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11:2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贸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块;专业能力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2
一、专业描述
本文所指的市场营销专业特指中等职业技术类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主要为16至18岁年龄段的学生。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为超市、连锁店、各类专卖店、便利店等商贸零售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强专业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
专业能力:1.商品推销能力;2.顾客沟通能力;3.客户管理能力;4.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手绘POP能力;6.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9.营销策划能力;10.销售管理能力;11.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就业方向:1超市、连锁专卖店店员;2超市、连锁店管理人员、店长等;3商贸企业业务员、业务经理;4市场调查公司业务员、业务经理;5销售公司业务员、业务经理。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应该围绕专业培养能力来进行,根据如前所述的十二项营销专业能力相对应设置的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十门等:
店铺业务、营销基础、营销实训室实训、销售实务、客户管理、商务文案写作、企业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合同实操等。
各专业课程对应教学主要内容及能力培养目标如表1:
(一)各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以把这些专业能力分为为直观动手能力类别和系统思考类别。前者包括:1.商品推销能力;2.顾客沟通能力;3.客户管理能力;4.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手绘POP能力;6.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后者包括9.营销策划能力;10.销售管理能力;11.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也可以根据能力培养的难易程度分为容易、较难、很难三个层次。
容易的有:1.商品推销能力;2.顾客沟通能力;3.客户管理能力;4.卖场布置与商品陈列能力;5.手绘POP能力。较难的有:6.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7.商务文案写作能力;8.商品采购与商贸谈判能力;9.营销策划能力。很难的有;10.销售管理能力;11.销售团队建设能力;12.企业内部组织协调与企业管理能力;13.营销案例分析能力与营销手段组合应用能力。
(二)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各专业课程分别有侧重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见表1;课程学习先后的安排就根据能力培养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安排顺序可见表1。在第一学期学习《店铺业务》和《营销基础》,第二学期学习《销售实务》《客户管理》《商务文案写作》, 第三学期学习《企业管理》《营销策划》《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合同实操》,第四学期学习《营销战略》《员工管理》《网店创业》《沟通与团队管理》。
科任老师在课程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讲授知识点的重复,这时候老师应该注意能力培养的侧重点。如《销售实务》和《客户管理》这两门课,讲授的时候都必然会触及到顾客沟通,讲授《销售实务》 时应侧重培训学生顾客异议的处理技巧,而讲授《客户管理》时应主要培训学生对于顾客需求的了解、顾客心理活动变化的把握等。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每门课程都有自己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的侧重,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把课程之间分裂开来,要把营销能力的培养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主张运用任务引领式的,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应用到好几个能力和好多方面的知识。比如在《营销策划》的课程教学中,给学生布置某超市举办6周年店庆促销活动的任务后。学生要完成此任务,首先要进行市场调研、然后拟出促销方案、进行促销活动预算、最后总结促销效果。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运用到营销手段的组合、市场调查的能力、团队的分工协作、促销文案的撰写等等。科任老师应能先预见到这些问题,提醒学生并预备好相应的营销案例或者材料,帮助学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对学生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所掌握的知识和表现出的技能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成绩的认定。
三、专业课程教学如何实现相应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根据表1我们可清晰看到各专业课程与专业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相对应的关系,但是困难之处在于科任老师如何才能在课程教学中实现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经过我校多年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摸索,我们总结出以下经验:
第一,学校要运用专项实训建设经费为学生建立一个专业的营销实训平台,形式可以是实训超市、实训专卖店、实训便利店等,也可以是校企合作的形式。如我校建立的营销实训室,它是在营销专业老师指导安排下,营销专业学生具体实操进行运营的实体超市。既要实现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的展开,同时也要求实现整体的经济效益。在为学校师生提供日常商品销售服务的同时,学生也通过系列营销工作和营销活动培养出相关的营销专业能力。营销实训室下设销售部、采购部、仓管部、策划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网络部等八个营销职能部门,每个部门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制定出相关的工作职责和技能标准,进入营销实训室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流水作业,在每个工作岗位的学习工作考核合格后再轮换其它岗位,专业老师对学生在各个岗位的工作学习结合相关的专业课程给出成绩的评定和学分的换算。最后汇总成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这个环节的关键点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然后对接营销实训室各工作岗位的实习工作经历。比如《店铺业务》课程中的商品陈列内容,科任老师在讲授完商品陈列的专业知识后,布置学生到营销超市的理货工作岗位上做2天的商品陈列工作,学生在实习工作中来完成老师布置学习任务,老师再根据他的工作成绩和表现进行成绩评价和学分认定。这样就实现了专业教学内容和实习工作的结合。我们要求各科任老师都要把自己专业课程的教学与营销实训工作实现有效的结合。
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与营销实训超市对应的工作岗位和职能见表2:
第二,要十分重视教材的选用与教学材料库的准备。学校组织营销专业老师针对每一门专业课程都要精选教材,最好是组织老师联系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教材。我校在2007-2009年组织编写了市场营销系列教材,并已经交付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今后将进一步完善营销专业教材体系。
除了精选教材外,整个营销团队的老师还要负责搜集整理营销专业学习的材料(如案例、学生课业、各种表格、策划书、总结等等)。材料的来源主要有3个方面。首先主要是来源于社会上商贸企业实际上应用的营销资料,这方面资料的搜集存在一定的困难。但通过校企合作和企业公开的资料可搜集到一大部分。其次是历年学生所做的课业,科任老师选出其中的优秀作品和典型案例充实到教学材料库中。
第三,要做好营销各项专业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学分的考核工作。学校在制定营销各项专业能力的标准时,先要深入到商贸企业尤其是超市连锁专卖企业进行调研,充分了解到企业实际运作过程中各个具体的营销岗位对工作能力的要求。根据这些了解到的信息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能力标准。我校先后深入到东莞大新商贸公司、东莞嘉荣百货公司、沃尔玛好又多连锁超市等企业进行考察。
现试行的能力标准见表3:
四、结语
市场营销专业是讲求应用性与实战性的专业,但目前在国内多数院校开办的市场营销专业都偏重于理论教学,这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符,更与市场营销专业的能力培养目标不符,造成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跟社会上的商贸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节。中等职业教育出来的营销专业学生实操技能较差,应用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就业的严峻形势,市场营销专业日渐萎缩。然而,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却日益扩大。巨大的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方式不适应之间的矛盾显现出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朝着体现职业岗位性与实践应用能力相融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剑锋.团队与个人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
[2]樊福生.店铺经营实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10.
[3]钟淑云.销售业务[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4]邬金涛.客户关系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5]杨小芳.关于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06).
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研究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常州地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常州市“十二五”规划把经济国际化作为发展战略之一,提出要提升发展商贸流通业,建设富有特色的区域性生产业基地、物流商贸基地,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业务。为了应对国际竞争, 企业越来越重视引进有英语基础的一专多能人才, 与商贸专业结合紧密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优势已日渐凸显。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针对区域经济特色,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市场调研,分析人才的需求变化,剖析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制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从实践来看,大学、高职、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侧重点是有所差异的。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更偏重英语能力的培养,中职商务英语更重视专业能力的训练,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更重视英语和专业能力的综合提升。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进“厚英语基础、通商贸理论、重实践能力”的专业建设思路,将企业需求、学生需要、学校培养三个方面有机结合,立足于“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相符合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掌握必需的英语能力、商务知识、综合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熟悉国际商务知识与业务,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国际贸易单证制作、文秘、营销等外经贸行业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构建了“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英语和商贸作为两个基础核心,围绕两个核心,提高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并在能力提升过程中加强英语和技能的结合,强调英语和商贸的两个核心作用,突出外语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双能特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分年级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
“双核双能”是指“英语+商贸”的双核心和“外语能力+专业技能”的双能力,是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开展市场调研,分析人才的需求变化,剖析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和工作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层级递进”是指分年级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一年级,重点打好英语基础,侧重英语口语提高,结合到企业参观,初步认知国际商贸理论,树立职业意识;二年级,重点掌握国际商贸理论和专业技能,通过校内外实训熟悉业务流程,掌握专业核心技能并提高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确定职业方向;三年级,通过到企业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岗位适应能力,逐步形成职业能力。
“工学结合”是指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学资源,学校与企业双向介入,通过学校实训室实训、校企合作的校内企业实践、企业实习就业等形式,采用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多种途径,将学校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实践锻炼有机结合,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坚持“宽基础、重特色”的原则,围绕“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依据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设计符合多个职业岗位的课程,构建“课证融通、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在掌握较宽的商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针对国际商务助理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方向的特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核心能力,形成知识能力要求,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和英语考级内容融入课程,探索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课程化,开发项目课程,构建既满足岗位技能要求又符合考证要求的课程体系。实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理实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改革与实施
依据“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实施校企“双导师制”。创新教学方法,借助教学资源库、现代信息化手段,推进信息化进课堂,深入开展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将课堂学习与网络学习有机结合,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拓宽教学渠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将考核评价融入教学中,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用多样化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
3.校内外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根据“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建设规划,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训室建设体现产教融合、学做一体的建设思路,采用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设备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工学交替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实践基地成为融学术交流、教学实训、商务休闲、教师办公、学生活动、创新创业为一体的开放式、现代化、多功能实训基地,成为学校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区。
4.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实施
依据“双核双能、层级递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依托行业、企业、学校合作平台,三方共同培养人才,根据专业特点实施联合订单培养。在行业协会指导下,由核心合作企业牵头,分别汇集多家企业需求,确定招生规模,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培养。学校负责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理论和实践的初步结合,基本满足岗位需求。企业负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要不断深化总结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规律,形成有效推进校企合作不断深入的长效机制。
5.“双师素质、双能结构”的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篇3
多元互动是两上或两个以上的单位、部门或环节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所形成的相互启发、支持、促进的合作关系。人才的培养不是单一的行为,它是多方参与、多环节渗透、多维空间支持、多维度发展的动态过程。“多元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整合专业资源,通过培养主体如政校企多元互动、实践场地线下与线上互动、校内与校外联合等,形成动态协同的机制和模式,促进专业人才培养。
2、多元互动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2.1模拟训练与专业实训相结合
市场营销或电子商务专业经常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锻炼学生技能,如市场调研、促销方案撰写等。这种方式在获取感性知识阶段能够方便学生从宏观上认识事物的本质。在理性知识阶段则需要学生开展相应的实操,通过工作岗位认识工作过程,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开展商务活动。这可以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单位得到锻炼。因此,模拟训练和专业实训在教学过程中均要开展,而且是由浅入深地开展,达到虚实结合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这其实就是职教中要求都的“教学做一体化”。宋建军教授在最近发表的论文中提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育人就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为人才培养根本要求,作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实践育人就是要坚持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本文觉得应该围绕以下两方面来落实:从外部环境看,为了不让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社会脱节,需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的培养;从内部环境看,教师要转化观念,形成“教学做养一体化”的思想导向,开展教学时才能融合理论和实践,使得理论实践一体化、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相融合。
2.3从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
吴全全教授谈职业教育的跨界思考时提到,工学结合应该是把“工”(即工作过程)和“学”(即学习过程)进行集成与融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必须关注工作规律与学习规律的融合。因此,应该通过对已有的或即将产生的相关职业进行分析,融合到课程改革中,界定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并进行培养。因此,在广泛教研的基础上,确定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分析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2.4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都积极投身到O2O的大潮中,构建线上购物线下取货、线上付费线下消费的网购模式,从而让线上线下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对传统营销和现代商务的知识进行较好掌握的基础上,应该学习新的技术、新的工具、了解新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端的新应用,把线上知识和线下知识有效进行融合。除了以上四点,还要注意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结合、商务为主技术为辅等基本原则。作为商贸类专业,我们将学生的定位是服务型人才而非技术性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技术够用即可。
3、多元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体现
3.1培养主体多元互动
我院从2011年开始与广州市科信局、广州凯迪网络、从化润至园企业等一起开展政校企合作。政府统筹资源,起到引导和推动作用,以提升广州北部贫困镇发展能力、增加农民家庭收入为目的,推动企业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服务地方经济。通过搭建政校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大学生爱心创业基地,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推广从化农产品。这种模式由于政府的搭桥牵线,使得校企双方获得更多的资源,合作能够形成深层的产学研关系,为本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提供了实训岗位和参与实战的平台。还与淘宝大学签订合作基地协议,使用淘大提供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授课;同时与菜鸟网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天猫校园服务站,提供物流服务。
3.2实训场地多元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了多个学生实训场所。有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如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立品公司和大学生创业基地、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基地、校园电子商务平台——校园集市平台。校外如顶岗实习的企业和C2C电子商务平台等。营销推广平台有微博、微信、论坛等。学生需要在多个实训场地、多个实训平台递进式开展或同步开展不同的实训。学生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结合课程项目进行实战,通过团队合作,开展营销策划和经营活动。
3.3实训角色多元互动
创业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多重工作岗位的轮岗。如在实体店实训,这个实体店中对应岗位有采购、策划、销售、门店管理等。开展网上实训如淘宝实训时,线上岗位有网店美工、网店运营、网店推广和网店客服,还有物流配送等。学生通过岗位锻炼,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融合线上线下知识,有选择性的深入学习和发展,为以后择业做足准备。
3.4创业教育多元互动
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电子商务,作为商贸类专业,专业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创业教育。高职教育实施创业教育,并非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去创业或者毕业后马上自主创业,而是重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胆识以及敢于创造、创新的创业精神,同时对有创业意向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加强创业技能的训练。如无门店练摊、淘宝开店、微信开店等。无门店练摊是指学生有货源,没有传统的销售门店,通过校园练摊、微信推广、校园平台推广等方式开展创业活动。创业教育通过讲座、比赛、课程、实训等多种途径进行渗透。针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专业每年都要举办一次校园展销会和网上创业大赛。通过实战比拼的赛事形式考核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
4、多元互动实践教学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多元互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这个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它可以形成跨专业培养的思路,进一步推广到物流人才、外贸人才的相关商贸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商贸类专业虽然在人才定位、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都不同,但人才对经济环境的认识是一致的,只要在实践内容上做针对性的选择,这个实践教学模式就可以推广到同类专业中。
4.1经济环境认识的一致性
商贸类专业的学生同处一个年代,对宏观经济环境的认识是一样的。需要了解国家的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政、市场形势等。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职业岗位群,但要求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基础能力是一致的。因此在大前提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接近的。因此,在实践教学设计上有可借鉴、可通用的地方。
4.2实践内容开展的针对性
在企业转型升级的形势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管学生从事内贸工作还是外贸工作。不管是客服还是策划岗位,能力培养应该实实在在地“做”出来,而不是通过学出来的。只有先把简单的商务交易流程处理好,才有可能去适应将来更复杂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商贸类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在同样的实践教学平台上各有侧重点即可。
4.3商务平台选择的区别性
既然是立体开放的实践教学模式,就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内贸相关专业的同学侧重淘宝平台的实训,外贸相关专业的同学可以延伸到敦煌网、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等电商平台上实训。这些商务活动都与物流有密切关系,物流专业学生也可以加入到这个实训当中。所以这个平台基本上可以涵盖多个专业的实践要求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带着跨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思路,可以将现有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延伸成具有专业群发展功能、产教结合、资源共享的平台。体现课堂与基地合一、教学内容与生产任务合一。最终体现实践的职业性和真实性。
5、总结
篇4
针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践导向下的训练绩效差的问题,依据调查了解和教学总结,以工学结合为宗旨,从课程整体设计,立体实训教学,能力目标达成三方面入手,探讨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立体商务“实境”,使学生沉浸在真实的商务氛围中,通过参入,操作以便能更直接,真实,完全地适应未来的工作氛围,内容并获取岗位知识、技能。
【关键词】
高职教学;商务英语;立体实训;实境耦合
1 引言
商务英语在高职或本科院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或者一门核心课程,旨在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注重吸收其他学科理论尤其是经济贸易等知识技能的综合叉学科。从语言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中的一种,也称为特殊用途英语,而非普通英语(EGP)。从这个意义上说,商务英语就是从事或即将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士所要学习和掌握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商务英语承担着为各类企业输送有关商贸,涉外岗位基层管理者的重任。
据教育部16号文件指示,如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如火如荼开展。有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目前商务类毕业生缺少的4个项目(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外语水平)中认为缺少合理的岗位知识技能的比例最高达56%。由此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这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的理念来指导教学,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凸显高职高专的“学以致用”本质,培养出适应市场岗位群需求的技能应用型人才。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把商务英语作为商贸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而开设的课程教学问题。笔者基于充分了解及多年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心得,结合多家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和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明确指出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论文重点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商务英语的实践教学内涵和深化实训容量,实施新的沉浸式立体实训教学,引进或修正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材,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的立体商务“实境”,在突破传统的角色模拟情景教学活动的局限性,在实践中尝开展“实境耦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朱节光,2008)。“实境耦合”并非简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它特别强调校内外训教环境的“实境”,从而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岗位操作实训立体统一,真正培养商务类的应用型人才,飞越学校与岗位之间长久以来固存的难以逾越的学而无用的障碍。
2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商务英语课程教学基本内涵要求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该是以商务为本,英语为语言载体,综合经贸多种知识的一门课程。不能为学英语而学习,成为英语专业的翻版,而要学会如何更好地用英语成功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英语为辅则不应过分强调语言的内部机制学习,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语言基础上。当然,也要重视这方面的基本功,只是这种在语言能力上花费时间的机会成本不应过高,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应该定位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超越“语言能力”的束缚,走向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一一交际能力的培养(张慧,2005)。所以商务英语的教学要以商务为纲,英语为语言媒介来开展。
2.2 基本现状
理论上而言,我们乃至整个社会都已意识到,高职教育应遵行“学以致用”的根本原则。而现阶段,商务英语教学实际上还是老旧地在课堂上培养语言技能,间或采用语言情景下模拟训练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而学生商务实践动手能力却十分差。基本现状归纳如下:
(1)课程设置仍停留在“英语+商务”的阶段且侧重英语而非商务。英语专业课累加商务理论课,不整合,不设实务,应试多多;学生累且没有亲身实践商务活动,踏上工作岗位后对实际工作内容一无所知。学生又往往持“证”如单证员,跟单员等证书却不具际技能。
(2)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低。常言道,教师一桶水授生一捧水。言外之意是说,教商务英语的教师,自身懂英语,但是未必懂商务,故教之不详。合格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通英语晓商务且有实际从业经验,方可教出合格的商务人才。
(3)实习实训内容空泛,流于形式。许多高职院校为应付评估,或者是出于其他一些原因,象征性的与一些商家或企业签署空头协议,建立实训基地,实习实训也是走走过场,敷衍了事。个别院校的智能仿真实验室更是摆设。结果是培养了一大批只能纸上谈兵却手脑麻木的的毕业生,背离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4)符合高职商务英语应用人才培养的教材亟待出笼。各类商务英语教材玲琅满目而以高职能力为本位的综合训练为内涵的教材却没有。
2.3 解决存在问题的突破口及对策
鉴于以上现状,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为重要切入点,竭力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校企融合、课程改革等方面的活动,通过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有效的进行应用能力的培育。工科类院校当然比较顺利实现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但是对于文经管尤其是贸易类如商务英语而言,工学结合的模式基本难以企及或不可能深入开展,也不可能订单式培养。目前我们任教的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是在教室中进行,与岗位,市场环境相差太远,教与学基本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其不足是显而易见的,要突破固有的局限,笔者认为首先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主导教学改革。其突破点和对策有:
(1)把握高职教育的本质,立足区域经济特点,确立培养目标为通实务的复合型商务人才。以笔者所在的浙江省为例,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十一五”期间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若干意见》(浙教高教[2007]188号)文件,在丰厚的外经贸需求土壤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准确定位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技能目标,培养外语强,商务技能强,上岗后融入性强,知识技能应用力好的商务英语高职生。
(2)教学中重知识,但更重实务训练,要以各种有效的立体训练带动商务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夯实外经贸的外语知识基础,然后以从语言技能的模拟商务情景训练转向有目标的以实际产品为轴线的立体商务实务训练。这一环节是人才质量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要紧密渗入岗位能力训练,让学生从晓理论到基本熟悉主要商品的专业知识,课堂训练、实习实训实时进行,让学生对专业指向的岗位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沉浸式立体式训练,基本实现毕业后在行业上岗独立操作。这就是说商务英语的学生不仅要懂点英语还要熟练地以英语为载体进行商务活动,摒弃入世后在岗位上仍需较长时间的艰辛的训练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笔者思考的有效教学模式也就是“实境耦合”的立体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3 突破性的商务英语“实境耦合”教学模式的构建
3.1 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理念及原则
依据教育部16号文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深深体察到,高职的教育必须走职业技能优势化发展,知识能力为岗位应用服务的基本路线。在充分了解现状和学习工学结合等高职教改模式理论的基础上,从商务英语课程个体特征出发,首先是认同并且很大程度上接纳工科类“工学结合”的模式,尝试企业经营内容进教学内容,坚持语言和商贸理论为基础,侧重商务实践教学的开拓,突破传统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商务情景模拟实训,把企业,岗位,教学内容纳入到整体设计中,实行学工贸融为一体的立体实训模式,既所谓的“实境耦合”教学模式。其根本理念为“学以致用,应用导学,氛围熏陶,技能为本”十六个字。
3.2 “实境耦合”教学模式的内涵建设
首先,该教学模式尝试以大量的真实商务活动和情景下的知识技能融合性的训练。依托课程整体设计,较大程度地剥离了理论教材,采用仿真加真实情景下的系统训练为方式的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商务英语知识向商务英语能力进行转换和实际应用能力。从教学内容上来说,课程设置划分为三个模块:语言基础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商务应用能力模块。三个模块呈递进式推进。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评价或衡量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标准就是看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处理并解决问题。因此,课堂内校园内实训基地内无时不有学生参入的真实活动如English Party或者English Corner,以及营销实训,专业展销会等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同时积极促进社会性和岗位活动的参入度的提高。
其次,根据课程设计方案,引进或编写学工贸融合,产品导向项目活动为基础的大量融入实训的新教材。如设想“Trade Fair”这一模块设14课时,其中4课时用于课内教学,2课时用于模拟展会,2课时用于网上填写参展申请表和网上资料搜索,6课时用于实地参展,在这一模块中,实训实践环节所占比例高达70%。
再次,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安排上,教、学、做融为一体,师生企业员工兼具一身,教室,贸易公司,实习基地协作进校园。设想我们以纺织品为主要产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以某纺织品公司外贸业务员的身份参与整个外贸出口业务流程,突出职业岗位能力的内涵,同时,基地公司在专业教研组设置分公司办公场地,师生依托公司商务平台以实训项目为内容真正融入到现实的商贸活动中,实现教学-商贸-产品服务一体化的课程开发与人才培养。
当然教师应该注重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下一步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作好铺垫。口语实践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要顺利地使学生从单向表达向双向交流过渡,并成为商务活动的主体,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教师或学校则最大程度的创造模拟环境或真实环境,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企业活动企业专家时时地进“教室”,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真实的商务活动开展高度融合,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最后,我们应在核心部位既教学实训环节做到如下几点:1)单项实训过渡到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某一岗位的需要而进行的某一项技能的训练;2)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相结合。课内实训指的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如示范演示、学生模仿练习。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习得基本的语言技能技巧和问题处理方法。课外实训指的是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独立进行的商务实训;3)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融合。尤其是我们要将校内与校外实训结合起来,把学生组织起来,到工厂、企业、外贸进出口公司、银行、码头去参观,也可以请那里的有关人员、专家来校讲学,使学生对于商贸活动有个更加直观的了解。还要企业活动进校园,学生学习进企业,参与环境下的岗位事务。这些活动要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使学生们把注意力都放在情景下应用技能上,从而实现以语言为翼的实际应用能力的积极培养,有效弥补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重语言轻实践,重模仿轻融入的劣势,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尝试“实境耦合”的教学模式。
4 结语
实境耦合式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不仅优化了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机制,更使实训具有实际可操作管理性;它证实了文经管类专业借鉴工学结合经验的可行性。商务英语课程应该而且必须走出三尺讲坛为中心的教室,把教,学,做融为一体,在单纯的情景模仿上深化到专业框架下以市场为导向的特定产品或服务为人才群的特定应用型经贸人才培养模式。真正把文科经贸领域的人才培养成好“技师—熟练商务师”,毕业即成为经贸领域直接上岗的应用型人才。
毋庸置疑,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坚信,凭着众多的商务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求索和共同努力,我国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一定会赶上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水平,培养出一批批真正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来。
参考文献:
[1]谭惠娟.商务英语教学与功能法教学[A].外国语学院学报[M].1999.6
[2]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
[3]]杨盛林.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3).
[4]陈勇,肖云南.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念及教学目标确立问题[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106.
[5]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教师素质调查报告———商务英语理论与实践[C].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6]张慧.“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情景的模拟[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1).
[7]侯云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7,(04).
[8]郑淑媛,郑辉英.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探讨与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9]牛节光.学院“实境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发展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2).
[10]基于能力、面向岗位群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辽宁高职学报,2009,11(2).
(注:本文荣获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09年年会交流论文三等奖)
篇5
关键词:VBSE平台;教学现状;改进
1VBSE平台的介绍及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影响
1.1VBSE教学平台及相关实训介绍
VBSE全称既是虚拟商业社会模拟,真实的环境搭建与虚拟的实习业务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实训仿真系统及实训平台,为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贸易与营销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生,甚至是包括计算机、电子商务等其他专业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让学生置身于相对仿真的环境中,在学习中就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工作岗位的具体事务、体验社会组织结构的异同,接触实际的经济业务。在虚拟商业社会平台中,一共有108个不同的专业岗位,从公司总经理到行政助理,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专员到商贸业的市场专员,从银行的柜员到政府部门公务员,从物流企业的员工到服务公司的员工,这里不仅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设置的岗位及经济业务也和现代商业社会非常贴合。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顶岗实习的各专业本科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体验基于岗位的业务决策、理解岗位绩效、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并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建设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也对学习的实验类教学设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及实验室设施成为搭建VBSE平台的第一步。
1.2VBSE对传统实验实训课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传统经管类实验实训课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根据教师所安排好的实验实训课进程,学生在实验室中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实训任务,少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会计专业实训类课程为例,由于会计类专业课难度较大,在实验实训课教学时,教师仍然会利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进行课程内容及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完成讲解后再开展有关实训项目。每一次的实训步骤和实训内容是严格制定好的,优点是能够明确实验教学任务、学生按规定好的步骤完成,课堂实训的内容针对性也较强。而在其他的会计类实验实训课程中,例如会计电算化、ERP实训以教会学生使用会计软件并完成相应的经济业务的处理为主要教学目标,仍然仍以教师讲解为主,这种灌输型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甚微。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中,开展实训对于学生而言操作VBSE的软件相对而言很简单,软件界面设备清晰、易操作,相当于很多企业的OA办公系统。在进行实训之前,最要重要的工作是理解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中制造业、商贸业、工贸业等核心企业以及服务公司、物流公司等企业的经营规则,在实训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业务流程。因此在VBSE虚拟仿真实训的课题,是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必须充分发挥好主观能动性,才能够将自己的“公司”经营好,自己“公司”或“部门”的“业务”处理好。在这样的实验实训课堂,教师也不再是主要“讲解者”,而是“引导者”,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降低虚拟商业社会中,教师要熟悉实训过程,并且善于把握实训节奏;另外,跨专业综合实训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悉该软件的运行及经营规则,还要具备会计、税务、国际贸易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
1.3VBSE对传统实验实训课教学方式考评方式的影响
传统经管类实验实训课最终的考评成绩主要以学生所上交的实训材料及实训过程中实验实训任务的完成度、实验成果为主要依据,以湖南文理学院会计专业手工实训课为例,最终成绩平时成绩占比30%,做账材料占比50%,实训报告占比20%。VBSE课题颠覆了传统课题的教学方式,考察方式的设计更为复杂化,不能简单地以最终上交的实训材料及相关的实验实训成果为主要依据,应该采用更贴近社会企业对实力资源的考核方式。
2湖南文理学院VBSE实训开展现状及改进
2.1已有序开展多轮“虚拟商业社会”实训课程
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于2018年建设了虚拟仿真是实验室,实验室共有500多平方米,空间布置主要采用分组的形式,一个组就代表一个企业,每个企业设有企业管理部、营销部、生产计划部、仓储部、采购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又有不同岗位,并配备了良好的硬件设置,为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已经安排顶岗实习,除了国际经济与贸易、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还接纳了其他学院、其他专业的学生实习,未来VBSE也会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将会有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综合实训中来。
2.2VBSE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首先,应尽快实现跨专业的融合;为了方便课程的安排、协调专业课程及专业教师相关的教学任务,湖南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VBSE跨专业仿真实训课程是分专业来进行的,按照专业依次完成实训任务,并没有交叉进行,没有真正做到“跨专业”综合实训。其次,教学安排还有待改进;本学院在开展的VBSE课程,每个专业实训的时长为两周。主要包括组建团队、起初建账、固定经营与自主经营四个阶段,其中穿插CEO竞选,企业文化建设评比,心理素质测试等环节;第一周进行的CEO选举实习动员,CEO选举、招聘、团队组建、现场招聘,制作海报,领取办公用品,工作交接,文化建设,期初建账检查、第一阶段测试等教学活动都较为简单,且现有的教学安排较为拖沓,会造成部分学生实习工作任务较忙,而另一部分学生实训任务轻松,出现无事可做的情况,部分实训任务建议缩减为1天进行,实训第2天可开展固定经营,固定经营为期2天,自主经营可适当地增加教学课时数。
3推动VBSE实训课程发展的改革建议
3.1教学目标重新定位
VBSE课程可以使参加该实训的学生感知企业内外部组织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及组织关系,是认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传统课题目标核心知识掌握的侧重点不同,VBSE实训课程的目标侧重于提升学生时间操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与综合决策能力,需要从以上几个方面重新定位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
3.2VBSE教学的重新设计
VBSE相关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是既能够充分发挥的VBSE平台的价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经管类专业课程带来的优势,又能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性格优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经管类专业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本学院已有的专业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在实训时若是能够让这几个专业的学生同时参与进来,则在每一次在开展VBSE实训时也更能够发挥虚拟商业社会的虚拟仿真功能,真正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间的业务交流。因此,在进行VBSE跨专业模拟实训时,应首先在经管学院内部实现五个专业交叉实训,即在每一次实训中既有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又有管理类专业学生,才能既充分发挥的VBSE平台的价值,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经管类专业课程带来的优势,又能让学生在虚拟商业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3考评方式的变革
VBSE课题颠覆了传统课题的教学方式,考察方式的设计也应该更贴近社会企业对实力资源的考核方式,让学生不仅仅从教学上全方位的感受企业的真实业务,也从考察方式上感受到真实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应设计更为全方位反映学生能力的考评体系。以下VBSE实训课程考评方式的设计,主要有个5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测评成绩、签到成绩、经营成绩、自评成绩、互评成绩,相对于传统的实验实训课程的考评方式更为复杂。
3.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完善
VBSE系统的高仿真业务及资料,对肩负引导的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专业上要求教师建立备跨专业、跨领域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结构体系中包括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专业学科),教学中要求教师具备出色的课程组织能力,实践中要求教师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的能力,因从从专业提升、教学提升、企业实践等方面去提升VBSE教师的综合教学与组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肖俊,李岚,马勇.基于VBSE平台搭建管理会计实训教学模块的构思[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2):58-6.
[2]李江南,周琳佳.VBSE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昌吉学院经济管理系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9,(03):76-81.
篇6
关键词 经管类高职;多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42-05
收稿日期:2014-03-21
作者简介:叶剑明(1969- ),男,四川中江人,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实训中心主任,副教授。
经管类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针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参与社会顶岗实习面临的困境和校内实训偏重静态综合实训的现状,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打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开发并组织开展了多专业融合、多组织对抗、多岗位协同和高仿真运营的多专业综合实训,探索出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基本内涵
多专业综合实训,又称为跨专业综合实训,是在对典型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现有社会工作实际,将工作上相互联系的多个专业实训内容、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训生态系统。模拟现实社会经济环境和职场工作环境,按照现实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在其中仿真企业运营管理和模拟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和熟悉职业工作岗位、企业、行业和社会[1]。遵循“将社会搬进校园”的理念,模拟真实商业社会,建立制造企业、贸易公司、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税务局、工商局、新闻中心等高仿真的“微型经济社会”,构建一个高度仿真的商业生态环境(Business Eco-System,BES)。
二、多专业综合实训的设计思路
(一)基于现实环境搭建仿真职场工作的实训环境
近似真实的职场工作环境能使学生较快融入职场工作,较快进行角色转换。多专业综合实训设计在一个高度仿真商业社会环境的实训基地中开展,根据实训内容,基地按照实训主体单位的性质分设了政务服务区、市场服务区、现代服务业区、金融服务区、商贸服务业区和制造业办公区等功能区。每个功能区内设置有若干实训主体单位,每个主体单位均按照实际工作环境布局并配置各种办公设备、常用办公用品用具,以及常用办公软件,如税务软件、银行对公业务系统、ERP管理软件等,借助这些真实的办公和管理软件,学生实训时可按实际工作流程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从而实现实训环境与职场工作环境的一致。
(二)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实训平台
多专业综合实训涉及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供应链过程中的政务服务、市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行业,为便于实训组织和管理,应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多专业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借鉴模拟商业战争的设计思路,其作用可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实训业务的发生器。学生实训产生的经济业务主要在该平台中产生,如实训的材料采购业务,在系统中模拟建立一个商品交易平台,不同商家、不同商品的供应信息,企业要采购材料,可在商品交易平台中采购订货。二是实训进度的控制器。多专业综合实训模拟一定期间的经营活动(一般为两年),在实训时,需要明确告知各个单位业务发生的时间,通过实训平台,可以进行时间的调整和转换,教师可以控制不同经营期的时间变化。三是实训资源的集成器。多专业综合实训涉及若干实训资源,如国家财税金融政策、企业管理制度、票据等,借助实训平台,将各种资源集成在平台中,学生在平台中查阅、调用各种资源,以提高实训效率。
(三)基于职业工作岗位设置实训岗位
为了提高实训岗位与就业岗位的一致性,提高专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在实训岗位设计时,应首先对学校各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群进行调查和分析,确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根据现实社会企业运作实际,设计实训主体单位和实训岗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在开展实训时,设置了10种类型30家实训单位,分别是制造企业、贸易公司(客户和供应商)、综合服务公司、商业银行、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会计师事务所、管委会和新闻媒体机构等,这些实训主体单位再根据现实职场岗位设置情况分设若干典型岗位,实训岗位与现实职业工作岗位实现对接。
(四)基于职业岗位标准开发实训课程
实训内容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核心。多专业综合实训面向所有财经类专业,涵盖领域宽、内容多,为提高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设计实训内容时,首先要分析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职业能力及就业岗位群,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典型就业岗位。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查阅和行业企业专家访谈,梳理出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标准设计和开发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包括行政、人力资源、财务、采购、仓储、生产、市场、销售、物流、税务、工商、银行、审计等。为使实训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在设计实训内容和流程时,应根据实际工作中的业务运行规律创设各种业务往来,包括主体单位与主体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主体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业务往来。同时,实训内容以及完成这些实训任务所采用的凭证账表等完全按实际工作设计,学生在实训中要自己完成这些业务,培养其职业素质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五)基于现实业务产生机制触发产生经济业务
目前,大多数财经类专业实训项目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数据是静态的,基本固定不变。而现实生活中,经济业务的产生是在市场条件下,根据企业经营决策后由职员的执行而产生的,是触发式的、动态的。多专业综合实训借鉴了现实生活中经济业务的产生机制,事先给出市场规则和企业经营规则,所有经济业务的产生都是由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工作实际决定的。以制造企业为例,企业决定以销定产或以产定销,企业通过商业谈判、招投标或者电子商务竟单等方式获得产品销售订单,根据销售订单组织产品销售,根据生产能力组织产品生产,根据生产需要进行材料采购等。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到货款结算,就会与银行发生往来,从而产生银行结算业务;涉及到税款缴纳,就会与税务机关发生往来,从而产生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业务。采用这种机制产生的实训业务非常鲜活、高度逼真,所有的业务流程、单据传递等都严格遵从实际工作规范和要求执行。实训中,学生运作团队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判断和决策,学生个体在业务活动中要进行大量的交流与协商,与做实际工作几乎一致。
三、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实施
(一)教学安排
学时安排。多专业综合实训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运用课程,应安排在学生离开学校参加顶岗实习前的这一学期。如三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第六学期离开学校参加顶岗实习,则将该课程安排在第五学期。根据实训的难度和深度,实训时间应连续两周以上。
实训班级及人数。多专业综合实训模拟的商业社会涉及多个方面,从专业对口的角度来看,同时参与实训的专业要尽可能多一些,如实训时,有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税收、金融、审计等专业的学生一起参与实训,效果是最好的。但在实际开展实训时,由于场地和专业的限制,很难做到这么多专业的学生同时参与实训,为此,各个学校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每轮实训安排七个班,每轮实训学生人数在380人左右,有效地利用了资源,提高了实训指导效果。
实训师资队伍。多专业综合实训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而且是模拟现实企业经营,按现实职业岗位的规范和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扎实的理论功底,还必须熟悉企业真实的业务操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训指导团队应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涵盖实训涉及的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作管理、财务管理、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等各个专业领域。
(二)实训前准备
实训教学设计。开展多专业综合实训时,每轮参与实训的学生专业可能不同,实训学生人数不固定,而且实训期间还可能遇到法定假日等特殊情况。在实训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包括对实训实体单位设置、实训岗位设置、实训内容和要求、实训进度等作出调整,形成可执行的实训教学计划,使每一位参与实训指导的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实训场地准备。在每次开展实训前,需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实训场地进行检查,包括检查计算机、打印机是否完好,网络是否通畅,每个工位上的办公桌椅有无问题,每家单位的组织机构牌是否到位等,确保学生进入到实训岗位后能顺利开展实训。
实训材料准备。开展多专业综合实训需要的材料主要包括各种办公用品用具、实训指导书、实训单证照表、实际工作的填写票样、制度样本等。在每次开展实训前,需要结合实训单位和机构的设置情况,逐项检查各种材料是否准备到位,数量是否充足。
实训平台准备。每次实训前,应提前测试实训平台运行状况,确保平台运行稳定的情况下,按照事先拟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参数调整,根据教务管理的要求,在系统中录入实训单位、实训人员等相关信息。
(三)实训组织
实训动员。实训前,应把当期实训的学生集中起来,召开动员会。动员会上,主要向参与实训的学生介绍什么是多专业综合实训,为什么要开展多专业综合实训,实训的内容是什么,怎样组织和开展实训等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实训的目的与要求,实训组织架构及基本流程等,为正式开展实训奠定基础。
团队组建。多专业综合实训是团体综合实训项目,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协作配合完成实训任务。参与实训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他们必须加入到各个实训主体单位中。实训团队组建可采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方式,由指导教师对自愿接受挑战的学生进行面试,招聘单位负责人,各单位负责人再根据本单位的工作需要,招聘本单位的职员。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依据自己的特长、就业意愿应聘在相应单位和岗位工作,打破专业限制,提高竞争氛围和真实性。
岗前培训。在进行业务运作前,应对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岗前培训是针对各业务岗进行的业务培训,是分块进行的,属于集中指导,操作性和指导性强。比如,实训中会涉及到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等税收业务,在实训前,将应聘到税务局的学生和在企业将从事税收相关业务的学生全部集中起来,由教师讲解相关业务内容、工作流程、相关要求和操作要点,并现场模拟演练,使他们了解税收相关工作,为后面顺利开展实训奠定基础。
业务运作。实训开展时,应聘到企业各岗位的学生按照现实企业各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和要求,按照事先拟定的业务规则完成相关工作。作为为企业经营服务的工商、税务、银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管委会和新闻中心,在做好单位内部管理的同时,一方面,为企业提供窗口服务,确保实训顺利开展;另一方面,作为业务指导和监督部门,还要对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和督查企业业务开展是否合法、是否合规,确保实训的严肃性。
(四)实训管理
多专业综合实训的特点之一是学生根据业务分工完成本岗位工作任务,如果某岗位不能完成任务,势必对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造成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单位的效能。所以,多专业综合实训提倡学生自我管理。除了学生自我管理以外,实训指导教师和管委会也承担实训管理职责。
多专业综合实训中,教师既是实训的组织者,又是实训指导者,还是实训的管理者。在实训运行过程中,指导教师既按照业务指导分工对相关岗位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同时又要按照行政管辖权对分管的实训单位进行日常管理,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实训任务,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非业务问题。
管委会领导下的单位负责人制是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一种实训管理模式,该模式借鉴了我国很多工业园区采用的行政主导型管理模式。在该模式下,管委会履行政府职能,负责园区工作的统筹协调、政策、经济数据公布、安排实训进度和提出实训要求、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企业的环境卫生和出勤等。各实训主体单位受管委会的统一管理,单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的日常运作与管理,包括团队建设与管理、企业文化建设、日常行政管理、经营运作管理等。这样既减轻了教师指导压力,还使整个实训组织更加真实,且充满活力。
(五)实训总结
实训结束时,学生需要完成实训资料整理、实训考核和实训总结三项工作。实训资料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完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按照文档管理的规范要求,对自己实训期间的各种工作文档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编制目录,装订成册。整理实训资料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装订实训资料可作为学生实训成果进行展示。
实训考核是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之一。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学生的实训情况,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尝试采用社会考核方式,遵循“四结合”原则,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部门及服务单位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系统评价与人工评价相结合。考核评价指标包括过程评价、业绩评价、企业与周边服务业之间的评价、单位内部360°评价、管委会评价等方面,形成“静态+动态”的全方位评价体系。
实训总结是实训的最后一个环节,包括单位内部总结和全体学生集中总结。单位内部总结主要由单位负责人发起,单位内部每个成员将总结的内容以PPT形式呈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实训内容、实训收获和体会,最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全体学生集中总结以召开总结大会的方式呈现,包括各个单位实训心得分享、优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等环节构成。至此,实训工作全面结束。
四、多专业综合实训的创新
(一)多专业融合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培养目标,但多专业综合实训的教学活动不指向某一个专业,而是关注行业、企业、岗位、任务的工作过程的训练,是多个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实训任务。这些实训任务从专业角度看,又分属不同的专业领域。通过实训,学生既要求体验环境,又要求完成决策,同时还要求执行各种经营管理岗位的任务。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都可以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达到决策、执行、体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目标[2]。
(二)多组织对抗
多专业综合实训是在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涉及到若干不同类型的组织,各种类型的组织又可以设定多个相同性质的单位,如多个从事制造业的企业,多个贸易公司,多个会计师事务所,等等。同类型组织之间处于同一市场条件下,就形成了激烈竞争的关系。由于竞争关系的存在,每位团队成员都希望自己的团队在竞争中取胜,于是团队的潜能被最大化的激发[3]。实训时可通过各种类型的指标对企业进行考核评价,激励每一位参训学生及其团队发挥最大的“潜能”。
(三)多岗位协同
多专业综合实训是分团队进行的综合性实训,工作中各个岗位之间由于存在业务联系,学生在不同组织、不同岗位上既相对独立,又要协调配合完成工作任务。这既表现在同一单位内部各个岗位之间需要协同配合,也表现在本单位各岗位与外单位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配合。通过多专业综合实训,学生既可以体验到单位内部各岗位之间的业务联系,又可以体验到本单位与外部各单位的协作关系,使学生学会正确面对和处理不同人员、不同岗位、不同部门和不同单位之间的相关关系,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目的。
(四)高仿真运营
多专业综合实训从工作场景、机构设置、业务流程、市场环境、实训用品用具等多个方面全景仿真,为学生提供了制造、商贸、市场服务、政务服务等多种形态的仿真组织,每个组织中提炼典型的职能部门和主要的工作岗位[4],实训学生按照现代企业运作和管理模式模拟企业经营,按照现代企业运作规范和岗位职业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充分体验现代企业运作流程,感知职业岗位核心工作任务和工作规范。
多专业综合实训作为经管类高职院校一种全新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依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开发基于真实岗位的多专业综合实训项目,将是今后经管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探索和创新的一个方向[5]。
参考文献:
[1]叶剑明,等.多专业综合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2][4][5]李高伟,叶剑明.财经类高职院校“多专业综合实训”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39-42.
[3]吴燕.“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3(9):86-88.
A Probe into Comprehensive Multi-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By Vocational Colleges of Econom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YE Jian-ming
(Sichu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Sichuan 610101, China)
篇7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已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且办得红红火火。而许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为了生存先挂牌招生,其教学计划却未经过调研制定的,或将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照搬过来用。部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专业实训实习管理不到位,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最终导致办学质量不佳等问题。电子商务专业应为地方经济服务,只有将电子商务本土化,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内涵溶于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才能办好电子商务专业。笔者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积累有一定的专业建设经验,试以我校如何进行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为例进行探讨,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办于2000年,专业建设从零开始,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注意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的技能型人才。以培养目标为依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走向一条科学办学的道路。
一、 明确培养目标
在开展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面向制造业、商品流通业、服务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在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从事企业电子营销、客户服务、网站建设维护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技能应用型中初级专门人才。相对应的职业能力有:掌握市场营销、财务、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能够熟练地利用Internet获取商务信息并进行信息处理;具有商品推销与广告策划的能力;能够进行网上交易、网下服务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维护。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建立高水平、示范性“双师型”队伍是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办学的内涵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专业课教师28人;高级教师16名,中级教师16人。外聘教师3人,占专业教师比例为11.1 %;“双师型”教师19人,占专业教师比例为76%;专任教师学历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我校电子商务专任教师创新创优意识强,教学水平高,能胜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90%以上专业教师能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有一定的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能力;每人每年能够坚持撰写两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以科研促教改、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2.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素质。学校制定了教师长、中、短期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培养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三年,学校选送该专业教师63人次参加国际、国内各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师资培训;同时派出专业教师42人次分赴本地知名企业事业单位学习实践。
三、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走内涵发展之路
1.科学制定实施性教学方案
本专业针对每届新入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调研及论证的结果,认真制定年度实施性教学方案,使教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市场。专业实施性专业教学方案以《广西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性教学方案》中的《电子商务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知识水平,结合专业面向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设置课程,整合知识内容,突出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
2.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
探索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 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方式,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程介入“2+1” 的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学生校内两年学习和企业一年实习两个阶段的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培养的方式。在整个三年学习时间内,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断线。整个过程采取分段教学、模块训练型课程模式,逐渐由基础向专业发展,它分为基础课程学习、专业学习、专长学习、企业跟岗、顶岗实习四个层面。在与企业共同确定岗位核心能力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实现岗位核心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和支撑课程及相关课程,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即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术课程模块、企业运营课程模块、职业发展课程模块。根据国际职业教育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教学一体化的方法。
3.课程实施重成效
课程设计充分体现实践性。一方面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另一方面优化组合实践性教学课程。专业技能训练围绕本专业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同时提供各种机会让在校学生有深入社会、了解现实、接受锻炼、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每年分层次组织学生参加比赛。校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技能节活动,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以赛代练,以练促学,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形成浓厚的学习风气。
四、加强实训实习教学管理
(一)实训制度与实训设施。职业教育中关键是实训教学,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教学强调以企业需求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这样才能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人才。目前,本专业的实训设施齐全,拥有商贸自治区示范性校内实训基地1个,“十二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此外,我校是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职业资格鉴定培训点,学生可在本校实训基地参加电子商务员、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级操作员的职业资格考试。本专业的实训室设备完好,实训场地能满足学生实训工位的要求。
(二)加强实训教学管理。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专业教师编撰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指导书,做到实训有计划、有总结,实训结果有检查、有评价。科学的实训教学管理机制保证了实训教学的落实,学生技能水平很快得到提升。
(三)注重实践体验,完善教学实习管理
1.教学实习管理规范化。专业部负责安排教学实习,做到实习前有计划、有动员、有协议、签订安全责任状;实习中做好过程的督促检查与管理记录;实习后及时总结与评定,使学生实习管理规范化。
2.强化实习与教学的联系和互补。要求学生每月回校报到一次,带回在企业实习期间学到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全专业师生面前进行演示并讲解,通过交流学习,使本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断增强更新,做到实习与教学相结合。
四、 多元化、深层次地推进校企合作进程
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建立起长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的合作方式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集团化办学、实训基地共建共赢、职业资格认证、校企合作项目开发、学生实习就业接收等。
1.与企业密切合作办学
先后与区内外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及真实工作过程,推进校企合作进程,创新“校企双向全程介入2+1”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
2.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与多家知名商贸企业和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协议,满足了学生实训的需求,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为企业培养了充足的后备人才。
3.校企双方共同进行专业建设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以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研讨会主要任务是研讨专业建设,整合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方法等。
多年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结下了累累硕果:近三年,学生在参加各级各类的技能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1人次,获自治区级以上奖励13人次。2012年该专业学生参加2012年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广西赛区总决赛获团体三等奖;参加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获得三等奖。目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的四个重点支持专业建设之一,形成了以其为核心,带动物流服务与管理、会计、房地产营销与管理等专业和谐发展的专业群。电子商务招生就业进出两旺,毕业生分布在区内外及南宁市100多家商业、贸易、物流服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经管类专业 实践教学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基金项目:2015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构建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为例》和2015年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构建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对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涉及多个方面,在评价模型建设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综合考虑实践教学系统的基础投入条件、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过程执行与控制、实践教学成果四个方面因素,通过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构建出民办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最终的教学质量与上述四项因素成正相关,四项因素对综合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通过德尔菲法,综合8名专家意见分别确定四项因素的影响权重,构建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为:
PTQ:实践教学质量 DI:教学基础投入
MI: 教学管理投入 AI:教学过程投入
O: 实践教学成果
1.实践教学基础投入
在经管类实践教学工作中,教学质量与实践教学基础投入存在直接关系。实践教学基础投入主要评价基本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室与实训设备投入、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内容。经管类实践教学活动对实验室与实训设备仪器的需求重点在于软件支持与硬件结合,软件的投入需要重点考虑软件设备与本专业的契合度,确保软件的使用对本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升。同时,经管类实践教学的实验实训设备的完好性、生均数量等因素对实践教学质量存在影响。
2.实践教学管理投入
在教学基础投入的基础上,经管类实践教学工作的质量需要专业与课程建设的规范性与职业导向性为保障。一般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投入包括专业与课程建设,实践活动教学计划与总结,对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需综合考虑二者的现有水平。首先,经管类专业的设置应当具有职业导向性,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应与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相适应;其次,课程的建设应在保障基本理论的理解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体系相对合理,课内课外实训比例科学。实践教学计划与总结的完备性、合理性是对经管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另一因素。实践教学计划,标准的大纲是保证实践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的基础,实践教学课程标准,课程大纲与计划的规范性,严谨性对最终实践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3.实践教学过程投入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另一评价要素是教学过程投入,主要是针对教学执行过程的监控及教师教学指导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是否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计划时间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实践教学的流程是否规范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最终的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中的指导准备情况,实践教学指导态度、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实践教学背景材料与内容的更新、践教学执行过程中的把控等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最直接手段,所以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应当对教学指导的相关问题进行考核评价。
4.实践教学成果
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投入、管理投入与过程投入综合发挥作用,目的是产出质量较高的实践教学成果,实践教学成果的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与社会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可以通过学生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实践后的总结情况考察,结合学生实践出勤情况,学生自我总结与评价。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评价因素由多级指标体系构成,对每一个因素的评价需要进一步细分指标体系,通过每一个指标体系的评分加权综合为各因素的评价得分。四个评价因子的计算方法为:
其中:
DI:实践教学基础投入;MI:实践教学管理投入;AI:实践教学过程投入;
O:实践教学成果。
μi:第i个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影响的权重
wij:第j个三级指标对第i个二级指标影响权重
Di:实践教学基础投入第i个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个数
Mi:实践教学管理投入第i个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个数
Ai:实践教学过程投入第i个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个数
Oi:实践教学成果第i个二级指标下三级指标个数
dij、mij、aij、oij分别为实践教学基础投入、实践教学管理投入、实践教学过程投入和实践教学成果下第i个二级指标下第j个三级指标的得分平均值
应用上述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可以针对现状对教学基础投入、教学管理投入、教学过程投入和教学成果四个方面评价出某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但缺乏具体的对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发现及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依据SEVRQUAL模型的基本差距分析思想,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差距分析来发现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因此对于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差距分析来进一步研究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问题与根源,为提出完善教学质量的建议提供依据。
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差距分析应当从投入与产出的差距考量,按照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方式,实践教学投入分为三大部分,即基础投入、管理投入和过程投入,在三项投入的基础上得到一个产出,即教学成果。针对每一项投入的得分与产出的评价得分进行差距分析,可以看出实践教学质量的损失是主要来源于何处。为了避免不同学校与专业的数据本身存在差异,可以用基础投入损失率、管理投入损失率和过程投入损失率来衡量各项投入的损失情况,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RLDI:基础投入损失率
RLMI:管理投入损失率
RLAI:过程投入损失率
对三个投入损失率的计算与评价可以发现实践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源,基础投入损失率高则说明实践基础投入的运用不到位,资金、设备等投入没有得到较好的应用,同样可以分析管理投入损失率和过程投入损失率。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因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各评价要素(1级指标)属于定性指标,需要进行定量化处理,且个要素含义较深,需要进一步分解细化。本文通过分析法进行指标体系初选,利用德尔菲法综合专家意见结合指标筛选矩阵进行指标筛选。咨询8位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建立重要性与必要性指标选择矩阵,通过指标筛选矩阵与德尔菲法的应用,本文最终确定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5个。
由于各个指标对评价对象的影响程度不同,需要对模型评价体系中的指标进行权重配置,本文采用1―9标度AHP分析法,运行yaahp6.0软件进行指标权重确定。对于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中的比较重要性取值采用专家综合意见法获取。在yaahp6.0软件中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层次结构模型,进而在判断矩阵中输入专家收集的比较重要性数据,运行软件后得到各层次指标体系的判断矩阵。经检验,各判断矩阵一致性比率CR均小于0.1,则说明各判断矩阵合理,其最大特征向量中的值即为对应指标的权重。
通过AHP分析与软件运行,最终得到经管类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各级指标的权重,见上表。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模型在运行时,首先应当针对35个三级指标进行定性问卷设计,将35个三级指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表述,备选评价结果定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和差五个等级。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与收集,问卷筛选与处理。将定性评价语言转变为定量评价数据,转化方法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评分分别为100、75、50、25和0分。
参考文献:
[1]李培敬:《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7期。
[2]杨恩芹:《浅谈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建设》,《高等农业教育》1995年第5期。
[3]李友俊、关欣、汤凤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
篇9
[关键词]物流技能大赛;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
一、举行物流技能大赛的作用
物流职业技能大赛好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物流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比赛中的技能标准、对选手的操作要求和职业素养的要求都指导着专业课程的教学。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一般是提供一个具体的情境,要求团队或是个人根据工作任务处理,考查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大赛考验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习情境或是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相关的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工学结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切实地把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物流核心岗位工作标准和流程通过大赛引进课堂中来,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服务为本、吃苦耐劳、认真细致的职业理念,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学生择业、就业、创业。这就要求学校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技能大赛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把大赛流程的单项分散到各项目的教学中
比赛要从平时的教学抓起,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技能水平和指导方法。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可以从比赛中体现出来,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理论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样有助于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大赛促进了课程的实践教学,原来课程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讲授为主,现在是真正的理实一体,学生动手,自我学习为主,还课堂给学生。课堂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二)以技能竞赛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绝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初中教育阶段中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传统观念中,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失败者,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是智力、能力很差。相反有些学生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很优秀,只是开窍较晚。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分组竞赛的机制,鼓励人人都参与、人人有事做,从而调动大家学习的兴趣。在竞赛中,学生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增强自信,更好实现团队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工作任务,将心思用在学习上,而不是睡觉或是玩手机。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教师动起来。把竞赛机制引入日常教学,这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三)以技能为本位,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依照全国物流技能大赛比赛方案和技术标准,在仓储管理实务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训教学,按照学习情境把大赛流程分拆成单项在各项目总进行实训,在课程最后设置综合流程实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因为技能本身是企业需要的,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仓储管理实务有6个学分,共计108课时。教学改革以前理论课时72课时、实践课时36课时。教学改革以后,理论课时36课时、实践课时72课时。在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实践教学,以技能为本位,大大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
对当地知名物流企业典型岗位进行工作流程分析、岗位主要任务分析和市场调研,以物流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标准,构建项目化、能力递进式的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改革,以仓储配送实训室、百韵超市和苏旅财—苏汽校园快递超市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发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采用行动参与式、模拟式、体验式和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针对岗位、流程、任务的实践,达到将企业搬进课堂,按照企业岗位设置任务的目的,实现校企、产教、工学的结合,对专业核心课程实训学时占总课时60%以上,并聘请中外运、苏汽集团等企业的专家根据实际仓储作业流程共同编写教学资料。通过把物流技能大赛引入仓储管理实务的课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制订入库作业计划、商品养护计划、库存管理控制计划、盘点作业计划、出库作业计划。在仓储的过程中,学生能合理地选择和使用装卸搬运设备,会操作软件,完成货物的入库展业、在库管理、出库展业并能对工作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结合技能大赛内容,将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项目,具体内容如下表。通过技能大赛在仓储管理实务课程中的运用,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利用各种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能立足专业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通过把技能大赛引入到仓储管理实务的课程改革中来,对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仓储管理实务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很大的改变,大大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林.高职物流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通性研究[J].物流科技,2014(10).
[2]朱红梅.基于技能大赛的物流专业教学改革[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1).
[3]任凤香.基于物流技能大赛导向的高职类“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研究[J].中国市场,2016(28).
[4]尚书山.基于物流技能大赛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科教导刊,2013(1).
[5]孙统超,陆永健,殷琴.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2).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联姻;意义;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231-01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曾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国家教育部已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把过去那种案例教学的模式,改变成为间接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教学模式的转变呢?实践表明,校企联姻是一条必经之路。
一、校企“联姻”的必要性和意义
社会转型要求在我们高职学校商贸旅游专业在培养模式上由传统的学校为主转向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合作的模式;在教学内容上,由偏重理论知识转向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从重视学科性与专业性的教学内容转向注重实践、将学校的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的转型。
校企“联姻”有利于的发展。商贸旅游专业要发展,就必须要适应就业市场、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把教育教学和技术推广、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加大商贸旅游专业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商贸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进入用人单位能够直接上岗。工学结合一方面使教学更加适于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尽快提高教学质量和劳动者素质,使学生学到职业有关的实践课程,以及获得有关的工作经验。学生毕业时,就已做好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准备,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另外,商贸旅游的业务也是一种科研资源,企业不仅可以为师生们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而且还为师生的教科研提供了调查研究的环境。
校企“联姻”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高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强调了学生的实习、实训,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这种有的放矢的办学方式从根本上适应经济增长需求。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有利于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或结构调整,进行人才培养,让学校成为企业发展的“蓄水池”。合作办学成为学生创造了理论结合实际的良好学习条件,也便于企业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和择优录用。
总之,校企“联姻”打破了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作为成功的职业院校的重要成功经验,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借鉴。
二、如何开展校企联姻活动
明白了校企联姻的必要性和意义,接下来我们就该思考如何开展校企联姻活动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找什么样的企业进行联姻?所谓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即便联姻,对我们的教学以及专业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的促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找到与本专业涉及的业务范围相吻合或者相接近的企业进行联姻活动。就我们商贸旅游专业而言,我们就必须找那些商贸旅游为核心工作的企业合作,比如商贸公司、旅游公司、旅行社等等。
有了正确的合作方向,接下来就是要与企业洽谈合作方式与细节。不要认为企业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联姻,因为现在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我们商贸旅游这个专业,你想到的企业,别的院校也会想到的,而企业的承受能力(或者容纳空间)往往是有限的,当他们难以同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学校开展合作的时候,那么捷足先登者就会独占鳌头,后来者就只能退避三舍另找头绪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在前面,抢占先机,看准了,就要主动而及时地与企业主动沟通,达成意向性协议,然后逐步落实相关条款,以期实现校企联姻的最佳状态,取得双赢的合作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进行合作。所谓的走出去,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到企业去见习,让企业的师傅们以师带徒的方式,带着我们的学生进行实践;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在企业兼职,成为该公司的准员工,与正式员工们一起工作,共同学习,这样,学生们还没毕业,就已经知道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内容,更利于他们更快更好地找到工作,融入社会,成为有用之才。比如我们商贸专业的学生,他们平时在校掌握的只有书本上理论知识,遇到正真的专业业务方面的东西就不知所措了。我们就找到本地一家非常有名的外貌公司合作,让学生到该公司无偿打工。公司业务好,正好缺人手,我们的学生去了大受欢迎,公司的老员工略一指点,我们的学生就能操作起来了,结果不但帮助企业按时完成了外貌订单,我们的学生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这次合作,赢得了该公司老总的肯定,他主动提出了要预定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到他们公司工作。
当然,在我们的教学任务繁重,或者企业不方便接纳我们的学生的状态下,我们也可以邀请企业的领导或者资深的专家,来学校传经送宝,在学校的实验室(基地)现场讲解,让学生模拟操作,这样也可以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