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09:2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专业综合实训总结

篇1

在普通院校中,实验课程大多都采取集中授课方式,但授课时间的安排情况却错综复杂,有的效仿公办院校采用实习周或小学期,但大多是采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实验类课程。特别是像ERP沙盘等实验类课程的安排一直是普通院校头疼的难题。根据目前普通院校现有的教学体制,这类课程大多只能安排在周末集中上课和学生平时的自习时间来上,但这样会在师生之间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响。一是占用教师过多的休息时间,教师的劳动强度加大;二是占用了学生的周末和自习时间,学生心里不乐意,自然会影响到教师的评教成绩,也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考核奖金。而在普通院校中,一般上实验课的教师大多是担任两门以上课程,工作量加大,但又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自然心情就会郁闷。长此以往,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一)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差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会计教师都比较年轻,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又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会计实践经验,未曾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会计业务操作环境,到企业锻炼也仅是参观或旁观者。多数“双师型”教师也仅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会计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会计实务工作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故大多数从事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指导经验,在教授模拟实验过程中也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验指导,与实际会计业务情景相差甚远,致使“实验”成为名副其实的纸上谈兵,很难达到预期的实践效果。

(二)实践教学内容简单大多数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较简单,涉及面较窄,缺乏特色和创新。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不能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实践教学缺乏运用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不同行业会计实务的适应能力训练,很难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激发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创造性地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出社会难以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目前大多普通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较落后,基本是手工模拟企业经营或用会计核算软件模拟和操作传统的手工会计业务,教学情景与实际会计业务环境尚有较大差别。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内容简单、缺乏经费投入等问题。

(三)缺乏综合考评体系由于普通院校的教学体制还不完善,教学计划每学年都在不断地调整,实践教学的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需要不断的磨合。作者所在院校的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秉承教育部重视实践教学的精神,不断地在增加实践类课程,但每增加一门实践课程,其考核体系就需要调整,就需要上签呈文件让领导部门核批,非常麻烦,也给各院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据作者调查周边兄弟院校的情况大同小异。究其原因,就在于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完整的综合考评体系。

二、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一)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多年的教育经验证明,会计学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践性,而且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实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普通院校的学生大都家庭条件比较优越,阅历浅、社会常识、生活经验都很欠缺,自我控制和自我监控能力较差,如一味地采取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更何况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因此,普通院校必须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引起相应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提高实践教学在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这里,作者根据多年的会计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抓好“一个中心”,搞好“两个课堂”,实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以期在会计实践教学方面有所突破与创新。(1)“一个中心”,即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各普通院校要保证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合格的会计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强调通过模拟企业经营环境的物理和电子沙盘软件,通过实践与实验来理解理论知识与基本概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两个课堂”,即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两个课堂。针对学生社会实践环节严重缺乏这一现状,大多普通院校都在积极探索行而有效的校内实训形式,建立了手工核算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ERP沙盘实验室等,力求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但民办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很不理想。如果要保障“两个课堂”的成功实施,建议提供学生专业实习机会,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另外,会计系(学院)中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安排;在人才培养、工作量计算等环节,实践教学应当与理论教学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首先,增加学生专业实习机会。由学校出面安排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基金,带领学生到机关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参观,让学生切实了解专业知识在社会各行业的应用情况,真实感受社会对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通过了解社会,加上初步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带着理解与收获去感受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领域的现实状况,对会计行业有初步与大体上的认识,也为以后的学习方向和会计生涯规划打开思路。其次,增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増强校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是普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普通院校实践教学的教师往往采用仿真资料,但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学生在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是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普通院校应增强校外实习基地方面的建设,方便让会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夕进行顶岗实习,这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阶段,也能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真正相关的工作经验。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社会交际、与人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等技能。最后,编制适合自己的特色实训教材。选择合适的实训教材,一直是普通院校关注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问题。这和普通院校发展历史短,积淀不多,是有着直接联系的,一般都是选取由公办高校教师编写的,但这些教材一般情况下不太适合普通院校的教学培养目标。因此普通院校应鼓励会计本专业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自己学生特点自主开发实训教材,以保证每个实践环节有实用的教材,且随着实践内容和设施的更新而不断修订完善。同时引进国内外优秀的教材,结合自己的特色对教材进行的编写,重新整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使培养目标落到实处。目前,作者所在学院的ERP沙盘实验课,就是采用了自己专业教师编写的实训报告手册,进行授课;但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实训效果,相关领导已组织了一批骨干教师,正精心编制ERP综合实训教程。(3)“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只有独具优势、富有特色的专业才能使民办高校培养的学生获得社会的认可。若想突出实践教学方面的专业特色,可以考虑尝试建立并实施实践教学的“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即随课分散实训、分课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岗位实习等四级实训教学体系。这四级实训教学体系分层递增,是一种新型的、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随课分散实训。结合会计专业开设的大部分课程应安排在课堂内进行分散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税法、会计电算化、审计等课程。目前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课程已采取了随课分散实训。随课分散实训可以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如《会计电算化》课程中可针对总账子系统、UFO报表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应收款和应付款等管理子系统等进行的单项实训。二是分课综合实训。分课综合实训可培养学生岗位的专业职业技能。分课综合实训是针对会计核心类专业课程在该门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系统实训,如基础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2-3天的实训、财务会计课程之后可安排为期一周的财务会计实训。作者所在院校会计系的基础会计采用就是4+1的教学形式,即大约一学期安排18个课时进行实训,目的就在于让初入会计大门的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更为直观、形象的认识和把握。三是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会计专业学生全部课程结束之后,到单位岗位实习之前进行的一次专业综合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时间可安排两周,大约54个课时。在此阶段,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为学生设计实训情境,组织、督导、考核学生的实训活动,包括财务与会计一体化综合业务实训(前面手工核算实训,后面会计电算化实训)、ERP沙盘综合模拟实训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其内容涵盖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系统学、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四是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岗位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常安排在大学本科四年的最后一个学期,也是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在进行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毕业论文设计,学生一般结合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进行撰写,进而提高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尝试实习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授课时间。真心希望普通院校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成功做法:比如北京交通大学是每学期安排的有“小学期周”,实验课程就安排在“小学期周”集中上课;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是每学期安排“三周实习周”,集中上实验课或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如作者所在学院会计系在未来5年规划中拟提出具体实施措施:安排两周的实习周。压缩学院的期末考试时间,两周改为一周;再压缩平时上课时间一周。实习周可以安排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这样学生心理负担较小,教学效果会更好。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通院校会计专业若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其教师却缺乏实践经验,这无疑成为制约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最重要瓶颈。故其应想方设法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否则实践教学的改革谈何容易。要立足自有,挖掘内部资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本校青年骨干教师“走出去”,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也可以切实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相应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样民办高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才会更丰富多彩,才会更和社会接轨。要拓展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力争外援。普通院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师资培训,也可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学校也可聘请企业相关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制订校企合作计划,落实相关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普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应仅仅针对于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对于主要核心课程除了安排随课分散实训,还应某课程结束之后单独进行集中性综合实训,在所有专业课结束以后在岗位实习之前进行一些专业综合技能训练,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意拓宽专业界限,培养学生对于相关领域知识的拓宽,如组织学生进行企业经营模拟,撰写企业创业计划书等。如作者所在学院开设了ERP沙盘综合实训和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在这些实训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培训学生拓展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普通院校在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身体体能、团队协作和社会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以缓冲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不适应期限。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1)基于体验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将“企业搬进课堂”,由教师设计一个体验场景,提供一个企业经营的仿真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经营活动与企业资源计划的具体内容,最后教师点评与总结。比如ERP沙盘实训课程就应该采用这种方法。详见图(1)。(2)基于问题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就是“问题教学法”,由教师使用问题引出讲授的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难点,最后也是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如创业模拟实训课程可以这种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详见图(2)。根据实践教学的经验,作者认为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非常适合普通院校目前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以“问题”、“体验”为核心以“创业”为导向,将“企业”、“市场”搬进教室,寓教于做、寓教于惑、寓教于乐。

(四)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为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发展,要建立综合考评体系,考核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考评体系必须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的成绩中,贯穿到“四级递进式实训”教学模式中。综合考评体系需要考虑课内实践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社会实践考核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四方面内容。在考核体系中,必须注意以过程为中心,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以及团队的合作精神,少用或不用卷面考试,设计根据学习与实践过程综合打分的考核体系。及时更新设备,创建高起点、现代化的实验室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和措施,即要多建立现代化的会计专业模拟实验室,实验室要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以期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会计模拟综合实训 教学评价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057-01

1 教学评价概述

教学评价指的是根据教育目标,按照一定的科学标准,运用一定科学手段,通过一定的判断标准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内容、环境、教学管理、师生表现等进行评价,本文所指的教学评价是对高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随着现代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教学评价体系的不断健全,形成性评价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及存在问题,获得教学中的连续反馈,因而可据此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2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重要性及教学安排

会计专业需要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对此,高校开展各种仿真会计实践活动对高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在会计专业中,综合模拟实训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相当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正式上岗工作之前的一种综合实战演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通过一系列的实战演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财问题的能力。该门课程要求建立一个类似真实的财务部门情景,并针对财务需求,划分会计岗位,其中学生要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并按照会计相关的工作要求和规范进行操作。在开始操作之前,要结合每一个会计岗位的需要、工作的内容、责任、义务以及职务所拥有的权限范围,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训练,每一个小组的成员要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和其他成员的交流、配合,相互协调各方面的需要,以便共同完成会计实训中的工作。

根据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特点,将其一般业务处理流程确定如下:建账原始凭证处理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业务核算辅助账管理月末转账期末对账与结账编制报表档案管理。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组,安排每4名同学一组,组成一个模拟公司的财务部,设立虚拟部门。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员(主办会计)和记账员4个岗位,明确各会计岗位与其主要工作职责,每个实训小组内的学生,扮演各会计岗位角色的学生按照各自的职责协调工作,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同时,也便于小组开展讨论学习,进行轮岗操作。

3 目前该课程评价方法存在的弊端

科学评价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对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合理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能够全面、系统的检查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还能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国各个高校针对这门课程制定的教学评价仍旧是传统的评价模式,即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考核,其中平时占40%,期末占60%,而期末考核往往又只是试卷的形式,题型通常只有选择题和业务题,由此可见,高校会计模拟实训评价仍旧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评价次数只有两次,太少,太过重视结果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这样一来就导致一些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不认真,抄作业、逃课现象严重,而在考试之前仅需要考前突击技能通过考试,不利于学生扎实的掌握会计专业知识。(2)忽视了实践能力评价。在进行模拟实践过程中,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在期末考试的业务题中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的记忆程度,不能准确客观的真是的展现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3)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岗位工作,在每一个岗位中学生能够掌握怎样处理每个岗位的关系,了解财务部门和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守相关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规范,但是在评价过程中,这些都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学生在接受完模拟实训之后,仍就不知道如何开展会计工作,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综合的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不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

4 采用实训综合评分法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教学评价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业务流程,进行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价。

4.1 过程评价

在模拟实训中,往往是就企业一月的业务财务状况,在操作中常采用科目汇总表的形式来登记总账,通常科目汇总表需要每十天一编制,并登记到总分类账。因此,每当学生做完一张科目汇总,并按照要求登记到账簿后,就针对这次工作进行一次评价,该次评价要包括10%的组内评价,10%的自我评价以及80%的教师评价。

4.2 结果评价

到了每学期末,学生要完成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凭证装订、实训成果归档以及撰写实训报告等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学期中小组开展的会计模拟实训情况,学校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结果评价除了组内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还要找一些专家和企业财务工作者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会计档案、实训报告、小组汇报等。最后学校综合全部的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结果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因而优化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教学,对于提升高等院校会计教学成效和发展学生综合会计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极强的实践能力,这对会计人才来说也不例外。对此,高校要重视对学生的模拟实训锻炼,通过仿真的财务场景,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实训过程中,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断积累知识,总结教训。同时,高校还要针对这些实训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评价机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机制,来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从而综合的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浚,沈应仙.“双重”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3):93-94.

[2] 张岑.会计模拟实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09-210.

[3] 尤敏.谈改进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评价[J].经济视角(中),2012(5):134-135.

[4] 陈娟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实践教学探讨[J].商情,2012(41):223-224.

篇3

关键词:会计专业 理论课程 综合实训 事务操作 经济管理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的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为一体、教室环境与办公环境为一体、教师传授与学生操作为一体的实用性教学模式,其重要价值在于对会计人才类型的重建,以及解决专业自身发展的教学弊端。

一、中等专业学校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必要

1.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

我国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决定了财务管理的专业化进程,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会计人才类型具备鲜明的“能力本位”与“技术本位”特征。一方面,现代企业较之以往对会计人员“精于计算”的职业定位,更看重其提供企业综合经营信息的能力,比如财务分析能力、筹资决策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等,要求会计人员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思路清晰开阔,能够深入到宏观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纸上谈兵总觉浅”,经济管理学科的魅力在于“实际”、“实用”、“实效”的实践价值,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人力资本折旧,经济运行过程愈加依赖专业技术应用,伴随着会计服务领域的拓展,业务流、资金流、物质流的融合加快,需要会计人员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不断强化自身的操作技能水平。因此,当今会计专业教学在理论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应构建相应的操作学习系统,即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动学员理论向实践的迁移,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会计技术人才的需求。

2.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自身发展的现实困境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自身发展存在着诸多现实障碍,虽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会计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但中等专业学校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却在增大,主要表现为就业率高,失业率也高的“双高”现象,究其根源是因为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的理论课程与实训教学脱节,学员无法适应真实的职场环境。首先,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不合理,理论知识的课时数比重大于实践课时安排,违背了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培养从事会计实务的操作性人才的宗旨。其次,中等专业学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通常设置在学期结束后的集中实习,造成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的同步性不佳,且学生在学期末急于找工作,往往敷衍了事,很难认真完成全部实习内容,宝贵的实训机会流于形式化。再次,我国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缺乏同时精通理论与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学校在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较少,教资能力与设备设施的落后进一步拉开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距离。

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途径

1.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应保障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一方面需进行统一的课程重构,力求课程设计适应社会会计人才需求类型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基础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加大“基础演示课”与“现代技术基础课”的比重,夯实学生实践应用的理论基础;在专业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则应突出“专业实践课”的地位,并辅助增加会计法规制度课程,保障学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一体化需要改变学期末的集中实习传统,构建课程会计实训、学期会计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的分层实训体系。比如课程会计实训,主要针对基础课理论环节,对应基础业务的实践训练;学期专项会计实训,主要针对专业课理论环节,对应会计岗位的实务处理能力训练;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主要针对阶段性的教学总结,立足于会计业务处理的系统性、全面性,在岗位业务技能的训练上,关注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协同合作。

2.教室环境与办公环境的一体化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应促使教室环境与办公环境的一体化,即为学员提供真实的职业体验。首先是实训室的设备设施建设,比如点钞室、电算化实训室、模拟银行实训室、ERP沙盘模拟实训室等等,完成相关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多媒体教具的配置。其次,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比如以企业为依托,建立集教学与生产,职业培训与社会实践服务功能为一身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常驻办公点,组织学员定期的顶岗操作,并从合作企业处获取加密的经济业务附件,组织一整套基于原始会计凭证、账薄、报表的实践操作素材,促使学生接触会计真实工作中的经办方式与程序。

3.教师传授与学生操作的一体化

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应构建教师传授与学生操作的一体化过程,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与聆听关系,还是技能的指导与操作关系,两者共同形成理论与实践的有机教学整体,因而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应培育自身“教师+技师”型的师资力量,促使教师不仅具备会计知识资本,还拥有会计职业的经验储备与技能资格。对此,学校方面可鼓励教师参加专业资格证书考核,设置专项经费重点培养骨干教师;让理论课程教师进入企业挂职学习,组织开展“讲、演、练”为一体的课题研究,积累实践教学经验;还应在教师队伍中保持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既能“走出去”,也能“引进来”,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讲学,定期组织会议交流,有效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帮助学生缩短理论到实践的距离。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6-0301-02

一、独立学院实践教学的定位

独立学院是中国2002年按照新机制、新模式在原来大学二级学院基础上创建的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新事物。2008年2月,教育部出台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明确了独立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截至2010年3月25日,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超过100万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独立学院定位为三类本科,培养有理论、懂管理、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是社会对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评估的核心指标。社会的需要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研究,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和指导,正确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摆正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构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市场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

从会计专业人才近年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一般都比较青睐有工作经验的会计人才,因此招聘时要求数年的工作经验,换句话说要求应聘者无须上岗培训就立即能够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事实上,这是市场经济下的今天企业作为经济人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中国多数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经济、管理、财会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熟悉会计专业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机关团体从事各种财务会计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考察上述情况可以发现,目前中国大多数学校会计专业仍然侧重理论培养而对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重视不够,这种目标模式事实上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本科会计教育应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具备实用性、创新性、通用性和外向性的素质特征。其中实用性即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工作的能力应成为会计专业学生必须首先具备的能力,相应也应成为会计专业教学首要的或基本的目标。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需要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内容必须紧扣社会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2]。

三、构建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中国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问题,结合独立学院的培养特色,我院采取了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每学期从理教课时中取出3周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第7学期用整个学期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构成了培养有独立学院特色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是独立学院学生进入专业、了解专业,为以后专业学习进行铺垫的关键环节,其结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热情。为达到实习的最佳效果,我院会计学专业经过精心安排和经验总结,采用了“专业导论+专业资料查询分析+小组讨论发言+基础常识”的模式。新生入学第一周,就针对还在军训的学生进行两个课时的专业教育,使之了解我院会计专业的培训方案、三类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的专业相关课程、专业称职证书等。经过一学期《初级会计学》的学习,为了使学生后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工作的展开,在专业认识实习中增加了会计基础常识这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诸如各种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外来原始凭证并掌握如何填写,熟悉常用的自制原始凭证的种类、编制要求和常设项目,熟悉各类账簿各类及其各自的作用。专业资料查询的内容有:专业特色及定位、行业状况、法规变革、各种会计相关证书的考试、就业趋向、考研定位、会计典型案例分析等。学生自由结合组队,按实习内容分模块收集资料,在规定的时间每组派代表发言,陈述本组相关内容的观点,指导教师当场点评并给予成绩,该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实习结束时每人上交一份手写实习报告,写出心得体会。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发言稿件及获取了丰富的专业相关知识的准备,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树立了信心,坚定了未来学习、就业的方向。

2.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是会计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必修课,是学生接受会计实验的第一步,学生主要掌握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对账及结账、更正错误、试算平衡、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的实务工作。实习的任务是通过课程设计实习,结合刚学过的《初级会计学课程》,了解会计实务工作程序,掌握实际操作方式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会计核算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一定的感性认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务实敬业精神和坚持原则、严谨认真、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加强基本技能的练习,使学生熟悉财会部门各岗位之间以及与其他职能部门、不同单位之间的联系。

3.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通过《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训》,了解会计电算化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掌握会计电算化专业软件的操作方法。以《会计岗位模拟实训》中的资料为建账资料,利用财务软件实现手工账的业务,并与手工账实训流程进行对比,使学生在加深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掌握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使学生对电算化的优缺点有一直观的认识。在掌握用友ERP-U8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的同时,还能够处理会计核算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为,以能够独立操作该软件系统为最终目标。

4.ERP沙盘模拟实训。在实训模拟中学习和认识ERP沙盘及其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了解真实企业的运营过程。通过模拟企业经营运作全过程,直探经营本质,要求学生根据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对企业经营和未来市场环境变化,分别做出发展战略、生产、产品研发、营销等方面的决策,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为学生将来选择就业岗位提供一定基本知识。

5.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是综合的、全面的,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使他们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单位的所有会计工作。会计手工账综合实训是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完成后的实践,主要是配合会计教学的需要,从进行一些简单的会计业务操作,到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学、税法等知识,在校内实验室里进行成本核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写、财务报告的分析等,通过对企业的会计实务进行模拟练习,既可扎扎实实掌握会计实务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又有助于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理解,从而建立起该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及科学性。

6.网络创业实训。《网络创业实训》是为培养创业型人才模式而设置的实训环节,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实训。通过本实训,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复合型特征的、高技能的创新创业人才,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训的宗旨在于: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相关的项目中去,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动手实践完成项目任务为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以阿里巴巴淘宝网为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网络营销与创新创业一流的全真的实训环境。

7.财税会计综合设计。财税会计综合设计是我院从2008级才开始试点进行的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实训内容为:选择一家一般纳税人的制造企业的3个月的业务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每人为一个单位,用12周的时间,分别对该企业的业务进行会计综合处理、会计信息系统实训、纳税申报、纳税筹划、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等工作,使学生掌握会计各个岗位在企业的具体任务。之后是为期4周的企业岗位实习。

8.毕业实习。虽然在模拟情况下进行了综合设计的实习,但模拟的结果毕竟与现实的工作环境有一定的差距。为弥补模拟实习和实地实习相比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充分达到胜任会计工作的程度,在毕业学年共安排8周的时间,赴校外进行全方位会计实务实习。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在毕业班中开展三方人才定制培养,直接为企业输送人才,促进学生就业。

四、展望

一个地区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水平,取决于该地区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程度。中国教育文化的传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功利性期望、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教师与学生的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实施。解决这些问题,将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特别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真正落到实处,其方法和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形势的变化、外部企业资源平台的扩展,我院所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还需在以后的实践教学进程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博迪.从实践教学环节谈会计专业人才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陈玉荣.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3] 齐伟超.以从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时空,2007,(6).

篇5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职 教学 职业能力

一、职业能力与会计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即为是人们从事其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主要包含三方面基本要素:为了胜任一种具体职业而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指在步入职场之后表现的职业素质;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方面能力。

会计职业能力即为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在其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驾驭和顺利的完成会计职业活动。会计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进行调查的能力、语言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基本能力,出纳业务操作能力、会计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持续学习能力、交往协作能力等关键能力,职业价值观等。会计职业能力受到学生的基本的观念、认知因素,学生的个体因素,学生所受的教育因素,学生所处的环境因素等因素的影响。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问题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认知存在弊端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认知存在弊端。第一,高校决策者没有真正、正确的理解职业能力的具体含义。第二,不了解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具体要求,会计专业设置的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非常模糊,要么定位过高,要么定位过低。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不合理。第一,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也是以学科为中心,建构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部分的课程体系,完全套用本科教学的课程模板。第二,课程项目上缺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并且理论型的教材占主导。

(三)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实习、实践上存在局限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在实习、实践上存在局限。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但是轻视实践,双师素质甚是匮乏。另一方面,中职院校均表现出缺乏实习实践的实训的场所和实习实践的条件。

(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方面存在问题,表现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法以“照本宣科灌输式”为主导。

三、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措施

(一)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树立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首先需要做到树立专业培养目标。具体来说,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需要以社会需求为根本的导向,将专业培养与满足岗位需要融为一体为基本的目标,最终实现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多个环节的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其次需要形成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中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需要与相应的用人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将企业的用人需求不断的进行总结,进而有效地改善教学,实现课程与工作领域相结合,形成适应会计岗位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

(三)中职院校会计专业设置实践课程体系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再次需设置实践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做到这一方面:中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两项保障:第一,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的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例如,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多渠道引进人才等;第二,与校外的若干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完善校内实训条件。例如,校园内形成仿真的工作情景,让学生进行参观实习等。同时,中职院校会计专业需要形成三层递进关系的实践:第一,学习前认知实践。第二,学习中实训调查,包括单领域实训、综合领域实训、社会调查。第三,学习后毕业实习。

(四)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改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具体包括讲授法、 讨论法 、直观演示法 、练习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主题教学法、情境教学、快乐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还要改善教学方法。可以确实的做到两方面:第一,理论方面的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法进行教学。第二,实践方面的教学,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或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

(五)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优化评价系统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最后还需优化评价系统。具体作法包括:第一,注重对于过程的评价,过程需要包括作业完成情况、笔记记录、课堂表现、小组评议等多个方面。第二,改革以往的期末考试形式,加入口试、技能测试等多项测试项目。第三,扩展原有的考试空间与考试形式,将考试空间与考试形式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相结合。第四,把职业资格的考试纳入评价系统之中,以成绩与荣誉等奖励不断的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

参考文献:

[1]武宏.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培育浅谈[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05)

[2]季春.浅析中职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12,(20)

[3]周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优化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9)

篇6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一、我国中职会计教育现状分析

1.1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实践教学模式有待改进

就校内实训而言,会计专业的大部分实训课其实是在做习题,完全演变成了“习题课”,距离真正的实训操作还有一定的距离。毕业前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学生差不多都忙找工作去了,基本上不来上课,实训课形同虚设。就校外实训而言,基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很多高校建立的所谓“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利用并不充分,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基地实地实训的次数屈指可数,学生对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仍不强,实训实习基地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2课程考核体系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仍以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为主,这不但有失公允,而且也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态,即使平时不用功,甚至不来上课,考试也能过。有些课程考核,虽然引入了平时成绩,但平时成绩的评定没有统一标准,存在随意性,流于形式。

1.3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能适应新的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些年来中职院校课堂教学方式做了很大的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尽管都有一套新的标准,然而实际课堂中老师侧重于会计事项处理结果的说明,忽视和缺乏对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来龙去脉的分析,以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对会计分录、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讲述比较生硬,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实际的会计问题茫然失措,缺乏实践经验和知识更新能力,更不用说具备良好的会计专业技能了。

二、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2.1以就业为导向

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依据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需求。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设置课程。以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为主干,克服传统的单一封闭模式,深入社会,与行业、企业的实际相结合,与相关的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群相结合。把用人单位的需求转化成了中职的教育导向,并体现在课程设计中。

2.2以技能培养为中心

课程体系结构应突出技能培养为中心,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技能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整体优化设计各实践教学环节,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技能训练,围绕实际应用设计仿真、模拟实操训练;试行适合本专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模式,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

2.3以工作过程为基础

在构建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时,应明确会计职业岗位,分析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会计岗位的职业资格为标准,以会计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将会计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内容围绕工作任务来组织和实施,形成以能力为核心、兼顾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2.4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

适合中职会计专业在校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资格证等,同时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通用证书也是必须的。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将上述考证课程融入课程体系,使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证书培训融为一体,真正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素质拓展证书三证沟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对中职会计教育改革的几点建议

3.1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成本会计教师除了具有较高的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成本管理实践能力。为了提高中职院校教师会计实践水平,加快真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第一,可以委派年青专业老师去企业带薪挂职锻炼,积累实践工作经验;第二,建立成本会计教师的实训实践基地。基于成本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关乎企业的生命,要建立大规模的学生顶岗实习实践基地不切实际,但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则是目前比较可行的。教师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密切校企合作,搭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落实。第三,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长期聘请一线的、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兼职任教;第四,从企业聘请财务总监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

3.2加强会计专业教学方式的改进

中职会计教学方式改革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我们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比如说课堂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团队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实训法以及自主学习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介绍税收计算申报与核算教学任务时,要从分散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数据的核算,最终完成纳税申报表的填制,涉及到税收法规和会计核算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相当的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4~5人,在操作过程中各小组成员共同探讨,最终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即降低了学习难度。

3.3采用先进的会计实验实训方式

当下很多中职院校在会计实验实训教学中先把学生集中在会计手工实训室整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页,最后完成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实习实训手段完全以手工操作为主,而现实中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已非常普及,因此,学生的实验实训应该与此相适应通过电脑软件来完成经济业务。在实践中,我院的会计实训课程如会计基本操作技能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等均引进了厦门网中网实训软件,学生操作时一人一机,根据软件中的具体要求,独立自主的进行业务操作,圆满的完成相应的会计业务,提高电算化会计的操作能力,能充分胜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处理,让学生掌握了真实的操作技能。

四、总结

通过职业素质模块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职业能力模块课程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职业岗位模块课程增强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通过职业证书模块课程增强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证能力;以达到培养能力过硬、素质优良、知识够用的应用型职业人才的目的。总之,中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是个长期过程,其整合和优化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现行课程体系改革目的是为了使教学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改革应突出中职特色,逐步推进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还没有脱离学科体制下的模式,培养目标的单一及学历层次偏低成为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羁绊。根据行动导向职业教育理念,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应具备相应职业能力。所以,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形成新的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使其符合“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理念。

关键词:

高职教育;会计专业;工作过程;课程设置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人才培养观念,在职业教育会计专业领域如何应用,这是我们一直研究和探索的问题。目前,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会计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为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更多的学校还是延续学科体制下的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及进行课程设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高度重视时间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教,做中学”职业教育理念,这给我们如何进行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指明了一条思路。在多年会计专业办学实践中,我们认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培养目标定位已经脱离实际。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会计,课程设置也是以企业会计为主,而由于目前会计专业领域人才培养的普及和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正规企业对会计岗位人员学历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毕业生在企业的会计岗位就业基本没有优势,因而很容易出现专业对口就业难局面,即使专业对口就业也多是会计领域的边缘相关岗位,如收银员、仓库保管员、出纳员等。二是课程设置上片面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忽视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由于会计知识的独特专业性,知识内容连贯性较强,造成教学内容将理论和实践分开,学生所学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技能,强调注重知识性,而弱化了技能性[1]。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借鉴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理念,重新定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能力整合现有专业课程,抛却传统学科教学理念,转变观念,形成了新的办学思路。

一、拓宽培养目标,以会计员岗位为本位,向相关岗位辐射

针对第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把中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和相关岗位一线工作的专门人才,势必将会计岗位和相关岗位并重,学生毕业后才能有较宽的就业面。因为高、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唯一能考取的会计岗位资格证书是会计员,但是相关岗位面就较宽了,如收银员、出纳员、储蓄员、保管员等,这些都是和中职生相对应的岗位。我们的培养目标就是以会计员为主,辐射会计相关岗位,这样的培养目标也和中职层次相吻合,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培养学生。

二、重新构建会计专业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

做为专业教师,我们在教学之余,不断深入企业,对本地区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在通过对若干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流通企业、金融企业相关会计岗位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归纳总结了会计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及岗位能力。运用工作过程理论对会计岗位群的划分及岗位能力的分析,让我们真正地明确了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对会计专业对应的岗位及相关岗位职业能力做了归纳,如表1所示。这样,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就拓宽了,也具体了,而对于课程的安排,如何能将行动领域职业能力转变为学习领域内容呢?下面是我们研究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归纳出的结果。

三、根据会计专业行动领域归纳学习领域,进而设置专业课程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的精髓,便是根据专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或任务,复制工作过程,归纳总结职业能力,称之为行动领域[3]。所以,我们在分析会计岗位及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后,以企业会计员为例总结了其职业能力为会计日常业务处理能力,现金、银行往来业务能力,库存管理能力,会计软件操作能力,固定及无形资产管理能力,纳税申报、财务管理能力,往来账项业务能力,共计七种能力,构成了会计岗位行动领域的主体。这些职业能力所对应的学习领域课程,在学科体制下分别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收基础、会计电算化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不过,这些课程设置,侧重的是理论教学,知识性较强,而实践动手能力与理论是割裂开的,理论课结束后,还需要单拿出若干周的课时进行会计模拟帐套的实习,这样,理论与实践不能完美结合,知识在实践中也显得不连贯或断档。经过我们的深入调研和不断探索,分析行动领域与学习领域的对应关系,摒弃原来课程体系,重新建立学习领域的框架[4],以会计员岗位为例,会计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针对行动能力进行设置(如表2所示)。这样,在学习领域重置了专业课程,突出了岗位职业能力的学习,通过课堂教学与模拟实训结合,就能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托,以工作过程为载体,使教学过程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我们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上就可以更加具体化[6]。

四、教学资源和环境的配置

会计专业是个非常特殊的专业,校企合作之间的合作切入点只能保持在参观层面,学生们无法在企业实际中实训、实习。这样,就要求学校应配备完善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模拟企业会计岗位,银行柜台办公环境,教师在教室教授理论知识,在实训室带领学生分组,学生轮流扮演会计工作角色,模拟会计工作程序进行实践教学,讲多少,做多少,让学生置身仿真会计工作环境中。这样能实现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也更能突出中职侧重技能培养的办学模式。运用行动导向理念重新编制实施性教学计划,将完全脱离学科教育体制下的束缚,转变为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就能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这样在教学中不断完善,让培养目标更贴近职业学校学生,让教师的课程内容更吸引学生,教学就会开展得更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周东黎.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设计[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0-94.

[2]韩玉竹,龚利森,杨镇.浅谈会计实践类课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J].商,2014(26):117.

[3]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6-145.

[4]王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99-100.

[5]蒋洪平,徐晓敏,刘秀丽.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8):141.

篇8

关键词:高职会计;技能;实训;五步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6

1国内外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职层次的会计专业定位于培养一线会计员,因此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会计岗位技能的培养。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为未来的教学改革积累经验。例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模仿企业财务处的岗位职责划分,采用职业岗位模块教学,使学生能适应各财务岗位,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基本上所有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都建立有自己的校内模拟实训室。实训任务包括把握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审核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进行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环节,会计核算的操作通过手工或财务软件等方式完成。如何使学生能在实训中加强巩固所学知识,查缺补漏,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完善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以会计流程为主线,调整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训教学方法,添置实训室的软硬件设施,科学评价实训成效。通过这种将实训融入理论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上岗操作能力。

西方国家的会计实践教学相较于中国而言更完善。西方国家的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职院,这些学院有很明确的培养目标。例如加拿大的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只有少数的理论基础课,实训课程和职业证书培训课程是主体,此外还补充因与企业合作而设置的特定课程。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学院与大学能相互承认学分并进行良好的衔接,学生可以带着学分进大学继续深造,同时取得学院的职业文凭与大学的学士学位。由于企业非常重视工作经验,很多公立学院设有“带薪实习课程”。在经过前期的学习后,学院安排学生去公司顶岗实习,在实际岗位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获得学分,还能取得工资收入。这种实践方式对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巩固理论知识,顶岗实习过程又提供了双向选择的机会,很多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留职。据官方统计数据,近年加拿大学院的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2会计技能实训五步走方案对我国高职学生的适用性分析

我国高职会计实训,多年以来积累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实训室有着完备的实训软件,目前有符合财政部考试评价中心要求的课程标准、各门专业课程的授课计划、有针对各章节的电子习题库、有针对于实训教学的网中网、蓝色因子、用友、金碟等实训软件。有了这些前期研究和准备,再加上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会计专业学生的线上线下实训提供了保证。

通过调查研究,对比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方案,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设计一个新的实训方案,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技能实训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推广应用到会计课程教学中,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建立“融入理论教学的专项技能实训――分岗、轮岗的综合仿真实训――实务专家参与的实账实训――跨专业的综合仿真实训――老师参与的顶岗实战实训”的五步走新方案,适应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会计行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态发展的需求。

渗透于理论教学与顶岗实习的五步式实训,实现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手段的创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上岗操作能力与专业水平。同时,也可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及最优配置,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解决实训室经费投入有限、设备数量不足与逐渐扩大的教学规模之间的矛盾。

3高职会计技能实训五步走方案的设计

五步走方案是借鉴我国高职院校以往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成果,旨在提高学生的上岗操作能力,以便于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顺利适应职业环境,赋予会计实训丰富的内容和方法,这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系统规范的方案,能弥补我国高职院校当前实训模式的不足。

3.1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五步走方案需要全面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必须完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融入理论教学的专项技能实训就是要求在理论课程学习中给学生安排工作任务,由学生进行账务处理操作,工作任务包括如何建账、原始凭证的识别与填写、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各类账簿的登记,账项的期末调整、对账与结账、编制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综合仿真实训是给学生提供期初账务资料和实训过程中需要的用具,以及模拟企业一个月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

专业核心课程使学生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完成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教师评价或学生自检工作成果,使学生具备独立上岗的职业能力。工作任务由必要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构成,形成以掌握技能为主线、理论学习为支撑的课程结构。

3.2课程内容的调整

实账实训综合了财务、成本、税务等专业知识,学生首先了解模拟企业的基本情况与环境,理解该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处理方法,完成建账、记账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等一整套的账务处理流程。要求学生能处理完成模拟企业一个月的会计核算工作,这就要求课程内容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结合理论与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教师必须有企业财务的实际经验,在实训过程中能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在每一个教学模块结束后,教师总结归纳出学生易出错的地方,当全部任务完成后,学生针对实操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3.3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纳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训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和热情,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可以采纳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互动交流教学法、教考一体激励教学法等。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训成果的客观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不仅要注重对会计技能的考核,考虑到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后是否具备独立上岗能力,而且要兼顾学生自身素质的考核,例如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计诚信意识等。

3.4教学条件的改善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就得增加实训课时的比重,将技能培训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日前来说面临着种种困难,例如教师的教学任务重而难以安排足够的实训课时,导致学生实训时间不够,动手能力不强;实训室的硬件设施投入不足;以及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仅靠课堂教学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善教学条件,建立完善的手工模拟实训室与多媒体仿真实训室,实训室配备各种会计核算的工具,张贴会计核算流程图,拥有工作台、电脑、多媒体投影设备等。

3.5教学成效的检查

会计实训就是一项模拟工作,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这是一种行动导向的学习方法。学生能体验财务工作的全过程,从接受任务开始,严格按照会计核算流程来实施会计工作,最后能自检与反馈,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是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的全面考验,符合高职院校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通过实训能学会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4存在的问题

五步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理论课程的教学也要以会计技能为授课重心,将完整的会计核算流程分成一个个模块,贯穿于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演示指导传授给学生操作方法与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的学习后能独立进行综合实训。

(2)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专业课程内容是根据企业经济业务而设计的,实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学生通过五步走实训,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能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在实训指导中更是如此,在为学生解疑答惑的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懂得怎么做,更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不再是拿着粉笔的传统说教者,而是工作任务的组织者,使学生在企业情境中成功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此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

5结束语

五步走方案是从理论认识和实践运作的角度,借助会计专业核心理论知识而创造的实训教学成果。五步走方案旨在丰富会计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场适应能力,在补充完善的过程中吸收了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涵盖财务、成本、税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知识,是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比较全面的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姗颖.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成本会计实务》课程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5,(32).

篇9

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总目标是: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会计实践平台,以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以会计工作能力的培养和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培养信息化会计人才方面表现出显著的特色。为了完成上述总体目标,提出具体研究思路为:(1)开展模拟化会计过程的实习实训教学活动,通过这种基本实践操作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初步培养学生的会计工作岗位理念;(2)培养大学生参加各种会计类竞赛活动,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得各级奖项同时,获得相应级别证书,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3)尝试将课证赛融合的成果转化,并进行开放建设,协助我校其他专业进行课证赛的集中和转化,在成果放大的过程中。

二、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内容

1.根据课证赛融合需求,筛选和优化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当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依据多层次、宽专业、重交叉、强调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思路对课程教学模块进行了修订。(1)课程设置注重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科交叉的思想,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训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课程、证书、竞赛三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复合性、多样性和前沿性的知识体系。(2)课程安排将单一的课程教学计划模式调整为“并联”加“串联”的三者有机穿插结合的模式,使课程、证书、竞赛贯穿整个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之中。(3)基于课证赛融合的良好效果,将为会计专业相关主干课程打造为省级、校级精品课程奠定坚实基础。

2.依据课证赛机制,创新高职会计专业建设路径。创新提出课证赛融合课程建设,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以赛促训,以赛强技,依据证书获得与竞赛结果衡量专业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际横向联系和比较。基于此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的路径也必将创新和优化。

3.以课证赛融合为切入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证赛融合的背景下,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增加岗位性、应用性、综合性项目,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到突出位置,经过不断优化,许多主干课程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工作中会计信息化场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课程,既培养了一批高技能会计人才,又生产了一定的物质产品,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4.课证赛有机融合助推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自2008年开设课程赛有机融合课程《会计信息管理》,共完成了工商系四届四个专业约1850人的“课证赛”融合课程的教学任务。该课程的开设对学生在会计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彰显了我校会计类人才的培养特色。通过对参加课证赛融合课程学习的200名学生进行追踪调查,得到反馈意见(如下图所示)由图可见,认为对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和有作用学生占到了92%以上,认为对于就业过程有帮助的学生有93%以上。学生普遍感觉经过课证赛融合课程的学习,收获较大,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类似课程的学习。

三、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愿景

1.理念的变革。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在高职教育方针统领下,依托课证赛融合机制,围绕会计工作岗位核算需要设置会计课程,遴选课程教学内容,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实际操作技术与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发展趋势,强调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思路对会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修订。课程设计中具体坚持以下理念:(1)课程设置注重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训环节,不断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围绕课程、证书、竞赛三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复合性、多样性和前沿性的知识体系。课程安排将单一的课程教学计划模式调整为“并联”加“串联”的三者有机穿插结合的模式,使课程、证书、竞赛贯穿整个会计课程学习中。(2)课程开发坚持与企业的紧密合作。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一线会计工作人员及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核心参与会计专业课程建设规划,集思广益,充分征求意见,同时,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经验,对相关会计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解并遴选相关的课程内容。

2.硬件的更新。(1)师资建设愿景。为保证课证赛融合机制下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组织与实施,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全面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对课程体系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1)多种形式实现实践能力培养。根据会计专业特点,会计课程组教师实践能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一方面,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会计部门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的职业资格鉴定,以提高理论能力和培训能力。2)校企互聘实现专业实践技术的提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丰富实践工作经验,增强会计信息化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同时,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会计实务者到学校任教,充实高职教师队伍。(2)课程实训保障条件建设愿景。为了学生能更好的结合理论与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业务水平,弥补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不足,要求建立一批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训,能较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对稳定,配有系列管理制度及实训指导方案,并有相应的经费和人员保障,能有效保证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和实践教学工作。

3.会计教学管理机制革新。将竞赛成果与认证考试融入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从而实现课程、证书、竞赛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学上枯燥的东西可视化,让教学变得简单、高效、有趣。会计专业教学应革新为一种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在一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在疑问中激发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会计专业的教学时间地点安排上,应打破传统的会计教学时间安排,会计课程的教学更多地选择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对有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侧重业务的操作,更要保证课时的交叉安排,注重理实一体教学及半工半学的时间安排和方案实施。

四、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工学交替 高职会计 专业教学 教学模式

一、高职会计教学现状与工学交替教学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会计专业本身的学科性质和行业背景具有极强的特殊性,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与本科会计专业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长期的发展和改革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适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但当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在很多方面并不能满足工学交替教学的要求。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结构、教职工队伍能力素养、教学设施与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认识到了工学交替的重要性和教学优势,但并没有切实建立和完善符合工学交替教学要求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机制,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依据刻板的教学大纲及财会行业特点进行简单的规划,对于会计职业操作中的报表错误处理、错误原因查找、年度账结转、突发状况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教学规划相对简单,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学习到行业实际工作中的重点内容。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及可行性

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被证实适用于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其传统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完全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教育特点。工学交替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可依照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要求和方向,合理设置课程教学框架和结构,按照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教学交替结合进行的方式规划和完成整个课程教学,真正将会计核算学习与会计行业实际职业操作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与人目标。

二、高职会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构建与完善

(一)完善工学交替式的会计模拟教学

根据会计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会计专业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当前的会计专业应切实建立和完善符合工学交替教学模式要求和特点的会计模拟教学平台和教学体制。所谓的会计模拟教学,即根据工学交替教学理念建立会计专业模拟教学实践平台和科学的教学体制,完善会计手工操作实践和会计电算化实践两大实践操作系统,同时将两大教学实践系统细化,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业务操作模拟实践系统、纳税申报模拟操作系统和银行结算模拟操作实践系统,各个实践操作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帮助学生在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真正接触和锻炼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发展工学交替式校外实训教学模式

在完善和实施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还应切实建立和完善与会计专业教学特点及教学规模相符的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训基地,完善和改进会计专业的环境教育和感性教育。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的不足与缺陷,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知识的基础上真正感受会计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在专门的参观人员及校外实训教师的带领下,切实地、直观地了解和体验会计行业最新的工作状况和发展趋向,同时辅以实际会计资料的阅读增进对会计行业工作的了解,弥补校内报表填制与处理、工作流程学习的偏差和不足,与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三)完善和发展校外顶岗实训教学

校外顶岗实训教学是建立在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及校外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的,是进一步锻炼和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校外关系,根据课程实际教学进度定期组织学生到相应的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可根据职责岗位的不同及学生实际学习和实践操作状况安排“两人顶一岗”、“三人顶一岗”的方式组织工学交替实训教学,技能有效降低校外定岗实训工作的压力,又能帮助学生在定岗实训期间增强信心,通过专业的会计专业实训操作指导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在有限的顶岗实训教学资源中切实提升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

(四)工学交替下的生产型实践教学

生产型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在校内外实践和顶岗实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生产型实训教学是弥补校外顶岗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关键方式。高职院校可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安排,针对不同的教学进度制定科学的生产型实践教学项目和实践教学流程,将生产型实践教学合理穿插于每个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合理安排不同实践项目的教师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在全真的会计服务环境和组织中合作或独立完成不同的记账及审计业务。

另外,高年级的学生可在基本生产性实训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安排技能型、专业性的操作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加强基础性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其他专业性操作能力,逐渐建立起承担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工作处理的能力,真正将所学与工作所需联系起来。

三、总结

当前高职会计教学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结构、教职工队伍能力素养、教学设施与环境等多个方面。新时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切实建立和完善符合工学交替教学要求的教学平台和教学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队伍建设、实践教学途径等多方面积极改造,全面建设工学结合下的高效教学体制,引导学生在加强基础性实践操作技能的同时,锻炼其他专业性操作能力,逐渐建立起承担企业日常会计业务工作处理的能力,真正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专业素养塑造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筠.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7):395-396.

[2]桂玉敏.工学结合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09,(35):150-151.

[3]杨归,朱丽娜,王红等.浅谈基于工学结合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2,(2):102-103.

[4]刘艳春,王红春.探讨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3):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