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21:3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经济现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国经济现状论文

篇1

市场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枢纽,因此,探讨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信用

这里讲的信用”,是以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广义信用。在市场经济中,信用集中、具体地体现在以资金为纽带的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信任上。信用实现的程度高,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规范,社会扩大再生产就可以在正常、高效的基础上进行,反之,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扭曲,会波折重重。

信用问题在市场经济中有特殊的重要性:

首先,信用问题贯穿于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参与者的信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互为前提的有机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某些环节断裂,必然对整个网络产生连锁性的破坏,且这种破坏呈现放射性恶性扩张的特征。特别是信用网络中的某些重要环节如金融、大企业间的相互信用等出现问题,对市场经济秩序的破坏就更为严重、影响波及面就更为广泛和深远,其实际破坏性要比表面上体现出来的大得多。

其次,信用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对社会道德水平发生影响,在一个信用水平不高的社会里,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水平都会扭曲,这就会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动摇;同时,社会信用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市场经济的保障水准,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依靠法律作保障,而法律的威严只有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对其行为负责任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自80年代初开始,我国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资金渐成风气,进入90年代后,债务拖欠的规模越来越大,牵进去的企业越来越多。至今,债务拖欠关涉到几乎所有企业,整个经济领域信用严重贬值。不良的信用导致不正常的经济和金融运作:银行作为结算中介,对企业相互间的信用监督逐渐失效;因企业间相互不信任而设置的结算障碍如现金交易、款到发货等使商品流通速度减慢;商业银行在社会信用水平过低的现实下只能苛求过高的信贷安全保障,如要求贷款的高抵押率、项目的低风险性等,使得社会资金供给总量萎缩,制约社会再生产规模的扩大等。现在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良信用正从根子上腐蚀着我们的国民经济。

二、中国市场经济中形成不良信用的三大原因

(一)重复建设导致大量企业出现支付危机

我国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的盲目导向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我国的许多世界第一”就是明证:如彩电生产线的数量世界第一;汽车整车生产厂的数量世界第一;电冰箱厂家数量世界第一;摩托车厂的数量世界第一;高星级酒店的数量世界第一等。市场旺盛的短暂需求盲目引导了大量的重复建设,重复建设的后果就是大量的企业因其商品价值不能实现而面临淘汰。这些面临淘汰的企业,无例外地发生支付危机,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信用不良的发源地。

(二)企业集团不良信用成为社会不良信用的关键

企业集团的组建,自8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不可否认,企业集团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织形式,在生产的集约化、产业的互补性、资金的集中使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近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起飞的主要推动者就是按托拉斯、康采恩、辛迪加等方式组织起来的企业集团。即使是现在,企业集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西方国家企业集团的组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即其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自然组合。

我国企业集团的组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拉郎配”的产物,如早期自行车行业中“永久”集团、“凤凰”集团的组建,就是把生产同一类产品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经营机制等方面都有巨大差距的企业人为地拢在一堆,事实上成为一个松散的企业集团,这并非生产要素自然组合的结果,除了商标统一外,根本失去了企业集团资源优化组合的意义。遗憾的是,类似行为在我国风起云涌,呈不断蔓延之势。90年代以来,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加入了集团化改造的行列,企业集团”队伍更是空前膨胀。由于我国经济管理制度方面的漏洞较多,如对工商注册资本金的真实性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对企业集团并表核算的资产负债无权威机构去加以认定并负责;加上社会中介机构过多过滥而导致的不规范操作使企业资产的价值难以得到真实评定等,导致大量的企业集团空壳运行。貌似强大而实际虚化的集团”往往成为巨额融资的载体,集团在运行时其债务往往被架空,而一旦停止运行其债务就会落空。虚化的企业集团已成了吞食资金的黑洞,其不良信用是社会不良信用的关键。

(三)泡沫经济逐渐破灭为不良信用火上浇油

我国企业的高负债经营恐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在我国生产型企业的营运资金中,负债要占到70%以上,流通型的企业则这一比例为80%以上。尤为突出的是负债基本上是银行贷款(近年来拖欠应付款已成为企业负债的重要部份,但归根结底,这一部份拖欠款又会主要转化为被拖欠企业的银行负债)。这样的资金结构,使我国市场经济对银行信贷的变动过度敏感。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与用自己的钱进行投资,在投资主体对投资冲动的自我约束力度上是绝对不同的,拿来”的钱用起来总是“大手笔”!由于我们的市场靠信贷支撑,信贷一倾斜,市场就繁荣,反过来又需要更大的信贷投入去支撑这种繁荣,一旦这种繁荣畸型化,则大量的信贷资金就无法正常循环,社会信用就受到严重破坏。

近年来国际经济领域的例证和我国的实践,已充分证明靠高额信贷刺激和支撑的泡沫经济必然会逐渐破灭,进而导致大量的信用链断裂,最终对国民经济产生根本的破坏。1996年以来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近来已严重危及到号称世界经济强国的韩国、日本,并有演变成经济危机的迹象。有人将此次金融危机归罪于国际金融炒家的袭击,我认为这仅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事实上,卷入此次危机的国家均是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信贷扩张的高泡沫经济国家,泡沫经济表面上十分繁荣,在金融领域风平浪静的时候可以维持较长时期的兴旺发展,但过度依赖信贷的脆弱性,决定了其经受不起冲击,出问题、甚至发生危机只是迟早的事!

欧美国家对这个问题认识得较早,解决得较好,这些国家的企业,其营运资金中绝大部份是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只占其总资金运用额的15%左右,无论是单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是整体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都是比较高的。这些国家市场经济的运作基本建立在平实的基础上,尽管发展速度可能没有搞泡沫经济的国家快,但安全性、稳定性、可持续发展性则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三、重整信用、再理市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待理之事千头万绪,但首先要牢牢抓住信用”这个纲。在目前信用水平严重滑坡的现实下,重整信用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一)由国家出面,大规模重整国有企业的信用。

国有企业现在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资金不足、负债过重,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偿付能力不足而互相拖欠货款并引起链状反应;负债过重使企业难于进行扩大再生产而导致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大量职工下岗;无力进行新投资促进产品上档次导致竞争力下降、逐渐被市场淘汰等等。国有企业形成今天这样的困难局面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但过多地对此进行探究没有太大的意义,重要的是正视现实并寻求解决办法。国家有关部门近来准备采取三项重大措施解决国有企业资金困难问题:一是通过税收上照顾以增强企业积累能力;二是对原来拨改贷”的资金逐渐转化为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以减轻企业的利息负担;三是对企业的债务委托专门机构托管以助企业解脱债务包袱。我认为前两条确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且立竿见影,后一条其利弊有待实践检验。这些措施的实施,为重理企业信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国家应委托或组织专门的机构,将企业从上述优惠条款中得到的资金优先用于解开信用上的死结。从一时一事或单个企业看此举可能收效不明显,但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效果会逐渐从根本上体现出来。

(二)对企业集团的融资,应抓住牛鼻子——统借统还。

企业集团之间、企业集团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集团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拖欠一般来说数额较大,实际债权债务关系有相当多的部份不明确。这里仅举一例:一个企业集团包括集团总部在内的多家成员单位,若都由集团作担保,或这些成员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在多家金融机构贷款,这个集团就很容易获得巨额资金。集团内部通过资金调度以后,往往会出现借钱的不用钱,用钱的不借钱,或以张三名义欠的债,而实际债务人却是李四。一旦发生信用危机,一是资金额过大难于清偿,二是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难于找出头绪。近年来许多企业集团空心化动作,大量的资金金蝉脱壳,债务甩给一个空壳集团,给社会留下巨大的信用不良问题。

西方发达国家大型企业集团一般来说资信情况较好,有一个经验特别值得我们借鉴:这些国家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融资上一般都由集团统筹,纵使有的下属公司直接对外融资,其集团也实实在在地对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其保证资格在实有资产担保能力范围内,企业融资保证能力的真伪由社会中介机构评判并承担连带责任,因此,很少有大规模诈取或套取资金的情况发生。我国有必要迅速、及时地建立企业集团融资的有效监控机制,这个机制的牛鼻子就是对企业集团的融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手段可硬一点。对企业集团融资实行集中管理一刀切,这样,一则便于融资对象对企业集团的实力进行把握,二则也便于企业集团加强内部管理,强化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代企业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质上是以资金为纽带的),有效制约住盲目的投资扩张欲望。这样做的代价可能是企业的经营活力受到一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受到一定制约,但减小了泡沫经济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更有实际意义,通过整顿集团信用而促使社会信用状况好转,对理顺市场关系、规范市场行为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加强宏观调控,尽量减少重复建设。

中国最大的腐败是什么?我认为是盲目的重复建设。一个大的投资决策失误,几亿、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投资就可能付诸东流,而最终往往连基本责任人都找不到,这在中国是屡见不鲜的教训!投资失误的最直接结果就是破坏社会信用,因此、加强宏观调控,减小投资失误是重整信用、再理市场的重中之重。

经常有人有意无意地将国家调控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其实,无论哪一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宏观调控手段和机制都是有力和成熟的。我国现阶段不是宏观调控过头了,而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太小!可以肯定,在较长的时期内,我国市场经济的盲目调节行为还会继续存在和发展,国家只有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量,特别是通过必要的行政手段和金融调控手段,将市场盲目调节的危害尽可能降低,才能从源头上制约不良信用的扩张。

(四)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守信氛围。

建立有效的信用形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社会守信氛围,是解决不良信用问题的治本工程。

现达国家普遍重视信用形象,而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在那些国家里,一个企业、一个公民,若信用形象不良,会遭到社会的唾弃,并很难再有发展机会。这就使得信用问题几乎受到每一个人的珍视。企业是由人管理的,企业的信用问题,根本上还是人的信用问题。长期以来,因科技水平所限,我国经济领域信息闭塞,一些信誉扫地的企业法人和个人,往往骗了东家骗西家,一路得逞。随着电子计算机在经济领域应用的大规模推广,信息的传递、调阅已经相当简易,但我国经济领域的信用问题,却依然相当严重,原因何在?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信息网络大多自成体系,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设置了障碍。以银行为例,我国每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网络均自成一体,各地方商业银行的信息网络又自成体系,这样,在本系统范围内对往来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形象还勉强可以把握,但跨系统的信息就无从得知了,一些信用不良的法人和个人照样可以在各个金融系统之间游刃有余地行骗。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已经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建立信用形象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此事应该由国家成立专门的权威机构来管理,也可主要依托金融系统来进行,原因有三:

1、成熟的技术手段。金融系统经过十多年的电子化建设,计算机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只需要由人民银行出面筹建统一的电子管理网络,就可以实现金融系统间的信息资源共享。

2、良好的管理基础。金融机构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管理最为严密、最为细致的部门之一,人员的整体素质较高,资料的完备性较好,凡往来法人及个人的业务资料,均有很长的保存期。这就为建立信用形象档案奠定了良好的基本

础。

篇2

关键词:石油能源 中国经济

论文正文:

石油能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石油供给和需求现状分析

1.石油资源的供给

当前世界石油的主要产地在中东地区。如果按照国家来划分,石油资源的主要产地在中东、美国和俄罗斯;根据美国能源部情报署网站的数据可以看出,石油的供给主要操控在中东和俄罗斯手中,美国大权旁落。而对中国来说,我国石油的自产量仅仅是世界总产量的5%,远远无法满足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因此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靠进口。

2.石油资源的需求

发达国家的石油资源需求主要靠自己的供给。但是中国石油资源因中国经济的增长消耗量也在扩大,增长的速率每年5%。从1999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间,中国石油资源的使用量达到了全球的50%;在2009年中国因自身经济的需求,先后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等地签署了贷款换油项目,涉及花费金额400亿美元。

二、石油能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1.石油能源影响中国的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石油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而且中国现在面临石油资源短缺的状况,而且这个能源缺口很大。一组数据显示,在石油资源的价格提升了100%以后,我国石油加工业和炼焦业的综合平均价格为53.03%和6.89%。对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的政治军事以及海上空中交通运输业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今的中国还是以工业化产业为主导,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这就导致了工业耗能高,没有合理的预警机制,导致了中国石油市场的反应缓慢,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石油资源影响社会产业链的完整发展

石油资源是社会的主要能源,为社会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对生产行业来说,石油资源是主要的工业原料,对社会生产有着重大影响,首先是对石油石化行业的影响,其次是对石油作为能源燃料对整个社会生产的影响。事实上,石油的产业链条从石油的开采、炼制,都是基于一定的技术手段,并对其实行提纯分馏,会产生出许多的化工原料,主要的包括医学药品、溶剂、化学肥料和聚乙烯塑料等等。对社会生活行业来说,石油通过炼制,生产出柴油、汽油等油气产品,运用于汽车消费、交通运输、民航等等的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

3.石油能源影响中国国家安全

石油能源会影响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一个国家的石油储备不足,就无法实现长期有效的维稳。随着时代进入21世纪,世界反恐战争的背后都有着争夺石油资源的影子。一则材料指出,2006年11月日本最大的敷岛号巡逻船启航奔赴印度,并打着积极打击海盗的口号与印度妄图控制马六甲海峡,保障其石油资源的安全运输线。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石油资源作为世界上主要能源的现状不会改变,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石油都依赖于进口,如果一国断绝了与供应国的关系,那么遭遇到的资源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窘态不容忽视,这也就是石油资源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土安全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应对石油危机的解决策略

1.有效保护国内石油市场稳定发展,并实施广泛的石油外交战略

中国国内的能源消耗过度,导致我国能源危机日益凸显。因此,国家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点,实现我国石油资源产量和使用的均衡化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小康经济的需求。同时,也需要实施以石油为核心的新一轮的外交政策,并与周边国家和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建立良好的互信合作关系,推动中国石油进口的多元化。现在,中国虽然在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有着能源不足的危机,但是与中亚、西亚等石油储量丰富的国家进行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在这个战略发展的机遇期,应该加强双方的经济与贸易合作,从而实现双赢。

2.建立健全国内的石油的战略储备,保障国家安全的国防需求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规划,我国在2050年到2060年间实现经济繁荣和领土主权统一的中等发展国家,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国防队伍必须实现现代化建设,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由于中国战略资源主要依赖于进口,这就要求我国国家国防力量必须对我国国家的海上资源输送线路的安全。同时也要求我们国家建立健全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实现能源安全。

3.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实现以新能源代替石油的战略构想

在石油资源储备量日益减少的今天,世界上各国对资源的敏感度也随之提高,因此各国政府依据自身经济的发展现状已经开始相应的对新能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旨在缓解国内的石油危机,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着很有效的推动作用。

篇3

关键词: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97-02

引言

世界经济专业属于理论经济学的分支,最早由中国人民大学设立,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更好的了解世界经济形势,国内很多院校都开设了世界经济专业,近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量在世界经济领域有所专长的人才。但对国内七所重点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研结果显示,世界经济硕士培养中还存在专学不分、实践不足、课程设置趋同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加合理地对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就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一、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1.研究方向。基于对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七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研,我们看到,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按照世界经济学科的知识结构大致分为:世界经济理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与投资、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世界经济运行与国别经济研究等;个别高校如南京大学基本按照地理区域将研究方向分为美国与欧盟经济研究、东亚经济研究、区域一体化研究。整体来看,研究方向的相似度较高,以宏观经济研究为主。另外,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采用导师负责制,授课模式以集体授课为主,学制一般为二至三年。

2.培养目标。七所高校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虽然表述不一,但十分清晰明确,概括起来就是要培育了解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能够洞察国际经济发展变化规律、具有较强的分析和研究中外现代经济问题能力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具体又包括两类:一是对中国经济运行、国家经济政策和世界发展状况十分熟悉,能够运用各种经济学原理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二是熟练把握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等各种世界经济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学术研究的学术型人才。

3.培养模式。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需要,为受教育者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以及实现其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反映的是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最优化设计以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采取“学位课程+学位论文”的方式,学位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达到所要求的学分并经中期分流考核合格后,即可在导师指导下进入学位论文的撰写阶段。

二、当前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方向不够细化。从目前的世界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没有所谓“最优模式”,各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由于所面临的全球经济形势不同,采取的发展战略和方针也不同,因此我们在研究世界经济领域问题时,应该既研究具有普遍规律的宏观问题,又探讨特定时期和特定国家的具体问题,中国现有世界经济专业的培养方向大多比较宽泛且偏于宏观,明显不够细化,因而针对性不强。

2.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虽然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较为明确,分为“理论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两类,但是在实际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这样一种倾向,因此这种单一的“学位课程+学位论文”的培养模式对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当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培养过程中也比较注重校外实践这个环节,包括聘请校外导师、开展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但是大部分由于各种资源的制约,在实际运用中并不理想,与预期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3.课程设置理论联系实际不足。课程设置是根据研究方向来制定的,由于中国高校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方向相对宏观,所以从课程设置来看,都是比较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体系。但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世界经济格局进入调整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又使得所有的经济体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体系在实践面前显得有些“滞后”,一些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现象需要通过更具有时效性的课程设置和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研究。

三、完善中国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1.增设研究子方向。在培养方案中,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师资优势及地缘特点增设研究的子方向。虽然研究的是世界经济,但我们的最终立足点是通过学习世界经济,为中国更好的融入世界、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研究专长及学校所处的地区情况将研究方向细化,形成各自的特点和优势,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既可以避免趋同性,同时又可以更好地为经济研究和实务工作服务。

篇4

林至颖,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中山。现任利丰发展(中国)有限公司、利丰研究中心副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非全职顾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暨南大学现代流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商业模式研究工作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MBA、香港理工大学理学(知识管理)硕士、香港大学会计及金融本科学士。2001年获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留学于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二、社会职务

林至颖于2003年加入香港利丰集团,曾在利丰集团旗下的利丰(贸易)有限公司及控股公司利丰(1937)有限公司下若干子公司工作,在环球消费品采购、物流、经销及零售方面拥有丰富实践经验。近年专注于协助利丰在亚洲特别是中国市场的发展并从事与供应链管理、商贸流通及中国商业模式有关的研究。加入利丰集团之前,曾任职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林至颖在中国证监会/深圳交易所第40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培训班毕业,拥有中国证监会认可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资格并为香港董事学会会员。林至颖是国家工信部《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的专栏作者。曾公开在国家级经济、社科类核心期刊及中国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三、主要荣誉

“供应链金融在泛珠三角区域的实践现状及对区内现代物流业合作发展的战略思考”获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秘书处及广东省现代物流研究院联合颁发“泛珠三角现代物流业合作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忧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生物质能源价值链管理(Bioenergy Value Chain Management)”代表中国参加壳牌及美国时代杂志(Times Magazine)联办2010全球明日能源研究报告比赛(Energy For Tomorrow)获得二等奖(2010年)。

四、主要论著

1、《以内外贸一体化为本位构建中国式跨国商贸集团的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9月。

2、《中国与欧美流通发展比较及启示》,《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1月。

3、《中国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优势、经验和对全球的启示》,《经济纵横》,2012年6月。

4、《国内外银发市场理论综述及对中国的启示》,《现代商业》,2011年3月。

5、《从声誉风险视角看企业风险管理》,《商场现代化》,2011年5月。

6、《供应链全球化与企业组织变革》,《中国经贸》,2011年5月。

7、《可持续发展供应链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及案例》,《中国市场》,2011年7月。

8、《基于SCP范式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分析及其实证研究》,《当代经济》,2011年8月。

9、《中国与欧美流通业发展比较及对“十二五”中国现代流通体系创新的启示》,《中国流通2011(国家商务部指导、中国流通三十人论坛(G30)2011年年会会刊)》,2011年12月。

10、《中国私人公务机市场发展概况》,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1、《供应链金融在国内的发展概况与战略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11—201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2、《利丰集团:没有工厂的生产商》,《中国经营报》访问,2011年12月26日。

13、《利丰集团:一家百年贸易公司如何打破企业发展“平原化”》,《商学院》杂志访问,2012年4月。

14、《“盛世危言”达沃斯》,《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2月10日。

15、《中美TPP博弈》,《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2月25日。

16、《碳排放交易体系不能没商量》,《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3月10日。

17、《新普京时代的中俄经贸关系》,《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3月25日。

18、《中美贸易摩擦何以加剧》,《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4月10日。

19、《经济复苏中的亚洲机会》,《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4月25日。

20、《全球价值链的开放变革》,《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5月10日。

21、《中日韩自贸区簸行》,《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5月25日。

22、《伦敦奥运负担》,《中国经济和信息化》杂志“经济动向”专栏,2012年6月25日。

篇5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结构及方法 1

第二章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述 3

第一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程 3

第二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现状 4

第三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5

第三章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分析 7

第一节 经济型酒店的业态特征 7

第二节 我国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机遇 8

第三节 经济型酒店的定位 10

第四章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 12

第一节 经济型酒店的价值创新 12

第二节 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优势 13

第三节 经济型酒店吸引资金的优势 13

第四节 赢得经济型酒店竞争优势的关键 14

第五章 总结 17

第一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 17

 第二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17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经济型酒店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在高星级酒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却一直存在供给断层,目前存在价格竞争混乱、管理模式单一、缺乏知名而大型的经济型酒店连锁集团等问题。相对于发展成熟的高档酒店, 经济型酒店面临着更多的商业机会。通过研究经济型酒店, 发现其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于我们认识经济型酒店的内涵, 为理论创新和经营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健康发展等有着重要的意义。90年代末国内提出促进内销的政策,甚至国务院提出法定的“五一”和“十一”长假以拉动内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更加扩大。据有关数据显示,到2000 年底我国经济型酒店数量已达5460 家,占星级酒店总量的90.6%。而且据调查发现,在“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期间,经济型酒店的客房入住率远远高于四、五星级宾馆。同时也有资料显示,2002 年国内旅游者中只有44.8%将星级饭店作为自己的住宿选择,星级饭店的客房资源有41.5%处于闲置状态。有关统计显示,海外旅游发达城市经济型连锁酒店与豪华星级酒店的比例一般为7∶3,而在上海及我国其他大中城市,经济型连锁酒店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2008 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相继召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舞台将更为广阔,旅馆需求量十分巨大。由于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回报率可达10%甚至更高,一般宾馆需要8 至10年才能收回投资,而经济型酒店只需五六年,因此经济型酒店逐渐成为投资者的新目标。由此可知,经济型酒店将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但是,目前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也涌现出不少问题。

由于对经济型酒店的概念认识不清, 或是只抓住了概念中的某一点来强调, 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可以说和国外的经济型酒店完全不一样, 是“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型酒店。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阐述我国经济性酒店的发展状况,并在研究过程中能对我国经济型酒店有正确的认识,发现我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相对合理的解释,同时也希望在文章中对发展中的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

第二节 研究结构及方法

 一、研究结构

本文就我国经济性酒店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展开讨论,同时认识到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飞速的发展过程,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提出, 符合中国经济、旅游业发展及中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实际。据有关方面的调查, 城镇居民对国内旅游的住宿设施选择旅馆、招待所的占2611%, 选择宾馆的占22%, 而宾馆类中就包括了大部分经济型酒店。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 发展我国经济型酒店必将是大有可为的。

文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

(一)前言,主要说明选择研究我国经济性酒店的发展状况的现实背景和意义,及本文研究的结构、研究的方法。

(二)对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做出概述,从而认识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现状。

(三)对我国经济型酒店做市场分析,讨论其拥有的市场机遇。

(四)分析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从各个方面讲述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优势。

(五)总结提出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营的发展趋势及其经营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将从实际出发,结合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本身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来说,将采用以下的方法:

1.历史文献分析法:主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来支持论文的研究,其中包括院系图书馆、校级图书馆以及浙江图书馆的藏书和期刊;电子期刊的全文检索;英特网的搜索引擎;各大专业网站等等。

2.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系统调查,确定统计对象,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分析。  

3.数理分析方法:将所查数据与理论结合起来分析。

4.采用综合法进行实证性分析,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分析。

 

第二章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概述

第一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程

关于经济型酒店的定义,学术界并未有公认定论。广义而言,通常是指价格比较低廉的酒店。其最突出的特征有三个:一是客源对象、酒店档次及收费价格属于中低档;二是服务有限,并非面面俱到,一般没有餐饮服务,只提供大陆式简单的免费早餐;三是在有限服务中体现各自的经营特色和服务特色。我国饭店行业开始关注经济型酒店,是近几年的事。虽已有10 年的发展历史,但我国对经济型酒店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发展也不够成熟,有时甚至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目前酒店发展的现状,一般这样划分我国的经济型酒店:根据规模大小, 将中、小型的各种酒店划为经济型酒店;根据档次,将中、低档的各类酒店划为经济型酒店;根据星级标准,将三星级及三星级以下的各星级酒店和星级以外的中、低档次的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等划分为经济型酒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经济型酒店应该可以认为是指以大众旅行者和中小商务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客房为唯一或核心产品,价格低廉(一般是价格300元人民币以下),服务标准,环境舒适,硬件上乘及性价比高的现代酒店业态。它的发展起步慢,但很快。

20 世纪的后期, 中国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开发与产品开发并行的阶段。1996 年, 上海锦江旅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开设锦江之星乐园店,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的诞生。2002年, 首旅集团与携程旅行服务公司共同投资建立 了如家酒店连锁,打造如家快捷酒店的核心品牌。2003 年, 上海美林阁餐饮集团推出中国第一家汽车旅馆———“莫泰168”。此外, 欣燕都、新宇之星等一系列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品牌相继诞生。2004 年是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元年, 我国经济型酒店进入市场的成长阶段, 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国外经济型酒店品牌示范性的作用影响下, 中国又诞生了中州快捷、7 天、金一村等民族品牌。已有的经济型酒店增长迅速, 如锦江之星在2004 年一年内, 就有23 家店开业, 年增长速度达到100% 。

  

第二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现状

一、产业现状

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相当地规模,可以从产业规模、产权制度和产业绩效三个方面来说明其产业现状。

(一)产业规模

2006年10月11日, 国家发改委发表的《2006 中国经济型酒店调查报告》显示, 截至2005 年底, 中国住宿业市场上共有现代意义的经济型酒店连锁品牌50 家, 已开业酒店数超过600 家, 已开业房间总数达50, 000 间。产业规模宏大。

(二)产权制度

目前,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产权不明晰, 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少经济型酒店以内部接待为主。资金投入使用科学管理、经济效益都不完全是商业化运营。这种为满足特殊体制利益而建立的酒店, 推向市场经济的基础较差。

(三)产业绩效

近几年的平均出租率、营业收入等资料显示, 中国的经济型酒店经营状况良好, 平均客房出租率达到85- 90%。锦江之星全年平均出租率高达90- 95%, 如家快捷全年平均出租率达到95%左右, 整体产业绩效突出 。

 二、市场状况

    我国经济型酒店作为一种新型的酒店发展起来,它有其自身的市场运作特征、需求特征和市场营销状况。

(一)市场运作特征

首先, 以国内旅游市场作为主要客源。目前国内旅游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阶段, 且经济型酒店市场化率较低, 在休闲、商务、自驾游等空白点还有创新机会。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是促进经济型酒店发展的直接动力。其次, 价格竞争占据市场的主导竞争地位。尽管一些成熟的经济型酒店能够依靠品牌和地理位置优势保持较高的价格, 但大部分经济型酒店知名度较低, 只能通过价格竞争取胜。这种无序的价格竞争方式会影响企业的质量、环境、服务和信誉, 对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是不利的。最后, 品牌化连锁经营刚刚起步。虽然中国经济型酒店数量庞大,但能够真正进行品牌管理的只有锦江之星、如家快捷等, 大部分的酒店产品特色不突出, 很多经济型酒店提供的产品基本相似, 甚至完全相同, 因此仍处于品牌化连锁经营的起步阶段。从市场总体状况看, 我国经济型酒店虽然发展迅速, 但还存在诸多问题, 整体市场竞争力较弱, 难以与国外酒店集团抗衡。目前, 中国的经济型酒店行业正受到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

(二)市场需求特征

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客源市场中, 中青年市场是主力军, 倾向于客房设施的实用性; 另一部分客源是受教育程度高、收入偏中上的客人,他们重视客房设施的多样性, 属于经济型酒店的高端顾客;商务型和观光型客源市场需求差异明显: 商务型客人, 希望能够提供早餐和正餐, 注重舒适性, 观光型客人, 最关心客房设施的实用性。

(三)市场营销现状

与国外酒店连锁品牌相比, 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在市场营销方面明显滞后, 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和手段。特别是地区性品牌, 知名度很低, 没有完善的预订网络。除少数酒店连锁有比较成熟的预订网络外,我国大多数经济型酒店市场营销方面明显落后于国外各大品牌。

第三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

我国经济型酒店最初的发展始于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下属的锦江之星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 问世。进入21世纪,各种经济型品牌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成长迅速,出现了一些影响颇广的民族自创品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有:锦江集团于1996年创建的锦江之星;首都旅游国际酒店集团与携程旅行服务公司与2002年共同投资组建的如家酒店连锁等。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如上海地区的莫泰168和宝隆居家、华南地区的7天、北京地区的欣燕都等。这些品牌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得到迅速的扩张,一些地区品牌正在积极向着全国品牌的方向努力。  

其次,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旺盛,几个大型城市和几块区域成为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经济型酒店需求非常突出,市场条件比较成熟。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这三个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也决定了经济型酒店的需求水平。所以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是以点面结合的格局迅速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的。

再次,经济型酒店吸引了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由于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比较小,而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般的酒店;同时,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比较好,资金供给充足,很多闲散资金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的投资项目,这种结合了物业与酒店的优质项目格外吸引资本的涌入;另外,中国房地产的升值空间也导致了投资者对经济型酒店地产的升值预期,所以,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资金纷纷看好这类项目。

最后,外来品牌与民族品牌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国外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高调进入。他们成熟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享誉世界的品牌,发达的营销网络,严格的质量控制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本土发展起来、只有短短几年经验的中国民族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必须快速学习,快速成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优势。

第三章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分析

第一节 经济型酒店的业态特征

经济型酒店通常被称作有限服务型饭店 ,其规格和硬件设施要低于商务型饭店。房价不高,但安全、舒适、干净、实惠。在酒店业发展成熟的国家,经济型酒店只是投资标准和设施配套少而已,基本的管理服务质量却是不能下降的。对经济型酒店已不仅是“安全、卫生、符合基本生活需要”的要求了,在必备项目和基本服务上,它与高档酒店的水平应是一致的。经济型酒店至少具备以下的特征:

 一、市场特征

首先,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成长迅速,出现了一些影响颇广的民族自创品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有:锦江集团于1996年创建的锦江之星;首 都旅游国际酒店集团与携程旅行服务公司与2002年共同投资组建的如家酒店连锁等。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如上海地区的莫泰168和宝隆居家、华南地区的7天、北京地区的欣燕都等。这些品牌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得到迅速的扩张,一些地区品牌正在积极向着全国品牌的方向努力。  

其次,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需求旺盛,几个大型城市和几块区域成为热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经济型酒店需求非常突出,市场条件比较成熟。而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这三个地区较高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也决定了经济型酒店的需求水平。所以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是以点面结合的格局迅速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起来的。

再次,经济型酒店吸引了各类资本的大量涌入。由于经济型酒店的投资比较小,而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一般的酒店;同时,中国目前的投资环境比较好,资金供给充足,很多闲散资金一直在努力寻找适合的投资项目,这种结合了物业与酒店的优质项目格外吸引资本的涌入;另外,中国房地产的升值空间也导致了投资者对经济型酒店地产的升值预期,所以,来自社会各个行业的资金纷纷看好这类项目。

最后,外来品牌与民族品牌的竞争日益加剧。许多国外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高调进入。他们成熟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才储备,享誉世界的品牌,发达的营销网络,严格的质量控制都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对本土发展起来、只有短短几年经验的中国民族品牌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必须快速学习,快速成长,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地位和优势 。

 二、服务特征

首先,是产品的有限性。经济型酒店紧扣酒店的核心价值——住宿,以客房产品为灵魂,去除了其他非必需的服务,从而大幅度削减了成本。一般来说,经济型酒店只提供客房和早餐(Bed & Breakfast),一些有限服务酒店还提供简单的餐饮、健身和会议设施。

其次,产品和服务的优质性。与一般社会旅馆不同的是,经济型酒店非常强调客房设施的舒适性和服务的标准化,突出清洁卫生、舒适方便的特点。

再次,价格适中。相对于高档饭店动辄上千元的房价,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一般在人民币300元以下,一些青年旅舍和汽车旅馆甚至只有几十至一百元左右。

第四,经济型酒店的目标市场是一般商务人士、工薪阶层、普通自费旅游者和学生群体等。而高档酒店往往以高端商务客人、高收入阶层、公费旅客为主要目标市场。

最后,从外在表现来说,经济型酒店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连锁经营达到规模经济,提高品牌价值。这也是经济型酒店区别于其他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的一个明显特征。

三、经营特征

投资额不高,通常是一二千万人民币的投资,重视设备的简单实用,经营活动在低成本的前提下进行。从外在表现来说,经济型酒店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连锁经营达到规模经济,提高品牌价值。这也是经济型酒店区别于其他星级酒店和社会旅馆的一个明显特征。

第二节 我国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市场机遇

国际国内客源稳步攀升, 但是我们发现目前已经建成的酒店在数量结构上呈明显的“ 两头大, 中间小”的不合理状态, 即质好价高的高星级酒店和质次价低的社会旅馆数量大, 而质量与价格较适中的少。许多出门在外的旅行者难以找到适合其支付能力的酒店,他们有的不得不以超出自己意愿的额外金额人住相对规范的星级饭店, 有的不得不以低于自己的消费标准住入脏乱差的社会旅馆。当然, 条件能达到基本要求的社会旅馆也不可能完全没有, 但是往往搜索成本太高。也就是说, 由于住宿业结构布局上的不合理性, 导致一部分需求没有对称的供给来满足。这一消费断层 , 给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

 一、国际客源稳步攀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的上升,来自国外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尤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以后,国际游客的数量激增。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逐渐上升 从国际游客的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来到中国旅游,15~24岁的年轻人和不参团的自助游客是青年旅舍和经济型酒店的主要市场目标。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2004年,来华旅客中15~24岁的外国游客超过了120万,并且自助游客增长迅速。随着国际著名品牌如雅高Ibis、圣达特Super 8, Days Inn等经济型酒店进入中国,以及中国本土的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国际游客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二、国内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逐步进入小康社会。从2000年开始,国内生产总值每年以1万亿人民币的水平增长;一些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均GDP超过了3000美元;中国的国内旅游总人次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60%,已经基本上达到了大众旅游的标准。中国经济发展为国内旅游奠定了一个广大的市场基础,为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帷幕。 与大众旅游伴生的是相应旅游设施的改进和旅游行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初期,酒店业的发展集中于高星级酒店,这是与国家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相符合的。然而,随着国内消费力量的增强,国内大众旅游市场井喷增长,需要符合国内旅游者需求和经济实力的旅游配套设施。而价格适中,质量上乘,服务优质,品牌知名的中低档酒店数量很少。因此,受每年高达10亿人次以上的国内大众旅游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市场得以蓬勃发展。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刺激了商务旅游的发展,同样产生了对经济型酒店的巨大需求。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的商务往来日益频繁,商务旅游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2000年全球商务旅游收入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超过8%的速度递增。2003年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国际、港澳台和国内商务游客人数达到1.16亿。据世界旅游组织的估算,中国的商务旅游目前年支出在103亿美元,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也正经历飞速的发展,据估计,在未来几年可能以20%的惊人速度增长。 以往,高星级饭店是商务客人的主要选择,但是,随着私有经济的发展,以及一些公司对差旅经费的限制,人们在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更加注重性价比的选择。一些设施设备豪华,装修考究,服务优良,但是只提供客房和会议设施,削减其他非必需设施从而能大幅度降低价格的新 型酒店业态,开始受到商务旅行者的青睐。

第三节 经济型酒店的定位

在经济型酒店的巨大机遇的前提下随着国内经济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大众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够被大众消费层所接受的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我国经济型酒店需要自己的定位。

一、市场定位——国内旅游者

(一)根据市场现状定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客源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体。200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8.87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3878.36亿元人民币,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1.8元。据抽样统计,在国内游客中,住宿过夜者占到总数的87%以上,而过夜者中有三分之一左右是入住在各类饭店。 因此,以平均每人次停留1.5夜,两人一间客房计算。2005年,我国国内旅游者将达到11亿人次,按以上同样的比例测算,到2005年,我国各类饭店入住的国内旅游者将达到3.07亿人次,客房总需求为2.3亿房夜次,与2002年比将增加0.77亿房夜次, 而这部分增长需求将主要集中在三星级和三星级以下经济型酒店市场中。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我国目前经济型酒店约6万家左右,客房300万间左右,其中包括了大量设备简陋,管理及服务极不规范,甚至没有安全,卫生保证的社会旅馆和个体旅馆,根本无法达到真正经济型酒店的要求。可见在未来的几年,我国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空间。我国每年9亿左右的国内旅游者的大多数需要规范的经济型酒店。

(二)根据客源结构定位

根据2003年中国饭店业调查统计报告 的数据分析将我国饭店按平均房价划分,可分为700元以上, 401-700元,300-400元,300元以下四个档次,从对应的客源构成比重看,价值内涵度较高的商务客源在四档饭店顾客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50.6%,56.4%,46.9%,38.1% 。与此相反,价值内涵度相对较低的国内旅游团在上述四类饭店顾客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3.4%,4.5%,6.0% ,12.4%。再从国内外客源的比重看,国外客源在四类饭店的顾客构成中的比重分别为76.9%,62.0%,50.1%,30.8%"而国内客源的比重排序则恰好相反。可见,平均房价在300元以下的饭店客源主要是国内普通旅游者。

在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国内游客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不断的变化, 由早期自发的无组织的自费旅游向团体的有组织的形式变化,由因公出差旅游为主向自费,休闲,纯消遣的旅游方式变化。家庭自助旅游,自驾车旅游在国内市场中占有了越来越大的份额,并且外出旅游的距离越来越远,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些变化都为经济型酒店创造了更多的商机。随着国内旅游的发展,市场对三星级以下经济型酒店客房的需求还会有拉动作用。

由此看来,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定位应以国内大众游客为主,并主要立足于国内游客中中低层次的商务客人举家度假的家庭式客人,青年学生,中小型会议客人等。

二、产品定位——经济、卫生、安全、方便

(一)根据国内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定位

    国内旅游者受消费能力及星级酒店房价的限制,在住宿设施的选择上,主要选择投宿亲友为主,其次为价格便宜的旅馆、招待所,只有少量选择宾馆饭店。事实上,国内旅游者外出选择投宿亲友更多的是出于无奈, 随着人们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人们外出下榻酒店将成为一种必然,但受条件限制。高星级酒店依然还不是国内旅游者的主要选择,他们还是希望能有价格实惠,方便,卫生,安全的比较规范的酒店来满足其基本的需要,这样就需要一大批能为国内旅游者提供基本住宿需要又实惠的酒店,经济型酒店以其优势正好可以成为这一市场的主力军 。

(二)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定位

我国经济型酒店主要针对的是国内大众市场,主要适合那些对价格很介意的旅行者。据调查显示,我国经济型酒店宾客选择经济型酒店是因为价格便宜,他们不追求豪华的大堂#优雅的建筑和宽敞的客房,服务与设施的舒适度的较低水平也可以接受, 高档饭店追求个性化的其他附加服务也可以省略,他们将酒店看作一个可以恢复体力,满足基本睡眠的场所。因此对安全,卫生,安静的睡眠环境尤其看重,特别是床的质量,以保证用经济的价格购买一个好的睡眠。据此,经济型酒店应以经济,卫生,安全,方便为产品定位,以小巧温馨的客房为吸引力。

 

第四章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

        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就在于, 相对星级宾馆,它既在顾客的需求中寻求自己的生长点, 实现了价值创新, 提高了总顾客价值, 又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从而降低了总顾客成本, 最终提高了顾客让渡价值 。

第一节 经济型酒店的价值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下,经济型酒店要突出其竞争优势,那么价值创新是必要的。经济型酒店的价值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经济型酒店的顾客需求

经济型酒店的目标顾客不崇尚奢华, 不需在酒店中体现高贵身份。他们的核心需求很简单, 一是卫生条件和睡眠质量要达到基本要求, 二是支付的价格比住宿星级酒店低。所以经济型酒店在设计产品时, 一定要将自身的定位和星级酒店的定位严格区分开。无论在硬件产品、功能配置, 还是服务方式上都应该与星级酒店有显著的不同。经济型酒店只有实行价值创新, 才能适应其目标顾客的需求, 赢得自身的竞争优势。

二、经济型酒店的硬件产品和功能配置创新

围绕顾客的需求, 经济型酒店的硬件产品和功能配置要处处体现实用性,不要任何多余的摆设和浪费。目标顾客的核心需求, 经济型酒店要努力去满足, 如卫生条件和床的质量等一定要好而餐饮和娱乐等方面不是目标顾客的核心需求, 经济型酒店完全可以通过自助或借助酒店周边的社会服务去满足。

三、经济型酒店的服务方式创新

   经济型酒店的服务创新包括:

(一)有效服务

经济型酒店的硬件产品配置要实用,服务方式也要处处体现有效。星级宾馆中的大堂礼宾员服务, 由于不能为顾客提供多少有效内容, 在经济型酒店中都被精简。而有些星级宾馆中没有的服务, 只要能给顾客带来有效价值, 经济型酒店也要考虑。

(二)顾客参与服务

对服务行业来说, 顾客始终是服务过程的参与方。在饭店设置灵活的登记人住和结账离店过程, 让顾客参与服务, 是提升服务价值的要手段。这种做法可以削减在价值传递过程中的不一致性, 提高顾客满意率, 降低经营本。

(三)个性化服务

在坚持规范化服务的同时, 经济型 酒店必须坚持其个性化服务, 才能拉近同顾客的距离。

第二节 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优势

   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优势很显然是在竞争中的另一个优势。

 一、开发成本优势

几十年来, 国际上饭店建设已有了经验数据, 目前, 四星级饭店一个标准间至少要8万美元, 五星级至少要10万美元, 成本居高不下。而创建经济型酒店, 应以现代营销观念为指导,必须以目标顾客最愿承受的房价为基础, 参考周围的竞争环境, 按有效需求—竞争性房价—建造标准—营运成本—合理利润的顺序去设计和实施。通过市场调研, 投资者可以明白自己所欲服务的对象能够承受的房价, 目标顾客对住宿设施各构成要素的要求及相对重要性, 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进而决定自己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房价, 从而指导酒店的投资成本。

 二、人工成本优势

从组织结构设置人手, 避免组织机构的臃肿和人员的浪费, 是经济型酒店控制成本的重要手段。由于酒店规模小, 配套简单, 员工可以一人多岗, 从而大大节约人工成本。星级酒店中, 餐饮部的人员比例最高, 而对整个酒店的利润贡献率远远低于客房部。经济型酒店中如果不设餐饮功能, 则大量节约了人工成本, 从而提高了酒店的经营利润率。

 三、能源成本优势

星级酒店采用的是中央空调, 一间房间开, 等于每间房间开。而经济型酒店大多采用挂壁式空调, 有客人入住客房就开, 没有人入住就不开, 大大节约了能源。在热水供应方面, 普通星级酒店采用的是非常压锅炉, 以柴油为燃料, 不仅油料价格高, 而且每天必须保持有人看护, 至少需要配备一人。而经济型酒店只需采用一般的煤气烧水即可, 大大降低了能源费用 。

第三节 经济型酒店吸引资金的优势

一、酒店业产权结构

近年来,饭店集团为了迅速扩大市场范围,抢占优势地位,纷纷采用了众多的经营方式,较为常见的有直接租赁、盈利分享租赁、管理合同形式、特许经营权、合作联营形式、时权经营形式,绝大多数情况下,使得饭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从对我国酒店市场的相关资料分析显示,我国酒店市场的经营也采用了上述常见的形式,使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开来。在我国,高星级酒店市场主要的投资方以房地产集团为主,经济型酒店相对多样化,锦江集团下的“锦江之星”、“如家”酒店、“汉庭”酒店等主要采用的是连锁经营的方式,自筹资金、自我经营,基本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一致;IBIS、Days、Inn、速8 等主要采用的是特许经营或者管理合同的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虽然经营方式多样,但是存在产权关系不清楚、资金结构不合理、缺乏资金、市场定位狭窄或单一等现象,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撑和市场的调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型酒店在融资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经济型酒店融资优势分析

根据HVS 分类,饭店被分成deluxe、luxury、upscale、F&B、limited service等五种类型,而Limited Service 类型饭店下又分为F&B、Economy 和budget 等三种类型。每种饭店建立所需的资金量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deluxe、luxury、upscale类别的酒店所需的资金是以亿为单位来进行计算的,投资资金量大,投资回报期就相应变长,增加资金链的运转周期。F&B、limited service (F&B、Economy和budget)类别的酒店所需的资金相对高星级酒店而言,投资资金量小,投资回报期短,降低资金链的运转周期。

第四节 赢得经济型酒店竞争优势的关键

虽然经济型酒店有着极大的竞争优势,对于单个经济型酒店来说, 还可以通过先进的管理和优质的服务, 赢得客户, 赢得市场, 但是新建酒店的高昂土地价格和改建酒店的沉重历史包袱, 使经济型酒店的成本优势尚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到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营模式以形成规模经济。下面是对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模式的SWOT分析 。

一、优势分析

   (一)是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专业化,可以提高整体经营水平。连锁经营总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以其专业化的素质来研究整体经营战略,使连锁专业店得以摆脱传统经验操作的影响,同时各连锁店的先进思想也可以通过总部得以第一速度的推广,达到技术效益共享,提高整体的经营水平的目的,同时又分摊了开发成本。

(二)是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可以改善整体服务水平。连锁经营模式中,总部负责选址、培训等一揽子的服务方案,酒店的开发、设计,标准化的 设施设备、操作程序、技术管理、广告设计等,通常由总部集中设计,并且始终不断对各连锁店进行监督指导和交流、培训,从而保证了各连锁店在服务产品、店名店貌等各方面的统一性,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使宾客无论何时在哪个连锁分店都能接受到标准化的比较均质的服务。

(三)是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分散化,可以降低商业投资风险。连锁经营特点在于经营的分散化。连锁企业经营多个分店,个别店经营的失败不会影响主体的经济效益,某一决策的失误所造成的损失,可以由许多连锁店共同分担,这样大大降低了商业投资风险。对于连锁分店来说,可以利用成功的方式,获得总部的指导和帮助,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掌握基本的经营技能、获得经营的技术窍门,其成功的机率比单体经营明显高,对于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的风险也大大减少。

 二、劣势分析

    (一) 缺乏成熟经营理念,标准化工作体系不完善。经济型酒店的管理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酒店集团,长期沿袭传统的经验型管理模式,而且由于运营方式、服务对象、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严重影响了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另外,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标准化工作体系,缺乏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酒店制度不严密,管理层职责不明确,员工劳动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低下,因此标准化工作体系不完善。

(二)产品缺乏特色,缺乏知名的主导品牌。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由于资金、经营者素质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更多的酒店处在自我摸索阶段。大多数酒店仍没有重视市场区分和特色产品的开发,依旧用大众化的产品面对广大市场。客源的流失更加加剧了业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少酒店只能依靠降价这一手段来吸引顾客,结果陷入恶性竞争的误区。由于产品缺乏特色,有效竞争手段不足,所以难以产生有知名度广泛和美誉度良好的品牌,品牌意识也较为薄弱,无法将品牌能够 蕴涵的质量可靠、一致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但是,经济型酒店要连锁化发展,必须借助品牌效应,否则无法形成一定的辐射范围,往往处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

 三、机会分析

   (一)国内市场需求日益膨胀带来的机会。国际经济型酒店发展历史表明,普遍的国内旅游是现代经济型酒店兴起的坚实基础。随着带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也正逐渐成熟,消费者在需求—动机—行为链中日益摆脱从众性而越发彰显主体性特征。自主观念导致消费多元化。长住型商务人士在满足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不再盲目追求档次,由豪华酒店转入经济型酒店同样享受周到服务却可以节约大量的管理费用。

(二)国际经济型酒店品牌加盟带来的机会。入世后,国外酒店集团更容易地进入我国酒店市场。国际经济型酒店品牌经过多年的历练,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和方法,而其国际化的背景更带来了品牌优势、网络优势。欧美国家的经济型宾馆市场目前己经趋于饱和,因此,海外酒店业的巨头们,不约而同将投资重点转向了我国。我国酒店前20年的发展,国际酒店集团的加盟功不可没,相信在新的一轮酒店业态发展中,国际酒店集团也不会错失良机,与我国酒店业一起获得“双赢”。

 四、威胁分析

(一)国外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冲击。2002年美国纽约美兴国际企业集团在沪设立了第一家“美兴”品牌的经济型酒店,在欧美酒店市场大获成功的“宜必思”经济型连锁酒店进入天津,六洲集团也到上海发展其旗下的“快捷假日”连锁品牌。国外中低档型酒店品牌的进入,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和经营格局。尤其是国外大的经济型酒店集团,依靠其非常雄厚的资金实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对我们民族的经济型酒店集团和品牌来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二)金融危机引发信贷资金和直接融资筹措困难。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单体规模都较小,作为一种新型业态,目前又处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尚未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经济型酒店难以获得信贷资金和证券市场的支持,在于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总结来说,经济型酒店实行连锁经营, 扩大规模经济, 既可以降低成本, 还可扩大企业知名度, 增加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影响力。这当然是赢得经济型酒店竞争优势的关键。

 

第五章 总结

第一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经济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大众对经济型酒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能够被大众消费层所接受的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经济型酒店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业态,大多数投资者没有相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经验积累过程。因此,经济型酒店的发展通常是从一些单体酒店开始的。在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和品牌资产以后,逐渐推广连锁店。连锁可以极大的提高连锁集团内各个酒店的效益,并且可以提升整个连锁集团的整体形象。连锁的纽带有资本和非资本两种,前者通过租赁、合并、购买、股份互换等方式完成;后者则以管理合同、品牌共享为纽带。通过酒店的连锁经营,零散的单体饭店加入到连锁集团中,产生非常可观的规模经济,能够极大的降低交易成本。因此,连锁经营既是作为我国经济型酒店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也是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模式选择

从目前国内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的路径来看,我们发现不管是“如家快捷”“锦江之星”还是国外经济型酒店集团,大都采取的是标准连锁的自营店,发展自营店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优点—便于统一管理容易控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目前经济型酒店在我国的发展属于初期,市场还不成熟,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生命周期的不断延续,市场时机的日趋成熟,国内经济型酒店的连锁经营路径将不仅仅是以标准自营连锁为主,而是以特许经营为主,兼顾经济型酒店战略联盟和兼收并购形式。

一、特许经营

特许经营是指特许权拥有者授予特许权经营者一种获得许可的特权以从事经营的行为,这种获得许可的特权可以包括品牌、操作系统和管理服务等。这一其他连锁经营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使其成为国际上最为流行的连锁经营方式。目前,北京的如家客栈、中江客栈,上海的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型酒店连锁的领军先锋,但是连锁经营许经营的比例都不高。因此,对于这些已经建立起来的经济型酒店品牌的集团而言,特许经营应该是实现快速连锁经营、扩大规模的最佳战略选择。

二、战略联盟

我国经济型酒店业要改变目前单体酒店多、规模“小而散”、市场竞争不力的现状,就应当联合起来就可以带来优势”的逻辑,构建战略联盟。通过建立经济型酒店企业战略联盟可以更好的了解当地经济型酒店的市场形式、风险共担、资金、管理、技术共享,形成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相互学习。

 三、兼并与收购

国外经济型酒店常用的另外一种经营管理模式是自有经营,该模式是通过兼收并购的手段来实现的。经济型酒店的并购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横向并购。指在酒店及其替代产品之间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或同地区酒店之间的并购,可以实现规模经营,增强酒店集团的市场竞争力。酒店企业要退出市场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企业经历了高增长所占有的稳定市场份额和高利润时更是如此。当整个产业面临供大于求时,管理者都不愿意承认本企业的市场需求在下降,企业必须缩小规模或退出。相反,管理者们却总是将退出市场的任务留给其他企业,最终将导致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经济型酒店的横向并购可以提高市场集中度、规范市场秩序、实现规模经济,并为酒店的所有者退出产业提供了一个机制。此外,并购企业通过向被并购企业转移管理优势或市场优势来形成一种协同效应,创造出新价值;二是纵向并购与联合。指酒店与提供互补产品的企业,如旅行社、旅游交通企业、旅游商业企业、旅游景点等之间的并购与联合行为。通过纵向并购与联合,优势企业将与自己产品或服务有直接关系的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形成纵向生产服务的一体化,有利于相互沟通与融合,加强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节省各相关环节的费用,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故纵向并购与联合可以增强酒店企业的产品组合能力和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获得共享和互补效 应。这应该是我国经济型酒店实现集团化发展后的趋势。

 

【参考文献】

[1]东.对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思考[J]. 现代商业.. 2009-09-25(2):27-31.

[2]陈慧泽.小议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8-05-06(5):40-42.

[3]沈涵.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J].中国网. 2006-04-16(4):32-33.

[4]韩军.连锁经济型酒店成长期市场分析与定位研究[J]. 北京商报.2009-02-11(2):14-15.

[5]李志平.中国经济型酒店市营销之道.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2-1 .

[6]孙静,余林.哈尔滨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市场分析与对策[J]. 东北林业大学. 2008-10-06(3):23-27.

[7]吉秋群.试析经济型酒店的竞争优势[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报.2003-01-28(5):45-49.

[8]刘纯.我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探析[J].消费导刊.2008-05-06(2):11-15.

[9]詹畅,李潇.建立我国经济型酒店竞争优势的对策[J].论文天下. 2009-02-09(3):18-20.

[10]薛兵旺.经济型饭店竞争优势与品牌经营模式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报.2007年第21卷 第03期(4):34-40.

.经济师.2004 年第4 期(5):76-82.

[12]王大悟.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趋势新观察[J].饭店世界.2008年第4期(3):56-59.

[13]刘麟麟.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现状与前景[J].技术与市场.2007年第10期(2):57-58.

[14]黄健.对重庆发展经济型酒店的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 (3):35-39.

[15]戴斌.冯颍.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3-10-15(5):15-19.

[16]赵建强.简述中美经济型酒店的内涵与特征[J].燕山大学学报.2005 (6):79-81.

[17]甄红线.经济型饭店在中国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北方经贸.2005 (3):25-27.

[18]胡林,张伟强.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分析研究[J] .企业经济.2006(4):30-33.

.商业研究,2006年(6) :45-48.

[20]刘妍.中国经济型酒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7年 第13期(3):22-23.

[21]Anttila, M., 2002. The role of marketing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Finnish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3 (5), 417–430.

[22]Bigne, J.E., Andreu, L., Kuster, I., Blesa, A., 2005. Quality market orientation: tourist agencies’ perceived effects[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2 (4), 1022–1038.

[23]Hooley, et al., 2000. Market orientation in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of cultural europe: tests of the narver and slater market orientation scal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0, 273–285.

,elsevier.com/locate/ijhosman .46-57.

致  谢

论文几经易稿,终于可以付梓,我感到一份收获的愉悦和欣慰。回首过去,万千感悟油然而生。这期间,我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与勤奋,同时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我衷心地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董敏,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的拟定直至最后的修改无不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他对我的谆谆教诲和关心支持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另外我还要感谢袁云峰老师,是他在白忙之中对我的监督让我无不抱着谨慎的态度完成论文,是他在这个过程中的很多建议让我受用无穷,谢谢。

我也要感谢所有施教于我的老师,正是有了他们,今天我才能站在这里。感谢这四年来与我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们,因为有了你们,我的生活才会那么灿烂。

同时,还要感谢在论文写作中允许我参考、引用文献的同仁先学们,没有他们的成果,难以完成我的学位论文,我要衷心地感谢他们。

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生活得到了很到了很大的改善,人民收入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却越拉越大,基尼系数甚至已经连续几年超过了警戒线。因此分配,收入差距成为讨论的热点。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才能创造和谐社会。

很多学者都曾经研究过收入差距的问题,也提出了很多的衡量指标。其中有“倒U理论”,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国内的学者们主要围绕关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倒U型假说”是否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以及中国是否会随着经济增长自动消除分配不平等等问题进行讨论。目前这个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所选题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然后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张机理进行研究,最后根据分析提出调整收入分配机理作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策建议。虽然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理论界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努力探索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也期待着中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城乡居民安居乐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三)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借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充分搜集文献、各学者发表的观点等资料。对资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延伸,最后得出结论。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章节)

1、引言

2 、研究现状

3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3.1、显性差距

3.2 、隐性差距

4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张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1、劳动力竞争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2、资本流动竞争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3、技术竞争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4、制度约束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4.5、发展不均衡机理与收入差距变动

5 、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5.1、 平衡人力资本投入

5.2 、政策上要倾向农村,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

5.3、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5.4、改革户籍制度

5.5、改革税收、就业制度

5.6、改革社会保障制度

5.7、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5.8、建立农业保险机制

5.9、大力发展经济

5.10、加快城市化进程

6 结论

(五)参考文献

[1]卢嘉瑞等.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48.

[2]李颖.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1-20.

[3]朱明龙.浅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途径[J].改革论坛,2019,4:22-27.

[4]毕正华.城乡差距为何扩大[J].发展论坛,2019,7:11-12.

[5]罗旋.比较生产力下的城乡收入差距成因与解决途径探究[J].生产力研究,2019,4:100-102.

[6]陆云航.要素积累、政府政策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J].当代财经,2019,4:5-13.

[7]何炼成.公共产品供给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解析[J],人文杂志,2019,1:129-133.

[8]郑书耀.城乡差距: 衡量标准与成因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9 ,3:17-22.

[9]胡承槐,贾驰.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J].浙江社会科学,2019,5:34-38.

[10]齐伟娜.试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19,93:36-40.

[11]白辰艳.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市场经纬,2019,11:56-57.

[12]王建婷,翟有龙.1986~2019年山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分析[J].绿色经济.(责任编辑:1011)

[13]靳贞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民增收[J].农业经济,20196,1:22-24.

[14]王会玲.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态势及治理对策研究[D],2019.

[15]李钧鹏.转轨期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D],2019.

[16]荣编伟.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2019.

[17]赵人伟.贫富分化加剧是不争的事实[J].经济研究参考,2019,6:10.

篇7

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初新兴的生物学研究领域。近些年来,随着合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合成生物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合成生物产业也迅速地繁荣与发展,并逐渐成为推动世界新的产业革命的重要力量。

约翰・坎伯(John Cumbers)是SynBioBeta公司的创办者和首席执行官,他立足美国硅谷,在全球举办了多次有关合成生物产业的活动。近日,约翰・坎伯首次来中国举办合成生物产业会议,在北京、上海、深圳多地演讲,与众多研究者和创业者对话,并接受了《中国经济报告》记者的专访。

合成生物及其重要性

中国经济报告:近年来,合成生物是一个很火的话题,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约翰・坎伯:合成生物技术十分重要,因为它正在创建一个全新的生物工程产业。具体来说,合成生物提供了一种新的可再生制造技术,可用于化学品、材料、生物燃料,以及生物传感器和逻辑系统内的活细胞的再生。全球的知识创新中心都致力于促进合成生物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合成生物技术可以在任何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发挥重要功能。因此,合成生物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我们周围。

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合成生物技术的投入。比如,近年来,美国加大了对合成生物学项目的资金支持,在2008-2014年期间,美国对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投资总额达到8.2亿美元。仅在2014年,美国投资国防部先进研究项目局(DARPA)的资金就达到1亿美元。据统计,仅2012年,美国合成生物技术取得的收入就达到3530亿美元,超过同年全世界半导体3030亿美元的收入。

中国经济报告:合成生物技术和合成生物产业分别是指什么?发展现状如何?

约翰・坎伯:合成生物是一门新兴学科,其目标是让生物学变得更加容易。与传统的生物技术不同,合成生物技术利用测序和合成技术,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可见,合成生物技术是基因工程的延伸,是未来生物技术的发展方向。

合成生物产业是一种新型产业,现在有三百多家公司,这些公司自定义为合成生物公司,并且仅在2015年筹集的资金就超过7.5亿美元。目前,合成生物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合成生物应用公司的数量也正在逐年增长,全球每年有超过20家新公司成立。2002年,全球合成生物公司仅为69家。截至2015年,全球合成生物公司有280家,欧洲有99家,美国有181家。

全球合成生物产业的投资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全球合成生物产业投资低于2亿美元。到2015年,这一领域的投资已超过7亿美元。同时,从1992年到现在为止,合成生物技术的成本逐年降低,尤其是在2010―2016年上半年期间,下降速度更快。另外,有关合成生物学的出版物也在逐年上升。可以说,合成生物是产业发展的新手段、新工具。目前,合成生物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将迎来重大发展。

合成生物的应用与变革

中国经济报告:合成生物技术可以运用到哪些领域?它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发展和变革?合成生物的发展前景如何?

约翰・坎伯:合成生物技术可以重写整个系统,为再生产品创建新的平台,许多行业的发展都将利用我们日益增长的生物工程师的力量。特别是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 CAS9工具的路径上,它可用于疾病的基因组编辑,可以用来删除、添加、激活或抑制其他生物体的目标基因。

合成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运用到生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云实验、自动化实验以及基因组合等领域。具体包括:(1)能够进行DNA合成,硅技术可以使DNA的合成加速100次,通过启用长链DNA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合成,改变长链DNA的固有模式;(2)是基因组学的工具,有利于优质腺病毒和其他病毒载体的生产及发展;(3)可以为全球研究人员和制造商提供了各种不同属性的PHA(polyhydroxya)生物材料;(4)可用于工业生物科学研究,改造微生物如细菌或真菌,以产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化学或生物燃料;(5)可用于云实验、自动化,致力于低成本、高精度、广合作的生命科学研究。

未来合成生物还将在工具、技术和应用等领域有重大突破。合成生物产业的应用程序范围很广,可以从使用DNA数据存储到高贵的味道和香料的生产。另外,合成生物技术也将对垃圾整治、环境清理、疾病治疗、新药物、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许多其他应用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总体而言,合成生物产业有五大发展趋势:一是机器人自动化和云实验室;二是虚拟生物;三是大数据;四是机器学习;五是基因编辑技术。

在接下来的20年里,合成生物产业将迎来重大发展,合成基因组学将会成为做任何东西的标准。因此,合成生物将带来未来科技的重大变革,从而引发新的产业革命。

中国经济报告:合成生物技术对人类治疗肿瘤等复杂疾病是否有利?癌症免疫治疗是指什么?你认为免疫治疗是否是人类攻克癌症的重大突破?

约翰・坎伯:合成生物技术将帮助人类更好地攻克肿瘤。将合成生物技术运用于癌症的治疗是一种工程化的自我治疗,它可以识别肿瘤细胞,并对其进行免疫攻击。换句话说,合成生物技术是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能力来攻击癌细胞,它将是人类对付癌症的一个重要手段。

癌症免疫治疗就是利用基因工程细胞的方式来对抗癌症。在过去,生物和化学疗法已经用于癌症治疗,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和进展。未来,前沿治疗癌症的方法是能够开发患者自己的免疫系统,直接攻击癌症。目前,全球已经有一些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公司,比如Juno公司。事实上,还有相当多从事癌症免疫治疗的公司正在成长。在我看来,工程细胞疗法将会成为人类未来攻克癌症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

合成生物的发展方式

中国经济报告:合成生物技术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无限制发展吗?

约翰・坎伯:任何技术都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合成生物技术也是如此。所以,合成生物技术需要在道德、法律的框架内和前提下发展。事实上,所有的技术都可以用来做好事,也可以用来做坏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以工作为傲的从业人员,他们要热衷于做好事,并希望以自己的技术来改善他人的生活,使他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因此,所有的技术,包括合成生物技术,都应该在伦理和法律的框架内发展,以确保正在发展的技术将有利于人更好地存在与发展,有利于建设更加美好的人类社会。

中国经济报告:合成生物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吗?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应当如何发展合成生物产业?

约翰・坎伯:合成生物产业会创造显著的经济价值。未来几年,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将会投入到合成生物产业中,这些公司也将取得投资的高回报。合成生物产业将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合成生物的产品已经占美国GDP的2%,而且每年还会以稳定的速度增长。我相信,随着合成生物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它也必将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互联网将成为推动生物经济发展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工程师处理复杂生物系统的能力不断提高,生物实验将变得更加自动化,更加不容易出错,更具有可复制性。实验室设备能够直接连接到互联网,数据更容易被共享,这必将成为未来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合成生物在中国

中国经济报告:合成生物现在在中国发展得怎么样?

约翰・坎伯:合成生物在中国正在迅速发展。这种变化主要有三大方面的表现:(1)2010年以来的中国合成生物学论文有254篇,中国每年发表的合成生物学论文占年度总论文(约400篇)的10%左右,这些文章在引用率上排名世界第七位。(2)从国际来看,中国在科技发展与应用研究上的投入是最大的。(3)中国已经起草了一份战略路线图,指定了在未来5年、10年和20年内的科技、工业、医疗和农业发展等的预期成果,其中不少地方就涉及合成生物。

篇8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对策

 

一、前言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完善同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人口养老问题紧密相连。考虑到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加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背景, 面向大多数人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如何在新时期防范风险、防止农村老年贫困、调节农村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就必然持续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政策议题。

二、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不仅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保证。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实践上是不完全成功的。

1.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法律法规层次低,缺乏约束力。特别是对养老保险金流失和挪用等行为,未规定有效的惩罚措施。目前农村社保基金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相当严重。正是这种不稳定的制度和屡见不鲜的违规行为挫伤农民投保积极性,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困难重重。

2.自给来源少,吸引力不足

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支持”。集体补助不到位或数额少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或只在部分地方或人身上得到体现;国家政策扶持,仅限于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除此,再无其他的扶持政策;地方财政,除经办机构费用,也没有其他扶持政策。在缺乏强制性的情况下,仅靠这些政策,难以发挥吸引作用。

3.基金增长慢,难以为继

基金增长速度跟不上养老金发放的增长速速,出现负增长。农保基金增值方式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国家债券利率和银行存款率都很高,因而给农民承诺的保险给付率也高达12%,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债券和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致使基金增值缓慢。加上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农保基金入不敷出,出现负增长。

三、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养老将呈现出新的格局:新型的家庭养老将居主体地位,社会养老保险将得到新的强化,从而与其他养老保障制度一起共同为农民养老建立一道比较可靠的屏障。

1.加快法制建设,真正体现公平与效率

市场经济本身是法制经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须以法律的形式保证其实施。我们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根据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财政、金融和税收体制改革,尽快制定并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法规,对资金来源、运用方向、增值渠道甚至保障标准、收支程序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规范其操作行为,以法制的形式将这项合法权利确定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社会养老问题行政管理毕业论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扶持力度

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而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在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时强调个人应承担义务是对的,但不能以此为理由推卸政府应承担的责任。针对目前集体补助过小,国家扶持微乎其微的状况,应当考虑如何提高集体补助的比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3.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再造土地的保障能力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和养老的优良传统,这为家庭养老制度的实行和巩固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现阶段,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原因,农民养老不可能完全依靠社会,家庭养老仍然是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政府可以从制度上鼓励农村家庭养老。

四、结语

从农村和整个国家现代化长远角度看,建立农民养老制度是对农民利益最有效,最全面的保护。严峻的人口发展现实、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以及有限的可供学习的国外经验, 都迫使中国不得不用创新的思路、战略的眼光来审视和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乃至整个社会保障制度, 走出一条城乡之间相对独立而又良性互动的、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障之路。希望本文能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近一步完善,有所启示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桂世勋.关于探索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的思考[J] .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8 (7) .

[2]乐章.现行制度安排下农民的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向[J] . 中国人口科学,2004 , (5) .

[3]俞仁龙.浙江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分析[J] .嘉兴学院学报,2005 , (4) .

[4]王德文.我国已经具备条件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J] . 经济要参, 2006 (44)

篇9

有关经济危机论文范文一:经济危机经济学论文

一、经济学危机的表现

我们知道,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即使是经济异常发达的一部分西方国家也不能抵挡经济危机带来的危害。经济危机的来势异常猛烈,即使是一些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预测到经济危机的发生时间以及它所带来的损失。当经济危机首次出现时留给部分发达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并且许多国家并没有找到应对经济危机的有效措施。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经济危机渐渐的蔓延到了其他国家,并且严重地阻碍了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经济危机的出现不仅仅影响了市场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各国的失业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二、应对危机的经济学的措施

(一)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相关政府渐渐的开始轻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也是经济学出现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知道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实体经济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综合国力。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减少国家经济的损失,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然后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但是,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且还应该预测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情况,最后还应该借鉴国外部分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发展策略。另外,相关政府还应该颁布一些与实体经济发展有关的政策,并且要将这些政策应用到实际中。

(二)国民经济收入分配应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贫富差距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比较明显,在我国一部分地区,人们甚至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这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民经济收入都用在了工业的发展方面,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发展方面,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城乡的经济收入也在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与工业方面的经济收入相比,城乡的经济收入就显得特别微薄了。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我们必须要合理分配国民经济收入,将国民经济收入适当的向城乡居民倾斜,从而大大的减少我国的贫富差距,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进而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综合国力,最终极大的降低经济危机发生的概率。

(三)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而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制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正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才可以发展的如此迅猛,因此,我们必须要始终相信市场,相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尽快的消除经济危机,恢复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相关政府必须要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大市场的监督力度,不断规范市场的秩序,从而更好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优势。

三、小结

经济危机的出现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较大的损失,极大的降低了人们的生活水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进程。但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也迫使各个国家审视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且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实际问题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而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众所周知的是,经济危机是国家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如果我们可以正确对待经济危机,并且根据自己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得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消除经济危机,而且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但是,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经济危机,并且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那么我们不但不能解决经济危机而且会使得国家的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有关经济危机论文范文二:经济危机背景下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一、关于世界经济危机下对我国经济问题的几种看法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次贷危机迅速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全球范围内众多的基金公司、投资银行、商业银行纷纷倒闭,全球经济进入严冬。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中央出台了4万亿救市的计划,制定了十大产业振兴计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消费、刺激内需。各地方也积极配合政府的号召,各种刺激内需的方法纷纷出台。然而中国经济问题是否只是单一的内需不足问题,这种内需不足是否只通过简单的刺激就可以解决?关于如何看待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生的问题,目前有几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由世界或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数是最多的。第二种看法是,在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前,中国经济就已经存在问题了。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就持这种看法。在他看来,由于中国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旧发展方式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即使没有这场经济危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出现问题。第三种看法是,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与世界经济危机没有什么太直接的关系,造成目前出口困难的原因与其说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不如说是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社会学界的孙立平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四种看法,即认为,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即经济危机导致的世界经济整体下滑,外部需求减少,出口困难;内因则是我国处于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过程,而这个转型却迟迟转不过去,由此造成在外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国内市场消化不了如此多的产能,整个中国经济进入严冬时期[1]17。我个人基本同意孙立平教授关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论述,但认为,这种内因更是城乡二元结构这一结构性硬伤造成的畸形的国内需求市场。从这样一个角度看目前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可以得出:尽管我们目前的问题是由美国的经济危机引起的,但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问题,其实更类似于传统经济危机中的问题。故中国目前发展遭遇的困境,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社会结构问题,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造成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缺位以致农村市场需求发育不足的问题。

二、以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我国的主要目标就是建构一个现代国家所必需的现代工业体系。为实现这一国家目标,大量从农村汲取资源,通过农业税、剪刀差等形式将大量的农业积累转为工业积累,并采取城乡分治的管理体制,即以户籍制度为核心在城市和农村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和体制,实施城乡不同、工农有别的国民收入和利益分配格局,从而形成了迄今为止还存在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这种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上,更反映在政府提供的公共医疗、义务教育、最低保障等基本的公共产品上。例如,多年以前城市就已经普及的医疗保障,农民居民却只是最近两年才享受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照顾,并且还没有普及。另外,农村居民收入中的一项重大支出就是教育,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使农村居民自己承担大部分的教育费用。这种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群体难以获得基本的公共服务,由此严重限制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这种由于畸形的社会结构导致的内需不足,需要通过社会改造、社会改革、社会进步才能有所改变,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我们国家的今天就是要通过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来完善社会结构、构筑走出经济危机的坚实基础。

第一,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是与农业生产过程直接相关的各类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严重依赖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另外,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还可以有效地提高私人产品的边际投资产出,农民可将节省的资金投入到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中以增加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的有效需求,进而刺激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对农业总产值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出弹性系数为0.643,即每增加1元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农业总产值将增加0.64元。并且,这个贡献具有长期边际收入效应[2]59。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就拿对农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水利设施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几乎没有进展。据水利部统计,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相继建设各类水库827座。而数据显示,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我国共建成大、中、小(10万立方米以上)型水库8.6万座。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大中小型水库87085座。827对比87085,30年来我国农田水利一直处于吃老本的状态[3]256。且这些水利设施多数年久失修,几乎不能使用,每年数千万亩的耕地受旱就充分反映了这一情况。现在农村居民大多数都要自己打井、自己购买水泵、水管、电缆等设备,这一套下来要花掉两千元左右,使种地的成本大大提高,不少地区出现抛荒现象。这不仅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影响了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大大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加大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短期就可见到的效益就是可以解决大量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避免失业危机,并使其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金融危机发生之初,农业部调查给出的失业民工人数为2000万。如此大数量的人群重新返回那因为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而使他们被迫离开的乡村,如果再没有工作,就更恶化了他们的生活。如果利用这支庞大坚实的劳动力队伍大力进行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农村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另外,他们通过建设工作获得收入,也可以保持一定的消费能力。有了工作,人们就可以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这客观上也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稳恢复。

第二,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加大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力度。农村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包括义务教育、文化、卫生、医疗、体育等社会事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行政法律等。与生产性公共产品相比,农村居民享受到的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更是少之又少。可怜的九年义务教育到了农村地区也大打折扣,不仅教育条件差,而且农民自己承担了绝大部分的教育费用。其它的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更是没有。其次,在其它国家都是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却只有城市居民才能享受到,8亿农民只能自己攒钱自己保障。几十年来农村居民一直怀着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的忐忑心理,生活在小病靠挨,大病等死的处境里,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别有病,否则一人有病、全家致贫。另外,大多数农民没有可以依靠的社会养老体系,老年人的生活主要依靠土地上的劳作和子女的供养。农村居民惧怕变老,惧怕生病。上学、医疗、养老成了农村居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使他们不敢花钱,也没有钱可花。这不仅使农民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更严重制约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在出口严重受阻,内需尤其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的情况下,建立惠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关键。通常我们都会以为,社会保障要花钱,必须等到经济繁荣、政府财政收入比较多的时候才有能力进行社会保障,这也是我们在社会保障领域经常听到的声音。然而,在30年代大萧条中,美国的经济状况也很糟糕,政府财政收入状况也不好,然而却坚定的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结果社会矛盾不但没有激化,反倒为走出大萧条和美国之后的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会这样?其直接原因是穷人借此度过了经济危机,人们建立起了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人们可以花钱了,这就解决了生产过剩和产品积压的问题,而这恰恰是传统经济危机的重要问题。这同样也是目前我国经济危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41-03

随着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普及,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逐渐成为关注话题。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基础之上的更深层次的教育,是培养高技术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是中国能否向尖端技术领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生尤其是工学类研究生的培养至关重要,毕业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今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度和方向,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一大批理论研究型及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使命,以保证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

对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土木工程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影响着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在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上,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逐渐缩小高校教育和企业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距,使之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

一、研究生培养模式现状

目前中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可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专业也逐渐增多,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深造和学习的机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上,各大高校存在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例如,悉尼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体现了多元化的特点,既有研究型为主的研究型学位,又有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的工程型学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选择发展方向[1]。中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一般为2年半,学生在校期间,既要学习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又要撰写论文,阅读大量文献,同时还要为找工作做准备,这使得学生难以深入研究领域。

其次,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传统化。很多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和本科教学并没有本质区别,即教师以口授为主,学生思维禁锢,课堂气氛不活跃,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研究生独立科研工作的能力。

再次,研究生教育大众化,论文答辩形式化[2]。高校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与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大多是罗列和堆砌前人的研究成果,较宽松的论文评价标准和流于形式的论文答辩体制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最后,研究生思想功利化。很多学生选择攻读研究生,其本身对科研并无兴趣,而是基于本科和研究生就业待遇的差异,这就造成研究生不能专心致力于研究,缺乏做研究所需的基本科研精神。

二、中国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一)确定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及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应在保证硕士研究生具有正确价值观和良好道德情操、具备坚实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使之能够具有解决实际工程中复杂问题的能力,成为与国际形势接轨、掌握建筑领域尖端技术的高素质工程型人才[3]。

(二)明确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

单一的培养模式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使研究生教育无异于本科教育,大部分缺乏独立研究和创新的能力。就土木工程专业来说,更应偏向实践和应用。

(三)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

首先,高校应改革土木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例如将土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类型细化到理论研究型和工程实践型等方向,使研究生的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土木工程学科所包含的知识面宽,涉及的内容广,因此,课程设置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多设置基础课程[4],使学生主要掌握学习方法,而非单纯地学习课程本身。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使学生有机会接受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使研究生从基础知识的学习、查阅文献到撰写论文等工作中学到做科研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使研究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验或实际操作中。

其次,针对研究生毕业后缺乏实践和动手能力的现状,高校应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鉴于土木工程本身的学科特点,实践与应用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育体制上应尽快为高校创造条件,如建立产学研培训基地,使研究成果直接转化成社会生产需要,企业可以为高校的科研工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高校可以为企业运作带来技术保障。高校还应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学校学习和社会实践,真正掌握和更深刻地理解所做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高校应实行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双导师制度,学校导师可以从事科研生产工作,企业导师也可进入高校学习和指导,这样既可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体制,又可以使土木工程研究生在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

再次,应借鉴国外教育体制,实行研究生教育宽进严出制度,这样既可以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又可以提高毕业生的素质和质量。严格控制毕业论文的通过率,提高论文评价标准,避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可以借鉴国外论文评价体制,对论文的质量采用等级制度,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同时,在就业上应缩小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待遇差异,这样既避免了研究生学习的功利性,又节约了国家教育资源,使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真正培养出具有科研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最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和发展的重要决策和部署,创新能力是人才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国目前研究生教育的关键,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经济需要也是时代所趋[5]。土木工程创新型人才就是要在该领域提出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能在土木工程领域有所创新。由此,提高土木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设立该学科的高校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将部分高校作为试点,将土木工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理念深入到教学和实践中。

就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而言,第一,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注重研究生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各类能够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比赛和活动。如建筑模型设计比赛或软件应用竞赛,或者举办学术论坛、设置创新课题等,提高和锻炼研究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第二,可以通过科学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调整课程安排,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研究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创新思维的锻炼并且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而不是单纯地接受,墨守成规。第三,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应在保证研究生具有良好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的前提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第四,教师也应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完成科研工作,将创新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

三、结语

通过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对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提出了建议,借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对研究生培养的重视。研究生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对于学生本身,应以更好地促进研究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目的,需要研究生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高校,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模式都需要认真探索、科学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更需要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检验来找到一条适合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真正为国家培养出高技术人才,使之成为科教兴国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吴瑾.悉尼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及特色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4):6-8.

[2]黄东梅.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9(6):164-165.

[3]范峰,邹超英,陈春霜.浅谈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吕志涛.研究生培养中要抓好六个环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9):2-3.

[5]沈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C]//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LI Fanghui, ZHAO Yongjiang, ZHAO Wenjun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eilongjiang 150080,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