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基础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08:1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号基础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号基础实训总结

篇1

(昆明铁路机械学校 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围绕打造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人才培养需要的培训平台,以昆明铁路机械学校与地铁公司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案例,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从总体设计、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同时对共建过程中校企双方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 :校企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作者简介:段渝波(1970—),男,硕士,昆明铁路机械学校高级讲师,昆明市首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机电工程、教学管理。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篇2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市场需要,结合学生综合水平,做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提高实训课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大化。

1、随着近几年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铁道信号专业上出现了一些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来满足铁路的发展需要,一些落后的技术标准将会被淘汰。针对这种现状,如果在实训课教学中继续开设现在不用或者很少使用的实训项目就意义不是很大,将来学生毕业后的竞争力就不是很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实训指导老师,我积极与用人单位技术人员沟通交流,了解用人企业的需求,掌握企业最新的操作工艺、操作方法,新技术、新标准。同时利用假期下企业进行学习锻炼,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标准。了解了用人企业的需求后,深入细致地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将一些最新的工艺标准作为补充内容加进来,进而订出完整实用的教学计划,使知识技能新旧结合、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就能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2、近年来,由于各大专院校、高等职业院校扩大招生,致使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素质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故而在实训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结合学生的综合水平,既要考虑大纲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尽最大可能地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内容要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对实训内容的结构和顺序适当做出一些调整,使实训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前面实训的项目,掌握的技能能够在后续的实训中用到,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获得“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实训操作练习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1、采用先讲解后示范再练习的方法,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学生一般在进行实训前学过实训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由于没有进行实训练习,理解是不是很透彻,所以在实训练习之前,作为实训指导老师要对实训项目的实训准备工作,操作过程,技术标准及安全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进行再次讲解,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对操作过程、技术标准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做重点讲解,讲解内容要清晰明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牢固,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讲解完成后要对实训项目进行示范操作,实训指导老师在示范过程中要做到标准化,规范化,严格按照实训项目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示范,不能为了图省事用语言一带而过,或者只是简单粗略的进行示范,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模仿,使学生操作起来丢三落四,做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在示范过程中尽量做到操作过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训指导老师完成的示范项目应该是学生模拟练习的标准产品,激发学生要赶上老师的产品甚至是超过这种实训练习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训质量的目的。

2、采用单项练习法和综合练习法相结合。

针对铁道信号专业实习项目的特点,将一些比较复杂和难度比较大的实习项目分成几个小项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小项练习好后再将小项综合起来练习,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刚刚进行实训练习时,往往情绪、精神紧张,动作不协调,顾此失彼,难以连贯地完成操作过程,尤其是面对比较复杂的设备或难度较大的操作过程更是如此,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学生的实际,把复杂或难度较大的综合操作练习分解为几个简单的局部操作练习,即单项操作练习,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如把室外箱盒电缆配线这个比较复杂的实习项目分解为①电缆分组编号、抻线;②线把绑扎分线③制环上端子。分解成这几个单项后,使练习难度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练好每个单项后都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对自己练好后边的项目更有信心。当学生分步骤的单项操作过关以后,再将各单项操作连成一个过程,进行综合操作练习。继而,还要根据企业生产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设置事故让学生分析处理,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一种比较亢奋的情绪之中,增强了学习技能的自觉性。

3、加强学生操作练习过程中的实习老师的巡回指导。

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时,往往有些操作细节听得不是很明白,在操作练习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操作,一旦形成思维定势在去纠正就很困难,所以作为实习老师,在讲解示范完成后,让学生练习时,不能撒手不管或者离开实训场地活动,让学生随心所欲的练习,这样很难达到学生很好掌握技能的目的,还可能造成工具、仪器、仪表的损坏,材料的浪费,严重者造成人身伤害,因此实习指导老师要多转、多看、多说,对操作练习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个别进行重点示范讲解,讲明他在操作练习上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如果这样做在上班以后会产生什么样的严重后果,使其及时改正,避免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

4、采用以点带面教学法。

经过近几年的实训教学过程,发现在操作练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快,操作起来比较规范、标准,通过巡回指导将这些技能掌握比较好的学生选出来,担任实训指导老师的帮手,任命他们做实习小组的组长,带领本小组的成员将实训项目练习好。一般这些学生平时学习比较好,责任心比较强,他们会用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去给同学们讲解,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会起到很好的效果。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技能比武,每小组选拔出练习最好的同学进行比赛,这样有助于学生团结互助,集体荣誉感的养成。比赛完成后对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总评,最终达到全部掌握技能的目标。

5、做好实训教学总结,保持学习兴趣

没有总结难以发现问题,没有反思难于解决问题。每天根据具体实训情况,实训结束前留出10-15分钟的总结全天的实训情况。通过对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全面总结,表扬积极主动者,鞭策帮助后进者,将表现优秀者实训产品作为标本进行展评,让同学们进行观摩,反省自己哪方面存在差距,在第二天的实训中如何进行改正。对于同学们实训中出现的问题也要严厉的提出,指出错误所在,避免同学们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篇3

关键词:控制;工程实践;产学研;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也是学院的特色招生专业,于2009年设置,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已达到500余人。该专业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重点面向城市地铁、设备公司、国营铁路、地方铁路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标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维修等实践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该专业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7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目前已建设《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1门校级精品课程,《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基础》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自2011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该专业校内实训室。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备实训室、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等8个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类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建设。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有“订单式”教育和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两种方式,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基本实现了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该专业建设规划及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团队工程实践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招聘教师过程中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执行不少于两个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参照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不同级别技能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办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评价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参考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岗位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方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2、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必须结合专业特点。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①模拟教学场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②加大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周,便于学生理解课程。3、结合企业岗位及课程需求,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知识体系的构筑,易于企业接受。

(四)职业技能改革。注重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有规范、有标准、有考核,确保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五)产学研创新。立足岗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采取校企结合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社会与企业,丰富教师的学识,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总结

陕西省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学校也要紧跟社会与行业步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建设及产学研创新,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成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 .cn

篇4

三课一体教学模式设计思路是:电子技术理论、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三门课,课程相互独立,但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的体系;三门课教学内容统一安排,避免重复,理论学习和实验课程基本同步,实训课程安排在与理论教学同一学期的末尾阶段,理论学习中的典型单元电路,经实验课连线、验证,将多个实验内容综合为一个电路应用系统作为实训课题进行电子制作;从单元电路分析计算、元器件认识筛选到系统应用,学习过程循序渐进,逐步从理论学习过渡到工程应用,掌握电路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具备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制作能力,学会简单电子产品的调试维修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指导实践课程,同时在实践中产生的疑问会促使学生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在干中学、学中干,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技能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三课一体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体现

在三课一体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的设计颇为重要,既要涵盖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大纲的内容,又要满足电子技术实验条件要求,还要使工艺实习具有可操作性;学习的过程具备完整的理论性、较强的目的性、真实性;所选的电路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有一定的难度、易于引发兴趣。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共40学时,20个实验题目;电子工艺实习可以将这20个题目中的一部分内容综合后,确定2~5个实训课题,每个年级任选2个来完成。

比如功率放大电路教学,以前的教学内容仅限于功放本身,如图1所示,理论教学重点是放大电路增益和输出功率的计算。实验教学仅限于电路连线、输出功率测试,由于接线是插接式,输入信号是模拟电源,所以电路干扰、试音效果等没办法考核,只能以听得见音响为准。路,上升为由拾音、滤波、放大、输出四部分组成的完整的电路系统,最终完成的是综合了一定实践应用技术的电子产品。三课一体教学特点是:(1)在完成电路设计、分析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实验验证、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焊接、调试维修,整个过程一气呵成。(2)引入了元器件兼容性、合理布线、屏蔽、接地、滤波、散热等防护措施的实训概念,这些概念应用是否合理,直接体现在最终的实训结果———助听器的音质、可靠性上。(3)从单元电路放大倍数、输出功率测试到助听器的完成,电子技术实验效果在实训中用产品的音量、音质、可靠性有了更直观的表现;以电子技术理论做基础,学生在实训中不仅能完成电路系统的调试、维修,还能进一步完善发现的新问题,比如:由图2,图3组成的助听器,由于LM386的放大倍数最大只能是200倍,当声源较小或拾音效果不好时,助听器输出的声音会太小,学生利用学过的集成运算放大器LM358组成一个前置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将拾音信号先经过电压放大,再经过功率放大,这样得到的输出声音就能足够大。这个电路理论课讲得很详细,也经过多次实验验证,实训课上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自己就能灵活应用。(4)实训课的教学内容不再是单一、单调的充电器的焊接,将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置合理、可行的多个课题。三课一体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在掌握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方查阅资料,充分了解电子产品设计特点、元器件筛选等实训常识;调试、维修中遇到的问题千变万化,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分析、处理问题。学生最终得到的不仅有用文字、数字和图表来描述的实验报告,还有要用技术标准来检验的助听器实物。

3总结

篇5

关键词:中职学校;电工电子类课程;实验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电工技术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适合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很多中职学校将电子电工专业作为重点专业。电子电工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和能力,特别是对所学专业的实践能力要求特别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电子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是培养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要求和教学手段。但当前中职学校电子电工的实训教学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找出解决办法。笔者对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希望能为广大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提供借鉴。

一、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观今的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验中存在不安全因素

电工电子实验中所使用的设备、仪器仪表和电子元器件较多,如果不能正确使用,容易造成损坏;另外,实验巾提供的电源是220V的市电,远高于36V的安全电压,操作不当会造成触电事故中职学生的纪律观念淡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上述问题。

2.实验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目前在大部分巾职学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仍从属或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内容陈旧,脱离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有些经典实验没有发展创新,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如单级放大器实验,就是孤立的一个放大电路.对放大信号是否失真.只是简单地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在实验方法上,传统电工电子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存文验过程中不能结合存在的问题主动思考.只是机械地按部就班地连线、测,片面追求数据的正确.不注重实验全过程,对一些基本问题缺乏理解、更有一些学生存在应付心理,抄袭或伪造实验数据。这种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缺乏独立思考和积极主动性的训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实验考核方式不合理

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考核主要是实验报告和实际操作两种方式,但目前存存的问题是巾职学生自觉性羞,实验报告仅仅是抄抄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存在严重的抄袭和弄虚作假现象.另外,由于学生多,实验指导老师少,很多学校甚至对实际操作能力不予考核。这样就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学生的实验能力作出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中职学校电子电工实训教学质量的策略

1.实训课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在掌握电子电工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打下牢固的理论知识基础,特别是对物理电子的规律、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实训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操作规范等,都需要学生仔细学习和掌握。否则,学生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正确操作而引起危险,比如,在电工实训过程中,电线的连接和安装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来做,否则会引起火灾或者触电等。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实训课程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知识促进实训技能的掌握,通过实训课程反馈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增加电子电工教学的实训项目,丰富教学内容

电子电工实训教学的内容有正确认识常用器件,电的相关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常用的仪器并掌握各器件、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等。通过实训课程训练,学生可以检验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自己设计、安装和调试具有一定功能的电子产品,亲自体会自己动手完成作品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实训课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实训项目应随知识的更新不断深入和递进,根据当前技术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实训项目,体现出教学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例如,在电子实训过程中,可以在万用表的安装调试、焊接练习、制作稳压电源等基础之上,进行数字抢答器、多谐振荡器、数字计数器等制作内容;在电工实训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多台电动机等实训内容。而且,在增加了实训教学项目之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采用更多的优化教学组合,针对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实训项目,增加学生的全方位技能培训,以适应社会的人才需要。

3.实训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和错误,勤于动脑,大胆动手

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常因机器发出噪音或电火花而不敢面对实训,导致不能完成实训任务,教师应在确保各种安全措施的基础之上,鼓励学生勇敢动手操作。比如,在做电动机转动实验或日光灯实验时,常会出现短路现象,个别学生会产生恐慌心理,不敢再次打开电源,实训课无法继续完成。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大胆操作完实验。而且,不要让学生一成不变地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训,只要学生在出现的失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我们都给予认可和允许。让学生在失误和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教师在实训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实训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结束语

实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职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渠道,搞好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教师必须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工电子实验的特点,通过严格的实验管理、更新实验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电工电子实验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电工电子类课程是中职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工电子产品不断推陈新,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这门课程的不少知识涉及学生就业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冈此,开没电工电子课程无疑是必要的,是合理的。电工电子实验埘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开展中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铁,高嵩.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35).

篇6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1]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锻炼学生职业意识、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锻炼企业所期望的工作能力,增强职业意识,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但目前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几个问题需引起我们的注意。第一,现有实验设备制约着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目前,实验设备大多采用以实验模块为基本单元的实验箱形式,往往以最基本的认知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很难实施。对于这样的实验,学生是被动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做实验,因而无积极性可言。第二,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大多围绕硬件实物,在实验室、实训室或企业车间等场所实施,因其直观易感性和接近生产实际,向来都是高职实践课程的主流教学方式。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先天不足,因其投入大、适应性差且难于开放,往往使实践教学过程面临窘境[2]。对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器件和仪器仪表的损坏,故开展实践教学需要购置的元器件数量增多,开支增大。第三,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学时有限,而设计型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在学习原理图的基础上设计出实物来,若原理图不正确会影响实物设计,延长学生的设计时间,又影响学习进度。

2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

伴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的发展,各种虚拟仿真系统为实际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保证,运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实践教学有以下优势:(1)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围绕模拟和仿真条件开发的虚拟实验实训项目,是参考专业技术领域有关生产要素及岗位能力要求而开发的。通过训练,可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2)教学成本低。基于计算机软件的虚拟仿真技术实践教学模式,在多媒体机房或专业实训室安装计算机仿真软件即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维护、维修和管理工作量小,节约了教学成本。

(3)提升综合效益。借助Matlab,Proteus等软件强大的仿真能力以及丰富的资源库,可以有效替代硬件仿真器进行先期的软硬件调试,再利用仪器仪表的输入输出功能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待仿真结果基本理想时再进行实际的硬件调试。这样,一方面学生了解应用系统硬件电路结构,锻炼了编程技术,也学习了仪器仪表的使用,提高了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开发过程高效,损失减少,解决了实验室资源紧张的问题[3]。

3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验室的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具有模拟和仿真条件的校内多媒体实验机房或实训室,着力开发其虚拟实验、实训项目,充分发掘其教学功能,为实训操作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提供有效途径。开发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虚拟实践教学项目举例见表1,并以项目三为例,证明虚拟实验室可以锻炼学生软硬件的综合开发能力。

3.1Smith纯滞后温度控制系统的Matlab辅助设计与仿真

电阻炉是一个具有自平衡能力的对象,可以近似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根据被控对象实验数据,可确定被控对象的纯滞后时间τ=72s和对象时间常数Tp=2min,其比例τ/Tp>0.5,故采用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在Matlab软件的Simulink模型窗口创建smith.mdl模型文件[4](如图1所示)。图1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系统仿真模型根据被控对象时间长短并结合工程经验,确定采样周期为1s,调试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使系统闭环稳定,没有超调,使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曲线的上升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可得仿真结果(如图2,图3所示)。由图2可知,引入Smith预估器后,闭环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无超调,只是在时间上滞后τ=72s;由图3可知,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曲线的上升时间小于6s。采用带有Smith预估器的数字PID控制算法可实现对电阻炉温度的纯滞后补偿控制。图2Smith预估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图3Smith预估控制系统仿真结果局部放大图经此虚拟设计,学生可结合对电阻炉温度对象的控制,学习smith预估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及参数调试方法、技巧,为实际对象的控制及控制方法的合理选择积累经验。

3.2输入温度检测信号Proteus辅助设计与仿真

电阻炉的温度检测采用镍铬-镍硅热电偶,经信号调理电路转换成单片机方便识别的电压信号,再经A/D转换器输入单片机。使用Proteus的ISIS组件绘制的ADC0809与AT89C51接口原理如图4所示,在ISIS界面编辑源程序,经编译后向CPU(AT89C51)加载源程序,仿真运行、调试。可得到输入温度信号对应的8位二进制电压值,再经显示电路显示对应的温度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输出对应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图4模拟量输入通道的仿真运行与观测经此虚拟设计,学生可学习A/D芯片ADC0809转换性能及编程方法,掌握A/D转换器与单片机接口软硬件设计方法。

3.3项目报告

每一个项目,学生都要写出包括项目研究概论、方法与手段、查阅资料情况、完成形式、得失经验等内容的总结报告,将理论教学和工程训练有机结合,将企业真实的“岗位任务”转换成职业院校的“学习任务”[5]。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又可提高学生对设计全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以往实验只走简单操作过程的验证性实验形式,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索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4结束语

(1)Matlab,Proteus等仿真软件在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篇7

关键词: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维修;教学方法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NC machine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Guan Wei

Dalia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Dalian, 116033, China

Abstract: By analyzing NC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ourse approaches, the author explores some new teaching methods in order to maximize teaching effects in NC manufacturing and maintenance class.

Key words: NC machine tool; fault diagnosis; maintenance; teaching method

近年来,随着我国数控技术的普及和数控设备的大量应用,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或机电专业都开设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在本课程教学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有如下两方面:(1)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较多,如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数控编程与工艺等,而高职学生底子薄,课程教学安排时间又有限,学习会有一定的难度。(2)数控机床维修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故障判断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很难培养出来。因此如何保证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实效性?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该课程学习方法,提高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何加强现场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1 教学内容选取

作为教师,只有了解现场维修人员的工作,才能知道我们教学中的重点是什么。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数控维修人员要对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有较深刻的理解,他们通过电烙铁、万用表、示波器修理损坏的电路板。但今天的数控技术紧随IT技术发展,电路板已被专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所取代,数据传送也由“并行传送”为主改为“串行传送”为主,目前示波器、万用表仅作为一些并行信号或静态信号的检测工具,对于CNC本身和数字伺服部分维修帮助非常有限。可以这样认为,今后现场维修人员能够处理的硬件将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借助各类软件及相关技术资料(厂家和数控系统提供),及时准确判断故障类型,确定维修方法。为了达到上述要求,必须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注重数控机床结构和数控系统的多样性,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由于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不断应用,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跟上现代数控机床的发展。为了体现这一思路,可以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如下:

(1)注重3个层面训练:即学生阅读电气图纸的训练;查阅相关维修资料的训练;故障检测与排除的训练。(2)6个教学内容模块:即数控机床低压电器部分的故障分析;数控系统的硬件装接;数控机床机械拆装及故障;可编控制器的应用;数控机床机电联调;数控机床常见故障排除。

通过上述教学内容的安排,使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维修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 做好相关知识拓展的教学

笔者总结自己多年数控机床调试维修的经验,认为要想快速准确地判断故障,适应数控技术的发展,必须拓展相关知识,加强理论基础。如本课程所需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包含在计算机原理、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原理、液压原理、数控机床结构等课程中。学生如果在学习数控机床维修之前,对上述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了解或者遗忘,在上课时会感到很吃力,听不懂,更谈不上有自己对故障现象的分析理解,在实践中无从下手,逐渐丧失对课程的学习兴趣,缺乏专业知识,也不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典型故障分析过程中,对所涉及的有关专业知识,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所学内容,拓宽维修思路。如在讲解数控机床回参考点故障时,就必须增加数控原理中光电编码器的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回参考点工作原理。而讲解电动刀架常见故障分析时,需补充霍尔开关的相关知识,学生才能理解刀架转不停的故障检测方法。有理论做基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控机床故障才能快速准确地定位,增加学生学习该课程的自信心和兴趣。在数控故障中,往往是同一现象,原因却很多,没有理论作基础,光靠经验是不行的,这也是目前部分企业在岗电工,至今仍无法承担数控维修的原因。

3 教学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

由于数控机床采用的数控系统专业性非常强,不同品牌数控系统,其结构、诊断方法、参数设置差异非常大,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数控维修授课及实训设备应该有针对性,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实训设备不能完全跟上数控系统的更新,因此很难培养走出校门就基本满足企业需要的数控维修调试人员,在教学环节中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可以采用如下方式:数控维修仿真─数控系统连接调试─数控机床整机故障维修。

篇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列车速度不断提高,铁路设备不断更新,要想使这些设备更好地为铁路运输服务,就需要一批高技能人才操纵、控制、维护这些设备,而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是由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所谓的高技能人才,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技能操作型,而非研发型;二是工艺型,而非设计型;三是实干型,而非领导型。从这三个持点出发,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热爱本职工作,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工作,确有一技之长的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正确处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关系,把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更好地协调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掌握知识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基础

知识是被人们认识的客观规律,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从实践中来,又应用到实践中去,从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发展来说,知识是操作技能的载体,知识是操作技能的基础,知识是提高操作技能的前提条件,没有学习知识这个前提,操作技能就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掌握相应的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再经过一定的训练与实践,学生在技能的形成和巩固的过程中,才能通过对所学知识的联想与综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快捷提高的效果。

三、了解新技术在铁路上的应用,建立与现场设备接轨的实训室,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

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校内建设与现场设备相当的实训室。以前,我国铁路在新科技的支撑下,经过六次大面积提速,带来了铁路运输质的飞跃。为了确保提速后列车运行的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与行车安全密切相关的铁路信号设备必须更新,以前的交流计数自动闭塞,移频自动闭塞设备被淘汰,换上了从法国进口的UM71行车自动控制系统,但法国UM71在国铁上使用,出现了“水土不服”,因此出现国产的UM71,即ZPW-2000A。区间设备得到了彻底更新。以前的6502电气集中,被主要干线淘汰,换上了微机联锁,铁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覆盖了全路主要车站和线路,新一代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也已经在部分线路上建成并投入使用。铁路信号设备得到飞速发展,职业院校要想培养高技能人才,首先是建设与现场设备接轨的实训室,利用先进的实训室,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进行训练,才是现场直接可用的人才。因此,实训室是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也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加强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是新时期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现场用得上的高技能人才。

四、高动作技能和高智力技能是通过反复实训取得的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够胜任本专业工作,并确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技能的训练和巩固,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所谓技能,是指人们运用有关知识,顺利的完成某项任务的各机体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技能又分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动作技能的训练和巩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现在我们强调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训教学比例、强化提高操作技能教学等,就是从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和培养目标出发而采取的有效措施。

智力技能是以抽象思维活动为导向,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技能,是用所学理论知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智力技能是在不断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如感知、想象和思维等,是以思维为主要成分,正确掌握思维方法是智力技能的主要特征。智力技能与动作技能一样,是在大量的、反复的练习中得以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智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操作技能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智力技能是以理论基础为支撑。在实际教学中也应重视知识的传授,在实训中重视智力技能的培养。而智力技能比操作技能更难以掌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应着重智力技能的培养。

五、培养学生自我提高职业技能的能力

现代的科技在飞速发展,即使在校学习的都是新知识,新操作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广泛应用,铁路设备还会更新,所学的知识也会落后,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激励学生把新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使学生的知识、动作技能、智力技能跟上科技的发展。

篇9

        一、强化专业基础课学习和实训

        在讲授《电工技术与技能》、《电子技术与技能》时,我针对学生的基础实际,补充初中电学的相关知识,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技能实训时,选取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日光灯、万用表、智能稳压充电器、收音机等项目,使学生掌握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和判别,理解放大、整流、滤波、稳压等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装配和焊接工艺,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熟悉基本电路的检修方法,为彩电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重视彩电原理学习和技能培训

        彩电原理抽象复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我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实物投影技术、虚拟实验室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分析透彻课本上的各种机型电路组成与信号流程,让彩电原理变得深入浅出,直观形象,通俗易懂。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还优化了教学过程,拓宽了知识面,激活了创新思维。

为深化原理学习,提高技能水平,我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

1、进行关键点测试和故障模拟,为检修铺路。

        为进一步熟悉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掌握专用元器件的检测及维修方法,我们利用现有实训设备,每学完一章理论就进行相应电路的测试与故障模拟。这样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彩电原理及故障现象认识,还能培养他们熟练使用维修工具的能力,做好维修数据的积累,为检修实训奠定基础。

        2、检修实训,提高排除彩电故障点的精确率。

        在电视机的排故障实习过程中,我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即先让学生熟悉电视机中某一模块的工作原理,再进行故障排除的分析与指导,然后进行排故障练习,最后根据检修过程写出实习报告。 

        (1)筹备有序,提高实训设备利用率。

        农村职业学校教育资金短缺,设备落后,现有的实习条件很难保证每人一台实训彩电。为此,实训前我都要统筹安排:即给每台彩电编号,设不同故障点,小组合作人人动手,采用排故障练习与写实习报告相结合的方法,即在规定的时间里每找到一个故障点,必须马上写出实习报告,经实习教师检查验收并打分后,再安排下一个故障机的检修。另外为保证故障机的利用率,检修过程中要求只查不排,凡是思路不清的不允许上机实习。 

有竞争就有动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上机实习积极踊跃。

        (2)检修指导,确保实训的高效性。

        电视机维修是通过分析、判断、检测等方法确认电视机故障产生的原因。我设置故障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先单元后整机、从明显到隐蔽的原则,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检测,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力求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理出检修思路,找出故障原因,做好检修记录。每当学生修好一台故障机后,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种成就感,我与学生共享这胜利果实的时候,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总结检修过程,找出检修规律性,撰写有价值的检修报告和小论文。这样学生就会进一步理清了检修思路,强化了检修印象,提高了学生的维修技能。

        (3)及时总结,巩固实训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批改实训报告,做到因材施教,重视课堂小结:对正确、有创造性的检修思路,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错误和不完善的检修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思维的障碍和所学知识的缺陷,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通过实习报告的反馈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改进的方向,加深学生彼此了解。同时我还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引导。这种集中与个别相结合的指导方式,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维修技术的兴趣。

        (4)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

        现在科技日新月异,电视机的性能和高新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品牌多,机型多,更新换代日趋频繁,利用相关的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检修已成趋势。为此,我常常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和查找资料,培养学生排除疑难故障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培训比赛,强化教师专业技能

        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能不断地跟踪新技术、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主动学习,勤维修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和比赛。为了丰富课堂教学,我将平时维修更换下来的组件贴上标签并归类,标明故障现象和检修过程,然后结合所学内容,把我的维修经验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听课时有亲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四、课外辅导,锻炼学生独立维修能力

篇10

【关键词】电路分析; 课程实验;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2-0247-01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相关专业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在电类相关专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电路分析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加深理解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测试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路分析课程是电类本科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对电路分析课程实验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将对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以及未来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必须进行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一、 电路分析课程实验存在许多问题

1、 实验内容多少年不变, 实验内容单一。电路分析实验课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经典理论的验证, 实验线路过于简单, 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 高分低能的现象十分普遍。

2、 由于采用实验箱作为实验对象, 学生按照老师预先准备好的线路插线, 做完实验后学生仍然不知道做实验的原理、为什么要这样插线和不知道测量的结果是否正确。

3、 由于采用统一的电路或实验内容, 使优秀的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忽略个性, 导致大学生个性不突出, 缺乏创新性思维。

4、 实验学时少, 学生动手机会少。

5、 实验手段落后, 计算机仿真的内容要加强。

二、改革方法

1、 构建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是强化智能培养的基础

实验教学要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必须从制度和条件上予以保障。加强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促使电路分析实验教学健康、规范发展。

(1) 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创新条件借助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的机遇,本着以评促建,重在建设,改善实验设施与环境的原则。组建了现代实验教学新模式,满足一人一组的标准,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实验教学环境焕然一新。在教育部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一类基础课教学实验室。

(2) 建立实验考核制度。电路分析开设的全部实验项目,采用5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学生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项目,并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方可获得1 学分。实验课的考核要体现实验教学的特点,规定实验成绩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平时实验表现(预习实验指导书、仪表的合理使用、接线整齐正确、实验操作、实验态度);二是实验报告(书写、作图、数据正确完整,思考题回答,按时完成实验报告),两部分各占50%,对不及格者,让其跟下届学生重修。一次无故旷课者,不给本门实验课程的成绩。

2、 注重课程衔接

注重与前后课程的衔接,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有限的课时内, 使得实验教学效果最大化.在大学物理实验中, 5示波器的使用6这个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实验, 通过该实验能够使学生熟悉示波器的基本使用.如果学生在先进行完这个实验以后, 再进行5RC 一阶电路响应测试6和5RC 二阶电路动态响应研究6两个实验, 无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学生对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已经较为了解, 老师不需要再专门讲解示波器相关知识, 因而可以节约实验课时, 提高实验效率. 通过这两个实验, 也可以使得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示波器的用法。

同时, 我们也注意使电路分析实验课程在内容上与后续课程保持良好的衔接. 例如: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我们使得实验内容尽量与后续的工厂供电, 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保持延续性. 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尝试5三相负载的研究6,5电力系统输送线路的最大功率确定6等与电气工程相关的实验项目. 而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 我们则更多要求学生尝试受控源的研究等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验项目。

3、增加Multisim10仿真训练。几乎每个开设的实验都包括Multisim10仿真训练与实际训练两个部分。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如果某些专业学时有限,教师演示仿真部分,学生完成实训部分;在学时充裕的情况下,让学生先完成仿真部分的内容,再进行实训,通过仿真和实训相互印证,利用该软件进行理论分析,并和实测对比,发现“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

4、 仪器仪表的使用扩展。实验实训中,正确选用仪器仪表非常重要,对测量结果和分析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常用仪器仪表,我们每种仪表至少对两种型号讲解,把使用范围扩大,让学生能正确使用不同型号的仪器仪表来适应不同的实验要求,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5、 开放实验

充分利用我校的开放实验室,鼓励和调动学生主动进实验室,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也设计了多项开放实验项目,如:电感的制作;二极管、三极管等器件的特性测量;PWM信号经RC滤波后的输出信号观察及其与占空比的关系等等。

6、 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

电路分析的实验教学可分为以下3 类:(1)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2) 电路分析常用定律与相关电路的验证;(3) 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前两类实验都比较简单直观,易于理解且实验目的明确,而第三类实验一般在电路分析课程全部讲授完毕后进行,其目的在于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学生根据给定的题目,或者自拟题目,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个实验都有很多的逻辑思维,通过实验操作,总结提炼,使思维方式得到升华。因此,在完成传统经典实验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不仅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的空间。

7、科技创新

培训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全国的大学生电子竞赛。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立项以及申报学校的科技创新实验项目,如简易脉搏检测仪、基于FPGA的彩灯控制器电路、数字式温湿度计等。

三、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实验内容的更新, 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电路分析与设计结合并增强了每个实验项目的综合知识的应用。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现从被动学习环境向自主学习环境的转变。电路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静,邢冰冰,罗文,等.电路分析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