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药店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9:35: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模拟药店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模拟药店实训总结

篇1

 

随着我国医药改革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生病治病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医院服务上。“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店,没事常保健”的健康理念已逐步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人们对医药服务业给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笔者对学生就业能力调研发现,中职药剂学生的职业岗位群多分布在药品销售,但由于传统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式单一,制约了学生的业务提升。为适应岗位需求,中职药学教育需加强对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形式,分析GSP模拟药房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效果,寻求有效教学建议与应用策略。

 

一、GSP 模拟药房的内涵

 

GSP是英文Good Supply Practice的缩写,在中国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模拟药房是按照GSP要求建成的一种仿真药房,可作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GSP模拟药房仅作教学,不对外经营,虽然构建方式和药店一致,但为了节约成本,药品多以外包装盒为主、真实药品为辅。(2)GSP模拟药房必须配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监控设备、安装GSP经营软件,教师既可仿真示范,又可通过回放监控给学生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时纠正实训中的操作失误。(3)GSP模拟药房也要求经营牌照齐全,可粘贴模拟证件,在显要位置粘贴GSP规范的重点检查项目,以便学生在实训中随学随记。

 

二、GSP 模拟药房在药学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一)GSP模拟药房在药剂学课程中的应用

 

药剂学是以药用剂型和药物制剂为研究对象,以用药患者获得理想的药物治疗为研究目的的学科,其中掌握各种剂型特点和质量要求是学习重点。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剂型选择对临床治疗的重要性,才能保证药物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并减少患者服药的不适和副作用。以GSP模拟药房为平台,学生可眼观手触、切身体会,教师只需稍加提点,各种药物剂型即可映入脑海。比如片剂多是圆形的,目的是吞咽方便,但也有菱形、三角形等,为了易于识别;注射剂在药店是不允许销售的;胶囊剂其实就是颗粒剂分装再包上囊衣制成,等等。教师可根据病症的轻重缓急,让学生选择合理的药物剂型。比如液体制剂比固体制剂吸收快,但携带不便;同是片剂,急症多用分散片、泡腾片、崩解片,慢性疾病多选用缓释或控释制剂。药品的外观检查是每种剂型必考项目。比如,观察混悬药剂的沉降体积比,混悬剂在使用前振摇不能均匀分散,说明该药剂不符合质量要求。

 

(二)GSP模拟药房在药事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药品是特殊的商品,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事管理学主要介绍我国对医药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是药学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是药学从业人员的必考内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作为《药事管理学》重点章节,教师可强调特殊管理药品的管理原则、熟悉药品流通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违法经营将面临的不同法律处罚等。在药品的陈列环节,学生依据药品四分开原则,学会将药品和非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内服和外用药、易串味和拆零药分区,注意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将药品正确摆放在相应的位置。药库实训着重药品的采购、验收和储存与养护技能的培养。比如肾上腺素见光容易氧化必须遮光保存、说明书注明阴凉处保存的药品应存放冰箱冷藏区、学会用色标管理法将合格药、不合格药品、待检药品标识分开储存,等等。

 

(三)GSP模拟药房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药理学是药学教育中的核心课程,涉及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适应症、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繁杂,不易掌握。GSP模拟药房可有以下作用:(1)判断药品临床用药类别。药店货架上的标识牌都按照临床用途将药品分为抗生素类、心血管系统类、消化系统类、解热镇痛类、止咳平喘类等,教师可随机抽取药品来检验学生分类技能。(2)采用角色扮演法,通过问病荐药环节,让学生分别扮演患者和药师,体会不同角色下对药物的理解,学会推荐合适的药品和用药指导,让学生深刻领会“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重要理念,并渗透药学责任和服务道德教育。(3)介绍新药。市场上已流行的药物不一定出现在教材中,学生通过实训,不断更新奇、特、新药物,拓展知识面。教学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实践效果,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69份,回收率99.4%,有效问卷169份,有效率100%。

 

表1数据显示,学生在GSP模拟药房实训之后,对问病荐药产生了浓厚兴趣,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牢固,更愿意自觉投入学习中。

 

(四)饮片识记、片别和熟记功效调查

 

学生在GSP模拟药房中可进行中药处方的模拟陈列、调剂、储存养护、炮制、鉴定等项目的实训。在模拟药房中药区,学生学习用眼观、手触、鼻闻等感官识别,用性状鉴别法识别中药饮片(毒性药物应谨慎识别)。可开展如中药调剂工具的使用、一方一剂中药的调剂、一方多剂中药的调剂、中药汤剂的制备等。先由教师逐项进行讲解、示范,再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考核,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表2数据显示,学生在GSP模拟药房实训之后,对整个学习过程较为满意,对天然药物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升。其识记饮片主治功能的能力、对识别饮片的能力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五)利用GSP模拟药房举行专业技能竞赛与技能鉴定

 

在GSP模拟药房中,可按照药店岗位工作流程要求嵌入到医药职业技能鉴定和药学综合技能竞赛中。如中药饮片鉴别比赛可包括性状鉴别和真伪鉴别两部分,每班挑选5名选手参赛,通过眼观、鼻嗅,书写名称和功效,评出鉴别速度最快、调剂最准确的选手。如药品陈列环节,比赛项目可分为分区摆放和整齐摆放。分区摆放要求药品按照四分开原则将不同区域、分类、品种、剂型和规格的药品放上货架;整齐摆放要求药品必须同一药品同列摆放、同品名或同品种不同规格的药品相邻摆放,正面朝前等。最后根据摆放时间和摆放正确程度进行评分。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除药剂专业外,护理、助产、农村医学、中医学、中医康复等专业也可利用模拟药房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课程实训。用GSP模拟药房对医药购销员进行技能鉴定,跨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的生存技能,还可拿到不同级别的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证书,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实用型医药人才。良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优秀的教学团队。目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药学专业中的“双师型”教师已占全体教师的70%以上,老、中、青教师搭配合理。GSP模拟药房的构建和使用,锻炼了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今后,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通过定期让专任教师进医药公司和连锁药店的挂职锻炼、聘请药企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等方法,让校企合作更为紧密,更有效地提升教学团队的专业内涵。

 

国外早已证实,良好的药学服务可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但是,药学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形成都是日益完善的过程,没有早期药师参与实践摸索出大量丰富的经验,即无法形成现有完善的药物服务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有研究表明,GSP模拟药房投资少、利用率高,教学效果好,利用模拟药房进行药学职业教育实训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教学方式。

篇2

关键词 模拟药房 实训教学 效果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为适应学生就业需要,相应建立了模拟药房,以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我院药学专业毕业生大多在社会药店就业,面对新的体制和社会需求,社会药店也迫切需要具有为顾客提供合理用药指导服务方面的药学人才。因此,如何实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更多适应目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摆在每个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及时探讨和解决这项重大课题,对促进学生充分就业,改善民生状况,增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模拟药房的内容构成

模拟药房的建立必须按照国家《药品经营管理规范》的标准设计。一般有处方药区、非处方药区、中药调剂区、咨询服务区和收银区等区域。处方药采用柜台陈列,非处方药和非药品使用货架陈列,中药材及饮片采用柜台陈列,咨询服务区要放置咨询桌和休息坐椅,收银区要配备电脑及收款机,计算机应配备具有CSP管理功能的药品经营企业管理系统,同时在药房内还需张贴相关《药品管理法》法规以及便民服务的措施等告示性内容。

2模拟药房的功能体现

由于模拟药房是严格按照《药品经营管理规范》的要求在校园内开设的集柜台、货架、药品、营业执照等于一体的仿真药店。因此,能全面清晰反映药房工作流程、工作情景,加深学生对药品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药品调剂全过程的了解,帮助学生熟悉药品管理知识,提高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同时也是尽快实现从校园学生到社会工作,从单纯学习到高效就业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

3模拟药房实训教学的应用原则

(1)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训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实训内容的安排、实训方法的确定、实训过程及实训效果考核的设计予以体现,要充分体现教师作为一名实训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的重要作用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活动角色的转换方面,表现为由过去单纯听讲转变为自己的亲自动手实践和团队合作,即由过去的“幕后”变为现在的“前台”,更多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积极树立以顾客为中心,追求服务效益卓越的药品营销意识,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体会在“临床情景”下的真实感受和从事药剂工作的责任感和成就感。

(2)遵循直观教学原则。即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技术手段,丰富学生感性经验,形成药品理论清新的概念,更好地发展智力创造条件。教学实践证明,直观性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促使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的紧密结合,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

4模拟药房对药理学教学的积极效果

(1)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药理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医药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新的药品也在日益增多,弱化学生模拟药房教学实践环节,必然导致学生所学药物知识与岗位实际脱节,达不到与时俱进、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药理学教材中介绍的是药物的通用名,而市场上销售的多为药品商品名。如人工合成抗菌药左氧氟沙星商品名为利复星、乐朗、可乐、必妥、来立信等,所以每当完成一个章节的理论教学任务后,都应及时带领学生到模拟药房见习,鼓励他们寻找本章节所学相关药品的摆放位置,对比分析教材中与药房中相关药品的使用功能,引导他们更多了解掌握当前市场上该类药品的生产厂家及其商品名变化情况,尽力缩短与岗位工作的差距,更好地掌握未来高质量就业的技能和本领。

(2)有利于巩固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药理学课程主要内容为各类型的代表药物,而更多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新药、新剂型在教材中并未完全涉及。为解决课程学时少、企业生产发展快以及临床应用新药较多之间的矛盾,可鼓励学生自带空药盒补充资料,将药品进行分类摆放,然后引导学生逐一陈述药品的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的组成以及各自的作用等知识,这样就可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逐渐提升职业素养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学生药物咨询服务的职业技能。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根据课堂目标需要,采用角色互换、情景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如让一部分学生扮演“药师”,一部分学生扮演“患者”,“患者”陈述自己所患疾病或其他需求,让“药师”及时正确推荐药物并引导“患者”最终产生购药行动。通过让学生轮流扮演“药师”及“患者”角色,使他们从中(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78页)感受到不同人的不同心理,学会尊重患者,理解关心他人诉求,进而形成关爱生命,优质服务的良好风尚。

5模拟药房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积极养成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养。个人素养应包括多方面内容,其中,良好的第一印象是沟通顺畅的重要条件。整洁得体的着装,亲切温柔的语言将使药品营销工作变得顺畅。笔者在教学中时常注重学生的仪表仪容教育,要求学生要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介绍药品,做到热情大方,端庄真诚,及时恰当解答顾客提出的购药诉求。

(2)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应对能力。药品营销岗位的服务对象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诉求和不同素质的消费者。作为一名药品营销人员,除了能用亲切形象、简洁易懂的语言介绍推荐药品外,还须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因为药店如同人生的大看台,每天都有可能上演各种不同喜怒哀乐的剧情,都有可能发生突发事件,面对大多面带焦虑、病容或极个别脾气急躁,甚至故意刁难的顾客,作为药店的从业人员绝不能漠不关心或简单生硬得方式激化矛盾,而应时时保持平和、关心和包容的心态,设身处地地与对方耐心沟通,为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创造和谐氛围,进而使企业利益与顾客诉求都得到很好兼顾。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对创造优良的工作业绩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互助互学、荣辱与共、共同进步。笔者在教学中将全班分为多个小组,每组为7―10人,并确定小组分责人,负责组织与分配该组工作,让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角色和任务,要求做到任务落实到人,组内成员紧张有序密切配合,小组之间开展竞赛评比,及时圆满完成规定的目标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分工协作能力的目的。

总之,通过模拟药房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教学活动,其效果是不可低估的。它既能有效推动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又能加深巩固学生的药物理论知识,促进学生牢固树立“服务第一、顾客至上、追求卓越”的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强化学生医药职业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持续发展后劲,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药剂学课程的内容较为抽象,不进行实验不易理解;技术性强,不进行训练难以掌握课程内容;研究性强,不深入现场无法讲授课程内容。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也就是说一门课程由一个教师从讲授理论到实践操作,贯穿教学全过程,教师讲授与专业操作同步进行。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呆板的课堂模式,也打破了理论与实践的传统二元课程模式,以项目为载体实现工与学的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用理论知识进一步加固实践操作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工学结合、做学教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职药剂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每个剂型为一个项目,通过预习,学生补充完成项目材料,以达到熟悉整个项目过程以及了解学习目标的效果,并利用班级群进行交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在班级内营造一个积极、轻松的学习氛围。每个项目中均包含了理论学习、模拟演练、仿真练习与考核、实践操作等环节。项目具体过程如下:

环节一:教师将上课地点设定在校企合作药店,给学生创设药品销售的场景,分角色模拟演练药品销售。最后再由教师对该剂型的类别、特点、适应人群等进行总结。

环节二:教师将上课地点设定在教室,讲授产品生产相关设备以及生产流程的理论内容,借助药物制剂实训仿真系统中的三维动画以及操作录像,将这一抽象的难点生动地讲解。

环节三:教师将上课地点设定在药剂实验室,基础操作的练习,例如粉碎、混合、过筛、制软材、制粒、填充胶囊板等。这些操作虽然都已机械化,但是学生通过操作可以真正领会该操作的要领以及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正如自动化设备预设参数进行传统药物煎煮、熬制的效果永远没有办法取代人工熬制一样。

环节四:教师将上课地点设定在仿真实训机房,学生通过游戏式的反复练习,熟练地掌握真实制备环境的设备操作流程以及要求。仿真实训软件的运用既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重复练习,也能避免机器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环节五:教师将上课地点设定在药剂实训室,以小组为单位模拟车间进行重点设备的轮岗操作练习,例如生产人员、QA人员、QC人员等。操作内容包括物料的准备、设备的检查和操作、清场的过程、过程的记录与监督以及产品的检验等,结束后进行多维点评。

环节六:所有项目结束后,组织班级学生前往校企合作企业进行为期2周的综合轮岗实习。

三、对我校开展药剂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1.药剂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我校药剂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改善了目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的教学环境,改变了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厌学的现象。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药剂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反思

我认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应用时应关注以下问题:

(1)“理实一体化”模式过程中不能忽视理论教学。专业课教师在进行药剂学课程教学计划制定的时候,不能过度削减理论课,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理论知识不重要的错觉,学生通过理论教学,可以对所学内容有清晰的层次和脉络,相关知识点也更加系统和全面。

(2)“理实一体化”模式依然需要融入多种教学手段。由于企业GMP管理的要求,学生无法真正走进每一个生产车间,播放真实药厂车间录像、带动学生对相关岗位行为进行讨论和辨析、制作设备三维动画、课程导入采用新媒体互动方式等方式可以弥补缺陷和不足。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应当紧扣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药物制剂专业中职生以药品零售企业(药店)和药品生产为主,尤其是我校药剂专业学生中女生比例每年都在90%以上,药店药品零售岗位成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的最集中的岗位。因此,在进行药剂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制剂生产为实践的重点,而剂型特点在药品销售过程中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除此以外,在实施过程中,要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恰当高效地运用到药剂学的教学中,以下问题也是需要不断探索去解决的:

1.如何管控学生在不同的授课环境下的课堂纪律,并确保学生的听课效率。

2.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不负责的教学,是不合格的教学。虽然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有优越性,但一样需要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来护航。学校如何建立适合的质量保证体系来确保教学质量。

篇4

    论文摘要:通过对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实习生,实习单位带教人员进行调查问卷、访谈,针对发现的问题,对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进行改革尝试,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熟悉常见疾病的药物治疗一般原则和基本治疗方案,了解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指导合理用药,预防和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开展药学服务和从事药剂专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1]。近几年我校药剂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社会零售药店、医院药房等,为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较强岗位适应性,成为面向基层的技能型高素质型药学人才,我们通过对医药企业实习的学生及相应带教人员等进行调查和访谈,从中获得一些对教学改革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1 研究方法与结果 

1.1 对象与方法 

对本校2009年药剂专业毕业后在药店工作的学生,共31名进行问卷调查;对有我校实习生的药店带教人员、店长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对药店的部分员工进行小组访谈。 

1.2 结果 

1.2.1 从事职业 

本次调查共收有效问卷31份,其中25人占(80.6%)从事药店营业员工作,2人(占6.5%)为收银员,4人(占12.9%)为库房管理员。 

1.2.2 工作情况 

(1)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的时间: 有17人(占54.8%)能在两周到一个月时间中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有8人(占25.8%)能在一至三个月能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只有1人(占3.2%)能在零至两周内可以独立承担药品销售工作。 

(2)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有16人(占51.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在医药专业知识方面更强,有7人(占22.6%)认为自己与非药剂专业毕业同事相比没有优势,有4人(占12.9%)认为自己沟通能力上有优势。 

1.2.3 用药指导情况 

(1)据统计当顾客咨询选用药物时,仅有38.7%的学生能做到询问用药者情况后自行判断,有32.3%的学生向顾客推荐反馈疗效好的药品,有22.6%的学生则向顾客推荐店里销量最好的药品,更有极少数(占3.2%)学生推荐广告上经常看到药品或请顾客咨询坐诊医师。当顾客咨询药物情况的时候,有90.3%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量,83.9%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用法,87.1%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作用;但仅有54.8%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注意事项,51.6%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禁忌症,35.5%的学生能说出药物的不良反应。 

(2)据统计学生最擅长推荐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感冒、清热解毒药,儿科用药和抗生素。最不擅长推荐的药物中居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心血管药物,肝胆消化系统药物、中药品种。有38.7%的学生能把大多数常用药物商品名和通用名相对应,有32.3%的学生只能把3/4的常用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相对应。当顾客问及某药品疗效时,有51.6%的学生按药品说明书进行介绍,仅有25.8%的学生按药理学知识介绍。 

(3)通过对实习生的访谈得知,顾客询问最多的问题依次为药品成份、功效、用法、用量、副作用等。而学生在实习及工作中感到自己比较欠缺的正是关于药品的成分、含量、用法、用量等专业知识,觉得学校的学习实用性不强,到了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 

 

2 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和访谈情况表明,学生在学校期间掌握的理论知识有限,以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药品专业知识欠缺,不能与临床需要相结合做好用药指导工作,不能很快适应工作等问题,为此,我们在药剂专业《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基础》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力求培养实用型人才。 

2.1 整合教学内容,力求“新、实、精” 

“新”—— 随着医药事业迅猛发展,药物的更新换代加速,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不断被深入认识,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药物作用靶点。在教学中增加一些临床应用较多,但课本没有提及或者没有作为重点药物提及的内容,如磷酸二酯酶ⅲ抑制剂:西洛他唑,能够可逆性抑制多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临床广泛用于改善慢性动脉硬化性闭塞引起的慢性溃疡、疼痛、发冷及间歇性趾行等症状[2]。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给学生介绍某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与临床用药接轨。如:“糖尿病的治疗与护理”,“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等讲座,既可更新药理学知识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即理论联系实际,在临床及日常生活中,药物商品名众多,一种药有好几个商品名,而教材上的药名基本上是以通用名为主,以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非常陌生,针对这一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多介绍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讲解药物商品名与通用名的关系,例如:芬必得/芬尼康/芬力克的有效成分均为解热镇痛药布洛芬;严迪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罗红霉素;沐舒坦/乐舒痰/润津的有效成份均为祛痰药氨溴索。同时,以课后作业形式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药店、医院药房收集药物商品名,并相互交流讨论,以班级为单位登记汇编成册。这样既增强了教学内容实用性,也使学生能很快适应实际工作,当面对品种繁多的药品时能根据其通用名判断主要药理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精心设计课件,使教学内容少而精,重点突出。重点讲解各章节的代表药物,其他一般药物只讲解其特点或者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头问题找答案自主学习,例如:讲授利尿药一章时,先带着学生复习生理学中尿液生成的基础知识,再讲解药物对尿液生成的影响机制,进而提出问题:“按药物作用部位不同,利尿药如何分类?各类利尿药作用特点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利尿药相关知识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利尿药作用比较表,最后由老师总结评价。既避免上课“满堂灌”,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临床上为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降低医疗费用,通常会使用复方制剂(一般由于2种或2种以上药物组成)。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相关章节选择一至两种有代表性的复方制剂,向学生介绍其主要成分,分析各自药理作用及联合用药的优缺点,例如:常用感冒药白加黑(美息伪麻片),由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右美沙芬、苯海拉明(夜片中含有)组成。其中,对乙酰氨基酚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能缓解感冒发热、四肢酸痛、头痛、咽痛等症状。伪麻黄碱为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选择收缩上呼吸道血管,缓解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使鼻塞症状减轻,但对全身血管影响较小,对心率血压几乎无影响。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非麻醉性镇咳药,作用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稍强,但无成瘾性,治疗剂量不抑制呼吸中枢,不良反应少,有效抑制咳嗽症状。而在夜片中增加了h1受体阻断剂苯海拉明,具有抗过敏镇静作用,能帮助病人入睡。这几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同时减轻感冒常见的发热、头痛、咽痛、四肢酸痛、咳嗽等多种症状,也减少各药的用量,进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对复方制剂各组分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联合用药原理的讲解,有助于新旧知识相互串联,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临床合理用药指导。 

2.2 加强药理学实训课程 

实训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3]。依据药剂专业学生毕业从事的工作岗位需要,在校企合作行业专家共同指导下,将我校药剂专业药理学课时分配进行了调整,总课时为114学时,理论及动物实验课时96学时,实训课时18学时。实训内容的选取以药品零售服务和药房药学服务两个岗位的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零售药店、医院药房常用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突出用药指导知识。以模拟药房为平台,通过角色扮演驻店药师、顾客、患者、零售药店营员等,开展药品说明书的阅读和使用、用药指导、用药咨询、处方审核等技能实训。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解分解任务,学生分组自主策划并亲自实践完成从询问病情、阅读药品说明书、分析复方药物成分明确药品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到提供用药指导等一系列药学服务过程,做到“教—学—做”有机结合,有效缩短了药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以致用,更体现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汇编药剂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 病例库;标准化;教育

当今社会在各种行业都积极重视标准的制定及运用,比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职责是确保美国本国生产或进口的食品、化妆品、药物、生物制剂、医疗设备和放射产品的安全,针对性的制定了各种标准;自2004年1月1日起,我国首先在食品行业中实行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制度;汽车工业的零件标准化,通用化生产制度,这些标准化制度的建立,极大的提高了社会工作效率和公众对产品的认可,对社会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由初中毕业生构成,起点低,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对知识的接收产生困惑,掌握难度大的知识有抵触现象。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医学教育中,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具有医学素养的学生,达到将来工作所需要的医学知识,本人认为建立一个好的标准化的病例库将会在以临床病例为中心的临床教学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1医学病例库建立的重要性

有条件的省市医院现在已经着手或者已经建立数字化临床病例数据库,为医院开展各种科研活动提供数据支持,也可以供培养年轻医生和进修生使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建立医学病例库有别于医院临床数据库,主要供教学,其重要性首先体现在教学上的统一,指导教师教学标准化。其次,有利于建立标准化的资源库,对考试结果可以进行有效横向和纵向比对,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采取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吸收新知识,早接触实践病例,丰富了上课内容,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医学病例库制定的标准

在数据库建立前必须对数据库的入库病例标准进行分析探讨,制定统一的入库标准,才能保证数据的规范化,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而统一数据库。病例库建立的作用效果需要其构成的病例达到以下标准,才能起到教育、示范、衡量的作用。

2.1病例的典型性。人体的每个系统都有几种比较常见的病,这些是建库的基础,必须纳入。结合教学实践,侧重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建库时注意收集有地区特点的典型病例,比如广西为艾滋病、地中海贫血病、鼻咽癌的高发区,有利于学生结合地区实践。

2.2病例的区分性。病种与病种间有清晰的区分,才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少学习难度,掌握学习的关键点。相同病种的并发症需要列举齐全,教学过程中才好进行区分教学,避免学生产生学习误区。

2.3病例的专业性。中等卫生职业学校的专业分化已经越来越细,药学类的学校甚至能举办10多个不同类型的专业,体现了社会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在制定病例库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实用性,比如护理专业与药学专业、康复技术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之间对医学知识的掌握难易度和范围差别明显,需要制定病例的掌握难易度和范围才能贴近专业实用性。

2.4病例的常见性。针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多为药店、小型医院、家庭护理保健等都属于社区医学范畴,所以建库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社区常见病例,才能在有效的体现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在编写过程中,教师应多走访药店,社区医院,与居民医保管理部门联系,对收集病例进行调查,力求做到病例与学生将来工作贴近。

3制定病例库的重要意义

病例库在建立后,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在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学生多来自农村,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典型病例,有利于学生理解,让教材通俗易懂。

病例的收集能做到贴近生活,尤其是以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3.2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学资源缺乏的问题。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学校在此基础上构建医学类课程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教学引用。

3.3有利于学校实训操作和习题库的建设。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病例,模拟病人症状,对学生进行实训考核。在以往的考核中,病例的考试都以纸笔测试为主,学生不能直观感受,如果建立标准化病人案例,学生在实训中就能感同身受,初步体会到病人的发病到病愈的整个过程体验。

3.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开展德育教育。学生在病例实训体验教学过程中,能培养起关心病人、爱护病人的职业素养,深刻体会到病人的痛苦,以及救死扶伤的伟大职业情操。

4医学病例库建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1建立医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收集病例时,因学校附属医院规模小,甚至有的学校没有医院,遭遇数据来源匮乏的问题。遇到此类问题,学校可以采取大医院友好合作收集,共同开发的模式,由医院收集,学校负责整理筛选,互惠互利。

4.2建立学病例数据库需具备一定的信息数据电子化处理能力。数据收集过程中,学校不仅要有一定的信息化硬件条件,如数据存储设备、摄影摄像设备和建库软件等,也要有专业老师会对病例信息进行电子化整理,这对建库学校的信息化水平和专业老师学术素养都是一大挑战。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医学病例数据库建立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程,对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信息化、财力的大考验,如果建成在此基础上延伸开来的教科研作用也是巨大的。目前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大发展时期,国家对教育的软硬件投入都前所未有的增加,正是学校在学科建设上加大投入的关键时期,有能力的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在关键阶段的发展投入必将带来学校整体质量的大飞跃。笔者本文中所及,有不成熟的地方,希学界同仁提出指正。

篇6

[摘要]药品市场营销学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和职业能力塑造的重要课程,实施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以本土化企业营销实战为内容的案例教学和以现代网络技术等为平台的课业延伸,以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是推进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药品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案例;课业延伸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以下简称药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药品营销类工作,笔者所在的重庆市,每年药品营销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呈现 10:1(重庆市目前有三所学校设置有本专业,每届毕业生数量在300人左右),在这样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企业招人却依然挑三拣四,常常感叹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调查发现,该专业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岗位能力需求差距很大,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非常欠缺。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课堂教学、实习实训、课外活动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本文仅就药管专业核心课程《药品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强化学生对本门课程在职业能力构建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药品市场营销学是药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它对学生职业能力构建的重要性未得到充分认识,课程的核心地位未能充分体现。学生普遍认为营销就是推销,是软学科,不需要系统学习和训练,只要能说会道善于交际就能把药品销售出去,没有认识到营销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项跨专业的综合性学科,营销能力需要系统的学习和长期的训练。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在强调其重要性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一味说教式的强调,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提不起兴趣。在授课时教师既要从理论的角度阐明它各门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更要注重引用科学数据和现实工作中生动翔实的案例来分析和引导。

二、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

药品营销岗位对能力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如市场调研、商情研究、推销谈判、产品宣讲、整体策划、专业拜访、人际交流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实施模块化教学。即将整个课程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对训练的内容有所侧重。笔者在做教学设计时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一是基础知识模块、二是营销技术模块、三是综合素质与能力模块。具体在做教学计划时,用大约三分之一的课时讲授重要和实用的基础知识,基于医药代表的岗位能力为需求导向,不求全面和精深,以够用为原则;用三分之一的课时讲授营销技术,介绍当前营销实战一线所采用的方法,分为药品市场调研技术、市场开发技术、渠道设计技术、市场促销技术,基于医药代表和营销主管层次的岗位能力需求;用三分之一的课时进行营销综合能力素质训练,主要是采用课内实训的方式训练学生拜访沟通力、推销谈判能力、会议组织能力和常见的商务礼仪训练,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如营销战略等,针对的岗位能力从底层一线营销人员到高层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反馈情况调整各个模块的教学侧重点。

三、建立切合实际、富于特色的案例库,创新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营销类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其独特的材料阅读、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头脑风暴方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国外的商学院课程有很好的案例库,但是不能直接应用到药品市场营销课程中来,一是因为涉及到医药营销的案例本身偏少,二是这些案例大部分是基于国际化大公司的典型案例,市场背景、法律法规环境与我们国内的医药市场营销环境有很大不同,对我们的学生针对性不强。笔者在授课时注重采用本土案例并根据授课的情况进行编撰,如采用重庆医药股份公司、重庆太极集团、九州通重庆分公司等知名本土企业的典型案例来分析讨论,课前安排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的市场调查、课后布置相应作业。从教学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觉得案例贴近实际,看得见摸得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印证课堂讲授的内容。

四、融合多方资源,做好课业延伸 营销类课程的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内,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课业延伸,树立功夫在课外的思想。一是要建立任务导向的课外调查研究,如调查我市主要商业街零售药店的分布情况、常见OTC药品的价格差异、药品消费者行为习惯等;二是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分享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覆盖的信息,如建立论坛、QQ群等信息分享平台;三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强化实验实训教学,如聘请本地企业一线营销人员、从事药品营销工作的校友来校开办讲座,与企业合作对某一个产品实施项目化运作等方式(此项内容在笔者的《高职层次的药品营销综合实训体系初探》中有详细论述)。 笔者所在的学校在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同时,还建立校内ERP沙盘实训、药品营销策划方案大赛、在学校投资创建药品超市等,实施高仿真的模拟教学,切实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

五、改革考核模式,强化目标导向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日常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药品市场营销这门课而言,如果只局限于常规的闭卷考试就显得过于单一,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三段式考核,即根据教学模块来考核,一是基础知识的考核,放在期末闭卷进行,占考核比例的30%,二是技术模块的考核,占考核比例的40%,主要以专题市场调查为内容,三是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占考核比例的30%,主要以小组形式组织专题会议,学生实施角色扮演为内容。这样综合性的考核避免了学生以啃书本为主的学习方式,全面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篇7

教学方法的改变要由原本教师主要讲解操作转变为任务强化式教学,即教师向学生下达实验课程任务,要求学生必须预习实验,通过检索查找有关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基本内容包括如何选择实验的方法、设备、所用溶剂等,教师对学生实验方案进行讲评,从中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探讨找到最佳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且对于实验结果的不同不做定性要求,允许实验结果失败。利用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性和探索性,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会大幅提高。为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将考核模式的单一性进行改革,合理应用开卷考试、课上讨论、实验总结报告等多样化的方式,使考核更能反映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掌握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注重灵活运用、综合运用理论与实验知识的能力。

二、建立健全三阶段“实验新模式”,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第一,基本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将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训练作为主体,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熟悉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全面掌握对于实验室常见事故的防范和解决办法,培养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要求做到掌握合理、迅速、娴熟、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如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实验操作中涉及的称重、滴定分析、回流、蒸馏、重结晶及常规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开展技能大赛,寓学于乐。

第二,专业实验操作教学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培养,并将基本操作能力应用到专业实验操作中,将基本操作能力与专业操作技能合理的结合。如天然药物化学中的药材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实验,既用到了回流、蒸馏、重结晶等基本实验操作技术,又学到了柱色谱、薄层色谱、分液萃取等提取、分离、精制实验技能,同时利用生药鉴定大赛、课题设计大赛等形式促进提高学生掌握、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第三,综合运用实验操作教学阶段:内容包括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较高水平的专业综合实验能力的训练,知识点多、时间长、难度也较大。如药物制剂的生产实验,先由教师出实验训练题目并提出要求,要求用指定的原料制备成指定的药品,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药物生产的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能力。这类实验充分体现了药材在生产过程中的炮制方法、提取方法、分离手段、纯化过程的典型性、代表性和工艺性。三阶段实验操作教学模式必须遵照客观事实,由浅入深,才便于学生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浓厚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加认真和细心,做到操作技能更加熟练、准确,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实验操作基础。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积极开展并推行“启发式”“问题式”等教学方法。通过其他辅助教学内容,强调对学生分析问题、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让学生查阅、翻译外文资料、参与教师科研、设计实验方案、申请并直接参与创新课题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科研创新能力。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主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创新的主要途径。对于实验课程中所开设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并不断增加实验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学时比例,设计新的实验课程体系,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合理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第一,构建新型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本专业在“厚基础、宽口径、精技能、重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探讨出一套较为完善的、循序渐进、相对独立于理论教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该体系由课程实践(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验)、专业实践(课间实习、教学实习、模拟训练)、综合实践(综合实验、科技创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生产实践、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社会服务)四大模块构成,见下图。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基本实验技术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专业实践模块设置种植、鉴定、生产、科研及流通等药领域的主要场景,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科学素质的培养;社会实践模块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吃苦耐劳、创业精神、协作创新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同时通过整合,减少重复内容,使课程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内容结构按专业、梯度、层次、平台有序、合理的运行。

第二,课程实践。对基础实验内容进行合并和优化,删除重复内容,将理论课与验证性实验相整合,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数码显微摄像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内容,并与技能实训和科学实践环节相衔接,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第三,专业实践。在第六学期设置4周的药学专业技能实训,集中时间和精力,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选择生药鉴定与品质评价技术培训、药物提取与炮制技术培训、药物制剂与调剂技术培训3个项目。利用暑假期间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要求每位学生采集制作当地的药用植物标本5份以上,由学科教学团队成员进行量化打分,评选出优秀、良好等若干层次给予奖励。开展此类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地域差异,起到资源互补、增加阅历、开阔眼界的效果。同时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综合实训,培养一技多能,增强通用性,以适应职业流动,广泛择业。

第四,科学实践。学生从大学第六学期起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和目标选择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围绕工业生产、新药研究中常涉及的药理、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炮制等学科方向组成不同的科研小组,或作为科研助手,参与科学研究。通过毕业设计、开展课题设计大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培养独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研作风。

篇8

【關键词】卫生职业教育医学生实习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的思想是哲学智慧的体现。知即指理论知识,行表示实践能力。知以为体,行以为用,归结起来就是内在的知识和行动的统一。知和行的关系有如阴和阳的关系,并不存在哪个更为重要,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即所谓“知在行之内,不在行之对”。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能够与职业相对口的直接满足职业需求的人才。

一、实习教学反映出的问题

职业教育毕业生应该及早形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领悟,培养全过程应突出就业这一目标,理论知识与职业培养相结合,实践实训也应该更加贴近职业教育。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是被安排,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之间对于对方需求的了解程度还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去体会学校最终培养目标是很重要的;从实习单位的角度,仅仅是在实习期多了几个来帮忙的学生,怎样理解这个行业,以后将面临怎样的竞争和压力,需要具备哪些实践能力,带教老师没能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二、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工作的调节机制

事实上,实习代教单位对于实习学生是有要求的,甚至可是说是有“门槛”的,而学校对于实习实训单位也是有要求的。实习工作是有深层次的教学任务的,学校应该把学生委托给什么样的实习单位和具有什么素质的带教老师,这些都是应该随着实习互动带来的反馈及时调整的。以医院实习为例,很多医学生的实习安排都是一次性半年到一年的医院实习,然而,毕业生能真正去医院工作的比例是非常低的,在医院实习经历并不能使大部分学生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有更深的了解,这样就无法显示出实习教学的价值,这也是学生学习时间和教学实习资源的浪费。可见,我们还需要对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三、我校部分实习学生医院反馈情况

我们分别收集了近5年护理、急诊、外科、内科、儿科、检验科和药剂科19名实习代教老师对于我校实习生的反馈,根据反馈,学生适应期较长,理论知识较其他院校大专本科生相对薄弱,对于实习环境较为陌生。所有科室的反馈均显示我校实习生实习过程中主动性较差,主要原因是对自己不够自信,不能主动地开展工作。这一点在毕业后药店工作的学生身上也得到了印证。在紧张的医院工作环境下,出现了代教懈怠的现象,这无疑是一种恶性循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如果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表现,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加以调整和解决,还是能够圆满实现实习目标的。

四、职业教育教学与实习、工作互动的几点思考

1.应注重技能培养,充分发挥实训的重要作用

职业技术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教育过程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是职业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学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很多高学历、高文凭的毕业生,缺乏实践技能,不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就医疗卫生行业而言,临床技能、医技技能、医学检验技能、护理技能等要贴近实际,理论知识不仅要扎实,还要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升华,如真实案例在教学和实习的过程中应体现真实性、复杂性和地方性,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课本的普遍性、全面性和实际工作的特殊性、规律性;普遍培养与患者交流技巧与能力;医德医风的道德素质培养等。实习工作中还应更加全面的让学生接触到医疗卫生用品生产流通领域的相关技能,以备学生了解和进入其他领域所需。

2.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职业的理解

根据实习单位反馈的意见来看,我院在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针对职业需求的认识,这个对职业培养的针对性就是职业对口性,它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明白未来的职业要求他们做什么,具备哪些能力,培养怎样的价值观,应该培养怎样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对职业的理解,是我们需要在实习前对学生完成的教育任务。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职业教育虽然不再沿袭“师带徒”的教育模式,但是职业教育不应丢掉“工匠精神”,在职业培养中突出职业品质、职业追求和职业氛围,我们应注重技艺精湛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重要区别之一。

3.医院、企业文化的灌输和正确职业态度的培养

无论是实习还是工作,都是走入社会的第一步,在面对陌生环境时,表面上看起来的懒惰、聊天,玩手机、等待下班甚至有逆反情绪,都是不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具体表现。卫生职业院校培养医学生是与医院直接对接的,这种医护药专业和医院的天然关系,必然地将医院文化的学习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这样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转换角色,迅速适应医院新的环境,也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受医院欢迎的医务工作者。

对于医院文化的学习灌输,可以较好地从思想上帮助解决学生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的问题。培养正确的职业态度有助于学生最大的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工作中准确识别行业不正之风,将正确的价值观运用到工作当中去,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有助于他们快乐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的进取。这也符合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对于文化育人理念的要求。

4.实习实训模式的多样化

以往的模式一直都是在学生毕业前的一学年安排实习,实习期6~12个月不等。实习过程中缺乏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和互动,反馈方式单一(实习鉴定和一次实习检查)。实习地点固定,职业体验为一次性的选择,这样不利于学生对于本专业未来工作的多样化了解,可以安排学生在不同阶段体验不同的实习环境,探索个性化代教的模式,让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实习内容的安排中来。以药学为例,可以逐渐推广模拟药房的应用,也可以安排学生在不同阶段药房、药厂、医院多次实习,以便学生对自己更准确的定位,对未来更好的规划,也更能激发学生思考自己的发展路线,更有针对性的在实习过程中掌握实践技能。另外,对于实习阶段的安排,一些院校安排学生在实习前一年有一周的见习活动,这是值得推广的。我们可以加大学生见习实训的次数和时间,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对自己进行定位。近些年,很多学者都在探讨实习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实习模式而言,发展出了许多有意义的实习实训模式,有收获也有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篇9

关键词:高职;微课;校企合作;开发模式与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74-05

“微课”或者称“微课程”,近年来在国外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的迅速走红而引起更多的关注和研究。它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形式,微课主要是以5~10分钟的时间讲授某一个知识点或专题内容,并以在线视频为主要载体,其目的是能够让学习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利用移动终端更加灵活、更加自主地学习,满足大众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快餐式学习知识的需要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高职微课开发原则与现状

(一)高职微课开发原则

我国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微课开发也应该具有其独特特征。由于高职教育要对接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的职业岗位,所以,相较于其他教育层次的微课开发,高职微课开发更为复杂,应遵循以下原则。

1.职业性原则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性技术技能应用型教育,主要针对社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以专用技术和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教育培养的人才是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职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特征。因此,高职微课开发也应突出职业性,注重实践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由于企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着重于“做”的能力,也就是职业技能,微课的开发应满足企业的需求,遵循“教学做”一体原则,通过“实践驱动”、“项目驱动”引导高职微课的开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情境性原则

由于学校与企业的资源受限制,无法实现1U1的实习岗位的完全对接。而高职院校要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在开发设置课程体系时,就应该完成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了解决这种现实问题,高职微课开发应该运用情境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情境化的教学模式应先让学生对自己所读专业的岗位群、岗位工作等有个全面的认知。所以,高职微课的开发应该结合情境化模式,将与实际岗位紧密联系的内容开发成微课资源,如医药营销专业的课程可将情境设置在医院或连锁药店等,通过身临其境,使学生主动地接受任务、分配任务和完成任务。

3.灵活互动原则

随着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在全球的大热,其教学模式也由原来传统“教―学”的形式逐渐转变为以技术为支撑的“学―教”的形式,这种模式相继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翻转课堂和可汗学院最初都是为耽误了上课的学生和知识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的补习措施,均是在课后辅导过程中完成。因此,微课资源的学习也应该满足这一需求,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支持实现学生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的自主学习。与此同时,微课并不意味着单纯地使用视频取代教师的位置,而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手段。微课是帮助教师突破空间限制完成知识传授的工作,而知识内化也是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地沟通和交流才能完成的。因此,微课的设计必须体现其高互动性和参与度的特点。微课在师生互动结构方面的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评估学生知识内化的情况。

(二)高职微课开发现状

目前,高职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得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微课开发、制作工作中,这对微课的发展具有良性推动作用。在如火如荼的微课开发制作中不难发现,已开发的高职微课并没有突显其职业特色,并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开发模式单一

微课建设大多处于关起门来自己建设自己用的状态,主要是利用学校现有的内部资源,从主题选定、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制作加工等一系列的开发环节都是由本校教师个人或团队完成的。因此,微课也就局限于教师用于课堂教学。

2.开发内容单一

从全国微课大赛和各省开展的微课大赛作品中可以发现,高职微课参赛作品仍然是以学科体系的理论知识点讲授为主,校企合作的理念还没有贯穿于高职微课资源开发过程中,高职微课开发忽视了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各方面的渗透力和作用力。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的意义

(一)有利于破解高职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企业受所处地域与时空的限制以及学校能力有限,无法使教师、学生随时进入企业进行见习、实训,企业专家更不可能为学生随时指导。所以,这种时空冲突总是导致校企合作无法深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明确提出了要“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

(二)有利于解决学校的课程设置滞后问题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发展空间受限,最主要的原因是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脱节,主要体现为课程内容陈旧和课程设置滞后,因此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直接“零距离”上岗。校企合作实则是要让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让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因此,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设计的微课资源可以按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企业可以实时反馈企业所需的人才规格,并可以按照人才规格开发微课,设计微课程中的教学知识。这样校企共建的微课资源可以不断地促进和调整课程设置,完成教学改革。

(三)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校企共建的高职微课资源不仅可以直接引入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而且可以将微课内容与企业的职业标准对接,与企业的文化融合,这样就可以实现高职毕业生直接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节省了新员工培训费用和员工招聘所需的支出。当然,校企共同开发和设计的微课也可以用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同时也可以将企业的培训委托给学校完成,这种合作都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基于校企共建的微课资源需要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按照企业相应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制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素材和工作过程等信息资源,确保制作出来的微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能近距离接触企业的工作内容。微课资源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学习平台。同时,校企共建的微课资源能改变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的现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除了学习相应的微课内容,还需完成练习测试题,进入互动平台,完成学生反馈、教师和企业专家解答、评价的环节,这必然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及路径

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其中明确阐述了支持开发与专业课程相配套的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显然,这一要求需要企业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甚至需要企业与学校共同选定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工作。因此,高职微课的开发不能也不应该使企业缺位。如图1所示,高职微课资源开发模式与路径是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实施完成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化,建成的微课资源才能体现“职教特色”,才能有利于课程标准符合职业标准、符合岗位需求。

(一)确立微课主题和内容

微课程(Micro-lecture)概念的提出者David Penrose认为,微课程的建设须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就是确立微课程的主题,主题应该体现出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概念。实际上,核心概念就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中最具典型性的知识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点、难点的知识点是根据学科知识体系,更侧重于原理和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应遵循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的原则确立知识点,微课主题和内容设计应突出技能性、实操性。因此,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应共同研究、制定职业岗位所需的微课内容。如营销师二级的标准,要求能够建立、管理和维护渠道系统,根据这一要求,可以将管理渠道系统中的激励渠道成员作为微课主题。通过理论型和实践型的系列微课,呈现激励渠道成员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仍然以营销专业为例,一些学生毕业后将会成为销售代表,负责管理经销商的工作,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以激励渠道成员作为微课主题,通过微课的真实情境侧重于讲授如何激励不同级别的经销商。当微课主题确定好之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师和企业专员在共同设计微课时,不仅要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并重、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同时要考虑以学生为中心,制作的微课应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校企共建的微课能发挥出真正的效果。一堂5~8分钟的微课程应包括导入、知识讲授和教学总结三个部分。在导入部分,可以采用图片、新闻、视频或热点等形式突出问题,从形式上确保能在第一时间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知识讲授是整个微课的重点,在制作过程中,应避免传统的理论讲解,注重打造“以情境体验为中心”的微课,结合企业、岗位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能更加直观、更加感性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同时在知识讲授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留有足够的时间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一堂完整的微课,在其内容上必须包括教学总结。教学总结可以是教师对知识点的总结归纳,也可以是教师对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布置或是对学习问题的反思,进而能够激发学习者对下一次微课的兴趣。

(二)选择微课学习平台

微课移动学习平台的选择是多元化的,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应用条件,可以选择自建微课学习网站或选择现有的网络学习空间,如世界大学城,这两种平台都可以实现微课视频、学习资源上传、作业批改、交互留言等功能。然而,笔者认为,这两种平台模式对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在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两种学习平台都需要注册登录,进入网页页面,实际无形中增加了学习者和企业专家的进入难度;其次,网页的形式无法实现多人实时的互交功能,因此,对学习者疑难问题的解答无法体现及时性。所以,对于校企合作共建的高职微课而言,最佳的学习平台是选择当前最流行、覆盖面最广的微信平台,应有效地运用微信公众号服务于微课的移动学习,组建微信群,加强互交沟通,形成微学习社区。如图2所示,微信移动学习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学生移动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学习者可以经过碎片化的主动学习过程并通过微信群与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互动交流,增强知识的内化。

1.建立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由于微信公众号不仅可以传播文字、图片、音视频,还可以创建链接,因此教师可以随时通过微信服务器上传微课及各类多媒体学习资源。为了提升学习者在多样化学习资源中的体验效果,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对这些多媒体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应该考虑传播学习资源所需的数据流量,这样才能满足移动学习环境的需要,才能吸引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微信公众号的模块设计可以分为“我要问、我要看和我要学”三个方面。“我要问”模块主要是帮助学习者解决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和疑惑。学习者通过关键词的输入可获得自动回复解决问题。“我要看”模块主要是定期推送每个“微教学单元”基本知识点、技能演示、相关前沿信息和学习测评等内容。学习测评可以通过使用“阅读全文”的功能,转跳至测评网页,使学生完成测评任务,或者通过对微信学习平台的设计修改实现学生在平台内的学习测评。“我要学”模块主要是提供微课程视频。由于学生主要是利用手机或手持设备进入微信公众号选学微课,所以微课的时间应设计为5分钟左右为宜,学习目标突出,内容紧凑,同时制作的画面和音频应该更加清晰。

2.建立微信群,实现三方互动

校企合作共建的微课资源这一模式本质上可解决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问题。由于双方共建的微课资源可实现将企业真实情境直接搬进课堂,企业专家可突破时间、空间障碍“现身课堂”给予高职学生技术技能指导,这本身就是对校企合作深化的促进。同时借助微信平台创建微信群,可使学习者和授课教师、企业专家“零距离”地进行互动。学习者在理论知识或技能操作方面的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通过微信群向教师和企业专员进行咨询和求解。这种三方互动的模式更加有助于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和能力水平的提升。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制作

微课已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都在组织微课大赛,相继将制作出的微课运用于教学之中。高职院校的微课开发应走产学研合作之路,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微课开发的途径,而且能开发出适合于高职特色的微课。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制作的微课应经过团队建设、共同选题、素材整合和校企共同审核四个环节。

首先,微课团队建设是微课开发制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骤。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应采用合作式的开发模式。合作式开发模式意味着微课开发必须打破学校界限,以专业为导向,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因此,团队成员不仅应包括专业教师,还应包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软件设计师、教育技术人员、美工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团队成员。其次,校企人员共同选题能确保微课开发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因为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完成的选题不仅只是从学科体系考虑知识点是否适宜于微课开发,更多地能从岗位需求的层面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知识点开发微课。再次,素材整合应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实施完成:学校教师主要对文字、图片、音频等素材进行整合;企业人员主要负责企业工作流程或技术操作等实际情境的视频拍摄。根据不同学科的微课格式要求,软件设计师可采用Flash、3DMAX等制作成动画,或简单地用Powerpoint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添加后转换为视频格式,或采用录屏软件完成后期制作,录屏过程中应注意声像和文字的一致性。最后,微课必须是在校企人员的共同审核通过后方可。

(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教学应用

校企共同开发制作的微课可以在高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展开应用。针对理论类的知识点,可采用课前自主学习模式。首先,教师将微课及相关辅助资源上传至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线上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进行疑难问题的解答互动,实现翻转课堂的模式。其次,微课还可作为拓展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点,如实训类、操作类的微课用于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Flas或其他形式更加形象、更加直观地完成知识的内化。在实训课堂上,即使教师进行操作演示后,有些学生还是存在不敢操作、操作不当等诸多问题,而借助于实训类微课的运用,学生便可一边观看微课,一边在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或操作,一边进行自我检验,真正实现“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课后的微课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知识复习和巩固的过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传授之后,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记住、学会。因此,这类微课有助于学生在课后反复观看学习,甚至自主练习,这样才能够让高职学生消化吸收直至灵活运用知识点,具备相关职业技能。当然,不论微课运用于教学的哪个环节,教师都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每个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中学习测评的在线作业布置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微信群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目标尚未达成的原因,并将最终的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即时汇总,以不断促进微课内容的修改和微课质量的提高。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微课必然会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虽然高职教育微课在开发与运用方面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教育信息化时代,微课必将呈现大规模开发和运用的局面。高职微课不仅仅只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抬起头来学习,更多地应按需所设,要突出“高职特色”。因此,高职微课的开发设计必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通过微课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化,通过微课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3,7(20):50-51.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高教论坛,2013(10):17-18.

[4]姜汉荣.基于中职教学方式创新的微课资源开发――以机电专业为例[J].课程与教学,2014(11C):35-37.

[5]周贤波.校企共建共享系列微课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5(6):55-58.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7]沈洋.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移动学习平台探讨[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17(3):71-75.

[8]张景文.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在线练习系统研究与开发[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