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岗位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21:2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纳税岗位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岗位能力 税收实务 课程建设 创新实践
[作者简介]陈晓红(1971- ),女,浙江绍兴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浙江 杭州 31005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158-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改革的难点在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在课程改革,也就是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有效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更应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重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学生是否胜任实际工作作为衡量课程质量的最终标准,提升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质量。
“税收实务”课程是会计专业职业岗位课程,本课程对办税能力职业技能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关系到企业与税务机关征纳双方关系的和谐。随着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税收法规逐步改革完善,如何因材施教提高“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从关注税务知识到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提高学生毕业后从事办税员的实际工作能力,都值得我们不断创新和实践。
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税收实务”课程总体设计思路
“税收实务”课程以办税员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依据税收征收机关对办税员、纳税单位对办税员的职业要求,分析办税员实际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需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以办税员的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构建基于中小企业办税人员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单项实训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利用仿真的职业场景,运用仿真的业务软件和单据表格进行企业办税业务操作,将教师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学与做过程中。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对学生的税务登记能力、税种认定能力、发票管理能力、纳税申报能力进行全过程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税收实务”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1.分析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组织。“税收实务”课程围绕办税员实际会计工作的步骤及内容,以办税员工作任务为导向来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对办税员工作的整体框架有清晰的认识,从而由关注“知道什么知识”转到关注“如何完成工作任务”,突出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办税员工作任务分为税务登记、认定管理、发票填制和管理、纳税申报,针对工作任务设计相应单项实训,在单项实训基础上,完成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涉税业务综合实训。因此,“税收实务”课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项任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在渐进实训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具体课程教学组织设计及课程教学内容如下表所示。
2.聚焦职业能力,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税收实务”是由抽象的税收法规串联而成但又极具实践性、操作性的课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税收法规,必须强调工作任务,聚焦职业能力,明确相应能力的知识要求,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项目实训。我们把“税收实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为三个模块:税收实务认知、税收实务实践、税收实务提升,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让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理论知识。
税收实务认知模块是“税收实务”课程的入门环节。本环节相应的理论知识为税收法规知识、税务登记知识、认定管理知识、发票填制管理知识以及税收征管法知识,依此设计税务登记项目实训、认定管理项目实训和发票填制管理项目实训,提供仿真的涉税票证供学生实训使用,增加实训模拟的真实感,使学生更真实地了解各类涉税票证的作用和办理程序。实训提供的涉税票证包括税务登记类表、认定类表、各类发票、发票管理类表等,同时应配备相关公司名称处是空白的发票专用章或公司印章,辅导学生在对外提供涉税票证时在指定区域盖章,掌握办税员的入门能力。税收实务实践模块是“税收实务”课程的核心环节。本环节相应的理论知识为我国现行税法体系中的税收实体法,学生应了解相关税法知识,掌握应纳税额计算、纳税申报及相应会计处理,设计各税种纳税申报单项实训项目并提供真实的纳税申报表资料。税收实务提升模块是“税收实务”课程的拓展环节。按制造业、流通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设计纳税申报综合实训项目。如设计制造业的实训项目案例时,可以选择生产应税消费品的制造企业,根据提供的业务原始凭证,完成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以及契税、土地增值税等税种的纳税申报及会计处理。
3.开发特色教材,丰富课程优质资源。随着近几年我国新的税收法规的不断颁布和实施,以及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的深入探索与实践,“税收实务”教材内容及教学体例也应及时更新。依据“税收实务”的课程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结合理实一体的思路,突出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遵循税收实务认知、税收实务实践、税收实务提升认知规律,将办税员岗位能力的职业需求,按教学项目、教学任务、业务案例、知识点进行编写。每一教学项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设计教学内容相应的情景业务,开发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的优质教材。课程教材以办税员工作任务为课程主线,在此基础上展开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阐述,突出教材内容的职业性。先设计单一税种任务项目教学,再安排企业综合纳税实务项目,让学习按渐进认知模式完成办税员工作过程的演练,突出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实训教材应分解办税员的基本工作任务,按工作任务再细分子任务,设计好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案,提供月初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企业某月份的综合纳税业务处理。提供的经济业务应避免文字描述,并注意经济业务的连续性。
4.融会多种教学方法,协同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税收实务”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课程内容多,知识容量大,涉及大量的税收法规知识,内容抽象且难于理解,给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而恰当运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教学法能提高课堂效果。可以在课程教学初期,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组织学生进行真实环境下的现场教学。如组织学生参观国税局,了解办税大厅的岗位及职责,了解办税业务流程,对真实的办税场景及工作范围有一个感性认识,亲身感受中小企业税务工作流程。在每项任务学习之前,结合本任务所学习的内容,设计一个导入案例,通过创新情景、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和学生一同讨论、寻找解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随时掌握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不断思考下一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对相同性质或不同性质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不同企业在经营活动涉及的不同税种、个人取得各种收入涉及的税种、同一经营活动涉及多种税种的相互关系等,从而促使学生加深对税收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三、“税收实务”课程创新建设的保障
1.外引内培,注重素质提升,加强“双师型”的教学队伍建设。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学队伍是课程建设最为核心的关键要素,教学队伍结构及教师素质直接决定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成效。课程组应规划好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和培养方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兼结合、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多层次、多渠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一是推行团队内教师的互动。对刚加入课程队伍的新教师,安排一名有实践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学习课程的建设方案、课程教材、课程标准、教学PPT、教案设计思路、课程授课方法以及评价标准,保证实训课程教学进度、深度和评价的一致性。二是推行团队外专兼教师的互动。课程建设应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除了校外兼职教师来校授课、讲座的教学形式外,在师资培养计划中适宜安排校内教师的挂职锻炼、下企业调研以及带学生进企业现场教学,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 使专业人才培养更符合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2.校企合作,注重实用有效,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实训基地的开发既能保证学生的实训需要,也能提升教学团队的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指税收实务实训基地建设,包括实训环境建设、实训软件购置。实训环境可以按照企业端和税务端环境设置,实现实训氛围与职业环境的融合,配置课程教学软件和实训软件,满足学生课程教学和税收实务模拟实训项目的教学需要。校外实训基地负责课程现场教学和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等需要。课程组组建校外实训基地时,应避免流于形式的协议基地,注重学校与企业间的内涵合作,真正发挥实训基地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成立实践教学管理组织,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完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及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与机制上,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3.工学结合,注重职业能力,重视“税收实务”课程实训的组织。“税收实务”是理实一体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运用多种方法来融会贯通税收法规知识,由于课程容量及课程性质地位,在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中应安排为期一周的专项课程实训――“办税模拟”实训课程。在“办税模拟”实训中,可以将实训班级分为企业岗位群、银行岗位群和税务岗位群三个实习群。通过模拟企业、税务、银行之间形成的业务链,让学生感受经济业务的发生过程,尽量创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业务量来配置岗位人员,一般每个企业岗位群主要设置办税员岗位,银行岗位群可以设置出纳和会计岗位(办税员),税务岗位群只设置税务员岗位。根据实训班级的人数增减每个模拟企业岗位群的办税员人数,并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轮岗,综合提升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建议
高职教育是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应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会计专业是各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其实践教学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专项实训为主的校内实践教学和以顶岗实习为主的校外实践教学。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制于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信息的保密性及岗位的稀缺性,使得校企合作单位在提供少量的会计岗位以供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时,无法像理工科学生那样从基本的“学徒工”开始培养,通过一定的磨合期逐步过渡到能够独立承担具体操作任务的“熟练工”,而是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能力,掌握会计核算的相关技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承担相关会计任务。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掌握常见企业会计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突出了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现状
(一)对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仍有部分院校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从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理论学习中,因此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多而杂,但实践动手能力却相对弱化,造成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正式参加工作时实际处理业务的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承担具体会计工作,竞争力不足。
(二)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仿真性不足
实训教学在范围上通常只针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并且通常围绕会计核算流程(即: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展开,机械且重复。忽视了会计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和具体的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使得学生只会根据资料填凭证、登账簿、编报表,而对除此之外的其他会计知识知之甚少。
(三)缺乏精干、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
实践课程的校内指导教师多由专业理论课任课老师担任,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对于实践经验较为缺乏,致使教师任教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影响校内实训教学效果。
(四)校内实训设施设备过于简陋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室设施设备较为简陋,仅配备了实训印章、会计科目盒或会计电算化核算所使用的计算机等基础设施,不能承担系统的会计实训任务。
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一)从思想上重视校内实践教学,提高校内实践教学的地位
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到会计校内实训教学在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知度,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提高其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其就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和岗位扩展及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将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化、精炼校内实践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
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会计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开设校内实训课程,使其校内实训课程要形成体系。笔者认为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校内实训至少应包括出纳实务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模拟实训、成本核算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等专门训练,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出纳实务等专项实训,加强学生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申报等方面的技能,以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实训时不能仅仅以经济业务的简单会计处理为实训内容,要脱离填凭证—登账簿—编报表简单循环的实训模式。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这笔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之外,还要掌握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处理依据。例如,企业外购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通过银行存款进行支付。对于这笔经济业务可能涉及到的会计科目会计专业的同学应该都很清楚,但材料如何办理入库手续,会计人员记账流程和记账依据,支付货款的具体流程和手续大部分同学则不甚清楚,因为这笔业务里面记账科目和记账金额取决于企业所采用的材料计价方法,记账流程和付款手续则取决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再比如说企业增值税的计算,同学们都很清楚当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但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仅仅计算出当月应纳税额是不够的,后面还有申报表填制、纳税申报等相关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这些后续工作的相关流程和手续也是实训时需要训练的。
再者要注意实训内容与日常工作的关联性。实训用案例是死的,而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却是千变万化的,鲜活的,实训中一定要注意案例的拓展,不能简单的就这笔经济业务如何处理作为全部内容,要适当的向条件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进行延伸。如在上一个案例中,企业外购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已入库,款项通过银行进行支付,在讲解时可以采取分析—判断—处理—拓展的教学模式。同时为加强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知,在实训中应适当加入分组分岗实训的内容,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该岗位应完成的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四人一组分岗实训为例,通常可设置一名出纳,两名会计,一名会计主管,通过岗位分工分别承担不同的会计工作,然后在实训期间内通过组内或组与组之间的岗位轮换让一名同学分别从事出纳、会计、主管岗位,以实现岗位轮换的目的。
(三)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为保证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效果,会计校内实训的指导教师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方面的交流,鼓励和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教师通过实际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加快知识更新,在教师总结和积累的基础上再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种方式下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教师和学生双方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从工作一线引进会计人员以校外兼职教师的身份承担校内实训指导工作,这种方式下要注意对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四)加强校内实训场地建设和升级,营造高仿真的工作环境
合理的配备实训设备,创造与实际工作相近的实训环境,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会计工作氛围,从而全身心的融入实训。需要注意的是,实训环境的创造不应仅局限于企业一个财务处或会计科的工作环境,因为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有时由于工作的需要还要到银行办理结算或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等相关业务。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开辟银行业务办理区、纳税业务办理区,将实训环境适当的对外延伸,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的全貌,对其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有一个系统的练习。
三、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想
根据专业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岗位,在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会计工作的任务特点,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需求与会计岗位分工情况,设计专业实训项目,以期构建由课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构成的“四个实训步骤”,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构成的“三个实践技能层次”,以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二轨”并行的“四步三层二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证”的实践教学方法,努力实践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丹,陈建松.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9第3卷第4期.
[2]郝丽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今日财富.教育视窗.
[3]王丽娟.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科研项目:本文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2年度立项课题“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j201218),课题负责人:胡志容。
作者简介:
程范涛(1981-),男,硕士,实验师,现就职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财经学院,从事会计专业课程实训指导与教学管理工作。
篇3
【关键词】税务会计 教学改革
《税务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的学习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企业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的相关理论知识,能对企业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会计核算并且会填制纳税申报表。通过近些年我们对企、事业单位及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跟踪回访,了解到企业需要的是岗位适应性强、实用型的会计人员,而过去我们税务会计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税务会计教学实践,初步探讨如何适应企业需求对税务会计课程进行改革。
一、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太多,实践教学太少。现有税务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如何计算各种税费及其会计核算,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内容,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的热情不强,教学实效不高。而税务会计教学的目的在于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的应用,这就要求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因此必须改革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税务会计教学主要采用以老师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经常是台上老师讲的精疲力竭,台下没有人听,整个上课过程就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此外,尽管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为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创造了有利的硬件条件,然而由于相关软件的利用水平不高,呈现出两个极端,或是密密麻麻对教材内容的直接再现,或是仅保留章节标题及少量提示,这样的课件无益于解决税务会计授课难题。
二、《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策略
针对《税务会计》课程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综合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
税务会计课程教学直接对应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岗位和中介机构税务岗位,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办税业务岗位的日常工作就是根据税法的规定及时申报纳税,履行企业纳税义务。据此,我们的课程设计以完成办税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具体来说,教学内容既有税收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二)在教学中采用了网上报税软件,提高学生网上报税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利用学院的网上报税实训室,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报税的实际操作。对实训室的设计,我们是根据办税员实际工作环境模拟教学场景,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式组织教学。网上报税教学所需的经济业务内容、账证表和软件均来源于实际工作的仿真,借助相关的报税软件,指导学生进行网上报税,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课程教学和实训室教学联系起来,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必须培养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互动式学习,
让学生参与案例的设计。很多老师喜欢在课前把所有的课程安排都做得很细,包括案例中所用的数据。我认为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成为案例的设计者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种方法不是说教师让学生独立架构一个案例,而是教师提供一个案例中的框架,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往案例中添加贴合实际的数据,学生自己设计数据提高了其课堂积极性,学生自己设计数据还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的感知兴趣,让他们主动去观察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与课堂有关的东西,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
(四)采用任务驱动法主导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课程改革之前的课堂教学过程通常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主,通过老师的讲授带领学生进入未知领域。而在我们现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寻求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教师只是引导者和课堂组织者。对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教学,根据给定的与实际工作岗位相同的工作任务,老师只作基本的讲解,指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和思路,由学生依据给定的与实际工作相同的原始凭证,自主判断该项业务是否纳税、纳多少税以及如何申报纳税,最终要求学生拿出根据原始凭证通过会计核算得出的纳税申报表。
(五)树立学生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影响学生自信心的原因,有的是部分学生对于进入高职院校有悲观失望情绪,同时又受到整体环境影响,从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师生关系也是影响自信心的重要因素。要教好这些学生,就必须研究他们的心理状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
综上所述,采用这套教学方法改革与改革之前相比,学生课下的学习从盲目性转向有目的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了,思考问题更加深入,学生渴望与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的劲头增大。因此,学习效果大大提高。而且,通过教学改革增强了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提高了学生就业后的适应、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税务;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
[ 中图分类号 ]F 812.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673-5838-(2009)12-0012-02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在税收制度日益完善的今天,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纳税人,税收成为了联系国家、企业和个人的重要经济纽带。所以,税务作为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许多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税务课程主要包括税法,财政与税收、企业纳税会计和纳税筹划等。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威胁到部分企业的生存。节约企业的成本支出是在危机下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众所周知,通过纳税筹划,可以令企业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最大限度增加企业效益。所以,企业非常需要掌握税务知识的人才,不仅为企业解决日常经营活动的纳税实务,更重要的是尽量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具体运用到企业战略与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节约企业的纳税成本。
对于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向社会输送具备现代税务观念以及理财能力的毕业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我国高职院校税务课程的教学方法的做出了思考,谈一些体会。
一、 税务课程的特点
税务是适应纳税人经营管理的需要,将税法基本理论同纳税活动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纳税人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及兼并、重组等事项做出筹划和安排,以实现最低税负或延迟纳税的一系列策略和行为。税收筹划也是企业理财的一门技巧。税务课程具有法律性、专业性、融合性和筹划性的特点。
所以,税务课程是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审计专业、财务管理以及管理学等财经类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税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应用型学科,该特点决定着该课程既要重视理论教学,更加要重视实践教学。
二、 税务课程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税务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侧重点,更多地强调了税务理论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端:
(1) 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我们的课程设置应该从企业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以经营过程中所经常涉及的税务处理为主要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地讲授那些企业较少涉及的小税种。
(2) 教学内容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一般来说,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具有形象思维比较强,而抽象思维相对较弱的特点。形象思维强的人,能较快地获取经验性和策略性的知识,而对于陈述性的理论知识却相对排斥。
传统税务课程的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单方面讲授为主。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一般都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缺乏主动思考的空间,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比较沉闷。
(3)教材和配套练习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基于我国的税收立法经常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不断修改的现实,税务课程的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随时更新。但是除了一些资格考试的指定用书外,现在市面上很多教材和配套练习的内容都是比较陈旧的。教材和配套练习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4)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没有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税务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训练,容易造成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差的问题。
三、 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努力更新和改善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多样化教学,强化实践培养教学方法,探索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把握课程重点
税务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是企业经营活动涉及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受教学课时所限,应该把这些作为重点,仔细讲授,而可以把那些较少接触的税种作为让学生课外自学的内容。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模块化
所谓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分解为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职业课程的设置标准叫做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通过课程各模块的设置可以真正达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可以整合课程资源,避免重复教育带来的资源浪费。
这些教学模块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打破了传统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将必须掌握的理论融入各技能模块中,从而实现理论为实践服务、知识为技能服务。
税务课程可以按照税法的特点划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和行为税等模块。其中,流转税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依此类推,每一个模块都可以进一步划分若干个子模块。
3.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分析税务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从大量的实际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经过加工整理,给学生以实际感受,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以巩固其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务管理的模块化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际的税务问题作为案例,设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情景教学,让学生做实际工作中角色的扮演,开展分小组的团队合作,通过团队之间的竞争,引导他们换位思考。这样可以让学生始终站在企业的事务层、管理层或者决策层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充分理解企业税务处理的各个环节。
而且,教师应该选择贴近生活,容易被理解的税务案例,充分考虑案例的针对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案例的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共同探讨追求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最优方案。通过自由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观念和创新性思维。同时,多鼓励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习活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和适应能力。
4.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增加实训环节
按照传统的做法先讲理论后讲实践,学生由于没有感性认识,很难深入理解这些理论,而如果将实践技能全部学完再讲理论,则学生在做实践项目时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克服两者分离教学的不足,我们现在的做法是将相关理论教学内容嵌入各个相关工作项目中,穿插到企业办税业务的操作过程中,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运用财务软件,增强对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训练,特别强调了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如何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与规章统一起来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增加实训环节,模拟网络的纳税申报和专用发票的填写与使用。
财务软件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财务工作平台。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实现税务电算化,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还可以改革税务课程过去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尝试将笔试和上机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引导高职学生更加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四、 小结
在税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方法,按照实际岗位需求设计教学模块、准备案例、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以计算机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在模块化教学中突出实训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考虑到财经类院校的高职毕业生大量到企业顶岗实习困难相对比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很有必要探索能够提高财经类高职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直接对应企业财会部门的办税员业务岗位,以企业办税员业务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税务登记、税金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会计处理等相关的税收知识和技能为教学内容,以企业办税业务岗位处理业务的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通过仿真或全真的业务实训,使学生掌握一个财经工作者必备的税务会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摸索出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更佳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开焰.税法与税务会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2] 吕福智.纳税实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篇5
《会计综合实训》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课程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企业一定阶段的经济业务进行完整处理的教学活动,是学生毕业前最后的一次重要而全面的训练。财务会计实训教学既能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提高会计教学质量。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训教学课程两部分。会计理论教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一般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但会计实训课是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从而对会计工作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还可以提高其职业技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但现在传统的实训模式比较死板,不能将实训的功能完全体现出来。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实训只是采用单一岗位制,从看原始凭证到最后出报表完全是一个人完成,以至于学生做完工作都不知道自己处于什么岗位,不知道哪些岗位该做哪些事情,思维比较混乱。
对此,老师上课r可以采用轮岗实训的方式教学,比如:书中一共有4个月份的经济业务,分别是1,2,3,12月份,后面月份的经济业务比前面月份的经济业务有重复,但也相应的增加了一些内容。学生在课程中分别扮演着财务部门的各个角色,分别是业务员,材料会计,销售会计,成本会计,薪酬会计,总账会计,出纳。老师在上课时可以这样安排教学内容:在第一个月份让学生们熟悉所有的财务岗位,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轮岗实训。比如:
这是一笔出纳填写的银行进账业务,出纳填写银行进账单一份,在支票正联后背书,将银行进账单和支票正联送交银行进账,并取得收账通知交销售会计做账。分别是出纳,要填写银行进账单,销售会计,要根据出纳填写的进账单编写会计分录。在第一个月的实训中,我会让学生们既填写进账单也编制会计分录,但是,第二个月,我就会让学生先针对这笔经济业务进行分析,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当出纳,一组学生当销售会计,分别完成自己的工作,等到三月份再遇到类似的经济业务时再让两组学生轮换岗位做一次,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当然,分岗实训的问题在教学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中的会计实训软件来解决。
教材内容涵盖不全,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训素质。目前实训课程建设只注重会计核算技能,忽视了会计的其他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比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只要求学生完成“凭证一账簿一报表”的循环,综合性不强,多样化程度不高,对于填制纳税申报表,如何去银行办理业务,填制单据、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并没有过多涉及。而且学生在学基础会计或者财务会计时从账簿到报表的会计处理程序已经接触过了,模拟实训也不能重复得太多,所以老师在选教材和讲课的侧重点应该偏向后面的内容,像纳税申报表的填制,如何做税收筹划,这些也是很实际的问题。
上课总是老师来讲,并没有深入社会实践。对于会计模拟实训这种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应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比如一学期72学时的课,可以拿出10-20学时来聘请社会上,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士来校进行指导,他们讲的都是最新,实践性最强的内容,这样的合作会让实训课程内容更丰富。
比如:企业成立时如何办理营业执照及工商局每年的年检工作;办理完证照后刻章工作、都需要刻什么章及功能;如何办理银行开户工作,及注意事项、每年的年检工作;办理完营业执照后会计人员如何完成和国税机关、地税机关的对接工作,顺利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期工作;会计人员对接完税局后,如何准备会计申报工作,准备好国税和地税网上申报,各种申报方式介绍,初始申报。像这些内容都是书本上很少涉及,但实践性非常强的。
篇6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高职会计;专业技能;实践教学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国际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也逐渐引入,只注重教材内容的“学科化”引起的问题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提出“非学科化”,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学科化”束缚,重建新的课程体系已迫在眉睫。“模块化教学”是近几年教学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而流行的教学改革话题,随着对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及各类学校的关注。
一、模块化教学理论
模块化教学理论是一种注重现场教学实训和核心技能培训的科学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指导下,我们一般把相关职业技能学习参照其活动顺序和性质划分成几个活动板块,划分后的学习活动板块存在内部联系的同时又互相独立,任何一项学习活动成果只是完成其中某一项任务。模块化教学模式就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按职业岗位群,将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划分成各项技能,依此建立若干个教学分模块或子模块,从而使每个模块对应有目标能力、课程设置和技能训练,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同时,每一个板块都是职业技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完相应板块才能拥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如果某一板块成绩不佳,只要专攻该模块即可。如此设计,有助于学生有重点地进行灵活学习。
怎样使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怎样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技能,怎样在短期内高效率地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人
才,增加就业率,模块化教学模式值得探讨。现在,我国不少的高职院校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如湖南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
会计专业“六模块”教学模式,衡阳技师学院提出的“模块式教学与一体化教学”模式等。
二、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会计专业核算岗位化的特点,我国的高职学校应大胆地借鉴国外职教广泛推行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专业教材的编写实现模块式结构,教学与实践深层次地紧密结合。同时,应注意理顺专业课程之间、专业课程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与层次,以模块式的教学基本要求与教材作为构建模块式教学的重点。
模块化教学理论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践内容方面的模块化。实践活动不要求必须与课程教学一一对应,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理论不同的课程的教学实践活动部分搭配,组合成相互补充的教学实践模块,当然还可以将相同理论的教学实践活动分解成几个教学实践模块。另一方面是实践岗位模块化分工。就是在会计教学实践中,我们参照企业会计岗位的实际工作情景和岗位职能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并据此安排学生实训中试着交替扮演各种角色的财会人员,让学生通过扮演相关角色,熟悉相关的财会岗位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要求。
三、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
要想建构高职会计模块化教学实践体系,我们就要打破固有的狭隘的课程理论导向,就要注意突出实训内容模块化和岗位分工模块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其应用能力,注重课程的情景性,将所学知识应用在工作过程之中,让学生把学习模拟演练和日后的工作实际操作相统一,实现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模块化构建程序
1.参照高职会计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
2.根据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构建课程实践
模块。
3.专业实习模块(包括毕业实习)。
(二)高职会计专业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设想
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情况和模块化教学理念分析,我们可以将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践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是学习专业模块的基础,分为会计专业教育和专业基本技能两大模块。
2.专业技能应用模块。首先学生要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其次要具备最基础的核算技能;第三,具备税额计算和纳税申报的能力,每个企业都要面对纳税申报工作,如果能有与税务机关良好的协调和沟通能力,那么就能为企业赢得优越的纳税环境。另外,投融资知识、审计知识、财管能力等对高职会计人才也很重要。
3.专业实习模块。专业实习模块以让学生熟悉企业会计知识为目的,培养能胜任企业各种会计岗位工作相关能力。专业实训课程涵盖工资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出纳岗位模拟实习、往来核算岗位模拟实习、收入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固定资产核算岗位模拟实习、利润核算岗位模拟实习、税务会计岗位模拟实习、成本费用核算岗位模拟实习、报表编制模拟实习、总账会计岗位模拟实习、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等。
4.毕业实习模块。毕业实习是对实践教学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可采用毕业论文的方式来进行。
上述四个模块构成了会计专业新课程的教学体系,它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更践行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目的的培养宗旨。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又以教材革新为中心,它将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会计理论的学者、会计职业的专家、会计教学的教师共同参与并组织实施,而由此引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研究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朱芝洲.高职财务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教育与职业,2002(01).
[2]许久霞.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4).
篇7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通过教育的实践,增强和培植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高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想,通过实践取得有实际意义的创新性成果。实践教学对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定位和科学构建直接影响着学生各种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现代社会对会计学相关专业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准确定位会计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会计及相关专业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二、现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明显的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也得到较高的提高,但是在实践教学方面还没有完全达到高要求,现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硬件配置、轻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经费投入基本是用于购买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桌椅等,但是对于实践教学模式、实验课程项目开发和设计投入研究经费太少。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依然是沿用十几年前的模式。
(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落后
在实践教学目标上各专业主导思想落后于实际需求,没有形成以市场调研为基础的学生培养目标定位机制。对学生的培养仍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导向,没有将专业教育、技能培养与创新能力培养、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
(三)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
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分别立足于本专业,没有从学科建设和发展高度进行合理整合和优化。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实验项目的设计更多地从各专业出发,缺乏从整个会计学科高度根据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进行合理整合。
三、会计学科创新实践教学策略
创新实践教学,职高专院校可以通过建立以专业实践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科学编制职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提高教师能力和素质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教学等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创新课程设计、创新校内实践教学、创新校外实践教学这三个方面的环节。
(一)创新课程设计环节,重视会计核算能力培养
专业的主体是由若干门专业课程构成的,专业课程是专业的细胞。由于每门专业课程都有其自身的教学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求每门专业课程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课程设计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是机械的指导思想。创新课程设计环节的核心设计理念就是将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按照工作岗位需要对教学知识点进行重构。在这一总体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每门专业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
《基础会计实务》课程设计中,可采用层次结构设计思路。按照学生初学会计知识的认识规律,将课程知识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组织教学,即:会计工作认知、建立会计记账程序框架、借贷记账法运用、会计实操技能,通过四个层次之间知识叠加、层层递进,将学生逐步引入到会计工作情境中,建立起对会计工作的总体认识。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设计中,可采用岗位模块结构设计思路。按照企业设置的不同会计工作岗位,将课程内容分为六个岗位模块组织教学,即:现金出纳及会计核算岗、采购核算岗、销售核算岗、成本核算岗、总账核算岗、税金核算岗,讲授每个工作岗位所涉及到的会计业务核算内容和要求,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工作岗位的主要业务。
《纳税实务》课程设计中,重点加强两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首先专业能力。让学生能完成中小企业与基层单位的税款的计算、申报、缴纳、会开发票,能熟练操作纳税申报系统,会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其次社会能力。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能与工商、银行、中介服务、客户等单位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纳税要实务,能进行自我批评的检查,具有工作责任感。
在教学中,突出示范教学,要让学生参与进来,跟随着教师的示范模拟,以掌握技能。在会计学科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和技能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如在参与性实践中对记账凭证的填写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记账凭证的登记工作,教师应该为学生搭建自主实践的平台,让其开展自主实践,培养会计核算能力。
(二)创新校内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解决问题能力培养
在我国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仍然是学校内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内虚拟工作实训室,深入挖掘校内实训资源。积极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开展专项集中实践教学。会计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会计专业岗位技能培养的要求,分别建设以会计核算能力实训为重点的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以会计管理能力实训为重点的ERP实训室,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会计监督能力实训为重点的会计实训展示室,以会计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和竞赛为重点的会计技能比拼实训室。通过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丰富了校内实训资源,为本专业每学期开展的两周专项集中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切实落实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积极创新各种传统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动脑筋思考,承担案例中决策人的责任,识别问题,提出目标和决策标准,找出各种可行性方案,并作出判断、决策和制订实施方案,从而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财务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情景进行问题质疑。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创设分析和解决财务问题过程中的情境原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调动参与问题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运用反思消化提升。反思这一过程在案例这一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它能帮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豁然开朗,少走弯路;在案例分析结束后总结反思,能提高学生财务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运用项目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院校应积极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实地观摩、专题讲座、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培训使高职院校学生能够及早走出校园,接触社会,较快较好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处理实际问题。创新校外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更好满足市场对操作性人才需求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专家请进校园,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邀请具有丰富会计实务工作经验的专业工作人员进入课堂,可采用专题讲座、参与课程设计、指导学生操作、点评作业成果等互动环节,一方面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为师生创造了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师生树立奋斗标杆和努力方向。
学生走出校园,体验实践教学环节。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采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途径,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学生实地观摩、座谈交流、优秀学生假期顶岗实习等互动环节,为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创造机会。特别是优秀学生假期顶岗实习制度,可在学生中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激励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8
摘要:高职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面向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关键。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任务驱动;角色体验
四平职业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2004 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被我校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9 年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吉林省特色专业。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将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考试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从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不断修订、教学效果的不断评价、教学实践和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三分六结合”的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明确
通过人才需求调查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论证,确定本专业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事业和金融机构,具有良好的操作规范、严谨细致的会计职业素养,掌握助理会计师必备知识、专业能力和业务技能,从事出纳业务、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和财务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职业发展空间的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目标概括为:讲诚信、会做账、有发展的会计。
二、教学团队专兼结合
四平职业大学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2012 年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目前有15 人,其中专业教师13 人,校外兼职教师2 人,高级职称1 人,副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企业专家2人,1人既是注册会计师又是注册评估师、注册税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4人,经济师4人。有经验的教师被企业聘为企业的技术顾问和企业人员培训工作,并得到企业的好评;中青年教师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到企业一线学习相关的会计专业经验,掌握企业实际会计业务流程和要求,然后再把经验和经过加工的企业经济业务资料带回学校,运用到各科教学中,提高了教师“双师”素质,也提高了实践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体现工学结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熟悉企业财务流程的专家、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的校内实训、顶岗实习进行指导。一方面,使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更贴近企业需求,增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另外一方面通过与企业专家的交流和学习,带动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及时适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势必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们专业教师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社会调查在界定的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共同商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内容,不断适时地调整专业教学模块。
四、职业岗位能力设置科学合理
通过综合深入企业会计一线岗位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建议,会计电算化专业主要职业岗位有出纳岗位、结算会计岗位、成本核算员岗位、材料会计岗位、总账会计岗位、往来会计岗位、收入和利润会计岗位、资金会计岗位、工资会计岗位、固定资产会计岗位和会计电算化会计岗位。
五、构建“三分六结合”专业技能培养教学模式
“三分”。即教学案例分行业,教学体验分角色,教学内容分岗位。根据用人企业对不同行业会计人员与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专业教学与分项实践,增加就业上岗的针对性和专业综合性。“六结合”,实现课程内实训与课后实训相结合、会计阶段实训与会计综合实训相结合、学校校内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手工会计实训与会计电算化实训相结合,课程学习内容与考核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校实训内容与企业实际业务内容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
六、课程改革、考核改革等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会计电算化专业有5 门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所有的教学案例资料均来自企业的真实资料,课程教学实现各课程均使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改革,加强了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七、教学手段、方法突显实践能力
1.案例教学法,教师利用假期走出去到企业实际岗位找案例,把企业的专家和一线的会计师请进课堂来,把企业的业务资料拿到课堂给学生使用。
2.网络多媒体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理论学习与实际的脱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3.实务引导法,即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这种方法在讲解凭证、账簿和报表时运用。
4.角色体验教学法,让学生扮演企业不同的会计岗位角色来体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角色扮演能够使学生在自己扮演的角色中体会、领悟会计职业的内涵和精髓。
5.以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任务驱动法,在课程的教学中以各项工作岗位为具体任务,采用真实企业的案例资料,以完成每一任务为目标,让学生根据会计实际工作过程所需技能的操作方法和规范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产生对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需求,针对其需求引入相关理论知识,用工作任务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训练,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实践理论一体化。
6.以赛促学教学法。每学期会计电算化专业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财会技能知识竞赛、数码字书写竞赛、珠算、点钞竞赛等,让学生参与到各种竞赛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业务处理水平和标准化操作技能,通过开展各岗位技能比武,为学生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积极带领学生参加省级会计技能大赛,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八、完善实训环境和实践基地建设,创建良好的实训条件
本专业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是实现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会计电算化专业现在已经在四平及周边地区建立一正药业、修正药业、四平红嘴油脂有限公司、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平隆百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四平巨元换热器有限公司、吉林健隆实业有限公司、四平禾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等十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在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需要。会计电算化专业现在校内有一个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和一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基本在现有的这个手工模拟的基础上,准备再构建一个集银行、税务、企业财务各岗位为一体的模拟实训室,并购买必需的模拟工具;更新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设备,新近更新了计算机,升级了erp财务软件。
九、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不间断
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习、实训由于受到会计工作本身保密性的限制,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影响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继续完善现有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和“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校内专业实训量,同时以实际企业的业务资料为载体,依托“用友”财务软件,进行边教边学边练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专业课内的实训;第一学期设置独立一周的会计阶段模拟实训,第二学期设置独立一周的纳税模拟实训,第三学期设置独立两周的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第四学期设置两周的分行业分岗位的会计实训,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全部为毕业顶岗实习,做到了岗位技能训练不间断,缩短了与实际工作的偏离,也满足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训实习的教学要求。
十、与企业进行课程开发,教材开发走校企合作之路
会计电算化专业正在与四平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和吉林帝达饲料有限公司两个企业合作开发《基础会计实务》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同时开发教材。在企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设计,参照职业标准,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企业专家参与整个开发过程。结合职业能力要求,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实训项目,将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
十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技能考核方案
继续深化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测试,增加“校内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证书”。在取得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同时,增加了“校内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证书”证书,“校内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证书”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中贯穿始终,此证书包含如下几项会计电算化专业基本技能,第一项技能为财会专用字书写和数码字书写,此项技能在《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内完成,该技能训练的要求是会写大小、高度、倾斜度均规范的数码字,会写规范的财会专业字;第二项技能为财经应用文写作技能,该项技能在《财经应用文基础与应用》中开设,最后以课程成绩作为此项技能审核依据;第三项技能为计算机技能,该项技能包括汉字录入,办公软件的使用,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开设;第四项技能为珠算运算能力;第五项技能为点钞技能。高职学校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不断改革的过程,优秀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更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实践、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张洪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29期.
篇9
关键词: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3-0048-02
一、高职教育中实训体系构建的重要性
社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是确立教学方法改革方向的重要依据。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记账员,而是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会计人才。社会需求的变化使会计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了鲜明的专业特点和时代特点。
为了适应新形式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根据新会计准则和目前企、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业岗位划分来开展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一批实际动手能力强的专业队伍,真正实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零距离”上岗,为社会缩短人才的培养时间和节约人才培养费用是当务之急。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本文作者认为应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强化实务”为原则,通过建立多课程、多环节、立体化的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课堂实践环节是在讲授每个知识模块后安排的小实验,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校内实训使学生全面掌握一个会计主体是如何完整地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外实训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与条件下得到真实的业务技能的训练,增进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高职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衍接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课程的设置一般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大模块,必修课又分为公共课、技术基础课和技能专业课三个模块,其中最核心的技能专业课中安排的课程基本上是《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这几门。为使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实现完美的结合,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安排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前后课程的衍接。如应先安排《基础会计》课程,再安排其他课程。《企业财务会计》宜与《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的开课时间一致等。
(二)要注意教材版本的选择。即不能使用偏重理论的本科教材,也不应使用知识内容过于浅显的中职教材。在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和出版社的努力下,已经有大量的高职教育层次的教材出版发行了,但良莠有别,需要用心臻选。
(三)课堂实践环节不能仅仅是对任课老师的一种口头要求,而应把它在教学计划上体现出来,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措施来督促实施。
(四)在这些核心专业课程讲授完毕后,需安排相应的配套集中实践教学,如《基础会计》课程后安排出纳实务仿真模拟实训、单证仿真模拟实训等,《企业财务会计》课程后安排手工业务仿真模拟实训,《税务会计》课程后安排电子报税仿真模拟实训,直至所有专业课程教学完毕后安排专业顶岗实习。
三、高职会计实训体系的内容
(一)课堂实践
课堂实践环节是在讲授每个知识模块后安排的小实验。这种实训方式贯穿安排在各门专业课程的讲授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针对某一知识点而设置的,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学生的理解力来选择适合的实训内容、实训时间和实训方式,花费的时间可能是1个或2个课时,也可能十几二十分钟,一般是随堂进行,具有便于组织实施、灵活方便、经济有效的特点。
会计专业课程对没有实际社会经济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是抽象、晦涩的,因此,通过课堂实践有利于学生及时消化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校内实训
从目前各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来看,统一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真正的实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目前校内实训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最主要的手段,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
传统的校内实训内容主要包括手工模拟实训和电算化模拟实训两个部份。
1.手工模拟实训是在完成《企业财务会计》或《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基础上安排的,是指通过提供各种单证、账表等会计核算用具,以真实的企业经济业务(一般经过筛选,选择有代表性的)为案例,以3到4个学生为一个小组,模拟不同的岗位,从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各种明细账、总账,到编制报表等会计核算步骤来逐一进行训练,达到培养学生传统手工做账的能力。
2.电算化会计实训是在完成《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础上安排的,是指让学生通过操作电脑应用软件(目前主流采用的是用友U8系列、用友通系列或金蝶K3系统)来完成从建账、基础档案编制、日常业务处理到报表编制等一系列会计核算工作。在实施电算化会计实训时,所选用的账务资料即可以是新编的,也可以是沿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的,最好是后者,这样就能和手工会计模拟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变成一种相互印证的实训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随着校内实训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实训内容已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近年不断有新的实训内容被采用。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电子报税模拟实训》,它是根据我国税务机关为加强税收征管,现在基本采用电税系统的现状,在《税务会计》课程结束后,配合进行的集合了增值税电子报税系统、企业所得税电子报税系统和个人所得税电子报税系统等多种税种电子报税过程而进行的实训。学生通过电子报税教学系统的模拟实习可以全面子解并掌握电子报税的系统设置、票据的录入与审核、申报表的生成与审核及纳税申报等电子报税的操作过程,为毕业后工作更快上手打下扎实的基础。此外,审计模拟实训、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也正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启用。
(三)校外实训
因为会计信息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特性,使得组织学生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成为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它又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最有效的方法。所以,如何开展好校外实训,是决定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问题所在。
目前,基本上所有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上都有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安排,但很多院校采用的是放羊式的管理方式,即让学生自己去联系实习单位,老师只需保持与学生的联系,确保学生不发生意外事故就行了。这种方式使得实习效果不能得到有郊保障。因此,我们应采取有郊措施来确保校外实训的正常进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主要措施有二:一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校方与企业(特别是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系沟通,在双方信任的基础上签订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形成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是创办以满足学生实训为首要目的的校办企业。但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各种因素的制约,成功的不多。
四、高职会计实训体系的实施
(一)首先应制定完善的会计模拟实训大纲和计划,选用或自编规范的实训教材。然后根据每学期的教学安排来落实实训教学大纲和计划,将实训内容穿插在课堂案例教学、专业课程模拟实训及各类讲座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
(二)培养和引进教育师资。高职院校应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实务培训,引进或聘请持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实务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会计人员作为实训指导老师,组成一支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三)加强完善实训室建设
1.改进实训的组织方式。为了使会计模拟实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建议采用分工式、分段式的模式。所谓分工式即在模拟实训时,模拟设立不同的工作岗位,如:出纳、稽核、成本核算、主管会计等,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并根据进度进行岗位轮换,使学生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任务及相互联系。所谓分段式即指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根据教学计划分成若干阶段,并在不同阶段安排与之相适应的实训内容。如在《税务会计》课程结束后,配合进行集合了增值税电子报税系统、企业所得税电子报税系统和个人所得税电子报税系统等多种税种电子报税过程的《电子报税模拟实训》,学生通过电子报税教学系统的模拟实训可以全面子解并掌握电子报税的系统设置、票据的录入与审核、申报表的生成与审核及纳税申报等电子报税的操作过程,为毕业后工作更快上手打下扎实的基础。如在所有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结束后,安排学生进行专业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掌握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核算能力,增强学生对会计实务工作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学习综合技能能力及培养他们会计行业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真正应用型会计人才。
2.将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和电算化会计模拟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即以课程的相互衍接为依托,要求学生在完成手工会计的模拟实训后把资料保存好,在电算化模拟实训时,利用财务软件再核算一次。这种相互印证的实验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的掌握,而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体会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3.是提高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根据目前社会上核算型会计人才的需求已近饱和,而既精通财经法规又能够参与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却供不应求的现状,我们在组织模拟实训教学时也应相应地提高要求:在提供给学生的模拟实训资料中故意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让学生自己去辨别、去思考,从而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会计凭证才是合法、合理的,对不合法、不合理的凭证应怎样处理。在学生完成填报会计报表后,让他们对生成的报表进行财务分析,作出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4.拓宽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内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多种企业组织形式并存,加上会计专业适应性强、学生择业面广等特点,仅仅以工业企业为模拟对象已难以满足社会对会计教学的要求。因此,应开设《行业会计比较》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在实训教学时,让学生对不同性质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模拟核算,掌握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会计核算,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各行业、各层次的社会需要。
五、总结
如何通过修订教学计划、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让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更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文提出的按照“知能兼备,德业双馨”的会计人才培养要求,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强化实务”为原则,通过建立多课程、多环节、立体化的高职高专会计实践课程体系,构建“课堂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实现专业教学与工作岗位顺利对接,对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兴俊,王淑平,关凤霞.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岗位对接综合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J].商业经济,2010,(5).
篇10
【关键词】 税务会计;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学生需求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3―0061―06
一、研究背景
自1999年教育部决定实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以来,电大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以天网地网人网结合、三级平台互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综合应用为特色的网络教学环境日趋完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日趋成熟,成效逐渐显现,但距离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即“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质量的适应地方和基层需要的应用性的高等专门人才”,还有较大差距,包括教学内容组织、课时安排、考核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不能很好地贯彻和体现项目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不能较好地满足学生提高职业技能的渴求。如何通过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模式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满足学生提高职业能力的需求;如何架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是提高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目前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会计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电大会计专业的学生尤其关注如何通过接受电大开放教育,获得职业技能,提高执业能力。目前,电大会计专业的大多数课程都有课程一体化设计方案,这些方案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但在设计思路和内容组织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专业教育的特点,如缺少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完整架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突破传统考核方式,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不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针对上述现况与问题,本研究以税务会计类课程为改革试点,以电大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迫切需求为切入点,以具有丰富税务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为实践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实践指导教师,与课程责任教师、面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班主任)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完成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并予以实施。我们希望通过该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出具有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的税务会计人才,为解决电大财会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广大远程教学当中的面授教师、实践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借鉴。
二、研究方法及调查内容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访谈法、文献检索法、实践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本研究对北京电大专、本科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此次调查,归纳出学生及用人单位对税务类课程的诉求导向,在此基础上设计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一体化方案并予以实施。
(一)学生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为北京电大开放教育学院会计专业专、本科学生共计121名。问卷涉及学生个人情况、单位情况及学生学习税务类课程需求等三部分内容,共计22道题目。
1. 问卷数据统计及分析
(1)个人情况调查
①.专业、年龄分布
本次接受问卷调查的121名学生中,专科学生5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7.93%;本科学生6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52.07%;
学生年龄层次分布比较集中,21~29岁的学生85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70.25%;30~39岁的学生2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14%。
②岗位分布及工作情况
本次调查的学生人群主要以会计专业学生为主,因此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明确从事会计工作的24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3.08%;从事出纳工作的13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2.50%;从事其他财务工作的11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10.58%。
被调查学生中,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工作1~3年的人数最多,为47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40.87%;工作3~5年的29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25.22%;工作5~7年和7年以上的分别为11人和18人,占该题投票人数的9.57%和15.65%。
③ 专业技能及证书获取情况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被调查学生中已获取“上岗证”的学生与未获取的学生相差不多,比例分别为55.37%和44.63%。从该证书的获取率上看,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已不再是单纯行业内的上岗证明了,而是衡量学生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标尺之一,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也同样可以考取。
会计技术职称证书:参与投票该题目的学生中,只有17.36%的学生(21人)已经取得了该证书,为数一半的参与者近期不打算参加社会上的会计技术职称培训班。
是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43.33%的被调查者不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据统计,占据该部分比例的大多为从事非财会工作,以及不从事对口工作的学生。但是不从事这项工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了解,学校应以帮助学生提高职(执)业能力为目标,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
(2)单位报税情况调查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性质如图1所示。
图1 单位性质
被调查学生的工作行业众多,可细分为服务、金融、IT、房地产、投资、教育、餐饮、地质、工业、建筑等等。
被调查学生的单位目前正在使用的报税方式如图2所示。
图2 单位报税方式
(3)学生学习情况调查
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与学习方法
如图3所示,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电大各级学习平台上的教学补充资源,以及小组讨论学习。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架构也体现出目前电大教学的现状。
图3 学生获取课程知识的途径
如图4所示,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及实际案例讨论两个类别。从开放教育学院各学期开展的学生评教座谈会上收集的意见反馈来看,增加面授课时是学生主要反映的类别,占据压倒性比重。
图4 学生认为应该提高比重的教学形式
在被调查学生中,88.04%的学生认为学习小组形式非常好,有助于增强团结、扩展知识面。另外,认为学习小组效果不佳的学生也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形式是好的,但若能增加实践教学的讨论则效果会更显著;需要教师的带动,能够随时指正问题。
如图5所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首选向授课教师和同学请教,工作中若遇到困难则多选择向有实践经验的同事咨询。选择“其他”选项的学生,据统计,多为选择网络查询来解决遇到的困难。
图5 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68.5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内容只能满足常规工作需要,换句话说,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上是与日常应用相脱节的。如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更紧密,这个问题正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也是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②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如图6所示,学生对实际案例的需求始终排在第一位。无论是面授辅导课程还是网络教学,学生都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题,而这种案例分析可以采用讲故事、讨论、咨询、举例等形式。
图6 学生对税务类课程的需求
64.21%的学生表示,愿意并且能够参加学校安排的利用工作日去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
③ 学生对现有考核模式的意见或建议
据调查,85.09%的学生认为,现有的考核模式,即4次形考作业+1次期末考试,能够达到检验课堂上所学知识的目的;认为无法检验的学生建议开设实践类课程,增加实践得分的比重,利用实操来完成考核。
2. 调查结果
(1)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偏离,实践类教材缺乏
学生根据工作需要以及知识兴趣选择了会计专业,但是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于工作当中,教学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实践经验的介绍,学生对于案例及实操知识极度渴望。
目前使用的教材,涉及实际案例的部分严重不足,更新速度较慢,造成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脱节,学生在课堂内外得不到实际操作的演练和帮助。
(2)学生欠缺网上报税知识
被调查学生就职行业广泛,但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会使用网上报税软件,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该项知识。
(3)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
就目前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网上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比重并不大,主要依赖于面授辅导。如何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及开发网上资源,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考核模式形式化
尽管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模式能够检验学习效果,但实际上,学生并不理解真正的考核目的,正如学生给出的建议,也是本研究的另一目的,即让学生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习每一个操作步骤,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到位。因此应该完善考核形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
(二)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本研究对3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用人单位的类型、规模与所属行业等基本情况,以及该单位对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等。
1. 用人单位情况调查
如图7所示,接受调查的29家用人单位中,商业行业的比重最大,占被调查单位的43.33%;其次是服务行业,占被调查单位的33.33%;工业类型占10%;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各占6.67%,其中包括1家特殊行业。
图7 用人单位类型
2.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技能需求的调查
(1)对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用人单位对本单位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持证上岗,中级以上会计职称;
b.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有基础知识及实践经验,对数字敏捷灵活;
c. 熟悉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会计基本操作流程和财务知识,能记账、报税、核算等;
e. 熟练掌握计算机以及会计专业软件;
f. 熟悉相关行业税务政策;
g. 为人正直,不贪心,有责任心,认真负责。
(2)对税务会计岗位人员的技能需求
a. 了解税务基础知识,能在实践中运用;
b. 熟练掌握纳税流程;
c. 熟悉税务会计岗位职责;
d. 了解国家相关税务政策,按月按时向纳税部门申报及缴纳相应税款;
e. 熟练掌握基础会计技能,了解和分辨各种税票,能够熟练抄税报税,能够及时调整调控单位税负等。
(3)希望会计人员拥有哪些证书
统计表明,用人单位不仅希望会计人员拥有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书,还对人员的学历、计算机操作能力、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一些用人单位还建议学校“能够开设与职称及准则相贴近的课程”,“加强对会计人员实操训练和职业技能等能力的培养”。
(三)调查结论
1. 学历、从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同样重要
用人单位在人事聘任时,不会单一考虑应聘者的学历,能力水平是相当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
2. 实践经验很重要
接受调查的用人单位表示,会计工作各岗位人员均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不仅要了解国家相关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各岗位的操作流程,更要懂得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筹划与分配,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问题,同时拥有一定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四)解决措施
1. 加强执业证书考试辅导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执)业能力、就业能力、竞争力,本研究计划从面授教学、答疑、讲座中按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通过注册会计师的答疑辅导对学生职称考试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
2. 补充实训教学内容
本研究拟编制《税收实训教材手册》、《报税软件实训手册》、《税务会计习题集》等实训教材,制作六大税种的多媒体小课件;定期组织学生小组活动和网上教学案例讨论,为学生创造经验分享的机会,提高全体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引导学生主动上网学习的目的。
3. 完善考核评价一体化设计
综合学生需求及用人单位需求的调查结果,根据税务类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内容,设计针对各项技能和内容的考核方式,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
三、研究内容
根据调查结果,设计并实施税务会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案。该方案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面授教学中加入模拟软件实训教学、手工纳税会计实训教学等强化教学过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二部分: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聘请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实践教师,指导各税种实际案例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同时为学生解答工作中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税收筹划,就当前税收政策进行解读等。
第三部分:设计学习过程考核评价方案,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克服目前形成性考核不完整、一次期末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弊端。
四、研究过程及成果
(一)编制教学资源
1. 编制了《税收实训教材》
该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主要税种的实际申报和会计核算内容组成。第二部分包括网上报税的基本流程和报税方法。
学生通过对该教材内容的学习,可以掌握填制会计凭证、账簿、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以及网上报税等的实际操作,从而获得实际的纳税执业能力。
2. 编写了《税务会计习题集》
3. 编制了多媒体小课件
采用电子杂志的形式自行制作税法多媒体小课件四个(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为学生开展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
(二)制定课程一体化教学方案
本研究根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各项技能,设计了针对各项技能的考核方式,以及每个技能考核所占的权重,并最终形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全面评价。这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有效解决了目前电大形成性考核不完整、流于形式、期末考核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中权重过高、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不力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评。我们通过这一学期的方案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不断完善和提高该评价方案的有效性,为该评价方案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1. 一体化方案设计思路
(1)过程考核与集中考试相结合:基本实践技能过程化考核(针对各税种的实践操作模块进行测试),理论知识期末集中考试。
(2)个体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考核采用个体考核形式,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采用小组考核形式。
(3)课内考核与网上学习考核相结合:学生面授课出勤率、形成性作业成绩与自主网上学习及网上讨论等评分相结合。
(4)课程责任教师、授课教师、实践教师、导学教师相结合:各类教师分别对学生的不同学习环节进行评分,共同进行考核。课程责任教师对理论知识考核(期末)进行评分;授课教师对形成性考核作业、网上学习讨论、小组活动进行评分;实践教师对实践技能部分进行评分;导学教师对面授课考勤进行评分。
2. 考核要求
形成性考核作业、实践技能考核与理论知识考核都及格,总评成绩才能合格。即:以上三项考核要求均在12分及以上。见表1。
(三)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
我们以北京电大选修课《纳税基础与实务》课程为试点,针对此课程设计了《纳税基础与实务一体化教学方案》,并在开放教育学院2012春专科学生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在原有面授课时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部分的教学课时,在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报税的实践技能。
2.聘请有丰富职场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作为实践活动专家,对学生进行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并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丰富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经验。参加活动的学生普遍反映,此次活动的开展使自己对会计职业所需的经验有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了解,对于今后的专业学习及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4.组成拥有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师资团队。除了北京电大自身的面授课教师、实践课教师以外,还聘请了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以及学院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优秀毕业生共同组成税务会计课程的师资团队,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与辅导。
(四)项目完成后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形成“关于学生对会计专业税务类课程改革效果的调查报告”
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学生和参加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后简称“专题讲座”)的专、本科学生分别进行抽样调查。参加学生共计153人,发放并回收57份该活动效果调查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点班”学生均对本次改革持积极欢迎的肯定态度,认为此次教学实践改革,将多种学习过程相互结合,是能够检验所学知识的,同时强烈表示,希望学院能够多组织类似活动。
五、结论及建议
1. 通过完善实训、课件等途径可以弥补实践技能教材的缺失
在原有面授课时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纳税会计实务实训练习册》的教学指导,在面授课上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模块的操作,并通过小课件的形式加强知识点的学习,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报税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学习过程中须加强小组学习(网上讨论)、师生之间的沟通
组织小组活动(网上《习题集案例部分》讨论),邀请已毕业的三名会计本科学生,结合自己所在行业,就自己工作范围内的纳税经验进行介绍和说明。“试点班”学生通过“上讲台”活动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并进行讨论,实现了老生带新生的目的,提高了学生交流、总结、表达、分享的能力。
3. 组成多层次教学团队的同时需引入“分层教学”理念
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构建了多种行业背景的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师资团队,可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进行教学与辅导,即“分层教学”,打破常规教学班的建制,以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基点,“教”和“学”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教”为“学”所需。
4. 明确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
通过对会计专科学生的试点教学, 发现专科类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较弱,还不具备广泛的会计职业经验。因此针对专科学生的教学内容应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试点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方案,更侧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激发学生自身的经验,互为老师,互为资源。同时针对职称考试的习题分析、注册会计师的讲座与答疑等,对具有从业经验的本科学生而言,应该具有更实际的帮助与提高。试点课程的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实施对象,本科学生的效果应该更为突出。未来的教学实施应选择在本科学生中进行。
以上研究成果,加大了税务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联系实际,更加贴近学生工作的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职业经验;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考评方式,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使考核更加全面、有效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完善了网上教学资源,制作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小课件更加易于学生的远程学习。这些研究成果为探索如何在财会专业教学中不断满足会计职业需要、提高学生执业能力,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为远程开放教育探索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职业型人才找到了又一富有意义的切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