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13:1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油化工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石油化工实训总结

篇1

中国石油拥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截止2003年底,集团公司拥有各类人员113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22万人,两院院士14人,聘任了823名技术专家,这支队伍为CNPC的生产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我们着眼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公司的国际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大力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制定培训规划,组织开展重点培训项目

早在1996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就下发了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油[1996]人教字第525号),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作了明确规定。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 及人事部制定的《2003-200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中国石油制定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3-2005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十五”员工培训规划》,提出了中国石油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到2005年,人才队伍总量达到33万人,其中国际化人才达到5000人,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学历的达到15.6万人,研究生学历的达到8200人,中级职称的达到14.5万人,高级职称的达到2.7万人。各类人才在油气勘探、炼油化工、成品油销售、工程技术服务等业务和海内外区域的分布进一步趋于合理,人才队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人才的比例进一步得到改善,紧紧围绕集团公司建设具有跨国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这一主题,使各类人才总量适宜,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工作环境良好。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我们每年都在集团公司和企业两个层面组织和举办近百项专业培训,年培训量达30多万人次,同时组织开展了重点培训项目。

一是强化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充分利用现有的14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开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和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项目,实行“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的双重功能。至今,8个工作站累计进出站180人次,有相当一批人留在了石油企业。大庆三次采油理论和技术就产生在大庆博土后工作站,为大庆油田的稳产作出了巨大贡献。石油勘探博士后流动站和大庆油田工作站研制的三元复合驱用的表面活性剂,填补了国内空白,仅此一项当年就为企业节约资金近亿元,

二是强化高层次复合型后备人才培养。着眼于集团公司发展,我们选择有工程技术专业背景的局处两级后备干部,经过托福考试和专业考试,共选拔5批63名学员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攻读国外MBA。此项目累计投入600多万美元,30多名学员已经学成归国,并在许多关键领导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了两期92名财务管理人员后备干部,在国家会计学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知识。为适应中石油重组改制的需要,选派了两批82名集团公司专职董事监事,学习公司治理最新知识。选派3批199人到俄罗斯有关大学学习项目管理 (PMP)知识。学成之后,集团公司大胆使用,使这些人才在集团公司重要岗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工程硕士和专业硕士培养。近年来,油气勘探开发难度加大,现有的技术水平已不能完全满足油气勘探开发的需要,工程技术创新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针对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存在的难题,围绕主营业务,以物探、钻井、测井、井下作业、设计施工和加工制造等专业为重点,选择石油大学、清华大学并联合其它高校,培养在职工程硕土近1000人。学习费用采用集团公司、企业和个人三方承担方式,减轻个人了负担,调动了学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种不间断的培养逐步改善了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使工程硕土逐渐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骨干,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国石油集团对社会高度负责,为保护当地环境,清洁生产,与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联合培养了30名专业硕士,这些人才已经在集团公司工程技术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中国石油集团已经由油气生产商逐渐发展为油气供应商,进入的国家和领域逐渐扩大,急需法律人才。从2003年开始,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了两批25名法律硕士,缓解了集团公司在生产经营方面对法律需求的燃眉之急。

四是强化对外合作骨干培养。目前,中国石油集团已经进入世界30多个国家的石油市场,有 170多支队伍在海外施工作业。根据海外油田开发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要,我们有计划、分专业组织开展了对外合作骨干人员培养培训。截止到现在,已选拔培养了 2200名从事对外合作工作的专业技术骨干,这些人目前已成为海外项目的主力军,大部分成为重大工程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

五是组织和推动企业层面生产技术骨干培训。围绕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和新知识、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需要,集团公司各企业每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多万人次(脱产学习一个月)。同时经过考试,选拔100名左右外语水平好、业务能力强的两级技术专家及后备人才,到国外做半年到1年的访问学者,重点培养专业理论素养和科研攻关能力。为保证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按照集团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提出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50学时的要求,组织了大量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四新”培训,加强外语、计算机培训;每年组织上万人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国家推行的以考代评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执业资格培训和考试,不断适应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举办院士讲座和专家讲座。仅集团公司直接组织的这类培训班就有300多个、培训10000多人次。

二、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人事部对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的要求,结合中国石油集团特点,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分级管理原则,建立了“人事(组织)部门牵头、业务部门指导、培训单位实施”的二级管理、分类指导的培训管理工作体制。人事(组织)部门负责制定培训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工作规划和计划,协调组织重点培训项目,业务主管部门协助人事部门负责本专业系统的人员培训工作,实行“管业务与管队伍”有机结合,培训单位负责培训项目具体组织实施。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继续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培训落实机制。建立了内部培训市场,实行培训供需双方见面,使培训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求。企业(甲方)与培训中心(乙方)按照市场规则、以协议方式落实培训计划。培训市场实行培训中心资格审查和资格准人制度,对重大培训项目进行招投标,同中选强、强中选优,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二是建立重要岗位重点培训的调训制度。将人事部安排的培训任务、各类干部任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队伍资质培训、专业技术岗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培训等重要岗位的培训,列为指令性计划由集团公司实施调训,并将参训情况作为上岗聘用、资质审查、职称晋升、技能鉴定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多方参与的培训投入制度。首先保证培训费用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2%,部分优势企业已达到2.5%以上;对直属重点培训中心给予全额经费保证和重点基建投入;对企业培训基地实行企业投入为主、集团公司重点扶持的政策,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采取集团公司、企业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培训费的做法。实现了培训投入的多元化,增强了企业和个人培训的责任。

三是建立责任和义务明确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把培训作为开发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作为对优秀员工的奖励和待遇。对参加重大培训项目人员与企业签署协议,明确双方在培养使用、服务期限、费用分担等方面的责任义务。同时,对参训人员建档立册,长期跟踪为进一步培养和使用提供参考。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分开,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制度和职业资格制度。明确了培养、任用、待遇一体化原则,逐步通过承担重大科研、技术开发、生产攻关项目和举办学术交流、学术休假、技术考察等活动,使专家始终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先进科学技术动态,不断提高学术、技术水平,成为集团公司和企业的科技带头人。集团公司每两年向国家推荐一次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人选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每年推荐一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企业技术专家每月补贴3000元。通过组织院士、专家健康体检、疗养、节日慰问专家等活动,调动了技术专家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

为更好地完成培训专业技术人才要求,我们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基地建设。初步建立起了“以集团公司直属培训中心为骨干、以专业培训基地和企业培训中心为主体、以普通高校和社会培训市场为补充”的培训基地网络。

一是强化直属培训基地建设。重点加强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培训中心、新疆培训中心三个直属培训基地建设,经过3-5年时间,把三个直属培训中心建设成为“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兼有培训、研究、交流、学术休假等功能的综合性培训基地。近几年,仅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就投入1.1亿元,进行培训和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田、新疆油田等14个博士后活动站和企业活动站建设,将其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二是强化专业培训基地和企业培训基地建设。各企业在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基础上,至少改造和完善了一所集干部培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为一体的综合性培训基地。

篇2

关键词:采油装备;实践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108-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90%的油田进入成熟期,石油开采的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开发已重点向深海、边远地区、油区深层、地质结构复杂的非常规产区等领域转移,石油开采技术及设备越来越受到关注。各石油院校为了能够让石油学子毕业后迅速融入石油开采行业,大都开设了有关石油装备方面的课程,但是受于条件限制,大多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环节。

采油装备创新实践教学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开设的一门面向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程,旨在解决采油装备基础理论与实践脱离严重的问题。中心以自主研发的大量石油开采仿真教学装备为基础,为学生搭建了多元化石油工业训练平台,根据各个学科和专业的不同需求、采油生产现场需求和采油设备研发态势,精心确定了相应的基础理论课程及相应的训练计划、训练内容,并对训练的效果及时进行评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及时调整。

二、采油装备实践教学课程介绍

1.教学内容及过程。采油装备在石油装备中量大面广,由于采油工艺过程及方法千差万别,使得采油装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石油开采过程中,课程内容包括了32学时的课堂理论学习和16学时的动手实践。

2.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应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采油装备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背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应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石油钻采装备的课堂教学,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模式的根本变革,总结出了一套能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思想的教学模式:情景课堂模型体验工训实践。

(1)情景课堂。该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包括机械、石油、外语、自动化等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枯燥的理论基础知识讲解给学生带来消极的情绪,在讲解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多媒体视频、动画、挂图等,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状态,调动起积极性,生动地完成理论教学。最后利用8个学时让学生自己演讲自己准备的相关PPT,课件内容可以为教学内容中的任意一个点的扩展,即可以让学生根据课堂内容查找资料,此做法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编写课件和演讲的能力。

(2)模型体验。在课堂上,利用小型采油装备模型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思考石油钻采设备是如何工作的,结合理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3)工训实践。石油工业训练中心研制了各种等比例缩放的中型教学模型,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拆卸,了解采油装备的内部结构及工作过程,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对现有装置的不足提出意见,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中心可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开展针对性讨论,如有必要可将意见反馈至相关生产厂商。

3.教学步骤。

(1)课堂教学。共32学时,该部分主要采用多媒体方式给学生讲解石油钻采设备的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并利用小型教学模型进行现场演示,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工训实践。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拆装模型,形象生动地对课堂理论知识做进一步补充。工训区主要包括“采油装备工训区”、“工艺管柱训练区”和“压裂酸化实训室”。

在采油装备工训区,根据采油设备模型,讲解常用抽油机的原理、特点和使用环境,引出冲程、冲次的概念。然后讲抽油泵的结构原理,并根据抽油泵原理,让学生自己得出抽油设备每分钟理论排量和泵效的计算方法,并动手测量相关参数,计算理论排量和泵效。

在工艺管柱训练区,先讲解注采工具,每类讲一个典型工具,然后讲解各类井口装置,并根据最后一个潜油电泵井口装置引出潜油电泵采油装备工作原理,让学生根据所讲工作原理,连接潜油电泵装备的井下工艺管柱。

在压裂酸化实训室,根据实际需求引出压裂和酸化的概念。利用中心自主研发的模拟仿真系统进行压裂酸化地面设备以及整个施工工艺过程的介绍。通过仿真系统,使学生熟悉现场实际操作流程。最后让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的工具模型把压裂的井下工艺管柱连接起来。

(3)实践测试。为每个学生分发一张注采工具的原理图,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原理图,找到相关工具并拆装,了解内部结构,描述工具的工作原理,绘制其中一个相关零件并说明零件的加工工艺。

三、成绩考评及信息反馈

该部分主要是用来对学生在整个教学实践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技术熟练程度和对训练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等做出合理的评价。考评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堂作业、PPT演讲、技术熟练程度,书面测试、如表1所示。

其中,出勤情况可采用课前点名或参照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3次无故旷课者取消其考评资格;演讲用PPT不可照搬网络资源,如有发现取消该部分成绩;技术熟练程度是看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和训练作业的完成质量;测试成绩主用于评估学生对训练内容的了解、掌握程度,通常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时间一般安排在训练科目结束前。

对于缺课(请假超过3次)或技术熟练程度不过关的,需要进行补课或重新进行一次训练,最终考评的结果以百分制给出,总分小于60的视为不合格,需要进行补考。老师在给出成绩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写一个简要的评语,指出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长处和需要加强的地方。

信息反馈环节,要求学生在训练结束后填写训练调查表,参考反馈的建议和意见对训练方案和训练重点进行调整。

四、采油装备工业训练课程实践成果

石油工业训练中心自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来,研制了一大批石油钻采仿真教学装备,从硬件方面看在国内同类院校中是首屈一指的。《采油装备工业训练》作为中心的特色公选课程,充分利用相关资源对学生进行石油训练,拓宽知识面,推进具有石油特色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石油工业训练中心“以提高学生综合工程素质为目标,石油工业训练为主线,培养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实践教学思路,完善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自2009年开始,本课程已经开设6年,培养学生已达400多人,使学生掌握钻采机械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同时,熟练地拆装和操作这些设备的主要部件;对采油装备有全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创造性思维;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强化石油文化特色,以及今后从事与石油有关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

采油装备工业训练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多媒体课堂、模型演示、工业实训等方式,系统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将采油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让石油学子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石油生产工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学需求,中心将加大仿真教学设备的研制,进一步完善教学模型库。同时,在工业训练基础上,注重将采油设备高新技术纳入培训计划,加强学生的创新和研发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海洋,王尊策,王金东,贾光政.CDIO模式下石油钻采机械实训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实践教学,2015,(294):159-165.

[2]贾翠玲,徐明娜,王利利.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5):151-152.

[3]朱华炳,阚绪平,丁二农.准工业化工程训练基地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121-123.

[4]刘舜尧,李燕,钟世金.从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到现代工业制造训练[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9,(4):85-87.

[5]楼佩煌.高新技术工业训练的地位、作用于成功示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9-74.

篇3

[关键词]石油公司;财务人员;培训;评估

1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现状

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现状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财务人员有限,据悉,石油公司财务人员较少,且年龄层次主要集中的23岁到30岁之间,占比71%;第二,所学专业各不相同,据悉,石油公司财务人员所学的专业有的是会计,有的是通用管理类,较为杂乱;第三,个人能力有差异;第四,内部培训系统不健全;第五,内部缺乏一定激励机制,财务工作人员对培训不感兴趣。

2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长期、全面的培训计划

当前的石油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培训,主要是针对突发事件和上级领导的培训,没有针对全体员工,也没有针对各员工所在的岗位展开针对性培训,覆盖面较为狭窄。而且,培训计划都具有临时性、随意性,缺乏系统的、长期的培训计划,不符合员工长期发展的实际需求。

2.2员工培训方法有待改善

目前,培训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法、视频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这些方法看似完善,但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却很混乱,缺乏针对性。对于石油公司而言,人才培训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来给石油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规范、系统、全面的培训课程。

2.3培训评估过程缺乏沟通

在石油公司,参与评估的人员绝大部分未接受过专业培训,并不知道培训评估的方法,更谈不上熟练掌握和运用。因此,在选择方法时,只能选择较为常见和简单的评估法,如笔试法;在进行价值判断时,一般得出“培训整体效果较好”的结论。在整体的培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机制,导致培训质量和效果偏差。

2.4培训力度不够深入

目前,石油公司为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力度不够深入,导致石油公司财务人员专业知识单一、驳杂,不能紧跟石油行业的发展变化。因此,要加强对石油财务人员的深入培训。

3改进石油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的对策

3.1制订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计划

一个长期有效的人员培训计划是财务工作人员培训的基础,一套切实有效并符合石油公司人员建设要求的培训计划应包括:第一,结合财物工作人员自身的发展意愿设计培训计划;第二,进行理论知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2重视培训沟通

在培训评估时,一定要有效率地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不能忽略任何一个阶段的培训和考核。在培训前,要根据受训人员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情况进行培训需求评估,将结果反馈给领导、受训人直接上属及培训组织者,并协调各方意见,确定培训内容;在培训中,要对培训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相关人员的反馈意见,对培训进行及时地调整和完善,确保培训的有效开展;在培训后,要分阶段进行培训效果跟踪,做到及时听取意见和建议,妥善处理,减少因沟通不畅而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培训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3.3完善培训评估手段

培训者的培训能力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但培训体系的完善能帮助培训者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培训评估更加客观和公平。石油公司中心应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并在现有的培训评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增加对行为层和结果层的评估,比如,建立数据库,用数据评估培训效果;采用比较法,科学进行行为层评估。

3.4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

第一,在培训激励方面,建议采用高校的学分管理模式,根据培训的成绩划分等级,然后依据等级获得相应学分,员工每年要修满一定学分才能达到合格标准,对达到标准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对学分不达标的员工给予降级或其他形式的处罚。第二,在培训考核方面,完善培训制度的建设,严格管理考核,在公司内部成立培训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培训的评估和成绩考核,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和培训成绩的真实有效。

4结语

现在,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已经成为石油公司内人事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而这项工作也直接关系到石油公司的未来。因此,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总结分析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各项问题,完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的各项制度,使其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作者:马骁 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

参考文献

[1]蒋园枝.浅议现代企业财务人员培训机制的建立[J].知识经济,2010(17).

[2]章秋霞.转播台财务人员培训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3).

[3]彭周.学校财务会计人员工作中所遇困境与对策[J].成功:教育版,2012(23).

篇4

关键词:石油企业;技术人员;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已由资本权力时代进入知识权力时代。改革开放以来,石油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管理、开发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由于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当前我国石油企业专业人才资源在培养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石油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彻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消极人才资源管理的被动状态,进一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科学使用人才,已成为石油企业面对的挑战性课题。

一、技术人员的素质现状

石油企业技术人员不仅在职工队伍构成上占有绝对优势,而且在企业生产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人员是石油生产的主体力量,是物质产品和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所以技术人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能否保证石油生产的正常进行,也决定着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兴衰成败。

(一)思想状态和职业道德方面

从总体上看,在企业深化改革、生产建设中,技术人员继续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工作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技术上肯于钻研,不计报酬搞技术攻关;社会生活中遵纪守法,助人为乐,表现出较好的精神风貌。

不可否认,在一部分技术工人特别是青年技术工人中,存在“四重四轻”的倾向。

一是重实惠轻进取,缺乏进取精神;二是重享乐轻技术,有些甚至贪图享乐,不愿钻研技术,不愿接受培训;三是重索取轻贡献,上班出工不出力,但是工资奖金不能少拿;四是重关系轻工作,认为工作好坏无所谓,把“关系”搞明白比啥都强,甚至认为竞争上岗也要靠关系。存在上述倾向的技术职工普遍缺乏工作责任心。

(二)文化知识方面

企业和国外同行业大公司竞争,特别是高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需要。我国石油企业技术人员的文化知识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和问题,主要存在着“四个不一致”的脱节现象。

一是文化程度与技术水平不一致,文化程度高、理论能力强的,动手能力差、实际操作水平低;而一些工龄长的技术员工操作技术过硬,可这些人文化水平又偏低。二是所用所学不一致,许多青年技术工人一旦取得大学文凭,就试图转干聘干、进机关当干部,有的操作工学中文、会计、经济管理等专业,这与他们从事的专业工种根本不相关。三是文化程度与技术等级不一致,呈技术等级越高文化程度越低。四是存在学历层次与个人实际能力和水平不一致。

(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

专业知识、专业生产技能是技术员工素质的关键要素。随着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要求,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技术工人技术素质上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1、技术等级结构不合理。我国石油公司员工技术等级结构则是“两头小、中间大”,并且高级工比例尤其偏低。

2、原有专业知识陈旧,专业技能不适应,好多技术工人对智能型仪表、新型电器设备往往所知甚少,束手无策。

3、相关知识缺乏。技术员工缺少对相关专业的了解。操作工只懂工艺而不懂仪表方面的知识,仪表工又不具备与仪表相关的工艺技术,工作陷于被动。

4、青黄不接,断层现象严重。老技术工年龄大,年轻工人多,独立顶岗的少,技术尖子更少。

5、新工人技术素质较低。近年来,石油企业的接班子女普遍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独立胜任所在岗位的生产技术工作。

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培训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

(一)认识不到位

没有认识到人才资源再造是一种可以获得丰厚回报的投资。有些企业尽管知道员工培训的重要性但在惧怕因人才流动使企业培训变为“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思想指导下而不愿给予足够重视。

(二)缺乏系统的规划

许多企业对员工培训既无科学、系统的计划,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方式内容,随意性大,故难以取得理想的培训和开发效果。企业没有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因此或即使开展了培训开发工作,也往往因为缺乏系统规划,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前瞻性,形式单一陈旧,难以使员工获得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

(三)缺乏充足的培训经费

有的企业认为对员工培训和开发是一种成本支出,没有意识到人才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会激活其他资本,为企业创造效益。甚至有的企业还认为获得工作相关知识与技能是员工个人的事情,不仅不愿意投资员工的培训,甚至在员工自己出资进行培训时,也不愿意在时间上给予方便和支持。

(四)动态管理工作没有跟上

设定好培养目标以后,应当始终如一地给予关心和帮助,要对每一阶段所产生的得与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找出差距和不足,并指出努力的方向。然而,事实上往往没有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三、石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培养途径

(一)注重思想、职业道德培训

各级技术员工要积极学习“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指引发展,对员工进行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培养。

(二)制定长远的人才培训规划

从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油田企业,是资金人才和技术密集型企业,要保证其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破除“一日成才,终身受用”的观念,在技术人才的教育培训中确立持续培训、终身培训的观念。

企业人才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分析预测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趋向的基础上,预测人才队伍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等方面的需求走向,依据各类人才在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规划,并采取单位与个人相结合的方法形成终身培训计划企业要大力宣传持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性,利用继续教育培训的高回报性和“双赢”的特点,逐步营造学习型企业的良好氛围。

(三)实行分层次人才培训

石油企业技术人才是在生产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的,其成才过程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要在分析研究人才队伍现状、弄清各层次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分层次培训。

对第一层次的技术工人来说,他们是引进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他们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引进设备的使用及引进的技术消化和吸收。对员工众多的第一层次,培养目标是学用一致,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开展教学、培训工作。可由企业内部的继续教育机构承担,教师可以在内部找,也可以从外面请,还可以和高校联合办班。

对第二层次的技术干部来说,他们在企业中起的作用主要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消化、吸收、总结,为企业的技术自主开发打下基础。对他们的培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篇5

一、东营市资源状况

(一)土地资源。截止到2015年,东营市土地总面积7922.47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760.82平方千米;建设用地面积1150.35平方千米;未利用地面积3011.37平方千米。

(二)矿产资源。东营市的矿产资源类型主要有石油资源、天然气资源、卤水资源、煤碳资源、地热资源等。

(三)水资源。据统计,东营市水资源总量9.0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21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为0.8亿立方米。

(四)生物资源。东营市农作物品种数百个,木本植物44科、79属、179种。畜禽类约11科20余种40多个品种。水生动物有641种。 东营市作为“东方对虾故乡”和“百鱼之乡”,十分著名。

二、东营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依赖石油资源。东营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依赖石油资源的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行业发展缓慢。第一产业中,以传统农业为主,畜牧业、养殖业占得比例较少。第二产业中,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产业为主,东营市的经济发展大都依靠石油资源的开采和发展。第三产业中,因东营市旅游资源较少,故旅游业发展缓慢。

2.产业链短,主体资源(石油)走向衰竭。东营市第二产业以石油化工和与石油相关产业为主,产业链短,主要是石油开采、运输以及初步加工。东营市依赖石油资源发展,石油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近年来采矿产业的发展,石油资源被大力开采,逐渐走向枯竭。

3.规划开采不合理,乱占耕地。部分油气田的开采会占用农田和耕地。不合理的规划和开发油气资源,乱占农田耕地,虽然国家和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油气田开发不仅破坏植被,而且污染土壤和生态环境。每一个油气田的占地规模较大,会造成农作物整体产量的减少。

(二)资源开发后的恢复问题

1.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东营市油气资源的开采和运输管道的建设造成地表植被的严重破坏。石油的开采总是伴随着土地的大面积占用,造成地表植被的大量破坏;石油开采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操作和行为也会破坏到周边的地表植被。石油的泄露还会对当地的农田、池塘造成污染。

2.地下石油开采后造成的地面塌陷。东营市油气资源特别丰富,部分区域的石油储量大且埋藏深,经过开采,地下出现很大的空间,又没有其他液体的及时注入,经过夏季的雨水浸泡后,土壤松软,就会造成地面下陷。

(三)资源开发造成的经济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个地区的资源的开采和发展总是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东营市从建市开始就是依靠石油资源发展起来的,石油资源储量大且开发较早的区域比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早且迅速。油气开采的区域从业人员多且多为高学历人员,待遇水平高,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东营市的石油资源一般经初级加工后,运输到别的地区,然后进口经过高级加工的成品,这种现象也造成了东营市财政的外流,减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东营市转型模式建议

(一)继续发挥石油资源的优势,延长产业链条。从目前来看,东营市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还处于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阶段,没有以发展的战略目光来指导实际生产活动。油气原料产品几乎全部向外输送,产品的加工附加值也随着初级产品的输出而转移,石油资源的加工链条短,加工规模小,对启动东营市的长远发展没有足够的动力。虽然现在东营市的石油资源还没有完全枯竭,但也需要另谋出路,规划开发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石油资源开采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下游加工业的发展,建设石油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群。主导产业在石油开采与炼制的基础上,向石油化工转型,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石油产业及石油化工产业积累的资金、技术,结合东营市的自身条件,培育新兴产业。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东营市在开发旅游资源基础上,应该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状态,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机遇,以提高质量、增长效益为中心,培育以市场主体为基础,创新发展为动力,坚持市场为主导机制、政策为引导机制,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创新驱动、引进吸收,统筹规划、集聚发展,培育发展生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相融合,加快产业的结构调整,带动东营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三)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地表生态。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是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极度重要的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和力度,加快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优化生态环境。石油资源的开采一般伴随着地表植被的破坏,有些油气田占用农田。地表植被破坏容易造成土地养分流失,更有甚者,会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在开采油气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复垦进行过油气资源开采的土地,恢复地表植被。

(四)实施科教兴市,创建大学城。首先,建立健全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为各行业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培训等公共创业就业服务,为各行业提供标准化综合服务。其次,积极培育人力资源服务的骨干企业,创建具有示范领导作用的专业型,综合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主动地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最后,统筹利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社会及企业培训机构等各种培训资源,加强技术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开发培养。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着重培养和引进各行业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建设成立农民技能培训中心,培育和发展职业农民队伍。

篇6

[关键词]HSE;教育培训 ;经验;探索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41-01

引言:在2001年4月4日的时候,中国石化集团正式宣布了中国石化的HSE管理体系对外。是中国石化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新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石化与国际石油石化公司的现代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模式接轨。随后,中国石化下属的各企业渐渐建立了自己的HSE教育培训与管理体系。另外,建立一套完善的HSE教育培训体系,可以提高HSE培训效率、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1.HSE管理体系的概念

HSE管理体系主要指实施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和资源等而构成的整体,结合先进的、科学的运行模式,形成一套结构化的动态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是其核心内容。HSE管理体系主要强调了事前预防以及持续改进,属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当前,HSE管理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主题,建立HSE管理体系并且将其持续改进将成为国际石油石化公司HSE管理的大趋势。

2.HSE教育培训的经验

结合实际情况,油田企业中不同的层次人员岗位需要不同的培训。

(1)开展法律法规方面的培训,进行“责任告知”。作为石油企业的领导干部,他们并不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识,只是缺乏的是责任意识、法律水平、管理技能以及认识高度上。因此,对于领导干部这一层次的培训,关键是做好“责任告知”,使每一位领导清楚知道自己承担什么的责任在法律上,知道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安全风险在管理上,做到“敬畏生命、责任、法律”。对此,我们应该重点进行领导HSE责任制、安全法律法规、企业应急预案知识等相关方面的培训,使安全责任意识不断强化,使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管理的能力不断提高。

(2)开展HSE体系培训、提高管理的技能。油田企业的安全管理落实与实行关键在于管理层方面,一些问题往往出现在这个管理层方面。管理层包含了安全管理人员、部门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基层管理干部三部分。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对他们进行不同的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主要进行培训安全检查技术、HSE管理系统知识以及相关标准方面的培训:部门专业管理人员主要进行HSE基本知识、“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检查技术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独立的负责能力:基层管理干部主要培训安全管理基本方法、HSE责任制、HSE基础知识等,使现场把关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3)开展岗位方面的基本能力培训,使业务素质不断强化。油田企业的操作层作为安全管理的基础层,最终体现了执行力,我们需要对操作层进行一系列的HSE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突出表现其操作层的意识与技能。操作层需要培训的是HSE基本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应急自救以及识别危害等等。在具体的实施中,为了强化员工的技能训练,我们应采取四位一体的方法,也就是“全员轮训、岗位演练、危害识别、技能考评”。

3.为了满足HSE管理的现实石油企业需探索新培训形式

(1)油田企业需开辟新的领域,不断探索新的形式,服务安全管理化。一、为了教会安全管理人员干什么,需要怎么干,怎么提高HSE管理水平,需要进行全年工作启动培训对专职安全人员。二、为了把培训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渗透到管理中,需要进行以会代训、会训合一的方式。三、为了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普及应急安全知识,我们需要有应急预案多媒体教学培训针对油田企业。

(2)油田企业服务生产需要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点多、线长、面广”是油田企业的显著特点。需要把各单位人员集中,进行HSE教育培训,并且应该坚持把HSE教育培训课程搬到全国各地工地进行教育培训,同时也需要组织人员到国外进行教育培训。

(3)油田企业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培训机制,把服务管理智能体现出来。为了保证教育培训的质量,需要油田企业形成自己独特的培训体系。第一、进行开展教育培训需要要求调研,开展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并且进行分析,提出教育培训意向分析报告。第二、科学化的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实行项目专人负责制度,精心进行组织培训。第三、另外,应该建立教育培训反馈机制,收集相关的意见和观点,持续改进HSE教育培训。

4.HSE教育培训的体会与心得

尽管油田企业的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但是仍然效果不好。这说明了领导干部有着满腔热情还不行,需要对安全管理方面方法和技术的掌握。HSE教育培训对领导干部的培训需要实现从“想管”到“会管”的改变。另外,要围绕“四个一切”对管理层进行HSE教育培训,针对操作层的培训应该把提高员工技能作为跳板。最后,经过实践证明,真正使检查的质量与效果得到提升,需要进行开展安全检查技术的教育培训。

5.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油田企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安全培训方面,但是仍存在一些瑕疵问题,比如对承包商及其从业人员的培训还不令人满意,内部师资力量的整合仍跟不上培训发展的要求等等,期待我们努力克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加强学习,努力借鉴国外先进HSE管理体制,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促使HSE教育培训发挥着更大、更好的作用在油田安全生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樊晶光,位鑫,王宇航,梁文七.对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法律体系的探讨[J].中国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年05期.

篇7

摘要:随着企业国际化的发展,企业员工不但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以方便国外工作、生活和学习。本文通过成人俄语教学在石油行业中的教学实践,结合石油行业成人学习特点和俄语知识体系特点,总结形成适合成人俄语的教学方法,包括图表法、情景模拟演练法、互联网+俄语教学法等方式,通过不同培训班的具体教学应用,课程教学氛围活泼有趣,受到学员的极大欢迎。

关键词:成人俄语;成人学习;俄语特点;教学方法

随着石油企业国际业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企业员工在海外工作中因语言交流障碍,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企业加强了海外员工的语言培训。其中中亚-俄罗斯区域作为我国石油企业重要的海外油气开发市场,每年需要大量员工到该地区工作。俄语是该地区交流的官方语言,为了方便工作,企业会根据需要组织海外员工进行短期的俄语培训。石油行业成人俄语教学只有清楚了解从事石油行业的成人学员特点,结合俄语知识的特点,设计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员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新语言,满足海外工作生活的需要。下面文章将从成人特点、俄语特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探讨适合石油企业员工学习俄语的教学方法。

一、石油行业成人学习的特点

成人作为成人教育的对象,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具有成熟性、差异性和多角色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1]这些特点使成人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优势又有阻碍。优势方面表现在学习目的明确,经验资源丰富,便于将所学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和转化,善于自主学习。成人学习的障碍主要表现在扮演多重角色,精力分散,学习时间零碎,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石油行业成人俄语的主要培训对象是石油企业员工,大部分员工年龄偏大,基本没有俄语基础,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要求切合实际工作环境,还涉及到一定的石油专业知识。他们不但要求掌握到一定的俄语沟通交流能力,还需要学习到基本的语法知识,以便同甲方进行合同编写核对。这些都对石油行业成人俄语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俄语知识体系的特点

俄语知识体系大体分为语音和语法两部分。语音包括字母、音节、重音、发音规则、语调等。语音的学习相对容易,但部分字母的发音与书写容易与英语混淆。俄语学习的重点难点是语法部分。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与词的语法关系和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主要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俄语是印欧语系中保留古代词形变化较多的语言之一。例如:名词大都有12个形式,单、复数各有6个格;形容词有20多个甚至30多个形式,单数阳性、中性、阴性和复数又各有6个格,另有短尾、比较级;动词形式可有一、二百个,包括体、时、态、式、形动词、副动词等。[2]俄语词形的变化会影响到对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因词形变化引起不同的词义理解,在俄语中处处存在。因此要想学好俄语,弄清词形变化则是每位学员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三、成人学习俄语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类,有以下三类:组织和实践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刺激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3]教学方法在帮助学员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中,起着“桥”或“船”的作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会严重影响培训效果。经过长期的俄语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适合石油行业成人俄语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图表法

成人记忆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速度变慢,记忆时效减短,但成人的理解能力会比较强,比较容易接受系统化地知识。考虑到俄语具有语法复杂,词汇多变的特点,如果分散式地教授俄语知识点,会加大成人记忆负担,而且记忆效果不好。因此培训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法,将俄语知识系统归纳出来,即可一目了然,又容易记忆。经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图表法在讲授俄语语法点时,学员的反响很好。

(二)情景模拟演练法

石油企业中成人俄语的培训通常时间短,追求实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对授课内容进行筛选,总结传授与学员工作生活相关的俄语句型词汇,并根据学员海外工作生活的情景进行模拟,将其言语训练置于接近真实交际的情景中。尽量使言语练习带有交际目的,使练习与实际工作生活的情景相似。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实际工作场景模拟的方法进行分组对话,设计一个具体的工作场景,比如通知查线工进行排列检查,给本地震源司机进行任务分配等,把工作中用到的物探专业俄语词汇、句型表达,通过反复的情景演练加强他们对物探俄语的掌握,从而可以在工作中直接运用。情景演练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更实用、更有针对性。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仿真提炼、愉悦宽松的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活跃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感染力。

(三)互联网+俄语教学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俄语教学打造成“Online-Offline”模式。Online就是利用微信、QQ、电子邮件等社交平台建立起学员与学员、学员与培训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互动渠道,分享学习内容,讨论学习困惑等,利用俄语学习网站、俄语学习APP等方式组织学员进行自主学习,配合课堂教学。Offline就是在课堂上培训教师进行主要内容的讲授、带领学员进行练习,即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网络技术可以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利补充。通过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员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

在我们的俄语培训过程中,针对培训班成人学员对当堂课程消化掌握能力不同和容易遗忘的特点,我们会将每节课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录像,最后通过微信、QQ等交流渠道共享,以便学员进行复习,学员对这种方式非常认可。石油企业员工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语言沟通障碍,他们可以通过QQ、微信、通讯电台等形式在线咨询老师,同时企业也为员工提供学习平台,建立自己企业专门的学习网站,不定期的将老师的课程传到学习网站供员工学习。互联网下的教学模式还有许多等待我们发觉运用。四、结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培训是多种方法、技巧的综合运用。按照成人学习的特点,遵循学习原则,运用多种培训技巧加上成人学员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俄语,满足日常工作生活交流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董守文,张华,李雁冰.成人学习学[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4.

[2]周春祥.俄语实用语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篇8

关键词:石油企业 文化建设 管理 效果 制度

一、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

在石油企业内部,管理者仅仅只注重生产经营和效益,没有认识到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还有些管理者甚至认为文化建设工作就是一项业余的娱乐活动而已,这种片面的认识不但没有对员工起到任何的引导作用,还浪费了企业资源。因此,很多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

2.没有建立全面的文化建设战略

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非常重要,如果不建立合理而可行的战略,整个文化建设工作就缺乏正确的导向,甚至是散乱的。据调查,目前很多石油企业在文化建设上都显得很随意,没有制定一定的战略和措施,也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因此导致了文化建设工作发挥不出良好的作用。

3.管理制度不合理

对很多石油企业进行调查,都发现了其内部组织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员工与员工之间缺乏协同、配合的积极性,甚至乱成一盘散沙。出现这些原因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制度有一定的问题,比如石油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优先考虑的是管理者的亲朋好友,而导致了内部有能力的员工没有机会晋升,人才也大量的流失。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石油行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出现事故,一些管理者不愿担负责任,便采取瞒报的形式,或者是相互推诿。这些管理上的缺陷严重制约了石油企业的发展。

4.文化建设与日常管理没有结合在一起

如今,虽然石油企业的一些管理者意识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是仍然没有把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导致企业的个性特色不鲜明,因为石油企业的工作环境具有相似性和枯燥性。如果不进行文化建设,就会使企业无法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一个好的氛围,更加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石油企业的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

1.向员工们灌输“大庆精神”

“大庆精神”是石油领域的文化精髓,大庆人用铁人一般的意志为新中国开拓了石油之路,在物质条件日益发展的今天,更是需要这种精神和动力。因此,石油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向员工灌输“大庆精神”,或者开展向石油铁人王进喜学习的活动,鼓励他们继承先辈努力奋进的精神,引导他们更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宝贵资源。

2.鼓励员工将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如今,石油的需求量在增加,石油市场波动不低,这也给石油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和竞争性。石油企业要想更加稳健的发展,就必须做好内部建设工作,鼓励员工将自身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结合,帮助他们树立团队意识,并且还要使员工明白,帮助企业创造了利益,其实也是给自身创造利益。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必须了解员工的需要,并且充分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才能够将员工和企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3.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学习

新的时期,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要适应竞争,就必须对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的知识量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随意的选择培训课程,要根据市场和员工的需要来进行选择。除此之外,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也是很重要的,管理者在平时要及时的发现员工的思想问题,对其进行开导,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4.打造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石油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企业必须建立和打造品牌,品牌的建设又被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企业内部开展技能竞赛、劳动竞赛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对品牌进行建设,通过这个竞赛,员工的技能会得到强化,因此石油企业内部的采油队、钻井队、销售队等也因为精湛的技能在业界得到了好评,从而打响了石油企业的口号。第二是通过评选劳动模范人物或者优秀技能者来打造品牌人物,在企业内外大力的宣传典型人物,并且鼓励员工学习典型人物的精神和品质。在石油行业内,每年都会举办类似的活动,前年的竞选活动就选出了一批油田残疾工作人员,他们的精神对油田企业员工鼓舞的作用,并且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5.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非常重要,当今社会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石油企业只有抓住了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企业的管理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一切为员工着想的思想,关心员工的需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晋升制度,对优秀的员工要及时的采取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结合的办法,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石油企业还可以建立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管理的经营机制,这样就能够提高员工和企业的共同效益。

6.进行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所周知,物质文化是企业的基础,如果不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也很难稳定内部的员工。因为石油企业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有很多危险操作,所以企业必须做好安全物质文化的工作。首先要切实的保护好工作人员的安全,准备工具设施和安全防护用品,并且为员他们配备必要的安全、生活用品,及时的改进或撤除有危险的设备,必要的时候还要为他们购买意外保险。在进行操作的时候,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还必须切实的进行监督,为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

三、总结与体会

如今,石油的供求量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石油市场的发展,虽然石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内部建设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石油企业要树立有时代特征、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摒弃消极和错误的管理,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友香 张明海.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途径[J].中国石油企业,2012(11):98-99.

篇9

理论实践一体化是石油专业开展教学创新,推进培训改革的信息模式,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是以岗位实践和课堂学习相结合,以职业发展为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石油专业建设,提升石油专业学生学习水平,增长石油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新时期石油专业应该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为中心,在正确认知石油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弊端的基础上,从石油专业教学内容调整、石油专业教学方法优化,石油专业教学过程创新等环节入手,更好地发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优势,在加强石油专业建设的前提下,为石油专业学生发展铺筑教育、教学、实践、理论方面的坚实基础。

1 石油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机械

传统石油专业在进行教学中存在简单机械的缺点,在教学形式上出现注重课程内容,忽视石油专业技术与专业特点的问题,影响学生对石油专业知识的构建。传统石油专业教学模式机械地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分离,使教学内容和实践不能得到统一,失去二者有机衔接的练习,往往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出现职业技能和理论知识增长的不稳定和不全面问题。

1.2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浪费严重

传统石油专业教学模式存在偏重理论部分,而对于实践部分往往是敷衍了事,导致实践基地、实训场地的教学资源出现闲置和浪费。学生不能通过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操作能力,出现理论与实践、学习和生产相互脱节,影响石油专业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1.3 传统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没有根据石油专业特点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教学,导致石油专业教学出现针对性和有效性偏低,石油专业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趣,学生专业成长和发展受到阻碍,影响到石油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工作。

2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是对石油专业教学和培训模式的重构,是将石油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发展相互统一。作为一个系统,在结合石油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石油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关节,以此来确保石油专业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到对石油专业学生全面地发展和促进。总的来看,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具有如下一些主要优势。

2.1 新模式的教学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将石油专业的教学和培训统一在一起,使学生得到理论学习和操作实际两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这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和对实践的把握,既调动了学生对石油专业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2.2 新模式的综合优势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符合石油专业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理论实践一体化可以使学生将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统一起来,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教学和培训中眼睛、头脑、手脚得到综合运用,在开发学生心智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 石油专业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实践的措施

3.1 创新石油专业教材体系

石油专业应该根据学校的师资、实训基地设备等情况,周密研讨,形成对石油专业教材体系的创新实,编写适合专业特色的实施性专业教学计划,调整石油专业的课程教学大纲,根据石油专业特点编制和创新石油专业教材体系,以便顺利实施一体化教学和培训。

3.2 变革石油专业教学内容

应该提高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增强学生专业经验的积累。要提升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通用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具备石油专业普通工作和特殊工作的能力。要提升石油专业教学内容的匹配性和一致性,通过优化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内容,做到对石油专业学生发展的保证。

3.3 调整石油专业教学方法

应该根据石油专业的实际发展和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与认知特点,建立起适应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教学方法。当前具有良好教学质量的方法有: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组式教学,这些方法的主旨就是通过对教学和培训方法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形成对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的定向,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效果。

3.4 优化石油专业教学过程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培训模式的关键在于理论与实训穿插进行,教学过程中有理论讲解,有操作示范,还有操作训练。在教学实施中,如何将两者有机融合,如何适时的穿插录像、投影、演示、实物拆卸、板书、讲述,教师在备课中必须较为周密的计划与安排。

篇10

关键词:油田岗位 职工培训 教学方法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c)-0195-01

培训是企业提升职工专业技能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实现石油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油田岗位职工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受招工机制改革的影响,石油企业新招职工数量渐少,职工队伍的年龄普遍偏大,接受能力不足,对于培训活动热情度不够,加之油田基层工作任务量大,责任过重,这也制约了油田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多技能培训教师都是兼职,大多都来自于基层,理论知识不强,培训方法不够理想,这势必会影响到油田职工专业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此,油田企业应不断改进培训工作,从而优化职工培训工作。

1 打造实践经验传授式培训课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懂得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油田企业中年龄大、理论学习能力差的老职工、理论扎实但实践能力弱的新职工,教师可利用“师傅带徒弟、每日练兵、问题式培训”等形式对新入职、转岗职工开展岗位技能实践经验传授培训,让工作骨干与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职工给新职工传授经验,这样培训中就不止一个教师专门讲授,而是充分发挥了群众的力量,手把手式进行岗位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的讲解、传授和辅导,以保障理论知识与实践生产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坚持以师徒合同为契约,制定合同签订率、培训时间、考核目标、考核方式、奖惩措施,做到奖优罚劣,切实提高培训效果。

2 积极开展比武竞赛培训活动

由于工作性质、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足,如何充分激发职工接受培训的热情,是培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开展比武式竞赛活动,有利于将培训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职工,从而使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从内容上看,这种培训主要分为理论参与时间操作两方面,从级别上看,可分为基层班组、大队、厂部、公司等级别。

油田企业应注重比武式竞赛活动的操作性和持续性,合理编排竞赛内容与形式,充分调动职工的参与兴趣,使得培训课堂变成职工专业知识与技能比拼的场所。如针对电工安全操作的知识与技能竞赛,培训教师可预设一定的操作情境,将学员编入若干小组,进行知识竞答与实践操作,争获分数,获奖组别获得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对于那些答题与操作错误的学员,教师适时给予正确的讲解,这样原本枯燥的电工安全操作培训课不但会十分有趣,而且学员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会更加扎实,使培训更具有实效性。

3 大力推行案例培训教学法

在岗位培训中,案例教学法主要指围绕一定的培训内容,将实际工作中真实的事件进行典型化处理,从而供学员进行分析与判断,通过独立思索与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特定工作问题。在培训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促使学员更加广泛地接接触和分析实际案例,让学员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拓展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也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培训活动中,教师可依照油田职工的具体岗位需要,搜集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特别是利用那些反面的案例,因为这些他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甚至还是用油田职工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深刻教训,在学员反思过程中自然会积累与总结生产工作中的经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多元教学方法并用的方式,保证教学质量的实现。在教学流程设计方面,教师可设置案例背景介绍、采取叙述说明、阅读案例、采用多媒体等形式让学员熟悉案例、提出思考题让学员分组讨论、学员自由发言、教师评讲、最后总结等多个环节。

4 强化职工培训模块化教学

油田企业职工培训工作,需要教师进行细致而深入的岗位能力模型分析,结合不同层次、不同工种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可结合具体培训目标,利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具体来看,主要可设计如下三种模块。第一,技术交流模块,主要是促使学员之间进行专业技术交流,将自己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技术革新项目,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分享给他人,从而形成一种技术分享机制。第二,参观现场考察模块,主要是引导接受培训的学员到油田生产现场进行专业性实地考察,促使学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将考察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来,由培训教师与专家进行详细解答。第三,职业素养模块,对于作为石油企业的职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训,让职工对于岗位的职责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5 适时引入学分制培训方式

实行学分制是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要求,符合培养人才的客观规律,能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组织方面,可以充分依托现有的管理体系,由各单位组织、劳资部门进行日常管理,为每位员工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训档案。局职工培训中心进行业务管理。在技术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技术,建立员工培训数据库,建立业务考核试题库等。在教学方面,可采取集中培训、岗位培训、网络培训、学员自学等方式相结合;考核方式可采取集中考试、在线考试、现场考试等各种形式。

6 提高专兼职教师的培训水平

目前,油田职工培训工作效果较差,这自然与专兼职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很大关系,很多教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二者不能兼得,要么理论知识丰富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不足,要么实践技能突出然而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对此,培训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讲求培训技巧,保证培训效果。一方面,全面掌握培训人员知识技能情况,针对教材内容收集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精心准备培训材料及课件,确保授课内容的丰富性,教师也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可采取提问方式台上台下互动的方式,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从而有效避免培训课上学员昏昏欲睡的听课状态。

总之,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油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油田职工培训工作,增强油田企业职工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培训教师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努力探索有效的培训方法,从而真正优化职工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 赵荣华.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职工培训工作[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