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21:23: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改革
1 课程特点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其理论与实践并重,且更加突出技能培养,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并且实践教学还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训。
由于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各种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建设工程、特种精密建设工程等不断增多,使工程测量的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为适应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院校新办建筑工程的积极性很高。其中大多数专业课实际上是以过去的工程测量学科为主,毕业后学生的去向也主要是到工程测量相关的单位。这也就是说“建筑工程测量”对于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地位显得更加突出,“建筑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不足
我院自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开办以来,教师就严重不足,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建筑工程类专业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急剧增长,然而教师的数量十分有限,大部分的教师都得承担两门课程以上的授课任务,但学院又没有安排专职的实训指导老师,在此情况下,笔者必须同时承担理论课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这样对于课程实践教学的安排带来很大的麻烦。
2.2 实训条件不足
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实践教学占主导地位,实现实践教学目的的基本条件是要保证实训测量仪器的满足与实训场地的提供。
工程测量教学使用的测量仪器种类较多,除了常规的测量仪器,如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外,还有许多专用的测量仪器,如测深仪、垂准仪、陀螺仪、扫平仪等,一般只在工程单位才有,而学校一般较少或没有。我院目前只有常规的测量仪器,并且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像全站仪,只能安排15人共同使用一台仪器。
目前我院配备了专用的测量实训室,但其实只是存放器材的地方,并不是测量实训场地。在实践教学的综合实训中,实训只能采用“打游击”的方式在校内寻找实训场地,这种方式能满足最基本的实训要求,但是对于施工性较强的实训,比如测量放线、建筑抄平等实训,要有固定的、满足要求的场地才能实现。
2.3 教材不适用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历,目前的教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材落后,二是各种教材介绍的仪器型号差别较大,难以选择。由于测量科技已经发生的巨大的变化,目前通用的教材都明显落后于测量职业技能的发展要求,而且我院位于广东地区,教材介绍的仪器应是南方地区使用较统一的测量仪器及型号,根据笔者的调查,现在还没有能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教材。
2.4 考核方式单一
现在我院“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主要采用编写实习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课堂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掌握,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而“建筑工程测量”着重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灵活地应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不需要背诵教材中的定义、公式,显然这种单一的考核与考试不能真正地反映学生的水平,需要进行改革。
3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重点在实践,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进行,必须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实践。我院第一批购入的测量仪器已接近报废,上一年已经新增加一批三脚架、全站仪等等,但还是远远不够。应当继续加入投入,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再者,实训场地的建设应逐步建立起来,在校内应有专用的测量实训场地,比如增设建筑物定位与放线、抄平等的实训场地。另外,对于施工控制网的建立与观测、线路测设、贯通测量、建筑物变形监测等实训,可以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校园内的实训基地进行模拟实训。
3.2 进行课程教材建设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程测量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仪器层出不穷,而教材作为过去工程测量的理论总结,往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应积极开展教材建设工作。针对目前教材的市场情况,挑选适应市场发展的教材,将最新科研成果充实到课堂教学中,可以较好地解决教材相对落后的问题,让学生了解目前最新的科技动态,开阔学生视野,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进行“建筑工程测量”教材建设工作,编写一套适合建筑工程专业教学的“建筑工程测量”教材。
3.3 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测量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所有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都由老师来决定,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但“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又缺乏施工经验,有些内容单纯由教师来讲授,并不能使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更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因而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实物演示教学。通过实物讲解与演示,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地对仪器的构造进行熟悉,通过教师简明正确的演示,能让学生掌握仪器的基本功能与操作要领。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在实物演示教学的基础上,笔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实例视频课件把课本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建筑工程测量的实践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使学生更明确地了解每一种仪器的操作过程与步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时间,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
自主式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的学生对测量都有浓厚的兴趣,也希望学好这一门课程并掌握相应的技能,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许多学生表达了课后加深学习这门课程的愿望,对此笔者认为可以对测量实训室进行开放式制度,制定一套课后实训计划,允许在教师的陪同下,对测量仪器进行借出,让学生于课后时间在实训场地继续对测量仪器进行加深学习。
3.4 改进考核方式
“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灵活地应用书本知识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而不需要背诵教材中的定义、公式。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开卷考查占50%、闭卷考试占50%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能更好地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所谓开卷考查是实行实践部分的考核,开卷上设置几个关于仪器操作的题目,在实训场地上由教师随机抽取其中的一个题目要求学生操作,根据学生操作的正确性与熟练程度来现场打分;闭卷考试则是考核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沦和方法。开卷考查考核了学生解决具体的工程实践问题,闭卷可使学生认真复习,加深对所学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这样两者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实践性很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把“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讲好讲精,采用演示教学、多媒体课件、自主式学习、半开卷半闭卷考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正确处理“建筑工程测量学”教学与实践的关系,突出“用”字,改革现有实训安排,提高教学质量,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两年以来,笔者正着手于“建筑工程测量”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刘娟. 高职高专测量学实践教学的改革[J]. 太原大学学报,2006,(1)
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 教学改革 就业导向 实践教学
《建筑工程测量》课作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实际中应用的能力。同时,高职高专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一种教育体系,招收的大多是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加之建筑企业对岗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急迫,要求进入企业的人才可以很快甚至马上就能承担起岗位责任。这就要求建筑专业的高职学生应具备非常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培养过程中如果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必将不能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土建类“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笔者就目前测量教学现状及市场需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一、教学思路改革
《建筑工程测量》任务主要是学习建筑工程在勘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测量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掌握工程测量基本工作原理、方法,在建筑施工中能满足测量岗位需求。依照工作需要,结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课程知识结构应从建筑工程测量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中结合新技术、新仪器、新规范。通过课内实训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综合实习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具有运用测量仪器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和高程传递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能吃苦、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刻苦钻研、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坚守岗位、爱护测量仪器的职业品德。
二、教学内容改革
目前大多数《建筑工程测量》教材的内容过于陈旧,施工岗位上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上没有或只是简单介绍,比如大篇幅的讲经纬仪的构造、检验与校正及钢尺的精密量距等内容,而对全站仪、测距仪、铅锤仪等仪器的使用等内容却很少提及,学会将来的岗位上根本涉及不到的内容,却占用了大部分课时。根据社会需求,以学生就业为目的,横向拓宽专业口,延伸专业内涵,除介绍建筑工程测量内容外,还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增加路桥、管道、钢结构等施工测量的相关内容。所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对一些过时的内容予以删除和精简,对一些应用广泛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并在教学中降低测量学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可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实践锻炼,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结合实训课和综合实训,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进行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分析和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改革
课堂教学和实习相结合是高职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授课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方法,确保学生达到既定的技能目标,加强实训环节,课堂讲授和课间实训穿行,能使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变得生动和具有可操作性。通过教学改革,使测量课程中实训课时与理论授课课时之比超过1:1。采取由校内教师或校外实习基地企业特聘教师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全程实习指导和管理。还要多收集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网络等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在实训过程中还存在着实训内容和实际工程建设脱节较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仪器数量有限,分组多,部分学生对实训不认真,实训质量不高。这就需要多组织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学校要加大测量仪器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使实训变成个完整的项目体系,各实训项目之间相互联系,让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流程能充分了解。
四、 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根据当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理论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训考核、平时表现四部分。理论考核占总成绩的30%,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操作技能考核占总成绩的20%,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占总成绩的30%,考核学生对常规测量仪器操作、记录方法以及成果计算技能的掌握、还要考核一些测量技术在工中实际应用的问题,以考核学生对施工测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20%,主要包含了平时考勤、提问与作业。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将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实践,以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举办测量的技能比赛,参加国家、省级的技能大赛,考取行业资格证书等,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和颁发荣誉证书。这是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补充,也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总之,在高职高专的测量教学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要学生掌握测量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及素质得到协调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综合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总结、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以上只是我在近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测量的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和方法,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测量工作的重视,促进《建筑工程测量》教学的发展,使培养的学生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陆良仁.高职高专土木工程类测量课堂教学的改革探索[J].广西测绘与遥感,2007.
[2]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4]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5]汤庆霞.《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12)
篇3
好多学校里面没有已知的测量实训点,在说测量实训时场地很难固定,就是代课教师在自己的校园里根据当地的地形定出一些自由点让学生来观测。在学生完成测量实训以后,对于测量数据的真实性教师很难判断进行测量检核;又因为测量实训场地的不确定,就会使哪些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为了不要返工而进行重测的这个问题,就进行测量数据的刻意修改,直到满足要求为止。因此,一些学生在做实训时就提问一些的实质的问题,咱们进行这样的观测对不对都不能判断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2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进
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测量实训两个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建筑工程测量的理论是教学的基础,而实训是教学的体现形式;实训过程是对所学的理论基础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分析是否对测量仪器操作技能掌握的方法。
2.1理论教学的改进
在课件中可以插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根据个人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最后采取不同的途径告诉学生,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在讲测量仪器时,一方面可以把测量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观摩;另一方面由于在室外进行实训演示时学生在外容易分心、再加之过程比较烦长,对一些示范操作过程看得不是太清等问题,也可以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一些视频,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各种测量仪器操作过程以及程序采用的新型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要重点指出多数学生容易轻视甚至出错的地方,就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2.2实践内容的改进
目前社会测量仪器的种类越来越多,发展速度及其之快,但是用于学校的教学仪器的型号非常落后,教学仪器的使用永远跟不上生产的步伐;再说绝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经费比较短缺,购置的程序非常繁杂,没有足够的资金采购各种用于教学的实训仪器,更谈不上新型的型号。在实训教学上要重点突出,合理分配。对于实训的操作环节要重点加强,达到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为了达到高职学院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教学的实践部分几乎达到50%比例。最终培养学生能力的高低是通过实践教学的效率来直接体现的。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效率是实践教学达到目的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测量实训是重点之一。测量之前首先对仪器要仔细检校,才能进行教学实训,学生在实训之前必须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通过外业施测的各个程序来进行实地观察、收集数据,在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内业整理,并认真仔细的进行检核,只有一切满足精度要求之后才能进行测图或定位放线的施工测量。
2.3考核方式的改进
学校的考核方式包含理论和技能两种方式。考核不过是手段,目的是要求学生怎样在现实的实际问题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考核的理论部分多采用试卷出一些题目进行。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就能得到理想的成绩,但不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体现。技能考试结合拟定的具体项目,每个学生单独进行,根据测量结果的精度和所用时间评判成绩,突出了技能培养,提高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根据学生两方面的完成状态在做综合的考评。
3结语
篇4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工程测量
1、过程性考核的意义
传统的高职课程考核重结果,轻过程,“一考拿高分”忽视学生能力的提高。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形成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是改进课程考核的重要措施。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及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实行过程性考核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考核较多采取期末终结性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质量没有进行监测,以最后期末考试成绩评判学习效果。这种方式对具有较强操作性课程并不实用,并对教学造成消极影响。
3、过程考核方案的设计
3.1总体设计。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个任务,每个任务和阶段学习完后进行考核。一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普通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和高程的测设等内容;二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水平角的测量、竖直角测量、光电测距等内容;三阶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导线测量、地形图测量和施工测量等内容。每阶段考核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各占50%的分值,理论考试采用事先提供题库闭卷的方式进行,操作考试单人进行操作。
3.2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例设计。对建筑工程测量采用全过程性评价,总评成绩由出勤考核成绩、平时作业成绩、实训任务成绩、和阶段考核成绩四部分组成。将实训任务成绩和阶段考核成绩比例提高到90%,可以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有利于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教学任务完成质量。笔者认为建筑工程测量总评成绩可使用如下公式计算:总评成绩=出勤考核成绩(百分制)×5%+平时作业成绩(百分制)×5%+实训任务成绩(百分制)×25%+阶段考核成绩(百分制)×65%。总评成绩达60%及以上者,可获得本课程学分。3.3过程性考核的实施。
(1)出勤考核。鼓励学生按时出勤,减少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具体实施办法:总分为100分,旷课一次扣10分,迟到一次扣5分,早退一次扣8分,请事假一次扣2分;旷课节数超过总节数的1/3以上者,本课程成绩为0分。
(2)平时作业考核。平时作业考核范围:理论课教学后的练习作业。平时作业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完成时间和质量上都要有要求。具体实施办法:学生必须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老师评定成绩应该公平公正,并将批发后的作业结果即时反馈给学生,同时要进行作业讲评,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应该认真修改。每次作业满分100分,完成全部作业并多数正确得85-100分;未完成全部作业内容,但完成全部作业的60%及以上且多数正确,得分60-84分;完成全部作业的60%以下的,得0-59分;作业如有雷同,雷同作业均得0分。平时作业考核成绩=每次作业得分÷作业次数。
(3)实训任务考核。加强过程性考核和课前预习质量的控制,鼓励学生参与实训任务,提高实训操作任务的完成率。每次实训任务考核总分为20分,课前测试10分,成果评定10分。课前测试主要内容为本次实训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预习,并认真做课前预习内容。
(4)阶段考核。为让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识,避免期末突击性记忆,本课程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测试。具体实施办法:考前两周考试题库,学生根据题库自行复习;每一阶段考试分为理论部分和操作部分各50分。阶段一理论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普通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及测量的基础知识,阶段一操作考核内容为四等水准测量。阶段二理论考核主要内容包括: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和距离测量,阶段二操作考核内容为水平角测量。阶段三理论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定向、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和民用与工业建筑施工测量,阶段三操作考核内容为闭合导线测量。
4、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过程性考核环境多样,大多比较轻松,很多学生被期末考试过关的传统理念所误导,部分学生抱着混混就能过关的态度,不重视考核要求,或者不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通常参与过程性考核对象较多,考评内容多样,考核记录和整理也要同步,与此带来的工作量增加较多,要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档案收集整理;许多学校实行教务管理系统,对成绩的管理和存档操作受到系统限制。学校要改进学生成绩管理方法,优化相关的档案管理,解决管理问题和管理难题,使得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和全面。
【参考文献】
[1]余向平.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6(13)
[2]石晓梅.浅谈过程性考核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01)
[3]魏芳波,杨涛.高职院校过程性考核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
篇5
关键词 土木工程测量 实训教学 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9.060
Application of Task Driven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
QI Xiufeng
(Inner Mongolia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10)
Abstract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of civil engineer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has strong practicality, wide application, new equipment and new technolog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has developed rapidly, etc. To explore and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in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driving method to illustrate in train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ineering surveying, subjective initiative, practical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s effective.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ing; practical teaching; task-driven method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出教学任务,把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任务的各个环节中去,学生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效地建构所学知识并锻炼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设计教学任务是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对于不同的课程,其任务的表现形态各不一样,但都应该是该门课程所反映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社会实际工程需要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从事该职业工作情境的再现。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应用面较广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两大环节,在其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要求
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过程中,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测绘技能的既有效又重要的途径,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实训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就是一个个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教师要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学习测量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测绘技能,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其实训教学过程中为了能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法并且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其课程实施和设计教学任务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1 设计任务要科学合理
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工程项目岗位中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优化和整理,既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高低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等各方面,同时还要兼顾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设计出来的实训教学任务能够通过学生自学和老师的讲解与引导等方式顺利完成,做到科学合理。
1.2 任务目的要明确
设计一个成功的教学任务是任务驱动法实施的前提。在实际工程项目的测量中会遇到各种不可预估的条件和环境,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实训场地的条件和环境要尽可能模拟现场真实环境,具有仿真性。教师要编写科学合理的实训大纲和实训项目,要熟悉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和实训目的,经过认真思考,仔细衡量,科学、准确、合理地设计一个个的实训任务。而且任务的目的必须明确,让学生知道实训的目的是什么,能用到哪些方面的理论知识,使用到的仪器工具有什么,既要做到工程建设的应用性强,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并且要涵盖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点和要掌握和技能点。
1.3 任务的实施性要强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性很强。教师在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社会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应用性和教学任务的可实施性,尽可能设计一些通过实际操作就能够完成的教学任务,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对实训任务的完成来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掌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还应该注意实训任务在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能够在上课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做出合理有效的任务实施计划,不拖沓,不延误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很好地完成实训任务,使得实训有效率,有效果。
1.4 任务层次要分明
职业院校的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很大,如果不通过知识的分解和技能的分项锻炼直接完成一个测量项目,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确实有困难,因此设计教学任务时可以把一个大的教学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任务,而这些任务之间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通过这些小任务的完成,学生就学到了完成该项目所需要的知识,也能更好更快的掌握这项技能。例如,普通水准测量作为一个大的知识点,可以分为水准仪的认识和使用、普通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施测方法及水准测量成果计算三个具体的小任务,每个小任务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彼此衔接、目的明确,方便实施,通过这三个小任务的完成,使学生能够进行水准测量的施测和内业计算,达到了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目的。
1.5 任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曾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是建立在“传递――接受”的教学理念上,实训教学一直充当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一般是先讲解完理论知识以后,再安排实训,而且大部分实训内容都是由教师把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要求讲说完,学生再按照统一要求的仪器工具、统一的思路和方法去做实训,明显体现出教师是知识的主动施教者,而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而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出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6 任务评价要健全
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方法过程简单而且片面,无法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考核方法应采用过程性考核和师生共同评价为主,并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提倡考核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学生每完成一个测量任务,教师就要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如测量方案的合理性、实施过程的正确性、测量标志的规范性、技术报告的完整性、测量数据的质量、测量成果的精度是否合格等等,教师在课堂上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并且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最终再由教师进行总体分析和总结,这样既能使学生互相交流又能达到考核和评价的目的。另外,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可以将每个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测试,如理论知识考试和仪器操作考核等,测试成绩也要计入每个任务评价考核的成绩。学生期末最终成绩为每个任务成绩的总和,这种考核和评价体系既客观又全面,而且形式多样化,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案例
根据上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要求,并结合我校院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目标和项目及教学任务设置情况,以教学项目之一控制测量为例来说明我校教学任务的设计与安排。在原来的教学中,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是独立的三部分内容,一般是分别讲完这些内容以后,再讲控制测量。随着我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把这些内容设置为一个教学项目,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把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到该项目中,再把项目分解为几个教学任务,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并结合其它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施该项目的教学,其项目及任务设置情况如表1所示,这里仅供同仁们参考。
通过表1的教学项目及任务设计书可以看出,该教学项目及任务符合实际工程需要和社会岗位需求,任务设计科学合理,任务目的明确,层次分明,能够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要求掌握的技能点全部包涵在一个个的教学任务中,使学生通过这些任务的实训达到了掌握理论知识和锻炼实际操作技能的目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现了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做”一体化,大大提高了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结束语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际工作技能。随着测绘新仪器和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并结合实际工程对测量人才的知识与技能需要,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我们要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任务,探索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加符合工程建设需求的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淑慧.任务驱动主体参与教学法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6).
篇6
【关键词】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7-0016-02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工学结合能否得以实现的基础,是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备条件。随着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推行,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势在必行。
我院建筑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力学、建材、土工实验室,以及测量、建筑技术、建筑装饰等实训室。自2006年被立为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以来,经过实训场地扩建、实训装置建设、新设备扩建,以及实训环境建设等实训基地已初具规模。
一、基地建设思路与实践
1.根据职业能力需要整合实验实训室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首创了具有高职建设类特色的以培养建设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的,以职业能力为支撑,以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仿真模拟和工学交替为途径,以实现就业即能顶岗为目标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试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制定课程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出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出合理的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推行,完全颠覆了围绕理论课程进行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模式。
实训基地建设要突破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训练的旧模式,建立有利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新模式。[2]根据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中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重构要求,我们将先前分属力学、建筑材料、地基基础等课程的实验室整合成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一方面,按照学习工作任务和项目要求调整实训场地的布局和实训设备的配置。比如,压缩了验证脆性、韧性材料的应力应变的实验场所,用于增加钢筋取样与性能检测设备的台数,将演示、验证型实验项目改革为应用型、综合型实验项目。另一方面,实验室整合的同时进行了建筑材料检测室的计量认证工作,根据实验室计量认证的要求建设实训场地。在检测设备、检测环境等方面按照检测标准要求配备,同时在检测程序、检测报告等方面都按照计量认证的要求设置。还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配置了技术水平高、操控性能好的仪器设备。如增加了数字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混凝土超声仪等用于建筑实体检测的先进仪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业能力训练。
2.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室”的要求创建实训环境
我们在测量实训室扩建过程中,结合建筑测量技术和高端测量仪器的使用,启动了5000m2仿真测量实训场地建设,利用校园及周边区域布设四等级以下测量控制点位200多个,并进行数字化成图。又购置了先进的GPS定位系统、智能全站仪等先进的工程测量仪器。学生可以在实训场地边学边练,完成集测量技术、测量仪器应用、计算机应用和绘图训练等内容的学习训练,包括工程涉及到的导线测量、高程测量、地形测绘、工程放样等项目。实训场地还可供学生完成四等以下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为地形图测绘、数据采集和定位放线提供了可靠的检核依据。我们还在各实训室设置了配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学区域,自制了仿真的节点展示、检测构件、钢筋绑扎、砌筑抹灰等多种实训装置,提供了相关的规范、标准、图集等资料,使学生的“学”与“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3]
3.按照互惠多赢原则校企共建实训室
例如,由我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组建的“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实训中心”。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在教学、人才培养、技术等资源的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工学结合的特点,使实训基地增强实训效果,强化岗位技能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培养。
喜利得公司是一家在建筑及建筑维护领域内为专业客户提供高质量及高附加价值产品的全球知名企业,“喜利得建筑紧固技术培训中心”将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的紧固、防火封堵等先进技术和钻孔凿破、射钉固定、测量定位等尖端设备引入到我院的实践教学中来,既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条件和技术培训,又根据喜利得公司产品的需要,通过现场演示和讲解,在中心开展产品推介和技术培训。同时,培训中心还为相关院系的师资培训、为科研以及社会服务搭设一个高水准的平台。
再如,我院与德国萨克森州建设协会、德国凯莱国际公司下属的长兴伊通公司合作,增加了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实训的校内实训项目,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取得由德国萨克森州建业促进协会及长兴伊通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学生实训所用的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全部由长兴伊通公司免费提供,学生学到了新技术新工艺、企业的新产品也得到了推广,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4.建设装备水平高、教科研共享的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上,既加强与课程建设的联系,更新、添置、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的仪器设备。同时也注重创造教科研条件,增加高、精、尖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建设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例如,我院配置的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动三轴试验机,它可以比较灵活地改变和控制试样应力状态直接模拟各种动力作用,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固结度和孔隙水压力的消长,较好地模拟不同排水条件下饱和土的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它既可用于岩石、砂土、岩浆的轴向压力和侧向压力的强度试验、土动力学试验,也可用于测定细粒土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是目前室内土的动力特性试验先进的试验设备。然而,由于设备投入大,运行成本高,我们在为我院教师顺利开展科研项目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向周边企业和院校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二、基地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在基地建设中,我院注重跟踪技术前沿,优化实训设施,营造真实的岗位环境,努力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既是建设类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具教科研项目开发、行业技能培训鉴定、行业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功能的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1.基地建设的成效
(1)促进了“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411”人才培养模式专项能力培养阶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将专项能力培养阶段的课程进行了重构,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更好的贯彻了工学结合的要求。依托基地的实训条件建设,完善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各专项能力培养所需的实训条件,突出了专项能力训练的重点,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体系。在2007级、2008级的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如建筑材料检测训练、建筑识图与构造基本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结构基本训练等多门独立的专项职业能力训练课,不仅与理论课程构成了良好的对应补充关系,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项职业能力,也是工学结合的有益尝试。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中注重真实情景的布置,强调完整工程的体现,在提供了完整的专项能力训练条件的同时,也提供了用于感性认知、参观学习、工艺流程等多方面实训的设施。实训基地使“41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认知实践、校内实训、跟踪实践、仿真模拟、顶岗实践”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认知实践、校内实训、仿真模拟三个环节能在校内实训基地得以完成。
(2)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的开展
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多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整体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依托完善的实训基地,专业开发了基于工作课程体系,开设了多门尝试工学结合的实践课程。另外,实训基地还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年轻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轮岗训练,迅速提高了年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于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掌握,为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完善了实训条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专业对于能力培养和能力评价的重视。完善的实训条件为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能力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个人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前景。
实训基地建设使学生获得了更广泛的培训机会,培训的内容和专业有较大突破。学生除获得各种如测量放线工、钢筋工、施工员、质检员等职业技能证书、岗位证书外,还可获得校企合作开办的各类如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紧固技术等培训证书,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也有明显提高。
(4)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促进了基地资源共享。
建成的实训基地为我院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市政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等专业承担了实训教学,校内共享专业达13个。为教师的教科研工作提供了实验场所和技术服务,有多项省厅级教科研项目和精品课程在基地进行。同时,还为我院周边院校开设相关的实训课程,以及开展了材料检验检测、测量放线、钢筋绑扎、砌筑等工种的技术培训和鉴定;为浙江省中职师资、全国高职师资开展了高技能教学能力培训;为农民工开展了钢筋、抹灰工等技术培训;还相继举办了省高校学生“天地杯”工程测量员技能竞赛和省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等。
2.基地建设的问题
我院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虽然已注重基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但如何保持实训基地科学、有序的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1)要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基地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推进基地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绩效评价是将资金支出与效益产出挂钩,应结合专业做好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调查、研究与论证工作,应包括项目建设工程预算表、工程进度计划的详实的建设实施方案,验收合格后应对新建实训基地的使用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教研结合,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应有效能。
(2)要建立与企业长期合作机制
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学院应主动与企业沟通联络,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多赢的原则,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4]在政策、经费、组织和人员等方面提供充分保证,在人员培训、技术服务、横向课题研发等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3)要加强基地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支撑,引进校外专家和企业中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授课,要注重选拔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企业或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参加实践教学,改善现有指导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引进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建成一支能保证完成实践教学、科研和开发任务的业务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总之,学院要总结以往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广泛调研,勇于创新,形成实训基地整体建设、评价考核方案,推出适合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要求的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
篇7
关键词:技能大赛;综合能力;建筑专业;人才培养
技能大赛对教师教育理念、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人才培养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笔者长期在教学一线岗位从事建筑专业教学,且自2009年以来连续6年担任《工程测量》技能大赛的指导工作,其中有两年自己也参加了教师组的比赛,深切体会到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充分体会到专业知识、团队精神、临场发挥的重要性。根据历次指导技能大赛的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阐述技能大赛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作用。
一、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是学生必修课程,由于目前很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愿意上实训课程,所以,专业理论课程比例远远大于实训课程的比例。原因是,有的专业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更缺乏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考核的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要求极高,它最能反映行业发展最新技术动态。大赛项目的内容范围广、难度大,超出了正常的教学要求,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自身必须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江苏省或全国《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中,有许多内容不属于正常教学范畴。比如理论考试中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测绘、误差的知识,这在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正常测量课程中介绍得非常简单,而在比赛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要求我们指导教师紧扣比赛的大纲和规则搜集资料,不断给学生补充课本以外的知识。在技能大赛中,学生比赛成绩往往也反映了指导教师的水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校学生技能大赛其实也是该项目的指导老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较量。要想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教师自身就要掌握娴熟的技能操作,而不是单纯完成教学任务,要带领学生转向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实践操作,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
对于专业教师而言,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水平,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或自己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这一点我们学校就有好的做法,把专业教师参赛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作为各项评比的优选条件,这对教师是个促动。几年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明显得到提升。经过多次的校、县、市、省技能大赛的锻炼,学校成长了一批技术精湛的教学骨干和金牌教练,这些榜样充分发挥了他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各级各类的教学教研沙龙中推广成功教学经验和成果,以老带新,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充实教师的教学资源,合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衡量技能大赛的水平,是岗位任务完成的质量和速度,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例如,近几年工程测量大赛中最终评价成绩和名次,是保证精度的要求下比时间,时间越短者排名靠前,这样评价学生的综合实力。有教师认为,没有必要这样比,因为在实际职业岗位中没有必要这么精准,速度也没有必要这么快。我认为,大赛比的不只是知识和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比学生的一种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过程的积累。这就促使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发生根本转变,通过自身的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全面掌握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及时、合理地改进教学方法。
另外,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都可以提前察看现场。各学校在建实习室时,也模拟技能大赛的情境,其目的是提升教师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赛前的实践实训指导,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尤其是生动的教学案例、视频、动画等,这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时,需要与学校相关部门、相关人员以及行业企业合作,有利于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教师加强与社会行业企业的横向联系,把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进而有利于指导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规划。
近几年的工程测量竞赛项目是团队赛,考核内容全面。特别是全站仪的考核,量大、面广,每个环节之间又是关联的,包括导线测量、导线计算、坐标放样、坐标测量,要求小组成员之间注重团队合作、安全操作、有较好的职业素养。每个考核环节都有具体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和明确的评分标准,考核内容紧密结合岗位职业活动流程,评分标准符合职业标准规范。技能大赛为教师找到了课程改革的切入点,以技能大赛为载体,以项目任务为驱动,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做中教、做中学,边做边研究,把每一个教学项目都当作岗位工作任务来要求和训练,这样可以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促进教师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纵观近几年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团体参赛、团体项目和校内教师与校外技能培训师的双重指导逐年增多。师生之间的合作、学生团队之间的合作,在职业技能大赛中表现得尤为重要,这也是职业领域对职业技术人员团队合作的要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离开了团队的合作,岗位任务就难以完成。在合作过程中,能让教师与学生有着更为亲密的接触与交流。不管是参赛方案的制定,还是训练计划的实施,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同心协力,全力以赴。本人连续几年带技能大赛,跟学生接触的机会多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知识的优势和盲点、性格特征、心理特点等都了如指掌,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便于在训练或赛前有针对性辅导。在平时的专业课教学中,与学生接触不是很多;而技能大赛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协作,默契配合完成比赛项目。这不仅会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升华,实现技能水平的提升,同时亦会促进学生之间合作能力的提升。师生的和谐相处,直接引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良好的研究氛围,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的过程中,能全面掌握社会、用人单位对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需求和相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提升了教师的能力,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从而更新了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职业学校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掌握职业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其中就包括敬业爱岗、团队协作。这是企业特别关注的。
四、改变教师的育人理念,增强教师的职业情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大赛是学生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艺和技能的最好平台,他们能展示自己独特、精致、创新的成果,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娴熟、高超的技艺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力。这一切都会让教师产生观念上的转变,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审视自己的职业价值,从而会给自己重新定位,树立新的学生成才观。
技能大赛让有才华的人才脱颖而出,同时对于教师也是提升职业能力,增强职业幸福感的契机。《工程测量》这个比赛项目在室外进行,场外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观摩。在观摩其他代表队的比赛情况和为自己的代表队加油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自己的幸福感。大赛的氛围会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以新的价值观、人才观审视自己的工作,会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信心。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热情等职业情感,会因大赛的激励而勃发。技能大赛是一个精细活,要求指导老师知识要全面,技能要扎实,心细、周到、临场应变能力强等。技能大赛结束后的反思总结,更能使教师坚信经过自己精心培养的学生会获得更好发展,从而会振奋精神,更加精益求精地对待自己的职业,并在教学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收获职业的幸福,增强职业情感。
参考文献:
[1]蒋红枫.论技能大赛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J].职业,2009(23).
[2]游静,熊艳兰.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力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1(22).
[3]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
教论坛,2011(1).
篇8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职《工程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适合中职教育发展的以培养适应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文化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现代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即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改进《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使其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明确培养对象,满足企业需求
《工程测量学》是工程测量专业和地质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内容极其广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明确培养对象,在教材的选取上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有的放矢,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如就“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精度分析”、“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及其精度分析”等两个专业共性的问题应当结合现代企业需要共同进行详尽讲述;而地质工程测量部分只对地质专业学生做详尽讲述,对工程测量学生只做系统介绍即可。切实注重不同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适应能力,真正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能够应用所学过的这些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满足不同领域工程建设发展对学生的需要。即做到让不同专业学生学即所用、学即能用,毕业后能顺利参加工作。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工程测量学是围绕着各项工程建设对测量的需求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关测量理论、方法和仪器研究的一门学科,它与很多工程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建设事业的发展,工程建设项目越来越多,需要解决各类工程建设中测量问题越来越复杂再加上测量仪器更新换代之迅速,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企业需求。因此,改革当前《工程测量学》教学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势在必行。
2.1《工程测量学》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打破“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上课根据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式,对于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采用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边讲边练,精讲多练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多解问题、方案选择采用思路引导或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对于非重点、难点及描述性内容采用老师指点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降低《工程测量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授课的主要形式,计算机、投影仪、多媒体课件和绘图软件的灵活使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特别是对测绘仪器使用的讲解上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有助于学生直观理解。如陀螺经纬仪、全站仪等仪器穿插大量图片,使学生对这些仪器及其操作流程、应用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构造空间模型,测量后内业数据处理等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都有很好的帮助,从而更好的达到课程改革的目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网络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如在校园网上相关的教学资料,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自己阅览学习,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2.2《工程测量学》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实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门课程掌握成败的关键。只有通过实验和对测量仪器的操作、采集数据、进行计算、测图或施工放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和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和完善工程测量学实践环节,是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笔者认为实验课教学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测量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解决建筑工程测量技术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故此在实验课程进行前一定要选好实验课题,选的实验最好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并提前向学生公布以便使学生提前为实验做好准备(包括实验用到的理论知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
(2)实验步骤明确。实验步骤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步骤有条不紊进行。如要求学生按工程要求进行图上设计、实地踏勘选点、实地测量等。
(3)实验实施环节分工明确,安排有序。为了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防止实验课实施过程中杂乱无序,和个别学生因产生倦怠情绪而不亲自动手的情况发生,实验的安排应当分组比赛进行,每组人员分工明确组织有序。这样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测量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
(4)实验过程中及时排疑解疑。这一阶段是测量实习的最重要阶段,学生在课堂理论学习中遇到的疑问和未掌握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务必要对其实验过程中提出的疑问及时发现及时有效解决,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知识巩固和加深理解。
(5)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实验总结报告分为实验操作记录和实验分析总结两个部分。学生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有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回顾,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概括总结能力得提高。
3改革考核机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工程测量学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考试的形式,采用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测试双重机制考核,理论和实验两项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具体办法如下:
(1)理论水平测试,包括平时考查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个部分。在教学中,平时的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期末考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命题考核。
(2)实验测试,包括平时实验成绩评定和期末专项抽题测试两个部分。平时实验成绩根据平时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 期末组织专项抽题实验考试采取学生随机抽题,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要求根据最终实验结果的准确度来给定成绩。
总之,我们要本着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开拓创新《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工程测量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宝波,黄德芳.工程测量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2] 党星海,郭宗河.工程测量.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 张正禄.工程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篇9
【关键词】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现状;改革措施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特点就是一种就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岗位的职业教育。而建筑工程技术又是目前普遍高职高专教育中一门非常热门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向为能够从事生产一线的施工和管理人员。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目的,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
根据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社会欢迎度,总结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以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和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材质量不高
只是简单地把高等本科院校的教材内容缩减的传统模式已不再适合高职的教学。首先这样的教材不具有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其次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对于理论的学习效果比较差,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深。
2、理论教学质量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学习氛围不浓,学习热情不高,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课堂学习态度散漫,纪律涣散,所以存在严重的课堂教学问题。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首先,实验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环节薄弱;其次,填鸭式学生课程设计,没有真正的培养和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4、顶岗实习效果差
很多学生在施工现场不知道学什么,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实现学以致用;高职院校没有有效与合理的实习全过程管理监控,企业没有及时、真实的反馈信息,以致学生实习认为不明确,专业技能没有得到锻炼。
5、教与学环节问题多
专业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理论教学和实践经验教学没有完美结合;学生没有创新精神,对于施工工艺方面一味的模仿学习,没有开阔思维。针对以上问题,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应该减少理论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和质量;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教与学的实践教育体系改革,探索一种学生易学、易懂、易掌握的教学模式;与此同时,进行专业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企业管理的能力。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1、理论课教学的改革
在基础课上必须开设数学、英语、企业管理、建筑法律法规等课程,从基础抓起,致力于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问题,提供学生第二次学习的平台。把基础打扎实,提高学生理论学习的自信心,可以为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基础课的设置是以提高学生的工程管理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思维能力为主。
在专业课上可以开设建筑力学、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现场处理问题能力为主。首先针对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精简,例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大传统力学整合为建筑力学一门学科;教材的内容去冗留精,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于复杂的定理假设和设计计算可删减,以“必要、实用”为依据,对于工程实例和可感官的图文应增加。而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在教材编写上面采用以具体工程项目为导向,把要教的所有章节内容全部融合在这个工程项目上,把要学的所有知识点全部穿插在这个具体的工程项目上。把建筑设计的理论和建筑构造全部提炼在该工程项目上,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学习,有对象的学习,就像现场参与项目一样,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对这个具体工程项目必须设置的非常合理,符合房屋建筑学知识体系的规定,才能相应彰显出所要教导的内容。
2、教师素质的培养
“师者,传业授道解惑也”。第一点:对做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对自己所教课程应该有思考和专研,精益求精,做到“术业有专攻”。苏霍姆林斯基对教师有一句话“请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第二点:教师不但要拥有渊博的知识,还应该要有高尚的人品,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的教师,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一定程度上比正式的说教的作用还大。“一支粉笔一张嘴,三尺讲台度终身”,已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合我们现在高校的教学,所以第三点我们要做教与学的改革,老师独占课堂,单一的控制教学过程,老师太过于主体,学生太过于被动和从属,这样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阔性。要高度重视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针对我们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我们以项目为导向,传授给学生知识,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简单的高学历,而是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这也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己实践经验,深入工地,参与项目,通过学校组织的下企业参与工程项目来提升自己,以便更好地来传授学生知识。
3、提高学生实践的质量
首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提高实践与理论课的课时比例。采用实验室多媒体教学,边做边学;进行课堂外教学,实际的建筑实物和施工样板,可感观的学习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实现现场教学,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时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严格把控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的质量。对于实践性的课程设计改变形式主义,教师实实在在落实好设计任务和要求,学生认认真真的动手和实践,以高质量的设计成果为考核标准,同时兼顾学生的实践过程。我们可以探索把学生放到施工企业具体的工程项目上,采取“拜师学艺”的方式,从工程 “地基-屋顶”的每一个施工环节,从“环境、安全、成本、质量”每一个控制要点,由师傅手把手教,学生查阅课本、规范,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真正到工作岗位后,可以做事,并且都做好的效果。
4、利用企业的反馈
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培养一批企业所认可和受欢迎的应届毕业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紧贴行业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对建筑行业市场进行调研,确定学生的职业岗位方向。然后,针对岗位工作进行专门的综合训练,通过构建教学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所以,施工企业的认可是我们培养人才成功有力的证明,我们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企业的反馈,他们的反馈对我们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建筑做为国家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对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建筑业的发展除了受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外,还有我们的工程师和在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没有这些人在工地上辛辛苦苦的实践,就没有好的建筑的出现。而指挥这些人的技术人员的培养任务,就落到了我们职业院校的肩上。因此,搞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意义重大,只有我们改变现在的这种教学模式,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
篇10
关键词:就业;改革;企业;竞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88-02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我国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和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已经显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非常缺乏。把满足就业需要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我们高等教育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该文以我院工科课程《工业现场总线》几年来的办学情况为例就如何促进学生的就业进行了一些探讨。
1 课程的特点
《工业现场总线》这门课程是控制、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交叉与集成,几乎涵盖了所有连续、离散工业领域,如过程自动化、制造加工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家庭自动化等等。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体现了控制领域对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增强可维护性和提高数据采集的智能化的要求。正因为《工业现场总线》课程的这一特点,在开设《工业现场总线》这门课程时,我们以就业为出发点,采用让学生进入企业、从企业引进实际课题和任课老师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形式大大改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知识结构,顺应时代的需求,拓宽就业面,提高就业率。这些措施将使得我们新升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工科类人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对学生的前途和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2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的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综合教学管理方式。在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理论教学的课时占课程总课时的三分之二以上。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工业现场总线》课程的兴趣是相当浓厚的,课堂的氛围也相当好。但是,这门课程是控制、计算机、通讯技术的交叉与集成,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对于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是很好,进行理论教学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刚开始学习的兴趣慢慢的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淹没了。因此,我们增加了实验课时的时间,同时将实验和理论交叉进行。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现场总线知识以后,就可以对其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的效果。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教学用的PPT制作尽量直观、简洁、条理清晰,内容囊括动画、视频、实物照片展示、复杂过程的分解演示等多种形式,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另外,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材的选用上也必须本着“适度、够用与实用”的原则,我院首先选择的教材是北航版的《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这本教材作者讲的非常详细,设计的内容也非常多,对有些高校来说是一本不错的参考教材。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学到一半就学不下去了,主要是内容多,学生一下不能理解这么多内容,学到后面的时候学生都跟不上了,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后来教材换成《CAN总线技术》,内容上精简了许多,教材的内容也更加接近实际,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信心大大增加,在兴趣的驱动以及信心的鼓舞下,很多学生能够跟上老师讲课的内容,同时自己能够在课后花很多精力将整个教材的内容学完。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课程的改革离不开教师,师资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校工科教师很大一部分来自师范类专业,他们虽然具有相对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是,大部分教学方式陈旧单调,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和抽象,脱离社会实践;教师科研工作重量轻质,成果难转化成生产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也是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针对这一情况,我院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支持老师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能力。每年的寒假暑假派教师到北京、深圳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将专业老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到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新技术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服务等。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给学生更高质量的实践指导。同时,教师积极参与项目开发,以项目开发为驱动,把项目运用到教学和实验中。对开发的项目进行反复运用之后,最后将此项目形成一个优良的实训项目在教学中综合运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导师制,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在项目中,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自己的任务。如今,《工业现场总线》这门课程的教师大都在企业工作或者锻炼过,在学校也有自己所接的横向项目,足以给学生提供动手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4 将课程实际课题与企业相结合
将《工业现场总线》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的毕业设计联系起来,学生以《工业现场总线》为题材进行毕业设计,进入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改善人才培养环境,缩短就业适应期。学生进入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并不是不管学生了,而是学校老师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用人单位提供给学生的设计课题涉及面广,大多数使用的是新技术、新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明显的经济效益,这样的课题能够用到一些先进的实验手段、仪器、设备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学生到用人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还获得了直接参加工程实践、科研项目或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的机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除了正常教学时间外,鼓励学生利用每个寒暑假,深入企业进行切合实际的社会实践,为将来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基础。我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与学校周边的工矿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我们既可以将学生放在他们工厂实习,做毕业论文,同时也可以借助老师的资源将一部分的课题带回学校进行设计。这种与企业合作共带毕业设计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得到锻炼,教师也能够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师生均有获利。一旦成果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充满活力。
5 将课程与电子设计大赛、制作和培训紧密结合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各校可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力求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在电子设计大赛培训中,我们培养学生参加有关现场总线方面的电子设计竞赛,通过这样的竞赛,学生能够在系统设计、方案论证、整机装调、选用新器件及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自信心也能增强。在学生以后的就业岗位上,独立工作的能力也较强,肯吃苦,能独立思考,这样会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两年一次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我院的学生已分别在省里和国家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没有电子竞赛的年度,可以让学生参加电子设计与制作培训,这些培训主要以实现一个或多个功能的系统为目标,全过程均由学生完成、教师指导,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生每完成一个设计项目后,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要求老师要掌握学生的工作进度,对教学内容也需要及时更新。在我院的《工业现场总线》课程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作自己的设计,学校提供一定的场地,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小的电子制作,成本一般不高,可以接受,同时能够让学生熟悉器件,掌握焊接和调试方法。初期可以购买万用表,万用板等常用工具,购买一些简单的元器件,比如独立CAN 控制器、SJA1000,TAJ1050,构成简单的收发电路。在硬件完成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程序的编写。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学生从中得到的经验是任何书上都学不到的。
6 结束语
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且这种不利的环境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增加学生的就业,为了学校以后的发展,必须尽力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对于老师来说最需要改革的就是课堂教学,必须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联系起来,将课程的建设与学生的就业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在校内或者企业内进行创业实习,增加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创业自信心,为学生的就业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 袁近.以就业为导向:染整专业教改探索[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 温琳.浅谈以就业为指导的《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改革[J].科技创新与应用[J],2012(12).
[3] 王越,韩力,沈伯弘,赵显利,俞信,胡克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 上一篇:模拟企业管理实训总结
- 下一篇:电气控制技术实训总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