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开发实习工作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9 16:3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开发实习工作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入厂以来的工作内容
自7月份来公司工作,我被分到电子材料设备分公司实习工作至今。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配线、接线、布线和调试。配线、接线和布线主要涉及单晶炉的下传动、上传动、限位开关和水温开关等;调试主要进行了MCZ—6000A和MCZ—6000FA系列单晶炉的静态调试、机电联调(打精度)等等。调试过程要严格按照电气调试步骤手册进行,一步步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此外,还做了焊接电路板,制作和安装航空插头的工作,主要涉及分压板、倒插板、整流板、水温显示电路板和晶升限位等等。
2、我对技术工作的理解
我想在公司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技术工作的全部内容—“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七件大事技术人员要一竿子到底!”。我认为这里所说的“七件大事”就是技术工作。有些人认为只有研究和设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技术性工作,而贬低看不起安装、使用和维修这些工作,认为技术含量低甚至没有技术含量。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错误的,从哲学的观点看,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于指导实践。而试验、制造、安装、使用、维修就是我们的实践工作。这就好比是一台计算机,要想使其正常运行,硬件和软件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的基础,软件是硬件的灵魂。毫无疑问,我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新员工,实践方面的经验还很缺乏,在学校中学到的是更多的理论知识。因此,很荣幸上级领导给了我这次车间实习工作的机会,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在实践中的技术工作,弥补在实践经验中的不足。
3、我对公司工作的理解
很荣幸成为公司的一员。**公司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公司需要依其更快更好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个人的情况来安排工作岗位。有做技术工作的,有做市场工作的,还有做管理工作的等等众多的工作岗位。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是不允许的。因此,我认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很重要。
作为一名电气控制方面的技术员工,我会始终坚持公司提出的“七事一贯制”原则。工程师不能只会研发、设计和编程,而不懂配线、接线、调试和装配等工作。
4、我对公司发展的理解
**公司自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入太阳能行业后,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从李总的工作报告和张博士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半导体硅鍺材料的需求同目前的市场供应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太阳能产业作为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入厂以来的工作体会
在车间实习的这段时间,虽然有时候工作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同时,也发现公司管理技术上的某些问题。
首先从总体上了解了单晶炉的构成部分。主要包括炉体、控制电气柜、加热电气柜和真空泵几大部分。炉体由底座、主炉室、副炉室、插板阀、上传动和下传动等组成;电气控制柜由嵌入式工控机、触摸屏、PLC、欧陆控制器、电机驱动器控制器、开关电源、继电控制电路等组成。电气控制部分从整体上采用一种上位机加下位机的控制方式,工控机和PLC通过串口通信,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真空泵由驱动电机和电磁阀构成,用于抽取主室和副室真空。
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下面主要汇报一下我在调试过程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如限位开关是否接错或安装是否到位等,通过观察PLC的输入和输出指示灯可以容易地解决;对于一些偶然的、特殊的问题,在调试过程中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需要积极地思考,向有经验的员工请教,亲自动手进行各种检测和试验,问题解决后须做认真的总结,使自己能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此外,我认为分压板和倒插板的电路接线原理对于掌握晶升和埚升打精度的过程是很重要的。后来到电气设备室的库房借了几块倒插和分压的电路板,仔细画了一下接线原理图,并查阅了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料,基本掌握了倒插板和分压板的原理。分压板的输入是晶升和埚升的测速反馈信号,经过放大器INA114放大后,对于晶升,通过电位器,一路输出到数显表,一路输出到工控机;对于埚升只通过电位器输出一路到数显表。另外,分压板还有一路输入是工控机计算出的晶升速度叠加信号,进入到倒插板进行处理。
最后,在公司技术和管理上提几点建议:
1)目前,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电气控制柜设备比较陈旧。从公司长远发展和经济利益考虑,我认为应当对电气控制部分的产品在控制方案上加以改进,推出自己的新产品。
2)在单晶炉的接线、布线、调试、安装过程中,我认为机械与电气人员应当加强交流,互相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6、个人今后职业规划设计
在读研期间,我曾跟随导师做一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XY数控平台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我主要负责做的软件部分,是利用C和C++在VC6。0环境下编程开发的,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和一些控制算法的试验。当时对软件编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想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定位在软件的开发上。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后,才真正明白学校做的东西和现实产品应用的巨大差距。此外,当今软件IT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顶峰时期,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更需要的是一种复合型的技术人才,需要软硬件的结合并系统集成。嵌入式产品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几乎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无处不在,手机、可视电话、照相机、掌上电脑、全球定位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各种各样的工控机、PLC等等。公司目前开发使用的CGC2000也是一种典型的嵌入式产品。因此,我把自己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嵌入式工控机的软硬件设计、开发和使用上。尽管离自己的目标还很远,但我一直坚持不懈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这上面。当然,我也会充分考虑公司发展的需要,服从领导对我的工作安排。最后,希望能为公司进一步更好更快地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篇2
关键词:软件外包;实践教学体系;工程训练;校企合作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国际产业的分工进一步细化,为我国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软件外包产业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针对国家大力发展软件外包产业的要求,高校扩大了该领域的招生规模。我国现有将近100万计算机类专业在校生,每年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约10万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美国一年理工科专业毕业生才约25万人)。许多软件外包企业发现,传统学历教育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期望的人才素质还存在较大差异,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存在人才供应过剩的问题。软件人才匮乏表明了软件外包产业需求旺盛,也反映了高校计算机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脱节,缺少对学生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也缺乏开展这些训练所需的教学环境。
教育部提出了“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程教育培养工程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师的办学定位,加快专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地方高校计算机类专业转型,培养大
量应用型人才,同时为服务外包产业输送合格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质量。计算机类专业的改革应该探索一条校企联合的机制,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培养体系。
在此背景下,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应运而生。学院以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按照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改革和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要求,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革,努力构建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国际视野、创新思维的软件外包人才。
1软件外包人才需求结构
在软件外包项目开发过程中,接包团队一般由项目经理、项目组长和项目成员构成,人才需求结构呈“金字塔”型,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低层是程序员,约占60%,主要工作是听从项目组长的指导,根据设计方案编写代码。这个岗位的要求是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一层次的人员需求量最大,缺口也最大,是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基础。
中层是项目组长,约占35%,主要工作是准确了解客户需求,对软件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协调各种资源并掌握项目进度和质量控制。这个岗位的要求是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这一层次的人员需求量比低层人员的需求量要少一些,是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层是项目经理,约占5%,主要工作是参与软件外包市场竞争和市场开拓。这个岗位的要求是人员既懂管理又懂业务,具有开拓能力,熟悉国际化企业运作模式,能够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动态和趋势,掌握国际标准和规范,熟悉对方的文化。这一层次的人员需求量最少,所起的作用最大。
现有高校计算机教育模式所培养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位于“金字塔”高层和低层的人才严重短缺,影响了软件开发的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增加了软件开发成本。而处于金字塔中层的人才却膨胀过度,高校几乎都在培养这个层次的人,但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实际的市场需求并不匹配。
我们及时对计算机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进行了重大转型,针对真正适合国内外市场从事软件外包的人才极为缺乏的现状,把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在应用型的软件外包初级人才上。
2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适应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应当把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重要依据。我们从市场调研入手,明确专业人才需求,找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行业、企业人员一起,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我们设计了体现产业需求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重点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坚持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坚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同时,我们充分借鉴与消化吸收了IEEE-CS的SWEBOK[1]和ACM的CC[2]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3]、《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4]的研究成果,借鉴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的工程教育理念[5]。
我校的定位既区别于一流大学的科研型,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的职业化,实用型技能要优于一流大学,国际化视野和能力要胜于高职高专。我们要解决目前大学人才培养的弊端,使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3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1) 整个教学体系分成两个阶段。前两年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后两年以实践训练为主。通过校企合作,我们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充分的实践机会,提高从业能力。我们将学生的从业能力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2) 增加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的比重,实践教学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25%以上。
3) 分解每个学年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和层次,采用“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的模式,建立“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工程训练―毕业设计”的四级体系,分阶段进行渐进能力培养,要求学生每个学年提升一级实践层次。
4) 按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三个层次设置实验内容,以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合理分布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验证性实验不得高于50%,保证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在课程中起到更大作用。
5) 校企合作,建立固定的校内外实训和实习基地。将企业选定的技术性课程嵌入到我们的课程体系中,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学生在合作企业完成“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两大任务。
6) 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引进认证考试,使学生毕业时同时具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认证证书。
7)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学科竞赛等途径获取学分。
8) 双语教学从一入学就开始安排,然后每个学年逐渐展开,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实现每个学年的“双语教学不断线”。我们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商业环境下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开设了专门的英语口语和商务英语课程,直接聘请英语母语国家的教师授课。
4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4.1实践环境的构建
1) 多元化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服务外包行业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等组成,对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等展开论证。让企业参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规划、建设和开发,使实践教学体系满足企业需求。我们的教师基本上是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取得相应学位后走上教育岗位的,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我们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企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弥补校内专任教师队伍工程经验的不足。“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采用双导师制,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
2) 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我们建立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融基础理论、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一体的整体化培养机制,做到工程能力培养“不断线”。我们密切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训教学,营造仿真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吸纳企业的实训项目,构建企业案例库,建立校内外实训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3)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我们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标体系的要求来监控和保障教学质量。我们与企业建立通畅、有效的意见反馈管道,使企业的需求和对学生的改进意见能够及时反馈给学校,使我们及时了解企业的意见,确保教学质量。我们还建立了内部质量保证机制,定期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估,识别对培养目标进行改善的机会,制定改善方案,执行改善方案,跟踪监控方案的持续改进。
4.2实践教学模式和组织
1) 第一至第六学期进行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每学年短学期进行为期三周的集中工程训练。第七和第八学期进入企业实习,并完成“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两大任务。
2) 除了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工程训练中要完成不同规模和内容的项目外,学生还要协同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较强、比较复杂、来自产业界的“真实项目”。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中形成各种能力。
3) 建立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在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项目按照“虚拟公司”的运行方式组织、管理、运营,完成开发任务。做项目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
4.3四级实践体系
1) 课程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通过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对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分组协同完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借助集体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每组学生必须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个人总结,并通过项目答辩。
3) 学生在每学年短学期进行为期三周的集中工程训练,第七学期开展“项目实训”。在真实或仿真的企业环境中,在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将分成不同的项目小组或团队,扮演不同的角色,得到项目开发全过程的锻炼。
4) 学生通过工程实训,为毕业设计奠定了基础。毕业设计是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第八学期进入企业,进行真实项目的软件开发工作,并完成毕业设计。经过这一阶段,学生应能实现与社会的无缝对接,实现良好的就业愿望。
4.4渐进能力培养
1) 一年级。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C或C++语言,并能用C或C++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HTML及网站制作的相关知识,并能完成一个基本商务网站的开发。重点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商业环境中熟练地用英语口语或书面语言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够阅读大部分软件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能够撰写基本的工作文档,例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问题分析等;能够撰写基本的技术文档,例如软件需求、测试文档等。
2) 二年级。
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Java或.NET开发语言,并能用Java或.NET语言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并能完成一个企业级商务网站的开发。重点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和数据库系统应用开发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商业环境中能够自如地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例如项目会议、邮件联络等;能够熟练阅读软件项目相关的各种技术资料;能够熟练撰写工作文档和技术文档。
3) 三年级。
要求学生掌握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编码、软件测试等整个项目过程;熟练运用过程管理与项目管理;完成一个软件产品的商业开发。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可以用英语跟国外工作人员进行自如的交流,以便迅速了解项目的有关情况;能够用英文撰写系统分析与设计等相关文档。鼓励学生参加认证证书考试,为就业增加砝码。
5结语
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软件外包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很好地满足了市场和社会发展对软件外包人才的需求,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就业等方面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我校2006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100%,2009级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一次性通过率为90%。2007级学生在首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上战胜同组的南京大学、北京航天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强队,荣获团体二等奖。
参考文献:
[1] Guide to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Body of Knowledge (SWEBOK)[EB/OL]. [2011-03-10]. / portal/web/swebok.
[2]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EB/OL]. [2010-03-13]. /education/curric_vols.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 CDIO[EB/OL].[2011-02-12]..
Exploration 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Software Outsourcing Talents
YU Ge, ZHAN Guohua
(Hangzhou Institute of Service Engineeri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 China)
篇3
关键词:院企联合;生物制药;本科人才;实践教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S-3 文献标识码:A
近几年来,我国对生物医药的发展特别地重视,我国政府2010年的工作报告首次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众所周知,每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都需要有人才的支撑,而不同的医药生产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制药企业必须与高等院校、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和职业院校等进行合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人才职业教育链。高等教育应该与医药生产企业进行零对接,培养出符合实际生产需要的高质量和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即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素质高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以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1,2]。
1 生物制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全球生物制药巨头于2002年瞄准了中国较低的人力成本,之后纷纷将其生物制药和化学实验研发基地设在了中国,国内一些医药生产企业也逐步从仿制药走上了自主研发和创新的道路。生物制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社会对生物制药专业人才的需求层次化明显。目前,生物制药行业人才重点应培养以下人才:
1.1 知识产权人才
在生物医药行业,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够,导致产品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同时产品的竞争力也下降。应聘者要有一定的医药学专业背景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很强的理解、沟通和学习能力。因此,制药行业急需有能突破思维定势、有创新型的人才,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2 高级研究员
随着制药行业的发展和研发队伍的大力扩张,既懂得药理研究和具有医院临床试验经验,又能在找准市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项目策划、组织运作、落实研发和生产并担当管理职能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
1.3 质检人才
随着国家对医药、化妆品和化工等产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质量监察力度的加大,产品质量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适应这一培养目标,构建一套“院企联合”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层次化和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备条件和关键[3,4]。
2 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
学院利用山西省生物制药企业资源,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本院的办学特色和资源优势,把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毕业后能从事生物制药研制、开发、生产、经营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工作的高素质生物制药专业多层次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创新构建了“基础能力培养+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的3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5~7]。
3 人才培养要求
“院企联合”的生物制药本科人才培养要求:学生除具有本科生应掌握的知识和达到的素质能力外,特别强调掌握与岗位需求相关的职业资格知识及提升学生发展潜力的知识、生产一线操作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药物的研究与生产、药物分析检验和药品营销等岗位群要求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关企业的岗位生产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的职业素质。
4 人才培养措施
4.1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内容和考核手段
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中,使课程体系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院企”共同开发高质量的专业特色课程,如“生物制药学”、“生物制药工艺学”、“免疫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等,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考核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考核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注重实效的原则,改革考核办法,加强实践、实训学分考核,形成以“实践动手”与“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1]。
4.2 建立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形成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职业发展反馈制度、“院企联合”机制、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和专业教学委员会例会制度等,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学院为主体的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4.3 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3.1 构建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按照生物制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适应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段式”(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方向实践和综合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一套与就业岗位“无缝对接”的“理实一体化”的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支持“基础技能实训+专业技能专项实训+专业技能综合实训+跟班实习和顶岗实习”4个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更新、充实、整合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创新构建了“基础能力培养+跟班实习+顶岗实习”的3阶段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企业实习进行教学并采用灵活适用的考核与评价方式。3阶段模式实践为学校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职业定位、企业对于员工等需求与要求在具体企业背景、企业环境与具体工作任务中找到有机结合点。
4.3.2 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实验项目为载体,从低到高、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层提高的层次化实验课程体系,开展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验证型、综合型、创新型”的3层次实验项目。
4.3.3 “院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由学院选派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教师和企业选配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实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认真进行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院企”共同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有效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积极探索有利于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行的实验室、实训基地开放管理新机制[8-10]。
4.3.4 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工作
学生在入学第6学期分配导师,导师把好选题的遴选关,增加综合性实验选题和调查报告选题的比例,学院加强对导师指导和毕业生论文进度等环节的监控,严格毕业论文初审、盲审、答辩和论文定稿等制度,不断提高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4.3.5 注重加强“院企联合”,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校内教师要进行岗位专业化的训练;制药企业和营销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也能够完成校外岗位操作的现场指导工作,使学生真正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4.4 加强专业能力培养
开设职业角色体验、职业指导、潜能开发和人际沟通等课程,通过课程选修、讲座、讨论和企业访谈等方式培养职业能力。
5 保障措施
在实训基地建设上,脚步已迈。学院现有15个实验室共1300m2,有价值7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有12个校外实习基地,在“院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院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院与山西隆克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山西省源渊药业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实训基地。山西隆克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为省级国有企业,固定资产7000余万元,主要从事研究、生产生物药品尤其是冻干苗、油乳剂苗,部分毕业班级学生先后进厂参加实习并就业。山西省源渊药业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龙头企业,固定资产9000余万元,为种、养、加、制综合企业,目前,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部分学生已进行实习并就业。
生物制药专业已逐步开展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部分课程开始实施“项目驱动、案例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取新的重视过程考核和学生能力考核的新型评价方式,并取得一定成效。
学院领导对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高度重视,鼓励教师从事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制度保障。生物制药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和改革专业,学院在制度、资金和人员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学院教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是教学和教学管理第一线人员,都直接参与了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以及教学改革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研究水平,具有较强组织与协调能力。特别是学院院长王金胜教授,长期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活动。
6 展望
改革研究成果在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内实施,将极大推动生物制药专业建设,目前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制药专业在校学生145人,将直接受益。
改革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制药专业其他院教学,带动学校制药专业教学改革。目前制药专业在校学生共有300余人,将从中受益。
改革研究成果可向学院其他专业推广,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可应用于其他生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专业,会使整个学院师生受益。
所以,高等教育应与当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高等学校应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资源配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学院将对生物制药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继续加强“院企联合”的办学模式,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培养生物制药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探索更多、更好的办学经验。
参考文献
[1] 徐凌云,刘志国,徐伟民,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生物制药本科人才培养体系[J].药学教育,2011,27(4):4-6.
[2] 张军.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核心课程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 覃日强,罗洪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示范性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8):56-57.
[4] 赵新业,梁建和,陈炳森.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机电类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C版),2011(15):98-99.
[5] 陈丽梅,袁月明,闫毅,等.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链”的构建与实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2(7):62-64.
[6] 李正文,顾明华,袁涛,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1):14-16.
[7] 宁海龙,邹德堂,唐鑫华,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1(5):43-45.
[8] 李第秋,黄富佳.软件开发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0,26(6):55-57.
[9] 叶茎,何琼,盖超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交通职业教育,2012(1):52-53.
- 上一篇:工程造价实习工作报告
- 下一篇:会计顶岗实习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