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实习后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6 03:38: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生实习后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TBL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LBL) 临床实习教学 呼吸内科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采用以教师从头讲到尾的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lecture-based learning, LBL)学方法,忽略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培养,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医学生自学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1]。目前单一的教学法很难满足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培养高质量的医学生,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Oklahoma大学的Larry Michaelsen 教授正式提出了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eam-Based learing,TBL)方法,在美国50多所医学院校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中被广泛采用[2],但在我国,TBL教学法的文献较少见。为此,在我院呼吸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开展了以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以教师为“引导”的TBL(Team-based learn )教学法,其教学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按内科学大课结束时的考试成绩排名,将进入呼吸内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生80人平均分为两组,LBL 组40人为对照组,TBL组40人为试验组,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以往的成绩等无统计学差异。参研的实习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分管病人。
2.教学及考核安排
LBL 组:(1)上一次课后临床教师小范围教学查房(结合病人实际,从理论到临床进行系统的讲述、示范与复习,老师讲课的内容要求课后学生复习);(2)根据教师示范病例的病史、体征、检查结果进行病例讨论。
TBL组:(1)老师讲课的内容以提纲形式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己查找资料自学;(2)上课时先进行课堂测验(选择题形式,―个人独立完成)(3)课堂测验二(同样问题,5-6人为一个小组内讨论完成,代表发言,要求给出答案并说明理由);(4)教师进行精讲和总结课堂作业;(5)学生自我总结,组内互评(小组内对各成员贡献度互相评分);
3.教学效果的评估:教学结束后TBL组和LBL组同期进行考试考核(包括理论考试、病案分析和调查表的填写)。理论和病案分析各占50分,理论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础与临床理论的掌握程度。病案分析主要考核学生分析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的思路与方法,要求写出诊断和治疗的流程图。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igmaStat3.5 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数值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P
二、结果
1.TBL组和LBL组教学后考核结果详见表1,TBL与LBL组理论考核成绩无统计学差异,但TBL组的病案分析的考核成绩要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核和病案考核成绩(X±S)比较
组别 理论成绩 病案分析成绩
实验组 42.5±3.4 40.3±7.5
对照组 41.7±4.6 35.8±8.2
P值 P〉0.05 P〈0.01
2.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TBL组的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调查,其结果表明:多数学生认为TBL教学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临床分析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见表2。
表2 学生对TBL教学法的评价[ n (%)]
调查内容 同意 不同意
TBL教学法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36(90%) 4(10%)
TBL教学法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0(75%) 10(25%)
TBL教学法能培养自学能力 31(77.5%) 9(22.5%)
TBL教学法能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能力 33(82.5%) 7(17.5%)
对此次教学方法满意 35(87.5%) 5(12.5%)
TBL教学法能增强学习效果、提高成绩 36(90%) 4(10%)
希望下次能继续TBL教学 39(97.5%) 1(2.5%)
三、讨论:
本研究表明,医学生在经过理论大课学习,具有一定临床基础知识,进入临床后,我们采用TBL教学法进行临床带教,学生的病案分析能力考核成绩即临床思维能力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LBL)的学生的成绩。此外,研究结果显 还显示:与LBL相比,TBL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临床思维能力具有肯定的优势。这与李荣梅[3]等的研究结果一致
TBL教学法是2002年Larry K 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4]。TBL教学法的基本教学过程是:课前发给学生自学要点一学生自学一课堂测验一(个人独立完成)一课堂测验二(同样问题, 小组内讨论完成,代表发言)一教师精讲课堂作业(小组讨论完成)一组内互评(学生自我总结, 小组内对各成员贡献度互相评分)。其考核也是以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及通过每次课堂表现,课堂测验结果以及组内个人的得分等进行综合评价。TBL强调的是在有清楚学习目标的课前及课上的学习,一定程度可弥补LBL教学法的不足[5] 。通过课上不同的测验方式及作业,既保证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的学生的临床技能的教学方法。首先,TBL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既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培养并重;其次,TBL教学法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
当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TBL教学法存在一些缺陷,与LBL教学法相比,学生耗时多、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以及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高等;其次,TBL教学法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因课时所限,老师传授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对一些较难理解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较差。
总之,教无定法,对教学法的研究是永恒的话题,也是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在呼吸内科临床带教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经过理论大课的学习进入临床生产实习之后,TBL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提高和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冉素娟, 李廷玉, 李秋. 案例导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J]. 重庆医学, 2012, 41(7): 720-721.
[2] Dean X PARMELEE.Team―based learning:Moving forward in curriculuminnovation:A commentary[J].Medical Teacher,2010,32:105-107.
[3]李荣梅,吴敏范,杨宇等.T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02-3.
[4]钟铧.大学医学院引进PBL教学模式的不足与对策[J].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95―99
[5]于述伟,王玉孝. LBL、PBL、TBL教学法在医学教学中的综合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00-102.
篇2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考核;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R-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2-1341-05
医学教育现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合理的评价是衡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环节。我国现医学教育体系提倡的“形成性评价”,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课程评价专家斯克利文(M.Scriven)在1967年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后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医学教育家布鲁姆(BS.Bloom)扩展其应用范围,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成为现今医学教育备受重视的教学评价类型。
斯克利文提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1]。布鲁姆主张,“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2]”。在这一理念下的形成性评价常用“反馈(Feedback)-鼓励(Encouragement)-指导(Direction)”(FED)口诀,通过定量及定性的评价方式和多样的评价手段,使评价成为被评对象自我诊断、自我规划、自我实现和自我激励的过程。
1 形成性评价在中西医临床专业“美容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目的
美容医学教育尤其重视能力培养,其课程体系中,“美容外科学”课程交叉学科特点突出,基础学科、临床学科和人文学科在此紧密结合。美容就诊者既是医疗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美容医师既要考虑受治者的医疗需求和主观意愿,求治群体特殊的心理反应,又要坚守医疗原则,对每一求治病例须作出恰当的医疗评估再实施医疗行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很大,但难度也很大。
笔者对中西医临床专业(美容医学方向)本课程的教学,以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美容外科学》)为载体,引入形成性评价,通过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元化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师生互动,并通过师生对教学及学习的有效反思和及时跟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学习方法,从而增进教学效果[3-4]。形成性评价在“美容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提高中西医临床专业学生西医课程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2 “美容外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的具体实施
2.1 形成性评价考核指标多元化:本课程综合考核形式包括形成性评价(占30%)和期末试卷(占70%)两部分。形成性评价考核中:考勤占20%,提问、讨论占30%,实验占50%。具体实施如下。
2.1.1 考勤以抽查形式进行:迟到1次扣本分值的10%,旷课1次扣本分值的50%,扣完为止。医务工作者不但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崇高的责任感和爱伤意识,纪律要求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学习知识亦需要时间的保证和积累。
2.1.2 课堂提问或讨论发言,对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非常重要:由于一个基本班大约60名学生左右,难有人人被提问或发言的机会。作者设定本项分值的50%作为基本分,积极发言者在此基础上加分10%,再依据回答问题或发言的正确情况予以相应加分;重复被提问或发言者取最高一次成绩为此项考核成绩。以此形式,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学生们踊跃讨论发言中,相互纠正、补充,教师可以即刻获得教学信息反馈,再经教师点评,学生对重点、难点以及迷惑的内容即可迎刃而解。
2.1.3 实验成绩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两个部分,其分值比为4:1。实验操作根据内容分为2人或4人1组;圆满完成每实验单元流程、操作无误、实验目标实现、小组配合默契,即可获得本项满分。实验报告要求如实反映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并记录解决的方法。取每次实验成绩(操作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的平均值为此项最终成绩。
2.2 形成性评价考核主体多元化:以授课教师为主,实施多元主体参与评价,鼓励和引导学生对自己对同学进行评价,重视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对已进入临床实习学生的评价。通过多元、多层次的评价,形成对教学情况的积极反馈。
2.2.1 教师评价:教师担当“传道”、“授业”、“解惑”、“启悟”之责,掌控本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进程和节奏。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有详有略地传授知识;对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要自我提高、广为涉猎;表达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善举案例、及时评价。运用病例讲解是教师授课的亮点,有助学生理解;通过案例作业,可促学生勤于思考,并对已学过的原理逐步达到灵活运用,避免生吞活剥。例如,讲解“Z成形术”时,要用具有弹性,类似皮肤性质的教具,设计两个对偶三角瓣,演示切开、剥离、交换皮瓣位置等过程后,讲解呈现的结果:第一,改变了组织的牵拉方向;第二,增加了轴线上两点间距离,由此实现了解除瘢痕挛缩、减少组织张力使得错位的组织器官复位。同时,根据对偶三角瓣转移换位引起的蒂部皮肤组织局部凸起形成所谓“狗耳朵”的情况,引出三角瓣的角度对轴线延长率和对转瓣中诸状态的影响,指导学生掌握三角瓣设计的规律。再通过动物实验课操作,学生们就可以切身体会到“Z成形术”的实施可行性和各项技术要点。我们选用教材《美容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版,刘林嶓主编),从十三章以后各论内容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案例,一部分用于课堂讲解,一部分用于学生课后理解,在后续的课堂上检测学生对本原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这项内容是(整形)美容外科操作的基础内容,也是难点,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内容掌握牢固,可以灵活运用,并对以后的各论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和期待。
2.2.2 学生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评教三个方面。美容外科的求治对象心理相对复杂,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同一种病患,可因不同患者个体所面临的内在原因及所需配合的外部条件不同,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还要重视人文因素的考虑。作者设计,学生之间相互充当患者角色,提出不同问题和条件,以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例如,对于不同面积、不同类型瘢痕治疗,学生们会提出多种方案,同时又会受到质疑,在几个来回的修改和完善之后,学生们逐渐掌握了对瘢痕治疗的各种方法,也掌握了“因人制宜”的辩证思维。通过学生自我总结和反思,可以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对不同疾病的认识水平。
学生评教环节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成后进行,有问卷调查和开座谈会等形式,还可以在学校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和“期终教学检查”中表达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实现教学相长。
2.2.3 实习单位临床指导教师评价:深入实习医院,通过实习单位相关临床指导教师的评价,了解学生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临床操作能力,找出学生知识和能力欠缺之处。此反馈的问题,既可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回归教育中予以弥补,又可在正在进行的本课程教学中(低一年级学生)予以关注。其目的,就是为了高质量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医学技术人才。
2.3 评价方式多样化
2.3.1 随堂反馈,活跃气氛:在逐章递进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对于与现时教授内容相关的已学知识,以及其他学科与之联系密切者,常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内容精炼、简短易答、难度适中,能够体现“三基”。这种考核可活跃课堂气氛,并反馈学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促进学生理解、应用和知识迁移。
2.3.2 集中布置,随机检查:对于重、难点、新进展内容,除根据大纲掌握、熟悉、了解的要求予以讲解外,可设计综合性思考题。例如,从瘢痕形成机制和对人体的影响,总结出减少瘢痕发生的各处置环节和治疗措施,并对医疗美容中利用瘢痕挛缩特点的医疗美容新技术予以了解。对于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信息检索、展开讨论后形成概念,在课堂上予以抽查、评价,针对问题反馈予以点评,对主要知识点予以总结。如此可以丰富授课内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亦得以提高。
2.3.3 小组训练,协调配合:医疗工作中善于配合十分重要,对学生协调配合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实验课完成。实验内容包括穿针、装卸刀片、切开、剥离、打结(徒手打结、器械打结)、缝合(深部缝合、间断缝合、褥式缝合、毯边缝合)、“Z成形术”等。实验课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模具模拟操作训练:将以上内容分为4个实验单元(共8学时),4名学生1组,互相帮助、互相观摩、互相督促、相继完成。第二阶段: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活体操作训练。2名学生1组,每组1只实验动物。在完成动物称重、麻醉、固定、备皮之后,逐一完成第一阶段所练习的模拟操作。具体做法是,将整个动物实验过程又分为三个步骤,学生们每完成一个步骤,都要经老师检查操作效果,以确定继续往下进行或重新再来。根据每一学生每一步骤完成的质量和熟练程度计分。动物实验要书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内容要真实、客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记录解决的方法,实验结果需如实记录。实验操作(三个步骤平均分)和实验报告的成绩作为实验课成绩(分值见2.1)。
2.4 数据处理: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构成比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3 “美容外科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考核实践的结果和讨论
笔者设计了“美容外科学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学反馈意见表”,请辅导员对已经完成本课程理论教学赴临床实习的中西医临床(美容医学方向)学生(61人)进行不署名问卷调查,其结果及成绩情况统计如下。
3.1 反馈意见表,见表1:根据学生反馈意见统计,引入形成性评价考核可以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形成性评价考核适合“美容外科学”教学。
3.2 试卷成绩与综合成绩情况统计,见表2:作者对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与综合成绩的分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成绩的分布无差异(P>0.05),提示经形成性评价考核,学生的综合成绩构成并不会改变学生试卷卷面成绩的分布构成,但考虑到过程化考核的综合评价在学生卷面成绩考核的同时,加入了学习过程考核因素,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综合素质。另本次结果发现综合评价的离散趋势较卷面成绩下降,意味加入过程化考核的综合评价尚有降低学生成绩的变异度,增强集中趋势的作用,更能让学生成绩分布符合正态分布,也更符合学生学习规律。
3.3 讨论
3.3.1 严格教学纪律有必要:在对学生们学习热情充分认识和鼓励的基础上,以纪律来规范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教与学行为,一方面,激励教师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授课的吸引力,所授知识量要充分,让学生学有所获,若简单地以扣分形式强压学生坐在课堂上的做法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对学生今后守诺、诚信行医进行了有效训练。国外本科教育亦重视学生上课出勤率的检查。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们对此给予肯定。
3.3.2教学效果良好: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能积极地提问题,进行科学思维。对形成临床思维能力、提出问题能力、科学思辨能力有极大促进作用[5]。本课程学生为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专业(美容医学方向),西医课程比重相对偏少,但在与兄弟西医院校学生共同实习的过程中,临床指导老师对经历了形成性评价考核的学生反应普遍良好,学生们也充满自信,对本课程设置的实验课程评价尤其高。笔者的体会是,学生们未来的发展如何,需要教师付出心力予以引导,要精心组织课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专业课教师要熟悉临床,掌握新理论、实践新技术、把握新方向,在教学中方可高屋建瓴;教师要以自己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标杆。
3.3.3存在的问题需要探讨和解决:学生问卷调查中反映一些问题,诸如:课堂发言、讨论的机会不够,实验课动手操作时间希望更多一些,希望有美容外科小课堂给学生主讲的机会,案例教学的比重还希望得到加大,要有临床见习课,资料检索能力需要加强等等。这些问题的焦点是本课程的课时不足(总学时81,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15学时),作者考虑尝试通过如下三种方式来解决:其一,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检索资料,设立课外讨论小组,每位学生参与设计和讨论,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讨论记录和医疗方案;其二,开设讲座,让学生知识面得以拓宽;其三,在假期或周末时间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见习。此外,不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自评互评时掌握的标准可能不一致,较以前终极性评价更为耗时耗力,这些有待于在今后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Torrance H.Formative assessment: some theoretical for problems and empirecal questions[J].Cambridge J Education , 1993,(23) : 333-344.
[2]Black P, Harrison C, Lee C, et al .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 [M]. Berkshire, England : Open unicersity press,2003:25-28 .
[3]郑少燕,杨锦华.以医学教育认证为契机 深化医学教育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6(7):37-38.
[4]姚兰芝.试论形成性评价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高教,2012,27(2):95-96.
篇3
关键词: 遗传学实验教学 PBL教学法 影响因素
遗传学是生物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它不但是生命科学的主干学科,而且是衔接基础生物学和和分子生物学的桥梁学科。遗传学的实验课内容极其丰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遗传学的实验教学多以学科知识为体系,从属于理论教学,偏向于以验证理论知识和学习实验技术为主要目的,实验内容只是起印证教材中的理论内容的作用,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欲望。随着创新型人才教育的开展,能力培养已经引起国家和学校的重视,遗传学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PBL教学法及其优势
PBL即以问题为学习基础(problem 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1969年在加拿大McMarster大学创立的,最初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教学,目的是提高医学生主动学习和临床实践的能力[1]-[2]。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已被成功地运用到国外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很多课程之中。PBL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的问题为基础,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方案后,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及教师的指导提示,及时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方案并实施。最后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指导教师进行总结[3]。
2.遗传学实验课应用PBL教学法的初步探索
2.1改革课程内容,编写合适的教学案例。
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果蝇综合大实验和遗传平衡定律的检验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PBL教学内容。以教师提出的问题为教案,以果蝇综合大实验为例,按照实验教学要求所提问题为:(1)果蝇生活史;(2)果蝇性别鉴别和突变表型鉴别;(3)果蝇饲养注意事项;(4)观察果蝇唾腺染色体的制片如何制备;(5)果蝇唾腺剖取注意事项等问题。让学生以这些问题为思路,着手准备相关资料。
2.2PBL教学法实施步骤。
遗传学实验PBL教学,首先按照学生的男女比例,将学生分为五六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每组选出组长一名,教学讨论、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都以小组为单位。
2.2.1学生收集资料并书写实验设计。
在实验开始前两周教师将实验内容以书面形式发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查询方法有实验教材、参考文献、网络查询等方式,在获取相关知识后,小组成员根据实验内容商量制定出组内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等内容。
2.2.2教学讨论。
各组准备好相关实验资料以后,以实验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讨论。形式为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相关内容,对于实验内容中涉及的疑难及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探讨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分析完各个问题以后,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并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后综合讨论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2.2.3实验实施和总结。
各小组按照设计好的最佳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果蝇培养基的制备、果蝇唾腺的剖取、唾腺染色体制片的制备及唾腺染色体观察,这几个步骤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完毕后先小组内自我总结实验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教师指导全班进行实验总结。
3.影响PBL教学效果的因素
3.1实验内容。
PBL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遗传学实验,每门基础课的实验课中,都有一些验证性的实验题目,这些实验总体来说内容较少、难度较小,设计出的问题较简单,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注重学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所以很多基础课程都开设了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遗传学实验课程也有了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题目。在这些实验中如果采用PBL教学方法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配合。
PBL教学方法虽然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但是并不意味老师可以放手不管。相反与传统教学相比,首先,任课教师要做更多的课前工作和整个实验课过程的掌控与最后的总结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好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其次,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因为这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更多,所以要求教师有谦和、幽默和平易近人的教学态度,教师如果过于严肃,就会导致学生不敢发言,教学效果会不理想。
学生在PBL教学方法的授课过程中是主角,但是已习惯了应试教育的教育方式,往往在课堂上依赖教师,不愿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另外,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学生的性格不同,外向的学生比较容易融入课堂中,内向的学生往往就当听众,在课堂上很被动。
3.3教学资源是否充足。
PBL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相关的知识,学校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来源,比如说现代大学生喜欢使用网络资源,还有图书馆的参考书籍。本校图书馆有大量的专业书籍供学生使用,系内有专业图书阅览室,几乎所有专业课程的参考书都涉及,这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很好的渠道,为PBL教学方法的实施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虽然PBL教学效果存在各种影响因素,但是它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按部就班的缺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朝晖,潼侨镇,周日宝,等.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PBL教学法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9):86-87.
[2]曹颖,宋丽丽,边丽红,等.从PBL教学方法浅谈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