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电气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0 23:0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机电气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机电气实训总结

篇1

智能运维的实现主要是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及各类系统加以应用(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提到了一项新技术,AR运检辅助平台,即对设备进行完整建模,利用AR技术,将故障点定位精确至设备内的具体部位。

变电设备智能运维的一大亮点,设备重症监护及远程控制系统,对需要监护的设备加装各类传感器,通过外网或专网,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可以通过移动端设备随时随地访问,也可通过远程控制对数据进行分析,甚至实现远程做局放。在部分没有信号的地区,也可以就地构筑小型局域网。

变压器局部放电测量技术,分为电量检测法和非电量检测法,电量检测法:高脉冲电流法、无线电干扰电压法(RIV)、特高频电磁波法;非电量检测法:测声、测光、测气体。其中提到了声成像测量的新技术,通过声音多点定位,软件计算时间差,从而实现声成像。对局放试验中干扰大的问题,可以通过硬件以及软件两个方面来降低干扰,同时也给我们讲了一些降低干扰的小技巧:阻抗盒接末屏尽量用短一些的线,尽量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变压器局放试验中,外部干扰信号经常会影响试验判定。常见的干扰有:

一、空间干扰

(1)试验线路中采用滤波器、隔离变、阻波器;

(2)滤波通带

(3)平衡输入方法;

(4)天线噪声门控

对变压器周围进行干扰信号测量,当外部干扰信号与局放仪中干扰信号同步时,可以消除掉该干扰信号。在以后的局放试验中可以尝试使用看现场实际效果。

二、电源干扰

(1)阻断

(2)滤波

三、地电流干扰

(1)测量回路与试验回路最好分开;

电抗、分压器的接地要区分出来,便于加压时测电流,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2)采用并联单点接地;

多设备并联接地,最好不使用多点接地,各个接地线汇于一点后接地。

(3)缩短接地线长度和降低接地高度;避免产生对地电容。

(4)接入滤波模块。

明日学习计划:

篇2

关键词:中职院校;综掘类专业;煤矿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7-0006-02

中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课程的设计就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应对现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部分学校需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情进行相应的调整,选择企业所需人才方向对在校生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培训,以达到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因此,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之一。

一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对于综掘类专业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由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互相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成为当今工业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大量应用,这必然需要大量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技能型人才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维修、检测和管理工作。为了适应煤矿生产中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以及相关产业的需求,中职院校在综掘类专业就得开设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项目实训课程的教学探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准备,最大限度的增强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同时,也是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变、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变的重要过程,并可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综合实训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管理、应用、营销和技术服务工作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即毕业生要具备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职业技能。

实训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缺乏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往往只经过机械或电气技术的专项实训,无法满足一些需要机电综合技能的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岗位的工作要求;还有一些学生缺乏职业素养,缺乏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跳槽频繁。但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令很多高职院校十分头疼。原因在于部分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行业的职业要求.缺乏良好的行之有效的机电综合实训模式。因此,随着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深化,在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有必要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机电综合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实训的效果。

三 实训课程的目标和建设理念

综掘类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等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课程必须紧扣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煤矿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也能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操作、调试、维修、维护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良好的职业素质是中职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基本要求之一,要想实现学校教育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也是中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应该通过素质教育体系中的显性实践环节和隐形实践环节完成,具体的建设理念是:①培养职业兴趣;②强化职业能力。因为要想做好工作,仅有兴趣是不够的,训练时既要强调相关的专业知识,又要强化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专业知识的应用;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④引导学生掌握职业情绪。在工作岗位上应当以热情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⑤强化现代企业所要求的企业管理。

四 综合实训课程的模式及目标

1.采取类似真实工作氛围的实训教学模式

如本次实训采用机电一体化技能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项目。这就相当于给一个班组一个工作任务,让其按照安装图纸和工作要求完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实训结果就是一台真实的设备。由于具备一定的工作量,组与组之间有竞争,相当于形成了劳动竞赛。工作的压力要求本组同学进行分工,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便形成了紧张、进取、互助、团结的工作氛围,让同学们在实训中既锻炼了机电综合职业技能,也切身体会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2.实训课程的目标

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实训课程是集气压技术、液压技术、电机及电气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PLC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技能综合训练课程 课程紧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核心技术环节,即检测、控制与执行三大技术环节展开.同时引入最新的网络控制技术。训练时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素质为中心的原则。通过实训,使学生既能掌握机电一体化专业理论知识,义能从事机电设备或自动化生产线操作、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以及设计改造等方面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对于我们中职院校的综掘类专业而言,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的教学模式特别适合于这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知识性、应用型的技能人才能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今后,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中职院校应不断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需求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训是一项整体性、长期性、必要性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学校以及社会、企业等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的师生共同关注、努力和打造,想法设法的提高综掘类专业机电一体化的实训效果,把培养学生的技能落到实处,为我们的煤矿生产企业输送优秀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建设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2] 葛雅新.技校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必要性[J].中国教师与教学,2007

[3] 杨用成.高职学生学习动力初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8〕:7-8

[4] 孙艳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科技信息,2008〔32〕:288,343

篇3

关键词:职高 电机与变压器 教学 能力培养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必须学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为绝大多数的自动化设备都会用到电动机,电能的70%以上全用在电动机上,电动机控制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自动化设备的性能的好坏。因此,掌握电机的控制技术,对我们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机的控制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如果这些原理掌握不好的话,对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是很不利的。比如,学生如果不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原理,他就看不懂类似的原理图,对电动机的调速就束手无策,学好了《电机与变压器》,再学习《电力拖动》等后续课程就比较轻松了,而且学生能从比较高的层面掌握电动机的控制技术,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电机与变压器》这门科理论性很强,很抽象,同时需要的基础知识多,比如,要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必须对电磁感应的方面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有些甚至还要求具备高等数学的知识,而我们中职学生往往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这使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困难。慢慢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老师在台上费劲的讲,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实训阶段,由于没有与理论知识同步,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已经忘了,因此,实习老师往往还得讲解原理,这样效率很低。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本人有以下的几点想法。

一、确立目标,树立信心

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动机的培养贯穿始终。要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在整个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让学生明白电机控制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同时,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其实这些技术并不是很难学,只要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认真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才可以开始进行教学。

二、进行课程改革

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以及相关内容的实训合成一个课程来进行,比如,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要进行降压启动及星——三角降压启动的原理和方法,那么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让学生进行安装和调试,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进行调速的原理后,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的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分析,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串、并励直流电动机的有关知识后,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的串、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进行讲解和分析。这样可以减少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学过的理论马上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效率很高,效果也很好。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老师必须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等有关教材进行重新编辑,编制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

三、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电机与变压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光在课堂上讲理论,很难学好,尤其是对我们职高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有好的实验实训设备很重要,如果有条件可以请专门生产教学仪器的企业设计制作一些适合实验实训设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学校专门建立了的电机与变压器实训室,并购置了20台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在这个装置上可以进行各种实训实验,如直流电机实验、异步电机实验、步进电动机等特种电动机实验,还可以进行各种电气控制实验,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的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的控制,还可以进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如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和实训,学生对电动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这些实训设备后,我们老师上课积极性也高了,因为本来很复杂,很抽象的问题,现在通过实验很容易得到解决,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大为感观。

四、适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有必要的将自己搜集或制作的flas以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课程的内容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素质和技能双重培养,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将电动机控制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之中

电机控制含盖电气自动化的许多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引入与之相关,在企业中比较常用的知识,如PLC、单片机、触摸屏、各种工业组态软件,以及各种工业中常用的传感器、电磁阀、气缸等,在教这些课的时候,尽量接近或模拟实际的应用例子,比如由PLC、触摸屏等组成的料灌控制系统,由PLC、触摸屏、变频器、压力传感器等构成的恒压供水系统,由PLC、触摸屏、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等组成的定位控制系统,单片机控制系统,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学生的专业能力可以的到很大的提升,而且学习起来也不感到枯燥,很有成就感。为了做到这些,老师也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学习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有机会多下企业,了解企业最需要哪些技术,最需要怎样的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开设紧跟社会形势,培养出社会、企业最需要的人才。

篇4

21世纪,随着各国对海洋的重视,不断的开发,己经成为沿海国家面临的战略任务。纵观历史上世界各国强弱的更替,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在史学界普遍认同一个观点,海洋强是国家强的必要条件。海洋事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航运事业,航运在任何一个沿海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并对整个国民经济影响非常大。航运的发展离不开航海类高校的发展水平,航海类高校为航运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以及科学研究,而这些的基础就是航海类高校课程的建设。轮机工程作为航海类高校的特色专业和主干专业,是航海类高等院校的核心专业之一。

船舶所有运转的机械设备都离不开电气及自动化。目前,各航运企业迫切需要机电合一的轮机综合管理人才[1]。电气及自动化类课程一直是轮机工程专业的必修和主课程。根据STCW78/95公约规定,船舶从2002年2月1日起不再强制设电机员,因而,以前电机员完成的工作任务将由轮机员来承担[2]。STCW公约2010年修正案(马尼拉修正案)也对船员培训以及适任证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电气自动化类相关课程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需加以改进,以保证轮机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在过去轮机工程专业培养人才方面,一直是以机为主,以电为辅。轮机员在实际工作中偏重于机械设备的管用养修,而电气自动化方面只要求要能了解电机、电站和电气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知识,能进行一般的故障诊断即可。新规定的实施,促使在专业培养教学中,在维持机方面的深度以外,电气自动化也变得非常重要。

1 轮机专业电气自动化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

1.1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课程的内容及教学要求

电气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主要包括《船舶电气及设备》、《轮机自动化基础》即《自动控制原理》、《轮机自动化》、《船舶电站》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其内容涉及到船舶上的所有跟电气相关的设备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讲解。

很好的掌握电气自动化类相关课程知识是一名合格的轮机员必备的素质。开设此类课程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是:培养航运企业需要的机电合一的具有一定管理维护、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轮机综合管理人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同时,还要与国际专业人才培养相接轨。培养出能独立承担相应的轮机管理人才[3]。

1.2 讲授为主,应试为主的教学模式

电气自动化类相关课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主、辅机、动力设备等相关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学生以应试为主,考试及格为唯一目标,在新规定实施之前,不涉及到适任证书的培训及考试。在一些具有一定优势航海类名校,如大连海事大学等高校,设有电气方面的加强班,专门培养电气自动化方面突出的人才。在大部分航海类高校,电气自动化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2 电气自动化类课程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气自动化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对课程不够重视,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面对新规定的实施,新形势下有新的要求,此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暴露无疑,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强机弱电,电气自动化方面要求较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主辅机和动力设备的教学一直是轮机工程专业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占有的课时量非常之大。电气自动化方面,一般高等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仍是以了解为主,教学质量要求较低。对于已经上岗的两年以上的轮机管理专业毕业生,大部分缺乏电气方面知识,对于自动化系统、仪表等方面的知识更是一头雾水,进而限制了实际能力的发展。很多轮机员在船上工作到了一定职位后,电气自动化方面知识的缺陷就凸显,使得船舶航行中,对电机员的依赖性依然很大,机电一体化成为了一句空话。

2.2 应试教育模式,学生综合技能差

航海类院校的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是要求其通过海员适任证书的考试。院校在培养轮机专业学生的总体情况中,电气方面的知识较薄弱。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船舶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轮机员的电气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轮机员在补充电类知识之后的实践证明,轮机人员的各个方面的能力还未能达到船舶电气教学的目标[4]。主要原因是现有教学计划中实践性项目是针对三管轮适任证书考试制定的,着重强调应试实训,没有强调能力的培养。在新规定实施之前,电气自动化类课程非考证科目,应试教学的模式往往容易忽略非考证科目的培训和指导。

2.3 实践训练少,实践技能培养效果差

过去,由于实践教学大多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对实践教学课程考核没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作为实践教学的场所实验室,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以及资金的短缺和设备的陈旧,一部分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对实践课重要性的认识,致使实践教学的质量不高。有很多院校,在电气自动化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存在实训时间短、训练人数多、训练内容陈旧等原因,导致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效果较差。

3 新形势下的电气自动化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不管是为了应对STCW公约2010年修正案对船员培训以及适任证书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还是从全面培养船员实践技能,为航运界提供全面综合人才的方面出发,电气自动化课程教学模式都需要做出一定的变革。具体有以下几点建议。

3.1 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内容

轮机工程专业课程杂而多,一直为学生所诟病。现在又要在电气自动化方面增加课时量,显然,教学难度很大,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有必要进行优化教学计划,精简教学内容。结合轮机专业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相关的知识,符合海事局实操评估的要求,顺利通过大证考试。例如,可以把《自动控制原理》与《轮机自动化》两门课放在一个学期,把这两门课程的课时量相加后再压缩,更好的把握重点。在考证复习的时候,又可以把电气以及自动化的所有相关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来上复习课,把它们之间关联的题目交叉讲解,使得学生能够更系统的掌握知识。

3.2 进行创新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习室一门枯燥的事情,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探讨和总结。每门课程的学习都具有相通性,例如,“机”是轮机管理人员的强项,在讲解“机”方面课程的同时,稍微介绍下控制方面的内容,在在讲解电气自动化方面内容的时候,引导学生回忆动力系统的他们已经学懂了的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教学内容就显得具体、丰富和完整,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在分析各种故障时,能做到机电方面综合考虑。

创新型教学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比如,在上课讲解到某个控制系统如何实现的过程,可以把系统的每个部分进行角色分工,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整个系统完成的任务,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也能够更容易的接受抽象的知识。

3.3 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对于技术类操作类工作人员,动手能力才是真正工作所需要的。根据IMO的STCW78/95公约的新求,国家海事局规定在校航海类学生必须经过电气部分实操考核后才能参加适任证书的理论考试,新规定更是在电气方面有所增加。在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实验室其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动手能力,首先教师本身要提高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能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实训操作。其次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因此有必要让每位学生从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切实感受到实践环节对船舶机电管理人员的重要性,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最后,对于一些实验仪器的,一定要求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作为教师,要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经常沟通,使得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跟的上最新的实验要求,对于一些陈旧设备,需要及时报告更换。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实践教学中更加接近以后的工作实践,使得学生综合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篇5

【摘 要】《电机与电气控制》作为电气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程改革是根据中高级电工、CEAC的职业资格标准、能力的要求,理论知识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始终围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始终围绕培养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突出职业资格能力的培养。以项目教学为突破口解决教与学脱节问题,以构建学习情景为依托,重点培养专业技能。本文在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说明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基础上,分析了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遵循层次性、综合性、先进性的原则前提下,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手段、评价方法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措施和具体做法。因而加强该课程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机与电气控制》 工作过程 教学改革

一、《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历史沿革

我校于1997年为了拓宽仪表自动化专业在强电专业的知识面而开设此课程,本课程从设置到建设较成熟共经历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97至2002年,为初始时期。我校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还主要是黑板加粉笔加少量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只能局限于理论知识讲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验条件比较差,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效果不佳,工作后岗位适应能力较差。

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为课程的建设阶段。随着我校升格为高职院校,这期间我校以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省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通过广泛社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请用人企业对相关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提出应达到的目标,结合走访毕业生与汲取同类院校的先进经验,细化课程的具体教学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顺序上进行大的调整,课堂教学开始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实验设备的台数,并注意联系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电机及电气控制》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电机及电气控制》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教授顺序安排不合理。

原课程名称为《电机与拖动》,主要内容包括直流电机及拖动、变压器、交流电机及拖动、控制微电机、电气控制。因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例如:变压器空载运行、负载运行中电压平衡方程、磁动势平衡方程的推导,并由此得到的相量图和等效电路等内容理论性就很强,由于学生电工知识不扎实、电路分析能力较弱,每次在进行此内容的教学时,学生都如坠入云雾之中,学生的感觉就像是听“天书”。因此教学效果较差。考虑到异步电机控制较多且应用广,我们将变压器、异步电机提前讲。

该课程实际上是《电机与拖动》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二门课的综合。一般的同类教材就是将它们机械的叠加,为前电机后控制,将电机与控制截然分开。我们以前讲授基本按照教材顺序,经过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存在问题,如先讲解电机原理、运行分析、拖动特性等生涩难董的理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消磨殆尽,等讲到控制时前面的拖动知识已水过地皮干。所以在做起动、调速、制动等拖动实训时,放在电机部分做会用到电气控制的知识,而此时学生对电气元件和控制知识一窍不通,做起来效果较差,放在控制部分做前面知识已忘记,因而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二部分内容有机融合。

原来的课程实训和课程设计内容有重复,都包含了电动机的基本拖动控制内容,且主要针对中级电工技能考核标准而定。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来看,原有的实践教学内容显得单调、过于偏向技能性的训练,而缺少设计性、创新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以使学生掌握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为目标,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但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人们的职业能力构成也必将有大的改变,社会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不只是对现有知识、技术、方法的继承性应用,而是应通过自身努力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够形成新方案、新产品、新创意,能够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创造性应用。因而我们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以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为主旨,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

我校原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校,以前的教学对象主要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因而在实践教学中不可避免的有着中专的影子,难以满足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样在《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训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中也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教学主体的认识问题。在传统实践教学中,教师是“带”实验而不是“指导实验”,即实践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多采用注入式,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拟定内容,其实践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等概由教师进行。实践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且在执行过程中,完全听从教师安排,全班统一进度和要求,不利于因材施教。(2)教学方法、手段的问题。因内容过分偏重于基础训练,所以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单调,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样画葫芦”。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硬件接线,熟能生巧,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应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创新。

二、《电机及电气控制》课程改革总体思路

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与维修电工的国家职业技能要求相融通,理论达到“维修电工”高级工应知要求,技能部分达到“维修电工”中级工应会要求;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在大部分内容中尝试了项目化教学,全课程共引入了12个工程实例项目,通过布置资料收集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组织教学,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另外还配套安排了1周的电机及电气控制实训和2周的电工考工实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高职高专教养的目标,我们在进行《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时,主要基于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应由技能性向技术性发展。即由原来的偏向基本技能的训练,如工具仪表的使用、电器元件的认识和使用、基本控制线路的连接和调试等。向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方向发展,通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二是应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如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电工技术、电机拖动、电气控制、PLC控制、计算机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三是应进一步加强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借助各种软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能力。四是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一定程度的自由选题、制定方案、选择仪器设备、安装调试,锻炼学生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方面,重新建设了电机及电气控制专业教室,内有专用实验设备、投影仪和教学电脑,运用专业教室边讲边练,全程采用多媒体手段和电子课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结合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将枯燥的理论学习形象化、直观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始终以现念为纲,突出高职的办学特色,为更大范围的教学改革作出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转贴于

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我们对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思想的改革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生始终处于主置,而实践教师则处于为实践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作为实践教学主体的学生,必须在继承传统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作为主导的实践教师,必须在其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

2.教学内容和顺序的改革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意见,各专业的整体教学时数大幅度降低,该课程的课时也压缩到76课时左右,而高职高专教学要兼顾理论和实践,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既不能简单删、减理论内容,也不能随便删减实践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做如下调整。

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原则,分散、删减课程难点。如交流绕组磁势是时间、空间的变化函数,牵涉到分布和短矩系数可与变压器集中绕组对比讲解定性引出。

将本课程知识分解为变压器技术、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三大模块,突出了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

变压器技术模块是相对独立的内容,是静止电器,电磁感应原理比较好讲,放在最前面,减少理论分析,突出实际应用知识的讲解,如:电力变压器、自耦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原理、结构、使用注意事项的讲解。可带学生参观学校配电室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电动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两个模块融合在一起,以具体项目的实施为载体达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打破原来的先讲结构、原理、运行分析、能量转换分析,再讲机械特性、拖动性能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主置得不到体现,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打折扣,创造思维得不到激发,分层次教学)。

电气控制技术模块,对于简单的控制电路侧重工作过程和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设计、创新能力,对于典型电路侧重其安装及检修,注重电气控制的工程案例分析,如车床、钻床的电气控制及故障分析。实际操作、维修、维护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新技术。

本部分内容抓住三相异步电动机这个重点,其他电机都是在此基础上,为节约课时,在讲解有些内容时,所采用的方法,既要结合本章的需要,又要考虑到讲授其它章节能被应用,这样做到有效利用,前呼后应,节约教学时数,做到事半功倍,例如学习交流绕组的磁势时,三相绕组的旋转磁势是重点是基础,应讲解透彻,而在讲单相电动机时,侧重分析单相绕组产生脉振磁势、脉振磁势可分解为两个旋转磁势,其结果是没有启动转矩,如何产生像三相电动机一样的旋转磁势是关键,从而引出几种启动方法。讲同步电动机是只讲与异步的不同之处。

3.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结合企业生产操作任务,选定若干典型任务,如吊车的操作、加工设备(车床、磨床等)的典型操作为项目,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以“教师引导性学习、学生自主性练习、师生共同研习”为主的“学、练、研”一体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企业参观实习,创造课堂教学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融入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实施职业资格考试。将与中高级电工联系紧密的电气控制技能、低压电器使用、电机性能测试、仪表使用等内容用“以证代考”的形式实施教学。

将实践任务分“基础+提高”两部分,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设置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有所得。

改变过去因内容过分偏重于基础训练,所以在方法和手段上很单调,主要以“模仿”为主。通过教师详细讲解、操作示范,学生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只需“依样画葫芦”。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硬件接线,熟能生巧,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

在方法手段上,首先应增强课程实验的开放性。但该课程以强电实验为主,实验安全要求较高,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确保学生的安全。

4.实施讲、做、练、问、考、测等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依据多元化考核思想,制定了理论、实验、设计、实习考核标准及细则,注重过程考核,形成平时、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性考核。并将理论考核、网络在线考核、作业、课堂提问、教学考勤等因素考虑进去,因材施考,最终形成综合成绩。实践考核改革了大锅饭思想,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情况制定了以“普通+激励”为主的实践考核方案。同时,技能考核借用社会考核,以证代考,提高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践证明,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措施后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新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低压电气线路;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38-03

近年来,高职院校都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学院在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这里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低压电气线路》课程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是改变以往学科体系的教学方式,打破教材本身的框架,把专业所有的相关知识都汇聚起来,以一个问题或目标为主线,把整个专业的教学演变成为一个连贯的、实际操作的业务训练[2]。近年来,我们通过《低压电气线路》课程的改革,在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教学效果显著。

一、高职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呼唤着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教育在新时期实现科学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紧迫[3]。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工学结合,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当前学生基础薄弱、缺乏创新精神、缺少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的现状,当前的高职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面临着帮助学生打基础、提兴趣、教学习方法及培养能力的多重任务[4]。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下已经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改革,真正地把课程所对应的工作任务的真实教学环境与高职教育课堂有机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对接。

二、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当前,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的主流思维为:构建完整的工作过程,通过对具体职业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拓展,实现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把工作任务融合到学习过程中,实现以不同岗位工作任务为核心的课程设计[5]。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开发的思路:首先,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内容整合,确定教学内容;其次,鉴于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适当降低理论起点;第三,与国际职业教育接轨,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6]。

三、低压电气线路课程改革的实施

1.解构重组教学内容。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选取的标准是能够满足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它是高职机电、电气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门课程是由原来的《电工学》、《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取舍后形成的一门课程。

这门课程的内容是按照维修电工和电气设备安装工职业或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级技能岗位需要的能力和要求来设计课程,对原来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打破原有的学科型理论体系,把电工技术、电机学、低压电器和电气设备控制技术等知识融合在一起,以培养维修电工应用技能和相关职业岗位资格证为基本目标,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创建七个典型的教学情境,分别是直流电路的分析、交流电路分析、照明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变压器的结构应用分析、电动机的拆装、常用低压电气设备、电动机常见控制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修。每个教学情境根据教学要求设计若干个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践技能。

2.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对实践要求很高,要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只在课堂上和书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必须附加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是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其弊病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课时远远不够,改革后的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实训室为主课堂实施教学,使讲课、演示、仿真模拟、实训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1)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能否向企业输送真正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是瓶颈。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按照实际工作的操作规程严格要求学生,如学生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工作现场,首先安全第一,遵守规章制度,节约耗材,增强主人翁意识,加强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并将职业素养纳入学生的综合评价考核体系。(2)创新教学方法。模块化课程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分组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弱进行搭配。教学过程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总结、评价六步教学法。在讲授新内容前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提前做好搜集资料和小组讨论的准备工作,形成明确的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践,完成任务,教师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3)有效的教学团队运行机制。这里说的团队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所有讲授《低压电气线路》模块的教师组成一个教学团队,设有一个团队负责人,团队负责人负责组织安排该模块的教学活动。教学团队实行周例会制度,根据教学进展情况总结本周效果,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共同制定、调整教学任务的难度和授课学时,安排下周教学工作,学要求,做好集体备课。第二层含义是指教学过程采用团队授课,上课时至少有两名教师,其中至少有一名是“双师型”素质教师,教师在教学能力上实现互补。团队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工作,还要管理学生的出勤,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情绪变化,团队教师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4)组织技能大赛。学生在课程结课前,平行班之间要组织技能大赛,通过大赛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同时检验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水平,推动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

3.改革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方式,变期末考核为全程考核。传统的理论课考核方式是:平时30%+期末70%,基本上是以期末一张考卷决定课程成绩,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缺乏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查、监督,个别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考试之前搞突击,由于是临时记忆,根本没有掌握知识的实质,学习质量无法保证。针对此情况我们改革成绩评定方式,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有任务考核和阶段考核),变期末考试为全程考核,课程总成绩=平时分(上限50分)+期末考试(上限50分)+创新分(上限10分)。以上的教改措施,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实践技能考核,把实训考核变成质量环节的全面考核。以往的实践考核成绩只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给出,因此,学生只重视报告的撰写,不重视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的训练。针对此情况,我们提出了质量环节的全面考核,考核指标包括职业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实践任务的设计、安装、调试能力,故障排查能力,创新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四、改革成效

《低压电气线路》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改方案经过几届学生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规范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各专业教师对这门课的理解和认知程度不尽相同,对重点与非重点的把握也不一样,所以,专业教学的实施过程会有一定的差别,在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方面难以统一。而实施教改后,采用团队授课的方式,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都是经过集体讨论共同制定,具体实施过程有团队负责人管理,教学质量还可以通过技能大赛来进行检验。

2.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传统教学模式下,重理论轻实践,难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的获取率较低,不利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教学改革后,学生的学习状态、精神面貌都有很大变化,真正的实现了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双证书获取率显著提高,同时带动了其他课程的学习。

3.加快了“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传统教学方法,不利于造就一支既能讲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改革后的教学方式采用团队授课、一体化教学,教学团队常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组合,这样就推动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五、结束语

《低压电气线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必须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模式、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就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参,王超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思路及主要过程探讨[J].内江科技,2012,11(178).

[2]吴恒玉,唐民丽,何玲,等.PLC基础及应用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4).

[3]靳丽君,孟永辉,张刚毅.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6(52).

[4]帅捷.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讨[J].教育论坛,2011,(8).

[5]张培寅.冲破学历教育束缚 回归职业教育本原[J].成人教育,2011,4(43).

[6]王荣华.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科技创新导报,2010,(34).

[7]罗静,江金强,刘晓亚.中新两国大学化学教育比较中的思考[J].广州化工,2010,(12).

篇7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融合;机电一体化;实训项目

0引言

目前,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训教学相对独立,缺乏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对企业设备安装与维护等岗位适应性不佳、行业对接能力不足。“新工科”教育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工科教育实践模块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倡培养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自2014年引入德国AHK资格考试制度,几年来,以考促教、以教促改、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学习能力。本文以机电一体化实训项目的建立,阐述其对传统的机电类人才培养目标如何优化,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融合

1.1以机械类课程为框架

整合机械类的专业课程,将机械设计、公差配合、金属工艺、材料力学等偏“机”的课程融合成机械制造工程基础I与机械制造工程基础II,分别安排在上下学期,同时课程内的实践项目以机械加工、机构设计为主。帮助学生建立从测绘、加工、互换性、设计、制造的一系列概念。例如,在机械制造工程基础I中,前期安排学生做“碰火花”、“磨样本”、“测硬度”、“看切屑”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金属材料机械性能的概念;中期组织学生观摩机床主轴、变速箱运动的实践活动,了解互换性、公差与配合等含义;后期以任务书的形式,小组为单位,测绘轴的零件图,并完成零件加工与小组间的互换性实验。

1.2以电类课程为神经

机械类课程打底后,将电工与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电机驱动、触摸屏与组态技术、工厂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等课程按照应会、够用的原则,秉承逻辑先后顺序,分别安排在大一至大三学年。课程的实践项目绝大多数设置在同一个综合电力实训室,该实训室可以完成电类课程的绝大多数实践项目,包含电工电子类、PLC编程、触摸屏与电机驱动等。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从继电器控制到PLC控制,从PLC控制各种电机到控制电磁阀、自动化生产线等。电类课程的实训项目逐步引导学生建立“电是控制机运动的总线”、“机是骨架、电是神经”的概念。

1.3以通信类课程为感官

以信息技术、传感技术为主,介绍其在自动化生产线与机器人协同工作中的应用。现代工厂离不开自动化生产线与机器人技术,以自动生产线实验室为载体,搭建工业以太网实现生产线联动,教会学生调节设置各种传感器,还可以设置传感器故障,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在机器人实验室,还可以利用通信技术和PLC联合控制多台机器人协同工作,给学生建立工厂生产的实景,缩短校企之间的差距。

1.4以德育全程化为路径

无论是专业课程还是基础课程,理论课程亦或者实践操作,教师都会在课前5min丰富道德认知、强化道德信念、训练美德行为,帮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养德性、成德行。

2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

2.1校企共建,合作保障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一体化实践平台的搭建离不开合作企业的大力支持,自2014年起,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克朗斯公司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校企联合开发电类与自动化控制类的一体化实践项目;2018年起,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公司合作共建培训中心,成立了湖北省发那科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每年定期组织校内与校外培训;2019年,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百威啤酒公司合作办学,成立百威班,利用校内的罐装生产线与贴标机等设备帮助学生实现从校内实训到校外实习的过渡。同时,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定期邀请企业工程师走入校园,为学生和老师讲授企业生产、维护知识,并就实际工作中的工程实例,展开案例分析,指导实践教学。此外,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长期合作,2014年成功举办了德国AHK机电一体化资格认证考试,多年来一直将这项考试工作坚持下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同时兼顾其他不参加考试的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教师们将AHK考试本土化,选取往届题目,将项目分解,分别植入机械、电气、气动、自动化控制、PLC编程、触摸屏技术的日常实训中,最终在机电一体化工程实践课程中完成整个项目的装调,从而锻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团队创新,师资保障

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学生,师资队伍是首要保障。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一套“老带新”、“企带学”、“机电互通”的教师培养方案。为了打破“教机的教师不懂电,教电的老师不会机”的尴尬局面,学院鼓励教师相互学习,每学期学习一门新课程,教师首先完成专业的融合;同时,从企业招聘教师,让企业工程师走进校园,将工厂实例引入教学课堂,更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最后,教师组成2~3人小团队,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实操任务,根据每位教师的特长重点辅导课程的某一部分,但是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整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以利于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经过以上努力,学院协同共建了一支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队伍,这是搭建实践平台的师资保证。

2.3专业融合,项目保障

专业的实践内容,分为专业性实践、应用型实践和一体化实践。专业性实践内容特指某门课程内的实操项目,例如,机械制造工程基础II中,要求学生完成“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与加工”,这其实涉及到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特征与曲柄存在条件的知识点的考察,需要掌握相关机械设计的专业知识;再比如,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中,要求学生完成液压回路的设计与施工,实际上也是对该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专业验证。应用型实践项目,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选取工厂实例与德国AHK资格考试项目,选取其中可复制再现的部分,移入到课程实操中,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应用专业技能与技术。例如,PLC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中,选取工厂“硬币分拣机构”的项目,将此任务的电控部分给学生,设置工作背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电路的硬件接线设计及软件编程设计。再比如,电机驱动课程中,选取“自动生产线传送带调速”的项目,要求学生利用变频器与PLC完成不同速度模式的设计,也是利用专业技能完成某一小型项目。一体化实践项目,是基于专业性实践和应用型实践之后的综合实践项目,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开始,接受教师指定的工作任务,一个学期内,完成实物演示,功能实现方可通过。该任务评分按照德国AHK资格认证考试为标准,项目综合了机械设计、机械加工、自动化控制、电路设计等方面内容。要求学生完成方案探讨、图纸设计、加工过程、程序编写等工作任务,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和团结协作能力。例如,学生设计了“工件分拣机构”,前期设计了分拣机构的机械部分、图纸的绘制、零件的建模;中期完成了3D打印零部件、组装机器、控制回路的设计与搭建;后期实现了分拣机的功能,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保障了整个过程的顺利完成。

3结语

“新工科”强调培养具备跨界综合能力与专业融合的人才,强调知识的实践应用、自由探索以及勇于创新,高度重视国内高等院校创新教育活动。因此,各大高校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化其教学制度和教学文化,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学院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将现行的机电类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新工科”的新理念与新模式着力培养专业融合的复合型机电类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晓艳,刘攀,张虎,等.多学科融合的新工科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学研究,2020(3):88-89.

[2]张爽,赫海灵.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1):80-81.

篇8

关键词:理念 思路 课程管理

可编程控制器俗称工业计算机,是集机、电、液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专业三个专业必须学好的专业基础课,前期课程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电子等相关基础课程,它不仅为电机调速控制技术、变频技术、数控机床结构与维护、机电设备维护等后续课程、集中实训和毕业设计打下基础,而且为相关专业学生考初、中级电工资格证书做准备,为这三个专业的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很好的铺垫作用。

一、《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理念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工程化”的设计理念

根据可编程技术对应岗位作业流程,精选企业典型真实任务或是岗位技能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安排组织实施教学项目,按照项目的生产岗位流程,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在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技术能手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教学任务生产实际化、教学环境仿真企业化、教学设施设备企业化、教学参与角色企业化、实训记录企业化。

(二)“任务项目化”的课程实施理念

“模块化编排,以项目驱动课程”,围绕项目分解教学内容,实施课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设计课程方案,确立课程目标。遵循认识规律和技能习得规律,按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序化、优化课程内容;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设备、新工艺、新成果和国际通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标准,动态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的有机衔接,构建清晰的课证相融、训赛相能、产学相长的实践教学系统。

在技术实践教学中多采用任务项目驱动法,将教师主导、学生自主策划、小组任务分解、“教、学、做、评”有机结合,即采用“教师设计布置项目学生自主策划项目的完成教师讲解、任务分解学生修订策划投入实施训练记录工作状况教师和学生互动总结学生撰写项目报告教师批改问题反馈”的模式。在讲授“线路故障排除”时,依据对线路工作原理的分析,来引导提高学生思维分析能力和判断故障部位并处置故障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故障处理流程,了解处置故障关键的一步就是看懂原理图,明确每个元件的作用,和元件对设备的工作状态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线路能力时,要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和提供充裕的实习材料和准备时间,通过反复接线实训和效果评价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安装接线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要求。为了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关键技能示范后要反复地练习,做完后还要自评、小组评、教师点评;在接线项目训练中,一定要求学生对机床的控制原理图进一步分析,使他们掌握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今后从事对口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开放式《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学模式的构建

现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开放式课程建设,《可编程控制器应用》采取:1.教学内容开放,即必修教学内容与选选内容相结合;2.教学时段开放,即集中授课安排时段与学生可灵活选择课余时间相结合;3.教学方式方法开放,即采用教师重点讲解的面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通过网络辅导答疑、个别辅导与研讨结合等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效果;4.教学资源开放,特别是音视频教学资源,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训练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理实一体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受企业化熏陶,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安排到实训室进行,实现仿真生产环境下的三合一教学,在指定的校内和企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淡化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实现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教学模式。

三、开放式《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训练内容的设置

选择企业典型工作任务,选择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实用性工程项目、产品、科研项目、竞赛题目等,都可以作为开放式《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训练的内容。如: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十字路口红绿灯控制线路设计、四层电梯控制线路设计、水塔供水控制线路设计、机械手控制线路设计、自动生产线控制线路设计等等。既有基础性的技能训练,又有提高性的创新训练,还结合了电子电工、机械、控制、信息等综合知识的应用,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作。

四、开放式《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训练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践教学中教师是主角,通过系统讲解原理、反复演示,详细安排实训任务和实训步骤,学生按照固定的模式可以不加思考的完成。这样教师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还很麻木,做完后收获不大,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动手的环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技能成长规律,教学过程安排三个阶段,“实践-理论-再实践”。第一阶段学生在学习之初先亲自到实习场地去参观观摩,以增加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参观完见习现场后,回到课堂,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学,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能够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程度;第三阶段在学生完成了相应的理论课之后,再回到操作车间、实训室中去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上课学到的理论知识,以达到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在一起的目的。

五、应用现代教育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直观、信息量大的教学手段如音视频教学资源,能很方便的运用于我们的教学,现代高职课程改革也明确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网络课程等方面努力探索,统一制作由电子教材、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项目化网络视屏、网上答疑、试题库组成的课程,可供学生课余预习、浏览、复习等。另外,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实验指导书、学习指导以及教材和参考文献均可通过网络方便查阅。在课程开始即公布授课教师的信箱和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密切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有问题可及时获得教师的辅导答疑,也可通过网上答疑相互交流,打破班级与时间的束缚,在平行班级中实行听课和答疑共享。

参考文献:

[1] 钟汉生.《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项目驱动教学研究与改革[J].考试周刊,2011(78).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3]张新军,崔艳艳.项目教学法在PLC教学中的应用[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4]朱利强,黄品,曹秀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项目教学法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33).

作者简介:

篇9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教学创新;理实一体化教学;职业技能

1.前言

汽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汽车发动机,它相当于汽车的心脏部分,随着电控系统与发动机技术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汽车制造厂商对发动机新技术投入全部研发精力,促进了电控系统飞速的发展。2001年我国就要求所有汽车生产必须全部进行电喷系统的安装,所以,电喷系统的维修技能提升是所有维修人员的技能必备。在我国,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应当紧跟社会要求与企业要求,开设满足需求的所有课程。其中,在汽车类专业课程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为此,就需要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排除能力、仪器检测能力、分析能力、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实践能力、职业道德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的好与坏直接导致技能人员的好与坏,如果课程设计的内容脱离实践、方法轻实践重理论,会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所以,课程教学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始终在培养学生附近围绕,以职业关键能力为目标来进行,文章通过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训进行分析。

2.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主要有构成课程体系设计、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培养关键能力。目前所有的课程开发都是通过实现工程来进行的过程向导,比如,工作过程所对应的整合、归纳以及抽象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所对应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学习情境、汽车应用类对应职业工作顺序。通过对一些汽车营销企业、汽车故障诊断岗位、汽车维修岗位、汽车专项技术服务岗位、汽车维修岗位以及汽车维护岗位等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了六种属于汽车机电维修领域的岗位,主要有整车性能检测的诊断、电气系统在汽车车身的检修、诊断与检修汽车底盘、诊断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汽车维护以及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器系统。我国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学习课程是根据职业资格在汽车修理中的技能要求,进行专业学习领域、专业学习情境和行动现实化、具体化的课程体系。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排除的培养、电控发电机组中出现常见故障诊断的培养、检测设备熟练使用的培养、维修工具熟练使用的培养、技术资料相关英文和中文查找的培养、数据分析技能能力的培养、方法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关键能力是通过高技能人才、课程教学、汽车维修来进行设计的,并且,理实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化设计都是一种对专业能力进行强化的培养手段,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对具体问题能力、方法能力进行强调解决的培养手段,具体任务工作分工完成、具体任务工作小组讨论合作是一种对学生团结问题、协作问题、社会能力进行解决的培养手段。

3.课程设计过程

3.1 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基本教育特点为,从学生体系转化为工作体系,而学习过程就成为一种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一体化,并根据工作任务来进行具体工作、工作要求、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内容,所以,现行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课程普遍呈现开放性、职业性和实践性。通过汽修厂要求的工程过程可以知道,要想教学内容实现有形化和具体化就必须采取教学所对应的情境,并以理实一体化来进行实训室教学,以此表现出课程所具有的实践性。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设计课程的重点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性的培养,学校利用教学情境的不同来不断让学生进行训练以及学习,以便让学生获得需要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在团队的协作合作中,训练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所具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需要注重在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企业工作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职业技能,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到企业里面实习顶岗,同时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去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课,以这种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来把学校学习过程导入企业最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去,并使两中过程相融合,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性课程。

3.2 课程设计原理

通过多年的岗位需求、培养目标、人才培训、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及企业的用工要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目前从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和改革课程体系来进行从业人人员素质要求培训、能力要求培训、知识要求培训,并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就业应变能力。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有五个,分别是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

4.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4.1 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企业专家、教师共同对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以培养汽车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的总结职业技能、归类职业技能、分析职业技能,最后剩下五个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典型工作任务。这五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都是从企业工作任务中产生出来的维修故障和实际需求,并且都具有相对完整的过程,能够比较好的把技能、知识点融合掌握,并且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循序渐进的设置任务。当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学习单元的教学时,老师则需要对学习单元进行任务工单、教学设计、学生手册、教学课件、演示录像和教学录像的拆分,并且,由教师把整个学习单元按照六步法来进行组织过程的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必须包括组织教学过程、任务名称、学时、任务目的、实训设备、实训场地以及客户任务描述等。

4.2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

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引入竞赛模式,不仅可以展示学校老师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作用和学校宣传的办学成果,还可以展示学校中学生的风采。根据各种技能大赛的数据可以知道,竞赛模式既需要参赛选手具备应对自如、心理素质好、配合明确、分工明确、逻辑思维清晰,也需要参赛选手具备仪器正确使用、记录完整、设备检测、分析准确、故障点确认。要想课堂教学的内容运用到技能竞赛中去,就需要学生自己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一般在竞赛中的故障点通常是由企业技术维修总监进行的,并且对分工协作、逻辑分析、规范操作以及安全生产都要求比较高,这一点也是现实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多缺少的一点。

4.3 理实一体化实训

理实一体化为学校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为学生打造了作为真实的职业环境,通过现实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学生的生产性实训,在进行实训时,学生和老师都需要注意现在的身份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老师教导、指导学生,而现在则是由老师指引,学生自主来进行学习的,并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引入技术规范标准、工作流程标准、工作责任书以及技术手册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培养。目前我国的高职高专职业院校采取的的生产性实训,是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在企业汽车维修团队进行教学模式的展开,让学生了解到汽车维修包括,预约—接待—车辆诊断—制作工单—车间派工—车辆检修—质检验收—清洗交车—服务跟踪。此外,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还可以建立汽车美容设备,让学生为车辆进行美容,保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责任心。

5.结束语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它始终围绕着培养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关键职业能力而进行设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遵循在众多的课程中要以突出能力作为目标,课程的任务以及项目是课程载体的体现,通过工作过程的完整性来进行实训过程中能力的设计,切记学生才是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行为主题,理实一体化中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相统一的教学课程的五个原则进行设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从典型工作任务、高职高专职业院校的竞赛模式以及理实一体化实训三个方面进行的。

参考文献

[1]龚文资.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9):87-89.

[2]严景明,陈国庆,张新强,罗黎.汽车发动机组电控系统课程的教学探索[J].电子世界,2012(15):170-173.

[3]孟国强,刘越琪,洪志杰,李军,王庆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92-96.

[4]苏广义.《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08(6):59-62.

[5]孙冰寒.《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网络课程教学研讨[J].学问科教探索,2010(2):11-12.

篇10

实训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电机拆装实训的时间从20**年6月15日到20**年6月19日,共一周时间,地点在10号楼电机拖动实训室,完成了电动机的拆装实训。安排一周时间进行电动机的拆装实训,包括电机拆卸、电动机的装配、电机测试、相关电工仪表使用、通电检查共五个实训项目。

一、实训内容

整个实训内容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工艺要领与操作技能,及增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结构的感性认识,将知识点与能力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从事技术工作以及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训,加强学生对机电设备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五个项目的训练,基本达到如下目的:

1.三相异步电机的拆装方面

掌握三相异步电机拆卸及装配过程、步骤及注意事项,掌握电机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学会使用电机修理所用的专用工具。熟练掌握常用工具和仪表(如万用表、摇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艺中的作用,能够检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之间对地的绝缘电阻,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动机故障并排除故障。能够采用简易方法判断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首、尾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接法及正反转控制。能够能读识各种电动机定子绕组展开图,基本掌握定子绕组展开图、接线图的绘制。

2.直流电机的拆装方面

基本掌握了直流电机的拆装步骤,直流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万用表、摇表等的使用,绝缘电阻测试、空载运行电流测试等方法。学会测试电枢绕组电阻、绝缘电阻、空载电流等参数。基本掌握直流电机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并能实现直流电机的正反转控制。部分学习用功的同学能够绘制直流电机绕组展开图。

3.吊扇单相电机的拆装方面

掌握单相异步电机的拆装步骤,单相异步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单相异步电机绕组展开图的绘制,掌握万用表、摇表等的使用。能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如绕组电阻、绝缘电阻的测试,以及空载运行电流测试等方法。并能完成单相异电机的正反转的拆装实训。

4. 电机测试、相关电工仪表使用、通电检查

了解电动机绕组的绝缘电阻测试和直流电阻测试。掌握电动机的耐压试验、短路试验、

空载试验、反转试验。掌握摇表使用方法并正确的测量绝缘,掌握钳形表,拉力尺,榔头等工具的使用并注意事项,掌握电机参数测定,掌握判断、检测电机故障及维修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工具和仪表(如万用表、摇表等)的的用途、使用及在工艺中的作用,能够检测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三相绕组之间对地的绝缘电阻,完成电动机试运行前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判断电动机故障并排除故障。

二、实训要求

实训管理实训学生。他们虽在校内实训的学生,鉴于此,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 )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训。要求学生不因实训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训实训室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 )以“研究者”的身份实训。要求学生在实训前下达任务,学生通过“任务要求”(指定、自定)方式设计计划,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训机会深入实训,了解实训,认识拆装工艺,关注最新行业动态,实训结束时要完成实训报告并作为实训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安全第一,服从管理。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实训室的规章制度,服从实训老师的统一管理。

三、效果与与改进措施

通过一周的电机拖动拆装实习,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通过这次的实习,他们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这些都是平时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无法学到的,主要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电机的拆装和工艺过程,实际体会一个机电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 、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训,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3、实训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一周的实训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电动机有了感性认识,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4 、教学实训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训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拆装实训,发现同学们对机电设备的拆装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为三相电机的三相绕组的头尾判别、单相电机的正反转接线、三相电机绕组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等,忘我情况较好,难点为直流电机绕组展开图的绘制,需要加强实训前的预习工作。同时可适当增加直流电机启动方面的实训知识,以供同学的后续学习(如伺服电机的电流环)打下良好的基础,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知识。

电机实训个人工作总结二

一、前言

电机实习是我们能够将课本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电机生产过程的参观,电机实体结构的认识,可以更好的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这次实习主要分为去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公司厂内工程师对电机生产过程的介绍参观和学习一位电机老师傅拆装电机,要求我们通过这次实习能够更清楚的认识电机的内部结构与生产流程。

二、实习内容

20**年6月30号上午,我们全体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2级同学乘坐校车前往重庆赛力盟电机有限公司进行实习参观,第一次从教室踏入工厂的车间只能用激动和震撼两个词来形容,接待我们负责讲解的是赛力盟电机公司一位年轻的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当他说出自己也是从大学毕业后进入这里工作的时候一下子给我们拉近了距离。

在进入车间参观之前,工程师很热情严肃的给我们介绍参观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要注意头上的天车吊卸重物,胸前的参观牌在生产机器前要用手拿住以防被卷入机器中去。工程师带我们进入的第一个车间是主要负责转轴加工的,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转轴加工的主要流程:下料(做成一节一节圆乎乎的)—粗车—调制(热处理)—半精车(一圈圈红色的)—磨床—铣键槽(铣床),这个流程过后如果可以通过焊浮金使其对称,跟随着工程师的讲解,我们见到了一个个电线杆粗的转轴,真的很吃惊,没想到转轴竟然还有这么大和粗的。工程师告诉我们这是大型电机的转轴,大型电机工作性能最好的可以一个小时之内将广州一个区的雨水排干净,紧接着我们看到了电机的外壳排内关盖箱体,工程师给我们了讲解了很多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知识,这些在课本内是找不到的,大型的电机主要采用方扁型的,圆形的很少用,比如说大型水轮机和发电机,压圈用做定子铁芯两端用的,飞轮可以增加转子的惯性,机座的外面要添加防锈漆,轴承可以分为稳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焊接浮金可以加大直径等知识。当我们走到一个滑动轴承边上时,一同学突然提出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为什么转轴铁芯有一边会有一圈圈减小的螺纹?工程师耐心的给我们解释这是因为那边是风扇位,另外一边是输出端,风扇位那端不需要太圆的轴承。紧接着我们看到了发电机的转轴,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轴承内部为什么会有孔,电是怎么传送出来的。我们今天见到了立式和卧式两种电机的实体,在厂内看到了活动导员的生产加工过程,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这两种不同形式电机的使用范围。

紧接着我们进入了小型电机的加工车间,见到了我们课本中经常学习的绕线式和鼠笼式电机实物,当看到小电机的关盖的时候,我很疑惑为什么关盖上有四条高出平面的条条?经向工程师咨询,原来这叫加长筋,关盖本身比较薄,通过加长筋可以使关盖不易破碎。工程师给我们讲解了机座的加工过程:车削(铁芯位)—洗脚底板(安装平面)—转孔(连接),电机是有双循环的,包括内循环和外循环,内循环主要是内通风道通过气流将电机内部的热量散出。我们见到了大型的定子铁芯,发现铁芯的内部凹槽之间还有一个个短的透气的小口口,工程师讲这叫冷却通风槽用来散热的,这在我们课本中是没有提到的,我们看见了被呢绒包裹的一条条铜线,根据绝缘要求的不一样,可以分为外包玻璃丝的绝缘层、含云母的绝缘层和呢绒带,其中绝缘层越薄越好,也分为低压线和高压线,高压线圈上拥有比较特殊的黑色低阻带,半导体的一种材质,可以用在高海拔上面,工程师开玩笑说这是他们公司的机密,也就没有给我们细讲,不过可以感受到,能够解决高海拔上电机放电的问题一定是高科技的。 我们来到了绕线机和高压测试的地方,见到了大量的各种各样各色的铜线圈,工程师给我们讲解高压一般是长方形的铜带,小电机一般是圆形细的,铜的颜色分为金色、银白色和酱色,这取决于外面的绝缘等级和性能,高压电机用少胶云母片最好,而且云母的含量越高越好,

到了一个包绝缘层用的无尘车间,由于是月末,这个车间没有开门,工程师特别强调这个车间是耐压试验的,里面的高电压可以打到1万伏特到2万伏特,他们这里每一根线圈都会进行耐压试验。马上就有同学提问,为什么每根导线都要进行耐压试验?为了给我们解答疑惑,工程师把我们带到了这个厂的vpi工艺,这个工艺主要是进行高压真空浸漆的,在国内有这道工艺的工厂很少,将电机组装好后放进去,通过抽干空气和水分,让漆把定子铁芯淹没,高压在把漆打压到里面,然后进行烘干,最后使绝缘一体化,绝缘层一体化可以提高电机的绝缘性能,但是必须建立在线圈耐压的前提下,线圈耐压是核心,如果有一根线圈不耐压,这道工艺就会报废,浪费很多人力物力,这不禁让我们感受到了工业生产要求的严谨性。不知不觉中,一上午短暂的时间就这么度过了,我们还沉浸在工程师讲解的知识海洋里,下午在学校通过互联网我好好查了查赛力盟电机公司的资料以及电机的实物图片进行了下保存,对一些水轮机、电动机、发电机大中型企业的发展状况有了了解。

第二天上午,我们又乘校车来到了赛力盟电机公司开始新的学习,这次工程师首先带我们进入的是冲剪车间,这个车间主要是生产硅钢片的,先下料,然后通过剪板机自动的被剪成一片片的,之后进行刷漆,形成各种各样的硅钢片,我们见到了正在生产的单槽冲机器,转子片根据开槽不同,可以分为定子内圈和转子外圈,我当时正疑惑这一片片的硅钢片怎么样才能弄成那么厚的定子铁芯?不可能用胶沾吧?正准备问工程师,工程师已经开始讲这个问题,我们见到了一个叫叠加芯胎的圆铁柱,原来硅钢片就是套在它的上面一叠叠的装在一起,通过500吨或者300吨的压床,一下子就可以将转子片分开,做出来冲模,很多同学还是不理解这个过程,工程师带我们见到了很多做好的冲模,这下子大家基本上明白了。有个同学突然提出:为什么电机上会有通风槽?当时我听了这个问题感觉很好笑,通风槽不就是用来散热的吗?后来工程师给我们讲解并不是每一种电机都有通风槽的,这跟电量有关,像液冷的空调就不需要通风槽,我听了突然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了,还需要虚心的学习请教。

我们到了最后一个要参观的车间总装车间,这个车间主要负责小电机的装配、中大型电机装配、水轮机的装配以及对电机外壳的刷漆。我们见到了很多的发电机和同步电机的机座,有扁式的和立式的,电机上的风机分为自带风机和外加风机,自带风机会损耗电机本身的能量,一般情况下大型的电机高于1000kv的都拥有自带风机,工程师到一个电机前给我们说这个电机是要用到重庆轻轨六号线的,我们听了都很吃惊很赞叹,可能这也是看到自己所学专业为社会发展带来价值的一种自我肯定吧,总装车间旁边有一个刷漆的有毒高危车间,里面有小电机生产的流水线,虽然说是有毒高危的,但是偶尔去一次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奇,我们还是走进了这个车间看一个个被漆好的小型电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很多课本上学到的鼠笼式电机、直流机,直流机和交流机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换向器。下午,通过上网查资料,得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关于直流机和交流机以及水轮机的资料,这些宝贵的知识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和发现。

第三天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天,这天是在学校逸夫科技大楼的实验室看电机老师傅拆装电机,但是老师傅有些话语却激发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国家工业发展的一种超越欲望。电机老师傅为我们拆装了直流电动机和单相电容异步起动电动机,在拆装的过程中,除了讲解这些电机内部的结构、拆装的前后顺序,而且还动情的给我们讲解目前国内电机与国外电机的差距,国内工业和国外工业的差距,虽然他没有那么直白的鼓励我们每一位同学一定要出国留学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一定要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努力学习,但是他却为每一位有责任心的大学生埋下了一个深深的理念,当学习与民族发展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会产生无穷大的动力。我们本以为从工厂出来的老师傅会强调我们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没想到老师傅却特别的强调我们要学习好课本上的理论专业课知识,他给我们讲解电机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上去解决的,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在操作上解决问题的时候拥有理论依据,才能以理服人。老师傅的讲解让我们为自己的学习定位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