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资金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9:3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货币资金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项目评估的内涵
1.1项目评估的含义
项目评估是指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方法、参数和条例等,从项目、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出发,由有关部门站在项目的起点,应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对拟建投资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生产条件、产品市场需求、工程技术、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并就该项目是否可行提出相应职业判断的一项工作。项目评估是投资决策的依据、项目实施的前提,是建设程序和决策程序的必要组成部分。
1.2我国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的现状
我国项目评估方法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1983年中国投资银行推出了《工业贷款项目评估手册》,对项目评估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在我国起到了极好的探索与示范作用。进人新世纪,风险投资在我国己经引起广泛重视,许多院校都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同时。学术界对项目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还有学者对我国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估指标及投资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国学者对风险投资评估的研究还处于一种初步的探索阶段,他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的风险投资运营特点,但对微观层面的问题涉及不多。同时国内的风险投资在实践中还处于起步中,目前的主力是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的问题在项目选择评估中比较侧重于项耳的技术先进性。忽视了其市场前景和产业发展性,缺乏风险投资专业人才。大多数投资公司基本上是站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角度来评估项目,进行项目的投资,对风险投资项目评估缺乏深入量化研究。与国外风险评估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的内容
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以企业利润最大为目标,一般考虑货币资金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边际效益和投人产出效果等因素,从动态的角度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2.1财务评估的基本目标
风险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主要是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外汇平衡能力,因此,财务评估的目标也就是这三项。盈利能力是反映项目财务效益大小的主要标志。项目的盈利能力主要是指建成投产后所产生的利润和税金等。在项目财务评估中,应当考察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是否有盈利,盈利能力又有多大。是否可以满足项目可行的标准。清偿能力目标主要是指项目自身能够偿还建设投资借款和清偿债务的能力。而外汇平衡目标是指对于产品出口创汇等涉及外汇收支的项目,还应该编制外汇平衡表,把项目的外汇平衡作为财务效益分析的一个目标。2.2财务评估的程序
2.2.1财务数据的估算
进行项目财务评估首先要求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审查,然后与评估人员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如果必要,可以重新进行估算。因此。财务评估工作也要对项目总投资、产品成本费用等基础效据进行估算。
2.2.2编制财务效益分析基本报表
在项目评估中,财务效益分析基本报表是在辅助评价报表基础上分析填列的,集中反映项目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财务外汇平衡的主要报表的统称,主要包括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金来源与运用表、资产负债表及外汇平衡表。在项目评估时,不仅要审查基本报表的格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而且还要审查所填列的数据是否准确。如果格式不符合要求或者数据不准确,则要根据评估人员所估算的财务数据重新编制表格。
2.2.3分析财务效益指标
财务效益指标包括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和反映项目清偿能力的指标。反映项日盈利能力的指标包括静态指标(如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资本金利润率、资本金净利润和投资回收期等)和动态指标(如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和动态投资回收期等);反映项目清偿能力的指标包括借款偿还期、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对财务效益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一是要审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I二是要审查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如果计算方法不正确或者计算结果有误差,则需要重新计算。
2.2.4提出财务效益分析结论
将计算出的有关指标值与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基准值。或与经验标准、历史标准、目标标准等加以比较。并从财务的角度提出项目可行与否的结论。
2.3财务评估的基本方法
当前财务评估的基本方法主要为静态分析法,其对投资项日进行经济分析时,不考虑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对方案进行粗略的评价,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单,在实践中也比较实用。
2.3.1投资利润率法
投资利润率是反映项目盈利能力的指标。它是指投资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投资项目总投资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投资利润率=年税后利润/总投资×100%
其中,年利润总额可以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也可以计算出生产期平均年利润总额,就是用生产期利润总额之和除以生产期。二者之间的选择,要根据项目的生产期长短和年利润总额波动的大小而定。如果项目属于短期项目,生产期比较短,并且各年的利润总额变化较大的话,一般选择生产期的平均年利润总额:如果项目的生产期比较长,年利润总额在生产期这年内也没有较大的变化,那么就可以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投资利润率同样要与规定的行业标准投资利润率或行业的平均投资利润率进行比较,以低于相应的标准为准。
2.3.2投资利税率法
投资利税率是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销售税金及附加之和与项目总投资之比,公式为:投资利税率=年利税总额/总投资×100%
公式中的年利税总额,可以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之和,也可以选择生产期平均的年利润总额与销售税金及附加之和。和投资利润率相似,要在两者之中作出选择,应该依据项目生产期长短和利税之和变化程度的大小。计算出的投资利税率同样要与规定的行业标准投资利税率或者行业的平均投资利税率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出的投资利税率大于相应的标准,那么认为项目是可行的。
2.3.3资本金利润率法
它是项目年利润总额与项目资木金之比,资本金利润率的公式为:资本金利澜率=年利润总额/资本金×100%
而其中的年利润总额也同样有两种选择:正常生产年份的年利润总额和生产期平均年利润总额。选择的方法和其他指标相同。其中的资本金是项目的全部注册资本金。计算出的资本金利润率与行业平均资本金利润率或投资者要求的资本金利润率进行比较,大于相应的要求,认为项目是可行的。
2.3.4资本金净利润率法
篇2
(一)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内部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制度、审核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现金管理等方面。中小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并未实行财务、会计、出纳等人员分离,为减少成本,中小企业在货币资金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人多岗、管理混乱等现象,且并未制定相应的财务制度。
(二)外部政策少,融资难度高从整体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相较于大型企业来说,融资更为困难,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处于发展时期,资金有限,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更大;另一方面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等原因造成金融机构不愿意将资金融通给中小企业。与此同时,政策扶持多向国企、上市公司等大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融资多为限制,因此中小企业很难从正规渠道获得货币资金,因而转向高风险、高利率的其他融资渠道,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低,货币资金管理混乱中小企业因其处于发展的特殊时期,很难招得到高素质人才,再加之创业者多为家族企业的模式,导致整个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从领导者的管理能力来看,领导者水平有限,对财务管理了解不多,甚至忽略了货币资金管理重要性,对财务风险规避不够;从企业财务财会人员来看,中小企业中甚至出现一人多职的现象,甚至由领导兼任,完全缺乏专业的财会培训,记账不规范,职业道德缺乏。
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对策建议
(一)中小企业自身层面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之所以出现种种难题,最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内因造成的,因此为改变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问题,中小企业应从自身层面开始转变:
1、加强中小企业人员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人员是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保障,因此加强企业人员管理是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的内部关键。企业应制定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创新人员引入方式,改善员工待遇,要招得进人,留的住人,对企业急需的高端专业人才采用特殊的人才引进策略,改善员工工作环境,解决生活难题,为员工工作解决后顾之忧。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将企业内部控制布局到整个财会程序控制过程中,包括审批、复核、收付、记账、对账、清点、盘点等所有点,其中以审批和复核为关键点。多层级地审批制度,专业复核人对用款手续、单证、支付方式等多方进行复核。制定专人不定期对财会工作进行抽查,对不规范存在漏洞的地方进行整改。
(二)政府层面
1、设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官方专门机构政府应成立官方专门机构,增设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成立中小企业基金会,在地方财政支出中设置中小企业科目,安排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引进、企业联盟等服务体系建设。具体可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互助基金等基金,来补给中小企业外部货币资金需求。
2、制定向中小企业倾斜的货币融制度国家在出台相关融资政策的时候,应多为中小企业考虑,将融资申请条件更多的向中小企业倾斜,减少中小企业的申请限制,扩大中小企业经营的范围,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各方面给予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同的平等的融资地位。
(三)金融机构层面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制度。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货币资金管理形式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在市场金融机构融资困难造成的,因此从金融机构层面来讲,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制度至关重要。金融机构建立有利于小型企业融资的渠道,保障融资的顺利实施,开辟平台,弥补融资缺失,较少信息不对称,加强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
三、结束语
篇3
(一)货币资金的安全性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货币资金的日常流动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控制与审核,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库存资金的安全性,对资金盗窃、资金挪用等情况进行全面的预防。
(二)货币资金的完整性
企业在会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都应该由专门的会计人员,按照严格的规定进行入账。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相关部门或人员私设小金库,也可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三)货币资金的合法性
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应该对货币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货币资金使用时的合法性。
二、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没有建设完善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内部环境相对薄弱。首先,企业没有对货币资金管理的岗位进行职责分离,各岗位的相互牵制不够明显,不能进行相互监督。其次,没有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包括授权的范围,授权的金额以及出现结果的责任。最后,没有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另外,从资金内部管理问题来看,一方面现金收支业务管理存在相应的漏洞,另外,从资金内部管理方面来看,还存在现金收支业务管理的漏洞,包括对凭证记载金额进行更改,对内容进行虚构;无证无账或票据不一致;撕毁票据、盗用凭证等问题。在银行存款收支方面存在业务管理漏洞。其中包括支票套物与私自提现、对银行对账单的涂改、支票出借、多头开户或套取利息等。这些问题都是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不完善的主要体现。
(二)缺乏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意识
很多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都缺乏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意识。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尽快的打开市场,过于追求销售量,而没有对赊账人的信誉度进行深入的调查,对应收账款缺乏正确的评估,从而盲目的与客户签订短期赊销行为,这样虽然吸引了客户,也扩大了市场份额,账面利润也提高了,但在流动资金方面却出现了问题,导致应收账款长期拖欠从而形成坏账。另外,一些中小企业也缺乏完善的应付账款规章制度,缺乏良好的内部监督机制和考核体系,部分销售人员为了拿到更多的订单,只顾销售数量,从而忽视了对坏账的管理。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也没有及时要求相关部门及人员尽快收回,导致企业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很多中小型企业当中,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大,经营者为了节约经营管理成本,往往在会计岗位设置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在财务会计人员聘请方面缺乏严格的监管,不仅会计人员配备不足,人员素养参差不齐,也缺乏明确的岗位职责,会计、出纳岗位不能正确划分。很多中小企业的出纳除了负责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收付,还负责对空白支票的保管和现金的日常记账、银行的日记账等工作。这就很容易导致出纳私自运用支票、挪用或贪污货币资金,甚至范下严重的违法行为,使企业的实际货币资金逐渐压缩,导致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法正常运行,经济效益也受到严重影响。
三、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完善对策
(一)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
中小企业必须加强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强化工作。首先,应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授权及批准控制。对审批人员进行明确,规范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的批准范围、审批流程,避免审批人员越权行为的出现;中小企业还必须加强对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收支的控制。及时对资金收入入账,避免出现账外账的现象,对各类支出票据进行严格检查,避免出现填写错误或更改普通的现象;另外,企业还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备用金定额进行合理明确,并且不定期的进行清点与核对。对于银行账户的开设与管理,都应该具备全面而正确的审批手续。以汇票、支票、本票等形式进行结算的交易,必须根据银行规定来进行交易,同时还必须按照规定来进行对账行,以保证货币回收及时、支付合理。
(二)建立岗位责任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要想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货币资金岗位责任制度。对于不相容的岗位应该由不同的人来负责,这样才能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目的。会计、出纳的两个岗位必须分开,而且其职责与权限也必须明确。出纳以外的其它职员,不可接触到支付前的现金,同时还要保管好会计印章,对各类账目及时登记,并做好相关账目的核对工作。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使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不断提高。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该是多层次、全过程、全员参与的活动,企业中的每位员工都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责,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以推进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全面实施。
(三)构建内部审计体系
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且内部审计制度也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部审计相对独立于经营活动与控制活动之外。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过程中,内部审计的功能就是保证货币资金的收付安全,同时对企业钱账分管、审批与报销等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与监管。因此,中小企业必须设置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配置相应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强化管理。如果中小型企业在内部审计机构方面无法设置到位,就应该指定专门人员对会计工作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对库存现金进行抽查、盘点。这样便可及时达到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目标。
(四)严格控制赊账销售现象
中小企业应该端正态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为了扩大销售而盲目的给销售人员施加压力,这样可以保证销售人员不会为了完成销售计划,而过多的进行赊账销售。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对于信用度不高的客户,要做好严格的审核,避免出现赊销账款回收困难的问题。另外,在销售过程中,还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权力机制,对赊销审核机制进一步健全,对销售人员设置赊销权力限额,做好每年最高赊销额度及应收账款回收的期限,将应收账款回收与销售人员的业务提成、资金直接挂钩,以激励和约束销售人员的工作行为。
四、结束语
篇4
关键词: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
货币资金相当于人的血脉,作为公益性、效益性共存的国内医院等医疗机构,由于其货币资金收支较为频繁,如果其货币资金管理出现诸如丢失、贪污、侵占及挪用问题,不仅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还关乎患者就医费用的高低,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因此,加强医院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确保货币资金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货币资金收支过程中易于出现的问题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由于医院属于事业单位性质,其货币资金业务以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为主。因此,我们从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两个方面,来分析货币资金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金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1.收费不打印票据问题。由于大部分的医疗门诊费用都属于自费项目,因而患者对于交费索要票据的问题不是十分在意,这就给医院的收款人员贪污医疗费用留有可乘之机。
2.现金不入账或是撕毁票据。部分医院的出纳人员、收款员利用其工作便利,采用现金不入账,或者将收费票据存根联撕毁的方式,贪污医疗费用。有的业务部门私自收费,设立小金库。
3.少列收款、多列支出。出纳人员、收款人员在汇总收款金额时,有意将收款合计金额变小,或是有意多列支出,人为造成现金的溢余。
(二)银行存款方面的问题
1.私自提现,私开支票套取物品。出纳人员利用掌管支票及相关银行印鉴的机会,私自到开户银行提取现金,或者通过私自开具转账支票给相关单位套取物品同时窃为已有。
2.涂改、伪造银行对账单。在我国目前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时代,开户银行的业务明细可以非常清晰而又客观地揭示医院的日常收支业务,银行对账单是一个很好的法律文件。而一些医院的出纳或是会计人员为了掩盖其侵占医院货币资金的不法行为,采取涂改或伪造银行对账单,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3.一些医院出于人力成本的考虑,对于本院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较为简练,只设置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会计人员一般会忙于财务部门的日常事务,有时还要处理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事务,从而疏于对出纳岗位的监管。形成出纳人员负责收款、款项解缴银行、支票的开具、银行印鉴管理及与定期同银行对账等全套的银行业务。从而缺乏会计人员对于院里银行业务的监管,出纳人员在缺乏监督的环境下可以非常从容的将医院的资金挪用、侵占、贪污。
二、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医院要想在货币资金管理过程中不出问题,加强其内部控制管理是关键。然而,由于医院属于学术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专业单位,其日常工作中过多关注的是诊疗服务水平、处理疑难病患的成功率及病人的门诊量等,而往往忽视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使得少数医院的货币资金管理财务风险频发。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看似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得当,即使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再高超、医护人员的服务再贴心,都会因货币资金遭到侵占或是丢失变得失去意义。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随着国内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医院都将做好对病患的服务当作己任,将日常工作重点放在医疗成果交流、学术研究及提高自身医疗水平上,而对医院的日常运作则疏于管理。比如,一些医院对于财务人员岗位的设置不重视,收款人员还要兼管银行业务、银行对账单由出纳人员自己核对;部分医院财务部门只设置会计及出纳员两个岗位,财务部门领导多由主管行政的副院长兼任,使得财务部门缺少应有的审核岗位,这样很容易出现会计与出纳串通私吞货币资金的情形。因而使得医院对货币资金实施内部控制的意识较为淡薄,导致医院的货币资金管理问题频发。
(二)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瑕疵
从现实来看,部分医院为了应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也建立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制度的相关内容不能与现代医院业务的发展及外部客观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同时,有些医院虽然也建立健全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实施措施,或是制度措施健全了,执行起来却是大相径庭,使得医院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医院的货币资金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障碍。
(三)内部控制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仅靠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然而,一些医院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有意无意地压缩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编制,使得内审机构或是形同虚设,或是隶属于财务部门,最终造成内部审计部门失去了审计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独立性原则。同时,医院的内审部门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中,仅局限于对会计账薄审核,而对于内部稽查、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甚至是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都难有实质性的深入,使得医院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管理得不到有效的监督。
三、解决医院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意识
篇5
[论文摘要]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控制风险最高的资产,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大多数贪污、诈骗、挪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一、货币资金的含义
货币资金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是指企业拥有的由出纳人员保管的货币,即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开户银行的可随时支用的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是指除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外埠存款、银行本票存款、银行汇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在途货币资金等。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及环境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本出发点。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有四个:①货币资金的安全性。通过良好的内部控制,确保企业库存现金安全,预防被盗窃、诈骗和挪用;②货币资金的完整性。即检查企业收到的货币是否已全部人账,预防私设“小金库”等侵占企业收入的违法行为出现;③货币资金的合法性。即检查货币资金取得、使用是否符合国家财经法规,手续是否齐备;④货币资金的效益性。即合理调度货币资金,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所谓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是对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内部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影响着特定控制的有效性。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因素。
1.管理决策者。管理决策者是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环境中的决定性因素,特别在推行企业领导个人负责制的情况下,管理决策者的领导风格、管理方式、知识水平、法制意识、道德观念都直接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因此,管理决策者本人应加强自身约束,同时通过民主集中制、党政联席会等制度加强对其的监督。
2.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在内部控制每个环节中,各岗位都处于相互牵制和制约之中,如果任何一岗位的工作出现疏忽大意,均可以导致某项控制失效。3.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控制措施和程序的有效性,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力度的强弱同样影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效果。
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1.现金收支业务管理的漏洞。一是更改凭证金额,虚构内容。二是无证无账或和票据不一致。无证无账是指出纳人员或收款人员利用经手现金收入的机会,在收入现金时既不给付款方开据收据或发票,也不报账和记账,而是直接将现金占为己有;票据不一致是指出票时套写或利用假复写的方法,使发票联与记账联不一致,贪污差额部分。三是撕毁票据、盗用凭证。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对收入现金的票据,乘机撕毁,从而将票款私吞;或用盗取的发票,向客户开票重复收款或报销,隐匿现金。四是少列、多列总额。出纳人员或收款人员将现金收入或现金支出合计数加错,致使现金收入日记账合计数少记,支出日记账合计数多记,从而将多余库存现金占为己有。
2.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的管理漏洞。一是私自提现、支票套物。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私自签发现金支票,用于提现或购商品、物资,不留存根,不记账,将所提现金、所购商品、物资据为己有。二是涂改银行对账单。
出纳人员私自提现,然后涂改银行对账单上的发生额,使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上的金额相符,以掩盖银行存款减少的事实。三是私自背书转让,出借支票。会计将转账支票、汇票及银行本票私自转让给其他单位,或将支票借给他人用于结算,允许他人使用本企业开设的银行账户为其办理转账业务,从中谋取私利。四是多头开户,套取利息,截留公款。会计人员利用个别银行间相互拉客户的机会,私自利用企业印章在他行开设存款账户,对收进的款项存入私设的户头,等期末再存入单位账号,将私存期间的利息据为己有。
四、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规定货币资金使用的职权和责任,保证权责密切结合。2.规定货币资金核算和管理的处理程序及手续制度,使货币资金运转正常。3.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使货币资金业务建立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基础上。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职能分离控制
它是指将某些职务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工作人员担任,以避免或减少发生差错和弊端而进行的控制。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组织分工和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即在制定组织组织机构方案和向工作人员分配工作时,都应考虑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制约和监督,实行钱、帐、印鉴分管责任制。(二)效益性控制。
它是通过运用各种筹资、投资手段,合理而有效益地持有货币资金的控制性方法。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方法是制定货币资金收支中、长期计划。为实现以上目的,在进行筹资、投资决策时,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并要求对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货币资金效益性控制涉及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由于企业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效益性控制方法应与其经营实际紧密联系。
(三)现金收支审批权控制
企业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
(四)安全性控制
1.账实盘点控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对货币资金进行盘点,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2.库存限额控制。对各企业规定一定的资金库存限额,将超过限额的货币资金送存银行,可降低货币资金被盗风险,还能高度集中货币资金,统筹使用。3.岗位分离控制,不相容的岗位由不同的人负责,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4.实物隔离控制,采取妥善措施确保除实物保管外,其他人员不得接触实物。
(五)预算控制
货币资金预算的控制就是通过对现金投资或现金使用的预算,帮助企业获得最大的收益。其主要手段是对货币资金的收支预测和对货币资金预算的编制。通过较为详细和较为远期的现金收支预测和货币资金预算来规划出期望的收入和所需的现金支出,可精确地规划企业现有闲置资金是否进行投资和经营中需要借款的额度和时间,以利充分发挥资金效用和盈利能力。通过对货币资金收支预算在执行中的调节有利于企业货币资金收支不断保持平衡,从事前对货币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加以控制,使企业在预算期内保持一个合理的货币资金余额。
(六)内部银行控制
内部银行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主要是进行企业内部日常往来结算和资金调拨、运筹,已被证明是实现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目标的有效手段。但是这种制度在企业的实践发展还不平衡,一些企业只是停留于内部资金调度的功能,对控制企业内部资金流量、流向、流程的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如果内部银行对集中起来的资金使用缺少有效的控制,就可能导致重大投资的失误。
参考文献
[1]苏艳丽,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发挥财务管理作用,会计之友,2003(7)
[2]朱海芳,《管理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篇6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
如何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建筑行业竞争趋势日益增加,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并得以发展,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行业的内部控制对建筑企业能够取得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建筑行业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一保证提高企业的中和素质和正佳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前提,从而使生产经营理论有效的实施,确保企业资金安全和资料的可靠性,以防止经济内部出现偏差和重要方针决策失误,经营风险等推行的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内部管理行政控制主要包括对计划、决策、生产、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资源、销售等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对财务收支的批准权限、计划预算、核算、审核、分析和处理各种会计信息资料及出具财务报告的手续、程序、步骤和方法等的控制。一下我们讨论建筑企业内部错在的问题,病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办法。
一、建筑行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
当今,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这一种普遍的现象,即起也对自己的内部员工不够重视,企业的管理机构和组织不够合理,而企业的管理者对该行业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甚至根本就为学习过该行业的知识,并且,由于企业的领导对企业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起不了相应的约束作用,这样就导致了严重的内部控制出现严重失调现象。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缺乏执行力。其主要原因在于切内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大部分建筑施工我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是由相应的机构制定的,往往是各个部门一起总结后,综合起来作为内部控制制度,这样做也有一定的有点就是概括的比较全面,但是,制定的制度不够专业,且约束力低。并且许多制度自之间存在冲突,发挥不出有效的控制作用。其次,企业内?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倍钥刂浦贫热狈ψ愎坏娜鲜叮嬖谀诓靠刂浦贫炔煌晟疲葱辛Σ畹认窒蟆?/p>
各个项目风险制定不够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对市场的风险预防不够积极,且防御机构不够完善,对风险的评定缺乏该口型的认识。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对市场的调查来自与一小部分的调查,对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透彻,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岁管理和控制断魂南国各方面带来的不利没有预定的估。
企业内部控制监制不够得当,内部审核不被够严谨,尤其实在建筑施工企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严格的执行。通常,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对内部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评价和纠正体系。
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低下,在财务和建材挑选上工作态度不认真,由于企业受先前观念的影响,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培训,导致工作人员的整体监督意识不强,法律认识弱。当今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专业素质不高,学历低,业务生,缺乏判断能力,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差,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督只能收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企业应如何使建筑行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得到完善,何使企业的内不控制制度严格有效的执行?如何提高内部员工的整体素质?我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得出以下内容:
(一)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与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的整体工作人员对企业长期的经营过程中养成的一种相互联系相互一寸的主流意识,是一个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无形的、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并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力量对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内部控制是各单位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业务组织形式和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其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经营的规范性,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两者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企业文化的支持,而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把内部控制的理念注入到企业的管理文化中,可以使建筑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这样内控实施的效果就好,企业的效益也就好,竞争力也就无形中加强了。
(二)重视对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是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货币资金作为建筑企业内流动性最强、控制难度最大的资产,企业要更加重视对其的管理。在资金管理上,主要存在资金管理分散、授权审批制度不健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有的建筑企业图一时的方便设立多个对外银行账户,使得资金无法集中管理和使用,同时多个银行账户也给资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如果管理不严格,很容易出现资金被侵占、挪用等现象。针对上述情形,可以制定相应的制度,如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单位还可以建立内部牵制制度,但凡是涉及到款项和财务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负责,同时会计审核人员要把好关,做好凭证的复核工作。建筑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授权批准控制制度,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管理,明确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以及具体可以批准的金额等。
(三)重视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会计人员是受所有者之托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可靠地计量、确认、记录和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建筑企业参与的经济活动最终都是通过会计人员转换为会计信息为经营者提供决策支持的,企业管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全面的掌握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同时,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信息也可作为各部门考核激励的依据;内部控制的要素之一,信息与沟通主要是通过会计信息的编制表现出来的,这些都离不开会计人员的工作。毋庸置疑,会计是企业管理的信息中心,由会计人员负责内部控制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重视建筑企业会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建筑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有效贯彻和预期目标的取得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不断地向管理层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得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建筑企业的规模越大,管理层的级次就越多,经营面临的风险因素也就越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能客观地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可以视成本效益和企业人员的素质情况,将内部审计外包,减少审计过程中的舞弊现象。
三、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明确的得出,一个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最主要的因素决定于公司的内部人员,所以提高内部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人员的专业意识最为重要,其次,企业的内部制度的执行力间接的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可以逐渐完善,另外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有效的监督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同时也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一定的影响,企业要着重制定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时监督,确保其严格的执行,才能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不断加强。
参考文献:
[1]丁玉海.论建筑行业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 2011(17) 85-86
[2]马玉涛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商情》2009(13) 34-35
[3]马冬梅.浅析加强企业内部控制[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 91-92
[4]刘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 113-114
[5]罗胜强.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01)
[6]胡为民.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05)
[7]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实务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04)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的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3.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篇7
【关键词】 财务信息元素;粒度;XBRL分类标准
XBRL分类标准①制定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使人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企业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可以进入分类标准的量,是越多越好还是定量控制好?也即财务信息元素粒度的粗细如何把握。现行大部分国家的财务报告准则中对于企业披露财务信息只是进行了类别规定,而没有详细程度的规定,详细程度由企业自己把握,特别是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尤其如此,由此而导致了分类标准中的财务信息元素粒度问题。
本文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信息元素粗细程度的度量问题,提出了信息元素粒度度量模型。同时,为了解决分类标准制定过程中如何选择元素,如何把握元素选取的“度”即选择的元素要细致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元素粒度的分类标准元素遴选理论模型。希望通过这两个模型来解决分类标准中粒度的量化标准和元素遴选,为合理确定财务信息元素粒度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分类标准的质量。
通过建立模型来确定财务信息元素粒度的研究在以往的国内外文献中没有见到过,本文是首次涉及。
一、财务信息元素粒度
(一)财务信息元素
财务报告是企业所披露财务信息的集合。财务信息元素是该集合中的基本构成单位。财务信息元素包含两个层面含义,从抽象层面来看,每个财务信息元素本质上是财务会计中所定义的一个基本概念。例如,财务报告中的“货币资金”就是一个财务会计概念,该概念由概念定义、术语名称、数据类型、借贷规定、可否为“空值”、在财务报告中的位置、与其他信息的关系等一系列的会计规则所规定,这些规定尽管在财务信息报告中不表现出来,但在财务会计的其它规则中都有明确或隐含的规定。从具体层面看,每个概念是相对于某一个会计主体在某一时空中的具体事实。例如,“货币资金6 000元”就是某一会计主体在某一时间点的事实。财务信息元素根据创建环境要求的不同,既可以仅指财务会计概念(分类标准层面),也可以是概念与“值”相结合的事实(实例层面)。
财务信息元素在以往研究中侧重于定性研究,而本文侧重于定量研究。为了达到定量研究的目的,在考虑了XML的技术特性和会计理论中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笔者采取数学集合的表示方法,对财务信息元素进行重新定义。假定财务信息元素记为e。用eijt表示某个具体的财务信息元素。其中下标i用来指定某个具体的财务报告主体。i∈I,I 是财务报告主体集合。财务报告主体集合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所有提供财务报告的报告主体的总体。下标j用来指定某个报告主体的财务报告中某个具体的财务报告项目。j∈J,J是财务报告项目集合。财务报告项目集合即是所有可能的财务报告主体所提供的所有可能的财务信息元素项目构成的集合。而相同报告主体的报告项目在不同的报告期间其实例的值可能不同,所以为了唯一指定一个具体的元素就有必要区分报告的时间。下标t表示财务报告所属的报告期间。t∈T,T是财务报告时间集合。这样eijt就表示i这个报告主体在t期财务报告中的 j报告项目所对应的财务信息元素。
(二)财务信息元素空间
基于信息空间的定义和财务信息元素的定义,笔者认为财务信息元素空间是一定的财务会计主体在一定的时间内依据会计规范在会计活动中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元素全体的集合。本文所指财务信息元素均限定在财务报告范畴,相应的财务信息空间也限定在财务报告范畴,即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计主体依据会计规范提供财务报告所产生的财务信息元素全体的集合。
定义Ω={eijt|i∈I,j∈J,t∈T}(其中I为财务报告主体集合, J是财务信息元素项目属性集合,T为时间集合)为财务信息元素空间(Financial Information Element Space)。财务信息空间中的元素在实务中,既可能呈报在财务报告中,也可能仅仅出现在会计账簿或者会计事项的记录中。本文将讨论的范围限定在财务报告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中,下文提到的财务信息元素如未作特别说明均是指财务报告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
财务信息空间的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界定研究财务信息元素、财务信息元素的属性和财务信息之间元素关系的范围;明确财务信息元素、财务信息元素的属性和财务信息元素之间关系的研究都是处在一定的会计概念和报告实务框架下的;提供了粒度研究的必要条件;明确了确定分类标准边界的依据。
(三)元素粒度
1.粒度的基本概念
粒度(Granularity)最初作为一个物理学的概念, 指“微粒大小的平均度量”。物理粒度涉及对物理对象的细化划分。
在计算机科学中,粒度指系统内存扩展增量的最小值。粒度问题是设计数据仓库的一个最重要方面。粒度是指数据仓库的数据单位中保存数据的细化或综合程度的级别。细化程度越高,粒度就越细;相反,细化程度越低,粒度就越粗。
在信息科学中,粒度指的是信息单元的相对大小或粗糙程度。各种不同的粗细程度有:杂志的议题、文章、段落及句子。可见在信息科学中粒度的概念被引申为信息粗细的平均度量,而信息粒度则是对信息和知识细化的不同层次的度量。
Bryan(2003)较早在XBRL研究领域提出财务报告信息元素“粒度”这个术语,他提出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应该采用不同的信息元素粒度,此后信息元素粒度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Debreceny et al(2007)认为,只有在合适的粒度基础上才可以讨论XBRL受到会计及准则的影响程度,即两者才可以做比较并首次提到了XBRL信息元素的粒度在XBRL研究中的作用。
欧阳电平和周舟(2010)提出,目前XBRL分类标准制定过程中需要面对“信息粒度”问题,即粒度太粗则信息损失,太细则信息可比性损失。他们的研究发现了“粒度”与信息质量的关系。
2.元素粒度的概念定义
为了更好地对财务信息元素粒度进行量化,根据研究需要定义了结构粒度、粒度树、初始粒度、极限粒度、深度指数等概念。
(1)结构粒度
财务信息元素的结构粒度,是在会计概念框架下,财务报告范围之内,结合财务信息元素内容及其会计含义所表达的信息的细致程度,即在一定的财务报告结构框架下的细致程度。
细致程度是人类智能对处于同一空间下财务信息不同粗细的划分。在这里,细致程度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而是严格依赖于财务报告的结构框架的,带有浓重的会计色彩。
在财务信息元素空间Ω中②,财务信息元素记为e,e∈Ω。在一个财务信息空间中,确定了报告主体、报告项目和报告时间就可以唯一确定一个财务信息元素,记为eijt。元素的结构粒度记为Sijt。
在一定的财务报告范围之内,结构粒度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结构粒度中还有一组相对的概念:初始粒度和极限粒度。
(2)粒度树、初始粒度和极限粒度
在财务信息空间中,财务信息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呈树状。财务信息元素的粒度严格的遵循这个树状结构,称为粒度树,参见图1。粒度树由不同的枝组成。枝由不同的节点和枝线组成。节点即元素,初始节点对应初始元素。枝线连接节点,表示元素之间的关系。粒度树中的枝由初始节点开始至末节点结束。枝记为bn,n∈N,n是不同枝的标示,N表示枝标示的集合。在粒度树中,初始元素eB是枝的起点,极限末节点元素eM是枝的终点。在一个粒度树中只有一个初始元素,同时粒度树的上/下行方向是唯一的,那么每个枝就可以由一个末节点元素唯一确定。即bn=b(eMn) 。函数b表示枝与该支的末节点元素的对应关系。这样,n不仅是枝的标示,同时还是粒度树中第n个极限末节点元素的标示,N也同时是表示极限末节点元素的集合。因为所有的枝都是以初始节点为开始的,不同的枝就会有共用的枝线。而整个粒度树就可以表示为 bn,n∈N。
粒度树必须遵循以下几条规则:
1)枝的划分由初始节点开始,至相应的末节点结束;
2)每条枝线必须连接两个节点;
3)所有节点必须被枝线连接;
4)由初始元素指向其子元素的方向即是粒度树的下行方向,而由初始元素的子元素指向初始元素的方向即是粒度树的上行方向,每个粒度树只有一个上/下行方向;
5)沿粒度树下行方向,每经过一条枝线,节点的层级即降低一级;
6)枝线只能由高层级节点指向低层级节点。
树状结构的顶点是一个抽象元素――元素集合,称为初始元素,记为eB。“元素集合”本身并不是一个元素,没有具体的值。只是对该财务信息元素空间中所有元素的一个总括和抽象。初始元素对应的结构粒度为初始粒度。在粒度树中初始元素是粒度树的根节点。一般假设初始粒度的值为1。
与初始节点相对应的,粒度树中的每一枝都有一个末节点。末节点对应的元素称为末节点元素。如果处于末节点的元素没有办法再细分为任何子元素,这样的元素称为末节点元素,记为eM。任何试图对极限末节点的元素再进行细分的行为都不能使得细分的结果仍然符合财务信息元素的定义。
粒度树中每一枝的极限末节点对应的元素的结构粒度即是这一枝的极限粒度,记为l。ln=μ(bn),bn表示枝,n∈N,n是不同枝的标示,N表示枝标示的集合。μ表示枝和该枝极限粒度的对应关系。枝的极限粒度又由该枝的末节点元素的结构粒度决定,即μ(bn)=S(eMn)。其中,Mn表示第n枝的末节点元素对应的标示。
当赋予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后③,财务信息元素空间中的元素就会出现无法再细分的情况,也就是说财务信息空间中的元素是有限的。所有达到极限结构粒度的财务信息元素就构成了财务信息元素空间的边界。
(3)深度指数
深度指数(Depth Index)是在结构粒度和极限粒度概念的基础上,用来刻画财务信息元素粒度达到的深度的指数。
二、元素粒度度量模型
为了比较精确地度量信息元素的粒度,本文在元素粒度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粒度树的信息元素粒度度量模型。
(一)度量条件
采用元素粒度度量模型的各项前提条件都是在XBRL财务报告的框架下提出的。
条件1 (可分性条件)元素可以依一定的关系细分成其他更细的元素⑤ 。
条件2 (父子条件)财务报告中,父元素的结构粒度比子元素粗,换句话说,子元素的结构粒度比父元素细⑥。
条件3 (初始粒度条件)任何财务信息元素空间,都存在一个粒度最粗的元素,称为初始元素,初始粒度的结构粒度为1。
根据这个条件,可以推理出所有的财务信息元素结构粒度的值都不会大于1,即在Ω中,?坌sijt=g(i,j,t)≤1,i∈I,j∈J,t∈T,g表示粒度与具体元素属性的对应关系。
条件4 (距离相等条件)不同的元素层级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这个条件是为了使属于不同父元素的财务信息元素的粒度之间具有可比性。不同科目,在层次之间信息含义的差异可能不同,而这个差异目前又是难以直接度量的,或者是很难被人直接量化的感知⑦的,所以可以假定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是一样的。例如“将货币资金细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将负债分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细分的程度可能存在差异,但是这个差异目前又是难以直接度量的,或者是很难被人直接量化的感知,而且都是细分以一个层级,所以条件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是一样的。
如果在空间中用“层与层的距离”表示层级之间的差异,那么“不同层级之间的关系的差异是一样的”即层级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二)度量原理
信息元素度量模型采用的计算原理是“自相等”原理,或者叫“切蛋糕”原理。
所谓“自相等”原理就是指一个财务信息元素自己和自己的等价物相等。这里的等价物就是指由该元素的全部子元素组成的集合⑧。之所以这些子元素的集合可以成为父元素的等价物,是因为在给定所有这些元素时,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知识的信息使用者可以自然地由这些子元素的信息综合出父元素的信息⑨。在粒度理论中,将这种关系称为粒度等价关系,用符号“”表示;将父元素和与其具有等价关系的子元素集合称为粒度等价对。例如,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就是一个粒度等价对。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一个父元素可以被同时包含在多组等价对中。
形象的理解这个原理,就像切蛋糕的过程一样。一个蛋糕(假设粒度为1),如果均匀的一切为二,那么每块小蛋糕的粒度就变成了1/2;如果再分别将两块小蛋糕均匀的切成两更小的蛋糕,得到的4块更小的蛋糕的粒度就是1/4。在这个过程中,整体蛋糕的内容并没有改变,4块小蛋糕组合起来还是和一块大蛋糕一样,即“自相等”。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就是组合的关系问题,这4块蛋糕需要按照原来的位置组合才可以和原来的蛋糕一样。这个摆放的位置就是使得这4块小蛋糕和大蛋糕等价的关系。
在财务信息元素空间中,元素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关系,而只有依据特定的客观关系{10} (例如会计原理和会计准则)进行组合才可以达到等价。形成一个粒度等价对的细分关系是唯一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财务信息元素的粒度等价对的细分关系,可以发现从父元素到子元素的每一次细分都是有其意义的。再用上文所采用的“切蛋糕”的例子。每一次细分即“每切一次”都可以看作元素的层次像更深的层级降低了一层。如果以元素集合为初始元素,并作为最高层级的话,那么“每切一次”,所出现的子元素都是父元素的下一个层级的元素。即“每切一次”,元素层级降低一层。
(三)度量方法
信息元素粒度度量模型是基于粒度树法对元素进行度量的。粒度树法就是利用会计概念和财务报告框架中蕴含的客观关系,从初始元素开始,依次进行细分,形成一个类似树形的结构,再根据该结构展示的等价对之间的等价关系计算元素的结构粒度。因为存在划分依据的不同,一个父元素可以被同时包含在多组等价对中,所以粒度树不仅可以是平面的,而且还可以是立体的。
在粒度计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明确粒度树的结构,还要用到粒度等价对的概念。粒度等价对ei=ejk,其中ei是父元素;ejk=(ej1,ej2,…,ejn),ej1ej2…ejn是ei的子元素。父元素的结构粒度为s(ei)=si。给定该粒度等价对对应的细分关系u(ei,ej1ej2…ejn)=[wj1wj2…wjn],其中wjk为子元素集合中第k个元素的细分权重,[wj1wj2…wjn]为粒度等价对中子元素的权重向量。i表示第i个元素,j表示这个父元素的第j种划分,k表示根据第j种划分产生的子元素中的第 k个子元素。
计算财务信息元素结构粒度的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步:初定财务信息元素空间。
第二步:确定该财务信息元素空间的元素即元素集合{11}。
第三步:依据会计概念和年度财务报告框架找出主要的粒度等价对。
第四步:依据粒度等价对画出粒度树{12}。粒度树还有一个严格的规则就是同一个元素在同一个粒度树中只能出现一次。
第五步:根据粒度树,依次计算元素粒度。
(四)算例
计算粒度首先要确定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很多,但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对于子元素集合中的元素平均赋权。于是就有了一个比前提条件更严格的条件――等粒度条件。
在XBRL财务报告的实务中,最常见的赋权方法就是平均赋权。因为财务会计核算的特点决定了核算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合计和汇总。这些汇总和合计往往都是直接相加。所以等粒度条件在实践中将可能提高元素粒度度量的效率。
以东风汽车(600006)2008年度财务报告的XBRL实例文档{13}中货币资金及其子科目银行存款、现金和其他货币资金为例,说明财务信息元素结构粒度的计算过程。
第一步:在本例中,我们将财务信息元素空间的范围限制在货币型信息元素{14}。
第二步:确定该财务信息元素空间的“元素空间”。
第三步:依据会计概念和年度财务报告框架找出主要的粒度等价对。例如: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
第四步:画出粒度树,如图2所示。
第五步:依次计算元素的结构粒度过程如下
初始元素“元素集合”的结构粒度为1。
东风汽车在上交所网站披露的2008年年度财务报告实例文档所处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遵循“父元素-子元素”的粒度等价关系,根据会计要素,将其细分为6个部分,即: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2个部分,即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还可以细分为17个部分{15},即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拆除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保费、应收分保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继续细分为3个部分,即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
基于上述的粒度等价对和相应的粒度树。计算货币资金及其子元素结构粒度的过程如下:
1.资产粒度的计算
元素集合{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初始元素元素集合的粒度{16}为1,假设不区分元素集合子元素的差异{17},该粒度等价对对应的细分关系为:u (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1 1 1 1 1 1]。根据式2,
2.流动资产粒度的计算
资产{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假设不区分资产子元素的差异,那么u(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1 1]
3.货币资金粒度的计算
流动资产{货币资金,结算备付金,拆除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保费,应收分保款,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同上,假设不区分流动资产分子元素的差异,
三、分类标准制定中的粒度控制
分类标准制定中的粒度控制是在制定分类标准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确定分类标准所包含的基本财务信息元素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披露和元素粒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合理确定分类标准中的遴选粒度,并据此进行元素遴选,划定元素边界。
(一)粒度控制的意义――量化的分类标准制定依据
制定分类标准,就是要遵循一定的依据,判断元素是否应该纳入分类标准,确定分类标准元素的边界。这个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确定判断标准。这个标准综合了影响分类标准制定的诸多因素,包括专家判断和实务统计等。这个标准应该是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并且这个标准还是可量化的。遴选粒度是在结构粒度和粒度综合披露指数的基础上为分类标准制定者提供的客观公正且可以量化的界定元素边界的判断标准。
XBRL财务报告必须遵循一定的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以等级和层次的差异分为国家分类标准、行业分类标准和企业自定义分类标准。由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被纳入国家分类标准和行业分类标准的财务信息元素,其定义、性质以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就是确定的,那么这些元素的结构粒度就也是确定的。按照分类标准的等级和层次将财务信息元素空间Ω分为3个子集,分别为N={国家分类标准元素}、I={行业分类标准元素}、C={企业自定义元素},即Ω=N∪I∪C,且N∩C=?,N∩I=?,I∩C=?。这里暗含的规则就是国家分类标准定义过的元素,行业分类标准不可以再定义;行业分类标准定义过的元素,企业不可以再自定义。这个关系统计学中“类似完备事件组”。这3个子集的划分使得财务信息元素空间Ω具有了明显的层次性。
如图3,同一个财务信息元素空间Ω,因为N,I中元素的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模式。A模式是国家分类标准和行业分类标准元素的比例较小,C=Ω-N-I,留给企业自定义的空间较大;而B模式是国家分类标准和行业分类标准元素的比例较大,留给企业自定义的空间较小。因为N和I中的元素及其关系是确定的,那么这部分元素的结构粒度就是固定的。而国家分类标准和行业分类标准往往与信息披露要求直接相关,这也是制定国家分类标准和行业分类标准的初衷。国家分类标准和行业分类标准制定者对反映其披露要求的遴选粒度的选择,就将决定这些统一规范{18}中财务信息元素的边界,即哪些元素将纳入这些分类标准,同时也确定了元素边界。
(二)粒度控制的应用――基于元素粒度的分类标准元素遴选理论模型
在利用信息元素粒度度量模型对信息元素的粒度进行度量的基础上,针对分类标准制定过程的需要,本文提出基于元素粒度的元素遴选模型,即通过利用元素粒度这一量化的标准来帮助解决分类标准制定过程中哪些元素应该纳入分类标准,纳入分类标准的元素到底需要细致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该模型分为5个步骤:确定备选元素的元素信息空间,计算备选元素的粒度,粒度遴选标准即遴选粒度的确定,进行元素遴选,划定分类标准的边界。
1.确定备选元素的元素信息空间
首先根据分类标准制定的需要,根据报告主体特征(包括行业等)、报告期间、报告类别等选出分类标准的备选元素。由所有这些备选元素构成备选元素的元素信息空间。
2.计算备选元素的粒度
利用信息元素粒度度量模型确定粒度树,分别计算信息元素空间中所有备选元素的元素粒度。
3.确定遴选粒度
遴选粒度作为判断财务信息元素是否被分类标准采纳的重要依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遴选粒度的确定需要遵循一定的依据和方法。
(1)遴选粒度的概念
遴选粒度是分类标准制定者在制定分类标准的过程中借以判断某个元素是否要纳入分类标准的量化依据。遴选粒度应该是分类标准制定者在考虑了信息提供者和信息接收者在一定的信息环境下的效用最大化的前提下的最优监管策略。
(2)遴选粒度的确定方法
遴选粒度是分类标准制定者判断某元素是否被纳入分类标准的判断依据。遴选粒度记为kn,n是不同枝的标示。影响遴选粒度依据是考虑专业因素,以成本效益原则确定。
专业因素主要是根据会计理论、会计实务和信息技术要求等考虑的可能影响信息披露和分类标准的因素。报告主体(记为ξ1)因为其性质的差异,报告的要求也有差异。例如国有企业根据国资委的特殊要求需要额外披露的信息;母公司财务报告和合并财务报告的披露要求也有差异。报告类型(记为ξ2)分为年报、半年报、季报等,各自的披露要求中信息细致程度的规定也是不同的。行业差异(记为ξ3)是遴选粒度确定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国家分类标准中的行业差异不仅是更好的提高披露效率的要求同时对行业扩展也会是一个指导和示范。重要性水平(记为ξ4)是在除去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针对财务报告中不同部分对于信息使用者决策相关程度的差异而对不同部分的差异披露要求。重要性水平保证了财务报告的效率。还有其他一些需要考虑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因素(记为…ξq)。在分类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考虑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因素是有限的,总数记为q。
披露实务统计中的一些因素也需要考虑,包括某元素在报告总体横截面数据中出现的频率(记为x1)、某元素在报告总体时间序列数据中出现的时间长度(记为x2)、某个信息元素片段或者枝在报告总体中出现的最细致元素的粒度(记为 x3)、总体中某个元素的平均粒度(记为x4)、总体中某个元素的平均粒度在不同行业中的分布情况(记为x5)、总体中某个元素的粒度在行业内的分布情况(记为x6)。还有其他可以通过实务统计测度的因素(记为…xr)。在分类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考虑的实务统计因素是有限的,总数记为r。
信息技术要求包括:数据存储因素(记为ψ1)、数据传输因素(记为ψ2)、数据安全性因素(记为ψ3)、数据效率因素(记为ψ4)等都需要在制定分类标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还有其他需要考虑的信息技术要求因素(记为…ψp)。在分类标准制定的过程中考虑的实务统计因素是有限的,总数记为p。
遴选粒度确定依据是专业判断和实务统计相结合。专业判断的方法采用的是演绎法,而实务统计采用的是归纳法。
分类标准制定、实施对资本市场会带来一定的效用,记为Un ,n是不同枝的标示。同时分类标准制定、实施会带来一定的成本,记为Cn,n同上。那么分类标准制定者的选择就变成了:Max(Un-Cn)。
实际操作中,综合效用和成本很难测度,往往是估计。一般可以采用类似专家打分,然后赋予不同因素不同权重的方法来综合确定备用遴选粒度kn'。
收集实务统计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用备用遴选粒度kn'对实务统计数据进行回归,获取这些因素对备用遴选粒度的影响。
在元素遴选的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基点元素遴选法。基点元素遴选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财务信息空间的粒度树。
第二步,确定遴选元素采用的基点元素。
根据元素的差异和披露的要求,从初始元素开始,在粒度树的每枝确定一个基点元素{21},即从基点元素继续细分元素,计算相应的粒度。这样,如果不包含初始粒度,那么粒度树就被分成了若干独立的枝,但是又没有改变这些枝之间的关系,即不同枝之间元素的关系没有改变,但又简化了计算,并且符合财务会计的账户结构和披露实务。
第三步,基于基点元素确定遴选区段,在不同的遴选区段上确定遴选粒度。
4.进行元素遴选
分类标准的元素遴选是以遴选粒度为依据,对备选元素进行判断的过程。元素遴选的规则为,凡是结构粒度不小于遴选的元素均应纳入分类标准,即属于分类标准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
Ωk={e|se≥kn}或者Ωk={e|ω(e)≥kn},其中,元素e属于枝bn。
以国家分类标准为例,进一步说明分类标准的遴选粒度与财务信息元素边界的关系。分类标准的制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判断某个财务信息元素是否应该纳入分类标准,因为分类标准中的元素往往意味着最低披露要求。分类标准管制和监督的主要就是信息披露与否和信息披露的详细程度的问题,在财务信息元素的视角上,可以归结为元素是否被分类标准采纳的问题。例如,如果分类标准中,仅采纳了“货币资金”这一个元素,与分类标准既采纳了“货币资金”又采纳了“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披露的细致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
仍沿用上例,假设分类标准制定者综合专家打分和实务统计,以资产为基点元素,确定遴选区段。在该遴选区段上综合确定的分类标准中以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元素为末节点{22}三个枝的遴选粒度均为1/500,即k1=k2=k3=1/500 。 利用上文的例子在等粒度条件下计算出来的粒度等价对: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的结构粒度,判断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这四个元素是否应该纳入分类标准。
s(货币现金)=1/204>1/500;
s(现金)=1/612
s(银行存款)=1/612
s(其他货币资金)=1/612
货币资金应该纳入分类标准,而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被排除在分类标准之外。如果只遵循国家最低披露要求的分类标准,那么企业只要在实例文档中披露了货币资金这个元素,就达到了披露要求。而如果现在k1=k2=k3=1/700,那么这四个元素就都要纳入分类标准,而企业也必须在其实例文档中披露这四个元素,而不是原先的一个了。
可见,分类标准中粒度综合披露指数的选择决定了分类标准元素边界的确定。
在元素遴选的实务操作中,也可以以财务报告中的财务报表项目为基点来进行遴选,即依据惯例,财务报表项目全部入选分类标准,然后根据每个财务报表项目所在的枝对其子元素分别进行遴选。
5.划定分类标准的元素边界
分类标准的财务信息空间元素边界划定其实就是找出了遴选粒度。以遴选粒度为依据,对原来的财务信息空间{23}进行划分,一般是缩小原来的财务信息空间的范围。这时,粒度树中的末节点所对应末节点元素的结构粒度就不一定是极限粒度了,而是大于或者等于极限粒度,kn≥ln。经过遴选粒度确定的粒度树的所有末节点元素就构成了分类标准的财务信息空间的元素边界。一般情况下,分类标准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记为Ωk)是包含于某个报告实体财务报告的财务信息元素空间(记为Ωi)的,Ωk?哿Ωi。当Ωk=Ωi时,标明该报告主体仅仅披露了分类标准要求披露的信息,而没有资源披露任何信息。分类标准中元素的边界也反映了不同的粒度综合披露指数的选择或不同的披露要求。
(三)粒度控制的技术实现――展示链接库
分类标准的粒度控制主要是通过展示链接库(Presentation Linkbase)在技术上获得实现的。展示链接库是XBRL规范(Specification)所规定的5个基本链接库之一,主要用来表达分类标准中基本财务信息元素之间的层次和展示关系,这点与元素的结构粒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借助展示链接库将会比较容易的实现分类标准的粒度控制。
四、结论与局限
本文讨论了财务信息元素粒度的概念、度量及其在分类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元素粒度度量模型和基于元素粒度的分类标准元素遴选理论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从财务信息元素粒度的视角来看,现行的财务报告实际上也是某种粒度标准下的产物,因此财务信息元素粒度的量化研究既对原有的财务报告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创建高质量的XBRL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有效的工具,为一般信息使用者和监管者更高效的使用财务信息奠定了基础。
在研究中主要考虑了货币型、数值型的财务信息元素的粒度,对于字符型的财务信息元素,可以通过层级划分、意群归类等方法确定,限于篇幅没有展开。在粒度概念和计算中存在的例如距离相等假设等问题与不足也值得在未来进一步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 Bergeron P B. .2003.Essentials of XBRL: financial repor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Hoboken:John Wiley and Sons,98-99.
[2] Debreceny R, Felden C and Piechocki M.2007. New Dimensions of Business Reporting and XBRL.:DUV,30-31.
[3] Healy, Paul M., & Palepu, Krishna G. 2001.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rporate disclosure,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disclosure litera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31(1-3), 405-440.
[4] Pawlak, Z., & Ieee 1998, May 04-09. Granularity of knowledge, indiscernibility and rough sets, Anchorage, Ak.
[5] Simon, C. 2006, Oct 27-28. XRBL and IFRS taxonomy: from the interest towards using XBRL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IAS/IFRS standards, Brasov, ROMANIA.
[6] Sorter, G. H. “An "Events" Approach to Basic Accounting Theory.” The Accounting Review 44 (1969): 12-19.
[7] Verrecchia, R. E., & Weber, J. 2006. Redacted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44(4), 791-814.
[8] Zadeh, L. A. 1997. Toward a theory of fuzzy information granulation and its centrality in human reasoning and fuzzy logic. Fuzzy Sets and Systems, 90(2), 111-127.
[9] 高锦萍.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研究:质量水平、经济后果与改进[D].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10] 高锦萍, 张天西. XBRL财务报告分类标准评价――基于财务报告分类与公司偏好的报告实务的匹配性研究[J].会计研究, 2006(11):24-29.
[11] 何玉. 网络财务报告研究:决定因素、经济后果与管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12] 冷冰. 论充分披露[D].天津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13] 李道国, 苗夺谦, 张东星, 张红云. 粒度计算研究综述[J].计算机科学, 2005(9).
[14] 欧阳电平,周舟. 财务报表附注规范表述现状与建议――基于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需求[J].财会通讯,2010(2上)
[15] 王松年, 沈颖玲. 网络财务报告的技术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 2001(8).
[16] 王雪. 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7
[17] 魏明海,刘峰,施鲲翔. 论会计透明度[J].会计研究,2001(09).
[18] 徐明磊. 论会计信息强制披露的适度性原则[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5.
[19] 杨海峰.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财务呈报研究综述[J].会计研究, 2004(7).
[20] 杨海峰.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改进的有效性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博士论文,2006.
[21] 张天西,等.网络财务报告――论XBRL的理论框架及技术[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篇8
一、建立货币资金的项算制度
实行货币资金的预算制度,对于完善事业单位货币资金的管理,有着举足轻的作用。货币资金预算提供了控制企业位日常货币资金流动的主要依据,也是价各部门、各单位对货币资金管理成绩考核标准和重要手段。货币资金的支,全部实行预算管理,只有纳人预算的目,才能支付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的预制度,增加了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可充利用资金,从制度上、管理上防止挤占娜用的现象产生。
编制货币资金预算,首先要根据本单的生产状况、经营计划,由专业人员、销人员、采购人员和直接参与资金支付业的人员根据业务需要,从单位最基层开编制资金预算.逐级上报审查。经过单内部各有关部门的认真研究、反复协、综合平衡修订后,会计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的最高管理层批准后执行。实货币资金预算,可以避免货币资金不足过剩的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和提高企业单适应市场经济的应变能力。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就必须做到人为出、精打细算、科学理财、严格考。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为金的全面预算和及时结算提供了可能,而使资金的集中管理可行。
二、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完善审批制度
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与国外大团相比,目前国有企业一个很大的差距在于内部审计力度不够。因此,大型企都应建立高层的内部预算审计监督机构,配备专门人员,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并健全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制度,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前移监督关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和适时监督.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年度预算,定期检查,及时反馈预算执行中的突出问题,并给予纠正和处理,确保预算的严肃性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审批人应当根据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货币资金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单位对于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防范贪污、侵占、娜用货币资金等行为。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货币资金业务或直接接触货币资金。
三、完普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中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大多数贪污、诈编、娜用公款等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加强对其管理和控制,对于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货币资金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完善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会计行为,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完善单位内部货币资金控制制度,健全监普制约机制。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总责,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安排、计划管理等经济活动中的管理权限,依法制定严格的批准制度,明确审批权限、方式、方法、程序、责任和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
1.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建立职务分工控制制度,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资金的管理人员要实行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制度,合理设置会计、出纳及相关的工作岗位,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确保资金的安全。会计出纳不能相互兼职,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流通的全部过程。形成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以减少和降低货币资金管理上舞弊的可能性。一是会计人员负责分类账的登记、收支原始单据的复核和收付记联凭证的编制;二是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和保管、收支原始凭证的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日记账的登记;三是内审人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近些年来相关经济案件也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有些违法行为以致很久才被发现.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反映出相关财务监督工作的不足。会计秩序混乱除了有关管理人员故意违法违纪外,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解决这些问题当然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但从会计角度来看,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失为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寮质
作为会计人员,必须首先做到自律、廉洁奉公,能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些要从思想上做好准备。
其次要加强业务素质培训,随着近年来我国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要求,相关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断完善,一些会计的处理方法也有所改变,这就要求对会计人员搞好岗位培训和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法制意识和依法理财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其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更加有效,更加科学。
二、做到严格组织机构、严密职务分工要从企业组织机构设置、职务分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即“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并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记录和报告,这需要涉及许多人员,包括经济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产物资的保管人员以及负责办理会计事项的记账人员等。为了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保证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明确贵任,防止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进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完整,必须明确经济业务和会计事项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每个类别的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且保证在有关部门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该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能得到迅速解决。这样就从体制上加强了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
三、建立财产清查制度
一个企业内部会计监督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相关清查制度,并要落到实处。财产清查制度就是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全面和局部的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际盘点和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侦权员应当负责收支凭证和账目的定期审计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联的定期核对;四是会计主管应负责审核收支项目、保管单位和单位负责人的印章;五是单位负责人应负责审批收支预算、决算及各项支出;六是电脑程序员应负责程序设计和修改.不得操作程序,甚至不能随意出人会计室。
2.实行交易分开。将现金支出业务和现金收人业务分开进行处理,防止将现金收人直接用于现金支出的坐支行为。单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不断提高会计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实施内部稽核。设置内部稽核单位和人员,建立内部槽核制度,通过楷核可以对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疏忽、错误等及时加以纠正、制止,发现或者防止会计人员的舞弊行为或者其他俊害单位财产的行为。加强对货币资金管理的监督,及时发现货币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改进对货币资金的管理控制。内部稽核制度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减少会计舞弊行为的重要手段。
4.实施定期轮岗制度。对涉及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业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岗位,轮岗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工作交接,这迫使各岗位工作人员必须将工作定期进行系统化处理,工作整理得很清晰、很有条理,通过在轮岗交接时的工作人员互相自查,可以防患于未然。新的工作人员要把岗位的全部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一一清理审核,这样一来,有些潜藏在深处的问题就能得以显现,减少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性,并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总之,加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是实现管理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规范的迫切需要,抓好这项工作,就抓住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只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财务资金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信息网络,集中管理,动态监控,调刘余缺,盘活沉淀,才能进一步增强集团对下属单位的财务监控力度,促进货币资金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本运营效能。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防范论文
摘要:新世纪全球经济竞争更趋激烈,人力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日益凸现。当今最重要的资本投入已不再是单一的物质资本,而是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人力资本投入。因此,认清人力资本的投资选择性,客观分析人力资本投资的可能风险与收益,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对于正确引导企业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风险防范
人力资本投资是指为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知识、经验和技术,在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所进行的资金、实物和劳务的投入。只有通过一定的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主体才能培育、积累和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主体也才能从中获得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由于企业是以微观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济组织,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更加注重实效,更加关注其投资能否为企业带来现实的利益,即收益必须大于投入。同时,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诸多的特殊性质,从而使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必须慎重。必须客观分析企业人力资本的可能风险,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
一、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特性
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以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的,目的在于通过企业的投资行为实现员工人力资本的获取和增值,从而实现企业投资收益的最大化。投资形式主要包括招聘、使用、开发、培训、教育、薪酬、福利等。它不同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共属性,也不同于家庭或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的私人属性,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是一种具有组织属性的行为,它以企业内部员工作为投资对象,使企业和员工共同获得投资收益。这种特性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与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相比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主要包括:
1·投资的规模效应较为明显。这是因为知识或信息的传播、交流、收集和加工需要一定的分工协作,知识量或信息量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知识和信息具有认识能力的人、组织以及知识和信息传播、交流、储存和加工的渠道和方式。知识量的增加需要一个良好的认知基础和相当时期的知识积累过程,少量或分散的人力资本投资难以取得明显的效益。
2·人力资本投资的非货币让渡性。企业对员工所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无法由投资机构或个人像买卖商品或进行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那样自由让渡(转让)并收回全部投资。因此,一旦对人力资本投资失误就可能“颗粒无收”。
3·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期长,甚至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回报。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累计性的特点,需要通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因此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收期较长,无法像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投资那样能在短期内甚至即期内获得回报,只有通过员工在企业长时期的工作和努力,公司才可能回收人力资本投资并取得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且人力资本的收益是一个发散的序列,即人力资本实际使用所带来收益不仅仅局限于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支配者或使用者的范围之内,而且向更广的范围扩散。这种扩散的结果,会使与该人力资本投资和使用完全无关的其他人或其他组织从中受益。
4·个人主观能动性影响投资效果。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最大的区别在于人力资本是一种“活的资本”,其投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超额产出,但也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低效率甚至是负面损害。
5·环境因素影响投资效果。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除了受到员工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外,还受到其他相关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相关环境因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科学技术等方面。如技术、市场条件的变化可能最终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降低甚至完全失败。
二、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状态和变化缺乏准确的判断与合理的预测,从而导致企业投资失误或投资损失发生的机率。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需认真分析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可能风险与收益,尽可能地规避风险,以获得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可大致归纳为:人职匹配风险、人才外流风险、激励制度风险、职业道德风险、技术变化风险、政策变化风险、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和生命风险等。
1·人职匹配风险。企业中的每一职位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这些职位的职责、环境、繁重程度、复杂程度等所要求的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知识、经验、技能等也是特定的。如果所选用的人与特定的岗位相适应,这个职位所要求的工作目标就能实现,工作就能进步;反之,就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这种由于选聘员工与职位不相符合而形成的风险就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人职匹配风险。人职匹配风险包括:(1)聘用不当风险。如果招聘的人员不符合企业需要就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这种损失除公司支付的招聘费用、培训费用、人员工资福利等直接成本外,还包括由于招聘不当,新聘员工不称职使公司损失的商业机会等间接成本。
(2)投资对象选择风险。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应当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应聘者和员工,如果投资的对象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其跳槽倾向就比较高,就可能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浪费。(3)工作调配风险。如果对员工在企业内的调配不恰当,使员工担任了与其能力不相适应的职务,则不但可能影响被调配员工的积极性,还将伤害其他员工的进取热情,给企业的整体造成的损害更是难以计量。
2·人才外流风险。人才外流是目前企业所面临的最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企业花费大量投资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特别是专用性很强的人力资本,如果外流,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因为培养或引进一个人才不但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且需要时间。这种风险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直接风险,即由于人才脱离企业而造成的人力资本直接损失;二是间接风险,即由于人才进入竞争对手的企业而给原企业造成更大的竞争压力。
3·激励制度风险。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人力资本需要很强的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企业的薪酬福利和奖惩制度是企业激励员工的主要方式,它是体现公司对每一位员工公平与否的主要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院詹姆斯教授对人力资本的能动性曾做过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20%~30%。如果得到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但如果激励制度不合理、不科学,会致使人力资本的能动性、创造性不能充分调动起来,有时还会产生负面效应,从而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
4·职业道德风险。员工对企业不忠诚,泄露商业机密,在业务交往中损害企业利益,谋取私利;违法乱纪,,盗窃公司财物;不敬业,消极怠工,工作效率低下等,会给公司造成很大损失。这些都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中的道德风险。但同时也说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员工的道德培养进行投资将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
5·技术变化风险。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人力资本快速折旧而贬值。企业为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投资开发的人力资本,如果由于外界的科技创新使这项工艺技术变得落后、陈旧,而使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本贬值,这被称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技术变化风险。尤其是IT等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如果不认真做好技术分析和市场信息跟踪,很容易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的技术失效。
6·政策变化风险。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从多方面影响到企业经营战略和投资方向,从而影响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和方向。如国家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的时机和力度难以把握,而企业没有预测到这一变化,需要被动地改变经营方向,以前投资培训的人力资本就会失去价值,需要重新投资培训员工新的技能、技术知识。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7·市场环境变化风险。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任何重大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都可能波及到世界各地,带来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如东南亚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影响到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企业不得不改变经营方向从而导致的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8·生命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此外,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还面临生命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人力资本具有自然属性,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的人是有自然生命周期和经济生命周期的,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人力资源的生产效率将会下降;随着经济生命周期缩短,人力资本收益期也将会随之缩短,人力资本投资成本则必须在更短期内得到补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也随着员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也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从而引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
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对策
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可能同时面临上述一种或几种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欠佳甚至是完全失败。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企业要持续生存下去,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取高的经营回报,企业必须正视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降低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针对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下几种措施:
1·做好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规划。降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风险最重要的措施即企业必须做好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规划。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必须通过战略性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来实现。企业必须通过对自身实际及内外部环境情况的分析,确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重点,制定人力资本投资的战略规划。首先,要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法律法规的研究,提高政策把握能力。
其次,要加强对行业市场的调查研究,人力资本投资行为要以市场为导向,适者生存。再次,要对本行业科技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在人力资本投资开发问题上要积极追踪本地区、本国乃至世界科技的前沿。此外,企业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企业内部人力资本实际状况,认识自身人力资本投资需求。在充分了解和分析外部环境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内部组织需求后,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避免投资方向和目标的偏差。
2·做好人职匹配工作。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要做好人职匹配工作,重点是要遵循适才原则,即把合适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的企业用人原则。要切实遵循适才原则,关键在于做好工作分析、人员测评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以工作分析产生的结果———职务说明、任职资格条件(最低工作条件)、工作规范或岗位规范作为选人用人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依据。人员测评则要选取科学、合理的人员测评手段和工具来评定、甄别和预测适合岗位的所需人员。此外,企业还必须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为员工提供科学的职业路径,沿着所建立的职业梯有的放矢地对员工进行针对性的投资,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资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3·向员工提供客户化的服务。企业开展人力资本投资活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向员工持续提供客户化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要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本。即企业要站在员工需求的角度,通过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来吸纳、留住、激励、开发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特别是为员工提供共同远景、价值分享、人力资本增值服务、授权赋能和支持与援助等。通过提供员工服务,使员工的人力资本得以保值增值。企业在提供员工服务时要注重80/20效率法则,将服务的重点集中在那些对公司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贡献的人员上,实现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4·完善激励机制。要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效果,特别是要在尽可能地节约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情况下扩大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就需要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仅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还包括能力激励和情感激励。通过目标激励、理想激励、参与激励和荣誉激励,在较高层次上调动员工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培训激励和工作内容激励满足员工发展自己能力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本激励的成果。
此外,更需要通过情感激励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促进员工的工作。对员工进行激励还必须克服以往传统单一化的激励模式,要依据员工职位、贡献、工作性质等的不同,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行业特点、治理模式等情况,确定企业不同员工的不同人力资本含量,相应采取权变的人力资激励模式,真正实现对企业员工的“个性化”激励。例如对维持费用高、投资报酬率低的一般员工将应采取短期激励,而对维持费用低、投资报酬率高的核心员工则适用于长期激励。
5·优化组织环境。优化组织环境是企业降低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另一类重要措施。企业通过制定良好的政策,营造一种能够挽留人才、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人才价值的良好环境,来保证人力资本投资;同时通过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提高企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增强企业人员的自律,减少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的道德风险。良好的组织环境还将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立,通过在组织内部形成积极的学习型文化来实现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值。
6·强化约束机制,控制培训风险。企业防范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另一重要措施是要加强约束,通过对人力资本投资客体的约束来减少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约束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可以通过投资成本转移、劳动合同等实现,另一方面在外部可以通过法律、市场和道德来实现。企业在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出国培训)过程中,应全程控制。在培训中,企业应当选择专门人员与培训人员进行联系。通过沟通,了解受训人员的需求、表现和心理状态,一方面提高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有效防止培训员工流失。也可以通过减少企业负担的培训费用的份额,或降低投资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工资或收入水平的方式,把部分投资成本转移到投资对象的身上。另外通过“竞业避让”、聘用条件、培训费用、服务期限、股票期权、违约责任等方面与员工以合同的形式加以约定,约束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对象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饶年华·人力资本的内涵、属性和特点[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2)·
[2]刘颖·积极应对培训后员工流失风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6)·
篇9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消费品物价指数屡创新高,银行利率频繁调升,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应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规避相关风险。本文就面临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企业在筹措资金方面的策略作一粗略地探讨。
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价格水平持续的和显著的上涨。根据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温和的通货膨胀,指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目前,很多国家都存在着这种类型的通货膨胀;第二,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100%以下,此时货币的流通和购买力均有较快速度的下降;第三,超级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0%以上,此时物价持续大幅上涨,货币购买力猛降,各种正常的经济体系遭到破坏,最终导致货币和价格体系完全崩溃,危害极大。
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2007年后包括猪肉、部分农产品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持续增长,到2007年上半年末这一指标提高到4.4%,已经越过了中国人民银行对通货膨胀的警戒线。最近几年来,由于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国内外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相当比例的城镇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收入提高等诸多因素,使得我国经济积累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考虑到国际收支顺差矛盾持续积累后有向物价上涨扩散的趋势,综合国内外因素判断,当前物价上涨并非仅受偶发或临时性因素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正趋于上升阶段。通货膨胀最终将引发泡沫经济,虽然目前我国仍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阶段,但社会各方仍应正确对待,不能轻视其危害。
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企业资金供需矛盾尖锐
资金需求不断膨胀。通货膨胀使企业资金占用量不断扩大,资金需求迅速增加。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通胀时,企业为减少原材料涨价所造成的损失,而加大存货的采购量,实行提前进货,超额储备的办法,使资金需求量势必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即使是同样数量的存货也会占用更多的资金。
资金供给持续短缺。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抽紧银根,减少货币资金的供应量。物价持续上涨,导致利率上涨,使得各类有价证券价格下跌,增大了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取资金的难度。另外,由于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增大,银行更为严格地选择放贷对象,贷款条件也会更为苛刻,这也是资金供给短缺的因素之一。
(二)货币性资产持续贬值而实物性资金相对增值
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拥有的货币性资产,因为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而导致价值缩水。而实物性资产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而升值。
(三)资金成本不断提高
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通货膨胀是通过影响利率来影响企业资金成本的。利率一般由纯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变现力附加率、违约风险附加率、到期风险附加率等组成。通货膨胀越严重,资金提供者对通货膨胀附加率的要求也越高,最终导致通过利率的提高,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通货膨胀环境下企业的筹资策略
(一)适时调整企业资金结构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虽然利率也在不断提高,但往往还是赶不上物价的涨幅,因此,实际利率反而是下降的,甚至会出现负利率的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采用借款的方式筹措资金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在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应改变原有资本结构,适度增加负债资金的比重。
(二)针对不同的筹资方式采用灵活的筹资策略
1.债券筹资采用浮动利率方式。在正常情况下,发行债券使用固定利率的方式,对发行方和投资人来说都比较方便。但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固定利率的债券,会使投资者的实际利率非常低,甚至出现负利率。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发行浮动利率的债券,其收益率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避免了投资者的损失。 转贴于
2.普通股筹资采用高股利政策。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通常在通货膨胀时,不动产升值时普通股也随之升值),因此普通股筹资更容易吸引资金。而股利分配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恰当的股利分配制度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投资者对未来前景往往信心不足,因此,此时企业应选择高股利的分配政策,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来吸引资金,使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篇10
现代市场经济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具有扩张性质的经济,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任论何企业想要通过自身的积累来投入都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经济单位的货币收支都会出现不平衡状况。有些经济单位由于收入与支出不同步或收入流量持续大于支出流量而盈余,同时生产资本在循环过程中也会形成部分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有些经济单位由于产品生产的周期性与销售的季节性影响或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修建厂房等,使资金需要超出供给能力而产生资金赤字,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这就需要借助负债去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改进工艺、推销产品。同时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商品日益丰富,住宅等不动产以及耐用消费品的销售,个人客观上也需要借助负债去消费。
2、市场经济社会中经济利益的不一致性决定了调剂资金余缺必须运用信用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剩余者和资金短缺者是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这就决定了资金余缺的调剂不能是无偿的,而必须是有偿的,即资金剩余者暂时让出资金是以在约定时期收回资金并索取代价为前提的,资金短缺者也是以暂时使用并支付报酬为条件的,这就产生了信用关系。
3、市场经济中信用关系无处不在,债权债务的信用关系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下,不论是个人、企业、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需要利用信用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企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利用信用活动来保持生产连续进行或扩大生产;政府几乎没有不发行债券的,利用信用关系生产公共产品,调控经济活动;银行通过办理个人储蓄,吸收企业、政府存款,发放贷款来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个人一方面通过银行存款或购买企业、政府债券成为债权人,另一方面也通过消费信贷、分期付款等方式获得信用而成为债务人。发达国家更是普遍。这些信用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成为联结所有经济活动主体和一切经济环节的纽带。经济越发展,债权债务关系越紧密,信用越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一旦遭到侵害,就易引发债务危机、信用危机和经济危机。今年,在经济信用高度发达的美国发生的由次债危机引发的信用危机进而导致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最终造成美国历史上的再一次经济危机就足以说明。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信用经济。4、从信用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作用来看,虽然有时会有副作用,比如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而引发泡沫经济,但主要还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信用解决了资金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使经济部门协调发展;通过信用可以把社会上一切闲置资金集中起来转化为资本,从而大规模地迅速扩大资本量;通过各种信用工具结算手段的运用,加速了商品流转,缩短了流通时间,节约了流通费用;通过消费信用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总效用。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时期后,经济领域的信用关系也就相伴而行。只是在以物易物的交易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易的商品经济时期,信用关系即信用交易并不普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赊销和货币借贷行为等债权债务的逐渐普遍化,特别是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阶段,信用关系已无处不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丰富多彩,而所有信用形式的采用和信用工具的使用都是建立在信用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信用成为了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要素。因此,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市场经济实质上可称作信用经济。
论文关键词: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信用信用经济
论文摘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现代的市场经济又是信用关系最普遍的一种经济,即信用经济。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和信用经济?二者有怎样的关系?最终又如何理解现代的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信用经济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