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3 07:1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口腔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口腔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 口腔修复学;实训教学

口腔修复学是研究和采用符合人体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修复工作者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还应具有应用材料、生物力学、美学等科学的相关知识[1]。因为口腔修复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临床工作,要求医师心灵手巧、经验丰富,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美观和功能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口腔修复学实训带教面临挑战[2]。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实践技能的学习。基于目前学校实训条件的传统实训教学方法,特别是口腔修复实训教学,学生上实训课的兴趣匮乏,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师为学生的实训准备、预试、讲解、辅导等教学工作需要花费的时间不足,更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而学生多、实训教师少的现状又导致实训效果较差。传统的口腔修复实训模式基本上是以老师示教为主,再辅助以模型和样品。由于操作性强,有些学生很难在老师的一次示教中完全掌握整个实训,而老师受到时间、教学任务的限制,往往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质量[3]。我们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教学效果,使学生较好地完成实训学习。

1 改进教学方法

1.1 注重三基训练 在学生刚进入临床学习的阶段,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学习一些口腔修复临床的接诊技巧,加强口腔印模操作等基本功的练习,熟悉口腔修复常用器械和材料。

1.2 加强口腔修复教研室教师队伍建设

口腔修复教研室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由教研室主任亲自制订教师培养计划并主持落实工作。具体如下:

(1) 定期组织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材难点问题;

(2) 为青年教师选择资深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高年资教师对低年资教师自觉、尽职地担负起传、帮、带的任务,以身示范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

2 实行开放的实训室制度

必须大力倡导教学实训室的开放。过去,只有上实训课对学生才能进入实训室,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往往出现操作时间不够的现象。开放实训室后,给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操作机会,开放的时间可以为课余或双休日。开放性实训室既是时间与空间的开放,也是仪器设备与实训项目的全面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操作项目,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开放实训室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制定合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避免设备损坏,材料浪费。

3 引入实践技能竞赛的考评机制

我们在口腔修复实训课教学中发现,传统的考评机制会导致学生只关心分数而忽视实训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只专注于自己完成的修复体而忽视对其他人操作技巧、制作心得的了解。为了克服这种弊端,我们改革了实训课的评分标准,学生每完成一种修复体后,先让学生进行自评,自评时简要介绍自己的操作过程,成功的体会及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且展示自己制作加工的修复体。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总结和巩固前段实训的成果,还可以使教师从中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讨论和总结,找出实训教学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下一阶段的实训课教学。同时,我们还在口腔修复实训课的各阶段举办“口腔修复技能大赛”,如印模大赛、卡环弯制大赛、排牙比赛等,评出奖项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开展以仿真头模操作为主的实训,从实训课开始就应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手法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习中要让学生尽快熟悉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在教师规范化示教及指导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在实践中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随着教学的不断改革,口腔医学实训课中已较多地采用了仿真模拟教具,或复杂的操作,教师应加强巡视,防止差错。进行师生互动,规范口腔修复实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5 优化口腔实训课教学资源,将校内外资源合理利用

扩大实训范围。根据自身有限的教学条件,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学校附属医院进行合作,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口腔修复教学模式。基本上满足了学生从牙体缺损修复、局部义齿修复和全口义齿修复的临床制作的基本过程,使我们在有限的投入基础之上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口腔修复实训课的改革,不再是学生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解决问题,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为今后能够在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口腔修复学实训,培养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马轩祥.口腔修复学,1999,7(1):1-3.

篇2

学校校内为实训建设配备的训练基地有的还没有完全建立,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实践机会,局限了学生的实践内容,还有的实践内容和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内容没有相互结合,有一定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各个学校为了让学校内部的实验教学能够跟上口腔专业发展的步伐,对实验室的建设力度进行加大,但是还是存在着校内的实际训练的基地建设缺乏口腔医学实践的氛围,同时实际训练的教学仪器设备因其价格不菲而导致其更新的速度慢,同医院对口腔科室的设置相对来说较为落后。

2工学结合模式在口腔专业教学中应用策略

2.1建立工学结合实训课程体系加强口腔专业教学课程中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设置为2∶3,让实验课占到总课时60%左右。对口腔专业的实验教学实施强化,以便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终能够从根本上去改变学生操作能力差的现状。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训课程体系,开展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和多家医院合作,建立口腔专业教学建设指导团队,同时深入医院和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对口腔专业的岗位的胜任要求进行细致分析,明确口腔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制定其培养模式,让口腔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同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互结合,为相应单位培养出适合口腔专业需求的高端技术人才提供保障。学校要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优质的医学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采取临床实习等工学结合模式,同时根据学校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对学生采取实践教学等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开放式的教学方式。

2.2设立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借助临床一线的专家和技术能手组建成专业的教学团队,对口腔专业的教学发展,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指导。搭建与优秀教学团队学习的一个高效平台,实现工学结合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提升口腔专业教学的建设水平,带动专业教师团队的更快成长。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到医院等临床一线去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提高其实际的教学能力,这样让教师能通过直接参与临床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更及时并准确地了解口腔科的发展方法和今后将要发展的趋势,能够掌握口腔科的最新操作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在通过实际的学习后能够分析总结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利用理论知识进行解决,不仅充实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还能更高效地推动口腔专业的发展和口腔专业教学的改革,提升口腔专业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专兼职教师中设立带头人等岗位,利用兼职教师在口腔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带动口腔专业教学的建设发展,提升课程的先进性,使其能够快速发展,提供适应社会需求的优质人才。

2.3达成实训教学方式多样化学校开发校内的实验室能为口腔专业的教学提供实践的场所,这也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指导查阅相关资料后,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完成相关实验。学生和教师能够利用实验室里现有的资源进行口腔常用项目的检测,能让学生学会实验的方法,还能让学生将其和实际的工作情况相结合,提升动手操作的能力。

学校和医院相互合作,则可以将学校的实验课安排在医院的口腔科进行,这样将医院的口腔科作为校外的实际训练基地,不仅为学校节约成本,还能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和临床实际的有效结合,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构建多元化的对学生实践能力评价的体系,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下,学校能和行业中的各个单位一起参与对口腔专业教学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场所。

3结语

篇3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年,期间到医院或义齿加工厂进行见习的困难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校内实训地建设,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训练,以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医学系现有口腔实训室一、实训室二、口腔治疗室和口腔铸造室,有40张技工桌、40个仿真头模、40个打磨机手机、一台综合治疗椅等,能保证每人一个工作台,为学生的训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校内实训室设备较齐全,为集中训练提供了硬件支持,基本能满足学生训练的需要。

    2修订教学计划,加强集中训练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为此根据国家高职高专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构了实践性教学体系,将技能考核纳入学生考核成绩中。我们从2007级开始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第4学期加入五周的集中技能训练,对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三届学生进行了集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训练中实行三级负责制

    在学生开始训练前召开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辅导员、指导教师会议,分配各项任务,严格训练纪律。在训练过程中实行三级负责制,一级责任人为班主任,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的出勤,尤其是业余时间训练时学生的出勤情况,要求每位学生均参与,并记录考勤,否则,按大专学生学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二级责任人为该班专业任课老师及实验员老师,主要是负责学生实训课和平时训练中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各临床课技能的总体测评;三级责任人为该系主任及副主任,负责各科教师的调配、联络。

    4训练内容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五周的技能训练共分为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

    4.1口腔修复正畸部分包括全口义齿制作的五项:模型准备、牙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制作的六项:制取印模灌注模型、模型准备、弯制卡环(三臂卡环和间隙卡环)、制作蜡型、完成义齿制作、打磨抛光;弯制霍利保持器的两项:唇弓和卡环的弯制、塑料基托的制作。

    4.2口腔解剖生理部分主要有雕刻石膏牙、雕刻蜡牙的练习。

    4.3口腔外科部分包括口腔外科检查、模拟拔牙、阻滞麻醉的练习、手术操作的练习。

    4.4口腔内科部分包括口腔内科检查、窝洞的制备、牙周检查、离体牙开髓充填练习、洁治术的练习、菌斑显示、一次性口腔器械盒的使用、病例分析。

    4.5临床技能部分包括测量血压、氧气吸入、胸外按压。

    5训练方法

    口腔技能集中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将五周时间合理应用,前二周是认识阶段和单项训练阶段,中间二周是系统训练阶段,最后一周进行强化训练和技能考核。

    5.1认识阶段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对该实践操作技能的每一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1.1回顾相关的理论教学对技能训练涉及的重要理论知识,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5.1.2教师示教我们先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带教老师熟练、完整的示范教学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5.2练习阶段在训练中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教师先对每一步骤进行规范化指导,然后学生对每一步骤均亲自进行反复练习,使技能操作的连贯性、协调性、正确性逐步提高,并能减少错误,对出现操作错误者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5.2.1单项训练把连续的、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动作进行练习。如:将全口义齿的制作,分解为模型准备、牙合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等。在单项训练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为系统训练打基础。

    5.2.2系统训练当单项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后,用2周时间对单项训练所有的操作步骤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作为一个大项来重新训练,使同学们既能从阶段强化,又能从整体把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训练目标,培养具有熟练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独立、较好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5.3强化阶段在练习阶段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于训练的第5周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易出错、临床常用的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如全口义齿制作五项中的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六项中的弯制卡环;口腔外科部分的阻滞麻醉的练习;口腔内科中的窝洞的制备、洁治术的练习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操作达到准确、敏捷、灵活、连贯,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程序,并能高质量完成训练过程。

    5.4考核阶段为了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工作,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2],我们依据口腔助理、口腔修复工考试标准安排五项考核内容,即临床无菌操作及急救、口腔检查、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口腔修复技术和病历分析。具体方法是先将学生分为五组,分别进行五项内容的考核,每项的考试成绩满分为20分,每一组学生均进行五项的考试,每人每项均记一成绩,最后将五项成绩相加为该生技能考核的总成绩,并记入学生期末成绩。让学生考前三十分钟到场,按照学号采取抽签定题的方式,每一场安排两位老师监考,严格按照考核时间和考核标准进行规范考核,三届学生考核的内容、监考教师、评分标准完全一样。考核阶段在最后的一至二天进行。

    6学生成绩的比较两届学生的考核成绩

    上表显示三届学生中所有学生考核均及格,2009级学生中有一人成绩达到90分,2009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最高,而2008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高于2007级学生。

    7结论

    现在高校扩招,学生的理论素质逐年下降,通过三届学生成绩的比较,得出如下的结论:由于2007级学生是我们第一次搞技能训练的班级,许多地方不成熟,操作起来也不熟练,重点难点也不太突出,以致成绩不理想。有了一年的训练经验,到2008级时,我们在训练中就有了针对性,加强了上一级学生分数较差的几项内容的训练,如:口腔检查,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时间上也进行了调整,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用时较多。通过对上两届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在2009级学生技能训练时,我们取长补短,在重点内容上加强训练,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从而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已经结束了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集中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2008级正在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进入实习后能很快适应环境,正确地进行基本操作,得到了广大临床带教老师的肯定,说明了集中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是成功的。我们在集中训练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消耗性材料大大增加;需要增加仿真模型的真实性;还需要推出一本技能训练课程教材;设备数量不足(牙科综合治疗椅欠缺);有些设备质量欠佳易损坏等;教师的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采取的措施是:①自己解决减少投入我们在《口腔材料学》这门课中,准备增加灌注石膏牙的训练时间,让学生灌注更多的实验模型并保留下来,即可为集中训练储备足够的模型,又能节约学校的大量经费。另外,还准备鼓励学生到各类口腔门诊收集拔除的牙齿,为集中技能训练做准备。

篇4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口腔护理;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1教育社会学的理论源起及发展概述

1883年,沃德(L.F.Ward)在《动态社会学》中第一次阐述了“教育社会学”的概念和内涵。1893年,W.T.哈利斯(W.T.Harris)指出教育研究的基础是建构在社会学上的。A.W.斯莫尔(A.W.Small)也提出要将社会学引入教育学之中。这些论述逐渐明确了社会学的母体科学属性,我们知道,教育学的产生可以说比社会学要历史悠久得多,早在公元前约403—221年期间的《学记》就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此后教育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并逐渐形成为一种相对系统和有体系的科学。社会学作为一种研究人类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规律及内在逻辑的科学真正意义上的兴起是在18世纪,以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oisXavierComte)为代表。20世纪初,法国社会科学家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im)在1903年的《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将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的意义重大,这也是教育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突破性进展。1917年,美国学者W.R.史密斯(W.R.Smith)撰写了《教育社会学导论》。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融合里涌现了一大批学者,如布迪厄(PierreBourdieu)、威克斯勒(Wexler)等人,他们讲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研究高度融合,彼此打通,深刻把握了教育的本质乃是人的实践,教育社会学的视角为我们针对口腔护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针”,护理本质上是针对“人”,讲究以人为本,而教育社会学将与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研究基础,可谓是异曲同工,不谋而合。教育社会学的这些研究讲究从人的角度以及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推动教育研究,对于我们研究口腔护理的教育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2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主要困境分析

一是口腔护理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人们常说病从口入,口腔护理不仅仅对住院病人高度重要,对于人们的日常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是当前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教育及培训远远跟不上社会需求,如根据《今日口腔》杂志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副院长姚永萍的采访来看,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是四川省唯一的口腔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年仅培养60名口腔专科护士,而四川省每年对口腔护士的需求量为8000~10000名。60比10000,这供需之间惊人的差距靠什么来填补呢?主要依靠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老带新”、继续教育学习、培训会等,但仅凭这些,很难实现保质保量的口腔临床专科护士培养。这样类似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口腔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众所周知,口腔护理从根本上说是一门实践性科学,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及提升,但是囿于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情况,口腔护理的教育还是很多停留在对护理以及口腔护理的理论阐述,实践实习的环节较少,口腔各专科疾病的护理和专科常用材料、器械、药物的使用,以及各专科的常规护理等方面还缺乏实训。三是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亟待改进。当前对于口腔护理教育的方法,更多还是单向度/线性的发展模式,侧重于给学生(护士)单向度的讲解,缺乏多元互动和反馈,口腔护理的目的在于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预防和减轻口腔异味,除牙垢,增进食欲,确保患者舒适;观察口腔内的变化,提供病情变化的信息。这些目的之达成在本质上都需要多元化/网络式以及互动的教育方法。

篇5

[Abstract]This paper as the result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hree-year application (technical) stomatologica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explores and solves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of oral medicine specialty and the current medical market professional quality needs inconsistent bottleneck.Through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actual needs of the community, it changes the educational thinking, innovates teaching system, reforms the training means, adjusts the teaching content to combinethe school teaching with outside practice base.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t of teaching system and practical bas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the paper explores and gives the specific ideas and practical ways.

[Key words]Stomatology;Applied talent;Teaching system;Base construction

口腔医学是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学科,针对现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完整与当今医学市场职业素质需要不一致的瓶颈,重视学生德育教育、素质教育,加快学校医学文化环境的建设,学生医学行为养成和实践育人工作。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努力打造知识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考核情景化相融合的整体育人环境[1],实现在校内就为学生提供毕业就业直通车,使学生毕业就能得到社会的接纳和欢迎,实现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的目的[2-3],我们探索建立适应我国当前基层卫生单位大量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定位、培养内容和知识体系;研究和建立口腔专科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和技术技能相衔接的教育教学管理与运行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完善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的一致性。

1教学体系变动的思路与依据

根据职业需要,建立医学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思路。口腔医学专业为适应基层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通过校内外强化实训实现教学与临床的零距离[4-6]。运用“教、学、做、纠”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教学与自学一体化,能力训练与思维训练一体化”(三个一体化),达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探索医学教学工学结合的新模式[7]。校外??训实行顶岗实习,实习学生实行专业教师“导师带领制”,毕业考核方式与国家助理职业医师考核方式接轨,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腔医学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建立“五位一体,能力为本”与知识体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实习等技能训练体系,构建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调整和组合。

通过对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理论性分析和对比研究,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相互制约的瓶颈。着重于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在“实际、实用、适当”的思想指导下,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环境建设,努力提高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经文献了解同类高校调查、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网上资料查询等对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主要内容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论证,同步提出开展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方案。

2教学体系变动的手段与方法:努力构建“实际、实用、适用”的教学模块

为了提供科学、完整的和依据充分、符合社会需求的新的教学体系与建设协调一致的优良的基地,我们在整个体系变动工作中分为:前期调查,找出毕业生了解影响人才培养瓶颈的重要节点,为确定模式改革提供依据;中期分析采用分级对比分析和内容的加减法,在人才培养定位不变前提下,针对找到的节点相关问题,进行新的模式、体系、内容等与传统的对比试验,并对相关内容加减处理;后期采用总结论证和归一法,根据对比试验,确定新的教学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在医学基础知识与基础实验中努力接触“实际”,在专业知识教学和医学技术实训中实现“实用”,在专业实习和岗位实战中达到为未来工作培养真正的“适用”人才的目的。

3教学体系变动的具体内容

篇6

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绝大部分师资源于各医科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模式。因此,如何通过提高教师素质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不仅是该课程的难点之一,也是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因素,教师的个人魅力、专业素养、教学手段都会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理论教学中,一方面应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适度采用互动模式,避免“填鸭式”教学;另一方面必要的板书和肢体语言也是多媒体教学无法取代的。因此,在板书方面除了要求教师的字体规范,还专门对教师的板书绘图能力进行了训练,在配合多媒体图片的同时,要求教师能够准确、熟练地在黑板上描绘出重要的牙体解剖结构、外形轮廓等,以此明确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中,虽然我校具备完整的石膏牙雕刻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视频,但对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却始终没有松懈。同时,我们还每周组织教研室专任教师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例如集体备课听课、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等,教师之间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激发实践教学的魅力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从量变到质变是每位学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入校时,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是应通过强化训练,尽可能缩小该差异,让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坐姿及器具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此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此外,在实践教学初期,让学生参观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示教模型以及实验教学用具等,学生的好奇心通常都会给其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采取因材施教的辅导方式,并对学生的作品做集中点评。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作品遮遮掩掩,这时教师就需要主动一些,在对其给予肯定和表扬的同时,指出其问题并提出要求,必要时还应做个别辅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1启发学生思维

在牙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启蒙式”教学方式,应充分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内容衔接,注意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理论教学中,针对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设计课后思考题,通过课后复习和自学使学生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实验教学的点评环节中采取学生自我点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补充总结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石膏牙雕刻点评环节中,我们将一个小组学生的实验作品不记名收集后摆放整齐,让学生相互讨论,并挑选出雕刻最好的5颗牙和最差的5颗牙,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列举这两组牙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随后再让学生将各自的作品领回进行修改。这种形式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领回自己的作品之后现了更多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不记名的点评方式也避免了对个别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与学是教学流程中的关键,教师需特别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点评后应让学生做好书面的自我总结,这样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1.2明确学习目的

众所周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专业理论指导、具备手工业务能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义齿手工业者。因此,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几部分:理论笔试、实验作品、实验报告以及离体牙辨认考试等。其中理论笔试占60%,实验作品和实验报告占30%,离体牙辨认考试占10%。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真实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牙体解剖学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自主高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2建立系统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1在理论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目前,教材常用5个面的平面图和浮雕图表现牙体的立体解剖形态,因此牙体形态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教学生理解平面图形,正确绘图,并把平面图像整合成立体实物。在教学资源较为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多媒体素材(扫描图片、照片、拍摄视频等),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经过细致加工和处理后,充分运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能使以往用语言较难表述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并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

2.2在实验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全套的牙体雕刻多媒体课件以及牙体雕刻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的示教效果差,或是因分组示教而耽误时间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因此实验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传授正确的操作手法,针对重点步骤和难点步骤有选择性地进行示教,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强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不是过分依赖,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即计算机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当然,学校在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建立“各取所长”“、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师资整合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选择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讲授娴熟的副教授作为主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选择参加过专业培训、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同时,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规范听课、跟课、试讲制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充分引进校外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组织教师集体参观学习等。几年来,已有多名教师赴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日进齿科、现代齿科等多所国内著名口腔院校及培训机构深造学习,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牙体解剖学教学资源,完善了教学理念。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聘请校外资深教授、专家等亲临我校,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整合校外有利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4建立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

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在实验课的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上做了多次调整。目的是能够最终实现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来—明确目的钻进去—满怀信心走出来”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中,石膏牙雕刻项目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石膏牙雕刻项目的教学成效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经过第一轮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实验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牙体外形平面轮廓的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内外都增加了牙体外形轮廓描绘训练,甚至将多个牙位5个面外形轮廓的描绘作为实验课的考核项目,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另外,我们还适度增加了四面体成形前的实训课时,并严格把关。针对学生缺乏对牙体形态立体感的理解能力这一问题,我们聘请了外校的专业教师为口腔工艺班的学生开设了美术与雕塑课程,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想像力以及素描基本功,明显提高了学生在石膏牙雕刻中对牙体立体感的把握能力。另外,我们的实验课教师还精心制作了不同倍数的石膏牙雕刻步骤模型、标准模型、牙体堆塑模型等,从而丰富了实验教学用具,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效。

4.2强调牙体解剖学与修复工艺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牙体解剖学课程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要求需一直延续到修复工艺学课程中,由此不断强化学生对牙体形态的把握能力。我校的各门课程中,凡是涉及牙体外形轮廓方面实验项目所使用的模型、教具等在外形轮廓上都是统一的,有很多教具是教师自己精心制作的。由此,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成效在后续修复工艺课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通过加强牙体雕刻以及牙列雕刻的训练,在可摘局部义齿蜡牙塑形、固定义齿蜡冠制作、金属烤瓷全冠筑瓷等操作中,专业教师都感到轻松了很多。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标准的牙体解剖形态,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重现天然牙体形态。近年来,各实习单位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牙体塑形方面的评价普遍较高。

5建立两个专业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教学模式

篇7

1建立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1.1激发实践教学的魅力

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从量变到质变是每位学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入校时,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是应通过强化训练,尽可能缩小该差异,让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正确的坐姿及器具最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此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此外,在实践教学初期,让学生参观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教师示教模型以及实验教学用具等,学生的好奇心通常都会给其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鼓励和引导为主,采取因材施教的辅导方式,并对学生的作品做集中点评。例如,有的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对自己的作品遮遮掩掩,这时教师就需要主动一些,在对其给予肯定和表扬的同时,指出其问题并提出要求,必要时还应做个别辅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2启发学生思维

在牙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启蒙式”教学方式,应充分注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内容衔接,注意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和融会贯通。理论教学中,针对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设计课后思考题,通过课后复习和自学使学生加深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在实验教学的点评环节中采取学生自我点评、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补充总结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石膏牙雕刻点评环节中,我们将一个小组学生的实验作品不记名收集后摆放整齐,让学生相互讨论,并挑选出雕刻最好的5颗牙和最差的5颗牙,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列举这两组牙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随后再让学生将各自的作品领回进行修改。这种形式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领回自己的作品之后发现了更多之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另一方面不记名的点评方式也避免了对个别学生自尊心的伤害。教与学是教学流程中的关键,教师需特别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点评后应让学生做好书面的自我总结,这样往往能起到良好的启迪作用。

1.3明确学习目的

众所周知,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专业理论指导、具备手工业务能力、善于独立思考的义齿手工业者。因此,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解剖生理学学生的综合评价包括以下几部分:理论笔试、实验作品、实验报告以及离体牙辨认考试等[4]。其中理论笔试占60%,实验作品和实验报告占30%,离体牙辨认考试占10%。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真实体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牙体解剖学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自主高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2建立系统性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2.1在理论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目前,教材常用5个面的平面图和浮雕图表现牙体的立体解剖形态,因此牙体形态教学的难点之一是如何教学生理解平面图形,正确绘图,并把平面图像整合成立体实物。在教学资源较为有限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多媒体素材(扫描图片、照片、拍摄视频等),利用图像处理软件经过细致加工和处理后,充分运用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对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能使以往用语言较难表述的内容以更加直观并多样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加深了其对知识的理解。

2.2在实验教学中导入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全套的牙体雕刻多媒体课件以及牙体雕刻视频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学生人数过多而导致的示教效果差,或是因分组示教而耽误时间等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实训质量和效率,因此实验课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传授正确的操作手法,针对重点步骤和难点步骤有选择性地进行示教,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我们强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而不是过分依赖,所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即计算机应该起到锦上添花的辅助作用,而不是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方式。当然,学校在提高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3建立“各取所长”“、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师资整合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业特长,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中,我们选择课堂教学经验丰富、讲授娴熟的副教授作为主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选择参加过专业培训、操作能力强的教师。同时,教研室为每位青年教师制订了详细的培养计划,规范听课、跟课、试讲制度,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为了充分引进校外资源,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班、进修班,组织教师集体参观学习等。几年来,已有多名教师赴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日进齿科、现代齿科等多所国内著名口腔院校及培训机构深造学习,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丰富了牙体解剖学教学资源,完善了教学理念。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还多次聘请校外资深教授、专家等亲临我校,对我们的教学模式、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充分整合校外有利资源,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4建立循序渐进、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循序渐进

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在实验课的课时量、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上做了多次调整。目的是能够最终实现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来—明确目的钻进去—满怀信心走出来”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牙体解剖学的实践教学中,石膏牙雕刻项目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石膏牙雕刻项目的教学成效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经过第一轮的实践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实验作品最主要的问题是对牙体外形平面轮廓的把握不够准确。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课内外都增加了牙体外形轮廓描绘训练,甚至将多个牙位5个面外形轮廓的描绘作为实验课的考核项目,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另外,我们还适度增加了四面体成形前的实训课时,并严格把关。针对学生缺乏对牙体形态立体感的理解能力这一问题,我们聘请了外校的专业教师为口腔工艺班的学生开设了美术与雕塑课程,以更加专业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立体感、空间想像力以及素描基本功,明显提高了学生在石膏牙雕刻中对牙体立体感的把握能力。另外,我们的实验课教师还精心制作了不同倍数的石膏牙雕刻步骤模型、标准模型、牙体堆塑模型等,从而丰富了实验教学用具,提高了实验教学成效。

4.2强调牙体解剖学与修复工艺学课程内容的衔接

牙体解剖学课程中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要求需一直延续到修复工艺学课程中,由此不断强化学生对牙体形态的把握能力。我校的各门课程中,凡是涉及牙体外形轮廓方面实验项目所使用的模型、教具等在外形轮廓上都是统一的,有很多教具是教师自己精心制作的。由此,牙体解剖学的教学成效在后续修复工艺课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体现。例如,通过加强牙体雕刻以及牙列雕刻的训练,在可摘局部义齿蜡牙塑形、固定义齿蜡冠制作、金属烤瓷全冠筑瓷等操作中,专业教师都感到轻松了很多。只有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标准的牙体解剖形态,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重现天然牙体形态。近年来,各实习单位对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牙体塑形方面的评价普遍较高。

5建立两个专业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舒适护理模式;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樊丽萍,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口腔科,主管护师,大学本科。牛秀艳,曹丽梅,牡丹江医学院红旗 医院口腔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笔者以某医学院的98名护理专业(3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舒适护理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对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2教学模式设计 对照组利用常规情景模拟模式进行教学,研究组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将舒适护理模式融入其中进行教学。具体为:(1)课程内容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设置实训流程(情景患者、角色扮演等等)以及课后思考等等;护理教学内容为各种注射法、静脉滴注、清洁护理、排泄护理、吸氧法、洗胃法、鼻饲法、吸痰法等。(2)讲解舒适护理理念,为研究组学生讲解舒适护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理论。(3)分组学习,依照每组7-8人的标准划分小组进行分组学习。(4)课堂实训,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之下,让学生在分析患者的不舒适原因之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并在舒适护理操作标准的要求之下采用临床舒适护理。(5)课后,对于课堂上发生的影响舒适护理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改进。(6)对2组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χ2进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患者在整体护理理念与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配合理念与能力、同理心与爱伤观念的认同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所谓的舒适护理就是指高效的、富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并且是系统化的临床护理模式。不论何种护士模式,基础护理都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护理内容,是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的必要条件,而且优秀高质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进程以及患者的满意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显示,舒适护理是主动过程,可使病人积极参与,反过来又促进了舒适水平的提高,而缺乏舒适护理可导致病人身心失衡。无论病人的疾病是否能够治愈,在护理过程中都应给予积极的舒适护理,以减轻病人的疼痛、恐惧、搔痒等不适。参考文献[3]表明舒适护理研究的焦点应为是否能给予病人恰如其分的护理。如何调整护理与安慰护理于最佳状态使病人处于良好的物理环境和社交环境,精心策划的健康,工作人员的支持都十分重要。参考文献[4]显示,引指出舒适环境的管理是重要的护理活动,特别对住院病人,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湿度、独处能提高环境舒适度,适当的、感觉刺激的环境,对健康是有益的。缺乏适当的刺激能引起厌倦及压抑。尤其对婴幼儿提供活动的盒、喜欢的玩具将有利于儿童发育。

本组研究表明,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实习护生的实践能力,建议在临床实习护生实践能力教学中推广。

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 药品综合技能实训 考核评价

为适应卫生事业发展改革对卫生职业人才的需求,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和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药剂专业开设《药品综合技能实训》课程,试图以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目的,尽可能满足各岗位的需求。

本课程安排在学生实习前的一个学期学习,每周3学时,共计48学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与其他课程关系密切。其关联的课程有药剂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医药商品学等。然而,目前还没有适合中专药剂专业的教材,给老师授课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学校目前主要以市场上就业岗位需求旺盛的零售药店为方向对在校学生进行实训。笔者结合多年来药剂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市场上对学生实际岗位需求的调查了解,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供领导和同行参考。

一、目标与定位

根据药剂工作岗位的需求和中等职业卫生教育的功能与定位,药剂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和行业从事药品的生产、销售、应用和药学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的高素质劳动者。”而笔者学校对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熟悉药店药品销售的基本程序,掌握药品流通企业的采购、销售、质量管理、储存、养护管理等岗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药学服务等工作。

二、教学内容

销售礼仪、及销售技能培训(共计6学时)。

常见疾病(感冒、鼻炎、咽炎、口腔溃疡、胃炎、胃溃疡、便秘、痔疮、尿路感染、阴道炎、宫颈炎、月经不调、乳腺炎、关节炎、颈椎病、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皮肤病、贫血、失眠等)及特殊人群(老年人、小儿、孕妇等)的用药及药品的分类(共计36学时)。

GSP管理(零售药店和批发企业)(共计6学时)。

三、教学模式初探

为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体现中等职业学习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价值,结合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岗位的实际情况,笔者学校构建了模拟药房作为实训课堂。利用模拟药房可进行销售技巧的教学,采用设置药店销售情境-激发学习动机-组织教学-学生分组练习-检测评价的教学模式;常见疾病用药介绍首先进行知识检测(常见疾病临床表现-联合用药物介绍-注意事项,这些知识学生们在疾病概要、药理学等课程中已经学过,也可让学生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学习)-学生总结-教师点评,最后结合销售技能让学生分组练习,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GSP管理知识的讲解,结合医药商品学和药事管理学有关知识,首先让学生熟悉零售药店的营业场所、药品的陈列、储存、保管是否符合GSP标准,掌握药品采购程序、验收、保管、养护的质量管理、不合格药品的处理程序等有关内容;对于批发企业GSP的管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选择管理规范的医药公司参观,可以边看边讲解,让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知识和技能。

四、构建评价机制

对于药品综合实训成绩评价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药品销售礼仪、销售技能、技巧。

第二,学生是否熟悉了药品的基本常识及常见药品的分类。

第三,学生是否熟悉了医药公司药品采购、验收、养护、储存、出库、不合格药品、退回药品的质量管理等程序。

篇10

关键词:确立主题;任务实施;归纳总结

一、背景

动物病理是一门有较多抽象概念和枯燥乏味的理论形态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其与临床学科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心理。随着中职教育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中职教育对生源的选择已非常宽松,学生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但他们也有乐观的一面: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好胜,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临床案例,为学生创造“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着力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现以“猪的尸体剖检术式”为例,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动物病理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二、过程

1.确立主题,安排任务

上一次下课前向学生提议将利用下次四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一次各司其职、展示自我的机会――探究猪的尸体剖检术式。学生议论纷纷:老师都没教过,用什么工具?从哪开始剖?看哪些器官?怎样才知道小猪有没有病?因此,我在课前确立了我们要解决的三个学习任务:(1)猪的尸体剖检的准备工作;(2)猪的尸体剖检的术式;(3)辨认各器官是否发生病变。

考虑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无法满足多数学生都想亲自解剖的愿望,因此我跟班委讨论决定:全班分为A、B两队。按学号顺序分成四个小组,每组10人,其中前20人的两小组归为A队,后20人的两小组归为B队。各组选出正、副小组长。第一、第三组负责猪的尸体剖检的准备工作及病变组织、器官的记录,第二、第四组负责进行猪的尸体剖检及汇报答疑。任务落实后,我深入学生当中,引导他们在课后以小组合作方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行业调查,经过分析、思考和讨论,提出本组任务的实施细则。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各小组开始沉浸在热烈的分配任务和探讨情景之中。课前,还通过和小组长交流,检查各组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发现不足及时引导,让他们有时间更正。要求两队分别选派好代表作汇报发言的准备。

2.任务实施,展示自我

学生积极准备,主动地参与,以下是本次课堂的任务实施环节:

我组织学生进入实训室后,安排学生按组坐好,然后把课堂交给各组长。第一组小组长在组内宣读尸体剖检时所要准备的实训动物、器械、药品等;第三组小组长则将需要准备的具体器械、药品、实训动物罗列在黑板上,然后安排组员跟老师去领取。

此时,第二组则拿出他们在网络上收集到的猪的尸体剖检的视频,利用多媒体播放。

准备工作到位后,A、B两团队人员自然分开操作。(教师巡堂,记录各组表现并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A队学生准备就绪,负责剖解的学生指挥组员稀释消毒药水,然后正摆弄着病死的小猪(准备进行外部检查),这时有两个组员异口同声地说:“不是要先进行问诊吗?”这一提醒,四个负责问诊的组员才回过神来,向我走来(因为病例是我联系的)。他们向我详细询问了小猪的饲养管理、流行病学情况、临床表现及防治经过等,以确定剖检的侧重点,缩短剖检时间。而此时,B队学生则向我汇报:眼观病死猪的体表特征,初步排除破伤风、炭疽,申请进行尸体剖检。

两队学生都能按照操作规程从头部开始进行外部检查。依次检查头颈部、前肢、胸腹部、后肢、、外生殖器、背、尾等。主刀学生检查眼、鼻、口腔、皮肤、等,与大家一起判断相关部位有无充血、出血、贫血、黄染、坏死、肿胀、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的性状等,负责记录的学生进行记录。

接下来是内部检查阶段。

A队操作如下:稳定尸体,分离四肢剥皮及皮下检查打开腹腔腹腔脏器的采出打开胸腔摘出胸腔脏器口腔和颈部器官采出颅腔剖开,观察脑。其操作特点:(1)将猪仰卧用刀切断四肢内侧的所有肌肉和髋关节的韧带,使四肢平摊在地上后,从颈、胸、腹的正中线切开皮肤。检查皮下、下颌、腹股沟淋巴结是否有充血、出血、淤血、水肿等病变。(2)胃肠采用整体取出的方法。即先将小肠移向左侧,以暴露直肠,在骨盆腔中单结扎。切断直肠,左手握住直肠断端,右手持刀,从前腰背部分离割断肠系膜根部等各种联系,在胃前部结扎剪断食管,取出整个胃肠道。然后进行逐个器官检查。(3)打开胸腔。用刀先分离胸壁两侧表面的脂肪和肌肉,检查胸腔的压力,横切胸前口皮肤,然后用刀切断两侧肋骨与肋软骨结合部,再切断其他软组织,除去整个胸壁,即可敞开胸腔。检查胸腔、心包腔有无渗出液及其性状,胸膜有无出血、是否光滑,肺与胸膜是否发生粘连,心包膜是否增厚、有无纤维状物渗出等。然后将胸腔内的心脏、肺一并采出,分别检查。

B队操作如下:稳定尸体,分离四肢剖检颌、颈部打开胸、腹腔剖开颅腔、摘出脑剖鼻腔,检查鼻甲骨。其操作特点:(1)先剖开下颌及颈部的皮肤,检查皮下及下颌淋巴结有无病理变化。(2)从颈部下刀,先分离舌、喉、食管、气管,并进行检查。(3)打开胸、腹腔。沿腹正中线把皮划开,剥去皮,然后再横切胸骨柄,沿两侧肋软骨切割直达腹壁两侧肷部,暴露出胸、腹腔,此时拿住气管、食管向拉带出心、肺,切断膈肌依次摘出肝、脾。纵切耻骨联合,扩开骨盆腔,沿尾切掏出直肠,连同胃、肠一并摘出,然后进行逐个器官检查。

整个剖检过程,两队都派队员负责收集各器官的病理变化。剖检工作结束后,各队负责场地、器械消毒及尸体处理的队员各司其职完成该项工作。

3.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A队:在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所有团队成员都肩负有不同的任务,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但我们发现在尸体剖检过程中,我们之前所想的都太理想化,认为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就能顺利进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打开胸腔和分离舌头周围组织时,下刀部位较难确定,当时学生七嘴八舌,一时间主刀的队员竟无从下手,幸好有老师的及时指导,才完成了整个剖检过程。

B队:本次实训,在老师的指导下,第三、第四组经商量确定了各组组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与职责。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前认真收集资料,充分地分析了猪的尸体剖检过程中的难点、要点。为此,我们想出了一个化解问题的办法:即在内部检查前,先用彩笔按下刀顺序和部位做好标记,避免了剖检时因紧张而出现的错乱,使学生的剖检技术都得到了提高。

我不由得被学生的学习潜力被调动起来后的风采感染了,对他们的表现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首先,大家掌握了病死猪的尸检剖检的准备工作、剖检术式及各器官病变的辨认技术。值得提出的是,动物尸体剖检的术式没有确定性。在内部检查时,两队分别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剖检方法。这都是大家自主学习的成果,具有创新精神,继续发扬。

其次,在本次课中,所有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小组合作让我们在学习中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责任分工、互助、有效沟通和相互信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最后,请学生根据本组的操作情况,每人完成一份实训报告。内容包括:问诊、剖检准备、剖检方法与步骤、病理变化及场地、器械、人员的消毒情况。

总结汇报后,全班响起了好一阵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是学生对自己表现的一种鼓励,是对这种教学形式的认同。

三、评析

1.遵行“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将教学中心放到了学生的学习上,把猪的尸体剖检作为学生任务,让学生分析任务,并根据具体情况设计方案并实施。将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心态。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合作完成课前知识准备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技能、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