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房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3 14: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客房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培训包;合作办学;课程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21-02
2014年6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指出,现代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探索多种适合发展的途径,强调加强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要举措。国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举措,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在这一大环境下,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SCAT)深入发展与澳大利亚办学实力雄厚的北墨尔本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NMIT)合作办学项目,选取本校优势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为契合点,发挥学校土建类专业的优势,引入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学习澳洲有特色的职业技能标准及职业培训体系,并将其适应性和教学中的可操作性进一步融合,使中澳合作由形式向内涵进一步渗透,将我院中澳合作办学专业的办学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我院广大教师以合作项目为契合点,探寻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升整体办学质量。本文以澳大利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Diploma of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CPC50210,2014,Jan)的技能要求及核心能力单元分析为出发点,探寻TAFE培训包对高职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科文凭培训包CPC50210
根据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的合作形式,我校中澳合作办学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可获得NMIT建筑专业专科文凭。因此,合作项目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都在充分理解澳方建筑工程技术专科文凭培训包中职业技能要求及考核要求基础上,将其融入到各个科目的教学活动中,最终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培训包所要求的各项标准。
CPC50210属于澳方建筑、水管及服务培训包CPC08下的建筑类专科文凭职业技能标准。它包括8项就业技能及18项能力考核单元。它是建筑行业委员会结合建筑承建及建筑主管部门,在考察建筑行业发展及实际需求中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技能考核参考标准。CPC50210的推出是为了满足施工人员各项工作需求,其涵盖的职业名称为建造师,职业标准涵盖了行业所需的通用技术的核心能力单元,建筑行业所需的培训和评价需要通过在真实工作场景或高仿真工作环境下进行。
1、就业基本技能要求
CPC50210的业基本技能分为交流技能、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主动性及事业心、计划与组织、自我管理、学习能力、技术能力。其中交流能力包括分析,评估,解释技术性文件的能力、理解专业相关术语、定义、符号象征及语言的能力、维护及汇总报告及信息的能力、准备复杂商务文件能力、解决争端的能力、有效交流(与专家及相关团队)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包括在所在工作团队中展示领导才能、合作性及高效性地完成操作方案的能力、监督工作进程,有需要时指导其他人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其他人协同解决难题,完成预期目标的能力、有需要时向上级咨询建议的能力、和社会上不同行业,不同文化及种族的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建筑物、建筑环境及能源保护方面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评估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完整性、确保工程进度,能够发现不足及补偿办法、找出合适方法解决工程延误问题、解析工程支出变动,采取补偿措施、维持建筑现场安全、在做决定时运用数据分析。主动性及事业心包括开发并创造性运用节约资源的措施、确保系统高效运转、实施有效的项目质量管理,促进持续的进展、开发及审查工作场所维护性文件。计划与组织包括监督计划进程及现场施工组织或工程项目组织,包括落实进程及保障体系、协调并管理建筑的建造或拆除进程、监管工程花费量、监督材料购置体系、监督承包商合同约定义务的执行情况、协调设计进程,协助取得工程批文。自我管理包括掌控自我表现,达到要求的服务标准、合理安排工作先后顺序及职业发展层级、会自我反省,提升自我表现、在复杂环境中能有辨别力和判断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习能力包括接受新观点新技术的能力、高效利用信息提升工作表现的能力、善于向同事学习,
做高效团队一部分等。技术能力包括办公软件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掌握建筑材料及建筑技术、运用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及管理工作等。
2、就业基本技能要求分析
根据其技能标准的要求,学生需要符合18个能力单元的要求,其中有13个核心能力单元,5个选择性能力单元。其中13个核心单元为:(1)遵从职业健康和安全条例中风险管理(2)控制工程质量(3) 控制项目风险(4)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低层建筑住宅的建筑过程(5)选择并拟定建筑合同(6)分析并做出工程预计花费(7)运用建筑结构原则控制底层建筑住宅结构(8)准备并评价投标文件(9)运用建筑准则和标准控制中层建筑的建筑过程(10)监控中层建筑项目的支出(11)监督中层住宅的规划及现场施工(12)管理施工工作(13)在中层建筑住宅中运用适合的建筑结构原则。五个选择性能力单元需要从能力群A(共11个)中至少选择3个,从能力群B(共32个)中选择2个。能力群A及能力群B中的能力单元包括在创新性环境下工作,创建数据库,在建筑材料选择中运用适当的标准及发挥适当的监管功能,撰写建筑报告等。
二、培训包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影响
我院在研究澳方CPC50210就业基本技能及能力单元要求的基础上, 努力做好课程匹配及课程体系设置,为实现培训包技能要求,提升我院学生就业能力做不懈努力。在这一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的转变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1、课程考核内容
根据就业基本技能标准,我院提出中澳合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建筑施工与管理能力,懂得国际工程施工规范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课程考核的内容不应为单一的书面知识,而应定位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及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上,增加应用、创新知识的考核,在知识的应用或模拟应用中,考查学生交流能力、团队合作及自我管理能力。比如,对于《建筑材料》课程的考核内容,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质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特性、应用和保管等方面知识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我们更要考查学生在实际场景下分析、评述及选择不同材料的能力,对常用建筑材料进行检测、应用技术标准进行验收、在材料的应用过程中进行监的管能力,还要考核学生对新材料的出现及运用进行再学习的能力。
2、课程考核形式
培训包能力单元要求下的考核形式,是开放性的,是过程性考核,强调学生平时的学习以及理解及应用能力的积累。因此,在课程考核方式上,应采取多样化,逐渐去除一张卷子定成绩及试卷成绩所占比例过高的状况,扩大过程性评价涵盖的科目范围,引导学生形成重平时积累、重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考核的方法包括观测、口试、现场操作、第三者评价、证明书、面谈、自评、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工件制作、书面答卷、录像等,通过受训者在完成指定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进行评价,全面考核学生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协调应变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与单纯用理论试卷和简单实作的考核方法相比,更能反映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了能力本位的思想。
仍然以《建筑材料》课程为例,在课程考核中,主要以教师在各个教学单元设计的项目任务来评判学生的平时表现,以促进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协调配合能力,多动手,多动脑,能有计划性的完成项目设计或项目实施任务。对于防水材料的学习,要求考核学生对于沥青类防水材料、改性沥青类防水材料主要品种及应用的掌握情况,那么在课堂讲解后,为学生布置具体工程考察,把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撰写某工程中不同建筑部位选择的防水材料报告,同时由其他小组成员评判,从不同的报告中选出最佳方案,以此来使学生深入了解高分子防水材料的主要品种及应用范围及运用中注意的事项。
3、课程考核成绩构成
学生在现行学分体系下,最终需要成绩来实现学分的积累。因此,成绩输出的方式仍然是中澳合作办学中课程考核的结果。在借鉴多种考核方式,融合多种考核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课程的考核成绩构成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细化出具体的可行的标准,使学生公平的得到课程的分数。以《建筑材料》为例,我院的课程考核成绩构成进行了如下的分配:
三、结语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NMIT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合作办学上已经走了将近10年的春秋。办学规模在逐渐的扩大,办学水平也在逐渐的提高。这一方面得力于两国教育部门及两校领导的支持与重视,也得力于我院立足本校特色、学习澳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其中以TAFE培训包为支撑点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及考核方式的转变,是我们能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有力保障,我们应继续加大对合作办学的课程关注,并发扬在合作办学课程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带动我院越来越多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2] 石伟平,匡瑛. 比较职业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 吴雪萍,周婷婷.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改革新动向[J].职教通讯,2013(31):27-32.
篇2
【关键词】麦可思报告;酒店管理;专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25-02
2012年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应届毕业生一年后跟踪调研”,对我院2011届毕业生情况进行了调查。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为学院专门提供了2010届与2011届毕业生2012年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为了促进酒店管理专业健康发展,我从学生就业、工作能力、满足度、主要职业、职业环境等方面对数据进行了动态的关联分析。
一、调查样本说明
(一)调查方式
向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约15到30分钟。
(二)调查对象
毕业一年后的2011届高职毕业生。大学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状况趋于稳定,有工作经历的毕业生也能够评估自己在工作中能力和知识的重要性和要求水平。
(三)调查规模及覆盖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提供2011届毕业生邮箱总数 4714个,有效邮箱数4298个,被调查邮箱数4222个。麦可思共回收问卷2483份,学校的总答题率为58.8%(总答题率=回收问卷数/被调查邮箱数),共覆盖了58个高职专业。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78人,有效邮箱76个,被调查邮箱74个,回收问卷46份。
二、调查资料情况
(一)高考时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的理由
(二)酒店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
2012年度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酒店管理专业在全院各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排名由第24位上升至11位,月收入由2010元增长至2728元,工作相关度由75%上升至79%,毕业半年内的求职率与往届持平。其中毕业时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由51%降至50%,就业率则为96%。(见表2)
(三)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
(见表3)
(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见表4)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酒店管理专业建设分析
1.专业定位
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力,并系统掌握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饭店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宴会设计、酒店市场营销学、酒店财务管理等专业实训环节的技能训练和对现代化办公机具的熟练操作与使用能力,熟悉酒店政策与法规,面向星级酒店第一线从事酒店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调查结果分析
1.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高考时选择本专业的理由调查对比中可以发现,学生在选择本专业时,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不够,对整个大旅游产业发展的前景不熟悉,相对于其他我院5个特色专业70%以上的就业前景期望,本专业对就业前景看好的只有31%。而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本专业的学生竟然达到49%,这也说明有一半的同学是对本专业感兴趣的,这也间接说明了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更喜欢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同时我们也发现,本专业的生源没有其他5个特色专业好,有17%的学生是从其它专业调剂过来。
2.在酒店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能力及满足度调查中我们发现,本专业的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前三项工作基本能力分别是“说服他人”、“有效的口头沟通”和“积极学生”能力。这些能力相对于工科专业来讲,体现了文科专业的特点,更体现服务行业的职业要求。但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三项最基本能力的满足度方面不是很理想。“说服他人”能力的满足度为66%、“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的满足度为75%和“积极学生”能力的满足度为77%,相对于其他专业80%左右的满足度,本专业对学生最基本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很大提高空间。
3.从“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2011届、2010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上看,麦可思调查的学生从事的主要职业是“旅馆服务台职员”,“在酒店、公寓或办公楼为顾客提供个人服务;记录信息、安排交通工具、商务服务或娱乐;了解顾客对于房间服务和维修的要求”。这个调查结果,和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不符,更不符合学生们的就业现状。根据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酒店管理专业面向高星级酒店、餐饮企业,培养具有现代酒店业经营管理理念,具备牢固专业管理理论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能从事酒店餐饮、前厅、客房、康乐等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开拓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根据我们老师的调查,我们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第一年从事一线服务员工作,一年后基本上都能提升到领班、部门经理的岗位,成为基层或中层管理人员。
四、结论与建议
(一)学院层面
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中国酒店业人才的缺口较大,同时薪酬待遇和职业环境也不错。自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开办后为社会和行业输送了许多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人员,为我院社会形象的塑造起了一定作用,许多企业纷纷要求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前去实习并就业。酒店行业的人才缺口也随着酒店数量的增加而逐年递增,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应进行方向细分,例如行政助理方向。虽然人力资源专业和文秘专业都在培养行政助理,但是由于酒店行业本身的特点,很多助理无法适应行业环境,所以需要进行细分,建议学院开拓酒店管理专业方向,设立酒店行政助理方向。
(二)系部层面
重点是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建设与管理。
1.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
对原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改造,实现与酒店行业发展同步,建设真正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校内实训室,实现教学设施一流化,教学过程现场化。现在我系已经建成建设承担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对外经营四大功能的实训基地――上善快捷酒店。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是实验室建设的新突破,可以有效解决学生校内实训与酒店实际脱钩的现状,更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建议我系还要尽快按照此类模式建设中餐、西餐实训室。
2.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室的管理制度
国外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非常重视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考虑了总体性和实用性,实验室所配备的设备应追踪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前沿;学生实验教学所使用的设备均是同行业较先进的设备,与行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加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通过营造一个与酒店管理与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并充分体现规范性和实效性。从酒店设备、服务流程、人员配置等方面模拟并接近职业环境,借鉴现代酒店的管理运作模式,注意形成自身的文化氛围。
3.提高校内实训室的利用率
时间是影响实验室利用率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实验室最大可用时间等于学年总开放时间减去实验室准备和设备维护时间,而其中关键因素是实验室的学年总开放时间。因此全面开放校内实训室则是提高实验室利用率的最有效途径。
4.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验室能否发挥其教学效用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建设一支科学合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实训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担任专业实验课教学与管理,结合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效果。
(三)专业层面
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准确,学生对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掌握较好,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专业技能要求,今后应坚持继续开办该专业,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该专业2011届毕业生主要对实习和实践环节有意见,我们会认真研究专业课程体系,减少或删除与专业相关度较小的课程,增加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实践课程,比如“酒店英语”应用技能,增加酒店管理的沟通交流实训课时,保障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和基本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打破设置传统,根据酒店用人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结合安排课程。基本素质包括:优良的思想品德素质;强烈的事业心、职业道德;牢固的服务意识、组织意识和吃苦意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积极的创新意识以及优雅得体的气质风度等。专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能力、现代酒店前厅接待与管理能力、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客房服务与管理能力、酒吧服务与管理能力、营销活动与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课程设置中,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兼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兼顾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突出外语、微机和专业课教学。
定期进行全专业的技能比武和技能等级证书考试,在竞赛和考核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励学生的进取精神,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要求每届学生必须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英语证书,鼓励学生考取调酒师证书、中级餐饮服务员和客房服务员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客房服务;管理课程;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64-01
传统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讲解、示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这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效果不高。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之间共同完成项目工作,教师不再只是将现成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教学主导者转变成教学的指导者、引导者和监督者。
1、项目教学法概述
1.1 概念
项目教学法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技能和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以及知识与信息方面的长进,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来获取知识。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和有意识的交流。项目教学法要求以各专业不同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来设计一系列项目,强化中职学生的职业角色,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项目教学法具有实践性、互动性和职业性,项目教学法突破了学科的界限,按照工作过程来建构教学内容,实现理论知识和工作实践的结合,以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作为教学依据,强化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在教学的全过程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和管理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客房服务就业对员工标准的要求,客房服务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主动性、责任感以及团队精神。中职教学的过程中,要以职业岗位工作分析为依据,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客房服务与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其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也是满足项目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客房服务和管理包括了客房部的客房服务和客房管理,学生要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客房部的工作流程、任务要求、业务特点,具备从事客房服务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2、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2.1 目前客房服务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首先,教学内容不具针对性,中职教育教学课程是针对学生毕业后要从事的工作来设置的,教学课程应该重点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实践性不强。其次,教学方法落后,填鸭式教学以及灌输式教学的现象普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再次。教学考核方法较为单一,学习仅仅将卷面成绩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标准,教学质量不高。
2.2 技能模块和教学项目的确定
首先,教师要模拟酒店客房服务的基本流程,按照客房服务和管理的流程来设置技能模块,包括了知识准备、客房管理、客房对客服务、公共区域的清洁保养、客房清洁保养,通过项目模块教学,对学生进行技能实践培训,实现教学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次,客房教学项目的确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项目对学生进行不断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断重复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3 项目教学法在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首先,划分小组。教师要根据教学项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划分小组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来确定,小组成员的能力水平要保持一致,小组成员一般在5个人左右。其次,项目的实施。教师要对项目内容进行阐述,通过现场演示、观看视频来让学生参照训练,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项目教学要根据真实的教学情境实施,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确定项目实施步骤,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监督,对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和调整。再次,总结评价。项目教学法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要对项目进行综合的评价,小组成员以及学生个人要进行总结评价,通过撰写实训报告书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用于创新和独立钻研的精神。此外,教师还要改进考核方式,通过情景设计、模拟操作和角色扮演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成绩可以包括项目实训成绩、卷面成绩和考勤成绩,实现成绩考核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全面考核。
篇4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应该按旅游行业规范更新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设施设备,完善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建设,鼓励学生多练习实践操作技能,缩短入职适应期。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充分利用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优秀的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商大酒店是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实习基地,商大酒店作为旅游烹饪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200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烹饪学院教师直接参与商大酒店经营管理,在酒店成立实习管理部,配合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结合酒店经营实践,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校外实践教学是对校内理论学习的补充与延续。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长期、稳定的实习单位,有利于学生、学校、企业。可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岗位中工作较长一段时间,了解、掌握旅游企业的业务和操作规程,有利于锻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密切与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有关企业的联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是旅游高等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也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能为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供平台。旅游企业通过接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低成本补充人力资源的空缺,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同时为企业物色优秀人才提供机会,企业还可与学校进行横向课题合作,更新企业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高校要选择专业针对性强、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合作意愿强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首选。高校和企业要加强协作,与相关的企业达成共识,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利益平衡点,加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感,提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鼓励企业尽量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共同建立较稳定、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双方要就有关实习事宜按照协议的约定行事。学生的实习地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实习单位所在地应尽量选择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发达地区。实习单位可优先考虑国内外著名的饭店集团成员单位,知名的旅行社或旅游景区,使学生有机会学习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为今后工作奠定好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
高校应注重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过程进行监管、考核。学校应该专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习的组织、协调。由旅游企业安排适当的岗位以及经验丰富的行业能手对学生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指导。学生与老师要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应该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实习单位要对学生做好短期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通过现场指导、互联网、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适时沟通,指导学生增强责任心,遵守实习单位相关要求,鼓励学生勤观察,动脑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从容妥善地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投身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协调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收集学生对实习基地的评价意见,并对学生进行理性的职业期望疏导和就业指导。学校要综合考察实习学生纪律、出勤、实习证明、实习鉴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确保学生实习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学生按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实习活动,及时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结,将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出现的问题认真记录,方便教师及时了解、检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日志、总结和报告等定期批阅,及时了解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认真填写指导教师工作日志,总结工作经验。实习结束,学校可对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证书,进行物质奖励,并请其在学校与低年级学生进行实习经验交流座谈,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热爱旅游行业及在旅游行业实习、就业的信心。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一个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培训、深造、引进、聘用等途径,打造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应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访问学习、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兼职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到相关旅游企业调研,积累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科研选题与旅游企业实际紧密相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使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密切结合行业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胜任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可从国内外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邀请旅游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开阔师生视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近年来利用承办发展中国家酒店管理研修班机会,举办学术报告会,请发展中国家学员为旅游烹饪学院师生做报告,拓展老师的行业视野与思维方式。
篇5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32-02
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我国高职教育的特色之一,是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各种方式在校内进行的具有生产、教学功能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新阶段高职工学结合发展的新要求。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
2007年8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定位为旅游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系正式接手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建设,其主要职能是完成学生实训教学任务,为教师挂职锻炼提供场所,完成院内接待任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旅游系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成立专门领导班子
作为学院的第一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我院对该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由旅游系主任、行政秘书、党总支书记、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主任组成,由旅游系主任负总责,行政秘书具体负责。
(二)安排专兼职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基地正常运转,离不开专业教师认真开展实践教学,以及学生管理工作的跟进。为此,系里特意指派教师承担学生实训指导工作。为保证教师指导的专业性,还特别联系了苏州吴宫喜来登大酒店总经理和人力资源总监、苏州饭店总经理、茉莉花假日酒店人事总监及各部门经理等做学生的实习指导(见表1)。
(三)实训工作的展开
制定制度 制定课程见习、校内实训、校内实习的具体操作细则,其中包括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专家楼)责任承包协议书(征求意见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物资采购申请(征求意见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经营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部门岗位职责》、《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要岗位操作规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经营方案(讨论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员工守则》、《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学生实训计划》、《学生实训客房工作流程》、《学生实训前台工作流程》等,为今后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规范化和正规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积极吸引企业介入 为使旅游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好运转,我系与苏州吴宫喜来登大酒店、苏州饭店、苏州茉莉花假日酒店达成协议,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专业人员对酒店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培训,对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营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
落实学生实训方案 根据旅游系教学计划安排,将实训学生集中在毕业班,安排了有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的2006级酒店管理专业的3个班级学生进行实训,同时,为了尽量扩大受益面,还让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学生同时进行轮岗实训。具体实施如下:(1)学生实训。可分为4个层次。一是教学见习。根据课程需要,可适当安排学生进行短期的顶岗实训或流动岗见习,不支付任何补贴,具体方案由实训基地与专业教研室、任课教师商定;二是校内实训。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进行校内顶岗实训,不支付补贴,但可根据表现及具体业绩,发放奖励金,具体安排由实训基地与专业教研室、教务处、用人单位、任课教师商定;三是校内实习。根据营运需求,坚持双选原则,录用部分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发放实习补贴(具体金额视具体岗位)具体由实训基地安排;四是勤工俭学。根据经营要求,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招收本专业优秀学生(贫困学生优先),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其补贴可采用计时和计件两种模式。(前三类均为正常教学的一部分,必须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做好相应的考核与成绩评定)。(2)实训时间。2006级酒店管理专业的3个班级实训时间为1~19周。第1~9周由2006旅游英语专业班级学生轮岗实训,第10~19周由2006级旅游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轮岗实训。具体的实训时间为周一至周日,每天10:10~13:15,15:10~20:00。(3)实训岗位及要求。学生将在前台、餐饮、客房、卡拉OK厅四个部门进行轮岗实训。要求学生了解前台、餐饮、客房,卡拉OK厅等部门的服务程序;了解实训基地的经营理念、服务宗旨及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包括直接对客服务、做床、摆台、OK厅操作系统的使用等。(4)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针对实训内容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考评,给予成绩评定,实训结束后,参加实训的学生要完成1500字左右的实训报告。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果启示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首先,系部和学院相关处室保持密切联系,重大问题请示院领导,争取学院各方面的支持。其次,积极引导企业介入。为使旅游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良好运转,我院与苏州吴宫喜来登大酒店、苏州饭店、苏州茉莉花假日酒店已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再次,在实训中安排2006级全体学生(文秘专业除外),尽量扩大受益面。这些探索对院内其他系部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最后,对校内生产性实训进行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了课程见习、校内实训、校内实习的具体操作细则,为校内实训探路,为今后的工学交替积累经验。
(二)开展校内生产性实训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冲击
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稳定的模式和计划。但企业生产是围绕市场需求实施,市场是变化的,产品种类、规格、数量必然是经常变动的。因此,企业生产计划与院校实训教学计划衔接必然会有矛盾。
酒店管理专业班级每班40人以上,而实训基地实习岗位容量是1个班级还要分成3组轮岗实习,给常规教学和实习带来很大麻烦,同样由于规模小、门槛高,导致酒店出现经营性亏损,如原来制定2006级在校学生校内实训计划,以不影响正常教学为前提,每班2个月,分两个批次进行,每批实训一个月,轮到的班级上午3、4节不排课,其余时间按学院教学进度上课,导致实训时间和内容无法同步,实训效果无法保证。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效果的考核和管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考核标准(分项目考核和综合考核)、考核形式与方法是以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性工作任务为依据设计考核项目,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我院制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考核和管理标准,有效督促校内实训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旅游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按照计划进行实训并达到了实训目的,教师在实训教学中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管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校内实训基地也在标准规范下为学生营造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实现了当初的设想。
(四)国际文化中心的有益尝试
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并投入使用,是我院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有益尝试。在实训基地运转和建设中,旅游系教师付出了辛勤努力,在校企合作模式、实训效果考核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我院今后开展校内实训积累了实践经验。
优化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建议
(一)完善配套制度
校内生产性实习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生产性实训与企业实际生产最大的区别在于目标不同。校内生产性实训是以培养人为主要目标,而企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赢利。正是目标上的区别,决定了校内生产性实训“产品”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递进性。参加实训的学生和学生实训的岗位应具有轮换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主要功能是教学实训,为保障其不偏离主要目标,合同或章程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必须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同时,要建立、健全基地内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校企双方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落实机构和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基地教学实训功能的实现。
要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考核和预警机制。对一定时间内无法提供一定项目、工种供学生实习和实训的企业,先给予一定期限进行整改,经整改仍然不符合要求的,终止与企业合作。通过不断更新,实现基地建设的不断优化和提升。
(二)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合作
企业和学校应该加强合作,寻找学校、企业、学生合作契合点。在实习计划制定过程中,制定者应同时征求三方意见,并将这三方利益进行整合。在三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作为实习计划制定者,应该起到调节和调和作用,在利益冲突双方或三方之间尽量说和,使三方能够互相妥协、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三方合作中,千万不要忽视学生利益,因为,学生实习后所得所获是检验三方合作是否有效的标志。如果一味地牺牲学生利益,学生就会对实习采取不认真的态度,在实习过程中不遵守实习纪律,甚至对实习产生反感,加剧三方合作困难,从而无法获得好的实习效果,最终损害各方利益。
(三)实习酒店档次要高
学校地处偏远,距离城市中心区有17公里左右,实训基地房价高达每天180多元一个标间,和市内经济型酒店价位相比一点不低,但住宿感觉相差很多。
苏州市区五星级酒店现有23家,四星级酒店有49家。我院学生工学交替和毕业实习一般都在高星级酒店进行,学生会发现校内实训基地与外面的酒店差距很大,导致学生对校内生产性实训的价值产生怀疑,影响学生参与校内生产性实训的积极性。
所以,今后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水平至少要在四星级以上,才能做到与外部实践活动相衔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如有可能,在校企合作相对成熟后,可将实训基地一楼作为校企合作专用教学楼,由酒店(一个或多个)出资,根据酒店特点与要求进行装修,使设施设备与酒店一致,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酒店文化、酒店服务标准和要求。
参考文献:
[1]余昌国.现代饭店管理创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2]黄绍平.近十年来国内酒店实习问题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55-158.
[3]牛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成人教育,2011(2):35-38.
[4]饶雪梅.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业务管理渐进、全程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经济师,2010(7):128-134.
篇6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特点,对旅游专业毕业生从业方向进行细分,开发与市场需求对路的专业,可以使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学生就业渠道更为宽阔。可将旅游管理专业分为导游、市场营销与旅游产品开发、运作管理、散客旅游营销等方向,将酒店管理专业细化为烹饪管理、餐厅服务管理、酒店设施管理和客房管理等方向,使培养出的人才有明确的专业就业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专业缺少的是专业知识过硬,同时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所以首先要鼓励现任教师继续进修学习,巩固和扎实其专业理论功底;其次还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以专题讲座、讨论或报告等形式与本校教师交流,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此外,还可聘请相关旅游企业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为兼职教师,以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
3合理设置课程,提高实践操作性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中既要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扎实性,同时又要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未来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考虑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从业态度。
4增加学生实践渠道,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渠道仅限于酒店,实习范围过于狭窄。旅游院校通过以下渠道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一是整合校内资源,设立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模拟餐厅等在内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训练环境;二是院校应增加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部门的联系,开展校企结合的培养方法,这也是美国旅游专业教育最鲜明的办学特色。
5重视教材的开发
篇7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酒店客房实务》 课程改革
《酒店客房实务》是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系统和全面地掌握客房运行与管理的业务知识,掌握客房服务操作技能和基层管理的基本方法,学会处理和解决客房服务与管理中的一般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因此在《酒店客房实务》课程设计过程中如何体现该特征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活动及实践锻炼中得到的一点启示,试对《酒店客房实务》课程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建设进行分析。
理实一体化的《酒店客房实务》应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成一体的课程,其核心特征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客房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建设理实一体化的《酒店客房实务》课程要充分理解蕴含其中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和方法,系统解决职业教育及其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
一、该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
“新世纪的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技术适应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本着对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并促进技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既能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奠定学生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为此,《酒店客房实务》的课程目标不应只是培养简单的劳动者,而是要培养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和设计者,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的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和相应的技术思维方式。
二、构建学习领域的课程模式
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学习任务。传统的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介绍和讲授专业知识为主,而理实一体化的《酒店客房实务》课程的教学是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课程内容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的用于学习的学习领域,即来源于工作实际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性的学习任务。
客房是酒店存在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客房服务质量也是酒店整体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志。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就是为住店客人提供客房清洁服务和其他服务,并负责客房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工作。根据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和对从事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能力分解,同时也充分结合我院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状况,将该门课程设计出六个学习情境,即客房部认知、客房商品设计、客房卫生管理、客房服务质量管理、公共区域清洁保养和客房安全管理。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是典型工作任务包含的职业信息在教学中的体现。 本课程的前两个学习情境作为学生认识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学习能够识别不同类型饭店客房设施的特点;熟悉客房部组织机构与主要岗位及岗位职责;了解客房部与其他部门关系等。第三、四、五学习情境的设计主要反映出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核心部分,通过学习熟悉各类客房清洁规范,能独立完成客房清洁工作;掌握领班客房卫生检查的程序、要求与标准,学会查房的操作方法;掌握洗衣服务、小酒吧服务等服务的工作程序、方法和动作要领,能够按程序和标准独立完成相应对客服务;掌握公共区域卫生与管理的内容。最后的学习情境针对酒店客房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突发事件及特殊情况进行整理而设计,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客房服务中所遇的突况并妥善处理。
三、遵循行动导向原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需要采用适合学生特点、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方式。《酒店客房实务》课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完成一系列的综合性学习任务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具体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四步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例如:在客房卫生管理的教学中主要运用四步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提出该部分学习的任务,说明学习内容是客房清洁工作,其意义是能为宾客提供舒适整洁的入住环境;其次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知道操作程序;第三步是让学生按照示范步骤进行模仿,并作必要的解释,最后由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则监督整个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错误。该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与人类认知学习规律极为相近,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里掌握学习内容,因此实践课程的学习适用此类方法。项目教学法也是该课程用到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该课程内客房对客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就较为适合使用项目教学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项目任务设想,即完成对住客的完整的接待服务工作,然后由学生分组制定工作方案,综合几组学生的方案最终由教师和学生确定详细的工作步骤和程序。方案确定后由学生进行演习,按照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最后是检查控制及评价反馈阶段,依据国家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及教学目标进行检验,通过检验结果讨论如何改进接待方案。项目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矛盾,在项目教学法中常常也会用到其他的教学方法。
与项目教学法经常同时运用的是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也是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中的常用教学方法,它具有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的优点。在角色扮演教学中,学生作为演员或观察者,一起投身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之中,通过行动学习和体会处理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造成的不同后果。教师在过程中承担“导演”的任务,学生担任演员及观察者的角色,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感悟职业角色内涵、体验职业岗位的情感,从而建立一定的职业认同感。使用该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选择演员。挑选合适的演员并进行角色分析。第二,培训观察员。为观察员指定观察任务,决定要注意观察哪些方面,做好分工与记录。第三,讨论与评价。共同回顾表演过程,讨论焦点,根据观察报告探索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
四、构建多元化的过程考核体系
篇8
2015年中国旅游产业促进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了《2014全国旅游业投资报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2014年中国旅游业实际完成投资7053亿元,同比增长32%。随着旅游业逐步大众化和个性化,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产业的多元化,预示着旅游业将成为当前经济下行大环境中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根据商务部的“十二五”期间促进餐饮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力争在“十二五”期间,餐饮业保持年均16%的增长速度,到2015年零售额突破3.7万亿元。不难看出,餐饮业在第三产业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庞大的消费人口保证了中国餐饮消费将继续以高速度增长。2012年国家八项规定的出台,使高端酒店业的消费得到一定的抑制,许多酒店开始积极转型,之前被无限推高的酒店泡沫得以释放,酒店业产品也逐步归于本质。中国酒店业发展呈现不正常的哑铃型模式,即高端酒店和经济型酒店的数量远远大于中端酒店数量的模式得以改变。高端酒店为了吸引众多的消费者,积极推出更加亲民的酒店产品,包括客房、餐饮、会议等大众化产品,使得酒店产品的消费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二、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与现实差距
旅游行业的快速增长使得旅游业对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的需求随之上升,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交通运输部门需要大量懂专业、具有较高旅游职业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一线服务人员。以酒店为例,酒店由于其服务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一线服务人员,从事包括前厅、客房、餐饮、会议、康体娱乐和商务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与如此巨大的需求,就给酒店人员招聘带来难题。一线服务部门的人员流失率常年居高不下,刚毕业的学生在通过了短期的入职培训后往往选择离开,使得酒店服务的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三、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缺失是导致高离职率的主要原因
旅游专业的学生体现的共同特点是思维活跃,外向性格突出,具有较强的个人意识,对制度和规定的忍受性较差。加上电视传媒、电影中对酒店业的描述往往都是展现酒店的富丽堂皇、酒店人华丽的制服和时尚的生活,给学生一种误导。当真正进入酒店中就会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如此之大,表现出不愿付出辛苦,人际沟通能力差,包容性差等职业意识缺失现象。
四、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
(一)利用专业课程强化学生职业意识
教师在讲授旅游专业课程时,将重点放在专业实训和操作技能上。如酒店前厅课程,涉及预订、办理入住、退房、信息咨询和礼宾等服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基地或合同酒店进行模拟训练,教师设定相关的情景,由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现场模拟,利用酒店前厅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真实的房型推荐、预约登记、查询房态及制作房卡等业务,并创设“麻烦顾客”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解决对客户服务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例如,在餐饮服务实践课程中,学生通过在餐厅中反复实践餐前准备、迎宾引领、拉椅让座、递送香巾、点餐、茶水服务、增减餐具、酒水服务、上菜服务、餐间服务、结账服务、送客服务及整理餐桌等工作流程,熟悉中餐服务的工作内容,了解餐饮服务的技能和对客服务的技巧。同时要正视重复性工作在服务业中是一种常态,要能在重复性工作中寻找提升空间,包括操作技能的改进和人际沟通技能的改进。
(二)加强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旅游服务行业中,对服务人员的气质和性格有相应的要求。一般来说,偏外向型的多血质和胆汁质气质类型的人更适合从事服务业。酒店是一个和顾客高度接触的场所,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并培养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如重视“第一印象”等心理现象,即在与顾客第一次接触时所留下的良好印象能为以后顺利开展服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由于“近因效应”的存在,要求服务人员必须保持高水准的服务水平,不能虎头蛇尾,要让服务一直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服务心理的学习,旅游专业的学生应掌握一定的职业心理知识,如前厅服务心理、客房服务心理、餐厅服务心理、康乐服务心理、会议服务心理和商场服务心理等。如在前厅服务时,应了解顾客在前厅的需求心理,即求尊重、求效率、求沟通、获得信息、求方便和审美的心理需求。客房服务人员针对顾客的求尊重、求整洁卫生、求宁静舒适、求安全放心、求方便快捷、求物有所值和求文化审美心理,主动关心顾客,如主动协助行李员搬运行李、主动为客人按电梯按钮、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客人,等等,提升顾客的满意度。顾客满意度的提高,也会增强服务人员的信心。
(三)利用理论学习+顶岗实习+理论学习的方式快速提升职业认同感
篇9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职业意识;养成教育
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心态不稳定等现象,这与高职教育忽视职业养成训练密切相关。
一、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及作用
1.职业养成训练的内涵
“养成训练”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还指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修养,即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行为。职业养成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并将良好的职业习惯融入其思想中,最终形成无意识的本能反应。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养成训练是指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通过运用多种手段、利用各种场合,长期坚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以便其今后在就业时一方面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定,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合格员工。
2.职业养成训练的作用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职业技能等诸多方面。其中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的涵养;而职业习惯、职业技能可以说是一个人涵养的外在的表象形式。
养成训练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二有利于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养成训练体系的构建
职业养成训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单靠一两门课或某几项实践环节可以造就的。它需要贯穿高职酒店管理学习的全过程,需要一个系统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进行培养。
通过“三段式交互成长型”的职业养成训练体系,即以酒店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学校“理论与实训教学”和基地“实践与熏陶”相结合,构建“学校一基地一学校”的人才培养路径。(见图1)
第一阶段是第1—3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职业理论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在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完成基本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职业礼仪习惯、团队意识以及责任心和爱心。通过到企业的参观和专业讲座,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爱岗敬业的理念。第二阶段是第4—5学期,主要以基地实习指导教师训导为主,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训导为辅。学生通过到基地的实习锻炼,在全真的职业环境下,在实习指导教师的训导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职业技能。
第三阶段是第6学期,主要以学校教师训导为主,家长和企业专业人士的训导为辅。学生完成基地的实习回校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职业素养训练的方法和形式
1.职业氛围的营造和职业形象的塑造
职业素养的训练需要一定的职业氛围和塑造职业形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进校后在上课时必须着酒店行业制服,同时专业教师在授课时也要按照酒店行业的要求着制服,通过塑造职业形象感受职业氛围。
新生入学即接受职业礼仪的训练,并通过贯穿三年礼仪训导师的跟踪培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礼仪习惯,营造微笑、友好、友善的学习环境,感受良好的职业氛围。通过职业礼仪的训练,培养学生化淡妆、盘发、站立、行走等符合酒店职业标准仪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酒店从业者的气质和修养。
2.建设仿真实训教学环境
建设酒店行业展览室,让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现代酒店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并配备电子资料,让学生点击资料系统就可查询当今最著名的酒店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在感受酒店工作氛围的同时,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通过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参与将专业实训室建设成仿真的实训基地,按照高星级酒店的要求建设标准客房、模拟中西餐厅、模拟前厅,使学生的专业学习在较好的职业环境下开展职业规范、职业习惯的训练。
3.开展情境和任务驱动型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讲课时开展以情境教学为主的教学,使学生在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素养。
通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个体和书面作业形式。积极开展团队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同时积极拓展课外或户外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沟通交际的能力。超级秘书网
4.引导和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
按照当今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实行酒店管理与班级管理相结合的独特管理模式。采取教室管理前厅化、宿舍管理客房化的“两化模式”营造职业氛围,提升学生生活品位。运用酒店的管理理念管理班级,开展班级活动和开展对外的交流与合作。
5.建设隐性课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除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要建立充分利用社团活动、主题活动和大型的节事活动等隐性课程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
组织优秀实习生实习报告会、毕业生返校座谈、行业专家的讲座以及组织学生参观高星级酒店等方式开展职业素养的培养。
6.学校、企业、家长三方参与训导
篇10
【摘 要】实践性教学在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探索“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教学改革,提出“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大胆设想。
关键词 “4+1”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4-0073-03
作者简介:丁峰,舟山技师学院副校长,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科院规划课题“职业中学海洋旅游专业创业营组织建设的实践研究”(编号:2015SC328)的研究成果。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主席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提出“进一步探索在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理念引领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加强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实践性教学,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等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努力促进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实训的有机融合。”我校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探索尝试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了“4+1”实践性教学改革设想。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背景
1.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校内教学中,教师讲授的内容多停留在基本知识的普及上,尽管引用了大量实际案例和情景进行教学,但要讲清讲透酒店管理实务依然存在一定难度。仿真实训室虽然模仿了真实的职业环境,但是缺乏“以人为本”的规范化服务,就更谈不上个性化服务了。部分对实景化要求很高的实训项目无法在校内实训场地开展,如客房服务中的客房清扫、计划卫生、PA服务等,因而学生无法全面掌握该门课程的实践技能。
在顶岗实习中,学生分散在校外多家企业,班主任与专业教师巡视与指导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实训课程无法贯彻落实。加之一年的实习使得很多企业不愿在学生培养上下太多功夫,而更倾向于将实习生作为劳动力使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校外实习容易流于形式,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在酒店行业发展日新月益的今天,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鉴于传统实践性教学存在的种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而非常有必要探索尝试新的实践性教学,使之更加有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
2.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酒店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开辟校外实践课堂的必要性。要改变从“在校学习”到“顶岗实习”的跳跃模式,努力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开辟校外实践课堂,在酒店中进行实践性教学就非常重要。利用酒店企业的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锻炼场所,学生在校学到的理论可以及时从实践中得到检验,从而加强对酒店实务的理解与掌握,符合目前酒店业人才市场的需求。
学校现有的专业实训场地为实践性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校内建有的客房、中餐、西餐、前厅等各类实训室,可供学生进行基本服务技能练习,使学生在走出去之前能够掌握一定的酒店实操技能,打好一定的实践基础。而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可以检验和提高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实现在校学习和校外实践的相互过渡和提升。
酒店经营的季节性为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可能。有效利用酒店经营淡季,在不影响酒店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而到了酒店的经营旺季,掌握了实践技能的学生能够参与到酒店对客服务中,既巩固和强化了自身技能,又可以解决酒店用工短缺问题。
二、“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体系构建
1.“4+1”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学习框架。“4+1”实践性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个新的专业学习框架,将实践性教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将传统模式下的“校内实训”和“顶岗实习” 更确切地表述为“校内模拟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同时增加“校外项目化实践”,安排学生每个学期到酒店接受一定时间的实践性教学,边学习边实践、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模块化、项目化的实践。
2.“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4+1”实践性教学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与就业无缝对接的一种教学。以“厚基础,强技能”为特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有利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适应行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在“4+1”实践性教学改革下,学生在前五个学期约
4/5时间进行校内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1/5时间到企业进行校外项目化实践,第六个学期到校外完成毕业综合实践。校外项目化实践的具体时间、岗位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要求与企业协商后统一安排。通过改革,使校外项目化实践与校内理论学习、模拟实践有机结合、互补相长,并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和职业素养,为第六个学期的毕业综合实践做好铺垫,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增加工作成就感,真正实现“知识、技能、理念、情感”的升华,有利于培养具备良好综合素质、适应行业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3.“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支撑条件。
(1)调整课程体系,灵活安排校内教学。首先,四个学期的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选修课改革为五个学期内修完,文化课与专业课比例合理,专业课程开设循序渐进。其次,以学生所要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以强化实训教学为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构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校外项目化实训的教学安排相配套。此外,由于酒店出于实际工作需要,有时可能会提出把校外项目化实践提早或延后到经营淡季,这样就可能与原先的教学安排在时间上发生一些冲突,可能影响到校内正常教学。因而必须要有灵活的教学安排,通过对课程的微调,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
(2)深化校企合作,有效开展合作教学。校企合作只有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建设,服务地方经济,才能持续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有效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资源,为教学搭建良好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另一方面,邀请酒店行业、企业的专家,与我校旅游专业教师一起组成专业咨询委员会,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人才培养出谋划策,推动“4+1”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此外,聘请企业、行业人士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邀请业内专家开设各种讲座、报告等,拓宽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
(3)强化专业师资,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到酒店进行挂职锻炼的相关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到酒店调研或参与开发规划等项目;对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进行短期专业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或行业管理工作者担任兼职教师,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实践性教学水平。
(4)扎实思想工作,打好学生专业基础。负责下企业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对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专业问题及时释疑,并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处理好学生学习、企业需求和学校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树立学生实践锻炼的信心,得到他们对实践性教学的支持与配合。而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如服务礼仪、酒店知识,有利于学生了解酒店的工作性质与内容,带着更明确的目的接受实践性教学。对酒店来说,接受有一定专业基础教育背景的学生,便于管理,可以减少一些培训环节。
(5)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4+1”实践性教学的实行涉及酒店、学生和学校三方,因此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非常重要。校企合作层面,签订合作协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学生管理层面,确立专业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制定学生实践指导书和建立考勤制度、奖励机制。评价体系层面,注重过程评价,由学生、教师、酒店多方共同参与教,最终完成综合性教学评价。此外还应建立校外实践性教学档案,为专业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提供素材。
4.“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运行流程。首先专业教学团队与酒店行业的专家进行深入访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商定最可行的教学方案,就学生校外实训的各个环节和内容安排达成一致。其次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每家企业安排专业教师进行巡视,配合酒店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并对实训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最后在实训课程结束后,将学生的实训日记与专业教师的下企业记录进行汇总,师生座谈交流心得、总结经验,进一步与企业交流、互相反馈。
随着“4+1”实践性教学的逐步推广、运行机制的逐步完善,不但可以确保校外实践性教学安全有序进行,还可以使校外实践与校内教学互为补充,使专业课程的教学真正做到实践实务,形成一套能够真正培养酒店专业优秀人才的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
5.“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模式设置。根据酒店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酒店行业的实际运营,将酒店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模块,每个实践模块与相应课程互为补充,再依据教学要求和酒店服务的现实要求,细分出若干项目,既能够覆盖模块中要求的各项实践技能;又能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升。
三、“4+1”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推广价值
1.“4+1”实践性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尝试。《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公布后,全省启动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预计将于2016年在全省所有中职学校全面推行。“4+1”实践性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机制、学习机制、课程选择机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多个方面,“4+1”教学模式都可以说是中职课改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教学尝试,随着该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相信可以成为切实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新型教学模式。
2.“4+1”实践性教学可以推广应用于其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当教学项目化、课程模块化成为中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那么就必然需要一种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一个专业一个系部。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各个专业都需要一定形式的实践性教学,作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4+1”实践性教学的思路与框架对各个专业都是适用的。
3.“4+1”实践性教学推广能够产生的积极影响。
(1)专业建设层面的积极影响。随着“4+1”实践性教学的逐步深入可以促进课程体系开发,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更加贴合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实际。校外实践还可以提供更多来自学生、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丰富专业教学素材。专业教师能够更深入地接触企业,密切与企业师傅的交流互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行业紧密联系,能够紧跟甚至引领行业发展步伐。这些都无疑将推动一个专业的发展,大大提升专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2)校企合作层面的积极影响。“4+1”实践性教学可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更为良好的合作机制,学校和企业都可获益。从学校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聘请企业人士来校担任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邀请业内专家进行各种讲座,可以使校内场地及实训设备等资源得到更为充分有效的利用,并可以有力促进兼职教师队伍培养;另一方面,校外实践性教学日益成熟完善,可以逐步与“现代学徒制”进行接轨;此外,可以加强学校在当地某些专业、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社会。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企业参与到学校实践性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出的优秀专业人才最终还是为企业所用,因而可以进行针对性培养,实现与企业自身用人需求的理想对接;另一方面,还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企业乃至行业的整体水平。
(3)学生成长层面的积极影响。首先,在专业学习方面,学生通过“4+1”实践性教学可以更多地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感知和体验,而不是单纯在教室学习理论和在实训室进行重复训练,可以从中获得体验和实践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更佳学习效果。其次,在能力培养方面,学生在进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对专业实务的掌握,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还能使学生的表达、沟通、应变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发展锻炼,更加有力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再次,在性格引导方面,校外实践可以通过学生对企业员工、企业顾客之间互动言行的观察,通过学生自身与企业员工、学生与企业顾客等多方面的接触与交流,锻炼学生合作、组织、自我控制的能力,改善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而出现的自我意识偏差。
在择业就业方面,“4+1”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从高一开始进入企业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各个方向,并进行亲身实践,加深专业体验,这为他们明确自身方向、选择就业岗位,提供了最直接、最直观的认知途径,能够帮助学生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和岗位,在选择就业方向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黄芝英.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模式选择研究[J].科教导刊,2014,(11):23-25.
[2]缪小玲.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学理论,2014,(11):195-196.
[3]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1):91-93.
[4]周柳华,张慧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3+1”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37-40.
精品范文
10客房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