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模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18:3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模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师基本功是小学教师现阶段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是教师能力结构的基础和必备要求,是小学教师职务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对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使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东区槎桥小学把此项工作当作实施继续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紧抓实。
教师基本功训练是长期进行的教师培训活动,必须长期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运用自如。槎桥小学有40%的教师是25岁以下的新教师,因为计算机的重点使用,他们的“三笔字”相对其他教师来说比较薄弱。学期初,学校就针对这个情况,定下了本学期抓好写字方面基本功训练目标:要求每位新教师都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其他教师在原有基础上有明显提高;个别“三笔字”写得好的老师要写出自己的风格,并当好指导老师。每月精选一份最好的作品存放在“练功袋”,期末进行“三笔字”培训总结考核,表彰进步最大的前三名老师。
学校为每位教师提供了文房四宝, 教师们每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进行练习,每月学校组织培训一次,潘毅茹老师能者为师,挑起了辅导新老师的担子,从握笔、起笔、运笔、收笔教起,从点、横、竖、撇、捺教起;教师们经历了手把手、摹、临、写的阶段,经历了手颤、手酸、手痒的阶段。经过一学期的练习,新教师们认为难度最大的毛笔字也从开始时的“不堪入目”到现在的“赏心悦目”了。
1月15日,槎桥小学全体教师进行了“三笔字”的期末考核,考核过程中,教师们都能够快速、端正地完成随机抽取的考题三笔字书写。然后由大家进行投票,选出本学期三笔字进步最大的三位教师,胡海虹、杨畅城、杨静君三位老师获奖。
欧校长在考核总结时勉励教师们要继续发扬能者为师、互教互学的优良传统,并期望教师们在以后各专题的训练过程中,也要做到练有所得,练以致用,齐心协力,共同促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2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学、做”一体化 实践
当前的职业教育就像进入市场的企业一样,面临着调整优化的考验,特别是技工院校更处在生存的边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势已不在;求学资源的总量在减少,学生选择学校的自主性在增强;学校经费短缺,发展滞后。如何突出技工教育的办学特色?如何转变技工教育的办学模式?是摆在技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笔者学校在进行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的过程中,模具专业作为学校的特色专业,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构建职业导向的专业建设
“面向市场,定位就业,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系统的应用知识及持续发展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按照职业岗位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面向模具制造与维修、模具设计、产品生产、设备操作、质量员和安全员等岗位。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学校设置了模具钳工、模具制造工及模具设计三个岗位群,不同的岗位对于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求有所侧重。
1.模具钳工方向
主要学习钳工基本知识及实训项目、模具拆装实训项目、模具的调试和维修项目。
2.模具操作工方向
主要学习普通机加工、电加工、数控加工项目。
3.模具设计方向
主要学习冷冲模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塑料模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其他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项目(拓展项目模具CAD/CAM的实训项目、Pro/E、UG等实训项目)。
二、构建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
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市场性和经济性,课程的内容、实训也必须以职业活动、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来确定。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为例,首先要选取岗位群典型零件的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其次,采用全真模拟与一般模具企业的工作流程,即:制品的三维设计成型工艺分析模具结构设计(主要是成型零件的设计)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采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组织和实施,真正做到实训和生产一体化、学习和工作一体化。最后,建立与企业接轨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三、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实施
教师按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经历从信息收集、制订计划、选择方案、实施到成果评价的完整的工作过程。
职业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必须来自于切实的行动。“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行动即学习”是笔者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极力推行的理念,其实施的过程如下。
第一步:接受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要求。在项目实训前,每个学生会收到工作任务书页或样图,老师在这一阶段可以给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第二步:收集并确认信息。学生能通过互联网、市场调研、互相讨论等各种渠道获取任务的相关信息,并能确定信息的可靠性。
第三步:制定加工步骤,领取毛坯和工量具。学生按照设计要求,领取坯料并检验坯料的完整性,并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制定加工方案,准备加工所用的工、量具。
第四步:实施任务。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其他资料,获得实施这些任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简单的示范演示后,学生需独立运用工艺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活动,教师只是在发现错误时才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第五步:工作总结与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后,学生依据先前拟定的评价标准,自行检查工作成果是否合格,并逐项填写检查单。再由学习小组互评,然后由指导教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过程考核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并对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学习是行动,工作是行动,学生从相关技术材料中独立获取信息,并经过个性化的思维过程对其进行加工,最终获得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篇3
关键词:钻(铰)加工精度;单个零件;组合零件
中图分类号:TG5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064-02
近年来机械工业产销高速增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从事切削加工各种操作的人员也在不断扩大。作为机械加工中精加工之一的钻(铰)孔加工受加工刀具强度差、排屑及冷却困难、加工工艺不合理、切削液选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精度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提高孔系钻(铰)孔加工质量,我们要从刀具的选用、切削用量的控制、切削液的正确选择、加工工艺的编排、刀具结构的改进和钻(铰)孔等常见问题入手,耐心细致地操作,确保孔系钻(铰)加工质量。
1 孔的钻(铰)加工中常见的问题
在孔的钻(铰)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孔径大于规定的尺寸;(2)孔壁粗糙;(3)孔位偏移;(4)孔歪斜;(5)孔呈多棱形;(6)两孔之间的中心距有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钻(铰)余量过大或过小;(2)钻(铰)刀具锋利程度不够;(3)铰刀与孔中心不重合,铰刀偏摆太大;(4)切削速度太高;(5)钻(铰)时,操作者用力不当或不均;(6)钻床本身主轴振摆过大;(7)切削液选择不当;(8)划线不正确。
2 孔的钻(铰)加工质量保证的方法
对于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批量生产,一般采用钻模加工来保证。但在生产过程中,往往更多的是进行小批量的加工,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进行钻孔加工练习和零件制造时只能运用手工加工来完成,如何进行高精度孔系的钻(铰)加工,对于职业院校钳工专业的学生来讲至关重要。下面介绍几种高精度孔系的钻(铰)加工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例一:
(1)分析图纸:如图1所示,两孔孔径加工精度高达H7级精度,孔距为70±0.05,孔至工件底面距离为20±0.05。要保证加工符合图纸要求,首先确定好加工工艺路线:划线中心钻定位?7钻头扩孔(测量参考孔)?9.8钻头扩孔?10H7铰刀铰孔;然后检查台钻精度是否满足加工要求,再将钻头刃磨、铰刀研磨达到加工要求。
(2)加工好工件两垂直基准面,划孔1、孔2的加工线,将高度尺调整到加工尺寸的最大极限值划线,预留返修余量。按确定好的工艺路线钻孔1,注意添加切削液(豆油、茶油),加工完后,根据实测结果返修基准A、B面,保证孔1到两基准面的孔距。
(3)将一?10心轴插入孔1内,按所划加工线在孔2的中心加工一个M6螺纹孔,车、磨一个内径为7、外径为?10H7的校正圆柱,用螺钉将校正圆柱安装在孔2上,用量块调整好校正圆柱到心轴和基准A面的距离,固紧螺钉。在钻床主轴上装上杠杆百分表,对工件上固定好的圆柱进行校正,使圆柱中心线和钻床主轴中心线同轴,然后固定平口钳,再进行校正,确认无误后则拆去校正圆柱,钻、扩、铰孔2,达到孔距要求。
例二:
(1)分析图纸:如图2所示,要求件1、件2都要加工2-Φ10的孔,并且要求件1件、2能够翻边互换,对称度要求达到0.02。此类工件加工难度极大,如果考虑单件加工的话,精度基本难以保证,基于该工件为对称工件,在实习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以单件作为钻模的方法加工,确保加工精度。
(2)加工好工件1的两垂直基准面,将高度尺调整至加工尺寸的最大极限尺寸划孔1的加工线,将Φ7的钻头磨制成精孔钻,按例一确定好的加工路线加工好孔1至Φ7。加工完后,根据实测结果返修基准A、B面,保证孔1中心到两基准面的距离。
(3)将件1、件2的外观尺寸加工至图纸要求,保证好各边的垂直度。用C型夹头将件1、件2稍微固定,放置在平口钳上,用矩形角尺调整好两件的底边保持一致,夹紧平口钳和C型夹头,以已经加工好的孔1为基准,用Φ7的钻头加工件2上面的孔3。
(4)松开C型夹头,将件1翻转180°(注意孔口倒角),以孔1为基准,用同样的装夹方法加工孔4至Φ7。
(5)将虎钳松开,将相互夹紧的件1和件2同时翻边夹持在虎钳上。以孔3为基准,用Φ7的钻头加工工件1上的
孔2。
(6)按?9.8钻头扩孔—?10H7铰刀铰孔的加工路线对件1、件2上的孔同时进行钻、铰加工,最后松开C型夹头,对单件进行孔口倒角,检测加工精度。
3 结语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孔系钻(铰)加工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需要我们针对实际的加工要求,合理地编排好加工工艺,运用正确的刀具刃磨方法,选择适当的冷却方式,在加工过程中注意清洁工作,勤测量、多分析,一定能够保证钻(铰)加工出高质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周晓峰.金属加工基础与实训[M].北京:中国劳动
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篇4
【关键词】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50-02
CAD/CAM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机械设计和制造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的技术。近几年来,CAD/CAM应用技术已成为高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类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CAD/CAM的基本概念、计算机辅助产品三维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零件数控编程方法、应用实例等,力图使学生对CAD/CAM这门学科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计算机辅助造型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的基本方法,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利用CAD/CAM技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由于CAD/CAM应用技术课程自身的独特性,目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试图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CAD/CAM应用技术课程的特点
(一)综合性
CAD/CAM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自动化应用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生产实施各阶段,如零件三维实体建模及二维视图的绘制、虚拟装配、工艺参数及规程的制定以及数控编程和仿真加工等。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CAD/CAM系统组成及其软硬件、CAD/CAM软件基础、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以及数控技术几方面的知识。因而学习该课程时,学生必须具备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必须熟悉和掌握工艺规程设计及数控编程方面的知识。该课程的授课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机械制图、工艺规划及数控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利用CAD/CAM软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具体的产品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和接受能力。
(二)实践性
CAD/CAM技术的载体是成熟、完善的CAD/CAM应用软件,如常见的Pro/E、UG、SolidWorks、MasterCAM、CAXA制造工程师等。这些应用软件集成了零件三维实体建模、虚拟装配及数控加工编程方面的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机械、电子等各个领域。因此,为使学生做好未来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数控机床编程、操作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前期准备,CAD/CAM应用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CAD/CAM软件应用能力为重点,突出基本操作的训练,强调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技能。
(三)挑战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AM技术的应用由最初的适用于工作站逐步发展到以小型机、微型机为主机的CAD/CAM系统,伴随着应用性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其功能也日趋强大和完善。功能从最初的二维平面绘图到能够对各种具有复杂曲面形状的物体进行三维建模,以及通过描述走刀轨迹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辅助数控编程,CAD/CAM技术逐步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以及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因此,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对于教师来说极具挑战性,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求教师不断学习CAD/CAM技术新的内容和功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CAD/CAM应用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曲面的创建、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仿真加工和编程。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理论课时应占少数,主要介绍CAD/CAM技术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发展应用情况。对于加工工艺规划及数控仿真加工和编程,由于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选择,保证难度适中,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曲面的创建是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逐步从二维平面绘图阶段过渡到三维实体以及复杂曲面造型的过程,使学生对CAD/CAM技术手段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该部分内容也是联系后续数控编程的桥梁。总之,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纯粹的理论教学一方面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利于学生持续深入的学习,无法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容易脱离实践,不能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应将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并且合理有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校教学资源。
首先,教学方法应灵活多变,即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CAD/CAM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项目为载体来驱动整个教学过程的进行。在具体针对某个学习任务时,如在草绘模块,将制图的基础知识融合进来,加速学生对绘图基本技巧的掌握;在零件设计模块中加入机械设计基础的内容,将机械设计基础上涉及的一些简单零件进行绘制,使学生在熟悉的零件绘制中提高学习兴趣;在装配设计中则以项目设计为主导,先将一些熟悉的设备如减速箱的装配进行学习,再选择一些经典的项目进行深化学习;在仿真加工模块,则和学校的实训中心结合在一起,在电脑中仿真加工后,再到实训车间进行具体的加工操作,使学生能从虚拟的加工环境转换到实实在在的手动操作,将理论用于实践。此外,不再采用传统的一个学生一台电脑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学生练习的机会会比较多,但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学生熟悉了常用的一些功能后,开始给出任务,让大家分组讨论,研究确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这种讨论的方式不仅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其次,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校现有教学资源。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生动、丰富的特点,可以将各种信息,如图片、动画演示、视频等运用于教学。在讲述CAD/CAM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发展、应用情况时,通过收集尽量多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可以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加深学生印象,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目前,很多高校都具备了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和管理所需的硬件设备,这为开发CAD/CAM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网站提供了条件。利用开发的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浏览教师的电子教案,课程素材、典型实例及解答;也可以在线提问,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利用网络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师生课后的联系,还能够丰富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校的教学资源还包括完善的实习实训设施,课程的部分内容可以在实训室进行现场教学,如通过CAD/CAM应用软件自动生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通过教师现场指导进行实物的加工,这对学生熟悉工厂加工环境,尽快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CAD/CAM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并且不断发展的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要讲好这门课,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和其他相关课程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还应积极参加相关的科研活动及培训,以科研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和其他教师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各自教学中的长处来提升自己的授课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充分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方式。
篇5
[关键词]刀具半径补偿;数控铣削加工;应用
中图分类号:TG5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38-01
科技进步是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使各行各业均能在生产力及产能上不断提升,因此数控加工技术对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升级,使数控加工的零件尺寸准确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数控加工技术的不断精进也是近代工业发展史的重大突破,为未来工业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刀具半径补偿的基本概念
刀具半径补偿方式是以数控系统为基准,在进行相关数据的设置时,需要编程员注意将原始的刀具半径设置为零,利用刀具零件的基础轮廓进行基础的编程,按照相关的ISO执行审计标准,在刀具按照原有程序进行运营时,需要规定相关的行进方向,一旦前进方向向右偏移,既需要进行右补刀操作,利用G42指令进行操作,而相反则需做左补刀操作,利用G41命令执行操作,而撤销指令则使用G40实现操作目标。
刀具半径补偿有B功能和C功能两种补偿形式。由于B功能刀具半径补偿只能根据本段程序进行刀补计算,不能解决程序段之间的过渡问题,使用时均将工件轮廓处理成圆角过渡,因此工件尖角处工艺性较差;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能自动处理两程序段刀具中心轨迹的转接,可完全按照工件轮廓进行编程,因此,现代CNC数控机床几乎都采用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当采用C功能刀具半径补偿时,要求在建立刀具半径补偿程序段的后续两个程序段中,必须含有指定补偿平面的位移指令(G00、G01,G02、G03等),否则,无法建立正确的刀具半径补偿。
在数控铣床上进行轮廓加工时,由于刀具总有一定的半径,刀具中心的运动轨迹并不等于所需加工零件的实际轮廓。在进行内轮廓加工时,刀具中心偏移零件的内轮廓表面一个刀具半径值。在进行外轮廓加工时,刀具中心又偏离零件的外轮廓表面一个刀具半径值。这种自动偏移计算称为刀具半径补偿。应用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时,只需按工件轮廓进行编程,然后将刀具半径值输入数控系统中,执行程序时,系统会自动计算刀具中心轨迹,进行刀具半径补偿,从而加工出符合要求的工件形状,当刀具半径发生变化时也无需更改加工程序,使编程工作大大简化。
二、刀具半径补偿功能应用的技巧
1.圆孔的加工
对于直径为32mm,孔深为12mm的圆孔,在数控铣床上可直接用一把立铣刀完成。工艺及编程分析如下。刀具的选择:对于此类的圆孔,工件材料若为45钢调质处理,可选一把硬质合金立铣刀,假定孔径为D、刀具直径为d、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D/3
粗精加工的安排和程序处理。把刀具路径编在一个子程序里,每次慢下刀0.5mm,子程序连续调用24次,刀补值设定为7.2,即可完成粗加工。精加工只需调用一次子程序,一次下刀到孔底,走刀量减小5倍,刀补值设定为理论值,其他不变,即可完成精加工。
由此例可见,通过巧妙应用刀具半径补偿、选择合理的刀具、制定最优化的刀具路径和新工艺“少吃走快”的大胆应用,就能快速、高效、准确地加工出类似的孔类零件。
2.内外壁的加工
内外壁加工模式是目前采用最为广泛的加工方式,需要在平面上铣出与锉刀直径距离相近的沟槽,然后对沟槽的质量及距离进行计算,以保证沟槽的宽度能够符合三刃力铣刀切合面的宽度,采用传统的减少尺寸加大横截面的方式,使铣刀能够利用最小的力度完成切合,由于图素位整理比较复杂,因此需要有效的应用刀具半径补偿,极大的减少了所需要的材料,并突破原有的加工时间限制,利用计算优势对下刀点进行计算,按照相应的轨迹,编写可沿外壁运行的基本程序,通过改刀手段,将槽壁填满,使铣刀在加工过程中,能受到来自加工盘的外力,从而压紧凹槽接触,确保不会因受力面的增大,而导致位置的偏移,要注意刀补值的初始设定,必须在加工壁以外,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剩余空间,保障加工工序的顺利进行。
采用此方法加工内外壁的特点就是只需编写一个程序,通过不断修改刀补值来完成内外壁的粗精加工。当加工内壁时,把刀补值设为刀具半径;加工外壁时,刀补值设为(槽宽-刀具半径)。这两个例子很简单,但是都比较典型,说明了数控铣削加工中刀具半径补偿应用的两种思想。刀具半径补偿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讨。
三、机床仿真操作部分
在这里所使用的数控操作虚拟加工软件是南京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包括17大类,67个系统,126个控制面板。具有发那科FANUC、西门子SIEMENS、美国HAAS、广州数控GSK、华中世纪星HNC、北京凯恩帝KND系统、大连大森DASEN、南京华兴WA、江苏仁和RENHE、南京四开、天津三英、成都广泰GREAT、巨森数控JNC编程和加工功能。学生通过在电脑上操作该软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不同系统的数控车、铣及加工中心的操作,可手动编程或读入CAM数控程序进行虚拟加工。通过该数控仿真软件可以使学生达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又能大大减少数控机床的巨额投入。数控系统的机床操作仿真加工与实际加工过程的相结合,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现以FANUC系统汉川机床操作为例来说明制作过程:学校实训工厂的汉川机床FANUC0i-M面板。先打开Captivate软件,选择训练模式录制全屏。打开斯沃数控仿真软件,进入FANUC0i-M系统,再选择汉川机床厂FANUC0i-M面板如。机床回零,安装零件,导入经过后处理的心形凹模的数控编程代码,装刀具、对刀,设置参数,最后自动加工。操作完停止录制,对录制完成的内容,凡涉及到重要知识点的步骤再进行详细的编辑,最后flash文件格式。
四、结语
刀具半径补偿有效使数控加工技术在科技的进步中得到提升,为此不仅需要编程人员付出巨大的努力,同时相关技术人员也对数控加工技术做出卓越贡献,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影响力的科学加工技术,但数控加工技术所能应用的领域远不止目前所知的领域,因此对于数控加工技术的开发,还应在工作学习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使数控加工技术成为工业科技发展进步的标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