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8 08:1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实习指导教师工作报告

篇1

毕业实习计划制订后,系统化落实是关键。首先在实习前认真组织实习动员,由实习带队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实习主要内容、实习方式、实习纪律要求及实习考核办法等,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明确实习的目的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对实习高度重视,调动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同时教育学生要吃苦、进取、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其次应根据实习的内容和实习的方式,总结往届实习中的一些实践经验,针对到实习的生产现场,将可能看到什么,怎么观察,如何将观察的直观东西归类,上升到管理、设计、制造、检验等方面,进行实习知识讲座,让学生实习前对实习的内容就有所了解,尽快进入实习的状态。同时,给学生提出一些可以去实习现场找到答案的问题,以达到促进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如何到实习生产现场发现和学习有用知识,了解生产现场看到而在课堂上没学过的某些知识;另外,安全问题是实习中的重要问题,学校和实习单位必须本着对实习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作好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提高自我防护能力,使学生做到实习中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同时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最后,实习学生应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过程、实习结果、实结或体会等,作为填写毕业实习评定表和考核实习成绩的标准依据。

2强化标准化管理,细化毕业实习管理

随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毕业实习的管理模式需要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需求。首先实习师生应严格遵守工厂有关制度和技术保密规定,虚心向工人师傅学习,讲文明懂礼貌;其次纪律是完成实习任务的基本保证,外出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有关毕业实习的规章制度,按毕业实纲和计划要求进行实习。毕业实习的管理,需要正确引导,不用空洞的说教和命令,而是引导和启发,用指导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和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和对实习的兴趣;相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典型事例,以此来作为教育学生的素材;全面评价,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生产现场实习情况的作法,将从实习的准备开始,到实结工作完成的全过程,均作为考核范围,从“实习的态度、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性、乐于助人精神、积极主动承担义务、生产现场的表现、观察和提问情况、理论联系实际后的思考和理解、座谈会表现、实习日记的详实、实习报告的条理和格式”等方面综合考核。

3强化标准化管理,完善毕业实习指导

实习指导教师担负着学生实习的组织、指导、管理,其工作贯穿于学生实习的整个过程,发挥实习指导教师的作用,是提高学生毕业实习收获的必要条件。实习计划的落实重在教师。要求在完成实习指导的同时,应规定实习指导的质量标准。

①强调指导教师的责任心,积极做好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利用同吃同住的机会,和学生打成一片,在向学生传授实践技能、做人道理、充分认识社会等等各种知识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以后的发展给出适当的建议和提醒。

②是指导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素质,指导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从生产现场的各个方面认真指导,以帮助学生拓展和丰富知识,增长和提升能力,为走上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做到现场指导,而且在指导过程中及时提出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零碎看到的东西综合领会,在生产现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去观察、学习和领会。

③关注学生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等,以此引发学生如何掌握知识运用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感受生产现场氛围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篇2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习;兼职辅导员

200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化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因此,我们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思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一定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经历,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学校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调整,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年,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从整体上讲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运行体系和长效机制,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在思想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企业兼职辅导员工作体系与实施进行研究。

一、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做法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实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分三个阶段进行的:实习前期的准备阶段、实习过程的实施阶段和实习结束的总结阶段。其中在准备阶段,学院各系部一方面要努力寻找适合本专业学生实习的校企合作单位,一般要求企业有一定的规模、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文化浓厚、生活条件便利等,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实习,能真正体会到企业的生产纪律和企业人文关怀;另一方面系部还会有针对性地对将要外出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动员,主要是强调工学结合的意义和重要性、实习单位的介绍及实习内容的介绍,继而会进行相应的顶岗基本素质训练。在实施阶段,学生到了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指导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岗位工作以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尽可能总结出自身的不足,继而能够结合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实习岗位。而在总结阶段,学院会对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一方面是鼓励已参加实习的学生,希望他们实习回来继续努力学习并做好表率;另一方面各系部还要对此次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总结,累积经验,为将来制订更合适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习计划做准备。

二、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认识不到位。学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在初步调研阶段表面上是接受的,但真正让他们从熟悉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转入“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生产”的教学模式他们还是比较难以适应。在具体的工学结合实施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因没有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未建立起爱岗敬业的情感,往往遇到困难就产生放弃或退缩的想法,他们并不能真正感受到顶岗实习是一次很好的、难得的学习机会。

2.学生不适应工作环境,心理落差大。学生突然要从原来“三点一线“的校园生活进入规矩多多的企业社会人生活,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被枯燥无味而忙碌的企业工作取而代之,平时简单易做的课后作业、技术含量不高的实验操作和质量要求不高的实训成品是学生所易于完成的,但企业生产在产品的质量上对他们要求严格,他们除要承担生产责任外,生产质量作为实习分数考核的重要指标,这一心理跨度巨大。学生因对实习岗位的工作环境不熟悉,没有做好角色定位,在课堂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结合实际生产工作。加之现实的生产中,企业员工间的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心理压力,生产过程容易出现紧张和害怕的情绪。

三、兼职辅导员工作内容与具体实施探索

针对以上问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在企业中聘请兼职辅导员,让兼职辅导员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兼职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如下:

1.帮助全体学生领会工学结合的目的和意义。兼职辅导员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工学动员大会和各种讲座,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意义能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使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2.帮助全体学生了解实习企业。兼职辅导员对企业的各方面较为了解,所以在准备阶段,兼职辅导员要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教育。其中关键的任务就是要对学生普及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管理的相关制度、企业生活和工作中需要遵守的纪律、工作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责任等。兼职辅导员联系企业的人事部相关负责人或生产技术师傅举办职场行为分享会、就业指导、讲座和专业技术展示活动,使参加实习的学生能更深入了解企业和本专业的行业发展情况,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兼职辅导员还要在不影响企业运作的前提下,多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的车间,在参观过程中实地讲解各车间的生产情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岗前教育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结合,学生对企业了解深入了,就不会产生迷茫,能更明确实习的方向和目标。

3.协助每一个学生制订和完成合理的技能提升计划。在学院实训课程中,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一般是最基本的,或者只要求学生学会,由于条件限制,学生并不熟练,但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中,要求学生必须快速熟练操作。兼职辅导员先要通过面谈和实操两方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技能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通过整理分析,结合本企业对生产技能的需求,反馈并协助每一位学生做好各自实习过程中的技能提升计划,并与学院的实习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执行计划,从而保证学生胜任企业安排的岗位,提高学生实习的自信心。

4.帮助学生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学生在学校读书时精神比较轻松,学校对学生的体质要求也不是很高。而在企业有要面对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等问题,对学生的体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兼职辅导员要结合学生的身体情况,帮助学生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督促他们加强身体锻炼。

5.及时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如不适应工作、安全、违反纪律、生产质量等问题,兼职辅导员要多走访,密切联系学生,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安心工作。

6.指导学生撰写工学结合总结报告,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学生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回到校园后,感触会很深。兼职辅导员要趁热打铁,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指导学生写好总结报告。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工作经历、专业发展情况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制订今后的学习计划,真正将工学结合的经历和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钱永林.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辅导员工作的创新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2011,(08).

[2]张国华,线联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实务技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篇3

蓄势待发的中国动漫产业求贤若渴,由此带来动画教育热潮涌动。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年的93所到2007年的447所,4年间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数量增加了4.8倍。快速增长的数字显示出中国动漫发展高涨的热情,却也暴露出缺乏理性的一面。仅2009年,全国20―30所高校同时新增的13个专业就包括动画专业。

全国1000余所院校加之各类动画培训机构产生动漫相关专业学生47万人。人才培养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即制作型人才多,策划、创意、营销类人才少的现状。多数学校开设动画专业存在盲目性,缺乏思考与市场定位。

影响动漫产业发展的首先是上游缺少高端的创意、编导、项目管理方面的人才,下游缺乏市场营销、国际授权和等方面的人才;其次,与动漫相关的专业和院系发展速度过快,部分动漫教育机构师资水平和硬件水平都较低,造成毕业生数量剧增,但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却相对缺乏,大部分毕业生的形象设计、编创能力较低,多处于模仿阶段,缺乏创意。在开设动漫相关专业的千余所院校(包括中专及中专以上)中,多数仍在培育制作人员,使制作类人员过剩、创意及管理类人才缺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人才整体结构失衡以及教育体系不完备的问题亟待改善。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教育体系,建立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市场的需求。

在近年的研究与实践中,笔者立足市场需求及动画生产环节,深入思考美术类生源条件下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差异定位、教学体系设计、具体实施方案等,重点提出了“分层板块式课程结构”等理念,促使多元化的培养模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一、更新观念,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全国各高校的艺术设计学院、电子工程、自动化和机械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商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等都开设了相关专业或者衍生专业,涉及了文、理、工三大学科方向,由于该学科本身的交互性特点,很容易导致我们在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考虑上博而滥,甚至于混淆学科自身概念,缺乏自身培养特点,似乎是培养了能适合任何岗位的人才,其实根本无法胜任任何工作岗位,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忽文忽理,艺术和技术的交叉行使。

我们对当前动画市场用人标准进行了大量调研工作,系统分析,立足美术类生源的优势,以市场的需求为核心点,力争做到错位化、阶梯化、模块化、联动化、动态化。并以此作为培养目标设定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实现五大培养指标:造型基础、人文素养、创新思维、技艺兼顾、团队意识。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性思路

1.错位化――强化创新型、创意型高端人才的培养,有别于安徽省其他院校的人才培养及塑造体系。

2.阶梯化――遵循课程的教学规律,分步骤、有计划地逐步解决问题。

3.模块化――将课程分解为五大模块,从而更为清晰地明确人才培养的知识构架,便于教学的掌握与分析。

4.联动化――实现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公司实训“三位一体”,搭建实践教学体系,牢固树立实践教学的核心地位。

5.动态化――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积极服务地方经济,以市场为人才培养的坐标轴,适时、适当调整课程体系及内容。

(二)人才培养目标的五级指标

1.厚造型基础。打好深厚的造型基础是美术类生源条件下动画本科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2.重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是大学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动画专业人才持续发展的保障,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育人义务。

3.拓创新思维。作为设计师,最核心的价值便是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开拓学生的思维宽度、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是设计人才培养的核心。

4.求技艺兼顾。所有的目标设定和教学建设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其检验方式就是就业,因此一切都是立足于就业方向。

5.立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是未来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格之一。课程作业在一、二年级强调个人完成,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动画生产所有环节中游走一圈,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专业小方向定位;三年级开始强调团队合作,有助于个人在各自的强项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符合设计专业在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早日树立团队意识,为今后的就业及个人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

(三)培养方向上的“小方向与大强调”

在教学计划的制订中,需考虑课程结构安排的合理性;从行业、市场反馈的信息中,找出知识结构链,构建课程框架,对原有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删除、增加或整合调整。在保证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要求明了、教学内容丰富的前提下,教学内容、学科比例、教学课时合理规划,灵活掌握,留出一定的空间和可塑性。调整好专业素养、专业理论、专业方向、专业基础、专业实践等课程设置比例,不能在培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强调“全才”的引导,最终造成的结果就是市场定位不准确,学生市场适应能力差、专业能力差,缺乏教育的指导性。

动画专业知识结构涵盖面广、更新迅速。课程设置要有意识地针对设计活动的各个环节,每一门课程要解决相应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化成一方知识结构;尤其在专业课方向上,明确教学目标,积极鼓励学生对于实际设计项目的解决。按照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做一些调整,突出应用能力培养。按照“二二”制,即自学生三年级开始进行学科方向分流,控制每个学科方向的人数,达到一专多能、错位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分层板块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时空维度上的“四阶段分层培养”

“分层”的概念,即四年阶段的分层培养。一年级打造型基础,二年级打动画基础,三年级打创作基础,四年级实现与市场完全性接轨。

一年级安排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如动画造型、动态速写、场景速写、人体解剖课程等,主要精力集中在解决造型问题上,这也就是学生通过美术专业考核进入该专业的主要优势点。在此基础上辅以专业了解和欣赏性质的专业理论课程,如动画概论、动画欣赏等课程,建立学生对于动画专业的基本认识。

二年级安排专业方向课程,如二维手绘表达、二维动画软件基础、动画运动规律、二维动画短片创作基础、雕塑、三维动画软件基础等课程,主要集中解决学生在进行动画学习环节中的基本制作问题,是从基本造型意识向动画制作意识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辅以专业理论课程――动画史,从而实现动画创作思维的有效培养。

三年级安排专业创作课程,如动画剧作、视听语言、分镜头脚本、非线编辑、后期特效等课程,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对于动画的整体认识和创作能力,在此基础上再辅以联合作业、动漫产业概论等课程,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其对于动画创作的整体驾驭能力。

四年级安排专业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专业实践、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等课程,实现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与市场的有机接轨。

(二)知识结构上的“并联式板块结构”

课程模块化:一个核心模块、三大依托模块。

1.专业核心:动画类课程

相关课程:手绘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分国别动画研究、原画创作、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画剧本创作、二维软件基础、三维软件基础、Flas、动作设计。

2.三大依托

(1)美术类课程

相关课程:美术名作欣赏、民间美术研究、素描、速写、雕塑、风景写生、图形想象、构成基础等。

(2)电影类课程

相关课程:数字影像、动画表演、视听语言、音乐欣赏、经典动画导读、后期合成、音乐与音频制作、故事类型与策划。

(3)人文类课程

相关课程:安徽文化、人文概论、文学作品分析、文化产业概论。

(三)评价方式上的“开放式与反馈制”

1.考核方法:技法课程现场制、独立作业展览制、联合作业汇报制

素描、速写、插图漫画设计等静帧画面为结课作业的要求,课程结束即举办展览,展览现场评档组予以定档。

二维动画软件、影视后期等动态视频为结课作业的要求,课程结束以公开放映、学生介绍的形式予以定档。

采取作业展览和课程作业汇报制,评分过程是开放式,上下届学生都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平行班级相同课程统一打分,以此确保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授课质量的提升。

2.评分方式:集体定档,教师打分;开放评分,及时反馈

其中平时成绩由授课教师评定,结课成绩需由评档组评定等级,班级授课教师按照评定的等级给予相应的成绩。评档时教师不少于三人,本班授课教师不参与评档。具体做法为评档组按照比例对学生作业进行优、良、中、差、不及格五档分类,班级授课教师按照评档组评定的等级给予具体的分数。开放评分,当场给予学生反馈点评。

三、实施实践教学新思路

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的实践思路,积极搭建校内外实践平台,实现两大平台、三项制度,形成具备创新性、操作性、高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的“引进来”,就是将一些知名企业引入校园,开展实训课程。同时强化校内自身实训平台的建设;所谓的“走出去”就是让学生走出校园,直接进入企业或者实训机构,了解市场规范,尽早做到思想上与市场接轨。

动画教育目前是动漫人才培养环节中较薄弱的,也是产业创新和产业走向腾飞的最大软肋。动漫教育本身的实力比产业发展现状薄弱,要依靠一个还相对薄弱的动漫教育来承担现在和向未来行业的人才输出重任,不进行前期的投入,仅仅依靠院校本身是不行的。院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无法第一时间监测到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能更好地让院校接收到动漫的发展方向,缩短学生跟市场的距离,更好地实现动漫的开放性教学。

(一)两大平台

1.校内平台建设

(1)学校:工作室――公司

以工作室为基础形态,进行公司的雏形搭建,最终目标是实现学院公司,从而形成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真正意义上实现动画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

(2)公司:研发――生产线

积极鼓励公司在校内投资兴建项目研发工作室以及动画生产线。

2.校外平台建设

学校应本着“就地就近、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积极与相关单位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指定有经验、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聘请实习基地中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

(二)三项制度

1.导师制

实施工作室――导师制。配备基本设备,“双导师制”,即校内、校外指导教师各一名,校内专业教师负责制。每年规定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创作,未能完成的第二年补齐,如仍未能完成需在第三年全部补齐,如还未完成予以收回教师的管理及使用权。

教师可以招募学生参加个人的动画创作,也可使学生带着项目进入。打破年级界限,学生自主选择进入,以实际项目进行支撑。

工作室的建立可谓“三赢”: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良好的实践机会,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工作室中得到教学的实践,将理论教学融入实践应用;学校获得部分经济效应,达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

2.联合制

设立联合作业机制。从学生二年级开始,每学期安排一定量的创作实践课程,以便给予教师相应的工作量进行认可。

从二年级开始要求学生必须参与一次创作课程,也就是学生3年内必须参与动画创作及制作3次,要有3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认可的完整作品。要求一次参与、两次主要参与,大四必须是担任主要岗位。

强调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传帮带机制,全面打造学生的服从意识、团队意识。

3.学分制

学生如需参与创作动画,实现绿色通道,根据学生在创作中的分工任务及完成情况由系内直接认定给予相应的专业分数。设立学院动画项目及基金。动画项目经过学院学术委员会通过,将给予启动的基本资金,对于未能完成的,将收回经费。同时设立相应的成绩进行学分认证。

结合动画产业人才需求及流程中各环节的实质内容、具体步骤和能力要求等情况,认真思考动画专业课程设置的框架结构、主干课程、课程类型与性质等问题,理清高等教育美术类生源条件下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动画专业教学体系,为我国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动画人才提供有效途径。

(注:本文为安徽省质量工程教研项目,项目名称:《独立学院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8jyxm549)

作者系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动画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