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装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6 07:5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装实训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关键词:电子产品整体装调实训,项目教学法,应用
前言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等专业理论课程之后而开设的一门集教学、设计、装配和调试为一体的实践课程,一般实训时间为4周。该课程局有非常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首先是教师讲解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机械的按照的老师的指令完成任务,最后教师按照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实训报告给出学生实训课程的成绩。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完成任务的实训模式,会导致学生不愿动脑,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实训教学模式。本文笔者尝试将项目教学的方法引入到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要求。
1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际生产的工作任务为主线,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主体地位变成了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2)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成了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在这种学习环境中,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实践性强,更有效地实现知识与技能向实际应用的迁移,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
2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2.1确定项目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不要求培养学生能设计一个复杂的整机电路,但应该能看懂或基本上看懂各功能块所起的作用,对于学过的单元电路应能够正确选取和使用。而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电子与信息技术类专业一项重要的集中技能训练,是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将超外差收音机装调作为电子产品整机装调课程的实训项目。通过本次实训,我们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①能熟练使用常用工具和仪器仪表,并且能掌握焊接技术及焊接工艺;②具备元器件识别和检测能力;③具备分析典型、常用电路能力;④具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和指标测量的能力;⑤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能力。为了使学生达到以上能力,
把实训项目一共设计成3个子项目,具体如下:超外差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和性能参数测试。
2.2制定计划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制作一个收音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每个实训项目制定详细的计划。比如收音机安装项目,对学生的焊接技术、工艺和元器件识别的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虽然他们大一都进行了这几个方面的实训,有的同学掌握的比较好,那么安装项目就可以很快完成,而有的同学可能焊接技术还不达标,那么他就要计划安排时间先练习焊接。因此,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知识结构制定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2.3项目具体实施
1、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布置本次实训要完成的项目、实训目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其次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具体任务利用图书馆和网络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比如:超外差收音机的原理,元件的识别与检测,收音机的统调与维修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学生学习,但教师不必面面俱到,而要点到为止,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
2、实施阶段
为了推行项目教学法,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了贴片生产线和插件生产线。为了让学生体验到实际的工作经验,我们完全按照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模式,可将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选取一名组长,负责实训材料的发放和工具的领用等。在实施收音机安装子项目时将生产线分为十个工位,包括准备工位、元件成型工位、元件插装工位(每个工位可负责插3-5个元件)、元件插装检验工位、波峰焊工位和焊点检验与修整工位。在完成了收音机安装项目后,本组成员对自己生产的收音机进行调试,每个学生至少调试一台,目的是让每个学生掌握调试电子产品的技能,在完成此子项目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收音机的原理、电路板识图和收音机调试的方法等,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学生能掌握收音机调试的方法与技能。在学生完成收音机调试后,还应对自己调试的收音机进行性能参数测试,主要测试频率范围、灵敏度、选择性、不失真功率和整机频率响应特性等参数。学生不仅要自己学习测试这些参数的方法,还要准备一些自制的设备,比如在测试灵敏度时要求每组自制产生标准电磁场的装置。除了学生自己测试参数外,还应有质检员测试,质检员可有同组的其他成员担任。
2.4项目评估
项目评估是项目教学实施情况的验收。在学生完成项目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其成果,并进行讨论、总结和评价。分析评价主要是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在充分享受完成作品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的同时,还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使他们学会欣赏和肯定别人的长处。最后教师在学生评价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做适当的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总结。
3结语
电子产品整机装调实训课程实行项目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项目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项目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与企业工作情境高度一致,让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到了知识,使学生在校内学到的技能与职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异更小,学生的职业气息更浓,为以后毕业直接上岗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能使教、学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达到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徐思成.“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产品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J].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13(1):42:45.
篇2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真实工作过程;课程说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187-02
1说课思路
教育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到现代职教的先进理念,是新时期对职教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技能方面得到提升,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如何真正转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轨道上来,是职业院校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它既符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又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薄弱环节所在。通过说课,理解课程性质、内容和教学环节设计更加透彻,把专业核心课程的典型教学情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让教师在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真正解决“教什么,谁来教,在哪教,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从而使工学结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使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按照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理顺说课思路,涵盖内容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保障条件、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在说课设计过程始终关注一下热点:
1.1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高等教育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积极探索如何实现从封闭的教学过程向开放的教学过程转化。 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专业课程非常必要,打破传统的缩减本科课程和教材内容作高职课程设置的教学模式。参照真实生产环境、按照真实生产过程,开发生产实训课程和教材,设置实训教学内容,在真实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训教学,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
1.2 课程与教材匹配要又快又好的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开发适应高职教育的课程和教材,以激发高职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尽快掌握具备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职业技能,为进入职业领域作准备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应为工作能力强、愉快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使学习者获得某一领域内的若干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知识和核心技能,使个人在选择职业时不至于受限制,且能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从一个职业转到另一个职业;同时为初次就业包括自谋职业,及就业后的培训提供充分的专业准备;在知识、技能和态度诸方面提供一个基础,以便在个人职业生涯中的任何时侯都能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就业质量和个人职业具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1.3 课程设计“三接轨”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与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其次将劳动部门的职业标准融入我们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另外,将课程的设计与国际人才的标准接轨,也是我们不断探索与追求的一个目标。
2说课内容
2.1 课程定位
2.1.1 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研究通过调研典型企业、行业专家和已毕业到企业就业的学生,了解相关业务规格、能力目标及满意度,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等方式,充分听取意见,以此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符合企业职业技能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经过这种方式制订出的教学计划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培养出的学生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2.1.2 职业岗位通过分析得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①数控机床装调:能胜任数控设备的生产、检测、装调等工作;②数控机床维护:能胜任数控设备的检修、维护及日常保养工作;③数控机床销售及售后服务:能胜任数控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2.1.3 人才培养模式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以校企共建专业为人才培养实施途径,创新完善“三标耦合、三级递进、五个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以提高数控机床使用企业和数控机床生产企业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岗位所需的数控机床机械装调、电气装调、联机调试、维修维护能力为核心;将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要求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提炼、规整,再结合专业调研与本院实际情况、依据职业认知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职业能力“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然后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根据各学习领域组合课程,编写课程教学标准,完成职业资格标准、企业岗位标准、课程教学标准的“三标耦合”,实现教学内容的标准化、系列化。通过实施职业基础能力培养、职业专项能力培养、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三级递进”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典型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专业课程、共建实训教学基地、共建师资队伍、共建教学课堂。
2.1.4 课程体系数维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属于职业专项课程,先修课程包括《数控原理与系统》、《机械测试与装配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机床拆装测绘实训》等课程,后续课程有《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顶岗实习》等。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起承前启后的连接作用。
2.2 教学内容与设计
2.2.1 教学设计理念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按照职业工作岗位,以“真设备、真项目、真要求”为基本要素,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同步,在真实的生产车间进行实训教学,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关注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养成;以校企共建为平台:上课教室为校企共建基地之车间;学校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育人,实现优势互补,体现其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2.2.2 课程目标分析《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主要培养数维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2.2.2.1 专业能力:①掌握整机装配、调试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②能够根据用户技术参数要求正确配置系统;③能按工艺标准装配数控机床机械及电气连接线路;④能正确设置数控系统、伺服系统参数;能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⑤规范的使用工具和检具,自觉地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环境保护的工作要求;⑥能进行机床精度检验及补偿,正确使用精度检测仪器;⑦能进行机床的机电联调并排除机械故障、电气故障;⑧熟悉机床检查验收流程。
2.2.2.2 方法能力:①抽象与逻辑思维:能有逻辑地解决问题。②信息判断与选择:能在众多信息中,判断并选择有效、有用信息。③学习的思想:随时学习,随时准备学习,并愿意深造提高。④系统认识:能对复杂问题,进行准确的信息处理、计划,并执行。
2.2.2.3 社会能力①身心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强烈的事业心和浓厚的工作兴趣,对工作和生活有追求,有继续努力的恒心。对社会的适应性,行为的社会规范性。②团队协作:能与人合作,能考虑团队成员的想法,不会一意孤行。③交流沟通:能较快与陌生人交流沟通,较好的亲和力。④表达说明:能用书面和口头形式,有条理地表达较复杂事物。
2.2.3 教学内容选取根据数维专业的岗位要求充分考虑课程的针对性适用性,以配置FANUC 0i数控系统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为教学设计载体,选取《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教学情境:企业安全与文明生产、数控机床机械装配钳工、数控机床电装工、数控机床调试工,以便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2.2.2所述)。
2.2.4 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内容规划如表1所示。
2.3 教学方法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都会经历“资讯(信息收集)计划(拟定方案)决策(制定方案)实施检查评估(总结分析提高)”六个阶段。在六步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指导教师起引导、答疑和示范指导作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交替使用,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乐趣。同时将素质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①咨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准备相关教学资料、技术资料和网络资源,让学生明确任务:学什么?做什么?②计划:采用讲授、演示教学法,通过对学习任务分析,分组讨论,制定学习方案将各种不同方案比较、选取优秀方案。③决策:通过方案分析,推敲方案实施细节,由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决定最终实施的方案。④实施:采用演示、互动、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具体实施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任务,指导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互相帮助、共同提高。⑤检查:通过学生自我检查、同组学生相互检查、小组之间学生交换检查,指导教师教师最终检查验收,观察学生任务完成情况。⑥总结汇报:采用激励教学法,通过学生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及指导教师的总结讲评,肯定成绩,总结学习经念,改进学习中的不足,以期不断进步。通过对每个教学情境的精心组织、策划,按照六步教学法认真实施、总结,完全可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4 教学保障条件
2.4.1 师资队伍《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由具有双师资格的高职教师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念的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实施,达到理论实践的紧密结合,理论支撑实践技能的提高,实践技能验证理论的指导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4.2 实训基地《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的教学实施地点是与学院有深度校企合作的数控设备生产企业的数控机床装调车间进行,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节学习,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本课程在生产车间实施教学已经进行三届,教学效果良好。
2.4.3 教材及参考资料
2.4.3.1 实训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关实训器材和工具量具和以下技术资料:①数控机床装配(图纸、工艺、装配说明等)资料;②数控系统硬件连接说明书;③数控机床参数说明书;④数控机床维修说明书。
2.4.3.2 专业教研室为学生提供相关教材、专业课程网站及图书资料和实训报告册。①学院与数控设备生产企业、数控系统生产企业、数控设备使用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开发适合本课程的专业教材《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习指导书》;②相关学习书籍:《数控机床构造》、《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故障诊断》、《数控机床结构原理与应用》等;③院级精品课程网站的《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及相关专业网站。
2.5 考核方式①过程考核。分小组对学习效果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及安全操作等情况);每组集体讨论,完成项目学习心得体会并汇报,对项目给出定量评价。②结果考核。以学生个体为单位对实训内容随机抽取项目进行实操和答辩。
3结论
《数控机床装调生产实训》课程是数维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说课设计,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4个转变,即:由单纯的职业技能教育目的观转变为基础加有限职业技能教育目的观;由一次性教育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由做事教育观转变为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观。①进厂学习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学习效果很好。②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以增强,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③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很快,对学生的指导能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仲瑞敏.关于制约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的因素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4,(1).
[4]张连绪.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J].中国高教研究,2004,(4).
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组装;QC小组;优秀率
一、前言
2012年3月,计算机教研组成立QC小组,6月注册QC项目《提高计算机组装实训成绩优秀率》。本次活动选取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网络专业3个班级共78名学生为课题对象。
二、小组概况
1.小组概括
小组名称:计算机教研QC小组;成立时间:2012.3;课题名称:提高计算机组装实训成绩优秀率;课堂类型:管理型;日期:2012.11
2.成员分工
(1)、付建超,负责全面工作;(2)、于延华,组织策划;(3)、刘京,活动实施;(4)、严今,完成报告
三、活动计划(负责人:付建超,制定日期:2012.6.11)
6月选择课题;7月现状调查;8月设定目标;9月分析原因、确定要因;10月制定对策、实施对策;11月效果检查;12月巩固措施、总结评价
四、选题理由(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11—6.25)
1.从学校方面来说:首先学校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其次学校的微机可以由学生来维护,选择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成绩优秀的学生,共需要20余人课余时间完成。
2.教师方面:教师的职责是把学生培养的更优秀。
3.学生方面:90后独生子女承载着4位老人和父母的殷切期望,承担着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与重托,所以要让更多的学生成为优秀人才。
五、现状调查(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26---7.6)
1.实训成绩(负责人:付建超,实施日期:2012.6.26),根据上学期实训成绩,优秀人数为:78*14%=11人。优秀率低。
2.开座谈会(负责人:于延华,实施日期:2012.6.26---7.2),小组共召开学生座谈会6次。
3.现场听课(负责人:吴国楼,实施日期:2012.6.26---7.2),小组6人共组织听课24学时,结果如下:教学态度严谨认真、课堂纪律较好,但只有2成学生和老师呼应、5成学生一般状态、3成学生状态差。由此对教学方法产生质疑。
4.问卷调查(负责人:杨焕珍,实施日期:2012.6.28),针对学生课堂内外学习表现,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课堂内,20%的学生主动学习,31%的学生被动学习,课外时间,仅有34%的学生想学习,而由于自制力差没做到。可以想办法使这些学生实训成绩提高。
六、设定目标
根据上述现状调查,设定目标为:实训成绩优秀率由14%提高到32%。即培养了人才,又能满足学校微机设备维护及保养需要。
七、分析原因
我们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用头脑风暴法产生观点,分析原因时小组成员相互启发,产生了鱼刺图。人的原因是:学生基础差,教师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机:就是教学设备,教学设备落后,数量不足;料: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部分不实用;法:就是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家庭教育欠缺;环:就是教学环境,学生业余时间不主动学习,学校周围有网吧。以上原因造成了学生实训成绩优秀率低。
八、确定要因
在诸多原因中,找出了6个末端原因,其中,1.家庭教育缺失、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3.教学设备陈旧对于小组成员来说是不可抗力,确定为非要因;4.教学方法不恰当,确定为要因;5.部分教学内容实践性不强,确定为非要因;6.学生课下及自习时间不主动学习,确定为要因。
九、制定对策
针对两个要因,制定了相应对策表。实训课堂内,实训教学方法不恰当,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法;课余时间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一些想学习,而自制力差的学生在小组里,采用师带徒教学法。
十、对策实施
(一)课内采用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法是:首先把整个教材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次课完成一个教学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如:电脑不加电故障检修项目,把学生按3人一组分组,老师在黑板上写出检修思路,并为每一组准备一台设置成不加电故障的微机,让学生根据检修思路检修好,学生为完成这个项目,就会思考,会遇到问题,会问同学、问老师,直到将问题解决。把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实训课的成绩。项目教学法,在使学生水平提高的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外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
学校成立兴趣小组,是为有兴趣学生创造更多、更直接的学习机会,对于未参加兴趣小组的学生有很好的带动作用,跨专业,跨年级,采用师带徒的方式,手把手、一对一教学生,使得更多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学生业余时间学习,不再去网吧了,有了组织,就有了约束,对于一些自制力差,而又想好好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兴趣小组的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受到老师的表扬。
学生能熟练操作后,安排独立为学校、老师的电脑解决问题,可以为老师修笔记本、为机房设备除尘、修理办公用电脑。在维修中遇到问题,再向老师同学请教商量。
十一、检查效果
经过两个对策的实施,学生的优秀率由14%提高到了33%,同时还有意外收获,不及格率也由原来的40%下降到了17%。两个对策使学生变得越来越优秀,优秀的学生又可以为学校节约成本。
十二、总结展望
经过QC小组活动,提高了学生实训成绩优秀率、是课改的一个途径 、小组成员加强了团结、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探讨项目教学法,师带徒计算机兴趣小组的相关问题;探讨工学结合教学法,继续制定添加对策;形成教学管理标准,制定执行,巩固成果。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李源.浅析QC小组活动的激励----以QC小组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6).
[3]张雪辉.计算机职业培训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考试周刊,2013(12).
[4]史家银.艺术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探析[J].考试周刊,2013(12).
篇4
关键词: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30-02
一、职业教育的现状
1.目前高职学院技能培养的弊端。①在许多课程中采用的是“五段教学法”,是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致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差,不主动,不了解如何学习,甚至不想好好学习。②学生不懂得爱岗敬业,沟通能力差,合作能力差。毕业生到企业后不能马上进入角色。尽管已经在学院拿到技能证书,进入企业不会干活,还需要再培训才能满足企业要求。针对目前学生专业技能差、学习方法不科学、社会实践能力弱等现象,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研究迫在眉睫。
2.企业岗位群调研。我们针对企业电子人才的需求,以电子、机电、通信等行业为主要对象,进行社会市场调研。走访了天津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天津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20多家企业,归纳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主要工作的职业岗位是操作工、工艺员、质检员、设备维修员、编程员、售后技术服务人员、车间技术人员等七个岗位。用人单位急需能力强、工艺熟练、一专多能的高技能人才。根据上述七项典型工作岗位,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校企合作,探讨设计创新工学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技能培养,真正做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目标
针对职业能力培训要求,与行业专家共同确定培养目标:以训练培养具有电子产品装配、调试、售后技术服务能力为主线,培养会电子产品组装、调试、维修的专业高技能人才。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使每一名高职毕业生成为掌握无线电装接和无线电调试技术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框架与实施
1.实施方案主要内容。①培养方案设计分四个模块。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三:电视技术;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通过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的实施,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模拟实训车间和校外实训基地,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所需的关键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夯实基础。②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按照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典型工作任务和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所需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确定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技能培养的目标。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模块——以简单电子线路的组装为载体,培养学生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训练学生合理选用元器件、简单电子产品组装、简单电路故障检查与排除的能力;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模块——以典型的普适的电子产品为载体,培养学生能阅读电路原理图、印制电路板图、工艺文件的能力。能熟练地装接电子电路、电子产品组装并能使用电子仪器进行电子产品调试的能力。能解决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和故障检查与排除能力;电视技术模块——以电视机为载体,培养分析电视机的电路图、会阅读整机及各分单元原理方框图、连线图的能力;能对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正常工作予以调整,并具有发现和排除故障的能力,掌握电视机组装、调试、检测、维修等职业技能与能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模块——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在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设计的框架中,技能培养从单一到综合,产品组装从简单到复杂、课程变化从易到难;上课地点从学校到真实的企业车间体验,掌握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工的知识和技能,使专业能力、职业技能综合提高,适应企业要求,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过渡。
2.培养方案的实施。①以四个模块实施教学。模块一:电子线路分析与应用。完成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电路检测与调试、故障诊断与排除,示波器、高频信号发生器、扫频仪等仪器功能检测与维修等教学。模块二: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SMT回流焊、AOI光学检测在校内SMT模拟实训车间和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总装配厂交替进行,浸焊、波峰焊、针床检测在中环电子计算机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教学。模块三:电视技术。整机音、视频及射频信号通路的检测与工作点调整,故障检查与排除等内容,将以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基地万达家电维修中心交替进行教学。模块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高级实训。在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交替进行教学,真正实现学院与企业岗位零距离过渡,此外,编写出适应高职教育特点的《无线电装接与调试高级工实训》指导书。②教学过程实施方法。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在课程内容的构建中,针对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目标,将基础知识、拓展知识进行解构和重构,主要分为电子产品安装与调试、元器件选择与检测、故障检查与排除等技能。在教学实施中选取的方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多媒体、网络教学虚拟与真实交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双重身份、企业运作;任务驱动、过程展作;真实产品、实际操作;职业能力,目标明确。真正实现学校教室与生产车间的零距离。
四、无线电装接与调试工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1.技能考试通过率高。通过课题研究与实施,使学生在毕业时达到无线电装接工和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工水平。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取无线电装接工或无线电调试工的高级技能资格证书,通过率为98%以上。使学生能顺利就业上岗。
2.技能大赛成绩好。电子10-1班的雷勇、陈圣超等同学,于2012年1月7~8日在天津市教委举办的技能大赛中获市级“智能楼宇”项目三等奖,电气10-1班袁文鑫、曹治聪两位学生在“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项目中分别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3.就业率高。自本课题实施以来,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任务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交替的教学模式,获得很好效果,09、10级学生100%获得无线电调试工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原本应在2012年7月毕业的学生,提前半年被企业招聘上岗就业。有的同学因有无线电调试高级工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及动手能力强等优势,被天津市某电子产品研发单位破格录用;有的同学被摩托罗拉、三星、中芯国际等单位招聘,还有的学生已经是企业的技术骨干。
篇5
论文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实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完成的项目可大可小,主要通过项目完成的整个工作过程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教学内容,并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使学生有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培养自主行为能力,最后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处理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综合应用学习知识。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通过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完成零件的加工机电一体化论文,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绘图软件操作能力和机床操作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意识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
1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项目教学法的一般步骤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简单来说,项目教学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项目的准备、实施和评价。每个阶段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不同,教师在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有所不同,要集促进师、示范者、评论家于一身。在项目教学准备阶段,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老师主要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在项目教学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示范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图1 项目教学法的一般过程
2 任务的引入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而线切割加工的工艺分析是加工合格产品的关键,只有工艺合理,才能高效率地加工出质量好的零件,因此,必须让学生对线切割加工的各种工艺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操作层面上讲,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切割零件方法机电一体化论文,还要求学生会穿丝、上丝。最后针对模具加工中经常用的跳步加工操作,我们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
在模具零件的加工中,尤其是级进模凹模型孔的加工,型孔与型孔的位置精度要求较高,如果用电火花线切割分别加工型孔很难保证精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这就要使用电火花线切割跳步加工这种加工方法。
3 任务的分配
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加工如图所示的零件,图2为零件的二维图。机床为泰州三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K7732A型号机床。零件毛坯为60mm×80mm×δ3mm的45号钢。对学生的要求:
(1)每组学生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三个零件;
(2)记录每个零件完成的时间;
(3)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记录误差。
图2 加工的零件
3 教师讲解
在对零件进行线切割加工时,必须正确地确定工艺路线和切割程序,包括对图纸的审核及分析,加工前的工艺准备和工件的装夹,程序的编制,加工参数的设定和调整以及检验等。加工步骤一般如下:1.凹模加工工艺处理方法,2.工件的装夹与定位方法;3.钼丝垂直校准方法与定中心的方法;4.电参数的选择;5.跳步加工方法和操作要领。
对于本次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操作方面,学生之前已经掌握线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机床的基本结构,简单的工件装夹、找正,基本的机床加工操作以及软件绘图等方法。我们此次项目教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线切割加工的跳步加工,这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考虑到单纯在黑板上讲解跳步加工过程以及操作步骤,学生很难掌握,也很枯燥。所以在教师讲解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机电一体化论文,通过Flash软件的仿真运动,让学生充分了解机床加工工件时的跳步过程。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画图和写加工步骤的时间。图3是运用Flash软件钼丝走丝轨迹。具体跳步加工步骤如下:
图3 钼丝走丝轨迹路线
(1)第1步加工内孔,钼丝运行轨迹如图①所示。加工完钼丝将停止运动,关闭工作液和走丝机构,拆下钼丝,再按电脑屏幕上的“继续”键,机床工作台将沿虚红线方向移动到第2个传丝孔的位置(加工前穿丝孔已经用钻床加工);
(2)将钼丝从第二个穿丝孔穿过,重新固定在储丝筒上,开走丝按钮和工作液按钮,再次按“继续”键,机床开始加工外轮廓;
(3)切割完成后,关闭走丝机构和工作液泵、关闭总电源、取下工件。
4 学生分组、练习
老师讲解演示完加工过程后,学生分组练习。机电工程系08模具-1班学生共有36人,实训地点机电工程系实训中心模具制造车间,共有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6台,钻床1台,钳工工作台1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分为6组,一组6人。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这主要体现在每组学生的工艺计算、绘图、工件的装夹、电参数的选择等等。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只需帮学生指出机电一体化论文,让组内其他同学思考错误的原因、怎么解决。这样提高组内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密切配合的团队意识。
5 点评和总结
在点评和总结环节,主要有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老师点评组成。组内自评由每组组长对该组加工的工件、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出勤等发表意见。组件互评主要是指6组之间相互指出工件的优缺点、测量尺寸并选出最佳的一组。最终由教师点评,跟踪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6 扩展与思考
最后,可以扩展知识和对学生提出问题思考,比如:
1.工件定位:以此工件为例,若工件定位不准,对加工的工件有何影响?
2.钼丝定位:开始加工前,若钼丝不在穿丝孔的中心,对加工工件有何影响?
3.钼丝引入处位置怎么最佳选择?
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提高以后再遇到类似难题的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芸,模具数控加工实训教程,国防下业出版社,2006.
[2]杨晓伟.启发式教学在《电火花线切割》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8(1):146-147.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51-52.
[4]蒋建强.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分析及编程实例[J].职业圈,2007(10)129-130.
篇6
关键词:电拖实训;项目教学法;实施步骤;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293-03
《电力拖动》是电工类学生应学的专业课,该课必伴有实训操作,以往实训课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权力性控制之下,在实训过程中学生能按照教师操作指令,按部就班地完成操作步骤,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没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有效地控制了实训步骤中不安全因素,做到整个教学秩序“井井有条”,这会使不少同学把刚开始学习兴趣变成了厌烦、逃避甚至和教师对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意识越来越淡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无从着手,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些问题呢?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得出,其实电力拖动实训也可采用项目教学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这种教学方式能使信息由单向传递,变为双向,多向交流,促使学生由短时记忆,演变为长时记忆,它还能解决学生的心理拒绝问题,在学习中,使学生成了主体,老师成了辅导者。
二、项目教学法的程序
项目教学法的程度一般按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这是项目教学法的导向阶段,即立项。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项目计划
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充分利用原理图等制订项目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此阶段包括四步:1、学生分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2、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开发。3、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订小组的行动计划。4、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完成成品制作。
3、组织项目实施
此阶段中,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对项目实施步骤,教师要解释清楚,相关资料也要及时给出。教师除了要告诉学生需要完成的项目是什么,还应该适当地提醒学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样,既可避免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面对项目时束手无策,又能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
4、检查评估、总结
在项目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然后小组内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5、成果展示
项目实施工作结束后,对形成的优秀成果进行展示,鼓励优胜者,同时也使资源共享。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
在近年来的《电力拖动》实训中,我根据上述步骤采用了项目教学法,确立了几个项目内容,下面介绍一个比较典型的控制线路——某车床的一台主轴电动机,要求能正反转控制,并要求有短路、过载、欠压和失压保护。试设计并装接。
1、综合实训的主要目的和要求
综合实训主要目的:①巩固《电力拖动》所要掌握的相关工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②巩固理解电气工作原理及接线技术。
③进一步掌握各元件的选择。
④培养学生的实习兴趣及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训的主要要求,使学生掌握该课所涉及的初中级维修电工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①能熟练使用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电工刀等电工工具。②掌握兆欧表,万用表等仪表的结构和原理,并掌握用其测量的技能。③掌握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应用及正确安装,理解线路的自锁与联锁作用以及短路、过载、欠压和失压保护功能。④能选择器材,并能熟练检测元件。⑤掌握电工的基本技能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⑥能熟练绘制控制线路的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⑦能按评分标准快速接线,并能在教师指导下安全试车。⑧要求学生在实训中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实训前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实训前先期课程都应充分学习,如单个元件认识、选择、装接、拆卸等,以及万用表工作原理,电动机结构及原理的学习。实训是建立在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成所规定的认识实习,也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控制电路设计与装接的必要实践教学环节。
实训注意事项:
(1)实训前先准备好有关参考资料、绘图纸笔、操作工具、接线板、实习所用器材(多用于实际所用的,如:需两只接触器,则可放上三只,让学生自己选择)、实习报告等。
表1 评分标准
(2)在实训前先分好组,教师必须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先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进行调整,一般每组4~6人,并使每组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合理,以利于生与生之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3)每组成员认真参与设计,在充分审题、分析基础上完成一个组内统一的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并经指导教师认可后,方可实施。
(4)学生根据本组设计的电气原理图完成接线,必须要检查。由于“强电”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考虑电路存在“短路”的可能性,故实训教师在电路检查方面给予适当指导,如主电路的“通路、短路、缺相”的检查;控制回路中的“自锁、联锁、启动、制动”等项目的检查,让学生在通电前对电路的正确性已了然于胸,能胸有成竹地通电试车。
(5)电动机及按钮的金属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至电动机的导线必须穿在导线通道内加以保护,或采用坚韧的皿芯橡皮线或塑料护套线进行临时通电检验。
(6)训练应在规定定额时间内完成。
3、综合实训任务(以组为单位)
(1)根据项目内容绘制出电气原理图及电器布置图:要求半小时内完成,小组成员分散进行,再综合,讨论决定一个组内较好的工作方案,提交给指导教师,经审核后方可接线。
(2)小组成员按组内所绘最佳电气原理图接线,要求严格按评分标准(如表1),从元件规格、型号选择、质量检测、器材固定,按图接线,到通电前的检查,均在给定的一个时间段里完成,该项目时间为150分钟。
(3)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4)总结评比
综合评定采用三方考核,抓住“设计 接线试车 实习报告”几个环节考核如下:
4、编写实训报告
它是作者思想体现,是工作过程的文字表达,也是学生撰写技术性总结和文件能力的体现。因此,它是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和表达的重要方面,从实训开始时学生就应将设计草图、内容及接线、试车等体会记入报告草稿本内。完成时,将草稿本的内容整理归纳后编写正式的实习报告。
5、考核方式、成绩评定及成果展示
实训教师根据事先分好的组,把学生个体在完成该项目的质量和时间,以及每个小组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测评依据,实训结束,选出优秀小组。向全校进行成果展示,其考核方式实行三级考核,一是学生本人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自测自评,二是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从学生角度发现问题,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地从正面进行互相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学习别人的特长和优点,让他们在互评中学习,共同提高。三是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综合三个评定情况来确定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评价。成绩在90分以上为优,80分~89分为良,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
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完成项目后,把90分以上的成果在教学大厅展示。对部分学生给予表彰,同时优秀成果也被全校师生共享。
四、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确立项目要恰当、实用
项目的确立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首先项目要包含全部教学内容,并有机结合多项知识点,其次,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最后,项目要以成果形式被大多数学生喜爱,并可以用某一评分标准公平准确地给予评价,使学生在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当然,每个项目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还是培养其他能力或是复习以往知识)来确立最合适的项目。
2、项目实施仍要重基础
项目教学法实施,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在重视项目实施的同时,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的掌握,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模块,各个部分强化突破,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激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师指导要恰到好处
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教师指导深度要有所不同。项目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即使学生有问题,也应该是启发性的,非正面、非全面的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深刻记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4、能使学生人人参与项目,并能全面发展
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让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依赖能力强的学生 ,要让他们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事可做,所以在项目分工中任务明确,要求组内每个学生有自己的设计结果,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挑选出较好的原理图去应用。每生一块控制板接线,并推行“一帮一”的措施,对部分学生及时帮助纠正,提高教学质量。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也从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主为,转变为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发展为主,这为职校生走向社会,找到自己能胜任而满意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5、项目总结必不可少
项目完成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也相当重要。它包括思路总结和技巧总结。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白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技巧总结是指操作过程中既快又不影响接线质量的良好方法的选择,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全面吸收整个项目活动的精髓。
6、此法教师不减压
项目教学法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的任务未必减轻。要求教师不仅能组织和管理好教学,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信息加工能力,还应具备项目规划、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能力。对本专业融会贯通,随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培养协作学习的气氛。教师还必须从事研究性学习,因在设计教学时,必须根据大纲的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点选好实施项目,并适当开发出一些校本课程。
篇7
关键词:存在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结构、安装及维护维修方法和系统软件、工具软件的安装与维护。笔者结合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谈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存在问题
1.现行教材内容滞后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硬件不断升级,性能日益提高,然而相应的课程却相对滞后,不能与时俱进。
2.实践环节薄弱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中职学生通过学习,能完成计算机硬件的组装、系统的安装和各种电脑故障的处理,所以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来达到目的。
3.教学内容与现实脱节
教材内容滞后、实践设备陈旧,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同时实验与实际运用有一定的脱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技能,不能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4.教师实践经验少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有些教师仅具备课程理论研究能力,较少从事日常的组装与维修等实践活动,缺乏经验。
针对这一系列情况,笔者认为,为了适应中等职业教育突出技能培训的要求,必须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法进行改革。
二、教学内容方面
英特尔名誉董事长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经过长期观察,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1倍,性能也将提升1倍。这说明硬件发展之快。然而,目前我国计算机教材的出版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同步,对最新成果反映不够。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解决。
1.教学内容应结合专业要求与最新技术信息
计算机各部件作为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结合当前市场流行的主流产品去讲授,教学材料的来源不能局限于课本,可以是各种计算机杂志(如《电脑报》《计算机世界》),也可以是硬件的产品说明,或者是互联网查询的资料。
2.理论知识讲解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计算机中的主要设备内容需要精讲,次要设备内容可以集中起来略讲。加大实践操作课时,对于计算机的组装、BIOS的调试、操作系统及软件的安装等内容要加大实践力度,做到重点实验人人过关。
3.把课堂延伸到校外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时刻与市场接轨,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实践的零距离。
同时把知识点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初级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的使用和保养,中级的内容主要是计算机故障的一般检测与维护,高级的内容则主要针对特种机型的新硬件和软件进行维护。对于不同起点和不同教学要求的学生,按照不同体系教学,履行因材施教。
这样就确保了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学习兴趣浓了,实践动手能力也就提
高了。
三、教学方法方面
传播学的五个“w”的经典理论是who—when—where—who—what,谁(who传者)、何时(when)、何地(where)、向谁(who受者)、传授了什么(what)。它所强调的是受者接受了什么。大众传播如此强调受者接受信息,那么作为其分支的教育传播过程所强调的仍是受者即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程度。学生接受教育信息的成功与否,成为衡量我们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之一。
因此,在现有教学资源的条件下,笔者认为应尽量用实物进行讲解,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把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计算机硬件产品收集起来,向学生讲解,让学生感受到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各个硬件的一些性能指标是不变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相对应的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力的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上课之初,教师首先根据本堂课的内容,出示一个任务,整堂课围绕这个任务展开。学生通过这个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来完成,随着一个个小任务的完成,学生也会逐渐消除对电脑的那种神秘感,也体会到了自己完成任务的乐趣。
例如,把市场调查作为教学中的一个任务。调查可分为市场调查和技术调查两个方面,在讲授完计算机硬件知识以后,带领学生去电脑城或电脑市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调查。市场调查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个硬件的品牌、型号、价格、主流产品等;技术调查主要让学生结合课程讲授内容更好地掌握各个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了解计算机的最新技术。调查完毕,每个学生要写出详细的调查报告。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对任务的内容充满了好奇,求知欲更强了。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引进新知识点和新的技术,引导学生关注每一个新产品、新技术的特点,并与原有的产品、技术进行横向比较,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差异,学生也愿意主动利用周末的时间去了解市场,他们带着收获、疑惑走进新的课堂,使课程内容得以充实。
2.分层作业法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尤其体现在本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因此教师针对具体情况分层设计作业,以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
在实施分层作业法时,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设计作业,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作业中,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例如有一台计算机经常发生死机,而引起计算机死机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硬件方面,也有可能是软件方面。此时教师便要求学生根据平时所掌握的知识对故障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排除。这时我们设计分层检查方案,每一组安排一男生一女生两人,男生负责硬件故障,女生负责软件故障排查,列出排查故障分析表。若是硬件问题,由男生对所查出的故障元器件进行修理或更换;若是软件问题,则由女生通过杀毒或重装操作系统来排除。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作业的解决过程,通过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再及时做出点评,帮助学生归纳与总结。
但由于学生存在着差异,所以我们结合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级知识点的内容,对于掌握知识比较单一的学生,布置作业简单让其入门;对于掌握知识比较灵活的学生,再加深作业难度;对于操作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向更高层次挑战,如参加技能竞赛等。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中、高级维修工的考证。
采用本方法,充分体现了授课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3.协作实训法
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实训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用技术,同时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先把学生分为3~5人一组,每组中安排一名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负责人,管理本组财产,共同完成每个实训,每组配备一台电脑的基本配件,然后合理安排实训顺序。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将本课程的实训内容分解成计算机的认识与选购、计算机硬件安装与设置、计算机系统安装、常用应用软件安装与使用、系统测试与优化、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常用外设安装与维护等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再细化为具体的实训过程。学生按照实训过程表完成实训后,基本上可以掌握一台计算机的安装、维护。再根据实训过程,教师编写实训指导书,并要求学生填写实训报告。每次实训都有明确的目标,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并在每份实训报告后附相关的实训题,要求学生完成,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自己解决出现的问题。在实训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整个实训过程进行总结。这样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该课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这样以学生的团队学习为主,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去完成实验,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理解他人的能力和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
四、考核方法方面
传统的教学过程以基础理论为核心,不注重能力培养,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不重视动手能力训练,重理论轻实践,造成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因此在考核方法上,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的考试要侧重于职业技能鉴定,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能力的新要求,列出一系列必须掌握的能力,制定出相应的考试标准,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和考试中获得能力的锻炼。
具体的实训考核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硬件安装、系统设置、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安装、计算机选购配置。考核可以随教学内容分阶段进行,如在完成计算机硬件组装的教学和实验后,可安排计算机硬件组装的考核。计算机选购配置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分别以Intel和AMD的CPU为平台,写出一份详细的购机配置单。
篇8
[关键词]电工实训,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 2(2013)07(a)-0056-01
正文
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对维修电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广泛了,这就需要职业院校电工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要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职业院校如何做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突出专业技能训练,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下面结合我在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工作二十年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认识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1.1操作技能的获得,必须通过实训
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不断的涌现,要求技术操作人员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而且操作人员还耍具备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
1.2不断加强对实训教师的培训
这几年,国家不惜重金加大支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的力度,每年组织国家级、省级和地区的培训班,让教师再次进入大学,不断学习到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并且增进全国职业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便提高职业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使职业院校的实训与现代化科技发展同步。我们学院也非常重视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教师学得好,才能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就业会更好!!!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2.1充分利用多媒体
教材《维修电工技能训练》与之有配套的多媒体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具有直观的教学效果,节约教学时间。原来需要几十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展示,现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就可以系统的、科学的展示完毕。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全面了解技能训练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教学效果,一举多得。
2.2实行模块化教学
所谓模块化教学,是指把操作技能与工艺要求合并在一起,按知识结构分为几个阶段,在进行操作技能练习时,讲授相关的工艺知识,讲授完毕紧接着进行相关课题操作练习的教学方式。
把《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内容分为几个模块,这样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技能的要点和重点。例如:内外线一体化实训、电动机的维护与检修一体化实训、电子电路安装一体化实训等几大模块。
教师在讲课之前,针对课题内容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分成多个小组。入门指导讲授时,应详细、耐心地分析实训任务,电路图、布置图、安装图、技术条件及故障检测方法等,应做到边讲解边示范操作,直到学生听明白、看明白为止。讲解时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地方应注意的问题。然后,让每个学生都动手练习,在巡回指导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共性问题,进行集体指导。
2.3直观教学必不可少
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实质化,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欲望!
例如:《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照明装置安装这个课题中,涉及到了白炽灯、灯座、开关、插座等几大类电器元件,都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看似都是很简单,殊不知它们的分类也是很多的,接线方式方法都是有严格要求的。灯座分为螺口和卡口两种样式,根据安装形式不同又分为平灯座和吊灯座;开关有明装和安装之分,又有单联和双联之分;插座根据电源电压不同可分为三相、单相,根据安装形式分为明装和安装两种等等。很多学生平时没有观察过这些元件,动手拆卸过的就更少了。利用一些废旧元件,分发给每位学生,让他们认真、仔细的进行拆卸、组装,研究其组成、工作原理等。通过自己动手获得的知识,学生感觉到充实有趣,再接下来的电路安装中,他们接受的就非常得心应手了,而且记忆深刻。
2.4启发式教学也是“重头戏”
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基础比较差,但是动手能力一般比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脑子非常灵活,思维活跃,好动是他们的共性。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教师给出课题,做出思维引导,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完成课题要求,实现电路功能。这样学生感觉到兴奋、喜悦,自己的能力很强,很有成就感,愿意多动手,勤思考,不断的进步。
3.技能训练和生产产品的关系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包含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了各个领域,例如涉及到了电子产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一定操作技能适应现代化生产的操作者,是我们一个目标。在学校我们可以组织学生组装并焊接一些电子厂品,如:声控灯、调光台灯、电子镇流器等,一些小的电子产品。产品虽小意义深远:提高学生对电子元件的识别和检测;提高学生的焊接技术和能力;提高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当学生拿着亲手制作的产品,有的希望给作品拍照,有的要求买回家给父母亲朋炫耀,有的……那种喜悦和激动无法形容。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处理好技能训练与生产关系,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互提高。
为了保证学生在专业的技能得到全面的开发,专业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从而拓宽学生的毕业时的择业范围,增强其对不同工种的适应能力,也适应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本人提出了自己多年从事维修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出来的一些看法,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教师多多指教、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第四版,王建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电机与变压器》第四版,徐政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篇9
[关键词]高职电子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久凯(1961-),男,吉林德惠人,吉林农业工程职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电工与机电。(吉林四平1360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162-02
一、高职电子专业开展实践教学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子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国内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电子类毕业生,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践技能仍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理论知识有余、动手能力不足,求职中表现的“眼高手低”是广大高职电子专业学生最大软肋之一。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校内外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在基本的理论知识引导下,拓展产品开发思路,不断自省设计、组装并改进一些电子电路,让学生所掌握的本领能够高效地转换为生产力,为社会进步服务,是当前高职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教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高职电子专业而言,应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建设出电子品牌专业,加大实践教学创新,建立完善电子实践的教学体系,促进产教学研的综合发展。
二、创新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路径
(一)将实践课程纳入教学体系,聘请实践型教师
高职电子专业一般都设置有独立的实践课程,总体上来说,实践课程无论在课时还是学分上分配仍明显不足。因此,电子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加大对于实践性课程的重视程度,提升当前实践类、实习类课程的课时与学分分配,让实践成为学生能力考核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积极开设一些和数电、模电以及电路基础等相对应的实践性课程,例如,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电工上岗等级培训等,通过这些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课程的开设,使得实践课程学时与学分超出整体教学的一半及以上,促进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
高职的实践性教学比重增加势必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除了相关的硬件设施应该到位之外,一支既具备丰富的电子类理论知识,又拥有广泛的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更必不可少。随着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高学历群体逐年增多,理论知识丰富者不乏其人,但基础扎实、具备真知灼见的并不多见;由于电子类是经济发展中的热潮,从事电子类工作的社会群体很多,有操作经验与能力的工程师也不少,但能够形成体系,将之深入浅出表达的人却不在多数。因此,电子专业教师人才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源头引进和内部培训两方面着手。首先大力扩展素质电子教师的队伍,从高等院校及企业高级工程师中选拔优秀人才;其次大力培养本校的电子教师队伍,对这些教师加大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促进他们的快速成长。
(二)强化校内专业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1.根据电子类工作流程开展校内实训。从电子类产品的制作流程上看,要完成一个电子电路的设计项目,需要首先进行产品的设计构思,随后画出原理图与版图,其次进行PCB板制作、产品装配和调试、产品检测。电子专业开设时应根据这些过程鼓励学生完成电路的设计与开发。在PCB制作中,对于纸板、钻孔、割边等过程教师可以在示范后,让学生提出更优更稳定的解决方案。
2.根据电子类工作过程开展校内实训。校内电子专业实训基地还可以根据电路系统设计、电路图绘制、电路原理仿真、印刷线路设计、印刷电路制作、产品装配及调试及产品检验等过程建设实训室。这个实训室的技术可以包括电子组装技术实训室、EDA技术实训室、电子检测技术实训室等。与工作流程开展的校内实训不同的是,这种实训工作更侧重学生在开发设计方面的细节,帮助学生发现生产装配上的误区,提升他们调试检修的能力。
(三)加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联系与反馈
校外实训基地给电子专业学生提供了更真实的环境,也是培养他们竞争力的重要场所。作为学生实践创新培养的最佳阵营,很多高职院校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寒暑假等假期安排学生投身到生产、经营与服务的具体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事实上,有些电子专业学生有充沛精力,经常提出一些创新想法,但是在可行性方面考虑欠妥,难以被企业所接受,所以产生倦怠心理。专业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这些正常运转、遵循市场规律、讲究经济效益的企业中来,端正大家的心态,使得他们更关注自己创新成果的投入产出比,进一步深入调研创造新技术的环境,从“纸上谈兵”中走出来。
校外实训时学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更多,通过操作可以让他们了解到自己真正热爱什么工作,哪些方面表现比他人更突出。电子专业教师可以将学生实习模式划分成岗位模式与工程模式两种,工程模式更侧重于整体把握能力,做好时间管理,重视结果导向;岗位模式更侧重于细节处理、工作技能的展示。两种模式都需要学生能够看懂各种元器件手册,能够通过书籍、上网等方式获取资料;在一些电子电路、电子器件上,了解测量优劣的方法,能够提出一针见血的问题,经常自省,立志成为电子业的高技能人才。
校外实训相比校内实训而言,虽环境更加真实但更不易控制。高职电子教师应注意做好互动反馈工作,定期与学生所处的企业领导,或学生直接上司进行沟通,了解企业方面对学生的期望,并通过合适的渠道与方式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
(四)根据不同级别层次开展不同的实践教学
1.低年级基础操作阶段强化基本技能实训。实践能力提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因此打好扎实的基础十分重要。电子专业高职学生在低年级如一二年级时,应重点关注电子专业的基本技能,例如,在电子实验课程中,强化计算机操作练习、做好电子电路的课程设计,让广大学生掌握一些基础仪器与设备的使用办法及注意事项,能妥善使用电源电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这一时期可着力安排与基础相关的实验与课程,如万用表的组装、收音机组装、计算机连接测试、计算机AUTOCAD、VB等基本软件使用等。这一时期教师可安排一些校外高级工程师之类的人员开设讲座,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实践的重要性,并深度发掘自身的兴趣点与特长的结合点,在基础理论与基础操作都掌握得较好的状况下,开始思考自己的从业方向,对实践能力培养有所倾向。学生中接受与理解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权威考试,获取电子类从业证书。
2.二、三年级强化专业课的实践。前文指出,学生初入大学时,应尽可能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教师尽可能传授一些相对浅显易掌握的内容,实践教学以实验为主。当学生步入高年级后,应更多考虑社会生产实际,这时候教师可以安排一些与周边企业、国内知名电子企业相关的课题开展研究,让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进行模拟设计最终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训练更侧重综合知识的掌握能力,旨在通过系统的训练巩固知识、增强实际应用能力。电子专业在这一时间段内主要需掌握的课程和实习包括电子设计、电子组装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工艺、数模电路、电力拖动以及数字电子技能实训等。在数字电子技能实训中,教师可以布置设计题目如数字抢答器的设计与制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画出数字抢答器的原理图,自行准备器材并进行组装连接,最终确保运行正常。对数字抢答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比出它与报警钟、彩灯控制器等的区别。在电子组装技术实训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手机、计算机、监控探头等进行拆卸、安装,或者进行一些学校所在城市社区的义务维修活动,真正根据用户的需求对问题开展团队研究,在特定时间内进行加工调试,最后达到用户的需求。这一阶段的实习与实训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社会现实,能够主动地寻求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设计、维修作品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成果,可以适当对学生创新产品进行评选。为鼓励学生进一步创新,增强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橱窗展出、板报介绍等,让学生相互借鉴。此外,在课堂成果展示中对历届学生的作品进行深度评析,选出优异的产品参加一些特定比赛。
3.毕业设计阶段升华实践能力,加大创新培养。由于国内有些高职院校与企业有对口培养关系,电子类专业直接向企业输送人才的也不少。一方面,学生到了高年级,也更为关注就业等切实问题。毕业设计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最后一项考验与训练,教师应鼓励电子专业的学生从实习企业、社会知名企业等产品、流程上发现问题,组建合作团队,制订全面而具体的解决方案。电子专业毕业设计的环节可以从整个生产经营入手,包括开发设计出新的产品或流程、元件与设备的采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等。这一阶段的实训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职场氛围,通过一定的“职场仿真”,使得学生对团队合作、企业组织产生更深刻的认识,为进入工作打下基础。毕业设计是对学生高职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对学生全面考查的重要手段。这时教师、企业工程师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应该参与到答辩的专家小组中来,学生的综合表现也由多方共同决定。企业工程师可以从实践角度上提出更多实用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科学技术。另一方面,企业人员、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参与,可以避免教师对学生的刻板效应。鼓励那些平时不露头角,但有着很强的创新意识及动手能力的人才更好地表现。
(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引导学生考证
各大高职院校的电子专业的实力差距,由全国性的大赛可见一斑。因此,由于日常的交流沟通甚少,各大高职院校都十分珍惜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制作大赛等官方举办的比赛。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教师应该做好学生参赛的动员工作,鼓励学生组建团队踊跃报名。教师可以通过之前几届的指导经验,对参赛报名的学生进行适当指引,在学生参赛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挫折时,鼓励他们不畏艰难,勇攀荣誉的高峰。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系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更突出,但理论基础与创新能力略有不足,因此,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的短板,消磨掉他们的惰性心理,积极组队参加各种竞赛,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丰富实践阅历,为走向工作岗位增加砝码。
为强化实践教学,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考证状况,有些专业证件是学生求职的敲门砖,因此,通过培训让学生掌握几门娴熟的技能,对于他们提升竞争力大有裨益。职业训练与专业证件会成为日后从业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电子专业教师也应正视职业准入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按部就班地开展职业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培养,让学生拥有真才实学后走入社会,才能为电子行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国勤.对职教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15).
[2]韩震,虞立红,李艳玲,张晓辉.构建教师发展导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 维护 项目 教学
项目化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任务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项目为对象,先由教师对设置的项目进行分析,将其分解为一个或多个工作任务,并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然后由学生围绕项目工作任务进行分组讨论并进行操作训练,最后以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评价。采用项目化教学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堂课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在完成项目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所学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门职业技能,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项目为载体来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可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将从课程项目的设定等方面对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进行探讨。
一、课程项目的设定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项目的设定,首先需对其实际工作岗位所包括的工作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和分析,再根据课程的定位、课程的目标等,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内容进行整合和条理化,在此基础上确定该课程项目内容。
(一)课程的定位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也在日益增长,微机组装与维护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而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为了解决计算机用户或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装配和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等问题而开设,同时这门课程也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这些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该课程可独立应对各工作单位的计算机管理维护员工作,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先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从计算机应用方面对学生进行启蒙,可为本课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后继课程《网络基础》《常用工具软件》等可进一步扩展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的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计算机各部件的选购;能熟练完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装;能熟练完成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能熟练诊断和排除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
知识目标:知道组成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知道主要部件的品牌,性能参数,市场参考价位以及选购技巧;能设计出满足需求、性价比及稳定性好的计算机配机方案;知道组装微机的注意事项;知道BIOS设置方法,特别是系统启动顺序、密码设置及芯片设置的方法;能熟练组装一台微型计算机并安装好操作系统和常用应用软件,进行必要的测试、设置和优化。
素质目标: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强化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踏实肯干,耐心细致,有责任心。
(三)确定项目内容
通过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际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解和分析,再根据课程的定位、课程的目标,并考虑到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和参考CEAC微机组装与维护工程师职业资格标准,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操作内容进行整合和条理化,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项目化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项目共计十个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项目化教学设计
在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以任务引导教学)――工作流程(建立仿真工作流程完成任务)――理实一体(理论与实训融为一个整体)”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内容以初识计算机零部件、计算机硬件详解等五个项目,共计十个工作任务为典型,设立学习情境。在教学组织中,教师提出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按照装机与维护的工作流程,让学生分小组或单独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技能、巩固知识、培养职业素养。同时,学会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形成任务引领式学习,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以企业规范来要求学生经历完整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课程的目标。
三、项目化教学保障条件
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可由专职教师和微机专业实验师组成。特别是微机实验师,在其长期的工作过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该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特长,可确保该课程项目化教学获得好的效果。
现代的硬件组装实训室:硬件组装实训室应配置具有普遍性和可扩展性的实训用计算机设备。所谓普遍性是指这些计算机设备应为当前常见机型,可扩展性是指在对这种常见机型的组装和维护的基础上,学生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扩展到相关机器的组装与维护,使学生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潮流。在硬件组装实训室,可完成本课程项目一(计算机硬件组装)、项目二(BIOS设置)、项目三(硬盘分区和模式化)和项目五(常见硬件类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室: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软件部分的项目化教学,可选择在安装有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系统(该系统的建立可参见杜厚祥《基于工作过程的微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模式》一文)的实训室内进行,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可在普通计算机实训室通过虚拟机,或者使用计算机裸机建立专门的软件系统安装与维护实训室来完成。
四、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下面以任务七“软件系统的备份与恢复”为例,探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任务七要完成的是学习使用Ghost软件,对系统安装盘进行备份和还原。此次任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GHOST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将实训用电脑系统的系统盘备份到硬盘的其他分区并能将此备份文件还原到系统盘,即完成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备份和还原的实际工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可用此次课学习到的技能,为用户的计算机系统盘做一个备份,当该计算机软件系统出现故障时,可将备份文件还原到系统盘,从而使计算机快速恢复到备份前的正常状态。
在完成此次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需掌握的知识点有GHSOT三级菜单的含义及应用、各菜单对应窗口的意义及各选项的确定。重点为Ghost第二级菜单中Partition子菜单的分区镜像备份和镜像恢复的操作方法。分区选择窗口等程序窗口的使用方法是教学难点。
此次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建立实际操作环境,采用教师讲解、演示、指导,学生相互协作、实际操练,最后独立完成系统的备份及还原任务。
此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导入――讲解并演示――分组训练――小结――布置作业。
导入:计算机重装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工具软件及应用软件,一般要用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当系统崩溃了怎么办?有没有省时省力的方法,使计算机系统能很快就恢复正常?首先以如何快速恢复损坏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为任务进行学习驱动。快速恢复操作系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讲解并演示:GHSOT三级菜单的含义及应用,各菜单对应窗口的意义及各选项的确定。重点讲解、演示使用二级菜单中Partition子菜单的Partition To Image和Partition From Image功能和操作方法。
分组训练: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训练,同学间相互协作(一人操作,一人记录、核查)、教师参与指导突破GHOST软件分区选择窗口等程序窗口的使用方法难点。
小结:指出GHOST软件使用中的关键点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点评。
布置作业:要求课后填写实训报告并使用GHOST系统安装盘或从网上下载“一键GHOST”软件为自己或者家人、同学、朋友的电脑做一个系统盘的镜像备份。
五、结束语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成为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分组或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可以说,项目化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大力试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