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7 21:34: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园林实训报告

篇1

【关键词】理论教学 园林测量 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改革

《园林测量》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该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熟练应用测量仪器进行园林相关的测量工作、数据处理,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精神,为学生日后能够胜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等方面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园林测量》课程实践教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实训指导书,优化实训内容

许多高职类《园林测量》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以及课时是参照本科院校进行设置的,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扎实,实践能力也比不过他们。因此,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实践教学过程中弱化理论强化实践。考虑课程总学时,我们自编《园林测量》,删减了有关仪器构造、原理方面的实训,主要设置高程测量,水平角、竖直角测量,距离丈量中仪器的操作及数据的处理,并分成必做和选做两个层次。必做的实训内容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并把测量数据填写在实训报告中,按要求完成数据的计算及整理。选做的实训内容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完成,不做强制性要求,但作为期末 考核的参考。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案例进行任务分解,每个实训内容设置实训任务单、实训指导、实训报告、实训目的、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清晰明了,学生在教师的示范、指导下,根据实训报告的内容完成实训的全过程。

(二)加强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深化实践性教学

第二课堂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专业修养的场所,是进行校 园内课外实 践 活动的重要 形式。根据学生需要,我们 举办了美化 校园系列 活动,鼓励、指导学生参加。活动中,教师以学校西面临河的景观规划作为课题,布置任务,明确各环节的要求。学生们自行分组进行,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交出了各自的作品。指导教师根据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排名、奖励,并把最佳作品向学校后勤管理处进行推荐。这样的课题从局部到整个校园,再到其他校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在实践中熟练地掌握了测量仪器的应用,锻炼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掌握了测量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普遍及个别问题,有效地促M了实践教学的良性循环,对今后的实践教学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实践过程的考核

《园林测量》作为基础课程,理论较枯燥,实践内容较繁琐,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如果在实训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要求3、4个小组的测量点位完全相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态度、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并计入考核成绩中,那么就能有效地杜绝学生把实训课作为休闲课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组成员为了赢得比赛,会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个实训项目相互学习,有效地改善了实训效果。目前,我校《园林测量》实训课程的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的课时较少,缺乏综合实训内容;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应用较少;测量仪器比较缺乏。

测量实训是园林测量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学院应加强园林测量实训设备的硬件建设,完善实习基地,使实践教学条件充分的改善;另一方面,在实训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个院校测量专业的先进设备,对学院的所有的测量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设备的保养。

目前随着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园林工程越来越多,但另一方面随着开办园林工程专业高职高专院校的增多,园林工程专业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技术、技能水平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与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息息相关的,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对教学模式不断的改革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通过《园林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的初步改革,学生在学习热情、动手积极性、实践操作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上得到了改善,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仍然在继续,改革应适应市场的需求,跟随科技前进的步伐。需要在实践教学内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第二课堂的开设、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师资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生产一线所需要的技术型、应用型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工程测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薛荣荣.园林测量课程教学改革之探究 [M].《新课程(下

)》,2013(08).

[2]谢跃进.浅议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J]. 高职高专

研究,2005(12).

篇2

关键词:园林树木;实践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树木》既是园林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园林生产技能极强的专业课。由于这门课实践性较强,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面广、容易混淆使学生学后印象不深,因此,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园林类就业趋势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人才的实践技能,而高职院校也深刻意识到,实践教学薄弱已成为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的瓶劲,因此,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1]。本文针对目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树木》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法。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跨度大,涉及范围比较广。

本门课的实践性强,教学内容跨度比较大,涉及面广,不同院校的园林树木的教科书尽管大同小异,但都要求至少掌握150种以上的常见园林树种的识别要点、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由于各个分类单位(科、属、种)的特征较多,对于本课程初学者来说容易混淆,难于记忆[2],如果没有扎实的植物形态学基础,是很难学好这门课的。《园林树木》是学生在学完《植物与植物生理》课后接触的第一门直接与专业相关的课程,它是连接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通过学习这门课能正确合理地应用园林树种,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教学模式单调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一般利用PPT课件及讲稿,为“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目前,《园林树木》重点介绍各个科、属、种的特征,而不是只讲解一个个物种,科、属、种的特征主要涉及花和果实等方面的特征,因为PPT只能演示图片,无法具体观察到各科属的识别要点,因此听起来十分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院《园林树木》课程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现场教学14学时,综合技能训练30学时(教学实习一周),按照《园林树木》教学标准的要求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一般为1:1,虽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在课时安排上得到了体现,但是实际却达不到现场教学的效果,导致学生实践技能得不到训练。

2、改革方案

2.1 突出重点,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时数短的情况下,理论课教学必须是突出重点,经过课程组评价和筛选要求,从全国着眼,以乔木为主,灌木和藤本中具有明显园林价值者列入课程教学大纲,包括乡土树种在内,数量通常在150种左右。与此同时,根据本门课程学习内容的特点和需要,改变“现场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3+1”即三节理论讲授加一节现场教学课。“现场教学”模式的改变体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同实际的结合。现场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内外,或者附近山林(或林场、植物园、公园等)选定适当场所进行现场讲授,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并总结树种特征,既开拓学生眼界又以此逐步引导学生来思考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输灌式”教学方法,引入“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减少讲的时间,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3]。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

2.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

结合本课程特点,我院课程组按照高等职业教育要求主编了《园林树木》现场教学指导书和综合实训指导书。同时,我院还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校内建立了完善的植物标本室、植物实验室、植物园、林木种质基因库,完全能满足学生的教学实习和实验教学。现我校植物标本室收集有万余份腊叶标本,为江苏省高职高专腊叶标本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标本室。标本直观,形象,深化学生们的印象,通过室内看图片、看标本、室外看实物,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我院植物园已引树木1000种多种,已成为我院《植物与植物生理》、《园林树木》等种植类课程的主要教学基地,弥补了现场教学“看得多、练得少”的不足,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极好场所。

2.3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现场教学可以先看后讲,或先讲后看,使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综合技能训练时间为1周,为不影响实习的效果,教学实习安排在每年的5月和10月底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是《园林树木》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教学实习中,通过“裸子植物的识别与应用”、“被子植物的识别于应用”等实训项目的实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当地树种的形态特征,再通过“树木物候期观察”、等项目实训,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生态和生物习性;最后通过“园林绿地树种调查”、“园林树种的选择与配置”等较复杂的项目[4],让学生达到“会用树”的教学目标。教学实习周分为三个阶段:一、制订实习计划,确定调查范围并分组开展树种调查采集活动,包括乔、灌木树种的分类、鉴定及分布、生长习性和用途等方面的调查记录。二、标本的采集压制,编制分种检索表。在教学实习中,教师只进行启发性的讲解,大部分时间让学生利用采集到的标本,对照工具书中的检索表自己观察,进而编制检索表,进行树种配植设计。三、对一周的实践进行考核,实训报告和鉴定树种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途径,并加重实践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由以前的30%增加到50%),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技能的训练,最后成绩的结果也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程度与实践能力。

3.改革后的效果

通过近5年对《园林树木》实践教学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识别树种的技能提高了,园林树木的配置与应用更贴近园林生产,学生到园林企业中适应能力提高了面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真正实现由知识应用型教学模式向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综合型教学模式的转变[5]。

参考文献:

[1]于晓南、张启翔. “园林树木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中国林业教育 2010(3)

篇3

关键词 模块化;开放式;园林专业;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8-0325-02

1 项目背景

2004年,随着学校专业设置和办学规模的扩大,设立了城镇园林规划设计专业。根据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为了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修改了教学计划,在课程安排和实践上进行了改革,结合将来学生从事工作实际来组织教学。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生产岗位群所必需的技能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1-3]。

目前,以课程为依托的教学内容缺乏开放性,教学内容的构建较为系统、完整,可以很好地结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缺乏深层合作,各自独立,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封闭,都是以课程为基本单位,学生没有足够的训练机会,一些新的规划理念和规划模式并没有涉及。因此,要对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改变,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与当前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体系,以保障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进一步提升[4]。

2 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体系的模块化构建

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打破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追求工作过程的系统化,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修订课程体系;进一步构建园林专业教学内容模块化体系。

园林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分别为园林规划设计员、园林工程资料员、园林预算员、园林工程施工员、园林养护技术员。就业岗位归纳为3个就业岗位群,即园林景观设计、工程造价、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见表1。专业培养定位于3个就业岗位群,3个就业岗位群对应3个知识和能力模块,即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决算能力,园林植物运用能力。其中园林植物运用能力是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及管理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园林植物栽培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花卉树木的种苗生产技术、园林植物分类鉴别技术、插花与花艺设计技术等。园林规划设计能力是从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核心能力,包括园林规划设计能力、园林建筑设计能力、植物造景能力、园林施工图绘制技术等。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预决算能力是从园林工程施工或造价工作的核心能力,具体内容见表2。

根据对就业岗位的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分析,选择了相应的课程,所有课程均是根据目标岗位倒推出的职业能力为基础,根据学习认知规律与学科相关性进行设计的,课程设置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素质要求为核心,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同时根据认知规律和学科规律进行了相应时空的排序。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时空安排。大部分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则根据课程特点,选用与之适应的能够提升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在时空安排上,在第5学期下半期和第6学期开展顶岗实习。选用能够增强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的教学管理手段。在考核上采用实际操作考试、课程设计考试、理论考试等相结合的方式;在顶岗实习阶段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指导管理顶岗实习;在毕业考核上,采用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另外还要求双证书制,指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外,还要获得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1份。

3 建立开放的教学平台运行模式

3.1 开放园林网络虚拟平台,丰富实训内容

结合传统教学,园林教研室创办景园学人网站(http://),对应相应的教学模块分为:景观效果图、案例、施工养护、招投标预算等空间,利用网络优势把扩大知识面、加大信息量作为重点改革理论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教学内容丰富,层次多样,便于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学生冲破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在景园学人网站上还开设有论坛空间,各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已经毕业的学生可以畅谈工作的心得体会,对在校学生鼓励鞭策[5-6]。

在网络上对《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2门校级精品课程进行全方位课程建设,在实施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素材以及案例分析,方式包括设计素材库、案例等栏目,以确保学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熟练地应用园林规划方面的理论和技术。对教学中的大纲、习题册等进一步完善,并向学生提供参考书籍,开通国内外相关的知名网站,开通在线答疑,采用网络,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的基础上查阅大量的资料,以使个人的设计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让学生尽量提前开始工作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以便以后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3.2 建立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对课程进行讲授的过程中,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综合一些案例和相关的调查进行分析。以《园林规划设计》这门课程为例,在对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讲授时,通过对一些高校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这些高校设计中的优点及缺点进行详细地分析,并提出一些整改建议;在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内容进行讲授时,通过对一些建好的小区内的绿地进行调查,并对其使用的情况及规划进行分析。通过详细地分析这些案例,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园林规划设计,还教会学生更快地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授课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通过分析一些实际的案例,让学生能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教师对每个学生方案,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启发,让学生在修改的过程中达到掌握设计技巧的目的。总之,采取教师点评、学生之间讨论的方式,较为灵活,在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又如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上,根据课程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空,把课堂搬到企业里,搬到苗木基地上,使学生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7]。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在学生中间传阅设计水平相对较好的作业,或者在学期结束时将这些作业以展板的方式进行展览,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不定期地由教研室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获奖的作品可以推荐参与全国水平的竞赛,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3.3 加强和建设开放的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开发实训载体

充分利用郑州地区的资源优势,将教学实量安排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人民公园、文博广场、绿城广场、东风渠滨水景观、郑州新区、湿地公园、郑州市植物园等公共绿地,使学生直接学习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地的成功案例,接触园林绿化工程设计实践。

与相关的园林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使这些单位成为教学实习基地,为课程的实训环节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聘请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为客座教授,为学生授课或做专题报告,实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合作效果。

4 结语

基于模块化构成和开放式运行的园林专业教学平台构建研究预期的效果是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使全体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受益。随着专业方向的细化,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分为设计方向和施工工程方向。经过改革与实践,学生深受企业欢迎,毕业生能在企业完成项目设计和指导施工,能直接上岗,受到企业欢迎。

5 参考文献

[1] 汪本勤,王家祥.基于模块化构成和开放式运行的高职园林专业群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25(4):61-64.

[2] 李艳,左金淼,王鹏.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8-29.

[3] 王立新,李高峰.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现代农业,2007(11):118-121.

[4] 俞仲文,刘守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83-97.

[5] 郭列侠.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4):54-56.

篇4

关键词:园林技术 测量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84-02

测量学是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招图标与概预算”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园林设计、施工等工作必须掌握的技术和方法。目前由于测量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测绘领域对测量方面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变化对传统的测量教学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园林技术专业教学的测量学教师,应结合测量学的发展趋势和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 园林技术专业测量学教学面临的形势

1.1 测量学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随着测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先进的测量仪器和新式的测量手段,诸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新仪器,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劳动强度和作业效率,而且改变了生产作业方法,提高了测绘产品的质量,同时对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也有所降低。目前,传统地面测量逐渐向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的测量一体化、数据采集、处理一体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将大比例尺测绘变得更加数字化、信息化,解决了很多以往无法测量或不方便测量的技术难题,使得园林技术测量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2 园林技术专业就业市场用人的需要

测量工作穿插在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重要环节,诸如在园林规划和勘测设计的各个阶段,都要求提供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在施工阶段,要将设计的地物的平面位置测设于实地,作为施工的依据;工程施工结束后,还要进行竣工测量,绘制各种竣工图,供日后改建、扩建或维修之用。因此从事园林技术的科技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最新的测绘技术,才能在园林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园林专业每年的用人单位招聘中,好多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必须会园林施工测量。在讲求用工成本的今天,先进的测量仪器和熟练的仪器操作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些测量新设备的广泛应用,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此外,由于国家对规划设计、施工单位实行严格的资质制度,有些用人单位甚至要求学生具有国家承认的从业资格证书。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现代测量技术水平,掌握现代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我们必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

2 目前测量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不适

目前,没有特别适合园林专业的教材,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测量学教材,教材在理论和仪器的介绍上,仍停留在基本被淘汰的仪器和技术手段上;同时,在园林工程施工测量中应用较多的园林施工放样、土地平整、绘制横断面等等内容,虽有提及,但阐述不够充分,教材中缺乏园林设计、施工的实际工作内容,理论与实际需求严重脱节。测量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因授课学时比较少,没时间给学生补充讲解,或者只是简单的介绍,这使得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测量技术的发展,造成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测量仪器设备不足

生产上测量仪器的更新换代较快,而新仪器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由于经费原因,更新换代测量仪器设备较难,导致教学仪器落后陈旧,实践教学的内容滞后于生产实践。目前生产单位开始应用电子全站仪、电子水准仪、GPS、测量常用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等,在我院教学实验室数量很少,有的几乎没有,常规实验室只有经纬仪、水准仪,平板仪及少量的全站仪,全站仪的操作只能演示一下,学生只有感性认识,根本不能用于生产性实习。加之测量仪器由于常年使用经常损坏,学生实验实习6~8人共用一台仪器,部分学生在实验、实习教学环节没有机会动手操作,实习效果不理想。

2.3 实验、实习场地缺少

目前,我院测量学教学没有固定的实验、实习场地,测量实验、实习只能在球场、路边等公共场合进行,容易受到行人、车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不能专心进行实验、实习。由于没有固定的实验实习场地,每次实践教学都得重新布点,致使每次实训内容都非常多,在有限的时间难完成,而且每次的实训数据都不完全相同,不能充分达到测量实验、实习教学的目的。

2.4 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

部分学生认为测量学不是专业课程,不太重要,对该课程学习不够重视,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仅限于课堂学习。外业实验、实习由于分组人数多,部分学生不想动手操作或根本没有机会动手操作仪器,过分依赖同组其他同学;内业计算由于基础差,不想深入学习,使得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3 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具体措施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园林测量学培养目标和测量学科的发展趋势,结合园林技术专业的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删除部分陈旧的内容,减少部分内容的授课课时,适当补充新技术方面的内容,加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重视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使教学内容更符合生产现状的要求。(1)由于园林规划与园林工程中对距离、角度和高差的测量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因此,误差理论这一章可作适当的删减,不详细介绍;由于电磁波测距和全站仪测距的应用,距离测量中原有的钢尺测距可作适当的删减;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中,由于数字化测图方法的普及应用,降低图纸测图方法的要求,因此应调整教学内容,把重点放到数字化测图,过去的核心教学内容经纬仪测图法、平板仪测图法等内容可作适当的删减。(2)园林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园林规划和园林工程建设,因此应结合实践重点讲解,点位的测设(水平距离、水平角、水平角度的测设)、方格网的测设、导线测量等实用性内容。(3)在讲与新技术发展相关的内容,应拓展目前的研究动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从而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缓解课程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就应转变思想,改革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灌输为主的常规教学,多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和互动式教学,让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将一些测量仪器的操作、实际工作过程等制作成视频在教学中应用,形象直观并节省教学时间,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发挥课程特点,组织好现场教学,测量仪器的性能、构造和操作等教学内容,都需要教师在现场边讲解边做演示,学生则模仿老师的做法,边学边练,这种现场教学法,直观性强,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普遍反映好,并且还可以减少教学时间。

3.3 实践教学改革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及新仪器的应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已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学校要加大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仪器设备,为教学实训提供设备保障。除购置常规教学仪器外,还应购入部分新仪器,如全站仪、GPS测量设备等。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还应在校园内建立固定的测量课程实训场地,并在实训场地布设控制点,使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有序化、系统化,方便学生在场地内进行比较系统的测量学基本项目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思考理论和技能的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测量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园林工程测量案例、技能大赛和技术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加强考勤、认真辅导,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记录,不准涂改、拼凑数据,对于成果不符合规范和误差超限的情况,应要求按技术规范重新测量,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为方便学生学习,测量实验室可全天向学生开放,学生可随时借用测量仪器自主实习,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

3.4 考核方式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方式,可采用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和实践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1)理论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理论考核成绩的4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成绩占理论考核成绩的60%,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命题考核。(2)实践考核,包括平时实验实习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实习占实践考核成绩的70%,主要从小组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的技能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实习报告及实习期间的表现来评定成绩;期末专项抽题实验考试实践考核成绩的30%,采用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技术规范,以实验结果的精度评定成绩。

由于测量技术的发展,园林技术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教学改革中,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并及时应用在教学中,有效解决测量学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从而使测量学更好地服务园林技术专业。

参考文献

[1] 胡永进.园林绿化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

[2] 杨小花.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篇5

走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之路,依据专业优势、师资团队水平、学院资源和历史积淀等元素的特点,丽水职院进行了有益和必须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按“四大板块”理念“引领产业,科技致富;融入产业,美化生活;孵化产业,开发创新;支撑产业,服务‘三农’”来建设基地。1.引领产业,科技致富食用菌产业是丽水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丽水职院园艺专业食用菌教研室师资一流、投身产业,对整个产业可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以食用菌基地为载体创办公司、组建研究所,提升基地实力和影响力,培养培训食用菌产业技术人才,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助推菌农致富。创办丽水市瑞芝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凝练内力。公司与北京房山食用菌协会、江苏省规模最大的食用菌基地———连云港灌云食用菌园区、鄂尔多斯青海木业食用菌基地等10多家机构和企业开展业务合作和技术指导。与丽水鼎宏农林公司合作开发的牛樟芝栽培项目已启动,与丽水东吴樟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合作,着力于开发食用菌科技产品,灵芝孢子粉、香菇等产品供不应求。微生物研究所致力于食用菌实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已开发出具国内领先技术的中温灭菌剂、食用菌大棚黑白膜、根艺灵芝。开发了具国家专利的菌棒透气钉、食用菌菌棒接种机等产品。与国家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江苏省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等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单位联合研发利用杨树下废弃物栽培食用菌研究取得成功,并已进入产业化开发阶段。丽水职院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浙江省突贡专家陈俏彪研究员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香菇生产技术规范》(GB26587-2011),引领食用菌产业发展。国家科技部食用菌浙江培训基地落户丽水职院,为食用菌人才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全新的、高效的平台,促进了食用菌技术的普及、创新和推广,助推食用菌产业的高速发展。基地常年开办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培养食用菌产业一线技术骨干;师资团队经常深入企业、走进农家,为菇农释疑解惑,为生产问诊把脉,助推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致富一方百姓。与职业高中合作建成联合学院———庆元食用菌学院。培养地方产业亟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服务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为丽水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2.融入产业,美化生活以相关专业为依托,建设校内实体,成为学生校内实训的重要基地。基地承接项目,提升学生真实情境下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丽水职院阳林绿化工程公司积极开拓市场,服务美丽家园。公司主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室内绿化租摆、花木生产、盆景制作与销售等业务。近年来共计承接完成了丽水经济开发区绿化工程、丽水市花园路绿化工程、丽水市职业中学新校区绿化和中心区景观工程、丽水移动分公司整体绿化工程、市检察院绿化工程、市财政局绿化工程等10多个绿化工程项目,取得了丽水市行政中心、市建设局、工商银行、泰隆银行、宝马4S店等6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室内绿化租摆;承担了丽水市花园路、卢镗街、方正电机、市国土局、白云生态林场等10多个单位的草花种植和养护业务。丽水职院四维规划建筑设计公司主动出击,努力作为,建设美丽乡村。近年来,承担了森林城镇规划、村庄绿化规划设计、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50多项,承担了城镇规划、村庄规划项目100多项,为非洲利比里亚国首都蒙罗维亚一个居民安置小区、一所学校等项目提供了设计服务,承担了援疆村庄规划项目10项。项目的承接为师生专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1年,应邀参加了“浙江省园林工程施工规范编制委员会”。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工程研究所、杭州大通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共同编制《浙江省园林工程施工规范》,为浙江的园林行业转型升级做出新的贡献,也大大提升了丽水职院在园林行业及园林教育界的影响力。3.孵化产业,开发创新针对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学院支持学生创业、教学团队科研攻关,攻克技术难关,开发新型产品。支持学生创业,创办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园艺0908班学生温从发对苔藓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展苔藓小品、苔藓景观、苔藓地毯及苔藓主题园研发的探索与实践,在父亲支持下,注资100万元,创办了苔藓科技专业公司,成为国内首家由在校高职生创办的、注资过百万的实体公司。2012年,其网店在淘宝网苔藓工艺品类业务排名一直处在领先地位,业务量高居榜首。创新发展林下经济是丽水林区将生态效益转变为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苔鲜林下种植与生俱来,是助推林农增收的生态模式,更能彰显养生丽水的生态品质。公司掌握了大灰藓、大羽藓、细疣小金发藓等40多种苔藓的栽培技术,开发出苔藓盆景、苔藓球、苔藓瓶园、苔藓饰品等多种苔藓园艺产品。目前,正在与区域特色优势产品如龙泉青瓷、青田石雕融合渗透,开发高品位的苔藓园艺产品,将丽水苔藓产业做大做强。集成蓝莓生产技术,成为区域蓝莓产业技术推广的示范。蓝莓鲜果因其保健价值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随着蓝莓在我国引种驯化成功,丽水也掀起了“蓝莓热”。潘芝梅教授带领的园艺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反复试验,获得了蓝莓生产的丽水参数,建成蓝莓生产示范园,成为丽水蓝莓产业的窗口。在企业主的邀请下,团队成员深入松阳、遂昌、龙泉等地传授蓝莓生产技术,指导果农从事蓝莓生产,为丽水蓝莓产业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支撑产业,服务“三农”依托名特优果园、鸟巢大棚等生产性实训基地练就本领、强化技能,围绕地方主导产业,主动介入,服务“三农”。挽救改造中华名果云和雪梨,致富一方百姓。云和雪梨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它以个大、皮薄、味甜、松脆可口成为浙江省三大名梨之一,曾被誉为梨中珍品,尔后,一度濒临淘汰衰败。丽水职院以潘芝梅教授为负责人的省级教学团队———园艺技术教学团队,立足区域传统果业,以丽水职院校外基地,为依托,转型云和雪梨产业研究,成功破解技术难题,挽救和改造了云和雪梨,使得云和雪梨起死回生,致富一方百姓。潘教授主持的项目《云和雪梨高效栽培技术和产业化研究》获丽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她还走进中央电视台在绿色时空报道《多穿“衣服”的雪梨更值钱》中接受专题采访。此案例也被麦可思研究院、上海教科院收入《2012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学院连续三年应邀参加红提产业发展论坛,为红提产业提升献计献策。胡德华、朱向秋、潘芝梅、佘德松四位教授分别被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聘为生产、销售顾问,为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储藏与保鲜、有机生产、病虫草害防治问诊把脉。团队发挥科研优势,践行“心中有‘三农’、术业有专攻、身上有泥巴、农民有口碑”的理念,在科技、智力、人脉等多方面开展全方位的服务立足丽水林区,学院积极开展林业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每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油茶苗嫁接技术服务,以项目形式参加产业服务工作,在林权信息化、食用菌产业化、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园林绿化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形式

1.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结对乡村,助推农户增收致富近年来,丽水职院先后选派9位教师到景宁县、龙泉市、缙云县、松阳县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他们注重在实地调研中理清工作思路,在不断学习中宣传落实政策,在服务为民中力求工作实效,在主动融入中排解农户纠纷,在搞好民主监督中加强制度建设,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示范,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新农村建设尽心尽力,深受广大农户好评。2.派驻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攻克农业技术难题近年来,丽水职院先后选派20多人到青田县、景宁县、松阳县担任科技特派员。《畲药种质资源保护》、《高效笋竹两用林基地建设与示范推广》、《青田山区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布鲁诺”猕猴桃病虫害防治》、《青田红柚示范基地建设与栽培技术推广》、《茶与括楼立体高效种植技术应用与推广》、《畲药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护》等30多项科技扶贫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他们以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与创新等各种形式,服务三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了行业产业的发展。3.派驻产业联络员,走进田间地头,破解生态农业难题丽水职院组建服务“三农”教授团队、产业服务团队,与龙泉市屏南镇、遂昌县北界镇在高山蔬菜、水果、食用菌、花卉生产、农产品营销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把培养人才、服务产业与科研工作结合起来,送技术、送服务、送文化到产业一线,在大地上写论文,在农户家留成果,走出了一条“校农共建”的新路子。4.开展技术培训,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亟需的产业技术专门人才丽水职院牵头组建的丽水职教集团已建成丽水旅游养生学院、丽威IT学院等新型自由体学院,培养实用性人才,服务地方产业。与丽水市农办联合创办了丽水市农民学院,开通丽水市农民学院网站,在线、即时接受农户咨询。创办丽水市青年就业创业学院培训实用人才。开展了“服务创业感动丽商”系列活动,千里送教,情暖丽商,先后赴昆明市、西安市等市举办丽水籍超市经营创业人才培训班,数百名在外创业的丽商获得培训。5.创建省级高职园林园艺师资培训基地,构建起了以学院为辐射源的合作服务平台丽水职院高度重视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工作,构建起了以学院为辐射源,与政府、企业、农村、校(所)四方携手的合作服务平台。2012年浙江省高职园林园艺师资培训基地落户我院,该基地首先是高职教育实际训练实施的场所,同时又是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师资培训的实施,有效促进同行在专业教学的理念、内容和方法方面的互动交流、双赢合作,并借助这个平台提升学院在行业中的地位,扩大影响力。6.成立各类研究所,为基地建设、人才培养开展专项研究丽水职院成立了丽水微生物研究所、丽水苔藓植物研究所、丽水园林研究院、丽水山地经济研究所、丽水林业资源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处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丽水产业经济研究所等10所特色鲜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研究所,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和核心产品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实践工作,为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范式。

农林类专业实训基地产业化成效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人才需求实训基地产业化让教师有了更多的企业经历(经验),开始用产业化、市场化的视野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原有的高职教育思想进行纠偏。因此,丽水职院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重新明确了农林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让学生在校内基地完成典型实训项目,在校内基地(校办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在校外基地完成真实项目,在合作企业中融入真实项目,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产业人才需求,服务岗位及专业核心能力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要。园艺专业为园艺行业培养具有园艺产品生产、贮运加工和营销管理岗位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园林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及园林审美情趣,掌握园林植物识别与配置技艺、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园林工程预结算与招投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园林工程实践能力,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岗位适应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紧贴浙江省和长三角地区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产业链,确定绿色食品生产与加工、检验与质量管理两大岗位群,为绿色食品行业的生产、检验、质量管理等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产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提升了学院办学实力、提高了学院社会声誉、练就了学生过硬的专业本领,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显著增强。近三年来,在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学院农林类专业就业率每年都在95%以上、签约率每年都在90%以上。上海伊利爱贝食品有限公司、丽水丽人木业集团等企业每年都来学院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0多家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业奖学金。2.产学研合作教育水平与社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依托职教集团,开展了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一体化衔接,引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对接区域龙头企业、地方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庆元食用菌学院和旅游养生学院等新型自由体学院,创新了政府、企业、学校合作办学的体制。增设技能鉴定所(站),拓展鉴定功能,职业技能鉴定5000多人次。探索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合作就业的制度建设。拓宽成人学历教育面,提高社会认可度,成教年培训7000人次。3.产业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农林类专业积极对接产业,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服务,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为社会、行业、企业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明显提高。各专业充分利用师资力量和技术骨干,以下企业、挂职锻炼、派驻农村指导员等各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服务三农、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助推行业产业发展,显著提升了服务社会能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省级行业标准1项、地方规章4项、企业标准1项,在行业中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学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丽水职业教育集团已成功入选2012年《职业技术教育》集团化办学十大案例。4.实训条件明显改善,示范辐射作用显著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新模式,建了开放式、具有农林特色的“专业—基地—农户”产学合作专业教学平台,设立了校企共建、教师入股、农户应用等平台建设机制;以平台为载体,开展了“校内学技能、基地练技能、农户用技能”的链式教学,形成了开放式合作育人格局,实现了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的对接。

对实训基地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篇6

关键词:中职;实践;教学

园林花卉是中职园林专业的必修课,主要研究花卉的种类,花卉与环境,各种花的栽培方法;花卉的繁殖和花卉的应用。该课程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认识花卉,掌握其基本理论,更要以园林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所以,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传统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提出本课题,希望对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有推进作用。

一、当前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课程少,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课时分配上,实践课时所占20%,比例很少。且实践课多安排在理论课之后,于春季一个学期完成教学任务。但对于露地花卉、温室花卉的栽培应用在秋季更多一些,作为教学更有丰富的直观材料。所以,有些内容上课时根本看不到实物,只能“蜻蜓点水”了解一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单一,经常是教师把学生带到一个地点,示范性地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强调的是“我了解了”而非“我会了”。教学效果是“验证性”的,而非“实战性的”。还有就是教师少,学生多。一个教师中间示范,围一圈学生听。导致一部分学生成了“圈外人”,浑水摸鱼,效果很差。

2.实习场地有限,校外基地少

受经费和基地建设的影响,实习场地仅限于校园内外及公园附近。温室设施简单,管理粗放,不能开展像无土栽培、切花栽培,甚至某些常见花卉的繁殖等系列教学。校外实践基地时有时无,很多时候在联系中“夭折”,使实践教学无法进行。

3.专业教师缺乏

一方面新进园林专业毕业的教师年轻,经验缺乏;另一方面,老教师是从过去农学、果林等专业转行而来。虽然相关专业知识丰富,但对实践教学,仍存在“知识不全、不精”的情况。“双师型”教师更是缺乏。

4.考核方式简单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是理论课占70%,实践课占30%。实践课知识强调能否交回实践报告,对学生能否真正掌握体现不够。

二、改进措施

1.改革课程内容,增加实践课时

由于园林花卉实践课时少,内容繁杂,故首先应在吃透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特点对讲课内容有所取舍,以当地园林花卉的应用类型为主,穿插新的花卉应用形式,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调整授课比例,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保证理论课后有一次实践,而且有足够的实践课时,切实掌握如花卉识别、播种、扦插等技术。在课程时间安排上应安排在第二学年秋季,增加更多的实践机会。

2.改革教学方法,多种手段并用

(1)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直观认识,强化教学效果。以“露地花卉的识别”为例来说明。A.集中指导。首先用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兴趣。接着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其形态、特性、繁殖方法及应用形式。最后要求学生实地识别50种常见露地花卉,并选10种完成实践报告。B.分散调查。要求学生在不同地点调查。要求自找资料完成。C.集中汇报。要求学生相互交流,提出问题并讨论。D.教师点评。对实践报告及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评价和答疑,并就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保护其积极性。通过现场教学,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对所学内容易于消化和吸收,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实施及最终评价都有学生负责。学生通过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学生对项目有完全的掌握。如,露地花卉栽培中以一串红栽培为例。把一串红的栽培及应用当做一个项目。学生从采种、播种、育苗、上盆、苗期管理及花坛的摆放整个生产过程全部由学生负责,教师指导。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是积极的参与者、实施者,而教师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不仅锻炼了各种技能,也培养了吃苦耐劳、钻研进取的精神。这种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参观法

对一些先进技术但无法亲自实践内容。除了多媒体演示外,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外出参观。如,无土栽培、插花技艺等。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拓宽视野,增强爱好本专业的自信心。

(4)专门实践技能训练

对一些核心技能。如扦插、嫁接、修剪等技能应进行多次的专门训练,除掌握技能外,也为参加资格证考试和技能大赛打下良好的基础。

3.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是中职学校进行实践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应想方设法加大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对校内实践基地(如温室、育苗区等)的建设,另一方面,依靠企业、输出技术,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践基地。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用“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专业教师派出去参观、进修、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水平;把企业中技术能手、专家、顾问等请进来现场指导,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还应鼓励专业教师努力获取专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双师型”教师。

5.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成绩评价体系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需要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应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确定成绩。以实践课100分计算:花卉识别占30%,要求识别花卉100种,并能说出各类型特点;花卉繁殖占40%,要求熟练掌握穴播、扦插、分株及嫁接相关技能;花卉应用占30%,要求对各类花卉的应用形式熟悉并能进行花坛、花境的初步设计。在这样的基础上,还可引进实践报告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获取相应资格证书等内容,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性教学,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和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曹春英.花卉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02.

篇7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以人文本;实践

1、前言

目前,随着教育地位在社会上的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都加大了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单就硬件而言,我们建筑师接手的学校建筑比以往要多出许多。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为同行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2、工程概况

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浙江省一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曾荣获“浙江省文明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学校”、“杭州市人民满意学校”称号。是杭州市教育局唯一的一所以培养门类齐全的旅游人才为主的直属中等职业学校。本次设计为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葵巷校区,葵巷校区所在的小营单元属于杭州市上城区。校园地面平整,高差很小,适于整体改建。占地面积1.29万平方米。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有着江南园林庭院式的校园,校区花木扶疏,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本次规划分2期建造,一期为行政实训楼,建筑用地面积5003平米,规划建筑面积9900平米,其中地下2700平米。

2、设计理念

本设计工程的中心思想是“生态、人文、师造化”。在设计中,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体现“以人为本”;

2)注重“环境优先”;

3)合理的功能分区;

4)安全、便捷的交通组织;

设计理念崇尚,尊重现有的城市环境,力求创造交流式现代校园,力求体现园林式的校园的特点。以现代的手法,现代的构思和现代的材料营造一个现代的院落式的园林校园,营造一种优异的校园环境。本项目为实训楼建筑,我们期待的是这样一个建筑,他不仅仅是一个拥有实训教室的建筑,而且能给城市一个独特的视点,给建筑一个完美的生态,给教学一个高尚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给社会一个监督的窗口。通过学生在空间中的游走,增加交流的机会,延街面的共享空间又给了学校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展示学校的办学特色。

3、结合实际谈设计理念

3.1以人为本

“学校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另外几个谈论自己的想法。谈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听得出神,不禁惊讶万分,要是这个人能留下来多好啊。于是他们就在那个所在地划出一个地方,于是世界上就诞生了第一所学校。学校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代表了人类欲求的一部分。”这段被许多人所引用的话摘自路易斯·康的著作,它反过来给了我们一个设计思路,保留校园前的大树,做为对原有校园记忆的保存,同时唤醒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的交流意识。这段话同样表达了学校的空间是为交流而存在的,除却智能上的交流外,人们更为关注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所旅游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对外的交流能力不言而喻。

3.2环境优先

结合环境与各功能要求,塑造有机融于城市的校园空间是我们的设计目标。

突出建筑及空间起伏与层次,主从与重点。录求场地中心及南面入口的建筑序列,形成错落的轮廓线,取得寓存韵律建筑总览。若干建筑围合成不同的园,形成空间序列,并形成空间的节奏感,主导院落式交流空间和广场;大量种植物并且布置不同风格的观赏景点,使园林式的校园主题突出,又能凝聚园的内在精神,同时以达到园林建筑步移景异的效果。

方案在空间序列处理主要形成三个层次的空间。

校园的第一层空间是我们所谓的内部空间与城市之呼应的半围合建筑带。设计尽量多的考虑到用地与城市的景观作用,并且整个校园周围形成一个绿化与建筑相互交错的空间意境,形成现代园林式校园,达到视觉上的最大限度的升华。

校园的第二层次间是一组性质不同的广场及绿化庭园,它们补充衬托或者对主空间起着导引的作用,这些第二层次的空间都补充衬托联系着中心主空间,相对第一层次,它们的领域感受增强,属半开放空间。

3.3合理的功能分区

地下一层为地下车库,停车数59辆,一个独立对外的双车道出入口。

一层平面围绕内院布置大小实训教室,采光通风条件良好。二层平面作为主要入口层,大台阶直通二层,三层架空,空间上大气,给学生以“攀登”的暗示。沿街的交流平台也是一个向社会展示的一个平台也是社会对学校学生的一个监督窗口。三层布置一个458座的报告厅,避免了报告厅布置在底层在其上部做小开间房间的问题。五层,六层布置大实训教室和行政办公,行政办公位置为学校一期,二期的中心位置,视觉可以通达到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加强了学校的管理力度同时也把行政办公更加透明化,加强与师生之间的联系。

建筑设计以校园规划为依据,延续其设计理念和指思想,进一步体现和深化具有现代气息,又蕴含中国园林文化的生态校园特色,强调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共存,设计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崇尚自然,尊重环境,结合地形,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城市的对话关系。

(2)建筑形象力求体现时代性,中国传统文化延续性和校园文化气息。创造富有独特个性的园林式校园建筑。

(3)建筑风格注重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把握统一与变化的关系。突出重点建筑,协调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在统一中充分考虑院落建筑群之间的识别性差异性。

(4)注重建筑功能的合理的可转换性,以适应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功能变化,同时考虑建筑适当的超前性。

(5)注重建筑同低频空间形态的组织和变化,强调空间形态与整体环境的关系,重视空间序列的节奏。

(6)充分考虑建筑造型的可观赏性和标志性,注重各角度的景观效果,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采用北侧退台式手法,寻求与现有北侧住宅建筑环境协调,并且能体现现代园林式建筑的时特征;注重总体效果和局部处理,同时能解决和已建住宅的日照关系,以绿化空间和住宅区及城市形成和谐对话关系。

3.4安全、便捷的交通组织

校园规模较小,道路系统由主交通道路和各个院落式交流空间网组成。

主交通道路为串联各功能区的交通主骨架,并起组织校园各层次空间景观的作用。主环路呈简洁型,线型短,交通便捷。交通组织包括动态交通与组织静态。

动态交通组织,机动车交通主要由主交通道路解决。各个院落式交流空间网主要解决步行及自行车交通同时与中央步道一起满足消防需要。

静态交通组织,主要通过各个广场和院落式交流空间网来组成,并且与主入口的集会广场,游憩空间等共同构成丰富而有序的空间载体。

4、结束语

学校建筑具有区别于其它建筑设计的特点:在总平面设计中,我们追求因地制宜,以人为本;追求平面流线清晰,分区明确;追求立面简法,色调统一;追求空间尺度宜人,环境优雅;追求技术革新,建筑创新。

参考文献:

[1]唐镇帮.论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相关问题[J].四川建材,2009,(01).

篇8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59-03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互动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根据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担任的职位,编制与该岗位相似的项目,将学生安排在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其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测评、提升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1]。本文从分析角色扮演法的积极意义入手,探讨该方法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并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园林工程招投标”模拟训练为例,设计了角色扮演教学法实施方案。

一、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园林工程技术属应用性、操作性强的专业。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中,教学效果一般[2]。应用角色扮演法需要从案例筛选开始,对案例进行情境分析、角色分配、角色表演,直至完成所有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3]。

2.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有些课程存在知识点繁琐、难记、易忘的特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对授课教师颇有微词。而角色扮演法促使师生角色互换,课下学生准备,课上学生讲、学生问、学生答、老师评,没有固定的答案,人人都是质疑者,人人又都是答疑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学生备课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也让讲课团队的学生真正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内涵,体会到老师的辛勤付出,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角色扮演中可根据案例的实际需要,临时加入新的突发事件,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如园林工程施工模拟现场突然出现天气变化,影响工程进度,学生必须根据情况作出决策,调整整体部署和详细安排。通过学习所获得的这些临场应变能力是走向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4.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角色扮演法通过磨合,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如《园林规划设计》教学中,在方案构思与修改阶段,学生就需根据不同的设计思路加强沟通,进行方案取舍,并确定最优的设计方案[3]。总之,专业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可以作为仿真教学的一种类型,达到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养的目的[4],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角色扮演法在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专业课程试点应用。我院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园林树木识别与应用》、《花卉栽培》等课程,知识点多、容易忘记。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在先期准备的基础上,模拟专业技术人员向同学介绍园林植物的识别要点、园林应用、栽培方法及养护管理等知识,以增强记忆,并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等课程的学习任务在组织时,可结合真实的工作项目,在方案讨论或项目成果汇报阶段,模拟企业方案汇报现场,让学生扮演乙方的角色进行方案汇报,教师或其他学生模拟甲方进行方案点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同时增强现场应变能力。《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项目管理》等属于施工管理相关课程[4,5],在课程教学中,可结合角色分工实际操作,以一个工程案例为主线,从模拟招投标开始,到施工准备、施工组织、施工资料管理直至竣工验收,均由学生分组,分别扮演建设方、方、施工方、监理方,要求完成各自岗位的工作任务,并注重组内、组间交流,必要时进行角色互换,以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体会工作的艰辛与快乐。

2.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角色定位。开展角色扮演法教学之前,应对课程进行整体分析,选择合适的项目或任务,按照实训要求确定角色扮演所涉及的各个角色[3,5],再根据任务的不同,确定合适的实训场所。

3.制定完整的实施方案。①准备阶段:教具应事先准备妥当;参与人员应做好相关准备工作。②实施阶段: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应发挥总体把控的作用,适时点评,控制整个过程的节奏和时间。时间控制:角色扮演所需要的时间不宜过长,实施前应明确限定时间。实施中也应随课程进展进行时间管理;现场控制:实施中适当转换教学互动形式,锻炼学生的现场组织及沟通、协调能力;视频记录:可进行视频录像,作为今后课程的学习素材。③考核评价:角色扮演完成后,任课教师应与旁听学生共同完成考核评价。

三、“园林工程招投标”的角色扮演法教学实施方案

“园林工程招投标”是《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真实工作项目,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进行园林工程招投标模拟训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分别扮演建设方、招标、投标公司人员[3,7],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准备阶段。①案例选择。(以建设单位委托招标为例)指导教师预先选定工程案例并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模拟招投标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资料收集等准备工作,然后由学生扮演“建设方”、“招标”、“投标公司人员”,并完成各自岗位的工作任务。②角色定位。学生接受任务后,应根据工程需要,对角色进行分工。主要角色有:“建设方”、“招标”、“投标方”、“公证人员”、“评标专家”及“监督部门代表”等[8,9]。③前期准备。相关人员应事先对工程案例有一定了解,熟悉各方职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因涉及的角色较多,可提前进行排练。“建设方”应熟悉园林工程相关情况,为中标单位确定并签订合同做准备。“招标”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招标备案、准备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或邀请函、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发放招标文件、组织现场踏勘、工程交底答疑等一系列工作。“投标方”应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按要求密封,按时送达招标单位指定地点。“公证人员”应按要求和相应礼仪进行公正。按流程选定“评标专家”,与相关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8,9]。其次,角色扮演小组应根据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准备相应的辅助道具、器材及文件,如“招标”需准备多媒体设备、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或邀请函、标底、投标资格审查表、投标书、开标会签到表、评标办法、专家评审表、评标报告、中标通知书、园林工程施工合同[8,9],并将相应资料分别汇总,装订成册。

2.实施阶段。“招标”组织相关人员,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内模拟“开标”、“评标”和“定标”程序。“开标”前,“投标人”递交投标书,签到,并出席开标会议。开标会议由“招标”相关人员主持,助理人员组织相关单位检查投标书的密封情况,“唱标人”对有效投标文件进行开封、唱标,主持人当众公布标底。开标过程应记录并存档备查。之后,“评标委员会”单独进行评标,确定中标候选人,推荐给建设单位并填写评标报告[8,9]。最后,“建设单位”按要求与中标单位签订园林工程施工合同。在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可扮演建设方代表或公证人员、上级主管部门或监督部门,对招投标过程进行公正、总结评价或者提出疑问。

3.考核评价。角色扮演完成后,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评价“招投标”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等,并进行打分。指导教师可根据情节发展,提出专业问题[6,7]。

角色扮演法已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日常教学及各种类型的企业培训中,其灵活的参与形式,直观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与认可。

参考文献:

[1]覃朗.角色扮演法:职业教育模拟教学模式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7):264.

[2]王丽华.高职院校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29):168-169.

[3]张旭.试析角色扮演法在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1,(01):92-95.

[4]顾建中,李巧云,史小玲等.“双证融通,能力为本”的高职园林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8,(S1):1635,1662.

[5]熊汉琴.高职种植类专业课教学改革创新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09).

[6]罗小燕.角色扮演法在“酒店前厅服务”教学中的应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86-88.

[7]王庆林,郭向东.多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05,(09):928-929.

篇9

记得刚到公司时,我的第一分任务是整理和制作一个小区绿化工程的竣工资料。这样的任务对我来说既新鲜又是困难重重的。在学校时虽然也学过这方面的内容,但毕竟比较肤浅,没有太多实践经验。凭着自己的执着和耐心,以及在同事的帮助下,我还是如期完成了这芬任务。走上工作岗位,我认为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在工作中学习。也许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从零的开始,但我相信,不懂多问、多听少发表议论,是一切进步取得的前提和基础。平时,我一有时间就上网查阅各种与园林相关的资料和信息,网易园林、疯狂园林人、园林在线……各大园林网站都留下了我求知的足迹。我还阅读了《园林绿化五大员》、《园林工程景观与设计》、《园林工程计价》等园林书籍,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园林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更立体、更直观的了解,我意识到园林行业发展的迅猛和行业内竞争的激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将来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

在这三个月里,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从不迟到早退,心中谨记为学校树立良好形象、争得荣誉的信念。工作中,时刻听从上级领导的安排,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我深知我们园林的每一个工程是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完成的,而都是要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默契的配合才能达到的。

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我的主要任务是:

(1)负责资料的整理、开竣工资料的制作等;

(2)CAD制图操作;

(3)施工现场放样、修剪;

(4)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园林工作者应当具备有良好的协调能力、圆滑的交际能力、熟练的电脑操作能力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我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克服不足。

有付出就有回报。

三个月的实训结束了,真的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所没有学到的东西。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自我学习,如何适应陌生的环境,如何克服面对一个人在外的不易。懂得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品尝工作中的艰辛和快乐。

最后,我非常感谢在这段日子里,那些帮助过我,指导过我的人,有了你们的帮助与关心,我才能顺利走完这一段路。实训结束了,但我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会努力的,因为明天又是新的开始!

园林毕业实习报告(二)

系部名称:园林与林学院专业班级:风景园林1101

姓名:xxxx学号:xxxx

实践单位:GM市建设局

时间:20**年8月xx号至20**年8月xx号共xx天

(一)、实践目的:

了解GM市园林建设和规划现状。今年以来,GM市积极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大力倡导“三节一环保”的城市绿化模式,探索了一条生态节约的园林绿化之路。截至目前新增绿化面积14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约节约10元,共节约资金1400万元。

(二)、实践内容:

(三)、实践结果:

一是坚持节约用水。结合自然条件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搞绿化,大力培育和种植耐旱、节水、涵养水源的节水型植物,积极开展节水型绿化。强化对园林绿化养护人员的节水知识培训,提高其园林绿化节水意识和节水技能。进一步普及推广了滴喷、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充分利用中水管网敷设进行绿化浇灌,大大节约了绿化管护用水。

二是坚持节约资金。坚持“少花钱、办大事”的原则,从规划、建设、管护等各个环节入手,对园林绿化进行认真审查,层层把关,充分利用成本低、适应性强的本地乡土树种、草种、花种用于绿化,坚决杜绝高价设计、高价买绿、高价建绿等铺张浪费现象,提高了园林绿化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三是坚持节约用地。强化集约化绿化的观念,积极实施乔灌木复层种植,综合发挥绿地的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向空中要空间,积极推广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的覆盖率,推进城市绿化由单一的地面绿化向多形式、多层面的立体绿化发展。

四是突出园林绿化的生态环保功能。在绿化工作中,注重物种的多样化,坚持禾、灌、草、花结合,温、寒带物种结合,突出高树叶量,多种植大树,同时加强对自然水面的保护与拓展,切实增强了绿化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节与保护。

(四)、实践体会

xxxx年以来,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与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紧密结合,确立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标,提出了“全民动手、见缝插绿、苦干三年、绿化城区”和“大树点点、杨树镶边、灌木扩面”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调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和绿化积极性,大力开展了城市道路、公园绿地、单位庭院、居住小区等绿化活动,分别启动和建设了文体公园、南湖植物园、小康河综合整治、凤凰公园综合改造、四环路绿化带、夷安大道绿化带、康成大街绿化带、凤鸣园、翠岭园等一大批重点绿化工程,并在市区大力实施鲜花大道、增荫增绿、拆墙透绿等工作,城市绿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城市面貌和精神风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有了巨大提高。

园林毕业实习报告(三)

一、实习时间:20**0704——20**0708

实习地点:校园、南京市各个公园、广场绿地景观植物区。

实习目的:通过对植物换盆,公园中大树移植栽植,及后期养护管理的学习,联系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把树木栽培知识更好的学习与应用。

指导老师:

二、实习路线

南京林业大学树木园——南京宝穿船厂遗址公园——树种调查——南京滨河——南京石头城——南京国防园

三、实习过程

为期五天的实地实习,我们学习了蒲葵植物的换盆技术,亲手进行了换盆,到公园里观看树木的栽植养护管理是实习的重要部分,下面将会重点报告,最后还附录一张树木调查表,这也是实习的 一个重要内容,下面着重介绍树木的栽植与养护。在栽培学中,常言道“种三管七”,绿化中种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单位在园林绿化时,往往规划设计高标准,施工养护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长。所以园林施工过程中要重点抓好绿化树种栽植及其养护管理的工作。

1、绿化苗木的载植

苗木的移植,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栽宜早不宜迟;秋季起苗,一般在落叶的10月下旬开始。特殊情况应特殊对待,如夏季起苗,要在凌晨、傍晚或夜间进行,要随起随栽。

移植树木除应注重季节外,在栽植中应该注意的个问题有:

(一)、精耕细作

对土壤要求精耕细作,植树造林用的土地往往不是熟地良田,更需要进行深翻,深度在40厘米~50厘米,以便疏松土壤,增加蓄水保墒的能力。整地要细致,采用沟植的要求整成水平沟,以利灌溉,也比较美观。

(二)、树种的选择

要考虑到树木植株枝叶的色彩、形态、风韵,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起到美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到树木的抗污、抗毒、净化空气的特殊功能,又要考虑到树种是否适应土壤性质,如柳树耐湿性强,栽培分布广。土壤瘠薄的可栽植白榆、松、柏、杜鹃类等;土层较肥厚的可栽植杨树、核桃楸等;盐碱地可进行改良换土,栽种耐盐碱树种,如柽柳、沙棘、沙枣、榆树、小叶杨、紫穗槐等,苗木必须健壮,无病虫害。

(三)、起苗方法

1.裸根起苗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阔叶树在休眠期的移植,其优点是保存根系比较完整,便于操作,节省人力和物力,运输方便。

2.带土球起苗法:栽植成活率高,但其施工费用高。大苗移植时,一般土球直径是植株头径的2倍~3倍。

(四)、树木的修剪

一般来说,起苗过程中不能带上完好土球的,应将植株老根、烂根剪除,把裸根沾上泥浆,再用湿草和草袋包裹,在装车前剪除枯黄枝叶,根据土球完好程度适当剪除部分茎干,甚至可截干,再结合截枝整形等方法,最大程度保其成活。

(五)、树木的包装、运输与假植

移植规格较大的带土球树木(胸径一般在10厘米~15厘米之间),或对珍贵难成活的树种要做好包装。可用草包、麻袋、尼龙袋等软质材料包装。在包装过程中,注意要把苗木根对根放在包装材料上,并在根间加湿润物。当苗木的重量达到50公斤,将苗木卷成捆,用绳子捆住,捆时不要太紧,以利于通透空气。

苗木的运输要迅速及时,避免风天运苗。运输途中保持行车平稳,较长距离运输时,中途停车应停在树荫下,且经常给苗木喷水;长距离运输,大苗必须带土坨。

苗木如不能及时定植,必须假植。假植时使苗向背风方向倾斜,用湿润的土壤将苗木埋土并用脚踩实,埋土厚30厘米~40厘米。苗木在假植期间,应注意经常浇水、看管,一般针叶树采用全埋法,即将苗木全埋入土中;阔叶树一般埋全苗的2/3。

(六)、树木的栽植

(七)、养护管理

栽植后,一般最少浇3次水,并要浇透,浇水后根部培土;树木发芽后,有条件的一两天喷1次水,天气干旱及时观察喷药,经常锄草松土。挖坑时,在树坑底部先施基肥;栽植后,可用厩肥或化肥,用沟施或穴施肥料,促其生长。

2、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

(一)绿化树木的管理

园林绿化中,树木种植面积并不是最大,但其所占的绿化空间最大,草地、鲜花、灌木、乔木合理搭配,体现了立体绿化的效果。习话讲:“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创造了良好的小气候和优美的环境。另外,许多灌木树种植后可以通过修剪造型,亭亭屹立在草地和景点中,甚至可产生立体动感。

1、肥水管理

2、树型管理

绿化林木,通过艺术设计,认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绿化成功的关键之一。乔木要求树干笔直挺拔,不要过早拔掉种植时的固定拴护杆,以免引起树杆弯曲。成年大树及时锯掉不规则的树枝,对冠幅大,叶多枝小的挡风枝不锯掉,遇大风雨会折枝断干严重时连根拔起造成损失。灌木要求整齐有形有序,树形是树木不断生长和通过人工不断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园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图案、线条、柱桩、椎桩等。并要及时清除枯枝落叶。

3、树木的病虫防治

绿化树木主要的虫害有天牛、木虱、潜叶蛾、潜叶虎、介壳虫、金龟子等。近年来在乔木灌木中木虱为害较严重,其次是介壳虫,采用常规杀虫剂、速扑杀、介特灵等均能达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药物有托布津、多菌灵、炭疽病等,常用浓度800-1000倍。除了药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经常清理枯枝落叶,保持清洁,同时要排除渍水,必要时修剪后喷药。

(二)绿篱的养护管理

绿篱的养护管理原则是:保证肥水供应,茂盛生长,修剪成篱成墙成形,达到观赏和隔离的作用。

1、绿篱的肥水管理

绿篱要不断修剪,肥水条件要求较高,初植绿篱,按设计要求的篱宽,挖40厘米深的沟,填上纯净肥沃的客土,或在客土中拌入适量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这样植后生长快。施肥原则是:基肥足追肥速,以氮为主,磷钾结合,群施薄施,剪后必施。必要时还进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以保湿为主,表土干而不白,雨后排水防渍,以免引起烂根,影响生长。

2、绿篱的修剪

平面绿篱、图型绿篱、造案绿篱,都是为了符合设计要求通过人工修剪而成。修剪的作用:一是抑制植物顶端生长优势,促使腋芽萌发,则枝生长,墙体丰满,利于修剪成型。二是加速成型,满足设计欣赏效果。修剪的原则:从小到大,多次修剪,线条流畅,按需成型。一般的绿篱设计高度为60-150厘米,超过150厘米的为高大绿篱(也叫绿墙),起隔离视线用。始剪修剪的技术要求是:绿篱生长至30厘米高时开始修剪。按设计类型3-5次修剪成雏型。修剪的时间:当次修剪后,清除剪下的枝叶,加强肥水管理,待新的枝叶长至4-6厘米时进行下一次修剪,前后修剪间隔时间过长,绿篱会失形,必需进行修剪。中午、雨天、强风、雾天不宜修剪。修剪的操作:目前多采用大篱剪手工操作,要求刀口锋利紧贴篱面,不漏剪少重剪,旺长突出部分多剪,弱长凹陷部分少剪,直线平面处可拉线修剪,造型(圆型、磨茹型、扇型、长城型等)绿篱按型修剪,顶部多剪,周围少剪。定型修剪:当绿篱生长达到设计要求定型以后的修剪,每次把新长的枝叶全部剪去,保持设计规格形态。

3、绿篱的病虫防治

山子甲绿篱,常有木虱、潜叶蛾和白粉病为害,福建茶有木、介壳虫、白粉病为害,黄心梅较抗病虫害,偶有木虱。以上虫病,用常规的杀虫剂速扑杀等和杀菌剂、多托布津、多菌灵等除治均能达效。

(三)草地的养护管理

1、恢复长满阶段的管理

在养护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贴防渍,夏贴防晒,秋冬贴草防风保湿。一般贴草后一周内早晚喷水一次,并检查草皮是否压实,要求草根紧贴客土。贴后二两周内每天傍晚喷水一次,二周后视季节和天气情况一般二天喷水一次,以保湿为主。施肥植后一周开始到三个月内,每半月施肥一次,用1-3%的尿素液结合浇水喷施,前稀后浓,以后每月一次亩用4-6斤尿素,雨天干施,晴天液施,全部长满草高8-10厘米时,用剪草机剪草。除杂草,早则植后半月,迟则一月,杂草开始生长,要及时挖草除根,挖后压实,以免影响主草生长。

2、旺长阶段的管理

3、缓长阶段的管理

缓长期的肥水管理比旺长期要加强,可增加进行根外施肥。剪草次数控制在每年7-8次为好。

4、草地退化阶段的管理

水分管理,干湿高替,严禁渍水,否则加剧烂根枯死,加强病虫害的检查防治。对局部完全枯死处可进行全贴补植。退化草地剪后复青慢,全年剪草次数不宜超过6次。另外,由于主草稀,易长杂草,需及时挖除。此期需全面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延缓草地的退化。

篇10

[关键词] 高职园林专业 花卉栽培及应用 课程改革

基金项目:汉中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课改项目。

《花卉栽培及应用》是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学生从事花卉的园林应用、花卉产业化栽培和经营管理等岗位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虽然课程开设已有十多年历史,但距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园林行业的需求差距甚大。为探索出适合高职学生特点和社会对高职园林专业人才要求特点的教学模式,笔者在该课程教学中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花卉栽培及应用》课程前身是面向中专园艺专业、园林专业开设的《观赏植物栽培》、《园林植物栽培》,自2001年面向高职园林专业开设《花卉学》。课程原教学内容涉及面宽,以花卉栽培各论为主,缺少现今先进的花卉生产技术。从课程本身看,内容系统性不强,重理论而轻实践。

虽然课程开设已有十多年历史,但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大多还停留在原来中专的教学模式,与其他许多应用性强的课程一样,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和囿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往往是“黑板上讲种花技巧,课后死记硬背花卉特征”,因此,“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工程施工、预算时,暴露出学生对花卉材料掌握不够,对花卉习性不了解等问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花卉的需求不断发展。人们对人居环境中植物作用的重要性认识在不断提高,用花卉来美化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成为社会急需,《花卉栽培及应用》在园林技术专业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根据园林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我院原来以植物生产为方向的园林技术专业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2010年,制订了2010级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方向确定为以园林植物为基础的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方向。随着社会及专业课程体系变化,原有《花卉学》已不能满足专业发展的要求,为建设与专业课程密切配合的《花卉栽培及应用》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手段等,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调整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根据园林专业特点及《花卉栽培及应用》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我们制订了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了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和方案,将原花卉学课程中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原课程中花卉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理论及方法等属于生物学范畴,强调科学性,是园林花卉应用设计的基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与积累。但该课程的学习不仅是为提高学生在花卉生产岗位群的专业能力,而且是为园林设计、施工、预算岗位群奠定基础,因此在花卉种类学习中需要强调花卉的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和园林应用价值的掌握,在花卉应用的讲授中着重强调花卉的园林应用。总论内容以曹春英老师编写的《花卉栽培》为主,以理论知识够用、适度为原则,精讲其中的主要知识,同时增加了《园林苗圃学》、《草坪建植技术》的部分内容。分论部分知识点多,结构庞大,不可能所有的花卉种类都讲到,每一类花卉先介绍共性,再选取二三种有代表性的进行详细讲解,而其他同类型的花卉只补充要点即可。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注重相关课程的衔接,避免重复。通过本专业教师集体研讨,协调统一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如将总论中有关花卉花芽分化的知识、有关土壤的知识、花卉病虫害防治、插花、盆景制作等分别放在在《植物及植物生理学》、《植物营养》、《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插花技术》、《盆景制作技术》中讲授。淡化片面追求课程的自我完善,加强课程在逻辑上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综合,使本课程知识纵向缩短,横向拓宽。

根据全国花卉园艺工职业标准,结合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安排教学内容,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为更好地将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在教学中,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等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

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 “黑板上讲种花技巧,课后死记硬背花卉特征”,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通过改革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教”和“学”变为“教”向“导”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1]。根据课程内容,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参与式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情境体验教学、现场体验式教学来组织教学。按照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资格考证要求,设置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中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如在花卉组织培养实训过程中,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设立不同岗位,实行层层负责制,使学生有在企业工作的真实感受;同时,要求学生填写模拟企业生产的工作过程记录和工作报告,实训结束后还要按企业要求完成清场工作。再如我们结合某一季节的花卉生产任务,将课堂放在到校内花圃、校园绿地里,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再由教师评价指导,然后学生动手实施。由于情境的体验、现场的参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以主人翁的心态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完成任务后成就感油然而生,这种快乐情绪会激发学习《花卉栽培及应用》的兴趣。

该课程要求学生至少要认识300种花卉,学生认为识别是课程难度最大的环节,通常学生识别花卉是“因地而熟,异地而疏”。对当地花卉的识别,我们一般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安排学生在校内、汉江两岸景观带、宗营花木基地内学习。教师对着植物讲其形态特征、识别要点及园林中的应用,这样直观性很强,学生易于理解、识记。花卉识别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在该课程学习初期,给学生提出搜集花卉资料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用图片和简练的文字描述花卉形态及习性,课程学习结束时评价,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能为今后花卉的应用积累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不仅认识了花卉,而且也了解了其园林用途,同时了解该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联系,从而对本专业的学习更充满信心。

3.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花卉种植资源十分丰富,而且花卉的生长发育受到时令、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这无疑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因此现代化教学手段是《花卉栽培及应用》课程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借助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让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尤其能通过大量的图片认识花卉及其丰富多彩的园林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本课程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展示传统教学手段中难以表达的内容,提高课堂讲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但课堂教学如果成为了调出文件加解说的简单过程,教学手段又归于单一,学生疲于应付抄笔记或是看热闹,有效学习时间反而缩短,这样的结果不会给予学生的更多更好。

传统的板书、实物教具教学,教师手写板书时,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通过教师的语言、语气、语调等,能让学生把握讲授内容的脉络和重点。

通过我们课堂实践表明,在《花卉栽培及应用》教学中,明确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技术各自的地位,相结合而使用。在需要形象讲解时,配以课件;需要逻辑分析、判断的内容,教师讲解成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园林花卉栽培及应用》课程自身的特点及专业地位,进行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尝试,学生学习由过去“被动学”变为“主动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学生参与,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特别是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成为园林行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