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前厅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3 17:5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前厅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的发展,前厅课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却也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教师反映难教,学生难学;另一方面酒店业内不认可职业院校给学生开设的专业学习。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酒店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长沙市五所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并设计了《高职酒店专业前厅课教学调查表》进行了调查。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学习兴趣环节,包括被调查对象的性别、生源、从业经验、学习兴趣和兼职的困难性等7个问题。第二部分为教学实践环节的调查,包括课时、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比例、对教学内容安排的满意度、对校内前厅实训条件的满意度等14个问题。第三部分是与前厅学习有关的顶岗实习环节,包括对校外固定实习基地的满意度,对实习指导教师的满意度,课程与实习岗位之间的关系,考证的态度、级别,实际能力与职业资格证之间的差距等7个问题。共发放了问卷468份,有效问卷432份,有效率为92.31%,完成情况较好。
三、高职前厅课教学现状
(一)前厅课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前厅课是酒店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多年来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比如单独将前厅课作为一门核心课程,而不和客房课共用课时;将课时增加并分为理论课和实训课;适当增加了实训课的比例。
(二)学生对酒店前厅的学习兴趣不高。通过对学习完该课程的学生的进行前厅工作兴趣的调查:虽然感兴趣的同学比例占到58%,但是不感兴趣和兴趣盲目的同学共计比例也极高达到了42%。而问到“课余是否会继续学习”这个问题时,59%的同学回答会,另也有极高的比例(41%)的同学说不会。这说明我们的前厅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前厅工作的热情方面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另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51%)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学不到什么”和“没学到东西”。面对如此残酷的事实,每一位酒店前厅教学工作者都倍感压力。实际上,酒店专业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一直是困扰酒店教育发展的顽症,不仅严重损坏了酒店专业职业教育的形象,而且也严重地阻碍了酒店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的最终落实和体现。
(三)酒店前厅课教学质量良莠不齐
1、前厅理论课教学质量误区
笔者认为,如今的前厅理论课教学在思想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总结下来,分为两类:
误区一:理论课教学填鸭式。高职院校酒店专业的学生68%来源于普高,他们头脑里对酒店专业的认识知之甚少。我们的前厅理论课主要是涉及对酒店前厅组织结构、环境布局、设施设备、岗位的认识等内容,教师几乎都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这样一来,前厅的理论知识被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但是学生根本不能用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去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到实际中去。
误区二:课程内容安排不尽合理。虽然57%的同学都认为课程设置是合理的,但是认为一般合理的也占到了32%,而认为不合理乃至非常不合理的共占到了11%。这说明我们仍有教改探索的空间。这种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前厅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的安排,与相关的服务礼仪课、服务心理学课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学生无法很好的把礼仪和心理学的知识运用于前厅服务工作中来,而使习得的前厅知识非常的零散,完全不能建构起来灵活运用。
2、前厅实训课教学质量误区
在酒店专业前厅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训教学在教学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有65%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前厅实训条件不满意,目前高职院校前厅实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实训室条件差,管理落后:非旅游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酒店类专业实训室投资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前厅的实训室,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设备简单,只有一个前台,场地拥挤,没有模拟的前厅管理软件等。由于投入不够,所以前厅实训设备落后,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求。实训项目开不出,与真正的酒店前厅服务技能差距很大。结果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做几个简单的实训应付教学的需要,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维、创新等诸多方面的能力相去甚远。且现有实训室的管理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实训室仅仅是在开实训课时使用,其余时间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学生不能自由地进入实训室,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十分不利。
误区二:实训手段和方法落后:多数学校的酒店专业和酒店的联系不够紧密,仅在最后一年的实习期到来前安排学生面试,不能与酒店共同合作培养在校学生的专业素质。比如不能把学生带到星级酒店去体验酒店前厅的工作环境,认识相关的设施设备。
(四)与前厅有关的实习流于形式
虽然学校对学生考取前厅服务员资格证持100%的鼓励态度,并且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考取高级前厅服务员资格证以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但实际上82%的学生都没达到高级服务员的水平。并且相当部分学校没有能配合前厅课的固定实习基地;即便是有,也没有专职的前厅工作实习的专业指导教师;只有12%的顶岗实习岗位与酒店前厅有关。使得与前厅有关的实习流于形式。
四、原因分析
(一)前厅课教学改革初见成效的分析
前厅课教学初见成效主要是因为各高职院校优秀的前厅课专业教师们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一些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使得前厅课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再就是随着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生源的增多,使得学校对酒店专业建设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二)学生对酒店前厅的学习兴趣不高的分析
学生对酒店前厅的学习兴趣不高,主要原因还是学生的心态问题引起的。酒店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酒店工作人承受更多的人际关系压力和单调重复的工作压力,加上整个行业的基层劳动者普遍待遇偏低,工作流动性大,使得很多从业者们觉得前途堪忧。再加上很多酒店专业在校生对酒店行业一知半解,从一些学哥学姐们或是社会人那里听说酒店工作的艰巨性,进而产生对酒店工作的失望情绪,如果教师没有及时的引导学生调整好心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三)前厅课教学质量良莠不齐的分析
1、对理论课教学误区的分析
(1)前厅理论课教学明显的存在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落后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跟教师想要传输的知识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像酒店前厅这类课程,很多知识都来自实践的经验,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和体会,教师所提供的理论知识是相当宝贵的,但这些知识有些是教师自己的经历和实践,甚或是多本参考书中的经验集合,当教师把大量的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或是通过生硬的灌输(填鸭式教学),这些理论就已经离学生很远了,只有与之同等经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很多学生便对这些没见过的前厅工作技能知识产生抵触心理,兴趣也就很难建立。或者即使掌握了那些知识,也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己,并不能灵活运用。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教师讲解地再详细再透彻,学生还是无法掌握的原因。
(2)前厅理论课教学体系建构很不合理。由于前厅课与酒店其他课程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课程的先后顺序和分类方面显得相当重要。如“饭店服务心理学”和“饭店礼仪”课就应该为前厅课打下良好的应用基础。其次前厅课程的设计至关重要,课程衔接的紧密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接受程度,如果课程衔接紧密就可以提高建构的速度和质量。如果前厅课不能很好的融汇礼仪和心理学知识,及时地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就会增加学生建构知识的难度,自然也会削减其兴趣了。所以应帮助学生较快的建构其综合结构知识。
2、对实训课教学误区的分析
前厅的实训课教学还处于很不成熟的初级阶段,笔者在探究其发展缓慢的原因中,认为实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实训教学体系尚未建立或不完整。长期以来,院校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训为辅。非旅游类专业的职业院校办学经费无法全面兼顾酒店专业,使得前厅实训教学基地无法保证,实训教学进一步被削弱。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不强。而前厅实训又主要表现在口头表达上,在一些不需要实训室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实训教学更加弱化,实训教学内容安排未摆上应有位置,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
(2)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前厅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该普遍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理论教学,或者是以项目任务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而我国的高职院校运用并不广泛,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以灌输为主的教学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导致学生的独立性被日渐消蚀。因此很多案例讨论课和技能模拟实训课因冷场而不了了之。二是教育经费的紧张致使多媒体教室安排紧,导致教育手段、教学方式单一。
(3)实训教学水平不高。一是很多高学历、高职称的老教师都是半路转行教酒店,论文数量虽多,操作能力不强,只会写不会做,实训教学质量不高。二是由于高职院校招考教师形式单一,只招考研究生、博士,招聘考核采用笔试和听课,不考查对口专业的职业经历。使得一部分专业能力并不强的年轻教师高学历化,而教学水平并没有相应得到提高。三是年轻教师的工作职业能力与实践经验不足,绝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缺乏专业的酒店前厅工作实践,加之课务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严重缺乏实践锻炼的时间,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不强,因而在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底气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欠佳。
(4)考核评价不科学,制度执行不严格。一是考核方法不科学,缺乏全面规范的前厅实训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长期以来前厅课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这种陈旧的考核制度显然无法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水平做出公正而又科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多数教师对学生参加前厅工作实践的调研报告、小发明、小创意等活动基本上不给予相应的占分比例,严重抑制了学生开展实训活动的积极性。
(5)实训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一是不重视企校建设。前厅实训室建设处于一种自发分散的初始状况,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学生掌握新技术的需要。二是不重视与星级酒店的紧密联系。一些院校没有建立相对稳定、合作深入的酒店实训教学基地,专业实习多是由学生自己去找关系,这种实践模式过于分散,临时性、随意性较大,使学生在实训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和解决。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督查难度大,有的学生不参加实训活动,弄虚作假盖个单位的公章来应付检查的情况较为突出,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风尚和工作作风的形成,实训教学效果较差。
(四)对前厅实习流于形式的分析
根据调查原因有二。一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组织的酒店实习工作,就是与几个星级酒店或大型餐饮企业联系好前来招聘,招聘的岗位是根据酒店人力资源状况设定的,并不会专门安排与前厅有关的实习;二是在平时的前厅实训课程中,大多数学校的前厅专业教师由于个人的原因和酒店联系并不紧密,或是由于酒店管理方怕自己的经营秩序受到影响,拒绝大量的学生在其员工工作期间去学习,而使得实训课能够到酒店参观几次就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带领学生到星级酒店前厅去体验工作。所以实训课难以发挥预期的效果,前厅的各种实习流于形式。
篇2
一、学校出资建设,酒店自主经营
百川花园酒店是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出资兴建的四星级酒店,自2007年建成至今,酒店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400平方米,共有四层,整体呈“品”字型结构。酒店拥有3个不同标准的会议室,可承接20-120人不等的各类会议培训;酒店共有8个包间用以承接宴会,大厅可容纳团体就餐,咖啡厅可提供品种自助餐和西餐等料理服务;酒店拥有各式客房近80套,除去标准房、大床房外,还有日式房、老年房、欧式风格房、中式房、残疾人房等,这些特色房都有相应的设施配套。
百川花园酒店内部常规部门设置与普通星级酒店并无差异,明显的不同之处在于该酒店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是酒店员工,面向客人的一线服务人员全部是参与轮训的学生,同时酒店管理人员还要兼任学生实训的指导教师。酒店客房部、前厅、宴会部、咖啡厅和传菜间保留核心管理人员,进行常规工作的管理和督导,一线工作人员均为轮训的饭店系学生;在面点间和厨房同样是酒店的正式员工在担任日常工作,期间还有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此轮训和学习;酒店的收银员、厨师、安保、电工等专业技术工种的任职人员是聘用员工。
考虑到酒店的经济运营和功能定位,百川花园酒店的初始投资完全来自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并委托山东百川对外交流有限公司以企业法人的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百川花园酒店承担着两项职能:其一,作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实训中心,除了要完成学校饭店系和烹饪系学生的实训任务外,还要完成相关课题研究、教学成果展示等;其二,独立进行对外经营,需要完成酒店运营的年度财务指标等硬性条件。
二、精简管理人员,学生轮流实训
为加强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工作的有机结合,尤其是为了确保提高学生的实训质量,百川花园酒店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先后多次调整管理方案,其实训工作思路如下。
(一)多形式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
针对每轮参训的学生,培训内容包括酒店介绍、应知应会、仪容仪表、日常行为规范、服务流程、酒店规章制度、职业道德、安全常识、设备维护等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在每期实训过程中采用座谈、调查、表彰等不同形式进行,充分与学生沟通,使学生既能遵守酒店的制度,又能愉快融入酒店工作中。
(二)强化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准
学生实训主要集中在餐饮部、房务部和前厅,依据酒店管理专业细分和专业化发展趋势,学生实训岗位逐步扩展到营销、总办、人事、文秘、大堂副理等工作岗位。以餐饮部为例,酒店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非常具体,包括餐前准备、上菜服务、餐中服务、结账程序及餐后收尾工作等现场训练,以及托盘、斟酒、摆台、餐巾折花等实际操作,利用工作之余安排学生参与酒水培训、厨房设备、菜品知识学习。房务部和前厅部等都有针对实习学生的具体的实训内容和流程安排。
(三)规范实训流程,严明激励机制
按照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的规定,实训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配合学校安排和规范实训流程,酒店建立实训生在酒店实训期的考核档案,每批实训生到酒店安排分岗,按岗位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复印下发各部门,原件在人事部门存档,实习结束后各部门上交实训学生综合测评表至总办,由总办汇总整理并交至学校各系部。
百川花园酒店各相关部门在每个实训周期的第四周安排学生进行技能比赛,同时邀请专业课教师和酒店中层人员担当评委,现场评出名次。根据部门技能特点和理论考试选出优秀实习生,酒店在每个实训周期最后一天召开总结大会,根据实训测评结果,通常每班评选10名优秀实习生。
三、经营和实训有机融合,造就学院派特色酒店
百川花园酒店将学生实训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这一模式逐渐规范化和流程化,实现了酒店经营和学生实训的有机融合。对于酒店而言,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首先必须保证经济收益平衡,实际上百川花园酒店所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这就导致经营难度较大,仅是酒店的人力成本就会使其入不敷出,而结合学生实训的客观事实恰是弥补高昂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酒店在校园内成功持续经营,并为学生实训提供了良好场所,尤其是逐渐规范的实训流程和考核方式,也提高了该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水平,符合当前旅游业对专业化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
在目前竞争日趋激烈的酒店市场,百川花园酒店的学院派风格逐渐显现,高标准的服务质量正成为酒店的突出优势。百川花园酒店秉承“学校是旅游行业理论的前沿阵地,酒店是实践的前沿阵地”指导思想,借鉴行业先进经营、管理和服务经验,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教育年度2011》课题组.中国旅游教育年度报告(2011)[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1:1-25.
[2]于玥.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实训室建设分析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144-145.
[3]王中利.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2(10):153-154.
[4]吴志[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伦,卢艳.基于共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J].继续教育,2010(12):28-29.
[5]范恒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55-58.
[6]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文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87-91.
[7]王莹, 唐静.法国酒店管理的教学特色及其借鉴意义[J].内江科技,2008(9):76-77.
[8]周艳.关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模式优化的探讨—奥地利MODUL旅游和酒店管理学院学习的启示[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0(10):62-63.
[9]徐敏.设计自我成才之路、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借鉴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校教学模式,也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08(31):71-73.
[10]狄保荣,王晨光,杨秀东,等.国际化背景下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102-158.
篇3
大一第一学期,学生主要学习餐饮运作与管理以及厨房食品操作与管理的内容,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大一的学生分为两部分实习,一半在学校的餐厅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一半在厨房的基层及主管岗位实习,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这两部分学生再互换,大一的学生从进校就开始为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提供早、中、晚就餐服务,大二及读本科学位及研究生的学生进餐厅使用学校所发的模拟纸币在就餐后支付,这一大概的过程来自于严谨的系统化教学实训设计。
大一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大一的学生早晨7:30就必须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早会,由今天教师引领监督、学生主管来安排每一位学生的任务,15分钟内做好就餐前的准备,7:45这些学生吃员工早餐,8:00开始给在校的其他年级的学生提供早餐服务,按照真实酒店的运作模式,早餐主要是自助餐,在餐厅实训的学生主要提供摆台、清理桌面的服务,厨房的学生随时和餐厅学生沟通,补充食物,清洗餐具的服务。9:30-9:45服务收尾及清理工作,然后开总结小会,把学生碰到的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帮助解决。10:00-11:45开始理论学习,12:15大一的学生就要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午会,由今天的实训指导教师引领监督、学生主管来安排每一位学生的任务,15分钟内做好就餐前的准备,12:45这些学生吃员工午餐,13:00开始给在校的其他年级的学生提供午餐服务,午餐主要是可选菜单点餐,在餐厅实训的学生主要提供引领、摆台、点单、递送饮料餐品、清理桌面及收银的服务,厨房的学生食品制作,补充食物,清洗餐具的服务。14:30-14:45服务收尾及清理工作,然后开总结小会,把学生碰到的问题讨论,教师引导帮助解决。15:30-17:15开始理论学习,17:45大一的学生就要到学校的餐厅或厨房开晚会,真实的实训操作流程、服务时间及服务内容和午餐略有差别:从18:15开始至21:45结束,由于晚餐是按照正统西餐四步吃法,实训时间较长,晚餐菜单是两种西餐晚宴套餐可选其一,摆台按照标准西餐摆台标准操作。
大二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挑战性的,除了完成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还要轮流担当餐饮或厨房部门的管理岗位,指导大一学生服务过程的投诉处理及菜单设计,此外还要完成一次特色的主题宴会的全程设计及服务管理任务。那么,日常前厅客房的实践操作管理的学习每天约6小时,上午下午各约三小时,前厅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预定、礼宾、接待、话务中心、夜审、主管的业务,客房部门各岗位的任务有完成布草、客房清洁、公共区清洁、客服、洗衣房、主管的业务,系统设计的流程与大一学生经历的实训流程一样,这一流程也是模拟真时酒店的工作流程设计的。大三上学期的校内实训学习是具有超强责任性的,尽管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学习,较少的实训内容就是轮流担任总经理的岗位,负责学校钥匙的管理,各部门运作情况的巡视监督等任务。下面我们探讨,如何保障这一实训模式的实施。
篇4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前厅;实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117-02
一、引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理念,以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这一理念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依然具有一定的意义。笔者借鉴这一理念,将其运用于五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境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探索、思考的能力。
实境教学是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针对各行业需求,培养能胜任各岗位工作,适应一线岗位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实境教学模式即在学校建设与行业接轨的实训教室,以学生为中心,模拟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相关技术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出能较快适应实际岗位的人才。
二、课程介绍
(一)学校特殊模式介绍
我校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合作,前三年是中文授课,后两年是全英文授课,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来教学的,即学院就是酒店。学院的组成部分是餐厅、客房、前厅,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工作。而为了更好地与澳大利亚蓝山酒店管理学院接轨,我校将酒店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前厅服务与管理》放在了第五年学习,全英文授课。
(二)课程介绍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前厅部工作能力,让学生未来更好地胜任前厅部工作,我校引进了Opera操作系统,该系统是目前中国高星级酒店使用率较高的前厅操作系统。传统的《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基本上就是通过教师上课,学生操作,教师指出问题,从而完成课程教学。笔者借鉴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理念,结合酒店前厅部实际工作情况,在课程实境教学中做出如下创新。
三、课程实境教学中的创新
(一)布置行业新闻小调查,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前厅部工作人员在每天的工作开始之前,都会由领班或主管召开班前会,班前会的主要内容是当天工作的提醒,如酒店当天重要活动的告知,前一天需要跟进的工作、当天的入住率、当天入住有无团队、当天的VIP客人、当天会议情况等。
针对这一现实工作情况,在教学中笔者课前布置全英文的行业新闻小调查,主要是针对本地最近各高星级酒店的重要活动、本地餐饮、娱乐的重要活动进行的调查,并将重要内容制作成新闻并打印;与此同时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重要客人的参观,都可以成为当天的新闻内容。该任务由每次课程担任领班的学生提前准备,并在开班前会的时候,由他用自己的语言全英文给他的团队介绍,而不是纯粹的读新闻,在介绍结束后,给其他学生提问的时间,并解答提问。
通过班前会的行业小新闻介绍,一听一问之间可以让整个团队的学生感受饭店前厅部开班前的工作状态,更好地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同时,介绍新闻的学生可以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问题的解释能力;听的学生可以提高自己对事件的关注力和理解力。
(二)设置领班岗位,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
1.课前工作环境的准备
课前领班需要到教师办公室领取工作钥匙和岗位铭牌,提前半小时到达实训场所,准备好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准备的内容主要是:开灯;开空调;根据人数分配当天的工作;查看各类票据是否齐全;打印当天的入住和退房客人名单;准备当天的新闻和工作标准,在班前会时告知员工;查看上一班是否有未完成的工作,班前会告知员工;查看自己的仪容仪表。
一切准备就绪后,教师到岗,检查准备情况,开始上课。由领班开班前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告知员工当天新闻和重大事件;明确当天工作标准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当天需要接待入住的客人数量和退房的客人数量;告知上一班遗留工作;检查员工仪容仪表。
通过领班课前检查和布置任务,让学生提前感受到提前到岗的重要性,理解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天工作的完成情况。学生独立完成准备工作,教师课前检查纠正,不仅能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也能提高领班分配任务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团队协作力。
2.课中突发事件的解决
领班在课程中主要的工作是: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和解决突发事件。纠正工作中的错误主要如收银核对时,需要领班协助再次核对确认;如发生账目不对无法解决时,需要领班协助解决等。解决突发事件主要如员工忘记如何操作时,领班可以指点;如员工预备金不够时,需要从领班处领取费用;如员工遇到无法处理的投诉时,需要领班协助处理,等等。教师在课程中除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及操作示范外,主要扮演客人为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指出学生工作中需要改正的地方。另外,在领班无法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寻求教师帮助,教师可以通过领班寻求帮助的次数及帮助的内容,评价领班的工作能力。
通过领班课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管理能力。担任领班的学生,首先需要较好的知识掌握能力,才能指导他的团队更好地工作;其次需要较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团队中员工所犯的错误,从而及时纠正;再次需要有较好的协调能力,才能在团队中几位员工同时提出问题时,既快又准确的解决,从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还需要有较快的记录能力,记录发生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才能在最后总结例会时有条理的总结。
3.课后当天工作中问题的总结
课程结束前,由领班主持例会。主要是由领班总结当天工作情况,如总结工作中的错误,引起重视,避免再犯;如告知较好的处理投诉的方法,以供借鉴;如表扬工作中表现较好的学生,鼓励他再接再厉,等等。同时,由领班再次确认需要移交的事件,记录在记录本中,更好的移交工作。领班总结结束后,教师再对当天工作总结,对接下来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予以提醒。
通过领班对当天工作的总结,起到一个课程复习回顾的作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工作的熟悉度。同时,可以提高领班对工作中问题的总结能力,不同性格的学生总结的方式也会不同,有些人条理清楚,有些人思路混乱,通过磨练,可以彼此学习对方总结方式中的优点,以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填写工作评估表,提高学生对自己工作反思的能力
每次工作结束时,让学生填写工作评估表,工作评估表主要有两类:一是前台工作评估表,二是领班工作评估表。评估表主要针对不同岗位设计了两种类型,包含工作职责及具体工作,需要学生对自己完成的工作进行评价。课后由领班对团队成员评价,教师对学生工作情况评价。
前台工作评估表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反思课程中是否完成工作任务,以及在工作中的不足,从而让学生熟悉前台工作流程;通过领班评价,让教师了解每位学生在课堂中工作的表现与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可以考察领班的观察能力;通过教师评价,可以让教师掌握每次课程学生的进度,对后进生可以更多的关注,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领班工作评估表主要是领班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考察领班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领班的工作管理能力。
四、总结
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实境教学中,“教”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要研究教学方法,只有那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不教”的目的才能够好的实现。本课程只是一个探索,做为职业类学校,更多地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吸收知识,才能培养出与行业接轨的高科技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吕晓慧.高职院校前厅管理与服务教学改革初探[J].时代经贸,2010(23).
[3]吴晓群.旅游专业英语实境化教学模式评估体系探讨[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4]赵峰.“教是为了不教”理论在《模具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3(11).
篇5
关键词:酒店英语;实践教学;“订单式”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使得既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又熟悉酒店管理和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具有较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成为星级酒店对新一代酒店员工选择的重要条件甚至是首选条件,酒店英语服务技能也因此成为酒店行业对新一代酒店人员的必备要求。
笔者曾在一家西餐厅用餐,一位外宾用英语向服务员要一根吸管,几个服务员面面相觑,听不懂其意。 又有一次,一位印度人用不太标准的英语向服务员说:“Please give me a cup of tea.” 他把 “t”音发成 “d”,服务员大惑不解,不知所措。这不是个案,而是目前整个高职酒店英语教学专业严重滞后模式下的必然,这种现象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质疑。要改变这一现状,有必要按照酒店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酒店英语只有真正成为职业技能课才能满足酒店行业对人才的新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是改变专业英语教学滞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实践教学。
酒店英语有很强的实用性,要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的要求,就必须使教学工作着眼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教学模式可采用:课堂教学实训室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一)课堂教学
1、教材以岗位服务为模块,培养具体服务技能,如餐饮岗位模块分为:订餐、迎客、点菜、结账、投诉。客房岗位模块分为:客房预定服务、前台服务、房间服务、整理房间服务。同时还要培养英语职业能力和提高酒店职业素养,如沟通的能力、礼仪服务的应用能力、服务实操能力、处理投诉和解决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酒店产品的销售和产品销售策划能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服务和创新工作的能力、还有用英语面试的能力,这样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与学生酒店英语职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2、把服务流程编排在技能实训中,提高学生的基本服务技能和综合服务技能。如客人电话预订房间或餐厅座位,接听服务员一定要重复一遍预订信息以确认准确无误。
3、精心设计案例实训题目。首先是学习处理投诉的技巧和礼貌处理投诉的英语基本服务句,并进行情景操练。以后增加训练案例,可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指导性的酒店操作案例,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防范和解决的措施。实行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见多识广,以后临阵不慌,例如:碰到英语发音不准的外宾,如果听不懂,可让他把词拼写出来。案例分析有利于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比较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4、采用任务教学法和模拟情景教学法,强调听说领先。任务教学法:教师围绕前厅服务、客房服务以及餐厅服务等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任务,学生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既能掌握与酒店英语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听力能力。模拟情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餐厅场景,让学生扮演客人、服务员和观众,同时表演正确的和错误的操作方法,由观众指出其正确和错误之处。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正确的操作,而且能通过角色互换加强沟通和合作。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听说领先。酒店英语首先是一种服务语言,他要与外国客人交流与沟通,这就需要听说领先。而听对高职学生而言又是最难的,听不懂就无法交流,再好的酒店服务技能也是没用的。教学中应讲解听的技巧,挑选有趣味的语言材料,合理利用多媒体,以听开始其他技能活动,在综合训练中努力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二)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近几年迅速发展并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许多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离实践教学的要求差距很大。学校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室,如把学校饭堂作为实训基地,设置中西餐饮服务实训室,要求学生在实习中把教材内容运用到实际的饭店服务当中,以检测教学效果;可将学校招待所改为实习酒店,设置前厅与客房服务实训室。让老师和学生都能在“实战训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酒店高职教育强调“能力为本”,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体现在如何让学生参与,把学习语言的过程作为技能训练的掌握,在适当的时候把课堂搬到酒店和宾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有利于创造真实的外语环境,形成基本职业能力,完成由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缩短了毕业生上岗适应期,这种产学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解除了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最终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校企合作,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重点,这样才能为酒店业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服务技能熟练、素质水平高的综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和服务型人才。
二、制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各个环节高标准而有序地进行,应制定了严格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今后的实践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依据。
(一)实践教学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业务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主要是记录各位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取得的成绩,经验教训和心得体会。
(二)实践课程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本项工作主要是做好各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记录课程教学大纲、所需仪器设备、课程实施过程总结、指导/任课教师等的变化情况。
(三)学生实训实习辅助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主要记录学生在实训/实习过程中的实际操作项目、操作流程以及指导教师或实习单位对学生的评价。
(四)日常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安排好每学期实践课程的开设;抓好实践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项目单、项目卡的制作,实践操作过程的检查等);搞好材料及仪器设备的管理;做好实践教学的检查、监督和总结工作。
三、改革考试评价手段
在考核方面,目前大多数仍采用静态的一次性笔试考试形式,试题编写只重死记硬背,不重视应用能力的考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培养,更不重视毕业后的跟踪调查。为提高学生就业技能,应对学生全面多样考核。学生在校学习考核模式和内容:笔试+听力测试+口试三结合(闭卷),考查学生酒店英语知识,英语服务流程的得体运用的能力。学生在酒店岗位实训考核模式和内容:口试为主,根据酒店岗位英语服务要求、酒店实际工作需求等等进行考核。鼓励学生考取《旅游饭店职业英语证书》
篇6
关键词:酒店管理;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28-01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酒店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供给之间的显著差距,突显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弊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欠发达地区,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自2008年开设以来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以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以工作岗位为依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面做有益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1、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能手、造就经营管理后备军。在过去,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上,安排了较多管理理论知识,而通过教改我们更多的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着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地了解餐饮部运行与管理的内容,掌握餐饮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对应的餐厅服务员岗位需要掌握的掌握托盘、中西餐摆台、席间服务、宴会服务、菜单设计、宾客投诉处理的技能,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再如,服务心理学、管理沟通、酒店服务礼仪,这些课程部分内容相似,这时并不需按学科体系从头至尾讲述,而应按不同梯度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实际岗位中具体、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抽取裁剪进而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才能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2、以职业成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去课程设置不够细致,沿袭本科院校课程,忽视岗位需求,甚至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雷同。因此,可打破传统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而基于酒店人的职业成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第一模块公共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第二模块专业基础(包括:酒店管理概论、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等),第三模块专业核心(包括: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宴会设计、酒店英语、酒店管理沟通技巧、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核算与管理等),第四模块专业拓展(包括:旅游美学、花式调酒、食品雕刻、插花艺术、食品营养卫生等),第五是模块综合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互动、体验、开放的教学方式。酒店管理是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在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差,教改后我们以酒店的工作环境为参照设计学习情景,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法,学习提供预订、入住登记、结账离店、行李服务及礼宾服务,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教师“一言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宴会设计》课程中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展示PPT形式的总结报告,对不同主题宴会进行气氛、餐桌、台面、娱乐、菜单等方面的设计。在铺床、摆台、调酒、茶艺的技能学习中,以班级评比的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以酒店的工作规范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在《酒店管理概论》这门“酒店入门”课程中改变过去满堂灌输理论的做法,在最初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进入酒店参观,参加酒店新员工培训,了解酒店的职能部门与制度管理,获得初步感知。
2、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假期实习等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知识、获取经验。带领学生参加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宜州旅游文化节的服务活动,对节庆策划、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等有更多了解;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在面点制作教学内容中,老师传授面包制作原理及步骤后,让学生自行烘焙特殊形状和口味的面包;结合广西区技能比赛的项目,在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宴会服务、客房铺床、中华茶艺项目、导游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上,以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方式,以赛促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心理素质。
三、考核评价的改革
1、转变考核理念,坚持全过程评价。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有约1/4的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今后这类学生将成为主要的生源。中职生的显著特点是专业性较好而理论基础较弱。在教改前的总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笔试*80%,是典型的“一张试卷定成绩”。而教改后,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考评体系中,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考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综合成绩评定包括:(1)平时成绩占20%(包括:考勤、作业、情景模拟、课堂提问、笔记抽查);(2)技能考核占30%(包括前台接待、客房预订、离店结账、电话留言、行李服务,各占6%);(3)中级前厅服务员考证成绩占20%;(4)期末卷面成绩占30%。这样能使中高职教育更好的衔接,顾及了两类生源渠道的学生特点。
2、建立“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过去,学生的成绩由授课教师一人决定,不易发现教学中潜伏的问题。而通过教改,建立“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由企业、教师、学生、技能比赛获奖这四部分构成。重要的工作项目由校企教师共同评定,团队合作项目由学生自评与互评。按我校规定对参加市厅级技能比赛获奖的学生,可以免试与竞赛内容相关的3门课程并按获奖等级不同直接给予评定分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工作坊模式;酒店前厅客房管理;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50-02
酒店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酒店应用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酒店应用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管理能力,学校也希望通过酒店管理方面的课程,培养具备较强的前厅与客房服务的操作与管理能力,为酒店输送合格的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酒店前厅客房管理课程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我院前厅客房管理课程开发与建设也经历了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与工作过程本位三个阶段,工作坊学习模式是本课程改革进行到现阶段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所做的创新探索与尝试。通过为期3年左右时间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工作坊教学模式在前厅管理管理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值得借鉴与推广。
一、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内涵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领域,它的理论依据是团体动力学,该理论由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在1939年发表的《社会空间实验》中首次提出。勒温指出,“团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分析单位,是有着联系的个体间的一组关系。其成员不是孤立的个体存在,而是被组织到一个复杂的、相互依赖的系统之中。虽然团体的行动要看构成团体的成员本身,但已经建立起来的团体,其个体成员动机与团体目标几乎混为一体,所以,一般来说,通过引起社会团体变化而改变其个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得多”。①
20世纪60年代,美国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将“工作坊”的概念应用到都市计划之中。后来逐渐把“工作坊”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工作坊不同于上课、讲座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是一种体验式、参与式的学习模式,一般由10~20名成员组成一个小团体,选择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成员为主持人,成员在主持人的指导下,通过活动、讨论等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成员在参与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契合了高校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工作坊教学模式呈现出明显的特点:第一,主题性。工作坊探讨的话题具有明确的主题,一般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采取专题化设计。第二,体验性。它不是着重于教授理念,而着重于体验,是一种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同步施行的实践模式,成员在参与过程中能够相互沟通,提出方案,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深化认识。
二、酒店前厅客房管理课程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酒店作为服务业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规模及服务水平更是日趋提高。但是,在酒店数量增多、规模扩大、急需人才的同时,作为培养酒店应用和管理人才的高校,其教育却日益暴露出教学与实践脱钩的问题。
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是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希望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前厅与客房服务的操作和管理能力,为酒店输送应用和管理型人才。这些课程的实践性要求较高,而传统的教学多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现实需求脱节,这种状况已直接影响到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如要培养真正适应企业的酒店管理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课方式。[1]
回顾近些年针对酒店前厅客房管理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针对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从酒店管理课程的地位、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材选用、教学方法等各个方面开展了一些研究。虽然这些研究都力图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都没有把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等放在重要位置,至今还未探索出生动活泼、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课堂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培养合格的酒店应用、管理人才,从根本上改变课堂现状势在必行。
三、工作坊酒店管理课堂模式
将工作坊模式引入酒店前厅客房管理课堂(在本小节中以下简称“管理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管理课堂分为多个管理工作坊,各个工作坊自主开展活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增加了学生学习管理课程的积极性。[2]
工作坊模式的管理课堂具体操作如下图,并以此展开学习。
授课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摸底,可以根据学生成绩、性别、性格或者学生自愿原则将学生分成多个3~5人的小工作坊,每个工作坊中的成员不固定,在课堂上相同工作坊的学生坐在一起,以方便各个工作坊之间展开各种活动。工作坊采取理论书籍推荐自学、专家论点交流研讨、方法技巧实践体验等方式。课前、课上和课后,各个工作坊之间分配任务,合作交流。
教师根据工作坊的组织形式,选择不同的主题,如:前厅服务质量管理、客服务质量管理、设计确定布置任务的时间。一般小主题或小型实践项目,教师至少提前2周布置任务,学生在1周左右向老师讲述思路;而迷你型小主题或小型实践项目,教师需提前一周布置;大主题或项目,教师至少2周布置,学生提前一周准备好,并且向老师展示。在课堂进行时,各个工作坊在规定时间内展示自己的成果、答案,然后展开大工作坊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可以邀请其他专业教师或社会相关部门人员)点评、总结。[3]
在工作坊模式教学中,教师既是课堂的导师,又是工作坊模式的导演。每次课堂前,教师针对课程目标,确定主题;根据自身经验、酒店及其他同行的实践,提供题目;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工作坊情况的反馈,策划课堂运作。由此看来,工作坊模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管理经验、快速的反应力和良好的组织能力,掌握团体咨询的理论、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工作坊的主题和研究项目,是引领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基本方向,这些主题和项目是管理课堂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有些项目或主题是真实出现过、发生过的,通过工作坊的讨论、交流,增加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4]
四、工作坊模式应用酒店前厅客房管理课程中的意义
1.教学形式丰富。工作坊主要采用情境再现的形式,贴近实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学习内容有切身的体验和认知,从而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运用小组讨论、同伴启示、小组游戏等多种方法,还邀请业内专家进课堂,使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也不再是“填鸭式”的学习,而是积极参与,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法,进行自我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成长,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教学成果具体可见。工作坊根据教学任务设计主题,一般1~2周集中探讨一个专题,通过课堂展示、学生讨论及发言,其教学成果清晰地反映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以及成效。
3.教学评估更加科学化。教学评估是保障工作坊推行过程中每个环节质量的根本。工作坊的评估不仅要针对教学过程,也要针对教学成果;采用参与者自评与他人互评的方式;要将定量与定性评估有机结合,又要将短期与长期评估相统一。
总结: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使学生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工作坊模式的教学已经慢慢引入高校课堂,不过在我国高校教学方面的应用还有待成熟。同时,酒店前厅客房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采用工作坊模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学习,在仿真的情景中实践,改善了“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带来的弊端,实现课堂与社会的接轨,为酒店输送了合格的人才,也为工作坊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王雪华.工作坊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8).
[2]黄星.体验式教学在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中的运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
篇8
【关键词】三位一体,双师素质,项目化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通过对我院前几届毕业生的回访及订单合作酒店管理人员所给予的信息反馈研究表明,酒店专业英语是当今酒店业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好英语这门知识与能力对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根据我院岗位标准调研,95%以上的酒店企业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即具有良好的听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在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一线岗位运用英语完成对外宾的服务接待工作。我院非常重视酒店英语这门课程,在制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酒店英语》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在探索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上作出了很多努力。
一、传统的酒店英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
酒店英语针对酒店典型工作岗位中涉外服务工作而设置的。而自本课程开设之日起,通过对学生的抽样调查及学生实习就业酒店所给予的信息反馈表明,以传统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就业及用人单位对英语能力的实际需求,特别体现在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总结起来,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教学手段与方法陈旧,同初、高中无大区别,课程枯燥无趣。由于受到教室环境的限制,教师即使使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学生仍然很难体验到酒店工作的气氛,效果不够理想;
(二)拥用英语专业背景的授课教师缺乏酒店接待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对酒店各部门工作流程的常用语没有很好的练习和掌握;
(三)缺乏具有酒店专业背景的英语为母语的外籍教师,使得教与学的过程显得单调,语言输入不够,语言输出自然跟不上。
基于以上种种弊端,我院《酒店英语》课程秉着一切以“实用、会用、够用”为原则的教学目的, 启用了 “外籍酒店专业教师”、“英语专业具有双师素质的中国教师”、“校内外酒店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学习后,能够流利地用英语完成酒店对客服务的各个环节,用英语完成校内外酒店实际接待任务。
二、三位一体酒店英语教学模式概述
(一)主讲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即除有英语专业背景外,教师还得获得酒店专业相应资格证,需被派到四、五星级酒店实习半年以后,并且定期在本院酒店实习,以酒店经理的身份指导学生实践,教师必须一专多能;
(二)外籍教师除了母语为其第一语言外,还必须具有五年以上酒店工作经验,能在课堂上弥补主讲老师酒店知识的不足,教学方法灵活,了解学生心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克服学生酒店知识运用不到位,只能背出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参与语言活动受局限的弊端;
(三)学习的场所不再拘泥于教室,而是把学生首先置于我院特设的半经营性质的酒店实训基地,教学内容模块化,以酒店前厅、客房、餐厅三大部门工作范畴为基础,进行主题模块创设并设计相应的子模块情景对话,把知识、实践实现零距离对接,内容设置项目化、项目触发任务化、任务考核过程化,从而真正做到“教、学、做、用”一体化。而且我院根据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同北京紫荆丽婷酒店、石家庄中贸海悦酒店、希尔顿驻石家庄酒店等全省甚至全球顶级酒店连锁集团签订订单培养合同,每学期派不同的学生到酒店实习,完成相应的接待任务,以酒店方管理人员的打分为主,对学生的外语接待水平进行评价和指导。
我院自实行以上“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来,酒店英语教学取得很大的改观,相较于大部分酒店职业院校“情境”教学迈出了一大步,使学生身临其境,在酒店工作的真实环境和氛围中进行体验,调动他们的兴趣,分阶段进行训练学习,在外教的指导下,有充足的鲜活的语言输出,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并且主动地将酒店知识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减少了见到外宾不敢张口的恐惧感,对酒店服务有了整体认识,使原本生硬的书本知识鲜活起来,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机械训练,学生会主动地进行学习,专业英语知识变得容易被学生理解接受,工作起来更加顺畅,有条不紊。
我院“三位一体”酒店英语教学模式实施的实践性和专业性在英语教学中更多地给学生提供接触英语和应用英语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它充分体现英语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学生基础薄弱,班型偏大,所用教材与校内外实训基地真实接待状况相差太远等。目前我院正在努力克服困难,根据酒店职能不同,编写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商品部、康乐部等部门的校本教材,能力训练项目设计时配套引用酒店的实际案例,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自我提升,真正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以酒店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学生和教师在真实的环境中能实现良好的互动,最终使学生能自信、大胆、流利地与外籍人士交流,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培养协作意识及敬业精神,为提高学生专业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蒋丽艳.以情境教学法优化英语课堂教学.http:///View.asp?id 2009,7,21.
[2]邱卫萍.中职饭店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http:///newshuzhi/wygkcn_ShowArticle.asp?EC_ArticleID=321.2009,1,21.
[3]陈丽芳.浅谈情境交际教学法与酒店英语教学[J].双语学习,2007,(12),66-67.
[6]胡爱民.交际情境教学在酒店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大众科技,2007,(10),178-179,169.
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实训管理模式构建
一、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训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架构
我国各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相关课程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大量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教学时间,学生没有空余时间接受有针对性的实训,以至于“纸上谈兵”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几乎所有实践技能的学习都要等到工作以后。目前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课程中,前厅、客房、餐饮是其中基本组成部分,这些课程也有对应的实训内容。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实训内容能够完善学生们的知识架构,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及应变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养。[1]
2.有利于增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机会
目前中国各大院校学生培养的数量很大,这也客观上增加了他们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有全方位的武装自我,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先机。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训无疑增加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使他们一毕业就能在相关领域得心应手。从而实现“毕业即上岗”的理想状态,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势必增加学生们的就业机会。
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实训的管理模式构建
1.建立“校内观摩+校外考察”的认知实训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方面课程,应注重与外界的交流与协作,达到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校内观摩+校外考察”的认知实训体系即通过“校内观摩”与“校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酒店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与服务状况,让学生逐步形成对酒店业的感性认知,这是酒店管理实训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之一。“校内观摩”可以与各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或单独设置相关课程,观摩的主要素材包括各类影音、图片资料等。“校外考察”就是深入到酒店中,实地考察酒店的总体运营情况。让学生与酒店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交流,听取酒店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介绍酒店运营流程。 [2]
2.规范实训教学流程,构建“实习=就业”的校外实训体系
合理分配实习岗位,进行岗位轮换。在充分发挥学生能力并结合学生意愿和兴趣的前提下,由实习酒店和实习生双向选择,最终确定至少1个服务岗位和1个管理岗位的定向顶岗实习,并由学校与酒店、学生及家长共同签订实习合同。
“实习=就业”校外实训体系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外实习便于用人酒店签订就业意向协议,学生毕业后再与酒店签订就业合同,从而实现实习即可就业的目的,实现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多方共赢。此体系构建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间的沟通平台,不仅能够使毕业生有稳定的就业去向,也能够使用人单位参与到“未来员工”的培养中。“实习=就业”校外实训体系对于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相关课程体系的完善也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通过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及带队教师的反馈,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从而保证旅游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实用型人才。
3.搭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培训体系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完整的实训模式的有效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师应该“持证上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不但要具有文化素养,还要经常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外,还应聘请知名酒店的优秀管理与服务人才到学校作为兼职教师,由他们亲自向学生酒店运营过程中的管理与服务技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提高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心理辅导,构建定期检查管理体系
酒店要求员工要有较好的服务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有耐心、有毅力。而当前我们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吃苦耐劳精神不足,这些问题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将会对实习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通过专业实习讲座或动员大会使学生对本专业有清晰的认知,对本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尽可能详细、如实地介绍相关实习协议,使学生对实习内容有所了解,树立学生信心,明确实习目的;另一方面,要安排当年实习完毕的学生回校与在校学生开展实习交流会,让在校学生更好地了解实习单位以及将来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做好思想准备。[3]
在实习期间,随着实习新鲜感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对实习的高强度、简单重复劳动的厌烦和抵触,这个时期的指导和检查工作尤为重要。要适时召开实习单位负责人和学生座谈会,总结和反馈在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效果,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实习动机,另一方面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基本服务技能之后,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过程管理中,实习单位的实习生管理人员要善于发现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帮助学生走出波动期.另外,学校负责实习管理的老师要定期和每个实习小组组长联系,了解实习动态,委托小组组长及时召开小组座谈会,帮助学生走出不适期。[4]
三、结 语
旅游管理专业要培养具有宽知识面、良好素质和较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进行教育创新,实施创新教育与管理。特别是在专业实习管理上,明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制订科学、规范的专业实习管理模式,加强专业实习过程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和效果。如果说校内实训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调味剂,那么校外实训就是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一把钥匙,而贯穿于校内外实训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就是对学生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实训教学的水平,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5]
参考文献:
[1] 邱亚利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考核体系的构建研究》 华章 2012(13)
[2] 张《“订单班”式酒店管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华东经济管理2012(2)
[3] 杨畴 《浅谈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篇10
酒店管理专业由教育部1998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试点专业升级为2012版的正式专业,2012年时国内开办此专业的本科院校仅有38所,2014年全国开办此专业的本科院校已经达到119所,数量上增加了2倍多。该专业培养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人文底蕴、突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国际交往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创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能在饭店、餐馆等旅游接待服务行业单位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管理的国际化、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虽然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是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中仍有偏颇。
(一)理论教学与酒店实际情况脱节
专业课程的设计通常是由教学院长、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和教授组成的教学委员会确定的,但往往是基于他们个人对酒店行业发展变化的认识或教学需要而设定,很少有院校去关注和探寻业界的期望和需求,行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本科生的期望是怎样的,并没有人关心。酒店管理专业是管理学门类旅游管理学科下的三级学科,课程体系源自管理学,管理类课程所占课程总数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如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专业课程主要有饭店管理、餐饮服务、酒吧经营与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前厅服务、客房服务、康乐服务等,但是讲授这些理论课程的教师大多并没有酒店实际工作经验,照本宣科的讲授再加上部分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使学生学习到的知识与酒店实际情况完全脱节,对于学生未来从事酒店管理工作几乎没有多少实际指导意义。另外,由于专业师资的紧缺导致一些对学生有益的课程无法开设,或是一位教师主讲多门专业课程。以吉林省为例,现有吉林工商学院、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和长春大学旅游学院三所高校开设了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就其目前的情况来看,都是依托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真正从事酒店管理专业研究的教师人数不多,毕业于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数则更少,对于中外餐饮文化、主题宴会设计、酒店设备管理、酒店物品采购、酒店安全管理一类的课程都难以开设。可以想见,国内很多院校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设备不完善
实践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各高校纷纷投资建设了校内实习实训室,如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茶艺实训室、酒吧与咖啡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前厅实训室等,专业教师通过实训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摆台、折餐巾花、斟酒、调酒、做床、结账等基本的服务技能,甚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酒店管理师、调酒师、咖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但是很多院校受制于学校场地和资金的限制,实习实训室建设或是落实不到位,或是设施设备不完善,样式陈旧,款式不全,规格不标准,根本不能跟上酒店设施设备的快速发展与更新,缺乏实践教学的环境氛围,无法向学生真实展现酒店场景。以餐巾折花为例,在酒店实际操作过程中,餐巾折花已逐渐趋向于选择线条简洁明快的花样,因为这种花样折叠所需时间短、速度快,且这些花样放开使用时餐巾的褶皱较少,符合宾客要求卫生的心理,所以餐巾折花已经由杯花发展至盘花,目前逐渐趋向于使用餐巾扣。但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仍以讲授杯花,或是繁复的花样为主。
(三)校外实习疏于管理
许多院校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但是对于任何一家酒店而言,接收实习生是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和解决用工荒,实习生通常被派遣至酒店的一线服务部门,从事最简单机械的服务工作,并不会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学校在实习单位不安排带队教师,疏于对实习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学生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错误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而酒店只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这不仅不利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导致不少高素质人才游离于酒店行业之外。
(四)缺乏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
大部分本科院校都忽略了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是从事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而不仅是中职、高职院校培养的能够从事中餐、西餐、调酒、前厅、客房服务的服务人员。各院校虽然在理论教学中开设了大量的管理学科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没有起到助力作用,如何让学生运用管理能力,仍是需要解决的课题。真正的酒店管理人员除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服务技能之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管理技能。一位优秀的餐厅管理人员可以胜任餐厅内任何岗位——如迎宾员、服务员、吧员、收银员等,同时需要掌握餐厅的物品采购和成本核算、员工岗位设置和班次安排、岗位职责和技能培训、餐厅运营、产品销售和客情处理等。以承办大型宴会所涉及的服务管理为例,环境的布置、人员的安排、餐具的准备、工作的进度等所有事项,管理人员都应该熟稔于心。但就目前的教学内容来看,学生几乎无法学习并掌握上述管理能力,知识来自于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专业教师也几乎不具备管理能力。我国高等院校的专职教师多数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实践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应用技能型师资普遍匮乏,而受政策条件限制,高等院校通常会把学历作为引进人才的先决条件,把既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又具备实际管理能力的酒店管理人员排除在教师队伍之外,这从无形中降低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们无法真正接触到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有益的管理知识。当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都不具有优势时,那么学生在毕业后将何去何从?
二、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研究
(一)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积极寻求与酒店行业的沟通,了解当前行业对本科毕业生的期望究竟是什么。如果只是着眼于眼前的师资和教学资源,既有的教学和研究方向,那么教育的结果只能是与现实“脱轨”。建议课程决策者与课程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业界、在校生或校友———一同参与决策过程,设计更加灵活、合理、可行的酒店管理课程体系,以应对酒店行业的需求与变化。教育部鼓励职业院校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两个角度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既能够增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又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直观了解,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酒店管理专业绝不适合“闭门”研究,教师们必须打开眼界,开放思维,去学习和吸纳国内外先进的酒店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各院校应该注重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对酒店行业实践的感知能力,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通过进入酒店部门做实习和调研来增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从而培养自己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只有教师掌握了酒店行业的先进服务理念和管理理论才能将其传递给学生,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与酒店行业实现真正的“接轨”。
(二)改善校内实习实训条件
高等教育应该致力于把行业的最新知识、最新工具和工作方法传递给学生,改变重课堂理论轻实践操作、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培养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势在必行。酒店管理专业是十分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训室是进行校内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各院校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构思如何实现实习实训室从单一型向多功能发展,传统型向现代化过渡。通过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增加信息化、网络化功能,将原有的单一功能的实习实训室整合、改造成更适合教学需要的多功能综合实习实训中心。从酒店的角度来看,院校培养的学生最终要为酒店所用,如果院校能够培养出优秀的酒店人才将极大地节约酒店的人力培训成本,所以应该探讨引入酒店对院校实习实训室的投资。酒店更清楚地了解行业人才所需的素质和能力,应行业所需而培养,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更加专业、符合行业实际的实习实训室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酒店行业岗位核心技能,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理念、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实现院校、学生、酒店行业三方的共赢。
(三)加强对学生校外实践环节的管理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国家旅游局特参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有关要求,于2014年5月1日制定并颁布了《旅游类专业学生饭店实习规范》。在《规范》中明确了学校、饭店和实习生三方的职责,以及对实习生的实习岗位要求。学生在饭店实习,是饭店、学校共同完成教育与管理的过程。学生在实习中,应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学校纪律与饭店规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与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就业积累实习经验。学校应定期看望学生,适时提供指导与帮助。饭店则应通过培训与指导,帮助学生在顶岗服务中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旅游类专业学生饭店实习规范》虽然是为了规范高等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学生在饭店的实习安排与责任而颁布,但是同样适用于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实习活动,对于规范饭店顶岗实习管理,切实提高学生操作服务水平提供了标准和参照。参照《规范》中的条款,院校应提前制定合理可行的实习计划,并按期安排落实;在实习前与饭店签订《实习协议书》,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组织实习生与饭店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与岗位;确定校方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安排人员赴饭店走访;对实习生加强思想、安全和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实习动员与实习辅导,让学生熟悉实习管理规定;与饭店定期联络、会晤,相互协调、配合,维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综合饭店与学校对实习生的评价,对校外实践环节进行成绩评定,评选优秀实习生;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分。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总结,结果有奖惩。
(四)加强并注重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