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培训实习自我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31 17:34: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程培训实习自我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程培训实习自我总结

篇1

(1)激发学生对数控加工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新的课程的学习学生总是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当然数控实习也不例外,所以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许多高职院校数控专业都有校企合作单位,我院更是有一家校内企业,专门从事铝件数控加工。学生可以在参加实习前到企业车间参观,通过观看零件加工过程再结合在课堂所学知识,能有一个相互深化认知的作用,同时追踪某一零件的整个加工过程,便于了解数控机床零件加工工艺。提前进入企业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培养也大有好处,老师讲再多都不如他自己去观察、去思考。有了这些作为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数控实习积极性。没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数控机床加工视频,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直接的感观印象。

(2)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入门操作。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按键较多,在进行操作面板讲解时如果将每个按键的功能讲解一遍,需要花将近二十分钟,但是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学生在听课的当时可能记住了大部分按键的功能,过一段时间就有可能忘得差不多。甚至有些不认真听的学生,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同时作为初学者,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学生不敢动手,怕引起机床故障。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就觉得,这台设备很贵,我还不熟练,我不能随便操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利用数控仿真软件来进行模拟操作。我院引进的是北京斐克的数控加工仿真与远程教学系统。学生可以在电脑上认识操作面板上的每一个按键,并且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同时利用仿真软件也可以进行程序的验证,同时也可以完成零件的仿真加工。完全不用担心学生把实习设备弄坏,从而影响后面的实习教学。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现场教学。数控实习过程中,需要先给学生讲授基本的机床操作知识及加工理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驾驭机床。因此,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课必不可少。当然不是说单独拿出几节课或几天来上理论课,而是在实习过程中将学生集合起来,现场讲解操作、编程、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讲完后马上进行实际操作。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自学能力、知识拓展能力较差,理论课老师将他们带入书本,他们很难在大量的内容中整理出头绪来,反而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笔者在带实习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在实习过程中采用讲解演示加动手操作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起来明显要轻松些。

(2)采取分小组模式,培养创新意识。由于机床数量有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取分小组模式,一个小组5~6人,给他们分配一台机床。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学习认真接受能力强,学的较好,那他就可以担任该小组的组长,充分发挥“小老师”的角色,指导本小组内其他成员。同时如果小组内有成员完成了实习任务,机床可以让给其他成员操作。而他可以进行比如自行设计零件、编写加工工艺及程序等。2013届毕业生中就有好几个同学在三年一期实习过程中利用课余时间将自己的毕业设计作品加工了出来。这部分同学在毕业答辩的时候受到毕业设计答辩老师的好评。

3促进实习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

(1)注重实习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涉及液压、电气控制、机械传动等各方面知识,不管在教学还是在日常设备管理中对实习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利用寒暑假送实习教师到兄弟院校培训或企业顶岗实习成了提高实习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我院每个学期都有计划地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取到很好提高师资的效果。

篇2

除了探索实习改革、实习模式、教学设计等内容外,研究者开始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效果表示极大的兴趣,希望通过探索实习效果,从侧面反证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找出实习改革的方向。如陈聪(2011)结合企业实践和教学进行本科实习生满意度调研,探究从企业和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实习的实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专业实习效果的评估,大体可以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利益相关者的维度进行。其中,从学生角度进行专业实习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两方而言,相对较多,并且大都集中在满意度的研究上,如徐昌贵、王丽丽(2012),蔡洁(2012)等。包富华(2012)则侧重于研究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消极心理,并提出退避抵触、抑郁气馁、焦虑不安、失衡困惑、行业偏见等五种常见心理,探究实习消极心理对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影响关联度。此外,王忠军(2010)从高校教学的角度构建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沈宏洁、严艳(2012)等尝试性地从企业的角度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市场的满意度进行调研。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学生

1.专业兴趣缺失,专业认知存在偏差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普遍存在误解,人们认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大都提供的是“服务类”的岗位,尤其是对酒店、旅行社等基层工作存在较大的歧视心理,而学生往往就是在这些基层工作岗位上完成他们的实习教学安排。通过实习访谈得知,学生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经受本科教育后不应当只从事“端盘子”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对传统旅游行业所提供的实习工作表现兴趣缺失,在实习过程中带有退避和抵触的心理。另外,学生普遍缺少兴趣意识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秉承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往往缺少对自身的反思和总结。职业意识不强结合个性认知的不足,加上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失,学生缺少对相关行业或职位职业发展过程和阶段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实习前后会陷入迷茫期。

2.对实习的认知缺乏深度,重视度不足一部分学生推崇“60分万岁”的侥幸心理,以“通过”来衡量大学中学习的课程。而一部分学生则把实习等同于平时课堂的授课,认为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寄希望和以往的课程一样,“应付通过”即可。因此在短短的实习期中,有部分学生找各种借口拖延和逃避实习,从而导致实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学生并未能认识到实习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不管是从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上都是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差、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严格、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普遍增大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工作形式枯燥、内容单一,并未能完全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高强度的劳动投入与低报酬产出的工作性质使得学生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并且对工作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特别是在实习的后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缺乏对实习工作的反思。

3.学生认为实习单位类型和岗位单一,在工作中难以获得成就感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单位和岗位都着眼于传统行业,涉及酒店、旅行社和景区,而新兴的旅游行业(如旅游电子商务等)则在其中占的比例不大。从以往的实习来看,几乎有98%以上的学生选择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三大行业中实习,其中酒店和旅行社为重中之重。而其他实习的行业则分布在旅游局、旅游电子商务部门等,但比例极小。另外,从岗位选择来看,在酒店实习的学生普遍在前台、客房和餐饮三个酒店基层部门,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则普遍分布在导游和计调两个岗位上,这些岗位通常是旅游企业劳动强度大且企业内经常性空缺的岗位。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所限,很多企业无法给学生提供轮岗的实习工作机会,学生通常会定岗实习坚持到结束。而这些单一重复的工作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极为薄弱的,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

1.实习时段和长度安排不科学据了解发现,高校旅游专业实习时间普遍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样安排的结果使得处在自我能力再提升阶段的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实习结束后学生马上面临着就业的竞争压力,此时留给学生总结提升自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不利于其调整职业规划和进行职业能力提升。且与此同时若其发现实习的企业类型不适合自身发展,让其积累经验的时间已经失去,对就业极为不利。同时实习时间不够充分,使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基本上只是针对一个岗位或部门有一定的了解,没能及时进行岗位轮换。

2.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尚不成熟一是实习基地不稳定。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未能与企业建立实质性、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少实习基地只挂牌,不实习,造成专业实习“打游击”局面,“打一枪换个地方”。部分学生靠的是老师或者亲朋好友的人脉关系进入企业实习,分散的学生令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造成学生实习效果的下降。二是实习基地选择不准确。有的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一味地考虑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四星级、五星级等高星级酒店甚至国外高端品牌酒店,尽管相对而言这些高级酒店的制度比较健全,培训机制比较完善,但企业未能考虑专业实习的实效性。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非常集中,流动人口多、人力资源充足,对外省的高校实习生需求并不大,因此,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常常处于优势地位,对高校及实习学生提出苛刻的实习要求和不合理的实习待遇。

(三)企业

1.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一些企业把高校实习学生当成“高质低价”的劳动力,着眼点不是放在如何培养实习生而是放在如何用好实习生上。这明显地表现在部分酒店借口实习期太短,不足以进行实习轮岗,而把实习学生安排在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低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只是让他们进行简单重复的工作,很难学到新知识。还有一些企业压低实习工资,降低实习待遇,变相榨取实习学生的劳动果实。比如,在南宁,大部分酒店的实习工资都在800-1000元,远远低于广西最低工资标准1200元。

2.企业管理实习生的制度存在缺陷由于人性化管理和培养晋升制度的严重缺失,实习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企业往往将其定义为临时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可。企业只关心其创造效益的职能,缺少实践教学培训环节,学生在整个实习期一般都被企业安排在固定部门从事工作时间较长与劳动强度较大的一线服务工作,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基层管理人员又很少对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学生感觉既学不到管理知识,又未能受到职业关怀。

三、高校改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时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在学生实习前,高校应当首先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实习,培养专业意识,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实习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个极好的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的窗口,通过实习寻找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学生在实习中应当思索并收获的宝贵财富。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做好实习笔记,把在实习过程中针对性强特征明显的案例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实习思考记录下来,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总结以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发散性思维,把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应当加强实习指导,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参加实习一方面是希望借机磨砺自身,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对实习的行业和岗位有更直观的认知,以便将来进行职业选择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应当鼓励学生把对职业和行业的认识由“书本”转向“现实”,结合专业实习本身,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让学生更清晰而准确地对旅游管理相关行业、职位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社会偏见等带来的学生的职业认知误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兴趣、性格等方面,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思索,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高校应当根据人才培养规律,选择合适的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的安排需谨慎,既能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发现理论的不足,又能给学生缓冲的余地,达到实习的目的。笔者认为从教学培养的体系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为宜,长度一般为4至6个月,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在岗位上所观、所感、所思略显不足,时间太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四)高校应当鼓励创新实习行业和岗位,以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深度的挖掘,旅游管理专业从传统的旅行社、酒店、景区已经扩展了众多新兴行业,如会展、游轮、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职业,比如旅游体验师等。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习教学安排时,应当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鼓励学生选择旅游管理行业中除了传统行业以外的新兴行业进行实习,一来既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社会观念对专业本身的轻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有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为学生在更宽行业内就业提供更多的认知机会,使得实习教学安排能够与时俱进。

(五)高校应当和实习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至关重要的一步。从实习反馈来看,那些具有合作热情和愿望,对实习学生有自身的一套培训机制的旅游企业往往受到学生的青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完善的培训、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以及更多的机会,而学生对在这些企业实习工作的经历满意度是最高的,实习实效性也是最强的。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筛选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实习反馈,选择适宜的实习企业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习教学安排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集中实践课程;实习过程;教学环节;实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73-02

师范类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是以获取实践性知识、发展师范生实践能力和挖掘师范生实践智慧为目标的课程,它体现出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等特点[1],因而已成为地方院校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我校地理科学专业为例,集中实践课程学分达31分,占总学分的18.8%,其中教育实习学分占集中实践课程总学分的1/3[2]。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实习在实现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校已逐步建设了一批教育实习基地,尤为典型的是湖南省桃源县第一中学实习基地,经双方近十年的实践合作,桃源一中2010年正式确定为“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现就我校与桃源一中在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完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实习过程规范化设计,务实性贯彻

根据科尔伯教师教育经验反思四阶段“具体经验-观察分析-重新概括-积极验证”循环模式,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有计划地训练和提高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模仿和训练逐步形成完善的教学技能,从无到有,从局部到系统,从生疏到成熟,从认知到体悟,从模仿到创造,进而形成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增强其职业应聘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我们同实习基地一道,求真务实,规范实习过程。

1.练功。教育实习出发前(一般9月中下旬),在充分衔接实习基地的课程教学进度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在我校微格实验室针对性地开展为期2周的课堂教学技能和相关教学内容(一般为高中地理必修Ⅰ第二章)的校内强化训练,使实习生初步掌握和熟悉基本教学技能和实习内容。

2.见面。在实习生到达实习基地的当天,由基地学校主持召开实习生与实习指导老师、班主任见面会。基地学校负责人介绍学校、辅导老师、学生以及班主任的情况;同时由实习带队老师介绍实习生的情况,并及时将实习生安排到各班,与学生见面。

3.观摩。班杜拉(A.Bandur)认为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及其结果而发生[3]。因此,我们在带队老师的组织下,安排实习生进行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观摩活动(也叫跟班周)。实习生深入到班级,由班主任安排一周时间观摩班主任工作,由实习指导老师(一带二或一带三形式)安排一周观摩课,学习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与具体环节。

4.培训。实习前期,先后三次参加分别由实习基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和地理教研组长主讲的教学和管理知识培训,使实习生从宏观到微观、从学校到班级、从管理到教学,全面了解情况、把握要领、进入角色。

5.践行。在实习指导老师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整个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生每天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及时总结工作上的得失,形成可供大家借鉴与注意的经验与教训。每天安排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队老师和实习生参加的对实习生课堂教学的听课、评课活动;每周两次开展由实习指导老师、带队老师和实习生参加的集体式备课的教学研究活动。

6.总结。实习结束时,班主任和科任指导老师、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带队老师和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召开实结会,从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工作和社会调查工作三方面,对实习工作进行客观和富有指导性的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初步评定实习成绩。返校后,召开教育实习经验交流会,不同实习队、高年级与低年级共享经验,并评选优秀实习队、实习生,并给定最终实习成绩。

二、教学环节标准化准备,个性化展示

课堂教学环节必须遵循基本教学规律,按标准范式准备;教学过程却要因时、因人制宜。我校地理科学专业作为教育部和湖南省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历来注重基本内容与特色创新结合,湖南省示范性高级中学――桃源一中亦是标准化教学与创新性培养结合的典范。

1.标准化备课。以实习队为单位,集体备课,注重交流与研讨,及时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备课活动必须做到“四定”:定主题、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五统一”: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练习,统一考试。

2.“模课”式试讲。先由实习指导老师示范,继而推选公认基础较好、准备较到位的实习生试讲,再分别一一试讲;再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授课范式,再试讲,直至人人过关;实习生一节课一般要经过四到五次的试讲。

3.个性化教学。要求实习生每一堂都能体现“精、气、神”,即精力充沛,气势旺盛,神采飞扬。为此,我们特定准备了一面镜子,称为“模镜”。在教学中,强调思想新,信息多,设计精,结构巧,密度大,节奏快;上课精心设计,有起伏,有转换,有,方法活,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立体多向交往,教法不拘一格,富有变化。

三、实习环境系统化保障,人性化服务

良好的实习环境是保障教育实习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桃源一中作为湖南省优秀实习教学基地在实习环境方面独树一帜,集中体现在:一是校园文化底蕴深厚,让每位实习生深切感受到人民教师的博怀和职业情操,感慨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的优雅。二是在校长为首的各级领导、老师的关心下,专门开辟了供实习生使用的集中备课与教学课件制作教室、试讲教室、会商与研讨室、寝室等系统化实习条件。三是实习基地将实习生与在校教师同等对待,为实习生提供校内餐卡统一用餐、水电供应、网络资源利用、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优良条件,从而保障了实习环境的系统化,展示了人性化的服务意识。这也为我们今后新建和创建师范类专业集中实践课程教学基地提供了典范。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生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换必需的重要教学环节,作为地方院校师范类专业集中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性。今后,我们应在立足师范生的直接经验、回归师范生的职业生活世界和关注师范生的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师范生对集中实践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规范集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将集中实践课程学习意识和能力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加大集中实践课程的指导力度,引导师范生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1]米久奇.开放教育集中实践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121.

[2]湖南文理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Z].湖南文理学院教务处编印,2010.

[3]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384.

篇4

一、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内容和组织实施模式

依据岗位见习的教学目标,针对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校内实践知识,但缺乏亲身实践的实际,选择旅行社、酒店、旅游购物企业和旅游景区作为主要见习企业,将探索岗位胜任能力和旅游企业运营和服务管理中的问题调研作为重点,最终确定以下见习指导内容。

1.第一阶段:校内准备动员阶段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内容针对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结合具体岗位要求,引入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并进行见习前综合培训。(1)专业岗位见习课程说明(2学时):①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介绍。②见习过程要求:选择好相关旅游企业;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网上查阅资料;采取恰当的见习和调查方法;准备访谈提纲;组建见习小组;强调安全事项。③课程考核要求。④以往优秀见习案例展示。(2)岗位胜任能力剖析方法说明(2学时):①了解见习具体岗位情况: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任职资格要求、薪酬待遇情况等。②岗位胜任能力对比分析:自我探索工具:MBIT、360度评价等;职业市场探索:了解旅游就业市场概况、就业市场环境SWOT分析等;胜任能力对比工具:冰山模型等。3.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方法和要求说明(2学时):①选题原则介绍。②形式要求:传统的学术论文;案例编写;企业诊断报告;调查研究报告。③资料、文献查询和写作方法讲解。在安全保障上,与学生签订《外出实践安全责任书》;强化学生安全意识,要求:①加强自我保护意识;②遵守学院和见习单位的规章制度;③积极参加见习活动。

2.第二阶段校外自主见习

见习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习校内实训课程知识,设计调研问卷;见习中,以自主寻找见习单位为主,要求至少参与企业相关岗位工作一周,对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访谈,获取信息,填写《岗位见习》手册,完成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的基础调研工作。

3.第三阶段校内总结提高

采用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将见习后的感悟进行自我总结+小组总结和小组比赛,最后教师点评。(1)见习收获、感悟分享(3学时):①个人和小组通过总结见习过程,将收获和感悟进行分享。②小组内部头脑风暴,形成可行的职业发展路径。③个人通过总结,对未来职业与学习规划进行反思。(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答辩或总结(3学时):①对论文撰写团队的成员进行面谈和答辩。③总结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见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见习目标企业的确定

目前岗位见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寻找为主,确有困难的学生由学院提供见习机会,其中暴露出两个问题。

(1)见习企业档次参差不齐,甚至部分见习单位与专业相关性不强。学生通常自我定位为管理人才,而一般企业提供的岗位多是基层服务类岗位。例如,旅行社见习岗位80%以上是销售接待、计调助理、导游助理等;酒店见习岗位则90%集中于酒店前台接待员、餐厅、客房服务员等。不少学生反映这样的见习过程较难了解企业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

(2)见习时间的限制使深入度有待加强,且部分企业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只接受实习生或工作人员,不接受短期见习活动,即使接受也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似地参观感受一下,未提供实质性的指导或培养,不允许串岗或换岗,这些均影响见习目的实施效果。

2.见习过程的控制

由于见习主要是在假期进行,可控程度不强。不少同学反映实际去见习企业联系见习活动经常会碰壁,就算找到见习单位,但过程更多流于形式,甚至被片面地当成廉价劳动力。于是部分同学出于主客观原因将岗位见习过程形式化甚至弄虚作假。因此,在见习前,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有效提高见习过程的监督就是重中之重。目前见习要求中虽明确规定学生需对校内实训课程进行复习,设计调研问卷,并检查其设计内容和规范,要求定期与指导教师联系,但还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由于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欠缺亲身实践,同时也为大四阶段实习、就业和毕业论文建立有效地衔接,因此,需对相应教学指导内容进行调整,特别是能真正实现论文“真题真做”。从2012级同学见习后撰写的论文内容来看,虽然多数是根据见习单位情况选择某一问题来加以调查和分析,但分析数据明显不足,对实际情况调查了解程度有限,对问题的分析不能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大多数论文内容较空泛。从论文格式规范来看,因为在见习前已进行指导,多数同学能按照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来撰写,但部分细节方面还有所欠缺。

三、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岗位见习课程的措施

1.深化校外专业见习基地建设

岗位见习主要环节是在校外企业进行,学生对旅游企业的性质、环境等的选择均会对见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对学生自主寻找企业做出可操作性的要求,并随学校旅游类企业学院的进一步建设进行调整。就我院目前校企合作情况而言,已有48家条件好、师资相对稳定的企业学院作为见习、实践基地。其中,旅游相关企业学院如格兰特、云安会都、导游协会、海埂高尔夫等主要采取企业和学校双方结合的管理模式,企业委派专人负责基地管理。但也有部分企业学院只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涉及实质性合作。为此,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争取在双方协商和企业有能力的条件下,企业学院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必需的场地、设备及其他条件,双方协调共同制定见习方案,使学生、见习基地、现场指导教师三方理解专业见习的特点、目的及要求,完善见习考核方法,建立一整套符合专业见习要求的指导和管理模式。

2.加强见习过程的控制

见习前,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指导,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特别是模拟挫折训练,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脱压力,面对挑战。对在见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提前说明;教授学生交际沟通技巧,以便处理见习中出现的问题;严格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和调查问卷去到企业。见习过程除与指导教师定期联系外,需设计出有效方法加强小组内部相互监督,力争建立起见习课程网络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在线辅导和咨询。探索学生在线学习与咨询、线下辅导、团队辅导、个案咨询等符合课程的个性化教学方式。

3.见习重点目标的实现

(1)岗位胜任能力探索。在动员指导阶段加入素质测评应用方法的内容,以便学生自我剖析,做好实习和择业的准备。在现有《见习手册》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工作岗位的详细情况(包括岗位群的关系、岗位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岗位的薪酬待遇情况等),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素质测评工具做出自我分析:要求有基本情况的文字描述和自我岗位胜任能力的对比,还要求能从岗位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质、动机等方面入手进行自我分析、调整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

(2)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撰写。调研报告或专题论文的撰写,突出选题“真题真做”和为毕业论文进行练笔的要求,还应加强:①对细节规范的要求;②对文献、资料的查找和综述能力的培养;③实际调查研究方法的应用;④撰写能力的锻炼。当然,这些内容不是专业岗位见习课程单独能实现的,而需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

参考文献:

[1]张天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专业见习教学设计[J].高职研究,2012

[2]刘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3]胡曙光.浅议旅游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和模式[J].科技资讯,2014

篇5

*兴国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79年11月18日在台湾成立,主要生产男女真皮皮鞋。

1989年秋,在深圳沙头角盐田村工业区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深圳*兴鞋业有限公司,员工6000余人,年产高级男女名牌真皮皮鞋达400余万双。

深圳*兴公司于1994年创立HS(harson)品牌。

1994年,中国皮革协会认定为皮革行业信的过产品。

1995年中国轻工业总会仁弟认定为中国皮革标志名牌产品。

1995年11月16日,长春消费者协会颁给“95消费者满业商品”殊荣。

1995年12月,HS牌皮鞋获中国轻工业总会颁给“中国真皮标志名牌产品”奖。

1996年5月,登记注册(K)品牌。

1996年,中国轻工业总会认定为中国真皮标志名牌产品、被东北推荐产品中心认定为:东北地区推荐产品荣获“中国十大真皮鞋王”殊荣。

1997年6月成立江苏*兴公司,投资1200万美元在江苏市花桥镇曹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现代化综合性鞋厂,员工4000余人,年产高级男女名牌真皮皮鞋达300万双。

1998年7月,投资300万美元于江苏市成立江苏HS鞋业有限公司。

1999年7月,登记注册(卡文)品牌。

2000年深圳*兴公司转让给江苏*兴公司对HS、K、卡文、哈妮等品牌之商标使用权,2002年江苏*兴公司正式授权江苏HS公司生产、经营HS等四个品牌。

集团目前关联企业包括:[江苏HS鞋业有限公司]、[江苏*兴鞋业有限公司]、[深圳*兴鞋业有限公司]等。在国内,集团有20多个办事处,600多个分销网点;在海外,集团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均设有办事机构。目前,公司以生产皮鞋及鞋材主体,另涉足房地产、休闲、教育等多个产业...内销部分,目前自有品牌已分销于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等地区,拥有超过600个分销点。该公司自创“HS”女鞋、“HS”男鞋、“K”、“卡文”、“哈妮”等国内知名男女鞋品牌,在国内占有显著地位。外销部分,深圳*兴公司主要代加工产品以美国及欧洲品牌等世界名牌真皮皮鞋,如:BASS、CLARKS、DOCKERS、NAUTICA、POLO、ROCKPORT、TOMYHILFIGER等。公司所产的手缝休闲鞋(HANDSEWNMOCCASIN)在国际市场占有领先地位。

二、实习目的

轮岗实习:主要是入职培训,经历从一名学生向一名职场人的转变。具体的习目的如下:

一、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公司的相关规则制度,完成企业和个人的双向选择。

二、调整心态,摆脱学生时代的散漫和随性,提升自身素养并加强自律能力。

三、学习业务员和控货员的职务描述,理解其工作内容和职责。

四、熟悉品牌文化,掌握皮鞋产品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流程。

五、调查市场,了解HS及其旗下的自由品牌、品牌的市场地位,相关竞品的基本情况。

三、实习内容

3月2日—3月4日:军训。旨在加强:“服从”、“执行”、“团队”等组织意识。

3月1日,3月5日—3月31日:

一、卡内基培训—沟通。学习沟通方式方法、掌握技巧;

--分析忧虑的技巧。学会战胜忧虑、培养良好的心态;

--处理压力,积极向上。

--如何让别人赞同你的想法。

--创新。了解创新步骤,学习并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二、在上海进行了三次市场调研(3月7日、14日、20日),调研的形式主要为小组行动(6人)。调研的内容包括:

1、调查HS品牌、自营店的经营情况,做商圈比较;

2、了解卖场的竞品品牌(belle、千百度、星期六、bata、tata),熟悉服务流程和销售技巧;

3、调查高档女鞋品牌,做中高档的品牌对比分析。所调查品牌包括:FED、tg.topgloria、NineWest、ASRoberiadicarenia、Staccato、Stellalunar。

其中,前两次市调的地点为长宁区,第三次的地址是徐汇—淮海商业中心。

三、学习了产品知识,例如皮革和皮鞋的起源、文化、发展、及变迁,并现场参观了皮鞋的工艺制作流程。了解了皮料的分类、识别、保养,及鞋子的大底、楦型、流行元素、饰扣、搭配等。

四、熟悉了业务流程和控货知识。其中业务部分包括店务基础、销售技巧及演练、店铺行销实战、陈列理论及陈列实践比拼、角色沙盘练习几个课程。而控货方面,更是用了三周的时间进行上岗实习。

五、户外拓展训练。主要是感受团队建设过程,培养合作和团队意识。

六、总结和分享部分。每周都有必备的自我总结和即兴演讲,既有助于消化知识又提高了表达能力。三月底又安排了四天的各分公司经理经验分享。

四、实习所想、所感

经历此次实习,本人受益匪浅。首先在观念上,对市场营销的理解不再是好高骛远、局限于口头上的挥斥方遒,“战略”来“战略”去的纸上谈兵。上海市场的三次调研,屡遭驱逐,历经艰辛和挫败……加上,亲眼目睹了体力透支还要强颜欢笑的营业员;结识了穿梭卖场、以步当车,把日常颠簸习以为常的业务精英;最后,又聆听了各区经理掏心窝地讲述自己艰难的发家史。至此方明了:真实的市场拓展必须精耕细作,亲力亲为,尤其是零售行业,更需要体力和脑力的双重付出。

再言,实习过后我对品牌的建设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其实品牌和销售是一脉相通的,之前意识里的品牌文化、品牌内涵、VI识别等概念,不过是品牌推广中一件华丽的外衣。现实中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高,无不以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为前提,而且价格和渠道管理也是很复杂多变的环节,远比课本中写的难拿捏。坦诚讲,对国内企业来说销售部要比市场部的分量重,销售业务才是命脉。也许,国际大牌重品牌文化得以百年生,但鉴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企业更讲求生存。

篇6

由于烹饪专业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且中餐与西餐的制作工艺有较大差别,学生毕业后面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国内民众,因此可借鉴的国外经验较少。加之教育资源有限,仍未时时跟进餐饮业发展的现状,可利用资源较少,学生可接触的仍多为传统烹饪技术的学习,同时在烹饪领域有所造诣的教师少之又少,有些教师甚至自身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且也缺乏烹饪实际从业经验,这些诸多因素都成为烹饪专业发展的瓶颈。人才就业路径对接问题选择烹饪专业进行学习的学生多希望通过专业训练课的学习,掌握一门手艺,为日后进入餐饮行业并有所发展做准备。虽然当前餐饮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也较大,但和学校、和课堂、和学生接触却较少,学生更像是在“闭关修炼”,真正与日后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对接不足,毕业后就业就会遇到诸多不顺,就业后也有可能难以适应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产生心理落差,恐怕也难以成为人才培养目标中定位的优秀厨师。

二、基于烹饪专业技能训练课的教学完善

针对当前我国烹饪专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尤其是在专业技能训练课中暴露的不足,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进一步完善:

(一)打造一体化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形成一个以职业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的教育教学体系,即一体化教学。基于烹饪专业的特点,我认为应突破以往传统,从教师为主变为学生做主导,学生由“被动模仿式”学习向“大胆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式转变。教学场所也可以不拘泥于固定教室,而可以向专业教室、实习场所转移,可以采用讨论式或展示课的方式来提高课堂趣味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理论的学习可以适当缩短,更多的时间应该用于实际动手操作,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把工具和食材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练习揣摩,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

(二)强化教师队伍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点是针对教师自身能力提升有关的。我们在要求学生的能力与时俱进的同时,也应当注重自身的能力训练。通过对烹饪专业领域的不断探究和自我总结归纳,在学习与教授过程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养料,帮助他们更快进步,使教育教学水平突破传统、有所提升,也是促进我国烹饪专业发展的重要一步。

(三)加强校企合作,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机会烹饪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对口的行业就是餐饮业,如果能进行校企合作,在企业建立相关实习基地,定期对学生进行就业前期实践培训,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热情和潜能,为他们步入社会搭建桥梁,也为他们巩固和完善在专业技能训练课上学习到的一系列技能提供平台,更能为企业招聘提供一个更为安全、快捷准确的渠道。

(四)建立完善综合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满足于专业化,而是向综合化、复合型的方向进发。因此,从某一项专业技能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建立完善一套综合科学的人才评估体系,可以从课堂表现、实习实践、理论掌握、证书考取等多维度进行考察,也可以从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反馈三方面综合评价,努力使人才评价机制更客观准确,帮助学生自我了解,也帮助企业更好地抉择。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创新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育人”,而不是“制器”,较之“技能”而言,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尤其重要,实践性教学的好坏,不仅是衡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也是其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高职教育中探寻实践性教学的新模式,对于大力开展实践性教学意义重大。

一、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究不够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根本所在。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培养,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尤为重要,但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践性教学的认识仍然不到位,实践教学的课时量过少,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教学中不能保证学生全面、系统、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

(二)实践性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教育在我国建立发展仅20多年的历史,从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的高职发展模式后,高职教育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在实践教学中,仍沿袭原来的教学模式或盲目效仿普通高校的做法。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方法只限于案例讨论、观摩等动眼不能动手的方式,使学生对实践教学兴趣较低,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依旧倾向于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

(三)实践教学资金匮乏、设施简陋,难以支撑实验、实训教学方式的开展

由于高职院校专业的特殊性、从业环境的特殊性,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较高,校内需要建设相关的实验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践性教学设施,但高职院校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大多是从中专升格而来,底子较薄、资金短缺,实验设备相对落后,校内仿真的教学设施很难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困难重重,学生模拟教学的实践教学环境较差,很难使学生在这些环境中锻炼必需的专业技能。再者,由于体制不畅通,学生顶岗学习难以落实,使得实践实训方式过于单一,实践教学很难保障。

(四)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师指导实践能力不一

实践教学需要足够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真正出过校门。有些即使是参与了一些实践,但由于与基层对接顶岗体制不完善,使教师实践浮于表面,不能真正融入到基层,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加之某些教师由于自身不重视实践,使得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等相关任务,有的甚至还误导学生,从而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五)缺乏对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践教学是近几年才被高职院校逐步重视并开展起来的,应该说,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学校大多都已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自如,但对于实践教学缺乏科学、规范的体系标准。在具体实践教学中,考核评价标准不一,指导教师各行其是,使得实践教学的水平难以评价,这样也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实践性教学创新模式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双方,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职院校课程理论包含了许多经验性的内容,实践性、操作性强,强调实际的动手能力,其单纯的理论讲授无法满足技能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模拟实践、实习实践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效结合能全面强化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

(一)校内模拟实践教学模式

1.模拟实践的教学价值

模拟实践教学法,是指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典型真实的案例为原型,以理论知识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开展模拟实践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这种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弥补课堂讲授的单一性和抽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独立思考和分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掌握基本理论的教学目的。

⑴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学环境的情境性。模拟实践的情境包括选择案例素材及模拟实践的环境。一般要求以典型真实的素材为蓝本,设计时间、地点、具体的情境。模拟要接近现实,这就求具有一定的模拟实践现实环境,专用的模拟实践室可供教学反复使用,角色的扮演分别由学生自行担任,事先要选择适合角色性格的学生,要提前准备,让学生熟练素材的内容,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并能真正感受到真实场景的再现。

⑵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高职院校的模拟实践教学就是通过案例的创设,情境的创设,给学生一个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不仅对课堂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任务为驱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性。

⑶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进行现场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实践性教学又强调教学与实践紧密的结合,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为实际技能,模拟实践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优点就是理论与实际的高度结合,通过创设一定情境,系统地模拟实际发生的过程,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

2.模拟实践的条件

⑴学生的知识结构条件。没有正确的知识作指导,模拟实践就是一场盲目、无意义的闹剧。通过多次进行案例教学及实践观摩教学后才开始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学生在正式模拟前,应对所安排的实践环境有所熟悉,对给予的素材进行分析,小组认真研究,制定计划,这样才能保证模拟实践的顺利进行。

⑵教学辅助设备条件。教学辅助条件包括实验室、校内实训场地、多媒体观摩室及声像传输设备等相关的设备。模拟实践要求环境与真实的环境相似,必备的实验、实训器材完善,实践时指挥或其他同学可进行同步观摩,这样很大程度上能使实践接近真实;多媒体观摩室及声像传输系统能保证其余的学生在模拟实践的同时实时地观摩全过程,同时,整个系统可进行录像,以保证随时进行回放和讨论。

3.模拟实践的组织实施

⑴做好实践前的准备。模拟实践前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模拟实践的正常进行,实践教学中,准备工作包括:①教师准备相关的实验、实训场地,巧妙设计问题,进行情境创设;②将学员分组(每组4至5人),每组有一组长负责,交代模拟实践的目的及其注意事项;③小组进行角色分工,并依据分工,认真的研究实践目的和实施步骤,制定计划;④教师对各小组准备情况进行辅导检查,以保证实训正常进行。

⑵实施模拟实践。将分好组的学生带入实践场所分组进行模拟实践,其余学生可以在观摩室和实训观摩点进行观摩,指导教师在监控室或监控点对全局进行监控指挥。每一个小组要从头至尾完成一次完整的实训,并做好相关记录。指导教师在指挥过程边指导边讲解,使实践的学生和观摩的学生都能在做中、看中体会知识要领,提高实践能力。

⑶学生自我总结和讨论。每一个小组完成一次实践后,组织本组学生召开讨论会,可以邀请一些观摩的同学一同参加。小组的成员对实践活动进行自我总结,什么地方比较满意,什么地方还有欠缺,听取观摩学生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以便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⑷教师总结。在全部模拟实践结束之后,指导教师要进行全面总结。对各小组的实践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模拟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小组进行表扬,对模拟实践中的突出之处进行认真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明自己的观点,特别注意要结合知识要点进行复述,这是整个模拟实践的关键环节,精辟的归纳能有效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并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课内校外实践模式

课程内校外实践性教学性更能体现多元、开放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内校外实践,增加学员的感性认识,拓宽眼界和提高实践技能,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模式。我们可以集中组织学员到指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去观摩实践学习,也可以集中一段课时,以小组为单位,将学员安排到课外这些基地进行实践学习。由我们的校外兼职教官亲自带领学员进行实践,授课教师积极配合共同做好课内校外实践学习活动。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部门去,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践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资料和报告,教官做出学生实践鉴定,授课老师将其列入平时作业成绩中,这样平时学习不仅能考核其理论知识,也较全面地考核了其实践能力。

1.课程内校外实践的教学价值

课程内校外综合实践是将学生理论知识最快地转换为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边理论学习边实践操作,这种实践模式不仅能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运用最快地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能及时发现理论讲授中的欠缺,填补学生没有学到的知识内容,这种模式是一种理性学习到感性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最快转换的模式。

2.课程内校外实践的条件

⑴学生的知识结构条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体系和校内实践的相关经验。学生在正式实践前,应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在校内进行了相关的实践训练,有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⑵校外实训基地条件。校外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的起点,也是对校内实训场所、功能、设备不足的有效补充,是学生直接接触生产或实际工作的现场培训,这种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岗位技能,提高实践能力,缩短工作的适应期。课程内校外综合实训需要这种有效的训练空间,来实现“工学交替、产学结合”的重要突破。

3.课程内校外实践的组织实施

课程内校外综合实训要制定详细、周全的方案;联系校外实训基地,落实指导教官,并将学生分组安排指导教官,按2~4人一名教官的比例配备安排指导;对学生实践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布置实践作业;在实践过程中授课教师跟踪配合;实践完成后教官要对每位指导的学员做出综合评定;教师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安排课时进行讲评,对实践的综合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将课程内实践作业及评比情况按比例记入到此课程学生的综合成绩之中。

参考文献:

[1]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李良斋.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投资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张金寿.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初探[J].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4]蔡炎斌.论公安专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篇8

机构远在宣武区,并且办公地点很是偏僻,加之我对交通状况的估计不足,那天一路磕磕碰碰迟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达。虽然负责人没有表示任何不满,但是心里很是过意不去。毕竟给别人留下了不好的初次印象,心中很是惶恐。

为了帮助我熟悉情况,负责人邀请我参加了其中“北京农民工子女教育白皮书”项目组的工作会议,并做了会议记录。休息时段,我很拘谨地做了自我介绍,面对3位老师和其他志愿者。在午餐时段,善谈的陈老师带动我跟大家的主动交流,帮助我和大家的相互认识。

7月16日,也是我的生日那天,我正式加入团队成为其中一员。参加的白皮书项目的同时,负责机构的网络推广工作,从周一到周五(不时有加班),朝九晚五(事实上工作远未能在下午5点结束),在办公室坐班。

从昌平到宣武区路途遥远,每天都必须早起,往往很难安稳地吃上早餐(学校食堂7点钟才开放,而我的出发时间是6:40)。一天下来,有将近4个多小时耗费在路上,并且回到学校后无法赶上晚餐和洗浴。对我来说是的确是很大的考验,最后却是咬咬牙就过去了。最终落下个生活不规律的坏习惯。

开始的时候对工作摸不着头绪,坐在办公室的时候觉得无所事事。终于一次机构培训后(机构会常请专业的老师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恍然惊醒,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后来我总结之所以觉得无所事事的原因:一是对机构的事务本身还是不熟悉;二是缺乏主动探寻发掘的精神,仍是处在等待指示的状况中。事实上在xxx中正式雇员很少,例如在真爱只有2个,其他成员都是志愿者,雇员往往是身兼多职分身乏术,无法细致地安排每个志愿者的工作。如果被动地等待,最终是没有什么结果的。我所知道的后来的一个志愿者也是陷入到这种状况中,因为没能及时调整过来而最后退出了团队。

因为自己所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的关系,加之对xxx的运作及其行动力等有浓厚的兴趣,于是把简历投给了这样的一个xxx。这是一个纯民间的xxx,草根性很强,运作起来往往靠的是机构负责人的个人社会活动力,区别于那些跟政府有千丝万缕关系的GOxxx。这样一个草根xxx运营起来十分不容易。单从办公地点来说,“真爱”的办公地点是宣武区一个较老的小区的一间不足70平米的民宅(并且大部分空间都堆满了废旧品)——这里每天有将近10个人在工作,晚上京外实习生只能睡沙发。条件十分艰苦。

但是xxx有不一样的工作氛围。我自加入当天起就明显感觉到这一点了。各位实习生,即便是指导老师身份都平等——我们都是志愿者,为了机构,为了农民工子女教育走到了一起。在工作组里不存在着指示与执行的问题——我们是身份平行的工作团队的成员。机构每周都会安排“成长经验分享”的志愿者课程,一是为志愿者间提供交流的平台;二是希望为志愿者心理成长、人际交往和职业规划等方面提供专业的帮助。课程由北京林业大学的心理学老师陈老师负责。xxx里没有其他一些组织的冷漠、紧张,气氛一直很和谐友好、团结,多了不少人情味,这也是让我心甘情愿的每天颠簸的一个重要原因。

7月底机构还组织全体志愿者参加了夏令营。一路上我们听着彼此的故事,分享着成长的心情,有过的感动、难过。在大信封里我们写下了给彼此的祝福。我也收了满满的一封。看到了大家真挚的留言,心中有说不出的感动,至今仍回味无穷。

8月中旬,机构迎来了一件大事。“真爱”作为联系马各庄京华希望学校和南都基金会的纽带,筹办“北京朝阳区第二新公民学校董事会第一次会议”。(注:原马各庄京华希望学校是一所私人办的打工子弟学校,现改制为公益学校。由南都基金会注资,真爱教育服务机构司监督并作为校方和基金会的联系人。这是自己第一次参加大型会议的筹办。没有经验,只有无知。负责会场布置的我要做全方位的考虑:大至桌椅的排布,小至文件的水杯的摆放位置都要细细考量。对于一向马大哈的自己来说确实是不小的挑战。虽然意外不少(音响、文件、文件袋等),最终还是安然度过了。会后开了总结会。不同于一般的检讨会,我们没有再提起今天工作的种种,反倒像是工作团队成员的话别——执行董事也是我们的指导老师要离开。她手握着一个桃子,代表着一颗心,饱含着她参加团队的种种记忆和感情,然后逐个传递到我们志愿者手中。短短的10天已经在心间烙下了印。我们捧着那颗心,诉说着心中的或是不舍,或是悔恨,或是感动……

8月初,我们送走了第一批志愿者,迎来了新的一批同样热情的志愿者。对于xxx来说,志愿者的流动是常态。这也是xxx特别是草根xxx运营的一大难点。半个月后,我也成为了其中流动一员,离开了机构。不舍,也无奈。

篇9

【关键词】自主创业 创新能力 大学生

1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高等院校历来是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场所,负有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责任,全方位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人才,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地位,寻求对大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能进一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还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我国的各高校还没形成比较成熟和系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高校创新能力培养和大学生创新活动尚处于发展和研究阶段。因此,本文探索在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本文研究价值

评估学生学习成绩已大大包含了学生学习态度的变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执着程度及各种能力、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弱、大学生就业问题等内涵。但在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上的研究仍然没有将其置于自主创业背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对于专业市场的定位,通过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和创造型人才。具体价值如下:

(1)置于自主创业背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积极投入社会创新创造的独立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

(2)通过更完善的更适合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开展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能更容易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3)快速有效地建设和培养教师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两重知识和能力,构建素质高且掌握教育规律强的教师阵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自主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服务。

(4)自主创业背景下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实现为社会培养具有实用型、挑战型、创造型人才,能很好地解决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创新就业问题。

3自主创业背景下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本文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级部分学生为试点,参加试点学生为16人,其中男生13人,女生3人。具体做法是通过升级我校传统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模式理论基础,改进计算机核心课程素质培养;寻求更适合计算机专业具有自主创业、社会实践教学基本程序;开展适合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式和使用辅助教学系统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培养,并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评估保障体系。

本次研究是在充分分析当前就业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形式下,通过调研其他高校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探讨出适合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在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核心竞争力,本研究成果对其他高校和专业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师从自主创业背景出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体验和实践学生创业能力,完善自主创业型自学习理论基础,同时改进和完善了现有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包括课堂教育、实验实习、各种企业培训等多种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环节。目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部分学生自己到已经签约的单位实习,其余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实习。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专门设置了创新实验室,并配置了最好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同时配备了专门的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参加试点的这些学生,平时没有课,就到实验室参加一些项目的开发与制作,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些试点学生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在我校举办的第六届“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竞赛活动中,这些试点学生擦出创新的火花,撰写我校三小申报书,成功申报我校三小项目10余项。

在教学内容上,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老师也进行了调整,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及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及应用项目教学法,提出更适合高校、更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进而达到创新和自我总结能力。同时也能加强教师因材施教,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对提高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作用如下:

(1)通过综合计算机编程语言学习法和多元化编程语言对比学习法,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多种语言在表达同一个算法思想、解决问题方法、异同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应用(如:多种语言的混合编程等),进而找到最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层次和专业需求地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通过分初、中、高以及实战型等不同层次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同时也能减少学生在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3)应用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实战工程项目的各种能力,包括团队协作、适合工作角色的工作能力等,同时也要求教师教学思想不断进行创新、发展。

(4)通过彻底研究一个最典型的例题,从数据结构、语法、算法、优化、规范化编写代码等不同方面和角度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编程思想,同时有效节约学生和教师为熟悉不同例题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有利于学生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学习体会计算机编程语言,从而更快更准更有效定位学习兴趣和计算机编程语言选择,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高效率地学习。

4 小结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195-02

教育实习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途径,是师范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的重要过程,其效果将直接影响未来教师培养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教育的质量。[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物学基础教育的日益重视,对高师院校的生物学教师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地方高师院校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其生物学教育实习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生物学教育实习为例,对其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为同类院校有效开展教育实习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生物学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安排存在冲突,实习时间短。与全国大多数地方高师院校一样,衡阳师范学院生物学教育实习统一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实习时间为10周。如此安排存在诸多缺陷,一方面,第七学期恰恰是学生就业、考研和考公务员的关键时期。随着近几年师范生就业压力增大,特别是在地方高师院校在教育资源及社会影响力不具备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实习安排在这一学期开展,势必会导致部分实习生态度不端正,进而影响教育实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10周的实习时间除去见习、熟悉学校环境等工作,真正参与教学和班级管理的时间还不到5周,导致实习生刚刚进入状态甚至尚未进入状态教育实习就匆匆结束。因此,实习生在如此短时间内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的机会不多。

2.教学法研究滞后,缺乏相关师资。随着高校扩招,地方高师院校师资矛盾日益突出,高师院校的教师需要承担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在我国师范教育“重学术,轻师范”的办学思想长期影响下,许多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无力或无心从事教学法研究。因此,地方高师院校派出的实习指导老师大多不是从事教学法研究的教师。然而,中小学正持续推进教学改革,生物学基础教育从课程体系到教学方法都处于不断革新的过程中,在这一背景下,“地方师范学院教师不知道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不熟悉课程变革的实践,不了解中小学教材”也就成了常态。[2]其结果是教育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双薄弱[3],很难说能培养出优秀的生物学基础教育教师。

3.实习基地少,与实习基地关系松散。地方高师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教育实习经费投入紧张,又很难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我校固定的生物学教育实习基地主要是城区或是离城区较近的几所中学,但随着近年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增多,现有的实习基地很难满足教育实习需要。其次,由于地方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关系松散,未建立经常联系的长效机制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使得实习学校认为在帮助地方高师院校完成教育实习工作的同时不仅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例如,实习学校不仅需为实习生安排指导教师,还需为实习生提供住宿等方面的保障;一些教学质量较高的学校,特别是名校、重点中学甚至认为实习生的到来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这无形中给中学造成额外压力,因此实习基地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

4.评价体系存在缺陷,随意性大。目前,我校生物学教育实习主要是借鉴其他专业的评分办法,由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评分和学院指导老师评分按一定比例共同对实习成绩进行评价,综合成绩90分以上者评为优秀,且优秀率不超过实习生总人数的30%。其中,实习基地指导老师主要负责对实习生实习期间表现情况,如教学能力和班主任工作水平进行评价;学院指导老师则根据终结性的文字材料如实结(或体会)、班主任工作材料、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等给出成绩。由于实习基地指导老师负责对实习生进行具体指导,学院指导老师一般不会对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评分加以干涉,所以在评分时,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往往将感情因素放在第一位,给自己指导的学生以高分。以2014年生物学教育实习为例,实习基地指导老师给实习生成绩绝大多数在95分以上。而高校指导老师因考虑到实习生评优评先、获得奖学金以及将来就业等情况,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因此,现行的评价方式仍存在弊端:一是不够全面,很难体现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各个阶段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二则会打击那些对待实习态度认真、工作负责同学的积极性,并使那些态度原本不够端正同学更加放松对自己要求。

二、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思考

1.延长实习时间,丰富实习内容。英美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育实习环节,教育实习时间较为充足。如,英国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平均为20周,美国教育实习时间普遍也在15周左右。我国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也明确规定教育实习时间为18周。因此,为有效延长教育实习时间,有必要变过去时间上集中的突击式的实习为逐步的渐进式的实习模式。大一到大三期间在不影响中学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依据就近原则,固定时间分批到附近中学听课,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部分班主任工作,以初步了解中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环节。在校内,还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讲课、说课、模拟教学、模拟班主任等活动提前体验“教师”角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师范素质。第7学期全期则全面开展教育实习工作。对于有考研和考公务员需求的同学,实习时间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延后至第8学期开展。这样教师技能培养将不仅仅局限于实习阶段,还可以提供充足的实习时间,使实习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积累经验,以快速适应教师岗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2.加强教学法师资队伍建设,增强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指导教师的质量对实习生师范素质的提高具有制约作用。地方高师院校应转变观念,回归教师教育的本位。首先,在扩充教师队伍时,应考虑引进适当比例生物学教学论专业人才。其次,选派业务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对实习指导教师在生活工作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予以倾斜,以增强教师实习指导的积极性。再次,定期组织高校教师与中学生物学骨干教师座谈或举办讲座,了解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现状;最后,鼓励高校教师到中学兼职,以深入了解生物学基础教育,提高生物学教学理论及实习指导水平。

3.建立与实习基地的密切联系,切实为地方基础教育服务。教育实习成功最重要的保证是实习基地建设。鉴于此,高师院校应该加大教育实习经费投入,创立更多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相联系的实习平台。考虑到地方高师院校毕竟经费来源相对单一,因此还须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因地方高师院校具有地方性,承担着为当地城乡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4],所以实习基地不应局限于城区中学,可在有条件县级或乡镇中学建立实习基地,这样既解决了当前实习基地不足的矛盾,又可使学生了解基层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此外,地方高师院校还须主动与实习基地建立长期稳固的联系,利用高等学校在科研、教学理论研究和硬件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以教育实习为突破口,为实习基地在课题申报、教师职后培训及教学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以调动实习基地参与教育实习工作的积极性。

4.加强实习管理,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实习评价是对实习生实习质量的全面归纳和总结,也是教育实习的重要环节。[5]准确、全面的评价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达到上述目标,高师院校首先应加强实习管理,实习指导教师应深入教育实习过程,通过定期访谈、座谈等方式对实习生在实习各个阶段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评价过程中,由高师院校指导教师、基地指导教师、各实习小组成员等评价主体按不同权重共同参与实习成绩评价,评价时还应注意克服个人因素干扰。同时,应把实习生的自我总结作为重点,因为只有经过系统的反思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充分发挥实习的作用,促进实习生的发展。

总之,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应紧紧抓住“教师教育”这一特色不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为实习生提供良好实习条件,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水平生物学基础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哲.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研究:现状、问题及对策――以A校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陈修梅.地方师范学院教育实习:问题与出路[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2(5):149-152.

[3]吴春雷,金晓棠,贾相华,等.影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问题分析及改革建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6):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