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00:3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园林工程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园林工程施工实训,应用,探讨
1.“行动导向”教学法概述
1.1何为“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该教学法从学生将要从事的某一职业任务着手,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这一特定任务而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有反馈的教学活动。
1.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传统教育“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采用统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学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对学习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发学习的动力。“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参与程度很强,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学生要学。激励是内在的,是从不会到会,在完成一项任务后通过获得喜悦满意的心理感受来实现。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可直接根据学生活动的成功与否获悉其接受教师信息的多少和深浅,便于指导和交流。质量控制是综合的,通过多元的考核方式评定教学成果,更多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认可,进入良性的循环。
2.“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施工实训中的应用
2.1园林工程施工实训的基本教学目标
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是继园林工程理论教学后的独立实践课程,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能独立编制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方案、独立进行园林工程建设的施工放样、指导园林工程施工,并能运用正确的工程检查手段评价园林工程建设的质量。
2.2项目教学法的引入
如何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此,笔者期望寻找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相关专家将“行动导向”教学法细分为七种教学方法,即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笔者从中选取了项目教学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教学中的切入。将园林工程施工放样、地形工程施工、园路工程施工、水景工程施工、假山工程施工、小品工程施工、园林栽植工程等传统教学内容归整具化为具有典型意义的十大项目,即小游园地形堆砌、小游园地形整理、小游园块料路面施工、小游园碎料路面施工、小游园水池及跌水施工、小游园喷泉施工、小游园人工塑石施工、小游园防腐木亭施工、小游园拟木花架施工、植物种植施工。每一项目的教学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期望通过十大项目的学生全过程参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2.1训练项目设计
2.2.2教学材料。目前市面上各版本的传统教材显然已不能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编制适合“项目课程”一体化的特色教材讲义迫在眉睫。同时,还需结合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网络课程,从园林工程施工流程、实践模拟任务和大量真实案例三个角度出发对园林工程施工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行诠释,更好的支撑“行动导向”教学法。
2.2.3教学组织形式。以小游园拟木花架施工项目为例,将每一项目拆分为若干单元,采用案例研讨、实地操作、实地观摩等形式组织教学。
2.2.4考核方案
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因此,最终课程成绩由过程考评和期末考评两部分组成,重在过程考评。
3. 存在困难和解决途径
项目教学法显然能为园林工程施工实训教学带来新的活力。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其一,资金的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全过程施工,机具材料的购买、实训指导教师的课时经费,都将大大提高教学成本。
篇2
一、《园林测量》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园林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抓准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喜欢照搬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多而全;教学中喜欢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即理论部分完全讲完再去做对应的实训;每个实训项目相互间无任何关联;实训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实训成果等。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学的内容全但皆不精;教师的专业理论虽讲完,但课堂上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完全吸收,绝大部分学生是坐在教室等着去实训,但真正实训时又不会操作;完全独立的实训项目与实际园林工程建设相差很大,学生前期的控制成果测算出来后在施工实训中用不上,即使认真完成全部实训项目的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整个流程也仍无法理顺,造成学生对测量知识的掌握不连贯;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课堂实训成果,造成原本就学习自律性差的同学放弃实训教学这个重要的学习环节,经常出现小组里由一个同学从头测到尾的现象。最终表现为总体上教学效果较差,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园林工程建设要求园林测量实验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测量的三要素进行的,即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仅以这样的基础内容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虽能牢固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但综合运用能力欠佳,使得学生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常不知所措.实验内容较单一,没有与园林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基本理论和具体的工作方法相结合.
仪器数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由于近几年园林专业越来越被更多人认识,现已成为一门热门专业,报考的学生也较多,而测量仪器设备数量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条件较为简陋,教学仪器种类和数量比较少,有时8~9人才能用一台仪器进行教学实习,从而常常使得学生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园林测量教学规划与建设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园林测量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讲述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是将园林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中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等,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必须修订与完善《园林测量》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进程安排,编写课程电子教案.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不断将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围绕课程内容,增加全站仪、GPS及绘图软件的教学内容,兼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删去与专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并将部分学生可能自学的内容交由学生自学,教师负责答疑。
2.教学方法的改革。良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由于以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常常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充分的认识,因而导致其丧失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实践环节录制成录像片,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听课者感觉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刻苦学习变成了愉快学习,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受益.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先摸索,与同学相互讨论,然后与教师交流,自己总结实验操作技巧,而不是教师一味填鸭式地去灌输.
由于目前园林测量实验教材不够丰富,在这种情况下,主讲教师应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可创立“课堂授课―外业实验―内业计算―野外实习”四环一体嵌套式实验教学模式,其内涵包括实验课堂授课―讲好每节课,精彩每句话;外业实验―做好每个实验,精通每个操作;内业计算―掌握每个算式,实现每个程序;野外实习―熟练每个步骤,实践每个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介绍测量学与园林专业的实际联系及应用,并以课堂和课外讲座交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还可采用实验教学与课程实习相配合的方法,边实验边去基地实习,提高教学效果.规范实验和集中实习,通过制定实验指导书和集中实习任务书,让学生明确任务、过程、技术要点和要上交的成果.实习期间,随机抽查学生进行现场计时动手能力考核.
篇3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手段;园林制图;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44-02
一、园林专业中的制图课程的重要性
园林制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如何为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及竣工等阶段运用手工和CAD软件绘制出各种图纸,进行识图与绘图方面能力的训练,为配合与协调各阶段工作的一门学科,在工程设计、施工阶段中,应用十分广泛。园林制图课程的设置,一直以来就关注于学生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基础的识图与制图能力。这是开展后期教学课程,进行专业知识训练的基础所在。制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乃至以后的工程设计图纸的质量、工程管理及预算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就要从园林制图这门专业基础课程开始。
二、以园林制图课程为例,开展应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的改革
1.课程设计理念的改革。经过建设市场职业岗位能力的充分调查和本行业众多专家的积极指导,园林制图课程的设置须符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经多次充分调查与走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不同级别的园林工程施工单位、相关的景观设计院及相关院校,不难发现从事园林行业的设计员、资料员、预算员、施工员及监理员等多个岗位都对园林制图课程有着基本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以工作任务模块为中心构建的工程项目课程体系,坚持以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生产一线的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园林图纸表现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
2.教材内容设置上的改革。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和知识、技能等内容。就拿园林专业来说,透视图部分是园林制图课程里的难点和重点,根据课程的章节设置,其应隶属于后期的课程,而第一学期则注重培养学生空间感,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面和接受能力,完全可以将其课程的讲解安排在第二学期,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由此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方法上相关的改革措施。首先,以介绍项目入手,以实际工作流程为基点,以实际操作演示引导对象,进而提出更多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完成任务,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见图一)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一味的“满堂灌”改为学生主动吸收知识。这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想办法解决问题,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效果显著。
教学方法上也必须要求与时俱进,由此应强化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力度,将多媒体实际应用到课堂上去,以文字、图像、软件形象的手段来展示知识理论,在此要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对于CAD制图能力,因为该软件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是学生实践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得到最大的激发,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院校现已采用一体化教室进行授课,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另外,由于园林专业的实践性,其课程很多时候涉及到实践实物。比如三面投影部分教学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是一个挑战,由此在实践的课程中要强化实物教学的作用。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实践能力,制作相关的实物模型或者动画课件,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这样有利于其思考和理解,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课堂中关注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建立融洽的学习环境。我们知道在使用CAD制图的时候,受限于制图能力和自己的理解能力,制图往往带有很多主观因素,这就需要教师的全心投入,及时纠正其错误倾向,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快速发展。同时注意对于制图能力强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优秀作品进行讲解和学习,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由此可见,园林专业的教育者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转变教育观念,注重质量教育和实践教学;其二,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强化专业体系的建立;其三,以职业训练为重点,不断优化课程的质量;其四,以实践能力为突破口,健全师资力量,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特殊性,其不同于普通高校的特点就在于能够很好的与职业、专业及经济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技术和知识的结合,实现学生和社会的结合,实现能力和经验的结合。对于高职院校来讲,要始终认清自己存在的重要性,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对于园林专业来说,其计算机绘图能力要不断的强化,积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其综合能力不断强化,以迎接未来职业的种种挑战。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浅谈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实训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09,(8).
[2]李宇,金建红.高职园林工程校内实训基地设计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
[3]张金炜.CAD园林工程图制作项目式课程改革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4).
篇4
关键词:园林工程;案例教学;问题;特点
G712;TU986-4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较注重,而且还进一步强调了如何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学生有目的地对感知印象获取,进而使理论的认识丰富和加深,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缩短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从而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达到。
一、园林工程特点
在园林专业中,园林工程是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综合性,主要培养综合技术人才。学生需要掌握园林工程有关理论知识,具备基本施工技能,这样才能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充分运用工程技术与园林艺术,发挥园林工程构筑物自身功能,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目前,大部分园林专业学生注重设计,忽略施工。事实上,设计只有以工程施工为依据才能实现设计的可操作性。最近几年以来,各地区兴建大量公园、广场等园林工程,且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设计精美,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问题,包含雨季难以排除地面积水、经常维修路面等。
二、园林工程课程教学问题概述
1.理论教学问题
教师在园林工程课堂教学中一般是照本宣科,关于施工图设计、实例教学内容少,影响学生学习能力提高,限制学习视野。教学对象为学生,但学生无学习积极性,敷衍了事,也不参与实践活动,会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
2.实践教学问题
园林工程教学中,实践课程少,无任何教学改革,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此外,学校缺乏实践场地、实验室设施,影响园林工程实践教学效果。由于社会实践少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机会。实践教学处于薄弱环节,学生无法在实践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未有效结合,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提高。
3.课程安排问题
多数高校园林工程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所占比例少,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包含施工项目组织、照明工程、供电工程、山石景观工程、水景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园林场地工程等。
三、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1.专题讲座
园林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指导工作。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邀请有丰富工程项目经验专家参访,提出改进学校设施与课堂教学的具体方案;通过专家讲座,可针对园林专业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对其采取全面分析,重点剖析园林工程施工过程。
2.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需熟悉教材内容,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收集教学资料,a充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可详细讲解叠水、铺装与驳岸等施工流程。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能加深学生对施工流程中有关知识的理解。
3.趣味教学法
园林工程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枯燥、无趣,要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增强园林工程课程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可以适当开展比赛以及相关活动,打破常规教学格局,例如开展施工图设计比赛,展出作品,并进行评选,给予优秀学生相应奖励。
四、园林工程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析
园林工程案例教学主要包含两个方向:施工方向、施工图设计方向,按照学生兴趣进行重点培养。对于施工方向学生需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使其在园林工程施工中能够充分运用理论知识。对于设计方向学生,是学校培养的重点,需掌握施工图设计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需对园林工程现场施工有详细了解。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工程施工有着明显差异,为确保园林功能设计图符合实际,学生需重点学习水景设计、排水设计、道路设计、苗木种植以及铺装设计等内容,严格把握整体设计。
1.施工图设计实践教学,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缺少施工图设计实践锻炼,教师对于学生设计指导较少。教师需要按照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在假定综合场地基础上进行设计,并绘制园林工程施工图。在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详细讲解学生设计图,指出设计图的不足,使其掌握施工图绘制步骤、内容以及相应规范。教师在针对学生施工设计图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以后,学生反复修改设计图,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图绘制能力。
2.在对编排案例设计时,我们一定要对内容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加以注意,心理学上认为,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牢固有关逻辑联系的知识。所以编排案例各知识点之间一定要一环扣一环,从而使其相互构成密切联系,使知识结构体系不但要有重点突出,而且还能以点带面,使前后倒置的情况避免,分层次梯度式或螺旋式的上升,并要符合教材知识框架系统。
3.对选编设计好教学案例的过程进行展示的过程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而教师教学的艺术风格又会被很多的因素所制约,园林工程的实训课,案例一般集一章课的教学内容,在引入课堂之后就可对案例进行展示,从案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从而对案例讨论分析,进一步将相关园林工程原理归纳出,把一连串的知识点穿成一条“锁链”,使复习巩固及实训的教学目的所达到。
4.案例教学最重要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是,让学生通过师生的互动,对案例与园林工程原理之间的联系所了解,这个环节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使教学目的紧要环节实现。
5.开放性是案例教学最大的特色之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的讨论分析具体案例,从而对最佳的结论概括归纳出。因此教师的调控能力一定要强,从而指导和点拨学生的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将案例中的枝节部分的干扰排除,从而对案例的重点和核心部分进行把握。充分地给予鼓励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实际“问题”的兴趣被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设计过程及施工技法的掌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五、结论
通过总结园林工程课程特点,从而分析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确定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专业素质与实践技能;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以最佳的方式去获得知识,使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缩短,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对园林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和施工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肖万娟;粟本超.高职园林专业“3DSMAX”课程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6.6:61-64
篇5
关键词:园林景观;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人地关系失调、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蚕食等问题以及园林景观专业人才的奇缺等现象,都为中国园林景观学的实践与理论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行业态势分析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就业选择的复杂性和易变性,使得社会需要动手能力强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需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高校建设宽口径的专业平台,为学生奠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应当是办学的重点。
城市景观专业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研究能力,对提高城市景观专业课教学及学成后的专业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专业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专业必须适应时展及社会需求,尤其应与当代中国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摒弃“固步自封”或“一味照搬”外国模式办专业;同时专业建设必须与国家目标和景观学科自身发展相结合,从而确保城市景观专业与时俱进。
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研究能力,对提高城市景观设计专业课教学及学成后的专业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满足社会需求是专业发展的目标,应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构建注重素质的多样化专业教育模式。
二、教学改革研究
在园林专业教学实践中,我们重点深化专业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在发展和丰富自身内涵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在三年制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中,除完成基本理论及实训教学任务外,我们将工作重心和培养目的确定为:培养学生从“眼睛发现美”到“身心感知美”进而能“双手创造美”。经过系列探讨和摸索,以“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动手能力――手脑并重”为突破口,进行系列实践课程的改革和探索。
1,现场教学探索美,胸有成“竹”意境出――植物类基础课程改革
园林植物是园林的四大要素之一,是园林中生态功能显著的造景材料,是整个园林专业的基础。
掌握园林植物的美学特征和造景特色靠课堂讲授很难达到教学效果,于是《园林植物鉴赏与识别》应运而生,该课程完全采用现场教学:课程总学时24,授课地点――北京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植物园、城市公园、社区、校园、街心公园等),授课方式――以自由发言、提问、分组讨论和修正补充、归纳总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该课程是在学习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过程中开设的,目的让学生熟练掌握北京常用的树种、花卉、草坪的种类、观赏特性和季相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绿地观察比较同一类植物不同的应用特点,让学生掌握植物的搭配和配置。
通过记录考勤(3O%)、制作园林植物档案卡片(30%)、现场考核的(40%)三部分形成该课程的最终成绩,实现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控制,最终使学生掌握常见的近100种园林植物,为以后园林设计和园林工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取生活甘泉,把思想做成模型――设计类专业课程改革
打破以往单纯“布置任务指导方案一完成图纸”的设计课程授课模式,以“调查研究一项目讨论一确定方案一模型制作展览评奖”为课程主线,课堂讲授20课时、参观实习8课时、实训辅导20课时,总计48学时。
课程以园林设计理论、园林建筑设计理论、城市规划理论为教学基础,通过理论学习结合实例分析完成对城市与景观设计的再认识,通过参观实习结合单体塑形能力培训学习景观形象的视觉设计,进而进行图纸与模型的同步设计完成标志性景观设计实践。教学目的有三:初步理解和梳理城市景观生态、社会、文化对城市景观肌理与脉络的影响与相互发展;掌握标志性景观的设计程序、设计要点;具备一定的设计塑形能力。
在课程开始时为学生做详细的课程学习指南,明确目的与学习计划,并列出推荐阅读书目和调研参观推荐地。学生5―7人为设计小组,以组为单位完成调研、讨论和课堂汇报,完成第一、二次设计草图后,全组共同完成模型的制作(每人需完成各自图纸)。
3,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进行魔鬼式培训――专业技能专项培训
从事园林规划设计行业必需熟练掌握三大软件AutoCAD、Photoshop、3DMax。在学生分别学习三个软件后,缺乏的是软件之间贯通和独立创作的能力。这离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相差太远,有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专项培训。
我们在二年小学期设置专项培训,整合硬件设备良好的机房,1人1机,安排学生每周25学时进行为期3周的突击式训练,以指导教师的工程项目为培训实例,要求学生用3个软件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该项目所需图纸。
引导学生逐步操作:线条图纸绘制、平面彩色渲染、建立立体模型、后期图面处理等一步步过程中获取信心,真正将过去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提高技艺。
4,突出行业特色,塑造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工程类专业课程改革
《施工图(园林工程图)设计》是在传统园林工程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并遵照国家工程建设标准有关规定来绘制工程图,准确表达工程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并说明有关技术要求的图样绘制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了解并熟悉园林工程图的各种图示方法和制图标准的有关规定,掌握园林工程图的内容,具有识图和绘制园林工程图的能力。即能够在园林项目初步设计图的基础上,进行竖向(土方)、园路、水体、假山、种植工程等的施工图设计;同时能够做到读懂相关设计单位给的工程图,进行工程项目的指导施工工作。
“施工图设计”课程的开设,充分地将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弥补了专业课――“园林工程”课程只重视理论而忽略实践工程设计的环节;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理论统控实践”的唯理主义弊端;满足了园林各单位的实际工作需求,包括各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即施工图设计)工作、各工程单位的工程识图和工程技术操作指导工作、各园林管理部门监督和管理工作等等。
在课程开设方面,“施工图设计”课是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完美结合。在课程内容方面,完整地将实践项目引入教学,即以实践工程项目为案例、教授学生一整套施工设计图的识别与绘制。在讲授技巧方面,施工图手绘练习与计算机绘制结合讲授。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与设计》是聘请行业内既有教学经验又从事园林工程管理的双师型教师,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主导,从招投标书的制作――合同文本的签定――施工组织设计与实施为主线组织教学,实现学生到项目管理人员的过渡。该课程是对园林工程和施工图设计的一个补充和提升。
篇6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 构架 探讨
【基金项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质量工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49-01
《园林规划设计》是园林技术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该门课程,学生应该具备《植物学》、《观赏植物应用》、《美术基础》和《植物生产技术》等知识;同时,该门课程也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目前,该门课程一般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实践。理论课程讲完,学生再安排实践操作课程。这对于该门要求实践操作比较强的课程来说,存在很大弊端。学生再学习完理论后,再来学习实践操作,难免遗忘之前的理论知识,导致学生掌握该门课程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高职高专园林专业如何合理构建该门课程模块是我们首先探讨的首要问题。
1.高职高专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系园林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和基本职业素质,掌握园林植物培育、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能在园林绿化企事业、城市公园、园林苗圃等领域从事园林苗木生产、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修剪造型、园林植物养护、园林绿地景观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以上目标定位,主要就是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而目前的课程体系而言,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法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实际园林规划施工的相关具体的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情况仍然存在。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课程的理论教学应当与实践具体的结合起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传统的课程教学,主要是在教室这个封闭的环境中由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师结合一些图片进行讲解教授,学生只是旁听者,而不是参与者,无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1]。从实践教学可以看出,由于一个班人数较多,无法让每一个学生都直接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大多数的实践教学只能采用参观、调查的模式进行,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
另一方面,学生专业技术不扎实,大多数学生美术、计算机功底差,特别是园林工程方面的知识掌握不牢,不扎实,在真正面对园林制图时,缺乏想象力,导致无法应对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的需要。久而久之,学生缺乏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高职高专《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构架模式改革
3.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完理论,再转到实践W习,导致理论课程完全忘记,要重新开始再学习一遍,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哈佛大学是国际上创办景观专业的最早的教育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哈佛十分重视生物景观教学,将植物课程模块化,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教学环节组合,并贯穿整个学习阶段,使学生能持续不断认识植物在景观中的动态性[2]。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应当将其分为不同的模块,并将这些模块作为学生的拓展能力进行选修。根据不同学生知识的欠缺进行选择(表一)。而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则重点把握园林规划设计方面。
表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块构建
3.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能力非常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学生缺少对园林工程整个项目的参与度。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在理论教学环节方面,应当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理论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让学生成为主体,加大与老师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理论教学中,适当的增加外出实践教学课程,让学生到园林施工现场,更加直观的去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3]。
3.3加强校企合作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是高职高专院校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最好的一个途径。邀请行业、企业能手、技术员作为本专业的外聘教师,能够更加直观、更加实用的将生产方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更快的融入到相关领域。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到这些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参与到企业中相关项目的设计,从而提高学生本专业能力。
4.结语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园林技术专业一方面应加大与行业、企业结合,共同培养学生;另一方面,应加大对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加大任课教师参与企业相关工程项目和设计,进修、访学,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行,安军超.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4):150-153
[2]顾文芸.高职高专园林专业植物模块课程构架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175-176
[3]刘丽霞.《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改革体会与探讨[J].教育教学研究,2011(2):106-108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园林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40-03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界定,其人才培养定位是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现阶段,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独立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基本上套用母体院校的模式,从而导致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的模糊感和断层感。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专业,研究内容涉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多个层次,与城市发展及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园林行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园林行业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的园林专业人才,成为摆在园林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拟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园林专业建设为例,探讨其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内容不能贴近行业动态标准 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要紧密围绕行业动态技术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使其更加贴近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园林专业部分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大多沿袭母体院校的教材,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知识性、科学性、完整性,缺乏与行业标准衔接;另一方面,因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降低了专业课程在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园林工程概预算》,行业已依靠软件操作完成,但我们仍采用原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用真实工作项目及软件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需求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大多套用母体院校的模式,缺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有效研究,未能快速把握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动态,以致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需求。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外大学已经注重培养学生从方案构思到施工的全过程能力。这对园林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原有的专业技术(方案构思及绘图表现等),而且对植物造景、施工能力和SketchUp草图大师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明显,而我们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或是有类似课程,但以理论为主,实践较弱,仍停留在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技能上,把实践知识的学习留到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再说。这使学生需要一个再培养的过程。
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多是在单门课程理论讲述结束后再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做些验证性试验或实习,不能很好地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付诸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有些课程即便集中到校外实习,但往往以参观、浏览为主,致使学生不明确外出实习的目的,学到的东西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设计类课程开展的实践活动多数只是局限于平面构图,缺乏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构思和设计。学生在方案讲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缺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此外,学生在学完相应课程后的实践应用不足,且部分学生把每一门课程当成是阶段性、片段式的任务,对课程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现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不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是应用为主的专业,所学知识与专业能力体现在实际设计和施工成果上。学校应与相关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实际设计或施工项目,对学生本身的绘图技能、表达与沟通能力、施工能力等都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改革中,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出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很大作用。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是通过对院校和园林企业岗位群的调研,明确专业定位,邀请行业专家及优秀工程师共同研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并根据行业动态,不断更新开发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此外,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学习情境。更新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与行业标准相吻合。
围绕能力,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推进贴近行业标准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能力培养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并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通过召开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会,将课程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中心进行整合,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并基于行业技能标准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以弥补独立学院专业实习基地缺乏、实践师资不足,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例如,《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可以放到企业完成课程实习教学。校内与校外教师的共同指导,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帮助。
化零为整,引入综合实训模块,强化专业技能 园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性表现为对各种知识的迁移和各种技能的运用,这要求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有较强的联系。而现在的教学除了毕业设计是集中式综合外,其他都是分散的单科教学。分散的单科教学往往只注重对本门课程知识理论的学习及应用,课与课之间缺少联系。而毕业设计虽然实践综合性较强,但毕竟整个大学期间只有一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使得园林专业的实践训练呈现为片段式,学生对课程衔接及电脑软件运用存在模糊感,不能了解一个风景园林项目工作的全程和基本轮廓。针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应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引入综合性课程,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设置于第七学期前3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后,且在毕业实习之前开设。通过3周的集中式训练,学生将之前所学的与专业有关课程的知识和电脑技能进行融会贯通。综合实训结合实际项目或模拟实际项目进行,包括现场踏勘测量、评价现状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和施工图绘制阶段。以“化零为整”的方式进行的集中式综合能力培训,确立课程间相互贯通、渗透和衔接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掌握的知识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综合实训训练,对园林项目工作全程或基本轮廓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解读能力、系统规划能力以及电脑表现技能等起到一定的作用,使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
因材施教,项目与竞赛同步,部分优秀带动整体优秀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创造、可塑性大。针对其特点,通过挖掘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上进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课外辅导培训,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大学生创新课题和竞赛。上述活动,特别是参加竞赛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规划设计能力以及电脑表现技能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动力充足。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分工合作,也培养了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部分学生参加强化的实践训练,提高了专业技能,并影响、带动更多的同学。
加强师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核心,指导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运用技能和经验。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大多数是年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为此,学校应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到资深院校学习培训或进修,或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锻炼,提高专业教学技能。与此同时,专业组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听课,共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案例分析、项目训练、归纳总结和课后练习等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创新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对设计类课程应“重视过程,强调互动”,将设计交流作为一个必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不同阶段及时汇报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当众讲解自己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设计项目在师生讨论交流中得以深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走过多弯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不断更新完善和丰富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力求贴近行业标准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尽管目前与行业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会继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探索课程教学与企业标准相吻合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使其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乐嘉,张合平.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以园林专业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80-182.
[2]周燕,高印寒,金魏,等.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5-7.
[3]李俊英,王刚,金煜,等.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4-6.
[4]王大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93-96.
篇8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改革;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23-01
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园林绿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地市级园林管理局700余个,有园林设计院和设计公司1000家左右,花卉企业5.2万家,苗圃和花圃2100余座。风景园林事业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约600万人[1],其中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不足20万人,仅占3.5%。
然而,近年来高校招收园林专业的学校增多、数量扩大,使得园林行业就业压力加剧。一方面园林企业招不到合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压力加大,为了满足园林生产及管理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培养大批合格的园林专业人员迫在眉睫。为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优秀园林人才,结合本人在河南省农业职业学院的教学实践,认为重点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革新教学方法、依据市场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早研究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Hole认为自主学习(autonomic learning)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the ability to take charge of one’s own learning)”,他指出这种能力是“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2]。
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仅指学习,而且还指学会如何学习,它具有能动性、自主性、独立性、个性化[3]等特点,自主学习的培养决不是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而是教会学生不能仅仅聆听老师讲解教材,信奉教师和教材是唯一的知识来源,而是独立地、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1、转变专业教学观念,从根本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老师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和开展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给学生提供适当空间施展才华,鼓励学生调查情况、发现问题、指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专业情结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学习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和专业情结作支撑,任何好的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是枉然。因此,老师在专业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爱专业、勇于为专业学习付出的专业情结。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平等、民主、活泼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在愉快的心情中学习;在教学内容应尽量情境化、真实化,教学组织应艺术化、多元化,使学生产生新鲜感、成就感,从而产生持久的兴趣和专业情结。
二、革新教学方法和理念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园林专业人才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的以课本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的填鸭式、单项封闭式的知识传媒手段和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为满足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的教学宜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现场教学
园林专业中的很多课程实践性很强。为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基础理论部分外,其余部分应大量采用现场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有的放矢,生动直观,学生听得明白,看的清楚,理论结合实际,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2、案例教学
在园林工程施工、园林预算等课程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对典型园林建设项目案例的分析,知道学生熟悉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以及工程招标、投标、设计、施工的全过程。
3、互动式教学
学生或教师提出问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授、教师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动式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教育部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调研和中国人来了资源开发网的调研表明,“品德”成为大学生和企业选择的最大差距。目前,企业最重员工的品德,肯学、肯干,守信做人;其次是做事的态度,对事情能投入热情和积极性;第三才是能力和学历,能力和学历相比,企业更看重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中我们更应该注重创新性人才品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培养人才是否合格最终是要看能否适应市场的需求,所以学习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以市场为导向,作为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增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力度。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企业界的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学时分配、实训项目和技能考核项目进行讨论,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符合社会实际和用人单位的需求[4]。
聘用行业企业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创建包含专业认知、基本技能、生产性实训、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能力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培养出基础功力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力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采用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培养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即可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又可解决学校实验训练条件有限的现状。
四、结束语
将专业知识、文化底蕴的积累、教学个性、实践创新相结合是贯彻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创新型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为培养一批高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通过实践的磨练,学会了独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正确处理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教学存在问题 改革课堂教学 一体化教学
园林假山工程课程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园林假山工程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学生所学的园林假山工程知识与社会、市场的需要还有不小的距离,因此,提出了推进园林假山工程教学的思路,为园林假山工程教学的改革提出了可行建议。
一、教学存在问题
园林假山工程教学课程大多是重理论、轻施工操作。在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程的内容繁杂、难度大,使得学生在知识理解和技能应用上很模糊,具体表现出来就是学生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不能胜任工作的需要。
1.教学重理论 轻实践
园林假山工程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追求知识和理论体系的完整上,这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理论知识,设计,制图是有利的。但存在严重不足的是,因为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被分配到园林生产第一线,所从事的工作是设定操作工艺,而不是研究、开发、设计等,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很多用不上,而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实践操作能力又很少。
2.教学方法比较简单
传统的教育模式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传承,侧重培养理论考试的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创新的阻滞和压抑,其一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有意无意地用来听老师理论灌输,而引导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开发和训练。其二学生不会提问,也不善于提问。老师很少教学生如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学生心目中,有问题往往是学得不好的表现,一节课也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而告终,结果造成学生的作业只会照抄课本。其三多媒体课件可插入图片与视频,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且大大增加了信息量,无疑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推崇。然而,多媒体的运用只是逐步取代了黑板和粉笔,多数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多看几幅照片或观看“小电影”而已。
3.教师“肚子里没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老师是刚毕业的硕士、本科。这导致有的老师对本专业没有深刻的认识,没有广泛全面的了解,没有什么实践经验,讲课的时候“肚子里没货”。每开一门新课,学生们都会打听和议论任课老师的学历、动手能力、工作经验等等,如果没有从业经验或相应资质,学生就会不服气,学习就会松软。一些老师摇头感叹:学生挑剔老师的知识水平、上课技巧,老师尽管每次都用心备课,仍遭遇过学生议论。说老师讲的这些书上都有,我们想听实用点的。
大部分理论课教师不会教实践操作课程,不知实践操作课程使用哪些理论知识,常常根据自己的想象或学科逻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不可避免的造成学生学的一些理论在实践操作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践操作中必须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的不深不透,脱离实践的理论,学生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也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最主要的来源于实践操作,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造成学生理论课程动力不足,失去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变成单一,单调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模式与企业生产环境有差距
园林假山工程课程目前仍采用课堂讲解、老师示教、学生听教、老师总结、布置作业的教学模式,其严重制约了学生自己在教学中主体地位,往往被动学习。
而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中,将学生安排到他们所承担的园林规划施工项目组中,把实践教学过程渗透到实际项目的研讨设计、组织施工中。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学生亲临第一线,亲身经历实际规划施工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同时他们还可看到和学到许多他们在学校课堂看不到和学不到的东西,利于他们拓宽思路,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工作过程中与老师傅及其他成员间的合作,还使他们学会交流、协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这对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具有积极意义。这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尽快适应相关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5.实践教学环节较为薄弱
目前学校园林假山工程教学实习场地小的可怜,假山石料品种又很少,设备匮乏,这便直接导致了教学组织困难,学生动手锻炼机会少的结果,教学时数被压缩,实践课时也相应减少。且学校一般比较重视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训设备投入,对于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往往较小。因此,园林假山工程实验实训环节受到一定制约。
二、改革课堂教学
有的课堂教学只是在执行既定教案,缺乏对教案自觉的动态调整。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准备了解不充分,教学目标的设定成为教案完整的一种形式。教师想教什么与实际在教什么存在一定的脱节。
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不拘形式,只要有利于教学目的,全部充分利用,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提高学生课程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相信“我有能力学好”,“只要努力就能学会”。当他们学习受挫,考试成绩不佳时,切忌进行不当的批评、指责,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绝对不讲,多用关心的姿态、和蔼的语气帮助他们,消除对学习的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多一点关注,多一点启发,当他们回答对问题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表扬和称赞,慢慢改变他们的心理认识,增强自信,重拾和其他学科一样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他们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的讲课听不进耳,对学科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候,在教学中把握导入艺术,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诗词、直观画面、真实的照片等来激发学生产生与课本内容基调一致的情感。
2.感受实践操作快乐
每个人都有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当目的达到,愿望实现时,就能感到满足和兴奋。当学生把石头堆叠成假山而受到表扬和鼓励时,则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推动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的每一次成功,这不仅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激发更强的成功欲望,而且会把老师的评语、实践中的成绩当作自己成功道路上的新起点。
2.1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增加兴趣
园林假山是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体验成功,产生学习的动力。
2.2师生共同实验操作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碰到困难不敢问,怕老师看不起他们,老师在巡查指导时,就应耐心地指导,和学生一起操作,以缩短师生距离。
2.3让学生获得成功喜悦
老师一次交心的谈话,一句中肯的评语,一回无意的表扬、鼓励,都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逐步激发求知的动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3.利用园林假山工程技术的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为我们的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也提出严峻的挑战,我们应多钻研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策略,结合传统教学手段的精华,扬长避短,实现两者优势整合,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利用多媒体课件这种灵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能更好地表述教学信息,在教学中图、文、声并茂,生动形象地把堆叠假山操作视频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且加深记忆,减少学生的学习困惑与负担,并为学生提供有效学习的方法。同时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问题:
3.1课件代替板书,无法突出课的重点。
3.2课件当主角,成为播放幻灯片课。
3.3使用过于频繁,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3.4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需要,生搬硬套多媒体课件。
3.5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上课欠缺应变能力。
4.编制校本教材
现有的园林假山工程教材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学科体系进行编写教材,教材中涉及讲解性的理论知识过多,而实践操作技能编写得又不足,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不够。充分考虑本校传统及社会、市场需要相关行业特色,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研究,并和企业共同开发和研究出适合本校园林假山工程专业教学的教学课本。校本教材应根据基于实践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开发与编写,以满足实践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要求。
三、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
1.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界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通过一体化教学,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训场地、企业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这样,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课时也得到了压缩。学生学习时,不但没有了以往单纯学习理论时的枯燥乏味,且很快掌握知识要点。
2.培养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一体化教学首要条件是教师,双师型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综合职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技能或动手能力,还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为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全部内容。双师型教师是教学行家,也是生产能手,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培养双师型教师,学校可以采取理论教师下工厂企业工作,实习教师理论进修的方法,大力培养一体化教学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利用暑假或双休日到企业参观学习,亲身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学校可采取优化师资配置,将部分专业课理论教师充实到实习教学中去,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让教师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同时也提高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另外,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教学技能,随着进一步深入一体化教学,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还应加大。
3.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园林假山工程的制作主要是设计制图、假山基础、堆砌山石等来完成,还与整个地形、地貌相协调,山石的选用要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园林中经常使用山石的地方和用法,如孤赏石、峭壁石、散点石、驳岸石、石山洞穴、山石瀑布等。这些知识都要求学生掌握的,学生怎么掌握?这就要求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方法很多,从当前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引起学生为解决问题而积极思考。因而,教师要不断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互动。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探索兴趣,与现实生产相联系,富有挑战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去观察事物,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逐步会对具体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4.充分利用现有公园景点和实习场地,加强教学实习
为了保证学生园林假山工程制作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基本技能训练,制定分阶段假山堆叠考核的目标及具体要求,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地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眼界,园林专业的学生应定期参观现有公园景点,如郭庄、花港观鱼,吴山广场,中山公园的石笋、太湖石、黄石等和杭州少儿公园、杭州乐园、宋城公园塑山等等。另一方面,还积极与有关实习基地联系,组织学生走访参观用人企业单位,让学生提前接受工作环境的熏陶。
为了使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我们让学生在校园内的实习场地进行假山石的堆叠,便于理论知识与参观成果的巩固。学生动手操作假山制作的技法,操作完成了假山制作工作中的假山石麻绳捆扎方法、手拉葫芦、杉木三脚架、堆叠等。同时运用假山造园和山水绘画原理,进行不同级别石材安置的位置,确认假山石的方向及埋人地面的深度,临时堆砌后观察堆叠变化,配景石上端稳定,确认辅助加固手段,拼叠山石的基本原则等等。学生通过本次实习了解了假山塑造的施工流程、掌握了假山塑造的相关施工材料及工艺,进一步拓展了日后从事园林假山造园工作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2.
[2]商继宗主编.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3]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12第2次印刷.
[4]孟庆国主编.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8-01.
篇10
(一)没有结合其他专业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教学中,因为没有与园林景观设计类专业完全同步的教材,部分授课教师向学生授课都是以传统畜牧业的专业为背景材料。学生不能真正熟练运用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的构图原理,因此,导致学生没有真正掌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的理念,学生不能完全了解该课程的内涵。
(二)没有健全教学方法
目前,大多数传统专业学校,主要还是以教学理论为主,缺乏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高校教师没能真正认识和掌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方法,导致教学方法过于抽象化,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预期效果。畜牧类高校学生欠缺艺术自我表现能力,环艺建筑类高校学生缺乏配置植物概念,最终导致学生都不能充分了解、明确设计的绿化对象。畜牧类高校开设较多的基础课程,对于专业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晚同时授课时间较短,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薄弱。任何专业几乎都要涉及相关的公共课程,但是几乎没有开设园林景观设计艺术实验相关的课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盲目抄袭的现象,学生利用网络普及带来的丰富资源来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三)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脱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导致实验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严重脱节,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目的。在实验课程中学生大多数是以个体为单位来完成课堂任务,导致学生对设计表达手法、景观设计、布局规划方面出现“会但不精”的情形,同时也缺乏专项训练与团队合作,最终导致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质量不高。除此以外,高校的教学实验组织机制不够灵活,都是按照以往教师授课,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完成设计任务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实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起到指导作用,没有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课堂授课时间有限,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的改革研究
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实验教学过程中,高校应重点深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改革,在丰富和发展自身底蕴方面的同时,在高校教学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做好基本实训与理论的教学改革,还应当将培养学生的目的与工作重心进行定位:从“发现美”到“感知美”到“创造美”。通过系列摸索与探讨,高校应以“提高动手能力、提升情趣审美———脑手并进”为教学目标,深入进行园林景观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探索与改革。
(一)胸有成“竹”意境出,现场教学探索
美植物识别与鉴赏是园林艺术设计的关键要素之一,是园林中体现生态美的造景因子,是园林规划布局的基础。高校教师仅靠课堂向学生传授园林植物造景特色与美学特征等知识,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对于这类专业的课程教学应当采用现场教学模式,将课堂搬到各种绿地园林(如街心公园、植物园、社区、城市公园、花园等),同时,对授课方式进行改革,通过自由提问、发言、抢答、修改补充、分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常见草坪、花卉、树种的种类、季相变化、观赏特性。这样通过不同时期的观察来对比同类植物的不同应用特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植物的搭配配置,从而实现对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有效控制,为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园林景观设计的道路上夯实基础。
(二)把思想做成模型,提取生活甘露
实验教学应当打破常规,即“布置任务—制定方案—完成任务”的设计套路,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在教学中结合实例来完成学生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认识,通过结合教学实习来增强学生景观视觉设计的能力,通过对模型与图纸的同步设计来完成景观标志性的设计实践。在实验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学生制定详细的学习指南,明确学习计划与目的,由3至5名学生组成设计小组,并以组为个体来完成课堂汇报、讨论和调研,经过全组讨论来完成相关的设计草图和模型制作。
(三)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在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相关行业必须充分掌握3DMax、Photoshop、AutoCAD等应用型软件。学生在学习应用软件的过程中,缺乏独立创作与软件互相贯通的能力,这与实际岗位工作的专业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加强专项技能的专业培训是有必要的。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园林景观设计的项目绘图任务,学生在绘制线条图纸、平面渲染、立体模型建立、处理后期图面等过程中获取信心,将所学内容真正融会贯通,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四)突出行业特色,塑造优质设计管理人员
园林景观设计实验课程改革是在传统园林景观工程设计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方法和规则遵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与规定来设计工程图,来准确表达园林景观的大小、布局、位置,并说明设计有关的技术要求。实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熟悉园林景观布置,掌握园林景观布置的内容,具备基本的绘制和识图园林景观项目工程图能力。学生在初步园林景观设计图的基础上,来进行对园路、土方、假山、种植工程、水体等景观合理布置;学生在做好相关景观工程图设计的同时,来进行园林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将工程实践和工程理论充分结合,弥补了课堂上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略实践管理的环节;这种实验教学改革打破了以往教学中“理论统控论”的模式,满足了园林景观设计单位的工作实际需求。
(五)综合实验教学改革,增进技能,开阔视野
我国古代的园林景观设计艺术盛名远扬,而且园林景观在传统风格方面分为南北两派。北方园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皇家园林,而苏州园林则是南方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然而扬州的园林景观布置具有独特风格,介于北方皇家园林风格与南方私家园林风格之间:不仅具有皇家园林高大壮丽、金碧辉煌的特色,同时也布置了大量具有江南风格的建筑小品,自成一家。以上海为现代园林代表的中国新建筑,凭借多样灵活的建筑风格,引领着新的建筑潮流。上述的园林风格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讲述与课本的描述,学生对建筑物很难形成一套系统的认知。因此,让学生到实地参观、走出课堂是完全有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收集资料、开阔眼界,还能够提高学生对建筑的独特风格的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园林专业户外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南北方设计形式以及植物有了系统了解,还能开阔园林景观设计的视野,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端正了学习态度。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完整化,将理论基础知识与感性认识有机结合,实现实验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对园林景观设计实验教学的建议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水准,才能胜任园林景观设计实验教学的工作。首先,教师务必掌握透彻教授课程的本质,熟悉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景观生态学、制图技术等。其次,园林景观设计实验教学课程不仅包含大量的知识理论,并对实训课程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仔细认真授课,对学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当主动积极了解园林景观专业发展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机制,实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将育人与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完善和建立教学内容体系
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包括景观传统生态学的知识理论,还要有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专业的风格,因此,课程设置极为重要。首先,应当制定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评价总体构成、景观类型、形成景观因素是目前熟悉园林规划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与现状,科学和理性点明生态景观学的发展,进行景观合理设计规划,需要武装园林景观设计主流学的思想。掌握园林基本景观如走廊、斑块等。充分了解景观与生物的各种关系,理解景观合理管理与规划的原理。其次,要掌握园林景观各类型的制作方法。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融入到各个专业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意可见。如住宅小区绿色设计、城市规划景观以及公园景观设计和生态景观规划。教师要向学生分类讲解,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园林景观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学生从周围布置景观来进行分析,对景观的流程制作充分了解,来增强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在讲述实践环节的总体设计理念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园林景观,将设计原理及学习理论充分融入到设计中,从而让学生产生设计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设置
在教学环节中设置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结合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高校利用现有工作项目的职业岗位,通过教师对现状条件的讲解、分析和传授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开始进行训练和创作。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教师则辅助学生并提供解疑、指导、咨询,学生通过实际设计来消化、理解、深化已学的知识内容,体会设计工作的要领,熟练掌握实际动手能力和设计技能。
(二)结合案例分析来进行实验教学
在完成实验教学工作项目的所有环节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利用专业知识来进行评价、讲解和分析,结合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工作项目,来适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方案、完成任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将实践操作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三)进行现场教学,展开社会调研
在完成实验设计工作岗位项目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实地调研参观类似的工作项目成果,教师在项目现场进行总结归纳、讲解、分析,并明确指出设计实验项目中应该学习和注意的要点,深化学生对园林景观设计项目的设计效果、完成方法的认识体会。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