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工程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7 07:47: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装工程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现状
针对建筑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高等院校在专业教学中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以建筑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为例,部分院校存在如下问题:1)盲目扩招,学生的就业方向专业性不够强;2)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全面,专业基础能力薄弱化;3)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课程不够升入,实践环节薄弱;4)土建和安装不分家,偏重土建,弱化安装;5)重视强电、建筑给排水和空调工程,弱化空调、供暖、弱电,通信等工程;6)重视计量和计价,弱化工程招投标、造价控制、合同管理等。毕业季节,用人单位和学生出现“两难”问题,单位需要安装工程方向,基础比较扎实和全面的学生,而学生在选择岗位时缺乏自信和不知所措。
二、安装工程造价职业技能分析
从事安装工程造价的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掌握建筑电气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工业管道、供暖工程、空调工程、建筑智能系统等图纸的识读,熟悉各安装专业工程技术规范、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建设管理制度,熟悉安装工程各专业工程的计量规则,具有较强的工程量计算能力,能编制项目各阶段造价文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修正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熟练应用安装工程造价软件,有一定的资料管理能力等[1]。高校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完整性,包括施工工艺、专业识图、工程量计算、计价、编制经济性文件各环节的内容;重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结合;重视工程项目的整体化练习,实物化练习;重视毕业实践环节。
三、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深思
(一)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分离
目前我国一百多所高职院校设置了工程造价专业,包括土建和安装两个方向,专业课程设置大致为: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安装工艺与识图、建筑施工工艺、建筑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原理、工程量清单计价、工程造价软件应用。仅有部分院校分离了土建和安装两个方向,独立设置安装工程造价专业,增设:管道识图与工艺、管道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电气工程预算等课程,作为安装方向专业知识的强化,使安装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建筑设备安装识图与施工工艺,安装工程常用材料,供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安装及附件,防腐与绝热保温,变配电系统,防雷与接地装置安装,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图的识读等。而上面这些知识和土建专业没有直接性的联系,建筑市场对安装造价人才的需求也趋于更专业化。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安装工程造价的教学中,理论基础知识涉及建筑水系统、电系统、通风空调、消防、安防等各个专业工程,而各个专业工程的预算与报价,又涉及到算量和计价两个环节,就要求学生必须要灵活和熟练地计算工程量和编制经济性报告。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岗位上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在就业前进行大量的综合实践。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就需要合理设置校内外的实习、课程实训环节、毕业综合实践,在任务安排上,需要合理地设置实践题目难易程度、专业工程规模及范围的选择。
(三)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
随着造价软件在造价行业中的深入应用,相应的安装计量软件和计价软件品牌越来越多,如斯维尔安装算量软件、广联达安装算量软件、算王、鲁班算量等等。这些计量软件总体的设计和运行思路是一致的。通过手动布置或者识别的方法建立三维模型,然后运行计算机后台的计量程序,得到相应模型的工程量清单[2]。不同的软件有自身的特色,在操作平台的难易程度、模型的完整程度、算量的速度、准确度方面都有不同的差异,各高校和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笔者有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教学的经历,小规模的安装工程采用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进行算量过程和结果的对比,会发现手工计算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上会有所优势,但规模稍大的工程,软件算量有明显的优势。软件的应用属于一种技能操作的掌握,不同类型的算量软件的应用只需操作能力的迁移。所以,在软件教学中应该重视操作技能的练习,让学生学会在不同平台上可以较快地熟悉与掌握其精髓。
(四)赛教结合模式
工程造价行业每年都有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活动,展示各院校职业技能培养水平的平台,也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标杆。笔者参与过几届大赛,从选拔、集训、总结,看到赛教结合方式的优势所在。大赛中安装方向的竞赛内容为:根据专用图纸,在指定时间和指定范围内准确计算清单项目的工程量,包括手工算量、软件算量、创新思维题目。参赛团队相应设置集训课程为:《安装工程施工工艺与识图》、《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课堂教学和实物认识实习,实训模拟教学。集训时间虽短,但从工艺、识图、计量和计价,各方面的强化和提升效果非常明显。而常规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基础知识非常零散,知识系统的形成缓慢,专业针对性不强,甚至很多院校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大赛设置的创新思维题目,主要考核学生知识延展和创新能力。安装工程造价不是计量计价的重复过程,现有领域内存在知识盲区和陈旧的思想。而创新思维题目的出现,更督促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调整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管理体制,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总结
篇2
关键词:团队;建设;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安装工程造价员工作任务方面包括
学习目标的确立熟悉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内容;熟悉安装工程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熟悉安装工程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掌握两种计价模式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掌握两种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
2、合理确定安装工程造价员职业能力
能了解给排水、电气、暖通工程的基本构成;能熟练地识图各工种安装图纸;能掌握各种安装材料及设备的规格型号,能依据图纸要求计算展开面积、重量等计价单位要求;能依据清单计价规范编制工程量清单;能依据预算定额计算工程量;能按照定额计价原理确定工料单价;能按照清单计价原理确定综合单价;能依据使用目的确定工程造价。
二、教学特色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围绕课程,以团队建设为基石,促进课程全面实施。在课前组建三大团队,变个体培养为团队培育,教师方面,在课前,工程造价专业与道桥专业、工程管理专业讲授经济类课程教师组建《建筑经济课题组》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学习、讨论、交流课程实践改革心得与改进方法。同时针对本门课程建立课程团队,变课程由一个教师授课为主讲教师加助教共同完成课程的形式,助教由毕业生流动站学员与造价工作室成员组成。助教在课前参与课程教学设计,课上参与实训课程的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实训工程项目,课后,参与期末答辩考核,全程参与课程建设。学生方面,教师在课前通过学情分析,将学生本着同组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团队。将第三学期实习中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学习团队的组建
目前,中国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很少提问题,学生也很少问问题。即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提问,这些提问大多也是事先设计好的,答案早已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只是用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这种提问根本不能够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以及积极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精神,学生最终大多会以“不知道、不会、还没有考虑好”等回答来搪塞。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团队的建设,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优势,尽情发挥想象。
2、加强团队的学习
本着更好的为课程建设服务的原则,依托建筑工程系产业东亚建筑劳务有限责任公司,工程造价专业成立了造价工作室,由教师、毕业生流动站学员及三个班较优秀的学生组成,其中教师,流动站学员负责承揽工程项目、分解工程任务、指导学生的工作,学生通过团队分工合作完成工程项目任务,通过先学带后学,融入到三个班级的学习团队中,成为骨干力量,辅助教学,通过产业的发展促进了课程团队的建设,从而达到以学长助产业发展,以产业助课程建设的目的。采用实地考察教学法。教师要带领学生到实地进行考察,并且直接进行讲解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学习建筑知识。教师和学生可以到建筑工地上课,一边理论解说,一边实际操作,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在团队学习中,除了实地考察以后还可以利用模拟情景教学法是制造一个仿真的、特定情景的课堂,经过教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练习,在真实的、轻松的情景中讲解和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活跃了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3、“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的贯彻方法
由于当前项目的团队学习模式大多并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指南,只能任由学生去处理,结果是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应该为学生提供较为全面的团队学习方法指南,包括以下几方面:
3.1学习过程的指导方法,如何引导学生开展团队学习,把握好学习过程的每一环节,这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团队成员明确各自责任,然后基于各自的问题开展学习和研究,包括采用团队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当各自都完成自己的协作任务后,最后将团队结果合并,并撰写总结报告等。具体过程是:项目设立阶段,包括设计项目、组织小组;项目执行阶段,包括小组分工、小组协作学习、组内外竞争、成绩提交,具体又包括行为记录、异常处理和教师监督等方法;成绩评价阶段,包括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
3.2提供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可采用的团队学习方法,并进行必要的事前指导。譬如教师在课前提前下发项目图纸,项目作业指导书以及给排水工程量计算实训报告。学生团队完成从收集资料识图工程量计算定额套取,到学生团队进行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最终完成工程造价的编制。采用引导问题法。引导问题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思考,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学习组织方法指导,加强组织团队进行实地项目考察,现场学习
在本学科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团队全程参与并完成工程项目,从承揽工程,到专业课程学习,寻求解决项目办法,到进入项目现场实地确认工程量,助教现场进行指导,到完成工程项目,学生团队既完成了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同时也完成了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
4、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最主要特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教师则是辅助学生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运用开展项目、展示案例等方式,使学生清楚学习目标,合理控制教学进度和把握好方向。教师要依据学生的特色,因材施教,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多给予学生肯定,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和锻炼中全面提升职业能力。教学过程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行为导向教学法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求按时完成制定的行为目标。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单单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而完全抛开理论知识的指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导,实践是理论的践行,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依据正确的思路来学习知识。在安装工程概预算编制课程中,以教师为导向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解决问题和决策行为为对象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它的宗旨不是简单地教授原理,而是通过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针对案例中产生的问题,来共同讨论其解决的方法,教师再对其归纳总结,得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结论。行为导向教学方法是建筑专业教学中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根据理论结合实际的原理,使学生对建筑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学习建筑知识,成功地改正机械性地学习教材中生硬理论的缺点,灵活地运用实践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之,作为高职建筑工程预算的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要多渠道、多措施地优化课堂教学细节、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出更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的途径与方法,从而为促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真正投入到建筑工程预算这一课程的学习活动之中提供充足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柯玫芳.《建筑工程预算》教学我之见[J].科技资讯,2010,(22)
篇3
Abstract: The Heating Supply Engineering is a core course of the specialty of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But now,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mainly about the lecture, which makes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is weak,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out of touch.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tudents,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ne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goal,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the examination mode and so on.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供热工程
Key words: curriculum revolution;practice;Heating Supply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59-02
0 引言
在建筑业不断发展的今天,供暖、施工企业对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对从业技术人员不断提出新要求,正因如此,对该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但由于师资力量、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目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能够满足培养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因此,《供热工程》课程作为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进行课程改革就十分有必要了。在本次课改的探索与实践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在保证学生理论扎实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改革考试模式,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行业企业所需人才素质形成无缝对接。
1 课程改革思路
1.1 课程定位
该课程在普通高校、高职、中职院校供热通风与工程技术相关专业中均有开设,绝大多数高校基本上按照目前教材的逻辑体系进行知识内容讲授,偏重理论设计计算,教学过程和内容乏味。经过改革的供热工程课程主要定位于培养施工员岗位所需要的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重点突出能力的锻炼培养。
在学习该课程之前要先修《安装工程制图》,《建筑设备CAD》,《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热工学基础》等课程作为学习本门课程的基础。另外,《供热工程》也是后续学习《安装工程预算》,《安装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建筑设备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基础。
1.2 学生应具有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基本达到可以在无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能独立运用CAD等软件完成供热系统施工图识读和供热系统施工图设计。
①学生会做多层民用建筑供热系统施工图识读。
②能独立完成多层民用建筑供热系统施工图设计。
③学生会做高层民用建筑供热系统施工图识读的能力。
④能独立完成高层民用建筑供热系统施工图设计。
1.3 课程改革基本思路
供热工程课程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施工员岗位所需要的施工技术管理及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等方面的专业能力,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紧扣施工员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要求,降低知识要求难度,重点突出技能锻炼培养,使学生懂专业知识、会专业技能。
为了达到目标,以训练学生能力为课程主要任务,具体思路是:本课程主要选择多层宿舍楼供热系统施工图识读、选型及绘图为本课程的贯穿综合训练项目,通过多层住宅供热系统施工图识读及设计,培养学生民用建筑供热系统施工图识读、选型及绘图的能力。同时考虑到学生训练的需要和知识的全面性,增加多层办公楼、高层宿舍、高层办公楼供热系统项目作为能力训练的补充。
2 教学内容
根据供热工程施工员所需掌握的知识及工作内容,将知识划分为14个模块(包括考试)。每个模块具体内容见表1。
3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改变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 案例教学
以实际施工图纸为例,让学生从识读施工图纸开始学习供热的一些基本知识,并介绍图纸设计中是否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不妥。
3.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选出组长,在组长的组织下,互相讨论,提出设计实施方案等。最后小组成员互评,再由教师给出评价、提出建议。
3.3 现场教学
当教学中需要学生实际了解供热的相关知识时,带学生到实训室,施工现场等地参观,让学生有直观认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3.4 项目教学
以多层宿舍楼为例讲解供热工程相关知识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多层住宅供热系统等项目的相关任务,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了解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4 课程设计案例
4.1 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通过本次课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课的兴趣,了解施工员的具体工作及应具备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能识读多层宿舍楼室内采暖系统施工说明,并了解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具体如图1所示。
4.2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①开卷考试(45分钟)。
采取开卷形式,由两名监考教师分发图纸和题签,每名学生独立完成各自题签上的考核内容。并上交成果由任课教师评定成绩。
②答辩(45分钟)。
由教师分发供热工程施工图纸,学生通过抽签形成答辩顺序,每次一名同学进入答辩室,由2-3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针对图纸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作答,答辩组教师对学生答辩给予评定。
5 考核方案
通过平时成绩、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试三种方式综合测评学生的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完成情况,重点放在对能力目标的考核上面。
①平时成绩(20%):主要考核学生的职业素质目标完成情况,通过出勤率、课堂表现、学生遵守纪律以及上课积极参加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②阶段考核(40%):主要考核学生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完成情况。其中,要求每节课均上交成果文件(占20%),采用答辩形式考核(占20%)随机抽取的四道试题,进行综合考核。
③期末考评(40%):主要考核学生的能力目标完全情况,采取开卷形式。
6 成果
本次课程改革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有所提升,签订就业协议的比例也有增加。
②《供热工程》课程改革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有很大提升,期末的教学评价打分中改革前为90分,教改后打分为98分,获得优秀。
③《供热工程》课程改革成果显著,带动了本专业其他课程改革的参与程度。
7 结论
通过对《供热工程》进行课程改革,使我们对以前的授课方法进行了反思,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尤为重要。要在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满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在教学中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与企业人才岗位需求的良好对接。
参考文献:
[1]王丽辉.高职院校供热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篇4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分析
学科性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强调每门课程形成独立知识体系,注重对某一门课程能力的培养。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课、职业技能拓展课等课程,实训教学由课内实训、集中实训、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组成。两年半的课堂学习及半年的实习期,三年时间达到高职工程造价毕业的要求。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培训机构实践教学模式是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在每一步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某一个专项工程造价,如土建造价、安装造价、装饰造价、市政造价等,也可学习四个工程造价。每一个专项工程造价的学习时间为3个月—4个半月不等。
二、两种教学模式特点的对比分析
1.学院学科性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1)课程之间的联系不足
学科性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相对独立,学生很难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导致课程之间衔接不良,无法有机的结合。同时课程体系的覆盖面广,不能突出重点课程及学生应培养的重点技能,只注重教学层面,忽视了职业技能要求分析,导致学生行动中无典型职业情境,学生学习盲从。
(2)专业知识连续性不强
学科性教学模式中每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任教,容易造成知识连续性的中断。如《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课程,清单计价是目前我国投标的主要报价方法,但清单报价离不开定额的套用,这两门课程的联系非常紧密,由不同的教师上课,容易造成知识的不连贯。再比如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脱节,学科性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先理论教学再用实训教学来作为补充,实训教师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教学联系不够,容易造成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脱钩,实训项目有时不能很好完成,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专业教师同一知识的讲述角度不同
好的师资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每名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同,专业方向也存在差异,势必造成授课时讲述知识的角度不同,这个问题在职业基础课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科教学体系中一名教师讲述一门课程可以讲述的非常精彩,但不同专业的相同课程的重点不同,很多教师并没有根据专业去转变课程的重点。如建筑力学与结构,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应以力学计算和结构计算为主,而在工程造价专业中,应以看懂结构施工图纸和理解结构的构造要求为主,如果教师在不同专业以同样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实训教学脱离实际工作
目前很多实训教学,主要是根据实训教材进行编排,脱离实际工作,甚至只能算作是理论课的大练习。真正的实训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是组织者和协调人。学生在实训中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对完成每隔实训任务中需应用的理论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造价专业相关职业技能的积累学习过程。
(5)知识点较为分散
学科性教学模式注重课程完整性。要完成一个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散到不同的课程当中,学生不能把握其重要性,更无法很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有些知识点又会涉及不同的工程项目,建筑识图及构造课程会涉及好几个不同的工程项目。下面以一个手工计算土建工程量为例,总共会涉及到五门课程的内容。
2.培训机构实践教学体系特点分析
(1)专业针对性较强
实践教学模式专业针对性很强,就是手把手带学生做预算,即“工程识图—手算工程量—软件计算工程量—定额的讲解—定额套价—清单计价—投标文件的编制”的工程项目预算的工作过程。全部课程都以工程预算为主线,围绕工程项目预算来开展。
(2)知识融合性较强
实践教学无论哪个环节,都会涉及到多门的专业课程,不再强调专业课程的完整性,而是把课程相关的内容融入到实践教学模式中,碰到相关的问题,讲授各门课程在工程造价当中的用到的知识点即可,保持整个实践教学模式的完整性。
(3)学生学习目的性明确
选择实践培训的学院目的性非常强,虽然基础不同,但都是想从事工程造价或者是工作中欠缺这方面知识的人员,所以学习的积极性高,主动汲取专业知识的需求强烈。他们不需要很深的理论知识,需要的是快速的掌握工程造价是怎么做出来的,工程造价工作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样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明确具体要求,制定教学方案,安排教学计划。
(4)适应工作能力突出
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迅速的进入“职业人”的角色,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学习完成之后就能直接进入工作岗位,完成工程造价最基本的工作。缩短了实习时间,节约了用人单位的人力成本。
(5)教师知识传递的角度和方向一致
培训机构的实践教学模式,任课教师都是从事工程造价工作多年的工程人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一般是站在工程造价的角度,容易在教学中形成思想的统一。
(6)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强
实践教学模式主要由四名教师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分为工程识图和手工工程量的计算、工程量计算软件的使用、定额讲解及套价软件的应用、招投标的基本知识及清单报价四个部分,每名教师负责一个部分的专业知识,每个部分的专业知识相对独立,在学习中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工作过程,这样的分类有利于知识的连贯性讲述,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两种教学体系的融合
实践教学体系很好地解决了学科教学体系的缺点,更贴近实际工作,并且能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强,对工程造价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会用到哪些知识,都有一个很好的把控。但实践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存在后继不足,整个知识框架体系缺失,不能适应多岗位的要求,可塑性较差等缺点。而这些缺点恰恰是学科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两种教学模式加以适当融合,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1.专业课程构建“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工程定额与预算、装饰工程预算、安装工程识图及概预算等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做法,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岗位技能训练,打破原有的先理论再实践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掌握知识,这类型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形成“实践—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对工程造价中预算类课程的课程实训。
2.专业知识讲述的连贯性
专业知识学习是一个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专项系统性的学习过程。为了保证专业知识的连贯性,应该首先将有密切联系的课程安排给一个专业教师完成,如《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和《工程量清单报价》这两门课程应由一名教师来完成教学。在指导学生做完预算的基础上,完成清单投标报价的专业学习。其次,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穿行,如《建筑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课程,就可以在讲完招标的内容之后,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实训,讲完投标之后,再进行投标文件的编制实训,更有利于专业课程的消化。再次,加强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实际工程案例的实践教学带动各门课程之间知识点的衔接,将所学的知识马上在项目中反映出来,学生可以很直观了解这些知识在实际工作上的使用方法。
3.课程设计以“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的教学为主
尽量在课程设计当中推行“项目驱动—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遵循“项目引领、能力递进”的原则。每学期开学之初,确定行动任务,提炼典型项目,不是针对典型项目开设一门课程,而是需要对这些典型项目进一步归纳与整合,形成于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过程,根据工作工程知识构建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形成确定行动领域,要求行动领域能完全涵盖完成岗位群工作任务所要求的全部技能、知识和能力。确定项目后将工程项目下达给学生,以典型工程项目作为驱动和教学重点,将理论知识融入项目中。让学生在项目引导下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主性。每个项目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安排组织教学,将工作引入课堂,利用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室,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真实的工作过程上,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以“职业人”直接参与进来,学习专业知识,适应工作环境,增强团队意识,学习过程即工作过程,更能让学生接受枯燥的理论知识、繁琐的计算公式。
4.毕业设计以全过程工程造价为目标
毕业设计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前最后一次实践环节,是对三年来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对《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装饰工程概预算》《安装工程识图与预算》等课程进行全面系统地运用,复习巩固该专业的有关知识,综合运用有关专业知识,锻炼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专业工作打下可靠的专业基础。毕业设计尽可能的以某项实际工作为题目,在进行毕业设计教学时,应以遵循实际工作过程为主导,以工程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投标报价—进度款报批—工程结算为整个毕业设计框架,学生可以选择某一个阶段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也可以选择多个阶段为毕业设计题目,提高了学生选题的范围,增强了毕业设计的弹性,也能让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尽可能多完成几项工作,避免了毕业设计仅仅局限于施工图预算的通病。让毕业设计成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工作预演,成为一次真正的工作。
5.多方位鼓励教师走出校园
高职教育生师比较大,很多实训课程直接由理论教师承担,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下,专业课程教师缺少时间参与社会实践,容易与市场脱节,学院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尽量鼓励和保证教师有部分时间能够参与企业工作,一方面能够给学生市场前沿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能提升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让教师成为理论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的知识传授者,为教学的连贯性做好专业储备。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理念工程造价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探索的背景与基本思路
CDIO工程教育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麻省理工学院以美国工程院院士Ed.Crawley教授为首的团队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从2000年起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在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后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它 是 构 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的缩写,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Project based educationand learning)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它是以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从研发到运行)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成果,更重要的是提出了系统能力的培养、全面的实施指导(包括培养计划、教学方法、师资、学生考核以及学习环境)以及实施过
程。
应用技术大学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
根据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我国将推进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对一般普通高等学校、应用科技大学和高等职业学校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其中应用技术大学(原为应用科技大学)要进行试点改革,实施本科阶段职业教育,适应现代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逐步建立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制度,建立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同步规划制度,技术技能联动积累创新制度,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现代职业院校制度,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以“双师型”教师团队为特色的人事管理制度。
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大学实质就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国家战略思维吻合,可从理念和实践操作上,借鉴吸收国外经验,弥补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实践空白,通过“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实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索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如何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会贯通于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专业,笔者以黑龙江东方学院为例,黑龙江东方学院是首批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该校为首批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单位,对其工程造价专业为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一)“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理念
基于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理解,结合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步伐,在吸收传统公办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通过自身不断探索,总结了,“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理念。该理念就是将CDIO工程教育理念与国家应用技术大学改革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实用技术型工程造价人才为目标,以塑造学生工程造价职业能力为手段,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经过三年左右的理论学习,一年左右的实训实践,初步掌握工程造价初级工程师的基本技能,熟悉造价行业各种规范和各种软件,做到毕业后能上手快、有发展、能提高的职业规划。
(二)调整学时比重,突出实践能力
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调整了公共课与专业课学时比重,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时调整包括压缩公共课(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学时,增加了专业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学时;压缩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践课学时;调整了专业课学期时间,重新规划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时间。
公共课程而言,对于“两课”内容和英语、高数等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进行学时设置外,其他相应减少学时,《工程图学》由两个学期调整为一个学期,学时整合为60学时;《线性代数》压缩为40学时,《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压缩为48学时。专业课而言,将三大力学即《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三门课程合并为《工程力学》;增加《安装工程构造与识图》、《建筑与装饰工程施工》、《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清单)》、《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计价)》、《市政工程构造与识图》、《市政工程施工》、《市政工程估价》、《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等专业课程。
调整课程学期,将大部分公共课程集中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除“两课”、英语和体育外,其他公共课均在第二学期结束。毕业实习调整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的第11-16周,毕业设计调整在第八学期的1-10周。
(三)增加实践类教学,围绕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引入国内一流的工程造价软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另外,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为载体,以完整的项目来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建立学科和课程之间的关联,以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这实际上就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个人能力、交往能力。
黑龙江东方学院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就是将工程实践的软件、课程设计与项目相结合,将学习软件操作、课程设计、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相融会,增加了《钢筋抽样软件应用》、《建筑与装饰工程估价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图形算量软件应用》、《计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水、暖、电)》、《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工程造价综合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BIM应用实训》等实践类课程,将项目引入课程,通过真项目、模拟项目与课程有机结合。这就正确处理课程的功能定位与课程体系架构之间的关系,以全面落实由职场需求和学科专业要求确定的能力和态度目标,以反映职场典型工作和任务的综合性项目为载体,科学设计与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四)校内外实训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呼应
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与校内外实训实践需有机结合,同时也需要第二课堂的相呼应。黑龙江东方学院与北京广联达软件公司,率先在黑龙江省建立了标准化实训室,基于此实训室可以进行相关课程培训,如广联达系列软件课程学习、沙盘模拟学习、课程设计实训等。同时,可在学生中成立学术社团,现已经成立算客联盟,组织学生自发进行专业学术比赛,将第一课堂学习的知识自发进一步操作,积极进行第二课堂兴趣比赛中,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造价软件算量比赛、沙盘模拟比赛等。从而使学生从“让他学”,变成“我要学”,转变学风,促进良性循环。此外,不断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将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有机结合,让学生最好实现无缝对接。
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思维模式的大胆解放,勇于创新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这是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高校的要求,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要勇于向国家重点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学习他们在应用职业人才培养上的经验。同时,要与国外应用技术大学交流,吸收引进与本身改革结合。从思想上打破陈规模式,勇于创新,突破原有的应验办法,更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认真学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将国家试点改革与学科发展相统一,促进工程造价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二)双师型队伍的培养与建立
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对于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 CDIO工程教育中,一个能把工程训练视为“提出、创设由若干实践问题构成的问题链,引导、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过程”的教师,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应用技术大学中,要真正发挥CDIO工程教育的逆商教育载体作用,就必须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宽厚的行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须具备将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为此,黑龙江东方学院一方面,注重培养自身师资队伍,通过提升学历、骨干教师计划、工程实践锻炼计划等,提升工程技术经验;另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
开放式人才培养的思考
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开放式的培养环境。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设备支持,还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相关支持。学生在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阶段,都需要大量的深入工程一线,高校在相应管理教育上,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配合,这就需要政府从法律层面上给予相应规定,行业需在制度上给予支持,企业需要积极接收,争取通过多方努力实现多赢局面。
结语,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探索,是新时期新阶段黑龙江东方学院基于国家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机遇,借鉴国外先进工程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改革必将对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多更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注: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HGJXH C110564
参考文献:
唐杰.独立学院CDIO工程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第16期
篇6
关键词: 技工院校管理 实训教学 综合平台 教学模式
根据建筑施工与管理的现场实际方法,模拟搭建出建筑施工各工种联合作业综合教学平台,从识图、预算、测量、放线、建筑施工工艺、各工种配合施工等一整套系统的环节再现施工工地现场场景的教学模式。体现现场施工全过程,将各类单一专业工种结合起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建筑施工现场的氛围,加深感官认识。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建筑(工民建)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建筑工程?我认为建筑工程就是把人类的思维想象从图纸的线条、文字、符号、数字的东西转变成实物的过程,把抽象的东西用一套系统的组织方法在一定的法律规范要求下用各种建筑材料和工艺及前人经验堆积成有很高艺术性实用性的物体(大厦、桥梁、涵洞、道路等)的过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统一的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一、扩展教学内容
严格按照国家技工类学校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由于地域专业不同可适当调整30%的自主教学内容。根据这条,我校实训中心从建筑施工专业特点及我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适当调整了一些课程的课时量。将相关设计理论课程适时减少1%,同时增加开设了教学大纲没有涉及但是实地建筑施工中必须使用、涉及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3G101-14平面布置法系列图集。在调整教学大纲中实训中心上报学院,经教研后,批准执行。技工院校就是理论知识让学生知道,够用就行,但必须让学生在各专业工种方面有很强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这也和建筑施工企业里对技工、技术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一致的,就是对建筑行业里要求的应知应会的技术技能必须掌握。这也是对施工员、技术员、各工种高级技工、测量工、放线工、瓦工、木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抹灰工、安装工、防水工等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同时是对项目经理、工程师、建造师、基础知识实务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步骤
由于教学和实际建筑施工有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在实训教学中还必须先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知识技能工种学起,最后按学时课程安排再糅和到一起,进行系统的建筑综合模拟施工现场教学,教学平台搭建,建造建筑物对学生进行指导实训。把建筑施工管理与规范、识图、预算、放线、测量及各工种配合联系起来,进行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对所学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一个完整的一体化认识过程,领悟所学的专业工种之间的内在关联。
比如学习工程预算,首先要能够看懂看清图纸。建筑施工图是指导施工必不可少的依据。当拿到图纸后先看清说明,了解其建筑物的位置,长、宽、高、层,结构类型,当我们大概对其了解尺寸、楼高后,再看平面立面和结构。看图时掌握这样一个流程步骤:先看大后看小,先看外再看内,先看基础再由低向高看逐步了解清楚。也就是先看大的外形尺寸、主轴线尺寸再看小的构件尺寸。先看外形总的长、宽、高、层数,再看各轴线尺寸、隔间、楼梯等构件细部尺寸。搞清楚这些尺寸后再计算出各种建材用量及所用型号、规格、用量――这也叫抽量。然后把各种建筑材料用量、施工机械安装、人工等施工环节按定额规范进行换算。最后按国家规定企业取税标准取税,完成预算工作(这里我必须强点一下,让学生学习工程预算必须先由手算学起,然后学习软件操作,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施工管理人员在项目经理的指挥安排下熟悉施工图后按现场实际情况作出施工方案及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做好施工进度计划,画出横道图或施工网络计划图,安排好材料进出场通道口,路面硬化,钢筋制作,搭好临时设施以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资料员做好资料采集存档。测量员按图纸标注的基础定位建筑物标高,按规划红线定位建筑物坐标所处位置,测出具体尺寸设定出固定测量控制桩,做好工程项目测量工作,勘探人员做好勘察报告。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管理技术人员,按图放线定位,对龙门桩(板)及附近远投射坐标控制点要做好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施工过程牵动毁坏影响施工中复查。勘探报告要做土质土层、地下水位等地质水文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要准确,为施工提供一手技术资料。这对施工进度、质量、安全及保证组织施工方案计划顺利完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进行基础开挖夯实碾压过程中,因建筑物结构不同,地质条件不同,设计图纸时所用方案也不同。常见的基础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式基础、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各种不同形式基础的作用和优缺点。为什么在不同的建筑物采取不同的基础形式。在多层砖混、框架结构或土质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一般设计采用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型基础、板式基础、环形基础、伐型基础,他的优点是采用自然浅基础工程造价低,节省资金,容易施工,能够完全达到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要求。那么如果该建筑物属高层,结构为框支架剪力墙结构而浅层土质不良,无法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和承载力的要求时,只能利用坚实的深土层或岩石做持力层,就必须选择桩式基础,墩式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的基础方法。由于土质的坚硬程度不同采用开挖方法也不同,因此使用的设备工具施工方法也不同。
当完成了基础开挖,地基夯实、碾压后,经验槽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就进行钢筋工种施工。首先要进行钢筋的翻样。那么钢筋的翻样是什么呢?钢筋的翻样就是把施工图上所标注的各型号、规格、长度的钢材转换成钢筋工制作前的料单数据的过程。翻样搞不好就难以保证钢筋工程质量和造成钢材浪费,其后果是对施工方企业本身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钢筋工拿到下料单后方能按单下料,进行钢筋制作,制作过程中对二级钢Φ12以上钢筋弯曲时一定要达到图纸要求的角度和对焊对接规范要求。不管使用机械还是手工制作时的弯曲角度都应掌握好技巧,最容易出问题的是悬挑梁弯起筋制作时的弯起角度掌握,由于次类钢筋用料一般都在Φ25以上的大号螺纹钢,加工制作比较难掌握,因此在弯曲一些异型箍筋和挑梁、雨棚、楼梯等扣筋或挑筋时也应加以注意工艺细节。制作完成后进行钢筋绑扎一定要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如遇到框架梁、挑梁、框柱必须有加密箍筋。板式基础、框架屋面、挑檐、雨棚、楼梯等构件设置双层配筋应加力筋以保护支撑。钢筋工作业的同时,架子工,机械工穿插陆续进行,为各工种做好服务工作,以及安装好塔吊,垂直升降机(大型机械设备在土方开挖时同步进行安装就位),并搭设脚手架安全网确保安全施工顺利进行。
木工模板支设工序开始。木工在支模前由木工工长按照施工图纸尺寸做出放大样也就是配模清单,配置钢模要配好钢筋的各种型号、数量,木模要按图纸尺寸拼接模板。先配备大料再配备小料,既省料又省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增加企业成本造成经济损失。配模后进入支模阶段,先支柱再支梁和其他构件,按施工工序进行,以保证构件形状尺寸和位置大小,确保模板具备一定的刚度、强度、平整度,接缝严密不漏浆,安拆方便。
接着进入混凝土浇筑环节,为了使混凝土拌和物易于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筑,捣实)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性。必须由这三个方面决定:流动性、黏滞性和保水性。在施工工地上常用坍落度试验测定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作为流动指标,坍落度或塌落扩展度愈大表示流动性越大,对坍落度值小于10L的干硬性混凝土拌和物则采用维勃稠度试验测定其稠度作为流动性指标,稠度值越大表示流动性越小。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主要通过目测结合经验进行评定。影响混凝土拌和物和易性因素包括单位体积用水量、砂率、组成材料的性质、时间和温度。在砼施工中由于原材料和外加剂及生产工艺方面,搅拌与振捣、养护温度、湿度和龄期的因素也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在施工时一定要先看清商品混凝土运输单上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强度标号、塌落度数和出盘时间记录。现场搅拌一定要按实验室出具配合比转换成施工配合比进行集中上料,集中搅拌,集中控制,机动出料,严格控制搅拌制度。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时应配合木工看好模板是否完好,防止跑模漏浆,并且配合钢筋工看好钢筋,防止浇筑过程中钢筋移位。一定要按施工规范筑捣以免出现蜂窝、麻面、露石、露筋、空洞等混凝土的质量事故。冬季施工过程中应采取相应防范保护措施。
随后其他工种:瓦工(砌筑工施工中的技术要求,砌筑编组形式―丁一条、满丁满条、满条、满丁、两条一丁、梅花丁、三条一丁等,砌筑方法―二三八一法,三一法以及标砖、多孔砖、空心砖等不同材料的不同砌筑技术。任何砌筑形式、方法都必须遵循着他的技术要求和行业规范,以及横平竖直,灰浆饱满,组砌得当,接槎牢固,垂直度、平整度符合规范要求。在这里还要将砌筑中墙体细部构造做出示范,对墙体勒脚的防潮防水要求,墙体与窗框连接处防风、防水处理,砌筑女儿墙必须做泛水及非承重墙隔热、隔声、防火、防水、防潮),水电暖气,管道安装,防水处理(建筑防水工程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变形缝对地下室防水不太有利,应尽量设置地下管道,地漏、窗井等处应有防止拥水、倒灌的措施。穿墙管沟,埋件、变形缝及墙身角隅处,地下室采用防水或防潮做法均应采用严密防水措施,当有金属管穿越地下室墙体时,应尽量避免穿越防水层,其位置尽可能高于地下最高水位,以确保防水层的防水效果。)等,按施工组织计划要求相继进入施工阶段。主体完成后进入抹灰等室内外装饰。
在这个实训综合平台建设中,要让学生懂得各工种穿插施工和平行施工的重要性,做好各施工工种的穿插配合支持协调工作。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建筑专业的实训教学从开始单一工种的教学模式,随着课程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入,逐渐进入多工种综合教学模式。将整体的建筑专业施工过程模拟一遍,从识图、定位、抄平、放线到做基础,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针对不同基础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按照五种基础: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箱形基础、板式基础、井格型基础在结构差异上进行比较的教学方法。柱、墙体、梁、楼梯和板等其他建筑构件的连接及施工方法逐一讲解,再涉及各种墙体的连接和梁、柱的连接方法。综合各工种实训:测量放线工、工程预算、钢筋工、木工、混凝土工、瓦工、防水工、架子工、粉刷工、装饰工、机械工、安装工(水、暖、电、气)等各大工种的联合教学。组成从基础到主体、屋面、抹灰、装饰、防水处理、安装等整个施工工艺演练,建立教学平台,展示操作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各工种搞好配合,还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好隐蔽工程事项,做好检验、签证工作。对各工种施工工艺作业中易出现的行业通病,做重点讲解。把防范措施和处理办法根据综合工种教学过程相关内容突出讲解。
四、教学定位
在实训教学中详细模拟各种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及其构建的施工方法,根据不同结构不同类型讲解其施工规范要求和行业通病的防范及处理办法,使学生真正了解建筑识图、工艺、材料、管理及其行业法律法规。我认为作为一所技工类建筑院校,首先要定位准确我们的教学目的。目的的重点是让学生学精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及识图和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技能技术及建筑施工实务,建筑工程施工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施工管理技术性人才。
五、以客观促教学,调动主观能动性
做好技能比赛常态化工作,促进实训教学工作效果的检测。将技能比赛作为实训教学的一部分,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比赛中发现问题,以赛加深学生对实训课的认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发现实训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作出调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六、加强案例教学
在实训综合平台的基础上以模拟案例进行教学,有针对性设置各种结构的案例。酌情按学生所学专业时间的长短和知识的深度进行,综合性案例能够直观地把学生的理论知识对应地转换成实践技术技能本领。总之,技术教育应该把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技术技能工艺以最简单最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在实训教学方面我们要遵循着以理论学习作指导在教学大纲以外应加强专业实用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学生专业学习中既要保证理论课和实训课建筑施工单一工种的实践动手学习,又要基本了解所学的专业概况和发展前景;其次着重熟练掌握各工种施工工艺的技能技术,讲技巧动作达到规范化,对施工组织、施工技术、识图、测量、法律法规和材料以现场施工过程为标准,做到熟练化;在此使学生能够综合各种专业工种技术技能,在实训教学现场模拟建筑施工工地现场情形充分演练。从做招投标、预算报价、合同签写到拿到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现场布置、抄平放线、基坑或桩基施工到主体封顶。主体施工过程中各工种穿插作业,相邻工序尽可能平行搭接,主体建设中机械设备安装使用,防水工工程,水、电、暖、气安装工程及内外粉刷装饰装修,最后清理现场。以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为标准进行强化测试训练,还要充分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对施工工艺和新型材料进行革新,并写出论证资料,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考评依据。
结语
综合实训的教学强化工作,是对所有施工过程的归纳和汇总。在强化综合训练时对课程编排做出的适当调整,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为技工教育的学生,抢占就业市场获得了主动权,为祖国建设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冬季施工规程(JGJ104-97)[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龚世杰.混凝土施工新技术[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郭中林,姚谨英.混凝土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赵志晋,应惠青.建筑施工[M].同济大学出版社.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7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模式;网络综合布线
一、课程内容和特点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施工技术和技能,还要具备工程规划设计、 组织管理、系统调试的能力,在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严格遵循工程标准。 综合布线课程一般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概论、网络传输介质、布线器材与布线工具、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综合布线系统测试、系统的验收与鉴定等主要内容。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线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毕业后可以直接从事网络布线工程师、布线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专业工作。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涵盖内容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专业技术性强, 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多,一般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一)理论与实践脱节,授课内容亟待整合
综合布线的理论内容涉及面广,与实践结合紧密,网络传输介质、布线器材与布线工具、工程施工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需要扎实的理论指导,孤立地讲授很难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为了避免麻烦, 常常分阶段讲授理论和实践,通常先把理论知识集中在教室一起讲授,再到实践场所中实践, 这样的授课方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大多数教材的编写也采取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通常先介绍理论再讲实践技能,造成教材内容空泛,与实际应用脱节。这些都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应根据工程实际,以工程项目来组织教学,把理论教学寓于实践中,或是在实践体会中总结理论,对授课内容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整合,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二)授课方法不科学,缺乏有效性
该课程实践项目多,需要掌握的操作、施工技能密集,与理论结合紧密,是一门专业特点明显的课程。如果强化实践忽略理论就会造成只掌握施工技巧而不能进行项目规划设计,只能成为普通技术工人,阻碍学生的职业发展。如果重理论轻实践就会造成实践技能掌握不够,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实践方式匮乏,无法接轨实际需要
现有的综合布线课程实践环节存在以下主要问题:①没有完善配套的实践场地和设施。该课程实践环节众多,需要建立完善的配套实践场地和设施,配备完整的专用工具和足够的工位。有些学校不具备应有的条件,工具不全,工位不够,在实践中等的时间多、练的时间少,效率低下,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②现有的实践局限于实验室或仿真设备,缺乏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体验。实验室或仿真设备能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但不会使学生获得一线的施工经验和施工技能, 导致学生的技能经验不符社会要求,不利于学生快速融入社会真实岗位;③随意精简实践实训环节,导致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很差。 实践课程准备工作复杂,实训开销大, 加之有些学校不够重视实践课,使得实验开出率偏低,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全面系统的锻炼, 无法胜任社会岗位,影响了其工作和就业。
三、基于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办学积累,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把实际的综合布线工程项目引入课程教学,把理论、实验、实训融为一体,形成了体现工学结合特色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我们采用的方法就是把理论教学、实验以及实训自然融为一体,根据教学需要灵活组织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讲中练、练中学、边讲边练,不断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技能。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教程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子项目都安排实训,加大实践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训完成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教师也能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一体化。诚然,综合布线课程在实验室、实训室方面的投入非常大,我校也在不断增大对综合布线实验实训室建设的投入,目前建有北讯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布线产品展示台、布线加工场地,网络测试实验室、专用培训教室,购置了网络测试等设备及装置,如美国FLUKE最新的布线链路测试仪器DTX-1800、光纤熔接机等。综合布线实训室的设备和规模在省内同类技工院校处于领先地位。
(二)用企业的真实项目来设立实训教学项目
为了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 教学内容和企业技能要求无缝衔接,在项目式教学的实践中,主要通过校企合作, 利用企业丰富的实践项目、技术资源来实现计算机实训项目的设立。在网络布线的实训课程中,选定一小型企业计算机网络安装工程中的线路安装项目来设立为本课程的实训项目,对网络线路安装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追踪:需求确定、现场勘探、施工方案确定、现场施工、网络布线、埋管、上设备、测试等。然后,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进行技术层次的定位, 并结合学生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的具体情况,完成项目实训教案的编写和实训器材的配备。教学实践表明,一个基本上是现场的技术项目,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培养受益极大。我们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根据项目需求建立实训示范和学生操作场地。 在实训示范场地, 教师向学生充分展示、介绍和分析小型企业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布线设计、施工的各项环节和工艺。并展示现场的视频图片资料,消除了学生对网络的陌生感,使学生对小型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有了一定认识。由于强调了项目的真实性,实训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项目实训中, 强调学生跟着教师共同学习和探讨。要求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需求参与设计,并拟定学生小组讨论方案,以培养合作与协调能力。 学生视项目实训为一个在建的工程,在逐步的展示和分析中让学生跟着工程的进度学习和思考。课程快结束时,老师以企业的工程师身份介绍工程情况,评议学生的设计,让学生感受所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企业的零距离感。
(三)用综合项目来重构与整合知识点
篇8
【关键词】机电综合实训 就业为导向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7-0032-02
2013年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实行“4.5+0.5”人才培养模式,而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开设在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培养既懂机械设计又掌握电气控制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工作才能提高技能水平。针对该情况,我系在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学完主要专业课程后进行机电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综合运用机电综合知识。安排机电综合实训课程,结合本校实际,主要研究光机电一体化设备,YL?235A型机电一体化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令电器模块、传感器模块、控制模块、变频器模块、驱动电磁阀、被控制的机械机构。其中机械机构包括运料机构、传送带机构、推料机构、机械手机构。这样一个设备很好地阐述了什么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就是利用现在先进的控制设备,控制生产机械自动完成生产的自动化过程。这套设备虽小,但它涉及了机电一体化专业各个方面的知识。
一 学校机电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的现状
目前我校将机电专业培养学生技能的方向定为车工、钳工、数控和维修电工,都是单一的实训,而机电综合实训课程是把整个机电专业的有机集合,将机和电的课程通盘考虑。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硬件连接、控制原理、控制软件编制、安装调试与操作的综合实训。正因为我校机电专业能根据企业所需人才要求提供实效性较强的课程,所以这个有十多年办学历程的专业到今天依然充满活力,依然有很多学生要求就读该专业。
但从毕业生的反映看,我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上也存在不少问题:(1)过分强调理论教学,不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合理安排;(2)一些简单的专业课占用课时过多;(3)没有以就业为目标,设置范围窄;(4)苏州的外资企业所占比例较高,企业要求特征明显,很多企业需要员工具备一定英语能力,而机电专业以男生为主,英语学习自然薄弱,专业英语课程安排还需加强。
二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机电综合课程实训理念
职业教育课程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改变过去以学科为导向设置职业教育课程的旧理念,树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理念,根据社会人才市场、职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课程改革。
根据企业的需要,对机电一体化实训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些企业内涵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不唯学历重能力;对人才都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良好的品质、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知识面广很重要。例如,销售人员要懂维修,技术人员要了解市场、掌握推销技巧,具备多方面技能的人才最受企业垂青。因此,坚韧的意志力和职业操守对学生非常重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企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不仅需要能进行科技创新的教授、院士、专家,更需要能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能型人才。
同时对实验室实施“7S”管理模式。“7S”意指:战略、结构、制度、作风、人员、技能和共同的价值观,这是美国一流的咨询企业Mekinsey公司提出的企业成功管理的“7S”模式。前三个是企业的硬件,后四个则是一个企业成功的“软件”设备。我们的实训课程也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 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实训课程教学措施
以实效性有效评价和课程设置,杜绝了理论教学体系。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教学特色,把“YL?235A”型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实训项目分成几个小任务,使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围绕任务引出知识点或解决方案,结合实际操作,总结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过程感性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我校机电专业学生有近千人,为我区培养了大量的机电综合型人才,继续办好机电专业是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趋势所需技术人员的培养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需求。职业学校应参与教育市场的竞争,我认为一个重要方面是课程或课程体系的竞争,可提供学生最大效能的教学内容。机电专业提高办学能力,提升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把实际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教与求对接,为学生提供贴近企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业领悟能力。
四 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机电专业综合实训课程
教材改革和企业需求对接,使用结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五年制学生在机电专业综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机电综合实践教学。在工学结合模式下,贯穿整个课程的不是知识,而应是职业技能。为此,我们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建立了机电综合课程能力的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编写教学大纲,为了使课程更适合各行业需求,在示范建设期间,我们联合行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委员会,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职业课程,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匹配,更能满足工学交替的学习要求。
实施项目教学,设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从尝试入手,从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学生为“主角”,老师为“配角”,实现师生角色的换位,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从多个方面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1.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学
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规范、有序组织学生进行实训,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指导学生,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简单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指导者。针对机电一体化设备,分层次教学,为了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装配和调试,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一般功能逐步到特殊功能的原则,组织教学项目和规划工作任务,这样更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特点。
2.职业能力的形成与系统的学科知识相关程度不大,而与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知识的相关程度却较大
任务的设计,专业知识和工作流程知识的整合,专业技能训练的整合。每一项工作任务,用“工作任务”表述学生需要做的事情及其要求,让学生明确“做什么、学什么”。在相关知识中,介绍专业知识和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工作任务。在指定完成的工作任务中,提出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检查方法,指导学生完成分配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还设计了评价表,对学生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工作过程包含的内容、方式、方法、经验、对象、工具和其他因素,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掌握该技能知识。根据这一理念,让学生可以创建真正的职业情景,促进学生和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工程技术人员角色之间的转换,帮助学生形成职业素质和能力。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为完成一个项目,涉及如何做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工程的原理分析,设计流程。但实践的结果又问学生: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与书上一样?真正地做到“做中学”的目的。
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种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项目的完成过程。在工程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经历创新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结合目标教学,实行目标考核和单元考核
考核评价也多元化,师生评、生生评、考工评,平时的职业素养表现也计入考核,力求与企业对接,培养企业需要的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及扎实职业技能的人才。
机电综合实训课程设置应对接企业,培养“既懂机又会电”的实用型人才,把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交叉点和教学重点,课程建设实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技能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实训内容、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强化技能训练。因此,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实训的效果。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认为,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办学思路,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的,走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学结合办学之路。
参考文献
[1]尹耕钦、于坤安、杨晓珍.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1(3)
篇9
方法。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288-02
1 《建筑工程施工》教学理念
1.1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主要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实际任务及其实施过程为驱动来充实现有教学内容,使之形成综合21个学习任务的项目,同时合理序化,根据现实中的工作要求创设实践教学情境,继而参照项目特点进行各个项目的教学规划。
1.1.1 整合教学内容构成项目,并参考建筑实际施工过程进行合理序化 参考实际工作要求规划课程内容。在讲学内容中适当引入实际案例,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教学安排,进一步优化讲学内容,并使之整合成土方工程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砌筑工程施工、模板工程施工、钢筋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结构安装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项目,再按照建筑施工一线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的工作要求将项进行合理序化,使专业知识纵深拓展,凸显专业教学的实效性。
1.1.2 重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强调“做中学”模式 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整合,为培养视野广阔的高水平教师,搭建宽厚的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保障和个性化选择的空间;完善课内外结合的实践课程体系、优质的实践教学条件,为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供保障;创设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砥砺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1.3 构建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学习任务
以现实中的工作任务及其实施过程为驱动划分项目,继而将每一项细分为多个分部教学任务来具体实施。综合设计21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实训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
1.1.4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适当应用教师引导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小组工作法等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发散思维,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突出工科教学的自主性和实践性。
1.1.5 建立并提供多种媒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 随着“班班通”工程、“优质资源全覆盖”工程的深入,以“电子白板”、“数字化多媒体教学资源”、“云平台”为代表的一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设施装备到高职教学讲堂。授课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选择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出教学课件的制作需求。多媒体辅助教学大大减轻了授课教师的工作压力,高校应该定期开展学科教学和应用技术融合讨论,推动技术产品在教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1.2 根据本课程各项目特点,把握三个“融合”的终极目标,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等教学形式,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1.2.1 学习与工作融合 将现实工作中典型的工程案例作为授课内容,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设计教学标准,以实际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以突出专业教学的应用性。
1.2.2 教师与师傅融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许多职业院校都已经意识到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且通过不断探索与试验,已经摸索并总结出一套极为有效的队伍建设方法,“教师与师傅融合”的“双师型”高素质职业教师逐渐成为支撑教育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应该为专业教师设置相应的培训提升机制,通过定期的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准,使教师成为师傅。同时外聘一线优秀技工来校任教,传授实践技能,使师傅成为教师。
1.2.3 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融合 推行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由本校专业教师会同企业中的优秀技工联合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
2 《建筑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方法
2.1 以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选取恰当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学生大都思维活泛,乐于“学中做、做中学”。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有选择的应用兴趣教学法,引导学生纵深探索,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比如对“砌筑工程施工”项目,对应其专项能力又分“具有编写砌体结构施工方案的能力;具有编写砌体结构施工技术交底的能力”等两个能力要素,相应地采取项目导向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2.2 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启发引导、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建筑施工技术专业教学尤其特殊性,因此必须因材施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其自主思考与实践。在教学中实现了工学结合,做到了教学做一体化,在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1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向法),通过下达任务来组织本课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前,首先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课程设计中尤其要强调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划分项目、以常见建筑结构类型的施工划分项目、以建筑施工方法划分项目,再将各项目细分成不同的教学任务来逐项实施。如“砌筑工程施工”项目,我们按照脚手架工程和砌筑施工等任务组织课堂教学,由于课程内容是按照正常的施工顺序逐项安排的,学生更容易直观的了解整个施工过程,也能快速发现过程中的问题,继而自主探寻解决之道。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2.2.2 “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即教师讲解——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生研讨分析——教师点评——教师学生总结。我院开展的项目有:砖墙砌筑、模板安装、钢筋制作、钢筋连接、脚手架搭设、墙面抹灰等。
2.2.3 启发式教学 对于施工过程中一些抽象和难以理解的问题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演示启发、直观启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获得所需的职业能力。针对重点、难点,采用讲解、启发、提问相结合的方式,或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由一组找问题,另一组回答的形式,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使其真正掌握。
2.2.4 案例教学法 依托本课程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利用实际案例结合教学内容讲解。例如:对于质量安全控制内容,可以将现实中的工程案例作为讲学内容,组织学生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案例教学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2.5 模拟教学法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现场模拟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具吸引力。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进一步提高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如在学到混凝土模板施工内容时,采用砼模型模拟制作方法教学,利用模型纸板、胶水等普通材料,进行基础、柱、梁、板、楼盖等模板制作,钢筋绑扎、安装(用铁丝模拟)的模拟施工。使学生充分了解模板构造,掌握模板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要点及检验方法。
参考文献:
[1]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7(20).
[2]夏多田,姜曙光,唐艳娟.建筑工程施工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篇10
关键词 课证岗赛融合;工程造价专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课堂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11-0016-04
课证岗赛融合是指结合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专业技能竞赛要求,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职业资格考证能力要求―岗位能力―专业技能竞赛能力要求”的相互融合,使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力开展校企合作,解析岗位能力,引入广东省工程造价员考证要求与内容,借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算量大赛、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举办的工程造价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开展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一、基于课证岗赛融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明确了以“培养精通建筑、路桥业,熟悉轨道交通业,具有‘铺路石品格’的工程造价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定位,基于课证岗赛融合划分了三大专业技能,即工程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技能(核心技能)、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技能(核心技能),以及工程施工、监理、资料整理及测绘综合技能(相关技能),构建了以培养“三大技能”为目标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 解析工作岗位技能,融入工程造价考证、技能竞赛等综合任务,形成专项能力
深入工程造价咨询公司、施工企业、招投标()公司等进行工作岗位调研,工程造价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造价员(主要核心岗位),招投标(或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核心岗位),工程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测量员(相关岗位)。造价员这一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括:工程计量,工程计价,编制和审核建设工程(概)预(结)算或最终清算;编制招标控制价(或标底)、投标报价、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设计成本和施工成本控制、项目的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项目评估等。基于这些具体的工作内容,融入工程造价考证、技能竞赛综合任务等,归纳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核心技能和相关技能,总结出对应岗位所需的能力和具备的素质并形成专项能力,见表1。
2. 依据教学规律,形成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确定三大技能对应的学习课程和实践环节
将工作岗位的相同或类似专项能力进行合并,如造价员工作岗位、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作岗位均有“编制招标(底)控制价”、“合同管理(工程变更、签证、索赔)”等专项能力,可以进行合并,形成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从而确定三大技能对应的学习课程和实践环节,见表2。
(二)改革专业课程内容
1. 专业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分析
在工作岗位调研基础上,对工程造价三大技能所需专项能力进行分析,结合造价员资格考试大纲、造价技能竞赛指南对上岗能力的要求,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确定学习领域的专项能力,从而建构工程造价专业技能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直接对应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建设工程领域的造价员、施工员、资料员等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同时将最新的国家(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如最新颁布的《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13)》等融入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大纲、造价技能竞赛指南与现行课程标准相融合,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相吻合。
2. 课程内容组织
以一个单位工程(如一栋楼的建筑装饰工程)作为一个项目,整合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紧紧围绕项目导向,逐步分解成几个学习任务来组织展开。将一个项目分解成“量―价―费”三个主要任务。
“量”即工程量,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和计算方法(包括工程计量、建筑构造和混凝土结构等课程),按建设项目施工顺序(包括建筑施工课程等)这根主线进行组织教学。
“价”,主要是人、材、机价格确定,定额基价和综合单价等概念及组成(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经济及概预算等课程)。
“费”就是量与价结合,主要讲解建设项目费用构成及定额应用和换算,招投标艺术、合同管理等,最后形成工程造价(包括计价与控制、招投标及合同管理、施工项目管理、造价专业软件应用等课程)。
3. 任务分解与核心课程内容构筑
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有六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及算量软件应用》《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与套价软件应用》《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公路计量、计价与造价软件应用》。对应的实训或实践教学有四个环节:《工程计量课程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图预算课程设计》《招投标文件编制课程设计》《造价软件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及算量软件应用》的“土石方”一章为例,引入行业标准,结合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造价员资格证考试大纲,造价技能大赛竞赛指南等确定这门课的学习内容,见表3。
(三)编制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服务大土木行业决策、施工、经营、招投标及竣工决算,掌握工程预结算编制与审核技能为核心的“三大技能”,胜任造价员岗位、工程招投标及合同管理等核心岗位,以及工程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等相关岗位。引入最新国家(行业)标准,再融入造价员资格证书、造价员等岗位能力要求,嵌入模拟真实工作任务的造价技能竞赛指南,建立课证岗赛融合的、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即6门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对应的4个实践教学课程标准。
二、加强专业实践课程建设,突出技术技能培养
(一)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理念
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计理念见图1。
(二)开设全方位校内外实践课程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融入造价员资格考试和技能竞赛关键能力的培养要素,改革课内实践、综合项目实训、专项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等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做法包括:设定专业实践课程;选择真实工程来设置综合实训工程项目(案例),表现形式一般为图纸,也可开发设计三维仿真项目模型;将设置的一个或几个综合项目(案例)融入多门课程的教学,打破课程之间的界限,并安排3~4周综合项目实训,从而改变原有针对单一课程进行项目实训的做法;根据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动态设计专项技能训练项目,通过实操半年实训(校内实训),实战半年实际项目(校外10周顶岗实习),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
(三)强化校内实训
工程造价专业须突出“概预算编制与审核”核心技能培养,学校工程造价专业设计了五大校内实训项目来强化专业核心技能培养,见表4。
(四)积极参加全国算量与造价软件应用大赛
学校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算量大赛和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造价技能竞赛,在学生中形成了争优参赛的良好氛围。学生为了代表学校前去参赛,往往自己先组成团队,带头学习技能知识。近年学校参赛学生获得了众多优秀成绩。
三、建立“项目课堂”,实施行动导向教学
(一)“项目课堂”教学体现基于行业标准的课证岗赛融合
在教材的选择上,如专业核心课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采用笔者主编的教材,教材通篇以真实的某中型建筑工程为项目任务,还要求学生购买使用最新国家(行业)标准作为教材,如《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指引(2013)》《广东省建筑与装饰工程综合定额(2010)》,以供课堂使用。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特点,选择一个或几个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工程案例,实施项目教学法,将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中,有效融合岗位能力要求、考证内容、技能竞赛关键能力要求等,并在课堂上查阅最新行业标准,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使得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落地,也体现了基于行业标准的课证岗赛有效融合。
(二)“全真”项目、“仿真”项目相结合,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相结合
推行教学做一体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教学、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计量、套价、算费是基本的三大课程内容,也是需要完成的项目任务。为此开展课程教学项目、仿真实训项目、真实工程项目等各类综合项目的训练,将“全真”和“仿真”的建筑装饰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上参照企业生产模式,以项目组作为开发团队,学生体验不同项目角色,培养学生协作、沟通、项目管理、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等职场必备的关键能力。
四、课程教学改革成效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课证岗赛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在广东省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考试中,近年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考试通过率排名均保持在广州高校的前三名,如2013年,广东省通过率近20%,而学校通过率为58%,在广东高校列第一。2008年以来参加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举办的全国造价算量大赛,每年都获得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在2013年、2014年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一、第二届造价技能大赛中,学校均取得省一等奖。2005年第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后逐年攀升至99%以上。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属性,注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要求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实施中[1]。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颁布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GJT250-2011)》,涉及了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8个岗位职业标准,但尚缺少造价员职业标准。该标准“适用于建筑业企业、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组织、行业主管部门进行人才队伍规划、教育培训、评价、使用”,“为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相关专业人员规定了所应履行的职责,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2]。所幸施工员职业标准的岗位职责里有“参与现场经济技术签证、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等造价管理的描述,弥补了缺少造价员职业标准的缺憾。下一步,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将参考该标准,进一步探索实践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的融合对接,深入开展课证岗赛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促进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建设走上标准化、规范化和市场化之路。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校教研课题“凸显核心能力培养与课证岗赛融合的工程造价专业综合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编号:2013-Y-12,主持人,李茂英)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