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企业管理部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05:21: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习企业管理部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应届毕业生中文个人简历模板正文开始: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在校期间任职情况:
1999.9——2000.6在班级担任班长职务
2000.9——2001.6担任系学生会副主席
2001.9——2002.6担任学生会副主席、班级体育委员
2002.9——至今担任班级组织委员
社会实践和实习情况:个人简历个人简历范文个人简历模板
1999.11——2000.6辅导某初三学生各门功课,在一段时间的辅导、合作中,该学生的各门功课成绩均有提高,深受该生家长的好评。
2000.6——2000.9在xx市电影公司实习,负责办公室的日常事务,从事人事和企业行政管理,在实习结束后,各领导给予我极高的评价并给予奖励。
2001.6——2001.9在暑假期间,在当地的市政府部门里担任办公室助理职务、处理各项管理事务,协助领导做好管理工作,受到领导们的一致好评和肯定。
2002.4——2002.8在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合同处实习。主办“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的成立,运用熟练的办公自动化设备,起草及审查各种办公室文件;编排、打印档案;打理办公室日常事务,与其他各单位、部门做好协调,协助本部门领导做好管理工作等。通过自己的努力、认真负责的完成任务,该协会被国家工商总局受予国家优秀信用组织协会。对于实习期间的工作,处长和科长们给予我很高的评价和奖励。
在校期间获奖、成果情况;
2000——2001学年荣获“三好学生”称号。
2001——2002学年荣获“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2002学年荣获“实习积极分子”称号。
在实习工作中,主办了“xx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协会”,并被国家工商总局评为优秀信用组织协会。
在校足球联赛中获得第二名
获得证书情况:
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秘书中级技能证书、公共关系资格证书、
微软Windows98、微软Word2000、微软Office2000办公软件等等
主修专业课程
社会学、逻辑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案例、企业管理学、基础写作、公共关系学、公共计算机学、市政学、思想概论、信息管理概论、法学基础、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社会心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史、大学英语、行政领导和决策学、秘书学、行政生态学、应用写作、机关管理和办公自动化、政治经济学、公共政策学、人际关系学、谈判学、中国历代官制、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公共管理学、社会调查研究学、行政哲学等
个人专长
交际、组织、管理、写作、电脑、文学、分析研究、足球、音乐等。管理理论知识结构牢固,能充分并成功的运用于实际中;英语基础知识较扎实、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及翻译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对各种硬件安装及各种软件的运用有着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等。
篇2
1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应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沙盘是根据地形图或实地地形、地貌,按一定的比例尺用泥沙、兵棋等各种材料堆制而成的模型。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盘主要用于军事训练。在军事上,常供研究地形、敌情、作战方案、组织协调和实施训练时使用。通过模拟推演红、蓝两军在战场上的对抗与较量,发现双方战略战术上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指挥员的作战能力。这种方法在军事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英、美知名商学院和管理咨询机构意识到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随即对军事沙盘模拟推演进行了广泛的借鉴与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首先创建了以财经活动为依据的模拟沙盘,希望学生在模拟的财经实践活动中,逐步完成财商的提高,并最终开发出了企业沙盘实战模拟培训教学模式。随后,这一新型现代化教学模式开始逐渐推广使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尝试将沙盘模拟教学模式应用于MBA教学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教学活动中。
我国公安教育正值教育体制改革的初期,公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应当坚持以职业精神、基本技能和专业能力教育培养为核心,主动适应公安实战需要,实行“教、学、练、战一体化”的教学和培训模式。目前高等院校所设置的公安专业主要包括刑事侦查、刑事技术和法医学等学科门类,每个学科均有其各自的专业特色和职业工作特点。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到公安实战部门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去体验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各实战部门警务工作压力均较大,工作任务饱满,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部门往往存在不愿意接待实习生的情况。学生实习通常被派到各地派出所,所承担的工作多是简单、重复的内勤工作。参与典型案件、重大案件侦破工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公安实践。学生即使参与了专业对口实习,由于各警种之间工作内容各自独立,学生只能获得自己所在岗位的某一工作环节的感性认识。这种现状给公安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使得实验实训教学在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
鉴于公安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笔者认为,将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成功教学模式的沙盘模拟教学引入公安教育教学体系之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必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内容
沙盘模拟是针对公安职业教育培训的特点,以沙盘为载体,通过在沙盘上模拟公安实战以达到学生角色体验和学习公安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它借助直观独特的沙盘教具,融入实战中的各种变数,结合角色分配、情景模拟、教师点评,使受训学生在虚拟的案件现场环境中运筹帷幄,仿真体会各类案件的人质解救、现场勘验、物证保全与利用、走访与排查、抓捕与审讯等实战工作,弥补公安实习工作中存在的缺憾,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
2.1 建构具有公安职业特色的沙盘
实施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时需根据各自的专业教学需要设计和建构适用的实体沙盘和模拟沙盘。
(1)实体沙盘。
实体沙盘主要是在适用场地利用实物客体构建犯罪现场、审讯室、物证分析室等环境和情境。
(2)模拟沙盘。
模拟沙盘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出的电子沙盘软件系统。目前,笔者所在课题组已自主开发出基于VR-Platform虚拟现实平台研发的三维仿真互动软件―― 模拟仿真训练系统,包括重建案件现场系统、虚拟仿真现场勘查系统和虚拟仿真物证分析鉴定系统,已应用于实训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2.2 公安职业教育培训中沙盘模拟实训教学设计
(1)设计学习任务。
利用实体沙盘或虚拟沙盘,直观地再现案件现场、勘验提取设备、检验鉴定场所等。将学生分组,每6~10人为一组,分别扮演勘验人员、鉴定人员、侦查人员等重要角色。指导学生根据案发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规范准确的勘验、检验鉴定、案件侦查与调查工作,并进行周密的案情分析与讨论,刻画凶犯特点,制定侦破方案。
(2)设计学习情境。
通过直观的案件现场沙盘,模拟和再现案件发生时的现场状况。学生在现场勘验、案情分析、走访排查、检验鉴定和审问等一系列警务活动中能够体会案件侦破的全过程,认识到警务工作的科学规律。在沙盘模拟教学模式下,学生会遇到公安实战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必须和其他成员一起去分析案情,制定策略,实施全面侦查和检验。
(3)设计自主学习策略。
在教学准备环节,站在公安实战的高度对涉及的主要理论知识进行回顾和讲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团队内共同学习,在角色互换中体验不同知识。
(4)设计教师引导与修正机制。
在实验实训课中,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承担着控制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正确执行任务,并及时发现和修正存在明显问题的职责。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提供侦查、检验等工作环节中存在困难进行引导性的分析意见,并适当给以建议。
(5)设计总结环节。
最初的现场勘查、案件情况、嫌犯特征的分析与研判、物证的检验与鉴定、嫌疑范围内的走访与排查、最后的小组案件侦查工作报告等环节,使每一位学习者深刻体验公安工作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老师要对上述各环节中每一小组及第一成员的工作方法、效率进行逐一总结,并将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予以提炼,并明确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的方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强化了学生意识中学习理论知识的意义建构。
2.3 加强反馈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沙盘模拟教学模式
通过定期召开师生教-学交流会,汲取学生对沙盘模拟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和建议,建立和加强反馈机制,不断改进和优化这一新型教学模式,使其更适用于我国公安职业教育培训工作。
3结语
在公安职业教育中采用沙盘模拟培训模式强化实训教学,改变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演练与实践,使公安专业学生在模拟训练中逐渐学会将所学各学科知识相互渗透,灵活运用的方法。通过各门学科实验实训教学使学生的警务技能得到强化训练,便于学生掌握不同警种实际工作基本操作技能,有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公安实战能力。该教学模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真正实现“教、学、练、战”一体化的公安教育教学总体要求。
参考文献
篇3
论文关键词:技校;应用写作;行动导向教学法
应用写作是技工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在当今时代,是否具备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从未来的职业发展来看,培养学生良好的应用写作能力至关重要。技校要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在掌握写作要领的基础上,教学重点应放在工作环境中,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解决技校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具体问题,将应用写作课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的应用写作技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笔者拟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做一点探讨,以便抛砖引玉。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产物,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一种新型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并日益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所接受和推崇。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而且要脑、心、手共同参与,提高行为能力,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思维、行为、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变化。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可结合使用的方法有:模拟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思维导图法等等,特别适合于对技工学校学生的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一)以模拟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分为模拟情境教学与模拟设备教学两大类(这里只谈模拟情境教学)。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工作场景,在这个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工作过程,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可使学生在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综合的全面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特有的规范的了解,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应用写作教学要分析各专业的就业岗位,制定本专业应用写作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文秘专业为例,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的职业特点,直接将学校行政会议作为模拟工作场所,把召开会议的办会、办事、办文的工作流程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教学内容并设计教学。可组织学生在学校行政会议上进行实习,会议一般包括会前筹备、会中服务和会后落实三个阶段。会前要明确会议程序,确定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会议议题、通知与会人员;会中要准备会议签到表,进行会议记录、会议录音,或拟写发言稿、收集会议信息;会后要拟写会议总结(会议纪要),并对会议确定的任务进行跟踪落实,或写报道稿。这样做,可以将文秘专业的应用写作教学内容和目标完全在模拟工作场景中落实,在做中学。
如果以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为背景设计写作教学,则要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载体,根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进行训练,可根据下面的过程进行教学:某企业将要举行年终总结和表彰大会,时间定于年底,企业领导预先召开一次大会筹备会议,确定了会议的议程,决定大会由副经理主持,由总经理做年度工作报告,由人力资源部主管宣读企业优秀员工名单,然后由企业职工代表发言,最后由企业领导为优秀职工颁发奖品等。笔者针对这个任务情境拟出下面几项训练内容:(1)让一组学生先写出会议通知及邀请嘉宾的请柬;(2)让另一组学生拟写企业年终工作报告及表彰大会筹备方案;(3)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的议程安排表并准备奖品;(4)让一组学生模拟进行会场布置;(5)让一组学生拟写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然后让每个小组搜集写作素材,熟悉企业文化,既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写作要求,又要进行现场模拟,要求各组学生齐心协力,分工明确,团结合作,将平时所学到的涉及会议的各个方面的知识落到实处,在这次模拟教学中,学生真正参与到会议的组织和协调中,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任务,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工学交替既是一种办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这里只谈教学方法)。工学交替即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角色转换法,就是通过课堂学习与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生——员工——学生”的角色转换中,较为全面且直接地熟悉行业岗位的运转情况,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其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不足,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
在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工学交替尤其有现实意义。在“十一黄金周”或旅游旺季,可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将教学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调整应用写作教学,灵活安排学生在实践中学好应用写作。酒店的内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人的管理,因此,离不开召开各种会议和各种酒店应用文的应用,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通过实习,学生办会、办文、办事的各种职业能力可以得到全面提高。
一般而言,酒店通常召开的例会主要有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总经理办公会议、部门经理会议、中层干部会议、部门管理例会、班组会、协调会、培训会、晨会等等。学生对于办会这项工作就要按照会议的级别和内容进行充分准备。例如,店务会(全体员工大会)的规模最大,会议组织者要认真准备材料,搜集酒店员工关心的问题,将酒店近期的经营情况、近期的工作总结、预期的工作计划、员工关注的问题等相关信息通过会议传达给酒店全体员工。学生可分人、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负责不同的工作,各司其职,教师现场进行应用指导。
在一般的酒店管理应用文中,诸如酒店行政公文、酒店通用公文、酒店商务公文、酒店社交礼仪文书等,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并能运用。
除了让学生充分接受酒店人事部门的培训外,还可派教师跟踪教学,及时指导。通过开展工学交替的行动导向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学知识、长才干,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深入了解酒店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使学生有效地制定职业生涯规划,锻炼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等综合素质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可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以“大脑风暴”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大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引导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应,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于“函”一节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太了解函是什么,函有什么作用,函的分类、函的写法及语言风格怎样。为使学生掌握这种公文的特征和运用方法,笔者将学校近时的情况设计为教学情境:学校毗邻国道206线,其时道路正在扩建,车辆多,交通拥堵,学生上学、放学,特别是每周五下午住校的两千多学生陆续回家时,交通安全隐患极大。学校多次发函请求有关交通部门在路口增设交通标志、斑马线、候车亭等,但是未果。针对这一具体情境,笔者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情绪激愤,你一言、我一言,笔者因势利导地引出“函”这种公文,要求学生以学校的身份发函,向相关交通部门提出解决交通隐患问题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讨论,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这件事关系学生的切身利益,增加交通标志等设施应向哪些部门反映?(2)学校应怎样与主管部门联系?完成这项任务应写什么样的公文?(3)这种公文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写?在格式和语言方面有何要求?(4)处理这种公文在程序上有哪些要求?要不要回复?
在“函”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就这几个问题自由发表意见,师生共同讨论,收集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对“函”的概念,函的分类及作用,函的行文规则与处理程序,函的内容、格式、语言方面的要求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写作,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
首先,在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并按照职业活动的要求组织好教学内容,把与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组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学要按学习领域的要求编制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安排好教学程序。上课前,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要事先确定通过哪些主题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易懂,轻松高效。
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产业结构;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13-03
收稿日期:2014-03-05
作者简介:王哲(1983-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十二五”软科学项目《吉林省职业教育对接“十二五”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编号:20110648),主持人:王哲。
“十二五”时期,吉林省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之间相互融合、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努力实现结构性增长。其重要前提是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强化创新驱动和市场驱动,不断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而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需的专业人才类型的对接是实现吉林省“十二五”规划的有效途径[1]。
一、吉林省产业发展现状及结构调整情况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是汽车产业的摇篮,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轻工纺织具有自身优势特色。
根据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吉林省产业结构将面临全面升级,向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迈进,最终形成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巨型产业集群[2]。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促进汽车与石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提高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增加创新能力,提升产品质量,打造长春市、吉林市和公主岭市一条新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最终使吉林省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促进汽车石化两大产业融合推进,打造吉林省食品产业园区,构建五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挥区域产业集群效应。二是优先发展特色产业,实现特色产业规模扩大,提升光电产业、医药产业等发展速度和比重,打造吉林省国家电子商务产业园及吉林省医药科技产业园,形成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建设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园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或创新集群发展。
2013年11月,吉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产业创新,巩固发展汽车、农产品加工、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形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新的四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具有吉林特色和高技术特征的新兴产业,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3]。
根据吉林省发表的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显示,需求量最大的前五个专业分别是机械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化工、药学专业,占需求量的近1/3。从统计结果分析,目前吉林省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紧俏;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旺盛;高级技能型人才严重不足。在今后一段期间,职业院校急需培养对应这些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一线操作性人才。
二、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目前,吉林省高职院校所开专业涉及17个大类,182个专业,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相比,有350个专业均未开设[4]。所开专业中招生人数较多的分别为制造、财经、电子信息、医药卫生和交通运输,具体见表1。在招生规模上,制造类招生最多的是汽车类专业,计划招生3038人,占制造类总招生人数的24.5%;财经类招生人数最多的是财务会计类专业,招生2260人,占财经类招生人数的33.63%[5]。表1显示,与吉林省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的实现专业对接过程中,高职院校农产品加工专业开设不足;与吉林省人才紧缺的机械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化工、药学专业五个产业的吻合中,企业管理专业的吻合度较低。在校生覆盖三大产业比例为3.85:42.31∶53.85,第三产业类计划招生人数最多。
三、吉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应对策略
职业教育的“专业”是一种建立在职业分析基础上的教育“载体”,是对社会职业的岗位群、职业群所需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种“科学编码”[6]。高职院校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直接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己任,动态调整专业结构。
(一)加强服务吉林省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
篇5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学课程;高职;项目教学
目前,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的经济学院都在开设管理学课程,这个是符合高职学生的发展方向的,这门课程是专门针对管理学方面的人才而设定的,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这门课程在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很多高职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就书本上的知识记得十分牢固,但是并不会应用于实践当中去,这样就违背了《管理学》课程设置的初衷,达不到想要取得的教学效果。当今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改革,将这门课程能够与作者本人的实际经验相结合,本人认为这门课程的改革十分必要,而且这门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实践,使学生能够将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企业的管理中去,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1.《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思路
在《管理学》的课本中主要介绍了管理的一些基本活动,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的职能分为很多,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决策、协调和控制等,《管理学》的教学主要内容就是讲解每一个职能的内容和作用,将每一个内容联系到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去,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现与实际相联系的项目化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增加学生的素质,下面是本人的教学思路,仅供参考:第一步,在课程上首先应该分组进行,将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六个人一组,这六个人属于一个团队,每个班级有若干个六个人组成的团队,要求团队中男女都有,这一个团队中不能是来自同一个宿舍,因为在工作中一般不选择自己的领导和同事,所以这样做的好处是教会学生们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学会与各样的人一起共事。第二步,每个团队都应该选择本队的组长,除此之外还要有一个朗朗上口的队名和响亮的口号,增加队伍的气势。比如,可以设置一些霸气的队名“舍我其谁”、“英雄本色”等等。要简洁明了。第三步,教师要给每个组分配任务,任务的分配要根据每个章节的课程内容不同而分别分配,团队中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按照任务要求去完成,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角色的扮演,任务完成之后要有一份任务完成工作报告,填写完成之后上交给老师,然后每个团队选择一个代表向老师汇报情况,全班同学对学生的汇报一起评价。第四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出相应的分数。老师根据以上各个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出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打出分数,这个分数作为最终的分数。
2.《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践
2.1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
第一,学生要进行模拟。学生要进行课上模拟,帮助学生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步骤,根据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先对整个工作有一个整体的思路,想像一下情景,为接下来的任务做好准备,最后教师要根据任务进展情况做出评价和总结。在情景描述部分,教师要给学生分配任务,教师的角色是人力资源中的角色,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在情景分析的部分,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布置任务,各个小组要充分的讨论,将讨论的结果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老师要看学生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重新设计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以及需要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例如,接到杂志社的招聘编辑员一任务后,学生应该掌握整体的招聘的工作流程然后根据工作流程准备相应的材料。在任务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提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情景,小组内部的成员要注意自己的分工,根据情景任务,准备相应的资料,准备内容,熟悉工作流程。教师要根据情景任务向学生们讲解整个的工作过程,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例如跟招聘工作相关的招聘计划,做电子表格,拟定合同等,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在业余时间要反复的模拟,思考,这样才能记得更加扎实。在情景展示部分,每个小组应该根据固定的情景来扮演一定的角色,这个任务由每个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根据具体不同的任务来定,有的成员完成整个任务也可以,例如招聘工作包括制定计划,面试和选拔等,从这几个方面来分配任务。在情景评价部分,每个小组之间互相评价,还有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评价。最后是教师总结部分,教师要对整个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学生遗漏的知识点要加以补充,这样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才能加明确。第二。学生自由模拟。这个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课上的内容自由的模拟,可以模拟班长的角色管理班级,可以模仿学生会的干部管理学生会,还可以模仿教师的角色管理班级,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每个角色的不同,进入到每个角色,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的管理能力。第三,全真练习。学生将每个要模拟的项目反复的练习,还可以进行全真模拟,全真模拟的好处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例如,学生可以模拟学生会的干部进行管理,模仿社团的干部管理等。此外,学校应该与企业进行合作,使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到企业中去实习,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管理岗位,介绍一些企业的情况,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培训,企业还可以通过面试来充分的了解学生,选择符合自己企业发展的学生进入内部实习。学生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企业去学习,学习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
2.2项目化教学法的监控
篇6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嵌入式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06-0017-04
一、京津冀一体化概述
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心脏地带,是现阶段我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承德和安阳,涉及到京津和河北地区12个地级市,区域面积约为21.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1.1亿人。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三地的科学协同发展,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优势、立足现代产业分工要求、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因此,应大力推进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产业协同,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
二、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高职动漫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京津冀三地人才交流创造契机,使动漫专业学生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动漫人才紧缺促使动漫及相关专业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这繁荣景象的背后却呈现出部分高职院校开设动漫专业存在盲目性和功利性,由此引发许多弊端,在实际教学中己经愈发明显地暴露出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确
从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培养方案中不难发现动漫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会提出学生毕业后适合在游戏公司、动画公司、广告公司、电影制作公司、电视台、杂志社、出版社以及培训学校、自主创业等方面工作,可以看出很多高职院校在动漫专业的培养目标上过于宽泛,而且完全没有针对性。这些空泛的培养目标实际上等于没有培养目标,造成高职院校对动漫专业整体理解模糊,教学体系混乱,专业定位不合理。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应深入调研京津冀地区动漫人才状况,有针对性地构建适合京津冀区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晰
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众多院校开设动漫专业提供了契机,使得动漫专业遍地开花。经过调研不难发现,除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等名牌高等院校外,其他多数院校动漫专业都是在近几年内匆匆开设的,在教学体系、师资水平、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在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中需要结合京津冀一体化中北京、天津与河北的功能定位,主动调整自己的培养方案,明确专业培养特色,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三)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
要实现高等教育效能的最大化,其根本是要保障区域优势产业的发展,结合地方产业的优势和特点来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若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就会造成高职院校对专业整体理解模糊,教学体系混乱。有些高职院校在整体课程体系上学科本位思想严重,缺乏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和创新,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不明确,课程编排不合理;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联系不够紧密,课程开发很少参考企业意见。这种封闭式的课程开发方法制约学生创意性思维发展,不能为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提供助力。
三、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随着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一种教育形式,需要根据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发展状况,培养依托区域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一)促进京津冀区域人才发展,构建“1+1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1.“1+1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1+1嵌入式”中的第一个“1”指学生所在学校,第二个“1”指企业。“嵌入式”概念最早运用于计算机领域中,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即系统的应用软件与系统的硬件一体化。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机构,具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集聚的特性,企业则兼备专业人才与技术应用,二者存在着“交集”。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选取适当“集合点”,以“嵌入式”合作的形式把院校与企业各自功能需求嵌入到对方中去,实现学校与企业“相互依托,紧密结合”,打破原有学校和企业的界限,实现学校与企业间双向参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共同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1嵌入式”人才培养是将企业管理、企业技术和企业资源等嵌入到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院校与企业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和合作发展的培养模式,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一个平台、两个融合”。
“一个平台”是指企业真正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学校与企业共用搭建平台,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实现资源优化共享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嵌入式”校企合作理念,对现有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构建符合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两个结合”是指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企业需求为依据,以真实工作项目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企业环境与校内教育环境相结合,努力构建校内模拟实训室,模拟真实企业工作环境,校外有企业作为实习基地。通过“两个结合”使学校和企业相互合作、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专业建设贡献力量。
2.“1+1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1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以京津冀经济圈为基础,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标准培养企业“用的上,留得住”的专门人才,企业全程参与教学,结合校内理论讲授改革教法,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既面向就业市场又服务地方经济。依托京津冀区域优势,合理构建“1+1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院校还是企业都能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的优势。同时,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能够对接企业人才需要,使学生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和社会多方受益,实现“多赢”局面。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校企合作为载体,以企业需要为依据,以学生就业为目标, 建立“1+1嵌入式”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一体、双向合作”为平台,借助京津冀区域发展优势,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首先,动漫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至少召开一到两次会议,根据当前动漫行业现状对动漫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确定教学核心知识与动漫企业实际生产项目相符合;企业需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订单”,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订单”共同讨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以及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企业选派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训实习,为学院提供校外实习基地。
其次,安排本专业教师每学期至少两次到动漫企业进行走访,对企业一线人才需求进行系统翔实的调研,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现有教学项目,推进动漫专业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再次,在校内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组建动漫模拟实训实验室,将学院内部实训设备进行优化重组,构建“理论知识――虚拟实训――企业合作”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严格按照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人才培养计划统一要求,保证完成学生实习实训任务。
最后,利用假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利用京津冀区域人才交流合作,将企业实际工作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根据动漫企业项目制作生产流程,完善各岗位实习计划,从课堂理论教学、学生技能训练,到日常教学管理,最后到企业项目实践的完整教学过程,都与企业随时沟通、紧密结合。同时,企业内部人员也不定时到学校进行培训、讲座、项目指导等,这样形成学校与企业双向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
(二)整合京津冀资源优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以京津冀一体化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为背景,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整合京津冀企业教学资源优势,根据动漫专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将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深层次合作,并形成围绕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五层双轨”适合动漫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模块设置、层次衔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通过五个课程模块的设计实现课程之间的“层次衔接”,与动漫作品制作流程基本保持一致。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按照“能力递进”的次序,学习相应模块课程后,按照能力要求能够完成动漫作品相对应流程。
确定模块化课程体系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进行论证,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传统学科理论知识进行分解,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进行组合,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以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
教学内容与项目相结合,通过京津冀三地合作和优势互补,与京津企业合作办学,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营造工作氛围,进行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训项目都是企业真实案例,项目内容不定期更换,实现项目与时俱进。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完成项目的同时也熟悉了企业生产流程,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改进实践教学,满足京津冀一体化需求
根据京津冀人才需求情况,结合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进实践教学方案,将实践教学项目具体化,合理配置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逐层递进,将每门课程具体实践任务落实到企业真实项目中,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直到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因此,以项目为导向,构建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改变了传统结果导向的理论观念,是一种由知识传授向认识传授的教学变革。通过与企业领导、行业专家交流研讨,根据动漫产品设计制作流程,以工作项目为引导,划分实践课程模块,安排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
通过对高职“1+1嵌入式”校企合作动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营造真实的动漫创作工作情境。动漫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参与设计教学项目流程,整合原有教学过程,利用实际项目教学,有助于学生提前适应工作角色,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热情 。
几年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通过“1+1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模块设置、层次衔接、能力递进”课程体系的构建,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层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自2008年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来,许多毕业生经过几年的职场磨炼,现己成为企业的骨干,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要实现“1+1嵌入式”校企合作,必须做到全面了解、认真分析、详细评估、全面拓展。因此,需要掌握京津冀区域动漫产业发展趋势,详细调研动漫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准确评估京津冀区域动漫人才的能力标准,使学校动漫学科教学体系与动漫产业链体系做到彼此对接,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动漫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建书,慕欣茹.京津冀协同视阈下河北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18-20.
[2]郭力方,姚轩杰.城市群一体化将与生态保护联动[N].中国证券报,2014-02-28.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重构
一、引言
中国近年来受到宏观就业形势的影响,加之高校连年扩招,大学生就业情况日益严峻。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但创业型人才的紧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6年两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再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提及,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双引擎”。同时,2015年我国财会人才总数量达到2000万人,而高职院校会计教育阶段的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可见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国家需要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但中国的就业市场存在文凭至上的现象,大多数用人单位仅以文凭作为选人标准,这导致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据统计,中国有超过50%左右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能获得就业岗位,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基于此,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多数仅立足于会计岗位能力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对学生创业意识进行积极地引导,更没有对学生的创业思维及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与创业教育也缺乏融合。因此,高职院校需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会计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的深度融合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潜能的会计人才,对于有效解决高职会计学生创业就业的难题、繁荣创业型经济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目前中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定位过低过窄、定位缺乏前瞻性等缺陷。在课程设置上大都仅定位于培养从事会计业务工作的人员,忽略了通专结合的培养目标。这种教育培养模式过分注重会计专业知识,而忽略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沟通能力,使得学生素质较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职业要求不断变更的特征。(2)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中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倾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在会计专业设置上过于偏重理论和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实践教学,与实际应用联系不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务知识、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知识,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三重三轻”现象,从而导致老师授课效率过低、课堂信息量较少、教学活动缺乏整体感、学生学习也缺乏积极性。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质量下降,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书本知识以外,无法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从而不能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积极性。(3)创业教学意识不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和自我需求存在极大的差异,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如何就业,而没有考虑如何创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停留在可有可无的状态,没有考虑市场需求和学生自我需求的变化。大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并没有把创业教育纳入高职教学安排以及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也没有将创业教学理念贯穿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因此,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使得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
三、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案
(1)强化创业意识引导和创业能力培养。各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切实确立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将创业教育全面纳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为适应会计职业要求,高职院校要对接社会需求和学生自我需求的变化,以培养创业型实用会计人才为依托,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以实现充分就业和创业为导向,提升高职会计专业人员的创业意识和能力。(2)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会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会计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采取校内模拟、校外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许多高职院校的会计实训课程流于形式,仅限于简单的填凭证、登账,这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不适宜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强度,狠抓会计实践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学以致用。会计实践课中校内模拟具有系统性的特点,要调整现有会计模拟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的现状,增加税收筹划与处理、会计报表分析、电子商务、涉外英文资料、商务谈判划等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独立职能判断能力。(3)开设“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应采用“双元制”教育来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得会计专业在理论性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计算性。因此,设置实践课程对于高职院校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的设置要涵盖校内模拟实习、课内实验和校外实践三个部分。课内实验是根据会计不同专业课程中的知识设计的实验,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新的问题并自行寻找解决方法来获取新知识。校外实践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使得学生能对现有的会计实务操作有全面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
四、重构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
第一是创业基础课程模块,设置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基础知识的课程,主要是围绕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设置经济、法律、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第二是职业基础课程模块,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实际创业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中,设置统计分析能力、税收筹划能力、审计实务能力等课程,形成以创业为基础和理论知识并重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与会计实际工作相联系的职业能力。第三是职业拓展课程模块,为满足学生毕业后创业发展需求而设置的课程,考虑到创业者对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在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挖掘,要具备及时解决自主创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与学生创业的需求充分对接,设置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商务谈判、创业投资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市场预测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和实施,建立并完善包含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使学生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业技能,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平台;3D模拟
一、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管理学既不是一门艺术也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其成就是以管理结果来衡量”。现代企业管理越来越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具有现财理念、创新意识强、有较高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大。2015年3月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表示,国家将从多个层面出台政策,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扫清障碍。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校的教育,财务管理学作为财经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特点的学科。其发展变化速度较快,学科体系庞大,内容繁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继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全面推荐素质教育,重点加强应用型、综合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坚持能力为重。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促进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重要途径。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的课程,但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但是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弊端,因此改革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缺陷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神奇的内驱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整节课都是教师讲与学生听,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思路完成,学生不假思索的将老师讲授的信息存储下来,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即使现在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还是摆脱不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完全没有积极向和主动性,思维没有创造性,再加上老师主要是靠讲授书本理论知识,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对财务管理的兴趣。
(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实践能力差
高校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注重获得间接知识的教学方法,忽视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财务管理应用型比较强的学科来说,虽然存在着理论内容,但是其本质就是围绕企业的四大财务活动,即筹资、投资、营运和利润分配,脱离了实践,便是纸上谈兵。而现在的教学方法大多数都是在教室里学习,实践的机会很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不能真正了解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进行创造。
(三)未实现教育信息化
现在互联网飞速发展,教育部提出《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更是点名现代教育技术变革的重要性。现在网络遍布学生的生活,智能手机的出现,各种应用软件比如微信、支付宝等的使用,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也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讲授仅仅是依靠教材与教师,而教材是一定时点的产物,并不会与时更新,仅靠老师的课上补充效率很低,而我们知道财务信息是非常讲求时效性的,因此最终造成财务管理仅仅是停留在书本上的信息,不能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鉴于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一定的时间差,因此企业实习网络模拟是一个很好的推广,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对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引入不太充分,都是对ERP采用的比较充分。
三、财务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一)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种网络平台的出现,不仅仅对校内学生也对全部人民的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的结合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新的信息,手机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诱惑,课堂上玩手机娱乐的据统计是多数。既然手机是允许带入教室的,如果能充分发挥手机在学习上的效用,那肯定是极好的。现在中小学已经利用微信与家长进行沟通。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讲的非常丰富,但是纯靠老师的讲授可能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与厌倦,现在将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始试行,财务管理课程也可以实施,现在弹幕的出现让许多人都参与进了电视剧,那么我们将弹幕引入课堂,但是实名制的引入,比如在讲理论知识时,有学生不理解,可以发弹幕到老师的电脑屏上,老师看见后可以在讲时侧重解决这个问题,这样互动性加强,也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
财务管理软件现在已经发展到3D模式,全方位真实模拟企业的运作管理,并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通入到整个实践训练过程中,企业发展中的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其他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等各个方面的经营决策,均由学生根据市场发展形势与竞争形势的变化独立完成,最终通过平衡记分卡的综合评价标准来全面衡量企业的经营绩效。从三个阶段进行实训,第一阶段是企业认知综合实训,注重对企业基本组织架构和运作流程的认识和了解,本阶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企业的完整印象与感性认识,了解企业运作机理、组织结构等基础内容,并重点理解与掌握企业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责与其他各部门的分工合作。第二阶段是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拭钦攵圆莆窆芾碇识,在真实体验中提升财务管理技能,将课堂学的财务管理知识通过仿真模拟更好的融入,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直接感官的认识。第三阶段是企业运营综合实训,企业的财务管理离不开企业的整体运用,最终在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中,通过模拟企业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与财务管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财务管理实战能力。
(二)建立校企结合,增加实践经验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案例都是建立在诸多假设的基础上,为了结合理论来讲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企业所面临的情况恰恰是这些假设不满足的情况,比如就像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最佳订货批量就是在诸多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实务中这些假设是不满足的,书上只是针对某一个假设不满足,但是在实践应用中,很多假设同时不满足时,往往造成学生的恐慌,这和理论不相符,所以如果能在学习时结合实际企业的例子,让学生针对该企业的实际情况,学会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中,这样也有利于未来到企业中能创造性的提出新的方法。
在引入财务管理软件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一方面有了3D的模拟实战经验,再进入公司真实实践时会有更多的优势,因此以此来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在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提供潜在的就业机会。
四、结语
财务管理学既是一门管理学科目,又是财务类科目,管理离不开实务,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进行讲授将是最好的方式,同时网络和智能手机引入课程,采用财务管理软件或者构建财务管理实体模拟场所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也要注意进行监督,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同时做好指导,避免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引发更大的错误,因此信息化的加入是财务管理新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因素。
参考文献:
[1]郑雄伟,卢侠巍.财务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篇9
一、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全省高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和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
统计数据显示,山东高校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部属高校强、省属高校弱,本科院校较强,职业院校较弱,职业院校的产业工作正在异军突起,民办高校开始摆脱产业工作空白状态。2009年三所部属院校的产业收入占到了全省高校产业收入总额的92%,石油大学占74%。多数高校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而且尽管2009年度全省高校产业收入总额达到了近80亿元,但这一数字却只有北京市的10%。
高校校办产业在经历了传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到上世纪末)、规范发展阶段(上世纪末到2010年前后)之后,已经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3年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国高校产业,特别是高校科技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体上提升了高等学校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高校科技产业十多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在我国现实国情下,高校通过创办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种有效方式和快捷途径。在没有国际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紧密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子,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创新和发展。但九十年代高校产业的大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高校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运营不规范、资产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既妨碍了高校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又使高校无法规避因直接创办和经营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我们不需再加强高校科技产业分类指导的同时,克服诸多困难,按照“鸡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方针,大力推进高校科技产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
2.目前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认识解决。
目前高校产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是发展中的问题,一是国有资产监管政策在高校校办产业方面存在盲区,由于是高校所办,《企业国有资产法》不完全适用校办企业,而高校的事业单位属性决定了校办产业遵循事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而这又恰恰是制约校办企业发展的地方,用管事业的办法去管企业国有资产会严重束缚住校办企业的发展,如果我们国有资产使用和处置有关规定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对事业单位所属的企业国有资产做出有别于事业性质、更符合企业国资监管规律的适当调整,那么就有背于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二是虽然大部分部属高校建立起了新型的产业管理体制,但是从面上看,高校企业的规范管理还缺乏配套的管理制度,如果不及时出台高校企业管理规范的话,势必会出现大量新的不规范问题,一样会制约高校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高校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推进高校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加以解决。发展需要规范,规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积极发展与规范管理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既然实践证明,高校科技产业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促进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转化了一大批高校科技成果,使得高校的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使得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那么我们就应该坚持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方向不动摇,用发展的眼光和办法去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问题是制约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关键。我省在机构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职能定位、人员经费保障、工作措施、政策导向、平台建设等方面不到位。只有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才会逐步得到解决。当前全省高校科技产业规范化建设工作进展缓慢,从面上看是从全省层面推动力度不够,高校主要领导不够重视,但深层次原因都是来自上述根本问题的制约。由此带来各个高校对此项工作也存在认识和实践上的不重视,各高校也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
4.过去,对于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不够明确,影响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发展。为此,必须在完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明确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高校重视教学科研,忽视社会服务的现实,也致使有关部门和高校缺乏对发展高校科技产业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重视和管理规范不够,致使作为高校实现社会服务功能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科技产业工作被边缘化,成了高校工作的“第三世界”。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科技与产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二十一节“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部分,给高校产业工作做了明确定位: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这就把发展高校校办产业明确定位为增强高校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功能定位的明确,为创新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提供了政策依据,为高校科技产业带来创造了难得的了创新发展机遇。
二、创新发展山东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创新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产业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个国家战略的实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必须着重解决制约我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切实重视加快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干部团队,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路子,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1.要着重解决制约我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切实加强省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落实人员,保障经费,理顺管理体制,充实管理职能。建议成立高校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同时挂山东省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的牌子),根据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归口管理全省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从教育部和其他省市的实践看,在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独立处室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非常必要。教育部归口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司局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从调研了解到的全国12个兄弟省市的情况看,有8个省市(天津、云南、广东、福建、辽宁、甘肃省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黑龙江、陕西省)的省教育厅高校产业管理部门是正处级独立处室,公务员身份,有4个省市(江苏、河北省教育厅校办产业管理办公室、北京市教委校办产业管理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中心,)是正处级独立处室,全额事业单位,这些省市在人员、经费等方面都有保障。
在省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独立处室管理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不仅加强高校科技产业工作的统筹管理,而且可以强化科研后端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系统管理,可以加强对高校经营性资产的专业管理,可以使高校的产学研用结合和服务地方工作更加有序和统筹、经济。目前各种名目、各种层级的“院地合作”、“校地共建”、“院校服务地方”等缺乏统筹管理,也造成资源浪费,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统筹管理和引导。因此建议将“协调高校服务地方工作”、“指导和促进高校产学研用结合工作”两项职能赋予新成立的“高校产业处”非常必要。
2.要切实重视加快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干部团队建设。建立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落实引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高端人才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快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发挥其重要作用,必须切实加强高校科技产业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团队建设。
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科技产业的同志反映目前制约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一是人才短缺问题,二是风险资金支持问题,三是平台建设及政策支持问题。缺少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建议落实引进高校科技产业工作高端人才的人员编制、职称评聘、奖励激励等政策措施,每年至少安排少量事业编制人员引进高校科技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创造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
3.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等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新路子,大力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
平台建设及专项资金、风险资金支持等政策问题是制约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又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和结合点。
普遍认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超过20%。一方面造成了大量科研经费投入的浪费,另一方面科研和经济脱钩,科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打折扣。而科技又是真正实现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支撑。
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解决科技和经济脱钩的关键所在。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又是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和结合点。发展高校科技产业发展和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必须切实加强平台建设和专项资金、风险资金支持等政策问题。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本身就是加快高校科技转化的重要平台建设。同时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和合作的平台。
积极推进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议建立全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统计、评价、推介系统,每年由省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评审,建立推介平台向社会推介;建立山东高校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完善奖励措施,充分发挥其在项目的、评价、评审、推介和转让作用,大力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成果转化率越低,各方承担的风险越大,必须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高校高新技术成果投融资体制改革。
建议制定《山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支持计划》,逐步实现科研经费投入向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倾斜,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资助。一是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20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二是每年依托《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30个由高校科技产业主导建立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建议依托《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年)》,制定产学研合作推进工程高校科技产业支持计划,提升高校科技产业服务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重点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以及重大科研成果中试基地建设。统筹规划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与基地建设,整合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产业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研发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高校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纽带和基地。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教学与实践结合、产业发展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并进。
篇10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政府工作报告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对高校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农林类高职高专院校需要建立健全创业教育机制。那么,如何提高农林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项目、创业能力便是我们尤为关注的议题。
一、农林类高职高专学生创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农林类高职高专学生选择创业与否,项目的选择,规模、形式的界定,等等,都是自身创业能力的不断体现和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但是,通过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近500名学生,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国家性示范高职院校近3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职学生普遍缺乏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一定的创业意识。
通过对农林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意识调查发现,71%的学生没有创业意识,只有5%的学生存在创业的想法或意识,其他学生则选择可以培养。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创业难度预估值过高。没有创业意识或者对创业不感兴趣的同学普遍感觉创业的难度较大,成功率不高,他们没有或缺乏承担创业风险的能力。
2.创业企业的规模定位过低。一部分高职高专学生认为创业是谋生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只要能够维持生存即可,不少小商小贩摆地摊都可以做到,他们一定能够做到。
3.创业价值观有偏差。调查中有70%以上的高职高专学生选择自己创业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没有从未来及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大多数创业的学生都或曾有过一次及以上短暂的创业史,说明他们在确定创业项目时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缺乏一定的创业能力。
农林类高职高专学生的创业能力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创业机会获取、创新思维等方面。
1.创业机会获取能力低。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项目选择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识别、把握和获取能力相对较低。以2012年“仙林科学城?挑战杯”江苏省第七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奖情况为例,竞赛共评选出227件作品三个级别奖项,其中本科组187件创业计划作品获奖,占获奖总数的82.38%;专科组40件创业计划作品获奖,占获奖总数的17.62%。从江苏省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比较,两者相对接近,但在获奖比例中存在明显差距。
2.创新思维活跃程度低。创新思维测试比较发现,高职高专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等方面存在不足,无论是其思维能力还是知识结构,都很难将问题分析和思考全面,同时缺乏一定的创新思维。调查中还发现很多学生的创业计划作品没有创意,且含金量不高,根本无法满足创业过程的长远发展需要。
(三)创业资源条件不够充分。
农林类高职高专学生受内、外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对创业环境的了解不够、资源的获取成效相对较低。
1.创业环境认知不足。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现有的创业资源认识不够全面,如国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系列培训等,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对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有所了解,一般都是接受过SYB、KAB、GYB等项目培训的学生。多数同学由于对创业环境的不了解和认知的不足,所以对创业根本不感兴趣,而不愿意参与其中,还存在一部分同学担心与工商、税务等部门接触,办理手续等相对比较麻烦,而不考虑自身创业。
2.创业条件准备不足。创业资源中几个要素:人才、技术、资本和信息等都是重要条件,但高职高专学生显然不存在优势,特别是人才和技术的弱势会直接影响他们对创业项目的选择。
二、农林类高职高专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内容研究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思维等的观念教育,让他们在知识面、判断力、能力、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能够满足创业的需要,做好创业的思想、心理准备。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意识包括创业的需求、动机、理想和信念等,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那么,我们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能力培养、引导和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具备创业能力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大势所趋。
(二)创业知识的积累。
创业知识的积累是创业成功的必要因素。高职高专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创业的理论、创业的步骤、创业方法和技巧,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手段,同时,需要关注创业的相关要点和难点,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财务税收知识,等等。
(三)提升创业实践能力。
学院通过提供平台、场地、资金等不同形式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比如,2009年,学院投入26万元提供了模拟创业的孵化平台,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打造了一支创业预备役,现有应时鲜果、插花等12家模拟型创业社团入驻,锻炼了我院高职高专学生的模拟实体运营能力。
(四)提高创业心理素质。
创业的心理素质不仅包括情感和心理品质,还包括自身评价、风险意识、应变能力、耐挫折力等。高职院校通过邀请相关专家举办系列讲座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三、我院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模式的探索
提高大学生创业的能力主要围绕创业价值观、创业能力、创业资源三方面进行,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导向,不断改进和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为学生创造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和平台,确保人才培养机制有效运行。
(一)以创业教育为抓手,将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
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尝试将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以学生的主要创业岗位为核心,确定创业教育项目,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学院围绕主干专业首批选择了专业性强、创业成功率高的园林绿化设计、无公害蔬菜、宠物保健、食品加工等10大创业教育项目,探索项目式教育的经验。在项目式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带动创业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目前,已形成了48个创业项目,有力地支撑了学院的创业教育发展。
立足长远,学院在“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以创业项目为核心,重构相关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农林特色的强势专业群,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核心,保障学生创业实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紧紧依托实践平台。近年来,学院形成了校内、校外两大创业孵化平台,实施了“双轮式驱动”。
1.校内平台――“两园一企一街”。“两园”。一是万亩连片的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园区――江苏农博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2500亩,辐射区8000亩,拥有宠物犬、食用菌、室内净化植物、设施园艺等15个创业实践全真教学工场和实训中心,相对应的15个学生创业社团全面入驻。二是占地1850亩的江苏茶博园。围绕茶叶、草坪、有机农业等产业进行建设,规划建成拥有“一院、二所、三馆、四园、五场”,集教学实训、科研开发、创业孵化、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学生又一个创业实践的摇篮。
“一企”。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种业50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即将成为上市企业。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种业生产和营销技能,创业技能得到显著提升,在公司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达1500人次。
“一街”,即大学生创业一条街,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为法人型创业社团提供平台,直接面对市场,实现从“田头”到“街头”的全程对接的创业一条街。目前已有园林规划设计中心、动物医院等5个法人型社团进驻一条街,成为学生创业的对外经营窗口。二是大学生创业园,学院投入资金提供了模拟创业的孵化平台,在校内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园。三是农博园内展销中心,主要是农、林、牧、生四大专业板块成立的生产实训型创业社团把生产的大学生创业产品直接在里面销售。
2.校外平台――产业示范基地、联姻企业。建立了“草坪草”、“彩叶苗木”、“生猪”、“马铃薯”等5项产业示范基地,依托省政府挂县强农战略,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泗洪、溧阳、句容等地,开展技术和产业推广,在实践中强化了专业能力。校外合作企业,其中有光明乳业、红太阳集团等知名大型企业在内的300家创业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在校外创业实践基地锻炼,创业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三)以创业文化为引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
学院依托多种形式的校内硬件资源,形成了励志文化、社团文化、活动文化的总体格局,营造了浓郁的校园创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激励学生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1.励志文化。为培养学生服务农业的志向,在农博园内建成面积27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馆,让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近代农业发展历史,感知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使命。为充分发挥典型激励作用,学院投入50多万元在校园内开辟了“励志广场”,首批选拔了72位近年来在就业创业、技术服务、管理岗位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典型校友,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2.社团文化。学生创业社团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现在我院已形成了生产实训型创业社团38个、法人型创业社团5个、模拟型创业社团12个、兴趣型创业社团36个等百花齐放的校园创业文化格局,所有学生都参加了一个创业社团。
3.活动文化。校园内无形的创业活动文化方兴未艾,每年都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业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典型报告会等活动,特别是学院科技产业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联合举办的“禾木杯”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在校园内产生了轰动效应,充分展示了学生创新创业的风采。创业创新大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意识,而且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四)以生产性实训社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延伸第一课堂创业教育链,建成了食用菌、有机大米、畜禽产品加工等生产实训型创业社团38个,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与专业技能相结合,开展生产经营创业实践。通过这些创业实践,他们当中有回乡承包荒山创办生态农业园的园艺专业毕业生郭翔;有把学院实践基地当做自己创业的试验田的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陈斌斌;有曾经的学生插花社团会长变成今日花店老板的园林绿化专业毕业生刘华;有立志毕业回家养猪建全省最大养猪基地豪情的创业典型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付伟;有拥有三家凯利蓝宠物连锁店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丁晓兰;蘑菇大王郁宝锋、养殖能手赵林军、宠物美容创业武智斌、华众传媒创办者杨士航……
(五)以服务“三农”为平台,培养学生亲农爱农情结。
学院紧紧围绕“师生到田头、课堂移村口、成果进农户、论文写大地”的教育理念,在为“三农”服务过程中培养学生亲农爱农情结,巩固学生专业思想,检验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创业教育实践。
- 上一篇:实习指导老师工作报告
- 下一篇:幼儿园个人实习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