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习生自我考评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2:2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实习生自我考评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学实习生自我考评报告

篇1

关键词 临床实习生 思想政治教育 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1.039

Exploration on Integration of Interns' Clinical Ethics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ocession that it put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linical interns as the main methods and ways; Established the internship management network; Obtain students thought tendency; Build system of teachers teaching; Education training by a variety of forms, promote the medical ethics behavior curing; Perfected evaluation system; established a long-term working mechanism and so on strategy.

Key words students of clinical practi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成为一名临床医师不可或缺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将来的行医态度与行为方式。①由于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培养一名政治坚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人才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传统的医学教育要求临床实习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将专业课程之间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尤其要提高医学生的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在我国当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医患冲突不时涌现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实习生教育不能仅限定于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还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医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提高临床实习生的医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这是顺应时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临床实习生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医德教育是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高校要着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一手抓综合改革,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医学生的最后一年实多是在临床医学院完成的,加强对临床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医德教育,是培养临床实习生坚定的政治信仰、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各临床医学院的职责所在。

医德是处理医生与患者、医生之间以及医生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规范准则,它的本质是职业道德,但它是一般的职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里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从医生这一特殊职业中引申出来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良好的医德是临床实习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宋代的《省心录・论医》中指出:“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医德教育不仅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医德风尚,促进实习生对病人的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更为他们将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而,在加强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除了教育他们树立理想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安全和责任意识之外,还需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医德修养、人文关怀、医患沟通、综合素质等医德教育,将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医德教育其实是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与做法

2.1 构建实习管理网络,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临床医学院作为实习生管理教育的主导,必须构建医院―临床科室―带教导师―实“四位一体”的组织管理网络,才能够无缝隙、零距离、全方位掌握临床实习生思想动态。医院成立临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临床实习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决策,全面监督指导医院临床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教学办公室主任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具体负责实习生管理的老师组成。临床科室设立教学秘书,教学秘书由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综合素养较强的医生担任,负责制定实习生在本科室的实习规划,安排实习生的带教老师,组织操作技能考试以及出科考试等。教学秘书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和临床实习生的直接联系人,要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责,使实习教学有章可循,落到实处,并及时了解临床实习生的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实习生的特点改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实习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教老师在对临床实习生带教的同时,选择在实习同学中具有一定威信、能够以身作则的优秀实习生作为实,及时了解实习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情况,反馈实习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使带教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帮助学生健康积极向上发展,从而在临床医学院内形成一个分工合理、责权明确的临床实习管理网络,保证临床实习带教质量。

2.2 建立导师带教制度,发挥导师的示范作用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与将来从事医疗工作最为接近的过程,②带教老师在临床实习生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医学院选择业务精湛、技术优良、医德高尚的临床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不仅指导临床实习生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和医学知识,还应重视临床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临床实习生的思想动态,在为病人服务过程中注意人文精神培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工作中关心体贴病人,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与换位思考。带教老师的言行举止对临床实习生不仅有示范作用,其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人文修养也会影响着医学生的价值观和医疗行为。尤其是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对美好事物不懈追求的坚强品格和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教育力和感染力。③

临床医学院通过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各类教学培训,如住院医师规范化专项培训,赴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进行研修,培养出一大批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实习生临床带教导师。临床实习生到达医院后,由指定的带教导师负责带教,实习完成后教学办对带教质量进行考核。从而充分发挥带教导师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促进临床实习生知识、技能、医德共同提高。

2.3 举办多种形式教育培训,促进医德行为固化

临床医学院可以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临床实习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情感认同的内化、医德行为的固化。多形式、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教育相互交融,达到医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医德教育的完美结合。一是通过典型医德案例引导学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临床工作有太多的典型医德案例,如抗震救灾的医务人员、“小处方”好医生王争艳等,带教老师在查房、病案讨论的同时,穿插以医德典型事例,以典型事例中表现出来的不计名利、乐于奉献精神,鼓励临床实习生关心、体谅病人,注意保护病人隐私,对当前社会上个别不良医德医风现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实习生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医德观。二是定期聘请卫生系统中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作报告,通过讲述知名专家的优秀事迹和亲身经历,激发实习生对楷模的仰慕、崇拜和追求,从而更加热爱医学事业。三是加强临床实习生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临床实习生不仅应具有保护病人隐私,为病人着想的意识,在当前医患纠纷频发的医疗环境下,还应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在实习中,组织临床实习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相关知识,了解医患双方享有的合法权利,明确临床实习生法律范围内应尽的义务及工作职责,从而使实习生学会如何正确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四是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如开展“雷锋活动日”、“五四青年节”表彰、“趣味运动会”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让临床实习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医院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临床实习生,使临床实习生提高自身医德修养、人文素养。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让临床实习生的医德教育内化于心、固化于形。

2.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目前,大多数临床医学院建立了实习考核制度。然而,对临床实习生的考核,往往着力于对其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操作技能的考试和考查。虽然大部分综合性医院对医务人员建立了医德医风的考核评价体系,但并没有对临床实习生进行医德医风考核,造成临床实习生往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视医德修养、人文素养的自我培养和修炼。临床医学院应积极探索建立对临床实习生的医德考评,建立评价标准及相关制度,使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医德评价有据可依。另外,在考评内容上适当增加患者对实习生的评价;在出科考试卷面试题中,适当增加医德修养及人文知识的考核;实践操作考核中增加对临床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考核。通过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促使临床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医德教育科学化、常态化,从而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3 结语

临床实习生是未来的医生,他们在实习阶段是否养成良好的医德,直接关系到从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满人文关怀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是当前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实习阶段开始重视临床实习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与医德教育相结合,是培养符合当代需求的现代化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专门人才的重要措施。

注释

① 姜交德,张天一.从当前医患矛盾激化谈临床实习阶段人文教育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6):36.

篇2

关键词:临床带教工作;实习生;难点;对策

临床实习是实习生由课堂学习向临床工作转变的重要阶段,临床带教的效果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和专业思维的形成[1]。临床带教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建立起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成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工作者。为了临床实习生带教中的矛盾和实际问题,我院从2013年3月开始加强了对临床实习生带教工作的管理,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实习生带教工作的问题

1.1 实习生不适应实习环境

实习生以前的学习经历主要以课堂学习为主,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临床学习环境。医院的作息方式、环境和人群与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临床带教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个案分析能力,各科室患者的流动性很强,实习生需根据科室患者及其病情的变化情况灵活应变。医院的环境与其他社会机构不同,医院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工作制度,在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等方面均有明确的规范,并对实习生的工作态度、着装和工作思维也有一定的要求[2-3]。

1.2 实习目的不明确

明确实习目的,是做好临床实习带教工作的重点。临床实习中,部分学生认为只要与带教教师处理好关系,研究带教教师的喜好,掌握拉拢带教护士的方法,就能获得较高的实习评分,这种做法实际上与实习目的相悖。此外,学生将临床实习当做一项任务,每天只是机械化地完成带教老师布置的事项,而没有真正分析各个实习事项的意义,对相关临床知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了解上,忽略了实施方法的依据和原理。

1.3 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脱节

在开始临床带教工作前,带教老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不了解,在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临床操作时,往往没有引用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的理论知识,在带教过程中严重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由于自身的经验不足,实习生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往往缺乏信心,过于紧张,即使对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操作项目也会产生逃避心理,带教老师没有正确地评估学生的这种心理,而是迁就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很多锻炼专业能力、表现自我的机会。

2.临床实习生带教工作的改善方法

2.1建立和完善带教管理机制

我院构建了由分院长-分科室-科室教研主任-科室责任教师以及带教教师共同组成的临床带教管理体系,严格按照分层责任制原则进行分层管理,保证教学目标由上至下落实到位,减少带教管理过程中的漏洞,避免出现职责不明、权利不清晰情况。保障学习生在严格的管理环境中开展安全实习,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同时,我院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拟定的带教教师的资质进行认定,综合考察各拟定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情况、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业务操作技能、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保证筛选出的每一位带教教师都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此外,为了保证我院临床带教工作的有序开展,我院在对现有的教育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研人员和教学管理人员共同商讨制定了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临床实习生生活、学习管理制度,带教教师教学及评价制度,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等。

2.2 培养实习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根据各个批次临床实习生的学历构成,制定了针对性强的中专、大专及本科带教计划。在确认接收实习生后,详细分析实习生的个人资料、专业知识结构和临床工作能力,合理分配实习岗位,保证岗位要求符合学生的特点,让每一个实习生均能获得能力提升。

其次,在学生正式上岗前,引导全体实习生了解医院概况、病房环境、科室结构,组织专门的安全教育讲座和医院工作规章制度学习,各科室责任教师详细介绍科室的特点和相关岗位职责,各带教教师安排学生撰写实习计划。

最后,在临床施教过程中严格分配临床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控制好教学进度,保证教学内容全面落实。定期举行教学讲课,教学查房等活动,注重应用比较典型的案例启发学生,要求学生对案例中患者的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体征变化、临床症状和病情发展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自主完成病理报告。引导学生从治疗手段出发,深入分析治疗方法及本质,促使学生由知识学习向能力学习转变[4]。

2.3 加强内部教学交流

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结束后,组织临床带教老师、责任教师和教研部负责人开展教学交流座谈会和总结大会,到其他临床教育基地学习。除了征集各位教学人员的工作建议,还选择部分科室的优秀实习生代表参与会议,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协商探讨。分别从理论知识、教学效果、教学态度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各教学单元的教师进行考评,对工作先进者进行表彰,以激发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小结

随着一系列强化临床实习生带教工作管理活动的开展,我院的临床带教工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据调查统计,2014年住院患者的满意程度达到了89.6%以上,实习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014年在教学质量评比会议上,各科室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评分均在2013年的基础上呈现出上升趋势,部分科室带教教师的教学工作总评分达到了90分以上。规范临床带教工作,加强相关管理措施的落实,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教学工作的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永琴,乔娟,姜梦琪.临床实习生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民军医,2011,14(01): 84.

[2]雷卓英.临床实习生带教工作的几点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1,10(34): 134-135.

篇3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 质量评价系统 用户需求 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17-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广泛运用,许多高校已改变传统的纸笔评价方式,开始采用基于网络运行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评价手段实现了网络化与现代化。但随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理论的发展和互联网科技的进步,已有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也出现了尚待完善和更新之处。为使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能在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研究者试图在了解高校使用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所存在的不足,根据高等医学院校当前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实际需求,对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研发及优化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有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所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1.评价的主体单一,缺少全员性评价。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仅供学生评价授课教师,缺少全员性参与。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必须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1}管理始于识别顾客的质量要求,终于使顾客对他手中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感到满意。高等医学院校所面对的“顾客”除了学生,还应包括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因此,教学质量的评价还应体现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等第三方意见。同时,要使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保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还必须系统思维、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这都要求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包括学生、教师、专家、教学管理部门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2.评价的内容单一,缺少全面性评价。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质量管理工作不局限于质量管理部门,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除了保障课堂教学质量以外,还应让高校的管理与学生服务部门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对学生培养质量负责。由于缺少对高校管理与教学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缺少对办学条件的反馈,导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经常受阻,以至于学生常见的一些问题未能得到及时的沟通与解决,冲淡了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影响未来校友感情的培养。因此,高等医学教学质量评价部门应取得全院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辅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协调配合。

3.评价的环节单一,缺少全程性评价。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保障贯穿于新生入学――教育教学过程――毕业生输出的完整流程中,因此,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也应贯穿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所使用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多关注在校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校外实习的情况却很难监控。众多高等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在实习时纪律涣散,有的因四处找工作而怠于实习,有的因准备考研而不屑于实习,临床带习教师又疲于应付医院日常事务,对学生的擅自离岗或不按规定实习未能找到合适的反馈渠道,就秉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置之不理。因此,在设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时,有必要根据高等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量身修改,增加对实习生实习质量的评价,从而形成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评价。

4.评价的统计简单,缺少纵向性评价。传统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往往既不能观察到教师每项指标的得分情况,也不能反映教师的历史得分情况,无法体现教师在问卷的具体某一个指标上是否进步或者倒退,也不能反映教师在过去几年中,教学效果是否进步。{2}且大部分学生评教之后因为没有看到学校公布的详细结果,没有看到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直接影响,于是从原来的积极评教转变为消极评教、随意评教、请人代评等。{3}因此,笔者认为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设置一个数据库,能够综合历史得分情况,对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进行纵横比较。

二、高等医学院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优化

合理的、有效的、科学的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于改善高校教学评估、拓充高校管理理论、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要保障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能够达到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和纵向性评价。

1.形成全员性评价。突破传统的单一主体模式的教学评价系统,加强并完善目标分层、多级负责、多元化主体参与、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并存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1)设置校、系两级教学质量评价责任权限:教学质量保障不仅是学校层面及保障部门的责任,还是全员性的共同职责,因而应构建目标分层、校系两级负责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强化教学院系在质量保障方面的主要责任。通过制度设计,增加教学院系在教学业绩评定和绩效分配的权利,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权限设置,增设教学院系在评价系统的管理权限,提倡教学院系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和专业课程特点的二级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2)完善同行评价模块:一方面,要抓好教学质量评估的督导专家队伍建设,在校级层面上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年龄分布合理、学科分布均衡、在岗与退休相结合的专家队伍。按照基础、临床和人文三个大类进行考评专家的工作分工和协同调度,形成督导组专家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全校教学质量的工作模式,并通过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反馈给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另一方面,要促进同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通过领导听课、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师教学技能观摩比赛、教师授课技巧讨论等,建立同行评价体系。

(3)增加外部评价模块:受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影响,对大学教学质量评价不能采取单一主体模式,而应听取各利益主体的声音,从多主体立场上展开评价,进行综合评定。例如,学生家长关注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用人单位反映了人才的职业适应性,校友则可以反馈办学方向、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社会则反映了所培养的学生的社会公益价值。因此应根据实际需求,增设模块,搜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校友、社会机构等第三方评价意见,同时将第三方评价的结果纳入各院系的绩效考评指标。

(4)建立自我评价模块: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立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效果的改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4}因此,应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要使教师从单纯的被评者角色转变为主动的参评者,引导教师对学生学习背景、学习行为及学习效果的反省式自评。另一方面,还应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改进学习,主动获得发展。

通过以上院系两级目标分层、多级负责的质量保障机制,形成同行考评、学生评价、社会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四者之间的联动,通过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全员性评价推动可持续的高等医学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制度建设和硬件保障。

2.全面性评价。

(1)增加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的评价: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搜集意见,使其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5}高等医学院校的管理与学生服务工作也是育人的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能够通过类似BBS模块或者网上信箱等相关模板,通过正式的渠道对学校的管理与服务工作提出意见。

(2)增加对教学过程其他环节的评价:教学质量不仅体现在教师授课质量,还应该和教师的教学准备、教材选择、试卷质量、阅卷质量、监考等工作联系起来,这样既可增强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也能为课程、教材、教师业绩评定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6}同时,在专家评价模板,应增加教学日常考评内容,使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成为反映各类教学综合信息的定期采集、分送、反馈平台,并形成常态化的机制。

3.全程性评价。

(1)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临床实习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教学阶段。{7}为克服基础与临床脱节的现象,必须保障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因此,应将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延伸至学生的实习管理,来提高医学生的实习质量。在系统设计时,应加强对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和实习生的评价,尤其要突出带教教师对医学生实习的评价,包括实习的考勤与实际技能的掌握,加强实习监督、强化实习鉴定。

(2)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反馈:如果忽略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反馈信息,对于高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来说,都是缺位的,不完整的。根据国家教育部办公厅的《关于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到2014年底前所有的本科院校将在就业网上进行就业质量报告的。因此,在线教育评价系统应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工作特点、相关的就业分析,以及发展趋势和对教育教学的一些反馈状况等进行资料搜集。

4.建立数据库,增加纵向性评价。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结果,不仅在促进教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在诸如专业评估、项目评审、课题批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反之,评价结果与反馈处理不当,则会降低评价的公信力,挫伤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挫伤评价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因此,对评价结果的公布既应让评价主体清楚自己的评价行为对被评价主体产生的实际影响,也应让教师清楚本人的评价总分和全校排名情况、实际的打分分布情况,根据指标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改进。另外,由于单个学期的评教结果具有偶然性因素的存在,根据某一学期的评价结果不足以反映实际教学水平,所以,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建立一个数据库,将连续几个学期的数据作比较,计算出各个教师动态发展的过程,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情况,为校院两级领导的教学工作决策提供了依据。根据相关研究,依据多个学期的评价结果对教师课程教学质量做出的认定更具有说服力。{8}有的学校已经采用将教师6个学期的网上评教结果平均分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考核标准。{9}

三、结语

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是高等医学院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应根据医学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定做,量身修改,应具备安全性、稳定性、界面友好型、数据兼容性和设计前瞻性。其次,在线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应和其他教学质量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形成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再次,应提高评价主体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领导重视,同行认真对待,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氛围。最后,评价结果的公布和利用上,应设置不同的查询权限,注意保密性原则。

综上所述,在线教学评价系统应以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为根本目标,符合高等医学院校实际需求,形成全员性、全面性、全程性和纵向性评价,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由临时性、运动式的检查转变为科学的、全面的、常态化的“不扰民式”工作,{10}以进一步促进高等医学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提高。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教改项目:(11-06-023),(2013-12-16)]

注释:

{1}王玲.试析如何实施营销全面质量管理[J].现代管理科学,2011(4)

{2}陈磊.一种多维度的学生网上评教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10(11)

{3}周继良,汤其成. 高等学校学生评教行为偏差研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若干大学的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2)

{4}李文芹,赵宗志,张博,武艳艳.学生评教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6(4)

{5}邹胜良.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建模与设计[D].南昌大学,2011

{6}{8}张爱梅,王胜霞.关于网上评教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9)

{7}刘理,郑维扬.以临床技能中心建设为契机 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9(8)

{9}管晓涛,郑晓芳,徐平生.提高学生网上评教数据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3(15)

{10}戴四新,周一平.构建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长效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

篇4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医学职业是一个令人神往的职业,医疗卫生人才是人类社会所必须的重要专业人才。医学职业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根据医学职业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教育。职业理想教育职业理想对确定人生目标,促进人生目标的实现有积极作用[3]。职业院校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不同,有调查显示,医学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喜欢所学专业,但有40%以上的学生是被动选择自己所学专业,不愿在服务第一线工作,就业期望值较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要与学校培养目标相结合,要面向基层,教育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到服务一线建功立业,为解除患者的疾苦而辛勤工作。爱岗敬业教育所谓爱岗敬业,就是热爱和崇敬自己选择的职业和岗位,按照职业岗位的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工作。它是一种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态度和认真负责、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丝不苟的精神。医学院校有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就要培养现在学生对以后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情感,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热爱患者,要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把患者健康放在第一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创造出一流的成绩。诚实守信教育诚信作为社会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医学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每个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医学院校要大力加强学生诚信教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凝聚力量,完善教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成长特点,建立诚信教育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从而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诚信品质。2.4职业纪律教育职业纪律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劳动规则和劳动秩序。遵守职业的纪律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有调查显示,只有35%的学生认为劳动态度、劳动纪律是重要的,有43%的学生认为技能和知识是最重要的。遵守职业纪律是社会化程度高低的表现,医学院校的一些学生自控能力差、纪律观念不强,遵守医德规范是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

学校着力打造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职场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职业道德培养途径。通过理论学习、实践体验、活动参与等方法,从提高医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开始,进而陶冶其职业道德情操,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形成职业道德信念,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第一阶段为职业道德基础教育阶段,即一年级以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认识、培养严谨的学习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主,第二阶段为普及提高阶段,即二年级以锻炼医学生职业道德意志、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情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为主,第三阶段为强化完成阶段,即三年级以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培养职业荣誉和责任感为主。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教育,培养成为精于专业,诚于品德,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医学人才。加强“第一课堂”建设,发挥教学主渠道作用寓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核等教学环节全面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列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和教案中,在教学中突出课程内容与职业道德教育相融合,形成以专业课,实习、实训为主,各类课程全方面渗透的教学模式。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拓宽教育内容,凸显教学的实践性。进行医学人文课程改革整合医学生人文教育内容,构建由文化篇、美学篇、文学篇、音乐篇、礼仪篇、沟通篇、社会篇和生命篇组成的医学人文课程,探索适合高职高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创建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课程,将“重德、博爱、恪职、求精”等医院文化理念引入学校,依据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5个环节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的要求,形成以专业思想、服务意识、诚信品质、技能操作、行为规范等为主题的活动课程。学校制定《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认证指导手册》、《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学大纲》、《医学生职业道德活动课程教材》,形成5个篇章26项重点活动,涉及学校、各系、班级不同层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依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构建校、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和职业心理素质测评,指导学生具备稳定的情绪、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坚定的意志,适应医疗卫生岗位的道德要求。专业技能社团活动成立美容、心理、中医、影像、康复、护理等13个专业社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评选各类专业技能标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让学生深入社区、医院等广泛开展医疗实践及服务,使学生体验患者的疾苦,学会尊重与沟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医学生职业礼仪培训成立学校礼仪队,围绕医学生语言、礼仪、行为等内容进行培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培训班级礼仪骨干,指导班级开展医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举行医学生礼仪大赛,评选礼仪标兵,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4]。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主题教育、入学教育、毕业典礼、护士节、白求恩杯、医德模范事迹报告会、诚信教育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吸引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锻炼、不断将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自觉行动。加强“职场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营造职业化校园根据医疗卫生行业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学环境、实训环境、学习环境等方面突出职业性,制作象征医学职业精神理念的百年标志物、校训、理念石,出版校史专著,建立校史馆。开展医院文化系列教育活动、医德模范报告会、医学生宣誓、授帽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职业责任感。3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中国志愿者注册,学校与社区共建医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签订社区服务协议书,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实现课程化管理,发挥各专业特长,开展卫生宣教服务活动和“卫生下乡”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服务意识。临床实践教学中的职业道德培养遴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师、护师、药师、技师等专业技术能手担任示范带教;聘请行业中医德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担任兼职辅导员,定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学习和实践进行考核,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实习生和优秀毕业生。

篇5

关键词 德育 护理 核心能力 培养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并且使高职护理教育既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又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核心能力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护理教育中,从教育学的视角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具体的核心能力,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核心能力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学论、课程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拓展。

因此,本课题对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及方案。

2. 通过对高职护理德育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 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探讨提升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 最后形成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体系及培养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与理论著述,用于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11 年6 月——2011 年8 月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写好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制订实施方案,在邀请专家论证后,进一步改善方案设计,完善开题报告。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

第二阶段, 调查分析阶段: 时间为2011 年8 月——2012 年1 月此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在校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现状调查,目的在于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二是针对实习学生的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核心能力培养情况,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此阶段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课题组制定具体实施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撰写出调查报告学术论文。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列表法和比较法等。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 年2月——2012 年6 月本阶段分为“三块”、“二步”、“一总结”进行:所谓“三块”即是德育教育教学、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教育教学三方面同时针对各部门的研究内容,展开科研活动。

所谓“二步”、“一总结”即是“三块”分别进行前两步走,最后共同一起对研究进行探讨总结。具体做法为:第一步: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由学生处和德育教研室负责,通过访谈的方式,使学生、教师畅谈对德育教育教学的认识;德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最佳方式、途径及效果的保持等,由参研人员汇总,做收集材料的基础性工作。本处之所以采用访谈法,目的是减少学生、教师的受约束性,愿意谈,真心说,有利于调查材料真实性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2.专业课教学方面:

由护理教研室负责,结合学生调查反应的问题,组织专业课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由实习科和学校附属医院负责,组织实习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实践依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第二步:

1. 德育教育教学方面: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认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探索学校整体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处开展和谐班级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 专业课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有效灵活地掌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强化,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尽快进入角色。

3. 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授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课的教师合作,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再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请已经就业的和即将就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踏实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立志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总结”:

就是依据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实习和临床医院的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重点内容、研究目标,学生特点,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探讨如何有效配合,发挥整体资源的优势,进行课题的具体研究。此阶段具体实施中采取边研究、边行动、边调整、边总结的方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个案法、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2012 年6 月—2012 月12 月本阶段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和《高职护理实习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撰写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第二步:对课题具体实施及成效进行评估反馈,聘请专家学者指导研讨,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三步:课题组全体人员对课题进行研讨,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分析法、座谈法、统计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注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高职护理特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课题立项后,为了让课题组成员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学校不但通过图书馆给课题组订阅了《职业教育杂志》、《高等职业教育》、《中华护理教育》和《护理学杂志》等,还同意购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护理人际沟通》、《临床护理三基实践指导》等开拓教师视野的专业书籍,课题组还要定期学习国家有关高职护理教育的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更加明确认识到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性,感到肩负的责任,从而达成共识,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科研当中去,开阔视野,增强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2.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1)课题组除在自己内部组织学习交流外,还走出去向专家、学者学习。

①由课题负责人参加河北省教育规划办组织的科研课题培训,会上不但认真听取学习与会专家所作的科研学术报告,还购买了内容光盘带回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它不但增长了课题组人员有关的科研知识,也使大家对做好科研充满信心。

②课题负责人把自己在读研究生期间所学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根据课题计划,分别就自己所学的内容和心得向课题组成员做了汇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达成共识,提高认识,为进一步做好科研课题夯实基础,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③课题组鼓励成员参与科研有关学术会议,并把会议有关内容进行整理,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专家学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拓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拓展了课题组人员的思维方式。

(2)根据计划,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达成的共识有:①是教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观念,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因为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3+2 护理专业的学生,虽不是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但多数却是被拒之高中校门之外或是觉得升入普通高中后上大学无望才走入职业院校大门的,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不被教师重视,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被压抑的环境中,缺少关爱,所以,他们更需要师爱,教师要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切入点。

②是要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心相待,以诚相交,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情,唯有真情才能铸造出一颗颗火热的心。

为此教育教学要以亲情、温情为开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体会到老师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是自己的精神父母,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在学生心灵中“软着陆”,从而学生自觉地跟老师前行或按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行。

③是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学生同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顾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不顾实际教学效果,要和学生充分交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齐抓共进,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要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是现代护理事业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

⑤是要以座谈的方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问题研讨,课题负责人要亲自负责进行会诊。研讨会上大家把棘手的问题摆出来,以探究的态度共同研究讨论,出谋划策。课题组每一名成员都要谈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切磋,使许多“难题”有了好对策,好方法。

3. 为找准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和立足点,对在校3+2 护理学生和3+2 护理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由德育教研室和学生处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学生处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2)由护理教研室和、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组织实习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

五、研究成果及成效

(一)理论成果经研究,课题组认为“德筑人生、技创未来”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核心能力培养中必需贯彻执行的两条线,因为“德”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进而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及帮助的前提和保障;“技”是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条件,优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追求的目标。“德筑人生、技创未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此理论总纲指导下,课题组达成的理论共识有:1. 明确德育工作具体目标,构建大德育框架,营造全员德育环境氛围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要紧紧围绕课堂常规的落实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两假一习”为突破口,教管协作,并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职业院校“大德育”框架体系,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优化育人环境,使德育工作更能做到实处。

2. 更新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特色,培养合格的职业人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就在于它是在“教育”二字之前冠以“职业”的教育,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教师应从心底深处打破习惯传统和社会造成的主观偏见,尊重学生,热爱护理职业,坚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所说:“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使抽水马桶不漏水的同样是人才。”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

成功不一定是“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安居乐业”,学有所用同样也是一种成功。

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深化课程改革,建立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三个层面:知识和技能属于同一个层面,是第一层面的目标,它是掌握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层面的目标就是方法和能力,它概括的程度比知识和技能更高级一些。第三层面的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实质上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最高层面的目标。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内部构成的层次性,完整性,要加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完美统一和平衡。为了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来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以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具有广阔知识基础,高度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课程设置应坚持的原则是:(1)突出核心能力标准以核心能力为主是高职护理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实践是有限的,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要承担着培养学生某项或某几项核心能力的任务,以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其课程体系。

(2)突出理论知识应用向理论和技术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要充分发挥其导向性,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把教学的重点从掌握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到形成学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从注重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引向注重它们向临床灵活的应用护理技术和技术与理论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应准确把握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合理与适当。

(3)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现今社会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为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要将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内。专业护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包括具有人文关怀理念,对他人利益和健康完好状态的关心;给患者提供信息做到知情同意;有尊严:尊重个人、群体的独特性和内在的价值;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伦理准则和执业标准:坚持道德、法律、人道准则。这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单单靠哪一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教育过程,因此应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护理教育的过程中。

4.整合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淡化学科界限(1)要合理整合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

高职护理教育要体现“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整合,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如可以将护理伦理与法规、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内容可以涉及到护理伦理学,卫生法,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以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虑增设循证护理的课程。课程内容要涉及到经济学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通过开设循证护理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打破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整合职业基础课程,按人的生命周期重组职业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整合中专、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课程,以减少各个教育层次之间课程严重重复的现状。高职层次的护理教育是介于中专和本科之间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考虑到中专、高职、本科之间课程的内在一致性,难易程度的递增性,如在中专课程中将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论纳入护理学课程中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该理论即可;在高职阶段,则将循证护理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使学生会用“循证’’的思想进行护理工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对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可以分为护理学基础( 一) 和护理学基础( 二),分别作为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的教材,内容从浅到深,自然衔接而不重复。

(3)淡化学科界限,拓宽基础。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改变只重视人的疾病而忽视人的社会心理变化的课程体系。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应用,要淡化学科界限,合并一些课程,开放学科边界,鼓励跨学科修习,加大人文、社会、法律、心理、行为科学方面的比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5.改进教学方法,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护理工作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工作情境更加复杂化,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身具有的能力去创造性的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而我国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这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有效的、灵活的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为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教学,可以使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疾病,提高其疾病诊断能力。

6.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聘请“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为了能把最新的医护知识和信息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在实践中, 我们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实践, 引导教师为医院开展技术服务, 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缩小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

7.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机会(1)积极寻求合作,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与医院的要求可能出现的偏离,学校可以通过与有关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院校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护理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标准制订,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共同商讨确立教学不同时期的工作计划,突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并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的正常工作;双方合作承担临床课程教学和共同申请科研项目,互派教师和医护人员到对方单位学习进修等。通过合作实现共建专业、互通师资、共享资源,为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的临床学习,实现临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2)吸纳社区教育资源,缓解医院实习压力随着国务院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重要内容的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得以全面推开,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行学校实训+ 社区实践+ 医院实习,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已越来越受到肯定。这种吸纳社区为护理实践环节的教育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缓解了学校因扩招给临床教学医院带来的实习人数急增的压力。

8.建立健全护理教育学生学业考评体制高职护理教师在考评学生学业绩时,不能单纯依靠死板的记忆式考试,要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核心能力,反对以分数高低作为学生优劣的评价标准。课业考评要包含学生完成的各种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观点的研究计划或小型论文等,以刺激学生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辨别知识、获取知识。在设计试题时,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或给出真实病例,侧重于考察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实践成果

1. 教师的素质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探索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

(1)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知教育学生、以实力服务于学生,已成为本课题组教师共同的工作准则。一个“以生为本”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在这个群体中已经形成。

(2)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科研意识得到增强。

课题组通过多元化的理论学习与定期交流,对教师的功能做了重新的思考与定位,他们重视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为工作服务。

(3)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教育理念不但增强,而且自己使用现代技术从事教学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以前很少关注的音频、视频知识也纳入了学习的范围。

(4)贴近学生,关注生命已经成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南丁格尔精神得以传承,并激励着师生前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服务生命;善待生命”的理念已经贯注到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行动中。

(5)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大德育框架形成并发挥作用。

整合性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分为课堂教学、校内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外教育活动三部分。依次分为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与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素质训练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应对灾害生存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其特征为:①整合性德育教育的基本点是一个基础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两大平台即群体德育活动和个体德育咨询。三大整合即专门化的德育课程与非专门化的生涯服务整合、校内学习与校外活动的整合、活动体验与专题咨询整合。其核心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德育,基本目标是教育学生做合格的职业人、做幸福的职业人。

②整合性德育教育是分阶段的德育教育。它分为“准职业人”角色和“职业化”形象的培养;“职业化”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化”规范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三个阶段。

2. 课题组教师个人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发表国家级论文13 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9 篇,在国家级学会评比中有1 篇论文获一等奖、2 篇获得二等奖;以主编、参编国家级著作3 部。

此外,课题组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还多次获得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校级先进个人奖励。

六、研究的结论

1. 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态度和方法上要转变为:尊重;服务;引导;帮助。

2. 德育工作过程的模式、目标和方法为:创设环境;人文管理,多角度、低坡度、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一体,坚持德育大框架,实施全员德育。

3. 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创建了具有护理核心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在学校多门课程中开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一系列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采用角色扮演法及小组讨论用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广泛应用多媒体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4. 注重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和动手能力。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进行病房情景模拟实验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5. 在人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中,注意和学生专业内容贴近,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用性;在专业课教学加入医学人文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职业素养。

6.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即减少终结性评价, 增加形成性评价,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 实践操作+ 综合能力的评价,, 改变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小组间的评价, 体现师生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7. 在临床实践时间安排上,将临床实践分阶段安排,即在讲授临床课的同时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阶段都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形成“课堂学习—临床实践—课堂学习—临床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临床实践指导上,借鉴“双重临床指导”的方式,由学校的全职老师和病区临床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使学生可以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指导。

七、研究的展望

1.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对现今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学生素质不适应,产生了“职业枯竭”症,如何唤起教师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去,是做好今后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2. 在高职护理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其本心所做的工作都是有利于学生的,但是学生却不接受,教育者的工作是不是存在误区?如何克服这些误区?3. 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需要设计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所谓核心能力课程是设计、构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方案、系统,实现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但目前所提出的课程整合还是停留在原有课程体系上的整合,缺乏对与核心能力相配套的新课程开发,这还有待于我们对核心能力课程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中国德育网;河北德育网。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年版。

[3]《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4]《让“准职业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俞松涛校长所做演示文稿[5]《德育应该是快乐的》中央科教所演示文稿[6] 邱桂红. 护理学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策略[ J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 张贵源. 医学专科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J] . 医学教育,2000, 6: 12- 14[8] 王克芳, 高庆岭. 护理学基础 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 J ]. 护士进修杂志, 2003,18( 12 ) : 1088- 1089.

[9] 张玲芝, 周彩华, 李光兰. 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在模拟职场环境下的培养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02-103.

[10] 黎燕清. 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66-269[11] 殷磊, 王艳. 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1):9-10.

[12] 吴原. 临床教学引发的几点理性思考[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20):106-107.

[13] 楼蓉蓉, 蒲杰, 丁玫, 周瑛. 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思路与实践[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7):74-75.