从2007级信息服务班学生的反映看,虽然在实践课程中引入了较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将其合理分散在了各个工作过程中,学生掌握和消化较快,有些理论知识的掌握效果甚至超过了理论课。另外,由于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习兴趣、热情和潜力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自主学习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分组竞争模式以先进带动后进,极大地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训考核方式以系统搭建速度、系统功能完善程度和系统优化性能表现等综合指标衡量,并参考组内成员互评分数,形成了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的良好激励氛围,调动了大多数组员的积极性。

当然,尝试过程中也有值得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对教师而言,更好地转变角色,从原有的知识传播者的身份解脱出来,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提升。而工作过程的进一步精细化和规范化,也是今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改革需要重点探索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邬建平.CAI课件在教学中的发展与对未来的展望[J].北京成人教育,2001,(6).

[2]段红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现代育人模式[J].安徽教育科研,2002,(2).

篇3

市场营销是一门语言与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在依托专业英语的前提背景下,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拓展过程,更是营销知识的获取、分析和实用的过程,是为了培养市场营销领域的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因此,在进行教学项目的相关设计时,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际就业需要为依托,进行对口项目内容考虑。以学生为核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应当在学习过程中提供相关的咨询与指导。而以情境为依托即是指当下比较流行的情境学习理论。简单来说,情境学习是指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式。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个个体性的过程,而更是一个社会性的、实践性的参与过程。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从上面的理论可以看出,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像专家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由此衍生出情境学习应用的两种模式:其一,为学生创造相似的背景环境,让其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实训联系;其二,将学生真正带入社会大环境中,以本文为例,即带入国际营销的环境中,让他们自己在实习中得到提高。

2高职市场营销英语实训项目初步设计

撇除市场营销这一专业的相关内容,由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某些方面是区别于一些理论性专业的相关内容,因此,如若只单单考虑英语实训的角度来说,从实际交流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听、说、译三方面的内容,从通俗的角度来说,即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对方需要什么想表达什么”、“说出自己要表示给对方的意思”、“给其他人翻译出交流中的整体意思以及在相关文件上能够译出相关内容”。而在项目设计中也应该突出这几方面的特点。综合上面实训项目设计的总体思路,实训项目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考虑。其一,以高职与企业结合相对紧密的关系入手,为学生们提供实地参与国际营销的实习机会,并在实习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程序、技能与注意事项,并在完成实习之后撰写实习报告,深入分析在实际岗位实习的经验与收获。其二,通过相关模拟软件,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软件进行相关实训环节的练习与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机对话。其三,通过在教学课堂的大环境下,为学生创造模拟的对话、交流环境,即以学生自主组合为单位,学生模拟双方交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人人对话与实训。从三种模式分析其各自的利弊,第一种模式的好处非常明显,也最能够获得实际经验的积累,切实了解到实际国际营销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环节和相关注意点,并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分析自身的不足与优势,然而它的缺陷也很明确。首先,学校在教学环节很难提供这么长的实习时间,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本的2+1模式很难提供这样的时间;其次,就算能在实际校企合作资源中找到相关的实习资源,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求。第二种模式,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构建的模型、图表等等构造出自己的营销经验与知识专业体系,特别是在英语交流应用方面,摸索出自己的一种交流模式,然而他的缺陷在于,人机对话毕竟是人工设定的,他的实训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也缺乏灵活度,基本上以应用软件模式进行,只能按照特定的内容进行,很难上一个层次提高学生的英语营销实际交流能力。第三种模式虽然也是以人人对话交流为基础,在模拟营销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灵活性、多样化的情境设定,但是由于该种模式的交流双方均非学生主体,交流不规范、程序不合适等等问题均有可能存在。但是它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无论从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来分析都具有极大的相关度,能够在规定的实训时间当中贯彻学习内容的相关主体。

(2)能够安排全部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更好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模拟英语营销的环境当中来。

(3)在学生主体的人人交流环境当中,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中发现自我学习的不足与优势,更好的进行总结。总的来说,这三种都是可行且比较好的实训项目,本文将以第三种模式为例做具体分析。基本上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课时为48学时,实训课程时间应当占总课时的50%,即24学时左右,根据不同院校的教学时间不同可作适当调整。实训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营销典型案例及理念分析。主要让学生们通过查找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以跨国企业为主)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与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经典策略与理念,并根据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形成相关文书报告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或团队的看法。(5课时)2)国际营销环境分析。选定特定的课题,对某一领域某一商品的具体国际营销环境进行分析,也可结合具体国际公司进行SWOT分析,研究成果可以模拟产品竞标会的形式进行,以各个小组为一代表团队,进行对竞标相关内容进行阐述。(8课时)3)实际国际营销模拟,即以上两者为背景基础,在前面分析报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真实营销环节的相关对话,并鼓励在这一过程中使整个团队加到交流的环节当中来。(8课时)4)实训总结及自我分析。(3课时)注:以上的模拟环境均在英文交流环境背景中,如若可以,可以形成英文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应当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即全部参与课程的人员分为6至8个小组(具体视人数决定),在每个团队人数的决定上,也并非是人数越多团队越好,有时候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反而使得有些同学不能在实训中得到真正的锻炼。目测人数以,5至6人为一团队为适。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团队的讨论作用,也要做好总结发言的观点凝练工作。在评分方面,教师应当参考实训的各个角度进行评分,包括个人的参与情况、意见情况,以及整个团队的分工协作情况、完成质量与时间等等,综合个人因素与团队因素的综合考评,确定团队分,并对表现出色的个人进行一定的奖励。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 教学改革 教学设计 创新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下面,笔者围绕矿用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大型企业―平煤集团承办高职院校,《矿用电气设备》是我院全国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三门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其定位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宗旨围绕“服务于工矿企业”。教学设计基于煤矿岗位用人多且基础应用的电修工作岗位。结合岗位标准要求,将学习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由专职与现场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三段式”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借助现场实训设备等教学媒体,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参与考核过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个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工程实践、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等多方位能力。

二、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矿用电气设备方面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维修工艺与方法,把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学习任务开发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在知识的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岗位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确定知识点、技能点和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对同类知识点、技能点序化,开发出8个学习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保养;(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更换;(4)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及检修;(6)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故障查询与排除;(7)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的故障查询与排除;(8)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主要从课程总学时、开课学期、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学媒体与工具、学生已有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参考文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矿用电器综合实训室和电气设备装配车间。同时增设多种教学媒体,为“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中的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与生产现场的工作条件、设备及工作环境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实践联系实际,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室的补充,缩小学生校内所学知识、所见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差距,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教师团队。聘请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承担第二阶段的现场教学任务,校内的专职教师承担第一、三阶段的校内教学任务,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4)学生团队。将学生3~5人组成一个学生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团结协作,各有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补充相关知识,采用启发引导、演示操作、团对协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课用到以前讲过知识或上次讲到问题时间长,采用提问方式;讲到设备结构到校内实训室观察或采用多媒体,讲到故障分析采用分组讨论,讲到检修进行演示,作业一般布置开放分析内容,教师对学生个人及团队,针对其出勤、提问、讨论、作业、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并布置下现场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学生团队带着工作任务及对企业实际岗位的质疑到校外实习基地,由兼职教师(师傅)讲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兼职教师(师傅)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明确操作工艺流程,设备(系统)完好标准,设备(系统)检修质量标准等。学生分工协作,进行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通过拍照、抄录、向师傅求教等多种方式,学习企业文化,获取经验知识。兼职教师(师傅)根据学生团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团队之间进行互评。

第三阶段:学生团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的实际工作岗位和所学实践技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和疏理,并将在现场的见闻和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实现校内外所学理论实践知识的整合。学生团队通过自制的PPT文稿汇报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生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团队之间互评,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考核,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并且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行为能力和努力程度,采用过程考核,包括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教师对团队评价;课程结束后,以答辩和实操等形式,对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结果考核。

五、教学效果

经过06、07、08三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欣喜的说: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极大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使课堂内外都投入极大学习热情,现场教学使我们既学到理论又掌握技能,同时学到企业文化。实训基地企业领导与师傅感慨说: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理论知识扎实,虚心好问,实践技能学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企业愿留。

通过对矿用电气设备课程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课程项目化、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是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实训报告 基础护理学 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08-02

实训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训报告是学生在参加实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判断,把实践的全过程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是学生对实训操作效果的总结与汇报,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然而传统的实训报告按目的、用物、对象、内容、结论的“八股”方式记录,没有突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思维,实训成效不显著。为了提高实训教学的课堂效果,突出学生操作技能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实训报告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将其应用于实训教学,学生反应良好,现报告如下。

1.实训报告的创新与改进

1.1从内容组成上的创新与改进

创新改进后的实训报告,由实训名称、实训目的、实训用物、实训对象、实训内容(包括环境、对象评估,操作步骤)、实训小结、实训感悟(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误、操作创新)七部分组成。

1.2从书写项目数量上的创新与改进

传统教学,实训教学一个项目就要求学生实训课后书写一份相应的实训报告。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按照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指定十项重点实训项目,而学生在指定的这十项重点实训项目中,再自主选择五项来书写实训报告。

1.3从书写人员上的创新与改进

传统教学,实训教学一个项目后就要求每位学生课后独立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笔者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以团队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训操作练习,每个小组由固定的三名学生组成,课后每个团队小组只需共同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即可。

1.4从考核上的创新与改进

团队小组的实训报告考核成绩,就是每个实训团队小组成员的实训报告考核成绩。

2.应用研究

2.1研究对象

在笔者任教的职业学院,连续选取2013届和2014届高职大专护理专业的8个班,每届4个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个班。实验组224名,年龄18~20岁,平均(19.2±0.5)岁,其中女性117名,男性7名;对照组220名,年龄18~20岁,平均(19.5±0.6)岁,其中女性115名,男性5名。两组在年龄、性别、综合测试成绩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2.2研究方法

两组授课教师、使用教材、理论课内容、实训课内容、学时均相同。实验组实训课后按创新型实训报告要求书写实训报告,对照组课后按传统教学要求书写实训报告。《基础护理学》课程结束后,两组均进行期末理论、实训考核及实训报告学生评价问卷调查。

2.3效果评价

《基础护理学》 课程结束后分别对本门课程进行实训考核和理论考核。实训考核内容为考试大纲规定的实训项目,考核采取随机抽签形式。理论考核统一命题,闭卷独立完成。将实训考核结果和理论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基础护理学》实训报告评价:自行设计的《基础护理学》实训报告学生评价调查问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提高技能操作兴趣;利于掌握操作要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爱伤观念;培养创新意识6个条目,每个条目的选项为好、一般、差,学生匿名填写,发放调查问卷444份,收回问卷44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100。

2.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检验和非参数秩和检验。

3.研究结果。(见表1~2)

4.讨论

(1)创新型实训报告从书写项目数量上体现了“少而精”。

传统的实训教学要求每上一次实训课,课后就书写一份实训报告。但碰到实训课多的课程,比如《基础护理学》,其实训课与理论课课时比为1:1,按照传统教学一学期学生就要书写实训报告近40份,也就是说一周仅《基础护理学》这一门课程学生至少就要写两份实训报告,这样不仅占用学生大量时间,使学生疲于应付,还对上实训课也产生倦怠的情绪。在书写实训报告时就会出现认真点儿的学生套用传统的“八股”模板来书写应付了事,没有反思没有创新,懒于思考的同学要么照搬教材或老师的板书,甚至出现抄袭同学报告的现象。

创新型实训报告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由学生自主选择书写实训报告的实训项目,每学期只须完成5篇即可。这样极大的减少了学生书写实训报告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训练习及实训报告书写中,而且通过自主选择书写实训报告项目,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还减少了教师评阅实训报告的次数,从而做到学生精写,教师精批。

(2)创新型实训报告从书写内容上体现了“个性化”。

创新型实训报告在内容上的创新与改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实训内容中增添了环境评估和对象评估,其二增设了实训感悟这一组成部分。在目前日益紧张的护患关系背景下,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高水平的护理技术服务固然重要,然而尊重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优化服务环境,营造人文服务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创新型实训报告中,特意强调学生在实训内容中增添对环境和对象的评估,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对病人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并付诸于实践。

增加的实训感悟这一组成部分,包括操作技巧、操作失误、操作创新。这些内容是教材、老师没有提到的,再加上每组同学选择书写的实训报告项目也各不相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那些懒于思考、不愿动手、不认真上实训课的学生去“借鉴”其他学生实训报告的行为。为了高质量的完成实训报告,就促使学生课前充分准备实训内容,课中主动观察、思考、提问、勤练,课后主动与其他组员分析、讨论、总结,这样不仅突破传统的“八股”套路,写出具有“个性化”的实训报告,而且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3)创新型实训报告书写、考核上的“团队制”。

创新型实训报告打破了传统实训报告的“个人制”,不管从书写上还是考核上都实行“团队制”。即每个实训团队小组实训课后只需共同书写上交一份实训报告,每份实训报告的考核成绩就是每个实训团队每位组员的考核成绩。临床医学的很多工作岗位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更能高质量的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团队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为以后步入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创新型实训报告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缩短学生书写实训报告的时间,而且提高理论考核成绩,增强实训效果,还提高了学生技能操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等,对职业院校实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星海,陆旋.高职工科实训报告撰写的创新探索[J].职业时空,2010,6(8):44-45.

[2]张小玲,王平,穆剑玲.重视实训报告书写促进实践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4):48-49.

[3]唐春红,尹建康.大专护理《健康评估实训报告册》的设计与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66-67.

[4]白玉.职业院校创新型实训报告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影响[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50-51.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实训 团队协作 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3-0063-01

一 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应用人才,使学生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理论科学分析与研究能力、技术的开发与工程设计的能力即培养能从事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与生产、调试与维护等工作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教学课程设置中,应多开设专业实训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操作能力的训练还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两者并重,缺一不可。

二 实训内容的设置

在电气控制系统实训课教学期间,实训开题时将实训需要达到的目标、实训目的和意义交代给学生,让学生以公司项目开发的方式较好地完成实训任务,以达到真正的实训目的。在实训的选题中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以达到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例如:(1)给学生提供一些应用题目,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来作为自己实训的制作项目;(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途径选择他们认为可行和实用的题目,在现有条件下根据自己的想法实现相应的功能。待学生选择好题目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要注意对题目难易程度的把握,通过筛选确定制作题目,并根据不同题目提出具体要求,根据实现功能要求,提出完成各项目的制作应具备哪些必备知识和技能,使其认识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是完成项目制作本身的需求,而不是教师对学生的刻意要求。

三 明确设计目的,查漏补缺

在实训开题后,学生基本了解实训项目内容和具体要求,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分析,查找相关资料,自主学习来发现自身不足,弥补不足,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掌握课题分析设计方法,对其在将来的工作也中也会起到很大的影响。为满足学生对课题的需求,根据学生为完成课题设计制作应具备的知识点与技能对学生进行大方向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对课题中所使用到的各个系统的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若学生能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各模块中应知和应会的知识与技能,就能逐步达到整体设计、分析、调试和项目的综合应用与制作的最终要求。

四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能否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否学好专业课程,除自身智力因素外,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对所学专业和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接触一门新课的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影响学生能否学好该专业的一个前提。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同时指导老师会起到较大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就像是在发酵过程中的催化剂。兴趣到动力的转化需要一个适当的环境,能否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需要指导老师在后续的教学和指导中围绕这点进行。

另外,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尤为重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在实训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五 考核方法设置

由于实训课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的,如何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进行考核,能否设置一个较合理的考核方式,如何通过这个方式方法进行验证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以电气控制系统实训课的考核为例进行介绍,该实训课主要是对软硬件的分析设计、系统调试、实训论文的书写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考核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考核包括四个方面,动手能力的考核,占总成绩的40%;实训论文的考核,占总成绩的30%;实训完成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10%;平时及答辩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20%。

实训的考核就是对学生所选制作项目完成情况的考核,要求学生演示制作结果并提供设计报告,包括方案论证、程序清单、原理图、硬件电路、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和调试步骤、工作日志等。考核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应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并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篇7

1、没有参加实训之前,比较迷茫,不知道如何操作,从第一天开始思路变得清晰,做网络营销注意一些细节,每天都有忙,是实实在在的学到了真东西,之前对写文章了解的也不多,通过实训对文章写作。

2、对营销也是不知道要发什么文章,现在写文章还是硬生生的,相信通过两礼拜学习,一定有所加强,

3、一个礼拜是实实在的提升了,各方面,发文章量是多了感觉没什么质量,相信通过学习一定能把文章质量有所提高,之前从不玩微博,这个三天每天都在发微博,是失败的多,可是原来微博是可以一下子发很多的,这是以前从来没学过,网络不只是只限老师教的,还有很多是可以自己去发现,在没有打下基础的情况下是听不懂老师说什么,在实训的这三天,之前对团队的认识不多,通过了这三天让我深深体会支团队的重要性,

4、之前把网络营销想得太困难了,通过三天的学习,练习,总结,让我知道了其实网络营销没什么太难,只要认认真真的把本工作做好,网络营销是个比较辛苦的工作,之前对网络认识的不多,只知道网络是玩的,这三天让我知道了其实网络是可以做很多的,给我们带来方便,生活的快乐,网络也可以帮助人,对网络了解的不多,是会害人的,只有真正的认识网络才知道网络是限大。

5、也是有很多的技巧在里面,通常只是认为是个是非之地,用正确的去看,是个很好学习的地方,每天在网络上让我知道非常多的新知识,网络的信息是限大,没有什么是你找不到的,在没有来参加实训之前,我是迷茫的,觉得它很大,每天不知道在网络上做些什么,结果是什么也没有达成,时间也就过去了,这三天就是我之前学习几个月都没有学到的,

6、在我第一天过来时是有点后悔的,原来我没有来错,选择是对,不来的话也许我会后悔,因为在我从事网络营销之前不知道要做些什么?

这三天让我思路清晰,现在出去一进入企业都熟练操作,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学生实训;项目实施;学生不稳定问题规避管理;应用情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围绕对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开展研究,使学生具有灵活应用计算机专业实践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既有团队精神又具备独立工作、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从2000年开始,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加强与IT公司合作,制定了《学院校企合作实施方案》,与云南省宇同阳光、天龙经纬等公司合作建立了专业实训基地。

通过多年的实践,学生的应用技能、动手能力、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协作和互动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均不断加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也不断提高,在校内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2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

2.1校企合作项目实施目标

学生专业实训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为实现良好的校企合作,保证学生专业实训顺利、有序、有效、高质量地进行,制定了实施目标。

(1) 企业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每一位专业实训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员工手册》规定,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工作习惯。

(2) 通过对开发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按照项目研发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学生以系统功能模块分组,全程参与对应模块的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等过程。目的是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技能水平、积累项目研发经验。

(3) 学校指定专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全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管理,规避学生不稳定的因素,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校企双赢。

2.2校企合作项目实施方式

(1) 领导小组角色与任务分工

校企合作项目由学校方院级领导、专业指导教师、班主任与公司联合成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训项目,领导小组角色与任务分工见表1。

(2) 项目总体实施方法

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项目实训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策略,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式教学的组织基本上是采用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根据项目的大小、项目模块的多少及人员组织情况,在项目负责人负责下,分成各种开发设计小组,包括开发组长、程序员、数据库设计员、软件测试员等角色。

项目式教学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方面:

(1) 项目分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派适宜的研发项目,研究项目需求、开发意义。

(2) 项目分析:将项目分解成相对独立的子模块,由项目经理初步拟定项目开发内容。

(3) 开发团队:建立项目开发团队,在企业技术指导负责人的指导下,开发团队撰写详细项目开发设计方案,并进行任务分工。

(4) 项目研发:企业技术指导负责人以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授课,讲解清楚项目开发背景、实现目标、技术平台、组织方式、考核要求等;另外是分组讨论,按照模块需求,小组成员讨论实施方案;再次是与用户交流,锻炼学生与用户沟通能力、充分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完善设计方案;最后是项目团队进行项目开发。

(5) 项目评价:项目经理、用户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直至用户满意。

(6) 总结考核:对项目式教学进行总结,完善作品说明书、与项目相关的文档资料,撰写学术论文。

学生实训规程如图1所示。

2.3项目实施步骤

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实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

(1) 课程实训(基本技能学习)

该阶段以学为主,以用促学,学用结合,通过对基础开发工具的学习和使用。

(2) 项目演练

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以公司原有项目为例,对公司原有项目进行任务分工,让学生对照完成原有系统功能。

按照项目研发生命周期模型进行,学生以系统功能模块分组,全程参与对应模块的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等过程。这样,学生在比对的环境下,模拟完成已有系统,以此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积累项目研发经验。

(3) 项目执行

该阶段学生直接参与到新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项目经理的任务分工,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 项目总结(毕业设计)

在学生实训的基础上,在校方负责人和企业项目经理的指导和监督下,学生对执行项目进行系统总结,总结经验和不足,撰写学术论文,为毕业设计做好充分准备。

2.4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学生管理

学校、公司本着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对学生管理采用与公司员工同标准、同要求,严格管理、高效培养。

学生在公司工作期间,其管理与员工相同,公司对其考勤、工作日志及工作情况进行考评,并将其在项目组中能否很好地按照计划和公司相关规定开展工作进行度量和考评。

由于学生专业实训涉及公司项目的商业信息,所以要求学生遵守公司保密约定,以保障整个专业实训项目的安全完整。

(1) 学生不得使用未经公司认可的存储介质接入公司相关设备;

(2) 学生在使用公司提供的设备前和完成项目后,与其管理员做好相应的验机确认手续;

(3) 学生未经公司允许,不得擅自把相关资料带出公司。

学生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班主任要对学生做好防火用电、行车安全等教育工作,班主任与公司要密切联系,时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保障学生专业实训的顺利进行。

2.5项目执行过程学生不稳定问题规避管理

由于学生从学校管理直接进入企业管理,存在着社会不适应性;另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完成企业交给的各项任务,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在这种心态落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学生有时会临时退出,影响企业项目实施的进度。

风险防范方法:

(1) 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加强有效的管理和引导;

(2) 将学生专业实训成绩纳入到教学学分中;

(3) 企业项目经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配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所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校企双方领导强有力的支持。

3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创新性

3.1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是针对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要以企业项目式教学与承担企业项目执行相结合,使学生具有灵活应用专业实践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既有团队精神又能独立工作、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项目执行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强化学生的科研初步训练。

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坚持“五原则”:项目经理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性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的任务设计原则、团队合作学习的原则、任务阶梯型原则、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原则。

3.2校企教职员工的培养和提高

学生实训项目的执行过程注重学生的应用技能、动手能力、协作和互动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为既具有较坚实、系统专业理论知识,又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项目式教学与项目执行的引导下,随着学生素质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校企教职员工必须加强专业的学习和自身的修养,因此,校企教职员工要把握学科发展的方向,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对教职员工队伍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

3.3学生教育管理新载体

以基于项目式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的学生素质教育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新载体,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富有实效。

4应用情况

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派出学生到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地税局、云南省陇川县人民政府、云南宇同阳光公司、云南金隆伟业公司等单位进行专业实训。已为云南省学校禁毒防艾教育科研示范培训基地、云南省地矿景兰珠宝、云南省交通银行、云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德宏州委组织部、陇川县人民政府等单位和部门开发了很多应用系统,提高了软件使用部门的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中,学生的算法设计、编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学生参加计算机水平考试,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员等通过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学生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结束语

基于校企合作的IT专业学生实训模式在多年的实践中,证明了它的先进性、创新性;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技术骨干和计算机教师;为社会、学校、学院开发了许多优秀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实用软件,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本课题也得到了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科研基金项目、云南师范大学职后教育基金项目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篇9

考虑到本门课程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认知顺序,我们将该门课程设计为3个教学情境,其间为递进的关系,前两个教学情境都是模拟企业6年的运营,步骤相同但内容不同,后者所包含的知识更加复杂;第三个情境为诊断师阶段,为企业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这3个教学情境的选取可以说源于实际企业的运营过程,经过整合加工高度概括抽象后浓缩到沙盘上,可以使学生在游戏般的学习过程中了解企业运营的流程,掌握企业运营的规律,解决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企业会计报表的制作,生产排程,资金断流、销脱节,各部门信息不对称,企业信息化水平低,成本过高,决策失误等,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他们运用已经学过的前期课程的知识,又需要他们不断地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识。教学情境一为接手运营“老企业”(可利用ERP沙盘、营销沙盘等),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接手一个已经运营若干年的企业,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熟悉企业运营流程,掌握经营企业的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教学情境二为创立运营新企业,学生团队经过了初期的磨合,已经能够很好地进行分工合作,能够熟练地手工计算产能、制作报表,并开始有意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财务预算、数值分析、报表平账,企业的运营风险大幅度降低,学生的主要精力也由企业的常规事务转移到战略管理,这时实训教具应由看得见的物理沙盘转变成电脑软件,即电子沙盘。教学情境三为企业诊断,通过两轮模拟企业的运营,由于各个团队对风险的预估不同,战略不同,出现了不同的盈利、亏损状况。

所有团队要应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这既是对本门课程的总结,也是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每一个企业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自己亲自运营的活案例。学生通过情境一了解了企业运营的整体流程,通过情境二开始建立全局观,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通过情境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将理论灵活应用于实践,从此,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成本分析、财务分析、杜邦分析等都不再是理论和抽象的知识。至此,整体教学目标实现。

2模拟企业实训课程学生成绩的评定———过程性考核

篇10

关键词:模拟导游;实训课程;项目教

一、项目教学法模拟导游实训课程的应用

(一)确定项目任务

根据我院的培养计划,《模拟导游实训》课程建立在先导课程《导游服务技能》《导游讲解实训》的基础上,学生已基本掌握导游带团的理论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讲解技能。实训时间为一周,线路为华东线常规线路: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南京,时间6天。华东线导游因在华东范围内将全陪和地陪的任务集于一身,又称为“区域导游”。工作涉及的范围更广,对导游的服务技能要求也较高。实训过程中,假定具体的接团对象,项目任务分工都由此展开。

(二)项目任务分组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实训过程分为6个模块:项目一为熟悉和落实旅游接待计划;项目二为接站及首站沿途导游;项目三为沿途导游服务;项目四为景点讲解服务;项目五为用餐及住宿安排;项目六为送团服务。项目一为接团前的准备,项目二至项目五为带团过程中的各项服务,项目六为送团服务。

确定项目后,将班级同学分组,每个小组人数的多少依据各项目所需的人数确定。分组后,以小组为单位,明确每个组的细分任务。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等。项目一是每个小组都必须做的任务,每个小组都必需明确自己的接团对象。其余项目分组完成。学生自行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

二、实施实训项目

(一)实训项目一:熟悉和落实旅游接待计划

接待计划是组团社委托各地方接待社落实旅游团活动的契约性安排,是导游了解该团基本情况和安排活动日程的主要依据。

实训时间及地点:出发前,实训教室。

实训任务:熟悉掌握接待计划的格式与内容、准确掌握接待计划和各项服务内容。分发接待计划单,每个组的同学须掌握的内容:

(1)所在接待社信息:接待社的名称、联系人及电话、地址、规模等。(2)组团社信息:地区、名称、联系人及姓名、联系方式。(3)游客信息:人数、是否有小孩、禁忌、职业、年龄层次。(4)接团信息:接团地点及时间(火车车次或飞机航班号、自备车的接团地点的确定)、全陪及电话、驾驶员电话及车牌号码。(5)具体行程:景点、住宿、用餐、加点及购物等安排。(6)费用:是否需要现收费用,如果需要,了解具体项目及数额。(7)准备接站物品:导游证、导游旗、话筒、做游戏用的道具等。

每个小组根据假定团的信息准备自己的服务内容。

任务考核:根据具体情境,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团队信息。比如如果是飞机、火车团,是否提前跟驾驶员打电话联系,确认接团的地点及时间等;如果有团队需要较早出发,是否跟酒店确认供应早餐的时间等。

(二)实训项目二: 接站及首站沿途导游

地陪必须做好接站及首次沿途导游,在游客中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热情友好的服务态度和精彩的首次沿途导游会使旅游者产生信任感,利于下面工作的开展。

实训时间及地点:出发前,校园“合一广场”接站,旅游车上致欢迎词。

实训任务:掌握接站的程序;掌握首站沿途导游的程序和内容。根据分组,本组的同学须完成以下任务:

(1)团队抵达前:与全陪联系抵达时间及人数有无变化;与驾驶员确认集合时间及地点,并提前到达;到达接站地点后,再次核实交通工具抵达的时间;熟悉地形,了解洗手间的地点等。

(2)团队抵达时:举旗迎接团队,核实团队信息。

(3)团队抵达后:清点人数、带领游客等车,如果需要,安排游客去洗手间。

(4)首次沿途导游:致欢迎词,简单行程介绍,城市概况,沿途导游,注意事项。

任务考核:上述具体的任务完成情况;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导游规范;欢迎词的撰写是否符合要求。尤其注意细节的考核。比如接站时,是否面带微笑迎接游客;欢迎词介绍驾驶员时的称呼;南京概况的介绍是否具有针对性等。

(三)实训项目三:导游参观游览沿途服务

导游参观游览沿途服务指在华东线导游在旅游车上提供的服务,包括城市间的和城市内部的。既包括沿途景观的讲解,也包括即兴讲解。

实训时间及地点:各城市间及城市内部旅途中,旅游车上。

实训任务: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提供的服务有区别。注意:每次下车前提醒游客带好贵重物品。

(1)宾馆出发至景点途中:出发前清点人数,提醒游客是否有遗漏物品;途中讲解沿途景观、即兴讲解、介绍后续景点。

(2)返程途中:回顾当天行程、沿途景观讲解、即兴讲解、调节气氛、介绍后续行程及注意事项。

(3)城市间交通途中:回顾上一段行程,介绍下一段行程,沿途风物介绍,调节气氛。

任务考核:掌握以上各任务;注意细节服务;注意服务的针对性,比如即兴讲解,能够根据游客的兴趣点选择讲解内容。

(四)实训项目四:景点讲解服务

景点参观讲解服务是对参观景点的介绍及讲解,是导游的基本服务。

实训时间及地点:各参观景点。

实训任务:根据游客特点,合理撰写导游词; 掌握基本的讲解技巧;仪态、仪表符合导游工作规范。

(1)即将到达景点时:讲解景点背景知识;游览线路介绍;注意事项提醒;宣布集合时间、地点。

(2)参观景点过程中:介绍具体景观及其内涵;注意观察游客的动向;合理选择讲解路线。

(3)参观结束后:回顾景点,介绍外延知识。

任务考核:导游词内容是否全面、正确,重点突出、有适当发挥;讲解方法运用得当;路线选择的合理性;普通话是否标准、讲解是否流畅;表情及其它身体语言的运用;注意事项的提醒及应急状况的处理。

(五)实训项目五:用餐及住宿安排

用餐及住宿安排是导游提供的生活服务,看似简单,其实要求较高的导游服务技巧。

实训时间及地点:各用餐餐厅及住宿餐厅。

实训任务:合理安排用餐及住宿。

(1)用餐:根据餐标、游客禁忌、游览路线等安排合适餐厅;分配用餐组别;用餐过程中巡视;解决问题。

(2)住宿:介绍宾馆设施;合理安排房间;讲解注意事项。

任务考核:完成以上服务,注意细节。如:一家人尽量安排住挨着的房间;通知饭店为北方游客准备面食等。

(六)实训项目六:送团服务

旅游团结束本地参加游览活动后,地陪应做到使旅游者顺利、安全离站,遗留问题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

实训时间及地点:旅游车上及校园“合一广场”。

实训任务:掌握送客服务的工作内容、熟练掌握送客服务各项工作的流程。

⑴ 送团前:核实票据;合理安排送团时间及行走路线;结清账款;做好离店手续。

⑵ 送团时:致欢送词;注意事项提醒;协助游客办理手续。

任务考核:任务完成的圆满程度;欢送词的撰写及表达。

三、检查评估

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评估是项目教学的重要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服务技能。

先由各组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撰写实训日志,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缺点;同时,各组成员互评,扮演游客的小组对扮演导游提供服务的同学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打分;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价。通过师生的评价,找出实训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便于以后改进和提高。

学生的成绩由三部分加权算出:实训成绩,由教师评定成绩、小组互评成绩、小组自评成绩三部分加权算出;实习日志,每天实习的内容总结。记述本组同学及其他小组同学对每个任务的执行过程,总结经验、评定不足;实习报告,经过教师的指导,重新审视整个实习过程,阐述实习期间的感悟和心得。

成绩评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不同组别学生之间探讨得失的过程,自我提升的过程。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则是整个实训过程的升华,总结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的成绩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