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内实习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4 01:08: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校内实习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校内实习工作总结

篇1

一、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自去年来,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一直在多方奔走、积极争取教学楼改造建设,本学期来,在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我校项目建设迈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盘活土地资源项目取得关键性进展。

我校土地存量较大,为减轻财政投入压力,改善我校办学条件,学校多年来提交的吸纳外来资金,校商合作改善办学条件的项目建设方案在区教育局和大屈校长的指导下,我们对项目建设可行性进行了多次市场调研,反复论证和多次修改,完成了前期市场调研文字论述、项目建设的文字方案,并聘请设计院制作了两套平面图效果设计图,这一整套文图资料已形成正式定论作为日后招商引资重要依据。

(三)、校园文化正式进入设计阶段。 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一项重要工作,本学期学校后勤牺牲五一假期休息,专门从外地购运了两车价廉物美的观赏石。经过学校积极争取,在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和牵头下,学校与全国著名的成都三顾茅庐校园文化策划公司签订了校园文化设计合同,我校校园文化设计正式启动,目前校徽及其相关元素设计进展迅速。我校多年未实现的打造中南校园文化的梦想如今就要实现,至此我校也成为伍家区为数不多的加固、改造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的学校之一。

二、后勤管理务实高效。

(二、)公物管理、绿化维护效果显著。 受场地限制,每个月书法月赛及其他大型活动时,学生需将课桌椅搬进搬出,十分不便且课桌椅损坏也严重,为方便学生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爱护公物良好习惯,学校决定人人使用课桌套,购买塑料小方凳。经过周密准备和细致工作,学校利用召开家长会契机宣传了此项工作,赢得了全体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最终1个月时间全校1-5年级订做桌布套400套,购买塑料方凳400个。为跟进桌椅管理,大队部将课桌套使用纳入班级常规考核和班主任绩效考核中,一天一检查,一天一反馈,一周一评比,如今我校教室里张张桌子有座套,时时桌子用座套,不仅课桌椅得到了有效维护,整齐统一的蓝色桌布套成为学校一道风景。

我校花坛树木多,绿地面积大,随着天气转暖,为抑制杂草疯长、白蚁横行,本学期进一步实现了校内苗木草坪规范化管理,专门购买了白蚁灵及高效能灭杀草坪杂草的除草剂金百秀、甘草磷,定期杀白蚁,清除操场、花坛、校道周边杂草,这学期来整个校园看不见一丝杂草,整个操场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受到外校教师一致好评。

(三)、资产管理电脑化,物资采购规范化。 本学期,后勤管理的工作中心是抓好学校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消费品这三大类别财产的电脑化管理。制定了有关校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的设备,仪器设施实行“日日管理,分室保管”、“专人使用,专人负责,专人保管”的管理体制,各室所有资产及09秋季以来增添的设备设施,以及一直闲散在外无登记的固定物质,均进行了详细摸底统计,并分类录入到电脑中,有效规范了校产管理,做到了条目清楚,有据可查。

结合校产管理,进一步完善了物资的采购、领用、借用管理程序,凡各部门欲采购的物品先提交采购申请,一律采用物质验收、入库登记、领用或借用签字手续,各部门资产内部转移必须履行部门转移手续,经总务处调整再入帐注明,避免了物质的重复采购、莫名丢失和破损。

三、后勤服务优质细致。

(一)、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办公环境得到改善。 这一年来我校通过政府采购渠道采购了价值5万6千元的电脑等设备,每个办公室安装了网线,配备了电脑,教导处配备了新式打印机,改建新微机室,进一步改善了教师们的办公条件。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筹集了2.万元资金改造出一个约90平米的功能厅,为学校师生建立了能开展大型教研活动举办会议的功能场所,从此中南人终于能敞开怀抱举办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了。学校还购买了300元多元较新的二手行政办公桌4张和崭新书法桌20套,添置了价值4700多元的两支高频音响及相关设备。每样设备的添置,我校都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不私自购买,杜绝了不良之风的产生。

【推荐阅读】

篇2

【关键词】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郑州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利用学校办学资源,依托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构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平台,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加快培养与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应用技术人才,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形成校企双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双赢局面。

二、校企合作组织机构与职责

(1)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成员分别由党政办公室、人事处、科研外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学生处、实践教学管理中心、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及各院(系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并明确工作职责。

(2)各院(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由院(系部)负责人任组长,主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工作的副院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实验中心主任和教师代表为成员,并明确工作职责。

三、校企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1)针对学校学科专业特点,通过“校企”、“校校”、“校院”、“校地”等合作途径,开展学校与企事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医院、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研究机构的合作,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产品研发、人才培养、技术服务、就业培训等。

(2)校企合作实施的基本方式是举办行业学院、合办专业、合建教学资源、合建实验室、合作育人、合作就业、联合科技攻关、社会服务等。

四、校企合作实施计划

(1)搭建校级科研创新平台。①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学校“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全国,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服务面向定位,重点围绕郑州航空港区“一核两区”的产业布局和三大主导产业,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高水平、高|量的人才服务、科技服务、决策服务和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校地互动,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的联系,与郑州市所属县、市、区政府签订校地合作框架协议,搭建校企合作战略平台,在人才培养、联合攻关、项目建设、学生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为郑州区域经济建设做贡献;②创设“郑工产教论坛”。组织“郑工产教论坛”活动,搭建“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校企深度融合”的联系平台。每年邀请3―5名地方政府的相关专家来校做学术或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每年邀请6―8名国内外知名企业专家来校做学术或创业报告。每年邀请8―10名校内外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③签订校企合作研究项目。学校以各学科专业平台为载体,每年至少签订15个校企合作研究项目。

(2)学生培养。①合作制定培养方案。各院(系部)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紧密依托校企合作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最新要求,贴近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调整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②工学结合。利用现有校企合作平台,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过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计划,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联合开办冠名班。各院(系部)要结合专业布局,根据市场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在相近专业学生中选拔并组建企业冠名班,按照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岗位技能标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协商制定培养计划,签订合作协议,进行相关或相近课程置换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学生毕业考核合格后全部进入合作企业就业;④学生实习。各院(系部)要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规划,与企事业单位、政府共建实习基地,并以此为依托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活动。各院(系部)每年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企业革新、技术改造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服务企业和社会能力,实现校企双赢。

(3)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挂职。采取“内培外训”的教师培养模式,采取轮转方式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半年以上,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企业实战能力。

(4)校企共建实验室。学校与郑州亿鸿通信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三迪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建成了6个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标准实验实训室。共建实验室符合学科及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有利于构建完善的科研平台,合作项目在技术和设备上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5)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各院(系部)每年更新2―3个新的实习与就业基地,建设了一批稳定、优质的满足我校各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需要的基地。实习与就业基地的建设本着双方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能满足学生的食宿、实习、卫生安全等方面的条件,能满足院(系部)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能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研究,能配备稳定的指导教师和指导人员,能够每年接纳本院(系部)一定数量的毕业生。

五、经费及补贴

①各院(系部)根据校企合作情况,每年年初都要制定实施计划和经费预算计划,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批后实施,对校企合作前期建设工作所产生的相关费用,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报销,由所在院(系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经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校长审批;②学校每年组织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审,对优秀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奖励,以推动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 存在问题 教学有效性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实际意义及现有模式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由重规模向重内涵建设、质量提高方向转变,教育部明确要求职业教育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而实现这种对接的有效方式就是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岗位的职业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一环,高职院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岗位锻炼,能有效的适应职业岗位要求,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所以,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此外,通过顶岗实习便于校企合作,使学校内涵建设和企业文化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形成校企共同体。

现有很多高职专业培养模式为“ 2+ 1 ”模式或是“ 2.5+ 0.5 ”模式,把毕业前的“1”或“0.5” 顶岗实习的教学环节纳入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到企业具体工作岗位,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在一线的岗位上边学习边工作,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劳动。他们从单一的学生角色转变为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角色,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通过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综合应用、并从实践中提升-扩展-丰富原有的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从而形成岗位相应职业能力的一系列实践过程,实现知识和技能与职业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所以,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1],也是实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高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企业分布广,管理及指导难度大

当前就业压力较大,企业接纳学生能力的有限,学生往往把顶岗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捆绑在一起,与今后的发展联系起来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所以实习企业分布广,我们统计发现一个班级实习单位会有一定的密集地区,但分布散开也有半个中国。学校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不便,学生远离学校环境,处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远离了学校的集中管理与指导,给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由担任专业的授课任务及其他管理工作教师兼任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由于学生实践区域分布大、岗位种类较多、指导教师难以多次到实践场所指导学生,借助电话、网络等通信手段进行沟通、咨询及指导,从而影响实践指导效果。

(二)实践岗位的技术含量达不到专业训练要求

企业都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他们有自己的生产计划和工作节奏,是否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完全由企业的利益决定,他们认为接纳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利润就愿意接纳。有的企业把学生当作临时工和廉价劳动力,提供学生入职的岗位机械重复性的工作,学生很难完成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教学内容。部分企业不愿意接纳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来企业顶岗工作。往往实践岗位的技术含量达不到专业训练要求,而且一些实践岗位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不完全对口。

(三)角色的转变不适应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担当着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角色,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在此期间要从“学生”变为“员工”,这种较大的差异的角色转变他们还不适应,在企业一般劳动强度较大,使部分学生身心疲惫,认为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难以适应。再加上大多数企业给学生实习报酬并不是按正式员工的标准发放,可能会造成学生心理失衡。部分学生认为企业纪律“过严”、伙食“过差”,而自己接受高等教育,让其从事具体的工作“简单重复操作”,有“大材小用”之感,在实习岗位中工作中往往表现不积极,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四)顶岗实习考核问题

目前顶岗实习考核有这么几种情况:①由于制订顶岗实习质量标准难度较大,有的学校把学生顶岗实习评价完全或部分交给企业,由于每个指导教师(师傅)的要求不尽相同,难以避免不同实践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成绩评定标准不一、使得学生的鉴定结果失去公平。②有的学校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或实习周志、实习报告进行考核,在整个考核过程中缺少了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人员的有效参与。③有的学校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交顶岗实习报告,以及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鉴定表,然后学校指导教师评定出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以上几种情况都反映出顶岗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不一、偏差过大的问题,影响实践效果。

三、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改革的措施

(一)提高重视程度,完善规章制度

要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首先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学校、企业深度融合的管理机制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建立、规范、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强调责任意识,立足长远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

(二)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合作平台

建立稳定可靠的校外实习基地。学生校外实习的岗位选择得当是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基础,因此大量开发顶岗实习合作企业资源,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利益,有计划地加强与学校专业相关的、有一定规模,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生产技术先进、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发挥自身优势,吸引企业与校方建立校企合作,共享设备资源。

(三) 深入渗透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企业生产实践的内容与在校的课程相结合,将顶岗实习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按企业需求优化教学计划,调整课程结构,适度调整学生顶岗培训周期,降低企业管理成木本。聘请企业骨干参与制订教学计划,大力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将学校顶岗课程与企业岗位有机融合,建立以岗位目标要求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设与合作企业的设备、技术、管理、企业文化相关的课程。聘请企业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把技术“请”进课堂,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企业现场。

(四) 加强实践过程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

1.把正确的实习观教育融入实践管理过程中。端正学生的实习心态,不要片面追求报酬、生活条件,更要从自己工作的发展、事业的成长性来考虑,建立务实的工作作风、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为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按照学院构建的学生实践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加强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学校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对实践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这些专项检查有顶岗实习文件资料的检查,学生实践单位及岗位与专业的对口情况检查,实际管理与运行情况的检查,指导教师指导情况及教学的监控检查,深入学生实习工作岗位检查,与学生及实践单位人员交流检查,毕业设计(毕业实训报告)要组织工作的检查,毕业设计(毕业实训报告)效果评价的检查及毕业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检查等工作。

3.建设毕业综合实践网络平台,把在线监控与教师巡视监控联系起来,可以在不增加太多师资的情况下有效加强监控力度。企业把每月的生产计划通过网络平台传给学校,学校根据企业生产计划布置实习任务,学生定期把自己实习成果、思想情况等通过网络平台反馈学校,企业师父通过网络平台记录学生实习情况,这样学校可以从企业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有了网络平台,老师在定期巡视前对学生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为巡视前期工作提供了帮助。并且学生自己可以通过平台撰写实习报告,上传毕业设计等,并且在顶岗实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平台向指导教师提问,寻求解答。

(五) 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顶岗实习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应该建立质量标准,即实习结果质量标准和教学过程标准。[3]根据顶岗实习的特点建立起的质量标准,再由质量标准构建考核评价体系,保证考核和评价的科学、准确、公平。评价最重要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过程如果缺少了评价,学生将无法获得改进的依据,所以应该采用过程化的评价体系。

在线监控与教师巡视监控结合的形式有阶段性的考核记录,包括填写实习周记和撰写实习报告,掌握学生在企业实习情况所有的记录,并将此纳入到对学生实习成绩的考核中。考核是多元化的,参与考核有企业师傅、教师、和学生三方。师傅应以职业岗位标准为要求,对学生的具体实习工作业绩、纪律、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指导教师依据学校的顶岗实习方案,结合学生的报告书、教师巡查记录进行考核;学生自我评价,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自觉性、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四、结束语

实施顶岗实习这些改革举措,深度融合了校企合作,在线监控与教师巡视监控结合优化顶岗实习管理手段,合理、公正、多元考核体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稳步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升了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大大地帮助了学生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凌成树.高职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职教论坛,2013,(11).

篇4

关键词:技工院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7-0021-06

一、研究背景

(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引发对高技能人才旺盛需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提出,要“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加快培养一大批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人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提出,要“突出高端引领,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首都中长期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围绕首都产业发展需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明确指出2015年末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80万、2020年达到120万。“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万人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达到年培养技师、高级技师1.5万人的规模。此外,《北京行动纲要》提出聚焦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形成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例超过30%。

(二)企业对现代技师的需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对技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保障部于2006年对技师提出了新的概念。传统技师,主要负责特定岗位具体工件加工、研发;通过在工作过程中,长期地探究、积累经验成为拥有绝招绝技的“行业大师”。现代技师,负责完成整个生产线的技术维护与工艺整合等任务;不仅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术,还具备整个生产线的现场管理能力、组织与指导员工技能培训的能力,运用已有工作经验和规律解决问题的创造力、不同工作领域的迁移能力以及复杂性沟通能力等非专业性技能。

(三)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通过院校走访调研以及“全国技工院校校长培训会”、“全国技工院校师资培训班”等途径,以发放纸质版或电子版调研问卷形式,对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珠三角地区的10余所重点技工院校(预备)技师培养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中,在被问及“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技师培养的满意度”时,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学生理论基础和技能水平满意度较高,分别占60%和80%。相比较下,学生在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方面,用人单位满意度较低,分别占10%和20%(如图1所示)。

调研“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技师培养满意度”后,接着问及到“教学效果影响因素”时,师资队伍薄弱和缺乏行业企业支持是两大影响因素,占65%。其中,师资力量薄弱是很多技工院校培养技师效果不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数据分析得出,师资队伍薄弱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技能不足,缺乏企业经验,教师数量不足等方面。(如图2所示)

通过对全国重点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培养模式调查研究得出,目前技工院校在培养学制技师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困难:其一,师资队伍薄弱,教师主要来源于学校,尽管参加过多种培训,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但是对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要求以及规范,与行业专家相比依旧存在着一定差距,对企业工作任务的关键技术、关键能力等核心点的把握不到位,影响技师培养质量。其二,教师教学观念亟需更新,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职业素养是企业对员工整个职业生涯、工作始终的基本要求,员工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是企业关注的核心指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更需要关注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其三,学校以模拟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技师阶段学生的发展,例如,某学院在培养中级工、高级工学生的过程中,坚持开展以代表性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教学,以行动导向过程为主导的教学组织,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非专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对于学制技师阶段的学生,仅限于校内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多元化、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其四,学校学习环境、文化、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与企业差别大,虽然学校实训室、厂房等一体化教室具备高端设备,虽然技师培养过程基于一体化教学理念,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以培养技师职业能力为核心目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但是,校内技师培养缺乏企业真实工作情境(如: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企业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工作组织形式等)对技师学生能力的历练。情境学习理论强调,行动是基于情境的。人不是根据内心符号表征行动的,而是通过与环境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的行动。基于真实情境,默会知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因此,模拟的学习环境以及仿真的工作任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在这种情境中培养出来的技师在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改革创新的能力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是会受到企业质疑的。那么如何来提高企业对技工院校学制技师培养的认可度呢?

二、研究问题及方法

基于国家、社会、市场对新型技师的需求,笔者对学制技师人才培养模式做了大量实证探究。以北京市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本研究主要研究问题:“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内涵是什么?如何培养学制技师(主要从培养路径和管理过程两个维度进行探究)?“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如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实物收集法,以企业深入调研为主,理论研究为辅,结合学生学习过程材料从多个角度对校企合作“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深入探究。

三、研究现状

(一)传统技师培养研究现状

传统技师培养主要采取自学成才或师傅带徒弟培养模式,虽然培养出技能过硬、有绝活、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师,但培养时间长、工作岗位受限,不能满足科技和工艺日新月异的需要。传统技师主要定位在具体的岗位上,负责单一工件的加工。他们技术和能力的形成主要是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依靠持续地积累经验。

(二)“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现状[1]

2012年,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广东省学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性意见》(粤人社发[2012]178号)提出:“在全省学校开展‘校企双制’办学改革,力争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具有广东特色的‘校企双制’办学制度。”2013年3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广东省30家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作为示范学校试点探索开展“校企双制”办学。

“校企双制”办学是指依据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优势资源,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院校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校企双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的全日制双制班,主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技工教育,学员身份主要是全日制学生;二是招工即招生的在职双制班,主要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学员身份主要是企业员工。

“校企双制”技师培养是通过“企业主导、校企共管”、“十个共同”等形式,开发课程,组织教学与管理,培养师资,运用技师的企业考评方式开展的一种技师培养模式。“校企双制”的技师培养模式倡导“企业主导、校企共管”、“十个共同”,即“校企共同制订招工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建设、开发课程体系、搭建管理队伍、组建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实施教育教学、开展考核评价和产学研服务”等。

(三)“双导师制”技师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国内“双导师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双导师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医学专业、职业院校学生、本科生以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上。2009年以来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后才开始受到较多关注,研究成果的形式以期刊文章和新闻报道居多,论著暂时没有,学位论文也比较少。

“双导师制”更多以对策的形式出现在诸如“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专业学位教育”等研究主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教育层面,对“双导师制”概念界定有着不同的标准,呈现出不同的做法。近年来,“双导师制”在职业教育中,运用较为广泛,主要是为企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技术工人。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双导师制”是校企合作的直通车,是以就业为导向“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是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2]。

国外并没有严格的“双导师制”说法,但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实施“导师制”培养本科生、硕士生。美国,以“实习教师”、“合作教师”、“学校指导员”三方组成。根据三方各自的角色具体而严格的规定各自的责任,合作教师和学校指导员根据实习导师的情况,彼此沟通,共同协商确定学生在单位的实习进度。英国,学生的指导教师分为两类指导老师,一类是学科教学教师,一类是教育与专业学习教师,这两类老师彼此协作,共同对学生负责。在职业教育层面,德国“双元制”是本土首推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由校、企共同实施[3]。

四、研究发现

(一)学制技师“双导师”培养模式内涵

教授童华强曾提出,“双导师”指为学制技师班学生配备2名导师,其中1名来自企业在职技术专家,1名为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双导师团队,共同指导技师学生的项目学习和企业实践[4]。这种培养模式确保师资质量,既满足培养学制技师对教学、管理方面的需要,又满足对企业核心技术、技能方面的需求。

“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基于一体化教学理念,由纯粹的学校培养转变成学校、企业共同培养,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学校内代表性工作任务”到“企业内真实生产课题”为载体的学习过渡,实现了专业知识、技能与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的衔接,体现了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双重培养,由学校单方评价转变为真实的校企双方评价,做到了学校、企业学制技师培养的融通[5]。通过将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引入到学制技师的培养,学制技师在学习中直面研发生产中的难题,通过参加技术攻关、生产校验等,有效地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学习和研究能力。

“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并不是简单地把技师学生与企业员工组合起来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工作。学制技师与企业生产任务直接接触,作为实践共同体的参与者,在企业中扮演一个合法的角色,在工作中具有真实意义的身份和真实的工作任务,从知识体系、技能结构、生产规范、人际沟通、责任意识等多方面进行训练,不但实现了对技师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组织整理、优化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社会能力上实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养成和培育,切实达到了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皆优的新时代技师要求[6]。学制技师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知识,还有完整的工作情境知识,包括组织、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合作知识等等。技师学生通过行动与具体工作实践的反映,领悟、学习企业的社会情境知识,实现技师学生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7]。此外,在技师培养过程中,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提高个体行动的“角色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该培养模式注重以人为本,培养技师主观能动性、不断自我优化和自我负责的意识,使技师学生能够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馈,在学习、工作过程中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获得职业行动能力[8]。这才是技工院校技师培养的终极目标,也是学制技师“双导师”培养模式的深刻内涵。使纯粹的院校培养模式转变成校企合作技师培养模式,使校内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

为规范和推进知识技能型学制技师的培养质量,提升用人单位对技师毕业生的满意度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后备高技能人才,诸多技工院校研究学制技师培养方法。下面以某技师学院为个案探究校企合作“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的路径和管理过程。

1.培养路径。通过对该技师学院技师培养深入研究,总结出一条“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路径(如表1所示)。

2.“双导师”学制技师管理过程。在实施“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过程中,遵循校企协作、工学交替、课题引领、双师培养、全程监控、多方考核的原则。前期准备阶段,“选企业”、“选导师”、“选课题”。实施阶段,为了能够实现对学生企业学习的过程监控,学生需要按时提交工作日志、周记以及工作总结;企业导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周评价;学校导师需要按时到企业回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考核阶段,学院遵循“校企双评,多元考核”模式,考核内容包含学生工作态度、工作素养的考核,占总成绩的40%,企业课题学习和完成情况的考核,占总成绩的60%。(如图3所示)

(三)“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实施效果

1.技师培养规模增大。该技师学院“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开始于2013年,最早试行于数控加工专业,以数控加工专业为例,从已毕业技师人数上看,“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如图4所示)。

课题组成员在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时,通过对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家长对学院技师培养质量以及孩子就业去向满意度高达95.8%。该学院技师培养规模不断增大,培养质量高,赢得学生家长的信任与认可。

2.技师优质就业。以数控系为例,目前为止“双导师”学制技师毕业生共计136人,技师考评通过率100%,就业于航天二院、航天三院、航天五院、北京机床研究所、CAXA、清华大学等单位,实现优质就业。(如图5所示)。

数据表明,该技师学院数控系“双导师”学制技师毕业生就业去向非常乐观。70%技师学生优质就业,就业于航天三院-159厂、航天二院25所、航天二院-283厂等航空航天企业,北京机床研究所、北车集团、精雕科技等高端设备制造企业,清华大学工程训练中心、钢铁研究总院等科研院所,留校从教。技师们进入企业和院校后,主要从事导弹、卫星零件加工,导弹装配与调整,机床零件生产、数控加工、精密检测、担任学校一体化教学等核心工作。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进入了民营企业、私有企业和部分合资企业,主要从事设备维修、零件装配、机床装配与调试以及机床维修与售后等工作。

3.企业对技师认可度增高。在课题组对北京市49家企业所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在被问及到双导师技师学生在工作中的优势时,企业对“双导师”培养模式下技师的“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满意度高达80%-85%,对“与人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以及专业理论基础”满意度高达60%-65%(如图6所示)。

综合数据表明,“双导师”培养模式下,该学院学制技师培养质量得到提升,技师“吃苦耐劳、良好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强”等特质得到就业单位认可。

4.技师离职率降低。通过对该技师学院近几年技师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以数控系为例),学生离职率不断下降,企业对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尤其实施“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后,学生的离职率降低至14.29%,42名学生中仅有6名学生出现离职离岗现象(如表2所示)。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也有助于企业后备人才的储备。

“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是一种可借鉴、可传播、可推广的新型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有效地解决目前学校教学资源局限性的困境,如:实训设备、场地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提升技工院校教学效果。能够解决校企合作存在的诸如:顶岗实习学生学习质量无法保障,学生学习权利被剥夺成为流水线工人等问题,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同时,在相关行业、企业内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成为首都装备制造业和汽车修理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孵化器。“双导师”学制技师培养模式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不断扩大技师培养规模;有利于技师职业能力的发展,提高企业认可度、满意度;有利于企业人才储备,实现校、企、生共赢。

参考文献:

[1]何士林,辜东莲,李宗圆,等.广州市技师学院“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M].中国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报告(2015),2015.8.

[2]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20):57-59.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童华强.院校学制技师“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4(Z1).

[5]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6]莱夫(Lave, J.),温格(Wenger, E.).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5.

篇5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月*日开始,在校党委的坚强统一领导下,各支部密切配合,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展开,至*月*0日止,已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各项活动任务,经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来校督查,市委学习实践办认真审核学校提交的工作总结、情况报表、评估汇总表,书面批复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自*月*日起转入第二阶段。为此,经学校党委、学校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召开赣州农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总结暨转段工作会议,总结第一阶段工作,动员部署第二阶段工作。

一、第一阶段工作回顾

第一阶段工作,我们既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完成规定动作,又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自选动作,较好地完成了活动任务。

(一)、工作措施有力

1、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安排

为使我校的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实现预定目标,早在*月*日,学校党委中心组组织全体中层以上干部重点学习了总书记的《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月**日,学校党委及时召开会议,传达省、市动员大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一致认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内在要求和有效举措,是实现我校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需要,要把学习实践活动当作今年的一项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党建工作一条主线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各方面的工作,促进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根据市直工委的《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赣州农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对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并制定了《学习调研阶段工作安排表》。为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

*月*5日,学校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学校全体在职党员参加了会议,党委书记作了动员报告,对搞好学习实践活动,提出了思想要统一、学习要深入、作风要扎实、行动要自觉、领导要带头等切实可行的措施。

*、各支部紧密配合,党员干部积极参与

根据学校安排,各支部组织召开了由教职工参加的学习会议,认真传达贯彻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组织所属全体教职员工学习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同志在全市第二批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市委、市直工委的实施方案,学校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调研阶段工作安排,以及学校加强机关效能管理的通知等文件,并开展了座谈讨论,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加深了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的理解。

通过层层深入发动,全体党员思想统一,认识提高了;态度端正,信心更足了;精神振奋,行动自觉了;掀起了人人刻苦学习、个个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加强宣传造势,营造活动氛围

根据《赣州市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阶段宣传工作方案》的要求,学校着重从宣传入手,营造良好学习实践活动氛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板报、橱窗、校刊、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和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在各种会上见缝插针进行宣传、印发学习实践活动专刊*期、校园网开辟了学习实践活动专栏、向市宣教办报送信息5条、校内悬挂宣传标语*条、并设立了宣传橱窗和黑板报、向51位党员干部发放了学习资料和学习笔记本,并向各支部发放了学习实践活动记录本。

4、抓实两个环节,确保学习调研质量

学习调研与解放思想大讨论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的两个重要环节,我们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实,务求实效。

(1)创新了学习形式

本阶段,我们非常注重结合学校和教职员工实际,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力求取得实效。工作中,我们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党性教育年”和“机关效能管理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步展开,协同推进,先后两次组织了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在按照上级要求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了自选动作,组织了教职工敬业精神培训,先后观看了由复旦大学专家主讲的《教职工十二大不敬业行为批判》、《加强工作主动性,不仅做领导吩咐的事》、《中层干部如何提高执行力》和《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四个专题片;各支部组织了一次集中学习研讨。在抓好集体专题学习的同时,广大党员主动坚持以自学为主的原则,认真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抓住点滴时间进行学习。形成了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与专题辅导相结合、与深入研讨相结合,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

(*)实行了领导挂点指导

六名校党委委员分别挂点四个支部,对支部的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有力指导。党委书记孙爱平、党委委员谢敏挂点机关支部,党委副书记黄春海、党委委员管朝晖挂点学生管理支部,党委委员曾传龙挂点教学支部,党委委员黄振崇挂点总务后勤支部。挂点领导均积极参加并指导支部的学习、调研、讨论活动。

(*)制定了调研方案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方案

为提高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效,围绕着学校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紧紧抓住第一阶段的两个重要环节,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调研活动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校党委专门发文通知到各科室。为了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案针对目前学校的办学状况,列出了17个调研参考课题、1*个讨论内容,并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积极参与,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完成一项课题调研,各支部完成*—5个课题调研,调研文章要确保质量,字数不少于*000字;各支部将讨论观点、建议、言论进行梳理归纳,形成稿件,上报学校,每支部不少于5篇。各支部组织认真实施,广大党员干部已完成任务。

(4)确保了活动质量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确保活动质量,我们要求:坚持领导带头、挂点联系,促进学习引向深入。校领导带头调研、带头讨论、带头写调研文章和讨论稿件;坚持学用结合。我们提出的17个调研课题和1*个方面的讨论内容,都涉及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如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党建工作农业培训等方面。加强对这些问题的讨论调研,将有力地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这正是我们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学习调研阶段,全校活动对象共完成调研报告**篇,提交解放思想言论稿5篇。另一方面,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我们注重检查督促,多次召开支部书记会议,通报情况、布置任务、明确要求。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学用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初见成效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紧扣实践主题,用学科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且已初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点:

1、发展理念更加清晰,发展定位更加明确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校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全体教职工对学校的发展理念更加清晰、发展定位更加明确,那就是将赣州农校建设成“两个基地,三个中心”,即:立足赣州,面向全省的农业中等职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业培训的品牌基地;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农业信息中心和“三农”研究中心。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办学规模,提升教育质量,力争通过三年至五年努力,升格成为赣州高等职业农业技术学院。我们的发展理念和定位已分别向市委农工部、市教育局领导汇报,主管部门领导均表示同意并将给予大力支持。省委农工部吕滨部长4月10日来我校视察,对我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发展意识更强,教职工更加爱岗敬业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体教职工发展意识更加强烈,并将这强烈的发展欲望转化到本职工作之中,爱岗敬业、认真履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工作纪律明显好转,工作作风更加踏实。

*、发展体制机制更为完善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相继实施了《赣州农校教学督导办法》、《*007年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方案》,《学生管理补充规定》也即将颁布实施。同时,学校改进了决策程序,对有关重点工作均广泛征求各科室和教职工意见,如招生工作、学生管理补充规定等,使学校重大决策机制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4、教职工待遇有所提高,办学条件有所改善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十分注重保障教职工权益、提高教职工待遇。学校决定自元月份起给每位在编职工和退休教职工每人每月增发*50元生活补贴;完成了计算机实训项目建设,新建了*个计算机教室、1个网络组建实训室、1个网络布线实训室、1个组装实训室、11间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同时为学校高级职称教师配发了教学用笔记本电脑,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5、农业培训进一步加强,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从完善培训机制、转变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优化培训平台、扩大培训知名度入手,争取了市委农工部牵头成立了农校校务委员会,整合资源,重点举办了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和返乡农民工创业技能培训,迄今已开办8期,培训人次500余人。通过培训,提高了学员的种养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丰富了学员的业务知识,增长了见识,活跃了思维,解决了出外就业面窄就业难的问题,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村稳定,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赣南日报》分别于4月4日、4月11日对我校坚持农业教育和培训的做法给予了报道。

(三)存在问题

1、少数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清、政治敏感性不强、工作责任心不高、工作作风飘浮、不参加活动、不认真学习,更不参与调研和写调研文章。

*、解放思想大讨论环节,由于时间偏紧,质量有待提高,还须进一步补课。

二、第二阶段工作要求

(一)明确主要任务

分析检查阶段在整个学习实践中承前启后,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阶段,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广泛征求党内外干部群众意见,找准影响我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学校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今后努力方向,突出活动的实践特色,办一些教职工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真正让群众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对领导班子满意、对党员干部满意。

(二)抓好两个环节

1、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认真开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在会议之前,通过“五个一”方式(即召开一次干部职工会议、召开一次相关单位人员座谈会、党员领导干部约谈一次分管单位负责人、向学生发放一张征求意见表、设立一个征求意见箱),广开言路,广泛征求师生对校领导班子成员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同时认真开展好“五对照五查找”活动,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成员存在突出的问题,即: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查找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体制机制和工作举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查找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正确政绩观要求,查找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方面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对照机关效能建设的要求,查找工作作风,工作效能、服务群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同志在市纪委全会上提出的要求,重点围绕有无存在私心杂念比较重、政治敏感性不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以及享乐主义抬头五方面内容;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员领导干部亲自撰写好个人的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之前,各支部要组织召开好党员组织生活会,重点组织党员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基础上,要形成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检查报告,并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确保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随后组织党内外群众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并将分析检查报告及评议结果在各支部、各科室公开。

(三)克服存在的问题

要求全体党员同志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转变学习实践发展观活动的态度,进一步增强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决纠正和克服在第一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切实改掉不良习气,确保活动的健康开展。

四、保证教职工的参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