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5 04:45: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练实习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又到了尾声,在园领导的指导、帮助及全体老师齐心协力下,圆满地完成了这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现将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常规教育,精心组织好各项活动
根据幼儿园的园务计划及教育教学计划,结合主题活动,有序开展了系列教学活动。一学期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了大型活动4次(元宵节活动、“童语童心 感恩母亲幼儿故事大赛”活动、庆六一、暨大班毕业典礼活动、足球小小运动会活动),开展节日活动8次,(三八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父亲节、端午节),教育教学类公众号共19篇,活动都取得较好的评价,赢得社会、领导、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加强教研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一)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结合幼儿园客家文化特色课程,这学期组织副班优质课评比活动1次,既为执教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更为其她老师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有效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二)在课题研究方面,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进行,为推动“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策略——以龙川县为例”课题的进展,开展了1次以游戏化教学为重点的副班教研大赛;开展了3次送教下乡活动,为乡镇幼儿园送去精彩纷呈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迎接姐妹园跟岗学习3次。老师们积极撰写听课记录及时反馈和总结。
三、示范引领
为充分发挥我园示范、辐射和引领的作用,经常以常态化接待各姐妹们的跟岗学习,一学期来接待县、乡镇姐妹园3次,参与人数达到76人,接待技工学校实习生1次,共17人。送教下乡3次。并为乡镇、老师家长发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小衔接教师工作指引》《“幼小衔接”家长工作指引》共352册。
四、家长工作
本学期,由于疫情原因,幼儿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各班老师通过微信平台积极宣传防控知识,做好一切家园共抗疫情工作;开学前后对每个幼儿进行电访或家访,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等,保护好幼儿身心健康;召开了2次线上家长会(学期前和学期末),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活动状况及假期的安全监管等工作;为保障幼儿上下学的安全,全园家长成立义工志愿服务队,每班每天8个家长值班值守,不管强风暴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维持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及秩序;各班通过电话、微信平台、接送孩子时的交谈等方式,与家长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取得家园沟通与合作。
五、教师培训
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能力的提升,我园多种渠道进行培训。一学期来,积极组织教师线下教育教学培训1次,邀请龙川县第一中学男子足球队教练员xxx和龙川县老隆镇第二小学足球教练员xxx对我园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足球培训活动。教师外出培训学习6次,人次6人,指导4次,在叶园长带领下,走进田心镇中心幼儿园、岩镇中心幼儿园、移民新村幼儿园围绕学前教育去小学化普遍存的问题进行指导。
五、存在不足
(一)教师的专业能力及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二)部分教师的工作意识、理念、创新意识不够强。
(三)教科研质量要提升,教研负责人教研水平需要提高。
(四)活动构思方面不够新颖。
(五)区角、主题墙环境创设还有待加强。
六、努力的方向
(一)加强学习与培训。
根据我园教师实际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与学习,让老师的业务水平及能力得到提高。
(二)与时俱进,积极参与学习与培训
幼儿园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学习,
勇于探索,做一名全面发展的教师。
(三)甘于奉献,勇于创新
牢记教育初心,全心全意为孩子服务,以诚待人,工
作中要勇于创新,多收集信息,多学习,多看幼教网站的先进理念。
(四)扎实开展教科研工作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运动队;可持续发展;品牌创建
[中图分类号]G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81-03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 品牌知名度是指品牌被公众知晓的程度,是评价品牌形象的量化指标。本文从品牌知名度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大学体育品牌是指各个学校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适合于自己学校的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带动各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的持续发展。这些运动项目的建设不同程度地促进着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促进着运动队品牌化的建设。
1 运动队成绩及品牌的创建
随着湖北省大学生运动竞赛及全国高职运动竞赛的开展,武职运动队成立了如男女子篮球队、男子足球队、男女子排球队、女子拉拉操队、男女子体育舞蹈队、男女子羽毛球队、田径队、创编项目运动队、长跑队等诸多的运动队。这些运动队为武职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其主要成绩见表1。
表1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运动队近四年主要成绩表
武职运动队先后取得了高职院校拉拉操队冠军与亚军、排球男子高职组四连冠、首届高职篮球联赛冠军、五人制足球比赛高职组冠军等诸多荣誉,受到了社会以及同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先后有多所学校及领导观摩和学习。提高了武职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创建了有武职特色的运动队品牌。
2 运动队取得优异成绩及品牌创建的成功因素分析
2.1 经费得到支持
见图1,开展运动竞赛需要经费作为支持,学院体育节竞赛以及体育俱乐部大赛的经费投入,单项经费投入2500元左右,包括组织教师劳务费、学生获得名次奖励费、奖杯证书费用等。8个大项目投入5万多元,校外体育竞赛全国每个单项比赛经费5万元投入,其他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比赛共16个项目投入5万多元,仅这两大项竞赛就10多万元的投入。学校经费的投入极大解决了体育竞赛开展的经费开展不足的问题,在学校拨款的同时运动队竞赛曾经吸纳过CHINAGO网站的赞助、学院后勤集团赞助。但今后随着学生的增多,体育竞赛项目的增加,仍需要多方位吸纳资金保证师生体育竞赛的全面开展,与企业及社会的资金融合问题是后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运动人才得到培养
高职运动队品牌化的重要条件是运动队需要有良好的运动成绩,而运动成绩的保证需要高水平的运动员与教练员。在教练员方面武职拥有国家级裁判1名,国家一级裁判7名,健将级运动员1名,国家级运动员1名,国家一级运动员3名。丰富的技术及比赛经验为武职运动队取得成绩提供有力支持。以校内体育竞赛为载体,体育课程、体育俱乐部竞赛为辅助,全方位对武职运动竞赛以及运动队竞赛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如表2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竞赛活动每年包括上半年的校内体育文化节各项竞赛,从表2的体育竞赛可以反映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文化的丰富程度,人数的参与也达到可观的数量。
武职下半年的体育俱乐部大赛涵盖了目前学生的体育选修课内容,下半年的新生田径运动会、全校田径运动会、全年的校外及全国的大学生体育竞赛与教师体育竞赛。据2009年、2010年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外体育竞赛数据统计,2010年全年计划参加校外17项体育竞赛,师生最终参加了16个项目的比赛并获得名次。武职能做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项目,月月有比赛。体育竞赛活动做到了课内外一体化,将学生的课内体育与课外体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互相进步、发展与提高,并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2.3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得到提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特别重视体育竞赛,校内外比赛必亲临比赛现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口号是让每位武职人享受到体育的快乐!本着体育只有增加思想、教育、科学、人文等文化的含量,才能不断取得佳绩的思想,学院领导参加了湖北省每届“校长杯”乒乓球赛,并取得不错成绩。学院每年举办教工的羽毛球、排球、乒乓球、趣味运动会、舞蹈等体育竞赛,先后成立了教工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汽车协会、篮球协会等,加强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体育竞赛的交流,众多协会的成立极大丰富了教师的体育文化生活,繁荣了学院的业余体育竞赛氛围,响应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
在学院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上,学院报纸对体育竞赛等活动的描写,体育工作部网站的突出跟踪报道,学院行政大楼对校内外体育竞赛获奖情况的滚动播报,以及体育馆体育宣传栏与学院各个体育宣传栏的传播,学院广播台平时对体育竞赛的广播构成了立体多方位的宣传播报,让体育竞赛与体育文化深入人心,成为师生生活中离不开的一部分。已经进行十届的武职体育文化节、省高校“校长杯”乒乓球比赛等体育竞赛以及各个单项体育竞赛已经成为品牌,植入到该职院人的心中。
3 创建高职运动队品牌的措施
3.1 资金及体育硬件设施的投入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体育馆、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天然草皮足球场,学院对体育的投入是十分重视的,投资约3000万元的体育场馆不仅满足了日常教学的需求也提高了学院承担一些对外的赛事的需要,同时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见图2,绝大多数的场地、场馆都是开放的这对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赛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硬件支持,而且对于某些健身、室内羽毛球等收费项目师生都享有较大优惠或免费,极大鼓舞了他们参与运动的热情。
3.2 课程改革与教师素养的提高
武职重视“职业特色”高职学院体育教学课程内容的构建,让体育教材内容具备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健身性和实用性。武职选择了一些难度适中,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又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散打、武术、体育舞蹈、形体训练、瑜伽、游泳、定向越野等,使学生掌握运动健身的方法和达到增强体质的体育目的,并培养了学生的各项运动技能。武职体育部通过学习发展“双师型”教师15名,学习型团队的构建为教学与训练提供发展和提高的空间。
3.3 完善的体育规章制度与社团建设
完善的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健全的体育规章制度是保证师生体育竞赛活动顺利开展与进行的保证,学院体育工作部网站对于各项比赛的竞赛规程、比赛办法、奖励与惩罚办法都有一一细则,对于场地则有田径场管理公约、体育馆管理公约、体能中心管理公约、羽毛球馆管理公约等;对于俱乐部教学则有武职体育俱乐部教学管理办法、对于学生的各个协会则制定武汉职院学生体育单项协会社团管理办法;对于运动队的竞赛则制定有2005年就制定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运动竞赛奖励办法》,做到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体育规章制度建设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对他们的情感、智力、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另外,完善的校园体育制度,可以使学校体育工作更有预见性、计划性,从而避免因过分盲目而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学生在开展体育竞赛的同时成立了多达11个体育协会,有影响的协会如舞蹈协会、足球协会、双节棍协会、轮滑协会、自由行单车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如DN舞蹈协会每周四、周五学校的业余舞会的开展,为学生提供练习、交流与提高的机会,单车协会的詹润森、杨凡、曾杰等8名同学骑车历时1个多月历经3600多公里长途跋涉从武汉到,要想骑自行车到拉萨没有强健的体魄是不可能办到的,为此他们每天坚持锻炼,从学校骑车到磨山往返练习,正是艰苦的锻炼才能给他们身体的保障,“川藏之行能成功,一是坚持到底不放弃,二是团队意识”队长詹润森这样解释他的成功。川藏之行回来的展示给高职学子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激励他们珍惜生命,重视锻炼,参与社团活动的热情。这些协会提供了更多的与外校体育竞赛交流的机会,增加了与社会更多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得到历练与提高。
3.4 注重运动队建设
(1)武职采取教练员自荐与聘任相结合的制度。运动队基本上采用的是赛前集训机制,赛前2个月左右进行集训。每周7天,周一至周五下午5点至7点半日常训练,周末比赛。多年来各运动队教练组或教练员认真制订了科学的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及周和课时训练计划等;训练中做到严格要求,严格考勤,并认真完成每节课的训练任务;在比赛中和比赛后各队认真做好比赛记录和赛后总结、赛后技术分析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技术分析报告。
(2)对武职运动员的专项训练和比赛是采用课程式的学分制管理。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设置相应的学分进行管理。《武职院2004[81]号教学管理条例》规定专业竞赛可视作教学活动的延伸,那么参照武职教学管理条例学生“因请假缺训累计超过全年训练总学时三分之一者,不给予该学年的学分”。
《武职院2004[81]号教学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竞赛,学校给每位参赛学生记2学分,给每位获奖学生记5学分。学生参加竞赛所获得的学分,等同于相应课程的学分或任选课的学分。《武职院2004[81]号教学管理条例》规定本科院校组团体前4名,主力队员分别是100元每人,替补队员分别是50元每人,5~8名50元每人;高职高专组团体前3名主力80元每人,替补30元每人,4~8名主力50元每人,替补每人20元每人。该奖励主要针对省级或市级教育部门或单项协会组织的全省性或全市性比赛。全国性的比赛如:全国运动会、大学生运动会、全国竞标赛等,奖励增加两倍。全国大学生各个单项协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比赛,奖励加倍。临时性的比赛奖励,可单独报请学校,一次性奖励。获团体名次的队员同时获得个人名次,各项奖励不累加,就高不就低。主力与非主力队员的界定,由教练员负责,报体育部审核。
(3)武职运动队员的招生联系、选材确认、录取入学是在学校招办统一领导下进行的。体育工作部负责确定当年招收高校运动员的等级、人数,上报计划,教练员具体物色联系、考察确认,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由学生处招生办具体落实招生录取。具有一定运动基础及身体素质的同学进校后经过培养成为武职各运动队主力队员,学院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俱乐部大赛、体育节各项运动竞赛以及田径运动会、新生田径运动会发掘和培养一部分同学充实到学院的各项运动队中。为学院梯队补充新鲜血液。
4 运动队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4.1 高校还应制定各种筹融资策略,拓宽筹融资渠道
从校企合作部门获得经费支持;从各种体育非营利组织中获得帮助;企业的冠名权和赞助;社会募捐等这些均能为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募集资金。
4.2 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定期举行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为学校增加宣传力与相互进一步了解的机会,通过体育文化媒介增加学生实习与实训的兴趣,多方位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可以通过与学院的体育文化交流发现体育特长的学生,为企业挖掘有体育特长的员工,丰富企业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企业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企业可以利用高职学院体育场馆与教师的资源,定期为企业开展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开展体育竞赛,同时企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宣传企业的产品、技术、科研等让学生对企业有相关了解,为企业储备人才。实现双赢的目的。
4.3 发展传承体育精神
发展如排球、拉拉操、羽毛球等运动项目与运动队作为载体展示和宣传传播校园文化的平台与窗口,将这些运动项目及运动队打造成品牌,形成有自身文化的特色的竞赛坚持并发展下去,将以此带来的体育文化精神进行传承与沉淀。用体育竞赛的氛围去感染、熏陶师生,并内化成信念、觉悟、习惯从而带上校园文化的烙印。将“让每位某某职院人享受到体育的快乐!”等类似口号贯彻到每个高职学院师生的心中,通过体育竞赛对学生的竞争精神、意志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遵纪守法精神与创新进取精神进行培养,深化校园体育文化的育人功能。
5 结 论
本文期望通过高职运动队品牌的具体分析和研究给相关高职院校提出建议与对策,但目前高职院校由于其特殊的工学结合以及实训教学模式给高职品牌运动队建设以及运动员培养提出了新的培养难题,如何将现有优秀运动员以及品牌运动队的培养模式合理继承,发展形成有高职特色的运动人才与品牌运动队培养模式。因此建构更加完整、有效的培养模式来适应未来高职学院运动队品牌发展的需要是笔者试图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品牌.百度百科 [EB/OL].[2011-5-11].baike.省略/view/9013.htm.
[2]孙麒麟,张建新,毛丽娟.“校企体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65-68.
[3]卢洋.高职运动队参加体育运动的思考――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4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