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7 05:28: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技术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技术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项目 实训 调查问卷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受亲乃,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职业院校也受到严峻的挑战,培养既懂理论又懂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下面以网络专业为例,谈谈职业院校实训课的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训课程应以理论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开开展实训课程,实训的项目可以来自生活中的工程项目,应紧扣岗位的需求来开展实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来开展教学。培养学生既懂理论又懂技术,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通过对市场的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及毕业生的跟踪情况统计,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企事业单位对网络人才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一般的小企业都会要两个左右的网络维护人员,而大的企业需求量就更大的,有的公司成百上千。而公司的网络管理员的能力要求是能维护好公司网络的正常运行,能迅速解决公司的网络故障问题。而一些专门网络技术公司则要求就更高了,比如:要求员工能开发网站,系统运维,网络安全服务,网络工程技术等。当然也有些销售型的公司,要求学生既要熟悉网络产品,还要懂得营销知识。

在了解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术具体如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具备以下的能力,网站建设能力、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调试能力、综合布线、网络工程、网络故障的检测与排除、通信终端系统的设计、具备中小型网络的用网、管网、建网能力。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计算机的网络教学中应以行动教学的理念为依据,以培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职业情景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成果展示等手段。从任务到项目实施,评估,检查反馈。充分发挥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紧密结合网络专业的职业需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践的环境中巧妙的运用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可以把课堂融入到企业。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现在的学习环境就是以后的工作环境。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项目实训课程由综合布线、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网络工程、网络管理、路由与交换配置、故障测试与排除、系统集成等课程组成。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项目实训课程的分配及学时的安排,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课程采 取分组实训,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实训过程组织如下:

一、实训前准备

实训前主要对学生进行网络设备的介绍与演示,以及注意事项的强调,安全事故与职业素养的教育,主要实训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防火墙、综合布线设备、备线架等介绍。团队精神与企业内部沟通技巧、职业素质与规划分析。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二、项目实践

本阶段是重点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项项的实践职业技能,学生能对整个项目进行全局把握,从项目的招投标,项目的需求分析,项目的实施、项目收尾验收以及工作结报的书写等。学生在此阶段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种相关的技能。主要进行基本功能模块的实际操作与训练, 主要实训内容包括: 综合布线、网络配置与管理、网站开发与建设、局域网的组建、无线局域网组建等,采用实践操作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操作测试和操作结果记录。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方式。

三、项目实训结项与考核

本阶段主要进行项目实训结项和考核,每个小组的组长对本小组的项目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交总结报告。老师进行评价对每对的实训的情况,根据每组的报告总结,进行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学生在此阶段可以进行经验交流等, 主要采用讲评与讨论的方式, 考评方式采用项目设计所有文档。

篇2

关键词:网络综合实训室;RCMS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6-3909-02

1 我校建设网络综合实训室的目的及现状

当今社会对信息网络的使用程度越来越高,对它的依赖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近几年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用、管理、维护方面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要求标准也较高。能同时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熟练的动手能力的人才一直供不应求。

我校希望建设一个功能完善、能很好实现中专阶段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的网络综合实训室,能在网络的组建、管理、设计开发、应用以及网络安全等层面给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实训环境,使得学生能在学校里就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网络人才。

2007年我校开始建设网络综合实训室,建成后立即投入使用,使得学生能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验技能。教师教学也能从中获益,使其成为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基地。

2 我校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方案

我校的网络综合实训室针对的对象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所有涉及网络技术课程的学生,可以完成各种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维护及网络安全、互联网接入等实际操作,也可以完成其他各种网络基本技能训练。

网络综合实训室分为四个区域(如图1),采用六角岛式办公桌布局,共7个实训组。

每个物理实训组成为一个小岛,每个组配备6台电脑,可供6名学生使用。并配备一个小机柜,用于放置每组的实训设备,主要包括3个路由器和4个交换机,另外还有1台硬件防火墙、2个硬件VPN设备、无线局域网设备和VOIP功能模块,这些主要用于网络安全实验和网络管理实验,同样也可以用于科研。每个实训组就是一个VLAN,每个小组的机柜就是一个RACK,都由访问控制服务器RCMS(Rack Control Manager Sever)作为控制中心管理,学生直接通过IE访问本组RCMS进行实验设备操作。

实训室中还设置有一个核心机柜,放置中心交换机组、防火墙以及必要的服务器等。

为了减少直接在设备上多次插拔,在实验柜中将交换机、路由器的部分端口和PC机的全部接口都连接到配线架上。RCMS服务器通过八爪线和异步模块接口连接实训室中各种实验设备。利用八爪线连接每台设备的console端口,实验时也不需要进行控制线的插拔就可以管理实验设备。最后所有的实训室资源都可以由教师统一操控及调配,能得到很好的实训效果。

3 我校网络综合实训室建设的应用成果

网络综合实训室建成后,首先作为普通机房,我校目前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几十门课程,都能在综合实训室中完成各类上机操作。

最重要的是,它主要承担网络专业课方面的实训。我校目前开设了的《中小型网络构建》、《网络综合布线及工程设计》、《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等多门网络专业课程。综合实训室建成后,能够在此实现专业课程中近百种实验的实际操作:

交换机基本配置、路由器的基本操作、OSPF单区域配置、RI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广域网协议的封装、静态路由配置、跨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快速生成树配置等基础类操作;

防火墙的基本设置、使用防火墙实现安全的访问控制、利用风暴控制抑制广播风暴、利用分布层802.1x 安全网络接入、包过滤技术、QOS、防范攻击技术等网络安全类操作;

以及DNS 域名服务协议、FTP 协议分析、NETBIOS协议分析、RIP 路由报文结构分析等协议分析类操作。

其他诸如网站建设与动态网页制作及训练、数据库高级管理以维护技术、 .NET应用开发、软件测试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技术、嵌入式开发项目实践以及相关各类认证与培训都能在网络综合实训室中得到很好的实践操作训练。

4 建设网络综合实训室的意义

网络实训室的建设,首先对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且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校的竞争力都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1)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由于缺乏实训条件,在计算机网络类的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目前我校网络专业开设的一系列课程,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都配以大量的实践。网络综合实训室提供了学生学习、锻炼、动手开发的可能,学生能够在这种“边做边学”的环境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如开拓精神、团队合作、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的职业素质也得到了培养。

2)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校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主要是面向中小型企业,负责中、小型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网络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的销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这些岗位技能,大多需要理论和实践相并重才能达到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猛增,但是在供求之间有着巨大缺口。企业需要的是有网络建设和维护能力的人才,看中的是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等一系列的基本职业素养。但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不太多,实践非常少”的情况,特别在实际操作技能上,关于网络建设、配置、维护、管理等方面,严重缺乏实践经验。

我校网络综合实训室的建设,加大了学生的实践力度,使得学生有机会真正动手操作,确实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使得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很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这些都使得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能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3)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网络实训室的建设,让教师接触到了许多前沿的网络知识的技术,提高了教师自身在网络技术方面的素养,也提高了网络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建设网络实训室,教师还有机会和一流的网络设备厂商保持密切的技术上的联系,从而能及时跟进国际上最新最流行的网络技术。对于我校大多数从高校毕业就进入中职学校教学的老师来说,这些交流和学习,弥补了缺乏足够实践经验的“硬伤”,使大家都受益匪浅。

综合以上种种收获,可见我校积极建设网络综合实训室是一项“立在当下,功在千秋”的工程。从目前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结果是双赢的。当然,我们也在不断的总结优点以及不足,比如相对于丰富的硬件操作类实训,关于工程布线类的实训还不能很好的在综合实训室内开展,所以网络综合实训室的建设以及改进还在进行中,希望在不断的总结和提高下,我校的网络综合实训室能够越来越大的发挥它的用途,真正成为我校网络专业教育上的一块“基石”。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职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由于课程定位、教师教学理念、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影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在中职技能大赛举办之前无论从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学生学习就业情况等方面来看都开展地不好。但自从有了中职技能大赛,我校全方面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以下从在中职技能大赛举办前后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况进行阐述,来说明中职技能大赛对课程教学改革重要作用。

一、中职技能比赛举办前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情况

(一)课程定位

在中职技能比赛前,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被定位成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较清晰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及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并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操作的方法、懂得基本网络与病毒防治技术等。学生培养目标只是日常使用操作网络的能力及网络基本维护能力。

(二)课程内容

在中职技能比赛前,由于受实训条件和教师教学理念落后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论讲授为主,实训操作为辅。学生只是掌握一些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以及如何上网、网络病毒防治等一些基础计算机网络知识。教学内容较枯燥、单调,没有和社会需求接轨。

(三)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只能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展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为辅。教学方法的滞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也导致了教师的教学动力不强,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课程考核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方法只能是以出试卷理论考为主、日常作业和平时表现为辅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法没有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没有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实训环境

由于该门课程被定位成一门专业基础课,学校领导、老师都不是很重视,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实训设备主要就是机房和多媒体教室,这些实训设备没有达到学生操作“计算机网络技术”技能的要求。

(六)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情况

由于上课的内容以理论为主,而且实训环境没有达到操作的要求,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到的就业操作技能不够,所以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就业很困难,几乎没有对口就业的学生。

二、中职技能比赛举办后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情况

(一)课程定位的改革

在中职技能比赛后,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被重新定位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目标是培养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拥有局域网搭建与管理的综合能力,可以完成各种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的方案设计、网络设备选择与配置、网络设备选择与配置、网络服务器的架设、管理与维护工作,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各类中小企业与计算机公司、网络公司担任网络工程师、网络技术人员或网络管理员等,从事计算机网络安装、测试、计算机系统和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工作。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改革

从2008年至今,《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项目都在计算机竞赛项目里面,而且每年竞赛的内容都不断更新,本人也在2009年参加了中职骨干教师《网络技术》国家级培训。围绕着比赛考核内容和本人参加培训学习到的新知识和理念,《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如下: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局域网技术。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逻辑结构、网络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局域网传输介质、局域网连接设备、网络的连接方法和各类网络连接线的制作。

2.掌握二层、三层交换机设备配置。内容主要有掌握VLAN的基本概念及配置方法,掌握TRUNK协议的作用及配置方法,能够实现二层、三层交换间相同VLAN、不同VLAN之间相互通信,掌握生成树协议STP、快速生成树协议RSTP、多生成树协议MSTP的配置方法,掌握三层交换机的DHCP服务和VRRP配置,掌握交换机设置安全配置,掌握IP访问列表配置。

3.掌握路由器设备配置。内容主要有掌握直连路由、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掌握路由器设备的安全配置,掌握实现QOS的配置,掌握PPP、HDLC协议的配置,掌握广域网与NAT技术,掌握三层交换机路由能力的配置,掌握交换机与路由器间相互通信的配置。

4.掌握防火墙设备的配置。内容主要有了解防火墙的技术特点,掌握防DDOS攻击,掌握PPTP配置,掌握流量控制、VPN远程安全接入等配置方法。

5.掌握无线局域网技术的配置。内容主要有无线局域网的FATAP、FITAP,无线控制器、WEP、WPA加密,设置无线AP。

6.服务器的配置。内容主要有WINDOWS2003、2008和Linux服务器的安装,域名服务DNS、动态IP分配服务DHCP、IIS服务的配置及应用,WWW服务器、文件传输FTP服务器、邮件服务器、SAMBA服务器的配置及搭建,掌握网络打印机的安装和使用,掌握创建安全策略和防火墙设置,掌握组策略的管理。

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实训操作难度更高,为了学生能够更好、更扎实地掌握这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经我校计算机教研组全体教师的讨论,该门课程的教学时数由原来的一个学期变成两个学期。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不同,必定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进行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并非之前的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络基础知识的理解,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本门课程,根据多年技能比赛辅导以及实践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的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按照现有网络实训设备,把学生分组,并每组选定一名组长。组长具体协助教师完成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如果小组在实训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组长带着问题与任课教师沟通,并把解决方法传授给小组其他成员。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比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更顺畅,没有任何顾忌,所以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训为主理论为辅教学法:改变传统的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全部在网络实训室授课,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二十几个技能实训案例。学生通过每节课操作实训达到掌握课程要求技能的目的。

3.探究讨论教学法:教师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上,课前先把本节课的实训任务布置下去,让每个小组先讨论并进行操作,边操作边发现问题并通过老师最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大赛的出题形式,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并根据实训场地的条件,把“企业网搭建”这个总项目分成“用户需求分析”、“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硬件设备安装与配置”、“服务器系统的搭建及配置”等分项目。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项目,达到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掌握课程所教学的技能。

(四)课程考核的改革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中职技能大赛接轨,对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也必然要和中职技能大赛接轨。因此,本课程不能采用传统理论考核方法,而要采用我校提出的“133技能考核方法”。也就是平时技能练习占百分之二十,平时技能考核占百分之二十,期末技能考核占百分之六十。这种考核方法更能体现了学生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更能激发学生动手实训的兴趣和动力。

(五)实训环境的改变

为了能够实施《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新的教学内容,学校投入45万建设网络实训室。网络实训室的构建参照中职技能比赛的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将更快接受老师教学的内容,也更快掌握实训技能。

(六)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情况

课程教学的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课程内容,并在学生顶岗实习时能够学有所成,顺利就业。本课程通过近5年改革,学生的学习这门课程内容的兴趣有很大提高,学生的就业情况也变得很好。在这5年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对口就业上,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到中国移动公司钦州分公司或者钦北防一些中、大型的电脑公司从事网络安装与调试的工作。为了能够实现“传帮带”,更好地引导学生就业和学习的目标,每年新生开学的时候,作者会安排上一年在中国移动公司钦州分公司就业的学长到学校向新入学的计算机专业的同学传授在校学习和出去就业好的经验。通过这种“传帮带”,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结束语

中职技能大赛很好的导向了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定位,更新了教学内容,创新了教学方法,改革了教学考核方法,优化了教学环境,最终实现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就业双提高。可以说,在中职学校教育发展史上,中职技能大赛对课程教学改革起到里程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淑芝,兰红,李书新.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强化信息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3(02).

篇4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实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目前许多高校或者职业教育学校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由于缺乏必要的实验室练习与操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与动手能力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影响了教学水平,教学评估的结果与理想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对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帮助。此外,网络实验室实训教学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使教师不再安于现状。在实训过程中,教师能够接触到比较先进的、位于科技前沿的网络技术,也对网络理论的革新有一定的把握,教师的学科素质得到了提高。通过网络实验室的实训教学,教师可以与网络设备的厂商进行技术上的沟通与交流,以此为纽带,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新的科研成果,与时俱进,使教授的课程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使教学更加适应社会需要。

(二)网络实验室实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有利于就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有扎实的知识基本功,还要有动手实践的能力,纸上谈兵的不是人才。因此,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巩固了知识,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生与学校都明白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目前学校教育中的弊端之一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就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现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中的网络环境是模拟真实的,学生们能够在这里亲手进行网络的搭建、网络的设计以及网络的调试和网络的配置,体会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实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是课堂教学不能比拟的。通过实训,学生在实际操作运用中了解了所学知识的原理,又积累了经验,在将来的就业中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标准

现代计算机网络教学所需要的实验室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实验室了,传统计算机实验室往往只具备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没有研究开发的功能,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应当具备以下标准才能够培养现代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一)设备必须先进。理应根据当代计算机发展的最先进水平来配置设备,比如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应当选择稳定而新近的产品,并且应该根据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形势进行相关设备的更新。因此,在设备配置之前,就应该事先考虑到将来的升级管理。

(二)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以及接口要向国际标准看齐。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必须与国际通用的网络协议相匹配,这样做是为了和其他网络之间实现平滑连接互通。

(三)设备具有实用价值。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设备配置考虑的首要原则就是要满足实训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网络实训过程应该本着简易化的原则,即容易安装和操作,管理方面力求不繁琐;要购置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以便充分利用其多种功能,快要淘汰的设备坚决不要选购,这样会浪费资金。

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功能

(一)网络实验的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理应进行网络实验,比如网络组建和网络应用。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必须具备网络实验的功能,才能够进行实训练习。

(二)一般实验室的功能。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在一般计算机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的,除了重视其网络实验功能外,也应该包含一般实验室的功能,比如数据库建设的实验、编程实验等。

(三)多媒体教学功能。网络实验室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用的电脑以及投影设备等,方便教师讲解设备选型、组建网络的知识,以及任务引入和任务拓扑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完全可以承载教学的整个过程,讲课以及实训都可以在此完整进行。

(四)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科研功能。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配备了先进的设备,除了教学和实训的功能,还可以为科研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所需的条件。科研的成果可以辅助实训,使实训更有价值和意义。

四、充分发挥计算机实验室的实训功能

现代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除了具备以往实验室的演示功能和验证功能外,还应具备研究开发功能,这也是当代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培养人才的标准应当和社会需求相统一,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实训功能,基于此,可以选用在实训中模拟某个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流程及方式。在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当企业的管理者,根据管理的要求,教师应当担负起组织、协调、控制和评价的工作。在实训前,教师组织学生团队依据当今企业的实际情况设计实训方案,然后进行细致的分工,每个成员都掌握一项具体的任务,彼此分工协作。学生是实训的主体,因此实训应当围绕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展开,为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要求每个成员独立完成任务,并规定时间期限。经过这样的实训,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合作,不懂的问题可以大家进行讨论解决。这种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流程和原理,通过这样的网络设计可以达到那些目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哪些技术的改造等问题。通过实训,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社会具体运用的环节实现了有效的衔接,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效率。教师应当做的是,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将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师生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寻求他人以及组织的帮助。

五、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具体实训项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除了应该会应用网络调试方面的工作外,还应该练习承担网络系统的整体设计与维护任务,下面从综合布线、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相关任务,无线网络的配置和服务器的配置等方面来介绍具体的实训项目。

(一)综合布线展示。综合布线系统联系起数据、信息管理系统,而且和外部的通信网络连接,是一个建筑物的基本通信设施。在实训中,首先,由老师讲解,然后老师进行现场的演示;其次,学生要了解展示台上的综合布线产品,比如各种类型的通信电缆和必须的安装工具等;第三,进行管槽安装练习,可以参照展示的模型;第四,综合布线中的链路安装练习;第五,进行故障测试;最后,进行实训的验收工作。

(二)网络交换技术的实训。为了实现信息交换和网络资源共享,连接几个计算机网络或者通信网络的技术被称作网络互连技术;而在高速网络中,这一技术就被称作“网络交换技术”。平时所说的网络交换机就是进行网络交换的设备。在对这一模块的实训中,学生小组应该先设计绘制拓扑图,教师再对图进行点评,学生再去改进,然后就是组装;在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布局上,应该考率其合理性,并按照需要添置零件,尽量使用节约资源且优质的方案。

(三)配置无线网络的实训。无线网络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实训中应该加强练习,了解无线网络的配置原理,在此基础上掌握技能。

(四)配置网络服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都有服务器区域,可以加以利用,进行访问权限设置等实验。

(五)拓展功能实训。可以和信息安全实验室建立相互连接,利用信息安全的相关设备,拓展网络实验室的功能,使实训更加切合实际。

篇5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

1.应用广泛、实用性强、适用专业众多。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计算机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已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计算机网络》不但已经成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而且还是电子类、信息类、电子商务类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从事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应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和技能。

2.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所涉及的概念不仅有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更有通信技术方面的,所以理论较复杂。计算机网络又是一门实用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新的技术和标准不断问世。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目前的主流技术并能反映出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

3.实践性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实用技术,尤其是组网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等必须通过实地观摩考察、亲自动手实训才能掌握。必须让学生在掌握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同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技能和实用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达到或超过50%。

二、教学方法

1.重点概念讲清讲透。《计算机网络》中的概念众多,其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同步机制无疑是两个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将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计算机网络原理主要讲述的就是各层的功能及其协议和服务。最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OSI/RM和TCP/IP参考模型。

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结构严密,理论性强,学术价值高,对推动网络协议标准化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TCP/IP参考模更为简单,实用性强,Internet的广泛应用使TCP/IP参考模型成为事实上的工业标准。这两种参考模型都有着层次化的结构,但也都有其缺点。OSI/RM的主要问题是定义复杂;实现困难;有些功能在每一层重复出现。所以OSI/RM只是网络设计的蓝图,并非指一个现实的网络。TCP/IP的主要问题是网络接口层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各层的功能定义与实现方法没能区分开来等。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OSI/RM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的体系结构来阐明网络的工作原理。但作为实用技术,应重点讲解已经成为主流的TCP/IP四层网络体系结构。此外,IEEE802标准是局域网的体系标准,学习局域网必须重点掌握该标准。

同步机制是通信技术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高度融合。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每一层通常所要实现的功能往往包含以下的一种或多种功能,即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分段和重装、复用和分用、连接建立和释放。也就是说,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每一层都含有通信功能,其中数据传输、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同步机制有着重要关系。同步技术直接影响通信质量。常用的同步技术有同步传输方式和异步传输方式两种。

2.实用技术牢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技术主要有局域网及其组网技术、广域网及其接入技术和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等。局域网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计算机网络。以太网是基于总线型的广播式网络,在已有的局域网标准中,它是最成功的局域网技术,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局域网。局域网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采用CSMA/CD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虚拟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虚拟专用网VPN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局域网组网技术。此外,各种应用服务器的搭建与配置也应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实用技术。

广域网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是其典型代表,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广域网,应重点讲解Internet的原理及应用。IP技术是Internet的核心,在Internet中对于高层协议而言,通过统一的IP协议层(第三层)屏蔽了各种低层协议和物理网络技术(如X.25、DDN、以太网、令牌环、帧中继、ATM、SDH、WDM)的差异,实现了对高层提供统一接口的目标。现在的Internet主要建立在IPv4协议基础上,而下一代Internet的核心将是IPv6协议。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址短缺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在IPv4中解决不好的其他问题,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ADSL是目前应用广泛的Internet接入技术。

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网络防护与网络攻击之间的斗争也将更加激烈,这就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已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实用技术。网络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更新快,新技术层出不穷,应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新技术及发展趋势。下一代网络(NGN)将是以IP为中心,融合各种通信技术,可以支持多种业务与应用的融合网络。它具备如下特点:IP的世界(从网络服务层面看);光的世界(从传送层面看);无线的世界(从用户接入层面看)。

3.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把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根据计算机网络实践性强的特点,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重应达到或超过50%。可结合所讲述内容,每周做一个实训,突出基本技能的训练;学期末进行为期2周的集中实训(课程设计),突出专业综合技能培养。此外,如果有条件还可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地操作,与岗位对接,突出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了使学生更加重视实践环节,可相应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考核成绩不仅仅是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其构成为:实训成绩占25%,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60%。此外,考试成绩还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联。凡是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证书的学生予以免考,成绩计90分;对获得中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和水平考试网络工程师、网络设计师资格证的学生予以免考,成绩计95分。

三、教学手段

1.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主,配以必要的课堂板书。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协议、工作原理(如滑动窗口协议、ARP工作原理、路由表的建立等)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网络(Internet、校园网)学习网络。在所有网络课程中的授课和实训中都接入Internet,即时地将讲述的相关内容通过Internet来现身说法。这样学生们切身体会到网络的功能与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网络的知识、原理、技术、应用。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题,让其通过网络查资料、进入论坛探讨等方式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们便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明白了学习网络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把有关教学资料(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训指导、参考资料、教学课件、录像等)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下载或在线学习;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教师提供网上指导和答疑。这大大便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

篇6

【关键词】高职 专业建设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1C-0156-02

在国家信息化建设大潮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形势下,如何面向社会,为企业培养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广西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质量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高水平的办学质量,要求各个专业办出特色,从而达到强校、兴校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型专业,很多院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受企业的认可和欢迎?在团队教师和相关行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突出。以下是相关做法。

一、问题分析

如何将我们的专业办出特色?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在新形势下,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然后,利用我们的办学或教学特色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广西北部湾各类型企业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等工作,我们发现目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存在一些不符合企业需求的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企业普遍感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差,他们往往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是在与人沟通、协调工作、文档书写能力方面显得非常欠缺。每一项工作任务的执行往往需要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团队成员间缺乏沟通、不善于协调,将很难高效率地完成工作。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写各种报告,如调查报告、设备故障报告、日志分析报告、设备及耗材申购报告、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等,而毕业生几乎没有这种文档书写的能力。企业非常希望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零适应期”上岗。

第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不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就会被社会无情地淘汰。因此,企业需要员工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钻研精神,了解市场动向、熟悉新技术、掌握技术更新方法等。目前毕业生普遍缺乏学习能力,也没有钻研精神,很少通过自己动脑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地听老师讲授,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会自己主动找方法解决,总是等老师来帮助。这种习惯带到企业后,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及发展前途。

第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的学科基础、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传统的专业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特长有选择地进行专业学习,少部分优秀学生也无法汲取更多更深的知识,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在相关企业专家的鼎立支持与积极参与下,我们召开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分析会,明确了本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及各岗位所需要的具体专业技能、后续发展能力等。还特邀部分企业专家加入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我们开展专业建设。校企双方通过多次交流与研究,共同确定了以下三个关键措施。

(一)在项目课程中模拟企业的完整工序,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及文档书写能力

我们借鉴了香港职业训练局TLP训练教材的设计思想,结合我院现有的实训条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划分为7个任务,第1-6个任务是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主要完成网络组建与维护方面的6大任务,第7个任务是综合实战,利用前面学习的技能完成一个网络工程项目。首先,各小组学生(约5-6人)从教师提供的多个工程项目中选择一个项目(由企业提供);然后,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按如下阶段完成整个项目。

第一阶段的任务是项目招投标,小组成员主要扮演甲方经理及技术员、乙方经理及技术员,还有招标公司技术员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撰写招标书和投标书、公平竞标、评标及公示等。在此阶段,教师通过讲授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习有关网络工程招标和投标的法律规定、招标书和投标书应包括的内容及书写格式,学习如何进行需求分析、选择设备、工程预算等。

第二阶段的任务是项目设计与实施,小组成员主要扮演乙方的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技术员、文员以及第三方监理技术员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网络工程项目的设计、网络综合布线、配置各种服务器(如WEB、FTP、DHCP等),撰写施工进度日志、质量检查记录等,并提交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该阶段的部分项目由于受到设备和时间的限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如VMware、GNS、PacketTracer等)来实现。

第三阶段的任务是项目验收,项目实施完成后,由甲方技术员对整个网络工程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如果不能达到投标书规定的技术指标,则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返回前6个任务中深入学习,找出问题所在并将问题解决,最后使网络系统整体性能达到要求。通过验收后,撰写项目验收报告、项目技术总结、工作总结等。

通过上述方式开展项目课程的教学,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只会操作而缺乏专业技术文档写作能力的问题。通过角色扮演,促进了同学之间彼此合作、沟通与交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工作职责,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对于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开展Seminar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钻研精神

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研究性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能通过自主研究加深对课程的认识、理解及应用,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讨论来解决。Seminar教学法主要按如下几个步骤执行。

1.提出课题

教师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课题,并提出各课题的具体要求,学生组成课题小组(5-6人),每个课题小组负责完成一个课题研究。

2.研究学习

课题小组根据课题要求进行分工合作,然后自主地进行专题资料查找、收集和学习,主要途径有学院图书馆、Internet网上资源、各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等。后期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并制作用于课题汇报的课件。

3.课题汇报

完成对课题的研究学习之后,各课题小组将进行课题汇报,汇报以PPT的形式展现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这一环节通常由一名组员负责完成。然后全体组员回答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如果无法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允许课后进行研究(也可以跟老师讨论),下一次课再进行解答。

4.讨论与评价

最后,同学们畅所欲言,对课题内容及课题小组的汇报表现进行讨论和评价。

Seminar教学法让学生掌握了获取知识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他们主动地去熟悉新技术、掌握新方法,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其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钻研精神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三)开放创新实训室,以赛促学,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展

我们将专业教学分为两个方向:网络工程方向、网站开发方向。网络工程方向的学习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主要学习网络工程中的综合布线技术、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局域网搭建与维护等;网站开发方向则主要从事网站美工、后台数据库管理、网站开发与维护等。

专业学习进入大一下学期后,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科特长和兴趣爱好,与学生共同制订专业发展方向和相应的学习计划。大部分男生会选择网络工程方向进行学习,而大部分女生则会选择网站开发方向进行学习。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我们将创新实训室对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可以任何时候在实训室开展各种实验,进行学习交流。

而且高年级的学生常常带领并指导低年级的学生一起做课题或实验,自发形成各种学习梯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

经过这种课外实践和自觉学习,一些优秀的学生会在大二下学期脱颖而出,他们将代表学院参加各级(市级、区级、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全力以赴的备赛学习,他们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远远超越自己的同学。这种学习状态持续一年后,他们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操作技能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毕业后都直接进入大中型企业的网络中心或信息中心工作,并深得用人单位的重用,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开放创新实训室并以各级竞赛促进教与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创新、专项发展的机会,还培养出一批专业拔尖人才,此外,他们还学会了帮助别人,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通过校企之间深入合作与沟通,共同探讨专业特色建设之路,有效地解决了原来毕业生不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问题,成功地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劳动者。职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还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孙如祥,夏曼,邓国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探讨[J]. 高教论坛,2011(10)

【基金项目】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教学实训模式 构建技术

为了改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高分低能,有分无能”的状况,高职院校教学实训模式的研究势在必行。所谓高职教学实训模式,是指高等职业教育各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其主要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各种技能专项训练后,综合性地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校内外集中进行系统性实训的各类教学模式。本文就如何构建高职各类教学实训模式并发挥其作用提供相应对策。

一、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及构建

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是指在营造特定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条件下,选择典型、完整、规范的生产过程(或服务过程),由学生模拟或真实地处理业务技术问题,以完成整个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

1、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征。流程再造型实训模式具有针对性特征。在实训中,学生能较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按流程操作规范和职业标准把握整个生产(服务)流程,提升其处理流程中实际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能力。流程再造型实训模式具有递进性特征。在实训中,学生一般应首先学会前一个环节的工作,后一个环节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继续训练。流程再造型实训模式具有完整性特征。本实训模式要求学生只有经历了生产流程的全部环节后,才能对本专业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从而构成一个完整体。否则,实训考核难以进行,实训效果难以体现。

2、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提供科学的生产(服务)流程规范与职业标准。流程规范是学生实训的指导要领,学生领会了生产(服务)流程的具体要求,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符合流程规范和标准。同时,还要强化学生训练使用各种分析检测仪器与设备的能力。

其二,训练学生独立处理关键性生产(服务)技术问题的实际技能。例如,强化学生的生产流程意识和生产工序概念;让学生在生产前作好各项工作准备;在生产中善于进行生产设备的调整、产品制备、生产过程的控制等,从而达到从事该专业生产操作与工艺技术的职业要求。

其三,引导学生把握整个流程及各个环节间的联系。这既可以在全局观念下府视和处理局部问题,又可以在处理局部问题时兼顾全局。提高学生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流程再造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方法。一是对于那些工艺要求简单、时间或周期较短的生产(服务)流程,在把握了生产工艺及流程要求的基础上,可采用学生单独实训的方法。如前文所述的饼干加工就可以采用此方法。

二是对于那些时间和周期较长,且生产工艺较复杂的生产(服务)流程,可采用小组分工和协作的实训方法。

二、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指在模拟特定的真实工作环境条件下,分岗位模拟或实际操作和处理该岗位的基本业务,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能力。

1、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实操性。该模式直接针对某一产品、项目或任务,以及工艺操作方法和要求,指向明确,要求具体,规范清楚,岗位职责明晰,学生实训操作非常快捷而简便,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二是目标性。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按照实训目标投入岗位的实际操作训练,以完成实训目标和任务。岗位实操型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三是综合性。该实训模式要求学生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起来,综合性地运用于岗位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以取得实训效果。

2、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职能,针对性地设计实训的标准、内容与形式。例如,在饭店管理专业的实训中,要让学生了解前厅、餐厅、酒吧、康乐、茶艺等各个岗位的职责与职能,以及服务技能和素质要求,迅速把握饭店管理各岗位的实际岗位操作能力,达到教学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其二,营造“同因素”实训成果转化的条件。实训环境和条件与未来就业的岗位环境和条件越相似,其实训效果越好。如实训中的设备、任务与就业岗位工作相同;实训的专业和技能与岗位工作的专业和技能相同等。那么,在“同因素相似”中实训,其技能转化效果就会越好。

其三,注重岗位实训中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例如,会计专业实训中运用这一模式时,必须明确各会计岗位的主要职责及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安排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让学生分岗位处理会计业务和实务,从而提高其关键岗位核心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岗位实操型教学实训模式的建构技术。实操训练方法之一是分层递进训练法。所谓分层递进训练法是指依据系统技能自身具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的特点,从基础性单元技能的训练开始,依次递进,随之进入高一层次的训练,分阶段、分单元地完善岗位操作技能。

实操训练方法之二是超循环训练法。对于流水作业、操作技能较简单的工序,适于采用超循环训练法,这一实训方法的要领是让学生的岗位技能在熟悉岗位标准――实际操作训练――结果考核的循环中不断提高,即在对岗位操作技能进行动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岗位操作标准,培养示范者或制成分解动作录像带,让学生模拟,然后在岗位上进行多次分别练习,以提高操作水平,并以操作考核来评价操作技能的提高是否达到了岗位标准,达到标准方可进入新的一轮循环。

实操训练方法之三是板块训练法。在上述两种极端状态的岗位之外,还存在着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模式。例如,企业生产流水线的自动车工,它具有三个模块技能:一是车刀的选择、磨制和安装;二是进刀齿轮的调整;三是车床的日常保养。其技能构成既不是只有若干简单基本动作,也不具备十分明显的三个层次结构,而是由比较显著的特征形成了几个技能和知识板块,可以分别对各个技能或知识“板块”进行训练,然后加以组合训练,就能形成岗位技能。

三、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是指给受训学生提供一个典型的实际范例,驱动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这个范例,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从中找出最佳方案的实训方法。这一模式生动具体,受训学生参与性强。

1、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一是可操作性。范例驱动型实训模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比抽象理论具体得多的教学行为框架:即提供案例――组织讨论――案例总结、评点。其教学实训的操作性较强。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二是认识论的特点。在实训中,从分析解剖范例入手,从分析中了解事物的规律,再进一步总结,归纳和升华,从而达到整合的目的。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特点之三是灵活性。在实训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特点、现有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等状况,从方法上灵活的调整,体现对专业特点的主动适应。

2、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注重典型范例的选择。实训中选择适用范例一般应关注三个条件:一是范例的真实性。范例不可臆造,否则会缺乏实践意义。二是范例的结合性。范例应结合实际,解决现实问题。三是范例的启发性。从范例中总结出规律性,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启迪作用。

其二,进入角色分析范例。为了学生讨论交流的便利,可将范例打印成册下发给每位实训学生;教师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引而不发;随后组织受训学生进入角色,分析范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讨论中倡导创新,鼓励交锋;最后要求每个学生制定出一套解决该问题的方案和办法。

其三,进行范例的点评和升华。指导教师点评范例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任何问题的解决不可能只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正确答案,如果指导教师只确定解决某问题的一种所谓正确答案,就会将结论约束在某一方案的窄巷里,禁锢了学生的开放式思维。二是指导教师在范例点评中要结合实训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或办法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各方案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三是要求每位学生结合他人的方案去思考、联想和创新,以便产生出更多的新理念;四是启发实训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多过程地去思考和解决某一问题。

3、范例驱动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方法。范例驱动实训模式的建构方法,一是选取包含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十分精典的范例。二是结合范例提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三是通过范例的讨论、研究,驱动人们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认识到实际的理解,把握其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出自己的方案(或设想)。四是指导教师归纳、总结、升华,提出与范例本质上一致的特征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范例驱动式实训的目的。

四、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1、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职业模拟型实训模式具有仿真性特点。这种模拟的精髓,在于以仿真动作和行为作为训练的内容开发设想,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提高自身适应力和实际业务能力。职业模拟型实训模式具备有效性特点。一方面,职业模拟实训可以压缩学用转化时间和过程;另一方面,这种实训既给学生提供了仿真有效的训练环境,又不打乱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此外,还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快熟悉企业运作过程中所需的各种实际知识和动手能力。职业模拟型实训模式具有可控性特点。这一模式体现出所模拟的工作过程可以控制,工作故障可以设置,以利于学生在处理实际工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2、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模似系统的选择应再现企业的真实性以及操作系统的可控性。学校可以建立校内证券投资模拟实验室,教师可根据实训进程安排学生看盘,模拟操作以及解决模拟系统中的各种故障。

其二,模拟系统的参数设计应合理,使学生能进行系统操作。如果模拟系统的参数设计过高,学生难以操作,无法取得预期实训效果;如果模拟系统的参数设计过低,学生不费力就容易取得效果。

其三,培养学生在模拟系统中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以房地产开发为例。将公司置于模拟现实的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模拟房地产项目的整个开发运用周期:如宏观环境分析、市场调研、土地竞买、项目定位、投融资计划、设计、招标、施工建设以及市场销售等。整个开发流程都在系统模拟中完美地体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种知识与专业技能。

3、职业模拟型教学实训的建构技术。职业模拟实训的方法很多,有角色扮演、个案研究,篮中训练,公文处理、模拟操演、企业竞、管理游戏等等。如,角色扮演法,即为受训人构造一个特定情景,学生是情景中的一个个角色,然后由学生扮演各种角色进行实际业务运作,以此驱动学生在特定情景的模拟中主动地投身于实训活动。

五、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它要建立在真实问题或事件的基础上,确定的这类真实问题或事件可形象的比喻为“抛锚”。二是一旦“问题”确定了,整个教学环节、要领、内容和方法则被确定了(就像轮船抛锚被固定了一样)。三是要营造特定具体事物、场景和过程。所以该实训模式也可称之为“情境性教学模式”、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

1、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问题抛锚”实训模式源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实训者要想完成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方法是让实训者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操作。在现实中把握“问题”(锚)的性质、规律性及事物内在联系。其主要特点一是它具有直感性特点;二是这一实训模式主旨在于强调受训人在实训中的内在因素,强调受训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受训人思维功能的发挥;三是这一实训模式极为强调人在实训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实际岗位能力。

2、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提出或确定实训要解决的“问题”。在特定实训情境下,选择与实训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作为实训的关键内容,选出的问题或事件就是锚,提出问题,就是抛锚,当然主要问题的选择,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善于思索和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在他人往往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发现关键问题。

其二,由学生自主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教师不是具体教给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教师可提供信息,注重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三,学生交流、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即通过学生实训小组成员对问题的分析、比较、解剖,找出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促进问题的明确化,这其中有不同观点的交锋和修正,促成学生自主解决“抛锚”问题。

3、问题抛锚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方法。其一,围绕“问题”,充分探讨。“问题抛锚”实训模式,类似于“头脑风暴法”,即用众多的脑力,像风暴一样去冲击某个“问题”,以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据调查分析,成年人受他人观念的影响,新观念的出现率可提高65%。

其二,保留判断,以量求质。要让每个小组成员畅所欲言,充分发表各种不同意见,在讨论中进行争议和比较,提出的办法越多越好,多多益善,以量求质。讨论中,禁止批评他人,会议上可以多产生出70%的办法。

其三,注重实训学生的总结、内化、升华的思维功能。如“商务谈判”的课程实训,其中有些学生悟性较强,既能联系实际,又注重将所学的“商务谈判”的知识和技巧加以总结、内化并具体化为实际谈判经验和技巧,因此,在实训中,无论内容、时间、条件怎样变化,他们都能应对,发挥自如,谈判效果良好。

当然,学生的自主学习、讨论、交锋固然重要,而指导教师的协调,归纳、总结、提升也十分重要,从而提高实训效益。

六、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构建

据悉,在美国已有92%的大公司和50%的大学采用了网上培训。网络技术实训模式是将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生实训而提出的培训方法。该实训模式的基本特点明显。

1、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特点。特点之一是内容多样性。教师可通过网上演示会、展示会、专家献艺、专业性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有用的、操作性强的网上实训内容。特点之二是实训手段生动性。教师可在网络上制作有个性、有针对性的实训专题和主页,生动地进行先进技术、专业知识、实践技巧的实训,把实训工作推向崭新境界。特点之三是技能实用性。在网上可学习当代世界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流程,学习各种专业的操作技能并运用于实践,实训方式灵活,实用性强,且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只须传统面授方式的40%。

2、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要领。其一,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加速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是网络技术实训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实训前,教师要充分利用因特网上充足的教学资源,使用学生充分体验到网络技术的实用性。BBS、电子邮件、教学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对实训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其二,教师必须转换其角色。教师角色应由课堂权威主宰者、知识的垄断者,转换为实训的诊断者、咨询者、驱动者以资源专家。要变“教”为“导”,引导学生投入网络技术的教学设计,在教学重点、难点及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

3、网络技术型教学实训模式的建构技术。其一,同步训练法。教师与学生同时上网,教师在网上指导学生。其具体方法如下:一是网络实时聊天;二是视觉支持的音频会议;三是共享的白板和应用软件;四是网络视频会议。

其二,非同步实训法。指导教师将实训要求告诉学生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程来安排实训。非同步实训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通过电子邮件指导实训学生,这种方法适合于个别指导;二是BBS异步讨论。指导教师通过在讨论区布置讨论议题引导实训学生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EB/OL].http://省略/xxkx/xxkxjs/xkxsyj/jxlw/200703/t20070328_380401.htm,2008-06-25.

篇8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现状出发,探讨了优化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措施。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基础;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实施;学习评价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涵盖了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知识、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技术、广域网和Internet应用等,全面介绍了有关网络的基础知识。在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教学需要,各种新生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尝试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经过具体的教学实践,使其成为一种适用于具有较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方法,能够真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寻找途径去解决问题,教师在此期间主要起帮助和指导的作用。任务驱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用实际工作任务组织教学,不需要学生一定要掌握定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原理知识的成因,而是侧重掌握如何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应使用哪些公式及原理,应该用怎样的步骤和方法,怎样解决问题才能得出最佳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恰好可以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任务驱动教学法”侧重实践,很适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的教学,因为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理论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高职院校毕业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分析显示,其毕业生主要工作岗位是网络施工员、综合布线员、网络工程师等,这就需要毕业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在任务的设计阶段就是把生产一线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项目作为任务下达给学生,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了实践动手能力,从而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等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二、实施过程

1. 教学目标分析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在已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原理及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等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了解;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网络基本工作原理,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设计和组建不同规模的计算机网络;为今后深入学习网络知识、掌握网络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系统理解和掌握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有关网络的国际标准、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发展趋势,以及与网络工程有关的综合布线系统。培养其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使之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初中级应用型专门技术人员。

2. 教学条件创建

(1)教材选用及建设

在选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具有一定实用性及科学性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自编教材。自编教材中任务驱动选取上本着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强化职业技能的原则;内容在理论“够用、适度”的基础上,增加教材的职业拓展训练。每个知识点都配以相应的任务,通过任务解决的过程深化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及职业拓展能力;教材组织方面以实际工程任务驱动为主线,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体系教材,突出高等职业技能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

(2)实践教学环境创建

以下为用于本课程的实训室:

①网络基础实训室

主要设备:计算机60台,交换机、集线器23台,无线路由器2台,网线制作设备一批。可进行的实验项目:局域网组建、调试、管理与维护、网线制作与测试实验、Internet应用实验等。

②网络技术实训室

主要设备:计算机50台(带双网卡),交换机3台,协议分析仪1台,磁带机1台。可进行的实训项目: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3和Linux)的管理与应用,网络安全、逻辑网络架构实现等。

③网络管理实训室

主要设备:计算机35台,CISCO路由器20台,CISCO交换机21台,华为防火墙5台,程控交换机1台,MODEM 12台。可进行的实训项目:局域网组建与调试、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综合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互连、网络协议与配置、物理网络架构、网络管理、网络系统综合项目实训等。

(3)学习环境创建

学生可在图书馆和电子图书馆查阅计算机网络基础实践操作相关参考书;教师可提前下发任务单、信息单等实训资料。通过对每个任务驱动下设子任务,使学生在课前有目的的进行必要资料的查询,养成目标性学习的好习惯。

3. 教学设计思路

(1)以评促学,以评带做,“教、学、做、评”一体化

每个任务驱动下设子任务的内容都是根据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实际生产及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引用至实践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采用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对全过程进行评价跟踪的教学模式,以评价督促学生学习,以评价带动学生练习。

(2)逐步引入,分任务驱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若干个任务驱动下的子任务为载体,将子任务分为信息收集、建立计划、具体实施、完成展示四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设置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兴趣,达到学生乐做、乐学的目的。

(3)以企业任务驱动的标准组织教学过程

为学生创建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围绕任务设计解读任务制定计划实践操作总结评价拓展训练五个教学环节,使学生体验实际工作流程,在实际工作流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知识,从而不断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4. 任务驱动教学举例

根据《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可以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任务。对于期中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可单独设计任务;对于相互联系的内容,可设计成综合任务。同时,任务设计要将重点、难点分散在每个任务中。下面以《计算机网络基础》中“校园网网络构建”项目为例来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针对本项目的知识点与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的专业目标、方法目标和社会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项目的学习,能够掌握办公网络交换配置,办公/商户网络路由配置,办公网络安全配置,商户无线网络配置,同时培养学生具备网络工程师所应有的严谨工作态度,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提出本项目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以下几个子任务:

子任务一:办公网络交换配置。

子任务二:办公/商户网络路由配置。

子任务三:办公网络安全配置。

子任务四:商户无线网络配置。

任务体现出来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变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分析,尝试去完成任务,因为任务中有许多内容是以前课程没有学习过的,包含了新的知识点,学生有完成的兴趣,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会提出许多问题,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前导知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指导学生逐步分析问题,明确目标,并及时给出相关资料,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借助网络、图书馆等媒介去查询资料。如上述子任务二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掌握办公网络、商户网络及路由配置等相关知识,只有理解了上述内容,学生才能正确地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学生的独立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在此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协作学习,共同来完成任务。为避免结果雷同,分组是可给出不同的原始数据,小组内成员按模块进行不同的分工,组内进行方案和疑难问题的讨论。如子任务三中,可对班级给出三组不同的原始数据,最终得出三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参与了设计,避免了抄袭。

5.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之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通过评价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强调完成任务的重点所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构建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够完善,还需要通过教师对其结果的分析评价,达到完整的认知结构,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每完成一个子任务,由各小组的一个代表进行发言,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同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由教师进行总结,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任务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注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自信心、实践操作能力、组织、交流能力,以及独立的思考能力、创新的思维能力等方面。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种多样,如论文、答辩、评比等形式。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最终的期末分数,课程考核与实际操作可按5:5比例给出,而课程考核分数可按4:6(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给出。

三、结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在真实情境的驱动下,在探究式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在团队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任务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及教学评价等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高职教师具备理论知识,而且要对课程所涉及的生产实际应用有较广泛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与传统教学相比,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增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利于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篇10

[摘要]信息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而网络集成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理论对网络集成教学的各个教学环境进行改革探讨,指出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网络集成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网络集成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网络的设计方法、网络工程的施工管理与技术指导、网络工程的测试与验收,以及相应的基本技能。目前的网络集成课程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不仅形式繁多,且设备更新换代很快,在该课程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全部详细讲解,而且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死板,教学手段陈旧,考核方式单一。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这是网络集成改革的发展方向。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信息论引入网络集成的教学过程中,希望改善网络集成的教学效果。

信息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数学家香农提出的。信息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信息论即香农早期的研究成果,它以编码理论为中心,主要研究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的度量、信息容量、编码理论及噪声理论等。广义信息论又称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及其运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的功能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新兴的横向科学。它把各种事物都看作是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达到对事物复杂运动规律认识的一种科学方法。它的特点是撇开对象的具体运动形态,把它作为一个信息流通过程加以分析。在网络集成教学过程中将该课程当作一个信息流动的系统,知识传授是系统的信息输入,采用改进后的教法是信息的传输处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信息的接收处理,最后以信息度量指导课程的测评。运用信息论指导网络集成教学改革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网络集成课程准备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课程准备包括教学内容准备、教学环节准备、教学方法准备、教学评价准备等几个方面。课程的准备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处理,它是依赖人的理解能力的概念化的内容,学生通过阅读、聆听、感知等认知方法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要考虑到所要传递的信息的形式、性质、编码形式等因素。

网络集成教学内容包括网络设计与网络管理、网络标准与标准化、网络施工与测试及新产品开发等内容。现在的教材都有一个普遍不足,就是滞后于现实网络的发展。另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网络集成信息的渠道很广,所以时常出现学生掌握的某些网络知识深于教材、广于教材的现象,所以一味的按照教材准备课程会很被动。

(一)在教学内容准备上,根据信息论的理论,若某一事件产生的概率是P,此时的信息量为:H=-log2p。事件发生的概率越小,所含信息量越大。教学内容的准备是对小概率内容的编码,即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知识点进行组合、构造,以便保证充足的信息量,并且安排适当的信息点密度。

例如,网络设备产品更新速度很快,尤其是某些网络产品每半年升级换代一次。在备课环节上,一是要注重收集最新的产品信息,二是要抓住产品的延续性,从这样的角度对抽象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二)在教学环节准备上,根据信息编码的原理,建议采用哈夫曼编码。哈夫曼编码是一种无损压缩编码,它的编码思想是对于出现概率高的信息,编码长度较短,即可以简单表示或不表示;对于出现概率低的内容(即独特的网络特征)应重点表示,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信息到达率。

例如:在准备网络设备章节课程时,对家庭常用网络设备略讲,采用自学、导读等形式;而企业级、区域级的网络设备的特点、性能要重点讲解,并以设备的实际应用举例来加强理解,最后安排到实习基地进行感性的观摩实习,以强化学生的认知。

(三)在教学方法准备上,根据信息传输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S/N是信噪比,C是教学效果,W是教学方法。根据这个公式可知,要提高有效信息,就必须抑制噪声,减小干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应该对传递信息的信道加以甄选。

例如:在讲授网络集成课程时,不能只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有它的适用条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法,比如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等等。

(四)在教学评价准备上,改革课程的评价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网络集成课程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闭卷笔试,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对网络集成的知识和技能的真正掌握情况,特别是技能方面的能力在闭卷笔试中往往是很难得体现出来的。按照信息论原理对学生接收、掌握的信息量进行评价,主要运用概率理论。具体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比如形成性考核、笔试、实训考核及论文考核等形式,综合运用这些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学生对课程掌握的真实情况。

课程准备阶段是教学环节中关键阶段,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进行准备,还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实际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重点的、分层次备课。在学时安排、具体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差异性,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网络集成课程体系自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情况。

例如:根据网络技术两年制、网络技术三年制、网络系统三年制等不同专业的需要,合理安排周学时和教学内容。网络技术二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工程的实施及操作等内容;网络技术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的设计等内容;网络系统三年制专业应侧重网络建设管理等内容。不仅要注意教学内容要与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同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前后衔接及横向联系,重复部分应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网络集成课程课堂教学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间以语言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教学过程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语言序列的记录来表述。在对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语言进行统计分析时,发现传统的讲授方法,存在信息量小、传输方式呆板、模式陈旧的缺点。

所以当今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形式丰富、贴近实际的教学改革,以符合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新的标准不是以掌握理论知识和传统的课程体系来衡量,而是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的强弱为标准。因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教学改革成为必然。根据信息论原理中的香农公式C=Wlog(1+S/N),教学效果C随着教学方法W改善,但是C与W的关系是非线性的,W∞时,C1.44,而不是∞。结论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不可能无限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应该一方面改革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完善教学大纲、充实教学内容等多种渠道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网络集成课程,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呢?

将传统的学科体系转变为能力体系。教学中不能只简单教授知识点,而是要善于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区别不同的问题,找出内在的联系,提出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水平。

例如:讲广域网网络技术章节时,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各种广域网网络技术的特点、协议、主要技术原理等基础知识让学生提前自学,做好笔记。课堂上教师主持讨论,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区别及各自的优势,最后总结出这几种广域网技术的适用环境,课后作业是针对某一网络进行广域网技术选择并解释原因,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结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了传统教法的23倍的信息量,而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以便学以致用、学用结合。长期封闭的课堂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再先进,教学手段再科学,总是有一种“纸上谈兵”的感觉。而走出课堂进入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介绍指导下,不仅对各种知识、技术有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返校后的讨论、总结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

例如:在网络综合布线章节时,我们采用开放式教法,提前讲授打线、布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学校的实训室做了一些相应的练习。然后组织学生到某集成工程工地实习,由工程师、技术员进行讲解并跟班工作,虽然只工作了1天,但是产生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在能力培养方面要采用“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所谓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一个项目主题,自己制定项目的实施步骤,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整个项目,最后与教师讨论实践结果。项目导向式教学方法对于教师的要求较高,因为每个学生的方案各不相同,一名教师要应对多个学生的方案进行讨论和论证,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例如:在网络集成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布置设计“网络方案”的实训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向选择设计对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方案的设计目标及可行性,并在设计中给予全程指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对网络集成有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三、网络集成课程考核阶段的信息论应用

网络集成课程考核一般是由理论笔试和实践考核(实训报告、实践论文)两部分构成。对实训的考核,我们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模块,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情况进行记录,由此可实现对整个实践教学过程行为的有效记录,即“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是体现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参与程度、掌握程度的最佳考核方式。

例如:教师对学生每一次的实训都进行成绩记录,最后得出本课程的综合实践成绩。

四、结语

网络集成是一门交叉性科学,它融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在进行网络集成教学时,应该借鉴和吸取其他学科成熟的理论,进行消化吸收,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而信息论对信息的传播、接收、评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应用在网络集成教学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连仲,计算机网络集成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