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实训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11:55: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器实训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器实训报告

篇1

随着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如何降低大厦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开源节流已成为物业管理公司必须面对的课题。大家都知道,在建筑的运行成本中,大厦设备用电的电费支出占相当大的比例。而电费单价的高低与大厦的相关设计和运行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目前的电价结构仍是由基本电费和计量电费组成。通常,办公商用大厦的电费支出是供电部门按每台变压器的需量电费(按变压器的总容量计)加计量电度电费来计算的。而物业管理公司则通常以办公面积计算公共水电费的方式分摊中央空调、电梯、照明等设备用电的电费。变压器的投入量不同及其利用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电费的单价水平,造成电费的收支不平衡。因此,通过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在相同的用电负荷情况下,减少变压器的投入量,将可以降低变压器的基本电费和变损。而大厦的设计者们容易忽视设备运行的经济性,不能充分考虑设备运行的季节性和大厦使用率的高低对用电需求的影响。所以,很多大厦的供配电设备常常在设计上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运行成本的上升。

时代广场是深圳市首座全面投入使用的智能大厦。地面38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87000m2。电力负荷总容量为7500kVA,由六台1250kWA的变压器组成。大厦投入使用后,由于受出租使用率和气候温度变化的影响,用电量波幅很大,通常需要投入1~4台变压器数量不等。但由于电力系统结构设计上的原因,系统必须同时启动三台变压器,才能保证正常运行,每台变压器的平均利用率常常不足30%,造成空耗1~2台变压器的基本电费和变损,按该地区的电价收费标准,仅此一项每年就浪费高达百万元。

1 大厦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概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基于高层建筑供电安全性、可靠性的更高要求,通常均按一级负荷标准进行设计:即高压10kV双电源分段供电,互为备用,如图1(实线部分)所示。六台低压变压器分三段运行,每二台变压器为一组,分别由不同的高压10kV电源供电。通过联络开关互为备用;通过三台开关柜间的联锁,防止变压器间的并联运行,避免造成10kV高压系统短路或向10kV高压系统电网反供电的安全事故发生。系统负荷分布概况:1#、2#变压器供大厦办公和照明用电;3#、4#变压器供四台冷冻机组和其它动力用电;5#、6#变压器供电梯、给排水等其它动力用电。由于双电源供电,互为备用,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但由于六台变压器分三段运行,至少需要同时投入三台变压器运行才能满足整个系统负荷用电,难以满足大厦在不同的季节,温度不同的出租使用面积等各种工况下合理调整复压器运行台数的需求。

篇2

【P键词】职业标准 教学资源 智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81-02

电梯扶梯原理与维修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面向的就业岗位主要有电梯零部件设计员、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电梯质量检验员、电梯生产与安装维保现场项目经理等。根据近几年对毕业生的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随着电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已不能达到电梯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学生理论分数高动手技能差。由此可见电梯课程的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对电梯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一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机电一体化理论基础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职业需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求任课教师积极投身电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及时把先进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具备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建立“以职业标准为导向,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机电检修技能特色,满足岗位技能需求的电梯课程内容及教学模式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解读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

《国家职业标准(电梯安装工、电梯维修工)》把电梯安装工和维修工分为五级,取得相关等级的技工,只能从事相对应的技术工种。基本技能要求主要包括: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工、钳工、起重工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要求;懂得电气原理图,并能排除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常见故障。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考核部门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电梯的机械结构(导向系统、曳引系统、控制与驱动系统、开关门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电梯电气系统(电气原理图、自动控制系统、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电梯的维修保养与故障诊断排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标准。岗位工作职能包括:控制柜检查与修理、曳引机检查与修理、导轨检查与修理、曳引钢丝绳检查与修理、整机性能调试与判定、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检验与评定、机械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气故障诊断与排除、改造工程的实施与检验、电梯检修工技能培训与电梯维修工程管理。

对照课程体系的知识点进行剖解分析,对应的电气技能有:电梯的基本认知、电气控制原理图绘制、机构安装与检测装置调整、电气柜元器件的安装与接线、变频器的参数设置、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电梯运行调试与保养。

二、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实践课程教学资源库

实践课程的知识点讲授,要摆脱学生只看不练的常规授课模式。实践课程课件应有别于理论教学的课件,应专门针对实训特点而制作,内容上要简洁精练,知识重难点突出。笔者采用了Authorware7.0进行电梯实践课程教学课件的设计。Authorware功能强大,不像操作PowerPoint那么简单,除运用PowerPoint能完成的一般图、文、音频、视频的演示外,本课件制作中还利用Authorware的函数运算程序对相关教学章节设置了选择题、填空题等课堂练习题型,还设计了拼图、砸蛋等教学游戏,融娱乐性和学习性于一体,并建立了自测系统,可让学生体验期末考试的情景,及时把握自己的学习水平。对教师而言,可及时、全面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而言,做到了学练结合、自我测评,充分发挥了Authorware运用到教学上的优越性。课件打包后生成可执行exe文件,学生可复制到自己电脑上,无需安装相关应用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即可打开课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使用和学习。现在学生不但能看能练,而且能通过玩游戏来达到学习目的,新式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有助于在实训过程中开展“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突出重难点的讲解,又节约讲授的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实训时间内掌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三、整合现有实验室资源,设立专项技能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1:电梯机械结构与基础理论认知的考查。利用实践教学课件完成该内容。

实训项目2:电梯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与绘制。在前期实物电梯、电梯模型的认知基础上,运用专业机房的AutoCAD软件,据所提供的相关设备和任务书中的电梯控制功能要求,按指定绘图格式绘制电路图,电路设计图纸中的电气符号,要求符合“JBT 2739-2008 工业机械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技术规范。图纸包含两部分:电梯主电路、变频器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设计与绘制(含交流接触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变频器、曳引机、热继电器,不含PLC控制电路),电梯安全及门锁电气控制电路设计及绘制(实现厅门、轿门、急停、相序、过流等保护功能)。

实训项目3:电梯机构安装、调整与线路连接。建立小型不锈钢框架井道结构,开展操作箱与呼梯盒的安装与接线、井道信息系统安装与接线、平层检测机构的安装与调整、限速器钢丝绳的安装与调整、层门开合传动机构安装与调整等5个单项训练内容。

实训项目4:电梯电气控制柜的器件安装与线路连接。充分利用现有网孔板或空置电器柜完成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布局安装,实验室提供独立器件包括变频器MM420、交流接触器、变压器、调速电阻、整流桥堆、热继电器、相序保护器、熔断器座、可编程序控制器S7-226、导轨、螺杆螺母等,器件的安装要求牢靠、合理、规范、接线正确并能实现相应的电气功能,接线符合工艺标准,端子排接线要求使用管型绝缘端子,继电器、接触器等接线要使用U型插片,各导线连接处按规范标准套号码管等。

实训项目5:电梯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按照任务书给定的I/O端口分配图,结合PLC实验箱编写控制程序及调试设备,进行变频器参数设置、单座电梯运行基本功能设计、电梯安全保o功能与节能调试、群控电梯运行程序控制、高峰时段电梯优化调控模式等7个实训编程专项的训练。

实训项目6:触摸屏组态工程设计。利用触摸屏TPC7062K进行组态,开展包括电梯开门及关门动画模拟、轿厢的运行轨迹及当前轿厢的实时高度显示、关闭楼层开关与取消关闭开关、早间上班模式、区间工作模式、晚间下班模式选择开关与取消模式选择开关、轿厢当前楼层信息、电梯运行方向、所有外呼指示灯,所有内选指示灯,与电梯运行状态保持同步、超载显示报警信息等实训内容。

实训项目7:电梯故障诊断与排除。利用电梯智能考核系统完成该实训内容。

四、开发智能考核系统,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电梯电气线路故障智能考核系统由1套实训考核装置、1台计算机、实训考核软件组成。微机安装的实训考核软件分为学生端和教师端两种驱动程序,包含故障点题库、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在线理论考试、在线故障检修考核、离线故障检修练习等功能模块。

智能考核平台通过答题器控制电气控制线路产生故障。答题器与电气控制线路采用继电器集成板连接,以AT89C52单片机组成答题器运算与控制的核心,采用RS485作为串行通讯接口控制继电器对电气控制线路中某个点进行开路控制,从而达到设置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点的目的。

教师端程序的功能是完成故障点设置与编辑、学生登录管理、考核卷的发送、考试计时、自动收集系统评分数据。学生端程序的功能包括用户登录、接收故障点考核卷、故障排除答题、交卷功能、自由组题训练、系统自评分显示。

电梯智能考核系统是在VB、OLE图像处理和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下建立起软件系统,以微机处理器作为控制核心搭建继电器集成板平台为依托,专门设计开发的智能化实训考核系统。该系统不但对故障排查过程进行实时智能控制,让学生接受技能训练,增强对故障的判断处理能力,还极大缩短了排故训练周期,节约实验室耗材,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针对不同电梯类型,建立故障处理演练流程

不同类型的电梯扶梯发生故障情况下,现场对人员的指引和要求有所不同,实践教学体系应建立故障正确处理流程,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对学生故障应急处理程序进行评价。

电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报告人提出事故报告―记录重要信息―核实报告情况―传达信息给运行班组―通知维保单位―派出持证作业人员―检查机房钥匙、维修通信工具、安全防护工具―A、B故障处理人员就位―A人员切断升降机主电源―与被困者取得联系―B处理人员钥匙打开层门约30-40CM―观察轿厢位置―位置合适则直接打开层门,或位置不合适则安抚乘客情绪―拆除牵引电机尾端护罩―套专用盘车手轮―松闸手柄扣住制动机构―1人抓盘车手轮,1人慢压松闸手柄―转动升降机构―钥匙打开层门―放出乘客,关闭层门―全面检查电梯―恢复电源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扶梯故障处理一般流程:快速到达故障点―按压“紧急停止”按钮制停扶梯―引导乘客离开扶梯―扶梯上下端设围蔽―设置“正在维修”或“暂停使用”警示牌―查看有无乘客受伤―检查扶梯有无障碍物―报告故障情况―通知人员维修―做好安全防护―1人作业、1人监护―检修模式测试运行―正常模式测试运行―清理现场―盖好扶梯机房盖板―撤除护栏及警示牌―通知恢复设备运行―填写故障处理记录。

制作情景模拟道具资源,填写维修工作票,策划故障案例背景,分组进行任务角色扮演,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流程评分标准。通过故障一般处理流程的情景模拟教学,以岗位实际问题为中心,以职业行为规范为基础,引导学生强化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提升学生应急反应处理能力。

发挥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模式,合理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设施条件,开发符合电梯职业技能需求的各项实践教学资源,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向勇,梁海珍.电梯安装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桂教职成(2015)22号)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接触器;工作任务;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84-02

一、问题的提出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集中介绍相关低压电器(熔断器、开关、接触器、继电器),概念及原理相对集中、抽象,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师若在教学中循着教材的设计,囿于纯理论的教学和考核,学生会普遍感到晦涩难懂,不知所云。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式教学,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而获得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就应运而生。它主张使学生融入特定的任务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的方式构建知识体系,以实现培养学生获得知识能力的目标。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项目教学法的可应用性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训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去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过程,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式能使信息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

中职专业理论“专、深、大”,《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尤其是一门专业特色较强的课程,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学能力不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必然的。项目教学法正是通过构建一个使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任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实践—理论—再实践”螺旋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使教变得更灵活,学变得更容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接触器是一种用来自动接通或断开大电流电路的电器,主要控制对象是电动机,也用于其他电力负载,如电热器、电焊机、照明设备。接触器不仅能自动地接通和切断电路,还具有低电压释放保护作用。控制容量大,适用于频繁操作和远距离控制,是自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之一。熟悉并理解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掌握后续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及技能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三、《交流接触器》项目教学研究

1. 确定项目任务。教师提出项目,与学生一起讨论,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拆装交流接触器,熟悉接触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具体操作如下:①三相异步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图,观察接触器通电和失电的变化,学生感性认识接触器,引出主角;②教师介绍交流接触器是用来接通或切断电动机或其他负载的主电路的一种控制电器;③教师出示接触器实物或图片。

2. 制定项目计划。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制定项目计划,确定实施步骤和程序。此阶段包括三步:①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一般以五六人为一小组,注意各小组学习互补,实力均衡;②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学生按要求查阅接触器的结构特点,理性认识接触器,初步归纳接触器的主要工作原理。要求学生把接触器的相应元件整理到表1中,并分析各元件的主要功能;③制定小组的项目实施计划。包括交流接触器的概念和用途,型号、符号、含义,结构和工作原理。

表1

3. 组织项目实施过程。

(1)实训工具准备。尖嘴钳、镊子、一字起、十字起、万用表等。

(2)各组组长将交流接触器分发给同组学生,一人一只。以CJ10-10(CJT1-10)为例。

(3)教师提出注意事项:①拆卸接触器时应备有盛放零件的容器,以免丢失零件;②拆装过程中不允许硬撬元件,以免损坏电器;③接触器通电校验时,应把接触器固定在控制板上。通电校验过程中,要均匀、缓慢地改变调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并应有教师监护,以确保安全;④调整触点压力时不要损坏接触器的主触点。

(4)各组成员观察接触器外观,在初步认识了解接触器的基础上,准备拆卸交流接触器。

(5)学生按规定拆解交流接触器,要求学生保留好各零部件和螺钉。

教师要求学生留意拆解顺序,知道每一部分的名称及作用,作好记录:①用十字起卸下镙钉,打开交流接触器底盖,注意保存镙钉;②取出衔铁,观察其结构和形状;③取出支架、复位弹簧;④用镊子取出缓冲弹簧;⑤取出线圈。

(6)按规定安装交流接触器,要求学生将各零部件和螺钉安装到位。

(7)检测,作记录,如表2。

表2

4. 检查评估、总结。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评价总结,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内互评,再由教师点评。①经教师检查,作好记录,评比哪组做得又好又快;②学生总结拆解(安装)过程;③用多媒体结合实物介绍各部分名称及工作原理;④说明接触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5. 成果展示。同组成员进行拆卸和安装比赛,评出优胜者推荐参与大组的比赛,最后胜出者给予适当奖励,以激发学习与实训的兴趣和热情。

6. 考核与检查。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完成项目的情况,并最终形成实训报告。

项目实施后,除了实训报告外,还应选择性地布置检查作业,如思考与讨论以下问题:①交流接触器线圈的额定电压为220V,若误接到380V 电源上会产生什么后果?反之,若接触器线圈电压为380V,而电源线电压为220V,其结果又如何?②常见故障检查与分析:铁心短路环是否开路,截面是否有污物等。

中职专业课程应进行课程改革,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课程,体现能力为本、任务驱动的指导思想,通过任务、活动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加强职业能力,构建科学实用、理论与实践结合、与社会需要“零距离”、与学生未来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交流接触器》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将空洞的专业理论直观化、具体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该课程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专业技能培养;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5-147-2

0 引言

本着“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项目组进行了专业课程改革与探索,及时对接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增设酒店工程方向,并构建课程体系,下面就将其具体开发建设过程步骤进行介绍。

1 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小组

在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小组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专项组的指导下,成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改小组,邀请职教专家对课改小组教师进行培训,并制定课改方案。

2 深入市场调研,了解岗位设置,明确培养定位

2.1 市场调研

课改小组深入桂林市各大星级酒店,走访人力资源主管、部门主管及一线的工作人员、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各岗位作业情况,对各酒店工程部进行全面、广泛的调研。安排部分教师到各酒店锻炼,重点了解高星级酒店工程部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能力要求。

2.2 培养定位

项目组对调研材料进行详细分析,经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我校面向高星级酒店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拓宽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能够从事高星级酒店电子电器设备运用、调试、维护、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技能型人才。学生经考核合格后获取维修电工、制冷设备修理工等职业资格证书。

3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企业访谈,根据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编写岗位工作任务汇总表,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1。

4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

从星级酒店中聘请实践专家,并邀请职教专家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蒋文沛教授主持召开实践专家座谈会,确定酒店工程部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酒店会议系统的安装与调试、酒店安防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酒店照明电路安装与维修、酒店电脑系统、网络、各智能化系统的维护。

5 确定学习任务

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由课改小组成员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并经评审认证,形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到课程的转换如下表:

6 编写课程标准

课改小组编制了《数码音响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工技能实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制冷技术》等专业课程项目化课程标准,组织行业,企业专家代表和职教专家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莫禾胜副教授、杨端副教授等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最重修正。

7 设计学习情境

7.1 教学环境的改造

通过引入企业管理和工作任务,开展实训教学,为培养专业人才提供硬件保障措施,区域的酒店通过实训基地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和技术提升培训工作;共建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室、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室、制冷设备与维修实训室等实训室,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7.2 教学师资的打造

通过选拔专业带头人、专业骨干教师制定培养计划,专业教师参与教改课题,到国内高职院校参加进修,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并利用假期时间到酒店开展挂职锻炼,提升师资队伍在酒店安防监控、会议音响系统、中央空调等酒店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8 可实施性论证

项目组将项目化课程标准等学习资源开发编写完毕后,召集职教专家、企业实践专家及专业教师一起评审,通过课程改革小组现场汇报,评审组对项目化课程体系的可实施性进行审核,并修改完善。

9 构建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将酒店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融入到教学中,并在教材章节的编写上加入酒店电器产品的维修内容,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酒店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

9.1 公共基础课

包括德育教育课程课,文化基础课。

9.2 专业课

包括电子线路、PROTE电路设计与仿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电工技能实训、数码音响设备安装与调试、安防系统维护与设备维修、家用电器S修技术、系统管理与维护。

9.3 拓展课

包括单片机技术及应用、制冷技术、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安装与维护。

总之,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力求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公共基础课适用够用、专业课程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结构要合理科学可行;另一方面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在实施中不断改进,才能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参 考 文 献

[1] 汤光华,张孝理,刘白华,隆评.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时空,2009(6).

篇5

教学组在进行“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实训教学中,制定了实训流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按照流程进行实训,在分析、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做到学做合一。以三相异步电动机延时正反转的具体项目为例设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1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总体目标设计

针对电工技术实训这门课程的特点,对课程任务进行项目化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电工技术实训设计的项目内容有:低压电气控制实验、测量电路安装实验、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变频调速实验等。比如在实施“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时,该项目包含如下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原理分析;PLC、触摸屏、断路器、熔断器、电机、热继电器、接触器等硬件如何外接线;工业触摸屏通讯设置;STEP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软件学习。这四个子任务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学习和章节安排,将实践技能融合于各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各任务进行分析,查阅,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综合应用技能。

2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施

以“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为例,该实训内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原理分析、元件认知、硬件设计、软件安装、软件编程、实训调试演示、实训答辩、总结及实验报告写作、考核评价”的模式组织教学。

工作任务是学生实训和教学讲授的结合。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要完成以下子任务:区分“正-停-反”和“正-反-停”电路在原理上的区别;掌握自锁、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电路等设计方法;学习PLC、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用法及通讯设置;认识熔断器、接触器、按钮等硬件,并掌握其端子外接线方法;学习软件STEP 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学生分组在实训室学习软件的安装、变量设置、通讯、编程设计等;设计PLC程序(注意自锁、互锁),设计触摸屏程序(注意变量设置方法)。学生通过两周的时间完成以上子任务之后,进入实训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接线、编程、调试、演示。在答辩及总结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训阐述、小组交流、大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掌握不同的设计思路,整体拓宽知识面。

3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目的是努力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基础、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电工技术实训采取以“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训课上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项目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等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从而会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评价与考核

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起到导向引领作用。经过两年的项目实践,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含电气部分接线、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触摸屏程序设计部分、实验报告质量、答辩环节,每部分也都包含细致的评价标准。实训过程中,教师将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子任务,在每一个子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定,并作出相关记录,帮助他们解决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检验课堂教学质量。

5 结束语

篇6

【关键词】中职 电工技能教学 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

一、中职电工技能教学要求

中职电工技能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技能,会使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检测电工元件,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程,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此,中职电工技能教学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中职电工技能教学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电工技术岗位提出的高要求,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模块教学内容,强调教学内容的差异性,使教学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培养也融入其中。

(二)坚持“做中教、做中学”。在电工技能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使电工技术基本技能训练贴近于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引导学生制作和维修典型的电工产品,从而激发学生的操作兴趣,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职电工技能教学应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中职电工技能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电工技能教学中,要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使学生不仅要掌握操作技能,而且还要明白操作的理论依据。如,在电力拖动电路的安装与维修教学中,学生必须在掌握电路及元器件原理和构造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检测出故障,从而顺利完成维修任务;在安装电路训练中,教师可只提供原理图,让学生遵循线不架空、线与线之间交叉的原则自行设计安装配线图,既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每次实训完成后,要求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若出现运行故障,则让学生自主检修,实在解决不了故障问题,再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在电工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使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突破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二)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为了实现中职电工技能教学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将教学目的分阶段来执行,以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具体如下:第一阶段,教师应将识别、熟悉、维修、保养元件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知各元件的作用。第二阶段,教师应将线路原理和布线图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自主画出布线图,并用软线在线路板上装接线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第三阶段,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接线技能的基础上强调工艺要求,检查学生的接线质量,以及学生接线过程是否规范。第四阶段,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尝试动手解决故障线路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分阶段实施教学目标,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扎实掌握电工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运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现阶段,随着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体化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模式、模块化教学模式、仿真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电工课程教学中。对于电工技能教学而言,主要包括电工仪表使用、电气控制线路安装、照明电路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电子电路焊接与调试、电机与变压器的拆装与维修等内容,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如,在电工仪表使用教学中可采用“教”与“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结合真实的电工仪表讲解其原理、结构和操作方法,而后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使教与学交替进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在电力拖动的基本控制线路教学内容中,由于各类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结构等理论教学内容相对独立,而电器控制线路安装等教学内容又突出强调实践性,所以教师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转控制线路为例进行教学。在理论模块教学中,讲解组合开关、按钮、交流接触器、热继电器等低压电器的原理和结构,以及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等理论内容。在实践模块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控制线路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等实训,确保各模块教学内容紧密相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改革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电工技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改革传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拓宽实践性教学路径,提高实践性教学成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设计性实验教学。在传统电工技能教学中,一般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在实验前安排好实验内容、步骤、电路和仪器,而学生只需要按照老师的指导和既定的实验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即可。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以及常用仪器仪表的操作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用进行过多的主动思考,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传统的电工实践性教学进行改革,在开展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设计性实验。具体要求如下:让学生在实验之前预习实验过程,撰写预习报告,画出初步的实验电路。预习报告包括方案的选择、电路分析、参数计算、实验步骤和测试方法等。而后,再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开始进行实验。在设计性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只需要负责检查学生的电路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操作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调动起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还有利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实施实训效果评价。在每项技能实训之前,教师都应制定一个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实训的具体要求,以便对学生操作技能做出客观评价,调动起学生参与技能实训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充分发挥创造能力,顺利完成实训任务,从而确保实训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训评价中,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和实训成果,增强学生自信心,又要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不足。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巩固已掌握的技能,增强对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成立电工制作和维修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简单的电路,如声控灯、报警器、门铃、调频无线话筒等。在布置制作内容时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创造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制作电路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调动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如果在制作电路中遇到难题,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难题进行分析,找出电路故障的原因,提高学生对故障的处理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处理身边的小电器故障,让学生掌握简单的维修技巧,在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

结论

总而言之,中职电工技能教学是强调实际操作的课程,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加大电工技能实践教学的比重。电工技能教学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运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为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姬蕾.重视中职电工教学培养高技能人才[J].成才之路,2013(10).

[2]王吉平.中职电工技能训练教学方法的探索[J].数字化用户,2013(8).

[3]段朝晖.在中职电工技能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J].学园,2013(10).

篇7

三.实训目的:

本次苏宁实训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旨在增强学生对物流活动、物流的流程和物流的发展现状有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训,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能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找出自己学习的差距,锻炼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将来的工作打好的基础。

四.公司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江苏南京,是中国3c(家电、电脑、通讯)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国家商务部重点培育的“全国15家大型商业企业集团”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企业集团,品牌价值508.31亿元。

南京苏宁物流基地位于雨花现代综合物流园,集苏宁电器服务总部、物流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服呼叫中心、培训中心及全国性数据中心于一体,是苏宁电器第三代综合性物流基地,占地面积350亩。

基地的物流配送中心采用普通货架库与自动化立体仓库相结合的建设方式,仓库面积46000平方米,引入了先进的存储、搬运、输送、分拣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操作和管理,日吞吐能力可达最大入库17000台,最大出库24000台。物流配送中心使用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仓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支持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更加合理地平衡工作负载,减少级别错误,提高库存准确性和仓储空间利用率,降低作业成本。物流配送中心的另一个重要核心软件系统tms(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运输管理系统能够针对订单的零售配送和长途配送,优化路线排程计划,有效减少配送里程和工作时间,彻底转变人工排程的传统作业方式。计划建立的多媒体监控系统,包括图像监控、通讯视频、信息汇聚、指挥调度等功能,可以对全国所有连锁店面、物流中心、售后网点进行监控和实时管理。建成后,苏宁物流配送中心可实现200公里范围内24小时直接送货上门,支持年销售额达120亿元。

五.实训具体内容:

在苏宁中心库里工作,主要从事货物拣配工作。在工作之前,仓库主管带领我们参观了中心库,并讲解其布置的原理.苏宁大库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大,家电种类和数量多,这充分显示了苏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后,主管向我们介绍了仓库工作的流程,苏宁的大库主要有收货,存货,盘货,发货四项功能,每一项工作都要很好的链接才能保证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做的具体的工作是将高层货架的货物用工具运到集货位,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但也要认真对待。第一天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使用液压叉车去搬运货物,可能是刚从学校里出来适应不了,第一天感觉很累,回去洗完澡就早早的睡了。第二天我开始学习使用电动车去搬运货物,才开始我经常会撞来撞去,可是我并不气馁,坚持认真的学着,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终于可以独立的送货了,用电瓶车以后搬货就相对轻松许多了,做的效率也很高,但是货物还是要从电瓶车上搬到集货位的,经常搬手上的皮都磨掉了,有时候不小心撞到腿会很疼,可是想到自己的父母工作的时候甚至比这更苦,而且这也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有好处,所以我坚持了下来,收获了不少知识。

六.实训感悟:

篇8

一、注重“废品”利用,树立环保简约意识

我们应以“变废为宝”的眼光来看待各种生活物品,不能盲目、随意地丢弃,要看到它的深层次价值,最大限度地开发它的价值。电工实训是一种很耗材的实训。每次实习结束,总有一些废弃的物品,如学生丢弃的各种电路训练板,坏烙铁,烧坏的万用表,训练过程中损坏的各种接触器、按钮、行程开关,等等。这些弃之可惜,如果教师合理加以利用或维修,既能减少学校实习耗材的消耗,使学生树立环保简约意识,又能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1.注重学生实习作品的回收。

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对于同一个事物,外部环境的不同可能使其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某处被认为的“废物”,移到另一个地方就可能变成“宝物”。如每次电子考工下来,训练丢弃的电路板一大堆。就拿OTL电路来说,一块板子要十几元,而学生手头都有三块(一块焊接板、两块PCB板)甚至更多,就这三块板子的价格就有50元左右,40人一个班,就要2000元,如加上其它丢弃的电路板,那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所以每次我都注重学生训练作品的回收,以让其他班级学生训练用,如考工班作元件检测、电子排故用,这样通过循环,大大降低了学生训练成本,也为学校节省了一笔不必要的开支,做到了勤俭节约。

2.注重实习废弃材料的利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使用过的瓶子、罐子、盒子等废旧物当成垃圾,予以丢弃,其实这些废弃物有的既美观质地又好,如好好加以利用,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契合目前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电工实习中,我经常会拿来一些新的元件,如万用表、接触器、按钮,用这些元件崭新的包装盒装电工实习上用的线夹、号码管、短接线及小巧的电子元件等,既实现了环保,又保持了学生实习桌面的干净整洁。此外,像学生喝水丢弃的各种饮料瓶子,我让他们用来缠绕电拖接线用的导线,避免了许多学生将长导线踩于脚底下弄脏后弃之不要的不必要浪费,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树立废物利用的创新意识。

3.注重实习损坏元件的维修。

每学期实训结束,我总发现有很多学生损坏的元器件,而仓库管理员大都把它们弃之一边,作为废品处理,有的甚至把它当作垃圾处理掉,从而造成极大的浪费。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对这些“废物”进行合理的加工、改造、拆分或重组,使它们释放潜在的使用价值,变废为宝。电工实习时学生用的按钮要近20元一个,交流接触器也要近30元一个,每次实习下来总有好几个学生不小心损坏的按钮和交流接触器,以各五个来讲,就有250元左右的元件损耗,一个学期一个教师至少需带四个班级,也就是说一个教师一个学期所带班级的元件损耗就在1000元左右,而我们电工实训的教师有5组,这样一学期就需5000元电类元件损耗,一年就10000元,事实上还不止这个数字。如果我们组织学生一起对这些损坏的元件加以改造维修,两个拼一个,就能每年至少挽回5000元的损失,同时拼凑下来的另一个不能使用的元件可作为电拖元件识别用,让新接触这一实习项目的学生通过拆装来了解其构造及工作原理,这样既能做到节能减排,又能提高电工实训实效。

二、积极开发教具,降低学校成本消耗

现代教育强调教师价值的最大化,莫过于为学生的全面、自主和个性发展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并自主开发教育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电工实训教学常需要一定的教学仪器来支撑,如一味从市场买进则所花成本则较大,且有的还不一定合适,这时教师可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教具的开发,这样不仅能大大降低学校设备购买的成本消耗,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指导,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获取过程,加深对所授知识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提高教学效率。

1.利用学生实习材料,开发学生实习教具。

在电工实训中有很多可以开发的实训资源,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资源,来激发学生进行电工实训的热情和进行产品开发的乐趣。如市场上关于检测电阻、二极管、电容这三种电子元件的电学黑箱需要三四十元一个,如果学校购买60个,就需要2000元左右的投入,为降低实习成本,我让学生用绝缘胶布、薄硬纸板把这三类元件包起来,使学生看不到其外形,让他们借助万用表对露出的两管脚进行检测,并根据其指针偏转情况从中加以识别。学生对我开发的教具很感兴趣,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判别的方法。此外,我还让学生用四个整流二极管IN4007制作的简易交直流电压识别仪等。这些简易教具的制作,既便于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

2.利用实验室相关材料,自制实验演示教具。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相关材料,积极开发教学中所需要的演示教具。如电子中级考工项目时间继电器安装内容中,为检查学生所做的正确性,我用三个白炽灯、开关及其底座做了几个功能检测仪。学生对三个灯的亮暗变化很好奇,这时我指出这正是反映时间继电器功能转换的重要方面。这个演示仪不仅激发了学生动手制作的热情,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制作的时间继电器功能的理解。又如学生对星三角电路中电动机Y型与型切换时快慢不是很清楚,针对这个问题我用六个白炽灯在废弃的电拖演示小模板上来进行相应的走线,最后上下引出的六个导线抽头以模拟电动机上的六个接线端子U1、V1、W1、U2、V2、W2,使学生通过灯泡的亮暗观察所做的星三角电路的正确性。灯泡便宜,教具制作简单,经济实用,克服了电动机价格高且实验效果不是太明显的弊端。此外,像电工中级考工中的双向反接制动控制电路的排故项目,由于电路复杂所需的元器件较多,学生的板子太大,教师不能很好地用对故障设置和检测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分析演示。我用学校所购买设备所废弃的小巧美观的包装板自制了一个演示教具,借助实物投影仪全局投放教师的检测、排故操作过程,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学生资源,提高电工实训实效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生命主体,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如果注重这种低成本的活的教学资源,通过以生带生、相互合作等形式,就一定能使实训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实现教师靠一人讲授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1.培养“小先生”,实现以生带生。

教师可把表现优秀的学生培养成“小先生”,然后通过其再向别人传授知识,通过其不断培养新的“文化使者”去创造新的“文化细胞”,最终照亮教室每一个地方。如在电工实训中有的学生对布置的任务完成得较快,可有的学生比较慢,这时教师可让快的学生对慢的学生进行帮扶。生生之间的关系要比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对亲近,这会消除那些操作慢的学生的紧张心理,在快的学生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任务。

2.通过相互合作,实现课堂高效。

对于实训教学中有些内容,教师可让学生相互合作来进行。如在排故练习时,由于实训指导教师相对学生来讲较少,要想一两个实训教师对全班几十个学生同时进行设故显然是不现实的,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由组合,每两个组成结队小组相互设故,让其相互排故。实践表明这样既快捷又高效,教师可抽出精力来对较难排除的故障加以指导和对基础较差学生作辅导。这种注重学生资源的低成本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解决教师人单力薄的问题,有效激活课堂,提高实训实效。

四、注重社会资源,促进电工实训教学

除了学校教育资源主渠道之外,充分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是一个树立“低碳经济”意识的重要途径。电工实训课程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课程,有着极为丰富的校外资源,如电视、互联网、科技馆、用电站、宾馆装修场所、电器维修站、电子市场、工厂、企业、实训基地等,教师要在课上实训之余,善于发掘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带领学生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电工实训课程的学习。

1.互联网。

互联网是信息化知识的海洋,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电工实训教学资源,像一些电子产品网站,教师可引导学生快速便捷地查到相关的电子元件的种类、型号、作用、检测方法与相关应用等知识,为其电子实训方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像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训网站,有的相关实训项目的现场实录,教师可下载给学生观看,或引导学生在家上网观看,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实训基地等社会资源。

社会上有着与学生电工实训相关的多种资源,教师在讲完相关内容之后,可适当安排时间让学生提前接触这些资源,带领学生对相关的场所进行参观学习。如在讲完电气控制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提前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工厂、实训基地来现场观看电气控制的布线;在讲完照明电路之后,可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宾馆装修场所来看师傅如何对电路进行现场布线施工,等等。学生真实接触生产、生活,在加深对实训项目感性认识之余,能从中感受电工实训的实用价值,进而增加对电工实训的兴趣,树立掌握技能、学好本领的决心。

3.行业、企业中的一线师傅、专家。

篇9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53-03

专业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现状与发展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汽车电子在车辆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也越来越接近25%-30%这个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比例,豪华轿车甚至超过了50%。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已被国家教育部定为第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 840万辆,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其汽车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

专业人才需求 汽车电子产品主要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ABS、安全气囊、仪表、车载娱乐系统和汽车空调等,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普遍认同现在市场上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汽车电子技术,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检测维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维修是企业的重点,企业急需这方面的人员。汽车维修企业对高级维修人员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

(二)就业面向分析

就业领域 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等;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电子企业售后技术支持、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汽车用户消费汽车电子改装等。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 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电子产品测试工程师、维修企业技术培训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4)具有汽车结构拆装调整及电器拆装能力;(5)具有汽车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分析能力;(6)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能力;(7)具有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的能力;(9)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能力;(3)具有科技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技术报告、检测维修报告);(4)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5)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6)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 (1)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主动沟通能力;(3)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5)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乐观、向上、宽容的态度,具备承受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汽车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的“交叉”专业,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电力等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如何改革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及专业建设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但面临行业标准不健全、关键技术保密、就业岗位不成熟等问题,如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问题成为新兴专业建设的关键。

根据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实施“两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方向”是指汽车机电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两大方向,“五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训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过程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线培养”是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系企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突出一个核心,依靠两种力量”,即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依托行业,融合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大建设;系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

课程体系建设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精简、够用、必需、适用。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 教学内容和汽车电子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互相整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安排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设置程序 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编排理论部分的内容。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原则 多门课程之间按照特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照应,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理性地实践,产生创新性实践成果。

设置依据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运行 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学生顶岗实习到汽车修理企业了解从事电器与电控方面的维修技能,熟知电器与电控方面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获取汽车维修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方面的经验;为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课程体系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实践专家与课程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并描述了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性质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设计对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

将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

(四)课程体系结构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础课平台化专业课程领域化教学训练情境化岗位实训任务化,专业技能进阶培养,即“四化”的进阶组合型课程体系。

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初级模块(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现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护、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公共学习领域)、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路和电气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汽车空调维修技术)、高级模块(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与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脑维修技术、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路与电气综合实训)和拓展模块(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汽车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仿真)。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网站打造为集专业示范平台、专业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社会服务培训平台、在线实训与测试平台于一体的立体化、共享型、教学做考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空间。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还将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和课程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备硬件,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加快。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学生应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所以学校要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在传统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车载网络、单片机等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建设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拆装、检测、维修、调试为核心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以企业为主,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制作、检测、调试为一体的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顶岗实习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及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对毕业实践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监控与管理措施,实行学院、合作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监控与管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借助校内实训实习中心,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第二,经常开展校内及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全面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

第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五,依托国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等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修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分年度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领先、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教师队伍。

结语

“节能、环保、安全”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三大主题,车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汽车电子技术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技术服务与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21-123.

[2]杨俊林.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2(7):11-13.

[3]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4):30-32.

[4]蒋水秀.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24-126.

[6]苏庆列.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9-160.

[7]陆玉亭.高职汽车电子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6546-6547.

篇10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行业需求;校企合作

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信息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给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改革创新的有利条件。

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要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技能型人才需求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当地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设专业资源库、优质核心课程及特色教材。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建立由企业、行业、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长效运行机制。

1.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校企融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根据区域电子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深入调研,了解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积极与校企合作共同研讨专业建设,与大型、优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共同研讨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质量规格、课程标准等,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职业启蒙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基本素质及基本技能。学习内容主要有:文化基础课学习、职业素质基本训练、订单企业见习及企业专家讲座。通过到订单企业见习及聆听企业专家讲座,使学生了解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企业文化等,培养学生做职业人的意识,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有: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及订单企业阶段性实习。通过校内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水平;通过引入订单企业能工巧匠到校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对接,考核标准与企业岗位技术标准对接,逐步实现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通过订单企业阶段性实习,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及岗位能力要求,实现教学与实训、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阶段:职业能力提升。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及就业能力。学习内容主要有:组织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强化岗前培训,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安排学生到“订单”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生的“在校学生职业人员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

2.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职业活动为引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电子企业岗位能力要求,深入企业调研,认真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基本素质能力。按照学生知识、技能、认知规律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和工作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课程体系构建。

2.1 成立课程体系改革小组: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分会指导下,成立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小组(以下简称课改小组),邀请职教专家对课改小组教师进行培训,并制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课改方案。

2.2 行业情况分析:开展电子产业、行业、企业调研工作,了解人才需求状况,确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安排教师深入合作企业锻炼,了解电子类企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

2.3 工作分析:通过对区域电子企业访谈,进行合作企业的工作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为下一步课改物色实践专家做准备,并根据上述合作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整理,编写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职业活动、职业能力分析表,并形成企业访谈调研报告。与合作企业的专家、行业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对所从事的主要的工作岗位所具备的能力进行分析,归纳,汇总,得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能力构架表。

2.4 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从合作电子企业中聘请实践专家,通过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确定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确定学习领域的基础。

2.5 确定学习领域:在企业实践专家和职教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由课改小组成员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将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分解、分类、提炼、归纳、融合成为模块项目;召开行业、企业和职教专家研讨会,对核心课程基本框架和学习领域进行评审论证,进一步完善学习领域,充实课程内涵,并经评审认证,形成本专业学习领域。

2.6 编写教学文件:编制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2.7 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在行业、企业实践专家的指导下,课改小组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本专业师资、教学场地、设备的实际情况,设计学习情境,并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

2.8 可实施性论证: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及其工作页等学习资源开发编写完毕后,召集职教专家、企业实践专家及专业教师召开评审会议,通过课程改革小组现场汇报,评审组对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可实施性进行审核,并修改完善。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辜东莲.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Z].PPT,2009.

[4]陈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职教课程的理论与实践[Z].PPT.

[5]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