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23:18: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毕业实训专题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训过程管理
严格的实训过程管理对实训质量起着一个监督、保障的作用。可根据实训内容、性质对实训环节分散或集中进行。如:机电产品认知实训中的讲座、企业参观等就可分散进行,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举行。为保证良好的实践动手效果,其他实训建议停课在实验室集中进行。实训过程包括以下环节:实训开题动员、实训专题技术讲解、学生集中设计和制作、实训验收答辩、实训论文提交等。在实训动员时具体告诉学生详细的实训时间安排、实训内容、实训检查、实训考核方式等,让学生完全进入实训状态。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和学生能力可把实训专题讲解放在实训初或实训中。如电子技术实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专业基础实训,那么最好在实训初给学生具体讲解一下每个题目的大致思路和实训报告的撰写方法。机械设计实训和检测与控制实训可让学生拿到题目后首先自行设计,在学生设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实训过程中相应地安排指导老师在实验室值班,负责学生考勤、答疑、指导和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在此期间,学生按班次、时间段到实验室分批设计和制作。一般,实训最后几天为实训验收或答辩时间。排好时间段,几位指导老师共同验收,根据学生做的实物进行提问。最后,学生提交实训报告。实训报告撰写方法原则上同毕业设计论文写法、格式相近。这也是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论文撰写奠定基础。
实训耗材的可持续利用
对机电类专业来讲,由于学生必须制作实物,因此实验耗材开支较大。如果每次实训都购买耗材,这将是极大的浪费。系统性的实训内容安排已为循环利用实验耗材做好保障。每一学期的实训作品都是下一学期实训的地基,犹如必须一步步做好底层才可以最后建造出金字塔来。如何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可持续利用实验耗材是实训管理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例如,从实训性质来说,电子技术实训和检测与控制实训主要让学生做电路板来实现一定的功能,这两个实训的主要成品都是电路板。可以在这两门实训结束后,由实训负责老师把电路板收集起来统一放在大纸箱里集中保管。机电产品认知实训部分内容,如电子元件识别、电路板焊接就可以使用这些保存的电路板让低年级学生练习,大大节省电子元器件的开支。机电产品认知实训购买的电气元件可以继续为电气控制系统实训服务。当然,实训中常用的各种电子、电气元器件可以由实验室早期统一购买,实训时到实验室领取并做好登记。不常用的,或有些特殊的,由学生提出申请,指导老师同意后方可购买。由于大学四年的实训内容是系统性的,如果严格做好实训耗材的进出管理,妥善保管好每一次实训作品,都可重复、循环使用实验耗材,为节约实训耗材成本提供保障。四结论本文提出的机电实训体系构建是根据我系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和理论课程设置总结出来的。实训体系的合理构建为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满足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要。我们将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根据各方反馈的信息加以调整和完善此实训体系。
本文作者:李静工作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篇2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7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但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部分高校学生缺少学习欲望,缺乏学习目标;老师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教学方式陈旧;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缺少用人单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2]。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教育观念必须有所改变,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无论是在企业、学校,还是在政府、医院,无论是在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也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某一个岗位就业,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需要的是学习知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有利于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接受新思想,为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应用的能力强,有利于捕捉新的信息,产生新的思想,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利于形成创新思维,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知识应用能力包括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这两者既区别又联系,涵盖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包括听、读、写、说的沟通能力,主动性、专注力、意志力、时间意识、团队精神,仪态、仪表,为人处世的善良、宽容和助人为乐等,让这些能力持久地得到提高,形成自己的意识和习惯,走向社会后,既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又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释放正能量。因此,高校学生的培养应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在第一的位置,通识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其次。通过对课程的有效设置和教学互动,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综合能力的毕业生,才具备了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才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明确了高等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公共知识、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位置,高校就需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规划和开展相应各方面的工作。作为学校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管理层的指导、指引和协助服务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的效果。
(一)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与强度
目前,每所大学都安排有新生教育时间,但大多停留在辅助教育的位置,比如新生军训的思想教育,大班、大会形式的专业介绍、职业介绍,按拟就的教学大纲上课的“专业导论”等,看似这样的新生教育作为学校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效果甚微,学生迷茫的状态并没有多大的转变。
应该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增设一门“大学规划和能力培养”课程,纳入大学新生教育的系统安排中,课时设置为24―32学时,旨在提高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认识,解决前述的大学新生入校时的各种疑惑,改变迷茫的状态,形成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清晰思路,激发其求知欲望,按照自己的个性化目标,充满渴望地针对性地主动学习和锻炼自己。
另外,选派好合适的教师是新生教育课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做过学生的教师知道学生最容易接受怎样的教学方式,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教师知道学生未来的职业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拥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了解现时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从过来人的经历去归纳和总结曾经应该怎样做得更好,更具有客观的真实性;讲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受听者更容易体会和接受。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才能使教与学更加融合,学生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教和共同学。
(二)依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紧扣时展。虽然选定的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指南,但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因为从教科书的编写到其通过出版社出版,再到学生的手上,最新的也是一年前编写的,而且现状的著书者也还不能在编写时把所有相关的最新知识点都纳入到教科书中。况且,当前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引发的社会业态的更新和发展目不暇接。因此,任课教师只有全面跟进社会发展的变化来安排教学内容,将前人归纳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变化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连接起来,与周边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2.组织重点专题研讨。重点专题既是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面涵盖广,在现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事项。重点专题的提出需要任课教师对该专题具有透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通过精心安排和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应用上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从而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达到获取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专题的提出、专题的介绍,展开的学习环节及目的;课外查阅资料并走访请教相关人员,准备发言提纲;课内小组会:轮换组长主持,每个人独立发言并倾听其他人的发言、讨论和争论,组长总结和作为代表在班会发言;班级会议:教师主持,各小组长发言,各小组长针对性地对其他小组长的发言进行认同、补充或异议,教师评价并阐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强调和鼓励每个人的发言和观点的独立性、但要求有自己充足的理由来支持;专题总结:要求学生将本专题过程中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取得的收获和自己学习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做出书面检讨和总结,相当于在这个过程中给自己照了镜子,让每个人清楚自己的状况,以利于抱着更大的愿望和求知欲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该过程的实施,通过反复、不同方式的学习和讨论,牢固建立知识点,同时通过众多的环节,在学生查阅资料、与外界联系和交流、思考、判断、语言表达、专注倾听、写作、团队合作、仪表仪态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3.设计好实训课程。实训课程是为学生提供自身练习和锻炼的平台,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去面对事情、面对问题,利用已经提供和自己掌握的资源去独立做事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当舍弃保姆式的教导方式,在将可提供的资源和需要达到的实训目标加以说明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怎样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实训的目标。强调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多与教师交流实操时的体会和心得,提倡多进行做事方法、做事思路的交流,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思路的交流。教师应多提醒和鼓励学生对实训过程实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积极迎合学生在这方面的交流需要,在练习和坚持中提高信心,在信心提升的基础上更加敢于做事、敢于想事,助推能力的提高,为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信心、打下基础。
(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既是为了调理学生的学习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迎合学生求知欲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主体中的作用不仅是安排、设计好教学内容,而且非常需要将好的教学内容以多种教学方式去实施,并将这些教学方式的实施当成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平台,让学生有意识地体会和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保障措施
(一)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权重至少60%,过程考核至多40%,而过程考核中偏以考勤、作业为主。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仍然延续了中学时期的应试学习的习惯,只以期末试卷成绩能通过,毕业时能顺利获取毕业证为目的,造成现在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考核方式应该能充分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充分发挥考核本身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所以,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允许任课教师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增加过程考核比例至60―80%,减少试卷考试比例至40―20%。过程考核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成绩占60%,专题讨论占30%,考勤占10%。
(二)做好服务保障
教务处的职能是规范教学,但也是把双刃剑。规范死了,教学的主体没有改善和创新的积极性和活力。不规范,又怕影响教学的效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除了要坚持一些必要的教学规范之外,应该废除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和规范,让教师有更多的弹性发挥空间。应该相信,广大教师在教学一线的智慧和努力远大于教务管理部门的几个人。教务处当发挥教学研讨、教学服务的功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改善和创新制造氛围、创造条件,鼓励尝试、组织交流,合力推进人才培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储备合格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3-01].中国网.
[2]郭广生,赵署东.以“教会学生学习”引领教与学的改革
[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
篇3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实训模式;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10-0034-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序言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1]这种不适应落实在高等教育中,就是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紧缺,而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应用能力不强。这个凸显出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专业,自然也存在于作为传统文科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综观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学生在人才市场“供过于求”,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月薪一两千元勉强就业;而各类企事业单位却“供不应求”,苦于招不到有经验、“拿来就能用”的称意员工。师范方向培养的教师教学基本功不强,文秘方向培养的文员文字处理和事务处理能力不足,这些都是源于学生缺少应用能力,没有成为应用型人才。
在党和国家倡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导向下,大庆师范学院将办学定位的核心理念调整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是针对本校现状而确定的极其合理的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与学术型、工程型人才培养相对应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以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于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关键是设置合理、可行的实训单元模块,所设置的模块要力争规模适中、内容精练,涵盖对学生需要的技能范围,且要重点突出,切忌项目种类众多,项项浮皮潦草。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回溯,可以找到所需的四个关键技能,并设置“三单一综”实训模式。“三单”即三个单项模块部分,分别是文秘与公关模块、新闻与出版模块和社区文化管理模块。“一综”为综合实训,即教师技能和文秘技能的综合实训。下面就每个模块择取重点分而述之。
一、文秘与公关模块
长久以来,社会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有一种潜在的要求,即掌握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而在大学阶段如果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这些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这就需要在第二课堂技能训练中强化这些技能。同时,师范类大学的学生往往书卷气比较浓,在大学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快地融入社会和新的工作群体之中,部分学生甚至不能接受许多职场中司空见惯的做法,由此而产生的抱怨、消极、懈怠贯穿于工作各个环节,这种略带酸腐的气息也给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职场生涯蒙上了一层阴影。有鉴于此,我们坚持认为应在第二课堂技能训练中设立文秘与公关模块,旨在强化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文秘与公关意识,提高学生职场适应能力,而核心的训练内容有两项,一是活动策划与组织,二是模拟面试。
在活动策划与组织实践训练中,应强调会议策划和典礼策划两项训练,因为这两项是进入职场后最为常见的工作任务。会议策划训练要进行模拟策划和实战策划两个层面的训练。模拟策划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首先由指导教师设立几个可行性较强的题目,如某学术会议、某学会年会、某企业总结大会、公司某项目启动仪式等,题目设置覆盖面要广,且最好是不拘泥于具体某专业的综合性会议。随后让学生按照兴趣自行选择并组建小组,小组人数以10人为宜,指导教师在策划过程中进行跟进指导。特别是要把握学生所撰写的会议策划书和会议模拟发言稿,使学生牢记会议策划书的内容组成和注意事项,让学生通过模拟发言等方式体会不同社交方式和语言尺度。实战策划则可以放在见习或毕业实习阶段,让学生参与实习单位的会议组织,甚至由模拟策划小组成员带着模拟策划方案到实习基地进行方案实施。学生在参与一项活动策划和组织的全过程中,不但锻炼了语言、文字、组织、沟通和协调等一系列能力,而且对其世界观和价值理念的形成也有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在活动策划过程中,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极大地督促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从一个侧面对学生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帮助。在笔者指导学生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活动策划之后,许多学生表示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和进行的思考比在校园内多出许多,这也正是活动策划和组织实践训练预期的效果。
模拟面试可以聘请企事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员和中小学教师作为面试官对模拟应聘者进行面试。通过仿真面试问答,使模拟应聘者体会到面试的氛围并找到自身在面试中的弱点。模拟面试有一个重要的前期工作,就是简历制作,要求每位学生在大二年级开始制作简历,既可以使其奠定良好的简历制作基础,又可以使学生认清日后努力的方向。模拟面试最好进行录像,这样可以使资料以影音方式得以保存,有利于让参与的学生根据录像总结自己在面试过程中表现出的种种不足,以便日后改正。模拟面试实践训练的拓展训练即为学生口语表达训练,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反馈来看,许多学生在公务员考试或教师招考的笔试阶段顺利通过,但到了面试环节,经常因缺少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出现知识遗忘和词不达意等状况,导致学生不能让考官全面地了解其专业教育情况,也没有很好地展现在大学及备考阶段所积聚的专业素质,这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不该出现的状况。而如果学生积极参加模拟面试实践训练――口语表达拓展训练,则可以有效地减少上述面试中不利状况的出现。
篇4
探索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的形式和途径,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使二者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1.1契合的部门及人员
在实践中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契合起来,广义上,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学校学管部门、各专业系部、公共基础课部门(思政课部)都负有该项职责;可以安排的人员有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系部党团组织人员,特别是必须安排和利用好辅导员。狭义上主要是思政课教师和为数众多的专业课教师。当专业课教师也加入到这一群体中时,德育教育的广度和力度无疑将得到实质性的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1.2契合的途径和形式
从现实看,要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契合,除了德育教育进一步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外,关键是从专业教育中寻求可行方式,这要求专业教育做出更多更大的调整。
1.2.1途径
实现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契合,就专业教育上来讲,至少有三种途径。
1.2.1.1入学专业指导教育
从高职院校来看,系统正式的专业教育通常是从第二学年开始,但最初的专业教育则是新生入学教育中的专业介绍和指导这一环节了。这种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一般包括请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介绍及对如何搞好专业学习进行讲解,请骨干职工和已参加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等。笔者认为,有必要利用好这一平台对新生进行德育教育,在讲课内容上进行专门设计。譬如,在做专业介绍时,老师不仅要介绍专业知识,也要强调专业学习的态度,还要告诫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品行操守;在专题报告中可以让报告者突出自己从教、从业经历中敬业爱岗、任劳任怨、坚韧不拔等优秀的意志品格。尽管此种形式的教育时间很短,但毕竟使学生对专业和专业学习有了一个初步认识,特别是对专业学习的一系列要求,报告者所展示的品行素养、人格魅力对刚入学新生无疑是有很大影响的。
1.2.1.2常规专业教学
常规专业教学是专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在常规专业教学中做到与德育教育契合,并不是让德育课教师去上专业课,也不是让专业课教师去上德育课,而是让专业课教师充当绝对的主角;并不是要专业课教师刻意去讲德育课内容,而是让他们在专业教学中做到适时强调德操品行,并注意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交流,同时以自己的严谨作风去影响感化学生。做好了这些,就可以称得上把两种教育契合在一起了。
1.2.1.3专业实习实训
专业实习实训包括校内外实习实训既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十分重要的平台。在专业实习实训(特别是校外)环节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指导教师、实训所在地单位参与实习指导的职工参与学生德育教育的积极性,还可以吸收思政课教师参加到这一工作中来,因此可称得上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最好的途径和平台。
1.2.2形式
1.2.2.1为学生提前拟定未来职业操守规范
高职教育学制短及其与社会职业的密切联系,要求我们必须尽早对学生进行职业操守方面的教育。笔者以为,有必要按照职业要求,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在学生在校期间即为他们制定未来职业操守规范,通过在专业教学中适当增加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讲授,尽可能早地强化学生的职业操守意识。即便学生未来并未从事所学专业方面的工作,也并不能因此否认该项教育的必要性。这一工作可由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共同承担。
1.2.2.2在日常专业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操行考评
如前所述,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高度重视学生操行的监督和考评,诸如学生听课考勤记载、课堂表现等方面必须如实掌握和记载,并作为课程结业考评的必要依据,而不是单一以考试成绩作定论。不仅如此,还可以尝试把学生在专业课乃至其他课程的操行表现皆纳入德育课学期成绩总评体系中来,以改变学生重专业课轻德育课的偏向。笔者以为,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行的学业导师制度,即可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1.2.2.3加强实习实训环节中的德育教育
专业实习实训是把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十分重要和独特的平台,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对于促进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有着立竿见影的现实意义和功效。具体做法至少包括以下方面:①严格考勤和督查学生实习实训中对操作规程和纪律执行的情况,并记入实习实训成绩;②学生实习实训报告应单独设计操行表现部分,同时系部对此项考核也应包括此内容;③在实习实训基地请相关企业优秀职工和业务骨干现身说法,为学生作职业道德、从业经验报告,在职业操守、意志品质等方面为学生进行示范教育;④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安排学生参观革命教育基地或其他有教育意义的场所,并让学生写感想、谈感受;⑤组织座谈会或评估会,对实习实训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行)进行交流总结,提出表扬或批评。
1.2.2.4定期请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从业经验报告
这是兼具德育教育和专业教育双重作用的教育手段。一般来说,从业后的优秀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让他们返校给在校生现身说法,其示范意义和对学生的触动皆可谓巨大。
篇5
一、网络工程实训中引入CDIO理念
作为近年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这4个工程师的专业活动过程,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理念在国内外诸多高校的教育实践表明,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效果显著。
网络工程技术人才实训基地依托校园网络设施和环境,成立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组织学生以校园网管理者的角色直接参与校园网的管理、维护和开发。实训中心利用校园网这个真实的职业环境开展网络工程实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实训中心围绕“学习,分享”的宗旨,学生成员在指定老师的辅助下开展自我管理,进行自我学习,并且分享学习成果。它的建设和运作是CDIO“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理念在网络工程实训中的一种全新尝试与实践。
以校园网络为基础的全真平台对成员提供的项目实训是单一课程实验不可比及的。它是前期课程的综合、提高和深化。在这里对成员的专业基础、工程实践、主动学习、解决问题、团队协作、交流沟通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进行了全面的锻炼。通过实训,既能够锻炼学生包括扎实的技术知识、科学的方式知识、系统的思维方式等在内的硬技术,也有效培养学生具备包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在内的软技能。
二、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思路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引入CDIO“做中学”理念,依托校园网络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综合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带着未知问题求解激情,主动地、实践地参与到校园网络的运维工作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团队中锻炼。中心建设包括基地、团队、项目、保障等方面的内容。
1.基地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得到了学校分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分配了专用房间作为实训基地,并且投入专项经费购置实验设备。目前基地配置了两台用于验证铜缆等电缆的线序和诊断故障的FLUKEMS2-100电缆验测仪两台用于确认电缆位置和检验连通性并迅速检测所有错误的FLUKEMT-8200-60A智能数字查线仪、两套FLUKEIS-60布线工具包及模块化压线钳。这些工具将用于学生校园内的网络工程部署与故障检测排错实践。基地还配备了10台个人计算机和两台PC服务器。
同时,学校已建成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是实训中心开展网络工程试验的后备基地,微机实验室则为中心开展培训与讲座提供了支撑。
2.团队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由有志于将来从事网络工程师相关职业的各年级学生组成。对自愿报名的学生经过简单的笔试、面试等考核后择优录取。根据项目分工和工作任务不同,实训中心内部组建了校园网运行维护组、校园网应用开发组和校园网资源服务组。其中,维护组主要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是桌面级维护,网络链路维护和服务器架设及维护;开发组主要的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是网站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设计,校园网各级各类网站的日常运行维护;资源组主要负责实验室网站资源的收集,成员的管理和培训,培训资料的收集,并适时通过现场讲座与网络视频等方式为全校师生提供网络应用培训和帮助。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运作,并参照金字塔形式搭设组织架构。金字塔的顶层是1名中心主任,负责计划制定、工作安排、人员调配等日常工作。金字塔的第2层是3个工作组的若干名骨干成员,这些骨干成员由有一定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年级学生组成。他们根据各自特长分别选取各工作组的某个主题,负责该主题的深入学习、开发实践、专题报告,同时每人负责若干名普通成员的帮带。金字塔的第3层是每个工作组的一般成员,主要是一些尚未或刚刚入门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分别跟随某位骨干成员参与项目相关的学习,并承担部分简单的实践任务。为了保证正常运转,实训中心配备了由学校网络中心主任、计算机网络方向专业教师等成员组成的导师组,负责中心实训的长期规划、日常技术指导和定期专题讲座。
3.项目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项目围绕着“在实践中学习”的原则展开,主要包括专题性的项目培训、参与校园网维护和参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项目培训是在骨干成员或专业导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实验、开发、总汇和体会。维护组的内容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服务器软件配置与使用、PC机的安装与维护、网络链路检测与维护、网络设备配置调试等;开发组的内容包括web开发环境的熟悉与配置、web开发主流语言的学习与编写、常见web应用的学习与开发、常见内容管理系统(CMS)的配置和使用等;资源组的内容包括常用网络工具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教学视频制作工具的练习与使用、新颖互联网应用体验与推介等。
在专题培训的基础上,实训中心成员也参与了校园网的日常维护工作。维护组的主要工作是学校各接入点计算机的网络故障处理;开发组则主持开发和维护修改部门网站;资源组在更新网络资源的基础上也承担了面向校园网的网络应用培训。
由于恰逢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中标公司在面试招聘的基础上选拔了部分实训中心的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按岗位要求接受学习任务,将软件工程等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体验、实践与提高。
通过项目培训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实训中心以“有效学习,灵活应用”原则引导成员学会学习和主动学习,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在工程中适应社会。
4.保障建设
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良性运作建立在制度、计划和技术等方面保障的基础上。学生自主管理并建立了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为落实好规章管理,若有违反制度的同学按规定酌情予以处罚。
每学期初,中心主任在与导师、骨干成员商讨的基础上制定整个学期的活动计划。计划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实训目标、实
训内容、活动形式,以及成员任务与预期成果。在学期末,中心主任将回顾一学期活动的开展和执行情况,完成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着哪些问题,并形成总结报告。
实训中心采取自我管理加教师指导的模式,成员以自我学习为主,展开学习交流讨论为次,举办专业知识讲座为辅,为校网运维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了提高自主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共同学习氛围,实训中心加强了文化建设,提倡“学习,分享”的实训理念。鼓励学生依照各自兴趣深入钻研某一技术,及时总结阶段成果并撰写学习心得,在定期开展的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学习与共同提高。
总之,校园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经过前期的摸索和尝试,正在逐步走上发展轨道,思路逐渐清晰,项目逐渐丰富,成效逐渐显现。实践表明,引入CDIO理念,采取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通过项目实训的“做中学”,有利于学生加强团队协作、锻炼组织能力、树立服务意识、培养敬业精神。在即将毕业的一届学生中,从实训中心走出去的5名成员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得用人单位喜欢。当然,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成员的学习主动性需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和促进;与其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成就感。这些问题尤其表现在一些低年级学生身上。初期抱着好奇心态加入实训中心的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发现热情退去、成果尚无,于是在缺乏成就感的情况下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是遵照循序渐进原则按难易程度进行项目阶梯型设置,同时探索行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措施,引导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利用校园网主动开展网络项目实训。
参考文献
[1]宁顺兰.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偏失与改革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28)102-104.
[2]WorldwideCDIOInitiativeAFrameworkfortheEducationofEngineers[EB/OL].[201103-02].http://省略.
[3]王硕旺,洪成文.CDI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教育的经典模式――基于对CDIO课程大纲的解读[J].理工高校研究,2009,28(4):116-119.
[4]顾佩华,沈民奋,李升平.等从CDIO到EIP2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篇6
关键词:动物科技系 毕业生信息反馈 用人单位 人才需求 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为了了解动物科技系毕业生就业状况,了解各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为修订2013~2014牧医教研室年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做准备,在2012年寒假和2013年暑假期间,笔者就我系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调研,调研采用通过毕业生班级QQ群聊天、电话沟通及实地调研等三种方式,调研的毕业生班级有牧医59班、牧医02503班、牧医07315、07316班、兽医08304班等毕业班级;调研的用人单位有长沙金方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伟达兽药有限公司、湖南省动物药厂、湖南怡生堂兽药营销有限公司、湖南新五丰养殖集团、湖南正虹饲料有限公司、长沙贝贝康宠物医院、文医生宠物医院、EE宠物医院等近30家用人单位。在此将此次调研总结分析如下:
1 毕业生就业状况
第一,此次调研的毕业生班级涉及到5个班,约150人,其中约80%的学生从事本专业工作,20%的学生已经改行(改行的学生有的在做家具生意,有的在做服装生意,还有几个毕业生在广东的电子厂打工,大部分以经商为主),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中约60%在饲料企业、兽药企业做营销与售后服务工作,约30%的毕业生在养殖场和宠物医院做技术管理工作,约10%的毕业生在自主创业,当上了小老板(兽医08304班两位学生自己开办了宠物医院,也有搞生猪养殖的,还有开兽医厂的)。
第二,调研了毕业生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
①觉得自己是高职毕业生,起点不高,层次不够。
②感觉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遇上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作用不大,认为在校三年的学习中动手实践锻炼太少。
③认为在校三年学习过程中情商的培养不够,进入社会后遇到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觉得无所适从,到处碰壁。
④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反映创业之初很迷茫,觉得无从下手,建议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创业素质内容。
笔者分析,以上问题的提出符合本次调研对象的心声,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刚出校门的“新手”,自然牢较多。
第三,调研了毕业生对我系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如养猪学一定要结合规模猪场的生产流程来设置(后备母猪、空怀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保育、肥猪)。
②专业理论课可以适当少开,要增加实训课的比例,此次调查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实训课的比例可以增加至60%,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果我们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何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一说。
③在营销岗位的毕业生建议饲料、兽药营销课程可以适度增加课时,最好能请到相关企业的营销精英来授课,这样才有实战效果。
2 用人单位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及岗位人才需求统计
第一,通过对30家用人单位的走访,与各企业老总、人事经理及动物医院院长沟通,他们对我系毕业生的评价整体不错,认为我系毕业生勤奋好学、能吃苦耐劳、工作主动性强、有一定的创造性,大部分毕业生都能独当一面,而且能很快融入企业的团队氛围;但也有极少数毕业生责任心不强,好高骛远,成了所谓的“跳槽专业户”,这样的学生用人单位自然评价不高。
第二,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通过对“用人单位岗位人才需求问卷表”的统计与分析:10多家饲料、兽药企业营销岗位缺口达200人以上;湖南新五丰公司20个养殖分场需要50名以上的养猪生产线技术主管,需要技术场长6名;长沙20多家宠物医院需要“宠物医生”、“宠物医生助理”50名以上,而且大部分宠物医院“宠物美容师”奇缺,根本招不到人。
3 调研结果分析
第一,20多家用人单位都有和我系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意向,有15家用人单位要求我系将“毕业生顶岗实训基地”固定在他们企业,说明我系毕业生整体素质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第二,我系应该继续加大实训硬件设施的投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更加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这一方向。
第三,在饲料、兽药营销课程教学中,突出“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学特色,加大与全国知名饲料、兽药企业的合作力度,既请企业的营销精英来我系主办“营销实战专题讲座”,也要将我系营销主讲教师和有兴趣的学生送至企业,参加企业营销总结研讨,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营销岗位学生的成才率,真正做到“校企双赢”。
篇7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市场营销 实践
目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我国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市场营销专业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教育发展很快,规模大,人数多。但也不容回避的是我国高职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导致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未能达到社会的要求,最明显和直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困难,用人单位抱怨毕业生动手能力差,这无疑与其在校接受的实践教学有关。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育现状
1.整体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20世纪80年代才正式引进的市场营销理论及其营销教育,比西方国家晚了近30年,发展时间的滞后、教育资源的限制以及经济体制的制约等因素导致了我国无论在市场营销理论和人才培养上都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也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1)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理论尚未建立和完善起来。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即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发展。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理论是由几代人共同研究、继承发展和不断积累而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我国对市场营销的研究基本上是引进和解释西方的营销理论“缺乏充分的吸收和消化”至今还没有把西方的营销理论中国化。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所有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只有适合中国的具体条件才能行得通,但这往往受到研究者学术背景和经历的限制。我国市场营销教学研究者缺少对中国本土企业经验的研究分析,对国外营销理论的吸收消化又缺乏深度和实践的检验,其结果是生搬硬套,只触及表面而缺乏其精髓。这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形成了巨大反差,理论上的严重滞后,也严重影响了市场营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理论创新。
(2)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滞后。目前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的供给存在着较大缺口。尤其是近几年来非公经济的崛起,对人才的需求大增,若按一家企业有一名营销或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计算,就需几百万人,而我国这类专业的累计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矛盾可见一斑。
发达国家的市场营销人员经过专门的训练,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对市场形势及变化能做出准确的分析与快速的反应。而我国的营销人员普遍素质较低,大部分是半路出家,未经过专门的营销教育;另一部分虽然接受过专业营销教育,但基于我国营销教育整体水平的限制也难使其具有较高的素质。
2.专业教学脱离实践
(1)教材脱离实践。由于市场营销从国外引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学校采用的教材多数是照搬国外传统市场营销学的内容,很多教材停留在概念的解释上,教材的理论背景也是建立在西方国家的市场环境上,内容比较陈旧,与我国市场营销的实践很不适应,真正具有思想性、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屈指可数。所有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只有适合中国的具体条件才能行得通,但这往往受到研究者学术背景和经历的限制。
(2)课程体系脱离实践。在课程体系中,理论课时过多,实践教学课时少;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化,但带来的一个不良后果是与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相矛盾。其结果是学生学到的知识多是经多年来的讨论和实践,形成体系的那些较定型的东西,而大量的现代科技、文化发展、经济发展的最新情况、新知识却得不到快速的补充,毕业生认为学到的知识到了工作单位用不上,用人单位却认为基础理论虽扎实,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大学学的某些知识还不如实践应用中的知识先进、适用,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
(3)教学方法脱离实践。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与活生生的市场营销实践相去甚远,也与生活中处处有营销、时时有营销、人人在营销的市场营销本质相去甚远,与国外的案例研究、角色模拟、情景模拟等形象有趣的教学手段相比,也是相形见绌。目前的市场营销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把教材中的内容先搬到自己的教案或多媒体上,然后上课时再从教案里搬到黑板或多媒体上,学生们从黑板或多媒体上把这些内容搬到自己的笔记上,期末时再搬到教师设计的考试卷子上,最后由教师给个分数。在这一过程中,基本是老师一言堂,少有师生互动,致使学生缺少主动思考而被动学习,从而使学生难以对所学内容实现真正消化理解,其创造性思维被严重抑制,不难想象,这种教学方式所培养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是何种状态。
(4)师资队伍脱离实践。我们知道,市场营销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而实践又是复杂多变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或教科书上程式化的东西,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而应该灵活机变,活学活用,这就需要人们思想上的融会贯通。从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市场营销教学活动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从事过市场营销实践活动,很少有人有机会深入企业管理实践、深入市场营销活动第一线,亲身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使教学研究与企业联系起来,这样是达不到授之以渔的效果的。
二、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创新
一方面企业十分渴求具有市场营销知识的毕业生,另一方面企业留给毕业生的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越来越短。尤其是入世以来,使这种需要和要求显得更为迫切和明显。这就要求营销人才的培养必须以全球化为立足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全球化。
1.优化课程设计,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
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传统内容外,要积极探索增加专业市场营销的内容,即专门针对某一行业或某一类企业的市场营销,如专门的汽车市场营销、家电市场营销、保健品市场营销等,针对不同行业的具体特点,进行专题研究与专题教学。另外,经济全球化,各行业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各种机遇,课程应围绕这些新情况、新内容进行设置。
在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实践的选题尽量来自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使课程具有真实性,使结果具有实用性。实践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根据现有学生已学的知识结构情况而定,并使课程实践的题目层层深入,形成系列,从而来系统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即组织学生深入市场进行专题调查与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发现市场机会、搜集市场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加工处理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安排推销实践、市场预测、企业营销诊断和营销策划等实践。这种系列实习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学生到各种企业进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这种循序渐进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
2.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教材内容注意本土化,前瞻化
中国具有自己独特的市场状况和历史文化背景,营销实训教材应总结我国市场营销的实践,加强对中国本土企业经验的研究分析,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出发,力图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在创名牌、树形象、广告策划等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教材应对此给予关注。
3.培养实训教师队伍
为了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学校应有计划地对现有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派出教师到更高层次的院校进修,同时要大力提倡和鼓励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企业、社会进行调研,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努力适应现代市场营销教学的要求。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否则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课堂是研究不出市场营销理论的。开放的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好的实验场所,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发现在中国进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意义的营销理论,也才能通过本土化的清新气息,教授、传递市场营销学知识,这比生搬国外教科书更具有时代意义。这也是我国市场营销教育研究工作者所担负的历史责任。
4.丰富案例教学,处理好案例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富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现实工作能力的桥梁和媒介,加强案例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讨论和分析,从案例情景中归纳出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择优处理, 最终领悟出适合自己个人特点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使得在今后实践活动中,可以有效地运用这种逐步培育起来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推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但不能将案例教学等同与实践教学,要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案例是对企业运作的再现进行的教学,而实践性教学则重在学生直接接触乃至亲自动手操作。案例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实践的浓缩与概括,实践是案例的源头和归宿。因此,既要重视案例教学,也要重视实践性教学,二者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对立起来。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穿插案例教学与实践性教学。可以讲案例之后再实践,也可以实践之后再讲案例,使学生的相关能力得以培养和树立,并随工作实践的持续进行而日趋成熟和完善。
5.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基地
在校内建立各种模拟实训基地或实验室,模拟实验室应装备一些必要的设备,如投影机、计算机系统、电视机、音响、麦克风及样品、商品、作品展览柜等;场地的设计应有利于分组讨论,又利于老师统一调控;场地的环境氛围应具有更强的可塑性。也可建立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虚拟技术,实施虚拟市场营销,如虚拟营销市场(精选案例或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虚拟营销角色、营造情境、虚拟角色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同学对整个模拟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学生通过学习可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6.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指导实训
除了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必要的实训外,还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把校内、校外的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起来。实行校企联合办学,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经常让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实践训练,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创建稳定的实习基地。校外实训基地都是处于正常运转的企业,学校依靠企业的实训条件、实战性技术指导力量、职业工作氛围,既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素质,同时还可解决学校办学资金短缺和实训条件不足等困难。这种教学过程贴近市场,使专业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可以聘请企业家到学校讲学,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形成了教育依托企业,企业依靠教育,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密切合作的共同发展的格局。
7.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学校可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时间,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和鉴定,获取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为就业提供有利条件,这可使高职教育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袁慎祥:加强实践环节调整课程结构培养新型市场营销(本科)专业人才.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篇8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4门,共计874个课时,在整个必修课1845课时中占47.37%。从这样的实践教学安排来看,整个体系“大而全”,贯穿了会计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对于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来说,还缺乏深度,实验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实验内容相对简单
我们的会计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对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涉及较少,缺乏锻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也只把实践教学看成是完成一次大作业,感觉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教学实践和在普通教室进行的教学基本没有区别,学习主动性不强,参与积极性不高。还存在迟到、早退、缺勤、抄袭的现象,尤其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都是由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而学生把实习时间大多花在联系工作单位、参加面试上,根本无心实习,所要求的实习报告也是想办法编出来的。而毕业论文也大多是照抄网上的论文,或东拼西凑,这就使得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这两种重要的实践课程流于形式。
1.2实践教学与实际有脱节
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往往被设计成“个人全能项目”,发给学生一套练习题,以及凭证、账簿,让学生一个人包揽全部业务,自己操作整个过程,学生自己既是出纳、又是会计;既管记账、又管复核;既是会计员、又是会计主管。这样一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各自岗位的工作流程、任务职能等并不十分清楚,无法形成鲜明的岗位意识。另外,一些在实际工作中发生较多的业务,比如说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在实践教学中往往都是在实训教材中以文字性材料来说明经济业务发生的过程、内容和结果,实验也只是要求学生根据事先填好的结算凭证进行账务处理和填制某些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学生根本不知道银行结算和纳税申报业务的实际发生过程,这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知道怎样与银行和税务部门打交道,缺乏进行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的能力。
1.3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有些教师自己未从事过实际财务工作,也少有机会到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有时仅按自己的理解或想象来指导实习,造成与会计制度、会计规范或实际会计工作的冲突,从而使实践教学的质量没有根本保证。
2构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增强实践,强化应用,体现特色,突出创新,搭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如下图所示:
2.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三大平台
2.1.1实验教学平台
实验地点主要是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实验、创新创业实验,基础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完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后开设的,包括计算技术、点钞技术、会计书法、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业务内容、会计处理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专业及岗位实验是在学生学习完专业课程后开设的,包括税收实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岗位实训、会计核算岗位实训、企业管理模拟实训、审计实务模拟实训、ERP实训等,一般安排在大三,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的系统的、综合的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创业实验,一般是开展创新创业大赛或创建模拟公司,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使学生熟悉创业真实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实验教学平台中,在现有的高职高专实验的基础上,要注意尽量创造真实的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办理银行结算、进行纳税申报的能力,可以考虑将学生分成若干大组,每个大组包括企业小组、银行小组、税务小组,每个小组中,“一人一岗,各司其职”,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不同小组之间有业务往来,不同大组之间也发生业务往来,比如说不同大组的企业之间有采购、销售等日常业务,同时与其他小组之间还会发生银行结算和税务处理业务等。
2.1.2实习教学平台
大学四年每年安排一次会计实习,第一次是认知实习,让学生去校外实训基地参观、了解,对企事业单位所处的环境和实际工作情况有一个感性认识,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二次、第三次是岗位实习,在部分专业课程结束后,到校外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熟悉各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内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大二、大三各安排一次。第四次是毕业实习,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的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去,一般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要加强实习平台的建设,首先要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长期以来,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企事业单位对与高校建立会计实习基地的意愿很淡薄,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难题。作为高校来说,一方面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多多沟通联系,实行校企共建,互惠互利,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另一方面,以投资、担保、管理、财务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等一大批中介机构为突破点,加强会计中介机构实训基地的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样一大批会计中介机构已经开始壮大起来,他们把会计工作当做是一种对外提供的技术服务,不再排斥实习学生的参与,而且在业务旺季对于实习生助理有很大的需求。这样,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担保、咨询、审计、评估等项目,在实践中加深对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3实践教学平台
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社会调查一般安排在大三的假期进行,可以针对会计教学或会计改革的热点问题定出要调查的内容,采取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网上调查和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企事业单位生产经营、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等情况,了解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人员素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等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为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提供写作素材。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都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双重性质,学年论文是学生对一学年所学专业知识在专业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毕业论文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在各类实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总结,一般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来说,要强调从实践中选题,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那些通篇理论论述,缺乏实践内容支持的论文,可以考虑要求重新选题和定位。
2.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现在的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缺乏实际会计工作经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与校外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会计中介机构的联系和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定期到这些单位挂职,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积累会计实践经验,提高实务处理能力,更好地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也可以多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多参加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组织的学术交流、研讨活动,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建立校外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财务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会计从业人员档案,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促进产学研结合,还可以定期将这些专家学者请进校园作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甚至直接授课。同时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并要求取得资格证书,达到会计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2.3建立实训技能和质量评价体系
完善和规范实践教学评价,建立实训质量和技能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部分是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制定评价体系的详细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对学生的考评可以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手工模拟、上机模拟等多样化的形式;对教学质量可以建立学校、教务处、系部、学生和校外财务专家五级监控和评价体系,采取学校抽查、系部检查、教师自评、校外专家评学、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尤其对实验实习过程进行严格监控,分阶段进行考核,从而对整个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科学的评价。
3结束语
篇9
摘 要:在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为了学生能准确快速定位工作岗位,高职高专必须重视工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就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本文是郑州电力高专教研项目“高职高专网络专业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该成果已经在郑州电力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验证,效果良好,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型;网络专业;人才培养;高职
当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贯穿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主要围绕就业进行。为了学生能准确快速定位将来的工作岗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重视工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就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该课题将以工程实践为导向,探索和实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就业岗位,重点开发实践教学课程,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实训与岗位实习紧密结合,从而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本项目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参与企业工程实践活动、实训基地建设、企业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手段,目的是培养网络专业工程实践型人才,研究和实现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一、校企合作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方案,为学生就业拓宽路。把企业引进学校,根据某个具体企业的岗位需求,有针对的培养学生,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调研。
为了解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需求,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回访08和09级毕业生的工作及顶岗实习情况,2011年12月郑州电专电子信息系组织教师对苏州国际科技园进行调研。
苏州国际科技园是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中国欧美软件出口工程试点基地和中国留学人员苏州创业中心,也是国内唯一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基地”骨干成员,截至2011年,园内累计注册企业达1034家,已成为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主要实习和就业基地之一。学校电子信息系2011及2012届毕业生已有近30位毕业生在这里从事网络开发、测试及信息技术外包等工作。
调研期间,教师们先后走访了江苏富士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同程旅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朗拓锐软件有限公司等12家IT企业,与企业专家及学校电子信息系毕业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了解IT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我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工作情况,并与神箭数码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恒泰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搜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苏州龙的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苏州城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初步达成校企合作意向。
本次调研,进一步增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为深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实践“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经验。
二、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多方面考察就业市场,将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制定订单式培养计划。该项目将利用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模式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电子信息系就业工作,跟踪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明确各岗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开设对应课程,对专业课制定课程标准,引入企业员工的考核方式。
经过多方努力,2011年6月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与河南中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该协议的签订将进一步推动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同时,河南中瑞科技公司充分肯定了学校毕业生为公司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三、项目专题实训
为了本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实践项目,我校电子系联合郑州软创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为学生开办“软创科技项目开发实训班”。对参加实训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提出高要求。要求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全程参与,努力实践,提升专业技能,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要严格按照项目实习计划和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实训内容。参加培训的学生体验到了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提升个人实力,为将来就业提供了工作经验。在项目专题实训中,成果与产品向结合、学生充当员工角色、教师充当师傅角色、教师和工作环境互换,如图2所示。
四、职业技能大赛
为了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专业教师积极指导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各级别的职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技能。搜集历届学生作品,组织学生参观,为新生形象化未来职业,使学生目标明确,提高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从每年一度的校级职业技能比赛的获奖学生中抽取优秀参赛者,参加省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从而进入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如图3所示。比如,2011年第二届“国信蓝点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我校电子信息系获得网络软件开发高职高专组一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优秀奖一名的好成绩。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每年一度的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并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五、参与企业工程实践
培养工程实践型网络技术人才离不开实际工程的参观实践,专业教师联合我校科教信息部组织学生成立校园网管理协会,协助科教信息部完成校园网的日常管理维护,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实践。2012年5月,我校科技信息部组织学生网站管理员前往河南商都网进行参观学习。在座谈会上,网站总经理给大家讲解了网站发展的现状,建议在学习专业课时要抓重点,针对一种网站设计语言不仅要会更要精,同时还建议学生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学会人际交往的能力,丰富知识面,在毕业之际做好自身定位。
通过组织类似的参观学习,学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对自己的择业也有了重新定位。
六、结论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打好基础,进一步完善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加适应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模式。提升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从而实现社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总结经验教训,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实施培养方案,为后续网络技术专业新生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10
[论文摘 要]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要同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改变传统财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满足社会对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本文从高职财会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手,提出解决高职财会教学中主要问题一些办法。
一、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要求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很快融入实际财会工作地技能型人才,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校既能学好基本会计理论知识,又能拥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使之在毕业之时就能立即走上财会岗位并能完成相应工作。改革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在财会教学中紧紧抓住理论结合实际组织教学这一主线,充分考虑企业财会工作技能需要,优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日常会计核算技能、财务分析技能以及办理工商、涉税事务和与其他社会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二、高职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象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课程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打着课改和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人才的旗号,盲目削减理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发展后劲不足;
2.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未能在日常教学中对理论和实践适度融合
3.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4.未能在学生离校之前教给他们应付实际工作所需的真实技能,部分学生学完一门课,就丢掉一门课,毕业后只有最近一学期学的知识还勉强记得,更谈不上如何运用,导致有的学生对财会工作有畏惧感,不敢上岗,即使走上工作岗位的也由于基本技能缺乏,得不到用人单位赏识,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时一般只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财会专业毕业生出口受阻。
5.部分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对真实企业面临的状况一窍不通,严重缺乏实践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缺乏,难以承担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6.学校财会教学资源投入不够,教学中仿真程度较低。
三、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办法
要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考虑,内部主要是解决学生将来面对处理真实会计业务时需要达到的技能需求,也就是要求学生练好内功;外部主要解决作为一个财会人员,他(她)在与那些与本企业有关的外部环境打交道时需要掌握的技能。
1.夯实理论知识。在第一及第二教学年度做好基础工作,学生需要掌握业务分析和业务处理技能。基础会计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掌握常用会计科目和账户,掌握日常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凭证处理)和记账工作,初步了解财务报表;财务会计部分针对各专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部分均涉及,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讲解,实际上,学会计实际上就是学报表,报表是主线,只有对财务报表的含义、结构和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说学懂了会计,因为财务报表起一个纲领性的作用,抓住了这个纲,就搞懂了财务报表项目统驭下的各个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会计记账凭证的编制这一基础工作技能才会有促进作用。在掌握了以上的手工账处理技能后,应该将手工记账业务转移到电算会计,电算会计是会计业务处理的发展趋势,目前各企业已基本普及会计电算化。
2.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要结合,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会计教材以平铺直叙的形式将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以习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习惯做题,近年来虽有一些实践性教材供学生认识原始凭证及其处理,但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教学中各自为阵,不能至始至终结合,而且限于时间关系也不可能把实践完全融于理论教学中。理论学不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无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不高,会影响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在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习题分析得出实际工作中对应的原始凭证以及这些原始凭证的形式和内容,这要求学校必须准备在实际财会业务中会涉及的大多数原始凭证供学生参考。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原始凭证归纳成习题形式。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相结合,相互促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时,便能心中有数,得心应手。 3.集中综合的会计实训,这部分相当重要,可以逐步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的认识。该实训可以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这部分实训安排四周时间为宜,第一至二周手工业务处理,要求提供至少一年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每月经济业务不必过多,十几笔即可,主要目的在于演练学生对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认识,要模仿企业实际设立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配以相应的岗位、人员,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完成账务处理,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收集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月末处理、试算平衡、对账与结账,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第三周将上述手工帐照搬转入会计电算操作。第四周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竞赛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从手工会计过度到电算会计,以此调动积极性,总结提高认识。这一部分的集中综合实训能够解决学生毕业后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
4.按功能授课,提升准财会人员层次。学生学完了必要的专业课程后,得到的是相互脱节的知识,怎样才能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那就是要将各课程按功能整合,考虑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财会人员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和社会中介的联系,如工商年检、纳税申报及税收减免、银行抵押贷款、担保融资、公司的设立与改制、清算与破产、企业招标投标、申请政策性资金补助、主要财务指标分析、验资审计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如果面临上述各方面工作,他应该怎么办,应该成为财会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应打破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教研室应组织专业教师按功能设计,融合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与税法知识、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自编讲义,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每月或每季都可能面临纳税申报工作,这也是刚毕业的学生最缺乏的知识,他们基本上是无任何经验可言,对此,我们可以按完成该功能需要的程序来设定教学。第一步,集中学习涉税会计核算业务的账务处理,特别是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何操作金税系统,如何填开专用发票等;第二步,主要练习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及其他税类纳税申报,包括申报表的购买、填制和网上申报以及如何向税收专管员咨询等,尤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申报、税款抵扣及税款缴纳;第三步,了解或掌握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上述内容,可以由熟悉企业税务业务的教师或聘请注册税务师、国税地税等税务工作人员来进行专题教学,也可以分小组安排学生到报税大厅暗中观摩,然后相互交流。又如,涉及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以及企业改制方面等等,财会教学中均可以设立专题教学。
5.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社会拜师学艺,吸取部分实践经验。目前可供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有:记账公司,在该公司实习可以掌握一般会计人员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允许学生进行财会实习的企业,在该类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各会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充分了解财务报表数据勾稽关系,了解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差异,通过比较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认识较多从事财会工作人员;各税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对涉税会计有更深刻的认识。
6.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培训,采用走出去、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财会教学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师资素质。
7.主管教学工作领导班子对教学改革应从实际上给以高度重视,从思想和政策上加大对财会教学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创新,购置必要的设备,准备财会业务所需的各种账簿,记账凭证、收据、发票及其他单证等资料,满足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不能将财会专业视为一个低成本办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范晓军:新准则财务会计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讨 财会通讯 2008年第4期
[2] 廖联凯 洪 荭:高校会计专业校外实习体系思考 财会通讯 2009年第1期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毕业论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