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15:3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业管理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所实习的**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隶属于香港沿海绿色家园集团。目前,该公司拥有员工近1500人,在深圳、厦门、福州、上海、武汉、鞍山、北京、大连、长沙等大中城市均有物业管理的项目。管理面积约300万平方米,管理项目类别有大型住宅区、高层商住大厦、商场、公寓、别墅、酒店、高等院校等物业。伟柏花园是其所管辖的物业管理项目之一。伟柏花园由2栋19层高的塔楼组合而成,小区面积约29000平方米,居住270户,居住人口近一千人,管理处员工26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伟柏花园管理处的物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管理处开展物业管理有关工作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管理处的设施管理、事务管理、保安管理有了初步了解。
一、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学习型、创新型”企业。
严把员工招聘关。**物业在招聘管理人员须毕业于物业管理专业;招聘维修人员须具备相关技术条件的多面手,并持有《上岗证》;招聘安保人员须属退伍军人,对其身高、体能、知识、品格、心理素质等都进行严格考核挑选。
做好员工的入职、在职培训工作。**物业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相关培训工作,使员工对小区的基本情况、应开展的工作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对在职员工提供各类专业性的培训机会。**物业提倡“工作就是学习,工作就是创新”,每位员工都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员工,员工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比帮赶超的竞争氛围。从而,使员工个人素质得以提高,管理处的管理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益得以提高,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从实际出发,管理处严格参照lS09000质量体系运作,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规程、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管理处根据员工的工作职责,制定全方位的上级、平级、下级的360度考核办法;制定量化考核标准,实行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减少考核时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考核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避免了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通过考核机制的建立,增强了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培育自身核心专长,创特色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实习中,我看到一套由沿海集团、易建科技、**物业合作自行设计开发的“一站式物业管理资迅系统”物业管理服务软件。该软件包括:“一站式客户服务、一站式资迅管理、一站式数码社区”三大体系,是一个利用网络、电子商务、科技手段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效地开发、整合、利用客户资源的资迅系统。管理处全面提倡“一站式服务”、“最佳保安”的特色管理服务。从而,实现了高效的管理运作,解决了业主的奔波之苦,创造了一种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提升了服务效率,提高了业主满意度,提升了物业管理服务的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提升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推行“顾客互动年”,促进公司与业主之间的良性互动。
**物业在与业主关系管理方面,在实习中我了解到,在**年**重点开展了“顾客互动年”活动。成立了**俱乐部,设立新生活服务中心,开通客户服务热线,及根据小区居住的业主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爱好与兴趣、不同的层次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常的社区活动与主题活动。如:三月份,开展了学雷锋义务服务活动;“六一”儿童节,与幼儿园联谊开展游戏活动;十月份,组织小区业主观看露天电影;十二月份,圣诞节由圣诞老人派发圣诞礼物……通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加强了公司与业主、业主与业主之间的沟通交流,创建了互动的顾客关系,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氛围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四、重视物业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设备管理。
对于设备管理,我在实习中看到,管理处着重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对各类设备都建立设备卡片;做好设备的日常检查巡视,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清洁,并认真作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对水池、水箱半年清洗消毒一次,进行水质化验,以保证水质符合国家标准;发电机每月试运行一次;消防泵每月点动一次,以确保发生火灾险情时,消防泵能正常使用。等等。
五、管理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安保队伍。
管理处的保安管理设大堂岗、巡逻岗、监控岗、指挥岗,岗与岗之间密切联系,对小区实行24小时的安全保卫。建立并完善各项治安管理规章制度;对新招聘的安保员进行上岗前岗位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加大对在职安保员的培训力度,注重岗位形象、礼节礼貌、应急处理能力等培训,从而增强安保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友善与威严共存、服务与警卫并在”的服务职责,安保人员在做好治安管理职能外,还为业主提供各种服务,形成了管理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物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物业管理知识,使我对物业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由于时间短暂,感到有一些遗憾。对物业管理有些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
篇2
[关键词]物业管理实务;模拟课堂;实践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
一、《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背景
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的必修课,《物业管理实务》要求学生掌握物业管理工作日常事务中物业服务企业各部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物业管理区域清洁卫生费用;物业管理区域绿化养护费用;物业管理区域秩序维护费用;客户服务等管理。该课程是物业服务企业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承担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对于学员管理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任务。课程内容涵盖了物业管理的全过程,其课程教学目标明确为:实现全面介绍物业管理工作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内容以及完成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包含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技能,即“实务类”知识,作为一名高职学院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对本课程既要熟悉“基础性”知识,同时对于这类“实务类”知识要偏重业务处理程序和处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内容主要应呈现突出实践应用性的特点。正是基于此,单一的教学形式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无法完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传统的理论教学只能够承担管理科学理论知识的单项传递,对于行业操作实践需要通过专业及课程实践教学来完成。
为此,《物业管理实务》的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摸索尝试各种以学生为本、引导教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师生发挥更多的创新智慧,一同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整合学校实训场地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日后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职业综合能力。
二、高职学院《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学院《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在质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瓶颈,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1、不够突出课程实务特点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属于物业服务企业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课程定位为实现“岗位型能手”物业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供物业服务企业职业核心能力知识,以满足物业管理初级职业岗位素质要求,并按精练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使学生初步形成物业管理知识框架,掌握物业管理实际工作基本规律和基本技能,从而能够立足于物业服务企业的职业岗位。但由于原有学科体系的束缚,理论课讲得多,实践教学进行的少,很难实现《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核心目标:即打造企业最基层管理人才,从而实现学院企业的“零对接”。
2、学生学习兴趣不够积极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不够积极造成学生缺乏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对教师按部就班的讲解式教学具有很大的依赖性。传统的应试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被动接受,为了应付考试,获得高分,学生必须大量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缺乏对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学生也习惯这种教学方法,接受这种按部就班的讲解式教学比较节约时间,比较省事,不必花很多时间,不用总结归纳和前后比较联系,什么都是“拿来主义”,最后学生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
3、课程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就《物业管理实务》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内容还存重理论,轻应用;重技巧,轻基础;重独立性,轻相关性等问题。很多《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材的内容都远离现实人们的管理工作,对现实生活中物业管理不具有指导作用。
三、《物业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
作为一名专业课的教师,经过实践,运用了模拟课堂及实践教学,积极探寻教学模式的改革。
1、模拟课堂教学
1.1模拟课堂简介
模拟课堂是将学生按照有关管理活动规则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环境。这种虚设的环境只局限于管理中的“业务”关系,对管理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模拟。将实务教学内容和就业目标要求联系起来。以模拟的职业行为活动为手段,积累职业经验,培养职业技能,进而适应未来的职业工作需求。注重技能,以“用”促学,从做中学,边“用”边学。开设“模拟课堂”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这种实践性最强的职业教学方式的优势,培养学生从事管理活动的一些关键技能,培养其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1.2 模拟课堂在《物业管理实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该方法能够让学生完全主导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主要负责为学生进入角色的动员和协调工作,教师要激励学生使其成为模拟的角色,同时充当裁判和协调者。我曾经尝试过进行课堂的角色模拟,让学生分别扮演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业主及物业服务企业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角色,将三者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纠纷集中在课堂中呈现出来。主要模拟的过程都是由学生来完成,即“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在角色模拟前先进行剧本的撰写,教师从旁协助,将知识引入到剧本中。这种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开放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导学的功能。而且这种形式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课程教学形式。
模拟课堂以一个班的学生为单位,将学生按照物业管理活动分成开发建设单位和物业服务企业,各企业要有明确的职业岗位划分,企业之间形成模拟市场关系即物业管理市场。单个的企业首先要完成本企业的业务模拟,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人员之间齐心协力,物业服务企业还要和开发建设单位发生业务往来,各企业共同完成物业管理业务。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伙伴,负责“模拟课堂”的全程组织、监控和指导。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设立“模拟课堂”教学法的模拟企业。根据物业管理业务需要,将班级学生主要分成四个主体,第一主体: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第二主体:物业服务企业;第三主体:业主和业主委员会;第四主体:物业主管部门;各主体人员每两个月轮换一次,避免学生不能熟悉物业管理的整个业务流程。每个主体的人员安排需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要有利于开展物业管理活动。
第二步,各企业进行本企业的业务模拟。各个企业内部业务各不相同,内部成员首先完成内部机构的组建,要求学生按照本企业业务来学习课本中的相关章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内部事务。
第三步,将物业管理业务展开的课堂模拟。模拟时要根据物业管理业务流程进行。在课堂的模拟阶段,教师充当一个观察员的身份,观察学生在模拟环节中的优势和不足,在每一个模拟业务结束后进行详细点评。只有当各企业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才能开展业务模拟活动。在获取物业管理区域业务中,采用招投标方式进行,在课堂上模拟招投标的过程。
第四步。对课堂模拟效果评估。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学生将自主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模拟课堂上,根据在模拟课堂上的操作情况,找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学生在模拟课堂中的表现,做出公正的评价。通过模拟课堂的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地学习物业管理业务的各个环节,积极做好课堂模拟的准备工作,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订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成果等等,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书本知识,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有长足进步,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增强,课堂比较活跃、学生自学、自治、自理能力都相应得到了提高。模拟课堂设立创造的仿真学习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形成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都得到发展。实践证明,物业管理实务教学中运用模拟课堂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有效地解决了实训场地不足、实训的投资有限等实践教学的难题。
2、实践教学的探索
作为高职学院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物业管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物业服务企业技能和技术素养,实现“岗位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物业管理实务》的实践教学服务于这个目标,体现在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资源建设、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中。
操作性课程实践是很重要的课程实践环节,它能使学生更近的体会实际工作环境中应有的心理感受、责任意识、思维能力和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课程实训、来完成操作性课程实践的任务。
这种方式让学习者主导整个学习过程,在教师创建与学习主题有关的情景的前提下,学生来扮演主题中角色,完成主题给出的任务。其实就是将现实中的工作情境重现的过程。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并且“亲身”体验工作,发展能力。如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就可以将日常工作的矛盾在课堂中重现,由学生们扮演业主、开发商、物业服务者等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工作”的环境中体会理论的意义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既可以让他们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又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产生来自于“工作”的智慧。当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很重要,需要在实践前进行动员,组织资料,过程监控和成果总结。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应围绕着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针对《物业管理实务》课程中的两类知识在实践中借鉴许多成功教师的研究,运用于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课程实践教学的策略有课程实训及借助基于物业服务企业特征的校企合作平台引导学生加深对《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的理解。
课程内部实训方法。课内实训主要是借助学院所具有的实训室硬件设备来完成课程实践操作内容的方法。如物业服务企业的“智能化物业管理实训室”设置楼宇自控系统、电子保安巡更系统、小区周界防范系统、小区可视对讲系统、楼宇防盗报警系统、楼宇防盗监视系统、小区家庭安防系统、小区停车场自动收费管理系统等。让学生系统了解楼宇管理、公共设施设备管理、车辆车场管理、秩序维护管理、工程管理等模块的功能。通过课程实训,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试职能力,为校外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职业意识与操作技能准备。因此这些课程实训都能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高职教育必须以企业需求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专业建设和发展必须有企业单位的广泛参与。
积极探索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很有帮助的。订单培养模式是指学院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高职教育实现从传统教学体系到现代教学体系的转变,对于提升学生文化素质、技术能力素质、职业素养素质,解决学生就业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发展还很不平衡,存在着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强、有效性程度不够等问题。只有把握好培养方向,缩短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才有可能形成具有特色鲜明、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可以从房地产专业学生中,选拔几个教学班,与知名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定向培养高端物业设施管理与服务人才合作,同时为了落实好订单班方案的落实,学院应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参与对“订单”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培养,课程体系始终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教学过程中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
四、改革效果评价
《物业管理实务》课程在改进教学方法后,经过2-3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期间也了解到了最新的物业管理行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学生在实习期间用人单位反映良好。总之,高职《物业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力的加强物业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晓珏,专业教学研究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0(2):83.
[2]张俊、徐中,高职经济类专业《物业管理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1):41.
[3]李举,高校《物业管理实务》教学改革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09(20):296-298.
[4]陈舞燕,高职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8):27.
篇3
关键词:湖北;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建设
一、物业管理行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对物业管理业政策的明朗化,物业管理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职业能力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我国物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近几年各行业职位所需人才可以看出,物业管理相关行业职位和岗位需求量一直位居前列,所以,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将成为物业管理及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必须人才之一。
第一,根据物业管理需求人才规范化和专业化分工方向并结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我们将物业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岗位定位为:物业管理专员、项目操作员(管理处主管、综合楼宇管理员、绿化管理员、会计员、设备维护工程师等)、物业工程技术人员、房地产中介经纪员、物业职业经理人、物业咨询公司工程咨询师等与物业相关的职业岗位。
第二,湖北省物业管理从业人员来源可分四类:第一类是其他1相关行业转业人员,这类人员缺点为学历低,技术水平低,专业素质缺乏,不符合未来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再一类则是由原本的房管部门职工转职而来的,他们对物业管理的模式并不熟悉;另一类是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和行业背景的人员,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但缺乏对物业管理细微管理层面的能力;还有一类则是物业管理专业的中专、高职及大专生,他们从事着基本的物业管理工作,但是由于不具备相关创新思想和战略思维,在工作中显得比较被动,不具有战略上管理的能力。总整体上来说,现有人员和市场需求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据相关数据显示,湖北省目前有3000多家物业管理公司,武汉市就有1700余家,所需专门人才达到50万人,能符合物业管理持证上岗的人员只有约5万人。根据2013年上半年湖北省大中城市职业薪资调查,物业公司的高层管理岗位平均薪资达7000元/月,中层管理岗位平均薪资达4200元/月,成为多数人忽略的新兴白领职业。“就业难”一直是困扰高职毕业生的难题。然而,就业竞争的持续加剧并不能阻挡一些热门专业走俏职场。国内人才招聘网站及职业指导专家,总结出2013年就业率最好的几大专业中物业管理专业名列第三。
二、湖北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与发展建议
1、湖北高职院校师资现状分析
现有师资状况为,湖北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现有的专职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弱,课程开发能力较低,普遍缺乏一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都过硬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师资队伍现状来看,现有青年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比例有待提高,部分教师缺乏物业管理行业的高级执业资格证书,缺乏在物业管理行业和企业中岗位实操的工作经验。
2、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建议
湖北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注重:
(1)进一步提供深造的机会,促使他们在师风、学术水平、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和全面的发展。
(2)鼓励专业教师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现在教材编写中,注重理论和实训一体化。力争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根据培训对象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已具备的知识水平,在教材模块中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切入点、不同的成长点,以适合上岗培训、提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的需要。
(3)重点从企业一线引进高级人才。在多方引进高级实践管理人才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再深造,要为现有青年教师提供平台和确定发展方向,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深入企业定岗实践。
行业的实践经验培养是师资队伍培育的核心之一。学校应该为专业教师积极联系,保证每位老师都能参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各位教师所学专业不同,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参加国家和人事厅及相关部委的职业技能和执业资格培训考试,力争让绝大部分的教师有行业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促进专业教师的转型。
有计划地聘请物业管理企业和行业内外的知名专家担任本专业的客座教授,建立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制度,提高现有师资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专业特色建设计划
根据高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湖北高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物业管理专业的专业亮点主要反映在人才培养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专业特色定位三个方面。
1.人才培养定位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培养物业管理、物业服务、物业管理咨询一线的职业技能操作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强调以职业培养为根本,以技能实训为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培养计划为规范,培养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的技能操作型人才。
2.服务面向定位
专业的服务面向定位是服务武汉地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服务物业管理行业,辐射房地产业各个领域。强调以服务学生为根本,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服务社会发展为根本宗旨,为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培养物业管理技能型人才乃至房地产各个领域的管理型人才。
3.专业特色定位
专业的特色定位是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理论教学与职业实训相结合为培养模式,重点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以理论教育为主体,结合实验室实训和企业实地实训,培养学生全面的、专业的能力;完善培养规划,提高教师素质,建设实验室,完善实训基地,力争把物业管理专业发展成为湖北武汉地区一个较先进、较有行业特色的专业。提升专业建设和“重实操,强实践,抓技能,紧跟行业发展,力争产学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建设特色,打造专业教育教学特色集中体现在下列两点:
a、以企业需求为主,构建与时俱进的课程体系
根据社会所需人才标准,并充分结合物业管理专业课程的特点,深入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知识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找出各种技能相对应的知识点,优化和组合知识点,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b、以实操技能培养为重点,提升专业学习和从业资格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除了需要开设一些实践课程之外,还要将实践环节融入到理论课程当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将国家或地区有关部门对物业管理专业工作人员的从业资格有关要求纳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让本专业的学生能够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证书,以保障学生能够持有“双证”或“多证”顺利就业。
c、应对未来物业行业的新发展,增设专业新方向,扩充专业办学规模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于一体的新型智能物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智能物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大型物流的主流,为适宜未来智能物业的发展需求,应有计划的针对现有物业管理专业基础上新增设楼宇智能化方向,培养从事智能化楼宇及现代化大型物业设施系统中机电系统和智能设备的运行、维护、改造和管理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开拓学生在未来智能物业领域的就业渠道。(作者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业管理网
[2] 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网站
篇4
1.物业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物业管理行业出现人才缺口。物业管理是一个朝阳行业,同时传统的物业管理又是一个微利行业。基层人员工作强度高,压力大,事情琐碎,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而项目经理等中高级人才也相对缺乏,出现了各个物业公司到处挖人的局面,市场中出现恶性竞争,行业人才需求量大,但人力资源市场供给较少。
2.物业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提供的产品是有形或者无形服务。一方面,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物业设施设备呈现出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致使专业化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多半路出家,缺乏系统规范的物业管理专业素养和技能。现实的市场和人才结构为高职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和发展方向,促使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实践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鉴于此,笔者从校企深度合作出发,探讨校企合作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运作。
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意义
确立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所有的教育教学改革实施都围绕着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适用性人才为最终目标,这就促进了校企合作形式的出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纵深”,是符合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长效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教育符合高职教育办学方向,是产、学、研结合的最佳实现形式。订单教育就和企业生产产品一样,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这就迫使当今的高职院校面向市场,主动和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合作,“生产”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教学改革都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点进行。在人才培养实践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向国外的高职教育改革借鉴学习,和同行业积极沟通交流,对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模式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使其符合高职教育办学的理念和方向,促使高职教育长久发展。
2.有利于学校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改革。从传统的单一课堂模式,到走进企业的现场教学,从一纸定终身到实践实训的灵活化考核,这都促使学校要进行实质性的教学改革。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到课程标准的修改,再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选择,都要进行改头换面的实质性变革。
3.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企业的本质在于其逐利性,现今社会支撑企业盈利的关键性因素是人力资源。企业需要的是上手快、动手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环境的高素质人才。而通过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恰恰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即能上岗,快速适应环境,且企业的认同感强,节省了企业人才招聘的成本,树立了企业形象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4.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机会。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吸引和扩大生源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而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能够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选择,使学生成为校企合作最大的受益者。
三、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条件
1.突破口——企业需求驱动与支持。经项目组前期调查,发现物业管理行业人才的紧缺影响了物业服务的整体水平,存在着很大的人才缺口,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物业管理人才已迫在眉睫,因此,采用以市场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模式十分必要。而在人才需求的驱动下,企业也愿意并能够提供人员、资金、技术、设施设备和实践实训场所等在内的各种软硬件支持。
2.优势——发挥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更符合市场需求,符合企业需要。因此,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才能吸引企业,吸引学生,最终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实现与企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以及订单式人才培养。
3.支撑——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与物业管理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的重要载体。校内实训室将学生放在一个仿真的场景中进行技能训练,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与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假期实习、参观调研、现场教学、顶岗轮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与企业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从而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保证专业招生“入口”顺利,学生就业“出口”通畅。
4.基础——建立符合订单式培养模式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应本着“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理念,一方面,积极培养既懂理论,又懂实务的专职教师,给予他们到企业实习、挂职锻炼、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交流的机会,培养“双师型”教师,打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基础。另一方面,邀请同行业的优秀专业人才走进课堂,通过讲座、现场教学、实训指导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5.核心——适应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应着眼于市场需求,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同时,要根据学情、市场变化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修订和完善。改革教学体系,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需”链接;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注重课程设计的“项目性”;改革现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不仅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素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6.依托—组建职教集团促进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陕西省政府启动实施“民生工程”,将职业教育项目列为10大重点建设项目之首,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是指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企事业单位(或集团)支持下,高职院校间组建而成的一种联合办学体。这样,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建立的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必然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极大的发言权和主动选择权,这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因此,要获得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必须采取集约式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特别是通过职教集团,与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四、校企合作中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策略
1.不断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高职院校在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时应广泛开展市场调研与专业论证,准确定位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选择优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这是确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基于对人才需求的准确定位,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工作过程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开发与改革,将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证课程也纳入专业核心课程,同时将部分专业实践实训课改为现场课教学,加大实训力度;与合作企业签署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组建人才培养专业指导委员会,招收企业冠名班,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订单”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的关键;按“订单”组织教学与考核,考核评价与企业录用提拔相结合;合作企业设立奖(助)学金,鼓励(帮助)学生进步并完成学业,为订单企业储备人才;跟进调查,掌握毕业生工作情况,做好就业评估工作,根据用人单位实际情况的“需求反馈”来调整教学,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好人才需求的衔接工作。
2.解决订单式人才培养中的发展瓶颈,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核心条件。订单式人才培养避免了高职教育教学中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和模糊性,它具有适应市场环境、人才培养针对性和目的性强、契合企业人才需求等特点,这就要求办学的基本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相匹配。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不断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计以工作岗位为依据,以工作项目为载体,注重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训练;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同时聘请企业行家进行现场教学、讲座等;加强实训基地的实用性,组织开展参观调研、假期实习、顶岗轮岗实习等。同时发挥校内实训室的作用,通过真实场景模拟职业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发挥政府公共部门的主导作用。推进订单式的人才培养,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配套的法规保障体系,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协助。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卓有成效,就在于德国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机制和政策和法规体系作为保障,形成了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严格规范的职业教育体系。政府应出台有效的政策激励办法,给予订单企业财税和金融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订单企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捐资协作,同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物质与精神双重激励的手段,有效激发企业参与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打造有利于高职发展的大环境。
篇5
论文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结构
一、办学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以浙江省、杭州市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以“适应性”为目标,以“应用”为宗旨,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突出优势技能与优势品质,全面设计实施了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为目标的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根据市场需要,把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为现代服务业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杭州市目前正在致力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50%左右,初步形成高层次“三二一”产业结构,成为服务业大市。旅游产业、大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业、商贸物流业、信息服务与软件业、中介服务业、房地产业和社区服务业将作为杭州市的重点行业来发展。
2.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表现在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人才具有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的要素结构,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与方法,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等方面。
自2002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把筛选的工作过程操作要素作为课程开设逻辑起点,确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再将职业综合能力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确定具体课程(含实践)和教学内容。对传统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舍弃那些与职业能力培养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增加本行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将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工作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去。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建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技术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职业人才培养初次岗位与发展岗位要求,以公民素质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社会活动课程四大板块构建了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各专业按新课程体系设置要求开发编写选定教材。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为了有效实施培养模式,凸显办学特色,占领物业管理理论的制高点,于2003年3月28日成立浙江育英学院物业管理研究所,是浙江省首家物业管理研究所,通过研究所汇集了一大批物业管理界的精英,组建了专兼职相结合的研究队伍,真正走一条产、学、研的相结合的路子。
2006年12月教育部课题《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顺利通过鉴定。“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产学合作研究与实践”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现代服务业职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研究”获杭州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成果
1.高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研究
调职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计的框架结构由四大板块组成。
(1)公民素养课程。“职业人”应具有的必要的思想政治、思维方法、道德、修养、心理、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为公民素养课程。各专业设置的公民课程分为六类:思政理论;道德修养;身心健康;应用工具;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创业与就业指导。
(2)专业技术课程。职业岗位(群)所要求必须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品质、形象、体能、证书等所设置的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分为四类:基础课;技能课;实务课;集中实训课。
(3)社会活动课程。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和优势品质与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完善“社会人”的课程。社会课程分为四类:主题班会活动;社团活动;公益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活动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形式为主要载体,由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施社会课程。本课程为必修课。
(4)职业拓展课程。旨在增强学生职业发展后劲,提高优势竞争力,提高职业转换能力的课程为拓展课程。本课程为选修课。职业拓展课程分为六类:党课;人文艺术;管理基础;职业技术;必读书籍;考级考证。
2.树立实践教学的整体观念
实施“三段式”实训与特色实训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
大一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职业考察实训;大二学生组织去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二周的岗位见习实训;大三学生开展毕业顶岗实习。
各专业除了进行常规校内、外教学实训之外,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开展特色实训项目,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教、学、做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训过程中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诚信品德、敬业奉献、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得到综合锻炼。
如经管营销类专业的“百元实训”项目实训;会展专业举办的全真性“育英大学生时尚节”;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把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将校内专业实验室、信息技术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与IT公司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大平台,通过相应课程的实训指导,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突出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应用程序界面的设计、网站建设和网络技术应用技能的训练。
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训、专业实训、顶岗实习三部分,打破各个实践环节各自为政的局面,系统设计,统筹安排,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实践教学课时占教学总课时的50%以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
3.培养途径的多样化
(1)集中实践教学。民航旅游分院的“2+1”教学模式是指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直接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分别在空中乘务、酒店管理与民航运输专业坚持了“2+1”教学模式。并在“集中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探索,自2002年开始实施“集中实践”,极积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有中国国际航空浙江分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宁波分公司和浙江省人民大会堂等。学生遍布国内三大航空集团的12家航空公司、四家机场、省内外的10家四星级以上酒店。
民航与旅游分院采用“全真性集中顶岗教学实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将专业专职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组合成“双师型”队伍,这支队伍在团队带头人的指导下,相互联动、相互学习、团结协作、优势互补。 转贴于
(2)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信息技术与应用系以学生科技竞赛为切入点,提升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人”培养的优势品质和技能。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第2届计算机调试员职业技能大赛,获得第1、2、3名和团体奖。组织学生参加2004-2010年共7届的浙江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共获大专组12银6铜18块奖牌和4次优秀组织奖。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多项竞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另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广告设计、英语口语、食品检验、电子商务、餐饮服务和文秘等多项技术类竞赛,获得好成绩。
通过探索培养学生技能的方法,提高技能训练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结合竞赛内容促进技能教学,以技能竞赛为动力,以竞赛项目为驱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将技能竞赛与实践技能训练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实践技能教学质量。
(3)订单培养。2003年以后,物业管理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已成为本专业办学的一个特色。目前已与浙江省和杭州市有影响的浙江绿城物业管理公司、浙江耀江物业管理公司、浙江南都物业管理公司、杭州大家物业管理公司和杭州绿都物业管理公司等10家物业管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01年第一个订单班“绿城物业班”挂牌,2005、2006、2007和2008年分别完成了“绿城班”、“南都班”、“耀江班”、“怡华班”、“高盛班”和“大家班”的16个挂牌班级。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招聘的紧密结合,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
电子商务专业从2003年开始,先后与阿里巴巴、淘宝网、网盛科技、浙大盘石等多家公司形成了长期合作,并签订了相关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2007年与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成立“浙大盘石班”,2008年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创办“阿里班”、“诚信通班”,专门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支持。在成立订单班的过程中,增强了本专业与公司之间的联系,达到了学生、学院、企业三方的“三赢”。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2006年有13位学生在阿里巴巴成功就业,到 2010年实习人数超过100人,成功就业40多人,而且带动了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
(4)就业实习一条龙。艺术设计与人文系针对毕业生采取“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就业‘一条龙’服务的特色教学”。使学生实现了“双百”——百分之百毕业、百分之百就业。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毕业环节教学进行研究,以广告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两专业为切入点,探索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教育三个核心教学内容进行“一条龙”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将实习期间承接的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内的设计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设计作品被客户采纳应用,学生实现了在实习单位就业的愿望。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连续五年就业率达100%,且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这些指标在当时省内高职院校中排名第一。
经过我们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发现,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4.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最根本要求。对于从事服务业工作的人才的要求,除了政治思想素质、心理身体素质、专业业务水平外,还应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
为此,我们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如开设公共礼仪、音乐欣赏、书法、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选修课程,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艺术品味,把美的观念引入教学中,使专业技术与音乐美、书法美相交融,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艺术境界。
5.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主要通过学生参加学校和企业的课题研究、参加各种相关的科技竞赛和在自办公司承接实际项目等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充分利用产学合作引入创新课题,首先让教师参与企业的创新项目研究,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使教师逐步改变科研和教学中较为偏重理论,实践经验相对欠缺的状况。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能发挥教师的科研能力,并在实践中积累实践经验与案例,以丰富教学内容,使授课不再呆板和教条,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引入的创新课题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创新实践增进了学生对创新过程的感性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如有6名学生在华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参加萧山区工业园区信息化试点建设项目开发的培训,最后有3名学生参加了此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另外,还与浙江杭嘉湖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派出15名学生到该公司直接参加企业保税软件的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这些学生在该公司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受到该公司的好评,其中有2名学生由于工作突出与该公司提前签约就业。
浙江南都的人力资源总监说:“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年轻、非常有活力的学校,学校在开展‘产学研’、‘工学结合’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这也是双方能长期深入合作的基础。育英学院已经为我们公司培养了很多优秀员工,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得到公司的认可。”
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任务和举措
高职院校的根本教学任务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通过教学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针对这一根本目标,要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以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为主线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坚持适应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地区行业的经济发展,以“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些,将持续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探索以“全程校企合作”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
开展以“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创业就业教育。
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
建设以“特色专业”为骨干的专业群。
篇6
1物业管理教学现状
关于物业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学者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有的认为物业管理这一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需要管理者,也需要操作者,既需要精于具体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也需要知识跨度较大的复合型人才.而无论对哪一个层次的人才来说,理论知识与实际能力兼备都是一条重要的考核指标[1].然而,我国目前的物业管理高等教育仍然没能充分地将理论知识的灌输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均衡而有效地落实到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还有的认为在物业管理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受此影响.此外,理论教学的考核形式往往局限于一次性的考试[2].不少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演变成了考前的突击记忆,即使是平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在考试过后也基本不会在工作之前再次接触相关知识,缺乏温习和运用的知识学习,带来的是“快速记忆—快速忘记”的消极学习模式.与此同时,实践教学则更加不容乐观.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难以落实,校内的资源有限,和企业的合作又流于表面.校外实训往往也是走马观花,效果十分有限.而相对于理论教育或考试或论文的结课形式,实践教学更加缺乏合理有效而又明确可行的考核体系.此外,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习的实践形式还没有得到认真的研究和使用,实践教学的效率没有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得到显著提升.除了课堂教学本身需要改进之外,整体的课程体系也有待完善.例如,虽然各物业管理专业的开设院校,普遍按照“四板块一环节”的模式来进行课程安排,但由于背景和条件的差异,实际上的课程开设往往受到教师的学科以及专业背景的限制,“有什么教师开什么课”的现象比较普遍,使得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距[3].改善物业管理教学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这其中就包括对实践教学考核的完善、对教学形式和课程设置的革新,以及通过设置相应项目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等.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和对师资队伍的强化建设亦是必不可少的.将情境模拟法引入物业管理教学之中,是一个颇具新意和希望的好办法,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4].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样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目前在专业教育中的运用水平还比较低下,无论是设备、程序还是教师,都有待更进一步[5].其中,教师对此在态度上和能力上的支持是十分关键的,因为他们是教学方式的最终落实执行者,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此[6].
2物业管理游戏实验教学的需求分析
为了探究物业管理游戏实验教学的需求情况,我们对我国最早开办物业管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也是走在国内物业管理人才培养前列的北京林业大学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下面将基于问卷调研的结果进行物业管理游戏实验教学的需求分析.问卷调研的对象是北京林业大学物业管理2010、2011级的本科学生.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30份,收回问卷109份,其中有效问卷103份.
2.1物业管理游戏教学可提升教学效果
尽管本科以及专科的在读学生绝大多数都已是成年人,但是仍然普遍保存着贪玩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特性,单调的传统授课模式很难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因此也就难以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目前,物业管理的专业教育在教学手段改进方面有着切实的需求.在为本研究开展的问卷调查的结果中,这一点得到了数据的支持.在被问及“你认为目前的物业管理课堂教学手段是否需要丰富和完善”时,80%的受访者选择了肯定答案(非常需要或需要),而有28%的受访者更是认为答案是非常需要的.此外,在问卷调查中,83%的受访者相信将教育游戏应用到物业管理专业的某些课程教学中,会有利于提高物业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88%的学生认为这一举措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调查结果可见,学生对游戏实验教学的期待程度是相当高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物业管理教学现状感到不满意,觉得教学过程枯燥、单调和乏味,认为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2.2物业管理游戏教学可完善教学内容
游戏教学过程完全是学习者自己探索的过程,能够在实现寓教于乐的同时,有效提高学习者包括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通过教育游戏,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学会知识,还能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从这一点上说,教育游戏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完善.物业管理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相对较快,纸质教材容易跟不上技术和经验的更新步伐.而教育游戏的内容则可以轻松得到更新,具有较强的实时性.教育游戏的这一优势可以让其始终承载着新鲜知识,成为对传统教学知识的有力补充.
2.3物业管理游戏教学可提高物业管理认知度
目前,物业管理的整体形象水平和受认知程度水平都不算很高.问卷调查数据显示,48%的受访者认为国内多数人目前对物业管理这一行业的认知程度和评价都不高;24%的受访者认为相关的认知程度较高,但评价不高;而有21%的受访者则相反,认为认知程度不高,但评价较高;只有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国内对物业管理的认真程度和评价都比较高.这一数据说明,物业管理的自我宣传是十分欠缺的.而在对相关游戏的作用上,受访者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对于以与物业管理相关的教育、经营等活动作为主题,开发并推广一些比较贴近大众喜好的类型游戏(如模拟经营游戏、角色扮演游戏等)来作为本行业文化传播、知识普及和自我宣传的辅助手段,79%的受访者对其效果表示乐观,其中20%的人认为这将非常有效.
3物业管理游戏实验教学的框架设计
物业管理游戏实验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利用角色模拟方法开展的教学活动.角色模拟教学法已经在不少管理类课程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角色模拟强调由学生对特定情境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情境中营造出的交互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角色模拟教学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够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2].本文初步设计包含教育游戏、独立游戏和移动游戏三大类游戏实验教学的物业管理游戏实验教学的框架.
3.1教育游戏类实验教学
教育游戏是一种兼具游戏特性和教育功能的电子游戏,它通过创设虚拟情境来引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激发学习者的幻想,激励学习者去探索[7].对教育游戏的性质的认识会因观察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观点认为,教育游戏在本质上是具有一定教育目的并具有一定可玩性的游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游戏是一种融入了游戏中能激发学习者兴趣与持续关注的因素的教育软件[8].其实,不论游戏本身的角色是什么,核心是游戏是否能够起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作用,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相关理论.
3.2独立游戏类实验教学
独立游戏是独立电子游戏的简称,其含义与独立制片电影相类似,是指在没有商业资金的影响或不以商业发行为目的的前提下独立完成制作的游戏[9].独立游戏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游戏的一大特征在于其迷你的开发团队.这一团队往往是由一小群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的,有时候,一款独立游戏甚至完全是由一名开发者独自制作而成的.低廉的成本使得对独立游戏的创作无需承担巨大的商业风险,而其创作目的往往也与经济利益无关.这样的特性令独立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纯粹的艺术行为[10].
3.3移动游戏类实验教学
移动游戏是基于移动终端设备而开发的游戏应用,其概念可以理解为借助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设施来提供的游戏应用及服务[11].在本文中,所有利用手机、平板电脑、PSP等可移动的便携式终端设备承载的单机和网络游戏都统称其为移动游戏[12].目前,学生中间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100%.如果能够将移动终端设备应用于游戏教学,则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总体效率.此外,任课教师也能够随时随地关注游戏教学的进展和动态,并通过移动终端与学生进行互动、对学生进行辅导.
4结束语
篇7
(一)开展“岗位―技能”专业调研
1.构建企业调研机制
组织教研组深入企业开展专业建设调研,了解楼宇智能专业相关岗位群,并对每个具体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获取完成工作任务的核心技能,然后,以能力为核心,设计教学项目,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开展专业相关岗位分析
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类建筑施工企业、智能化集成公司、房地产及物业管理企业从事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规划、现场施工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护、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工作。其中涉及的具体岗位有:“楼宇供配电与照明系统、安防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音像广播系统的安装员、施工员,智能化系统集成工程师、业务代表,房地产及小区物业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员”等。依据每个具体工作岗位,分解岗位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核心技能,为后续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规格绘制打下基础。
(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对岗位、工作任务、核心技能进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的实际,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招收初中起点的毕业生,专业以电路、智能设备知识和安装、调试、维护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计算机为主要控制工具,依据楼宇智能相关岗位能力分析,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楼宇智能物业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修及相关设备的操作维修等工作的技能型“灰领人才”。
二、立足岗位,绘制“人才培养规格书”
通过岗位系统调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详细绘制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书》,具体内容包括:人才规格及其基本要求。
(一)核心工作岗位分析
通过楼宇企业调研,我们发现:目前,中职楼宇专业所涉及的核心工作岗位内容主要有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管理和维护建筑设备,室内安防监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使用与改进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和管理火灾报警与安全防范系统,从事楼宇智能的方案设计、项目预算、市场营销、技术培训等工作。
(二)人才需求规格描述
通过调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描述为: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拥有扎实的楼宇专业知识,熟悉楼宇行业相关法律、条例,掌握中高档写字楼园区的弱电、门禁、综合布线、消防监控、巡更等系统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等核心技能。具有一定的市场开拓与人际沟通能力,开展智能楼宇系统相关营销活动。
(三)专业人才基本要求
1.知识要求
具有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素养;掌握照明电路、电子电工技术等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智能楼宇与物业设备安装工艺知识、安装工具及测试、调试的应用技术知识;熟悉一般智能楼宇物业设备的结构、原理及安装工艺并掌握智能楼宇与物业管理整个安装、调试过程;熟悉各种设备的结构原理、懂得测试技术、设备的拆装调试技术、设备的维护及维修技术。
2.能力要求
(1)具有现代楼宇设备安装、运行、测试、调试、维护、改造和管理能力。
(2)具有对楼宇设备系统和室内环境品质的构造,性能和状态评价及故障分析排除的能力。
(3)与物业设施管理相关的项目管理能力。
3.证书要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一专多能型”中职智能楼宇专业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一证三书”,即本专业的毕业证、加上楼宇智能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电工证”、“智能楼宇管理师”、“物业管理员”。
三、工作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一)“工作任务导向”培养模式
楼宇专业“工作任务导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智能楼宇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工作项目为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岗位―技能”系统调研,制定楼宇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然后,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职业功能模块校本教材,采取“工作任务导向”实践教学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实训,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技能。该模式强调“以技能为核心,以素养为根本”的多元评价模式,制定专业核心能力目标,通过建立科学的实训机制,构建完善的实训管理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和实训工作规范运作。
(二)基于“DACUM”课程开发
基于楼宇“工作任务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强调课程开发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作岗位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综合实训为手段,重在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岗位实战型人才。
学校楼宇专业可以采用“DACUM”课程开发模式,从企业需求出发,在楼宇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企业人才需要调研报告》、《企业用人需求规格报告书》,系统掌握中职楼宇专业人才市场状况,以及行业企业对人才基本素养规格要求,从而为后续岗位能力的分析确定提供必要的引领和参考。
组建由DACUM课程研发团队,该团队除了要有本专业骨干教师、课程理论专家意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的方式,吸纳楼宇行业高级技师加盟团队,通过召开DACUM专业研讨会,以职业分析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内容,以岗位技能为核心,设计与开发专业课程。
(三)“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改革
依据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内容和专业现有的教学条件,确定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思路,由任课教师实施推行。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师资队伍的培训、专家指导、企业实践专家参与等方式,对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探究,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展示、总结、提升,形成系统的楼宇专业“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模式。
1.教学项目设计
组织教研组深入行业、企业开展专业调研,通过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的形式,详细了解楼宇智能专业相关岗位群,并针对每个具体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解,提取完成工作任务的专业核心技能,然后以专业能力为目标,设计实践教学项目,策划整个专业教学实施过程。
2.教学资源库建设
结合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引进企业机制,建设教学资源;营造适应工作任务导向课程模式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学硬件建设,创设工作任务导向教学情境,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
(1)打造专业“学习资源库”,形成供学生学习查找资料的平台。购买专业参考书籍,包括购买楼宇智能化与物业管理杂志,拓宽专业知识面;购置各类施工规范、设备原理等方面的书籍,提供资料供学生检索;购买电子学习资源库,包括购买智能楼宇设备资料、维修手册、工具手册等,配合课程开展;开发建设专业学习资源库,包括组建团队,配合课程任务进行课件、视频的制作,提供多样化教学手段;开发培训考核题库。
(2)加强教学软件建设,营造仿真和模拟教学环境。校企共同开发楼宇智能化设备安装与运行专业教学平台软件;提升物业电工、智能楼宇物业、物业给排水及其他实验室的建设效能。
(3)建立一个专业“企业化”教学场景(包含备料区、咨询区、学习区、服务区),使学生真实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
(4)信息化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实训室进行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书芝.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李明.面向企业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2).
篇8
关键词:智能楼宇;网络工程;仿真实训
智能大厦是智能楼宇的另一种称呼,它是将多种技术融合为一体的一种智能系统。主要包括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它的出现能使工程投资更加合理、设备和信息更加灵活和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是能够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建筑。智能楼宇的核心是5A技术,它将这五个系统有机灵活地综合调控和管理,实现在智能建筑中最优的组合,使大部分的智能建筑拥有安全、便利、高效和节能的特点。智能楼宇也是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其不仅涉及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还涉及建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智能楼宇当中。
1智能楼宇的含义和功能介绍
(1)智能楼宇最先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第一个智能楼宇出现在1984年的美国,人们将一所旧的金融大厦改装成为了一个集通信、配电、供水于一身的智能大厦。(2)智能楼宇的概念还未得到完全的统一,但是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智能楼宇一定是一个集多种系统于一身的系统化工程,可以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体现出智能和人性化的特点。(3)智能楼宇的主要功能如下。①信息处理功能。大部分的智能楼宇中都配备自动信息控制系统,这种系统不单单局限在该建筑之中,而是对整个地区或者社会的信息的一种监控。②自动化功能。智能楼宇当中的排水、照明、供电、空调等各种系统都是自动化控制,可以实现各个设备间的管理自动化,形成一个健全的自动化防火防灾的控制系统。③智能楼宇在管理方面的主要功能。智能楼宇是各种系统的总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广播以及照明系统,除此之外,智能楼宇还具有其他专用智能化系统,将这些系统集合为一个系统集。
2智能楼宇的主要组成和结构
智能楼宇作为一个为社会以及人民生活提供便利的智能系统,要达到比较高的要求,根据美国智能建筑协会制定的法则,可以将智能楼宇的建成要求分为以下几个:办公设备自动化、通信系统高效化、管理系统自动化等。并且智能楼宇的建造以及设计者必须围绕高效性、舒适性、安全性的特点来完成一个智能楼宇的设计和建造。智能楼宇通常由三大要素组成,即楼宇自动化、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三大系统,这三大系统通常被简称为BAS、CAS、OAS。智能楼宇的建造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具体如表1所示。表1仅仅是粗略地对智能楼宇系统进行分类,接下来详细介绍。(1)智能楼宇集成中心(SIC)。这是智能大厦中最核心的部位,它是各个部位以及系统的信息汇集中心,主要实现汇集整个智能建筑中的各种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处理,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信息监督的功能。(2)智能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这个系统被简称为BA系统,它主要对建筑中的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温度湿度进行监督和自动调控。(3)消防报警系统。这个系统被简称为FA系统,通过在整个建筑内安装烟火测控系统来实时监控大厦内每个位置的防火情况,更重要的是,如果在大厦内真的发生火灾,该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且关闭所有电梯以及空调,然后开启自动淋水系统或者气体消防手段,为整个建筑中的人提供安全可靠的逃生方式。(4)安全防范系统。该系统被简称为SA系统,这个系统和消防报警系统有所不同,其主要是保护这个建筑中的人不受外界的干扰,保护每个人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防止恐怖组织或者其他非法分子进入该建筑。该系统的子系统包括对讲系统、门禁系统等。(5)计算机网络系统。该系统是整个建筑中比较重要而且核心的一个系统,它主要是利用通信设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整个大厦中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6)视频会议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远程控制系统,它将不同地区的人通过网络手段汇集在一个会议室里,方便了该大厦中人们之间的沟通。(7)卫星接收系统。该系统利用卫星来转发电视的信号,改善了高层建筑之间由于反射产生的信号屏蔽状况,人们可以更好地观看电视节目以及娱乐。(8)电话通信系统。该系统被简称为TCS,主要包括程控交换机,不仅实现内部人之间的电话通信,还能实现内外部相互通信的功能,主要的功能有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9)广播系统。该系统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公共广播,一般在大型商场都会有音乐背景或者紧急情况下播报语音的一种系统;二是厅堂扩声系统,该系统专门用于专业的音响扩声;三是会议系统,这种系统的要求比较高,不仅仅是单纯的扩音,有时可能还需要同声传译。(10)办公自动化系统。该系统被简称为OA,主要采用了传真机、打印机将所有的办公信息进行全面的加工整理,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11)物业管理。这个系统主要是为物业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便捷的管理流程,主要连接了车库管理、抄表管理等电子系统。(12)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是智能楼宇中比较核心的一个系统,主要采用高质量的线缆在建筑内形成一个信息传输通道,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实现建筑大数据的传输和计算。
3我国智能楼宇的应用现状以及网络仿真实训方案
据不完全统计,亚太地区的能源消耗已达到了全球的30%,由此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的能源需求巨大。亚太地区之所以能源消耗不断加大最主要的原因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市场不断崛起。2016年3月15号在北京举行的为期三天的中国国际智能建筑展览会,其中大华股份受邀携智能停车场、智慧景区等行业解决方案及行业新品亮相,在展会现场引起重大关注,并带着在智能、环保、开放小区等方面的深刻思考与行业专家展开热烈研讨。在展会现场,智能小区和智能停车场解决方案尤其受到业内专家和专业观众的青睐。大华智能小区解决方案,通过智能楼宇综合平台,为小区智能化建设提供一体化融合服务,解决了之前各子系统应用管理分散和通用平台脱离业务的问题,在设计源头就兼顾了业主、物业和开发商三者需求,目前,大华股份已服务于绝大部分百强地产企业;大华智能停车场解决方案,主要基于大华全球领先的视频车牌识别技术和人性化的智能交互系统,完全消除车主进出场不畅、找车位难、找车难、缴费慢的烦恼,提高顾客对停车场的满意度,也可以加快整个停车场的车辆周转,提高整个公司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管理人员成本,提升停车场管理水平。以下是实现智能楼宇的网络仿真实训的几个方案。网络仿真实训其实是一种简便的教学手段,可以根据设计的方案建立相对应的网络模型,将智能楼宇的设计方案通过网络实训平台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简便而且高效的手段。
1、演示阶段
首先要在学生面前讲解与演示智能楼宇的工作原理及其结构,让每个人都能够了解智能楼宇。这需要分为几个步骤。①软件安装以及部署。先安装好Window2003和数据库Server2008,然后安装好服务器。第二步就是安装.Net框架,最后就是配置运行环境、创建网站。②然后将所有的关于智能楼宇的知识添加到网络的演示模式当中。整个企业可以配置路由器设置、连接设备、配置AP。将这些基本工作做好后就可以进入演示模式。
2、实训阶段
实训阶段就相当于传统教育模式当中的教学阶段,这一阶段必须要求严格。要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准确掌握智能楼宇的概念以及所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熟悉消防报警系统中的具体机构以及它在智能楼宇当中发挥的主要功能;物业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的区域和它主要包括哪些子系统等。所以实训阶段是智能楼宇在网络仿真实训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每个开发该项目的企业都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3、考试阶段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实训,考试就是验证每个人学习成果的衡量标准,当然这一阶段也是在网络上完成的,每个人都应掌握在实训平台上的考试操作方式,认真总结和学习。
篇9
我们了解到一些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在楼盘交付业主使用时需要大量的较专业的人员协助完成交楼工作。于是近年来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设计了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课程,由企业提供真实的岗位供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全真的企业环境里进行实践,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造能力。
二、混年级顶岗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组织学生到H房地产公司进行为期三周的顶岗实习,任务为协助业主完成收楼工作。面对交楼、客服、验房、签发证件等工作,企业通过面试在大一到大三学生中筛选出近200名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显然这些学生从知识结构、心理特点、专业素质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在前期的企业培训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低年级学生易骄傲,不能吃苦;高年级学生易浮躁低落。在动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低年级学生非常热情兴奋,积极参与面试,特别是在某些高年级学生未通过面试时,进入面试的低年级学生无形中会产生一种“我比师兄强”的心理。带着这种骄傲的心理进入岗位后,低年级学生却由于缺乏对社会、行业的理解,容易因为辛苦轻言放弃,给实训造成阻力。而高年级学生由于已经经过多次顶岗实习,能更好地完成较为辛苦的工作。但同时也由于实习经历丰富而热情不足,实习时比较浮躁。
2.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能力明显较低。在企业顶岗实习中,涉及到物业管理实务、房地产法规、房地产营销、消费者心理、礼仪与口才等多门课程的内容。虽然企业提出不需要有较多的专业知识,低年级学生也可以胜任,但在培训中仍能发现低年级生对“容积率、得房率、产权”等基本概念理解不到位的问题。高年级学生经过多次顶岗实习,对企业培训的内容接受得更快。
3.不同年级的学生综合素质差别不大。在企业培训的某些环节,如礼仪培训,不同年级的学生表现差异不大。很多低年级学生因为热情,表现很好。
三、问题中蕴含的契机
以上问题在混年级培养中是普遍存在、不可避免的。针对这些问题,校企经过思考研究,也发现一些契机:
1.实习的针对性更强。到企业顶岗实习能够让大一学生提早了解企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上更有针对性,能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大一学生在随后几年的学习中能结合实践学习书本知识,迅速打通思路;大二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通过实际工作对自己的知识、技能进行一次全面的检验,并及时查漏补缺,为就业做准备;而大三的学生通过全真的实践,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从而提高了学校的就业率。
2.企业顶岗实习能够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企业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训练相关专业技能。例如:学生应用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与装饰材料等建筑类课程理论知识,通过跑盘、熟悉小区,加强对建筑施工图的认识,了解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布置、装饰构成等,来熟悉楼盘,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又如:学生应用房地产法规、房地产项目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市场营销、公关与礼仪等课程的相关知识,掌握业主收楼流程,包括核验业主收楼通知书、购房合同、付款收据等材料,使业主凭身份证办理收楼手续;指导业主到财务收款处交清收楼余款、契税、装修押金、装修垃圾清运费,并办理委托银行划账(管理费)手续;陪同业主到现场验收房屋,业主若提出质询、改进意见的,应与业主进行沟通协商并达成书面协议并根据协议内容解决交房中存在的问题,发工作联络单至工程部或开发部进行改善(限期完成);业主若没有提出问题,则指导业主填写相关表格,包括房屋验收交接表、业主档案表、房屋使用说明书、住宅质量保证书、业主公约、装修手册、ID卡发放使用管理规定、水电天线开通程序;如有业主需要钥匙托管,则签署托管责任声明书,若不需要,移交房屋钥匙,业主签收。
3.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素质、能力。企业顶岗实习不但培养了学生市场调研、市场营销、商务谈判与合同签订的能力,楼盘管理、收楼管理、信息管理的能力,还能使学生通过实习,清楚地了解自己,调整学习目标,培养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全局观念,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得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能了解社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混年级顶岗实习的改革
综合上述思考,校企双方通过调整,形成新的模式———进行混年级编组,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既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也能让学生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都得到成长。新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混年级编组实习。打乱学生的固有圈子,每个小组按不同年级混合编组,并安排高年级的学生干部任小组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工作,能够在心理上相互调节、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学生脱离自己习惯的班级群体,和师兄、师弟在一起,能更好地学习如何快速融入新的职场环境。针对学生骄傲、浮躁等心理问题,也能得到一定缓解。低年级学生看到高年级学生的表现,能发现差距,也更容易坚持;高年级学生看到低年级学生的优秀表现,也容易产生迫切感,激发工作热情,并能在专业上“传、帮、带”低年级生。
2.建立轮岗制度。顶岗实习中不同岗位对能力有不同需求。如服务岗的人员要具有亲和力和沟通能力,办证岗的人员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验房岗的人员则需要较强的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以往企业喜欢采用定岗后不再轮换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校企协调下,制定良好的轮岗制度,让学生在各个岗位都得到锻炼,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自身的特点、优势。
3.鼓励不同年级的学生多进行交流、反馈。以往顶岗实习结束后学校才让学生写实习小结进行总结。现改革为在顶岗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三天进行一讨论,并写小结。
篇10
关键词:能力递增;“2+1”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4-0135-03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强化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我校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大力推进产教结合,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满足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实践证明,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为了抓好高职人才培养的这一关键,我校城建系考虑到专业的特点,依托行业研究会这一平台,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共同提出和构建了“早行动、勤跟踪、实处干、增能力”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早行动
凡事预则立,“早行动”就是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早预防。
早计划 顶岗实习究竟是为了什么?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当许多学校成批派学生到流水线上,做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操作工时,当进行“富士康式”实习被质疑无益于技能培养时,学校最权威的解释竟然是顶岗实习是教育部的“规定”。潜意识中暴露了这些学校根本没有想到过要承担“教学”的责任,此乃顶岗实习的重大误区。这几年不断有学生投诉学校不发教材,不上课却要全额收取第三年的学费,原因即在于此。严格来讲,按照顶岗实习制度的设计,学校在学生离校实习前应该制定出科学严密的实习计划,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或毕业设计项目走向企业,有目标、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实习模块学习任务。一般而言,顶岗实习都是安排在第五个学期之后,也就是9月份以后,但是,企业对人员的需求并不一定在9月份,而会提前用人。因此,我们应该提早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我们团队在第四学期初就召开第一次顶岗实习工作会议,制定顶岗实习计划,任务指标落实到教研团队,责任落实到人。
早安排 多年来,城建系通过与行业研究会紧密联系,引入龙头企业。通过引企入校、联合办学、共同培育等形式,开发了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校外实习基地300余家,为学生顶岗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2012年学生的顶岗实习安排情况来看,碧桂园、丽江花园、天力物业等大公司在5月份就来学校招人,总共招了40多个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0%左右。
早落实 不少院校认为,学生一旦进企业实习,学校就卸了担子,不用再去操心,省了许多麻烦,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即可万事大吉;有些学校借顶岗实习“节约”办学成本(相当于缩短了一年学制);有些学校甚至趁机“腾仓”扩招,超容量办学,结果带来很多隐患和矛盾。事实上,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应由学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实施双重管理,而不应由任何一方来单独管理,更不能因“两不管”而“放羊”。通过双管齐下,城建系2009级物业管理专业提前做到:(1)落实去处与待遇,大部分学生在第四个学期末就已经落实了实习单位,而且还带有实习津贴(工资),所有学生的津贴都在1500元/月,最高的超过3000元/月,学生不需要考虑实习期间的生活等。(2)落实指导教师,依托研究会这一平台,学校与会员企业共同选派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以碧桂园为例,所有的学生都有“二级指导教师”,即两个指导教师,一个是工作岗位的指导教师,一个是管理领导岗位的指导教师。(3)落实岗位及到岗时间,根据各企业的需要及时落实学生到达企业的岗位和时间,所有学生在8月1日前都下到企业的物业客服、物业助理等工作岗位。最早的如天力物业,7月13日学生就到企业参加了顶岗实习前的岗位培训,三天后就开始协岗实习。
早预防 以往顶岗实习实践证明,实习生存在持续时间短、频繁换岗、擅自离岗、岗位与专业无关联性等情况。为了防止今年的学生也出现类似的情况,所有的学生都与系里签订《实习承诺书》和《告实习生家长书》等书面文件,约定“所有人换岗之前必须有新接受的实习企业”、“没有连续的、专业的实习记录,不给实习成绩,不能毕业”等。所有学生在实习第一周内提交《顶岗实习协议》(劳动合同),严格服从系里的实习安排,通过制度约束学生做一个诚信且负责任的人。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做法对实习生随意流动起到较大的约束作用。
勤跟踪
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及时把握学生的实习动态,物业团队实施了“五个一”工程,如图1所示。
学生实习之前建立QQ群,学生每天通过网络或电话的形式进入QQ群了解相关的实习信息,报告自己的实习状态,使教师及时知晓相关信息。
原则上保证每一周对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面对面的指导,一方面,解决学生岗位实习中遇到的困难,一方面,指导学生写好工作记录,学生按照学校的规定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一周来自己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事情及处理问题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且为今后遇到同类事情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于学生的周记,实习教师每半个月抽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并不断完善。
在学生集中的地方原则上每个月安排一次,有企业领导或企业部门负责人(岗位负责人)、实习生、校内外实习指导老师三方参与的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学生的成长状态及企业对学生的实习评价等情况,解决实习生在实习过程遇到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面的困难,疏导实习生的工作困惑,以便缓解实习生的心理压力。
为了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能有一个动态、持续、全面的掌握,同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练就过硬的本领,实践证明编写实习简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2012年下学期为例,本学期共出4期简报,每期都安排重点介绍基地、总负责人、个人实习情况等,最后,评出一期最优的简报,给予相应的奖励。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对于学生的学期评价采用的是基于能力递增型的评价模式,以能力为核心,改革评价模式,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评价内容包含工作纪律(含职业道德)(30%)、安全规范(20%)、技能水平(30%)和实习作业文件(20%)等方面。采用实习生自评、企业同事互评、企业指导老师监评、企业客户综价和实习指导教师总评的“五评”形式,涵盖德、勤、能、绩等评价领域。对实习生的实习评价做到既是学习过程评价,也是工作过程评价;既是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也是企业人力资源评价;既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也是员工工作绩效评价,学校评价作为毕业学历证书取得的依据,而企业评价作为企业经历证书的取得依据,构建“三评价、三对接”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
实处干
学生到企业到底干什么?这是学校、企业、学生(家长)都很纠结的问题。考虑到廉价以及比社会招工易于管理,在人力资源普遍比较匮乏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企业都倾向于安排学生到一线“补缺”做操作工,而学校迫于学生“难找单位”,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明知学生成年累月做“流水”根本学不到技能,却也奈何不得,最终受到伤害的是学生。
同时,也有很多企业亦以“实习生不能签订劳务合同”为由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公然与校方合谋克扣、截留学生的劳动所得,使得学生干得多、获得少,甚至受到歧视,因此,学生顶岗实习的流动率非常高,大大加重了实习管理难度,同时,也失去了顶岗实习促进学生职业竞争能力的宗旨。为了预防同类问题出现,实习工作伊始,城建系对于所有的实习企业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尽量将顶岗实习工作做到实处。合作协议中要求所有的企业都应做到岗前有培训、岗中有指导、岗后有评价;定期轮岗、考核换岗、择优晋升。与此同时,大力发挥行业研究会的平台作用,组织会员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岗前教育培训(包含思想教育、方法教育、安全教育),共同确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办法,共建联合管理机构,共管实训实习教学过程,实行双向评价机制,共育学生非专业素质,共同举办技能业务竞赛,真正把顶岗实习工作往“实处干”。如丽江花园物业公司特别针对我们的实习生提出了“6014”计划,即用60天的时间,从企业各方面挑选14名业务或技术骨干对实习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学生能有一个华丽的蜕变。目前,有两个学生已经毕业,确实达到了脱胎换骨的效果。又如,碧桂园物业在我们的实习生中实施“项目精英培训计划”,实习期结束后在学生中挑选几名项目负责人培养对象;除此之外,还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为“优”的进行职位晋升、加薪并给以带薪假期的奖励。再如,天力物业承诺实施“天力英才计划”。
增能力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虽然已经历了认岗、协岗实习以及相关课程的实践,但是顶岗实习才是学生走上社会的一次真实历练。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关注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意见,吸收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学校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进行考评,给定技能评估成绩,合格者发放“企业工作经历证书”,校方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的实结报告及论文答辩进行总结,评定学生实习成绩。通过严格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使学生更加重视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对顶岗实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企业予以录用。
因此,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作为物业管理服务专业的学生,除了培养在工作现场直接表现出来的、显性的特定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外,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与人交流、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及创新革新等职业核心能力。通过顶岗实习,校企共育学生非专业素质,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从细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让学生自觉地用企业标准和企业文化熏陶自己,特别是锤炼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合作、特别能奉献”的优秀品质,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职业道德习惯,将学校教学管理延伸到企业,实现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为“零距离”走进企业奠定了坚实的非专业素质基础。如图3所示。
结语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95%以上的学生都在原企业实习,80%以上的学生获得了职位晋升或加薪的奖励,90%以上的合作企业有意愿预订下一届实习生。行业研究会已经提出与我们合办物业管理学院的意向,准备把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办在我校内实习基地,加强校企合作,打造就业平台,推进英才计划,共育服务人才,造就学生增能力、企业增效益、学校增名气的“三增”局面。
参考文献:
[1]郎静,张慧如,刘晶晶.创新顶岗实习学生管理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平台[J].教育与职业,2011(8):44-45
[2]王寿斌.顶岗实习的六大误区[N].中国青年报,2011-11-19(11).
[3]李金力.对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分散型实习模式的研究[J].商情,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