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9 23:49: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翻译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而产生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近年来,社会对既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市场岗位需求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还未能达到市场对其提出的要求,主要原因就是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欠缺。本文以省内部分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为实地考察或与省内同行进行交流来获取现今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信息。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实际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
1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定位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还不明确,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大部分人错误地认为,商务英语翻译课就是教会学生了解翻译,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实质上,商务英语翻译的目的在培养学生在商务情景下的英语笔译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核心,在大量实例训练中培养学生翻译商务文本的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也同样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开设在了不同的学期,有的是大二第二个学期每周2个课,有的是在大三第一个学期,每周4个课时,而且经常变动,主要是没有考虑到商务翻译课程前后续的逻辑关系,不懂得翻译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需要多少时间才科学、合理,导致教学计划混乱,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1.2翻译教材欠实用
教材是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活动的前提。但现有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一直沿用本科的普通翻译教材,忽视了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仅专注于翻译理论及技巧的讲解。职业院校强调“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针对职业院校特色和学生特点编写的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很少,与之相配套的实训指导书、教学材料、教学软件、音像材料等教学资料更是寥寥无己。这就严重地限制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开展。
1.3教学模式陈旧
高职商务英晤翻译教学还一直沿用传统的师徒式单一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重视翻译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的讲解,学生通过翻译练习来强化和巩固技巧,最后教师对学生译文进行讲评,给出参考译文及考核评价标准。以此循环反复,通过“熟能生巧”来使学生达到提高翻译能力的目的。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材加练习本的教学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忽视了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传统过时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讨论、启发、交流的学习过程,课堂缺乏生动的互动过程,不能激发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太明显。
1.4师资力量薄弱
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大多是出自本科院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他们掌握了较好的普通英语翻译理论知识,但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还比较欠缺;对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和文体特点不熟悉;缺乏商务英语翻译的实践经验。在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以实用为主的社会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的翻译课教师必须是既具备商务基本知识,又有翻译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1.5缺乏实训实验室或实训基地
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所以课程计划中的实践环节不可缺少。实训课的有效开展需要配套相应的软硬件资源。由于各高校重视程度、资金和缺少借鉴模式和自身经验不足等原因,目前商务英语翻译实训课程的软硬件资源普遍欠缺。譬如,缺乏真实商务环境下的翻译实训资料,如实训大纲,实训光盘,可辅助教学的翻译实训软件;没有供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拓展的资源;有些高校还缺乏校内外实训环境等。
1.6缺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实用的翻译实训形式,如果能够真正将学校的教学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并让学生在企业进行见习或实习,将是学生提高翻译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做法。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没有进行校企合作或者校企合作还存在于形式,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分工和作用还比较模糊,导致校企合作呈现出无序状态。
2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建议
2.1明确课程定位
商务英语翻译课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商务情境下的英语笔译能力,主要以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商务英语真实语料为背景,在大量的实例训练中锻炼学生在商务环境下运用翻译技巧翻译商务文本的能力。明确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性质,然后制定完整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大纲以用来指导高职商务英语翻译的课程教学。对课程进行科学设置,确立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将语言技能、翻译技巧和实践练习有效地贯穿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过程,以实现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统一。
2.2选用真实的翻译素材
各兄弟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合作,共同分享教学成果和经验,并邀请在企业工作的一线翻译人员将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的商务翻译案例编写到翻译教材、翻译实训资料中去。通过合作共同开发商务英语翻译的系列教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相关的商务资料,如英文商务新闻,相关的商务活动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激发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3加强师资培养
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具备商务实践的工作背景,同时还能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在当前师资力量普遍薄弱的条件下,可以加宽师资队伍的建设,除了引进一些既具备商务知识又有翻译实践经验的高级人才外,还可以就现有的师资进行培训,选送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者定期聘请行业内知名翻译专家或者企业的相关商务英语翻译人士来学校授课或讲座,并进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指导。
2.4创新教学模式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包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训模式的创新。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面向翻译过程的新型翻译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提供与自己个性特征,学习水平相适应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提供个性化教学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因材施教的教学指导。
2.5改革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对学生的词汇、句法结构等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主要为平时的作业和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这种追求量化的方式,很难做到客观公正,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即强调多元化评价主体,除了教师适时做出评价,还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参与评价,能够集思广益,进行自我反思,从而不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综合能力;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即评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译文,还将学生的学习态度、遇到问题解决的能力等等相关因素都融入到评价之中;强调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即将形成性评价、测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既关注翻译学习的过程,又注重学习的结果,全面而有效地评价学生在商务英语翻译学习中的学习情况,以此提供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
3结语
目前,国家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前景,高职院校的各项专业教学改革现已广泛展开,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要摒弃现有的弊端,全面深化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体系。改进商务英语翻译的教材、教学模式;提高商务英语翻译教师的综合素质;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全面系统的革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XJK012CZJ055)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国内外;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312-02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扩大和经济贸易的高速发展,社会对“语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商务英语作为ESP的重要分支,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进行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英美等国的应用语言学者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关于“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简称ESP)的教学理论。
1.ESP的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主要回答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语言本质、学科属性、文体特征等认识论层面的问题。例如,Strevens指出:在内容和目标有特定学习群体的特殊需要时,ESP不仅包含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而且有明显的专业内涵,是语言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的结合。Barber、Tarone和Lackstrom等学者从文体学、句法学、语用学、体裁分析等角度研究了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语言特征和文体特征,通过分析语言的宏观结构和实现这些结构的微观语法词汇模式,来研究商务英语翻译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索特定商务交际情境下的语言学习。
2.ESP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主要解决与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有关的系列问题,如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语言技能的培训、测量和评估以及教学方法等。例如,Dudley 主张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以任务为主,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即“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实践空间,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Douglas指出,特殊目的语言能力由语言知识(语法知识、语篇知识、功能知识和社会语言学知识),策略能力和背景知识(话语领域)构成,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应从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商务背景知识三方面着手。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从2010年起开始蓬勃发展,并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具体研究现状如下:
1.研究主题类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大体分为五类,一是进行理论剖析,即分析语言学理论尤其是翻译学理论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指导意义,如建构主义、功能目的理论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二是研究教学模式,即探讨当今流行的一些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中的运用,如任务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案例分析法等;三是研究现状、提出对策,即描述当前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如学生基础较差、教材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四是研究翻译实训教学,即关注校企合作,面向市场或区域经济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五是关注网络多媒体和语料库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
2.研究方法。国内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如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对课堂教学的设置等,而定量研究较少。鉴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各有其优缺点,可以实现不同的研究目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桂诗春教授指出:“应用语言学必须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采用科学的方法、现代化的统计和测量手段进行量化分析,以系统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应引起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者的关注和运用。”
3.研究趋势。随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的发展,其研究方法正逐渐呈现跨学科的特点,即运用测量学、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言习得等学科的新发展来指导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二是对市场需求及学习主体的研究,如影响学生翻译能力习得等因素,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三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如语料库、机器翻译等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运用将会得到加强。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王克非教授论证了语料库翻译学的范式理据与体系,深化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应用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王立非教授提出了建设基于CBI理论的机辅商务翻译教学平台等。
以上研究为商务英语翻译作为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商务英语翻译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又通晓特定行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拓宽了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翻译;课程设计
教育部指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职业教育要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学习地点的一体化。高职教育既是学历教育,也是职业教育,但偏重职业训练和岗前培训。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自2000年受到了广大教育人士的推崇,特别是在理工科教学开发上。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与传统课程相比,更加强调内容的实用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也受到了诸多教育者的关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翻译课程开发也是百花齐放。
1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的内涵
1996年德国颁布了职业学校“学习领域”课程指南。“学习领域”课程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后形成的课程。“工作过程则是指在企业里,为了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课程是工作过程中的知识和内容在学习情景中的模拟与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工作过程知识”和基本工作经验,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安排课程,借鉴职业活动流程和具体工作内容组织设计教学内容。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学习领域源于职业工作领域,其课程内容也来源于工作过程,该学习方式反映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体现了工作任务在职业工作中的比重和作用,培养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过程具备三大特点:第一,工作过程是综合的,具有三个维度,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工作过程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载体”。第二,工作过程“时刻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它们时刻在运动变化着。第三,工作过程结构是相对稳定的,具有6个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课程开发与实施
2000年左右,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在高校教育特别是在理工科目教学和实训的开展中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最初在工科课程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训模式,它慢慢向其他学科渗透。翻译工作是外语外贸工作领域中主要的工作内容和组成部分,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借鉴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以期提高教学效果。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课程开发设计出现在高职高专院校较多,本科教育和社区教育也有,设计范围则囊括了课程开发设计、教材设计、教学模式等多个环节。翻译过程系统化教学是指由翻译工作过程常态化导出“行动领域”,再经由教学环节形成“学习领域”,最终在学习情境中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1)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课程开发①首先根据“专业对应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的销售、跟单、报关、文秘、导游和翻译等岗位从业,翻译能力是其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翻译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有助于教师把握工作流程,也为学生翻译实训限定了范围。②其次,“根据认知与工作深入规律”和我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形成学习领域”。课程实施之前,教师需要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工作对象等总结出企业和学生所需的翻译工作能力,由下至上倒推出所需要的知识组成,对翻译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分析基本职业能力,以此来制定学生的学习领域。③“学习情境的设计”。企业宣传资料、商务信函、商务合同、产品样本、产品说明书是基本的翻译内容,应当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组织教学,课程教授与翻译实训都应成为学习情境设计的环节。(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课程的实施制定教学计划要突出教学内容、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联系。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制定8个学习单元,16个学习周,每周4学时。实训和授课按照1:1进行,学期中开展有偿翻译工作,让学生不断地参与翻译实训;制定课程计划时,要遵循学生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重视实训,将各个学习板块按照难易程度融入到课程内容;自查、小组检查、教师和专业人士联合评定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专业的审查获得正确的评价。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讲授实训要有机结合,重视翻译产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提高翻译质量;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到企业中学习锻炼;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翻译竞赛,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丰富翻译实践,既提高专业能力又锻炼社交能力;正确评价学生,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专业教师和业内专业人士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3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课程反思
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课程教学模拟翻译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能力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参与意识,进而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开展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地反思。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课程是整合翻译工作者工作开展的一般流程,并以工作中常规翻译资料为依据,将教学内容模块与工作内容相结合,按照模块依次开展教学,同时加大企业实际翻译任务的融合,引导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翻译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课题的开展使笔者深刻认识到工作过程系统化对翻译教学的启发,但同时课题开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教学内容的设计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为就业做了一定的准备。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教学更好地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与功能,紧密联系了专业技能培养与岗位社会需求,培养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它打破了传统学科领域课程体系开发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与以往显著不同的学习体验;它将翻译工作过程和翻译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模拟翻译工作情境,团队或个人参与翻译工作任务,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工作意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当然,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译教学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选材就是一个重大挑战。教师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准备学习资源,选择学习素材和练习资料;同时教师也要对翻译工作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正确指导和不断调节工作内容;合作企业交付的翻译材料专业性强、任务时间短,这在时效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很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前期预选,对素材有一个准确把握;翻译素材的不可预知性和综合性对课程教学开展的时间安排也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发挥良好的指导作用。其次,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翻译合作,难度大、先例少,实践中合作企业提供翻译素材(产品说明书、标书等)专业性强,实际翻译工作任务涉及的范围和深度要远远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学生在时效性和准确度等方面都难以达到要求。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这对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提出了要求,语法和写作的重要性尤其凸显。最后,教师的企业工作经验相对较少,对具体工作任务的把握与理解有待进一步充实;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功底相对薄弱、有惰性,学习主动参与意识有待进一步激发。
4结语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翻译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桎梏,加强了专业技能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高职院校翻译合作较少、企业翻译素材整合、教师和学生自身特有的特点等都对工作过程系统化翻译教学有一定限制。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推动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需要更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蔡永丰.基于职业情境导向的数字化翻译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14(8).
[2]韩敏.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探索[J].课程与教材,2013(8).
[3]黄文韬.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探析——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国际工程承包方向)笔译为例[J].海外英语,2012(1).
[4]姜大源.工作过程系统化: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J].专家论坛,2014(4).
[5]黎晓伟.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应用翻译课程开发[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6]莫小满.基于高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教学过程能力评价[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5).
[7]瞿莉莉,张克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开发[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8]熊小强,高原,耿丽梅.大学英语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证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5).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项目教学法 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朱慧芬(1978- ),女,浙江余杭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35-02
一、引言
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企业和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和具备一定翻译能力的综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的传统翻译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翻译教材例子选择和教师自选内容常常偏重文学性题材的文本,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学生目标工作岗位需求差距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翻译教学过程采用“翻译练习―对答案―教师点评―翻译技巧介绍”的四步法,缺乏对职业译者工作流程的描述性教学;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多以讲解、点评的形式授课,未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考核最终译文,这种考核方式的反刍效果体现为学生学习过分重视翻译学习的结果,缺乏对团队合作和过程学习的重视。可见新形势下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拟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探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改革。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重要的分支,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知识建构的主体,知识建构即知识获取和内化的行为,是通过未知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做出检验。这一过程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路径。前期一些建构主义研究对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描述,理想的载体要素为“真实任务”,学习目标要素必须符合“清晰明确”的条件。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也是有一定结构的项目,特别是源自真实工作中的翻译项目,不仅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反映了社会和学习的真实需求;此外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译文必须符合一定的翻译标准、能完成特定的交际功能,必须遵守国家公布的《翻译服务规范》,具体的翻译项目产出的译文还应适应具体的翻译生态――含译者、读者、委托人、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内的翻译生态整体。从项目教学、国际翻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真实情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不仅符合最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也为翻译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问题解决性的情景。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的有效条件之一是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围绕当前问题获取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运用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建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对学习者个体的有效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团队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引发学习者个体不断反思,促进个体主动内化,最终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中,翻译学习者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协作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分析翻译项目中需解决的问题,解读源语项目文本,通过查找翻译工具、网络资源获取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完成译文初稿,共同按照翻译的标准、发起者的意图、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检查润色译文初稿,最后完成翻译项目,并完成交稿。在合作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所建构的翻译知识、技巧和经验也将更加完善。
三、教学实践
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从结构走向建构的趋势。传统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素质,通过简单的语言对比、知识传授、技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能体现翻译学习者目标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翻译学习者思考、协作、翻译和决策的过程,需调动翻译学习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成学习者能动建构。
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应特别特别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需广泛开展企业单位对翻译人才具体需求的调研、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基于广泛扎实的调研,针对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鉴于以上考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已编写并使用了《商务英语翻译实务》项目教材,主要涉及商标商号、商务名片等13个翻译项目。
在项目来源方面,商务翻译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行业兼职教师咨询、专职教师实践等途径获取真实翻译项目。例如近年来,来自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的资深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为翻译课程带来最原始的翻译项目教学材料;同时,我院还通过虚拟实体的翻译社“金苑翻译社”对外承接学院内外一定量的翻译业务,这些翻译业务经过委托人的允许也可以作为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的材料。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译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上途径对项目不断更新,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时效性。
项目要素把握方面,根据德国翻译家斯蒂娜・莎弗纳的“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真实翻译项目教学中再现必须具备项目中翻译情景的各个要素,如翻译项目的发起者(翻译社、企事业单位等),译文使用者(英美游客、某产品的外国使用者等),译者,翻译目的(某文本翻译需达到的目的)等。这些要素将为翻译项目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提供学习情景,同时也是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翻译项目过程中必须兼顾的因素。
2.以过程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动建构。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项目教学中,翻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可见在项目教学中,应以过程为导向,参考经验译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阶段,将项目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或者环节,让学习者按照工作环节解决翻译问题。国内外翻译研究已经对翻译的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大体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重新表达阶段和检查核实阶段。但是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体现e时代下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节中某些信息化的元素。例如在完成某公司简介汉译英的项目中,译前查找国内外类似企业的公司简介译文,作为平行本文进行参考,将对翻译项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环节就没有被归纳在传统的“三阶段”之中。此外译前对翻译生态的解读,译中翻译决策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译后反思总结,都成为了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具体内容与传统翻译过程进行整合是翻译项目教学的重点所在。
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创性地将传统译论中的三阶段论和行业资深译者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PWP模式教学模式。PWP分别代表译前(pre-translating),译中(while-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ng)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组织以课程组自编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实务》中的13个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和PWP的翻译过程为两条交叉的主线,将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渗透在这两条主线之中。在某一个项目教学中,PWP项目教学中以过程为导向,让翻译学习者能在翻译学习中针对翻译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翻译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主动建构(如下表)。
3.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互动建构。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工作坊、头脑风暴赛等开展教学。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翻译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完成翻译项目。(1)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是指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机构, 由若干名翻译者共同完成翻译项目的形式。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即虚拟的翻译社,并让各组为自己的翻译社命名。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根据真实翻译项目需求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分工。每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将翻译项目分解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联络项目需求方,并完成最终交稿。每组中翻译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负责后期统稿和审稿。在完成某一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共同完成了最终的翻译项目译文,且共同讨论、协作,与需求方进行交流,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促进翻译学习者就当前的翻译项目进行沟通和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在互动中进行建构。(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集体主动建构的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可以运用全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尽量多地收集同一项目的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向学生展示,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对译文的优劣进行点评,最后共同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商号翻译、商标翻译等进行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主动建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翻译中常常有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项目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阶段设计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起到一定支柱作用,同时学生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某公司简介翻译项目学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公司简介翻译常用词组列表,公司简介常用句型列表,平行文本等,甚至可以提供专业词汇对照列表。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焦虑度,支持学生主动建构。
5.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导向。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首先,注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项目学习中的参与度、个人表现、小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内,激励积极进行项目学习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重视项目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在终结性考核中体现项目考核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注意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结合,让小组间进行项目作业互评,通过互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主动建构。
四、总结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地主动建构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点。无论从建构主义教学观、项目教学理论还是最新理论来看,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并且从项目教学内容、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激励和促进翻译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尽快掌握满足目标就业岗位的基本商务英语翻译技能。
[参考文献]
[1]牟俊贞,时庆梅.翻译实践课应以过程为导向[J].山东外语教学. 2002(5).
[2]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3]谭业升.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1(4).
篇5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应用能力
1、引言
为了适应我国新的政治经济形势,必须加快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英文应用人才的需要。在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面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交中能有效的运用英语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可以说,这一指示阐明了英语教育为例的发展方向,理清了高校英语课和翻译课的关系,为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些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对熟练掌握了英语的应用性人才十分渴求,这就对各高等学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英语也是教育迅猛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长期的强调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英语教育的薄弱环节就在于翻译这一块,对于目前大学英语教育的翻译教学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教师本身的素质水平存在不足
现在的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学语言文学,并没有一定的翻译实践,而在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属于难度比较大的科目,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系统的理论教育,—定的翻译实践基础,知识面广博的教师才能胜任翻译教学的工作。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校领导对翻译课程重要性的不够重视,成为制约了翻译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翻译课程在时间上设置的不合理性
在课时的安排上,高校的英文教育一般分为两个大部分,第一个主要侧重于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第二个侧重于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都把四、六级英语考试和学生是否能毕业相挂钩,导致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不是在英语知识的应用上,而是为了应付应试教育考试而进行的应试教学,题海战术之中。而翻译在其中占的比例偏少,自然容易被忽略,这也导致了教学课时的压缩。
2.3 教学缺乏新意
一般的英语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而且教学使用的教材亦不那么合理,将知识点填鸭式往学生脑子里灌,而且一般教师教学都是通过在语法教学的过程中来讲解翻译知识,同时和一些简单的例子来介绍和阐释翻译的技巧,致使整个翻译课程呆板,教师在台上讲他自己的,学生在台下玩自己的。对课程毫无兴趣,其教学结果可想而知。
3、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些改革意见
3.1 加强教师的发展——教学.教改和学习
毋庸置疑,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课前,教师就必须做好课程安排和研究;在课中,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做好学生活动;在课后,又必须是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总结者和纠错员。就算我们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但课堂的组织,教学内容和训练内容都是由教师来选择的。翻译教师的理论知识,研究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直接关系到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的进度。只有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带来高质量的教学。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课程的改革中,我们绝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应当充分重视教师的发展,尤其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发展。
教师自身的发展是加强教师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几个方面共同发展的过程。具有扎实的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指导教师能更有效的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对教学实践的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用于指导课堂教学,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也正是由于这个过程,教师能自我发展,同时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行。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社会实践对于高校翻译教师来说是必须的,深入社会实践,并根据社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堂形式。没有教师的自身发展进步,教学改革也最终将是“空中楼阁”。
3.2 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对翻译课程的重视
有些人认为,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语言点,而翻译教学主要应该是针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并不关我们非外语专业学生的事。事实上,语言的基本技能是相通的,作为一种语言的输出能力,翻译也是外语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学生学习水平程度的标准之一。在整个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应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考核指标也应该适当加重,而且考核方式也应该突出以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主,考核学生是否会使用这门语言以及使用情况如何来判断语言能力的高低。同时增加翻译教学课程的课时比例,增加同学学习的时间。同时亦可增加翻译课程的选修课,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习翻译知识提供不同渠道,使大学英语教育呈现开放性,选择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3.3 对翻译课程内容和形式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以实训为主,突出技能训练。内容应该以尽量贴近学生的情况和当地社会情况,教学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逐步加强学生的翻译能力。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尽量以情景翻译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翻译兴趣。在遇到英汉语意有明显差别的情况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和观察发现的规律,自然会比老师讲出来的要印象深刻的多。让电影走进课堂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学生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即使平时十分内向和英文较弱的同学,也都表现出极大兴趣。例如在《怪物史拉克》热播的时候,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电影片段,让同学们一边看一边练,教学效果让人十分满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加强翻译训练,提高翻译技巧
翻译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对翻译实践有指导作用。翻译老师在上翻译课程的时候,要善于结合课文及翻译材料讲授翻译技巧,同时也能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突出翻译的实用。例如有一次笔者遇到一个关于汽车名称的翻译问题,举了奔驰的例子,说明了“Benz”翻译成“奔驰”,兼顾到了它作为一个音译词,同时又让同学联想到汽车奔驰在公路上的形象;还有一次谈到关于菜名的翻译问题,我们家乡有道菜叫“芋头红烧猪蹄”,在翻译的时候,我把他变成了“猪八戒踢足球”,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同学们兴致勃勃,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在教学中通过老师的点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用语的语言材料中学习到了翻译方法,不知不觉的提高了翻译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布置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翻译练习,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开始的时候可以是一个个的句子翻译,等学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再提供段落或者篇章的翻译练习,让同学在有语境的环境里融会贯通翻译技巧。
篇6
在高职院校的商务翻译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普遍缺乏商务翻译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这种情况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学的角度考察,其中就有学生自我认知和教师教学模式等原因。
(一)学生自我认知问题
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开设商务翻译课程的应用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中, 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商务翻译课程是极为重要的,也能够做到每天投入两小时左右的时间来学习商务翻译,但在自我设定的目的导向方面存在偏差。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该课程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而达到顺利毕业的目的。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认识到该课程对于未来工作实践的重大意义,并在学习了该课程后报名参加商务翻译相关证书的考试,实际上最终拿到相关证书的仍在少数。以笔者本人担任授课的班级为例。该班级共有学生48 名,在学习该课程中和学习完该课程后,据统计共有5名学生报名参加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有12 名学生参加剑桥商务英语二级考试,最终没有学生能够拿到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资格证书,报考剑桥商务英语二级考试的12 名学生中有5 名学生拿到了证书。其次,与其他一些专业课程相比,商务翻译课程的难度较大,对商务翻译课的传统授课方式认可度也较低,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表现不够积极,对翻译存在恐惧的心理。此外,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身英语基础不好等问题,使得他们在课堂上缺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教师教学模式问题
目前,商务翻译课堂教学大多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是以教师为主、教材为基准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授课。课程教学仍然遵循传统的讲与听的授课方式,主要从语法和语言对比角度出发,由单一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随堂与课后作业形式、单一的教师讲解校对练习形式、单一的期末试卷考核形式几大部分组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过去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主导作用,但是目前已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有兴趣并愿意配合老师在课堂中进行多样化的学习训练,例如模拟商务英语谈判或做报告陈述。
(三)课程设置与测评体系等问题
课程设置与测评体系也不同程度存在不甚合理的现象。翻译课程往往开设时间较晚于其他英语课程,开设的时机和课程的时长都逐渐难适应用工市场的需求。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根据2012-2015年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课程是在该专业学生第二学年开设,时长仅为一个学期。课程结果测评体系尚待完善,测评考核方法比较单一,商务翻译考试仍然沿袭传统的英语试卷考核,考核内容重记忆而轻实战。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综合限制了高职院校商务翻译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如何解决传统翻译课程的弊端,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得他们能顺利进入职场从事相关工作,成为目前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探讨重心,也是高职商务翻译课程改革的重点所在。
二、改革高职商务翻译课程的设想
要改善当前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存在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引入研讨式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模式源于早期的德国高等院校,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该模式将讨论式教学法和研究式教学法相结合,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引导学生重视思维方式的培养。特别是进入21 世纪以后,该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等院校已成为一种日渐成熟的教学方式。
在国内,研讨式教学法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受到大量关注,多位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均从不同角度,就研讨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提出思路。例如,有院校大胆将该教学法进行创新,创立出研讨式五步教学法,并运用到本科教学当中,改变了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由教师单向传授灌输知识的方式,将指导学生自主研究和讨论置于全课程的中心,着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英语研讨式六步教学法,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和高职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在教学实验与专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高职英语研讨式教学基本范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在国内相关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CNKI 学术趋势来看,关于该教学方法的研究在近几年一直呈现直线上升态势。
笔者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开设商务翻译课程的应用英语专业,通过引入该教学模式的理念,尝试提出一种商务翻译课程的新型立体化研讨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研讨式教学法下的课程实践
根据研讨式教学模式设定相应的对策,一方面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一方面强调培养实战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外贸工作中所涉及的常见商务文本的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准确地翻译国内外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名片、名牌,顺畅地完成商务往来、报价等信函以及会展翻译,令学生能够依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原则、策略和方法,自主解决在工作实践中碰到的基本问题。课程的改革拟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改革课堂教学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核心内容。改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及三位一体教学方式。根据方案,一堂改革后的商务翻译课程将基于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一:选定主题。教师在课前先搜集商务领域的相关材料,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包括市场行业发展趋势,学生兴趣,就业导向等),认真进行综合分析,选出一个合适的主题。
步骤二:自主翻译。学生分组后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自主搜索选取外文杂志或网站(必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中符合该主题要求和引用规范的原文,并进行实战翻译。
步骤三:总结讨论。鼓励学生使用PPT 演示、答辩等形式,以组为单位对该次翻译的实际成果开展深入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翻译策略、行文特点、语言特征、文章重点难点、以及其他任何学生认为值得讨论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让各组进行交叉翻译、联合讨论,鼓励全班共同学习。
根据改革方案,一堂较为典型的商务翻译课程在包含以上三个步骤的同时,也可根据学生实际或教学目标添加其他模块,从而进一步强化某个特定知识点的巩固提高。这一系列步骤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鼓励学生自行查找需要的资料,通过点评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主题查找所需文案、开展实战化翻译、准备PPT 和讨论等。通过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其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笔者担任授课的班级为例。在上课之前,教师选定主题。考虑到在商务活动中,最先接触到的环节就是双方交换名片,掌握商务名片的翻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主题时,应综合考虑,不能单单把名片作为讲解例子让学生进行翻译,应当把主题项目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步骤二自主翻译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此,翻译主题就定为宁波本土知名企业宁波前程日用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及相关业务人员商务名片翻译。该班级共44 位学生,学生课后自主选择进行分组并成立工作室,根据教师确定的主题, 自主搜索选取与该企业相关的符合该主题要求和引用规范的名片, 并进行实战翻译并分析。工作室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在翻译过程中分析出名片构成,比较中英文名片职位和职务的表达用词及翻译技巧等。在完成翻译与分析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PPT 的方式归纳总结本次翻译的实际成果,深入分析出在翻译该企业名片时,运用到的翻译策略、行文特点、语言特征以及其他任何学生认为值得讨论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其他工作室成员有疑问,也可让他们进行提问,联合讨论,鼓励全班共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起到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鼓励学生把在步骤二自主学习环节学到的体会到的,在步骤三课堂上表达出来,通过点评和鼓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在结束讨论之后,班级学生领到的课后自主学习任务是结合前程公司商务名片翻译的经验设计各自中英文名片,从而巩固课堂内外学到的基本知识和翻译技巧,将这些运用到实践中。
(二)改革教材建设
基于研讨式教学理念改革商务翻译课堂教学,必须相应地对教材设置进行改进。以笔者所在的学院为例,当下使用的商务翻译教材是本院自编教材,所含内容和理念较多反映本世纪头十年的经济社会情况,经过多年使用,已不能很好地体现当前的新变化、新形势。同时,该教材中的理论和实训内容编写均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匹配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要求。按照本改革方案,笔者认为商务翻译教材的内容改革应将多样化作为目标、将知识点作为基础、将项目活动作为载体,根据当今企业经营的实际案例进行编写,实现课堂教学对实际情况的高度仿真和精确模拟。知识点的安排应尽量涵盖商务英语翻译实际操作的全流程、全系统,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加以整合优化,从而将分散、零星的知识点合理分布到各个项目活动中。这种基于当前企业实际情况、高度模拟仿真的教材内容,将更好地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在一个个项目活动的有效环境中进行实践,真正让知识点入心入脑。此外,也要适当增加辅助教材以及辅助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方便学生查阅资料,丰富学生背景知识。
以现用教材中的项目四:为企业宣传为例,任务一是为翻译外贸公司简介,选用的是海尔集团。任务二是翻译工贸型企业简介,选用的是ABC 公司和音王集团。选用的翻译任务涉及的都是成立于1988 年之前的老牌企业的外宣材料,而且选取的资料都已经较为成旧,不能反映最新情况。为了实现课堂教学对实际情况的高度仿真和精确模拟,笔者选用的主题材料为宁波华侨豪生大酒店外宣材料。不仅因为该酒店是一家具有较好地理位置的五星级酒店,同时因为他是一家国际品牌的酒店。学生在步骤二自主翻译分析过程中,上网搜寻该酒店外宣材料时就会发现,该企业的中英文宣传简介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而不像大部分国内企业一样拥有中英文相对一致的宣传简介。在中文版中,该酒店宣传重点为其特色服务,包括以人为本的消费环境、24 小时贴身管家等服务品牌。而在英文版的企业宣传稿中,则更多的宣传其较好的地理位置和周边旅游景点,这是为了更好的吸引境外游客入住该酒店。学生通过搜寻酒店背景知识,尝试翻译中英文简介来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根据这个差异,学生可以找准翻译方法,更好的翻译文本,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真正让知识点入心入脑。与之类似的改革后的课程还包括:项目三 的宁波百盛外贸有限公司产品说明书的翻译、零食类产品的说明书翻译、机电产品吹风机的说明书翻译、日化产品面霜的说明书翻译,以及项目六的商务接待宁波假日国际旅行社关于宁波旅游的宣传材料翻译、宁波城市信息和景点翻译、中英文菜谱对比分析、菜名构成公式、宁波特色菜菜名翻译等等,皆可套用这一教学模式。
(三)改革考核体系
笔者所在学院目前的商务翻译考核体系,采用小组与个人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结合的形式。形成性考核包括对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情况的考核,终结性考核即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形成性和终结性各占50%。本改革的锲入点在于:终结性考核的形式目前仍然是传统的试卷考试方法,偏重于理论知识的测试,无法真正意义上检验学生在有效环境下对翻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应对能力。
为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开展,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该课程考核体系,尝试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形式上,应减轻终结性考核的比重,加大形成性考核也就是平时成绩的比重;内容上,将形成性考核在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两方面同步展开。一方面,终结性考核将鼓励教师创新考核方式、大胆标新立异,通过创新使用分析型题目、设计型题目、综合应用型题目,减少纯记忆性内容考核。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拟真商务场景,采用非卷面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例如,可以模拟商务英语谈判场景,在场景中测试学生笔译与口译能力,考核学生的应对和创新能力。
(四)开设第二课堂
基于研讨式教学的商务翻译课程改革应是多样化的,其中既有课堂教学的多样化,也有课下训练学习的多样化,这对于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提升英语翻译能力至关重要。采用开设第二课堂的模式,设计多样化的课外训练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训练与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它不仅能补充和延伸第一课堂的学习,还能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更好、更持续地进行专业学习。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功能,积极主动地把英语课外活动开展起来。
第二课堂应根据课程内容、年级班级等因素的不同,有针对性的逐步开展。例如:刚开始学习商务英语课程的大二英语专业学生正处于入门阶段,理论与实际能力都处于打基础的过程中,第二课堂可以侧重于理论的学习,组织学生运用图书馆的线上线下资源,阅读与商务翻译有关的书籍;针对高年级段的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可与本校2+1教学模式相结合,鼓励专科学生在第三学年或本科学生在第四学年开始时,由学校组织学生进入各类外资企业、留学服务中心等单位实习,通过实际担任报关员、业务助理、外贸检验员、单证、跟单等职务,在岗位上实践理论知识、学习行业规则,了解行业动态,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与翻译等能力。
篇7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 专业实训 模块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12-02
相对于传统的英语专业,高职商务英语有着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我院的培养目标就明确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熟练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相应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能力,熟悉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及网络运用,主要能在外资企业、涉外星级酒店,文化教育机构从事商务英语口笔译,外贸业务及管理,商务秘书,教育培训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职业定位则清晰的定位于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外贸方向及商务秘书,涉外导游等英语应用方向两个方面。基于高职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英语教学与传统理念的培养方法有了很大的区别。
1 传统商务英语教学的局限性
(1)教学方法:一贯以来学校教育都以教师为主导,虽然学生、教师、教材以及教法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解释者。传统的英语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更多的是扮演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学生的英语实践不管是翻译,口语交流还是写作等都主要靠学生自己课后去参与,缺乏系统性,这对本来就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高职学生来说很难起到提高和促进英语水平的作用。
(2)学生知识结构。
虽然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多年,但实质上绝大多数同学大学以前的知识结构仍然是以高考的考点为主,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准备高考,注意力集中在基础学科上,他们没有时间去攻读其他学科,对管理类,商科及经济类知识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实践能力,其次,选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然对英语有很浓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由于他们入学时所处地域和教学条件的不同,因此,入学时基础差异大,有的同学听力跟不上,有的发音不标准,语法错误较多。如若不能好好引导很容易打击他们商务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 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上述情况,我院展开了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分模块教学;二是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自编适应学生基础的教材;三是把学与练结合起开,大力开展实训教学。三者互相促进,让学习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促进教学,从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足补充教材,三者互为补充,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
(1)在模块教学方面,把商务英语课程系统的分为了三个模块:语言模块,商务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语言模块上,重点课程为商务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语(外教任课),英语泛读,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英语翻译,及商务英语。这些课程着重训练和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商务模块对应的课程则为商务单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报关与报检,着重拓宽学生的商务视野,加强商务领域实际操作的能力;第三模块综合实训模块课程主要为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缮制,外务ICT,及计算机应用,若上两个模块总结为开发加强专业能力的应用这一模块则可称为动手能力的培养。
(2)推出了实训性课程商务英语听说译,该课程针对学生基础及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原有的英语口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口译课程做了整合,课程从大一入学开始共分四个学期,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各个学期各有侧重但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法连贯,保持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后续课程及教学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安排为:
第一学期侧重英语发音表达,运用英文原版电影片段进行基础英语听力训练,口语模仿和表演,进行专题教学训练,根据各单元模块内容设计实训项目。如:
第一模块实训:英语朗读比赛(分组,分角色)。
第二模块实训:英语电影模仿(分组,分角色)。
第三模块实训:英语小品剧表演(分组,分角色)。
第四模块实训:日常使用短句(情景模拟,在家中,享受余暇时光,生病受伤时)。
第五模块实训:日常使用短句(情景模拟,打电话,问路,随意谈话,购物,用餐)。
该课程为实训和教学相结合,约每四周一个教学模块,每一教学模块对应一实训主题,教学开始前三周教师对相关知识点,句型进行讲解,实训时学生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在每一模块学习开始时即明白自己在实训模块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接受什么样的任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自主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较好较快的吸收教师上课所教授内容,还能主动的寻找相关课外信息补充,以使自己在随后的实训中能与众不同,脱颖而出。
第二个学期编排为基础商务英语,这一阶段采用大量基本商务对话进行商务基础英语听说训练,如商务旅行、商务宴会、图标描述、产品介绍,主要实训模块包括:
第一模块:工作面试(打招呼,自我介绍,个性描述,工作岗位描述)。
第二模块:商务旅行(定酒店,登机,过安检,入住酒店)。
第三模块:商务宴会(订餐,菜单描述,宴会对话)。
第四模块:旅游休闲(景点介绍,风土人情,地方特色)。
第五模块:商务会议(报表介绍,会议流程,会议记录)。
该学期的实训依然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每一小组为一个公司,或某一方。如,在进行工作面试实训时,把全班分成四个组,每组八名同学,每一组为一个公司。该公司要在前来应聘的另三组24名同学中选出综合表现最好的三位同学,并记录他们选择这些同学的原因。由于该实训使每位同学都可以同时经历招聘方和面试方的角色,他们能更好更直观的感受到在面试过程中,什么样的表现才是受欢迎的,也能切实体会到自己在该实训中和其他同学相比的不足之处。从而能自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和社交综合素质。
第三学期着重更深入的商务英语学习:如询价、报盘、谈判等,主要实训模块:
第一模块:产品介绍(性能,特点,功能)。
第二模块:企业介绍及参观(企业概况,企业特点,企业精神)。
第三模块:商务会晤(机场迎宾,酒店入住,日程安排)。
第四模块:商务谈判(价格条件,交货条件,合同签订)。
第五模块:售后及保险(客户抱怨投诉,保险洽谈)。
进入第三学期,专业知识越来越系统,但由于前面一年的综合实训,学生已经对实训教学相当熟练,他们能自觉的以小组的形式学习,并能灵活根据课程内容设计自己的实训环节,在实训过程中会有更多自己的创意。如:在进行企业介绍参观中,我们以介绍学校为实训,每组介绍一个景点,各组体现出来的风格就完全不一样,有的组以生动幽默见长,有的组非常的严谨正式,有的组则加入一些身体语言并加强互动,使自己的介绍能给对方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第四学期则为专业商务知识的学习,如开幕词、旅游景点、商务陪同等。主要实训模块:
第一模块:礼仪致辞。
第二模块:旅游景点。
第三模块:商务陪同。
第四模块:商务谈判。
第五模块:国际会展。
第四学习的实训和前面的实训又略有不同,该学期重点为口译实训,“口译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训练方法应以实践为主口译课堂应气氛紧张,有实际口译现场的压力感。因此,教师应多动脑筋,把口译课堂设计得像口译现场。”(仲伟合,2001)“三角对话”练习(three-cornered situation)又名“对话口译”练习(dialogue-interpreting)的合作方式,是目前比较受师生欢迎的口译课堂组织形式,仲伟合(1998)指出,这种合作方式的具体做法是三个学生组成一组,其中两位对话者各操英语和汉语,另一个人则是口译员。在练习之前,确定对话者的身份、讲话的主题和场合,让学生根据这些既定因素进行练习。实训的场所一般选择在多功能翻译室里进行。跟普通教室或一般的多媒体教室相比,该教室配备了国内先进的同声传译会议训练系统,每个学生配备一个耳机,可以十分清楚听到“三角对话”的内容,及时对该练习内容做记录,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另外,该训练系统还可以将练习的过程进行录音,不仅可以增加口译训练的现场感,还有利于学生事后进行查漏补缺,实实在在地提高其口译技能。
(3)在实训室及对口企业进行实习。
除了校园内的专业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外,学校还有专门的商务英语实训室,使实训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如英语写作作为基础课其后续课程为外贸函电,对应的实训课为函电撰写,单证课程对应实训课单证缮制,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现代化办公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合同审核,信用证审核,商业发票缮制,装箱单缮制,提单缮制,保险单缮制等。
此外,学院还和相关企业进行了合作,使学生能在大三上学期能在教师直接在企业里面进行对应外贸,营销及英语培训方面是实训。虽然实习期工资相对较低,但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践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成长,一些学生直接在实训企业就业,也有一些学生在实训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选择进一步深造,更有一部分同学在实习中明白了自己更喜欢或更能胜任何种类型的工作,为以后的工作定位和个人发展大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3 结语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层面,突出了教育的实用性,主要为社会提供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项目开发与运用使英语教学与英语的实践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能动性。这种以实践运用能力为指导,以学生合作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也使教师从单纯的讲授变为讲授加指导。真实的场景模拟,快速的检验的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及教师的创造力及教与学的质量。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局限性,提高了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45-253.
[2] 詹勇.基于“三位一体”的高职《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10(5):27.
[3] 郑楚霞.高职高专英语口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43.
[4] 刘巧媛.高职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设计[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23.
篇8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经贸英语;实践教学
一、引言
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就要求高校在实际工作中要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经贸英语和谈判技巧、通晓外经贸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以达到能利用经贸英语跟外商自由和成功洽谈的目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性高校经贸专业学生来说,由于所在城市工贸欠发达,很难象大城市的高校学生一样接触现代信息和企业的机会较多而实践机会相对增多。例如广州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在业余时间到企业里兼职,每年的春秋两季广交会能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操练口语的实战机会,从而为他们的就业打下优良的基础。经贸英语的社会应用性很强,如果只是将学生关在教室进行与社会和企业隔绝的英语学习,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因为英语练习需要语境,一味的模拟会让学生失去新鲜感。而目前关于经贸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很少,很难满足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因此,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迫在眉睫。地方性高校应根据教学实践,以及当前大学的总体教学安排,采用"校内与校外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的方式进行经贸英语实践教学,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二、经贸英语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一)经贸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能够培养出掌握一定基本知识、适应岗位职业要求、能够较快胜任相关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本科毕业生成为专业培养方案制定的初衷。然而,在多数高校所进行的经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这一点并没有在课堂的得到体现。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式以填鸭式为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不多,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其结果是,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不少经济和外贸知识,但是缺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二)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流于形式
在近几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实践教学的建设和实施是评估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因此,绝大多数高校都与校外的企业之间形成了合作关系,对于国贸专业而言,可以安排学生到校外企业去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一步熟悉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流程,对相关职业岗位增加感性和理性的认识等等。但是,一方面由于参加校外实训的学生一般来说都不具备熟练实际操作的能力,企业出于成本利润的角度考虑而不能大量投入培训。另一方面,企业无法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来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计划满足实训要求,因此使得校外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也只不过是到这些企业进行参观考察等。
三、建议与对策
(一)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输出,突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1.设置情景教学,进行课堂口语模拟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课堂模拟训练,如接待外商,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价格和付款方式的谈判,包装、运输和保险方面的洽谈等等。利用这些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可以下载或购买一些经贸英语实战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以便学生感受商务场景的气氛并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更好地模仿。
2.引入需求分析,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在设置课程时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用人单位对外贸人才的要求等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在制定相关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时,应该听取行业内的专家对职业及岗位能力的定位,鼓励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身情况考取一些与经贸方向接近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外销员证书、BEC中高级证书、国际商务师、商务英语翻译师等,在平时的课堂讲授和活动中,可以引入部分资格考试内容作为实训的素材。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作一定的准备和指导,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资格考试中与实际工作联系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二)寻求多种途径开展校外实习实训
1.组织学生在邻近地区的外贸企业参观学习,跟本市的外贸企业建立长期业务关系,负责担任免费翻译。利用互联网的外贸论坛和现有的人际关系跟外地外贸企业联系并向其推荐经贸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类型的展销会,如广交会、高交会等等,可免费充当翻译或帮忙布展。帮助学生树立参展意识,学会参展英语用语和沟通技巧,为其就业积累经验资本。可以带领学生去大型人才交流市场如深圳宝安人才交流市场见习,亲身体验面试的场面,感受其激烈的职场角逐,避免一味的课堂模拟。
2.努力创建沿海实习基地,以供学生进行专业实习。针对校外实践基地落实的问题,既要充分理解合作企业安排大量学生参与实践所带来的难处,同时也应该尽一切可能寻求其他解决途径。例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将实践阶段分散到专业学习的各个学期时段。同时,对学生参与实践所必要的经贸英语实践知识、协调能力、工作态度、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估,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在与合作企业协调后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去,这样既避免可高校的实训环节与企业的计划安排时间上的冲突,又能够按照学生实际的能力与工作岗位进行能级对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作企业由于接收学生实训所带来的成本损失,并且不同实践能力层次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水平。
3.在外贸实训基地的建设上,除了跟校外企业合作外,还可以整合系部师资团队打造外贸SOHO实训基地,帮助和指导大学生创业者在工作的过程中逐渐熟悉外贸SOHO流程并总结更多经验。另外,地方性高校国贸专业实训教学主要包括课内实训、模拟实训、毕业实习等。课内实训改革主要是在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训课时,但是单个实训课程之问缺乏相互融合;模拟实训虽注重课程之间的融合,但由于课时、师资、教学设备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仍局限于在计算机房里利用一些模拟软件进行教学,学生既接触不到真实的产品也无法感受真实的商务环境;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是国贸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实践机会,学生可进入外贸公司熟悉工作环境、了解产品知识,但由于企业保守商业秘密等原因,大部分学生仍无法接触到外贸的核心业务,只能做一些助理工作等,很难掌握真正的外贸操作技能。因此,建立外贸SOHO实践基地,一则可满足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实训需要,可让学生实际参与整个外贸流程,了解不同的岗位任务;二则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加入外贸SOHO族;三则促进经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全面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
四、结语
为了解决地方性高校存在的地域和资源的局限,经贸英语课程教学必须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模式实施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能够为他们所用,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环境及熟练地处理、解决问题,开启外贸、商贸、经贸各领域的新局面,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经贸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义云.基于“大工程观”的地方院校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郭龙娟,丁玲,王德田.经贸英语课程教学目标与构建科学教学模式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3]谢朝龙.经贸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01).
篇9
[论文摘 要] 本文分析了高职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强调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本课程特点对高职学校汽车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教材和师资建设以及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方法。
高职汽车专业英语是面向汽车工程系各个专业开设的一门旨在进一步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英语应用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建立在英语基础知识上,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汽车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能力,解决与国际市场接轨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实用性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专业英语,增强就业竞争力,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该课程的建设对加强汽车制造业、汽车服务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学生就业以及就业后在企业后续拓展空间等方面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尽管都有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对课程有兴趣,但对汽车专业英语的学习仍然不自信。教师也很难对学生以统一标准安排教学,并且把握一个适度的标准教学不容易。
2. 学时分配不足,也很不容易达到教学目标
此门课程一般针对大二或大三学生在大二下半学期或大三上半学期开课,周学时一般为2学时,总学时一般在30个学时左右。学时分配不多,对任课教师来说,汽车专业英语方面知识只能有选择的讲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对其英语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在这有限的学时内达到教学目标是一个挑战。
3. 教材不适合高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现行的高职汽车专业英语教材大多还是将本科教材内容略加修改,压缩简化。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设计理念去编写适合高职学生基础的汽车专业英语教材很少。教材中科技英语的词汇量大、长句较多、语法结构复杂;有些内容陈旧,需要及时更新;教材的结构体系呆板。这样的教材不利于课堂教学,也很难激发学生对汽车专业英语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4.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中基本上是由教师阅读和翻译原文,介绍一些专业术语,欠缺必要的相关英语教学活动,以致于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5. 课程未被重视
学校重视基础英语阶段教学,学生为考试过级耗时过多,而往往忽视了专业英语学习。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高职学生毕业后多半是一线技术工人,在内地和一些私营工厂工作,不一定用得上英语,专业英语课更是可有可无。同时在专业课整体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课程很可能不开设。另外,专业英语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高,部分院校想重视开发此门课程,却因师资力量有限而被搁置。
二、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方法
1.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度弹性教学
高职学生大部分英语基础较差,水平参差不齐,尽管都有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的要求,对课程有兴趣,但对汽车专业英语的学习不自信。教学改革如果不贴近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水平,学生将不可能学好专业英语。
汽车专业英语课程建设以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为总体目标,明确职业岗位对于学习者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英语知识水平的总体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掌握能力和岗位工作中英语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针对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度弹性教学,实施灵活、多样、弹性的教学方法。根据学习者的特点,特别是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并相应调整教学内容,选择开展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突出重点,注重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通过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选择开展各种形式的测评,使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达到相关能力标准的要求。日常的测评应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转变为形成性评估为主,适当融入真实性评估的元素;水平考试改测试语言知识为主为测试语言能力为主。教学内容除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外,注重与汽车专业知识相结合,完全以学生就业实际为导向,模拟学生可能在工作中遇到与英语有关的问题,如阅读英语操作说明书,用英语向外商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等,加以分析总结,设计出最能和就业接合的教学方式,在注重加强学生对英语基础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汽车专业英语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针对汽车市场的职业外语交际能力,熟练掌握专业文献中常用的固定词汇与英语翻译技巧。
2.建立一个系统、完备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强调专业英语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做到英语教学各阶段的无缝衔接
2009年《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的课程设置要求如下:“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目前这两阶段的教学在各高职院校基本由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而各系部仍然开设与自身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英语课。但是由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的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与各系部开设的专业英语,时间安排上一前一后,教学内容自成一体,部门间也缺少必要的教学交流和联系,各阶段英语学习联系不紧密。
笔者认为,完备的高职英语教学体系可分为基础英语、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阶段,各阶段知识衔接紧密,循序渐进。专业英语与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一样,在高职院校英语课程体系中是一脉相承的不同阶段,强调专业英语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培养高素质技能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对培养具有高素质技能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起到关键作用。
注重专业英语的地位,淡化和打破原有的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界限, 使整个英语教学过程服务于专业教育和职业应用。同时注重行业英语阶段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过渡衔接。行业英语教学应渗透到基础英语教学全过程,行业英语应与专业英语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最终达到英语教学各阶段的无缝衔接。
3. 进行小班教学,分层教育、分类指导
为增强英语教学效果,应该倡导小班教学,分层分班,分类指导。摒弃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大班教学。实施小班分层教学符合语言教学特点,但在全校实施,常因规模大、人数多给教务管理带来较大的麻烦,但在各别院系以及不同专业学生中实施比较容易可行。同时对学生分层教育、分类指导,才能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分提升。
4. 开发教材,完善课程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改实践中,应尝试开发适合高职学生英语水平的汽车专业英语教材。教师深入企业做企业需求调研,并和汽车行业专家征询探讨后,开发满足汽车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
针对汽车行业和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英语技能的要求,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典型工作任务或场景设计教学内容,使每单元教学内容浓缩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协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教学选材应选择汽车行业工作人员在涉外职场活动中的真实材料。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境,通过学习内容与将来工作内容的结合提高学习兴趣。在授课中及时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变动授课内容,不断地汲取新素材来完善课程。另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汽车工程系下面不同的专业编写教辅材料,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编一些与实际汽车维修、技术应用密切联系的案例性校本教辅材料,如维修仪器设备的英文说明书、操作说明、维修手册。对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增加一些汽车商务英语方面的教辅材料,等等。
5. 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第二课堂
为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充足锻炼,该课程在设置上要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拓展校外实践教学。把课堂搬到实训车间,到汽车销售服务四s店以及汽车展会上,鼓励学生参加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程教学以实训为主要教学手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理论课程配套实训,专业训练课程以模拟仿真为主要手段,鼓励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教学实训车间,发展校外实践基地,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工作岗位对外语能力的要求,按照企业,特别是合资、外资企业对员工外语水平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实现了语言实践运用环境与真实工作环境一样、课堂外语教师与企业外方人员一样;外语学习内容与汽车技术发展同步更新;教学与生产实际“零距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了英语语言知识学习和专业岗位实践脱节的矛盾。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和校内外实习等方式锻炼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外语水平提高的同时,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明显提高。
6. 改变教学模式,注重听说,兼顾阅读、翻译和写作
以阅读和翻译为主的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我校新一轮的课改要求下,及时改变教学模式为:在讲授、实训、考核等多方面体现教、学、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注重听说,兼顾阅读和翻译,写作也要有一定的提高。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中学、学中做”的职业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
为提高听说,教学过程应注重以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培养为中心;以特殊的职场交流需求为中心;以职场中的专用技术理念、术语和行话的实际运用为中心。可以开展各种不同的口语实训周,模拟真实场景,提升职业英语交流能力。适当地增加一些科技英语的语法特点和语用知识的讲解,助于对汽车英语文章的了解,同时在保证学生达到一定翻译量时,增加一些英汉互译技巧的讲授,另外也要强化汽车专业英语应用文写作,如:简历、涉外商务书信等的撰写。
7. 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促进教师个人自我发展
这门牵涉汽车专业知识的语言课要求授课教师精通专业知识并应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因此,汽车英语专业课可以由基础英语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中英语应用能力高的教师共同组成课程组,在向汽车行业专家征询意见以及平时授课中及时调研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后,共同开发教学课件并讲授此课程。在课程开发中,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弥补了英语课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和专业课教师英语教学法知识不熟的缺陷,同时在课程讲授时,各取所长,有些汽车理论性知识集中的章节由专业课教师负责开发课件并向学生讲授,有些语言应用能力要求高的章节由英语课教师开发并讲授。教师应不断学习汽车专业新知识,获取新的教学素材,参加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研讨活动,同时到企业顶岗、做企业需求调研归结出一些助于学生就业的知识,还可以积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争取将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的特点有效地组合在一起,保证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充分实现。
三、结语
随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产业进一步引进国外技术和资金加快发展的形势,以及一些中国汽车企业积极走出去的成功案例,使我们感到加强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汽车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及时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汽车行业相关的优秀英语应用人才,壮大中国汽车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专业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10.
[2]郭伟东. 高职高专汽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 职教与成教
[3]丁 琳. 关于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j]. 职业教育研究, 2007,5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职业能力;蓝海班
引言
山东蓝海酒店集团以其经典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一大批专业技能人才的加入,即便这样,学生在初步加入蓝海班以后,还要接受进一步的培训,成为真正的蓝海人。随着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的不断壮大,已经初步实现旗下各品牌酒店的连锁经营,主要以品牌输出为主。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的终极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甚至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酒店。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通过社会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许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选学校、选专业时都是仅凭自己的感觉去选择的,对本专业的概念,具体学习什么内容,以及进入社会以后所学专业会应用于哪些职业是不清楚的。只有少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大致问一下身边的人对此专业的了解情况,或上网查一下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就业前景等。这就造成学生在真正进入学校去学习所学专业时难免出差心理上的落差。所以学校要及时帮助学生去正确认识所学专业及专业的就业前景,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观,根据学生兴趣特点及时进行专业上的调整。当然,在酒店管理这个专业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同样的问题,很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酒店专业是提高学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非常茫然,这样的认识水平让人们对他们以后的就业充满担忧。可见,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改变此种现状已迫在眉睫。
2壮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师资团队
师资团队是高职院校的中坚力量,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引进高学历并且具备与相关专业相对应的丰富实战经验的师资是高职的普遍要求。这样的教师也称之为双师型教师。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蓝海班不仅是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性学习,所以更需要这种双师型教师的指导,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系统的理论知识普及基础知识,还可以利用其丰富的酒店行业工作背景进行实践性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切实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优化教学模块
3.1基本素质模块
酒店管理专业与很多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让酒店管理专业与英语专业的学生结合学习,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学习好基础口语英语。蓝海班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一般酒店都不会配备专门的英语翻译人员,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要应对在酒店入住的国际友人。在未来的酒店管理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多都要依赖于法律的支撑,所以掌握好法律的基础知识是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3.2职业基础模块通过实际考察酒店职业的具体工作情况,了解酒店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流程,经过总结提炼,设置实用的职业基础模块,例如:在酒店管理职业中,与之相关联的职业礼仪等需要注意的服务意识及服务理念等。
3.3岗位技术模块
每一个具体的岗位都有它具体的职位职责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熟悉掌握不同部门及不同环节中的管理运营也是非常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酒店管理属于服务业,注意细节更是关键,例如:带领学生进行酒店餐饮的主题实习,可以强化学生的岗前培训,提高学生在这一岗位的职业技能。3.4职业拓展训练模块酒店管理与其他很多专业管理在理念上是相通的,为了拓展学生未来的就业渠道,高职院校可以策划组建一些其他专业管理实践活动,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因为眼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思路,影响学生未来职业规划。
4构建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训体系
4.1对学生分阶段组织实训
根据酒店管理职责要求,高职院校应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分阶段组织学生参加实训活动,包括校内的模拟实训及校外的酒店内部实训。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中的模拟训练,进行现场操作,这对教师创设情景要求比较高。第二就是综合实训,如果高职院校能给学生争取到阶段性实习的工作机会再好不过,如果受现实种种因素的制约,不能提供这种机会,也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走进酒店进行短暂的岗位流程和内容的了解接触,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
4.2建设实训基地
现阶段,很多企业还是不能接受学生在本企业实习,鉴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建设专属自己的实训基地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最理想的是作为投资人,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建设实训基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合作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性的人才。
5结语
本文以蓝海班为例,理论联系实际,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希望对各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