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铣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4:5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车工铣工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作过程;实训教学;过程;考核
随着我国我国劳动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实训实践教学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如何通过实训教学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实用的岗位技能,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需求,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2006年以来,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积极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更加重视过程,重视细节,重视动手能力,重视技能水平的掌握和提高。实训教学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教学过程理论结合实践,强调学生参与,学生必须亲自动手,先观察老师示范,模范每个动作,多次训练和练习,最后形成熟练的连贯的动作。工作环境、案例是手段,目的是培养操作技能,实训教学在职业教育已经被广泛接受并采纳。课程考核是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能评价学生在完成一个学习过程后对知识掌握情况,还能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检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教与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它所特有的评定、检测、诊断、反馈和激励五大功能,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金工实习》是工科多数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包括车工实训、铣工实训、钳工实训等,该课程从工程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车工、铣工等机器设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考核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从而导致实训效果不理想,对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高职实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示范性院校已基本建立起“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计划,实训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与之相比实训教学的考核评价模式却较为单一,有的以实训报告为主,以出勤、现场操作结果为辅的成绩评定,有的以任务完成的结果(产品的质量)为成绩依据。考核模式看似全面,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实训的最终成绩主要依据实训任务完成的结果进行评定,即以产品的质量好坏来定。简单化把学生当工人来管理,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对学生是否形成操作技能的考核往往模糊。教学应给学生犯错误改正错误的机会。一个样子不好看,但是该生做错了想办法补救过来的产品,可能对学生影响更深刻,教学效果更理想。
图1 考核流程图
2.存在“替做”的可能
结果不一定全是真实的,存在“一个同学替另一个同学做” 的可能,考核结果不能体现每个学生实训运作的全过程。针对同学间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合作学习,要区别对待。
3.任务完成质量的量化指标不明确
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其实训考核方式一般采用“态度+项目成绩+报告”的实训考核模式。实际操作中多以任务是否完成或完成情况好坏等模糊的标准为成绩依据,没有对实训项目形成相对完善的质量量化标准和评价依据,无法按照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
4.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忽略了学生的自主评价意识培养
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要求作业者自主检查既“自检”、同事之间相互检查既“互检”。目前学校的考核过程大多数以教师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依然以教师所打的分数为准,却忽略了小组评价、学生自主评价等方式的发展,学生未形成自主评价的意识,不利于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二、构建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
目前,许多学者开展了基于过程的考核研究,现把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1.设计思想
实训教学目的是学生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例如车工,通过实训,学生能达到初级车工、中级车工或高级车工的水平,以后工作中,拿着图纸,能打开车床、安装工件、车出合格的产品。实训教学活动主要过程是学生训练,要想考核整个实训过程,那么就得将训练与考核融为一体。一般情况下,一门实训课程是由若干实训项目组成,实训项目的教学顺序要按内在的关系进行安排。基于实训过程考核的教学对每个实训项目是边教学边考核,上一个项目训练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实训项目的学习,只有每个实训项目考核合格,这门实训课程成绩才算合格。这里的“过程”考核就是体现在对每一个项目都要考核,这样就实现了将训练与考核融为一体。同时,在每次实训项目考核中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劳动态度等。考核流程如图1所示。
2.子项目考核设计
每个子项目要完全掌握也不是容易的事。训练是提高技能的关键,对每个项目的考核是形成成绩的基础。所以,对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既要加强训练,又要加强考核。为了将训练和考核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每个子项目的训练和考核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现场演示,教师边讲边示范。教师需要将子项目进行动作分解,分解成若干个动作细节,讲清楚每个细节的动作要领、原理解析和错误分析,学生犯错往往是某个细节忽略了。第二步,学生进行训练,学生分组,要求学生边操作边回忆,同组讨论,强化记忆和规范,不明白处主动问老师。第三步,对学生动作进行考核,要求学生边操作边陈述,可以由小组成员相互进行考核,也可以由教师进行考核,考核者对每一个操作步骤填写考核卡。教师在巡回走动中,观察学生操作,有错误操作、遗漏动作及时指出纠正。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考核卡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考核卡获知自己的训练效果,一般指导进一步的有效练习。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再次训练和考核,直到合格为止。子项目分解如表1。
表1 子项目分解图
实训
项目n 必须掌握内容: 教师示范否 学生掌握否 学生能熟练的完整的做好整个动作,掌握该项目,形成能力。
必会内容:细节1 ? ?
必会内容:细节2 ? ?
…… ? ?
必会内容:细节n ? ?
3.子项目考核卡设计
子项目考核卡反映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客观、公平、真实考核学生的依据,设计好子项目考核卡是过程考核的基础。子项目考核卡包括考核内容、考核内容、配分、扣分标准、得分。
三、《金工实习》课程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方案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实训项目和各实训项目考核权重设计根据过程考核的特点,结合课程内容,可将课程设计成几个实训项目。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实训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且易于考核。〈金工实习〉包括车工实训、铣工实训、钳工实训、热加工实训四大模块,每个模块是相对独立的。每个模块的实训是一项复杂的过程,每个细节都决定了实训的好坏,要尽量将实训内容细化,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实训过程中所有的技能。为此,将《金工实习》分4大模块,其中车工分7个实训项目,铣工分10个实训项目,钳工分5个实训项目,热加工分4个实训项目。表2为〈铣工实训〉项目考核记分表。
表4 实训过程的考核与传统考核的成效比较
班级类型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合格人数 合格率
试点班 48 92 62 78.36 48 100%
非试点班 48 96 0 64.83 45 93.75%
2.项目考核卡设计和使用
对于每个项目都应设计考核卡(表3为考核卡六:“斜面的铣削”项目考核卡),考核卡将每个项目的考核内容、要求和计分标准等都进行了详细说明。考核卡设计要科学合理,学生见到了考核卡,也就明白实训要求和目标,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素养,应将安全文明操作等内容设计在内。每个项目考核完成后,立即将考核卡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考核卡得分情况及时获知自己的训练效果。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进行再次训练和考核,直到合格为止。过程考核体现在l2项目都有考核卡,按课程的进度,每个项目都要利用对应的考核卡进行考核,只有当上个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责任感,可以将小组评价引入项目考核中来。学生能够评价成绩,说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质的提升。同时这也可以减轻老师的工作量。至于评分结果可以小组评分和教师评分中的某一方为主,也可各占一定的比例,只要达到了考核的效果,老师可以灵活掌握。
四、总结
实训过程考核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管理上存在的弊端,通过考核全程化和“准入制”等措施给学生增加了竞争压力,激发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反映学生对操作训练的态度更加严谨,考评的操作性和执行效果有了较大改善。表4为实训过程的考核与传统考核的成效比较。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具有较强的驱动力,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实践训练的效果更加突出。过程考核中学生成绩与学生对学习的付出成正比,减少了考核的偶然性和随机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应当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金根中,吴雄,彪成军.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1).
[2]谢阳玉.改革《电工电子》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J].科学咨询,2010(7).
[3]谭波.谈电机修理实训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6(5).
[4]夏继军.基于过程考核的《电机维修实训》课程考核方案设计[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篇2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奔驰班”项目启动以来,在校企合作开展上,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同时还在教师到企业培训实践、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这些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提炼概括和推广。基于“奔驰班”的成功探索,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校企合作不仅是顶岗实习。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从总体上来说仍然停留在较浅、较窄层面上,主要是指学生在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这一形式。顶岗实习期间,很多学校学生到企业后,只能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劳动,甚至与所学专业和技术相关甚小,企业缺乏专人来对学生的技术和技能进行指导。
对此,“奔驰班”在校企合作形式上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和拓展,吸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聘请企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等人才培养整个过程;还开展了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技术工人培训、设计开发课程、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等方面的合作,这些都是目前我们所欠缺而又极其重要的合作方面。
第二,重新思考职业学校学生的人才评价观,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奔驰班”项目对学生在校期间评价主要考察“工作态度、学习态度、组织能力、沟通展示能力、任务完成情况、任务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对职业学校学生的评价内容应该是复合的,与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相一致,评价指标需要涵盖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这三个领域。
第三,项目教学离不开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奔驰生产班”课程以制作“Unimog(乌尼莫克)”车模为载体,学生们在车模零件的制造、加工和装配过程中,学习机械制造的相关理论并掌握金属加工和零件装配调整的技能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机械制图、机械传动基本知识、金属工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车工、铣工、钳工、钣金加工和焊工等课程的知识,着重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这一教学活动,如果将车模也视为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任务,那么无疑,它体现的是项目教学的模式,但同时,它也体现出了模拟教学法的运用,通过车模的加工和制造,使学生熟悉真车的结构、部件和装配过程等,但毕竟车模的各部件与真车的规格和材质又是不同的。项目教学法成功的重要环节乃是对项目的精心设计,尽可能来自于真实的工作任务,当然,这需要熟悉企业工作情景和工作任务,从这一点上来说,项目教学中项目的设计需要校企双方的交流和合作。
篇3
一.传统教学形式的弊端
1.常规实习教学妨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1)常规实习教学:老师把准备工作做好,实习时,指导老师从设备的名称、结构、原理、操作以及工具量的使用,到学生要做的每个课题按部就班地讲,学生依葫芦画瓢地学,学生只是指导老师的手脚,自己却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要点。(2)实习时为单一工种实习,车工、铣工、钳工等,学生按照所选专业实习,对上下工序的理解、机械加工过程的理解不重视,也影响了学生对各工种共性的认识及很好的掌握。
2.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前的专门工艺课与生产实习课的安排是分别进行的,学生上理论课因为缺乏感性认识,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理解,这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保持率都很低。
二.逐步改革教学方法,着力学生创新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1.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毕业后从事工作岗位具有不确定性,有针对性地修订教学计划,制订实习课的新标准,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即在实习过程中,第一学年实习由单一工种(车、钳、铣)向多工种发展,只要是学机械加工的:车工、钳工、铣工、电焊都要学会,全是实习的课程,第二年实习在老师指导由学生选择工种,进行专一工种技术的强化训练,增加综合性课题的训练和毕业前数控机床操作,把动手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日常的教学中,并逐步向新工艺、新技术方向过渡,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阶梯式新的培训课程结构。
2.降低实习成本,实习效益“经营化”
传统的机械加工实习花钱太多,消耗大,人所共知,称之为“纯消耗性”实习。面对有限的实习经费,实习效益“经营化”便成为当前机械加工实习教改的新思路之一。
(一)围绕实习教学选择项目、组织生产。组织生产经营性实习,必须坚持以实习教学为主,生产项目必须符合实习教学内容。坚持有选择地接受生产任务。
(二)以“老”养“新”,共同学习。生产经营性实习,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承担。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基本操作训练时,总要消耗原材料。可以让高年级的老学生多接些生产经营性项目,用来贴补低年级新生的消耗。既以“老”养“新”。
(三)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实习效益经营化的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人。在实践中,必须注意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克服脱离生产去教学和片面追求产值,忽视基本功训练,不讲教学效果的两种错误倾向。
3.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市场引导教学”
教师虽然在整个实习教学中起着主导性作用,但由于他们的知识和信息储量毕竟有限,我建议以下三条信息反馈渠道以改进教学:
(一)学生实习课后的信息反馈。采取写实习报告、总结以及召开学生座谈会的方式,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此方式得到的是第一手资料,它可准确、及时的改进教学方法。
篇4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一体化模式 教学改革 实践
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规划紧密结合,并且从班级管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学评价模式等方面实现统一系统化的教学。诸多教育学者研究表明,一体化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改革可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整体提升中职学校各专业的教学水平。笔者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师,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对本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并根据教学改革经验,对一体化教学改革进行深刻反思。
1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一体化模式教学改革的实施
1.1 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首先对本专业学生进行分班,分为两个大班,甲班与乙班,每一个班在进行分组,总共分为五个组,五个组学生分别进行车工技术、数控技术、线切割技术、铣工技术以及CAD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根据每周五天教时间的分配,各一个组的学生在新的一周中进行换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与未改革的班级进行实训效果的实践对比研究,找出问题与差距,更好地指导教学改革。
1.2 具体操作方法
在分配教学时间上,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出结论:一周中的理论课教学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平均分配。模块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自,但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修全车工工艺、铣工工艺、电火花线切割工工艺与CAD基础等主要的必修模块学习任务。学生也可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依据兴趣与专业发展方向确定模块专业。教师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为学生建立学业档案。
2 一体化模式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综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了使课堂更加立体化,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教师需要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勤于思考,善于钻研创新,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教师需要耐心辅导[1]。
2.2 项目引导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将教学项目引进课堂可以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与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比如在教授小汽车线切割模块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明基本的操作技巧与方法,然后将课堂留给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小汽车线切割操作,在下课之前,教师在进行集中讲述与总结。
2.3 展开多元评价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当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技能锻炼质量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要密切考察学生的表现,一来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二则是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为了提高学习成果评价的科学性,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
2.4 创设实际操作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教师应当深刻了解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导学生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使自己具备事业竞争力。因此,可以为学生创设模具制造技术实际操作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职业技能训练空间,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例如,我校教职工有模具加工的任务时,先把教工的任务接下来,在课堂中把任务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不但让学生有成就感,还上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与教职工的沟通能力,更接近社会生活。
3 关于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几点反思
3.1 学生与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若要使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全面深入的推广,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当做出改变。教师应当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带给自己的影响,充分开阔教学思路,认真领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涵,充分吸取先进的教务改革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学生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当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地位,摆脱死记硬背、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思维,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动手动脑的潜力,加强实践锻炼,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2]。
3.2 教学资源分配转变
教学资源的分配方式在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应当进行适当转变,一方面要实现有限教学资源的优质高效利用,一方面还要为各种教学项目的开展增加资金投入,另外教学团队也应进行重新配置,以配合一体化教学模式。
3.3 实习指导教师的转变
基于当前中职学生在学习态度与习惯上存在着非大的不稳定性,他们非常依赖实习指导老师的监督管理与引导。在一体化模块教学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参与到教学中,如何为这些教师定位,并激励他们努力工作,提高自身的素质等,都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总而言之,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的整体化与系统化,在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较高的利用价值。一体化教学模式师资力量消耗较大,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根深蒂固,使其在推行探索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阻力。中职学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师应当正视困难,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探讨各种创新性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行策略,坚定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理念,逐渐推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沈理由,缪遇春.广东省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J].模具制造:教改研究,2014,04(07):90-96.
篇5
作者:[英]奥玛编著;
张伊娜译
出版: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价:9.90元
太阳为什么特别重要呢?哪个行星离太阳最近呢?哪个行星适合生存呢?月亮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呢?为什么火星被称为红色星球呢?哪个行星最大呢?哪个行星离我们最遥远呢?什么是外太空呢?让我们一起探索神秘的太阳、月球、以及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吧!
有趣的数学探险
作者:[英]克莱姆森
(Clemson,W.),
[英]克莱姆森
(Clemson,D.)
编著,晓文译
出版: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价:77.40元
《有趣的数学探险》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主题,包括海洋、月球、恐龙、动物园、救火、丛林,以全新的理念,将数学知识与当今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科普热点联系起来,带领小读者 们在有趣的旅程中,走过一个又一个数学迷宫。要想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小读者需要收集各种数据和信息,还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数学技能,同时还能学到相关的科普知识。
每本书都有超过50个与数学问题和数学活动有关的主题。书中包括加法,减法,时间,形状和距离,辨方位,找规律,分类和测量等多种类型的练习,精美生动的彩色插图,寓数学题于科普知识中的编写方式,会使儿童受益终生。本套丛书最大的特色在于把完整的知识体系打散到美轮美奂的图画中,让孩子们自己去东找一点、西找一点来“装配”,这样不但能让孩子们保持对知识的兴趣,还能培养他们寻找知识的习惯,学会寻找知识的方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是适用于入学前数学基础训练的起跑线读本。
书本科技馆—环境危机
作者:[英]帕克尔 编著,
田丽红译
出版: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价:72.00元
环境危机系列科普丛书聚焦于当前热点,讲述了未来的能源、干涸的世界、濒危的生物、被污染的地球、垃圾与回收利用和气候变化等知识,揭示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以及思索我们该如何应对这种危机。该套丛书内容丰富全面,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画和照片,不仅能丰富知识、拓展视野,还可以引起青少年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书本科技馆--透视科技
作者:[英]吉纳瑞 等编著,
申屠德等译
出 版: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价:72.00元
当神七问天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想时,你是不是对宇宙飞船充满好奇?当你观看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时,有没有想过超级速度的奥秘?《透视科技》系列丛书为你剥除科学的“障眼法”, 揭开你最想知道的器物的外表,带你畅游当今世界上最广为人知、最令人着迷的机器和生物内部,从最新型的太空飞船到巨型的飞行器,从强劲的推土机到打破记录的极速汽车,从不可思议的人体到千奇百态的动物,清晰精美的3D图片将神奇奥秘一览无遗。
现代制造技术技能竞赛试题集锦——数控铣工赛项
作者:卓良福
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定价:29.80元
本书结合近6年共四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和2008—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数控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类比赛的经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整体技能的提高,重点介绍了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试题,突出了系统性、实用性、通俗性。全书各部分联系紧密,并精选了大量各省市经过实践验证的典型试题。本书适合作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集训,数控、模具专业的中专、技校、职高学生的实训教材,也可作为数控铣床操作人员及从事数控加工技术人员的培训资料。
数控车削加工
作者:葛文军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48.00元
本书是编著者结合多年的企业和教学实践经验以及在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数控大赛过程中所总结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技巧,经提炼并整理后编著而成的。全书从数控车工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入手,总结了数控加工的工艺、编程、操作和机床维护等各个方面的技巧,并且通过各种生产实例加以体现。内容简明扼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广大数控车工,尤其是中、高级数控车工具有较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本书内容涉及数控车床简介、数控车削手动编程、数控车削自动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典型零件数控车削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操作技巧。通过编程实例来介绍数控车床中、高级技能考工实训,运用日本FANUC数控系统、德国SIEMENS数控系统来编制实例程序。
无垠的电世界
作者:杨苹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24.00元
现代社会,没有电是不可想象的。对人类影响如此之大的电,它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为了更好地利用电,应该怎么做?想要成为电类领域的专家,又应该通过什么途径?
本书尝试采用轻松写实与专业知识阐述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第一章采用轻松的语言,简要地介绍电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第二章采用很大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电气化世界的主流内容,以便在深入了解电气化世界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电;第三章详细介绍了电类的各个专业和每个专业的具体内容,指出专业人才的发展道路:进入电类的某个专业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成为电类领域的专业人才,就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推进电气化世界的进一步发展;第四章为年轻人选择专业给出实用性的指导,指出成为专业领域专家的恰当的途径。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作者:陈立周
出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模具教学;培养思路;可行性方案
一、前言
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应用于现代生产的各个行业,而模具制造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类工业产品在现代模具的高速复制过程中,已达到了超大、超薄、超精、超复杂的水平。中国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模具设计人才奇缺是严重制约我国模具行业高速发展的瓶颈。
对具备综合知识、全面技能的模具人才的培养,是摆在当今各大专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目前模具专业已表现出难教、难学、难懂的状况,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各大专院校及中职、中技学校,在没有充分了解当今模具技术状态的情况下,盲目开设此专业。
2、由于模具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绝大多数模具专业教材脱离现代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技术现状,各种教材相互摘抄,它给学习者带来的只是陈旧的设计与制造理念。
3、许多院校,由于机制原因,师资没有机会去企业接受现代模具的新技术和新概念,只是机械专业的一般教师,他们没有见过模具从产品分析到设计制作的全部过程,对模具的了解只停留在书本上,根本无法将现代技术转化成教学资源。
综合以上所述,制定出一套适合于现代化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技术的教学方案,将决定我们培养出什么样的模具专业的学生。
下面提出培养真正的中技与高技模具人才的思路。
二、知识结构
(一)文化基础教育。培养学生自修及适应社会基本能力(以第一学年为主),我们培养中技和高技模具人才,应定为在模具企业的预备人才。
1、基本的文化素质教育、逻辑思维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吃苦耐劳教育,使他们先具备良好的人品,这是他们将来要进入企业的第一要素,也是对人生发展最主要的因素;2、英语,包括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3、体育;4、美术(以素描及造型为主,为产品设计打基础);5、计算机。
(二)基础理论。首先普通模具概论并通过实验室各类模具的基本讲解,从感性上认识各类模具及模具的生产过程,对模具的产品,设计制造成型的过程了解,并导向出学习各类课程的必须性。可设置如下课程:
1、模具概论,模具结构;2、模具设计与制造基本数学;3、机械制图;4、材料与热处理;5、金属切削;6、公差配合与测量;7、机械常识;8、机械制造工艺。
(三)基本技能(制造方向),以实训为主。
1、理论部分
①模具基本结构:掌握一般模具(五金模具和注塑模具)的基本结构;②模具制图与识图:看懂模具结构图、零件图、产品图及技术规范;③电脑绘图:CAD绘工程图;④模具制造工艺学:各类加工工艺。
2、模具钳工实训部分:
①掌握修配与装配模具零件、开入水口、飞模、开排气槽、配凸凹冲模、配压边圈、配侧刃、装送料机构等。②加工电极及圆形模具配件,如冲头、压料板、退料板、模柄、冲套等。③学会开框、配行位、开斜导柱孔、开水口、开唧咀孔、配锁紧块、开水道、配顶针及顶针板等。④磨平面、内曲面、外曲面及零件的热处理。⑤线切割:YH、AUTOP加工软件、机床操作、掌握线割间隙及装夹校正、穿丝、紧丝等。⑥电火花:掌握放电参数的运用,学会看放电加工图,学会校铜公、装夹及设置加工工序等。⑦CNC加工:对各类型腔、型芯、凹凸模的CNC数控加工工艺规范。⑧制模综合实训:按工程图装配所有的零件、试模、修模、调试后出产品。
三、实验室配置
模具教学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一门学科,它必须按照先有感知再有认知的教学规律采取形象化教学法才能轻松完成教学。实验室配置方案分为:
1、原料展示柜:通过各种原料的展示,有形的反映各种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2、产品展示柜:各类塑件和五金件,可让老师针对实物讲解产品与模具的关系。
3、耐高温彩色透明模具展示柜:用于课堂理论教学讲解,并配有相应的课件及动画,还可以在成型机上进行演示,并加工出产品,生动、活泼,学生易理解。
4、铝合金拆装模具展示柜:学生进行装配练习的专用模具,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配有挂图,供学生按图装配。
5、微型成型设备:可在课堂上直接使用,可以快速装上各类模具进行成型演示,可看清楚进胶和成型的全部过程。
6、工厂旧模具展示:工厂旧模经修复后价格较便宜,特别适合教学,因为它经过多次修改后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些修造之处正是我们对模具分析的实际依据,将大大启发学生的思考。
四、实训车间配置 (按80人2个班配置)
1、车间应有300至500平米左右。
2、钳工区:40工位,4台台钻,并用作模具装配。
3、铣工区:普通铣床是模具加工最重要的设备,模具的70%的工作量是在该设备上完成的。该设备配有数显机构,对模具制造工艺有飞跃的改进,并保证加工精度配置数量应在4台左右。
4、车工区:普通车床,用量较少,可少配置,2台即可。
5、磨工区:配置2台手动磨床(也可用于钳工磨料),该机床也是模具专用机床,再配置砂轮修整器,可完成模具多方面加工。
6、电加工区:线切割机、火花成型机,分别为各类模具进行凸凹模及型腔的加工。配置1至2台为宜。
7、数控加工区:配置数铣1至2台,数车1至2台,以供型芯和型腔的CNC加工。
8、工刀具及机床附件有完整的清单。
以上是实训车间的基本配置
五、CAD/CAM实训室
1、电脑配置40台;2、多媒体教学设施1套;3、光盘、教材、动画、挂图等配置。
六、师资培训
1、包含专业知识培训和教学流程培训。
2、培训内容包括:产品分析模具设计UG、Pro/E软件应用工艺制造实际动手制造一套模具普加工CNC加工电加工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组装试模修模改模出产品参观大型模具企业模具成本预算企业管理综合总结1套自制模具及产品成果。
七、结束语
目前模具专业在全国作为热门专业,已形成遍地开花,但要教得好,还需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形成校企结合,尽快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转换成教学资源,采用形象教学法、复式教学法,横向交流教学法,尽快为我国模具工业培养出货真价实的预备人才。我们虽然不能培养出有高超技能的、企业拿来就用的人才,但我们完全可以培养出有素养、有职业道德、能在现有的技能平台上快速发展的优秀人才,并为完善模具专业教学而做出一份努力!(作者单位: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
参考文献:
[1]《模具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杜文宁主编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应用技术型;金工实习;改革
一、应用技术型本科对人才的培养模式特点
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训教学、生产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等,通常将此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教学活动。强调教学内容和实训内容与企业有机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结合目前我校相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要求在金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金工实训教学的内容陈旧滞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金工实训教学的内容仍然传统的单一技能训练,而实训的工种侧重于车工、钳工、铣工、焊工等单一的工种,单一的操作手段机械地重复练习,往往是给出零件图,给出固定的怌料,指导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机械操作。没有理论联系实际,对设备的原理、特点、加工特点缺乏认识。
2.金工实训教学的模式落后,缺乏创新
传统的金工实训教学仍然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老师演示操作过程,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进行。从不涉及到怌料的种类及加工工艺的选用,缺乏加工工艺过程的完整性,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金工实训教学校企合作特色不突出
金工实训教学基地未与企业有效合作,实训内容没有与地方产业有效结合,开展的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训中心的相关设备未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
显然,目前的金工实习教学方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推行没有发挥到其本身的作用,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金工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当中一门急需改革的课程。
三、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点,和我校的人才培养方针。以及我们工业中心现在的设备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教学改进办法
1.重理论、强实践操作
我们的对象是本科生,有别与技校生和高职高专。所以我们在强调实践操作的同时也要重理论。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理论一直是高校金工实习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主要的原因金工实习的教学安排都是是时间比较短,如金工实习A、金工实习B都是安排三周至两周。安排的学生的人数也比较多,通常安排一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在120左右分六个工种进行。而且我们工业中心的设备有限,比如特种加工只有两台线切割。磨工工种也只有三台设备。所以现实情况是时间短、人数多、设备少。这样造成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没有时间讲理论基础,几乎都是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老师操作演示,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按部就班进行。都是以实际操作为主。学生缺乏对各种金工实习中的设备的工作原理,加工特点、方法、加工工艺等知识的了解。怎么做的到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这是高校金工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校工业中心在领导的带领下,开拓新思路。利用目前流行的微课、慕课,利用网络开设工业中心金工实习慕课平台。平台上开设了金工实习中车、铣、焊、钳、磨、刨等普通加工方法的理论课程,主要包括了机床的原理、结构讲解、加工特点和应用。同时也开设各种工中的基本操作视频教程。同时增加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介绍,开设了机器人、数控铣、数控车、特种加工、3D打印、三坐标测量等先进加工技术课程,让学生了解当前先进加工技术的发展。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这个慕课平台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在金工实习进行期间完成平台上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在慕课平台上建立了金工实习理论考试题库,完成相关课程学习后,要在平台上完理论部分的考试。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纳入金工实习成绩总评。这样的模式很受学生们的喜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好的解决了如果在有限的时间和设备的情况下金工实习理论和实践操作的有机有机结合。达到了重理论,强实践操作的目的。
2.对金工实习实训内容改革、转变金工实习实训模式
教学内容针对我校培养现代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在金工实训系列课程教学中增加现代工程所需的新内容,删减现有实训过时部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提高数控类、加工中心等设备的实训比重。以车、铣、磨、钳、焊传统的实训方法为基础,结合新型工业、企业的要求具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树立新的教育观,在金工实训教学中增加学生个性化产品设计环节。改变以往学生机械接受实训的模式,在实训的最后环节,通过通过特殊产品的设计、加工和制造,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需增加金工实训中学生作品的类别。如果仅仅包括几乎贯穿全国工科高校实训的小榔头产品,金工实习的内容就显得十分单一,学生的思路也太狭窄。我们在金工实习后期,利用一天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并加工自己感兴趣的产品,然后加工制作。同时产品必须要经过指导教师的检验,确保达到紧扣教学大纲和切实训练的目的。同时个性化产品设计环节要作为金工实训教学学生实训成绩的考核的一部分。比如我在特种加工线切割中,利用CAXA软件设计一些图案、字体、个性签名等作品。在数控车实训中设计杯子、子弹等模型加工,在电焊实训中根据想法焊接作品,如学生自行设计焊接鞋架、烧烤箱等多种作品。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原来的被动学变成主动学。
3.加强金工实训教学的“产教”结合
结合社会的发展,企业需求。学校的自身情况,增加特色实训教学内容,以企业的实际产品的加工作为实训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具有专业技术实训业务,为实训中心基地创造经济效益。在以后的发展中向“教学工厂,校企合作”模式看齐。也许,刚起步对所有工种全面的开设产教结合,在金工实训中引入企业产品,由于各种制度和条件仍不是很成熟,难度比较大。但我们可以选择一两个工种作为试点,优先在线切割和数控铣实训中开展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以点带面。从生活实践可知,实际产品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把企业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制造的任务融入到解决具体的实际工程问题上来,使学生更多地在真正的设计工程和加工环境气氛中进行金工实训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锻炼和技能的培养。指导教师平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指导教师首先要对企业的产品分析研究,选择有利学生实训的产品作为实训项目。指导教师按照工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将实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有这几个小组联合在一起组建模拟工厂的部门或者成立加工工作室,也便于把最初独立的分散的设计方法、加工手段融质量检测合成一个整体,使之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始终。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努力创新的综合能力。这样既让学生的实训教学与企业无缝接轨,也使实训中心的相关设备创造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篇8
1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根据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该专业毕业生除需掌握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能力素质,做到毕业后就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所以,实践教学是该专业教学实施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计划中所占比重较大。整个教学体系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结构,它分别由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3部分组成,如图所示。各个模块都融入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基础技能模块由基础工种实训(如车工、铣工、钳工等技能操作)、计算机操作实训、专业英语和专业认识实训组成。这些学习内容将安排在专业学习之前或在相应的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穿行。这是实践性教学的基础部分,属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专业技能模块由机械制图与测绘、计算机三维建模、焊接操作实训(如手工电弧焊、气保焊、TIG焊、氧焊等)、机械设计基础和机械制造技术等组成,通常都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周的模式进行,这是实践性教学的主体部分,属于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二阶段。综合能力模块主要由焊接专业相关的课程设计(如焊接夹具和焊接结构生产设计等)、校内的专业实训和校外的生产实训、企业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组成,一般都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安排在校内外的生产实训基地进行。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并检验实践教学效果。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拓展部分,属于实践教学体系的高级阶段也是最终阶段。
2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一般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重点突出专业领域核心能力的培养,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2.1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
为了增强学生实践方面的培养,焊接自动化专业在各门理论课中都设置了实验和实训环节,以期通过实验和实训来完成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认知、实践、演示、实操和实验等方式,并结合微课、动画、视频和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掌握基本方法。
2.2注重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对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外,也要注重与专业能力相关的基础能力的培养,如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基础的外语应用能力、自学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注重专业能力与基础能力的相结合,配合实施国家劳动部门规定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与考试,做到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为适应未来岗位(群)职业要求做好准备。
2.3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高职类焊接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能力主要是焊接技术应用的综合能力,通过:电脑三维建模—焊接结构设计—焊接夹具设计—焊接实训操作—毕业设计等一系列环节来完成。在实操训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适当设置部分专业知识方面的拓展性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个思考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他们给出解决方案,进行方案设计并实施。
2.4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
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同等重要。做好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身的最终目标,也是一个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过程,在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必须体现出来。素质教育的重点主要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向上的价值观以及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职业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
3认真抓好专业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要抓好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3.1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单元建设,它不仅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教学水平,而且还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状况,对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认真抓好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中国发展新形势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各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接下来,将从以下3个方面对焊接自动化专业建设进行探讨。
3.1.1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实验场所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提升专业办学实力的必要硬件基础,也是实现实践型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①加大对校内焊接自动化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②按照实际生产对焊接岗位的需求改造和升级校内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训既真实生产,为培养学生具备工作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提供保证。③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地方经济特色和行业情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对长久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更好地培养高素质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1.2精品课程建设早在2003年,国家教育部为大力推进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下发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就是为了让各高校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培养一大批优秀创新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更要借助这个有利时机,努力将焊接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成为具有学院特色、创新适用的精品课程。①根据学院实践教学计划,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包括实验、实习、实训)。②根据焊接自动化专业的实际岗位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教学资源的质量,创新教育模式。③精品课程所使用的教材要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于部分没有公开出版的技能实训或综合实训的实践型教材,可结合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并参照生产单位的实际需要,由学院组织校内和企业专家联合编写校本特色教材,开发配套的课程资源包(微课视频、测试题库、电子教案、情境案例等)。
3.2教师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
培养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队伍是高职焊接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同时,构建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团队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专业带头人培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可从现有专业骨干教师中选派人员到国内高校进行访学交流;另一方面,也可派遣到生产型企业进行挂职研修;再者,有条件的可以选派到国外进行学习深造。采用多种途径来提高和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②骨干教师培养。在现有基础上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一方面,可以采取招聘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从行业或企业中引进焊接专业技术方面过硬的人才作为骨干教师;另一方面,可从现有中青年教师中选拔优秀教师到行业机构或企业进行专业实践,时间2~3个月为宜,做为“双师型”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③教学团队建设。在目前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兼结合+‘双师’化+引培结合”的“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梯队教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力争使焊接专业“双师型”专职教师占比达到8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占到教师的20%以上。
篇9
关键词:钻削加工;孔距精度;技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312-01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恩发展,产品的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孔钻削在机械加工中,形式越来越复杂。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且有的被加工材料的切削性能较差,加工更加困难。俗话说“钳工怕眼(钻孔),车工怕杆(车细轴)”,由此可见,钻孔是钳工专业一项重要的又比较难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本文介绍一下我在多年的钳工实习教学、培训和技能比武中用来提高钻孔精度、保证钻孔位置精度的几种方法。
一、常规孔加工保证精度方法
1.提高划线精度,确保加工钻孔位置精度。
(1)保证划线精度。采用高度游标划线尺划出加工孔的加工位置线。用高度游标划线尺划线,首先应检查高度尺的示值误差是否在规定的精度误差范围内,以保证所划线条的尺寸准确;其次还应检查高度游标划线尺的划线刃口是否锋利,以确保所划线条清晰均匀。同时要求工件划线基准面无毛刺和达到形位精度要求,保证划线平板的精度,保持平板工作表面无毛刺、灰尘、杂质等。
(3)正确使用样冲。首先要求样冲头必须磨得圆而尖,并且有足够的硬度。然后在敲击样冲眼时,先是轻轻敲打,再从多个方向观察所敲击的样冲眼是否偏离孔的十字中心线的交点。经判断无误后,再将样冲眼加大,保证钻孔时标准麻花钻准确地定心。
2.正确确定钻头的钻孔位置及纠正偏位误差的方法。
(1)钻孔前的准备。要正确装夹麻花钻,保证麻花钻中心与钻床主轴中心重合。钻孔时,将钻头对准孔的中心钻出一浅坑,然后根据“检查框”的位置,检查所钻浅坑的位置是否准确。
(2)钻孔注意事项。把定位锥夹在钻夹头上,在确定锥顶尖已经对准孔的中心后再把定位锥取下,装夹好规定尺寸的麻花钻钻孔。由于定位锥是用尖点来找正,所以相对所钻孔的中心来说,其定心的准确程度比麻花钻和中心钻定心效果都要准确。
(3)纠正钻孔偏位误差的方法。“掏孔法”是我们经常采用的纠正钻孔偏位误差的常用方法。具体操作是在钻加工尺寸相对比较大的孔时,先选择一个小尺寸的钻头钻底孔来确定孔的位置,然后再选择合适孔径大小的钻头进行扩孔加工,保证钻孔精度要求。
3.提高钻孔精度控制孔距。
加工零件或工件上要求钻加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孔并且有严格的孔距要求时,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用“双芯棒”加工,保证孔距精度要求。保证加工的零件、工件两孔之间的孔距精度要求。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加工孔系,保证孔系间的孔距精度要求。
二、深孔的钻削加工
1.深孔加工特点。
由于深孔的加工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下进行的,只能间接的通过声音、断屑等外部因素来了解钻削的深孔加工是否正常。钻削深孔时由于切削速度较大,使得在加工过程中切削热不能迅速的散出,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冷却液顺利的进入加工表面,充分发挥冷却和作用。孔的深度较大,排屑空间狭小,切屑流经的路程较长,造成堵塞,使切屑不易从孔中排出,容易造成崩刀,同时滞留的切屑摩擦孔壁的表面,造成孔壁表面拉伤,增大了其表面的粗糙度,影响孔的加工精度。由于受孔径尺寸的限制,孔的长径比较大,钻头细长,其强度和刚度均较差,工作不稳定,导致振动的产生,容易引起中心孔的偏斜。
2.深孔加工方法。
(1)采用带有回转分度装置的回转式钻模进行定位,使钻头的轴线对准加工孔的中心线,压紧工件。 (2)深孔的加工属于封闭式或半封闭的钻削加工,使得切屑不易从深孔中快速排出,造成切屑划伤加工表面,增大了其表面的粗糙度,钻头磨损严重,因此,要对钻头进行刃磨。为了减缓钻头的磨损,刃磨时锋角应钝一些才好,一般在130°~140°之间。减短横刃,可使钻头的前角增大,减小了刀具对深孔的爱拥堵挤压。采用分屑槽,在进给量不变的前提下,让切屑的半径减小,切屑厚度变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冷却液顺利的进入加工表面,充分发挥冷却和作用。
三、群钻技术应用
普通麻花钻受其固有结构的限制,其几何形状存在着某些缺陷。通过对其切削部分的修磨,可以得到一定改善,“群钻”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磨形式。由于“群钻”具有众多优点,在机械加工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群钻的特点
(1)群钻综合了多种钻头修磨方法,具有定心好、切入快、钻孔精度高、轴向力和扭矩小等优点。群钻除修磨横刃外,主切削刃上磨出了对称的月牙形圆弧槽,形成新的横刃和增加了横刃前角,改善了切削条件;并在直刃与圆弧刃交界处形成转点实现分屑,钻孔时直刃将切下大螺距带状切屑,圆弧刃将切下卷曲的切屑。分屑减小切屑之间的牵拉扭矩,所以群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钻削效率。
(2)群钻在刃磨时很难做到左、右切削刃完全对称,这样在钻孔过程中将产生较大径向力,钻头磨损加快而且产生孔扩;为了实现完全分屑,两外刃应磨出一定的高度差。这样,从理论上讲完全分屑的群钻存在径向力;群钻的切屑在宽度上一分为二,但切屑的外端和内端的切屑速度差仍较大,故切削时附加变形仍很大。
(3)与修磨前的普通麻花钻相比,“群钻”有前角比较合理、钻削力降低、耐用度提高、钻孔质量改善等优点;而且,分屑、断屑、排屑性能亦较好。
(4)切削试验表明,在碳素结构钢上钻孔时,“群钻”的轴向力比普通麻花钻约降低35%~47%,扭矩约减小10%~30%;在钻削灰铸铁时,“群钻”的轴向力约降低35%~50%,而扭矩仅加大2%~8%;钻削力和钻削扭矩降低后,有利于降低切削温度及提高钻孔质量。
(5)由于外刃、圆弧刃和内刃交接处有明显的转折点,而且一侧外刃上还开出分屑槽,故能保证良好分屑。切屑变窄后有利于断屑和排屑。在这种情况下,如施加切削液,则切削液较易到达孔底与钻尖,能充分发挥冷却、作用。
(6)“群钻”由于横刃磨窄,定心作用好;两个侧刃尖和圆弧刃对钻头均有稳定、定向作用;且轴向力显著减小,故“群钻”钻孔时不易走偏,提高了钻孔精度。钻削过程平稳,切屑变形减小,也有利于提高钻孔表面质量。
2.群钻钻型的发展。
“群钻”钻型的发展:基本型“群钻”主要用于钻削一般钢材。针对各种工件材料的不同加工性和结构形状、技术要求迥异的零件,“群钻”的几何形状必须根据工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即所谓“灵活应用”。近年来,随着被钻孔材料和钻孔条件日益多样化,“群钻”的钻型也有了很多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群钻”的钻型系列。而采用新型刀具材料,例整体硬质合金“群钻”出现后,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新的情况,“群钻”的钻型必然还会有更新的发展。
证精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制订一套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触类旁通地解决各种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总结提高,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学》机械工业部出版,1988。
[2]《浅谈生产实习教学的课堂化》 [J].实验实训,2005。
篇10
关键词:学分制;工程训练中心;金工实习;教学;管理
Construc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credit system
Yang Yi, Wang Xiangjia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in brief present situation and shortcoming of traditional mental working practice teaching for our school.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 of credit system, some reforming teaching modes and operating system are advanced. By adjusting new plan, integrating resources, reforming management mode, enriching practice content, we can develop student’s innovation capability continuously.
Key words: credit system;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metalworking practice; teaching; management
重视实训教学环节,发挥实训教学作用,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机械制造工程训练作为一门覆盖面很广的实践性技术基础课,不但是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不少管理类、医学类、工艺美术类学生要修读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后由于同班同学课表及上课时间完全不同,过去以班为单位的数周时间的集中实习已不可能实现,而教务处课堂教学时间均已排定,摸索一套合适的分散式工程训练模式,以适应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已成为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1工程训练的教学现状
以我校为例,工程训练中心现承担全校机械、电子等近30个专业的实习任务,每年接纳实习自然班120余个,实习人数近5000人。单就金工实习而言,学生来中心实习的时间为集中的4周、3周、2周,需要完成车、钳、数控铣等12个工种的实习,各工种的实习时间也大不相同,由于设备、指导人员有限,学生每天在中心进行不间断的12个工种轮换。实行学分制后,学生不再有集中的时间来中心实习,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组织100多个班级在零散的时间内完成实习任务,成为摆在工程训练中心面前的一个难题。
目前大部分高校金工实习仍采用培养初级工人“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这基本解决了扩招后实习人数迅速增长的要求,满足了学生对全面认识各实习工种的需要,也方便进行实习教学的安排和管理。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被动地参与实习,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一种“任务式”的模仿实习,几周下来他们只掌握了传统的应知应会,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没有得到锻炼,显然不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这种实习方式的种种弊端已显露出来,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我校新修订的2009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工程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工科类各专业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设计、综合、创新性训练项目。当前,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对于工程训练,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教学模式,绝大部分高校仍然实行了学年制下的集中实习,教务处在安排课表时专门腾出几周实习时间,让学生在非实习时间自主选课,这显然不是学分制的宗旨。湖南大学等高校实行分散下的集中,把实习时间以周为单位分散在整个学年,而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将原计划6周的集中实习分解为学期中的2周认识实习+暑假中4周加强和创新实习。这些教学模式各有一定的优势,但在实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
2全面学分制的特点
全面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生所修学分为衡量学业完成标准,学生享有较大学习自的教学管理制度。从本质上讲,全面学分制与学年制、学年学分制的区别在于全面学分制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全面学分制具备以下特点:(1)没有学制概念;(2)没有升、留级概念;(3)没有班级概念;(4)没有严格的上课时间概念;上午、下午、晚间,甚至假期都可以排课,以供不同情况的学生选课。学分制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有利于多学科交叉和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多种类型的人才,特别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3学分制下金工实习训练体系的设想
传统的工程训练模式是按班级在集中的时间、固定的训练场地进行。随着学分制的全面实施,学生的流动性越来越大,相同班级的学生所选择的课程不再一样,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也不尽相同,分散实习势在必行。为保证训练的安全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笔者针对金工实习教学和管理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3.1 创新实训教学理念
作为21世纪高等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最重要目的应该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实习中只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思想已不能适应当今形势发展的需要,工程训练课程建设要体现出向现代工程实践的转化,向局域网络条件下的集成技术培训方向转化,向技能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向和技能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方向转化。按照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逐步深化中心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加大全方位开放的力度。
3.2 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学分制改革的核心是实习教学内容与体系的革新,包括课程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更新和对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应该打破教师演示、学生重复的传统模式,在实习教学中,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习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实习教学还必须层次化、体系化。
根据新编教学大纲的要求,各校不同专业金工实习的时间有4大类,而金工实习内容基本包括12大工种,这样各类专业每个工种的操作时间也将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工种存在4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完全学分制下,同一个时间单元内不同类别的专业都可以来实习,但教学内容的不同将会严重影响实习工作的进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拟采取“基础实习(2周)+强化创新(1周)+参观实习(1周)”的模式,详见表1。这样每类专业的实习时间分配到3个模块中,相同部分的“基础实习”中12大工种的时间、内容就完全一致,极大方便了教学工作。
“基础实习”中12大工种分散为20个单元,每个单元为半天,车、钳工安排时间较长,占5个单元,如果在多个实习段完成,两个实习段之间相隔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学生遗忘学过的知识,操作机床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我们要求车、钳工在连续的2天内完成(包括2个晚上,每晚2小时),一般安排在周末和公共假期。其余的10个工种,学生可以任意选取10个半天来中心完成实习,考虑到工种的衔接问题,数控车、数控铣必须分别在车工、铣工实习后才能进行。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其他课程的需要,我们一般要求学生最好能在二年级1年内完成“基础实习”,在大三、大四完成“强化+创新”,这样给学生的创新作品提供了更多的思考、修改和加工时间。
3.3 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零件制造的整个工艺过程,我们将单一工种分离实习转变为注重制造工艺流程的整体实习,如榔头的加工采用锻造、铣削、钳工、磨削、车削、热处理等工艺。钳工实训中强化对自行车、减速器的拆装、组合实习,通过产品的拆装,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领会产品的设计思想和构思技巧,最终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的转化。另外,实习中注意项目的扩展认识,鉴于学校实训条件的限制,我们充分利用CAI课件或影像资料开展教学,如激光快速成型制造、计算机柔性制造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其获得企业生产的其他相关工艺和加工知识,这样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实习,大大提高实习的效果。
3.4 建立创新工作室,鼓励学生创新
工程训练中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诸多优势,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回到理论学习、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但大多数高校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缺乏相关制度、必需的设备、指导教师和激励政策,使创新活动一直停留在“为参加竞赛”而被动创新的层面。近年来我校依托训练中心成立了机电创新工作室,工作室配备一定的硬件设施并组建了具有丰富工程设计和加工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鼓励有创意的学生提出立项申请,经审核后由学生选定或由实习基地选派教师指导学生将创意变成作品,并鼓励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研发团队,携手攻克科技难关,并保持创新的连续性。另外为了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我们在实训评价标准、体系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在这些活动中,从立项、资料查询到设计制造,从跨院系讨论研究问题到团队作战携手攻关,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专业信心增强了,综合能力提高了。近年来中心指导的作品获得了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省挑战杯二等奖、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省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等十多项奖励,取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3.5 加强基地硬件建设
由于工程训练中心的特殊性,从一定程度上讲,设备的性能和数量决定着实训的效果,而机械设备普遍比较昂贵,而且后续使用、维护、维修费用较高,经费问题已成为各高校基地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况且实习不同于实验,设备不仅需要种类多,而且必须有一定的数量,零散的设备不仅不利于短学时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更将造成一人操作多人看、训练时间大大缩水的局面。近年来很多重点高校在“世行贷款”“985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经费的支持下投入大量资金,工程训练教育观念的转变、设备更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反观隶属地方的普通高校,办学经费普遍比较紧张,在前一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必检单位,很多高校为基地硬件建设和环境改造投入了一定经费,但与扩招后实习人数的骤增和综合性人才培养要求相比还相差甚远。按照“教育部金工课指组关于人机比的建议要求”和“工程训练中心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规范与验收标准”,我们应该在满足基本制造、现代制造保证人机比要求的同时,考虑设备的更新及种类与数量增加,并实现数控加工训练和特种加工训练网络程序传送及在线加工。
4结束语
学分制是21世纪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工程训练中心作为工科高等院校学生进行工程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教学基地,既是低年级大学生的训练平台,同时也应成为面向高年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课外科技制造和参与科研活动的实践基地。学分制的实施使以往以班级为单位同时安排金工实习的传统方法被打破,需要一种新的机制与之相适应。根据现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的教学和管理设想,在保质保量完成基本训练的同时,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傅水根.抓住机遇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完善模式深化改革开拓前进[J].金工研究,2000,4:1~9
[2] 蒋新兰.高校学分制下选课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0,23(6):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