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系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4 23:15: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工程系实习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培养计划;智能科学与技术;面向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于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智能科学技术本科工程类专业,并于当年招收第一批学生。该专业主要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的基础资源和师资,借助于学院自动化仪表、光学工程等的社会应用背景,培养智能测控、智能信息融合、智能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制定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智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我们拜访了具有相关专业培养经验的兄弟院校,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深切感受到培养智能专业人才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智能”特点及培养方法上。如何结合工程实际的培养要求,制定出一套可操作、学生易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动手能力的培养计划,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
我们学校采用学分制教学模式。共180个学分,专业学分只有77.5学分,约1 240学时。要在这么少的学时内完成如此广泛的教学内容,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一定难度。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想。
1)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社会需求直接相关的课程体系。
2) 改进课程教学方法,加强教学互动机制。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加强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学院教学资源,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操作,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1-2]。
1培养计划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应用。要办好新专业,必须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和课程特色。办工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很容易受理学办学模式的影响,从而导致理论大而不精,实际应用能力缺少专门训练,无法适应社会需求的情况。我们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以工程应用为主,加强技术能力的培养。多学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但不进行形式攀比,扎扎实实地做好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本位工作。考虑到我院在光电技术、智能化仪表、智能检测与控制方面的优势,我们确立以“智能集成和智能仪表”作为专业特色。
我校培养计划的基本思路是:基础知识精、简、实用但要扎实。专业知识以掌握应有的技能为目的,加强创新和实践教育,同时加强对学生道德、人文素质方面的教育,以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整个培养计划分成三大块: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通识教育由学校统一规划,除政治、思想、道德、体育及人文等方面的教育外,还包括外语基础、电脑应用常识及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基础课程由光电信息和计算机工程学院统一制定,主要包括数学基础类、工程设计基础类、电类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原理等。专业课程分为4个课程块。第一课程块为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自动控制理论、智能检测、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视觉技术等,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对与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的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在确定核心课程时,我们考虑了作为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更注重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时的知识覆盖面。第二课程块为技术基础课程。作为本专业的技术入门课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导论”和“脑与认知科学初步”安排在技术基础课程模块。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面很广,为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发展方向,这个模块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技术基础课程。第三课程块为专业技术课程。包含计算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及数据融合技术等。计算机技术主要以嵌入式处理器、DSP处理器及计算机网络与通讯技术这些与实际应用联系比较紧密的技术为主要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几门,作为专业技术课程。第四课程块为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组针对智能化的具体应用联系方面,课程有比较大的选择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相应的课程,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3-4]。
2培养方法
我们培养学生的基本目标是:每一个学生至少有一项基本技能,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足够的自信心和基本的道德水准。由于我校生源的总体水平比重点大学要弱一点,我们计划从进校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自我价值、创新意识、社会道德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发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智能科学与技术所涉及的理论比较广,制定培养计划时,既要考虑到学生对这些学科的了解、学科间的联系,又要使学生对有实用意义的理论知识有比较扎实的基础,并且在以后选择专业方向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覆盖面。我们把这些内容分成概述型和精讲型两类。选择三四门具有一定深度、知识覆盖面比较广、反映智能科学与技术主题的专业理论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偏重有用性、实用性、易用性原则,尽可能做到学精、学好、学以致用。把一些认识层面的内容以概述型课程加以介绍,使学生对智能科学与技术所涉及的内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
作为工科学生的培养,我们不要求学生全面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而是注重实用和掌握,要求学生能熟练灵活地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从以往相关专业的教学要求和效果看,对大而全的教学要求,整体上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学生忙于应付,结果导致掌握不实,不能很好地把握基本概念,并加以运用。我们的教学思想是:针对培养目标,精选课程内容,力求实用易学,引导学生兴趣,以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
在专业课程中,我们主要考虑实用性、广泛性和可选择性,注重技术和技能。由于智能科学与技术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因此我们开设的专业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不同技术、技能、知识的兴趣和选择,便于学生根据基础课程的掌握情况选择喜欢的专业课程。对于每一个专业课程,教师着重要求基本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学会根据基本知识扩展专业技能。
在教学形式上,我们以开放、引导、自主学习为主,专业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以自己设计问题,经任课教师安排,在专业实验室研究解决“问题”。教师以“任务”驱动带动实验教学,提出任务,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观测、分析、讨论和总结,达到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归纳起来,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思考。
1) 课堂教育避免陈述式的教育模式。
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总结归纳问题的变化趋势,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要“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成为朋友,和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启发主动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充分认识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
完善基本管理规范和评价体系。以教师教学规范为依据,加强教学管理;以学校课程评估指标体系为参照,实施课程评估。优化课程组合,调整教学内容。以专业规范为参照,按照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主干等不同层次,形成前后连贯、横向联合、相互支撑的课程组合,进而调整其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发掘、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探讨式学习、研究型学习等。在教学中,根据内容需要精心准备、认真组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和网络多媒体课件建设,鼓励选用原版教材、规划教材,同时鼓励教师的教材编撰工作。推动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开发网络多媒体课件,改善教学效果。推进考试改革,根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不同,结合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综合因素,鼓励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和成绩评定方式。
3) 注重课程教学的总结、反馈、交流和评估。
课程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经常性教学活动,应逐步建立教师之间针对课程教学的总结、反馈、交流和评估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教学互帮互学的敬业氛围,争取在学时精简、内容压缩的情况下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我们强化实践环节,改造实验、综合设计等课程,扩大实训。以课程实验为基础,注重方法、观测、分析的培养。减少课程实验中大量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报告中直接反映,锻炼学生的基础实践能力。以综合设计作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各种知识、技能的方法,改变课程设计依赖单一课程的训练模式,而以课程组的综合设计为背景,注重实际操作、实验报告数学规范以及设计思想的阐述、表达能力的培养。力求使综合设计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实习实训为强化技能的手段,让学生广泛、深入地接触生产应用第一线,了解技术开发现状和工作模式,掌握流行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按照行业规范完成一个典型系统的开发,使实习实训能够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毕业设计作为最后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手段,强调创新与实践的要求,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生产实践和理论前沿相结合的课题,全面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2]。
3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专业培养要求,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实际经验和能力、创新意识等都需要不断加强和提高。我们的专业教师大都来自计算机工程、信息科学及自动化技术等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很多课程与这些专业交叉,但有一些核心课程还是有其专业特点。对于这一部分师资,我们的思路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引进专门人才来加强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对内部师资的培训来满足相关课程需要。对于青年教师,加强传、帮、带,使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责任、教学理念等方面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在专业技术方面提高自身能力。经过教学基本功的磨练、科研基本功的锻炼和学术方向的凝练,使之迅速成长为适应专业建设需要的中坚力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注重应用、富有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教师队伍。我们坚持人才引进以才为先,以能否为专业建设所用来考量,结合专业建设的需要,以多种形式促进教师在职提高,同时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条件[1-3]。
4实验室建设
我们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主线,夯实专业办学条件基础。学院目前实验室资源充足,已经具备一套完整的光电、信息、计算机应用、电力、电子、电器、自动化仪表、自动控制等实验室。我们计划按核心课程要求建立智能检测与机器视觉实验室。按照人才培养需要、特别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调整,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使其发挥效益。在专业建设资金的安排方面,在保证足额、及时到位的前提下,确保用好、用足,使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设施完备、良好,达到与产业界衔接的水平。
实验室要与课程要求密切配合,一切服从于课程要求。在实践环节方面,紧密围绕学生面向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我们计划在原有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智能科学与技术实验室,主要为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提供实验支持。先期以机器视觉和智能检测为主要实验建设内容,可开展尺寸测量、缺陷检测、模式识别、图像融合、目标跟踪、三维重构以及智能温度检测、智能压力检测、智能流量检测、智能物位检测和智能成分检测等多种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其中包括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智能检测技术与系统等专业课程的实验。实验室的建设以面向应用为前提,突破以认知为目的的实验计划,加强探索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形成包括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构成的培养体系,坚持在实践形式、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同时,我们更进一步地调整实践环节的时间分配、场地保障,使学生更加灵活、方便地完成各种实践环节,进一步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践的比重。
5结语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设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需要使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一种科学与技术高度结合、把智能理论转化为工程应用的挑战。我们的专业应该是面向应用的,应该是社会需求的,我们培养的人才应该是能快速适应社会的,这才是工科智能与科学技术专业的培养意义。立足未来,立足社会需求,培养适用于市场的实用性人才,是该专业能长期生存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吴元欣.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学习月刊,2006(3):79.
[2] 史忠植.智能科学与创新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6(1):28-30.
[3] 王作军,张磊,杨鹏,等.谈我校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设想与措施[J]. 计算机教育,2009(11):53-56.
[4] 史忠植.智能科学技术[J].计算机教育,2004(1):34-38.
Reflection on Application-oriented for Undergraduates Training Program of
Intellig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 Nianping, CHEN Wei, XU Weiming, SUN Hong, JU Zhiyong
(School of Optical-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篇2
关键词: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探究
影视动画专业是在市场经济、文化发展以及企业对动漫人才需要上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特色专业。学院影视动画专业从设立之日起,一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及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效。
1 深化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形成“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紧密型模式
1.1 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建成紧密型校企合作平台
本专业与哈尔滨光线动画有限公司、北京五谛智作有限公司、哈尔滨开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开元网商教学基地”和“开元网商创业推广中心”,形成了基地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紧密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通过打造“电商服务教学做一体化平台”,使学生在“厂中校”--“开元网商教学基地”完成《电商详情页制作》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教学内容按照企业真实的技术和平台设计实训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教学基地承担了专业核心课程现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任务,年均接待实习实训学生3840人次。通过扶持创新创业平台,使学生在开元网商创业推广中心完成项目教学和企业实训,接受企业订单,从事亚马逊国际旗舰店及淘宝店的店铺装修、产品拍摄等工作。通过工作实践,学生能够把所学理论知识加以综合运用,把专业视野扩展到相关领域,使职业素质得到养成和提升。
1.2 制定相关制度,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为保证校企双方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制定《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试行)》、《影视动画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计算机工程系校外教学基地“厂中校”管理办法》、《校企合作成员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聘请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保证了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以“人才共育”作为校企合作切入点,根据合作方式、范围和特点,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在教学组织上,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体系建设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接。根据生产任务安排调整教学进程,保证实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整体性及连贯性,保证生产任务与实习安排相协调。
2 构建了“学训交替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专业与产业发展、职业岗位对接,通过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调研报告,学院与区域内影视传媒类企业紧密合作,根据行业企业对影视动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要求,以培养“会设计、能制作、懂策划”及运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学训交替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影视动画专业根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围绕培养视觉动画设计、影视栏目包装、网站美工设计职业能力要求,依托企业形成校内与校外的互动交替实训基地,引进企业生产项目贯穿培养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急需人才为目标,准确定位和全面调整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规划、重组,与实践技能、岗位素质、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形成了“学训交替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完善了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从职业工作过程分析入手,明晰影视动画专业典型工作岗位;从典型工作岗位分析入手,明确影视动画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完成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过程。从影视动画专业技术领域与职业岗位分析出发,总结典型工作任务并从中提炼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分析课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课程确认重点建设核心课程即《三维模型设计与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影视栏目包装实战》、《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电商详情页制作》,实施“学训交替3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课程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式教学,以职业能力为标准,突出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每个项目选择典型产品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工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职业能力;教学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提高职业能力进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保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通过全面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4 打造了“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团队
依托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完善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机制,全面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的培养方案。2名教师赴英国等地学习先进职教理念,4名教师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骨干教师、课程改革、专业建设等培训学习,5名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1%。新增行业企业兼职教师2名,建成由6名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承担的课时比例达到专业课时的35.1%。兼职教师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讨论、编制和修改,参与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参与课程资源库建设。专业教学团队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7项,26篇,主编教材9部,获得专利11项,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指导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动漫设计大赛中获奖2项。
5 建设了“教学、实训、创新创业、技术服务”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依照教学、生产、技能培训与服务等功能要求,校企共同开展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行业企业技术发展需求,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并与哈尔滨光线动画有限公司、哈尔滨开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将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具有开放共享的技术服务平台。专业建设委员会联合企业技术人员,通过调研论证分析,在校内现有实训基地基础上,扩建和新建4个教学实训基地,即扩建、新建动画实训室、数字非线性编辑实训室、开元网商创业推广中心。与哈尔滨开元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开元网商教学基地”。新增北京主码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等5家校外实习基地。
6 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效果显著
- 上一篇:实习律师月工作总结
- 下一篇: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