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台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3 16:0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摆台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近几年,切实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和动手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成了我们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目标,在此目标下,学校、市、省等不同层次的技能大赛的常规化、规范化,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比赛,实训设备明显完善,实训条件又了较大改善,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通过每年的大赛,对餐饮课程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餐饮教学改革,提高餐饮专业技能教学质量。
1.对学生的基本礼仪、职业气质训练要求增大
常规的餐饮教学中,基本礼仪课安排的课时数量很少,很多关于学生的基本形体训练都是由学校开设的形体训练课完成,因为周课时的限制,学生只能学到最基本的站姿、走姿、坐姿等技能,餐饮课上,关于和专业有关的托盘站立、托盘行走、托盘斟酒、下蹲捡物、微笑迎宾等项目的练习,基本都是侧重于学生托盘是否平稳、安全,手臂是否打开、斟酒量是否准确等最基本的操作要领的掌握上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操作节奏、动作优美、眼神、微笑等职业气质的训练。而这些基本的职业气质的训练,却是今后学生能否快速成为一个有职业素养的旅游从业人员的必要途径,我们在以后的餐饮教学中必须非常注重。
在训练时,教师可以先制定训练的项目和课时,把学生托盘操作等课程调整到形体房进行,让学生在练习中,能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训练状态,随时调整姿势,注意微笑等操作细节。上课时,告诉学生要假想上课场景: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是将来的客人,要求学生不光是注意自己的托盘是否平稳、安全,也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操作仪态是否优美,是否符合职业气质,客人看了是否舒服和满意。
2.注意培养学生实训操作过程中的好习惯
整个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既是学生练习技能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过程。如在中餐宴会摆台练习过程中,从开始的工作台整理、餐具排序、摆台过程中的操作卫生,每天训练结束后的物品餐具的收纳,都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教师在学生训练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节约整个摆台操作时间,让学生很顺利的按照操作程序完成中餐宴会摆台全过程。
3.注重学生操作时间的稳定,将操作时间细化到每个分项
不管是学生技术等级考试,对口单招技能考试,学校、省、市技能大赛,一般都会将宴会摆台作为考试的主要测定项目,整个宴会摆台过程,其实涵盖了托盘、斟酒、餐巾折花、摆台等基本技能,在操作过程中,对每个分项的操作时间,专业老师要仔细琢磨,学生训练中,在保证基本操作动作规范的同时,扣好每个分项的操作时间结点,保证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操作。同时,观察学生每次上课的训练进度,注意学生操作时间的稳定性,认真找出学生时间花费原因,并进行总结改进,通过训练,让学生在分项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整个操作。
4.改掉操作过程中容易发生的操作坏习惯
操作过程中,学生由于操作的不熟练,或是因为紧张,会有一些不好的操作习惯的产生,专业老师一定要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改掉这些操作坏习惯。如手拿餐具、杯子不注意卫生的问题;餐巾折花插杯手碰杯口的问题;放餐具时,重复动作太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因为操作不卫生,直接是扣分因素,有的是因为操作重复动作太多影响了操作的时间和操作的美观性,也是扣分的必然因素。
5.不仅关注操作的规范性,更要创新动作的易操作性
以前的餐饮操作教学中,一般比较重视学生托盘的平稳性、整个操作时间的控制和操作卫生上,对于每个小动作的分解要求不高,但这些小动作的规范性和易操作性,恰恰是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能否每次都按时操作完毕和保持操作优美的关键。在铺设台布的整个步骤中,打开台布方法的不同、抖动台布位置的不同、甩出台布动作的不同、拉回台布速度的不同,都会影响台布操作的时间和美观。教师要不断琢磨,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和习惯,选择不同的操作方法,让学生反复训练,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佳的训练方法,考试时能用自己熟悉的、规范性程序化的操作赢得操作时间。
5.学生训练方式的多样性
我们在餐饮操作课上采用的学生训练模式往往是:
训练初期: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纠正指导―学生继续练习―教师课堂总结。
训练中期:学生练习―教师纠正指导―学生继续练习―教师课堂总结。
训练后期:学生练习―教师课堂总结。
这样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开始觉得好奇,慢慢就习惯,然后就是为了完成练习而练习,整个练习只要在时间范围内,就认为是完成训练任务,不追求质量更好、动作更美、有表现力的操作。
篇2
关键词 “岗、课、证”三融通 餐饮服务实训课程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Higher Vocational Food Service Training Cours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Job, Lessons, License" Three Intermediation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OU Lan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as a high degree of flexibilit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 to be able to better adapt to and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f you can not mee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business and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course "job, lessons, license" three facilities can not be achieved. In this paper, by explor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food service training course teaching, we hope to enhance students' fit for professional positions, improv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corporate culture adaptation, new form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ther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job, lessons, license" three facilities; food service training course; innovation; practice
“岗、课、证”三融通的思路是在广泛调研和听取来自企业一线的行业专家的建议基础上确定高职专业培养的人才,确定在相应岗位上所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并且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学校日常教学、考核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不延长学制的情况下,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保证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等期刊网站的搜索发现基于“岗、课、证”三融通的餐饮服务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的讨论很少,本次调研正是针对这一空白而进行的。
1 课程设计思路和理念的创新
1.1 课程设计理念
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目标,实现“三体现、三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即体现服务为宗旨,结合不断发展的酒店行业餐饮服务与管理来进行课程设计;体现餐饮服务管理一线的要求,结合餐饮服务与管理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体现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设计课程目标。
1.2 设计思路
(1)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设计。餐饮服务实训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课程组与来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的专家一起研究讨论课程特点,并根据培养目标和饭店实际需要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使课程适用岗位群明确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3)基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中心。岗位主要工作清晰,结合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与实训,较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2 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2.1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组织是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及教学辅助工具、校内外实训基地等教学条件和设施。在教学中以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序化餐厅服务;按照接待客人用餐过程安排教学进程;实施全真餐厅服务训练。 (下转第91页)(上接第81页)
本课程依据“餐前准备―接待服务―餐间服务―餐后服务”这一职业活动过程,创设了“中餐宴会摆台―西餐便餐及宴会摆台―餐巾折花―团队引领―出品介绍―斟酒及黄酒侍酒服务―分菜―撤换餐具―结账”九个工作情境。整个教学工作围绕这九大情境展开,把课程内容里的通用模块和对应模块相应的知识融入其中,最后达到以项目来驱动教学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2.2 确定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达到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级工、高级工的鉴定要求。
3 创新教学活动实施
3.1 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实施共分成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该阶段由教师通过企业调研,结合餐厅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选取典型工作任务。(2)启动阶段。该阶段由老师布置任务,学生查阅资料为主,同时师生共同进行材料的准备。(3)实施阶段。该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最长,该阶段即为学生技能的训练阶段,主要通过老师示范,讲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操练完成。(4)总结阶段。该阶段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进行成果的评介,也就是学生最终进行的职业资格鉴定;二是由学生完成总结报告,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完成学习的迁移。
3.2 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改进教学方法,突出技能训练采取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当堂完成的教学模式,具体运用案例分析法、实地观摩法、角色扮演法和实操训练法等教学方法。学生边看边学,教师边讲边示范,教会学生每个基本操作技能,然后掌握该技能的相关知识,实现教、学、做合一,使职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训练、职业道德培养融为一体。
3.3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体现多元性、过程性
课程考核采用日常考核记录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其中日常考核记录体现学生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参与性以及表现出来的职业品质和情操;期末考核结合餐厅服务员的职业资格鉴定,真正做到“岗、证、课”三融通。
4 进行教学资源建设
(1)开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的特色教材,教材内容和形式既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又能体现项目化教学。(2)积极进行数字化教辅资源建设,建设课程网站,组织企业参与,校企共同拍摄教学视频,制作教学课件。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行业内的最新动态。(3)重视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利用。以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动一、二、三课堂,使学生融入社会和企业,体验职场竞争环境,了解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完善求职理念,丰富工作经验,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合作共建课程;从岗位能力出发建立紧密的合作实训基地;同时推行“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度,促进“岗、课、证”三融通。(4)提升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变化,教师必须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掌握最新实践技能, 提升教学能力,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5 结语
通过“岗、课、证”三融通的餐饮服务实训课程创新与实践,突出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色。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的、终结性的考评转变为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考评,更加突出了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中心、以需求为目标”的办学特色。通过餐饮服务实训课程探索和实践, 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合作育人,合作就业。提升企业和学生之间彼此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促进了紧密型实训基地与实训室建设;同时推动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篇3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训教学;现状;应对策略
国务院办公厅与2013年2月18日正式面向社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随着国民旅游休闲体系的完善与建成旅游产业必定会得到快速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更受欢迎。这一趋势对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高校旅游实训教学的现状
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是为了培养旅游市场需要的专业人才,但目前旅游实训课的现状不能令人满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一)专业情况
旅游实训课的课程总数较少,这导致对学生的培训不够。实训课在旅游教学的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小,虽然这种情况近年来在各高校受到关注,相关课程有所增加,但实训课的比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超过20%。教学方法简单,教师讲的多,学生做的少。有些实训课程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往往不能开起来,就算开出也不得不减少相应的课程。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不能适应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旅游实训课开的较为随意,由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实训课的开设主要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有些不需要较昂贵的设备和场地如客房、餐饮摆台能开,有些则开不出来如酒水与咖啡调配、前台操作等。
相关教学条件、设施不完备。实训设备及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备,一些培训的视听资料要么不具备,要么已经过时,不能与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相一致。学校经费投入有限,无法满足每个实训室的需要。虽然有些学校建立了模拟实训室,但这些模拟实训室内各项配套设施与真正的工作环境还是有差距,难以达到现实的客服环境,仿真度较小。部分实训课由于软硬件不配套致使部分实训课无法真正开出来。目前很多学校如通化师范学院都实行大班授课,一节课往往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实际操作,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
(二)教师情况
教师教学方式固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不能满足现实需要,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往往以讲授为主,而实践操作水平不高。一些青年教师刚从高校毕业,学识水平虽然较高,但缺乏实践经验,很少有在酒店、旅行社、宾馆、茶艺馆从业的经历,即便是有过实习经历一般来说时间也比较短并且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致使许多实训课程开不出来。以通师为例,酒水咖啡实训室没开出来,就是因为没有懂这方面的教师。目前,很多学校都缺乏专业实训教师,参加实训教学的教师多是同时兼具理论课程的教学。教师多为理论教学为主,实训课往往不是教师主要努力的方向,这导致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水平较难。
教学内容上突出餐饮、前台、客房等领域。教师讲的多、演示的多,学生参与的少。教学过程单一,主要是由教师讲授相关知识,然后再让学生们实践操作,不能保证学生们是否对教师讲授的实训课程完全了解。在课堂上教师演示的多,教师讲完后就由学生自己操作,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乏味的技能练习,很少对技能实施的原理进行解释,缺少对操作标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在日后工作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不只如何变通,缺乏应对突况的经验。
(三)学生情况
由于教学设备、教师情况不尽合理,部分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实训效果不理想。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还有的不认真,不能很好地按程序完成实训的教学环节,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学生还认为反正日后到酒店等企业实习,等实习的时候再学也一样,平时的实训是没有必要的,导致平时上实训课就是应付了事。致使用人单位聘任应届毕业生不得不再次对学生进行培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二、高校旅游实训教学策略分析——基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础上
实训教学与平常所说的专业实习、见习、考察等实践教学类型不同,它是实践教学当中的一种,实训强调更多的是在特定场所下即可控状态下的模拟学习训练方式,它比其它的实践教学类型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实训教学要求教师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能与学生进行互控性的交流和知识传授的能力。调整高校旅游实训课程的设置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
实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出适应旅游产业需要的人才。建立以人为本,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学校方面
为了提高旅游实训教学课程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应该采取多种科学的策略。首先应该建设好实训室,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主要包括茶艺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等。实训室的建设要突出仿真模拟特征,为学生创造仿真的训练环境。“通过课堂模拟练习对学生进行前厅、客房、餐厅服务、导游、景区接待等技能强化训练,使学生系统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服务技能,使学生进入角色,缩短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过程。”这些实训室也有缺点,一是这些实训室是在学校内设置的,跟不上校外实际的发展情况,授课较为呆板和落后。二是这些实训室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不能很好的充分利用这些场地、器材。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应尽量实施仿真模拟化。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使学生完成茶艺技能培训、配备中餐、调制鸡尾酒、西餐摆盘,客房服务培训导游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培训。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校内开办饭店、旅行社、茶艺馆等实体企业,这样既可以解决校内实训课缺乏实践经验的不足又可以为学校创收,一举两得。同时,教师在参与创办企业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融合,提高管理经验、实训技能。这种企业的创办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饭店、茶艺馆可以在学校的食堂内开设。旅行社可以依托学校与其它企业一同创办。
为了使实训室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高校还应建立一套健全的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规范教师及学生们的行为,使得实训基地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如立评估机制、信息反馈机制等。如明确学校及各系院领导职责权利,建立健全旅游实训中心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检查、总结、评比、考核及考评工作。协助相关人事部门做好实训教师的队伍建设,岗位培训,薪资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工作。紧紧围绕旅游实训的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还应该“考虑开设单独的管理能力实训课程,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设计专项训练项目,以综合训练、社会调查、案例分析、参与科学研究等灵活、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2](P.91)
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机制,校企共同协商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与平台。根据企业的需要设计实训课程,使得双方结合的更加紧密。高校应根据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不断修订教学大纲,调整人才培养的模式,制定专业技能的操作及考核标准,不断满足企业及市场的需要。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实践、评估体系,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
(二)教师方面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升。
1.派教师去培训,主要有两条措施:第一,派教师去专业学校进修。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了解和掌握学术界先进管理、经营理念。第二,派教师去相关旅游企业,这样教师可以掌握本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了解更多地了解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环节,学习更先进管理经营、管理模式,有条件的话可以让教师到相关企业做兼职,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2.邀请相关行业如企业家、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具有本行业丰富经营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讲学,作报告,参与对学生的培训。这样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本行业最新的管理经营、模式,提升学生们对本行业的认识深度。
3.对教师实施奖惩机制此机制包括职称晋职、评选先进、进修学习等等,同时建立奖金激励机制。对完成任务的人加以奖励,在物资及职务晋升方面给予支持。
(三)学生方面
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环节进行,尽量模仿现实环境。让学生成为实训课堂的主导者,学生主动实施、参与各种实训过程与实训环节。
支持学生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如如导游基础知识比赛、导游规范与应变题比赛、景点导游讲解比赛、礼貌礼仪比赛、酒店服务中式铺床比赛、中餐宴会摆台比赛,导游英语比赛、茶艺技能比赛、花艺比赛、调酒比赛、烹饪比赛。通过参加各种专业赛事可以提升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学习兴趣。教师亦可通过这种技能竞赛提高管理水平,为更多的学生服务,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专业学生。
通过现代化的光盘、图片,电脑仿真系统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光盘、浏览图片,参与电脑仿真系统的模拟管理、培训等,接近实际情况,提升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和多媒体投影系统以及信息采集、分析、输出系统,使参加实训的学生们可以在虚拟的旅游场景中,通过电脑操作在各种旅游景点、酒店等虚拟模型中,进行旅游、餐饮住宿,选择旅游路线、游览旅游景点。在虚拟的环境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导游词、参与酒店的接待、管理。“让学生在这些实训场所进入预先设定的角色,体验职业生活,在职业角色模拟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掌握技能仿真教学无论是‘从角色到理论’还是‘从理论到角色’,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及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更形象地理解专业名词、专业术语和旅游服务中必须掌握的各种技能。”[3] (P.659)
参考文献
[1]娇丽会,黄解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分析(以运城学院为例)[J].运 城学院学报,2009,(1).
篇4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经营日趋复杂,令从业者更加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因此对于以培训培养各行各业一线从业人员以及基层管理者为目标的高职高专来说,如何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不同行业的需求,将成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与本科培养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中职中专培养的技术人员不同,高职高专的工商管理相关专业一方面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一方面也希望帮助学生打下管理的基础,以便帮助其在就业后不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核心专业课上如何能够同时实现以上两个目标,成为了学校和教师们研究的关键。以笔者所在的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经过几年的探讨和研究之后,于2015年起在工商管理系下设的酒店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大一新生中实施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新的课程体系中,部分专业由笔者本人带头负责制定并执笔,在尝试更新实用课程的同时,将核心专业课改革成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即理论和实践在教学中同时进行、边讲边练,例如酒店管理专业中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物流管理专业中的《运输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等。既区别于本科的“讲”和中职中专的“练”,又区别于本校学生之前先结课再集中一个月实训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认可。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取得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创新和改进:
一、理论结合实际,注重技能培养
受在校期间成本和环境约束,多数高职院校配备的实训设备只能满足日常基本教学需要,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培养需求。在进行该项课程改革之后,授课教师不仅将过去“自导自演”的课堂教学更改为与学生互动、边讲边练的全新模式,更充分发挥了教具的分级指导作用。
如在酒店管理专业的《餐饮服务与管理》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在摆台的教学环节,教师先发放宴会摆台标准图示,以便学生直观地看到作业标准、细节以及成品效果图。第二步则是教师利用实物餐具进行现场摆台演示,分解动作、提示要点和难点。第三步请学生上台进行练习,其他学生进行观摩,从而发现初次摆台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进一步思索、探讨如何解决。第四步由教师为每位学生发放模拟餐具(塑料或纸制品),用于练习一个餐位的摆放顺序和掌握距离,既解决了集中实训时轮流使用餐桌、空闲时间太长的问题,又避免了学生怕打破餐具的拘束,以较少的成本和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餐具间微距离的把握。第五步则是利用实物陶瓷餐具和玻璃酒具摆十人宴会台、观摩与模拟餐具单独练习的同时进行,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分流,保证了人人有任务、处处有收获。
二、引入技能竞赛,提高操作要求
与各企业自定义的作业标准不同,在新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中,工商管理系创新引入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操作标准,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培养学生,希望以竞赛推动教学,以教学带动竞赛。
例如在酒店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配备尺子以测量微距离,不断找出差距予以改进,经过反复思索、探讨,到课程结束时已基本能达到技能大赛的标准。借助课程改革成果,在2016年4月举办的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赛)中,该专业选派的三名选手克服学校初次派对参赛零经验、经费不足的重重困难,凭借过硬的技术一举获得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受到主办方和其他院校的广泛关注。这令人惊叹的成绩,正是来源于课程的改革创新和教师的日常严格要求,而这样的成绩也可以被应用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帮助更多的学生有目标、有信心的成长进步、学习经验,也从侧面证实了本项教学改革的成功之处。
而在物流专业中,更是借鉴了之前参加自治区物流技能大赛的获奖经验,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充分利用该项资源开展校内物流技能比赛,督促学生练习、进步,也为未来参赛筛选素质高、技术硬的选手,可谓一举多得。
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整体素质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理论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在新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身边案例分析、场景模拟以及管理和个人素质提升等模块的加入,整体提高了学生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求职和就业。
比如不再单一采用众所熟知的经典案例,而是更多地结合实际,分析身边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与行业相关的案例,时效性更强,也更接地气,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
同时,工商管理相关专业不仅培养学生成为一线技能型人才,更希望他们能够在行业中尽快立足并闯出自己的天地,因此尝试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对个人素质提升的培养。除基本教养、文化和工作态度外,还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对工作后的自己进行角色定位,思考如何站在同事、领导、客户的角度和需求上考虑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在校期间的生活逐渐转变自己,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获得学生的认可后,再进一步引导他们思考自己想达到的职业目标,比如设想中年后的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职位以及薪酬,再搭建一步步实现目标的桥梁和计划,既为盲目的大学生活寻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又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好各种准备。而这其中,不可或缺的就是专业名称“工商管理”中的“管理”两个字了。在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之外,也为课程设定了第三条主线——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潜移默化引入的管理理念、案例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到管理在企业中所能起到的巨大作用,以及良好的管理能力将对自身职业发展贡献的力量,引发其学习、思考的兴趣,培养其不同的管理能力,或扬长,或补短。经过一系列努力,这一届的学生普遍更喜欢在课堂上分享新的经历和想法,并且能够对生活中出现的相关事件做出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做到了技能与管理并重。
四、突出实用目的,改革考核模式
课程改革中另一项创新就是摒弃了传统的笔试环节,将复习、考试转化为任务驱动的考核模式。通过学生抽取不同的考核主题,将本学期所学所练充分应用到任务中,从设计、筹备到技能展示、问题处理等一系列过程,直接考核学生在每个环节的能力和收获,再对最终结果予以评价。一方面在学期初就对学生造成了一定压力,促使其更用心的进行学习、练习,另一方面也比传统笔试更客观、全面、合理,更能从考核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指导,取得更好的反馈和效果。
总而言之,对高职工商管理相关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但由于实践过程目前只经过了一年多的检验,在未来对学生的培养和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才能紧跟相关行业的变化趋势,培养出更多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也能进一步促进专业的发展。
篇5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又称CBE课程模式,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我国,被称之为模块教学,对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对于一个职业院校的学生,我们要培养他成为具备从事某一特定的职业所必须的全部能力,还应该是其能够胜任职业的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的评估体系由“知识”“态度”“经验”“反馈”等要素构成。
二、职业学校《酒店管理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法传统
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要求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拥有综合的能力,对于酒店业来说就是要培养中高层次的管理型人才。而现在课堂上理论灌输还是占主导地位,因为大多数的职业院校受外界因素影响,对本校定位错误,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大中专院校相同,在因此在授课时就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很少能参与其中与老师共同探讨相关知识。即使有时可以一起对某一个案例进行探讨或情景再现、分析,也都是停留在表层,很少能进行深入的挖掘,探究根源。这样时间一长,我们发现学生的能力并没有真正的提高,反而慢慢的会失去兴趣与动力。同时我们还发现毕业后转行的学生很多,这样也就出现了酒店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象。事实上,酒店管理人才对能力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酒店管理教学应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酒店管理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从平时的酒店招聘条件中就会发现大多数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而我们也知道之所以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是因为有大量的实战经验的积累,还要懂得总结与反思。很多毕业生恰恰缺乏的就是实战的经验,以致使自己处在非常被动的位置。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能力与教学目标脱离
现在大多数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与大多数学校开设了酒店管理实训室供学生经常实训练习是分不开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校的教学实验设施、条件比较落后,有些学校的实训环节与具体的教学实践脱节,缺乏专业性的方法指导等方面。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既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又能有利于个人的发展,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今天的市场是存在多样性的,而酒店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又具有比较完善的制度,而职业院校的实验设备设施更新周期长,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起到现代化的示范作用。实训室的实训项目操作比较单一,缺乏研究性和创新性的项目,这对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非常不利,不符合酒店管理培养学生的要求,与最初的课程教学目标相脱离。
(三)职业课堂教学与行业实际脱节
现代酒店它以追求效率与质量为目的,要求将管理的理论运用到酒店的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有其自己的独特性,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的就是它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管理者有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对事件的预测力,还要有大局的眼光,而这些是在课堂教学中依靠教材和案例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深入到一线进行实践感受、总结、反思才会有所收获,要不然教学效果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三、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一)创新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标上,课堂以要职业能力为根本,密切联系社会现实,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职业院校与单位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双方建立着稳固、双赢的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给学生实践和展现自我的舞台。在教学内容上,注意结合实践教学,这样学生既理解了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技能,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增加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对知识的深入研究。
(二)以能力本位教学为目标,合理安排教学
职业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酒店管理基础》课程教学要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我们将一个学期18周的总课程,紧扣CBE教学目标做一个合理的分配,其中,10周用于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践,6周用于校外企业实训,同时实训期间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多个不同的实训项目,如前厅、餐厅和客房。另外两周可以考虑由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尝试其他的不同实践项目。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校内实训设施和场地相对缺乏的学校来说帮助很大。学生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将有新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在实际的操作中更容易发现问题,从而引发思考,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提高各项能力,从而达到学校为社会输送人才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作为酒店企业,它在与学校的合作过程中,也可以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发展自我,进一步的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设计适宜的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分可为三块:一为课堂实践教学;二为校内酒店实训室,如客房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咖啡制作等项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鼓励学生创新操作方法,要求她们在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面对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场合、不同档次酒店时,能够活学活用,具有创新精神;三为校外饭店企业实践,如:酒店的就餐人数减少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降低客人投诉的方法,预防酒店发生火灾等重大事故的方法等。而设计研究型实训项目的过程十分重要,它不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的积累,而是要融入酒店,以酒店一份子的身份参与到酒店企业经营管理中来。
(四)设计合理的CBE考核指标体系,检验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 实训教学模式 误区 选择 市场化运作
中职旅游专业有两个专业方向,即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服务类专业,他们的操作性与实践性都很强。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始至终必须贯穿以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为基础,专业实训与专业技能操作为重点的教学思路,打造技术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思想品德好的旅游人才是中职旅游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我执教旅游专业多年,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和专业教学及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粗浅地谈谈旅游专业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择的模式和如何与市场对接。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我从事旅游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多年,也经常到其他兄弟学校与同行相互交流吸取经验。但在交流探讨总结过程中,我发现旅游专业在实训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既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又不利于学生对技能的掌握与提高。在此我将它们归纳出来以求同行指正。
1.旅游管理专业某些实训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内容很多,如折花、托盘、斟酒、摆台、点菜、上菜、分菜、铺床、客房清扫等。专业老师如果不经常到饭店去了解实情,那我们的实训内容就会与现实脱节。我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传统的上菜、分菜、铺床、摆台实训同饭店现实工作有了很大的区别,学校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到了酒店不能马上投入工作,还需在酒店进行专门化方向培训以后才能上岗。这样既浪费了学校的资源,又增加了酒店的成本。因此,我们在实训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市场实际需要来确定实训内容。酒店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服务人才。而导游的模拟实训也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述能力和景点知识运用上,但在实际工作中,导游表现出来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导游员在导游前的准备工作,导游过程中的导游业务执行能力与处理突发事件的技能技巧和导游结束工作的实训都很缺乏。导游的能力距离旅行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2.旅游管理专业师生不能认真对待所有旅游实训项目。
很多旅游专业教师认为有些实训项目不重要,有些实训项目很重要。老师和学生对他们自认为重要的专业实训项目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练习并达到了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对他们自认为不重要的实训项目就加以轻视,对操作过程中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自然就降低了。其实这样的老师是不懂酒店管理的。在酒店,服务员的任何一个服务缺陷都有可能引起客人的投诉,一个很小的服务失误就有可能使客人改变对酒店的评价和印象。这正如业界所说100-1=0。在酒店任何服务员都应该掌握任何一项酒店服务专业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导游方向的人才培养也是如此,一名导游要掌握的技能有许多,任何一项技能只有在需要它的时候才会显示它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对待实训内容不能分彼此,对它们的重要性要同等看待,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旅游专业人才。
3.过于相信学生的自控能力,技能考核流于形式。
旅游专业由于许多技能需要多次重复练习,有些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以后就让学生自己练习,但是我们的学生相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自觉性非常差,只要老师有点疏忽,学生的实训效果将打折扣。事实上,某些专业教师过于相信学生的自觉性,而部分学生也善于在老师面前做样子。在实训过程中如果专业上课老师不严加督促而放任自流,那么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就无法掌握更谈不上提高和精通了,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外出实习前的结业技能考核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为了追求技能考核通过率,教师对学生的技能考核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样做的后果是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不受社会欢迎。
4.实训内容项目化专业程度不一。
旅游专业教师在授课或带学生实训时总是将实训内容分割开来,而没有将各个实训内容形成一个整体从而做成一个课程项目。如在学生的技能结业考核时要求学生模拟整个餐厅服务程序,从客人进餐厅就餐到客人就餐完毕离店的整个过程来作为技能考核,并考查学生对客人就餐时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如果客人满意则学生的考核就合格。导游技能考核也是如此,学生模拟导游带客人上车到某个旅游景点讲解完毕和导游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来作为技能考核,如果客人满意则导游考核合格。这种项目化的实训教学与考核与当今的旅游专业课程改革应该是相符合的。但事实上,很多学校的旅游专业并没有将实训内容项目化。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模式的选择
1.实训室模式。
实训室模式是旅游专业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模式,在专业指导教师的安排下,组织学生到实训室进行练习。在演练板上详细写清楚每一项技能的操作程序和细节要求注意事项,学生认真揣摩教师的演练过程并反复练习,在掌握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再创新。学校为旅游专业配备的实训室常见的有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前台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等。通过在学校实训室学习,学生能比较系统规范地掌握餐厅及宴会的服务程序与技巧,掌握酒店前厅及酒店客房对客服务工作的技能技巧与服务程序,通过模拟导游,对学生进行导游技能训练,掌握导游服务技巧。此种模式要求实训室设备齐全,设备设施与酒店相差无几。导游实训室的设施应该按实景比例缩小布置,尽可能符合真实性。
2.半脱产模式。
半脱产实践模式是对实训室模式的一种有力的补充。学生在求学过程中有的住在学校,有的由于离家较近而选择走读。有的悟性好接受能力强,老师所授知识不能满足这类学生的求知要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或老师应该满足这类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在不影响学校教学和学习的情况下一边读书一边实践实训。这种实训模式能以最快的速度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又能通过学生将各种反馈信息收集起来优化课堂,进一步提高理论课和实训课的效益。此种模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探究创新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半脱产模式也要求旅游专业教师或学校能给学生一个实践的场地,给学生一个专业能力练习的方向和目标,也要求老师能定期到学生实训的场地了解情况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假期打工模式。
学生每年有寒假和暑假两个长假,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旅游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假期到旅游企业打工锻炼充实自己。如学生可以到当地规模比较大的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进行锻炼。而假期也正是旅游企业的旺季,各家旅游企业大都缺乏人手,他们对旅游专业学生的到来基本上持欢迎态度。面对这样的机会,旅游专业学生应该大胆地到这些企业里去锻炼,通过这种短期工作,既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进一步熟悉和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技巧,又解决了旅游企业旺季时人手不够的问题,同时还获得了一定的报酬,使企业和学生双赢。
4.企业综合实习模式。
通过两年或两年半的学习,旅游专业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学校应该及时为学生提供舞台。在此之前,学校可以聘请旅游企业的领导来学校进行专业讲座,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就业形势、对旅游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未来发展前景,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行业竞争,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心理准备。学生到旅游企业实习,学校必然要为学生配备实习指导教师,协助企业共同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和工作学习,加强和企业的沟通及对学生的指导。在此过程中,学校必须为学生制订实习教学任务,找好实习基地。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协调沟通,完善对校外实习学生的管理,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配合企业做好宏观调控和监督,完成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
三、旅游专业实训模式市场化运作的几点思考
1.旅游专业实训模式市场化的前提条件。
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但它也是中职旅游专业今后发展的一个方向。学校将旅游专业和市场对接,旅游投资商和旅游企业与学校共同经营、共同管理旅游专业,使企业得到满意的人才,学校降低了教学成本赢得了社会声誉,而学生和家长又满意孩子的就业,真正实现了三赢的局面。旅游专业实训模式市场化的优势和前景是十分明显的,但是要将旅游专业成功引入市场机制还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比较发达。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行业,也是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说明旅游投资商的经营很成功,他们需要大量的各个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人才,其中最需要的就是中等旅游专业人才。毕竟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
(2)旅游企业重视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如此。旅行社、景点景区和酒店宾馆都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酒店宾馆员工的流动率很高,他们更需要具有真心、诚心、耐心的有敬业精神的员工。为了获得这样的员工,企业只有亲自参与专业建设,亲自参与旅游专业的教学与管理才能得到令自己非常满意的人才。
(3)旅游专业是当地的一个品牌。任何一种产品可以成为一个品牌产品,任何一个教育专业也可以在当地成为一个品牌专业。中职旅游专业只要在当地得到同行的认可得到社会的认可,那么它就是一个品牌专业。品牌专业的生源是充足的,在这个条件下,旅游投资商才会与学校合作,才会加大投资力度,实现校企共创旅游专业。
(4)学校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学校,是一个敢于创新敢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的学校。一个开放的学校敢于创新的学校是能够容纳一切新事物的出现的。学校也应该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深入了解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对旅游企业的进驻应该持积极的欢迎态度,尽可能满足企业合情合理的要求。学校也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合理使用企业投入的资金和设备设施,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企业对学生的关注,加强学生对旅游企业的认同感。
2.旅游专业实训模式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1)加强校企对话,将旅游企业的赞助资金和旅游企业提供的专业教学设备设施投入到日常的专业教学过程中,由企业派人定期监督检查教学资金和教学设备设施的使用情况,校企联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让旅游企业真正融入到旅游专业教学中来。
(2)旅游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旅游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根据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避免盲目地设置功能性不大的课程,从而降低学校教学成本,减轻学生不必要承担的学习压力,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丰富、实践操作能力强、思想品德高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3)对于一些专业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可以由旅游企业派遣企业的骨干力量到学校亲自示范或传授旅游企业某个岗位上的技能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和操作标准,并通过考核的方式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要求,避免企业的二次培训。
篇7
1.实践教学项目不足。
虽然高职高专的教育要求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50%,但高职院校由于师资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实践教学项目仅仅是在多媒体课室进行仿真模拟,简单的铺床和中西餐的摆台等简单项目操作培训,完全满足不了职业能力的培养,缺乏真实的场景和客户服务实训项目训练,缺少提高服务素质的技能项目训练,如咖啡烹制、调酒技能和茶艺等技能,缺失酒店管理督导技能的培养。
2.实践指导师资薄弱。
高校引进教师,往往把学历权重放得很高,相反降低对行业实践工作经验的要求。教师缺乏行业的实践感悟,无法很好地结合行业的人才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训模块,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而酒店的能工巧匠虽然拥有丰富的基层服务和管理经验,却由于缺乏高等教育的系统学习和教学经验不足等诸多限制,尚不能充分被高校的实践教学所用。
3.校内实训条件不足。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由于经费、场地等条件限制,校内实训基地仅仅拥有一间模拟客房和一个模拟餐厅,内有几张简单的床和餐桌,这样的实训条件,其规模、系统性和软硬件条件和真实环境相去甚远。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行业标准的熟悉。
4.校外顶岗实训效果差。
顶岗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却在实习后对行业产生了厌倦,不愿继续从事酒店行业,因为酒店为了降低培训成本,多安排学生在客房与餐饮等部门实习,学生的转岗要求,常常得不到满足;而酒店的前厅部、营销部、人力资源部等岗位,则很少安排实习学生。让学生产生了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能是做劳力的事情,无法从事劳心的体面工作,因此对行业产生怀疑。
二、南华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订单班”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校企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合作企业根据岗位操作能力要求,分别为学校提供校内实训室的相关设施设备和消耗品,并印上相应企业的标注,共同制定实训项目,提升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熟悉合作企业的设施设备的使用,缩短后期的校外顶岗实训的适应期,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同时也增加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2.科学配置实践教学内容。
通过调查与酒店管理专业相关企业的岗位(岗位群)的特点,结合不同“订单班”的培养要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合作企业的需要,实践教学总课时达到67%。其中如《前厅业务技能》、《客房业务技能》、《餐饮业务技能》等15门主干课程的课内实践课时全部达到60%或以上;每个学期安排一周综合实训,第四和第五学期安排一个月的阶段顶岗实训,第三和第六学期安排专业顶岗实训,合计800学时。通过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顶岗实践教学有效结合,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3.分段式实施实践教学。
积极推行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第一阶段:适应阶段,学生在签订“三方协议”后,由相应的企业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观摩学习,安排企业的兼职导师给学生介绍岗位技能的要求和演示操作规范。同时邀请企业兼职教师到校授课,将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实践育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认知专业,培养良好的专业心态,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第二阶段:学习阶段,理论联系实践,专任教师根据校企双方商定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及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与企业专家共同设计课程标准,开发虚拟流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分解工作任务,以项目或模块形式安排教学内容,于学期末的一周综合实训综合检验课内实践教学的效果。第三阶段:思考分析阶段,第三学期安排到各合作企业实施顶岗实训,企业指定安排实践教师,每位实践教师负责5~10名学生,负责与学校专业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熟练完成一线岗位的技能操作,训练学生对客服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销售技能,指引学生学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实训期间思考分析工作案例和疑难问题,在第四和第五学期的校内学习期间,与专任教师一同结合实践经验讨论、分析、解疑,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有效结合,缩短学生与行业人才规格需求的距离。第四阶段:研究阶段,这是综合实践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管理性技能,此阶段安排在第三学年寒假及第六学期,持续6-7个月时间。籍“订单班”的优势,合作企业在此阶段安排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顶岗实训,除了轮换不同的岗位实训以外,每月安排学生参加管理培训课和管理案例讨论课,组织学生参加企业的技能比赛,分批安排学生参加主管领班每天的工作例会,了解中基层管理人员工作内容及训练行动性管理能力;通过工作问题方案、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的拟写训练策略性管理能力。通过此阶段的实训,让学生深入了解酒店行业的发展前景,增加对行业认同感,真正成为酒店行业未来的管理人才。
4.完善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内容的配置和实训指导书。
根据企业的实践能力要求,校企共同探讨完成《餐饮业务技能》、《客房业务技能》、《前厅业务技能》、《会议接待实务》、《西餐烹饪》等课程实训指导书,并完成《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指导书》、《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训教学大纲》、《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指导书》等的编写工作,专兼职教师严格执行相关指引开展教学。
5.完善校企合作“订单班”的校外实践教学学习管理制度。
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制定《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训管理制度》、《实训指导老师职责及权利》、《顶岗实训作业制度》、《企业对顶岗实训生的管理制度》及《校企双方会议制度》,保障顶岗实训期间学生能有效理论联系实践学习,提升职业能力。保证实训期间指导老师、企业能够有效进行信息反馈及收集,及时解决实训期间的问题。
6.加强过程管理,完善实训考核体系。
实训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专业指导教师、岗位指导老师、部门管理者的实训鉴定占40%,学生每月作业及实习报告、毕业设计占50%,实训总结会汇报占10%,以此强化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每次阶段的顶岗实训考核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担任答辩评委,共同检验学生的实训效果,为完善校外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7.加强校企专兼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
针对企业实践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的各种优势和不足,有效地进行互补,校企共同培养。邀请企业的兼职教师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高职教师教育能力的培训和高职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探讨交流会及讲座,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定期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从事服务和管理工作,把握行业脉搏,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将最新的知识和理念传授给学生。“双管齐下”,加强校企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订单班”的实践教学质量。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旅游 高职教育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规划纲要》提出 “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 、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旅游专业必须为旅游行业输送具有最基层业务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成为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改革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高职实践教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认真学习,不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教学改革,并在校内鼓励专业老师成立相关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是笔者在参与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实习实训教学研究的课题中对实践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相关文件《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及高职院校评估工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职院都在积极主动地开展教学改革,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改革将日渐深入,尽管如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实施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没有完整的架构体系,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实践技能教学上,甚至被视为辅课程来设置,依附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虽然明确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但教学内容大多附属在理论教学系统上,缺乏实践教学体系自身的纵向连贯性和系统性;此外,部分实践教学仅仅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教学,根据理论教学的需求而设计,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环境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二)实践教学内容设置
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环节之一的实训,其实训课时在教学计划总课时中所占比例偏小,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发率较低。与此同时,高职旅游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大多局限于前厅、餐饮、客房等几个传统领域,而对于信息技术、财务管理、营养与烹饪操作等较高技术含量和管理层次的训练明显重视不足。此外,在实训课程内容安排上,由于对“满足社会、企业用人需要”的培养目标存在片面化、绝对化的理解,所以导致实训课程内容不够精炼实用、系统性和时效性差等现象。
(三)实践教学方法与过程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存在着教师说的多,示范演示少,学生听的多,积极动手操作少,文字图片展示多,多样化实物产品展示少,强调职业能力重要的多,对学生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进行培养的少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先讲解再练习”的传统教学流程过于简单。实训过程也过多地强调乏味的技能练习,只重视摆台、铺床等单一技能训练,忽视服务中学生对投诉等突况的应变能力训练,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明显不够。
(四)实践教学考核与反馈
实践教学过程中老师过于相信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得技能实践考核流于形式。旅游专业技能需要重复练习,但由于高职学生自觉性差,在实训过程中只要老师不严加督促,学生的实训效果将大打折扣。另外为了追求技能考核通过率,教师对学生的技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结果往往使考核流于形式。
除此之外,在实践教学考核过程中普遍存在考核标准模糊、笼统,缺少精细化和准确性,只有叙述性语言,没有量化性标准等问题。考核方法简单、评估和反馈方式评价片面。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笔试答卷的方法,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的理论考卷得分,缺少对学生的技能、创新等各方面综合评定成绩。考核结果一是过于注重教学结果评价,忽视教学过程评价;二是注重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情况评价,忽视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程度测评;三是重视可见技能考核结果,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运用的考查。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一)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现代旅游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现状,不仅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而且要重新制定各实践环节的教学要求、内容和方式方法,还要严格要求、强化管理、保证质量、真正发挥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建立起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入到课程教学和毕业实践学习之中,将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立体化,形成认知实践学习一课程模拟实践学习一毕业实践学习等全方位学习过程。
首先,认知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旅游专业的认知实训应分阶段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如从大一的简单参观、了解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到大三的根据一二年级学习所获取的知识与技能对所学专业岗位的认知。
其次,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训室,如语音室、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导游模拟实训室等。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践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
最后,有了上述认知实践和模拟实践,毕业实践就有了充分保障。旅游专业毕业实践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实习,能了解旅行社计调、接待、综合业务工作及基本带团规范服务流程等;二是酒店实习,能了解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三是旅游景区实习,能了解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
(二)设置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入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掌握必要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突出能力培养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首先在选课程内容时,以基础理论“必须和够用”为前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其次在实践教学的内容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按照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从职业岗位的实际出发来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和合理选择实践项目,同时将原分散在理论课中的单项实训和一些分散的实训课程统筹安排,优化整合。比如将客房管理、餐饮、前厅等三门课程的实验内容综合为酒店服务技能实训环节.这样不仅使实训学时数有所提高,还将酒店服务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便于学生对酒店服务技能的系统性学习。
(三)设计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应注意教学的艺术性和合理的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着该指导思想,在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演练操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情境模拟教学法,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旅游接待活动的真实场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把课程的知识点设置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 比如要学会辨认旅游团、学会处理前台突发事件、学会折三十款餐巾花等,使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娱乐学习相结合,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演练操作教学法,在课堂中现场示范各种服务技能,在学生掌握了新技能以后,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能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
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培养中,教师应研究如何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专业技能的思维能力。一般而言,课程实训教学过程是由课前编排、讲解演示、巡回指导,总结与反馈所组成。
首先,落实课前计划编排,结合实训教学大纲确定的实训要求和任务,合理的编排好学生实训课题,制定出合理的实训计划,编写详实的实训方案,做到有组织、有顺序的实训教学及管理,达到预期的技能实训效果。
其次,讲解演示过程中,要做到操作示范动作准确、规范,演示方法要科学严谨,可通过四步教学法强调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即讲解――示范――练习――跟踪。讲解,即讲解学习的必要性、学习目标和即将学到的知识;示范,即重复示范操作方法,解释操作标准和操作原因;练习,要求学生反复操作练习,边操作边讲解,考核学生理解程度;跟踪,即检查学生操作,观察学用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激励与指导学生。
再次,加强巡回指导,教师要注重巡查,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动作规范,操作程序合理。巡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维持好实训秩序,注意时刻提醒学生操作,加强实训管理。
最后,总结实际操作经验,及时反馈学习效果,找出学生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和讲解,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实训结果所规定的评估标准,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
(四)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与反馈
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采取多元化的评分方式,灵活、全面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情景操作,口试等方式。注重学生的平时考查和动态管理,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考核, 学生成绩应充分考虑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一方面要考虑实践及评价指标应该是学生必需应掌握或能够操作的、可观察到、可衡量的结果,另一方面要考虑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标准要求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并能应用于工作实践,因此,教学效果评价应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情况评价;其二是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认可程度测评。对高职学院的学生来讲,职业资格证的取得,是学生自身素质提高的需要,也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应将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与职业技能考证训练有机地融合起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实现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双证融通,走一条知识与能力并举的全新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刘庆.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几点思考.大众科技.2008,(9).
[3]谢旭阳,桂芳茹.职业教育中实训指导教师具备的业务知识和能力的探讨.甘肃科技.2011,(2).
篇9
1.职业道德素质比较薄弱。
酒店管理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及是否遵守纪律和讲究诚实守信对酒店建设和酒店形象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因而大多数酒店都比较看重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然而目前,很多毕业生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守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还比较薄弱,酒店中违约不讲诚信,或者眼高手低不踏实工作的的人员还时可见到。
2.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比较薄弱。
在一定的条件下,学历和职业技术资格证书是员工进入酒店的敲门砖,很多企业在选择人才时会比较重视毕业生的通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具备敬业、实干、肯干的人才十分难能可贵且非常看重当前,然而当前很多毕业生对酒店管理工作都不能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从基层做起。
3.通用能力。
大部分酒店都非常重视学生通用能力,尤其是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表达能力和交往和联系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这主要是因为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更强调的是动手操作性。然而目前,有部分毕业生还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眼高手低,不能放下架子,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工作,所以很多中小规模酒店跳槽情况普遍。
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现状与酒店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方面,酒店难以在人才市场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酒店管理效率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教学不符合酒店实际需要。
当前,酒店管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以书本为主,以理论讲解为重点。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导致现行酒店管理课程的体系结构变化和理论内容变化难以跟上急剧变化的市场发展,经常会出现所授知识与市场需要脱节的情况,学生所学的并不是酒店工作中实际能够用上的,最终造成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酒店工作需要。
2.校外实践工作与实际酒店工作存在差异。
当前,有部分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安排专业学生实习方面存在走过场、过于简单的问题。通常是在学生在校最后一年或半年将学生送往酒店进行实习。对酒店而言,实习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廉价劳动力,他们经常被安排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劳动强度大的工作岗位上开展工作。这种实习方式无法培养合格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学生校内实习情况也不容乐观,导致很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并没有得到相关经验。
3.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当前,很多酒店管理课程越来越关注学生专业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培养,但是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诸如价值观念、道德水准、意志品格、心理情感等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的培养。酒店管理业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酒店管理人才应该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也需要有较高的沟通、合作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市场导向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要改变以往酒店管理教学模式,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就需要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加强协调整合。
1.确立以市场为需求的教学目标。
酒店管理是一门交叉性学科,理论和实践不可偏废其一。酒店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一定时间的基层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实际技能操作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才能真正做好酒店管理工作。因此,酒店管理教学也应该确立以市场为需求的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业务素养,职业道德和管理素质为主要任务,培养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2.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适应社会需要的重点,学校应该在专业设置方面更加体现自己的特色,增强在专业方向方面的针对性和职业定向性。首先,学校应该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意识,采取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提升和改造传统专业,注意在进行专业调整的保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性。同时,还要通过设置复合型专业,解决好专业口径过窄的问题,使学生的就业适应面得到拓展。最后,在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营造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专业前景,随时对专业进行提升和改造,最终实现专业的与时具进。
3.建立科学的学科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着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酒店管理专业要立足特色,教出效果,办出生机与活力,就应该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研究市场。作为极具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专业,应该积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分离的状况,根据酒店管理用人的需要,围绕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重新设置课程。在课程设置中过程中,应该立足当前,兼顾长远,考虑到知识的广度与深度、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同时,还要突出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课教学。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需求,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
4.做好实践教学工作。
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评价人才素质高低的关键。酒店管理专业应该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做好实践教学工作。首先,应该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增加和配备新的设备设施。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尽可能与多家星级酒店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断开辟新的实习基地,真正实行教、学、做三者结合的教学。其次,要多开展项目教学,将酒店管理实训项目设为完整的训练单元,有目的地逐步推动项目实施,如客房做床、中餐摆台等,让学生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工作中。
5.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应通过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定职业技能的评价内容,并以此作为考试标准与考试内容,改革传统的考核方法,形成理论考试与实践结合,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笔试与口试职业素质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评价体系。其次,要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将课程形成性考试与总结性考试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及实训学习中的表现,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评价。
四、结语
篇10
虽然近年来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加大了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对实践教学进行优化,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当前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都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及目标,但是在实践教学上没有把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进行强调,还存在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计划不清晰的问题。比如,酒店岗位实践目标不够细化、实践教学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对应性不强、没有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及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过于强调服务技能而忽视管理技能的实践。
目前在大多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着“理论课学管理,实践课学操作”的现象,而且实践课上,教师基本上都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比如在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重视餐饮托盘、摆台、口布折花、斟酒、分汤等技能的训练,忽视作为一名餐饮部领班、主管应当具备的管理技能的训练,没有把管理技能作为学生实训和实习的主要内容,与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脱节。这种实践教学的安排,一方面造成学生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会让高职的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与中职生没有区别,都是学习“服务员”的工作,从而挫伤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甚至动摇学生的工作方向。
(三)缺乏严谨的考核机制。
当前,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着考核随意的现象,对实践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缺乏量化的考核,考核机制不够严谨。比如对于每周安排的“工学交替”的学生,由于酒店是临时用工,每次要的学生数量较多,酒店管理人员无法对每位学生的实践情况了解到位,只能凭印象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比较随意,学校无法判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实际提高程度,考核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另外,对于在酒店顶岗实习的学生,也只能从企业的角度对学生遵守实习纪律、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操作技能水平、人际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有个大致的了解,也缺乏一个量化的考核指标,考核机制还不够严谨、科学。
(四)实践指导不到位。
一方面,从专业教师来看,由于高职院校在引进教师时基本上要求是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含以上)学历、职称等条件,教师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缺乏酒店岗位的工作经验,特别是操作技能不强、对漏收账款和客人拒付账款等酒店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因此在指导学生实践时易出现指导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从企业指导教师来看,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学历低缺少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实习指导缺少灵活的方法,再加上由于酒店工作比较繁忙,企业指导教师无法及时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进行疏导和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所以也容易导致实践指导不到位的问题。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针对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工学并进”指的是针对学生岗位服务能力—基层管理能力—策划能力等职业技能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工学有机结合,学与工齐头并进,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和实践环节。具体来说,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建。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以培养面向酒店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体系目标体系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内容应由学校与酒店企业共同就服务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及工作标准要求进行研讨、确定,紧紧围绕酒店岗位服务能力—酒店基层管理能力—酒店策划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逐级提升来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涵盖酒店职业资格考证的内容,并通过工学有机结合、共同实施完成,实现理实一体化、校内外实训一体化。
(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包含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指的是为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配备的功能齐全的校内外实训条件,软件指的是“双师型”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结合队伍。
1.建立功能齐全、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实现酒店岗位服务能力—酒店基层管理能力—酒店策划能力等职业能力的逐级提升,在校内实训基地条件方面,应建设能满足酒店前厅、客房、餐饮、酒吧服务与管理等基本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训练的实训室及实训酒店,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完成基础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在以往的基地选择中很多院校都是选择跟星级酒店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类型比较单一、可提供的实习岗位较少,导致学生只能在一些服务岗位实践,轮岗机会较少。因此,在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方面,应选择档次较高、管理规范、要求严格、客源充足的本地及国际/国内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高档餐饮企业等酒店相关企业,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服务和管理岗位的实践机会,确保学生在良好的职业氛围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学校通过配备功能齐全、多元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来保障“工学并进”实践教学中各实训项目的有效组织与实施。
2.打造高素质“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要确保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有高素质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来组织实施。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有计划的、定期到国际/国内知名酒店集团从事服务与经营管理工作,掌握行业发展动向和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同时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还应至少熟练掌握一项酒店技术、拥有一本酒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理论过硬、技术过硬、指导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同时建立酒店及相关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优秀酒店企业的行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实践类课程的教学和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聘请酒店行业资深人士开设专题讲座、参与专业和课程改革与建设等工作,校企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
建立校内实训、工学交替、毕业顶岗实习三段式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加强学生实践信息的搜集和反馈,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校内实训以仿真模拟实训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为专业教师和学生,专业教师可以通过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仿真训练的过程、完成质量和效果通过量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学生也可根据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训练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工学交替以参加本地酒店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实践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为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其中企业兼职教师按照酒店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责任意识、业务能力、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方面采用量化指标进行评价,专业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参加工学交替的次数、态度(或者积极性)、实践总结、企业反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毕业顶岗实习以参加国际/国内酒店及相关企业综合实践为主,考核评价的主体也是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以企业兼职教师的评价为主。
(五)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工学并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