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9 21:0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专业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专业实训总结

篇1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篇2

关键词:饭店管理;实训体系;设计应用

饭店管理是一项集知识性、专业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开发就是为了弥补本科阶段《饭店管理》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其应用可以使学生了解饭店服务和管理实际的重要渠道,是促进《饭店管理》教学理论联系实践、校企沟通、工学研联动的重要纽带。

一.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对饭店管理过程的情形模拟和设计,通过教学、示范、参与和研究,使学生完成从态度到认知、从知识到能力、从学习到研究的转变,提高学生对饭店行业的认知度,培养学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严谨化的服务、管理意识和能力。同时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学生能针对不同服务、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辨别、分析、解决和研究方案,胜任岗位要求,并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饭店管理》课程的实训必须与饭店企业的现实和经营战略、人才战略相结合,体现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教学需要。《饭店管理》课程的实训应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以“模块化 + 情景化”为体例,依托实训基地和实训实验室,以“训前提示 + 现场点评 + 训后总结 + 专题研究”为结构,进行的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训教学。

二.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内容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形成了《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3A模式。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胜任特征的教育,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内容,并形成了有效良性循环。

(一)3A内容模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实践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三个方面的实训内容。其中,实践技能的实训指向的是饭店管理人才胜任特征的外部表现形式,管理能力的实训是内在的理论修养,而行业认知的培训则是一切实训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提高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原始驱动力。

具体说来,实践技能的实训包括基础技能(知识)实训、岗位技能实训和扩展技能实训三个方面,以实践性操作为主,以使学生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为目标;管理能力的实训包括管理理论实训、管理工具实训和管理方法实训三个方面,以理论的实际应用和管理、研究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行业认知的实训则包含饭店职业规划、岗位认知、职业道德的实训等内容,以态度培养为目标。这三个实训内容的目标,归纳起来分别是实操(Application)、管理(Administration)和态度(Attitude)三个维度,依据其英文表达,可以被缩略为3A模式。这些胜任特征维度最终构成了学生在饭店业内可持续发展的胜任特征模型,也是《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主要内容结构。

(二)3A循环

本科阶段《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内容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充实的动态循环过程。它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并演进循环。其演化是由行业认知(态度)开始发起推动,以管理能力的提升实现质的飞跃,以实践能力的增强来完成一个循环,并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对行业新的、更深一层次的认知从而进入新的一轮。这就形成了3A循环。

3A循环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模式。每一次循环完毕,学生的服务技能、管理能力和行业认知就得到一次增强,对未来工作岗位的胜任力也将上一个新的阶梯。3A循环确保了《饭店管理》实训内容的顺利完成。

三.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方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采用的是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战略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全方位实训方式。

(一)认知性参观实训

“认知实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饭店企业的一般性知识,充分利用饭店文化氛围、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经营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实际操作中,应主要采取主题参观和和专题报告两种形式。

(二)日常模拟实训

日常性模拟培训主要利用自身的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环境,通过模拟客房、餐厅、前厅等服务环境,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紧紧突出和围绕着教学的演示及学生的操练来进行,其教学环节是以演示――练习――校正来重复进行的。

(三)不定期的顶岗实训

不定期的顶岗实训是饭店为学生提供临时的实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短期顶岗实训。这种形式的实训对学生实行“零距离”培养,使学生在一种“学校+企业”模式的教育氛围下,直接参与实际岗位工作,熟悉饭店基本运作和对各个部门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所在实训岗位的操作技能,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四)研讨性实训

这是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有别于职业学校同类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研讨性实训是指在实训过程中,以饭店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双方进行的开放性研讨活动。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案例学习、实习报告、情况说明会等;可以是按照实训大纲准备好的专题进行,也可是临时增加的主题活动;实训活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饭店管理人员;试训的场合可以在校内实训课堂上,也可以是在饭店实训现场。

(五)毕业实习实训

毕业实习实训是指饭店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直接参与饭店主要部门的服务或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应要求学生多接触一些岗位,努力掌握每个具体岗位的技能和工作要领,亲身体会和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顺利达到直接上岗并且胜任岗位的要求。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毕业实习实训往往还跟学生的毕业论文相关联。

四.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

本科院校的《饭店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和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为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任务而设置的,如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室等。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模仿在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如模拟客房、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厨房等让学生进行日常模拟实习,这些基地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

(二)校外实训基地

为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本科院校应努力建立起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选择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是,国际化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或一些声誉良好的高星级本土饭店。原因是这些酒店一般管理较为规范,特别是一些世界酒店联号属下的酒店更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也一般具有人才发展战略。

随着旅游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旅游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为了增强竞争力,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还应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习生在国外独立顶岗工作,适应国外竞争环境,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可以取得了在国内实训达不到的成效.

五.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教师建设

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训教学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对教师的资格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德国职业学校理论课教师最低学历为大学本科(有的学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0%),并且至少有两年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美国社区学院的专职教师一般要有博士或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基础理论与其他基础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可由社区内的高级知识分子如学者、教授、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各类专业人才组成。

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制定合理的师资引进计划,引进具有一定的酒店从业经验、技能扎实的实训教师;其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现有教师到旅游企业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习轮训,使其熟悉现代企业运作;再次,还应邀请饭店管理专业的一些专家、行业资深人士以多种形式给老师传授经验和技能,还邀请其中的优秀者加入本科院校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或来校做兼职教师,有效加强实训教师的“双师型”转化;最后,如果条件允许,还应利用海外实习的机会,组织外语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的对口专业进修与考察,让教师可以接触到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以便建造一支了解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实训教学技能、能够适应全球化需要的教师队伍。

六.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环节与教材建设

基于3A内容和3A循环模式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训方式,才能顺利实现预定的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系统流程,分为“制定实训大纲(Planning)+ 实施现场培训(Implementation)+训后总结研究(Research)”。为方便使用,简称为PIR实训环节。

其中,实训大纲包括实训整体大纲和单项实训大纲两个种类。实训整体大纲负责描述《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整体安排,单项实训方案类似实训指导书,侧重单一目的的实训项目的完成。我们的现场实施的方式包括训前提示、现场点评、示范、演练、校正、模拟、讨论、竞赛、游戏、多媒体演示、讲述、情景压力设置、案例讨论、考核和团队项目等。训后总结研究包括现场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两种形式。

七.结语

饭店行业是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型分支产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组织实施,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结合办学思路的具体体现,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明显的作用。这样的做法既有利于学校保证专业的办学方向,也有利于校企共同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研究,保证培养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产学研结合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毕业聘用提供了方便条件。

参考文献:

[1]胡迪.康奈尔大学饭店管理学院课程设置的启示[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2]罗燕,王珑,屈曙光.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下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分析[J]. 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04)

[3]穆林. 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系统研究[J]. 职业. 2008(20)

篇3

关键词:旅游专业 三明治教学 应用研究

伴随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急需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不少职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旅游行业要求并不匹配,学生技能不高、理论知识薄弱等问题满足不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行业的需求,因此,笔者从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三明治”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基本内涵

“三明治”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又称“夹心饼干”人才培养方式,是“工学结合”教学的一种形象比喻。它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满足就业创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方式,其精髓在于教、学、做合一,遵循“学习―实践―学习”螺旋上升路线,以学年或学期为节点,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三个阶段。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磨练,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融合,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致脱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明治”教学实践

1.实施步骤

以学校旅游管理专业10级学生为例,“三明治”教学以职业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为导向理念,坚持一条培养主线(服务操作型人才)、两种资质证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与三大实践训练(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每个学期实施工学交替,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

(1)基础理论学习+入门见习。第一学期,行业入门教育,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基本情况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每月安排一次旅游管理专业认识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景区、饭店酒店、旅行社、会展中心、购物商场等地进行参观与体验,增加感性认识,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动向。

(2)专业理论教育+社会体验。第二学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理论课程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相应的社会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班会活动期间到饭店、景区进行顶岗跟班或志愿服务,以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旅游行业市场信息。

(3)操作技能传授+校内实训。第三学期,在总结第二学期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信息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与工作流程。比如,掌握餐饮管理中的菜单制定;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餐饮促销等方面的运作流程。同时,通过校内实训工场进行模拟导游、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演练。

(4)考证辅导+专项实习。第四学期,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专题辅导学生进行报考旅游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景区景点讲解员证、餐厅服务员中级工证等,并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分类进行专项实习,深入掌握旅游业某一工种技能,比如全面研习中餐服务整个操作流程:餐前准备、迎宾领位、入座服务、点菜开单、席间服务、结账收银、送客收台等每个环节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要求,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岗位经验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5)深化学习+综合实习。第五学期,教师及时总结专项实习,并将信息反馈融合到专业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查漏补缺。学校安排学生轮流到旅行社、景区、酒店、会展中心等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全面体验旅游业共同特点及岗位差异性,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

(6)毕业总结+毕业实习。第六个学期: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对口实习,并在岗位上完成实习鉴定。学校适时组织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岗位适应性测试,并向有关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促使学生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

2.课堂教学

在课堂学习层中,课程体系主要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四大模块,见表1。

表1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学 课程体系 具体科目

通识课程 英语、数学、政治、计算机、法律基础等

专业基础课 旅游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服务礼仪、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饭店服务与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等

专业技能课 模拟导游、旅游基础英语、前台服务与管理、中餐服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等

选修课 演讲与口才、普通话、音乐与舞蹈、美术、健美操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演示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例,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设计一个旅游团到海宁观八月十八钱江潮,在沪杭高速上遭遇长时间堵车,游客诸多抱怨,面对这种情景,导游该做些什么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六步法”见表2。其中,入门见习实质是长见识,提高学生对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感性认知。校内实训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酒店操作技能、导游技能等。

表2 实践教学“六步法”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平台

入门见习 现场感受工作氛围、了解操作流程等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会展中心、购物商场等

社会体验 社会服务与适应能力、掌握旅游行业市场信息等 旅游景区、饭店酒店、购物商场

以及节庆活动、导游大赛等

校内实训 专业理论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管理能力训练等 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导游实验室等

专项实习 专业理论知识拓展、专业技能训练、岗位综合素质等 旅游景区、饭店酒店、旅行社等

实习基地

综合实习 整体认知水平、综合素养、行业探究与诊断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等

毕业实习 毕业总结、就业指导、岗位测试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等就业意向单位

三、“三明治”教学的运行保障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操作技术专业、教学理念先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进“三明治”教学的关键。一是走出去,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企业兼职。二是请进来,聘请既懂理论,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旅游企业骨干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并及时提供旅游产业最新发展和需求信息。

2.建立实训实习“双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应设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导游等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又可分为景区景点、旅行社、饭店宾馆等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加以建设。

3.建立课外活动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双通道”

坚持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餐饮服务技能大赛、模拟导游比赛、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同时,联合旅游局、景区、企业举办一些有关旅游主题的社会活动,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以自愿者身份参加社会实践。

4.建立“三明治”教学考评“双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考评体系和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检验“三明治”教学实效。考评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测评和中级工鉴定通过率。实践教学考评体系需按照两个方面来构建,一是参照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制定实践教学考评制度。二是开展三个层面的评估,即指导老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实习单位评估。

四、“三明治”教学效果

1.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在实践 “三明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培育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持有率达到100%,并全员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35周岁以下教师均参加市级职业技能比赛,4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嘉兴市、浙江省级旅游服务类技能比赛,成绩优异。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带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法务实有效,学生课堂参与度高

“三明治”教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互动的学习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并用实践去检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比如,在“在课堂教学中哪类方式能让你参与其中”的调查中显示,95%的学生选择了小组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式,比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学得更轻松、更有趣有效。

3.学以致用获“双赢”,学生毕业就业率高

学生通过在不同学期、不同形式的见习实习,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学以致用,实现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同时,在毕业实习即将结束时,校招生就业处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率高达98.5%,学生还没有正式毕业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参考文献:

[1]余芝轩.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探讨与借鉴[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2]刘京华,文伽,李延红,孙文燕.“三明治”教学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篇4

关键词:实训基地三练旅游

“三练式”培养模式最早由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陈江伟老师提出。陈江伟老师在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申报书中指出:所谓“三练式”培养模式就是指注重学生的“学用演练、就业训练、创业锻炼”的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行合一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陈江伟老师当年提出的具体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图如下所示:

为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在对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之后,本文结合“三练式”学生培养理论,在对该理论部分理念进行深化的基础上,对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的升级策略提出个人的一点拙见,恳请专家们给予指导。

1 贯穿“工学结合”理念培育实训基地的职业文化

当代高职旅游类专业教育旨在培养一线应用性人才,因而普遍都重视“工学结合”理念的深入贯穿运用,提倡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来培养人才,甚至让工作与学习交互进行来开展教学。可以尝试的途径有:

第一,改进工学结合模式。例如,白天学校上课,晚上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一段时间在校上理论课,一段时间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上实训课;分批安排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习以保证部分基地岗位的稳定性等等。

第二,重视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福利的保证性。有的教师以工学结合为由让学生变成廉价劳动力,而自己从中赚取提成或回扣。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实训技能培养的持久性,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实训积极性,甚至让学生存有排斥和敌对的心态,学生也会变得不信任教师不信任学校,存有被欺骗的感觉。企业、学校和学生应三方共同在场签署透明的价格策略。

第三,扩大工学结合的范围。学生参加工学结合主要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因此学校需要给学生争取适当的轮岗机会,让学生了解尽量多的岗位内容,甚至让学生到行业相关的另外的行业中实习,以提高学生的毕业适应力。此外,如果有机会,最好能尽快国际间的交流,增加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工作经验。

2 运用“政企校全程导入”理念提高实训基地建设的渗透性

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介入,闭门自建的模式已经不适应这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一,需要明确企业专业人才需求。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需让学生能适应企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旅游类专业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就必须了解企业对目前和未来人才及岗位的需求,从而开展部分有针对性的教学。

第二,需要了解企业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能力过关的人才,更需要能长期在企业工作下去的优秀人才,因此高职旅游实训基地需要调查毕业生情况,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学生开展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辅助能力培养,例如职业规划能力、服务心理、企业归属感、职业道德、需要的才艺和口才等。由此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必将具有较好的出发点。

第三,让企业资深人员进入课堂讲课。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培养很大一块在于缺乏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室。通过让企业资深人员进入课堂从而走进学生,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也才能带出一批有经验的实训教师。

第四,实训基地建设过程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加入。很多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存有反复性修改建设工作,建成的实训基地缺乏职业文化氛围,甚至无法开展对外服务,这就告诉我们,高职旅游实训基地从建设之初便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加入。明确应有的场地面积,明确具体的各个实训室的建设目标等等。

第五,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需要政府的介入。尤其是旅游类实训基地,很多时候将会面临为政府服务的工作。例如,各类会议的接待、城市导游的提供、展会的服务、社区的服务、秘书服务的提供等等。而这些活动都是与政府工作直接相关的。因为高职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取得政府的关注,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和学校对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视度,也能促进旅游实训基地的投资力度。

3 采用“三练”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实训基地教学管理模式

“三练”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学用演练、就业训练、创业锻炼”的三位一体。这为高职旅游类实训基地建设指明了方向。

第一,做好“学用演练”。学生以学为根本,因此,高职旅游实训基地首先应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条件。例如课程内实训、基础实训内容地完成等等。然后让学生能够将课堂里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化为项目完成能力。例如,从计算机课程的理论学习和上级操作,到能够独立完成一份商标设计或者项目规划书等。

第二,落实“就业训练”。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必须为学生走上就业岗位做好一切就业前准备的学习工作。例如召开一系列就业招聘会、就业技能训练、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和测试、招聘技能的培训等等。

第三,突破“创业锻炼”。根据国家政策指导,创业能力的培养得到各高职院校的关注。而高职旅游类专业将创业能力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的理念得到认可。有的旅游类实训基地开设模拟导游公司、会展工作室等,都非常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4 结合“成果检验”促进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

高职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需要不断地跟进和改革,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反馈,然后再不断的修正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训基地的良性运行。

第一,实训基地建设的视野有待开拓。例如酒店实训基地的企业导入,可以尝试国际间的合作,可以开设对外汉语的培训,可以开展国际交换生的工作等等。

第二,实训基地的档案保存工作需要重视。高职旅游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做到“痕迹化”管理,做过的事情,都必须以务实和美丽的形式给予表达,然后将所有的信息以标准的档案管理方法体系给予保管,方便日后的查询。

第三,完善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有待建立。高职旅游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核心始终是学生。因此,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必须围绕着学生展开。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出善的基地管理制度。只有制度跟上了,管理才不会混乱,才能为高职旅游实训基地走上新台阶打好基础。

篇5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这一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体,职业教育主要体现为技能教育,职业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中最有特色的内涵。正因为如此,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异军突起,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是在江苏省扬州商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旅游管理专业是该校最能体现高职特色的专业之一。该专业目标是主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旅游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能从事旅游基层管理、独立进行旅游服务与管理、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的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主要教学形式这一,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保证,是实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制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

旅游高职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包括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三大板块组成。基础课以“必需、够用”为前提而设置,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去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现状,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例如我校设立理论课时为42%,实训、专业岗位实习课时为58%,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除单独制定总体的专业技能等级目标及实训课程的实训计划外,还在涉及实践环节较多的课程教学大纲中单独列出各门课程的课堂训练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指出某一课程及该课程涉及的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样,不仅确定了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专业技能标准,而且还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安排,内容包括各个阶段的实训目标、训练内容、考核标准等,有利于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将其体系分为四个层次,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尊重人的认识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认识到实践,再从实践到认识,实现理论升华,形成一种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循环模式。整个实训体系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大部分专业课有课堂实训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谁的责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案例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案例教学着重启发和挖掘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2)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类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些外部条件,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企业事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尤其是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2、实训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教学与普通文化课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的操作训练是从模仿开始,由简单到复杂,由分解动作到连贯动作,由单一动作到复杂动作,在模拟实验室内教师的指导、示范下练习。如果教师指导、示范不准确,没有巡回个别辅导,将导致学生难以掌握好技能。

我校的实训训教学一般采取如下做法:

第一,老师先理论讲授操作的程序和要领或要求学生课前事先预习,老师以提问或抢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操作的程序和要领。第二,操作示范。技能教学中,指导教师严格按程序和要求采取分步骤示范,使学生从这种规范和固定的模式中学好操作技能技巧。第三,通过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景点的讲解,组织学生观看,对某些难解、精华部分可通过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的印象,然后再进行模仿操作,这样学生容易掌握,训练效果较好。第四,指导老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点评。第五,规范技能考核。技能考核是技能教学中的最后一环,是检验学生技能是否达标的重要手段。为了鞭策、督促学生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行“多证制”,即学生除需要有一张毕业证书之外,要求学生获还要有多张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如“导游员资格证书”、“调酒师证书”、“中级烹调师”、“营养师资格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积极地按照实纲的要求,学习、观察、分析问题,虚心向老师和实习基地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请教,并整理在实习报告中。

3、认识实习,巩固基础知识。

认识实习是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我校第一学年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如(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等课程,在此阶段,实践的重点是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在课程实习期间,一是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如有目的地参观几个著名的旅游企业,了解旅游企业运转情况,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在假期安排课外集中实习,引导学生为社会单位、社区服务,为他们进行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讲解等,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

4、生产实习,培养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生产实习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实际,感受现实。其主要的实习方法主要是校外实习。我学校与一些大的旅行社、酒店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教学的需要,校外生产实习要求学生直接参与旅行社或酒店主要岗位的实习、管理实习,企业和学校共同评价、考核学生实习成绩。其重点应放在对具体岗位技能的掌握上,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达到直接上岗的要求。达到规定的技能标准外,还需要在主要管理部门实习,掌握各部门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成为知识型、高技术型应用人才。

为了保证实习效果,我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确定实习人员、确定实习地点、委派实习带队指导教师、实习动员、发放实习指导书、与实习单位联合制定实习培训计划、实习带队指导教师现场讲解、中期总结考核、学校、学生及企业座谈、综合实习评估、实习论文总结与讲评、实结等环节进行全程、全面和全员的控制与管理,以保证取得最佳效果,使教学走上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路子。

四、师资队伍、教材、实训基地建设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条件

1、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双师型”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校将其提升高职院校核心能力的首要任务。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各大院校仍存在不足,仍是制约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的关键问题。具体表现为: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数量达不到要求(教育部的规定,高职学院的“双师型”师资应占到专业课教师的80%以上);在教师结构上存在着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在管理上重数量和形式,而轻质量和实质;、在职称评

定上重论文和研究,而轻教学和应用;在培训上渠道不通畅,不利于教师个体“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为解决以上问题,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如下措施:

(1)积极引进,充实教师队伍。在师资引进中,要突出教师的“应用技能”这一重点,严把“能力”关。(2)积极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上聘任兼职教师,扩大双师素质教师队伍(3)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这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4)努力培育合作式的“双师型”教师集体——一个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完整育人功能的师资集体。(5)利用假期让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6)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的考评体系。

2、教材建设

作为高等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滞后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目前适合高职教育的教材很少。当前高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教材的编写匆促;二是编写人员缺乏;三是高职教材大多数以本科或专科为依据,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以致使学生实践能力不强,造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

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聘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及业界精英编写既重理论又讲实用的专业教材和高层教材;编写时注重素质教育;做好高职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专业或实践课教材,可以先由各校自编教材。

3、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条件同样是职业技能教育必不可少的硬性条件,它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

(1)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场所,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校内实训基地,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同时提高了实习效率,还省去了一定的实习费、讲课费、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助费等,使有限的教学经费真正用到了刀刃上。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有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古筝、茶艺、插花、美容化妆等几个实训室。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游基础课程 优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39-02

导游基础是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也是国家级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中笔试的必考科目之一。鉴于此,该课程在旅游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该课程以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理论与实践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分析导游基础课程特点及教学目的,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该课程教学的优化途径,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以及提高考证的通过率都有积极的意义。

一、导游基础课程特点及教学目的

(一)课程特点。导游基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很强的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面广、内容翔实细致。为了和国家级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接轨,各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中,凡开设了导游基础课程的,大多都会选择由各省旅游局牵头出版的考试用书作为教材。这套考试用书每隔两三年就会重新修订出版,根据行业动态及时更新其中的内容。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需要了解多领域的知识。导游基础考试用书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风物特产、中国饮食、中国四大宗教、中国古典园林及中国主要客源国等知识。这些章节均从旅游活动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导游人员带团时在上述领域中所需的基础知识。内容涉及领域众多,且大多翔实细致。这一方面对教师的授课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很多。尽管教材中通过表格的形式对少部分知识进行了汇总,但是绝大部分知识的汇总还需要学生在通观某个或者几个章节,甚至是在进行前后联系对比后,才能总结得出。

2.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教材中有的知识学生比较熟悉。这些知识和学生在小学及中学阶段在历史、地理等课程中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学生印象较深,比较好掌握。而有的知识则比较抽象,如宗教、民族民俗及中国风物特产等,如果教师不做知识补充,学生会觉得比较晦涩难懂。

3.考试形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广西为例,以前的国家级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中,导游基础与广西导游综合在一起进行考试,题型有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和综合题;改革之后,只有单选题和多选题。从题型上看,难度似乎是降低了,但是从考题涉及的知识面来看,其实是没有发生改变的。教材中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出现在考题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中吃透教材,不能给学生划出所谓的“重点”,以免误导学生;同时,要求教师把握好各领域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便在授课中帮助学生。对学生而言,就要求其在学习中对所有章节的知识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进而能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的。鉴于导游基础在国家级导游资格证考试和导游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教学目的主要有:让学生通过全国导游员资格考试,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学以致用,使学生对于课本知识融会贯通,以课本为基础,进行知识辐射,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工作进行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认识其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动力,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

二、导游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开设了旅游类专业的各高职院校对于导游基础课程相当重视,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教材内容信息量大,更新快。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导游基础课程中选用国家级导游资格证考试用书为教材,以便和考证接轨。但该书内容信息量大,且每隔两三年就会重新编排。而每次考试用书重新编排并出版的时间几乎都在下半年,正好与教师备课发生冲突。不少教师都是在即将授课前才拿到课本,使得教师在吃透教材,领悟教材新变化方面存在难度。

(二)教师欠缺实践经验,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于导游基础这样一门内容丰富且细致的课程来说,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阅历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中,由于受到经费、个人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实践经验丰富、眼界开阔的专业教师不多。不少教师并没有导游工作的从业经历,对导游工作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对于和教材中知识点有关的旅游资源也缺乏亲身体验。这就导致不少教师对导游工作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在讲授中较书面化和教条化,缺乏趣味性。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程丰富的内容和较宽的知识面,使得他们在学习和应试中本来就容易产生畏难心理。如果教师在授课中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他们就极易丧失学习的兴趣。此外,多数教师在授课中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尽管能结合多媒体技术,采用图片和视频作为补充,但是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仍很难和教师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

(三)实训经费短缺,实训形式受限。不管是进行校内还是校外实训,对经费都有一定的要求。作为校内实训,通过成立专门的导游实训室来开展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要求学校提供一定的场地,配备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设备,一般经过一两年的时间就能建设好。作为校外实训,立足当地旅游景区、景点,建立实训基地是最为多见的形式。在进行校外实训时,需把课堂搬到真实的旅游景区、景点中,给学生切身的体验。这种形式涉及车辆的使用,景区、景点的门票费用,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等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中,由于经费的限制或者出于安全的考虑,大多以校内实训为主。而不少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导游实训室,使得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导游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化途径

基于高职院校导游基础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该课程教学效果优化的途径,对于增加考证的通过率,提高学生的导游基础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理解和把握教材的水平。导游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要求旅游类专业的教师必须就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和进修,尽可能亲身体验知识点所涉及的旅游资源,进而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只有这样,教师在备课和授课中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吃透教材并把握教材的新动向。因此,各高职院校应鼓励旅游类专业教师定期进修、培训和考察实践,并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使教师的理论教学真正实现与实践的接轨。

(二)立足于教材引入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主张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得认知,用亲身经历去感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目标。采用体验式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中较抽象知识的理解,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进而提高考证的通过率。

1.体验式教学法应建立在对教材的合理分析之上。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吃透教材,结合导游资格证考试的要求,对教材的各章节进行分析,确定授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层级关系。在此基础上,搜集并积累体验式教学中需要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根据学校所在地旅游景区、景点的情况,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确立体验式教学的实训地点。对于能够和学校所在地旅游景区、景点相联系的知识,以现场参观为主,进行现场授课;对于其他知识,可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校内体验式教学。

2.体验活动应有明确的内容设计。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前,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如在学习到中国民族民俗这一章时,可带学生去广西民族博物馆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教师在去之前应对照课本找出学生在博物馆能够体验到的相关知识,结合教学目标制作实训指导方案,让学生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体验式教学活动,并撰写实训报告。这样可有效避免陷入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尴尬境地,也可把体验式教学活动和一般性的参观游览区分开。

篇7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模式;方法;实践

教育部(教高〔2006〕16 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力争突出地方性与实用性,注重学生素质以及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主要特色与创新包括: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辅相成,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学以致用。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设计

1. 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设计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始终围绕英语导游和旅行社的实际工作内容。将分散的旅游英语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工作需求当中,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同时,引导学生对英语导游工作以及旅行社的实务工作有一个清晰的理解。整个工作流程包含两个模块:旅游接待(接机、交通、住宿、购物、餐馆、医疗、银行等);河北景点讲解(红色旅游、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课程实训依托石家庄旅游资源优势,与多家旅行社、景区建立密切联系。由教师带领学生到景点、旅行社见习、观摩,在真实环境中实践。这种课程实践与将来学生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通过该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真实地反映了岗位的能力需求。

2.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模拟”教学模式。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利用河北省内丰富的旅游资源,采用“情景模拟”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并进行讲解、然后由同学打分、教师点评,进行小结。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同学扮演游客。课程结束时,由同学和教师分别给予评价,并做课后小结,计入平时成绩。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了解了旅游过程中的途中讲解、景点讲解、线路设计,实现了高职高专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3. 突出实训环节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宗旨是培养适合旅游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在此培养目标的要求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的实训教学在整个高职实践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专业的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因此,我们在校内设立模拟导游实训室和酒店服务实训室;在校外与企业合作设立导游和酒店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亲身体验,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化,并进一步了解社会对旅游英语专业的需求状况。通过校外实训,学生将会获得大量关于理论知识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结构和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主要特色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课程的教学效果主是考察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旅游英语沟通能力是否提高。为了达到设计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大量采用“情景模拟法”和案例教学法。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点评讲解、总结,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的外语和旅游知识,借助河北的旅游资源、我院校内景点及导游模拟语言训练教室,模拟各种导游工作场景,通过讲解、训练和实践,总结英语导游知识。

1.情景模拟实践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将真实情景搬入课堂,但能模拟真实情景,通过创设接近真实语言环境的模拟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对话内容,逼真地再现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内在的表达欲望,从而积极地参与活动,加深了对对话内容的理解。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在学习“景点介绍”时,将实践地点放在开放式景点,学习者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既锻炼了语言能力,也增强了对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理解,同时还对独立自信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

2. “五步循环法”实践教学

教师根据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理论,通过教师讲授―学生体验―小组任务―教师归纳―学生再实践,使学生在认识、实践中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不但使其掌握课程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而且由于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能够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培养求实精神。

3.“自主探究法”实践教学

在课上通常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任务中,学生需自行检索完成小组任务所需的材料,根据教师指导,学会查找筛选分析资料,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最终完成小组任务。该方法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综合上述,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依据企业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设计学习领域,以工学结合为手段,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教学的最终目标,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秋萍.探索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的教学改革[M].职业技术

[2] 崔玲.高职高专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 职业能力 培养策略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教育顺利发展的关键。课题组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发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以丽江师专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一、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部分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和行业发展,实施动态管理,适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对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调整,但部分课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西方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由于教材选取等原因,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太难、无法掌握、无法与旅游业紧密联系、运用到实践中。

(二)教学设计及实施的监控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学校通过对教学大纲、教学进程表、教案的审核及听课、评教等方式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开展,但是还存在教学案例选取不合理、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单一等情况。

(三)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不紧密、实践效果不明显。在很多情况下,校企合作仅限于挂个牌子或签个合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此外,与一些长期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不紧密,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严重影响了实习实训效果,严重制约了“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四)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健全。由于实践教学监控体系不健全、专业老师校内教学工作量大、没有具体的实训教学计划安排等使学生的实训实习指导效果不明显。

(五)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学校正在努力建设一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即学校教师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和部分实践技能的教学,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负责技能教学,但是由于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有自身的本职工作、所以经常造成学校安排的行业教师的授课时间与其工作时间冲突,再加上部分行业教师没有专业学习过教育教学的理论方法,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实施“多元、融合、持续”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该形成政府牵头、学校、旅游企业、旅游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和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实现产学研结合。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集群效应,实现教学、科研、实习实训、旅游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调共生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发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作用。

(二) 调整专业认知实习的组织形式和时间。目前专业认知实习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实地参观为主,同学们通过参观仅仅对旅游企业有一个感官的认识,并没有全面了解整个行业的情况。学校可以有效的将专业导论和专业认知实习结合起来,认知实习的时间可以延长到一个星期,采取学校老师讲授旅游企业的机构设置、业界专家介绍行业发展历史、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安排学生以见习生身份到各个岗位见习等多种形式,认知实习结束后请同学们将认知实习过程对旅游企业的认识、个人对行业的思考等内容以总结报告形式提交,并请部分学生做汇报。

(三)调整专业实习的时间,阶段深入实习实训。在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实习学生普遍反映在三年级实习之前不太重视英语和其他一些课程的学习,实习之后发现英语等课程非常重要,但又没有机会再返回学校学习。将集中在三年级的专业实习分散到各个学期,平均每个学期安排一个月的实习时间,三年级安排半年的实习时间。这样既有利于理论与实践实训的有效结合,也有利于学生通过实习查缺补漏、返回学校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学习。

(四)加强和完善课程组集体备课制度、实施模块化教学。在教学组织实施之前,课程负责人应该召集课程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和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讨论内容应该细致化、全面化,备课的内容应该包括课程分为几个模块进行教学、每个模块的学时数、教学顺序、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教学案例的选取、作业的布置等,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组要组织老师听课、定期反馈教学情况,根据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的调整,实施动态管理。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一门课程由多个老师进行讲授,每个老师负责几个模块,发挥个人专长。

(五)校企合作编写实践实训教材。目前许多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存在没有适合高职层次的相关教材,学校教师应该邀请企业专业根据实训的要求,结合行业标准编写各类实训教材、指导书等。

(六)完善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 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完善老师下企业锻炼制度,将老师下企业锻炼期间的工作量折合成课时量,这样就解决了老师担心到业界深造影响职称评审等后顾之忧,也会极大的促进老师下企业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战雄.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设想[J].高教论坛.2005(5).

[2]齐丹.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篇9

关键词:高职《导游业务》;实训教材;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39-02

一、高职院校加强实训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担负为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整个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训质量和实训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成败。而作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的实训教材建设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一)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要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质,是为生产和管理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具有职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只有突出实训教材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培养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实训教材建设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高质量的实训教材建设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需要

在各类高职院校中,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体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建设一批办学条件好、工学结合紧密、就业质量高的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而衡量精品专业和特色专业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与实训课的建设,而作为实训课重要载体的实训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需要。

(三)加强实训教材建设是促进校企合作深化的需要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校企合作是重要的体制保障。通过专家参与学校实训教材开发,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学校办到企业去、车间开到学校来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共赢的良性循环,在为企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赢得学院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导游业务》实训教材建设现状

职业教育在我国范围内推广是近十年的事,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高水平实训教材的短缺是一个严重制约高职教育向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观目前我国高职《导游业务》实训教材的现状,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借用同类专业的教材,或参考技工学校、专科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再扩充内容编写完成,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2.各出版社组织相关专业院校教师联合编写的实训教材,大多出于评聘职称的需要,仓促完成。可能参编教师本身实践经验欠缺,实际技能不够,因此这类教材很少能起到实训操作的作用。

针对目前《导游业务》实训教材的问题,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我们课程组根据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重新设计实训教材体系,特邀请企业一线专家参与教材大纲的编写和主要内容的审定。

三、《导游业务》实训教材的设计思想与基本框架

以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行业调研以及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领队、全陪导游、地接导游及景区(点)讲解员是毕业生在导游领域的主要工作岗位。根据行动导向教材的基本特征,我们以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为依据,选择了《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材的内容,并进行了合理排序,具体如下。

1.模块一:导游规范服务训练。项目一:地陪导游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接团服务准备;任务二:接站服务;任务三:入店服务;任务四:核对、商定活动日程;任务五:参观游览服务;任务六:其他活动的导游服务;任务七:送站导游服务;任务八:善后总结工作。项目二:全陪导游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服务准备;任务二:首站接团服务;任务三:入店服务;任务四:核对、商定日程;任务五:各站服务;任务六:离站服务;任务七:途中服务;任务八:抵站服务;任务九:末站服务;任务十:善后工作。项目三:景区(点)导游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准备工作;任务二:导游服务;任务三:送别服务。项目四:领队规范服务训练。任务一:出团前的工作准备;任务二:中国出境和他国的入境;任务三:领队在境外带团期间服务;任务四:重点游客的接待工作。

2.模块二:导游服务技能训练。项目一:导游带团技能训练。任务一:导游主导地位和形象塑造;任务二:导游的心理服务技能;任务三:导游人员的协作技能;任务四:重点游客的接待工作。项目二:导游语言技能训练。任务一:导游口头语言表达技能;任务二:导游态势语运用技能。项目三:导游讲解技能训练。任务一:自然景观讲解技能;任务二:人文景观讲解技能;任务三:常用的导游讲解技巧训练。

3.模块三:导游应变技能训练。项目一:常见事故与问题处理能力训练。任务一:业务事故的处理与预防;任务二:活动日程与计划变更的处理;任务三:个人事故处理;任务四:安全事故的处理。项目二:旅游者特殊要求处理能力训练。任务一:餐饮、住房、娱乐、购物方面个别要求的处理;任务二:游客要求随团活动的处理;任务三:要求导游转递物品的处理;任务四:游客要求中途退团的处理;任务五:外国游客要求延长在中国旅游期限的处理。

4.模块四:导游才艺实训。项目一:个人才艺;项目二:娱乐游戏。该课程实训教材是以行动导向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我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情况而进行的具有我院特色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尝试。由于该教材的开发、实施、评价等各个阶段均有行业企业专家的全程参与,确保了教材的目标、内容与行业发展实际紧密联系,适应了培养本专业学生导游领域职业能力的需要。

当然,建设一部符合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材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就我院学生使用教材实践来看还存在不足。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我院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工学结合”力度的不断加大,再加上适当邀请课程专家的参与和指导以及该教材出版后使用者信息的不断收集和整理,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出可以胜任培养学生导游领域职业能力需要的、行动导向的高职《导游业务》课程实训教材。

参考文献:

[1]熊友平,钱晔.高职类导游业务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职教与成教,2006,(2).

[2]彭蝶飞,李蓉.浅谈高职院校《导游实务》教材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1).

篇10

1.1加强校企合作,以导游工作岗位任务为实训课的出发点

校企合作可以给企业和学校带来双方丰厚的利益,对于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来说,可以解决导游人员理论知识贫乏的现状,可以通过学校输送的学生建立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管理的智囊团,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引企业进行相关业务的管理工作。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所需专业人才的要求及标准来训练学生,在实训课上度过试用期,能够让学生快速的投入工作中,为企业的岗前培训节省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对于学校,“招得进来,分得出去”得到大力支持,可以解决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以及定岗带薪实习的挑选企业的问题,在实训课堂上,针对旅游相关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进行专项模块训练,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服务意识,因“企”育“人”,实现订单教学,进行设身处地的职业指导,增强教师教学时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并且能够扩大企业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成为企业的客源,企业成为学校的生源。

1.2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我认为导游专业的学生应培养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和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良好的与人合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承受能力、较好的身心素质等,做好就业前的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心理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旅游市场的管理需要。

1.3导游服务实训课训练的方法

(1)示范法。

教师在示范前都要讲清训练的目标、要求和标准,并在黑板上标注出重点,在学生做好思想和物品准备后,教师再进行示范,教师的示范一定是规范、符合行业标准,因为这是学生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完成训练。

(2)演示法。

进行小组划分,由小组组长带领学生练习,教师这时应该巡视这个课堂,认真观察学生的能变能力,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纠正错误,导游人员的服务具有范围广,内容多样性和不固定性的特点,因此不能一概而论的评价学生训练结果的好与不好,应该注重过程,通过特殊事例分析学生的处理方式是否正确。评比出对于突发事件处理最妥善的小组进行演示,即为学生积累了工作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3)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可采用投影仪将所需训练的内容进行展示,音效视频教学,进行导游人员带团环境的切换,导游人员身份的转换,可以是旅行社内部员工也可以是旅游业其他相关服务人员,使学生直观的了解工作环境,给与身临其境的感受。

(4)参观法。

针对校企合作的情况,带领学生到旅行社去参观,了解自己今后的就业环境、同行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服务内容,整洁大方的着装、和蔼的微笑、标准的文明用语、规范的言谈举止,带给学生最直接、最生动的教学效果。

2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