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6:17: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应用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应用实训总结

篇1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革,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可以提升其发展效率。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难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较低

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较高,但是,一些学生却没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导致出现整体学生基础能力降低。在职业院校学生新生入学期间,计算机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量,难以全面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无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1]。

2.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观念滞后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观念较为滞后,不能明确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目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掌握不足,一味的重视应试教育,难以与新形势下教学要求与时俱进,过于强调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忽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学效率降低。

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重要,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率较低,无法根据学生的根本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质量降低[2]。

4.教学考核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师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无法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采取统一命题与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进行考核,不能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升其发展效率[3]。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提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改革思路的实际情况,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提升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其次,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设计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中心,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效率。最后,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模块与方案,引进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4]。

2.教学改革措施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较为重要,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首先,改革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采取职业岗位培训方式改革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设计实训教学任务、实训教学项目与实训教学实践活动等,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改造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提升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与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效率,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简化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教学方式,利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案例等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再次,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与测试平台,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讨论相关知识[5]。最后,考核体系的改革。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讲解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革考核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全过程的考核体系,突出计算机实践技能教学,逐渐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全面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

首先,要设计具体模块范例。例如:Windows操作教学中,要设计个性化的桌面设置与个人资料管理模块等。对于Word文档排版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考试试卷制作模式。其次,课程案例示范。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引入案例为其演示,例如:课程表教学案例演示、个人简历教学案例演示等,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岗位实践能力,提升其发展效率。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作业考核,全面分析学生的表格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制作规则与不规则的制作方式,完成各类表格的制作。

4.岗位模拟实践教学

要为学生开展岗位模拟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模拟岗位实践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效率,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体系,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实训教学质量。

篇2

关键词:一体化;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是愈加趋于综合高端化的发展。对于只会学习和考试的人才,只有学校和教师喜欢和欢迎,而社会更喜欢既会学习又会实践又有头脑的综合型人才。在这个背景下,像计算机这类实践性强的应用技术专业更加应该开始实施“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应当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强化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效的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健康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设计原则

第一,,时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转变以往完全接受形的学习,要刺激他们对待学习主动出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真正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制定的教学计划、设定的目标都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第二,坚持有效的学习理论为指导。对于一个新型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学习和坚持正确有效的学习理论。积极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增加他们动手锻炼的机会,带动学生去思考和反思,不断的重复练习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第三,设定三维目标作为教学向导。“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教给计算机知识,更是要让他们能够运用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进而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认识,创造出新的计算机技能。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第一,加强学校“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投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对教学设备硬件的要求特别严格,必须具备满足这种教学方式的空间和场地,以及配套的基础设备。此外,还应当打造一个独立于学校之外的模拟实训基地,让学生可以实践操作。一方面,说到这个学校的硬件设施,主要还是在教材和课件方面的不充足。教师要加速改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材和课件,给学生提供一堂有价值的教学。平时,多借助多媒体设施来进行辅助教学,增添学生学习的乐趣,弥补教材中知识的不全面。学校还应当组织本校教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材进行整合编写,根据本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写一本有针对性的教科书。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实训基地,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快速建设起来。学生的技能不能只通过看书、看板书等习得,还要在具有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去不断练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实训教室里边学边做,用大量的实践操作的练习才能增长学生的计算机技能,验证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训基地对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在实际问题中用计算机知识去突破它,会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帮助他们去深入思考,从而能够总结出更多知识。第二,组建一支“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还需要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学的引导人,带领学生去验证知识,得到技能。打造一支这样的队伍,首先要转变思维意识,让教师们从内心去认同这个教学方式。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教师,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有一个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才可以带出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学校要给教师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去接触新鲜的思想,同其他优秀教师去交流学习,从而打开自己的眼界,充实自己的教育认知,并且用这种创新思维影响学生。此外,教师对待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要有足够的兴趣,不要认为这种教学会有难度,开展起来会不顺利,在心里打了退堂鼓。要充分理解“一体化”教学的真正内涵,发挥出这种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提升整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为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设置一些物质奖励,对在“一体化”教学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第三,制定符合“一体化”教学的计划安排。为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开展的有教学价值,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班授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这种高低不平的能力状况会使“一体化”教学实施的不顺畅,影响它的效率。所以,将他们进行分班授课不是对他们的不公平待遇,而是为了让他们都能够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分班教学让能力稍差的学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更加快速的适应“一体化”教学,而能力强的学生也会因为体验到教学的乐趣而更加努力学习。学校还应当多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技能竞技比赛的机会,技能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不足,像更优秀的同学学习,增长自己的能力。技能比赛还能提醒学生注意操作中的细节,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到了真正的工作中更是不得马虎,对待工作要有责任心。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一体化”教学培养出来的综合型人才正是社会中急需的人才,这对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个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进行模拟实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一体化”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这类专业的教学。“一体化”教学开启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新篇章,让教学的内容不再单调,让教学的方式更加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丰富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提升了个人的综合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黎永碧,杨战旗.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科技风,2011(05).

篇3

关键词:开放教育实训;实训教学;协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1-2680-02

The Opening Educates "Computer Application Foundation" Discussion of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WANG Xiao-hong

(Huna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al Basis of Computer in open educ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using practical training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instruction, dividing the practical training into several ‘problems’ so as to make students study independently or cooperatively for solving these ‘problems’, which hav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make full use of teaching platform. Using a variety of ways of practical training, such as 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 online study independently and practical training collaborating with study, there will form the model of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teaching on the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ing resource.

Key words: practical training in open educ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1 电大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现状

电大开放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开放教育的学生怎样合理熟练的应用这些资源,这对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有较高要求,因此电大开放教育应重视对学员计算机基础及网络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了让学员学以致用,能利用计算机基础操作灵活地选取开放教育中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培养运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科研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大系统的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与传统的学校面授教育不同的教育形式,其本质特征是有一定规模的学生进行一定次数的集中面授和根据网络中提供的教学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近些年来,各试点电大都积极进行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电大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每天都在探索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等等问题,“面向应用需要、采用多种模式、启发自主学习、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团队精神”成为一种新型电大教学理念。

2 实训教学的构思与创新

我们时常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议论,“我们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从初中时接触起一直学到大学,但现在要我组装一台电脑我都还不敢弄”。看来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存在着不少弊病,《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概念抽象、知识点多、操作性强。如果仅是对每个功能及操作做讲解,学生只能停留在简单的想象中,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掌握,从而对计算机学习失去信心。所以我们必须从传统的解说转移到动手操作上来,引入面向应用的实训模块代替传统的理论面授。根据教材的特点,我们把计算机应用基础为分五大部分:XP操作系统的操作知识,Word的操作知识,Excel的操作知识,Powerpoint的操作知识与网络操作知识。这五个部分看似独立,其实相互关联,前面是后者学习的基础。为了立足应用层次,我们把五部分内容分成五个模块,树立“学以致用”的学习观念和教学理念。把基础知识具体化,把抽象事物形象化是打破传统授课方法的具体形式,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应用软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体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而言,大部分老师在讲解操作系统这章节知识时就按书上内容,从CPU到主板,从存储器到外设,一堂课讲下来,学生处于似懂非懂之间,往往在老师离开教室时学生就把学的东西还给了老师,怎样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呢?我们可以利用天然的实验室――“电脑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实训课程安排,要求学生自己到电脑城组装配置一台电脑,要求学生先在网上了解相关内容,比较不同机器的性能,这样一次课下来,学生对CPU、主板芯片等具体形象的事物就一一记了下来。

3 实训教学的实施策略

3.1 编写实训模块说明书

编写模块说明书是本课程实施实训模块教学的重要前提,说明书一般分为验证性基础实验和综合应用性项目实训两部分。验证性基础实验训练学生使用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从实际应用中提炼项目实训的实例,充分重视项目实训实例的典型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综合应用性项目实训可以结合学生工作行业特点,比如:根据市场营销专业,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做个产品说明,要求具有影、音、像、动画于一休,使学生认识到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密切关系。

3.2 教师组织实训导学

教师在组织导学时要求提供给学生一份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使学生明确每一次课程学习的目标、任务及学习方法。

首先,教师应把每一次实训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经过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上机实践,最后成功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在实训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完成实训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学员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问题”,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掌握好。学生解决好每个“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新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学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之进行启发、引导和交流,将老师提出的10万个为什么一一弄清楚。比如:我们学生在工作中需要与单位联系业务,那么怎样在Word中设计一张漂亮的请柬呢?一张请柬不是简单的输入几个文字,还要艺术字的制作、自选图形的插入、颜色的填充等等若干个小问题。当大家把请柬做成模板后肯定会有疑问,怎样在模板中把业务单位名称自动批量打印出来呢?这样我们就把邮件合并的问题提出来并加以解决!

其次,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外,还应该让学员了解到操作要点。学员为了能够解决好问题,一方面会认真自学教材上的内容,另一方面,当学员发现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时,就会尝试寻求其它方法来解决问题,如利用网上资源,通过E-mail,BBS,小组讨论等方法,这也就要求教师除了面对面的指导外,还应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辅导资源,提供各种实训的操作要点,提供一些项目实训辅导IP课件、项目实训教程、项目实训范例和学生优秀作品观摩等。

再次,教师在指导完成解决“问题”时就“趁热打铁”,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解决一系列“问题”,一步步引导学员完成,调动学员主动参与,从而提高操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周期,提高了学员的创新能力,适应了开放教育的需要。

3.3 学生实训协作学习

教师在组织导学过程中要依据电大的办学生源的特点,电大学生入学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而有的则因为工作和个人兴趣早已对计算机非常熟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对所有学员实行学,教学组织难以兼顾所有的学员,会导致有些学员跟不上,有些学员吃不饱。所以事先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熟练程度尤为重要。

在协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采取分组形式,主要采用强弱搭配小组法,做到互帮互助。对实训模块过程中把学生混合分组,让层次好的与层次差的学员相邻。基础好的学生一般已经掌握了上机要领,无需教师过多指导,他们一般完成上机任务比较快,可安排他们协助教师辅导邻近基础差些的学员,这样既有利于激发优秀生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帮助基础差的学员,增强了同学们间的互助协作精神,也解决了教师辅导不过来的问题。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会受到激励,能够激发学生的信心和毅力。学习小组可以成为远程教育活动的最小单位,在其中不仅可以互相交流与促进学习活动,而且可以实现学员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自我完善。

3.4 分析实验结论

在实训模块中,即要解决建立起面向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防止死记硬背操作过程,又要培养学员对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的好奇心和乐趣,在掌握某一实训模块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超前学习下一实训模块的内容。所以在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独立或协作完成具体任务的设计和制作,最后达到我们实训的目的,分析得出我们的实验结论。

完成每一个实训模块任务后,学生需要撰写上机实训报告。实训报告的撰写有利于学生总结归纳所学知识,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在学生撰写实训报告的过程也是回顾做实验的过程,便于学生加深对实训的印象,做到温故而知新。

4 实训模块教学效果的评价

模块化实训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对实训的完成情况来反映,只有教师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采取课堂教学、网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四维互动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精华,做到在工作过程中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1] 张玉环.论计算机信息课程的开放式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6).

篇4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0-0098-02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全国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个专业,但针对各高职院校的特点以及地域经济的差异,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的情况也是五花八门,而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就更是方向迥异,从专业定位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课程体系构建到教学模式改革,从实践条件建设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都各不相同。笔者结合所在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情况,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思路进行了探索。

明确专业定位,做好专业就业岗位群分析

计算机应用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的特性,所涉及的应用方面较多,如果不做好专业定位,必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核心技能。因此,在近几年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专业教研室一直努力与校外企业、行业协会、兄弟院校进行积极联络,分析对比浙江省以及全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情况,结合温州及浙江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认真分析专业应用需求。从2005年开始,我们专业面向网络方向开设课程,定位网络系统集成和网站综合开发两个主要岗位群,做到专业定位明确。2011年以来,我们又进行专业方向化,通过深入调研分析并认证,专业相继开设“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与“网络系统管理”两个方向,对专业定位做出重大改革,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例如,“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方向专业定位就是在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网站建设、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践表明,从2012―2013年的专业招生数和报到率来看,“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方向招生数都超过计划数,而报到率都达到了95%以上,均超过历年数据,学生录取分数也超出学院平均分数。

明确了专业定位,才好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重点要对专业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在实施时,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共同分析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和每个岗位的能力需求,深入公司企业进行调查,明确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例如,我们在“网站建设与图像处理”方向的“网站建设”和“图像处理”两个岗位群分析:主要从事网站规划与设计、网页制作、Web应用程序设计、网站开发与维护、图像处理等岗位工作。有了这些具体岗位工作,进一步分析相应的能力规格和要素,就可以设置相应课程。

构建课程体系,引入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

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的重构,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形成课程群,以课程群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课程有一定主线,同时又要根据所需掌握的技能划分不同层次,按进阶实现教学。在此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我们提出了符合高职特性的专业课程体系,以体系化来构建整个专业课程,尤其提出以阶梯递进和螺旋上升方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成相应阶段和不同课程群。例如,可以将课程划分为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等,将实践划分为校内外认识实训实习、核心课程实训、顶岗实习等。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重构后,因为专业的定位设置要通过调研并依托市场,所以必须深化对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的改革,落实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教学实践环节必须紧贴社会需求,将不同的技能要求嵌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的同时,保障学生所学技能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为了加强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对接,我院建设了一批仿造公司生产环境与生产现场相同条件的校内实习实训室,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训练,提高了职业素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其次,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则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真正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因此,我们在近几年先后建立了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如网络系统集成实训中心,是依托中国电信温州分公司与我院的校企合作共建的一个实训中心,包括了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配置以及网络管理等校内实训室。系部及教研室也联络了一批计算机公司进行学生顶岗实习,通过近三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们与好几家公司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另外还有若干新联系的校企合作公司,这样校外实训基地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补充,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顶岗实习得到了有力保障,学生也真正能到专业岗位就业工作。

深化课程教学,切实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真正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脚点,因此深化课程教学非常关键。深化课程教学首先应该落实好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通过规范化来保证教学质量,严格控制教什么和考什么,以及怎么考,尤其在专业技能课程中,应该细化具体技能操作,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保证学生具备相应技能操作能力。有了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其次就应该进行教材建设,如引进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开发实训课程的教材,编写相应实训指导书。最后,深化课程教学应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等,因为教师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关键,课程教学的效果则要取决于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化课程教学应当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切入点,把专业核心课当成精品课来建设,先将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考试标准、教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法等做好,这样专业目标定位的核心技能才可能达到标准,学生也才能到就业岗位群实习和工作。例如,我们把“Web网站开发与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重点抓好几门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保证了专业学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而“Web网站开发与设计”则确保了学生掌握专业的“网站建设”核心技能。

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建设过程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改革,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已经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定位,改变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备了一定的校内实训基地和较强的师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建设思路也非常清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过去几年里仍存一些问题,如由于计算机公司小而散,工学结合需进一步加强等,这些都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改革。

参考文献:

[1]钱明珠.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新思路及其实践的探析[J].电脑与技术,2013(05).

[2]邱清辉.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04).

[3]姚奇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难题及其破解[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篇5

摘要:对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人才培养来说,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训基地建设是重点也是目前的难点问题。本文以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为例,阐述了如何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师范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计算机类专业共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共10个(下文统称为计算机专业),涵盖了硬件、软件和网络等应用领域。国内知名IT人才网站报道,我国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百万,其中高、中、低层次比例约为1:4:7。但是,目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生数量已占到全国理工科大学生总数的1/3,而近年来国家重点扶持的中职教育也把计算机相关专业定为重点发展专业,致使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着美好前景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用人单位的抽样调查发现,仅有46%的用人单位对专科层次计算机专业新员工提供1个月以内的培训,多数用人单位只愿意招聘有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员工。从就业导向的层面看,高职高专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实训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便首当其冲。

2计算机专业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训练设备设施,学习环境和专兼职教师。其中专兼职教师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本校教师、校外实训实习单位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技术人员或培训人员,目前高职高专大面积推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已初显成效。尽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起步门槛高、合作难度大,但假以时日也基本能满足实训基地的教师需求。设备设施和实训环境的建设却出现了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利用率低、淘汰过快、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等误区。充分理解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较高成本、多次投入、更新换代快、维护维修费用高等特点,合理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成了本专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3全面分析,合理规划

掌握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根据地域性特征和现有办学特色,综合考虑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发展前景,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编制完备可行且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设置目录。从全校和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全面调查师生的实训需求,计算投入与产出比例,权衡升级、更新、扩建和新建多个层次,把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这是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4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4.1充分整合原则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有一定的方向:如师范类,冶金类,工程类,信息类等等,但多数院校均开设计算机专业。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时,要考虑三个层面的整合:与全校需要使用计算机实训室的其它专业进行整合,如所有专业都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导论实训室与之整合;本专业内同类整合,如程序设计与网页开发整合,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整合;本实训室的功能整合,由于开课时间的不同或课程学期的断层,一些实训室可以进行多种项目的实训,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故障诊断与维修一般不在同一学期开设,这时可以使用同一实训基地,又如C语言,数据结构,VB,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使用同一个实训基地。

4.2控制成本,提高利用率原则

经费一直是困扰高职高专教育的一大难题,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投入分布不均衡,收费政策不一致,银行信贷融资难等问题致使我们在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时必须控制成本。尽管电脑设备的价格已经不断下降,但组建一个60座的基础实训室首次投入仍然高达40多万,如果按每天使用8小时,每学年200天计算(除去周末),该机房不计运行维护与管理费用前提下,4年的使用成本超过1元/时/机,其它实训设备(如网络设备)的利用率更低,成本则更高。在规划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时,尽可能地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是必要原则。

4.3内外结合原则

重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必须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用实训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此外还有三个层面的内外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的结合:计算机专业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很多只需要电脑即可进行的实训项目(如图像处理),完全可以在课内进行演示,学生课后在自己的电脑进行实训;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合作,与实习单位合作等实训机制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大力推广,我们甚至可以把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外;教考结合:国内国际的各类计算机相关认证考试、水平考试有数十种,很多认证机构均在大学设立了培训中心,提供较完备的实训场所,及时把握机会,开展合作即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更权威的培训。

4.4适时更新原则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更新迅速,但教材的滞后、设备的陈旧在多数院校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以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本科院校影响并不明显,在以技能训练和操作实践为主要高职高专,设备的先进性、更新的及时性将直接导致学生能否直接接触最新的技术、快速与社会接轨,适应工作岗位。硬件设备应紧跟摩尔定律所描述的速度,更新周期有得长于18个月,当然,一般只需要更新少数关键实训设备,如当新一代架构推出后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应及时添置几套,网络技术实训室应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加)设备。

5建设方案

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结合实际建设经验,以师范类高职高专为例,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应如下考虑。

5.1需求分析

三年制大专,在校生人数约4000,其中文科类2500,理科类1500人,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300人,分三个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应用)、计算机管理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各100人。三年内,计划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扩招致400人,专业方向不变。规划时充分考虑开课顺序和排课的时间交错,与非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理科专业的一些计算机相关课程(如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进行充分整合。

5.2实训基地规划

主要实训基地和开设课程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部分实训室需要供非计算机专业使用,所以数量要求较多,利用率高,多数实训室只需一个就能满足需要。而合作或校外实训基地有其独特的优势,越多效果越好,此方案新建总投资约260万。

5.3建设与管理维护

每个实训室的建设都是一个项目工程,按总体规格,结合现有设备情况确定建设目标,详细列出设备性能参数、规格和数量,进行项目建设式招标采购而不是采购设备,不同功能的实训室,电脑配置不尽相同,所以成本也会有较大差距。如果条件允许,基础实训室可以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建设,建成后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增加课外实训机会的同时,利于收回成本。成立“实训管理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管理员(尽可能是实训指导老师),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提出更新方案,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实训室课外开放,推行“三位一体”、课外实训等新兴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6效果分析与总结

上述建设方案中,基础其实训室的利用率最高,占90%(按每周40节课计),加上课外时间每天开放8小时,其成本已降低到0.4元/时/机左右,而利用率最低的是电路实训室,平均每学期只有两个班级使用,但它基本不需要后续投入。维护维修实训室因为可以使用其它实训室淘汰下来的设备(如主板,显示器等)供学生进行维修练习,只需购置少数几套新设备供学生认识和分组练习使用,所有成本最低,共260万的首次投入对一个拥有4000学生的院校来说,投入与产出比是非常高的。当然,首次投入建成后,还需要不断投入以更新换代、维护维修,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或招生计划的变更,方案也可能需要作出调整。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有效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组织实践教学的前提,对于经费相对紧张、技术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院校,不但要加大融资力度以改善办学条件,更要从规划、发展和管理的角度,切实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多渠道着手,全方位着力,探索实践教学体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打造学院特色品牌,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 张金刚. 专科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选课教学初探[J]. 电脑知识与技术[J],2007,(12).

[2] 王海燕.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2008,(6).

[3] 余群英. 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其转型[J]. 高教探索,2006,(4).

[4] 丁宇辰,屠立忠等.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12).

[5] 张金刚. 专科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选课教学初探[J]. 电脑知识与技术[J],2007,(12).

[6] 王海燕.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2008,(6).

篇6

[关键词]项目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 构建

典型工作任务下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较早源于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在我国职业教育中引进这种课程模式,在机电一体化、汽车维修等工科专业中起步较早,但都处在探索研究之中。高职教育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是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项目课程重要而富有特色之处是在于其突出结果论,强调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要指向让学生获得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这个产品既可以理解为制作的一个物品、一个故障、或者一项服务。依据项目课程的理论,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

一、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1.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专业课程方案的形成,必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的改革。

典型工作任务下的专业实训课程,是以职业任务和行为导向为导向的,通过目标、内容和基准学时要求描述的学习课题单元,是对完成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而进行的全面的、综合的和系统的能力准备。作为高职院校以培养地方特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所设置的课程方案必将以就业岗位的职业资格为课程目标基础,依其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门类,参照其工作过程,通过课业设计,形成体现以地方特色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核心能力的优化课程。

2.专业主干项目课程的形成与实施,必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整个课程体系必然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按照工作逻辑,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项目课程标准的形成,体现的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在研究形成计算机应用专业主干项目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重建教师的能力,通过大范围地吸引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项目课程的形成与实施,对专业教师形成了重大的挑战和压力,在实践中,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3.课程方案的实施,为高职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技能人才,提供范例。

首先通过研究,确定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探索一条培养金华地区乃至我省计算机应用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大力发展我省信息技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其次,通过对计算应用人才其岗位需求的分析,构建出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体系,对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全新的理念在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上充分体现“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形成计算机应用人才高职培养模式具有指导性价值,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结合社会实践,结合社会需求提供理论研究。再次,通过研究,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互学习有着重要价值。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1.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专家指导委员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

结合毕业生跟踪调查,开展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反映我院毕业生的主要问题:一是从事一线的计算机组装与网络构建或企业应用软件管理与维护工作时的基本素质不高,表现在刚工作时的能力与较新员工比较有一定的差距。二是从事企业材料组织工作及营销的毕业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业务洽谈技巧欠缺、不能准确地理解客户意图。三是从事企业IT方案策划及实施的毕业生综合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策划组织项目实施的能力欠缺,统筹创作的空间有限,影响了自己的发展。

通过专业调研发现其中的几个要点:对于加强校企合作,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可以通过引入企业实际操作项目教学来完成;对于加强团队精神可以通过以团队方式完成实训项目来加以改善;对于加强综合性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在专业综合课程里面开展项目教学来解决;而上述的几种解决策略,与进行项目课程设计与教学的思想是相当符合的。

通过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总结,汇总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为:计算机软硬件管理与维护能力;企业信息化系统管理与应用能力;企业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程序编写与测试能力;ERP实施与维护能力;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等。结合金华本地的特色及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得出了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能力包括三大部分: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企业应用软件及商务系统的维护能力。

2.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融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技术的现象,教师积极开展工学结合、项目课程等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师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把企业成熟案例引入课堂,把书本的理论要点融入案例,强调实践教学,通过上机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提高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与实践订单人才培养。该专业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即在二年级学生中经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组成订单班级,三年级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流程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企业互派师资,校内校外交替进行,学生在毕业前三个月正式上岗。迄今为止,该专业有四个订单班级,与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养《对日软件外包项目的软件编码》订单班、与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养《软件测试与维护》订单班、与浙江搜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培养《电子商务技术与运营》订单班、与金华利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电子商务技术与运营》订单班,订单班学生到企业就业和实习,受到了企业高度评价。此外,编写课程大纲时充分融入职业资格鉴定要素,做到课证合一。该专业作为金华市劳动技能鉴定中心IT类职业资格认证中心、浙江省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委托鉴定点、Linux高校推进联盟金华分支机构,开发了职业技能鉴定与题库,开展了数据库管理、程序设计、网页设计、区域安防、计算机维修与调试、网络管理等职业资格认证。历年来,学生取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达98%以上,其中获得高级证书达到55%以上。

三、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坚持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立足金华、面向浙江,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生产性实训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统。我校计算机专业群采用的是“3+X”人才培养模式,即用“语言模块+数据库模块+WEB模块”3个模块垒实职业基本能力,通过突出强化职业核心能力“X”;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以企业信息化实施为平台,重点培养企业网络管理与维护能力、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及维护能力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并采用“订单培养”、“厂商认证”、“项目实战”等多元化教学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我校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在计算机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着重于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管理员作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通过召开专家工人访谈会,从职业分析入手,用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对现代职业活动进行整体化的分析和描述,收集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汇总如图中圆角矩形框的内容所示。

根据专业的人才调研需求,适当调整了专业的课程模块,弱化了语言模块,增加了多媒体应用模块,结合区域性的岗位需求及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并通过典型工作任务的汇集,得出了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四、结束语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统开发有它一定的操作步骤,通常会按照从组建专家批导委员会、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项目课程的步骤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体系构建离不开大量的实践与调研,只有经过大量的调研,经过多轮次的实践,才有可能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课程体系做得更加符合社会与企业的需要。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现有项目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实践,也仍然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7).

[2]高林,鲍洁.高职课改“三重门”[J].教育与职业,2008,(3).

[3]鲍洁.建设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框架体系[J].职教通讯,2007,(2).

篇7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中国 重庆 409000)

【摘 要】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构建酒店管理专业“与专业融合,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并针对这一教学模式给出具体的执行过程,主要包括工学结合、与专业结合编写教材、网络课程建设、课堂中引入技能竞赛、实训中导入企业典型岗位、改革考核机制、和“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并为其他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融合提供有价值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与专业融合;以就业为导向;高职计算机基础

基金项目:黔江区科技计划项目“高职旅游类《计算机应用基础》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应用”(2013032),主持人:郑健江。

1 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服务于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2个方面的问题:

1.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未与专业知识融合

教师上课未与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与协作,与市场需求脱节,孤立的将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课程,就知识讲知识,造成学生不知道学习了该门课程后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1.2 学生未将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去解决专业领域问题

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不强,这与他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紧密相连。一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的自己的专业中。另一方面,学生课后没有相应的学习环境,如精品课程或网络课程等,造成学生学习环境的单一。

2 构建教学模式

为顺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构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与专业融合,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1 工学结合,在学校办企业

在课堂中的实训项目都是虚拟的项目,为解决学生真实实训问题,学院在校内开办山水宾馆和校园酒吧。其中校园酒吧采用“防火墙”模式进行管理[1],学校负责酒吧的初期投资,由学生管理并自负盈亏。山水宾馆由学院专职人员进行管理,而宾馆的日常事务由学生完成。

2.2 与专业结合教材的编写

由计算机教研组组织编写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项目式教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从12年9月开始在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使用。该教材打破以往教材的常规思维方式,一方面将整个课程分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由多个任务构成,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另一方面该教材配备相关实训,且实训素材与旅游相关,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与行业进行接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为了与岗位进行衔接,编写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实训指导书》作为顺序辅助资料。

2.3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教育理论[2]。它是一种以“项目导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制作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传授知识时紧密结合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学有所用。

将酒店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为6个项目,根据项目分析将每一个项目由多个任务构成。如在项目三“Word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要完成该任务一共安排了6个子任务分别是:酒店旅游通知录入与排版、酒店简介文字排版、黔江最豪华酒店文字排版、世界最奢华酒店排版、世界最艺术酒店排版、国内主体酒店排版,这6个子任务循序渐进将Word文字排版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全部涵盖,学生在实训中除了掌握理论和技能外,还能了解酒店的相关知识。在每个项目完成之后会安排一个项目模块综合测试,如Powerpoint基础知识学习完之后,会安排主题为“我最喜欢的酒店介绍”,让学生分组进行该PPT的制作。

采用该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中对团队协作、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为其走入企业奠定良好的职业素质。

2.4 实训中导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

实践教学上,强调技能培养,强调计算机应用基础与职业岗位对接,高星级酒店、高档餐饮连锁、会议中心、豪华游轮、高级会所等旅游企业及其他相近企业服务类岗位。在获得一定工作经验后,1~2年能适应基层管理工作,5~8年能胜任中级管理及以上工作。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工作总结出与本课程有关的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并以此组织教学内容,如图2所示。

要完成典型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任务,其需求的技术能力主要有网络应用的能力、数据库应用的能力、多媒体应用的能力、Office软件办公的能力和管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资源的能力。据此,我们与高星级酒店工作人员共同制定酒店管理专业的项目实训指导书作为与企业接轨的第一步,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感知在酒店工作的任务。

2.4 引入技能竞赛机制

竞赛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在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贯彻“做中学,学中做”原则,本课程在教学中安排以下3个技能竞赛项目,如表1所示。

表1 技能竞赛项目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安排技能竞赛,在竞赛前后学生会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中更加注重实用。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技能大赛,要在实践环节上突出学生实操能力的考核。以生产成果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更具有评价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激励性。

2.5 网络课程建设

酒店管理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网络课程,可以克服以往教材形式单一、提高其适用性,满足现代学习者个性化、自主性和实践性的要求,为教学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优秀教学资源有机整合与合理运用。另一方面,体现了教学对象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实现课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立体化教材在教师、学生之间建立起一个以课堂和网络为纽带,以数据库为基础、以网站为门户的立体化教材建设,用快捷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优质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改革[3]。

立体化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处理信息、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2.6 改革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在原来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基础上,增加项目测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如在项目测评过程中以“功能导向”为思路,对计算机能力进行项目划分,每个项目以功能为教学目标,避免过深的理论,强调培养学生在功能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每个项目完成之后都会设置一个综合项目——如Word基本知识完成之后会安排“酒店报刊”的制作与排版,由此给出学生成绩并占考核的20%。

3 结语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以其特殊的优势以及作为现代高科技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广泛性,定位于服务其他专业学科的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把专业前景、专业研究方向、专业发展和未来融入到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构建“与专业融合,以就业未导向”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一定成效。

参考文献

[1]赖锦辉.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运用结合的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4(4),91-94.

[2]加春燕.高职数学与经济类专业融合发展的探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1(1):103-106.

篇8

关键词:课堂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职教新干线;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3-5302-03

随着世界大学城职教新干线在湖南省各院校的迅速推广,空间教学的模式已经开始慢慢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中。现在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拥有了自己的职教新干线空间,所有教师都已经或多或少的将自己的空间资源不断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我院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本人通过长期课程实践学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探索出一套如何通过职教新干线平台提高课程在教学上的应用的方法。

1 完善空间资源

1)完善教师的个人空间,我们学院是个以水利水建电力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学院,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个系部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所以该课程的定位为培养学生能够具备基本的打字能力、Word排版和表格制作能力、各类数据表格的编辑能力和数据统计函数应用以及数据统计能力,培养工程类和办公类演示文稿的制作的能力,通过湖南省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等级考试这一考试模式来让学生能够具备会以上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技能。

我们围绕这一课程定位,编制了一套相应的教材、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实训经典习题、考试题库以及配套的多媒体课件。这些编写都围绕着课程的定位来制定,通过一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基本完成编写,完成这些编写后,我们准备将积累出来的这些教学资源上传至职教新干线网站。

2)上传网站。在新干线主页上设置自定义栏目,将计算机应用课程建设资源整理成子菜单的形式展示于自定义栏目中。打开职教新干线的个人空间进入【我的管理空间】,在右侧的【栏目管理】中新建自创栏目如下图1所示的栏目。自创栏目结果如下图2所示的菜单栏目,通过网站的上传功能将原来整理出来的各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上传于相应的栏目中。

3)教研室教师目录导航的制作。我们以教研室的教师为单位,每人负责一个计算机应用教学的主要方向,如图3所示,在主页制作一个教研室教师目录导航,目录导航中的成员图文混排形式,点击图片即可链接进入相应教师的新干线主页上去,这样就加强了同行之间教师的沟通,实时查阅教研室教师新干线网站的新动向,督促教研室同行之间新干线的完善,同时也可以扩充计算机课程新干线网站的内容。

2 宣传学习

1)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我院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主要面向大一的新生,而往往新生对于职教新干线的建设一无所知,这里,我们改革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在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安排一次职教新干线的实训的作为课程的一次教学,实训课程时间安排为四课时,实训主要内容为学生新手完善“职教新干线”的各种操作技巧,同时将授课计划写入新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标准。这样新干线的学习,成为每个新生年级的一个必须完成的一次实训任务,让我院高职学院的学生从开学就开始建设和学习学生个人新干线网站。

2)通过flash工具建立职教新干线动画教学文件,如图4所示,建立“职教新干线俱乐部”的flash多媒体课件,课件分成多个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的解答了师生第一次开通自己的职教新干线网站如何建设网站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浏览者只要进入我的新干线主页,就在主页中间模块中显示这个“俱乐部”内容,当浏览者鼠标移到各类问题上面,网页将显示相应的问题答案,帮助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这样的课件非常方便学生进行自学,同时也可以达到加强职教新干线的宣传的作用。

3)通过qq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来给学生解答疑难杂症。我们在主页上设置了一些特殊功能,如图5所示,我们在新干线主页上开设了“与我交谈”的专栏,学生点击图标便可以直接通过qq和教师聊天,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随时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比如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听懂的内容。

3 互动教学

1)通过班级目录导航来加强了解学生的动向,我们在新干线主页上设置了如图6所示的班级目录导航,教师点击班级的导航,就可以链接到如图7所示的学生新干线网站链接表格,通过这个表格,教师可以随时进入学生的主页,查看学生的新干线建设变化情况。并且在课堂内外都可以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

2)将完善好的新干线网站计算机应用教学资源应用于教学,让新干线网站成为学生课内和课外学习的良好伴侣,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上传到新干线网站,如图8所示,学生可以通过网站直接下载课程任务单,让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到了课堂内学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资源来下载实训任务以及所有的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实训素材,案例,辅助课件以及习题库等等。这样的一整套系统让学生学习很有针对性,同时也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3)充分利用群组的作业功能来加强师生沟通。在新干线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作业】中的【布置作业】这项功能来布置新作业,新作业可以上传目标图片,说明作业要求,并且能让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教师可以及时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还可以有效的避免相同的作业的提交。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汇总信息中查看作业上交情况如下图9所示。同时教师可以在网上实时批改学生上传的作业如图10所示。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完成作业的及时性以及相对真实性,也为教师为了每次查阅未交作业的学生而节约了时间,为教师对学生作业的上交情况的了解提供了方便。

4 教学效果

职教新干线在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从2012年开始已经实施了一年了,从教学效果来看,通过网络为平台的新的教学手段很适合90后这一代新大学生的授课,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完善的教学资源很方便学生课前、课堂、课后的预习、学习以及自学。

5 小结

该文章以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通过自己的职教新干线网站来详细讲述了职教新干线在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一年多时间新干线网站的完善以及在课堂上的应用,在学生中间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且总结了一套如何完善新干线以及新干线应用教学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高职教育 实训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omputer Vocat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training is high quality, high skills and applied talents, so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actice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regards the theory, the disadvantages of light practice, teaching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knowledge and master, neglecting the students' skill training and improving. If you want to improv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the subject's quality of teaching, must ask the students a lot of computer operation, let the students becom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increase practice teaching link, the outstanding course practice, combined with enterprises, establish training base, establishing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training project,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training class,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 profess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大学教育主要以科学教育素质为主, 以培养能力为主。不同于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更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因此,实践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的必需的教学环节,为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加强实习实训教学已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计算机高职专业存在的问题

对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技术不是为了改进计算机的性能,而是熟练使用计算机或熟练运用计算机某类软件,为地方产业服务。然而我国的高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育,还大部分沿袭着普通高等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本科培养模式,过分偏重于理论教学,对技术应用不够重视,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视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在我校中,计算机教学中采用的是理论和上机相结合的方法,如《程序设计》一般课程安排是二次理论,一次上机,理论知识和上机实践不能有效结合,造成脱节。所以每次的上机实验都是针对本节课进行的,这样在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后只对每章的实验懂,对于针对本课程的大实验却没有头绪,不知从哪开始,因此需要加强综合性实训。

2 高职计算机实训的改进措施

要想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上机操作。在上机之前,要求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预习;上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加实训教学的环节。

实训教学可以分两步:第一步是课程实训。课程设计是培养和检查学生科技应用、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课程结束前由相关教师提出设计题目和设计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课程设计任务,自行设计方案,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和设计技巧进行设计,独立或合作完成。它不仅考查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能力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最后用两周的时间,进行课程实训,学生3~4人一组,不仅能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竞争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在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建立分阶段检查制度,并做好相关的记录,通过检查与跟踪把握学生实训的方向,掌握学生实训的进展。做好考核工作,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高专业技能。为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实训结束后进行评比,将成绩列入最后的考试成绩。由此,课程实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

第二步是校企结合,建立实训基地,确立专业综合实训项目。课程实训进行的是对一门课程的综合应用,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开展综合开发性的实验,熟练运用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具,然而却不能对几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对此还要进行实训。

实训项目,可以是教师正在做的项目,也可以从企业的工作项目当中进行挑选,然后再经过调整,使此项目与学生当前的水平相协调,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软件开发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方面的经验。

在实训的过程当中,学生要组成课题小组,针对自己的课题来进行设计、分析以及开发。学生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师要提供相关的学习素材,在整个的开发过程当中,学生要自主学习,老师要随时做好实训的指导工作,还要在实训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为了方便学生与老师进行沟通,可以建立内部的教学网站,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实训的进展情况,还能够解答学生在实训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对所有实训的项目进行总结,并且要对每个学生给予客观而且公正的评价。

3 总结

总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而是一名指导和信息顾问。通过上述实验实训的手段,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提高了课程的理论水平,还增强了实际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连栋,李晓敏.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6(7) .

[2] 廖燕玲.谈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J].职教论坛,2004(2X):55.

篇10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及技能是当今中职学生必备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做准备。本文对当今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人类已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各行各业以及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培养职业能力的学科,要求学生了解必要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当今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一定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达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 

1当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观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1教学模式落后:很多学校排课、上课方式传统化,教学方法单一古板,直观性不强。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基本以自身为主体,照课本宣教,尊重课本,从备课到上课,对学生的反应关注较少,教学过程好似一杯淡而无味的水。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做到有声有色,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按教学要求进行操作,难免有画饼充饥的感觉,从而导致听课时对老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

1.2课程教学脱离实际:很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现实教学中多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案为中心,在教室或机房里完成大纲要求,完成授课任务及相关作业就行,这就脱离了实际。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评价与考核方式单一:对一门课程来说,考核手段非常重要。目前多数学校考核方法同往常一样,考试时由科任老师统一命题、考试、评卷,这种考核方法实现了教考分离,手段虽比较公平、合理,但评价单一。有的学校也采用笔试和机试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但上机考试时间有限,题目较少,考察的知识点并不全面。

1.4学生兴趣淡薄:由于诸多因素影响,中职学校对生源的入学要求门坎低,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低,厌学严重,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对理论知识不重视、没兴趣,上机的时候,只喜欢上网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等娱乐性的使用,对实际用到的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等知识不感兴趣;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

1.5机房管理制度不完善:首先,学校机房的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机房软、硬件的维护、安全防范,学生上机安排等等,对于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的学校来说就会造成管理混乱。其次,由于学生不良使用方法的影响,带来了管理的难度。有些学生的自我约束与品德稍差,有较强动手能力和破坏能力,喜欢随意更改计算机的设置、删除系统文件,设置开机密码、浏览恶意网站、制造网络攻击等,常常会造成计算机感染病毒或无法开机等等,给机房的运转与实践课的正常进行带来了很多麻烦。

2改革措施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授课、排课方式。

2.1.1教师在教学时应针对课程的不同情况采用任务分配法,灵活地表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收发电子邮件”中,可把任务分为免费邮箱申请、编写电子邮件、上传附件、接收和发送电子邮件等小任务组成。这些小任务非常具体,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学生容易完成,最后由教师把任务综合起来并总结。

2.1.2改变传统的单一授课方式。 根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可用讲座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这样更利于我们的教学。同一门课程可由多位老师进行授课,让最精通某个软件或模块内容的教师来主讲,这样教师能把自己的专长传授给更多学生,学生也能学到最好的知识技能。

2.1.3注重知识的连贯性,改变传统的排课方式。由于中职学校特殊性,可以打破传统,按照软件的课时要求,把课程课时数连贯起来,让学生学完一个软件再学习其他的课程,学生适应软件已经成了连续性,再通过课外加强练习,软件的熟悉程度就会大大加强。

2.2加强理论和实践联系,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以实践性为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实训为重点,要精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特点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使用各种方法促进学生的实践效果。

2.2.1模拟实际应用,促进技能的掌握。中职毕业后大部分都要走上工作岗位,在办公软件教学时,可让学生模拟练习各种应聘表、个人简历表,推销产品的演示文稿等,通过模拟实际练习,促进学生更扎实地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2.2注重课后延伸,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加强课后习题、强化技能训练。根据软件的具体内容,制作对应练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种程序、软件的使用程度。及时检查练习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做好点评。点评的方法可通过网络的聊天方式进行。

2.3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注重考核评价过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不属于理论性学科,评价不能以传统的考试方式进行,要有所改变。在评价过程中可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做好记录和评价结果。重点考核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评价的过程。

2.3.1考试采用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笔试和实践能力综合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实训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理论考试主要明白软件的用途即可,成绩为百分制,理论占10-20%,实训成绩占80-90%。

2.3.2通过考证或参赛来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动力与进步。对于中职生来说,“以考促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上岗等级证考试和各种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赛,以证书来评价该课程的考核成绩。通过竞赛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2.3.3采用学生自评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在评价学生时,不能以教师个人对学生评价作为成绩评定的唯一参考,也应采纳其本人评价列入参考范围。这样,评价更具全面性,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扬长避短,时时提醒自己改正缺点,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

2.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1教师要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重要的知识点转化为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演示文稿时,把操作步骤制作成一个有声有文的动画课件,讲解后让已掌握的学生制作,之后再让一部分学生用课件来评价,当学生相互间看到自己生动活泼的课件时,就会发现软件的实用及兴趣,教师再通过总结性评价,树立榜样,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既能满足他们心理特点和表现欲望,又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感受学习的乐趣。

2.4.2采用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人的求知动力,浓厚的兴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多媒体工具使用的时候,让学生用计算机为自己的手机制作铃声,这种寄教于乐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5完善计算机机房管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5.1制定科学合理的机房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机房开放之前要有详细的制度,要求师生自觉遵守机房纪律,做到合理、正确地使用计算机,为师生计算机课程正常进行提供保障。

2.5.2严格管理,规范教师、学生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规范使用设备,为学生做出榜样。下课后认真填写使用情况登记表,检查硬件设备,有问题向管理员及时反映,做到早发现早维修。学生进入机房后行为要求严格规范,如此才能保证实践课的顺利进行。

2.5.3计算机的维护管理要到位,保证正常运转。首先是网络的开放与管理要严格。学校应配备有服务器,专人管理,网络的开放权限要限制,不是网络内容的课程不开放,同时对网络要实行监控,严禁学生浏览不良网站;其次是软件管理要统一规范管理和维护。再次加强学生自觉性的培养,教师在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使用声音文字动画等方式,提醒学生爱护机房设备。

当今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着,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也要跟随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还得不断探索与创新,努力实践,提高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夯实职业教育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